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创客教育教案范文

创客教育教案精选(九篇)

创客教育教案

第1篇:创客教育教案范文

这是9月23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以下简称“教博会”)上看到的一幕。

一批利用新技术、旨在解决传统教育痛点的“民间”创新成果在教博会上“吸睛”无数。教博会筹办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教育领域同样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亟须增加优秀的教育创新成果“供给”,淘汰背题型、提分数等应试教育的“落后产能”。

“如果仅仅依赖自上而下的行政式变革,而没有自下而上的推动,改革的理念无法转化为学校和教师的自觉意识和理性行动。”有着20年课程改革研究经验的刘坚说。

企业界和公益界越来越多介入和促进教育

对教育产业而言,一方面是淘汰落后产能,一方面是增加供给。第二届教博会从2016年4月起向全国征集教育创新成果。征集的教育创新成果来自北京、上海、江苏、甘肃、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过专家评审,共有191项教育创新成果参展。

记者在教博会上发现,这里几乎没有单纯的著作、论文类成果,以及传统教育展会中简单地展示硬件仪器设备。用刘坚的话说,“都是能够解决具体问题的整体性产品和服务体系,且能在实践中得到成功的应用。”

在这其中,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首次推选的10项SERVE奖成果,备受教育业内人士关注。SERVE是该院提出的一种教育创新成果模型,主张优秀的教育创新成果(EDUCATION)应具有正确的价值理念(VALUE),围绕特定的对象和问题有系统科学的解决方案(SOLUTION),同时建立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规范标准(RULES),并且形成了可重复的成功实践案例(EXAMPLE)。 数学课也可以这样上

这10项成果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解决方案、青少年财经素养教育、青橙创客教育整体解决方案、探究科技――中国的STEM教育、洋葱数学在线陪伴式学习平台、成功教育托管农村薄弱学校的实践模式与策略、生涯教育与职业素养提升系列课程、成长保――在线儿童成长顾问、全国学校体育联盟10+1工程、数学魔术――让数学课堂更有吸引力。

刘坚认为,这体现了教育开放和融合的发展趋势,显示了企业界和公益界对教育越来越多的介入和促进。

陪伴式在线学习平台洋葱数学便是刘坚所言的典型代表。据洋葱数学创始人兼CEO杨临风介绍,开始于2013年底的创业项目洋葱数学,初衷是让学生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学生能脱离老师的“课堂广播”,使用微课和数字化学习的流程,对学习产生兴趣来更高效地学习,很好地吸收知识,解决学生没兴趣、听不懂、没思路的学习痛点。“我们要做的就是用具象化的事物场景将抽象化的知识变得熟悉有趣。”杨临风说。

截至目前洋葱数学已完成了800多个视频,覆盖初中三年所有版本的数学教材,拥有450万注册用户,用户遍及15000所学校。一批传统教育中的名校已经成为洋葱数学的拥趸。在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看来,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洋葱数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展现一些学生更感兴趣的东西。

“创新应该是有针对性地改善过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往的学生都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洋葱数学这样的自主学习方式可能是将来社会很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刘长铭说。

创新的创客教育

如果说洋葱数学是在线教育创新成果的突出代表,那么青橙创客则是创客教育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者,开展了大量线下实操教育实践。据记者了解,青橙创客教育通过提供完备的教育创客空间设计、创客工具配备、课程体系、师资培训、主题工作坊、赛事活动规划等服务,为普教、职教以及社会教育机构提供一站式创客教育整体解决方案。

“随着创客文化在全国各地的广泛传播及推广,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培训机构,都迫切希望引进创客教育,让更多的孩子体验、学习。”青橙创客教育创始人兼CEO李寅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但随之而来的是对创客文化、创客教育理论具有一定认知,且具较高创客素养、教学技能专业师资人才的奇缺。”

据李寅介绍,青橙创客教育为青少年设计融合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设计、人文艺术、领导力、媒介整合力(STEM+DALM)的创客赋能课程体系。在青橙创客教育课程研发总监詹娜看来,创客教育成功解决了传统教育的“瓶颈”。

“无目的地大量接收被灌输的知识,与为了实现某个创意而有目的地汲取知识大相径庭,前者往往令人兴致索然,后者却让人兴奋不已。创客教育恰恰就是后者的体现,是一种更能提高学习愉悦感的教育模式。”詹娜表示。 VR上课可以预期

第2篇:创客教育教案范文

STEAM教育是在美国提出的STEM教育基础上衍生而来,即加强K12关于Science(科学)、 Technology(技术)、Engineering(工程)、Arts(艺术)、Maths(数学)的教育。同样源自于美国的Maker Movement (创客运动),最早是DIY,自己动手做,后来加入科技元素,制作电子设备,之后又融入了设计思维、互联网迭代思维,制作样品,不断改进。

儿童机器人课程是以拼插积木、教育机器人套装或零部件为操作材料,以激发孩子探索欲望,培养孩子创造性思维,提升孩子综合素质(能力)为目标的操作类科技课程。

该课程被誉为STEAM教育的最佳诠释,同时也是创客(Maker)教育的主力课程。

机器人课程不仅涉及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五个学科知识,更提倡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孩子是课堂的主角,让孩子自己动手完成自己感兴趣并和生活相关的项目,从动手操作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各种学科及跨学科关联的知识,最终希望孩子创造和迁移能够应用于真实生活的知识,从而实现孩子综合能力的提升。

STEAM教育特别是创客教育,在国内正经历了准备期和探索期(2010年~2015年),正式进入发展期(2016年),洪恩作为国内知名教育品牌,顺应时代需求,响应国家政策,自2013年开始集中优势研发力量,联合多家高校及科研单位,全面布局机器人和创客教育,最终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洪恩儿童积木建构与机器人活动方案”。

聚焦核心 创新模式

洪恩教育作为一家教育研发型企业,聚焦儿童教育课程研发这一核心竞争力,经过三年的项目开发和运营实践,形成覆盖3~12岁的“洪恩儿童积木建构与机器人活动方案”社培课程体系。

经过不同模式的实体校正,最终形成标准化、高适应性的洪恩儿童机器人教育整体解决方案。

统一的装修风格和VI体系,标准化的教学装备、课程方案、教学方法、管理模式,为洪恩儿童机器人学校的标准输出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品牌方案 标准输出

2015年5月,历时两年精心打造的“洪恩儿童机器人学校”重型快艇,成功亮相中国特许加盟展览会(北京站),以“品牌+方案”的新颖授权合作模式赢得关注,创下展会现场签约3家合作伙伴的佳绩。

其中“湖北襄阳博望教育”有幸成为洪恩儿童机器人学校首家合作伙伴,该机构也不负众望,2015年9月在总部的指导下顺利完成洪恩儿童机器人学校“品牌+方案”的标准输出,并在2016年元旦前成功拿下10个班的招生业绩,充分证明“洪恩教育”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洪恩儿童机器人课程标准的可复制性。

2015年11月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CCBF)上,洪恩儿童机器人教育整体解决方案充分展示了其服务年限长、年龄跨度大、操作简单易复制等特点。向下可以衔接亲子中心,延长其忠实客户服务年限;向上可进入少儿社培机构作为学科补充,增加学员的单位产出,吸引了大量儿童培训机构、亲子机构、绘本馆经营者咨询,现场签约4家,全国洪恩儿童机器人学校数量已经达到11家。

2016年4月,广州国际玩具及模型展成为洪恩儿童机器人学校项目招商的第三站,与此同时,全国签约合作伙伴已达17家,其中包括广州地区的2家学校。

这一次展会以走访老客户、开发新客户为主要目标。出人意料的是,在专业的玩具展上机器人教育项目也得到热捧,意向客户竟达到40家之多,充分证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势所趋。

把握节奏 持续创新

经过三站的招商推广,洪恩儿童机器人学校全国分校签约数量攀升至22家,面对如此好的招商势头,洪恩人并没有盲目追求量的积累,更没有在自身强势传统渠道(培训渠道和幼教渠道)做二次开发,而是选择保持自己的节奏,从课程研发,通过持续学习不断优化课程;从自营校区,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形成标准;从市场招商,严把客户质量;从教学培训,加强校区运营、教学管理、招生市场的切实落地;从入校督导,再次增强分校区在当地的竞争力,力争开一家火一家。

2016年4月11日,万科教育(东莞分公司)和洪恩教育正式达成合作,万科东莞教育营地项目正式引入洪恩儿童机器人课程,共同推进教育培训社区化进程。

全新的合作模式,更加细化的市场格局,时刻提醒洪恩人不能保守,只有不断学习、创新、提高才会有更大的市场空间和抗风险能力。

洪恩授权合作业务稳步上升的同时,其机器人项目的研发也从未放松,不断地创新和优化课程。从2013年开始研发到现在,已逐步形成了2~16岁幼儿到少儿科技教育的全系列课程。

2016年年初的“洪恩幼儿园积木建构与机器人活动方案”,将STEAM教育直接引入幼儿园常规课程,从幼儿园开始培养孩子和家长的创新和机器人意识。

在之后的活动中 ,学校将“洪恩儿童积木建构亲子活动方案”和“空中机器人”课程导入了自营校区,直接将洪恩儿童机器人教育的服务范围向下延伸至亲子教育阶段(2岁),向上延伸至初中阶段(16岁),实现了2~16岁科技教育的全面覆盖。

统筹全局 整体升级

如果说一年前的“洪恩儿童机器人学校”是儿童科技教育领域的一艘重型快艇,那么一年后的它将升级为科技教育的驱逐舰。从课程的覆盖年龄范围到授权合作校区的跟踪服务,从学员的展示平台到师资培训和储备,进行整体升级。

通过对授权合作分校半年的跟访,这些校区主要存在两大问题(这也是社培类项目共同存在的问题),一是教室空置时间,二是师资的稳定性。

针对教室空置的问题,洪恩机器人学校对课程进行了重新整合和延伸开发。学校将服务范围下延至亲子教育阶段,能有效解决部分教室、器材和老师的空置,让教室在下午5:00之前有课可上;将服务范围上延至16岁,能有效拓宽项目的接口,确保授权分校可以用洪恩的课程打开幼儿园、小学、中学的科技课程派师服务及机器人竞赛合作。

针对师资团队不稳定、招不到专业人才的问题,洪恩教育开放自己的招聘平台,统一为地方分校提供招聘信息服务;建立儿童机器人教学与培训实践基地,与专业技术院校和师范类院校建立合作,为对口专业学员提供就业岗位推荐和培训机会,从师资源头解决分校的后顾之忧。

2016年洪恩教育在做强儿童机器人教育培训项目的同时,其家庭教育机器人和玩具机器人也完成立项,全面布局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机器人教育产业。

相关链接

第3篇:创客教育教案范文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47-0035-02

2016年7月14日下午,新任教育部长陈宝生到清华大学调研,在例行听取学校整体情况汇报、参观调研校史馆之后,陈部长特地来到位于李兆基科技大楼的“创意・创新・创业”教育中心iCenter创客空间,实地调研清华创客在“创客空间”的创新成果。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新部长陈宝生调研清华、北大是预料之中的事,而在上任不到半月的首站调研中,就对创新教育和创客教育产生了浓厚兴趣,倒未必是人人都能想到的。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陈部长此举无疑对广大创新教育工作者能产生很好的激励作用。

最近几年,创新教育在我国受到史无前例的追捧和鼓励。我国发出创业创新的号召最早是在2013年10月的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会议强调要“调动社会资本力量,促进小微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成长,带动就业,推动新兴生产力发展”,此后,创新创业成了时代风潮。2014年9月,在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总理首次提出,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出台;同年6月,《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也正式公布。随后,中央层面又相继出台20多份相关文件促进创业创新,各级地方政府也陆续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创业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式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创业创新的热潮。2016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阐明科技实力、创新发展对中国进步的意义,给广大科技工作者打了一针“强心剂”,给从事创新教育的工作者带来了一枚“定心丸”,再次吹响科技强国的新号角。

2015年,被业界公认为中国创客教育元年。2015年元旦刚过,总理就来到位于深圳的柴火创客空间,为国内创客添了一把火!沉寂了多年的“创客”一下成为热门词语。同年全国两会期间,“创客”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9月份,总理在大连又到访创客空间,总理成了“最牛的创客”。12月16日,主席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首次提及创客概念。此后,创客教育又被写进国家《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正是有了国家领导人的推动,创客开始流行,创客文化逐渐盛行,创客教育越来越畅行。青岛中小学创客联盟、温州中学创客联盟、全国中小学创客联盟、中国青少年创客教育联盟、全国教师创客联盟相继成立,并积极开展活动,让创客教育逐步升温。这些联盟将企业的创客产品引入校园,将许多校园创客的案例进行传播和推广。各种全国级别的论坛、大会、比赛相继出F。蓬勃发展的形势激发各地政府纷纷出资鼓励学校设立校园“创客空间”。而在巨大的市场需求面前,很多专门服务于“创客空间”的企业应时而生,进一步加速了创客教育的发展。

然而,就在创客教育风起云涌、风生水起之时,2016年3月21日,中国教育报发表黄蔚撰写的《创客教育不能“”》,在梳理我国创客教育发展历程和现状的同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冷思考”的机会。北京师范大学的余胜泉教授认为,“全国各地都在提创客教育,各种电子设备的厂商从推销设备的角度,推动纯设备使用的所谓创客教育,但许多人并不了解创客教育,也不知道如何遵循教育规律去开展真正的创客教育”。正是基于这样的担忧,厘清创客教育的本质和特征,显得尤为重要。据笔者分析,创客教育至少有四大特征:

一是学习载体依托“项目”。基于对“做中学”“玩中学”“项目化教学”的认可,我们很多人都已经认识到,在今天这个信息像潮水、变化快如飞的世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压倒一切的能力,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在纷繁的事件中发现和解决核心问题的能力就是最强的能力。而此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终身的渐进过程,创客教育借助完成“项目”,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有效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创客教育的教与学,都必须以相应的项目为载体,项目可以来自教师的引导或已有案例的启发,也可以来自学生天马行空的创想。更重要的是,这些“项目”也并非一定要做“成功”,关键是鼓励学生在做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培养能力,因而即使失败,也是一种收获,同样有利于日后走向成功。

二是学习过程关注“造物”。有人把“创客教育”狭义地理解为教师带着学生捣鼓科技发明,虽然并不科学、全面,但也不无道理。相比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标的传统教学,创客教育更加注重能力培养。众所周知,传承理论知识主要依靠听课、记笔记、做习题,而培养能力则更需要动手实践。因此,创客教育的学习过程主要是练习“造物”,而不是纸上谈兵,只看不做、只说不做。这种“造物”不是简单地复制现有的物件,而是从无到有地创造,是不断克服困难地实现和完善。“造物”不仅仅是为了参加比赛,或是单纯为了获得一纸专利证书,更是为了通过根据自己的设想造出实物,来培养实践能力、拓展知识视野、养成思考习惯、提升综合素养。

三是学习目标崇尚“分享”。“创客空间”里有一块专门的区域,配置了桌椅、电脑、投影、白板等会议必备用品,其目的就是为了经常性地举办各种研讨活动,以讨论问题、分享心得、成果、结交“创友”。所有这些功能,均可用“分享”来概括。百度百科中关于“创客”一词的解释是“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创客们作为热衷于创意、设计、制造的个人设计制造群体,最有意愿、活力、热情和能力去坚守创新、持续实践、乐于分享,以追求美好生活。所以,“创客”不仅对缔造创新产品有狂热追求,而且对无私分享、成就他人、造福人类有崇高认知。通过分享,使得“做中学”的过程延展为一个更为广泛的经验、技能甚至知识的创作过程。而在分享的过程中,涉及对不同的分享对象的方案设计、跨文化的分享策略、分享平台的使用等,则是超越了简单制作的一种更为高级的学习过程。

四是学习领域引导“跨界”。对于“创客教育”的“跨界”,我们比较容易理解。众所周知,创客的“造物”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过程,跨学科是一种根据项目需求而来的自然的学科综合,而非刻意为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涉及机械、电子、美术、艺术、计算机等很多学科的知识,需要查阅大量资料、寻求各种帮助,通过自学和协作才能完成。所以,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都是自然发生的。这种基于项目学习和造物学习的能力培养和知识拓展,绝非专攻某一专业,或是倡导“宽基础+活模块”所能实现。

第4篇:创客教育教案范文

关键词:创客

创客活动STEAM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科普活动与竞赛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大环境下,短短2年时间,创客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词。随着创客的发展,创客教育亦随之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并迅速衍生出各式各样的课程与活动实践,无论是教育口还是非教育口,均涌现出大量人士加入创客运动的“游行”中。

创客一词源于英文maker,笔者第一次接触这一概念,是在2014年北京的一个教育研讨会上。当时主讲人对创客的解释是一群将想法实现的人。现在,对于创客的注解变得数不胜数。

2016年2月,中国电子学会现代教育技术分会创客教育专委会聚集了20余位创客活动的专家和实践者,共同研讨创客教育的定义。他们认为:创客教育是创客文化与教育的结合,基于学生兴趣,以项目学习的方式,使用数字化工具,倡导造物,鼓励分享,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N素质教育。这一观点中,提到了学生兴趣、项目学习、分享、跨学科、团队协作、创新能力培养等关键词,都是我们在中小学生科普活动中始终倡导并一直努力践行的。笔者在科普活动与竞赛的策划、组织与实践中,接触过很多关于创客活动的鲜活案例。经过对他人活动的分析和自身活动的实践反思,提炼出对于创客教育现状的几点思考和未来活动改进的建议。

一.以STEAM教育模式为理论基础指导下的创客活动。应注重横向拓展

STEAM,即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Engineering(工程)、Arts(艺术)和Mathematics(数学)的统称。STEAM教育模式强调对于学生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能力的培养,但绝不是自然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等学科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大科学”框架下强调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强调对青少年科学素养、技术素养、工程素养和数学素养的早期综合训练,着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全面育人的教育方式。

2016全国青少年创意工程挑战赛,有明确而开放的主题,如团体组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的主题分别是“未来生活”、“未来城市”和“未来世界”,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层层递进。比赛要求先提交方案,赛事当天进行现场制作。活动本身除了对所涉及关卡的数量、制作成品的底座面积规格有限制外,其他部分均任由学生发挥创意。活动的亮点体现在:一是对科学知识如科学原理的考查有明确的量级标准;二是通过规则的制订,如绿色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磁能等的使用均能在分数上进行量化体现,从而很好地引导学生关注新能源和环保教育;三是活动最后,由学生现场解说作品创意,科学地组织语言并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综上,这个活动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淋漓尽致,但对于Art部分的体现不充分,将其称为STEM教育模式或许更为恰当。

关于STEAM和创客浪潮的出现,孰先孰后无法精确衡量,但是针对中小学生的创客活动,正是在STEAM兴起后才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并与STEAM追求的创新教育和实践能力教育一拍即合。我区自主策划实施的“生命之美”中学生生物模型设计与制作活动,正是基于STEAM教育模式。学生建构生物模型的前期过程,是二次学习与再现生物学知识的过程,即自然科学的培养。按照数学的思维以一定比例构图、设计草样,遵循环保的理念选用废旧材料,利用不同工具进行模型制作与加工,再加以精致地修饰,可有效反映学生的技术、工程和数学素养。学生用看似普通的衍纸方式幻化出五彩的宣传样卡,通过陶艺技术将生命的形象烘托干生活器皿之中,拓印、橡皮章的使用令作品更加丰富……这些都体现了活动对于学生艺术素养的熏陶或深层挖掘。当然,活动也非常关注分享,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理分工,向大家讲解自己的作品,广泛推介。

在所查询的资料中,STEAM教育模式有两个关键点为大家所认可,第一,注重与现实世界的联系;第二,注重学习的过程,而非体现出来的知识结果。现在很多创客活动并没有恰当地对应STEAM教育模式的要求,原因是主题不鲜明导致学生作品与现实脱节,或是关注学生“创”的结果,忽视了过程。前面提到的生物模型活动案例也存在不足,活动中兼顾了STEAM教育的每个要点,也在一定程度上与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有所联系,但对于学生过程性的实时考查是欠缺的。

因此,在践行STEAM教育模式时。学生的创客活动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每个活动都应该坚持自我评价,与STEAM的考核标准进行横向扫描,一一对应,查漏补缺。

二、中小学生创客活动应该百花齐放.在“高大上”的创客活动之外还应有“接地气”的实践

在各地蜂拥而起的“创客嘉年华”活动中,经常出现一种怪现象,除了零星的几个教育单位的摊位,绝大多数的活动内容由相关科技公司主导,为了追求活动效果,将材料(套材)、工具与器械(打印机、激光切割机)、量化标准(电子模块、信息技术)事先做了绑定,这样的局面好比工厂的生产线,唯一变化的就是操作者――学生,还有工厂外墙悬挂着一个好听而响亮的“×××创客”牌匾而已。当然,在体验这些高科技创客活动过程中,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成百上千的创意作品出现,也会呈现让人欣喜的景象,但是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很多优秀作品因为没有贴上3D打印、激光切割等高科技标签而被冷落,因此这些活动无法真正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意空间,背离了创客教育的本质。从教育者的视角看,这种“高大上”的活动与中小学创客活动的要求(以创造力培养、创新教育作为基础)是存在差异的。

不可否认,3D打印等新技术的出现为创客教育提供了更开放的资源,但针对上述现象,很多一线科技工作者经过一段时期近乎狂热的追逐之后,渐渐意识到高科技创客活动存在的不足,同样也认识到中小学创客活动的核心是切实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开展创新教育挖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

现阶段的创客比赛多为创客概念风靡、高精尖活动盛行的大场面,一些低成本、高参与度但能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活动,却没有引起大家的特别关注。北京市科技教育促进会举办的中小学生“创客币大闯关”活动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最初看到活动现场,感觉五味杂陈,用现在的流行词形容就是觉得有点low――一些筷子、木块、棉花糖等小物件儿的综合体,像赶大集市一样。但当真正了解到活动本身对学生产生的吸引和效果后,引发了笔者对创客活动和教育更深层次的思考。该活动充分考虑创新培养与教育,无论小学生还是高中生,都表现出了对“带币闯关”的极大兴趣,在活动中积极专注地搭建创意物品并试着学习理财。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活动的创意及其中的教育性等都值得旁观者仔细研究。尽管活动中许多环节还需要细细推敲,活动过程仍存在部分不足,但是它的形式和理念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创客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科技素养,而不是催促学生马上成为创客。因此笔者认为,所有能切实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造意识的活动都应属于创客活动的范畴。而不仅仅是“高大上”的3D打印技术、信息化模块的加入才能被贴上创客活动的标签,更需要以创造力培养、创新教育为核心的“接地气”的教育实践内容为基础。

三、在积极探索实践中小学生创客活动的激流中努力寻找一股清泉

2016年6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其中有一条内容被广泛转载,规划中提到:“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众创空间’、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中的应用,着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养成数字化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信息化面向未来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这是教育部“十三五”规划纲要性文件之一,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了重点批示,学生的数字化学习将成为终身学习的方式。而其中透露的另外一层信息是,国家层面正致力于推进STEAM交叉W科教育、创客教育,有条件的学校都应尝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相关活动中,让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形成双主线、动态交互的关系,这对我们开展学生创客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

1.激发并充分释放学生的创新、创造活力

要求活动组织者在活动设计、策划过程中有效规避创客活动可能出现的限制创新、创意思维发挥的因素。例如可以充分考虑不使用套材,解放学生对于工具材料的选择权,以“工具超市”等形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比较空间;不以作品呈现的最终态为评价重点,而应将活动“打散”,拆分成构思、设计、讨论、制作,修整、解说等多个环节,用过程性元素评价学生创意。

2.创客活动需因人而异、因材而定

通过对学生年龄层次进行学情分析,根据其接受水平选择适宜的活动项目和评判标准。例如让低龄段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感受设计与创造的过程,而不应该过度强调作品的功效和价值;而高龄段学生则可以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跨学科进行设计,最终实现自己的设想,创作出满意的产品,但绝不仅仅是现在风靡的基于电子技术或激光切割技术的科技套材改造。

3.打破常规,大胆学习并设计相互交融的新颖活动

第5篇:创客教育教案范文

关键词:高校 创客教育 问题 对策

创客教育是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要途径,它会极大推进我国创新创业实践,为我国培养创新科技型人才提供支撑,推动我国向人才强国迈进。它主要面向理工科高校学生进行硬件的开源等高科技活动,将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极大带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升级。在创客运动的推动下,学校、家庭、社区、企业等系统打造四位一体的众创空间,把各个阶段的创新教育连接起来,实现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的完美衔接,实现真正的创客教育。

一、创客教育的内涵及其与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的区别

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引导学校师生不断更新和升华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切实提高人才培育质量[1]。创新教育是指通过创新机理学习、创新案例分析、创新设计等环节的教学,以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习惯为目标的教育形式[2]。广义上创客教育应是一种以培育大众创客精神为导向的教育形态。狭义上的创客教育则应是一种以培养学习者的创客素养为导向的教育模式[3]。

在论及创客教育时,多数学者都会和创新教育相混淆,国内目前对创客教育没有统一的说法。笔者认为创客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三者关系既相互联系又有细微差别。区别主要表现在面向对象、核心内涵、培养目标、成果标的、依托载体等五个方面。创业教育的主体是创客,创客进行的科技创新活动如果具有市场价值就可以面向市场投入生产,这时创客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为一体了。对于三者本来就是非常紧密的联系,我国学者目前比较推崇创客教育,认为它是创新创业教育在新时期的具体实施方式,期望汇聚全社会的力量和资源,大力推进创客教育,提升我国科技人才的总体创新能力。

二、国内高校实施创客教育的典型案例分析

中国的创客教育自2012年兴起,方兴未艾。相较于欧美高校,我国高校的创客教育才刚刚起步。创客教育实施计划在国内高校成为一股潮流,多数高校建设本校的创客空间,吸引各方力量促进创客空间的发展,培养大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目前国内高校创客教育做得比较好的是清华大学、温州大学和同济大学。

(一)清华大学:构建系统化的创客教育机制

清华大学的创客教育在国内起步较早,当前实践发展较好的是创客空间i.Center。它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吸引同学们加入创客空间,主要包括项目制教学、课堂引导、创客大赛等,目前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创客培养机制。

1.跨学科课程

基于创客教育教学目标,我校开展一些跨学科课程,让创客团队在一个阶段内对相关学科都有一定了解,鼓励跨专业同学组队,可以充分利用学科互补优势完成项目制作。其次是挖掘具体知识内容的实验室探究课。再次是针对个人生涯发展需求的战略规划课。最后是以产品为主轴的系统设计开发课,同学们可以跨专业组成科技实践队,共同学习系统设计开发课,获取相应的学分。

2.实体设施建设

实体空间是进行创客教育的依托,这也是同学们课下交流、沟通的一个重要载体。实体空间主要有创新制造坊、创意空间等。在实体空间内,同学们可以进行一些小型发明创造,也可以承接学校导师的一些科技科研项目,训练同学们的跨学科思维并增加一些有用的实战经验。其次,还可以在展示演示厅里进行相关项目的展示,大家可以进行交流和沟通,在整个过程中持续不断地进行不同内容的碰撞与交融。

3.在线平台构建

清华大学的创客教育,结合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了比较系统的在线平台。创客活动管理平台主要用于管理相关的创新实践活动,它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及时交流,突破时间和场地的限制。设计者也可在上面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让大家给出有价值意见,更加完善自己的项目。

(二)温州大学:形成鲜明地域特色的创客教育模式

温大创客空间以“learn by playing,learn by making”为基本理念,以创客教育为核心业务,通过各种创客活动促进创客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分享,从而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发展。温大创客空间不仅对本校生免费开放,也向社会上的技术爱好者敞开大门。[4]

1.依托地域优势,构建校内创客运行机制

温州地区一直被誉为国内创客教育的“根据地”,在全国创客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5]。依托地域优势,在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构建了“全校层面-专业层面-试点班层面”逐层递进的、以岗位创业为导向的创业教育新体系,建立了整合校内外资源的创业教育运行新机制[6]。在此基础上,温州大学创业人才培养学院在创业园创建众创空间,开设创客学堂、创业创意大赛、创业面对面三大模块,有利于推动创客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

2.启动创客学堂,打造大学生创意孵化器

温州大学一个重要的创客教育载体是创客学堂,它由温州大学创业人才培养学院与源大创业园共同发起创办,是大学生创业的综合服务机构,为青年大学生提供一个发展创意的孵化空间,培植一批大学生创客,助推大学生创业。其主要运行模式是开展一系列的创新・创客・创业智慧分享沙龙活动。创客学堂开展创新创客沙龙、寻找身边的创客、创意制作与分享、创意众筹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大学生创客服务。

3.宣传创客文化,烘托校内创客氛围

温大创客空间,对于刚入门的学生进行基础的入门培训,包括乐高机器人,arduino、 3DPrinter;举办创客分享会,开展创客项目经验的分享会,交流心得,共同成长;举办博士论坛,邀请温大各种专业特长的人进行开放流,拓展学生的视界;还与温州市科协合作,进行创客教育的推广和普及。

(三)同济大学:打造开放与前沿的创客教育运行机制

同济大学的创客教育在国内高校中成绩显著。其“智能车锁”项目在2014年“中美青年创客大赛”中获得二等奖,获得上海创新创业计划项目一等奖;还有创客团队的创意产品获得了AVOS黑客马拉松的一等奖和最佳创意奖。同济大学的创客教育主要以Fa bLab“_放夜”、“创客马拉松”等形式展开。

1.实体空间建设

FabLabO-Shanghai是建立在开源背景下的中国第一个开放创造实验室创客空间,它以3D打印技术等为立足点,主要开展Fablab教育,鼓励学生突破学科限制,并通过与资本、企业的合作,探讨新时代产业链的缔结。实验室配备各种设备和模型例如3D打印机、虚拟眼镜、智能车锁等,每周六的开放夜都会举行一系列以“跨学科、开放设计、3D打印、创客创新”等为主题的跨界讨论。[7]它向观众展示不同系列的入门类、进阶类工作坊,并鼓励有创意的青年观众前去参观。它已成为沪上创客们聚首交流的最活跃平台之一。

2.成立专业的创客团队

创客文化的推广和普及不仅要有创客空间作为实施载体,还要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兴趣团队。“同济创客联盟”是上海地区创客的集中地,他们依托同济大学资源优势,借助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力量,吸引投资人眼光。在专业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合作有道,沟通交流顺畅,整合市场资源、高校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等为创客的发展提供平台。

3.对接国内外创客资源

同济大学创客空间Fablab O Shanghai与国内外优良产学资源进行广泛的合作交流。一方面,Fablab与上海新车间一直保持密切联系,并不定期邀请其创始人李大维来学校做演讲,一起举办包括电子、编程和机器人等不同主题的研讨会和培训班。另一方面,同济大学部分专业的毕业生有机会在美国的众筹平台上项目并进行相关筹资,Fablab平台帮助广大创客对接资源和市场。

“创客教育”正在为教育的创新发展开启“一扇窗”。目前我国的高校创客教育主要通过开设创客空间,举办创客大赛,成立创客俱乐部,召开高校创客教育学术研讨会等方式推动高校创客教育的发展。2015 年4 月24 日,由清华众创空间i.Center牵头,全国60 余所高校、10 余家企业共同发起成立创客教育基地联盟。[8]创客教育已经从区域向全国辐射开来,创客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正在慢慢改变我国人才培养方式,促进整个教育体制变革。目前,我国高校只有同济大学、清华大学、温州大学等高校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部分学校只是空喊口号,应付教学任务,好多学校的创客教育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我国学术界对于创客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入,还需进一步系统地进行研究,为我国创客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高校创客教育的发展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从创客空间、创客课程、创客教师、创客理念等方面协同进行,途径可具体到打造优质创客空间,开发专门的创客课程,重塑教师角色、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等。

参考文献

[1] 王焰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与模式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5(4):4-7.

[2] 邓玲.创新教育模式及实施方案研究[J].软科学,1997(2):15-18.

[3] 祝智庭,雒亮.从创客运动到创客教育:培植众创文化[J].电化教育研究,2015(7):5-13.

[4] http:///Search.aspx

[5] 谢作如.温州地区创客教育发展现状及改进建议[J].创新人才教育,2015(6):31-35.

[6] 黄兆信等.以岗位创业为导向的高校创业教育新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2014(8):40-44.

第6篇:创客教育教案范文

创客(maker),仅从字面上解释,就是做东西的人,特指热衷于利用新技术将非同凡响的创意转变为现实产品的人。

创客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同时有一种通过行动和实践去发现问题和需求,并努力找到解决方案的含义在里面;“客”则由客观、客人、做客的意思。客观,体现的是一种客观事实、一种理性思维。客人、做客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良性互动关系,有一种开放与包容的精神在里面,而开放与包容体现在行动上就是乐于分享。

2 什么是创客教育

创客教育是创客文化与教育的结合,基于学生兴趣,以项目学习的方式,使用数字化工具,倡导造物,鼓励分享,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素质教育。

创客教育是创客文化与教育的结合,创客文化是一个发展过程中的概念,总体上它是创客圈子里的一种信仰上的共识:“我喜欢做一些新的东西,我很享受做东西的过程;我希望把东西分享出去,以结识更多的朋友,所以我得把这个东西变成一种产品、服务和方案;我尊重知识产权,但并不希望它仅仅属于我一人而谁也不知道;我期望能够经营我的个人品牌,最终实现思想和双手的自由。”以上是关于创客文化的大白话总结,基本上描述了很多狭义创客的生活状态。

当创客文化落到教育,有几个要点是需要强调的。如创客教育很显然是兴趣导向的。项目学习的方式,仍然是目前推荐的基于创客空间的学习组织形式。这里的数字化工具主要指的是数字化的设计。在创客教育当中“造物”的概念延伸了“做中学”的理念,通过分享,使得做中学的过程延展为一个更为广泛的经验、技能甚至知识的创作过程。而在分享的过程中,涉及到的面对不同的分享对象的方案,涉及跨文化的分享策略,分享平台的使用等过程则是超越了简单制作的一种更为高级的学习过程。创客的造物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垮学科是一种根据项目需求而来的自然的学科综合,并非刻意为之。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当他们有这样的欲望:“我不想仅仅成为一个远远望着它的旁观者,我想成为它的创造者”,或者“我想做一个属于自己的东西”,创新的想法自然会产生。而这种创新是脚踏实地的,并非天马行空而不切实际。细致的观察自己、朋友圈和社会的需求,走出学校,走向生活,创意将源源不断。推进创客教育的学校则是一个很好的鼓励创造,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提供创客空间,传授造物技能,给学生各种机会。这样一来,创客教育显然是在推行素质教育,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3 音乐的创造性

众所周知,音乐是最具创造力的艺术形式,每一个作品从创作到展现的全过程都离不开有个性的积极的创造,因为创造是音乐的生命力,是最有r值之处。音乐的创造力体现于不同的方面,在音乐课的各个环节中、在体验感受中、在表演中歌唱中,都有着创造的力量。音乐是创造力得以展示的一种载体,创造精神得到培养和发展的过程。音乐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培养了丰富的想象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科学思维属于逻辑思维,主要使用左半脑;而音乐思维属于形象思维,主要使用右半脑。这一左一右,似乎是两码事。然而,伟大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却说:“伟大的科学家和伟大的音乐家两者在这一点上是相同的――他们都是伟大的诗人。”古往今来有不少科学家都是富有音乐修养的人,所以科学需要艺术。爱因斯坦既会弹钢琴,也会演奏小提琴,谙熟贝多芬、巴赫等音乐大师。他甚至认为他拉小提琴的成就,比在科学上的贡献还大。

研究者很早以前就发现,音乐可以直接影响血压、心率以及肌肉的心电活动。最新的研究表明,音乐甚至可以促进构建或加强皮层脑细胞之间的联系,且影响着人们的认知水平。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个案例:一项研究调查了3所加州幼儿园的78名学前幼儿,有些儿童来自条件很差的市中心区域。这些儿童被分为4组,第1组(钢琴组)每周上2次钢琴课,每次12~15 min,同时进行歌唱训练。第2组(歌唱组)每周进行5次歌唱训练,每次30 min。第3组(计算机组)进行计算机训练。第四组不进行任何特殊训练。所有学生在研究前进行了不同类型的空间推理能力测验。6个月后,结果表明接受钢琴训练的儿童的思维功能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这表明了,在音乐训练中,能使人的思维得到锻炼,而在这个过程中,对音乐的二度创造为大脑带来更多的益处。

在音乐创作、音乐的演唱演奏、音乐欣赏等音乐活动中,联想与想象始终是伴随其中的。通过音乐艺术教育所培养起来的联想与想象能力,作为人的智力的重要构成因素,会在学习、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音乐中的创造性教学,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创造精神和创造力,这正体现了素质的核心思想: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由于音乐存在着不具象、无语义等美学品格,因此,欣赏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占有重要的位置。从价值意义上说,创造性思维发挥、参与的程度不仅决定着音乐审美感受的水平,而且还影响着创造精神乃至音乐创造力的培养。音乐中创造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自己的事。学生则要在学习过程中积极独立探索思考,努力发现问题,并尝试用多种方法灵活地去解决问题。

4 音乐教学中利用数字手段的音乐创作

前面已经提到了很多关于“创客”、关于“音乐创造性”的话题。21世纪的音乐教学必定要将两者结合起来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其成为一名“合格的创客”。

第7篇:创客教育教案范文

“学习无疆”是宏碁大客户基于“云”的跨平台数字化校园综合解决方案,将信息化建设与云计算、云存储技术实现紧密的相连,实现一个网络化的共享学习平台。与之前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相比,结合了最新的云存储和云分享技术,实现了资源的最大的共享和学习,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备课无疆界、授课无疆界、学习无疆界,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处于一个完整的系统内,能自由完整地实现资源共享,使教学和学习变成一种主动的、自由的传播方式。

宏碁大客户教育云“学习无疆”解决方案的实现不仅得力于宏碁现代化先进技术的运用和结合,同时结合宏碁大客户家族化系列产品,使得“学习无疆”解决方案更加完善。从终端的资源存储的服务器,到现代化教室的台式机、笔记本,宏碁大客户都具备对应的产品,有针对性地服务各个环节。将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相结合,加上云计算、无线互联网络、智能终端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成熟,使教育资源的充分共享和随时应用得以实现,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使教育理念逐步发生变化,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不断创新。

自2010年宏碁和方正整合业务后,宏碁大客户借助双品牌的优势,以Acer 宏碁全球化战略布局和全产业链的优质平台为依托,在充分了解客户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技术研究投入,并致力于将新技术推广到教育等各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中。

第8篇:创客教育教案范文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特级教师,代表作《数字时代的科学教育——鸢尾花(IRIS)数字化探究之旅》

“知识传承”带来的困扰

长期以来,我们都认为教育是传承人类文明的活动。由此出发,教育目标是人为限定的,课程标准是人为限定的,教材是人为限定的,课堂教学也是人为限定的。所谓学生,就是掌握人为限定的知识内容的人。在应试教育下,学生又继续窄化为“考生”,即为考试而大量练习解题技能的人。

但我们几乎都认识到,这样的学生是缺乏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虽然“钱学森之问”振聋发聩,除了责难之声不绝于耳外,很少有人真正从学生的视角去审视人的成长。从当前期望回应“钱学森之问”的各种花样繁多的教育方案或模式中,大多还是人为限定的一些设计,期望“告诉”学生如何成长,言下之意“你是学生,你还小,按我的来”。

学生是什么?是完成规定课程的机器,还是主动发展的人?我们几乎会异口同声地回答 “是主动发展的人”。但为什么现实与认识相去甚远呢?梅里尔等对此有个贴切的描述:“学生是说服自己从教学中获取特殊知识和技能的人;学习者则是从自己的经验中建构自己意义的人。我们大家都是学习者,但是只有那些使自己能忍受精心策划的教学情境的人才是学生。”[1]。学生是学习者,其主动学习,不是为了去建构人为规定的意义,而是为了去建构他们自己的意义。如果我们的教育目的、课程、教材和教学是以帮助学生去建构他们自己的意义为目的去设计,或许真的能回答“钱学森之问”。

创客教育中的“知识创造”隐喻

1. 创客与创客教育

创客(Maker,又译为“自造者”),是指一群酷爱科技、热衷实践的人群,他们以分享技术、交流思想为乐。[2]在当今知识社会背景下,受“大规模业余化”[3]所赐,草根群体不满足于大批量工业生产带来的同质化,为满足自己和他人的需要,用自己的智慧去设计新的物品,形成了“实物长尾效应”。[4]虽然创客初期往往以草根形式出现,但随着产品的广泛传播,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如苹果电脑、Facebook等,都有这样的成长轨迹。所以,创客是参与人类社会知识创新的重要一份子,他们在不断分享、交流、协作中迭代,使智慧得到更快、更广的传播和进化。《连线》杂志主编安德森就把创客看做新工业革命的引擎[4]。

创客教育是“视每位孩子为创客”,通过提供更多的机会,发展学生学习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的兴趣、自信心和创造力,并在做的过程中对STEAM进行整体性学习。[5]在创客教育中,学生的角色定位非常重要,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或消费者,更重要的,他们是知识及其产品的生产者和创造者。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创造性的亚文化,并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世界文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也是人类文明的创造者,而不仅仅是传承者。创客教育在中小学的兴起绝非偶然,而是互联网时代“知识创造”取向的学习理论的体现。

2. 学习理论的进化

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获得“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这种从动物实验中得来的研究结论推及到人的学习上,是不合适的。但当今中国的应试教育训练,却与行为主义相当吻合,学生是被动填鸭、被动解题训练的机器。虽然赢得了分数,却丢了“人”。认知主义从行为主义那里把个体的“人”找回来,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认知过程,把各种知识加以储存及组织,形成知识结构的内在心理过程,但也把人视作知识与人类文明传承的对象。其后出现的社会建构主义认为,人的学习是在真实情境中与学习共同体的交往活动中进行的,而不仅仅是个体内在的努力。并且认为知识不是客观的,而是依赖于情境的,是缄默的或隐性的。由于建构主义对知识的弱化,使学习在某些方面走向了虚无,但其对缄默或隐性知识的重视,使我们看到了以教材为载体的显性知识的局限性,认识到了发展人的实践能力还必须重视对缄默或隐性知识的挖掘,并要让个体与共同体一起“社会对话”。

从学习理论的进化可以看到人类对学习本质理解的进程。如今,知识社会对人的知识创新要求日益高涨,再加上互联网+物联网的推波助澜,反映到教育领域,有关学习的“知识创造”隐喻应运而生。该隐喻认为,每位儿童不仅是知识的消费者,而且是潜在的知识生产者和创造者,可以通过共同创造人造物来学习。[6]这与我们2005年开始创建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程时,把儿童看成是数字文化的创造主体,是数字文化的生产者而不仅仅是消费者的观点[7]如出一辙。并且,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知识的消费绝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知识生产或创造的手段,即消费是为了生产,是为了创造。

3. “知识创造”隐喻的实现

(1) 用人造物反映“知识创造”

这里的“知识创造”是学生水平的,一般达不到科学家、艺术家那样的知识创造程度。“知识创造”隐喻不仅关注个体的学习,还特别强调在共同体中的学习,强调通过群体协作创造出能够共享的人造物,并在实现它的过程中获取和创造知识。[6]这里的人造物,可以是实物性的,如气球小车、3D打印的作品、一套装置艺术;也可以是概念性的,比如一份研究报告、一套解决方案、一段巧妙的算法程序等。创客文化的特征之一是一定要把人造物实现出来,并尽可能看到其实际产生的作用。它正好吻合了学习的“知识创造”隐喻,为变革学习方式提供了新的可能。

(2)在设计思考中寻求创新

创造出人造物,一种是出于兴趣,一种是专门为解决人所面临的问题而设计,两者都是积极而有意义的学习。但对创客来说,设计思考是一套广被应用的创造性解决人所面临的问题的方法。其过程包括移情理解、定义问题、形成概念、开发原型和测试。其中,第一步“移情理解”尤为重要,即学会如何理解他人,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并通过创意和创新的解决方案解决他人的问题。所以,设计思考是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对于发展学生的同理心相当有益。比如,磁铁“同极相排斥、异极相吸引;磁力可以穿透物体”等知识,学生玩玩磁铁就可以发现出来,但教学不能止于此。教师可提出利用磁铁的这些性质为人服务的议题,让学生去定义具体的问题、形成概念或解决问题的创意,开发出原型去测试。在这样的创客教育中,学生做出了不少作品,比如磁力灯座、磁力眼镜架、磁力笔盒,等等。

设计思考是试验性的,它允许出错,甚至提倡快速出错以不断尝试新的解决方案,即不断地推进“移情理解—定义问题—形成概念—开发原型—测试”的循环,以最终找到一个比较合适的解决方案或设计出一个较为满意的产品。所以,设计思考的过程是积极乐观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应对挑战的勇气和自信。从这里我们看到,设计思考与更早之前提出的基于设计的学习[8]是异曲同工的。但设计思考更强调以人为本,为人解决问题。在创客文化中,用设计思考的方法进行创新相当流行。

(3)在迭代中实现“知识创造”

知识社会的基础是信息技术。同样,支撑“知识创造”学习也离不开信息技术环境。互联网支持着知识的分享——无论是显性知识还是隐性知识,交流讨论支持着知识的改造,并把隐性知识显化,变成他人可学习借鉴的智慧。协作创造使群体的智慧得以张扬,创建出属于协作共同体的知识及产品。而后又是无限循环的“分享—交流讨论—协作创造”,智慧藉由互联网不断迭代、不断创新、不断进化,形成了“创新是规则,而不是例外”的文化氛围。[9]这样的文化氛围下,学生、业余爱好者、艺术家、科学家及各行各业的人都有机会连接在一起,去完成从设计到形成产品到商业运作等工作。创客文化就是在互联网环境下蓬勃发展起来的,成为了新工业革命的不竭动力。

由此看来,创客教育需要充分利用网络做分享、迭代的平台。对于教室里的教学,组织起面对面的分享、迭代也相当关键。教师在课堂上充分营造自由分享、交流、讨论和协作的氛围,把对教学过程的控制转变为对学习环境的营造,把教师“他组织”的教学变为学生群体“自组织”的学习,推动创造的分享、迭代和进化,可以让学习的成果不断优化。

(4)在实现人造物中获得“活知识”

促进知识与能力的迁移往往让教师们绞尽脑汁。但现有的教材与教学基本是脱离真实情境的,是简化了真实情境中的复杂问题的,是主要回应单一学科问题而不是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的。这样学生学到的是“死知识”,很难迁移到新的情境中。所以在新一代的美国科学教育框架和标准中,强调基于STEAM的综合的、复杂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学习跨学科概念和学科核心概念。宁愿学习少一点,也要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科学与工程实践。要真的做到“实践”,就要把围绕获取知识组织教学的做法,转变为围绕应用知识组织教学,即把获取知识的活动融入其中,获取是为了应用。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到“活知识”,能有效迁移到新情境中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科学与工程实践的结果主要就是实物作品、研究报告、解决方案等,即将知识外化为人造物,学生便具有了把知识与现实世界连接起来的本领。

“在创造中学科学”的情境导向模型

小学科学长期存在的问题是“用机械的探究步骤进行知识传授”,实验探究活动主要是围绕揭示已有的知识结论而组织的。即便学生得出了不一样的实验结果,也会在教师的精心暗示下获得统一的结论。这样的“探究”是受教师严格控制的,学生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情境导向模型就是为解决这个问题而创建的,即通过蕴含在真实情境中的有挑战性、开放性的复杂问题,确定探究的大致方向;通过提供丰富的资源,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探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适时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或学习支架以减轻认知负荷,并不断鼓励学生间的分享、交流和协作,最终完成作品的设计或研究报告的撰写。[10]

以小学科学教材《运动与力》单元为例,该单元共8课时的设计是:1.我们的小缆车(重力与拉力);2.用橡皮筋作动力(弹力);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气球与反冲力);4.测量力的大小(弹簧测力计的使用);5.运动与摩擦力(摩擦力);6.滑动和滚动(运动方式与摩擦力);7.运动与设计(摩擦力与运动设计);8.设计小赛车(综合运用)。除了第8课属于较复杂的作品设计活动外,前面7课均为材料完备、实验步骤清晰的操作任务,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括号中的那些知识点。

我们重新设计了这个单元,整个单元的学习任务是:设计一个跑得快、远、直的气球小车。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课时都让学生去设计气球小车。在这个过程中,上述的知识点基本融合到了设计活动中:因为需要这些知识所以才去研究,弄清楚这些知识是为了更好地设计气球小车,即围绕应用知识来组织学习活动。实际教学中,每个班每节课探究什么内容,甚至每个人每个小组怎样改进自己的小车都是不一样的,是由学生自发生成的,学生之间是可以互相“抄袭”、调整和改进的,甚至谁的方法被抄袭得越多,就越表明他越有水平、越有创意。这是一个不断分享、改进的迭代过程,是实现学习共同体共同创新的自组织学习的体现。[11]这样的教学体现了“少就是多”的学习原理,即学习得越深入,沉浸其中探究的时间越充分,就越容易迁移。

创客教育是创客文化在教育中的体现,是“知识创造”取向的学习理论的体现。它反映了人类的学习从知识传承到知识创造的诉求。创客教育确立了学生为知识及其产品的生产者和创造者的地位,其更加倾向于制造实物性人造物的特点,强调动手的本色,又特别符合儿童青少年的心性,使他们更乐于投入到学习中。创客教育并不限于某一学科,它与STEAM一样,是在回应比所谓跨学科还要广阔还要综合的真实生活。如此综合与真实的内容,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应用分享、迭代的知识社会创新模式去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但要警惕的是,创客教育绝不是只能少数人参与的高技术教育,它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能否秉承创客的草根文化,惠及每一位学生,让他们都能朝着“知识创造”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戴维?H?乔纳森著,任友群等译.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创客[DB/OL].[2015-06-14].zh.wikipedia.org/wiki/创客.

[3]克莱?舍基著.胡泳,沈满琳译.未来是湿的——无组织的组织力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安德森著,萧潇译.创客:新工业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5]Who We Are[OL].[2015-06-14].makered.org/about-us/who-we-are.

[6]曾文婕,柳溪.获得?参与?知识创造——论人类学习的三大隐喻[J].教育研究,2013(7).

[7]吴向东,王继华.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程的目标体系[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9).

[8]珍娜等,通过基于案例的推理促进深度的科学学习:课堂中“通过设计学习”的流程与惯例[A]. 西尔等主编,任友群等译.教学设计中课程、规划和进程的国际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9]Edutipoa About us Vision and Mission.[OL]edutopia.org/mission-vision.

第9篇:创客教育教案范文

关键词 创客 项目化教学 产品设计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常州机电学院产品艺术设计专业2004年招生,2012成为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单位,2012年评选为院级特色专业。我院产品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学生具备产品造型设计、开发、生产制作、产品结构设计、产品用户界面设计等专业能力。并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的产品造型设计师、产品结构设计师、产品设计与管理专门人才。

2016年我校艺术设计学院产品艺术设计专业面临几项重大任务和改革:(1)申报院级品牌专业建设点;(2)全面推行全员“导师制”,成立教师工作室,实现师导生创、师生共创的专业改革实践;(3)引入“创客空间”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模式。

在这样的机遇同时也是挑战的情况下,专业建设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立足于当下:(1)新型教学模式的推进将会满足当下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随之而来的丰富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对于师资队伍建设和团队建设将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2)教师的项目化工作室以项目案例开发为载体,能够使教师深入生产实践,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并有效地促进校企合作。(3)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化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符合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技术型人才这一目标。(4)“创客空间”与工作室结合的模式,将会培养若干创业创新的高素质人才,符合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背景,并提升学生的就业空间。

1项目化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现状

近些年,我国职业教育出现了“项目教学法”热潮,不少职业院校采用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组织教学。以笔者走访和深入调研过的两所院校为例: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推行“主体+项目”教学法;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采用的项目引领式授课模式等,都对本专业的教学课程体系改革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同时,两所学校都积极开展了“项目化工作室“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通过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学生完成项目,工作室如同一个个车间、作坊,开展的别开生面。

然而,我国的“项目教学法”课程体系主要受到德国的影响,项目化工作室也是效仿了包豪斯“生产车间”的授课模式。德国“项目教学法”以及包豪斯的驾驭教学理论都有很多的优点,是德国职业教育和设计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在我国借鉴实施的过程中,由于中德两国在思想文化基础、观念认识、教学主体、教学资源、企业参与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使得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等师资素质不足、形式化项目课程编排、与生产实践脱节、教学资源设施不足、学生对项目教学不适应、工作室流于形式等诸多问题。

因此,推行“项目化工作室”教学模式改革时应加以理性思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和现阶段社会发展特点,以探索合适的技术实施路径。

2创客空间

2015年开始,国务院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双创”背景下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的共识。“创客”正好符合大环境下的创业需求。

同时,随着经济转型,常州市的创意产业处在起步阶段,可以对接的本地企业十分有限,而且企业对接和磨合至少需要3-5年的时间。因此工作室的实践项目教学完全依赖于校企合作,则需要相当时间的积累和起步。而“创客空间”的引入,是基于项目案例开发的基础上,是在 “互联网+”背景下,从无到有进行创新型创业,对大学生的创业项目进行“孵化”。

另外,“创客”所包含的“创新”的概念,与设计专业是息息相关的。随着工业4.0的到来,我国大力呼吁要从“中国制造”转型为“中国创造”,时代给与的机遇与挑战并存。高职院校业面临着从“就业导向型”人才培养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转变的重大课题。

3结合“创客空间”的项目化工作室教学模式解决的问题

(1)“创客空间”结合项目化工作室的方式,变“校企合作”为“创业导向”为主,解决了本专业的校企合作刚刚起步、需要^长积累和磨合、时间滞后的不利条件,致力于对大学生自主创业项目进行孵化,培养“双创“型人才,扩展了学生的就业渠道。

(2)“项目化教学“,让学生在“干中学”,“学中干”。使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能够接触到与市场接轨的完整工作方式或流程,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调查、探讨、研究、合作”, 理论联系实践,最终成为合格的技术型人才。

(3)教师进行真实的“项目案例开发“课程设计,使教师深入生产实践,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并有效地促进校企合作。

(4)“导师制”和“工作室制“的推行,能够完善教学和实践环境,丰富教学资源设施。

(5)项目孵化要求能够达到产品推广,全面的项目开发流程杜绝了以往填鸭式教学的形式主义和纸上谈兵。

4“创客空间”工作室在我院产品艺术设计专业实施的必要性

4.1我专业推行“创客空间”工作室模式的良好基础

“创客空间”的项目化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推行,是基于院级品牌专业建设点申报、全面推行全员“导师制”、 引入“创客空间”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模式的背景,得到学院层面的大力支持。人员配置财力物力等方面都有力地支持了本教学模式的推行。同时该教学模式的负责人和成员,不仅有长期从事高职教育的经验,更有一定的企业经验,学科专业、年龄、工作性质等搭配合理。

专业拥有“五个一”,即一个省级“工业设计与逆向工程技术”实训基地;一个集产品创意、产品设计表现、产品设计实现与一体的“产品创意设计实训中心”;一个集“产学研”一体的学生培养、对外服务的设计平台“常州卓奇工业设计有限公司”;一个集专业教育、设计竞赛、设计服务的工作室;一个可依托的“武进工业设计园”的平台,优质学生可进入园区的二十余家专业对口公司就业。

4.2常州本地文化创意产业需求

近年来,常州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0号),深化推动常州文化创意和设计产业发展,积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局面,努力推进以“三强两高”为目标的“文化常州”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和科技创新已然成为大趋势。如今,常州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创新的空间布局已初步形成,形成了名为“国家创意产业基地”、“运河文化创意产业带”和“创意产业综合板块”的“三大主题区域”,涵盖了包括动漫游戏、工艺美术、文化创意街区、文化休闲旅游、产学研结合等广阔的文化创意产业范畴。其中,像“春秋淹城”、“恐龙园”等代表性旅游娱乐景点和主题乐园,都有明确的旅游产品设计需求,和校企合作意向。我们的“创客空间”将与本地的文化创意产品需求密切结合,创造项目化教学模式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创业项目孵化的有机生态链。

4.3大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的提高

以笔者从教三年以来的经历为例,每届都存在学生在读期间休学的情况。经过笔者的了解,有健康原因,也有对生活的迷惘,更有学生已经自主创业。现今社会已经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学生的眼界早已通过包罗万象的因特网得到扩展,移动互联的成熟、互联网商业的崛起,更是培养了部分学生的互联网思S。笔者有了解到2015级的毕业生成立自己的手工包定制网店,自己作做店主,同时也作为设计师、制作者、客服,并且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取得了不错的业绩;有2012级和2013级的学生合伙在学校附近开设打印店,如今已小有规模。笔者曾在《用户体验》这门课上给学生布置过“创业服务设计”的项目作业,惊喜地发现学生对于自主创业十分感兴趣,一方面积极去了解学校给予大学生的创业扶持基金,一方面对于现今的商业服务模式,系统设计有独特的见解。针对以上的真实案例,“创科空间”工作室的实施能够为学生提供创业和试错的空间,帮助学生的小型创业项目孵化,作为未来创业项目的模拟,甚至可以直接创业成功。

4.4“创客空间”工作室的预期目标

(1)形成项目化教学模式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创业项目孵化的有机生态链;

(2)基于工作室项目化教学模式下,构建2017级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助力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提升就业率。

(3)基于课程体系建设的项目案例开发,为教师课题研究和项目实践经验提供良好的基础。

(4)通过对接本地企业,进行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创业创新。

综上所述,“创客空间”工作室的实践意义在于,促进大学生创业,为“双创”型人才创业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与手段;加强教师的实践经验积累,促进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对接、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 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 李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工作室教学模式研究――以娱乐软件专业为例[J].苏州: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2012.

[4] 胡晓庆,徐亮.高职工业设计专业阶梯式项目化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芜湖: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6.

[5] 潘春胜,刘聃.职业教育“项目教学热”的理性思考[J].杭州: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