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培养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性范文

培养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培养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性

第1篇:培养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性范文

一、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

早在20世纪40年代,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要实施“六大解放”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也就是解放孩子的眼睛、嘴巴、头脑、双手、时间和空间,由此我们理解为,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首先就是不要给孩子的语言、行为、思想戴上严酷的枷锁,要给予他们较大的自由。好多家长和教师总是希望孩子乖巧懂事,一味地按照硬性的标准教育要求,对于孩子一些在大人看来无用、幼稚的行为、思想都是错误的,最终扼杀了孩子最初的灵性和创造力。因此,家长和教师要转变传统的理念,不能一味地向孩子输入知识,而要鼓励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行为的积极性和热情。

二、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想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积极培养激发孩子对待事物的兴趣和想象力,不能将孩子最初的热情给扼杀在摇篮中。孩子的兴趣是对事物进一步探索和发现的基础,而想象力就是对所发现问题的思考与理解,这是幼儿在发现、探索、求知、思考中不断进步的表现。例如,有的小孩子会好奇,为什么小鸡会从蛋壳里孵化出来,而小猫不是?也许这个问题对于家长和教师来讲嗤之以鼻,不会对于孩子的疑问加以启发,甚至是对其斥责,生生扼杀了孩子探索事物的兴趣以及其想象空间。而这些我们嗤之以鼻的,往往就是孩子创造力的萌芽。因此,在幼儿的家庭及学校教育中应该注重孩子的兴趣和想象力的培养,确保孩子从小就拥有创造性的精神。

三、结语

第2篇:培养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想象;尊重;自由

幼儿期是儿童生命的早期,这个时期儿童思维最活跃,最大胆,最真实。在美术活动中,幼儿期无拘无束,尽情宣泄,不受任何传统观念的束缚,极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它可以使幼儿追逐那富有魅力的知识的火花,,又可以使幼儿超脱真实与现实,在画笔中任意挥洒自己的意愿与情感。孩子从两三岁就喜欢绘画,他们乐意拿着画笔到处乱画、乱涂,在大人看来往往觉得好笑,而在孩子眼里,每一笔都是创造,都代表着一件东西,甚至每一幅画都能讲出一个动人的故事。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传统的美术教育一向在有意无意中以培养熟练的技巧为目的,传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示范儿童照着范画依样画葫芦,把原本非常丰富的能够自由表达的艺术活动变成机械复制,这样的美术活动非但不能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而恰恰是毁掉了他的创造力。结果培养出的都是一些技能型、模仿型、重复型的小大人,一味地模仿成人的画或生搬硬套,缺乏创造性,遮掩了想象力,孩子画得很累,美术活动成了一种照抄的课程,丧失了童趣,丧失了欢乐。

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教师怎样做才能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呢?我认为因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活动中萌发孩子的想象意识

想象是不受自然知识、科学定率、传统观念、道德习惯、规则制度等的限制,也可以打破现实物象中的真实限制,决不是现实的机械翻版,因此教师不能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的作品。孩子的作品中想象成分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评价。教师这次以像不像为标准,下次孩子们的画就都会向“像”靠拢,丧失了想象力。教师在绘画活动中,要营造一种轻松愉悦、充满美感的气氛,尝试提出疑问让幼儿改变思路,不能用技能的指导掩盖了孩子个性的发挥,鼓励幼儿自主、自由的去发挥想象,并肯定幼儿的想象,以避免形成一种僵化、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有的教师片面强调技能技巧,要求幼儿按照教师的规定,反映一些刻板的、毫无趣味的内容,一味的按照老师的范画临摹,使幼儿的绘画活动枯燥无味,想象得不到发展,其结果必然偏离美术教育培养想象力的目标。

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源泉

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应常常带孩子走出活动室,看看美丽的花朵、摸摸大树、观察小动物等等,这样孩子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激活,想象也就随之迸发。大班画《一片森林》的时候,就可以请孩子们到户外观察各种各样的树木,然后请幼儿自由讲述他们看到了一些什么样的树,怎样的树干、怎样的树叶、怎样的树枝……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按自己的想象创造出一幅关于树林的作品。结果教师将会发现,孩子们画出了千奇百怪的树木,可能有人会说“怎么会有这样的树木”?那又怎样?不是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嘛: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可见大自然不仅增添了孩子们的知识和经验,也促进了他们智慧发展,丰富了孩子们的整个精神世界。

三、调动多种感官,丰富孩子的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想象和创造的基础和源泉,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这对幼儿的思维想象和直接的影响。如果没有具体的材料让幼儿依赖,很难令幼儿想象,进而去创造。因此,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才能使想象和创造有更大的空间。大自然是美术表现的丰富源泉,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为幼儿创造用感官去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鼓励他们多听、多看、多触摸、多尝试,从而达到发展幼儿感官、丰富孩子生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丰富想象的目的。如果让幼儿画鱼,首先把孩子带到水族馆,让孩子们观察各种各样的鱼的外形特征,给孩子讲解鱼的生活习性,鼓励孩子大胆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鱼,然后,鼓励幼儿画出自己喜爱的鱼。这样的幼儿绘画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果用传统模式,幼儿就有可能只会画教师教的一种鱼的画法,作品就可能出现模式化的倾向,内容贫乏。因此感性认识是想象和创造的基础和源泉,要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必须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

四、因材施教,保护幼儿的想象力

第3篇:培养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性范文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逐渐发现,要想培养孩子们良好的个人素养,就必须在孩子小时候开始着手,家庭是孩子们学习的第一站,我们老师或许鞭长莫及,但是幼儿教育是我们能做到的,就一定要做好,做满,做到位。幼儿教育目前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幼龄儿童,提高所有孩子们的基本素质,为他们今后接受更高的教育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一下幼儿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相关问题。

一、培养幼儿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现代社会不再是一个单打独斗的时代,不是个人英雄的时候。如今要想获得更大的成功,必须学会团队合作,依靠团队的力量来取胜。在幼儿时期,教师要指导幼儿进行分工合作,相互帮助,比如在进行值日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引导他们每个人做一件事,共同完成值日工作,让他们明白他们是一个整体,有人没有完成工作的时候,其他人要去帮助。让能力相对强的孩子去帮助能力相对弱一些的孩子一同进步。在课下活动的时候,老师要观察幼儿的娱乐活动,让他们能够友好相处,引导他们朝着友好、和谐的角度来发展,教育他们从小形成学会关心朋友、关心家人、帮助朋友等优良品质。

二、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幼儿时期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对于很多新事物都能产生丰富的想象,所以,笔者以为,顺应新课改的要求,这是从小培养孩子们创新意识的最好时机。对于幼儿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就应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来进行,任何人,包括教师和家长,不要把孩子当孩子来看,不要以为讲某个事情时孩子听不懂你对他的讲解,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都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懂得去培养他们的这种创新意识,让孩子们从平时的生活中、娱乐中.从大自然的环境中去开发自身的创新意识。教师要明白,对于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其实不难,多说一句话,多问一个问题,多教孩子延伸一个动作,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生活点滴。就会给孩子带来创造性意识的培养。

三、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发散能力

幼儿时期孩子的想象力和观察力都非常强。我们在很多时候可以发现。他们会先于我们发现一些问题和一些我们都没有注意到的事物,往往都是他们指给我们看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幼儿喜欢想象,喜欢新颖的东西,这些都是创造性想象的根本特点。在他们的眼中,世界上本没有任何的条条框框,想象本就是丰富的,联想本就是发散的。但十分可惜的是。随着他们的成长,他们反而被丰富的知识和生活学习上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所取代。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创新素质中最根本之一就是敢于大胆质疑,质疑是培养想象力最好的途径。

当然,在幼儿开发创造力的过程中不能一帆风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培养,让他们在挫折教育中明白我们的生活今后也会充满曲折,只有敢于前进才能取得不断的进步。

四、加强幼儿的思想道德素质

幼儿就像一张白纸,我们在他们上面涂上什么颜色,他就是什么颜色,所以,如果我们在进行幼儿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对他们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这应该是首当其冲的。结合前不久发生在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十八个路人的冷漠和冷眼旁观,已经说明如今这个社会最最缺乏的就是思想道德素质。为什么现在大街上老人摔倒了没人上前去扶起来?为什么有的想扶的人也要在有人拿手机录像的情况下去做呢?人们从思想上就存在着一定的劣根性,所以笔者以为,要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这种思想,就必须从幼儿时期就加强对孩子们进行良好、正确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否则以后人们相互之间会更加冷漠,更加缺乏感情。

第4篇:培养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性范文

我从教十几年,一直从事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在具体的教学中,始终注重对孩子潜力的挖掘与乐感知识的灌输与培养,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加深了孩子的记忆,增强了孩子对音乐课的兴趣。

一、课前对孩子了解,有的放矢进行教学。我校是本市重点小学,生源相对一直比较好,绝大部分是职工子弟,生活环境相对稳定、舒适。但是,孩子喜欢上课并不是对1234567七个音符感兴趣,而是对某某明星的流行歌曲好,崇拜,追星才是他们最爱,至于那个歌曲怎麽唱,为啥要喜欢都摇头,因此,我在课堂上调动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成为第一任务, “想象比知识更加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能够拥抱整个世界”。尊重孩子,首先应是尊重孩子的天性。他们从小喜欢在好奇的心态下学习,在探索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思想活跃的孩子更善于幻想和虚构。有的父母难以摆脱传统的说话语气,认为孩子在瞎想瞎说,或者令人费解。而绝大部分想象力,就这样在孩子幼年时期就被扼杀了。我平时对孩子的想象力加以鼓励,表示支持,引导孩子向正确的方向继续大胆想象。想象力这份心理资源,是每个孩子天生都拥有的。父母和老师的责任,在于帮助孩子把他们从小受到扼制受到禁锢的想象力的大门打开。使每个孩子都可以享受到把自己的想象力之门打开之后所感受到的乐趣和收益。想象力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你还可以注意,孩子是否一听到音乐就会跟着翩翩起舞或小声哼唱?孩子的日常举止动作是否优美协调?孩子是否能很快学会骑自行车、滑板车之类?显然,答“是”的,我们可以相信,孩子有一定的音乐天分,平衡能力也相当不错,舞蹈、武术也许是发挥他长处的地方。甚至异想天开都不要紧,因为这些都说明他有观察力和想象力。发现兴趣的同时,也应端正心态,挖掘孩子天赋最忌拔苗助长。一定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并加以实施,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使其得到充分发挥,那么,自己子女就能成为大有希望的人才。了解孩子,因材施教,是成功教育的开端。但仅仅了解孩子是不够的,另一方面,还要做到理解孩子,这是成功教育的基础。

二、家庭为孩子营造正能量的乐理知识引导,从根本上培养孩子潜在的发展空间趋向。近年来育龄妇女对胎教重视,并付诸行动,然而,对于绝大多数的人做的很不够,不能科学的进行生活起居饮食安排,更谈不上定时定量的胎教,只要努力了效果还是很好的,现代科学认为,胎儿的素质是可以随胎教而改变的,孩子比较容易养成正常的生活规律。如在睡前播放胎教音乐或母亲哼唱催眠曲婴儿就能很快入睡,满月后就能开始白天醒、晚上睡的习惯。孩子接受过胎教和未接受过胎教有很大区别,接受过胎教的孩子有如下明显的优点:不爱哭,能较早与人交往,较早学会发音,较早地理解语言,较早学会说话,例如我一同事,孕期做得好,孩子后来的乐感特好,学习成绩也非常好。孩子的父母平时要了解孩子是否善于背诵较长的诗句篇章?当你第二次给孩子讲述同一个故事时,如果不小心说错了某一个地方,孩子是否立刻察觉?当你带孩子走街串巷时,孩子是否能指出曾经到过的地方?都答“是”,说明你的孩子记忆力相当不错,在语言方面应该有一定天赋。

第5篇:培养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教师;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健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事,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当然,如果从小就养成不好的习惯的话,也会阻碍孩子的一生。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学习和生活两个方面着手进行了分析。

一、在学习方面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其实家庭教育对他的影响应该是最大的,但当孩子步入幼儿园后,学校的教育自然也应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家长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儿园,首要的目的是让其学习知识,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了教师们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保持耐心,用词准确

幼儿一般指3-6岁的孩子,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身心尚未发展成熟,对于知识的掌握速度和程度自然不如大孩子来的快,因此,这种情况就要求我们教师有耐心,并且要注意用词。例如,让孩子们学习数字或者认识颜色和小动物时,教师应该时刻保持耐心教育,尤其是一些抽象的事物的学习时,教师更应该如此。目的是让孩子学会,弄明白,只有当他们真正理解了,才能更进一步的记住,这样教师才能达到教授的目的。

(二)举一反三,巩固提高

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想象力和好奇心都非常强,身为教师应该利用儿童的这一特点,让他们将学会的内容进行举一反三,不仅可以巩固其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能力。如昨天学习了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七个颜色,在今天学习新课之前应该花几分钟的时间来复习,并且让他们分别说出每一种颜色所代表的水果或者是事物,以此巩固提高。

(三)方法得当,善于鼓励

幼儿的思想很单纯,同时幼儿的想象力也是人的一生中最丰富的时候。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抹杀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教师要不厌其烦的耐心回答;对于孩子们的想象力,教师也应该鼓励支持,让其大胆去想象。

二、在生活方面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有一些老师认为,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应该是家长的责任,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以他们知识。这个说法显然是不科学的。小孩子在幼儿园,最应该学习的就是生活中的习惯。曾经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的是,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孩子园。”接着他又说:“在那里,我学到了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碰;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道歉等等。”[2]这个事例告诉我们,尚未懂事的幼儿,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以下几点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

(一)发现孩子们的优点,并及时鼓励

学龄前的儿童由于年龄原因,其身体和心理还处于尚未发展成熟的阶段。因此需要教师细心观察每一个孩子的一言一行,发现其优点,并及时鼓励,同时也应该指正其缺点,才能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

(二)为孩子们树立良好的榜样

幼儿具有思维形象具体、好模仿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儿童在日程生活中的点滴闪光思想,及时发现,及时提出,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三)在寓教于乐中培养良好的习惯

幼儿尚处于思维开放的时期,导致其没有忍耐力,不能长时间专注一件事情。所以,基于儿童的这一特点,教师应该把生活中应该养成的良好习惯在游戏中或者是相对欢乐的氛围中体现出来。

总之,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在一个人的小时候养成,这样才能让其受益终身。 所以,身为幼儿教师,有义务更有责任帮助每一个儿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这样,才会利于一个人的成长成才,儿童健康的成长来了,我们的社会才会健康进步,从这个角度来看,幼儿教师的责任重大,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王悦.中国孩子的成长方案[M].北京:蓝天出版社,1999.

[2]方洲.个性心理学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3]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潘日文,侯桂兰.幼儿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第6篇:培养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母亲 孩子 教育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1-0052-03

维妮弗雷特·斯特娜(1870~1931),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大学语言学教授,毕业于拉德克利夫女子大学。深受卡尔·威特的早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实践卡尔·威特的教育方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早期教育思想。在其自然教育理论指导下,她的女儿维妮弗雷特3岁就会写诗歌和散文;4岁会用世界语读写剧本;5岁能自由运用8国语言;9岁进入大学,成为人们眼中的天才儿童。她在其女儿12岁那年写成了《M.S.斯特娜的自然教育》一书,揭示了早期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对家庭早期教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 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母亲

“孩子能否成为伟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亲的教育。”①斯特娜认为所有人都应当是教育者,至少所有的母亲都应当是教育者,要培养优秀的孩子必须从母亲自身的教育开始。但现实生活中,许多母亲缺乏教育孩子的知识,认为一切顺其自然最好,其实是错误的。教育不应该在学校由教师开始,而应该在家庭里由母亲开始。

1.注重自身修养,为孩子的到来创造良好环境

母亲应该从少女时代开始注重自己身体的健康和精神的纯洁,这是作为一个合格母亲的必备条件。因为母亲的身体健康和道德素质方面的修养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深远。母亲怀孕期间应多看好书,想象美好的事物,聆听让心灵平静的音乐,欣赏大自然和艺术作品的美等,受到美好的熏陶,保持精神的纯洁。使准母亲处于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中,利于生出健康、优秀的孩子。在孩子出生前应把居住的环境布置得美观、色彩丰富。一来可以使父母生活在快乐、清新的气氛中;二来孩子一出生就可以看到世界美好的一面,受到美的陶冶。

2.树立良好榜样,注意父母自身行为对孩子的影响

有些父母总是给孩子提出各种要求,命令孩子做这个,不许做那个,但不以身作则,这样的父母很难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品行对孩子有深刻的影响,父母在给孩子提各种要求时要尽量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榜样。在孩子的道德教育中,父母的作用至关重要,作为陪伴孩子时间最长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作为父母应严格要求自己,做孩子的表率。如果父母言行不一、不守承诺、行为散漫等,这些不良行为不但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而且还会使父母在孩子心中的权威和地位下降,这是父母对孩子教育失败的开始。

3.正确引导孩子学习,少用强迫命令的方式

用强迫的方式命令孩子学习是无效的,采用这种方法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虽然一切都是出自父母的好意,但往往会事与愿违。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对命令、禁止都会反感。与其命令孩子学习,不如引导他们正确地对待学习。喜欢玩是孩子的天性,投其所好,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学习是很好的方法。如:在玩耍中学习字母和词汇、在玩打字机的过程中学会拼写、玩数字游戏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等。

4.管教和食物分开,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

对孩子来说,食物不应该是一种款待,也不应该是一种义务,不要用食物去贿赂孩子,也不要拿来惩罚孩子。应把管教和食物分开,营造一种和谐轻松的环境,能让孩子独立自主、轻松愉快地进食。有些父母总是担心孩子吃得太少、太多或不会吃,在就餐时给孩子过多的照顾,甚至为孩子挑选食物,这样不仅会给孩子带来压力,也给父母带来了麻烦。应鼓励孩子在进食方面的独立性,给孩子自由选择食物的权利,尽量保证整个进食过程的愉快,多用提醒少用斥责的方法,逐步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

5.适当表扬和鼓励,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心态

在很多情况下,父母对孩子的赞赏倾向于夸奖他们一些天资的方面。比如,这个孩子真聪明,长得真漂亮。但对于孩子后天的努力,尤其是表现得较小的努力却很不在乎,这是父母认识方面的错误。鼓励和表扬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是有必要的,当孩子的行为受到大人的注意时,便会在心里调整自己的行为取向,使好的行为一直巩固下去。不断关心孩子的点滴进步,并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父母应学会表扬自己的孩子,不要忽视生活中对孩子有益的一点一滴的机会。适当的表扬和鼓励能给孩子自信,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心态。

6.适度关爱,搭建平等交流平台

很多父母都在力求教育孩子从小懂事,聪明好学,但是使用的方法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有的孩子很少被父母肯定,那么他的自信心就有可能被逐渐摧毁;有的父母过分保护孩子,生怕孩子吃亏,结果却往往使孩子总是生活在大人的羽翼之下,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发展。这种过分的关注使孩子从小就生活在得不到锻炼的世界中,往往会变得保守、懦弱。对于不同的孩子应该如何去教育,父母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多与孩子谈心,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

二 如何处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

在人类的传统道德观念中,孩子对父母有与生俱来的尊重和服从的义务,父母期待孩子报恩的心理是造成父母与孩子之间矛盾的首要原因。有些人认为孩子的生命是父母所赐,父母自然有生杀大权。但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有些想法需要大人的尊重和理解。在孩子还小的时候要

求他绝对服从,一般没有太大问题,但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再理所当然地要求他绝对服从就行不通了。师长以命令的方式去强迫孩子是自取其辱的做法,孩子表面上服从,但在内心深处,孩子的不满会酝酿成憎恨或蔑视。在抱怨孩子不够尊重自己的时候,先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值得孩子尊重,这种自省的态度,对孩子就是最好的教育。

孩子的心是稚嫩的,需要格外呵护,尤其是在自尊心上。只要是有责任心和爱心的父母都会注意到这一点。但很多父母经常在不经意中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这是让人痛心的事。孩子都有自尊心,如果做父母的能认识到这一点,就能避免不少麻烦。有些父母对孩子的自尊心往往不重视,当孩子对自己有叛逆行为时就怒不可遏,一发而快,而且还有意给孩子一点伤害,认为可作为惩戒。这种做法是非常不理智的,极易伤害孩子脆弱的自尊心,在孩子心灵上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争论是难免的,争论激烈时也易变成争吵,事后父母们常常会懊悔。其实父母与自己的孩子讲话不用太多虑,说错了话可以大大方方地收回来,不必担心面子上好不好看,毕竟是自己的孩子,不必争一时之气,而应将目的放在教育孩子上。

三 如何进行感官教育

斯特娜认为,一切能力如果不开发利用就永远得不到发展,所以对孩子的感官教育要尽早开始。斯特娜对女儿的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教育很早就开始了。

1.听觉教育

婴儿的听力发育较早,早在母亲的腹中的时候就能听到声音,如果能进行有效的胎教,孩子的听力就会得到更早的发展。在孩子还在母亲腹中的时候就经常反复叫其名字,让孩子尽早认识自己是谁。利用音乐和朗读诗歌来开发孩子的智力和潜能。让孩子的幼年沉浸在音乐之中,钢琴曲能给孩子带来喜悦和快乐、激动和兴奋、安详和安静等心情。音乐和诗歌不仅对孩子的听力有早期的训练的作用,让孩子受到美的熏陶,同时可以使孩子的智力得到较早的开发。

2.视觉教育

很多人认为孩子的听觉和视觉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在听觉和视觉上不用花工夫去训练,斯特娜认为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有效地训练婴儿的耳朵和眼睛,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颜色悦目的图画、玩具、装饰等有利于孩子早期的视觉开发。在孩子智力开启的过程中,画的功能非常重要,能在善于绘画的母亲的培养下成长的孩子是非常幸福的。早期的色彩观察能力,可以培养孩子善于观察的习惯和能力,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和本身内在潜能的开发。

3.触觉教育

通过鲜活的物品教给孩子各种形容词。如将气球放在孩子面前,告诉孩子这是一个气球,是圆的、轻的。一个是红的,一个是绿的。通过这种让孩子亲身体验的方式让孩子体会圆的、轻的、红的、绿的这些概念。这不仅是玩耍,也是最初学习的开始。

四 如何进行语言教育

1.教孩子准确而完整的语言

即使是很早就教孩子说话,如果教孩子的语言不完整,那么也没有多少意义。如果孩子早期学的不是准确完整的语言,长大后,就学会两套词汇,这不仅是一种浪费,而且长大后还要承受发音不正确的苦恼。由于母亲的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我们小时候都学了一些多余的、完全没有用的语言,这就是一些半截子话:把“苹果”叫“果果”,把“汽车”叫“轮轮”等。虽然在小时候它们很形象地让我们记住,可现在完全没有用,因为那根本不是正确的语言。长大后我们又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改正那些错误的语言。

2.通过实物开启孩子说话的能力

孩子一出生就会开始学习和探索周围的事物,这是一种天性。小孩子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只要父母善于引导,孩子的学习会变得轻松顺利。在孩子还不会说话的时候,斯特娜就抱着孩子在屋里转,指着屋里摆放的物品告诉孩子那些物品的称谓。虽然孩子还不会说话,但那些词汇会在孩子脑中留下深刻印象。等到孩子能开口说话时,脑中的记忆就会浮现,自然而然就能说出准确而标准的语言。

3.用游戏的方式对孩子进行训练

在玩耍中学习字母和词汇,通过剪纸卡片等教会孩子字母和词汇,在玩打字机的过程中教会孩子拼写。在游戏的过程中引导孩子对数字形成概念,认识数学,喜欢上数学。在戏剧游戏中培养孩子的礼仪常识。将各种方面的教育融入孩子的生活,以一种孩子喜欢的方式教育和引导孩子,从而开发孩子的智力,提高孩子各方面的素质。

五 如何进行性格教育

1.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很多父母都知道,自信心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无论是智力上还是体力上,或是处事能力上,所起的作用都是重要的。一个缺乏自信的人,便缺乏在各种能力发展上的主动积极性,而主动积极性对刺激人的各项感官的功能及综合能力的发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要从小时候开始,不要什么事都替孩子做,给孩子建立自信心与自立的机会。一个家庭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们注重对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过分保护孩子。因为过分保护一方面会使孩子失去锻炼、成长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使孩子感到缺乏能力,因而对自己失去信心。

2.培养孩子的耐心

培养孩子的耐心,父母要先有耐心。当孩子用不停的哭闹来强迫自己的父母满足他们的要求时,父母一定要沉得住气,提醒自己要培养孩子的耐心,只有自己有了耐心才能把孩子培养成有耐心的人。如果满足孩子的每一个要求,那么就会变成孩子的奴隶。让孩子知道世界不是以他为中心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要求,即便父母很爱他,也不能总是把自己的要求放在第一位。让孩子明白等待是必不可少的,失望也是必不可少的,孩子知道了这些对他一生的成长都会有着积极的意义。

3.开发孩子的想象力

我们周围有许多人,干什么都只论事实,他们排斥想象,没有风趣,更不知想象之中得到生活中的另一种乐趣。不仅如此,他们还把这种干巴巴的生活态度传染给孩子,他们不能将孩子培养成快乐的人,也严重地影响了孩子们想象力的发展,同时也阻碍了孩子们想象力的发挥。想象力并不是自己的胡思乱想,而是一种人类创造力的原动力。

4.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这个人是否有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是否有极具个性的思想。尽量让孩子做自己的事情,并耐心听孩子的想法。在学习上不要轻易给孩子提示,因为对孩子来说真正对他有意义的是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至于能否做正确,对孩子来说不是很重要的事。因为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好习惯,也有助于孩子智力的开发。

5.培养孩子探索世界的勇气

许多父母都不想阻止孩子用自己的双手探索这个世界,以培养他们的好奇心,更不想因为想阻止其探索而使孩子产生对外界的恐怖心理,但又不想孩子弄伤自己或打碎东西。要告诉孩子哪些东西不能碰,并告诉其不能碰的重要性。但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能表现得万分惊恐,使孩子产生对外界的恐惧感,失去信心而不敢再去碰任何东西。只要是对孩子没有伤害的东西,不要阻止他玩,把孩子局限在狭小的空间对孩子自信心和勇气的形成是极为不利的。孩子都喜欢模仿大人的举动,有时还会拆东西,这在一个孩子的成长中是关键的部分,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这个世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有时候父母对孩子的锻炼,也常常是对父母勇气的一个考验。如果父母自身对一些困难或有一些危险性的活动感到害怕,那么培养出来的孩子也不会有勇敢的精神。有些父母常为孩子的安危担忧而牺牲了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这其实是一种自私的行为。很多父母为了保险而对孩子加倍保护,造成孩子缺乏勇气。父母应克服自私,为孩子的将来着想,应鼓励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一个勇敢的人。

六 结束语

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例子,讲述着浅显易懂的教育的道理;一点点生活的细节,体现的都是母亲对孩子无限的关爱;一句句简单的话语,满含着母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殷切期望。这本书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曲折的情节,没有高深的理论,却是一本让所有的父母看了都受益的书。简简单单的语言,讲述着作者教育女儿的亲身经历,蕴涵了许多家庭早期教育的技巧,点到了以往父母家庭教育的许多误区,对儿童的早期的性格培养、智力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注 释

①〔美〕M.S.斯特娜.M.S.斯特娜的自然教育(张艳华译)[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1

第7篇:培养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想象力;智力;感官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2-0243-01

一、儿童美术教育的现状

有这样一则事例:一位国内重点小学的学生,移民到美国,上第一节美术课,老师要求他们画一颗圣诞树,这位中国小朋友的画技让美国教师和小朋友都很惊叹,因为画得太像了,跟墙上贴的一模一样。可是当老师要求他自己创作一幅时,这位小朋友却搞了半天也无从下笔。外国人评价我们“中国小朋友临摹能力强,但创造能力差。”

现在很多人将儿童美术教育简单的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即由不会画到会画、由画不像到画得像,儿童美术失去了它的情感色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从社会因素上讲,人们习惯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一幅画的好坏,而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从教学上讲,许多教师上美术课,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许多儿童美术教育者都源于“专业”,深受原来熟悉和习惯的思维方式的影响,常不假思索地向孩子灌输一些乏味的技法和强加一些成人的观点,这样就束缚了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抑制了他们的个性发展,扼杀了他们的绘画才能。

培养能力,是进行儿童美术教育的“主体工程”。美术教学大纲也指出:“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在以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健全、合格的人为标志的现代素质教育一浪高于一浪的今天,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孩子们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以多种途径培养儿童的想象力

(一)利用大自然的活教材,启发儿童的想象力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应常常带学生走出教室,在大自然中寻找美丽的花草树木、观察花鸟虫鱼,这样儿童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激活,想象力也就随之迸发。

例如,学习《鲜花的世界》,就可以请孩子们到户外搜寻各种各样的鲜花,然后请他们自由地讲述看到了什么样、什么颜色的花与枝叶等,通过学生的回忆再现观察的物体。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实物投影、电脑等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手段再总结归纳,并与几何图形、夸张变形等相联系,使孩子了解到各种各样的花朵之间的不同,但又有着共同的规律。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按自己的想象创作出一幅关于鲜花的作品,教师将会发现在孩子们的作品里呈现出了各种各样的鲜花。在这基础上,教师可以再请孩子们在自己画的作品上进行添画,孩子们会更加兴致勃勃。

在大自然中孩子们主动探索知识、积极参与活动,可见大自然不仅增添了孩子们的知识和经验,也促进了他们智慧发展,丰富了孩子们的整个精神世界。自然界的景象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大自然是儿童绘画活动的最好课堂,欣赏大自然的景物为学生开启了想象的大门,发现了美、创造了美。

(二)调动各种感官,培养儿童的想象力

教师可以组织形式各异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系统。人的大脑信息百分之八十来源于视觉,“看”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美术活动中观察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观察物象、再现物象、添画、装饰、涂色,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让孩子闭上眼睛闻各种各样的气味,边闻边想象,刺激孩子的嗅觉系统,然后通过交流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孩子亲身摸一摸不同质地、不同规则的物体,刺激他们的触觉系统,再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大胆的描绘。放一段音乐,让孩子们仔细倾听,刺激他们的听觉系统,让孩子们用手上的绘画工具表示听到音乐后的感受等。这些尝试将取得很好的效果,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三)欣赏作品,激发儿童的想象力

儿童的绘画作品是充满个性化的,其中有许多值得相互学习观摩的部分,从中可以激发起他们另外的想象力、创造潜能。因此教师应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向同伴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欣赏国内、外儿童有创意的表现,引导他们在学习的基础上想象创造。在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可把他们的作品全部拿出来展览,引导学生乐于观赏,能在别人的作品中寻找、发现优点。欣赏、观摩大师的作品也是儿童绘画的常用形式,凡高、米罗、毕加索、莫奈等大师的作品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不同的渠道让学生在艺术的海洋里寻找、发现,帮助他们开阔眼界、激发想象。

第8篇:培养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美术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众所周知,幼儿教育是教育教学最基础的内容,是激发孩子灵感,赋予他们学习热情的主要方式,有助于他们创作性思维的培养。其中最重要的课程就是美术教育,它不仅与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还能够借助画笔,给孩子们一个自由创作和发挥的空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本文就结合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实际情况,简单阐述一下其重要价值,并切实提出科学的对策,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保证孩子们健康成长。

一、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孩子们创造性的重要价值

美术课程是幼儿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孩子们的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通过画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体而言,美术课程对幼儿创造性的发挥具有如下的作用。

一方面,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是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教育教学重要性的凸显,幼儿教学作为学前教育的基础,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也在新的教学背景下,提出了幼儿教育的新要求,即教学要注重多样化,通过美术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另一方面,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是学前儿童健全发展的必然需要。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新要求,不仅仅是要培养具有完善知识结构的学生,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给孩子自由表达的机会。而幼儿的健全发展就离不开对其创造性的培养,也只有激发他们的想象空间,才能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

二、基于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幼儿创造性的培养研究

幼儿教学是孩子们最先接触到的教学活动,教学的孩子年龄尚小,在学习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美术课程一直以来都是幼儿教学的必修课,与孩子的生活紧密相关。从上述内容中,我们也已经清晰直观的了解到了我国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对孩子们创造能力的培养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为了将美术课程的优势发挥到最大,我们一定要做好研究工作,找到培养幼儿创作性的有效对策。

(一)转变美术教师落后的教学思想

教学思想是一个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根本看法,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教育手段,它对教学的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全新的教学背景下,我国幼儿美术教师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健全孩子的人格,并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孩子对绘画的兴趣。

(二)改变教学方法,采用更具特色的手段实施教学

幼儿教育不同于高年级教学,由于孩子的个性特征,使得它更加注重对孩子们学习兴趣的培养。美术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创作的空间,利用画笔诉说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情绪。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采取多样化的、更具乐趣的方式开展教学,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策略,发挥多媒体的技术优势。例如,教师可以在节日来临之际,让孩子创作一幅与其相关的图画,歌颂孩子心中的母亲节、劳动节。另外,美术教师还可以定期举办展览,将绘画与海报的展览结合起来,从而潜移默化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注重文化建设,为幼儿营造一个个性发展的良好空间

幼儿美术教学与文化建设息息相关,也只有结合教学环境,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有助于个性发展的空间,才能更好地完善教学。对此,幼儿教师要重视美术文化建设工作,在生活和学习中潜移默化的渗透美术的思想和观念,影响孩子们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与此同时,幼儿园教学还应该丰富美术文化生活,将教育与实际相结合,丰富幼儿的美术实践经验,促进幼儿创造性的发展。例如,我国某幼儿美术教师,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成长,渗透绘画的功用,积极创设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实践活动,每年都要举办服饰节、美食节、艺术节等活动,鼓励幼儿积极运用各种方式大胆的表现美和创造美,培养孩子们的创造能力。最后,幼儿美术教师还要规范幼儿的学习生活,在各个环节中都渗透独立自主的创作意识,开设绘画展览角,成立手工小组,利用新颖的方式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完善,幼儿园教学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已经成为了基础教学的主要方式,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美术课程不同于其他教学内容,它是一门视觉艺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给幼儿营造一个可供发挥的想象空间,幼儿美术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转变传统的落后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采用更具特色的手段实施教学,并注重文化建设,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第9篇:培养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性范文

    一、美术教育培养敏锐的感知能力和记忆力

    美术教育是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儿童的感官,培养儿童的感受能力和知觉能力的过程。他们在绘画中表现出对事物敏锐的感知力、细致入微的观察力以及超强的想象力等。儿童绘画是儿童美感认知功能的一种体现,儿童通过感觉、知觉、想象等心理活动创造绘画。因此,感知能力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儿童审美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美术活动是通过视觉和触觉以及感觉进行的绘画表现过程。感觉是人认识事物的前提,感觉是通过感觉器官(眼睛),对周围事物直接感知和感受的过程。儿童通过看、听和触得到最初感觉,感觉是儿童理解和想象事物以及表现事物的前提。知觉是人对于事物的不同特征(如事物的颜色、形状、大小等要素)表现出对事物整体形象的把握。感知能力在儿童的审美体验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和训练他们的感知力是非常必要的。很多的动物的形象都可以用各种形状去概括。再通过儿童对各种动物的感知后总结出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然后进行归类,学生通过归类从而把复杂的动物形象变得简单化。

    另外,感知能力是各个领域中人发展创造力的基础,但它并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刺激而锻炼发展出来的。儿童在绘画时并不是对外界事物的机械的复制,而是有选择的进行绘画的行为,他们对外界的选择常常受情感支配。例如,我在教学儿童想象画《城市的街道》,孩子们首先说说城市的街道的样子,我让他们自己去通过记忆来感知城市的街道,以及想象未来的绿色城市的街道,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看到了孩子们把感知的形象表现在画面上,形式美感极强,高低错落的建筑、黑白相间的斑马线、绿色葱郁的植被以及来来往往的人群等。有的孩子画了两个街道,一个是现在的城市街道,一个是未来的城市街道。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体现了儿童的想象能力、环保意识以及儿童对现实的审美能力,这种审美能力也是在眼睛感受到形式美之后产生的。绘画同时需要很强的记忆能力,现在的美院高考以默画的形式很多,主要是考查学生在学习绘画过程中大脑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能力。记忆力是指把感知过的形象或从事过的绘画过程在头脑中贮存起来并再现出来的能力。学生正是凭着记忆才能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思维、想象、创造等高级的心理过程。没有记忆,感知觉就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智力就不可能得到发展。

    二、美术教育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儿童的眼睛对事物是非常敏感的,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是很强的。人的大脑所获得的信息,有百分之八九十是通过眼睛吸收进来的。因此,有人说观察是智力活动的门户。人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都是从观察开始的。要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发展智力,必须先提高他们的观察力。那么在美术这一学科中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最好媒介,因为绘画艺术是视觉艺术,学生的形象思维、想象、审美能力都是在观察基础上发展的,学生通过良好的观察力获得知识,形成技能从而发展智力,而通过美术这一学科正是培养、发展和提高学生观察力的重要途径。在美术中培养的观察力,不仅进一步提升美术的质量,而且会开启儿童的智力。观察是人类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智力开发的基础。观察是学生自己独立获得感知认识的过程。儿童处于大千世界中,他们随时随地都在进行着观察,周围的一切都作用于他们,可以说生活处处都有条件培养儿童的观察力。但儿童在感知事物的过程中,无意性和情绪性很明显,而知觉地选择性比较差。他们在观察事物时常常只看到表面现象,不能仔细地观察,这种观察是属于“随意性观察”。而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指导他们进行“目的性观察”,观察前要求他们明确观察的重点和范围,引导他们通过比较找特征,根据变化找规律,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习观察方法,掌握观察要点,从而掌握事物的变化规律。

    在美术教育中儿童用双眼认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感受自然界的美好,从而激发起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例如我在教学风景画时领孩子们到大街上(或公园)去,引导孩子们观察事物,看大街上都有什么,公园里有什么,每个事物(说出十种或更多)形状、大小、颜色、功能等。观察地面有什么,天空有什么,动的有什么,静的有什么等。观察后回来画一幅画《繁华的城市》《美丽的公园》或画一幅《绿色城市》等。孩子的观察和成人的观察是不同的,他们的观察往往带有自己的感受,是主观的、天真的。这样通过观察画出的画不仅生动而且还培养了孩子们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教师不要把自己眼中观察到的去强加到孩子的身上,教师应该让孩子自己去观察他们眼中的世界,这样的画才是孩子的世界。观察是想象前提,没有想象也就不会有创造,想象力来源于观察后的感受,由观察想象到创造性思维的闪现是一个顿悟的过程。儿童时期是想象力最为发达时期,儿童时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最为旺盛。想象的内容也要有来源,那就是大自然所给予的一切。在观察、写生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对事物的表象逐渐积累,在构思时就运用已有表象在大脑中进行大胆的联想与再创造,有时也会突发奇想,在绘画过程中有意识地把观察到的景物进行添加、改变、不知不觉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美术教育中,教师要通过挖掘、引导、启发,使学生想象的翅膀能在广阔的艺术天空中翱翔。

    儿童时期是想象力发达时期,不同时期应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分阶段的进行不同画种的教学。儿童时期正是儿童想象力最丰富的时期,这个时候应开设一些想象画或儿童创意画,例如4岁到8岁的儿童开设创想画,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性格气质,激励、开发儿童与生俱来的艺术天赋,充分开启儿童的想象力,画种可以选择水彩蜡笔画、线描画、水粉画、现代水墨画等。9岁到12岁才可以开设速写、素描和色彩。过早地把绘画技法教给孩子,想象力却受到制约,因为孩子的思维能力还不能综合全面地分析问题,他只能照顾到一面,另一面就照顾不过来了。比如在我所教的孩子中有一个六岁的孩子,当初他到我这里学习绘画时,他父亲要求孩子学习素描,我说六岁的孩子正是想象力发展最丰富的时期,适合于学习儿童创意画,可他的父亲却要求学素描。就这样六岁的孩子硬是学起了素描,后来的结果可想而知。儿童美术教育不是专业教育,更不是职业教育,它是人的发展教育,它以智力开发和非智力培养为宗旨,是注重孩子综合素质的教育的过程。

    三、美术教育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

    在人的智能结构中,动手能力是一种最基本的而又十分重要的学习能力,儿童的许多知识技能都是在操作活动中学会的。儿童期正是躯体动作和双手动作发展的最佳阶段,而手腕和手指等小肌肉群的运动,能直接刺激大脑皮层,促进大脑皮层机能的发展完善,大脑的完善发展又促进手的运动更加灵活精细,并对幼儿的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开发打下生理基础。儿童的动手能力在美术教学中是最能体现的。儿童所开设的的绘画、泥塑、剪纸、折纸、手编、布工等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无一不是在手的协调操作下进行的。因此,儿童的美术教学对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现在的幼儿园应该从托班就开始接受正规的美术教育,运用橡皮泥进行捏,运用剪纸进行撕、刻,运用布、塑料等废弃物进行贴,利用卡纸折各种形象,用画笔进行涂抹等,直至中班动手习惯就会逐渐形成。其实从儿童早期就开展一些简单的剪剪、捏捏、画画、贴贴等美术活动,将有利于儿童动手能力的培养。我在教学图案设计课体会很深,我让学生用多种材料和技法来完成,如蛋壳画、旧报纸、沙子、干树叶等多种材质进行粘贴,运用蜡刻、墨刻、刮粉等多种技法进行装饰画的创作,学生动手制作的起来情绪非常高,作业是自己设计并运用多种技法完成的。通过动手制作不仅开启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增强了他们的创新的意识,从而激励他们不断地去研究和探索。培养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更是开启儿童智力的一把钥匙,那种脱离教学而变成单一的、机械的、无目的性的操作,不但不会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反而会让学生对其厌烦甚至丧失兴趣。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要适当、适合、适用。真正做到对学生智力的全面开发,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