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记叙文的写法范文

记叙文的写法精选(九篇)

记叙文的写法

第1篇:记叙文的写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 写作训练 写作方法 

 

一、初中英语记叙文写作内容分析 

要上好一堂英语写作课,就必须有的放矢地让学生知道写作的内容、写作的要求,因此,对记叙文写作内容的分析是势在必行的。记叙文是初中英语写作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文体,所谓记叙文,就是以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为主的一类文体形式,一般来说,记叙文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写人物为主的,围绕人物来组织材料的文章,这类型文章可以以人物为中心叙述一件事情或者几件事情;二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记叙文,即围绕事件来组织材料,一般可以以事件为中心去写一个人的活动过程或几个人的活动过程;三是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这类型的文章主要以“物”为中心,来记叙一件事情。在英语写作训练中,要写好记叙文,需要掌握以下几点:1.要写清楚记叙文的“四要素”,即人物、时间、地点、事件。2.写作时要明确中心,突出重点。3.记叙文要按照一定的叙述顺序进行,一般可以按照故事或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叙述。4.英文的叙事有时态之分,因此,记叙文一般为记叙过去发生的事情,所以,通常用一般过去时进行叙述,但是也要按照具体要求、具体情况而定。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要注意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并要围绕这个“人”的某一性格特点或者品质特点进行描写,这样才能有所突出的进行记叙。 

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就要注意交待事情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物、原因、结果),应该注意描写先后顺序以及记事的相对完整,注意把握好事情的开始、发展、高潮及结局;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应该注意景物的主要特征,景物描写的层次,以及人与物的情感交融;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通常是借物喻人,主要是通过状物来表达作者的自我感受。 

在写作过程中,对主题要审准,审清,经过细致观察后,按一定顺序和层次进行切题的叙述,大部分叙述文依据某事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经过进行叙述。对人、地和物的描写要注意由表及里的描写,如对人物,应客观上描写其外貌,在此基础上,突出其才能、特点、外表及内心是描绘其特长及心理素质方面的内容。对事物的描写,可由近到远,或由远到近,也可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进行。 

二、初中英语记叙文写作指导方法 

以下将以“my best friend”为题目,分析如何进行写作指导。 

首先,采用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先复习七年级上册《good friends》一课的重要词汇及短语,并利用多媒体展示于同学们面前,如:gentleman-gentlemen, enemy—enemies, behave, honest, i agreed with…; will you please not do sth.?/will you please do sth.?…(并让学生跟着进行朗读,加深印象。)

然后再引入写作话题,我们已经学习了《good friends》一课,刚才也复习了文章的重点词汇及短语,相信大家对“friends”的概念已经不再陌生,那么,今天我们要进行的写作训练,就是围绕着“my best friend”为题目,进行的写作训练。请大家先拟好提纲,然后,我们一起讨论一下你们自己最好的朋友——他/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写作的要求为: 

介绍一下你选择朋友的标准,并描述你一位最好的朋友,运用你学过的一些形容词的比较级,60词左右。 

接着让同学纷纷进行发言,先作口头语言的交流练习,有同学开始发言:i like to have friends who are different from me, because we can learn from each other. 又有同学接着说:my best friend is li hai. he is taller than i, and i am heavier than he. 还有同学接着说:my best friend is more outgoing than i. we both like sports an

d we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so we often play basketball after school. 

经过这样的口头练习,学生就能掌握作文的基本脉络及内容,在进行写作训练时,则会下笔如有神了。 

三、结束语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听与读的技能属于语言信息的输入过程,是语言的接受技能,而说与写则是语言信息的输出过程,是语言的生成技能。非常明显,语言的输出是建立在输入基础之上的,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写作能力,就必须加强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与阅读能力,只有达到了足够的语言输入量,才能有效地围绕所理解和吸收的口头及书面信息开展说和写,以达到提高学生整体英语运用水平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建立在听与读的基础上写作教学,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参考文献: 

1.赵永青 从语篇思维模式看英文写作教学,《现代外语》2005.2 

第2篇:记叙文的写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 写作训练 写作方法 

一、初中英语记叙文写作内容分析 

要上好一堂英语写作课,就必须有的放矢地让学生知道写作的内容、写作的要求,因此,对记叙文写作内容的分析是势在必行的。记叙文是初中英语写作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文体,所谓记叙文,就是以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为主的一类文体形式,一般来说,记叙文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写人物为主的,围绕人物来组织材料的文章,这类型文章可以以人物为中心叙述一件事情或者几件事情;二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记叙文,即围绕事件来组织材料,一般可以以事件为中心去写一个人的活动过程或几个人的活动过程;三是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这类型的文章主要以“物”为中心,来记叙一件事情。在英语写作训练中,要写好记叙文,需要掌握以下几点:1.要写清楚记叙文的“四要素”,即人物、时间、地点、事件。2.写作时要明确中心,突出重点。3.记叙文要按照一定的叙述顺序进行,一般可以按照故事或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叙述。4.英文的叙事有时态之分,因此,记叙文一般为记叙过去发生的事情,所以,通常用一般过去时进行叙述,但是也要按照具体要求、具体情况而定。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要注意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并要围绕这个“人”的某一性格特点或者品质特点进行描写,这样才能有所突出的进行记叙。 

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就要注意交待事情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物、原因、结果),应该注意描写先后顺序以及记事的相对完整,注意把握好事情的开始、发展、高潮及结局;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应该注意景物的主要特征,景物描写的层次,以及人与物的情感交融;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通常是借物喻人,主要是通过状物来表达作者的自我感受。 

在写作过程中,对主题要审准,审清,经过细致观察后,按一定顺序和层次进行切题的叙述,大部分叙述文依据某事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经过进行叙述。对人、地和物的描写要注意由表及里的描写,如对人物,应客观上描写其外貌,在此基础上,突出其才能、特点、外表及内心是描绘其特长及心理素质方面的内容。对事物的描写,可由近到远,或由远到近,也可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进行。 

二、初中英语记叙文写作指导方法 

以下将以“My Best Friend”为题目,分析如何进行写作指导。 

首先,采用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先复习七年级上册《Good friends》一课的重要词汇及短语,并利用多媒体展示于同学们面前,如:gentleman-gentlemen, enemy—enemies, behave, honest, I agreed with…; Will you please not do sth.?/Will you please do sth.?…(并让学生跟着进行朗读,加深印象。)

然后再引入写作话题,我们已经学习了《Good friends》一课,刚才也复习了文章的重点词汇及短语,相信大家对“friends”的概念已经不再陌生,那么,今天我们要进行的写作训练,就是围绕着“My Best Friend”为题目,进行的写作训练。请大家先拟好提纲,然后,我们一起讨论一下你们自己最好的朋友——他/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写作的要求为: 

介绍一下你选择朋友的标准,并描述你一位最好的朋友,运用你学过的一些形容词的比较级,60词左右。 

接着让同学纷纷进行发言,先作口头语言的交流练习,有同学开始发言:I like to have friends who are different from me, because we can learn from each other. 又有同学接着说:My best friend is Li Hai. He is taller than I, and I am heavier than he. 还有同学接着说:My best friend is more outgoing than I. We both like sports and we li

[1] [2] 

ke playing basketball, so we often play basketball after school. 

经过这样的口头练习,学生就能掌握作文的基本脉络及内容,在进行写作训练时,则会下笔如有神了。 

三、结束语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听与读的技能属于语言信息的输入过程,是语言的接受技能,而说与写则是语言信息的输出过程,是语言的生成技能。非常明显,语言的输出是建立在输入基础之上的,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写作能力,就必须加强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与阅读能力,只有达到了足够的语言输入量,才能有效地围绕所理解和吸收的口头及书面信息开展说和写,以达到提高学生整体英语运用水平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建立在听与读的基础上写作教学,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第3篇:记叙文的写法范文

阅读能力直接关系到一个人获取知识的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现在的语文教学要求增加人文性,也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在读过文章后有自己的感受,并能够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对如何阅读记叙文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整体感知

(一)找准记叙文的六要素

在记叙文中,“六要素”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找准它们,有利于对文章整体的理解。这里应注意的是,并非每篇文章都具备这“六要素”。有些文章会缺少某些要素,但不影响内容的表现,这属于正常现象。

(二)理清记叙的顺序

记叙顺序一般有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顺序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叙述。倒叙是把事情的结局或者把后面发生的事提到文章的前面写。插叙是暂时中断叙述,插入有关内容后,再接续原来的线索叙述的一种方式。这里要注意的是,除了能够区分不同的记叙顺序,还要能够体会不同的记叙顺序对文章内容表达所起到的作用。如倒叙往往出于作者表达的需要,或是为了突出中心;或是为了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是为了结构的变化,使叙述有波澜。对此,教师应该先举各类记叙顺序的实例,最好以学生已经学习过的文章为例,让学生分清各类记叙顺序,并逐步学习按照各类记叙顺序写作记叙文。

(三)理出记叙的线索

线索是文章的纲,抓住了这个纲,就能理顺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作为叙述线索,可以有多种,如以时间发展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某人为线索、以见闻为线索、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以感情为线索等等。

二、综合分析

(一)分析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采用综合表达方法是记叙文的主要特点之一,即除了以记叙为主之外,还要运用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描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以及环境进行描写,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说明是记叙的一种补充,它要交代解释记叙文中需要加以说明的部分;议论是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直接发表作者的见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抒情是指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抒发作者难以抑制的感情。弄清这些特点,有助于提高阅读记叙文的能力。

(二)分析记叙文常用的表现手法

1.过渡。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分析:(1)分析过渡的方法和规律。常见的过渡方法有用词语过渡、用句子过渡、用段过渡;(2)了解过渡的作用。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人们常说,写文章要承上启下,这就离不开恰当的过渡。穿针引线,组织成篇,可以说是对过渡重要作用的恰当比喻。

2.照应。阅读时要注意分析作者的照应技巧,做到四看:一看起段与题目的照应;二看开头与结尾照应;三看前设悬念,后有照应,层层推进,多处照应;四看相同或相近的语句、段复叠式照应。复叠式照应对突出文章中心,标明文章线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3.悬念。悬念是写作中为加强表达效果,吸引、感染读者常用的手法之一。

4.抑扬。巧用扬抑则是使笔底波澜陡起、摇曳生姿的常用手法之一。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可以是贯穿于作品整体的,也可以出现于作品的局部,但作者同样根据目的与手段安排好了轻重、主从、详略,阅读时应注意把握。

5.衬托。衬托是用一些别的人或事物作陪衬来突出某一人或事物的写作手法。

(三)把握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

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含义;2.试用同义或近义词语替换作比较,理解词语的含义。理解得对不对,还可通过朗读体味,通过工具书来查证;3.注意句中隐含的意思,即言外之意。

(四)归纳记叙文的中心

第4篇:记叙文的写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 写作训练 写作方法 

 

一、初中英语记叙文写作内容分析 

要上好一堂英语写作课,就必须有的放矢地让学生知道写作的内容、写作的要求,因此,对记叙文写作内容的分析是势在必行的。记叙文是初中英语写作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文体,所谓记叙文,就是以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为主的一类文体形式,一般来说,记叙文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写人物为主的,围绕人物来组织材料的文章,这类型文章可以以人物为中心叙述一件事情或者几件事情;二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记叙文,即围绕事件来组织材料,一般可以以事件为中心去写一个人的活动过程或几个人的活动过程;三是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这类型的文章主要以“物”为中心,来记叙一件事情。在英语写作训练中,要写好记叙文,需要掌握以下几点:1.要写清楚记叙文的“四要素”,即人物、时间、地点、事件。2.写作时要明确中心,突出重点。3.记叙文要按照一定的叙述顺序进行,一般可以按照故事或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叙述。4.英文的叙事有时态之分,因此,记叙文一般为记叙过去发生的事情,所以,通常用一般过去时进行叙述,但是也要按照具体要求、具体情况而定。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要注意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并要围绕这个“人”的某一性格特点或者品质特点进行描写,这样才能有所突出的进行记叙。 

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就要注意交待事情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物、原因、结果),应该注意描写先后顺序以及记事的相对完整,注意把握好事情的开始、发展、高潮及结局;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应该注意景物的主要特征,景物描写的层次,以及人与物的情感交融;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通常是借物喻人,主要是通过状物来表达作者的自我感受。 

在写作过程中,对主题要审准,审清,经过细致观察后,按一定顺序和层次进行切题的叙述,大部分叙述文依据某事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经过进行叙述。对人、地和物的描写要注意由表及里的描写,如对人物,应客观上描写其外貌,在此基础上,突出其才能、特点、外表及内心是描绘其特长及心理素质方面的内容。对事物的描写,可由近到远,或由远到近,也可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进行。 

二、初中英语记叙文写作指导方法 

以下将以“My Best Friend”为题目,分析如何进行写作指导。 

首先,采用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先复习七年级上册《Good friends》一课的重要词汇及短语,并利用多媒体展示于同学们面前,如:gentleman-gentlemen, enemy—enemies, behave, honest, I agreed with…; Will you please not do sth.?/Will you please do sth.?…(并让学生跟着进行朗读,加深印象。)

然后再引入写作话题,我们已经学习了《Good friends》一课,刚才也复习了文章的重点词汇及短语,相信大家对“friends”的概念已经不再陌生,那么,今天我们要进行的写作训练,就是围绕着“My Best Friend”为题目,进行的写作训练。请大家先拟好提纲,然后,我们一起讨论一下你们自己最好的朋友——他/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写作的要求为: 

介绍一下你选择朋友的标准,并描述你一位最好的朋友,运用你学过的一些形容词的比较级,60词左右。 

接着让同学纷纷进行发言,先作口头语言的交流练习,有同学开始发言:I like to have friends who are different from me, because we can learn from each other. 又有同学接着说:My best friend is Li Hai. He is taller than I, and I am heavier than he. 还有同学接着说:My best friend is more outgoing than I. We both like spor

[1] [2] 

ts and we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so we often play basketball after school. 

经过这样的口头练习,学生就能掌握作文的基本脉络及内容,在进行写作训练时,则会下笔如有神了。 

三、结束语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听与读的技能属于语言信息的输入过程,是语言的接受技能,而说与写则是语言信息的输出过程,是语言的生成技能。非常明显,语言的输出是建立在输入基础之上的,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写作能力,就必须加强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与阅读能力,只有达到了足够的语言输入量,才能有效地围绕所理解和吸收的口头及书面信息开展说和写,以达到提高学生整体英语运用水平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建立在听与读的基础上写作教学,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第5篇:记叙文的写法范文

关键词: 记叙文阅读 复习思路 理清思路 有效复习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而记叙文阅读教学更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在中考阅读试题中,记叙文阅读试题是最普遍、最广泛的,题型的设计角度比较开阔、丰富,相对来说所占分值较大,因此理清思路,有效复习,让学生通过复习整体掌握记叙文的一般阅读方法,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根据题目,辨别类型

记叙文的类型大致可归纳为四种: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文章的题目是“文眼”,把握了题目的“眼”,就等于把握了全文的关键。如:《背影》是写人的,《忆读书》属叙事,《春》、《济南的冬天》是写景的,《白杨礼赞》是状物的。显然,可以引导学生先从题目入手,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2.分析结构,理清思路

(1)抓线索:线索是文章结构的核心。人物、事情、物品、地点、时间、感情都可为线索。阅读时紧紧把握住线索就容易掌握结构,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领会文章的主旨。如《囚绿记》叙事线索:赏绿—囚绿—放绿—思绿;感情线索:作者对“绿”的喜爱。找到这两条线索,就明确了课文所写的两方面的内容:叙述孤旅生涯“囚绿”的过程;借常春藤抒发对光明和自由的向往之情。

(2)明确记叙的顺序:常用的记叙顺序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都有明显的语言标志。顺叙,有表时间或地点的转换或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的语言标志。倒叙,主体部分要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因此开头有引出事件回忆的句子。插叙部分都在文中,有起止的语言标记。如鲁迅的《故乡》中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作者用“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引出对少年闰土形象的插叙。理清了记叙的顺序也就理清了思路。

(3)寻找过渡句(段)、中心句:记叙文中过渡句(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揪住了过渡句(段),文章的脉络也就清晰了。如《白杨礼赞》在写白杨树的景美、形美、神美时用了两个过渡段——“那就是白杨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这就是白杨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串起了全文。中心句位置一般是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找出中心句就能理清结构层次。如《白杨礼赞》第五段,只要明确了中心句是“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形美和神美都是围绕“力争上游”来写,那么语段“总分式”结构就清晰了。

3.分析表达方式,深入理解内容

(1)把握记叙的六要素和材料安排的特点:搞清记叙要素,有助于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事件的前因后果,把握事件的本质;材料安排要详略得当,才能使中心更为突出。如《山中避雨》讲述了作者在西湖山中避雨的故事。时间:前天。地点:三家村。人物:“我”、两个女孩、三家村的青年。起因:游玩遇雨。经过:避雨拉琴,三家村青年和唱。结果:与三家村青年惜别。详写拉琴和唱,略写遇雨惜别。揭示“乐以教和”的主题。

(2)分析描写的方法及角度:

第一,(写人叙事类)人物描写的方法:肖像(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人物描写的角度: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特别是小说,它以刻画人物为中心,因此人物形象的分析更应紧紧扣住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人物描写的角度进行。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高潮部分是通过对鲁提辖的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及围观的人反应表现鲁提辖的疾恶如仇、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

第二,(写景、状物类)景物描写常涉及观察角度(俯视、仰视、平视)、描写顺序(远—近、整体—局部、外—内等)、描写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及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阅读从这些方面入手可把握事物特点。如《竹林深处人家》作者从三个立足点,多角度观察竹林美景:远望竹林(平视)——竹林如海;深入竹林(仰视、平视)——如隧道似屏风;登临竹坞(俯视)——除了竹还是竹,三个观察角度表现了竹林广阔、茂密、深沉的特点。

(3)分析议论抒情,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叙文表达方式虽以记叙、描写为主,但也有抒情议论,这些抒情议论常常起到点明或深化中心的作用。如《竹林深处人家》“在这样的人家里,我呼吸到了一种浓郁的乡土气息,感到非常舒适。”“我想,在竹林深处人家,在到处是竹具的环境里,再也没有比用山泉沏碧螺春和吃新晒的尖笋干更和谐更有情调的了。”这些抒情的语言蕴涵了作者对竹乡人家闲适、安静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点明了题旨。

4.品味精美的语言,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第6篇:记叙文的写法范文

笔者借用潘文的“共能”“异能”术语,表达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笔者赞同潘文提出的中小学作文教学以“共能”为主、以“异能”为辅的作文教学观,但对“共能”“异能”的内容认定不同于潘文。笔者认为:中小学作文教学所要培养的“共能”,不仅仅是议论类文体的写作能力,还应包括记叙类文体与说明类文体乃至常见应用文的写作能力;所要培养的“异能”,可以因人而异——擅长记叙类文体者可培养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方面的写作能力,擅长说明类文体者可培养说明书、解说词、科普小品等方面的写作能力,擅长议论类文体者可培养随笔、杂文、社会评论等方面的写作能力;“共能”是“异能”的基础与前提,“共能”缺少基本的构成要素,就不能为“异能”发展奠定基础、提供前提。

一、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是化繁为简的真文体

为突出其培养“议论体式”写作的“共能”观,潘文将记叙文、说明文排除在“共能”之外,并对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作了“伪文体”定性:“学生按部就班学的这些‘文体’还不是‘真文体’,非但不是‘共能’,而且还是‘伪能’。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是相沿成习专用于教学、考试的虚拟文体,是一些‘四不像’文体——‘伪文体’。……在真实写作中,没有哪一种文章体式称为记叙文,只有新闻、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叙事散文、小说等特点不一的叙事体式,记叙文与其中的哪一种都不靠谱。……说明文、议论文也是如此,与真实写作的哪一种体式都不同:说明文不是说明书、介绍信、解说词、科普小品中的某一种,议论文也不是随笔、杂文、思想评论、文艺评论、社会评论、论文(按:“论文”与“思想评论”等是属种关系,似不能并列)中的某一种。这就使学生学了12年的语文、写作,绕了一大圈,到头来什么实际的写作体式也没学会。……显然,‘伪能’是严重违背教学规律的。”潘文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定性为“伪文体”的理由分别是:没有哪一种文章体式称为记叙文,只有新闻、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叙事散文等叙事体式;没有哪一种文章体式称为说明文,只有说明书、介绍信、解说词、科普小品等说明体式;没有哪一种文章体式称为议论文,只有随笔、杂文、思想评论、文艺评论、社会评论等议论体式。我觉得,这些理由不成立,因为:相对于新闻、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叙事散文等,记叙文是上位概念;相对于说明书、介绍信、解说词、科普小品等,说明文是上位概念;相对于随笔、杂文、思想评论、文艺评论、社会评论等,议论文是上位概念。上位概念各包含若干下位概念,这正如“马”包含“白马”“黑马”等,我们不能据此认定“白马非马”抑或“黑马非马”。

“叙事体式”及“议论体式”是潘文使用的术语,“说明体式”是笔者依据潘文用法仿拟的术语;既然“叙事体式”、“议论体式”的说法成立,那么,“说明体式”的说法也成立。这三种说法成立,毫无疑问,它们使用的依据是表达方式:叙事体式文章主要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说明体式的文章主要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议论体式的文章主要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既然可按表达方式将文体分为叙事体式、说明体式、议论体式,那么,将文体按表达方式分为表达简洁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有何不可?想必,表达方式的说法还成立吧。而如果成立,按表达方式划分出来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也就成立;而如果不成立,按表达方式划分出来的叙事体式、说明体式、议论体式也不成立。在笔者看来,所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与记叙体式、说明体式、议论体式以及记叙类文章、说明类文章、议论类文章的内涵外延差不多,而使用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比另外的叫法更简洁方便。何况,这样的叫法已约定俗成;再则,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科书等也都使用这些术语来指称和区分文体。记叙文是新闻、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叙事散文等叙事体式的概括指称,是其上位概念;说明文是说明书、介绍信、解说词、科普小品等说明体式的概括指称,是其上位概念;议论文是随笔、杂文、思想评论、文艺评论、社会评论等议论体式的概括指称,是其上位概念。总之,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不是“伪文体”,而是化繁为简的真文体。

潘文关于用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伪文体”不能培养写作能力的说法也不符合客观事实。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这些术语长期使用,大纲及教科书非但未将其看作“伪文体”,而且还长时间将这些文体安排为写作训练的内容。试想:我们国家现在还算有一批一般意义上的人才或者写作人才吧,而他们不正是用这些“伪文体”、按这样的训练培养出来的吗?因为,据笔者所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国家并未抛弃这些文体训练而另搞一套。虽然不排除这些人才出学校后会自己进修提高,但恐怕不能认定他们全都将学校所学抛弃不用而另起炉灶,相反可以肯定,正是学校所学为他们进修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二、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是构成“共能”的基本要素

既然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不是伪文体而是化繁为简的真文体,既然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是培养中小学生的最为基本的、比较全面的写作能力有作用且舍此别无它途,那么,这些文体必然是构成“共能”的不可或缺的要素,进行这些文体的写作训练必然是培养“共能”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内容。因为中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而打基础是需要打下这些写作基础的。潘新和教授认为,“一个人可以拙于叙事,但不能不精于议论”“(《写作教学应以议论文为重点——试论写作教学的文体次序》,《语文学习》2010年第10期。注意:潘教授在这里使用的术语是“议论文”),因而主张中学生作文最应该进行议论文的写作训练。潘教授加强议论文写作训练的理论与主张自有其合理性,因为学生能写好议论文的确是件大好事。但笔者认为,“精于议论”还不够,“拙于叙事”更不行,中学生作文最好是“各体都会”,实用类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能比较熟练地写作,文艺类的散文、诗歌、小说、戏剧(指剧本)等也能略会一二,因为中学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而打基础的阶段是需要打下各种基础的。如果中小学只将议论文写作作为“共能”训练,他们也就没有练习记叙文、说明文的机会,也就缺少写作记叙文、说明文的能力,也就缺少构成“共能”的基本要素。况且,三种能力互相促进,如记叙中要议论、说明,议论中要记叙、说明,说明中要记叙、议论,而只练一种,效果未必会好。再说,“共能”是“异能”的基础,“异能”以“共能”为前提,不具备记叙、说明、议论的基本能力,就不能培养和发展更高档次的展现特长的“异能”。

三、作文教学要由易到难、由简而繁有序进行

作文训练是否有序?如果有序,是怎样的序?对这些问题,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但在笔者的印象中,长时间以来,大纲及教材的要求及安排是:小学高年级进行简单的看图写话(说明性质)及记人记事(记叙性质)练习,初一着重进行记叙文的写作练习,初二着重进行说明文的写作练习,初三着重进行议论文的写作练习,高一着重进行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如人物通讯、报告文学)写作练习,高二着重进新比较复杂的说明文写作练习(如科普小品、试验报告),高三着重进行比较复杂的议论文(如思想评论、社会评论)写作练习。从这些安排可以看出,大纲及教材是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训练作为“共能”要求的,也大致体现了由叙到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序”。大纲及教材经专家编写而成,其要求及安排想必不是轻率之举,肯定有其充分依据。现在的课程标准及各种教材与先前的要求和做法有所不同,但大体上还是有序的——由简单到复杂、由浅易到繁难、由记叙到议论,要求是全面的而不是单一的——都要求培养记叙、说明、议论等能力,有的还要求写简单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并非只将议论文体作“共能”写作训练。当然,大纲拟定及教材编写是科学,而科学没有穷尽,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或许都做得不够科学。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写作教学同其他教学一样,必须由简到繁,先易后难。简单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都不能写,肯定不能写这些文体类别下的复杂的东西。比如:简单的记人记事都不会,肯定不能写调查报告、人物通讯、人物传记;简单的看图写话都不会,肯定不能写说明书、实验报考、科普小品;简单的一事一议都不会,肯定不能写思想评论、社会评论、文艺评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你说记叙文不是真文体,而要求学生写“真文体”人物通讯,学生肯定不知道人物通讯为何物;同理,如果你说议论文不是真文体,而要求学生写“真文体”思想评论,学生肯定不知道思想评论为何物。能写人物通讯、科普小品、思想评论等那是“异能”,而“异能”的写作及培养要以“共能”为基础为前提。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作文教学不仅要由简到繁,而且要化繁为简,而使用化繁为简的术语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十分必要。

四、在疯狂应试的氛围中不应只重议论文体

多年来,中高考作文都允许“自选文体”且考材料作文,这一做法导致极为严重的新问题出现。一方面,多年允许“自选文体”使教学大多不搞文体训练。允许“自选文体”本来是极富人性化的举措,其初衷是最大限度地为考生提供写作空间,让各类考生都能发挥特长。但“自选”是把双刃剑,有其利也有其弊,而目前已演变为“弊”多于“利”。多年允许“自选文体”使教学“熟悉”了中高考作文的“规律”:会写一种文体就可对付(捞个不错的分数),擅长一种文体就可“优胜”(获取高分满分)!这种“一招鲜,吃遍天”,不必担忧“文体变天”的心理,必然会导致教学急功近利,不愿“浪费时间”去搞扎实的文体训练。试想:既然有直奔目标的“捷径”,谁愿走迂回曲折的“弯路”?既然有省时省力的“好事”,谁愿做费时费力的“坏事”?另一方面,多年考材料作文使学生作文大多为议论文。材料作文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合理性。材料作文的主要功能是防止猜题押题,也具有设置情境、激活思维的作用。但材料也是把双刃剑,有其利也有其弊。相对于无材料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包括材料话题作文、材料命题作文、材料自拟题作文)的审题难度大得多,它要求读懂材料,在材料的含义及范围内立意;否则离题。为避免离题,学生往往使用议论语言点明材料的含义,选择议论文体表达自己的立意,而不大用相对含蓄的记叙文体。因为记叙文体表达不够直接,往往写了相当多的篇幅还没有表达出吻合材料含义的意思,甚至所叙述的故事完全偏离材料含义,导致离题。无论是考试作文还是平时作文,符合题意是“基础等级”最基本的要求,作文一旦离题,即便内容充实、构思严谨、语言通畅,得分也都只能在及格分以下。故平时作文,只要是材料作文且允许“自选文体”,学生一般都写议论文。但即便如此,每次考试(月考、周考),总会有相当多的离题作文,且离题者未必只是差生,常常有年级前10名之内的优生。专家们对这一情况未必了解,但一线教师对此感受深刻。

第7篇:记叙文的写法范文

一、要看懂标题

常言道: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看文章一定要先看文章的标题,标题是文章内容的眼睛,看懂标题可以帮助你了解记叙文内容,推测文章中心。可以说,标题就是我们读懂记叙文的钥匙。

如2011年各地中考阅读题中,记叙文的标题有《外祖父的白胡须》、《念你们的名字》、《父亲是一条鱼》、《送考》、《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等等,这些标题包含文章的主要内容、情感抒发、中心立意等,对读懂文章至关重要。

这里特别要强调一下,有些标题运用了双关、比喻等修辞手法,在阅读时,应特别留意修辞所带来的特别表达效果和特殊意味。

二、要明确要素

阅读记叙文,明确把握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是了解记叙文内容的基础和关键。当然,作者根据文章内容的不同需要,记叙文的要素有所偏重,在阅读时,要重点把握作者泼洒笔墨较多的要素。

侧重人物的记叙文,就把握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如南昌中考题《看山老爹》,主要人物是“看山老爹”,形象写出了看山老爹早出晚归看护山林的勤勉、痴心,同时也写出看山老爹爱护山林,以山为家,执著如一的品质。

侧重事件的记叙文,可试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这就表明读懂了文章的情节,表述句式通常是:什么人(谁)做了什么事,如2011年中考题《雪后的阳光》,概括为“一个家境贫寒的男孩为因残疾无法上学的哥哥拿多余的试卷”。当文章所写是好几件事时,一般分点概括。

记叙文的各个要素在文中各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彼此间又有着密切联系。阅读时,一定要注意这种联系,防止片面、孤立地分析某个要素而忽视其他。

三、要理解重点句

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但还常常辅以描写、议论、抒情,使文章文情并茂,所记叙的人物血肉丰满,栩栩如生,所写事件细致生动,文章的思想感情更鲜明突出。

描写的目的在于给读者以形象鲜明的印象。文章描写的重点,总是那些最能表现作品思想感情的地方,起着烘托中心思想的作用。如2008年中考题《无法不对你残酷》中,第②段和第⑦段都有对弟弟的具体描写:“眼前这个瘦弱青涩的少年,头发蓬松,满脸汗水,嘴唇干裂,额头上有一道轻微的伤痕。”“面前这个衣着素朴但充满自信的男生,嘴角,很持久地上扬着;言语,也是淡定沉稳;眉宇里,竟是有了点男人的味道。”通过两段对弟弟的具体描写的对比,充分地表现出弟弟历经磨难逐渐成熟起来,也表明我对弟弟的“残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记叙文中,议论和抒情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作者对所叙述的对象的见解或判断、态度和感情,都直接以议论或抒情的方式表达出来,是对记叙的材料意蕴的概括和情感的升华,是水到渠成之笔,而不是空谷回旋之风,表达了作者的思想倾向,透露着作者的写作意图。

记叙中的描写、议论和抒情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在阅读分析时应避免割裂,力求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出来。这类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或写作手法,故意将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就好像为它遮上了一层面纱。想要理解这些句子的深层含义,就应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隐身”手法,换作自己直白简练的语言去表述。

第8篇:记叙文的写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记叙文;意义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高中记叙文写作是高中生语文课程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这么重要的作用而实施的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也是高中语文教育的重要环节,重要性的表现最直接的便是促进高中生记叙文写作能力的提高。

一、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写作教学往往处于阅读教学的附属地位,它对阅读教学和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影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既然阅读和写作被公认为语文课程中两个重要的方面,写作教学必定也是阅读教学有效实施的重要路径。

(一)记叙文写作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教学实施过程中,如果学生是一直被动地接受训练和指导,没有自发地和阅读内容展开互动,没有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理解,那么,无论多少的阅读训练都是无济于事。只有当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有阅读的渴望,主动阅读和阅读指导相结合,才能发挥阅读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中的作用。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积极有效的记叙文写作教学也是一种可以尝试的重要方法。学生写作记叙文的过程,是对生活中积累素材的整合过程,也是写作手法综合运用的过程。

(二)记叙文写作教学增强学生阅读效能

学生的阅读效能是对阅读给予学生的帮助,以及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角度出发,积累收获的量的考察。阅读效能不仅仅体现在学生阅读了多少这个量的层面,更重要的是从学生自身质的发展角度考察,从阅读中汲取了怎样的养分和自身这块土壤相结合,培养出了怎样的果实。

二、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一)提升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对学生书面表达的规范要求包括“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对高中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提出了立意、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的具体要求,落实这些要求的着眼点还在于平时的写作训练,实现这些要求的落脚点还在于写作教学的有效实施。就表达能力而言,记叙文写作教学产生的影响相较于其他文体的写作教学,应该更有优势。由其文体特点所决定的多是通过对人或事的叙述形成一定的主题,记叙手法在其中的运用占据主流地位,记叙文在语言表达的要求上主张以人为本,青睐个性化的表达,能较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二)提升表达交流的自主性

记叙文写作教学训练的内容大都是以自己或周围熟悉的人和事为出发点,要求抒写作者的真情实感。只有不断突破以自我为中心的关注,将视野范围扩大到身边的人和事,在生活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感悟思考,才有表达的欲望和冲动,形成学生表达与交流的内在动因。不断地感受、不断地思考、不断地表达,积累的就不仅仅是写好记叙文的能量,而是有话说、敢说话的勇气和信心,对于学生发展积极有效的沟通交流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三、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对学生品格修养的辅助塑造

(一)辅助塑造个性特点

语文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生写作能力的目标规定中提到,“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写作是比较个人化的行为,受不同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综合影响较大。如果说写作是体现一个人综合素质和个性特点的重要途径,那么记叙文写作特点的复杂性就决定了能够比较全面而集中地体现了每个人的特点,而且通过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有效开展,能在一定程度上主导高中生个性的发展方向。

在记叙文写作教学过程中,要求尊重学生的写作主体地位,把话语权交还给学生,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尽可能减少对他们写作的束缚,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的个性人格。这样自由开放的记叙文写作教学环境,激发了学生潜藏在心底的表达欲望和写作兴趣,激发了他们处于青春转型期个性的张扬。再加以适当的引导,用自信而宽广的胸怀包容千姿百态的个性存在,相信对于每个高中生个性特点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塑造功能。

(二)引导体察社会人生

第9篇:记叙文的写法范文

关键词: 初中记叙文 写作策略 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是我国语文教学中的一条传统经验,当下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一般说来摆脱不了识记字词、了解作者、弄清思路、把握感情、完成练习这样的套路。其中行文布局谋篇的匠心独运、材料的合理剪裁、语言的文采斐然、作者写作技法的使用和对优美语言的驾驭,对人物的多角度描写,环境描写如何烘托人物心情等,往往只成为积累阅读理解题技能的材料,不能很好地化为学生的素养,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本文试图在对传统经验的继承和扬弃的基础上,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够有效汲取文章的精华,为我所用,为写作所用,提高初中学生记叙文的写作能力。

一、读写结合和记叙文的基本理论

笔者从以下三点阐发:

第一,阅读与写作的概念。阅读实际上就是主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得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写作是一种复杂的具有创造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客观事物、社会生活,以及作者的主观愿望经过作者的头脑加工并以文字的方式显现出来的一种特殊行为过程,是作者具体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思维活动过程,也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言语操作过程。

第二,阅读与写作的关系。“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是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1]P55明确指出了“吸收”与“倾吐”相辅相成,写作的技能、本领应该是从阅读中来的。由此见,阅读是写作的前提,离开阅读,写作就成了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大量的阅读作为基础,不可能写出好的文章来,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就应该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开始。重视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必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写作能力。

第三,记叙文的概念和特点。记叙文是记载和叙述事情原委、描绘事物情景和状态的文章,所以记叙文的特点是叙述性和具象性。以叙述性而言,就是用叙述的方法介绍和说明事情发展过程或事物状态的一种特性。它要求文章交代清楚,叙事完整,线索清楚,剪裁得当。以具象性而言,是就描写而言的,是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事物的面貌描述出来,给读者以清晰的印象。举一例:有些没有形体的东西,如音响、气流、光波等,在绘画中是难以描摹的,但都可以用语言描写出来。如:《荷塘月色》,朱自清用了非常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绘画无法表达的荷塘全景:“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荷花,“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的“有着和谐的旋律”的“光和影”,“笼着轻纱的梦”,“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洲缕缕清香”,“像闪电般的洲颤动”,叶子底下的“脉脉的流水”。由此可见,语言不仅能绘色、绘形,还能绘声,能写出情态的发展变化。

二、初中生记叙文写作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初中生记叙文写作现状,本人在2010年9月对本校初三学生328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期获得客观真实的研究材料,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第一,初中生记叙文的写作现状。笔者依据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得出如下调查结果:1.从写作兴趣、写作目的来看,大部分的学生(57%)不太喜欢写作文,他们写作文的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任务,遇到自己感兴趣或惊奇的事时,只有少数的学生(31%)会记在日记本上,许多学生缺少写作文的主动性。2.从阅读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喜欢读书,也认识到阅读对写作文有帮助,但阅读时存在很大问题,读书无计划,不经常读课外书。很少一部分学生读优秀作文选和提高作文技能的书籍,他们只通读全书或只看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大部分学生没有主动摘抄的习惯。3.从学生作文写作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想写记叙文,但写不好,只能凭空编造;从取材范围来看,对自己家里或亲人发生的事情较关心,但对我们国家或其他国家发生的事情和对我们周围或学校发生的事情关心程度一般。

第二,初中生记叙文写作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可分成两点:1.写作主体方面。要指导中学生写出好作文,就必须重视学生的阅读欣赏,可现状让人担忧。如初中生阅读量过少,作文词汇贫乏;初中生阅读量小,作文素材的积累严重不足;初中生课外积累少,文化积淀不够。由此可见,在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没有真正从学生个性表达的需要出发来组织作文教学过程和写作过程,教学的模式化严重抑制了学生个性与创造力的发展,使作文教学成为令人生畏的“老大难”问题。2.写作教学方面。存在相关不足之处:首先,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脱节。我们不否认“读写结合”对提高写作能力的积极作用,但是,对文本的体裁、主题、材料、结构、语言、表达、风格等的分析,看起来是注重“读写结合”,其实,“读”与“写”并未真正结合。其次,初中记叙文写作缺乏具体细致的指导。许多人对于写作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缺乏全面和正确的认识,对于语文教科书的研究和编撰,历来注重阅读方面,而多少忽视了写作方面,真正能当作文教科书使用的实在是凤毛麟角,作文教科书的编撰长期以来一片空白。最后,初中生的生活阅历本身有限,而大多数的教师在记叙文写作教学当中往往把记叙文的写法作为重点训练内容却忽视了对生活现象的剖析认识,使得许多初中生在写记叙文的时候常常面临同样的问题:明明知道该怎么写,就是没东西可写。即使勉强写出来,也是空话大话满纸,毫无感染力。

三、读写结合是提高初中生记叙文写作能力的途径

笔者从策略、步骤和操作方法两方面来谈谈。

第一,记叙文中读写结合的具体策略。可分为以下四点:1.采撷百花,积累记叙文写作素材。要想写出成功的作文,除了需要文思敏捷外,材料的积累更是必不可少的必要条件。博览是丰富文化知识,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途径之一。勤加练习,多写作一些记事、记人的记叙文,所有我们平时阅读中积累的素材,可以为我所用,还可随机应用。如记事一类的记叙文,要注意体现事情、情节的阶段性和完整性,也就是要把事情、情节的过程具体地表现出来。这类文章,事情是重点,人物和环境景物的描述只能围绕着事,服从于事。2.多看静思,激发记叙文写作激情。作为一般的学生,对生活难以产生深刻的感悟,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大量阅读具有浓厚感情的文艺作品,体验间接的生活,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染而自化,再返观自己的生活,感受到其充实,从而激起其高尚纯美的感情和写作的冲动。3.熟读成诵,发现记叙文写作秘诀。对文章多看精思,熟读成诵,才能进入文章的美妙意境之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立体感,进而对作者的构思、立意、观点、感情,有逐层深入的理解和体会,沟通与作者的感情,引发大量的联想,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陶冶。引导学生阅读和背诵一定数量的范文,能够增加语言、思想、情感等方面的积累,这些对于学习写作都是必要的准备。在博览中应注意记诵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名言(诗、文)、警句、谚语、格言、佳句(指含排比、夸张、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内容健康的句子)、鲜活生动的口语、典型的人和事;精辟而独到的见解、精彩的描绘片断、颇具特色的顺口溜。4.品味鉴赏,感悟记叙文写作技巧。学生要写出好的记叙文,从某种意义上说,与能否掌握写作技巧密切相关。文章各有各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各具特色。所以,对于学写文章的学生来说,就要善于从阅读材料中吸取他人写作的技法和写作经验,真正做到“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比如选择较小的切入点,善于“化大为小”,还要善于“以小见大”,从小的方面表现深刻的主题。范文《往下走,往上走》把切入点放到了楼道里的一扇铁门上,围绕这扇既给人带来安全,又给人带来麻烦的铁门,写出了楼道里的人们由冷漠对立到温情交住的变化。由此可见,只有做到了“化大为小”和“以小见大”,记叙文才容易出彩。

第二,记叙文的读写结合的训练步骤和操作方法。先从训练步骤说起:初一阶段:1.指导学生妥善处理材料,选择材料可围绕和突出主题、真实而又典型、新颖而又生动这三个原则来进行。2.指导学生学会构思,有如下方法:A.选例典型,以事感人。B.抓住特点,写出个性。C.正面描写,侧面烘托。D.小中见大,引申升华。以B为例,学习《藤野先生》,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勾勒,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特征进行描写,从而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初二阶段:1.要求学生讲究感情真挚。感情的真实往往寄寓于一定的事情中,而真实的事情不仅仅是作者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还包括作者所想,只要符合“四点”——此时、此地、此人,能为此事,就可视为“真”。如可以带领学生仔细体味朱自清的《背影》中的四次流泪,深刻体会浓浓的父子之情。2.要求学生描写具体形象。具体可引导学生做到:A.调动多种感觉,使描写细致入微。对学生有必要进行“五官训练”(眼(视觉)、耳(听觉)、鼻(嗅觉)、舌(味觉)和身(触觉)),这样才能把文章写得生动活泼。朱自清先生的《春》,为什么写得那么耐人寻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把“五觉”都写进去了。B.运用多种描写方法,使人物栩栩如生。写记叙文、塑造人物形象时,教师有必要教会学生用上外貌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中的两三种,一定要尽可能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形象,向读者传达最准确、最翔实的信息,用自己的审美的眼光来裁剪生活中的“美”。初三阶段:1.注重细节描写,即对事件发展和人物的性格、肖像、心理、动作以及环境等一些细微而又有典型意义的情节所做的细腻、具体的描写。如朱自请的叙事散文《背影》中有一段有名的细节描写:“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的走到铁路边,慢慢探身下去……”在整个送行的过程中,作者抓住了这一感人的细节,不惜笔墨,进行了细致具体的描述。描述中这位慈祥的父亲的爱意跃然纸上,父亲对儿子的拳拳之情浸透纸背,因此他深深地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的心。这位慈祥的父亲的爱意回旋在我们的胸间,使我们为之感动。2.正与变相对比,抑与扬相映衬。要使文章惊澜四起,就要注意写法的变化。“正与变”相对比,就是逆反用笔,就是苏轼所说的“反常合道”。它在看上去不可思议、毫无道理的事理中显示事物的价值和深意,从而造成波澜起伏的效果。如《平凡人的新鲜事》为了反映老太太多年来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作者没有写老太太忍着口渴的煎熬、坚持早出晚归不请假、工作从不出错的生动事迹,却偏偏选取了违反常态的几件事:为了工作平时从不喝水,今天却喝水了;平时从不迟到早退,今天却提前下班了;工作从来不出差错,今天居然出错了。这是为什么?原来在这些反常现象的背后,隐藏着一个令人无比感动的事实:老太太在丈夫患脑血栓、病情危急情况下仍然坚守紧缺人手的工作岗位。这样逆反用笔,比从正面表现老太太的敬业精神更有艺术效果。“抑与扬”相映衬,就是欲扬先抑,抑的目的是为了扬,使文章波澜起伏,给读者留下更鲜明、更深刻的印象。鲁迅的《范爱农》采用的即是欲扬先抑法。由于运用此手法,因此文章显得波澜起伏,避免了行文的平庸呆板,单调乏味。“正与变”、“抑与扬”在对比映衬中实现了统一,文章就张弛有度、波澜起伏,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刺激读者的阅读兴趣,产生鲜明的艺术效果。

再从记叙文中读写结合的操作方法说起。读写结合就是读与写在知识与能力上的契合点,从总体上把握序列的“线”,明确每个训练的“点”在“线”上的位置。循序渐进,以“读写结合点”为小目标,以文章为例子,以读写训练为途径,以提高写作能力为目标。具体操作方法有:1.借鉴创造,照猫画虎。即学生根据范文进行的一种创造性的作文训练。教师应精选出那些文质兼美,学生易于和乐于模仿的文章,并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原文,充分体会和琢磨原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理出思路,并确立模仿的对象或框题,教给学生模仿的方法,进行仿写。随着写作水平的提高,要逐步增加创新的成分,写出有个性特点和新意的文章来。2.具体补白,无中生有。补白拓展了一个想象的空间,让学生依托课文语言文字,无中生有,虚中生实,浮想联翩;此过程又伴随着学生的理解、感悟。具体做法:在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在表达上都有写得简略或省略的地方,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去填补或拓展文章的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后的想象,给文章简略或空白处加以补充。点滴的补白,点滴的培养,点滴的训练,潜移默化,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得到了提高。3.联读悟写,改换门庭。联读悟写,强调用读来掌握知识,用写来运用知识,用联来调动知识,用悟来巩固知识。“联”的内容有:联系课内知识、联系课外知识、联系新旧知识、联系实际。此外,还可以按方法分为各种联想:如由一事物想到和它相类似的事物的相似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和它相反事物的对比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和它接近事物的接近联想等,是联读悟写中“联”的最为重要的内容。改换门庭,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改变文章的体裁、结构或叙述方法等,充分发挥想象,对原文进行重组、加工的一种训练形式。就改写的类型有:内容、结构、人称、语言的改写。以“语言的改写”为例,常见的是把文言作品改用现代汉语来写。如把文言文《愚公移山》改写成现代文的记叙文。4.心有所动,抒写随感。记叙性随笔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片断或作者的偶然经历,基本内容是叙事写人。随感练笔,一因习作空间广阔,随意性大,无“规矩”束缚;二因“感”皆源自学生本人的所见所闻所读所思,有材料可写,所以学生写起来不怵。这样,可谓一举三得——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随感中同步提高。

综上,本文从分析当前的阅读与写作的教学现状入手,以前人在读写结合教学方面的研究为依据,指出阅读之于写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了两者密不可分的关系,指出了阅读之于写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笔者以为,如果广大的中学语文教师能进一步打开学生心灵的枷锁,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提高写作能力,在写作中提升阅读品位,读和写相互作用,形成良性循环,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必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