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内科护理学重点知识范文

内科护理学重点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内科护理学重点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内科护理学重点知识

第1篇:内科护理学重点知识范文

关键词:中职;内科护理学;自学能力

目前,在护理一线工作的护理人员绝大多数都是中职学校毕业的学生,只有符合中职护理教育特点和未来岗位需求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学生在护士资格证考试和未来就业方面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且在各个考试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应该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一、引导课前预习,扩充课堂容量

自学习惯的培养需要从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开始。内科护理学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需要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知识,比如生理学、病理学、药物学等,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提升内科护理学教学效果。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留给教师讲解知识的时间太少。那么,学生的课前预习指导工作就显得极其重要。教师在上课之前,需要将所讲述的知识点和参考书目告知学生,让学生通过图书馆和网络查找相关资料,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学生就很容易跟随教师的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二、结合授课内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内科护理学的教学内容繁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授课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提升教学质量。比如,内科护理学中每个章节的概述都是对基础内容进行回顾,学生有一定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表格、图形或模型来帮助学生进行复习与巩固。再如,护理评估的内容可以采用情景教学、角色扮演等方式来进行教学。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比教师单纯性地讲解效果更好。又如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基本的症状和体征可以按照传统方式进行讲述,而每个疾病的教学可以采用PBL教学法进行。PBL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指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资料的搜集、分析、总结,最后得出结论。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重视教师的形象

除了传授知识,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自学指导,然后对课本中重点的知识进行讲解,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有效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重点知识的讲解,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来进行,并积极对学生进行指导。比如,教材中明确的知识点,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对于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当学生掌握了知识点后,就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的形象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需要将自己最佳的状态展示给学生,消除与学生之间的隔阂,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教师的板书要优美,合理设计,充分借助彩色粉笔来进行板书的规划。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心底里喜欢教师,对课堂充满兴趣,积极地进行学习和信息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四、重视课后复习,提高学生联系知识能力

在中职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授的教学内容应该具有结构性和比较性特征,且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内科护理学很多知识点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讲解完某一知识点后进入课后复习环节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某些知识点主动联系起来,然后认真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异同之处,找到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提升自身的知识联系能力,进而提高自学能力,深入理解内科护理知识,熟练掌握护理技能。例如,在讲解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其临床表现、发病机制、缓解方式、心电图改变、实验室检查等方面入手,对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进行对比,总结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在讲解完慢性肾小球肾炎后,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已学过的肝硬化伴血氨升高病人的饮食要求,其需要低蛋白饮食,且以植物蛋白为主。而根据本节教学内容可知,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伴氨质血症同样要求低蛋白饮食,但选择的却是优质蛋白,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探究二者存在这一区别的原因。在讲解完消化系统相关教学内容之后,让学生自主分析慢性胃炎、肝硬化、肝性脑病、消化性溃疡、急性胰腺炎等疾病在饮食护理原则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说明理由。通过运用以上方式,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将不断巩固并深入理解所学知识,自学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总之,根据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社会岗位的需求,中职学校对教学内容要进行不断地更新和完善,改进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卫生职业技术人才。

作者:白洁 单位:晋中市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第2篇:内科护理学重点知识范文

关键词:微课;学习兴趣;教学资源

药理学是基础医学以及临床医学的桥梁,包含的内容多而广泛,不容易被理解,且药名的相似度高容易发生混淆。药理学的内容比较枯燥,需要学生死记硬背的知识比较多,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尚没有接触临床的知识,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为药理学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对药理学教学方法的完善。微课是以视频为载体的教学方式,通过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录制,以视频软件的形式呈现教学知识点,同时辅以相关的教学资源,方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160名护理学专业的学生,其中实验组有80名学生,对照组有80名学生。两组学生的平均年龄为20岁,入学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较的条件。2.研究方法实验组采用的是传统教学与微课教学结合的方式,对照组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3.评价方法本次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及考核方式对两组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调查和分析。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通过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对平均值计量资料进行组间比对,选择卡方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二、结果

1.对两组学生学习效果的统计分析实验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占比为96.25%(77/80),对照组的为77.5%(62/80),经统计,X2=12.3330(P<0.05)。实验组学生课堂主动参与性提升占比为95.00%(76/80),对照组的为77.5%(62/80),经统计,X2=10.3294(P<0.05)。实验组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升占比为98.75%(79/80),对照组的为78.75%(63/80),经统计,X2=16.0250(P<0.05)。实验组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占比为97.50%(78/80),对照组的为76.25%(61/80),经统计,X2=15.8410(P<0.05)。可见,微课教学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等具有显著作用。2.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和实训考试成绩对比实验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为86.45±5.45分,对照组的为75.45±10.65分,经统计,t=8.2150(P<0.05)。实验组学生的实训考试成绩为88.45±5.25分,对照组的为74.85±8.56分,经统计,t=12.1136(P<0.05)。

三、讨论

1.微课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视频是一种新兴的网络视频,与传统的专题视频不同,其具有短、精、快的特点,同时具有大众性、便捷性等特点,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在授课前,教师可以播放与课程相关的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的学习感受,有利于学生接受课程内容,提升学习效率。2.微课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大部分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因此自主学习能力也偏低。微课的篇幅短、主题突出,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讲解具有针对性,浓缩了课程的精华,更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微课能够普遍地应用到课上、课下以及校内外,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学习平台,弥补了传统课堂的不足。微课可以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预习,对旧知识进行巩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3.微课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微课,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程度。在利用微课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而且可以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反复观看和学习,从而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升理解能力。4.微课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微课的形式包括视频、PPT等,因此教师在微课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中,必须对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进行加工和处理,这使得教师的教学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同时拓展了教学资源。通过微课的制作,教师不仅能够有效掌握微课的制作方法,也能通过对课程重难点问题的反复研究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综上所述,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能够辅助传统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整合,进而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和内容,实现提升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本次研究显示,将微课引入高职护理学专业药理学教学中,实验组的成绩和学习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说明微课的教学效果显著,对传统教学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可以在教学中推广和普及。

参考文献:

[1]庄丽琴.微课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有效咳痰、缩唇腹式呼吸训练”教学设计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6(11):79-80.

第3篇:内科护理学重点知识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内科学教学;教学应用

一、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一)多媒体的时空性

多媒体技术是把信息处理向更大范围空间扩展的能力,可以极大地丰富了信息表达和增强的动态效果,可以把很多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复杂的事物能简单化、形象化,过程中的时间缩短或延长,空间距离变近或远,可以在任意操作暂停播放等。例如心力衰竭教学需要复习心脏时可展示解剖结构等。

(二)多媒体的集成性

多媒体在信息传输中有很好的整合性,可以把各种不同形式的信息通过声音、图像、动画、视频、文本等同时在学生面前展示,可以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因为其丰富的表现力和吸引力,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内科学里讲授心力衰竭时心脏的解剖、生理功能、病理生理学等在同时展示,使抽象的理论直观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三)多媒体的交互性

多媒体的人机交互的用户界面是应用多媒体教学的特点。通过交互操作的学习,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改变过去单向被动的学习为一个双向主动学习,全面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和思维活动。如可收集溃疡病的病理改变、胃镜检查的有关图片直接加入课件中,同时还要把溃疡病治疗的新进展介绍给学生,增强师生互动性。

二、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件制作技术要求高

当前不少院校的教学软件主要是教师自制课件,但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教师只是让书移动上屏幕,课件内容简单。没有动画、图像、视频等形式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多媒体的超文本、互动功能和网络功能的优势并得不到很好的反映。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学内容体系通常分为每一屏幕为单位的独立单元,如心脏的搏动、 心电图、 呼吸音、X线等分割,导致单位之间的联系薄弱,使制作的课件缺乏系统性内容。

(二)多媒体教学节奏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

多媒体教学信息量较大,内容比较丰富,但切换速度相对较快,输送课件的内容取决于教学课件内容的速度。因为老师板书的时间大大减少,教学速度更快,有些学生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常常忙于做笔记,没有时间独立思考,阻碍了关键要素的记忆,还可能妨碍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三)教学双方缺乏互动与交流

老师太专注于操作演示课件,只留意讲解课件,但不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不及时知道学生的反应。老师与学生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教室没有热烈的讨论,缺乏教师和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缺乏互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失去。

三、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课件质量

课件制作第一个就是要正确收集了大量数据和资料,选择合适的模板和字体字体,方便学生阅读。内科学不同于一般医学,它要求学生掌握大量讲课的内容。难点。例如,在制作肺炎球菌肺炎课件时,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应重点展示患者的急性病容、肺实变的典型体征、诊治措施。而对影像专业的学生则应结合临床表现,着重展示肺炎球菌肺炎充血期、实变期、消散期的胸部X线图片,并通过展示干酪性肺炎、肺癌、肺脓肿的胸部X线图片,深化学生的认知过程。又如心力衰竭的课件,首先是播放PowerPoint处理人心脏解剖图,接着逐步展示血液动力学的动画让学生复习心脏的功能,最后逐步介绍左、右心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和重要知识。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突出重点和难点,避免按照书本念和过快节奏的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不是独立于普通教学,教师应把教师的讲解和板书贯穿在多媒体教学中,一些重要的内容可以在黑板上写,教师在课堂上由熟练的教学语言、手势、表情等对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描述和解释,老师形象化的动作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教学效果。

(三)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育理念

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将不再直接传授知识,而是把运用各种新的技术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教育为中心的模式,实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这样的教育思想以往很难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实现,而当前的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是实现这一理念提供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如讲授脑出血章节时,神经系统的定位诊断是一个难点,它需要学生了解神经解剖知识,为了便于学生学习,在制作课件时就应把有关神经解剖图谱和脑 CT 的改变反复切换。使学生很轻松地掌握脑出血的有关内容。

(四)确立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

教师尽可能多地接近学生,多媒体教学的魅力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信息交流。教学过程是一个迷人的、可变的动态演化的过程,没有老师和学生一起的互动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的教学过程缺乏活力,建立能够让学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通过老师的回答从而形成互动。所谓交互性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之间的修订、完善和深化的无限循环的教学过程。通过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对话的对话,对教材进行修订、补充和丰富,也使教师、学生在相互理解和反思的基础上,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总结

计算机辅助教学侧重于辅助。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如果课堂教学黑板粉笔一样,不仅是一种教学工具,主要用来解决一些传统的教学中不容易解决的抽象的问题,使学习直观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突破重点难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不仅要理解其强大的功能,而且还可以内科护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如何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不断总结经验,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聂春莲.巧用临床见习培养内科学实用型人才[J].卫生职业教育.2010(8):131-133.

[2] 赵永康.《中医内科学》教学现状及改革[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0):79-80.

[3] 聂春莲.学导式教学法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2):52-53.

[4] 张淑娟,王振涛.正确看待多媒体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5):487-488.

第4篇:内科护理学重点知识范文

基础护理是护理专业课程的核心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处理问题能力,不断创新与探索,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其应用在临床中。案例教学主要是以相关的案例情景作为教学材料,结合课程教学的思想,使学生了解与教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处理问题能力。因此,研究案例教学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案例教学;基础护理教学;应用

在基础护理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方法是学生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从临床实践活动出发,设计具体的案例情景,在教师精心指导下,通过讨论、回答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总之,基础护理教学的核心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操作中。因此,如何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使案例教学应用于临床教学是非常关键的。

一、案例教学的概念与作用

(一)概念

案例教学主要是结合课程主题,采用相关的临床案例,通过学生独立思考或讨论完成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总之,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对一个实际的案例情景进行描述分析,引导学生在特殊的情景中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作用

第一,案例教学应用在基础护理教学中,可使学生通过一些情景案例,充分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临床相结合,为以后打好基础。第二,教师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使课堂讨论形成的不同观点碰撞出火花,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提升思辨和表达能力,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加强师生的双向交流,从而大大提高基础护理课堂质量。第三,通过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处理问题能力。学生可以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对案例进行联系、分析与思考,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入了解与拓展,开展一系列的创造性活动,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学校的主体地位。总之,传统案例教学的方法定期对学生进行考核,充分强调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在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处理问题及实践能力。

二、案例教学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要充分发挥其作用,通过案例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与实践能力。使案例教学在基础护理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的具体方法如下。

(一)提出问题

教师要根据知识的特点选择典型病理,其关于基础护理方面的病理要充分满足教学环境的需求,使学生充分了解该基础护理课堂中的重点知识。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开始的几分钟时间,通过声音与文字的方式将重点知识充分呈现出来,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一定的巩固。比如:患者为张某,患有支气管哮喘疾病,呼吸比较困难,病人非常焦虑。针对该案例,可以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作为护士,应该如何采用相关措施来解救患者?采取卧位的目的又是什么?

(二)分析实际案例

在基础护理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提出案例问题之后,要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语言和动作来表现,同时还要纠正学生在表现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动作上的不足。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可扮演护士,教师可扮演患者。在此过程中不断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护士问病人:“您这样躺着舒服吗?”病人“:挺好的。”让学生知道怎样表达自己。

(三)讨论案例

学生在学习护理的过程中,教师不断要求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组织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和同学及时沟通与讨论自己的意见。另外,每个小组在代表发言的时候都可以结合相关案例,取其精华,并提出自己的见解,相互谈论。

(四)总结案例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各种有针对性的意见进行总结,补充学生的观点。并要求学生在课堂讨论结束之后,针对案例写出自己的总结和心得体会,并总结在课堂上不明白的问题,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知识有较系统的掌握。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很关键。且案例教学的方法、讲授知识的方法并不是统一、固定不变的,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案例教学才能得到更全面的推广和应用,才能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领,姜小鹰.护理本科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专业认同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2(1):4-6.

[2]王磊,温雅,杨柳娟,等.PBL教学法在“护理临床推理与决策”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杂志,2011(22):5-7.

[3]高洁,郭艳阳.案例教学法在心血管实习带教中的应用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18):119-120.

第5篇:内科护理学重点知识范文

【Abstract】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and analy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application of scene simulation method in emergency triage teach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and to find out th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Method:The issuance of a self-made questionnaire was used,the effect of the scene simulation teaching of 240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investigated.Result:Over 90% of nursing students thought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scene simulation method stimulated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improved the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of nursing students, and cultivated the ability of communication and team spirit. In the factor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 of scene simulation, 79.17% of nursing students considered that the content of scene simulation was not enough; 87.50% of nursing students considered that the teaching case was too typical;69.58% of nursing students considered that teachers were not made in a timely manner.Conclusion: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scene simulation in emergency triage teaching, change the traditional way of teaching and cultivate the nursing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it has good teaching effects.

【Key words】 Scene simulation method; Emergency triage; Teaching

First author’s address:Shanxi Medical College of Continuing Education,Taiyuan 03000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6.025

情景模拟法是指通过对事件或事物发生与发展的环境、过程的模拟或虚拟再现,让受教育者理解教学内容,进而在短时间内提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1-2]。急诊分诊是《急救护理学》中需要护生重点掌握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涉及多门学科,理论知识抽象。在应用中,急诊护士依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安排患者的诊疗次序,使患者在相应区域得到及时诊治[3-4]。在临床上分诊准确率直接影响就诊的质量,因此,急诊分诊尤为重要[5]。目前对于我国来说,急诊分诊的教学多以理论授课为主,然而传统的理论讲授,达不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相融合和提高学生临床应用能力的目标,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分诊工作质量的提高[6-7]。随着近年来高端医学模拟技术的引进,借助高端模拟技术开展情境化教学,情景模拟法应用于急诊分诊中,将枯燥的理论讲授、零散的知识点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医院急诊分诊现场,这种方式,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2013级三年制高职护生240名,其中女生231名,男生9名,年龄20~21岁,240名护生均为2013年应届高考进入本校,各个班级的各门课程分别由不同的护理教师授课。情景模拟时间在护生二年级学期末即将进入临床实习前,此时护生已完成内、外、妇、儿等护理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

1.2 方法

1.2.1 教学内容的确定与设计 对照教学目标,确定以危急症、急重症、亚紧急症、非紧急症四个级别的病情程度作为案例导入,进行情境化教学设计。设计包括两部分三阶段,两部分包括单个患者前来就诊和多个患者同时前来就诊;三阶段是从教学病例的方面,将教学病例的难度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案例的设计在实施过程中体现护生的临床思维和判断能力、沟通协作能力的培养,情境化教学案例设计见表1。

1.2.2 组织实施 教学病例提前1周发给护生,以完成本次情境模拟教学中需要护生所做的课前准备。护生需要查阅相关资料,分析教学病例,完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并按照学习小组,采取自愿或协商的办法分配角色,在情境模拟教学实施过程中,实验员老师需准备好本次实验所需的物品,以模拟真实的临床场景,任课教师在现场组织教学,控制场景转换,并做好旁白,记录每位学生的表现以给予课后的点评。

1.2.3 评价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方式,问卷经过小组多次讨论修改,在正式调查前对240名护生进行预调查,其信效度均满足问卷设计要求,问卷内容共包括3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情景模拟法在急诊分诊教学中的作用:包括激发护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系统化护生所学过的知识;体验临床的真实感,提高护生护理实践水平;培养护生沟通能力及团队的精神(为多选)。第二部分是情景模拟法在急诊分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为好、较好、一般共三个级别(为单选)。第三部分是可能影响情景模拟法在急诊分诊教学中教学效果的因素:情景模拟的内容对护生吸引力不够;情景模拟的环境设置气氛不够逼真,缺乏临床气氛;情景模拟中的教学病例太典型;情景模拟中教师没有作出及时评价;护生自身知识缺乏,造成对模拟内容掌握不够等(为多选)。在完成本次情境模拟教学后,由任课老师当场发放并统一收回,共发放问卷240份,回收24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对调查结果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情景模拟法在急诊分诊教学中的作用 情景模拟法在急诊分诊中的作用,对于系统化护生所学过的知识的作用最大,占96.67%,其次是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和激发护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分别占95.83%和92.08%,见表1。

2.2 情景模拟法在急诊分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情景模拟法在急诊分诊的应用效果中,评价满意的人数占91.25%,达到了绝大多数,可见护生认可这种教学方式,见表2。

2.3 教学效果中可能的影响因素 在急诊分诊情景模拟法的可能影响因素中,情景模拟病例方面的因素占的比值最大,达87.50%,可见在情景模拟教学中,教学病例的选取还有待思考。其次是情景模拟内容对护生的吸引力不够和教师没有做出及时评价这两项因素占的比值居多,因此在以后的模拟教学中,这两项仍是值得继续改进的方向,见表3。

3 讨论

3.1 情境模拟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表2结果显示,91.25%的护生认为模拟教学的教学效果好,说明情景模拟法应用于教学的方式得到了护生的认同,有效调动了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8]。情景模拟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其是指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9-10]。本次教学病例涵盖了内科、外科、儿科等多个学科的重点知识,根据病情演变分设多个急诊分诊场景,护生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演变不断探索知识,解决问题,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是获得知识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表1结果显示,95.83%的护生认为模拟教学能够培养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90.42%的护生认为,模拟教学能够体验临床的真实感,提高护生的护理实践水平;86.67%的护生认为,模拟教学能够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96.67%的护生认为,模拟教学能够系统化护生所学过的知识。因此,情景模拟教学是目前比较适合高职院校护理教学的一种方法。

3.2 情境模拟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部关于高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高级实用型人才,情景模拟教学法是综合了角色扮演、案例教学、模块教学、护理核心能力教学等方法的优点而形成的[11-12]。其突出了“以病例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教学,重视对学生职业情感、临床思维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重视实践教学质量的多元化评价标准[13]。在情境化教学过程中,护生既是情境的感受者,又是情境的参与者和创造者,从而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14]。情境模拟教学是教师依据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护生受到情境的感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情景设置方面,由两位护生扮演分诊护士,其余护生依据教学病例扮演患者,模拟情景难度逐渐升级,可设置为两部分三阶段。两部分包括单个患者前来就诊和多个患者同时前来就诊,分诊护士需要在短时间内将患者分诊至对应诊室,并根据病情轻重决定患者的就诊顺序,对患者的分诊,锻炼了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对多个患者同时就诊时进行的分诊,锻炼了护生的应急、应变能力。三阶段是从教学病例的方面,将教学病例的难度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两部分三阶段完毕后,由另外两位护生担任分诊护士,再一次进行两部分三阶段。表3结果显示,62.92%的护生认为该设计能吸引其融入特定的临床情境,体会临床真实感。表1结果显示,86.67%的护生认为模拟情景教学在提高护生语言表达和沟通方面的作用很大,护生对情景模拟教学的满意度高[15]。

3.3 情境模拟教学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情境化模拟教学是目前比较适合护理教学的一种方法,影响模拟教学效果的因素主要是情景模拟中的教学病例太典型,情景模拟的内容对护生吸引力不够,教师没有做出及时评价。情境化模拟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开展,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一定的临床护理实践基础,教学案例设计的“剧情”和发展既符合临床护理过程,学生又可以在“表演”中掌握书本知识。因此,只有既贴近临床,又符合教学目标的病例才会引起护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编写教学病例的过程中,首先要保证案例的采集是来源于真实的临床病例,然后与临床一线护理带教老师共同商定在真实病例的基础上进行编辑,使之成为符合教学目标的仿真病例。同时注意,在病例的编写过程中,编写病情要随着就诊时间而动态变化,随着就诊时间的延长,描述患者的病情演变,以培养护生在近乎真实的临床情景下训练应变能力。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应善于运用各种高端医学模拟技术,提高应用水平和使用效率是当前我国医学模拟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16]。此外,课堂气氛以及教学节奏的控制和引导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鼓励护生参与教学实践,及时进行阶段性点评,通过各种途径控制场景转换,帮助护生较好地融入模拟情景中[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