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范文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精选(九篇)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

第1篇: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范文

在我国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还是十分欠缺的,这一问题体现在教学的多个方面,形成原因也是多样的,现将问题分析如下。

(一)缺乏对小学生主动思考能力的引导

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就是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但是在目前,大多数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都是强调教师的讲授,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教师所给出的数学题目和答案都是标准化的,包括课下和课外的学习也是按照老师布置的作业进行练习和背诵笔记。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无法自主学习,得不到主动思考的引导,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是无从谈起。

(二)缺乏被动型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学内容

由于现代升学压力的增大,在小学中就已经开始存在严重的应试教育教学思想和方式,也正因为如此,数学教学中片面地注重学生的分数和成绩,数学教师大多数都是通过布置大量的练习作业来强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小学生课业负担繁重,使得个体缺乏独立思考的时间,这就使得小学生自身所存在的思考能力长期被压制,甚至有的小学生对数学已经产生了厌烦情绪,更缺乏独立思考的动力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欠缺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问题与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存在着不相符,也不利于素质教育的目标实现,对于人才培养也是一种严重的弊端。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样的,与小学数学本身的抽象性有关,小学生思维模式简单,在数学知识上的独立思考能力不足,但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更是有着直接的原因。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一项十分重要又存在较大难度的事情,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以上问题,一定要做好教学的改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对策研究

教学活动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更承担着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任,尤其是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只拥有知识,不具有独立思考能力是无法完成复杂的状况处理,更无法在竞争中立足。因此,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对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一)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

新课改中明确提出,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足以说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忽视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存在着严重的阻碍。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要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营造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的教学氛围,积极地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做出教学改进。

(二)营造有利于独立思考的课堂氛围

思维能力的培养与环境氛围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营造有利于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课堂氛围,不但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热情。在具体的方法上,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采用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的方式来开展,通过小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积极的参加到教学活动中,鼓励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让学习积极主动的讲出自己的想法,对学生的新奇想法给予肯定,让小学生体会数学课的乐趣,更加积极地开拓自己的思维,展开独立思考。

(三)积极拓展数学课堂外问题的思考

小学数学的知识看似抽象、枯燥,但实际上都源于生活,更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小学生正处于开始有意识探索的阶段,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紧紧抓住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原素,并启发小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用处和乐趣,从而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利用数学知识进行实际生活问题的思考,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种方式对于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是十分有效的,应当在教学中应用。此外,还要积极地利用新媒体等手段为教学增添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组织课下讨论和课外活动,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改进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需要教师结合小学生的特点,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进行探索。

三、结论

第2篇: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独立思考能力 价值 现状 措施

小学阶段是学习的重要阶段,要想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小学阶段学习习惯,思想意识,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可是,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却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不能不引起大家的关注。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价值

独立思考能力,就是遇到问题时,在没有别人帮助的情况下,经过自身的不断努力,从而分析、解决问题,最后得出答案的一种能力。在小学阶段,这种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目前,随着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及创新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越来越引起大家生关注。小学数学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担负重要的任务,既要进行知识的传授,又要进行技能的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其独立思考能力息息相关,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着重要的价值,是十分必要的。[1]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现状

1.课堂教学不利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小学年龄小,自控能力和自学能力都差,所以,尽管教学改革的呼声不断,可是,一部分教师仍然固步自封,不敢放开手脚,大胆尝识小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培养。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师,表现得仍很突出,他们在课堂上,仍然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数学知识进行灌输式教学,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学生在台下默不作声的听,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这种教学方法,严重的违背了小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方针――以学生为主体。这样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利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2.作业量大严重影响了小学生对数学的独立思考

目前,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可是,一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仍然以传授知识作为自己的唯一的使命,并不关注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许多地方仍然用分数,作为衡量学生优劣和老师业绩的唯一标准。为了让小学生拿高分,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加大作业量,实行题海战术,让学生不停的作题、练习,以巩固所学数学知识。小学生害怕老师批评,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想尽一切办法:有的抄写课本、背诵答案;有的抄别人的作业;更有甚者叫别人作业。学生作业量大,负担重,疲于应付,哪还有时间进行独立思考。这样以来,严重的影响了小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的提高,即使是“好学生”,也是没有思想、没有自己看法和没有主见的学生。学生一天忙得焦头烂额,无法进行独立的思考;学生变成了作题的机器,脑力劳动变成了体力劳动。同时,大量做不完的数学题,剥夺了他们玩耍的时间,造成了不少学生厌学情绪严重,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不高。[2]

3.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小学数学知识有的抽象而枯燥,而小学生自控能力差,阅历浅,思维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拓展与延伸,所以,学习数学时,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每到这时,小学生就更加感到数学难学,加上小学课堂教学的单调与落后,以及大量的作业造成的学生厌学,使得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变得雪上加霜,难上加难。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具体措施

1.让小学生作课堂教学的主人

以往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严重的影响了小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这样的小学数学课,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倒置,课堂气氛沉闷,小学生的心理受到压抑,情绪不高,积极性受到严重的挫伤,数学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无法得到激发。要想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广大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创设各种情境,组织讨论,让他们自由发言,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努力形成欢愉的课堂氛围,从而锻炼小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改进教学模式,改善教学内容

小学生阶段,各门课程都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联系密切,所以,在组织小学课堂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将课本的知识与生实际联系到一起,这样,小学的教学工作才能取得长足的进展。小学数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数学老师要把小学生的生活融入的教学之中,用生活中的有趣的事带动小学数学的学习。其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可以让小学生制作教具,通过这一活动,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这样的小学数学教学,学生才有积极性,学生的热情才会高,他们才会乐于思考问题,所以,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改进与完善,必然影响到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3.精心设计课堂,引导学生讨论

小学数学教学要注意上好讨论课。讨论课有许多好处:一是通过讨论会使课堂气氛活跃而宽松,学生压力会减小;二是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激情,让他们乐于学习,乐于思考;三是可以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进一步的巩固,加深理解,还可以向着更深层次延伸向着更宽的领域拓展。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积极参与讨论,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以后的“独立”思考影响深远。在组织学生讨论时,数学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的划分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要根据所学知识的不同程度进行划分,然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组内进行,也可以小组与小组展开。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讨论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师在讨论时要给予必要的引导和帮助,使小学生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防止偏离方向。[3]

结束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要引起高度关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不断努力,积极探索,在顺利完成小学数学知识传授的同时,加强对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陈长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一5一6.

第3篇: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兴趣 夯实基础 独立思考 思维

数学高考题覆盖面广,综合性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也较高。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仅靠勤学苦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入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分为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由于感觉到数学知识本身的美而引起的对数学知识的探究的一种渴望。直接兴趣导致学生的主动学习。笔者认为“直接兴趣+正确学习方法=最高效的学习。”

教师主要是通过在学习过程中带领学生挖掘,揭示,展现数学的美来引起学生直接兴趣。例如,几何图形的对称美,代数知识对偶美,代数对几何的控制等。

间接兴趣是由于升学的需要而引起的掌握数学知识的渴望。这种兴趣在学生中最普遍,但间接兴趣往往导致学生的被动学习,学习效率也往往较低。

对学习兴趣的培养,首先是引起学生的间接兴趣,关键是将间接兴趣逐步转化为直接兴趣。

二、从夯实基础入手

数学思维能力是建立在基础知识,基础方法和基本技能之上的。“三基”掌握不牢,数学思维能力就成了“空中楼阁”。而我们的基础年级的教学中广泛存在着过早综合、盲目提高的现象,还美其名曰“高一、高二当高三抓”,其实是建立了一堆无用的的“空中楼阁”,使一部分高一,高二学生在讲授新课过程中因为题难就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成了一门最使学生害怕的学科,在培养了一部分“尖子生”的同时,也“造就”了相当数量的“差生”。笔者在高一,高二的教学中以基础知识传授为主,以全体学生都能掌握课本内容为度,多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学习,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尤其在高一的讲学中,要多注意学生学习中的感受,高中课堂容量大,节奏快,再加上高中知识与初中知识的衔接跨度大,很多学生不适应。所以我们在上课时要立足基础,多与初中知识联系,让学生不知不觉地适应高中学习。

三、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入手

独立思考是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创造的前提,没有独立思考,就不可能形成真正的思维能力。

1.在高一,高二的教学中,笔者加强了预习的指导和督促,并运用了在预习基础上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导学点拨法,以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在高三复习教学中,布置学生自主复习基础知识和解题而后讲评、总结,让学生有机会独立探索一些题目的解法,在“碰壁”中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2.在课堂教学中,把问题设计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且具有一定的坡度,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桃子”,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景,并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例如,刚学数列时,用观察法求数列:3,33,333,3333,……的通项公式,学生会感到题目来得很突然,很困难,独立思考受阻。如果先在学生的思维最近发展区内设计观察法求数列:9,99,999,9999,……的通项公式,再启发学生对比这两个数列的关系,学生会较容易地发现把第二个数列各项都乘以3/9,即可得到第一个数列的各项,从而求出第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这样就把原来拼命跳也摘不到的“桃子”,架好“梯子”后,努力一跳就摘到了。再不失时机的让学生用观察法独立求数列:0.9,0.99,0.999,0.9999,……及0.3,0.33,0.333,0.3333……的通项公式,进一步进行能力迁移训练,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3.对作业进行分类要求,减少重复训练,真正控制作业时间,使学生避免忙于应付作业,在此基础上加强课后复习指导,突出自主性,针对性,还强调指出数学作业的完成应靠“单打独斗”,不应商量,不要“协作”以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

4.对作业、考试中出错的题目,要求学生先独立订正,再听教师讲评。面对出错的题目作深刻的反思,正是锻炼独立思考能力的最佳时机。尽最大努力延长反思时间,以足够吃透问题实质,真正做到举一反三。我最后讲评的时候也以提示、启发为主,“逼迫”学生自己动脑筋,动手算。这种表面看起来浪费时间的“笨办法”,却正是数学学习的捷径,是真正高效的学习。

四、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入手

从高中入学第一天就要指导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首先重视研究知识的来龙去脉和本质。

为研究知识的来龙去脉,笔者选用了数学史中与所讲知识有关的历史人物和典故,印成材料供学生阅读,做为学生学习的参考。讲明整个数学知识体系的起源和结构及所研究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搞清所研究知识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区别。

研究知识的本质:第一,从概念入手把握其内涵和外延,而不是停留在浅层次,浮在表面上。例如,数列的本质是以正整数集为定义域的一个函数,当自变量由小到大时取值时,所对应的一列函数值;函数的本质是两个非空集合之间的映射;映射的本质是两个非空集和A,B之间的对应(满足映射定义)。对应是原始概念。第二,重视数学题目求解过程的实质的研究。例如,不等式的求解过程实质就是不等式的等价化简过程;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的应用就是在此等式中四个量an,n,d,a1知三求一(如:已知a1=1,d=1,n=3,求a3)或知二求二(如:已知a10=10,a20=20求a1,d),其实质是方程思想的应用。

五、从培养学生数学直觉思维入手

数学直觉思维是人脑对数学对象的直觉领悟和洞察。实践证明,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必须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高考中数学高分得主在做每个题的时候,几乎都凭直觉(或边分析边直觉)迅速找出解题方法,在解题过程也能够直觉到各种技巧和方法。虽然人们对直觉产生的机理认识还不很一致,但有一点却是肯定的,即数学直觉思维能力可以在学习数学过程中逐步培养的。直觉思维能力依赖于对事物全面和本质的理解。只有对所学知识有整体和本质的理解,达到“彻悟”的境界,才能产生真知的灼见,从而迸发出直觉思维的闪电。

六、从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入手

1.在教学中不盲目追求题目的数量而是重视质量,引导学生在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法多题,一图多用的数学活动中养成发散自己的思维的习惯,培养思维的开放性,克服思维的局限性。

如:“已知a,b,m∈R+,并且a

培养思维发散性的关键是,创设出让学生联想到其知识结构中所有数学方法的恰当情景,引导学生自觉地尝试各种解题方法。

第4篇: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策略

独立思考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表明个体能面对不同的情景、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方法和技巧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独立思考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必备条件。它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必要手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是思考的主人,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精神为出发点,寻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改善课堂教学,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一、创设环境,乐于思考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其众多的知识点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将教学的热萁行有效的整合,将相关的内容将融合到一起进行教学,从而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内涵的基础上进行高效的学习,综合全面地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要培养这种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活动过程中去,并尽可能提高其参与度,其次是帮助学生逐渐掌握思维的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最后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决定了其独立思考的程度具有相对性。一般地,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能力不断提高,其思考问题的独立性也就不断增强。也就是说,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逐步培养、构建并发展起来。

例如,我在教学时就将“时、分、秒”与“年、月、日”这两节的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整合,让学生全面地学习这部分的内容。在教学年、月、日之间的等量关系时,我便继续引导学生思考日与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将大的时间单位进行细化,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时间的宝贵,也让学生对时间有整体宏观的感知。如1年=12个月=365天=8760小时=525600分=31536000秒。当然,这些复杂的乘法计算是通过计算器得出的,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其中简单的等量关系。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却使得小学生都十分积极地参与课堂,从而使得教学的效果得到了有效的保证。

二、给予时间与空间,善于思考

教师要善于将教材内容转化成适于学生探索的一个个有探索价值的问题,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经过自己的酝酿和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课堂交流与讨论才能深入,才能有心灵的交融和思维的碰撞。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这一节的内容时,在教学了角的基本概念与测量方法后,我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组内的成员要互相出题,在画图与测量中锻炼学生的能力。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创造力,有些学生为了增加测量的难度,故意画了一个与水平面不是平行的射线,并在此引出了相应的一条射线,这样的实践过程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与思考能力,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三、指导学生掌握独立思考的方法。

学生独立思考方法的获得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途径:一是教师的具体指导;二是靠自身经验的总结、积累,这两者都十分必要。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可供学生独立思考的教材很多,具体的思考指导也很多,但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分析,这些指导都是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以学生的认知方式为依托进行的。“同化”和“顺应”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认知方式。学生的独立思考在很大程度上是指他们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时,如何独立地进行“同化”和“顺应”。因此,指导学生掌握独立思考的方法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指导学生如何主动进行数学知识的“同化”和“顺应”,并逐步加大学生在其认知过程中的独立性。

“同化”是学生独立思考主动“纳入”的认知过程。当新的教学知识学习时,学生要对此作出相应的反应――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检索与新知识有关的信息,并利用检索出的有关就知识对新知识进行改造,达到“同化”的目的。因此,指导学生在“同化”过程中独立思考,应把着力点放在指导学生检索与新知识有内在联系的相关信息的方法,以及运用已有知识来认识将要学习的知识点方法上。

“顺应”是与“同化”相对而言的概念。当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不能“同化”新知识时,就要根据学习新知识的需要,变化、调整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以获取新知识。在叙述“顺应”新知识的认知过程中,教师应着重指导他们如何迅速调整已有认知结构,主动积极地顺应新知识的形成,并及时对新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这些具体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因而,每堂数学课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把数学思考方式、方法整合于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只有这样使学生真正深入到数学化过程之中,也才能真正抓住数学思考的内在本质。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改进自己的学习。总之,独立思考是学习数学的关键,也是数学教学的传统。独立的见解是智慧的花朵,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能使课堂成为学生个性思维驰骋的天地,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增添一种良好品质。

参考文献:

第5篇: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学;独立思考;能力;初中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213-01

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改革要求和质量要求。在数学课程教学活动当中,教师不能再是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而应当从能力和思维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让学生能够在数学的学习当中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措施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如今的初中数学教学当中尤为重要。

1.在游戏活动中促进学生独立思考

在过去的教学活动当中,大多数教师都坚持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整个课堂教师讲授占据了绝大部分,而学生提问和思考的空间却几乎没有。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感到十分枯燥,难以提起学习兴趣,同时也会让教师逐渐失去教学的活力。基于此,本文认为可以借用游戏的优势,来调动课堂学习的气氛。游戏,对于青少年来说,是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名词,是人们都喜欢的一种活动方式。将游戏活动运用到数学教学活动当中,可以将复杂的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趣味性的方式进行具象化,让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给予学生联系实际,进行独立思考的空间。在具体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教师需要准确把握课堂的度,既要活跃气氛,又要保证纪律,既要给予学生发挥的空间,也要保证课堂秩序。

例如在学习《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游戏活动,例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一些数据信息,自主选择一定的统计图表形式进行绘制,数据可以是身高体重,也可以是其他数据信息,然后让学生进行各自的统计图表的评分,最后选出优胜者。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统计图表的学习和应用当中,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根据游戏内容进行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图表形式,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2.在个性发展中激发学生独立思考

人类的生命虽然是有限的,但是思维和能力却是无限的。在人类的创造过程当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具体到人类的学习活动当中,就会受到学习环境、学习目标、学习任务等的影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科学的学习目标能够指引学生走向正确的学习道路,获得健康的发展和成长。所以,教师应当意识到这一点,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造一个更易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学习环境。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通过教材的阅读,了解有关"杨辉三角"等的背后故事,从中领会到伟大数学家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行为。由此一来,可以让学生的崇敬之意油然而生,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主导者,但不是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教学活动的中心在于学生。所以,教师应当接受来自学生的质疑,欢迎学生进行提问,从而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独立思考,逐步提升自己的数学学习质量。

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相关内容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在讲授移项法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先通过一些例题来进行知识的导入,例如"4x-3=-2x+7",让学生先将式子中的未知数和已知数进行归类,分别放在一边,然后再让学生结合移项的思想,独立思考如何进行移动和分类,从而逐步找到方程的解法。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让学生有足够的自我发挥的空间,从而不仅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同时还能从中获得成就感,提高自己的学习自信。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创新的方法引导学生共同学习、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进行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要想使得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还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并不是两个对立面,相反,二者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对于数学学习小组的组建,能够提供给学生一个更加自由的交流空间,使得学生在小组探讨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这些观点和看法正是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之中,学生也可以对其他同学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加以学习,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将其应用到自己的数学学习之中,这样一来,不仅仅使得学生独立思考的深度得以加深,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拓宽学生独立思考的宽度。在合作学习的模式之下,学生可以在他人的启发和引导下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同一个问题,这种模式能够使得每一个成员的独立思考积极性得到有效的调动,从而使得每一个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的锻炼。

比如说在进行《全等三角形》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加以讨论,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然后让每一个小组自由讨论,这样就能够使得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对这一问题加以思考,一方面减轻了学生的压力,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

4.结语

总的来说,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对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而要有效的对于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加以培养,需要教师经过长期的努力,不断地对于学生进行引导,并且给予学生以充足的自由,使得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的乐趣,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1]刘艳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3):118-118.

第6篇: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范文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历来强调学习者必须注意学与思的统一。如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宋代教育家程颐认为“为学之道,必本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则更加突出了思考在学习中至高无上的地位。这些至理名言至今对后人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综观世界各国教学大纲也无不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放在较为突出的位置。我国《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除了对基本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及四大能力提出具体要求外,明确提出“要重视培育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是中学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从更为广泛的意义上说,“学校的目标应是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人”(爱因斯坦语)。独立思考是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的前提。

2 对独立思考能力的认识

独立思考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表明个体能面对不同的情景、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方法和技巧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要培养这种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活动过程中去,并尽可能提高其参与度,其次是帮助学生逐渐掌握思维的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最后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决定了其独立思考的程度具有相对性。一般地,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能力不断提高,其思考问题的独立性也就不断增强。也就是说,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逐步培养、构建并发展起来。独立思考并不排斥同学之间的合作互助,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体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对于一个具体的问题,倘若没有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就急于与人合作和会话,必定会影响思维的主动性,从而影响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以这么说:没有独立思考,也就没有合作学习的本质内容,合作讨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而合作也就只能流于形式。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学途径

3.1 分类指导,提出独立思考的要求;教育学生,强化独立思考的意识。

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以及统计、分析和判断,我们发现,独立思考与学习效果具有正相关关系。一般地,越是优秀的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就越好,而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又转化为一种能力,从而为独立思考活动提供支撑和保证。为了形成这种良性循环,教学中对各类学生只有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采用的方针是: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应采用“放”的方式,为他们提供更为广阔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对于中等生应采用“激”的方式,为他们提供要求适中的问题,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于中差生应采用“诱”的方式,多给一些鼓励和启发,形成独立思考的自我意识。教学中结合教材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专家、学者独立思考,刻苦钻研,学有成就的事例,从历史的角度说明“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如在“数列与极限”一章的教学中,穿插了“高斯的求和方法”、“芝诺的悖论及其破译”等小故事,让学生在趣味情境中懂得独立思考的科学价值;在“复数”一章的教学中,结合数学的发展史,如无理数被发现的坎坷历程,让学生感悟独立思考的人格魅力。班会课上,让不断取得进步及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校友,介绍自己学好数学的经验,并把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具体做法作详细讲解。从学习的角度说明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2 引导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创设情境,教会学生独立思考。

从学生学习的五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反馈)抓起,把独立思考放在较为突出的位置。以预习为例要求学生改浏览型为思考型,使预习成为有意义学习。我们的做法是通过问题串的形式,诱发学生独立思考,再在课上作相互交流和提炼总结。独立思考不是异想天开地胡思乱想,必须遵循正确的规律与方法。科学的思维方法,不是游离于获得和运用知识这个过程之外,而是贯穿、渗透在这个过程之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只告诉学生结论,而要让学生了解得出结论的过程和方法,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及相互联系。通过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学会正确地思考,逐步构建起思想方法的体系,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思考作准备。以“复数有关概念”的教学过程为例,随着学生在课上的讨论不断深入,师生共同构建起复数概念的知识结构,并在此解决的过程中,提炼出一些思想方法。

3.3 留有余地,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推迟判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教师讲解不宜过细,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否则,看似讲透,实则难以内化为学生的观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无法形成。因此,教学过程中,对于最基本、最主干的东西要讲清,以利于知识迁移;而对于一些扩展性问题、简单的推导和论证、前后知识对比以及区别和联系,对知识和方法的归纳、总结等,可以给学生留出余地,激发学生自己去钻研思考。以“数学归纳法的应用举例”的教学为例,我们的侧重点放在了问题结论的探求上,而在此过程中,出现了有限与无限的矛盾,从而加强了学生对数学归纳法应用功能的理解。推迟判断是奥斯本智力激励法的一个原则,该原则的要点是限制在畅想和讨论问题阶段,不宜过早地作出判断和批评,要营造宽松的氛围,使讨论者在心理上具有安全感和自由感,不断诱发创造设想,最终使思维走向灵活、深刻和全面。

第7篇: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独立思考;策略

初中数学是承接小学数学,开启高中数学的过度阶段。相较于小学数学的具体、简单、死板,初中数学更为抽象、复杂、灵活。这种变化,会让学生在短期内难以适应,仅仅依靠记忆难以明白、掌握。为了使学生能够更为彻底掌握初中数学的知识概念和解题技巧,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自己学会去理解、运用,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独立思考的现状

与其他国家的孩子相比,中国的孩子在记忆知识的能力比较强,但是在独立思考和创造力方面的能力较差,造成了“高分低能”的情况。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之下,数学教师大多以成绩和升学率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不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部分数学教师不能认清自己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位置,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将自己作为课堂的主宰,以自己的“讲”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独立思考[1]。

同时,由于初中的数学知识不在像小学数学那样简单、直观,而学生习惯了依赖老师的讲解和依靠自己的记忆进行数学知识的把握和运用,导致学生们的极大不适应,甚至是厌学。初中数学相对于小学数学来说,更为的灵活,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但是,孩子们惯用老师或者教材中涉及的一种方式思考问题,而没有自己对问题的独立思考,造成思维定势,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拓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因此,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现素质教育对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要求,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和切实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独立思考的概述

独立思考是指不依赖他人进行的思考,独自完成某一件事或者某个问题的思考。在数学中的独立思考,是指学生不依赖教师、家长或者其他同学的帮助,自己对数学知识或问题进行的思考[2]。学生针对数学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能够更为深刻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解题的技能,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同时还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对于以后的生活、工作都有极大的帮助。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策略

1、转变教学理念,倡导学生独立思考

素质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从而不断推动新课程改革,更好的满足学生需求。但是,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惯用数学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忽略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3]。

对此,首先,我们的数学教师应当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从传统教学观念中解放出来,认识到独立思考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作为一种数学课堂中的重点。其次,数学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思维的差异性,因材施教教,培养适合学生的思维能力,以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灵活、熟练地进行独立思考,从而更好的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

兴趣是行动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使独立思考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虽然素质教育理念一直都在宣传,但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初中教育却是很少,升学压力仍旧是初中数学教学质量难以提升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兴趣,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少讲,鼓励学生多思考。

比如学习有理数时,我将“8,21,-5,0.3,-4,0.23,-0.9,0,-0.15”这些数字展示给同学,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数字分成三类?分成五类,又该怎么分?你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让同学们在这种独立思考中,把握有理数的种类。这种独立思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活跃了课堂的氛围,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学习效果。

3、为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空间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设计课堂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将学生作为每一项活动的主角。部分数学教师不能认清自己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位置,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将自己作为课堂的主宰,以自己的“讲”为主,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独立思考。我们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独立思考,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数学知识与解题技能,让学生萌发成就感,充分激发自身的积极性,实现自身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讲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前,我让学生结合之前的加法运算律,独立思考乘法的交换律有哪些。学生们很快就想到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然后我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的运算律。我并不急着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在黑板上写下了两个式子:35×37+65×37=?25×404=?我问学生,谁能快速的算出这两个式子的答案。最后有几个孩子率先算出了第一个式子,找到了计算的捷径。然后我又列了几个与第一个式子相似的式子,让他们计算,并推导出通式。进而让他们再思考第二个式子,这下孩子们都能够用逆向思维把第二个式子快速准确的解答出来了。孩子们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探究,就掌握了乘法的运算律,比我直接教给他们公式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这个规律。

结束语:

小学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对于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对于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贯彻素质教育理念,依据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独立思考”等方式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拓宽学生的思维,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谷米.中小学数学学习习惯衔接现状调查分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3,11(24):77

第8篇: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独立思考;创新思维;自主学习;自我评价 

一、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条件 

1.独立思考的能力 

独立思考是学生自己思考、分析、探索、质疑、创新的能力,是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很早就有人提出,中国的教育模式过于僵化,一味的填鸭式教学使得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只知机械地接受知识,而不懂得自己思考。实际上,独立思考比学习知识更加重要。胡适曾说:“要争独立,不要争自由。自由是针对外面束缚而言,独立是自己的事。给你自由而不独立,仍是奴隶。”中国学术界总是倡导要学术自由,然而这种自由却也带来了诸如学术抄袭、跟风研究等乱象。作为一个人,可以自由地思想,但是却不知独立思考,没有自己的见解或主见,那么他仍然是教育或成见的奴隶,仅仅去掉了外部的枷锁,而不知自省与慎思。对于小学生来讲,独立思考能力要从小培养、尽早培养。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是自主学习的根基。 

2.培养创新的思维 

近些年,创新能力在中国备受关注,而创新往往和人才是分不开的。国家在21世纪初期也提出了一些培养人才的战略,如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等,想以此来培养创新人才。我国具备创新的传统,如古代的四大发明。创新在中国的教育中不能仅仅是一个口号,而要真正去实践、去思考。学生具备了创新思维,才有可能具备创新的能力,也才可以在实践中找出更好的方法或创造更好的工具去改造社会,这才是教育学生自主学习的归宿。 

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式 

1.具有自主学习的精神 

第一,要有独处的忍耐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往往更喜欢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教师在教学时,要指导学生适当独处,学会独立创新,这样会有更高的效率。长此以往,学生习惯独处后,就不会害怕孤独,这是自主精神的第一点要求。第二,学习的时候,要集中精神,静心思考。不论在家还是在学校,不论上课、听课还是课后写作业,都要做到心静,不受外界干扰。有自己的主见,对于自己认为正确的想法要坚持,不因为大多数人的选择而跟随从众。第三,不抄袭,不受他人思想干扰。要有不剽窃他人成果的基本道德素养,对于他人的观点、看法,只做参考,而不是照搬其思想。要有独创的精神,要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不人云亦云。 

2.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方法是工具,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才会有效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1)要学会自我提醒。学生要时常提醒自己,对于问题先要自己分析、研究,解答不出来时再参考答案或与同学们讨论,而不是遇到困难就想走捷径。(2)要注重思维训练。学生可以时常做一些高于平时水平的题目,每天坚持做一点,每次做都用不同的思维去考虑,时间久了自然会有思维上的进步。也可以参加一些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每一次全神贯注的考试都是对思维能力的有效锻炼。(3)要有创新的方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可以做一些新概念的习题,也可以反复做教材上的习题,每做一次都使用不同的方法,时常进行总结等。 

3.独立学习与小组学习既要相互区分,又要结合起来 

如今很多学校教学都采用小组学习方式,而且不仅将学生分成小组,也将桌子摆放成面对面的形式,通常4~6个人为一组。这种学习方式很有新意,而且有利于学生畅所欲言地提出自己的想法,互相之间进行交流。但是也存在弊端,每个小组的学生能力有强有弱,时间长了会造成学生的惰性,即,能力较差的学生会依赖其他成员。而且小组内的和谐程度对于其合作学习影响较大。所以学生在与其他同学共同学习的同时,也要留出独立思考的空间,给每个人自行消化知识的时间。对于错误的观点不要急于指正,教师首先要鼓励其勤于思考的态度。 

4.建立自我评价与鼓励体系 

(1)进行自我评价要客观。最好是每天结束学习后进行自我评估,每个星期进行一次科学评估,找出学习上的盲点,看是否在学习方法上有所创新。学生可以制订一个有效的学习计划,抽出一定时间进行评估,这样更有利于能力的培养。切不可盲目无头绪地学习,要时不时进行总结。(2)要时常鼓励自己。对于挫折或失误不要气馁,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可以努力学习一星期,在周末时犒劳一下自己,吃一顿大餐,然后适当休息,新的一星期继续努力学习。学生有了期盼的东西,也更倾向于忍受辛苦的学习,在获得奖励时也会更加开心。(3)要适当地放松。劳逸结合非常重要,可以在累了的时候午睡、听歌,去操场上散步,也可以选择运动等方式,不推荐通过打游戏来放松,选择休息的方式要适当。 

总而言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从小培养、尽早培养,小学阶段的学生如果有效地开发了自主学习能力,养成了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在今后的更高层次的学习中会更加轻松,能力会进一步得到提升。自主学习需要科学的方法,要有自主学习的精神、方法,还要学会自我评估、自我鼓励,锻炼强大的承受挫折的能力等。 

参考文献: 

第9篇: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语文;创造性思维;质疑;思考;想象;实践

“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任务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当前新课改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关键在于引导和潜移默化,在于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大胆想象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1.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独立思考的源头与开始,质疑能够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中,老师要努力营造宽和的质疑环境,消除学生怕被批评、被嘲笑的顾虑,鼓励学生多疑多问、有疑必问,使学生敢于开口、敢于提问、敢于说“不”,让学生做到不“唯书”、不“唯上”,敢于打破常规怀疑已成为定论的东西,敢于释放自己的见解。

经常会有学生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兔子怎么可能跑不过乌龟?二月份的天数为什么比别的月份少?下水道的井盖为什么都是圆的?近视眼为什么要配戴眼镜?粥煮开后为什么会溢出来?为什么吸管可以把饮料吸上来?这些问题稀奇古怪,使语文教师疲于应对,往往对学生敷衍了事。但是,正如上海纽约大学美方校长杰弗里・雷蒙跟学生所说的那样:“我们不是要告诉你们某个正确答案”,生活中很多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教育的目的旨在引导学生发表精深独到的见解,无疑,质疑正是这个目的的出发点。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独立思考能力不可或缺。爱因斯坦说:“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独立思考,是不依赖他人,能够独自进行比较深刻、完整的逻辑性思维活动。独立思考,意味着思想上的自立,不因循守旧,不盲目跟从。语文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启迪小学生去独立思考,去接触不同的文化和知识领域,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需要多维度的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具有开放性和扩散性,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能够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思考,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人类历史上的创造性劳动,无一不是想象的结晶。正是因为有了想象,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冲破局限,以新奇、独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说,想象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没有想象,科学预见和发明创造无从谈及,更不会有我们今天五彩缤纷的生活。

作文教学中,为了开拓写作思路,我们经常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东西,促使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的翅膀,敞开奇妙的心灵世界,在想象的天地里驰骋,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实际的教学中,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方法很多,比如看图写作、故事改写、课文续写、古诗扩写、童话编写、展望未来等。想象,能让景物活起来,让情节丰富起来,让情感激荡起来。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能力,不但是写作训练的重要手段,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加强对学生想象力的培育是多么的重要。

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有意义的发明创造和科学预见都要通过实践来检验,没有实践,奇思妙想也会沦为空谈。教学中,仅仅对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是完全不够的,教师更应当适时适当地让学生“手脑并用”,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手脑并用”有过精辟的论述:“教育要‘手脑并用’。在用脑的时间,同时用手去试验;用手的时间,同时用脑去想,才有可能去创造。手和脑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齐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课堂潜能,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实践。

我们之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将来能够创造性地解决所面对的问题,而善于质疑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大胆想象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分别是解决问题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方案、实施方案各个阶段中不可缺少的能力和素质。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