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范文

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精选(九篇)

轨道交通安全管理

第1篇: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范文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交通运输安全,安全管理

      轨道交通系统是一个独立的、封闭的系统,有自己的信号指挥系统,比其它的公共交通工具更加安全。但是由于轨道交通运量大,设施设备的科技含量较高,一旦发生事故就会形成比较严重的后果。所以,安全管理对于轨道交通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1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003 年2 月18 日韩国大邱市发生了严重的地铁纵火案,造成133 人死亡、300 多人失踪,财产损失高达460 亿韩元。大邱市的地铁火灾给各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提出了警示,我们有必要审视一下我国目前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便提高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水平。

1. 1  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现状

      在硬件方面要突出预防为主的概念。例如,车箱使用阻燃材料,电缆电线也是阻燃的。如果燃烧起来,也只能是冒烟,不能着火。站区间工程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属一级耐火建筑。

在管理方面,2002 年11 月1 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此法适用于所有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理所当然也适用于交通部门,包括轨道交通运输部门。《安全生产法》的实施为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提供了法律基础。

      随着上海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和行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为适应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实施,1999 年12 月成立了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处。该部门是上海市交通管理局领导下负责本市轨道交通运营行业管理、行政执法管理、前期专业规划管理等具体行政管理和执法机构。

      轨道交通管理处通过制定规章,通过人员管理、设备管理、环境管理的综合作用来实现轨道安全管理。其主要职责有:

指导并监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安全制度的建立、实施;

通过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对安全管理的制度和法规做出修改;

合理配置安全设施资源,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进行;

协调各职能部门,妥善解决安全管理的问题。

1. 2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韩国大邱市地铁事故原因主要是人为造成的火灾。但是火灾发生后,当时有很多安全管理措施不得力,包括指挥调度不当、司机失职、乘客缺乏逃生知识等,造成了灾害后果的扩大。

      从硬件设备上来看,我国轨道交通都把安全问题放在了第一位,在设计时都考虑到了防和救的结合。但是从管理角度看,如何加强安全管理和教育却还存在一些问题。

      从1999 年和2000 年两年中上海轨道交通1 、2 号线发生的各类事故的分类统计看,轨道交通中一般性事故与险性事故的比例为5∶4 。从事故原因来看,一般性事故多是由于乘客没有遵守安全乘车规则造成的;而险性事故多是由于工作人员职责疏忽引发的。此外还存在借车运营产生事故隐患的问题。

      从以上轨道交通事故的原因分析中可以发现, 存在于安全管理中的一些问题:

(1) 随着体制的改革,城市轨道交通部门安全监管的范围、人员、规章制度也都在变,这样就容易形成管理上的漏洞,出现规章制度的不健全、安全考核和相关措施不到位的情况。

(2) 轨道交通安全监管缺乏必要的手段,使安全监管工作难以实施。

(3) 虽然硬件设施较为完善,但轨道交通工作人员、管理人员防灾意识有待提高。

(4) 对乘客的安全宣传力度不够大,乘客缺乏发生事故后如何保护自己的有关知识。

2  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若干因素分析

      从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来看,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因素主要是人、车辆、线路以及法律等因素。

(1) 人的因素

      城市轨道交通要以人为本,轨道安全管理也要以人为本。应充分考虑乘客的因素,保障广大乘客的安全。由于乘客的素质对轨道交通安全有很大的影响,很多事故都是由于乘客没有遵守乘车规则造成的,所以应加强对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的教育,减少由于乘客拥挤造成对轨道交通安全的威胁。另一方面,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工作人员疏忽引发事故的比例也较大,而且后果严重。几乎每一起重大事故都与工作人员的失职有关系。据韩国专家和媒体分析,导致大邱地铁灾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流于形式,导致了火灾发生后司机失职行为。因此对工作人员进行法制教育、技术教育、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紧迫的。

(2) 车辆因素

      在大邱地铁中虽然车站上安装了火灾自动报警设备、自动淋水灭火装置,但是车厢内为了防止触电均没有安装这种装置;此外,车厢虽然使用的是耐燃材料,但在燃烧后会散发大量的有毒气体。因此车辆所使用的阻燃材料是否合格、安全装置是否充足有效,对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车辆是否符合运行要求、车辆技术状况好与坏,会直接影响轨道交通的运行安全。

(3) 线路因素

      轨道交通是一个封闭式的交通系统,线路是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事故的产生与线路情况有一定的关系。如地面轨道交通平面交叉口的密度较大、区间隧道内的照明条件差、缺少信号标志等都会影响交通安全。

(4) 法律因素

      在韩国,现行的《消防法》只注重固定建筑和设备,而忽略了交通工具的安全法律政策。同样,在我国现有的轨道交通政策法规中,对安全管理虽有原则的、定性的要求,但缺少具体的管理条文及定量的衡量标准,也缺少有关交通安全管理的法律政策。

3  加强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和手段

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化城市的快速交通工具,安全状况是其管理水平和各种质量的综合反映。“安全第一”是乘客的根本需求和首要标准。轨道交通的安全包括消防安全、行车安全、综合治理安全等诸多方面。除了一些突发性事故外,大多数安全事故都是有前兆的。为了更好地避免事故的发生,必须从以下各方面着手来做好安全预防工作。

(1) 加大对工作人员和乘客的安全教育

      作为轨道交通的运营者和使用者,轨道交通的员工和乘客都会对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产生影响。首先,作为轨道交通的管理者,应建立和完善设备运行状况计量检测体系,确保设备运作的安全度; 制定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增强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给职工营造一个良好舒适的工作环境,并结合人体疲劳周期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应经常对司乘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和教育,使工作人员掌握危险时保护乘客减少伤害的技能,在发生事故时能及时地组织乘客疏散。其次,作为乘客,应该增加有关安全、文明使用轨道交通的知识。例如,在车厢内发生意外的事故时,处于第一现场的乘客应该及时阻止事故的恶化;在事故发生后应听从地铁广播和工作人员指挥,紧张有序地离开事故现场;平时应多注意站厅站台上的各种安全标识。

  参 考 文 献

1  戴行信. 交通安全概论.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2

2  季令,张国宝.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3  周立新. 有轨交通线路工程.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

4  胡志晖,叶霞飞,蔡蔚. 城市轨道交通屏蔽门系统的适用性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2 , (3) :62~65

第2篇: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范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

1城市轨道交通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经过调查研究发展,当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首先,城市轨道经常出现无故停车或者是上车乘客被门夹等问题。在城市轨道运行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列出无故停车的现象,而且经常出现还没有等乘客进入车厢内就被夹在了门缝里,或者是列车已经行驶,但是列车的门不能够正常的闭合,或者是有漏洞,不能完全闭合等问题,这就造成了安全的隐患,对出行人群的生命安全造成损害。

其次,城市轨道的运行一旦某一列车出现晚点问题,就会影响到其他批次列车的正常运行。整个城市的轨道交通都属于同一个交通运输网,都是在同一个网络控制之下,所以,一辆列车晚点或者出现故障,就会影响到整个轨道交通网的运输,造成整个交通网的中断,这样就延误了人们的出行,给人们的出行造成不便。最后,城市轨道交通过程中列车偏离轨道,造成侧翻,引发交通安全事故。一旦城市轨道列车在运行中出现了偏离轨道的现象,就会造成整个列车的乘客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这样的事故情节比较的恶劣,但是依然会有发生,不能够完全避免。

2城市轨道交通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经过城市轨道交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人为原因。这里所说的人为原因可以包括两个方面。一就是城市轨道交通的工作人员由于技术不过关或者是大意的人为失误等原因造成城市轨道交通的故障发生;另一方面,乘客的违规上车,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上车,人员太过拥挤,导致了上车时相互利用,互相的推挤,不能够及时进入车厢,被挤在门缝里。另外就是检修人员不能够正常的进行检修,或者是在进行列车轨道检查时没有发现故障,导致事故发生。

第二,设备技术原因。城市轨道交通过程中,轨道的运行、停车、关门等行为都是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一旦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在检修故障时未发现,导致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另外,在操作中人为的失误也是不可避免的,这都会造成城市轨道交通的问题出现,导致安全隐患,威胁到乘客的生命安全。当然,任何的设备都有自己的使用寿命和周期,如果使用过程超出了年限,就会造成设备出现故障,无法正常工作。

第三,突发的事故。当然也会有一些不可阻挡的外力造成城市轨道交通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比如说周围环境中的电线杆倒在了轨道上,或者是由于雷电暴雨影响到了网络的正常运行,这就会造成了无法避免的突然停车或者是车厢内突然停电等现状。所以说城市轨道交通的系统比较的脆弱,一旦外力影响就会造成问题的出现。

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操作

3.1强化管理模式,优化理论设计

系统安全学属于系统工程学的分支,系统工程中的三维结构理论主要集中研究了系统学科知识、逻辑程序、工作阶段有关的研究理论。在系统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三维结构理论,主要依据实际状况对生产运营过程、系统性理论、事故过程管控、安全目标进行理论层面的汇总分析。

3.2形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的指导思想

建立安全管理的指导思想是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质量的关键。可以从明确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意愿,以及建立安全管理工作意识两个方面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只有在正确的指导思想之下才能够有系统性和全面性,实现安全管理的细节化和体系化。人机安全是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交通运输公司最为重视的工作内容,因此针对具体的对象建立一个系统的安全准则和安全规范,可以令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模式水平得到提高,发挥其应该发挥的价值。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可以成立安全咨询部门,并在安全管理的标准指导下为突发的安全事故作出积极的应对行为。安全咨询部门要承担起定时检测轨道交通安全的责任,考察运营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时考察交通运输工具的质量,从各个方面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的安全性。

3.3完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规章制度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应急措施需要从完善安全规章制度做起,因为制度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可以从预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出发,在安全规章制度中要对这些安全隐患有所涉及,并设计应急措施。另外合理利用安全规章制度防止交通运营过程中出现安全风险引发交通运营安全事故的现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过程中确实存在安全隐患,这是无法彻底避免的,因此必须要针对那些已经暴露在外的安全隐患做好安全制度设计和规范建设的环节。并且要保证所制定的规范和制度要符合所在城市的交通运营实际情况,减少城市交通安全问题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人”是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内容。城市轨道交通的设计、操作、管理等都是由人进行的,因此要从设计人员的设计环节开始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的设计必须要聘请专业人员。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公司的工作人员要具备专业技术,要定期安排工作人员接受技术培训。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管理人员需要综合各方面的信息,以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从全局上把握城市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此外针对城市轨道交通中的乘客,也要制定规范和制度约束乘客的行为,防止乘客行为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

3.4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文化建设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文化建设是提高安全管理模式水平的另外一个方法。需要安全管理人员从运营人员、乘客以及其他相关人员着手进行工作,实现运营人员操作上的安全,乘客乘车的安全。为了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理念能够准确地传达到所有相关人员,必须要积极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可以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企业的文化为核心,加强安全管理理念的宣传,培养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要令交通运输公司内部人员的安全运营意识得到大大提高,同时要保证城市内的乘车人员形成安全乘车的意识。针对企业内部的人员可以采取安全运营技术培训,而针对乘客则可以采用广告和其他的宣讲活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提高,需要依靠工作人员和乘客人员的支持理解。但同时因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质量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安全管理人员便可以利用这一点,让安全运营的意识和安全乘车的意识逐渐深入人心。当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安全文化建设起来之后,将会有利于形成具有生命力的安全管理体系和模式。

4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需要依据城市的具体情况选择管理模式,完善管理制度,做好民众安全文化教育,优化安全管理理论设计,确定管理指导方针,促使整个轨道交通的运营更加安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吕佳.浅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3:281.

第3篇: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范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 安全管理 车站

中图分类号:U213.2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大运量的客运交通系统。虽然轨道交通系统是一个独立的、封闭的系统,比其它的公共交通工具更加安全,但由于轨道交通运量大,设施设备的科技含量较高,一旦发生事故就会形成比较严重的后果。所以,安全管理对于轨道交通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大规模的迅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中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安全问题。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具有动态性、事故后果的严重性、反复性、对管理的依赖性、受外部环境影响大且难于控制等特殊性,因此,传统的经验管理己不能适应其需求,现实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一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出于成本的考虑,采用的安全标准较低,不重视对救援技术的开发。灾害的救援机制仍不完善,缺乏统一的协调,绝大多数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措施仅针对运营中的普通意外事故,难以防范重大事故、自然灾害等,各国在安全管理要求上的认识还不一致,缺乏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标准。

此外,我们通过轨道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可以发现,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监管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随着体制的改革,城市轨道交通部门安全监管的范围、人员、规章制度也都在变,这样就容易形成管理上的漏洞,出现规章制度的不健全、安全考核和相关措施不到位的情况。

(2)轨道交通安全监管缺乏必要的手段,使安全监管工作难以实施。

(3)虽然硬件设施较为完善,但轨道交通工作人员、管理人员防灾意识有待提高。

(4)对乘客的安全宣传力度不够大,乘客缺乏发生事故后如何保护自己的有关知识。

三、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1)城市轨道交通企业需要安全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个特殊服务性行业,在生产过程中除了职工人身安全,还包括乘客的人身安全以及各种设备设施的运行安全,同时存在着许多不可预测的安全隐患,可以说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是福利性的,安全运输乘客才是最大的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讲,安全就是财富、就是资源,就是生产力。所以就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而言,安全应置于一切工作的首位,全体职工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当安全与运营发生矛盾时,应服从于安全;当安全与日常管理工作发生矛盾时,应服从安全,当安全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更应服从安全。

(2)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必须安全管理

以严格明确的责任制为保证,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提高、增强全员安全意识是前提,强化安全知识学习,注重安全教育,形成“人人讲安全,上下抓安全,大家为安全”的良好氛围。让每个干部职工都不想违反安全规定、不能违反安全规定、不敢违反安全规定。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增强责任意识,使每个乘客认识安全的重要性,增强防范意识、自我约束能力,自觉遵守安全规定,有效地避免事故的发生。公司也要严、细、实,监督要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考核过后要按规定兑现奖罚,让安全法律法规、企业规章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增强严肃性、刚性、惩罚性,从而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安全管理内容

加强车站安全管理的目的是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通过对人员、设备、材料、作业过程、环境等因素的有效管理,提高现场自控能力,实现安全管理的目标。

l、车站安全管理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包括两方面:一是城市轨道交通服务关系千百万乘客生命安全,确保安全是重中之重;二是要把安全管理的压力和职工的主人翁地位统一起来,注意关心职工的正当权益和合法诉求,尽可能满足职工的合理需求。

(2)抓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抓生产必须同时管安全,体现了生产和安全的辩证关系以及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企业要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必须要坚持“五同时”,即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必须要有安全生产的内容。企业的生产、技术、物资、财务以及党、政、工、团等部门的工作范围内,都必须有保证安全生产的工作内容。

(3)坚持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

实行奖惩制度,把思想工作同行政、经济手段结合起来。在奖励上,坚持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在处罚上,坚持以教育为主,惩教结合的原则;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可以并处。

2、车站安全管理关键

(1)落实干部逐级负责制

逐级负责制要求除遇紧急、重大、特殊情况外,实行“逐级汇报、越级检查”的办法。并实行谁主管谁负责,旨在落实分工负责,是针对领导班子;谁分管谁负责,旨在落实专业负责,是针对车间和机关干部;谁的岗位谁负责,旨在落实岗位负责,是针对广大职工。对安全问题,按其性质实行分层管理:车站领导班子,主要控制超前性、关键性、倾向性和具有全局性的问题;安全室,主要负责前沿性、基础性、达标性的问题;班组,主要负责岗位性、随机性问题。

(2)实施安全百日考核

安全百日考核为车站大百H考核、班组百日考核和个人岗位百日考核。实施的目的是要将安全工作的要求落实到每个车站、班组和岗位。

(3)细化干部的工作标准

解决干部队伍中工作标准不高、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的症结。

1)着力强化干部的责任意识。重点强化在安全上没有局外人的责任意识。

2)狠抓干部的管理标准。要求各科室、各班组必须克服工作不细、作风不实、标准不高、管理不狠、责任不明、政令不畅、考核不严、奖惩不当的倾向。

3)努力克服、形式主义、好人主义及经验主义。

(4)严格职工的作业标准化

1)深入开展标准化活动。对全站各工种的作业标准进行补充修订完善后,下发给职工,要求背熟,达到每项作业符合标准要求、并按标准用语进行作业的联系对话。对职工背标及用标的熟练程度需进行考核。

2)规范表格及簿册的填写。车站将班组管家账、调度命令的规范样式及填写要求下发到各班组,要求车站值班组每到一岗点必须查看表格及簿册的填写并签字。

五、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意义

(1)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直接关系乘客安全。它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又是城市拥有良好交通秩序的前提和保障。

(2)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是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一是无污染、噪声小,符合社会环保要求;二是安全性好、便捷,符合出行者的需求。

(3)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符合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过去,由于行车人员工作失职、设备故障、乘客安全意识不强等造成严重的城市轨道交通事故。因此,必须从长远利益出发,实施安全管理条例,加强乘客安全知识教育、增强责任意识等,以保障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

(4)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有益于新技术在交通运输业生产中的应用。把质量标准化、管理精细化、安全信息化、装备机械化作为保障安全、发展生产、强化管理的重要举措,实现了以安全为轴心、以生产为中心、以管理为重心、以效益为核心的经营方略,促进了安全生产、经济效益和企业管理的同步提高。

参考文献

第4篇: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范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供电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要求

中图分类号:U231 文献标识码:A

对于现阶段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来看,其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这种作用的体现也就需要切实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应该能够表现出较为理想的积极作用效果,尤其是对于供电环节,更是需要进行严格把关,切实保障供电的安全性效果。为了有效提升城市轨道交通供电安全效果,构建全面可行的供电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比较重要,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应的系统运行也应该体现出理想的创新性效果,具备较强研究价值。

1.轨道交通供电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相关技术分析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供电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具体构建来看,因为其管理的内容较为复杂,相应的困难程度也比较高,进而也就对于该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要重点结合各类新型技术手段进行综合运用,如此才能够最终提升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结合现阶段新型的轨道交通供电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来看,其涉及的常用技术手段有以下几项:

(1)电子开票技术。对于以往的轨道交通供电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涉及的各类开票操作来看,其一般采用手工开票的方式进行处理,这种手工开票方式的执行效率是比较低的,进而也就很难满足于轨道交通供电安全运行的需求,需要进行改进。采用电子开票技术进行优化升级也就能够表现出较强的积极作用效果,这种电子开票技术的应用能够在各类工作票以及操作票中表现出理想的处理效果,能够分门别类地进行处理,进而提升其开票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效果,此外,这种电子开票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实现网络化的流转,进而能够有效提升其管理的流畅性效果,并且在此过程中还能够实现较为理想的防误验证效果,保障轨道交通供电运行中各个票据应用的精确性效果。

(2)接触网直流验电闭锁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运行过程中,其各类故障问题出现带来的危害性是比较突出的,这种危害性效果也就必然会影响到整个供电系统的可靠性,需要进行有效处理和优化,尤其是针对相应的接触网环境,更是需要进行重点解析,确保其管理的有效性。基于接触网的挂地线操作进行处理,可以采用直流验电闭锁技术进行分析控制,进而也就能够较好规避各类故障问题的不利危害,还能够较好防止各类失误问题的产生,在此过程中,需要基于具体的逻辑判断进行有效构建,进而才能够较好提升其处理精确性效果,提升防误落实的有效性。

(3)接地线管理技术。对于整个城市轨道交通供电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运行来看,需要重点围绕着相应的接地线进行重点分析,接地线的故障问题也是最为常见的,这种接地线的应用如果出现了漏挂、误挂或者是漏拆、误拆现象的话,必然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也就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技术进行处理。这种新型接地线管理技术的应用,确实能够较好提升其规范化控制效果,能够针对各类不同的故障问题进行有效地分析和处理,进而也就能够确保其具体运行的可靠性效果,尤其是对于整个接地线系统的运行监管来看,其必要性和重要价值还是极为突出的。在该管理系统的运行中,相应的智能地线柜应用能够表现出较为理想的积极作用效果,尤其是在故障检测方面,其表现出来的作用价值还是极为突出的,能够及时了解和分析接地线存在的缺陷隐患,进而也就能够采取恰当的措施进行防控,保障其供电安全性。

(4)接触网智能验电接地技术。对于轨道交通供电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执行操作过程中接触网方面的管控来看,为了更好地提升其运行可靠性效果,重点加强对于智能验电接地技术的应用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这种接触网智能验电接地技术的运用能够较好解决接触网应用中存在的一些接地故障问题,如此也就能够有效规避该方面存在的隐患缺陷,最大程度地提升其操作流畅性和安全性。基于该技术手段的应用来看,其积极作用和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操作较为简便,并且管理效率较高,如此也就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可能存在的各类不良影响和威胁,并且因为该技术的应用有效结合了直流验电闭锁技术,所以其更是能够实现较为理想可靠的安全连锁效果,最大程度地保障了轨道交通供电安全效果。

(5)远程视频联动监护技术。在轨道交通供电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为了提升其管理的可操作性效果,方便具体管理人员的执行,还需要借助于远程视频联动监护技术进行处理。该技术的应用能够充分借助于相应的摄像机等设备进行综合布置,如此也就能够较好提升管理体系对于整个轨道交通供电装置的监督控制效果,便于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各类缺陷隐患,并且采取最为合理的措施和方式进行优化改进,降低事故问题的危害性效果,这也是供电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保障条件所在。

2.轨道交通供电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要求分析

为了促使轨道交通供电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能够在具体应用工程中表现出较为理想的积极作用效果,还需要重点基于该系统的构建基本要求进行分析,确保其能够围绕着这些要求进行具体布置优化,最终提升运行效果。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来看,相应的轨道交通供电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必须要满足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1)全面防误要求。该体系的具体执行必须要具备较为理想的防误效果,能够降低具体管理控制过程中产生的相应失误问题和操作故障,如此才能够确保相应轨道交通供电的安全进行,尤其是对于当前越来越复杂的轨道交通供电体系,这种全面防误要求更是越来越突出,需要在整个系统的各个环节中得到高效落实。

(2)网络化要求。为了实现整个管理体系运行的共享性和连续性,确保相应管理体系的运行能够具备理想的网络化效果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这种网络化要求也就对于具体系统网络的构建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其能够满足于各个方面管理和监控的需求,并且对于开票以及其他工作的执行也应该能够发挥理想的支持效果。

(3)智能化要求。为了更好解放轨道交通供电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人员,促使管理工作更为简便高效,还需要积极引入智能化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促使整个管理体系能够表现出较强的智能化作用效果,对于智能化技术的构建进行详细探究。

Y语

综上所述,对于轨道交通供电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构建来看,相应的系统要想体现出理想的运行价值效果,就需要重点针对相应的新型技术手段进行创新优化,切实保障该体系能够围绕着各个环节进行全面防控,确保管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崔艳萍,唐祯敏,李毅雄.城市轨道交通现代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初探[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3):43-48.

[2]杨树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4(1):1-7.

[3]何霖,庞开阳.城市轨道交通供电运行安全生产管理系统[J].都市快轨交通,2014(4):101-104.

[4]池代臻.浅析城市轨道交通供电运行安全管理体系建设[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0):184-185.

第5篇: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范文

关键词:轨道交通、设备运行维护、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P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设备维修的概念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使一些零部件发生磨损和消耗,造成设备出现故障或损坏,从而直接影响到设备的性能、精度或者效率,严重者会造成设备停止运行,因此,必须对设备进行适时的维护和修理,简称维修。即设备维修是指为保持或尽快恢复设备规定功能而采取的技术活动。

设备运行维护采取的管理手段

2.1设备系统接口管理

轨道交通设备系统由车辆、轨道、电力、通信等多个子系统构成,各子系统之间存在多个接口,要想做好设备维护管理首先要梳理确定各子系统间的接口。通过理清接口明确各专业管理范围和“边界”,从而确定各专业职责分工。

2.2建立设备台账和履历并完善

建立设备台账是做好设备维护的基础,只有建立准确细致的设备台账,才能合理安排人员对设备进行巡查和维护检修。设备履历就是设备的“病例”,在设备维护管理中需要为设备建立详细的“病例” 。在日常工作中将设备故障记录、维修记录、更新改造情况等详细计入设备履历,为设备资产管理、摸索规律、升级改造、总结经验,积累可追溯的材料。

2.3编制并修订检修规程

在设备维护管理中要结合产品说明书和使用要求编制各系统设备的检修规程,确定“什么时间,要对设备进行什么维护检修工作”。同时随着设备使用年限的增加、运行环境的变化等因素,应该结合设备表现、维护经验定期对检修规程进行适时的修订,通过及时修订检修规程使设备维护工作适应设备运行要求。

2.4定期进行设备运行质量分析

设备运行出现故障在所难免,因此减低设备故障率、预防设备故障发生是确保设备安全运行的关键。设备运行质量分析就是对一定时期内的设备故障进行逐项分析、查找原因、制定措施并实施。在质量分析过程中专业技术人员集思广益,为降低设备故障执行管理或技术措施,通过一定时间的管理实践,质量分析工作能为降低设备故障率起到关键的作用。

2.5适时进行设备更新改造

随着设备系统服务年限的增长,部分系统逐渐表现出老化、故障率高等问题,尤其是轨道交通大部分设备采用的电子设备,更新换代较快,因此需要适时的对设备系统进行更新改造,通过设备改造不断优化设备性能。

设备运行维护安全保障手段

在设备维护安全保障方面主要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严肃安全生产考核,开展安全教育与培训、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监督检查、特种作业和特种设备管理、劳动防护用品管理,严格落实安全会议制度、消防管理制度、三同时管理制度、治安保卫制度、事故调查处理制度等管理手段,确保设备运行维护管理过程安全基础得以保障。

设备运行风险管理内容

4.1季节性风险管理

设备运行随着季节变化存在不同的安全风险,要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就需要根据季节变化对设备运行风险进行管理。在不同的季节开展专项的预防措施,例如3月份开展电气防雷检测工作、6至9月份开展夏季防汛和电气防火性能检测工作等,做好设备运行季节性风险管理。

4.2电气火灾的预防

轨道交通设备大部分都是电气设备,很多都是发热设备,甚至有的设备安装在潮湿的环境中,极其容易产生电气火灾。设备一旦出现“电气火灾”,势必引起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轨道交通设备电气防火是设备运行维护风险管理的重点。通过分析设备零部件老化、粉尘短路、结露、过载运行等电气火灾影响因素,梳理确定各设备系统的防火控制点,针对每个防火控制点制定控制措施,并将控制措施融入到每天的运行维护作业中。通过落实维护工作预防电气火灾的发生。

建立应急保障体系

5.1合理进行工区布置

各设备系统对轨道交通运行安全影响程度不同,为了降低各设备系统故障后对轨道交通系统的影响,应该在轨道交通线路上按照各设备系统对运营影响的不同合理设置工区。如车辆工区应设置在车辆停放的线网两端、信号工区应尽量设置在折返点、轨道工区应在线路上均匀分布。通过合理进行工区布置,可以提高故障情况下的应急响应速度,尽量降低故障对运营的影响。

5.2编制应急预案并演练

按照国家规定,轨道交通企业应建立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各级应定期根据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通过演练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应急处置能力,同时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使应急预案能够切实指导应急处置工作。

5.3合理储备备品备件

为了保障设备出现故障后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得到修复,应在各工区合理储备设备备件,确保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修复故障,降低设备故障的影响。

为了保障设备出现啊故障后能够在最短时间得到修复,应在线网上各工区合理储备一定数量的备品备件,保证在设备出现故障时,按照“先通后复”的原则第一时间将故障部件更换,保证设备系统快速恢复。

结论:经过几年的设备运行维护管理,我们总结出了以上设备维护方面的安全管理方法,通过建立以责任体系和奖惩制度为基础的管理方法,落实各项管理措施,从而确保轨道交通设备系统运行稳定。

第6篇: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范文

一、乘务安全生产形势分析

乘务运作初期的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原因主要来源于以下几方面:

(一)有实际经验的管理、生产人员严重缺乏

由于轨道交通建设的大力开展,加剧了轨道交通人才的流动,加上行车岗位的培训周期长,造成行业的工作人员整体经验水平不高。从乘务人员的来源进行分析,到岗的人员通常是从低一级的岗位晋升而来,极少出现平级调动。因而很难招到完全符合条件的工长,更难招到有直接经验的司机、调度员。国内新成立的轨道交通乘务部门的普遍现状:电客车司机基本上是应届毕业生,虽然经过送外单位培训,但在培训中缺乏实际操作,效果只能达到认知阶段,行车安全意识和应急心理能力仍然是一片空白,行车经验可以等同于零。车队长基本上是由2~3年工作经验的司机组成,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对于班组安全管理的认识和管理意识还有待提高。工程车司机、车队长来源于铁路或工程局的司机,以及应届毕业生,他们对于地铁工程车的调车、运输作业中存在的风险还没有清晰的认识。车场调度、值班员由具备相关行车经验的人员或应届毕业生构成,无实际调度经验。车间级的管理人员一部分是具有几年工作经验的车队长或铁路系统人员,一部分是大学应届毕业生,管理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力都可能存在不足。这样的人员构成形式对于开通初期的安全生产管理来说是充满严峻挑战的。

(二)行车有关设备如信号等都处于调试磨合期,存在很多故障,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逐步采用的移动闭塞信号系统大多采用信号机灭灯方式,有别于传统的司机看信号行车模式,而在信号故障降级模式下,又要看地面信号行车,这对于司机的应急反应能力构成较大的挑战。车辆在调试及运行初期,也会出现一些超越司机故障处理指南范围的新故障,一旦司机处理失误就会影响到行车。

(三)容易受到他人误操作、违章等行为造成的风险和伤害

如在出现违章指挥的时候,司机需要权衡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谨慎驾驶。部分土建、设备安装在试运行初期可能还未完工,有可能侵入限界,而造成人员伤亡或设备损坏。司机在驾驶过程中容易受到他人(调试相关人员、登乘人员等)的干扰。施工人员未经审批私自作业,影响车场行车。

(四)安全意识不强、制度执行不严格

安全教育体系不完善,培训教育的效果低,使员工对作业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认识不到位;作业中,纪律观念淡薄,责任心不强,使标准化作业执行打折扣;业务水平不精,行车经验缺乏,思想麻痹大意,导致臆测行车,这些都是影响安全行车的重要因素。

(五)疲劳行车、带情绪作业

新地铁往往受备班条件的影响,造成司机的睡眠质量不佳。老地铁往往受人员流失严重、人员补充不及时的影响,频繁的加班加点导致司机生理、心理疲劳,工作时精神不能集中,从而影响行车安全。另外,行车岗位的吃饭问题、生产安排不合理、管理上的不公平以及员工家庭问题都可能引起员工带着情绪作业,给行车安全带来隐患。

(六)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存在缺陷

每个地铁公司采用的设备都有一定的区别,规章制度的制定必须要有针对性,不能照搬别人的规章制度,否则就可能出现安全漏洞。

二、乘务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从员工入司的安全教育开始,到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其中的每个环节都很重要,需要管理者们精心准备,并确保安全措施的落实,使安全管理有序、有效。

(一)抓好各岗位的安全教育

首先要界定好一级、二级、三级安全教育的范围,根据范围完善安全教育内容,编制安全教育教材,并将安全教育责任落实到人。其次要确定好安全教育的时间周期,并建立员工安全教育档案,尤其是三级安全教育内容,班组应每季度覆盖一遍全部内容,二级安全教育内容应确保每年覆盖两遍,并建立教育考核制度,确保安全教育质量。再次要采取各种安全教育的形式,提高安全教育效果。例如,组织开展安全案例材料的学习,使员工深入理解标准化作业的意义;通过组织观看安全事故教育宣传片以及事故现场图片,使员工牢记血的教训,树立安全意识;通过张贴安全标语,建立“前车之鉴”“安全法规”等宣传栏广泛开展安全宣传工作,以警示员工,使员工时刻保持谨慎的作业态度。

(二)开展安全隐患分析,加强作业风险源学习

对各个岗位作业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编制作业风险因素,制定有关防范措施,并将措施落实到作业流程中,确保标准化作业能有效控制作业中的风险。加强作业安全风险源的学习,使员工对自己岗位中存在的风险了然于胸,提高对标准化作业的理解以及执行力。

(三)制定安全检查量化制度,加强作业监督

制定管理人员安全检查量化制度,加大对现场作业的监督,确保管理人员对作业情况的掌控,及时发现、解决存在的问题。制定客车队长、车场工长、工程车队长工作流程,明确当班期间的安全监管内容,提高安全关键点的检查力度,并积极向上级领导汇报班组生产作业情况,有效杜绝违章、简化作业等苗头的产生。

(四)建立安全生产分析制度

建立安全生产分析管理制度,由安全工程师牵头,定期对标准化作业情况、生产安全事件等展开分析,找出原因,及时讨论、制定专项安全管理手段,安全生产形势报告,开展专项安全管理。

(五)建立群防策略,实现安全互控

充分利用班组评比制度、安全教育和惩罚连带责任机制、检举奖励机制,使员工树立安全与自己密切相关、荣辱与共的思想,进而形成员工之间互相监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氛围。在制定作业流程时,应有安全互控措施,不能实现互控的地方,应成为安全检查的重点,确保安全管理无漏洞。

(六)建立有效的奖惩制度

将违章违纪行为、司机安全公里数与岗位晋升、晋级、淘汰、评优等直接挂钩,实行安全事故、重大安全事件一票否决制,有效约束员工的作业行为。制定安全绩效工资制度,将每月的安全绩效奖与安全成绩挂钩,有效确保安全生产。

(七)重点作业专项管理

对热滑、开行专列等关键作业制定专项管理措施,组织可靠人员学习、执行,确保专项工作安全、圆满地完成。

(八)加强应急处置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定期组织应急预案的理论学习,并加强应急处置的培训、演练,经常性检验乘务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各岗位在发生应急事件、事故时能迅速并妥善地处置。

三、结语

安全行车是乘务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工作目标,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是行车安全的重要保障。而安全管理体系是由一整套的安全管理制度组成,逐步建立健全这些制度是完善安全体系的重要途径。确保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得到严格的贯彻落实是实现行车安全的关键。

第7篇: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范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1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城市化进程也非常迅速,与此同时,交通拥堵问题更加严重,导致人们出行存在严重的问题,影响城市的全面发展。进入21世纪之后,具备较高节能性、通行便捷性的城市轨道交通被人们所关注,很多城市都在投入大量的精力组织开展建设,为当前我国地铁事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2国内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现状

当前,我国地铁建设规模很大,发展速度也非常迅速,而轨道交通建设施工的环境比较复杂,所处的环境也比较恶劣,所以,要进行必要的安全风险管理和分析。轨道交通工程与其他工程存在明显的区别,规模大、风险高是主要特点,而地铁工程主要是在地下空间进行施工,所以,隐蔽性大、不可预见的因素也比较多,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会导致工程的质量难以达到标准的要求,进而影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地铁是当前城市轨道交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施工中,主要是在城市中心区域进行,周边建筑物比较多,地形条件也非常复杂,地下管线埋设比较复杂,影响工程实施的安全性。因此,地铁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工期要求紧张、社会影响比较大,因而导致其风险极高。因为存在这些因素,加上很多单位对于风险管理重视程度不足,或管理方式比较差,造成安全事故问题比较普遍。结合目前的地铁工程安全管理实际情况,传统的事后管理方式很难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以促进总体安全水平的提升,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

3国内轨道交通工程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该项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轨道交通工程风险管理效果得不到提升。这些问题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3.1相关技术标准、规范需进一步完善

当前已经应用的标准和规范难以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对于工程的实际指导不会产生有效的作用。从工程实际情况分析,对于一些风险较高的区域内,地下工程施工环节中极易存在某些指标难以有效地控制,或不能发出相应的预警,而有些指标值的控制过于严格,致使投入资金过多而导致损失严重。即使同一指标,也会因为不同环境而产生不同要求。因此,在制定地下工程施工方式时,应该结合不同城市特点、地质条件因素综合分析,且风险等级要进行合理的划分,使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保证经济、工期、质量协调进行,切实保证工程的质量,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在进行技术规范标准制定的过程中,要结合原有的规范标准进行更新,使其能够满足整体工程开展的要求,减少交通工程风险问题产生。

3.2建设单位对安全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在实施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建设单位应该设置专业的管理机构,比如,质量安全管理部门或监管部门要实现全面的安全管理和控制。但当前企业在人员配置方面欠缺,导致一些经验不足的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岗位,也有很多没有设置安全管理人员的情况,使各项安全管理工作都不能有效地进行,从而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同时,在安全管理上,缺少安全管理方法。

3.3第三方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水平欠缺

当前,我国的安全风险管理咨询评估工作人员并没有具备相应的资质,企业对于资质的管理也比较松懈,导致很多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主体单位还主要是科研单位,以科研项目的形式存在,对于工程安全风险咨询评估管理却不能有效地开展和进行,也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致使各项工作无法有效地进行。此外,管理人员素质相对较差,也会导致安全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地进行。如果风险评估人员素质较差或不能按照标准开展工作,导致安全风险监控管理难以有序地开展和进行。

3.4安全风险控制信息化程度不高

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安全风险,当前地铁建设施工城市已经逐步建立完善的安全信息工作平台,但应用效果一般,主要是经验不足、技术人员设置不合理所造成的,很多平台只能进行信息数据的监测,缺乏相应的监督与预警管理,经验总结工作也不能有效地进行。同时也没有积极地应用大数据技术,不能总结分析当前的安全事故实践经验,造成安全管理的总体效果较差,给整个系统的运行造成不利的影响。

4轨道交通工程风险管理体系研究

4.1建立适合本地区的风险指标管理体系

我国各个地区的地质条件相差比较大,市区内部的环境比较复杂,根据当前设定的监控指标值,与各个城市的实际情况还有着明显的差异,极易导致工作中存在缺陷,或造成施工成本的上升。要想确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和参数值很难,监控指标值应综合分析周边环境和工程的具体情况后再确定,这样才能够反映出当地的地理条件和特征。因此,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环境来确定合适的指标值,进而充分掌握各项工程力学的变化规律,为整个地铁施工提供指导,以保证地铁工程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同时,在进行本地区风险指标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还需要按照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指标的要求进行构建。并且在该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制定风险指标的管理原则,从而保证构建出来的风险管理指标内容满足当地的要求【1】。

4.2应考虑对于重大风险源的应对措施

当前设计理念相对比较落后,要合理确定当地的风险指标,并充分考虑地铁工程和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同时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最佳的工程风险等级,然后组织专项设计工作,这是很多城市都在使用的方法。但很多专项设计却只能从机构自身的安全性考虑出发,对于周边环境的影响因素却没有从根本上考虑,导致整体的效果较差。地铁在穿越这些周边围护结构的情况下,虽然能够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建筑保护措施,但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各项建筑进行区分对待,造成防护措施的管理比较差,现场的实际情况也没有充分的掌握,使施工费用增加,产生不利的后果,所以,需要通过重大风险源的分析来确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4.3严格执行施工阶段重大风险源的条件验收

对于重大风险源在具体实施前,就应该组织相关专家来论证、分析,然后确定最为合理的专项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根据工程验收的程序和技术标准的要求,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使得验收工作可以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确保工作可以顺利完成。在施工阶段,重大风险源条件验收的过程中,还要按照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对验收的指标内容进行研究,按照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将相应的方案制定出来,从而保证该项工作的开展能够符合实际要求。

4.4深入开发信息化平台的运用

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要结合实际工作的管理需要进行建设,同时,系统中应该明确具体的风险等级、风险因素识别、风险评估等,对于当前所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合理的划分,总结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明确具体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以更好地落实各项风险管理工作,消除安全隐患问题。同时,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预警体系,对于超出安全标准的事故问题要及时发出一定的警报,做到能够随时监控整个隧道项目运行中可能存在的安全事故问题,将一些安全事故排除掉,排除安全风险,提高隧道工程的总体质量水平。比如,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将预警响应体系建立起来,具体操作可以由以下方式进行;将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分为单向预警和综合预警,并且对于每种预警的方式采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例如,黄色、橙色,红色作为三级预警警示。同时,根据不同分层的预警进行综合管理,配备相应的救援队伍,当交通工程出现预警情况时,就可以采用救援模式。这种方式能够对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开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能够降低安全风险问题。

5结语

第8篇: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范文

关键词:轨道交通;安全技术;分析;现状;展望

1 概述

1.1 研究背景

城市交通拥堵,已经无可辩驳的成为困扰城市发展和市民日常生活的一大问题,然而发展轨道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最佳选择,其具有占用地资源少、运载量大、安全系数高、一次投资长期受益等特点,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一个无法回避的决策性问题。

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北京市中心城不断向周边辐射,轨道交通建设的紧迫性也在增加。目前,北京市有计划对市区轨道交通网进行加密,预计到2020年北京轨道交通线路将达到1000公里左右。

1.2 研究目的

通过对现阶段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现状的分析,加强安全生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和基础管理,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及规章制度,规范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预防微小事故、遏制重特大事故和大面积坍塌事故,减少一般事故,保证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顺利、平安,保障建设周边环境的安全。

2 轨道交通建设安全事故统计分析

收集到发生在国内外的各类地铁建设工程技术事故,共计111起,其中:明挖法工程事故41起,矿山法工程事故26起,盾构法工程事故39起,地面及高架线事故5起,分别占调查事故总数的36.9%、23.5%、35.1%和4.5%。

本次统计的事故中,北京地区的地铁工程建设事故总数为41起,其中明挖法工程事故12起,盾构法工程事故7起,矿山法工程事故22起,分别占北京地铁工程建设事故总数的29.3%、17%和53.7%。根据事故资料统计,矿山法工程22起安全事故中,环境因素为:雨、污水管线,出现频数为14次,占北京地区矿山法事故数的63.6%。

3 监理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3.1 安全生产监理制度现状

监理单位均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且人员职责明确,岗位齐全;制订了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培训记录较齐全。但个别单位缺少“安全生产责任制”目录;没有专门制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只在《监理细则》中有所体现。

3.2 资质、机构与人员管理现状

监理单位均有资质等级许可证书,且资质等级为甲级,符合要求;多数从事监理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现场监理人员的资格及到位情况满足合同要求;但个别监理单位不完全符合合同要求,监理人员变更量大,如某施工标段在土建工程完成60%以上时,监理人员的数量有所减少。

3.3 安全技术监理现状

监理单位在监理规划中均有安全控制专篇,并编制了安全监理方案,控制点明确,措施全面;按规定程序进行了施工组织设计与专项施工方案的审查、审批;参加了设计交底会议;有旁站监理方案,且旁站监理记录齐全;对于重大风险源均有详细的巡视记录;对施工监控量测方案进行了审查,监理周报、月报齐全。但个别单位在监理细则中,质量控制点针对性不足。

3.4 对施工单位资质、安全管理制度核查现状

监理单位均对施工单位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进行了审查,有审查记录;对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质量保证体系、规章制度进行了核查;对分包单位资质、人员资格进行了核查,且有核查记录。但监理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审查不严格,多数施工单位出现了特种作业人员证书过期,或缺证的情况;对分包单位人员资格的审查不够全面,个别分包单位的上岗人员资格不合格。

3.5 设备与设施安全监理现状

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的大型设备及部分小型设备的进行了核查,有核查记录;对特种设备、关键设备进场进行了全面审查,且有审查记录;对消防、易燃、明火作业等进行了检查,有检查记录。但对施工机械、特种机械的审查不够严格:调查发现,个别施工单位缺少缺少施工机械、特种机械的登记台帐,施工机械缺少合格证。

3.6 监理资料管理现状

监理单位的监理日志、会议纪要、月报等各项监理资料整理及时、内容齐全。但个别监理单位的监理资料整理不够及时,监理日志记录不够全面。

3.7 整改通知现状

监理对发现的问题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有监理整改通知及施工方的落实回复;对安全隐患均有排查记录,且记录齐全。但个别监理人员对发现的问题没有及时要求施工单位整改,监理的责任落实不够。

4 对策和建议

(1)建立并完善轨道交通建设安全评估制度。针对轨道交通建设风险大的特点,应开展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安全预评价、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安全风险评估、竣工后试运营的安全验收评价及运营安全现状评价。通过专业机构的评价评估工作,识别各阶段的安全隐患,加强安全风险管理。

(2)加强对专业分包、劳务分包单位的管理。进一步改善对总包和分包施工单位的管理办法,定期监督和检查总包单位对分包单位实行统一管理的情况;规范劳务分包单位在工程管理中的责任和义务,如测量方案、起重方案不允许劳务分包单位出等;同时对分包单位的从业人员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分包单位从业人员素质。

(3)加强建设施工安全监管工作。一是针对轨道交通建设专业力量严重不足的情况,应加大对政府部门安全监管人员、监理人员、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力度,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提高安全监管能力;二是加大安全监管力度,特别是要强化安全风险源的监督检查,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行为。

(4)增强安全技术管理的针对性。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与专项施工方案时,要针对不同施工工法、施工场地及周围环境、地质条件、施工中可能给施工安全和周围地区带来影响和危害等不安全因素,从技术上采取措施,消除隐患,确保施工安全。

(5)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机制。

第9篇: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速公路工程;交通工程;施工安全;施工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高速公路工程的施工,往往要穿越崇山峻岭,而且通常无法获得较为平整的施工场地,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对当地的居民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容易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另外,由于受到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的影响,高速公路一般要搭设大量的临时设施,而且多为露天作业。施工人员大多为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农民工,在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方面都较为薄弱。种种问题的存在,都造成了高速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频繁发生,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一、高速公路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当前,我国大部分交通安全管理制度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甚至很多单位是为了应付相关部门的检查,因此在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方面大多是粗略的制定,与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会发生较大的出入。同时在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无法保证各项工作有效的进行,使得安全管理的效率无法获得有效保障。

2、在工程施工安全投入方面不足

当前,交通工程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很多施工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不惜通过各种低价策略来获得工程的承包权,这就容易造成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资金缺乏的现象,为了使工程持续的进行,不得不降低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投入,如缺乏安全防护设备、减少安全投入。为了节约费用,减少施工人员数量,所以很多施工人员也是身兼数职,无法保证各项工程安全、有序的进行,也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

3、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我国大部分工程施工的一线作业人员都以农民工为主,他们在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情况下就进入到施工现场,而且流动性很大,不仅自身的安全无法保证,还容易由于不规范操作和不安全行为而造成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频发。有的施工单位为了节约费用,没有对施工人员组织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使得一线作业人员的施工安全无法获得有效的保证。

二、强化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1、加强安全保证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在高速公路工程项目施过程中,项目经理要根据工程项目实际的施工标准、设计要求等内容有详细的、深入的了解,并且对各个施工工序的危险系数有全面的了解,才能够建立具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制度。为了保证各项安全工作的有序进行,要对不同岗位的人员责任进行明确,将责任落实到人。同时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加强监督和检查工作,对安全管理责任制的执行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价,对于反复出现不规范操作和不安全行为的岗位人员要做出适当的处罚,而对于成果较小的人员也要进行相应的奖励,以此来激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加大在工程安全建设方面的投入

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应当受到有关领导的重视,并且通过组织宣传、事故案例分析等方式使主管人员都充分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只有相关部门的重视,才能保证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同时要加大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对各种机械设备的保养与养护工作,保证设备的有效运转,才能够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对于施工人员使用的各项设备和工具,也要做好必要的维护工作。另外,在人员安全意识培养方面也要定期组织各种学习和培训活动,在施工现场设置相应的安全警示标示,保证各种安全防护设施的齐全,为特殊作业的施工人员配备相应的防护用户,避免发生触电、跌落等意外事故。

3、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素质建设

在交通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对于安全管理人员要定期开展相应的安全管理教育,提高他们在安全管理、安全防护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同时掌握各种安全管理的措施和手段,不断的提高管理人员的水平,才能够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而对于一线施工人员,则要在开始施公之前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安全意识的培养,使他们认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提高作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才能够有效的避免不规范操作和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只有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得到提升,加使他们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才能够有效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

4、改善施工条件

由于交通工程的施工环境较为恶劣,一般都是条件较为艰苦的崇山峻岭之间,因此也可以通过改善施工条件来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如加强对施工现场人员居住环境的改善,指派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配备专业的医务人员保证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等。同时,对于一些特殊作业环境,要做好相应的防护设施,如于高温环境的生产操作,可根据气候特点适当调整项目的作业时间,通过布设通风、制冷设备来进避暑等。

5、积极开展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工作,加强施工风险管理

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是现代化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即对一个项目安全基础的现状和水平进行正确的评价,并对各方面危险因素的多少及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以明确事故发生的重点和需要采取的措施,实现超前控制,减少和消灭事故。

对于地铁工程这样投资多,难度大的工程,每个阶段出现的风险问题都会引起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甚至会出现灾难性的后果。实施风险评估,对施工周围的风险因素进行比较全面、详细的识别,对发生频率高或可能造成损失大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预防,能有效减少工程事故发生。在地铁工程实施前,应充分和科学地预测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有效地风险分析和评估,建立地铁工程风险的预警管理机制,并应在施工的过程中对风险进行控制,制定相应的风险处置措施。

6、科学安排施工方案合理采用施工工艺 ,通过技术手段保证安全

在地铁建设施工阶段,采用明挖、暗挖、盾构等施工方法和辅助工法进行基坑或区间隧道开挖时,易发生不均匀沉降、地面塌陷或隆起,其主要原因是地层周围岩土体的原始应力变化和受扰动或受剪切破坏的重塑土的不固结。因此,选择错误的施工方法和围护方案会造成附近地下管线断裂或引起周围建筑物的开裂、倾斜甚至倒塌。

依据地铁工程相关设计在施工前选择适当的施工方法、辅助工法、结构材料和加固保护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计划》、《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和《安全操作与安全作业规程》,经报上级和监理工程师确认后实施,在施工中根据施工单位和第三方监测所发现的新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设计变更或应急处置,经设计、监理等相关单位、人员确认后实施。在施工中要进行详细技术交底并应聘请具有专门技术等级要求的技术人员对大型设施吊装、主要模板工程、施工主体变形、地表沉降、地下水位变化、建筑物沉降进行严密观测,并根据观测数据调整施工方案,确保施工周边建筑物安全。

结束语

交通工程的施工安全,往往会受到自然条件、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等因素的影响,为了有效的提升交通工程安全管理的效率,就必须要加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提高安全管理的收入,并且不断的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建设,从多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工程安全管理效率的提升,进而促进我国高速公路工程事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乾坤. 地铁工程施工安全监控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