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

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精选(九篇)

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第1篇: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培养 思维能力 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从学前班就开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探索能力及创新能力。增强思维,提高智力水平,需要数学来完成。

一、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与作用

(一)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

小学生处于将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跨越的阶段,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经过长期训练培养出来。小学数学教学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学生在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有意识的运用思维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推理、判断等。也为运用思维能力提供了依据。数学具有本身由多组判断组成的特点,判断有专业的数学术语、逻辑术语和符号,一些判断进行逻辑推理可以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这些判断的集合产生了数学这门学科。小学的数学内容比较简单,不需要推理论证,但是需要推理判断,而推理判断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其处于将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跨越的阶段,也是发展其思维能力的黄金阶段。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教学目的,是推动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

思维能力才是保证学习效果的关键,这在新课标中也有明确提及,而数学又是一种锻炼思维能力的有力措施,这就告诉我们,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能力两者的发展具有相辅相成的积极促进效果。一方面,思维能力强,其对数学的领悟能力自然也越强,另一方面,数学思维又能全方位化小学生的思维活动,将单纯的大脑活动与身体其他部位的活动,如口头、四肢等的活动,联系起来,将思维扩散开来。以人教版教材中指导学生认识1-5这些数字的单元为例,学生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认识这几个数字怎么写的、怎么读的,还需要进一步了解数字的拆分与组合,这无疑能起到扩散思维、促进思维能力发展的作用。可见,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数学能力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法

(一)贯穿教学内容中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如: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题及应用题、测量、画图等方面都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任何数学概念都可以对客观事物进行抽象、概况的描述。通过实物与事例,举例说明,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比较、正确判断,进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教学圆形的概念时,不宜直接画一个圆圈,告诉学生这就是圆形,应当先找一些具有圆形特征的不同实物,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点,然后抽象地描述出图形,概括圆形特征。教学计算法则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例如:加法结合律,多列举几个例子引导学生做出判断如(1+2)+3=1+(2+3),先将1和2相加,相加得数再与3相加,与先将2与3相加,相加得数再与1相加的结果是一样的。引导学生找出这几个例子的共通点,即等号左端前两个数相加的结果与第三个相加,等号右端后两个数相加的结果与第一个数相加的结果一样,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加法结合律。

(二)设计好练习题促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练习,学生能够有效快速掌握解题方法、熟练计算,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逐渐培养思维能力,解题练习是实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设计好的练习题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一般的小学课本后面都会有一定数量的课后习题,这些习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不一定适用于教学的需要,由于班级不同,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调整和补充,例如:学生没有掌握解题方法,则需要教师出一些较简单的习题让学生在不断练习中熟悉掌握:学生掌握解题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此基础上,稍微加大习题的难度;做到有针对性的设计习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在实践与综合应用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程是切合生活实际而开设的一门新型课程,将教学与活动结合,让学生在参与活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充分理解与掌握所学的知识,给学生全新的体验,不仅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创新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

三、结束语

总之,数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逻辑性与系统性,教师在长期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来,具体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之中,给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创设机会,有效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用启发式突破学生难点,重视学生的求证方法。教师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充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挖掘学生潜力。

第2篇: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能力、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基础教育课程越来越明确了教学的观念,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为学生奠定良好发展基础的重中之重。

新课标认为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应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就要使学生成为积极的探索者、思考者,必须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抓好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各个环节是尤为重要的。

一、强调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首先是读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材料,它是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质量、数学学科特点等众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读教材包括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课前读教材属于了解教材内容,发现疑难问题;课堂读教材则能更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分析相关的问题,掌握有关知识点;课后读教材是对前面两个环节的深化和拓展,达到对教材内容的全面、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其次是读教材外的书刊,学生应广泛阅读课外读物,如读报不仅能使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也能使学生关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捕捉身边的数学信息,体会数学的价值,了解数学的动态。

最后是读生活,有人说生活是一本很好的书,数学来源于生活,所以也能在生活中找到数学的原型。新课标非常强调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读数学,找数学,在生活中读到的数学知识有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对他们自身来说往往是印象最深的,而且是最感兴趣的。数学学习中的“读”不同于读小说,常需纸笔演算推理来“架桥铺路”,还需大脑建起灵活的语言转化机制。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

二、强调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数学学习中的“听”,主要指听课,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系统学习知识的基础方法。因为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而严密的学科,所以,数学中的听相当重要。可能只有一字之差,然而意思却截然相反。数学中的听课不仅指听老师上课,而且包括听同学发言。听老师上课,主要是听老师上课的思路,即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思维过程。既要听老师讲解、分析老师说的每一句话,更要抓住重点,听好关键性的步骤,概括性的叙述。特别是自己读教材时发现或产生的疑难问题。听同学发言,倾听和接受他人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学间的思想交流更能引起共鸣。因此,我们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特别提倡小组交流,博采众长,在组内活动中可以了解其他同学学习数学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加之老师适时的点拨和评价,有利于自己开阔思路、激发思考、澄清思维、引起反思。学会倾听老师和同学的意见,反思自己的想法,有助于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培养与人交流的习惯,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群体凝聚力。

三、“讲”中的学

作为老师我们都有这种体会,会做题的学生不一定是最优秀的学生,只有自己会做又会给别人讲解的才是优秀的学生,学生在做题时锻炼的是数学思考能力,在讲解时锻炼的是数学思维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新课标提出了综合课程的概念,培养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不仅是语文学习的任务,也是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是数学学习的任务之一。数学学习中的“讲”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形式,包括讲体会、讲思路等。

第3篇: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数学 思维能力 影响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石,也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思维形式。儿童掌握概念的过程伴随着丰富的思维活动,因而通过概念教学可教给小学生一些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但《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概念教学本身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应该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教室在教学时,应该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二、计算和练习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计算数学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始终,培养学生正确、熟练、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生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可相应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等良好思维品质。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地说,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因此教学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补充。设计练习题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培养目标来进行设计。例如,为了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是否清楚,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能力,可以出一些判断对错或选择正确答案的练习题。

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这其实就是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在小学数学中,应运用各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如对应思想、量不变思想、可逆思想、转化思想等。其中转化思想是小学教学思想的核心。转给是运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实现未知向已知转化,数与形的相互转化,复杂向简单转化等。

四、培养学生转化意识,发展思维能力

第4篇: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教学 培养 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102

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一经形成将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强大的促进作用。本人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起了重视,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要讲究方法与技巧,本文就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与技巧展开论述。

一、兴趣引导

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实现方法的多样化,其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应该明白,学生的思维过程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十分感兴趣,那么,学生就会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反之,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那么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尤其在解数学题目的过程中,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自然就难以有效展开思维活动。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并不是每一个小学生都对数学学习怀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时,也要采取有效的方法与技巧,并且要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学生的思考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能够使学生进行有效思维。

二、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为了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新课改过程中提出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与技巧。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为了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要实现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与此同时,本人认为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一种方法,就是启发式教学法。想要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学生就必须进行大量的思考,如果教师能够将引导学生有效思考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那么,势必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启发式教学法就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有效进行思考的方法,教师一边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点的讲解,一边引导学生通过思考积极主动去获取知识,提升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效率;另一方面,学生的思维也变得更加活跃。当然,教师在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的过程中,也要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一旦教师在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出现思维障碍,教师就要及时进行调整,避免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出现压力过大的情况。

三、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为了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为学生提供更过思考的机会。在实际的教学中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就是一个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方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的与学生进行互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灌输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学生机械的接受知识,学生的思维不仅不会变得更加活跃,而且会越来越僵硬。教师只有通过与学生之间有效进行互动,才能将学生纳入教学过程,学生才能紧跟教师的教学步骤积极进行思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变得更加活跃。

四、有效开展小组讨论活动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通过开展小组讨论活动,也能够达到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目的。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不难发现,有些学生面对一道数学题目,总能够找出更多的解题方法,我们说该学生有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而教师如何才能使每一个学生的数学解题思路都十分开阔呢?其中组织小学生有效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就是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的有效方法。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学生在开展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就某一道数学题目的解题方法展开讨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想法,这样学生都能够打破原有的思维局限,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学生的思维就变得更加活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为学生提供一定量的小组学习机会,不仅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而且能够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五、为学生提供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

思考是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中,一定要为学生留出进行思考的时间。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就注重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思考的机会。一方面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思考。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为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空间,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之后,也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例如:本人会布置一些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题目,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思考。

而就目前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对通过为学生留出更多进行独立思考的空间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起重视,就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认为教师对学生讲解的知识点越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越有帮助,结果却适得其反。教师在为学生留课后作业的时候,也对作业题目是否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没有引起重视,而是认为学生做的数学题目越多,对学生越有利,结果投入的时间与精力很多,却没有达到预期的培养效果。因此,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要为学生留出更多进行独立思考的空间。

六、通过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第5篇: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

一、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而非唯一任务

小学生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

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概念教学本身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应该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据初步研究,小学生在10岁左右开始萌发辨证思维。因此在小学不宜过早地把发展辩证思维作为一项教学目的,但是可以结合某些数学内容的教学渗透一些辩证观点的因素,为发展辩证思维积累一些感性材料。

二、在小学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主要任务的理论根据

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具有抽象性和逻辑严密性。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体系。这些判断都是由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内容虽然比较简单,也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都是经过人们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论证得出的真正的科学结论,只是不给学生进行严密的合乎逻辑的论证。即使这样,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这其实就是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在小学数学中,应运用各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对应思想、量不变思想、可逆思想、转化思想等。其中转化思想是小学教学思想的核心。转化是运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实现未知向已知转化,数与形的相互转化,复杂向简单转化等。培养学生的转化意识,发展思维能力。

四、精心设计科学训练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科学训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教材在这方面提供了许多极其有效的训练内容和方法。我们要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训练培养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数学充满规律,发现规律的过程在许多情况下都是逻辑思维的过程,所以注重训练学生发现规律,是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结合20以内加减法的整理,根据教材的要求,让学生说说算式排列的规律。通过课本中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分析,自己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这样做,比过去单纯由老师讲更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推理能力。归纳、演绎、类比等推理在小学数学教材里比比皆是,它是思维活动的重要形式。实践告诉我们,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必须结合教学内容训练学生正确推理。例如教材在讲计算法则时, 一般通过实例都要求大家来总结计算法则。我们根据教材精神,注重训练学生自己归纳小结,以提高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再例如,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后,有的教师让学生归纳思考方法和步骤,学生发现教材先通过实例引入一组算式,再到两组算式,然后通过观察找出这些算式的共同点, 再根据共同点揭示规律,这实质是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推理过程。由于教师注重让学生归纳上述推理过程,所以到教学乘法分配律时,虽然它的知识结构和深度都比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难些,但由于归纳推理的过程相同,学生运用上述方法,学起来就显得轻松,应用运算定律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此外,高年级教材中还有很多内容是可以启发引导学生在已学的基础上类推出来的。例如, 教学比的基本性质,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既从除法、分数、比的意义方面类比,又从除法、分数、比的写法上类比,除法、分数、比的各部分名称,相互之间关系方面进行类比,然后引导学生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推出比的基本性质。由于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学生不仅记得牢学得活,逻辑思维能力也提高得快。

3.利用计算和练习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计算数学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始终,培养学生正确、熟练、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生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可相应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等良好思维品质。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练习题设计的好坏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来说,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因此,教学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补充。设计练习题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培养目标来进行设计。例如,为了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是否清楚,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能力,可以出一些判断对错或选择正确答案的练习题。

第6篇: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

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下面从两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大纲》中的规定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和足够的重视。一个时期内,大家谈创造思维很多,而谈逻辑思维很少。殊不知在一定意义上说,逻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创造思维往往是逻辑思维的简缩。就多数学生说,如果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训练,很难发展创造思维。因此如何贯彻《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值得重视和认真研究的问题。

《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在小学高年级,有些数学内容如质数、合数等概念的教学,通过实际操作或教具演示,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与此同时学生的形象思维也会继续得到发展。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这样说,绝不能认为教学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不注意这一点,教材没有有意识地加以编排,教法违背激发学生思考的原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反地还有可能逐步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怎样体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从一开始就有可能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向死记数的组成,机械地背诵加、减法得数的道路上去。而在一年级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这种把培养思维能力只局限在某一节课内或者一节课的某个环节内,是值得研究的。当然,在教学全过程始终注意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下,为了掌握某一特殊内容或特殊方法进行这种特殊的思维训练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以此来代替教学全过程发展思维的任务。

(三)培养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这就是说,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画图等)时,都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教学长方形概念时,不宜直接画一个长方形,告诉学生这就叫做长方形。而应先让学生观察具有长方形的各种实物,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抽象出图形,并对长方形的特征作出概括。教学计算法则和规律性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

第7篇: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方法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思维能力等方面也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明确思维能力的范围

思维能力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所以我们在讨论小学数学教育如何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时,首先应该结合数学课程的特点明确此处的思维能力具体指哪些思维能力。

数学是由系统的判断分析而组成的,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数学逻辑语句术语和相应的指示符号来表达的,或用逻辑推理和一些原有判断形成的新判断。数学科学就是由这些判断的总和组成的。小学数学的内容虽然简单,它一般没有严格的论证,但是它离不开判断推理,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正好需要这些非常有利的条件。因此,我们可以说,小学数学教学必然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把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作为培养思维能力的重点。虽然,我们强调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并不代表仅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忽略其他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虽然人在小学教育阶段时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处于转型的初级阶段,但是并不意味着形象思维因此而丧失。另外,虽然创造性思维培养不是小学数学教学最为重要的任务,但是在教学一些与旧知识紧密结合的富有思考意义的新知识时,如果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可以促发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其创造性思维能力。至于辩证思维,从思维科学的理论上说,它属于抽象逻辑思维的高级阶段;从个体的思维发展过程来说,它迟于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研究表明,辩证思维是在10岁时开始萌发的。因此,不宜过早地把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数学教学重点,但可以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一些辩证因素,为辩证思维能力初期的发展提供一些感性材料。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办法

1.打牢知识基础,促进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实践表明,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相加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关系。一方面,以知识为基础的思想,需要一些基本知识为思维能力的依托。因此,我们应使学生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好知识间的本质联系,在牢固的知识基础下才能使思维能力得以发展。另一方面,仅仅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忽略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则无法真正地牢固掌握知识,更不可能正确地使用这些基础知识。因此,我们应该把教学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密切地联系起来。要想使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就需要改变传统课堂“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模式,转而专注于此种教学,即强调理解结论产生的过程。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了解因果关系这一逻辑。

2.以问题为引导,培养思维能力

通过设计问题,指引学生思考,培养其思维能力。独立性差的学生不善于思考、无法组织自己的思维、无法通过所见的事物想该事物的内在本质。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要依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示范、指导、引导等,通过这一过程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掌握一些思维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精心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此可以调动和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从而使学生得到足够的训练,思维能力自然会有所提高。

3.注重说理,增强思维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或者说是思维的外壳,而思维则是语言要表达的内容,两者是表象与本质的关系。加强学生在数学课堂表达自己思维的语言表达训练,尤其是文字推理训练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极好方法。在“复名数和小数”的教学中,由于相互改写小数和复名数需要运用很多综合知识,而恰恰是这些地方,学生容易出错。如何渡过难关、突破困境,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呢?这就是笔者为何要强调注重说理的原因。通过语言形式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思维,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一思维方式的记忆,反过来,学生利用这一思维方法反复练习,就可以利用思维方法解决知识上的问题。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极为关键,

但是由于小学数学的特点及小学生思维发育的特点,小学数学教学并不能培养小学生的所有思维能力,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跟上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田兴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21).

[2]高永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智,2010(24).

第8篇: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1.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石,也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思维形式。儿童掌握概念的过程伴随着丰富的思维活动,因而通过概念教学可教给小学生一些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但《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概念教学本身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应该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教室在教学时,应该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这其实就是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在小学数学中,应运用各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如对应思想、量不变思想、可逆思想、转化思想等。其中转化思想是小学教学思想的核心。转给是运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实现未知向已知转化,数与形的相互转化,复杂向简单转化等。培养学生转化意识,发展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如简便运算125-98,可让学生采用“购物付款的经验”来理解:爸爸有一张百元大钞和25元零钱,买一件98元的上衣,他怎样付钱?营业员怎样找钱?最后爸爸还有多少钱?学生都能回答:爸爸拿出100元给营业员,营业员找给他2元,爸爸最后的钱是25+2=27元。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多减了要加上”的规律。以此类推理解121-103、279+98、279+102等习题。总之,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

4.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第9篇: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学;发散思维;培养

。目前,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行各业普遍都在强调创新思维,在这样的形势下,作为教师,承担着向社会输送大批具有创新素质人才的重任,而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必要前提,所以努力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其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不言而喻。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我们要充分利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运用适当的方式方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换个角度看问题,促进小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

促进小学生发散思维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改变小学生已经形成的思维定势,首先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培养小学生的思维求异性。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思维水平低,较难摆脱思维定势进行发散思维,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必须注重小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通过让小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训练,促进他们发散思维的形成。例如在教学除法的知识点时候,本人就对小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算式18÷6=3它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要求从不同的角度表述,有的小学生说:表示的是把18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3;有的小学生说:18里面包含了3个6;有的小学生说:18是6的3倍;还有的小学生说:6除18所得的商是3。通过这样的训练,引导小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

二、换个思路想问题,培养小学生发散思维习惯

小学生往往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较弱,很多小学生的思路比较狭窄、比较单一,所以常常出现思维定势,不懂得怎样换个思路去想问题。

“换个思路想问题”,其实说的就是思维的变通,也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小学生从固定的的某个思路思考变成从多个思路思考,理清知识的脉络。让小学生学会“换个思路想问题”,并懂得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和分析问题,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解的方式,开拓小学生的思路,提高小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例如在讲解应用题时,本人出了这样一道应用题:"甲、乙、丙三队搬运一堆货物,甲队独自搬运需要10天时间,乙队独自搬运需要15天时间;丙队独自搬运需要12天时间,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小学生往往开始都会想到比较简单的问题,如:三个队一起搬需要多少天才能搬完?这时小学生可能提不了多少问题。本人适时提示:三队合搬了2天,完成了这堆货物的几分之几?得到老师的启发后,学生顿时炸开了锅,提出了很多不同的问题。有的说:"甲乙两队合搬了2天后,如果剩下的由丙队单独来搬,丙队需要多少天搬完?“有的说:丙队先搬了3天,剩下的三个队一起来搬,需要多少天才能搬完?等等,这样采用一题多问的方式,不仅使小学生的知识得到拓展,还会养成发散思维。在问题探索的过程中,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思路得到开拓,并懂得如何换个思路想问题,培养了小学生发散思维的习惯。

三、换个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换个方法解决问题,讲究的是小学生的思维广阔性。让小学生换个方法解决问题,是培养小学生这种发散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通过引导、启发等手段,开拓小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的训练,使进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形成,从而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在解应用题时,在不改变问题、条件的情况下,让小学生学着用不同的方法去分析和思考,进而解决问题,探求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教学路程相关问题时,本人出了这样的一道应用题:A、B两地相距400千米,小明开车从A地前往B地,前2小时走了100千米,按照这样的速度,小明从A地到达B地需要多少小时?小学生很快就能算出400÷(100÷2)=8(小时)。“谁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吗?如果用到方程的方法又该怎么算?”小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有的小学生很快就算出:设小明从A地到达B地需要χ小时,得出400÷χ=100÷2,χ=8小时。有的小学生还列出这样算式:(400÷100)×2=8(小时)等等。

教师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重视小学生最后的结果对与错,和单一的解题方法,要根据教材和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难度、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题型的数学习题,让小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懂得用换个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四、利用开放式问题,提高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开放题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新题型,它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题而言的。其特征是题目的条件不充分,或没有确定的结论。教学开放题打破了以往封闭式提问答案唯一性的束缚,让小学生展开思维和想象的翅膀,它的答案是多元化的,能较好地引导小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教学小学数学的基本性质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本人在黑板上出示2、20、200问小学生:“谁能加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符号将这3个数字连接起来?”这是一个极具弹性,没有唯一答案而是多种答案的问题,小学生们很感兴趣,一改往日的沉闷,积极议论思考起来。有的小学生说:"分别加上元、角、分,可得2元=20角=200分,"懂得利用元、角、分的关系,还有谁有不同的看法吗?有的小学生说:“分别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2米=20分米=200厘米”,有的小学生说:“分别加上分米、厘米、毫米,可得2分米=20厘米=200毫米”。小学生们根据自身的想法和特有的思维,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看法进行解答,抛开了"唯一作案"的束缚,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这样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得到了提高。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品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是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六个方面。而思维的独创性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原动力,发散思维是思维的独创性的前提和基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小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要从低年级抓起,结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年龄特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小学生多角度看问题,多个思路想问题,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充分利用数学开放题,培养小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开发小学生的智力,提高小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荆永才:换个角度思考是优化解题的有效途径[J]:数学教与学;2011(04)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