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身体心理素质措施范文

身体心理素质措施精选(九篇)

身体心理素质措施

第1篇:身体心理素质措施范文

(1)人的方面的原因。人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在机电安装施工过程中,人出现失误的原因主要是注意力下降。有研究表明,在机电安装工程中,因注意力下降而导致的工伤事故对工人造成的伤害会更大,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工人的工作能力和效率。而影响人的注意力集中度的因素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包括人的生理、心理状态和只是技术水平,外因则包括家庭、社会、工作环境和工具等等。在各种状态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生理疲劳是导致失误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生理疲劳是因为长时间连续工作引起的,也是各种影响因素中唯一的可控因素,因此,更加值得关注。(2)组织管理方面的原因。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要顺利完成,需要对整个施工项目进行全面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施工方案和工程进度、培训、工作负荷、员工协作、组织管理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组织管理。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的复杂性决定了施工过程必须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严明的纪律,要有严密的组织,以严肃的态度和科学合理的组织设计。一旦组织管理不当,就会引发各种失误现象。比如,对规章制度执行不力,就会埋下安全隐患;技术方案设计不合理就会导致施工混乱或延误工期;不遵守操作规程就可能引发严重的工伤事故等等。

2有效控制机电安装工程施工人因失误的措施和对策

2.1在人的方面应该采取的措施

(1)对于新员工招聘,要着手身心健康,全面严格把关。以往的因员工招聘,只会关注到应聘者是否存在生理缺陷和基本技能,这是远远不够的。机电安装施工可能会遇到各种突况,比如连续加班和夜间作业等等,这就需要施工人员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方可胜任特殊工作。所以,在招聘新员工时,一定要加强对应聘者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测试,一旦发现身体素质或者生理状态不合格,就要果断地将未来可能存在的人因失误的根源去除掉。在新员工上岗之后,一定要安排“老带新”,让“老”员工向新员工教授技术的同时,积极关注新员工的生理、心理状态,并将新员工的工作状态及时向管理人员汇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避免新员工在施工作业中出现人因失误。(2)对于在岗人员,要将技术培训和安全培训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机电安装施工需要一定的技术能力,但仅此还不够,还应当具有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正如相关研究所指出的那样,生理疲劳容易导致注意力下降,进而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和质量问题,加强相关的培训显得异常重要。通过培训教育,可以促进员工认识到自身身体状态能否胜任继续加班,随时能够正确判断自己身体状态能否适合工作。一旦意识到自身处于生理疲劳时,就应该采取何种办法来提高注意力,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人因失误,降低施工安全危险和保障施工质量。企业的管理人员,一定要密切注意公认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况,发现异常,必须进行提醒或者采取必要的措施及时作出处理,防范于未然,以降低人因失误的几率。同时,作为管理者,还应该经常主动与施工人员进行沟通,了解公认的生活状态和生活环境,倾听他们的诉求,为他们排忧解难,以促进员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3)为所有员工创设优良的环境。环境对于机电安装施工引人事物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为员工创造适宜、良好的环境不单是文明施工的需要,也是降低人因失误、提高施工质量的必要条件。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该重视并关心机电安装施工工人的社会和家庭环境,主动帮助员工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困难,使员工能够以一种良好地工作状态投入每一天的工作。对于施工环境,更是要明文规定,做到文明施工,保持施工现场的环境清洁,减少环境对施工的各种影响。比如坚持贯彻落实“谁干谁清,随干随清,工完料净场地清”的制度,确保施工现场整洁有序,设立专职环境管理员,由施工班组长担任,随时对施工现场周围环境监督检查。

2.2在组织管理方面应该采取的措施

完善组织管理责任体系,是有效控制机电施工人因失误的另一个重要措施。一般情况下,组织管理责任体系应当包括项目经理、安全经理、现场经理、安全员以及参与施工的各个小组。对于各层级的管理组织,其责任都应该要明确具体。项目经理和现场经理主要责任在于全面负责整个项目施工的质量和安全责任目标的制定和落实。针对施工项目的特点分析可能存在的各种安全和质量隐患,及时掌握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情况,一旦发现存在安全隐患或者质量问题,立即提出整改意见。一旦发生人因失误导致的安全事故,第一时间组织抢救和善后并及时上报,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对事故原因进行严格的调查。安全经理则要对整个工程施工的安全负责,积极配合项目经理和现场经理实施施工方案,在施工前,对全部参与机电安装施工的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身体健康检查、对各项危险工作施工许可和防护措施进行检查,发现不安全行为和情况,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并上报。安全员的责任主要是做好安全宣传、监督安全制度的落实情况,施工过程中全程实时进行安全巡检,填写每日《安全巡检报告》,向安全经理汇报施工现场安全情况。施工组长责任是带头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机电设备使用方的安全规定,领导本班组安全作业。编写工作计划,演示安全作业规范和讲解安全程序,对任何不安全的行为要立即纠正或向上级报告。同时,施工组长还应敢于拒绝任何违反安全工作规章的违章指挥,确保施工安全。

3结语

第2篇:身体心理素质措施范文

关键词:门诊;注射;晕厥;原因;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4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490-01

注射是病人在门诊接受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且同时有很多患者在接受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和采血等常规操作时,突然出现晕厥的现象[1]。晕厥的发生多来源于人体脑部供血不足,进而使患者的意识出现暂时性地缺失[2]。患者一旦发生晕厥,护理人员应采取及时有效地处理方法,若处理不及时,可能成为危害患者生命的潜在因素。本文本文对门诊注射患者晕厥的原因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具体见下文。

1晕厥的发生因素

产生的晕厥的原因很多,可归纳为药物过敏、体质因素、病理因素、刺激因素、环境因素等。(1)药物过敏 患者因为对某些药物过敏而使身体出现了一些列的变态反应,进而出现晕厥的现象。初期的临床表现为胸闷、气短、心慌等,若不及时处理,进而表现为昏迷、抽搐、血压下降、脸色苍白和呼吸抑制等。(2)体质因素 患者由于自身身体的虚弱、乏力等,手脚冰冷,饥饿等现象严重,使低血糖现象明显,且未能及时给予适当的补充,进而出现心慌、头晕等症状,是产生晕厥的直接原因。(3)病理因素 对于个别患者有植物神经紊乱的缺陷,当患者突然改变时,回心血量忽然减少,产生性低血压,使患者心率加快、脸色苍白、血压下降,严重者会出现意识丧失的情况,是晕厥产生的直接原因。(4)刺激因素 针对个别护士护理专业知识不娴熟,反复多次的注射操作使患者产生不安全感,引起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心理素质极差的患者更易引起昏厥。另外,有些患者需注射的药物刺激性很强,易使患者的注射部位产生疼痛感,通过迷走神经的反射使血管强烈收缩,缠身头晕、脸色苍白、意识丧失、心率减慢等,也是昏厥发生的主要原因。(5)环境因素 门诊注射的患者复杂、流动性大,特别是在气压较低的闷热季节里,浑浊的空气和喧闹的人群,易使门诊大厅缺氧,从而诱发患者产生晕厥[3]。

2护理措施

2.1药物过敏护理措施:应而产对于因药物过敏反生晕厥的患者应给予如下的护理措施:在注射药物前,应对患者的过敏史详细了解,对于有个别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应严格禁用该药物。在注射时,应落实好“三查七对”制度,注射之后,应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确定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时再离开。另外,门诊应准备充足救治的药物,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应及时抢救。

2.2体质因素护理措施:注射前和患者进行充分沟通,了解其是否有低血糖。应避免此类患者在注射前从事过体力劳动或有空腹的状态。如患者在注射时突然有低血糖反应的发生,应立即停止注射,并在患者平卧状态下给予推注50%的葡萄糖。

2.3病理因素护理措施:对于因因素产生低血压的患者,在注射时应尽量避免其的变换。另外,注射结束后,应让患者不应立即起立,避免晕厥的发生。如果患者在注射时出现异常,护理人员应让其保持平卧姿势,并让头部保持较低、足部保持较高的姿势。同时,也可给静滴40-60ml的麻黄碱。

2.4刺激因素护理措施:对于因外界刺激产生晕厥的患者,护理人员应有过硬的操作技能,减少注射疼痛感,做到一次注射成功。在注射强刺激药物时,注意滴注速度的控制,以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2.5环境因素护理措施:针对门诊人流量大的特点,医院应在护士排班上科学合理,在就医高峰期应使护理人员增多,使更多的患者能够立即就医,减少注射大厅的人流量,给患者提供舒适的注射环境。另外,注射大厅应勤通风,保持空气的流动性。

3结语

晕厥的发生对患者的伤害很大,有危及生命的可能性,因此护理人员在注射输液前应对各种潜在的晕厥原因进行分析,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护理,预防晕厥的发生。除上述潜在的晕厥的发生因素外,药物配伍禁忌也是产生晕厥的直接原因,这就需要我们的护理人员有较为广泛的医护知识,对于有配伍禁忌的药物要将注射部位分开,以预防晕厥的发生。此外,注射速度的控制也是预防晕厥的发生的有效的护理措施之一,护理人员应仔细检查注射器的漏气、漏液等情况,保持注射速度的稳定,如有紧急情况,护理人员应戒骄戒躁,采取切实可行地抢救方法。

参考文献

[1]袁叶桃.门诊注射病人昏厥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1,04(12):1192

第3篇:身体心理素质措施范文

[关键词]给排水 常见病故 分析

[中图分类号] TB49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4-302-1

1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在工民建筑给排水施工中,通常存在着一些问题,以下从三个方面就存在的常见问题作简要分析。

1.1管道问题

在给排水工程中,管道是确保整个工程顺利进行以及工程质量的关键要素。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对管道进行认真检查,确保工程的质量。在施工中,常见的管道问题主要有管道的渗漏和堵塞等问题。

1.2施工人员的素质有待提升

在给排水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素质影响着整个施工的质量和施工进度,因此,提升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非常必要。在给排水施工中出现的大多问题都是由于施工人员的素质较低、技能较差造成的。例如,一些人员根本没有掌握施工技能,不能正确分析施工图纸和施工地形,所以在施工中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同时,加上施工人员的工作态度较差,缺乏责任心和耐心,对需要仔细加工的地方草草了事、得过且过。有些施工人员不明确自身的责任和施工范围,盲目跟随别人或者按照自身的想法进行加工,并没有考虑工程图纸上需要注意的细节。以上这些问题都是施工人员身上常见的问题,因此,为了确保给排水工程的质量和工程进度,就必须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让他们掌握一定的施工技能,使他们明确自身的责任并端正态度,尽可能地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给排水施工问题。

1.3水压以及供水量不足

在给排水施工中,造成水压以及供水量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1)设计问题。任何工程在施工前都需要设计施工方案,然后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但是在给排水施工中,由于设计的施工方案对用水量、水力损失等问题没有进行正确计算,因此致使设计的给水管径、水泵扬程等不合理,从而造成供水量不足。同时,由于市政管网对用水高峰期供水压预算的失误,最后致使在用水高峰期出现所供水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从而给用户用水带来不便。

(2)杂物进入管道。当一些杂物进入管道后,就会使管道的横截面变小,那么给水或排水通过此处时水流量就会变小,这时供水量就不能满足用户的用水需求。

2针对常见问题的应对措施

在给排水施工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尽可能地降低所出现的问题对整个给排水工程造成的不利影响。

2.1加强对管道问题的预防和处理

2.1.1管道渗漏问题的应对措施

对于管道渗漏问题,我们应该从两个方面做好应对措施,一是防护工作,二是处理措施。

(1)防护工作。防护工作是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的保障,一般是在工程施工之前和施工过程中进行。在施工之前,质量监管人员要对给排水管道材质的质量进行严格审查,严把质量关,并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材料做好标记,以确保在施工过程中能够第一时间更换发生故障的管材及其附件。

(2)处理措施。当管道发生渗漏时,施工人员首先要检查给排水管道,找到漏水的部位,然后分析造成管道漏水的原因。如果是因为管材质量不达标而导致管道渗漏,这时就需要及时更换管材及其附件;如果是因为施工人员的具体操作不当而致使管道渗漏,这时就需要立刻返工进行处理;如果是因为受到环境的影响而使管材发生热胀冷缩现象,这时就需要对截除变形的管道,重新制作并安装。因此,当管道发生渗漏时,要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从而有效解决管道渗漏问题。

2.1.2管道堵塞问题的应对措施

对于管道堵塞问题,我们也应该从预防和处理两个方面来做好应对措施。

(1)预防工作。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立管安装中断时,施工人员应该在中断的第一时间用麻袋将管道的断开口进行包裹;如果管道安装是在井内进行,在中断后应该立刻用木板盖住管道井上方,这样可以防止杂物进入管道内堵塞管道。同时,在设计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施工,并且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管工作。

(2)处理措施。

当管道堵塞时,施工人员应该根据管道堵塞的情况及时检查堵塞原因,然后根据堵塞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是由于管径较小而造成杂物堵塞,这时就需要借助工具对管道堵塞处进行疏导处理;如果是由于建筑垃圾而造成管道堵塞,这时就需要截断管道,更换相应的附件,并重新安装使用。

2.2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技能

2.2.1加强岗前培训。在给排水工程施工之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让施工人员了解安装管道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安装环节,并预防特殊管材的性能,如对温差较为敏感的PPR管材的伸缩性进行预防,从而提高安装人员的安装技能。

2.2.2细致考核工作。由于一些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态度懒散、缺乏责任心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严格细化考核工作,明确施工环节,使各施工人员各司其职、各就各位,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心,从而使各个环节的工作顺利开展。

2.2.3提高安全意识。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贯穿于整个工程。人员安全是工程的第一要务,因此,在施工前,施工单位应该认真考核施工地形,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并且确保整个工程顺利、安全施工。同时,要向施工人员介绍施工安全的防护措施,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以及安全防护技能,确保在施工中能够安全施工。

2.2.4完善奖励机制。为了提高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施工单位应该完善奖励机制,通过奖励使施工人员全身心投入于施工过程中,并且以负责任态度对待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这样不仅提高了施工人员的积极性,而且更好的保证了工程的整体质量。

2.3对供水量和水压不足的应对措施。在给排水使用过程中,供水量和水压不足将会影响用户对用水的需求,因此,在处理该问题时首要应该从预防入手,其次应该从处理角度入手,尽可能地确保供水量和水压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3结语

给排水工程是建筑设备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人们的生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给排水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工程的整体质量,而且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于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施工人员一定要按照具体问题采取对应措施,有效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并提高工程的质量。

第4篇:身体心理素质措施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安全管理

0.前言

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是建筑业永恒的主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是一个系统过程,牵涉到工程发包、工程监理、项目管理、工程验收、物业管理等多个方面,这多方面的管理法规都还有许多处于完善的阶段或试行推广阶段,而全面提高工程的质量必须堵塞多方面的漏洞,必须进行综合治理,才能有所显效。建筑工程一般都具有周期长,露天作业、高空作业多等特点,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存在有许多不可控的影响因素,这一切都为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产安全性直接影响着施工生产的进度控制与质量成本控制,是建筑企业顺利完成施工任务实现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因此,建筑企业必须抓好施工项目质量与安全生产管理。

1.建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1.1概述

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是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子系统,它是根据计划执行检查调整循环模式的运行方式,以逐步提高、持续改进的思想指导施工企业系统地实现安全管理的既定目标。因此,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是一个动态的、自我调整和完善的管理系统。

1.2工作目标

施工安全管理的工作目标,主要是避免或减少一般安全事故和轻伤事故,杜绝重大特大安全事故和伤亡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确保施工中劳动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1.3保证体系

(1)施工安全的组织保证体系:负责施工安全工作的组织管理系统,一般包括项目经理、项目部安全部长以及班组长、班组安全员。

(2)施工安全的制度保证体系:建立岗位管理、措施管理、物资管理、日常管理和应急措施的制度。

(3)施工安全的技术保证体系:由专项工程、专项技术、专项管理和专项治理四种类别构成,通过安全可靠性技术、安全限控技术、安全保险与排险技术和安全保护技术等技术手段确保施工安全技术保证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2.明确施工安全管理的任务

2.1设置施工安全管理机构

在公司设置以法人代表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管理机构;在项目部设置以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专职安全员、工长及各工种班组长为成员的安全管理机构;同时,施工班组应设置兼职安全员。

2.2制定施工安全管理计划

(1)项目部对于项目施工安全目标的要求应配置必要的资源,对专业性较强的施工项目,还应编制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或技术措施。

(2)对高空作业、深基础开挖、脚手架上作业等专业性强的施工作业,以及从事电气、金属焊接等特殊工种的作业,应制定单项安全技术方案和措施,并对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作业资格、身体状况进行审查。

(3)在进行施工平面图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安全、防火、防爆、防污染等因素,同时满足施工安全生产的要求。

2.3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策划的基本内容

(1)安全策划的依据:国家、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有关施工安全的法律、法规,以及施工项目所采用的主要技术规范、规程、标准的其他依据。

(2)工程概述:施工项目的任务、范围、性质、规模、地理位置、主要工艺、原料、成品、半成品、设备等的概述。

(3)工程及场地布置:根据施工场地自然条件,预测主要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和临时用电变压器的周边环境等。

(4)施工过程中危险因素的分析:从安全防护工作(如脚手架作业防护)、关键特殊工序防护(如桩基人工挖孔)、特殊工种防护(如电焊工、架子工)、临时用电的安全系统防护、保卫消防工作的安全系统管理五方面因素进行分析。

(5)主要安全防范措施:根据全面分析的工程项目的各种危险因素,选用安全可靠的各种装置设备、设施和必要的安全检验、检测设备;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做出预案、方案及疏散、应急救援等措施;检查危险场所和部位(如高空作业)及危险期间(如冬期、雨期)所采用的防护设备、设施和劳动保护用品及其效果。

3.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管理措施

现代安全管理原理是在传统管理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应用现代科学知识与工程技术去研究、分析在生产系统和作业中各个环节固有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安全性及可靠性评价,进而采取有效的对策进行控制,以消除隐患,有效地对系统进行安全预测、预报和预防,以获得最佳安全生产效果。

3.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系统

建筑施工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各种因素相互交错,管理难度大,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施工安全管理必不可少,其目的是减少事故,促进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技术上的,有管理上的;有直接原因,有间接原因;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施工安全管理是个整体的动态的概念,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3.1.1 安全管理系统要素

构成安全管理的三大要素是人、机、环境,因此将安全管理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这三者之间既有相关性,又各自独立,只有这三个子系统互相协调才能达到整体功能的最优。

3.1.2 安全管理系统模式

安全施工系统模式如图 1所示。工作指令、操作规程是法令、规章制度对人的约束;安全技术水平是社会实践的体现;环境干扰是周围因素对人的作用,而心理行为是人自身的影响。

图1 施工安全系统模式图

3.1.3 安生管理系统的内容

施工安全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分析、评价及安全事故控制技术。

(1)安全分析。

这是预测和防止事故的前提,是对安全系统的基本要素及其功能、操作、环境、可靠性等指标,以及系统的潜在危险进行分析和测定。分析是评价的基础,只有分析正确,才能得到准确的评价。分析要从人员、环境、技术和设备几方面着手:

1)在施工作业中人是起关键作用的主体,做好人员的管理是实现安全管理的中心环节。

2)环境分析主要针对的是工作环境。工作环境不良,容易造成分心、烦恼、紧张等。不安全的工作环境因素主要有通风不良、噪音过大、物料储放不当等几方面。

3)至于机械与设备,其设计与安全装置对于施工安全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安全事故控制技术。

这是通过各种安全技术措施来实现的,当找出或预测出发生事故的原因后,要根据对象和条件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局部控制方法。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对每一项工序,都需要进行危险性研究。首先,对整项工序的过程作充分了解;其次,利用鱼刺图、事故树等科学分析方法,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让施工人员明白其所从事工作的内在危险实质和危险因素,使其在工作中提高警惕,从而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再次,对危险因素的发生概率进行估计。最后,根据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操作程序,使安全事故频率和强度降至最低。

第5篇:身体心理素质措施范文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质量;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V2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水利水电工程的结构类型日趋多样化。为了提高建设水利水电工程质量,必须积极探索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管,建立以规范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监督体系。在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管理和控制,确保职工的生命和集体的财产堡垒是一件不能疏忽的大事。

一、水利水电施工的工程现状(一)随着水利水电的迅猛发展,为了能很好地控制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工程质量,国家也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相对的措施,并结合实际情况,在逐步完善中。然而,很多施工单企业不以为然,他们实施国家的措施和规定只是流于表面,走形式主义,而不切实执行,很多施工现场,施工单位又是挂横幅、又是贴标语,表面好像是在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但这仅仅只是一种形式,没有有效地执行,有名无实,这其实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表现,最终受害的还是自己。(二)水利水电施工企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不够,他们中很多属于老一辈的技术人员,他们那个年代专业的老师很少,有关方面的书籍也不多,学习理论技术不系统,很多东西都是来自于实际的施工过程,往往实践强于理论。在很多需要较强理论知识的工作方面,比如方案的策划,施工组织的设计等方面,就显得不足,更多的都是盲目地相互抄写,针对性不够,专业的技术性人员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再有,施工单位对施工现场的管理没有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结果导致施工现场经常出现秩序混乱,施工人员不接受现场施工技术人员指导,不按规范施工的现象,影响施工质量,造成施工浪费,给建筑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二、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分析 下面对影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五大主要因素分别介绍:(1)复杂多变是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的主要特点。因此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每个工程的自身特点和具体条件,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尤其是加强施工现场的环境建设,营造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同时与工程所在地政府与群众搞好关系,并遵守地方风俗。(2)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案构成施工方法。在制定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管理、技术、组织、经济等方面综合分析,以确定施工方案在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一些工程常因施工工艺落后或施工方案考虑不周,而造成施工进度推迟,追加投资或质量达不到要求等情况。(3) 参与工程建设的组织者、操作者和指挥者统称人员。提高工程质量的另一关键在于提高人员的素质,包括人员的业务素质、政治思想水平、身体素质等。每个工作人员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工程质量。高素质的人员及其高质量的工作才能带来高质量的产品。(4)材料的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合理使用,减少损失;严把材料采购关;合理处理剩余材料;建立检验制度,严把质量关等。(5) 对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还有施工机械设备。在施工机械设备选型时,应注意技术上的先进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操作和维护上的方便性等。 三、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 3.1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关键因素控制措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关键因素控制措施如下:(1)施工机械设备的因素的控制。机械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型号和使用操作要求以及对该工程的适用性是控制重点。(2)材料的因素的控制。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保证,材料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的控制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优选供货厂家、掌握材料信息、加强材料检查验收和防止错用或使用不合格材料等。材料质量控制还应熟悉材料的性能、材料的质量标准、材料的适用范围和施工要求,一定要严格对材料的取样见证制度。(3)人的因素的控制。控制重点是提高项目技术负责人的理论技术水平和项目经理的管 理水平,提高各类操作工人的业务素质和责任心以及检验员的质量检查验收能力。 3.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环境与施工工序控制措施施工工序是形成施工质量的必要因素,因此,必须加强对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争取把工程质量从事后检查转向事前检查,从而达到事前预防的目的。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很多,因此,必须根据工程项目自身的特点和具体条件对影响质量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对于施工现场,应保持材料件堆放有序,建立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道路畅通,从而为确保质量和安全创造良好的条件。(1)工序活动效果是评价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尺度,所以必须加强质量检验工作,及时检查工序活动效果,及时掌握质量动态,对质量状况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自始至终使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2)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控制,活动条件主要有施工机械、施工操作者、施工方法、材料和施工环境,只有使它们处于被控制状态,将它们有效地控制起来,才能保证每道工序质量正常技术。 (3)通过对工序部分检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来判断整个工序的质量是否正常、稳定,其步骤为实测一分析一判断。

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关乎人民切身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不能儿戏,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做好质量管理和控制,提前做好准备方案,对涉及一切与工程质量相关的人、事、物都要严格把关,从源头出发,保证工程质量。

第6篇:身体心理素质措施范文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防护措施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侵入性诊疗操作的增多、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大量应用、医学科学的进步、疾病谱在不断变化,新发传染病也在不断变化,使手术室护士成为职业危害的高危群体,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环境的特殊性,使得手术室护士常处于感染性疾病的威胁中,医院感染问题变得日趋复杂,常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害因素之中,如果防护不到位,管理不善,就会造成医院感染的受害者和传播者,便会影响到整个护理的质量,手术室护理工作者节奏快、任务重、不规律,且手术时姿势刻板固定,饮食不规律,社会压力、生理―心理因素等,易使护士身心受到伤害,现将手术室护理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讨论如下:

1生物因素

手术室护士每日都要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排泄物以及病人体内的致病微生物,在手术配合中常使用的锐利器械较多,如刀、剪、针,传递频繁,极易损伤自己或误伤他人,在众多职业危害中针刺伤导致乙肝病毒感染的几率较高,尤其在抢救急诊创伤病人时如果防护不到位,可通过被污染的工作环境而感染。

2化学性损害

手术室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频繁接触化学消毒灭菌剂,如:环氧乙烷、戊二醛、 洗必泰、甲醛、过氧乙酸、84消毒液等,长期接触,发生皮疹,皮肤水肿、瘙痒,皮肤发硬,感觉差;环氧乙烷长时间接触,可导致肌体免疫力下降,损害人体肝、肾、血液等器官,并能致畸、致癌。

3环境因素

手术室护士长期接触废气、噪音、低氧环境。长期吸入电刀所产生的雾气积蓄易致癌;长期吸入麻醉剂可使人心情压抑,精神疲乏,注意力不集中;噪音的干扰可造成在生理、心理上使人紧张,如:麻醉机、高频电刀、心电监护的报警声、电钻、电锯、骨锤的敲打声,都可令人厌烦、紧张、导致血管收缩、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4社会压力

由于手术室护士工作的特殊性,病人的要求及法律意识的增强,而且手术室护士重要的合作对象是外科手术医师,并与多科配合手术,各种尖端复杂的手术开展,这就要求手术室护士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且涉及面广、流动性大,长期紧张繁忙的工作造成护士的压力增长,在手术中姿势单一,全神贯注,且身体较长时间处于相对固定状态,易导致颈椎病的发生;长时间的站立操作,易造成下肢静脉曲张;长时间超负荷的搬动重物,易引起腰肌劳损。

防护措施:

1生物因素防护

完善术前各种检查,加强对手术病人的管理,除急诊手术外,乙肝抗原抗体检查,肝功能、丙肝、梅素、艾滋病等均要检查结果,如果有特殊感染,应注明在手术单上,手术室护士要勤洗手,手部有损伤护士一律不安排手术。如遇刺伤,应及时在流动水中挤出伤口的血液,并用3%碘酊消毒损伤的皮肤,更换双层无菌手套,必要时,抽血检测,做药物预防。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防止职业暴露。

2化学性损害的防护措施

认真细致的了解各种化学药品的性能与特点,了解毒副作用,提高防污的自觉性,减少污染源的产生,手术间要经常通风换气,减少排出气体的毒害性,掌握正确的消毒方法,化学消毒剂对宿主都有不同的毒性,能不用则不用,减少污染,手术中使用的物品尽可能高压灭菌,一次性物品集中放置,统一管理,选择性能好,密封效果好的麻醉机,正确使用电刀,电刀所产生的气体尽量吸净减少弥漫。

3环境因素的防护措施

提高防范意识,合理安排岗位,手术室护士要有较强的预防意识,要认识到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危害,避免长时间停留在空气不流通的无菌区,合理安排接台手术;降低麻醉废气、化学消毒剂的污染,电刀切割时应用吸头吸尽电刀所产生的烟雾,光线、湿度调整适宜。

4社会压力防护

合理安排工作节奏,劳逸结合,保持健康心理,创造良好工作环境,减少无效劳动,合理营养,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熟练操作技术,减轻体力和局部负荷,要注意合理应用人体工程力学减少体力消耗,加强体育锻炼,定期体检身体,预防接种,增强体质,业余时间参加文体活动,放松紧张的神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第7篇:身体心理素质措施范文

摘 要 作为一项对抗性非常强的运动项目,武术散打对于中学生的身体存在一定的损伤。近年来,武术散打课程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加入到中学教育中,在中学生武术散打课程中学生损伤的情况不断增加,运动损伤影响中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对于教学非常不利。因此,对于中学生武术散打课程中的运动损伤的预防非常重要,采取正确的方法预防武术散打课程中的损伤对于中学生以及课程的发展都非常重要。

关键词 中学生 武术散打 运动损伤 预防方法

一、中学生武术散打课程中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一)武术散打运动本身存在的风险性

武术散打自身运动特点和打法决定了运动损伤的常发性。武术散打是利用脚底脚背和拳头进行攻击,以将对手打倒为目的。运动特点决定了中学生在武术散打课程中为防卫或者进攻而用身体去防守,容易出现撞伤的情况,手腕和踝关节是受伤较为普遍的部位,这是因为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当学生出现疲劳的状况后就会把握不好拳头、关节,从而容易出现骨折、脱位等情况[1]。

(二)准备活动不充分

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对于任何一项运动都是非常必要的。据统计,由于运动前准备不充分而造成运动损伤的人数占60%左右,由此可见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对于强度大、对抗性强的武术散打来说,准备活动更是必不可少的。中学生处于身体发育的阶段,身体比较脆弱,运动灵活度不高,前期准备活动不充分难以调动中枢神经系统,器官和肌肉的灵活协调能力不强,非常容易出现肌肉拉伤、反应迟缓等等而导致的运动损伤。

(三)中学生身体素质不高

对于一项运动来说,身体素质是运动的基础和前提。身体素质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有力量、速度、柔韧度、耐力、灵敏度、平衡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中学生课业繁重,锻炼身体的机会较少,身体素质难以达到运动员的水平,而武术散打对于身体素质的要求较高,无论是力量、灵敏程度、反应能力还是协调能力都是对运动员非常大的考验[2],而中学生很难满足武术散打所要求的身体素质。因此,在武术散打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

(四)保护措施不够完善

武术散打是一项对抗性强的运动,运动过程中保护措施非常重要。而我国中学生武术散打课程中的保护措施不够完善,主要是由于教师的专业程度和学校设备而决定的。武术散打场地一定要平滑,器材也一样要合乎标准,四周要有保护垫,然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并没有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很多学生甚至没有带护具就进行课程训练,这就导致运动损伤的频发。

(五)学生心理素质不高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健康运动的重要因素。临床医学表面,学生在良好的心理素质下进行运动,运动损伤发生的几率非常小。据调查显示,由于心理因素导致的运动损伤占总人数的15%,中学生心理素质不高,对于武术散打具有恐惧心理,在运动过程中害怕受伤、过度焦虑,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习武术散打的心理压力,在运动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加之心理因素的不稳定,从而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二、中学生武术散打课程中运动损伤的预防方法

(一)做好运动前充分的准备活动

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导致的运动损伤占总运动损伤人数的60%左右,因此中学生武术散打课程进行的首要任务就是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充分的准备活动能够调动学生中枢神经系统,充分活跃机体机能,提高身体灵活度从而更快更好地进入到运动状态。

充分的准备活动能够加快血液循环,减弱肌肉韧带之间的粘滞性,活跃身体内脏器官,增强运动应激能力,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学生能够尽快适应运动开始后的强烈运动,加强反应能力,并且加强中学生的抗击打能力。

(二)提升中学生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运动的基础和前提,中学生身体素质不符合武术散打运动的要求,因此要全面提升中学生的身体素质,这对于预防武术散打课程中的运动损伤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仅能够减少运动损伤的出现,对于学生的身体来说也是具有非常长远的意义。提高中学生身体素质可以从很多方面做起:例如,加强饮食科学合理饮食;全面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多举办竞技性比赛等等,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不断提升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更加适应武术散打这项运动,减少运动过程中的运动损伤。

(三)加强运动保护措施和医务监督

提升中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加强运动过程中的保护措施。首先,运动场地一定要合乎标准,不可敷衍了事,一定要按照训练和比赛的标准布置场地;其次,教师要教授学生在武术散打运动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方法,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再次,加强医务监督。医务监督包括自我监督和医生检查,自我监督即学生在感到身体不适时一定及时停止锻炼和学习。医生检查是定时对学生的身体情况进行检查,深刻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以免由于学生身体状况不适宜武术散打课程而导致的运动损伤甚至更加严重的问题发生。

(四)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和自我保护意识

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和自我保护意识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措施,减少学生锻炼的恐惧焦虑心理,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心理状态的调节,集中精力进行训练,冷静对待方能更好地保护自我。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在运动的过程中更好地对自我身体进行保护能够减少甚至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侯莉娟,丁天翠.浅析武术散打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J].搏击・武术科学.2008(12).

第8篇:身体心理素质措施范文

关键词:儿科;肺炎;优质护理

社会进步速度飞快,人们的人均身体素质偏低,身体潜在疾病往往会在不经意之时危机生命安全,在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中,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心脏病,肾衰竭,肺炎等疾病更为常见,由于儿童还处在长身体的时期,身体素质还过于低,对于外界所造成的疾病影响抵抗力不足,疾病的入侵更为容易。在儿童疾病发病情况中,肺炎属于最常见的疾病[1]。从实践出发,以往的常规护理手段已无法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临床需求,需要对其进行优质护理,以提升治疗效果。为为此,本次研究针对儿科肺炎护理中优质护理的临床应用展开深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随机抽选100例儿科的儿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8例、女性42例,年龄3周岁~8周岁,平均年龄(5.5±0.5)周岁。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肺部X线可见炎性浸润阴影。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确诊为肺炎患者;②无肝肾器官合并症者;③无凝血功能障碍者。排除标准:①心脏病、胃肠道疾病、肝脏肾脏疾病者;②临床依从性差者。将人数平均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病症类型、影像学诊断结果,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对其按照常规护理要求进行护理,从医药护理、观察,普及健康教育等方面实施临床护理。

研究组依据优质护理要求进行护理,主要有对患者病情综合分析,提出适合的治疗措施,实施医药护理、观察,风险评估,普及自主救治安全常识等,通过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1.3护理效果判定标准

根据某院自行研究设计的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所有患儿家属进行调研,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儿童患者心理情况、护理人员心理情况,评价总分为100分。其中,非常满意是指调查研究评分>85分;满意是指调查研究得分在60~85分;不满意是指调查研究的风在60分以下。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

2 结果

通过研究调查得出,常规组病患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76%,研究组病患对优质护理的满意度为96%,研究组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病患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表[n(%)]

3 讨论

肺炎是由多种病源菌引起的肺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和渗出性病变.临床上常见,可发生于任何的人群。常规护理方式对其职能做到稳定其基本情况稳定,对治疗康复的效果影响较小,而优质护理更能满足现有的需求。

3.1常规护理措施

护理人员根据医嘱,对儿童病患进行常规护理,护理儿童病患的日常生活、观察分析病患需要,满足其要求,并且为其提供舒适干净的治疗环境,以确保治疗的稳定。

3.2优质护理措施

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人们对于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对病患的护理工作水平也逐渐增长,以往常规的护理措施对病患的治疗效果提升效果较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人们对病患护理工作的需求了[2]。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对病患的优质护理措施应运而生,其主要方式是以以往常规护理措施为基础,进而对病患的身体素质充分了解,找出量身定做的营养需求指标,同时提高护理人员职业素质,人性化的服务理念,以病患为中心,满足病患护理期间的要求。医院需要对优质护理工作相关人员进行定期的素质教育,职业技能的培训考察,提升护理人员自身的利益需求,使其对待工作热情,从以往的工作需要变成主动的对患者护理服务。时常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奖惩,给予优秀护理人员相应奖励。对于儿科护理人员要求更需要严格要求,儿童还无法对自身情况负责,需要护理人员耐心,有效地同其沟通交流,专业水平更高,减轻儿童病患对于治疗的消极、紧张、恐慌等情绪,以保证治疗的效果,护理期间工作的顺利实施,减少对儿童病患身体其他方面的影响。

坚持在护理期间保证护理理念,以人为本,对待患者态度热情、亲切,对患者加油鼓励,令病患和监护人员安心。在护理期间,对病患身体状况监督观察,以确保儿童患病身体其他部位无影响,对发生的不良反应做到及时处理,记录,高效率的护理工作促使病患放松身心,减少紧张感,提高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在随机选取的100例儿科肺炎病患中,研究组患者的满意例数为48例,常规组患者满意例数为38例;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96%,常规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76%,可以从数据中看出两者有着明显的差距,病患更加倾向于研究组的病患优质护理,满意程度也更高。在临床护理应用中,优质护理对病患的康复和治疗效果远远高于常规护理,病患在经过优质护理后,身体素质有明显的加强,改善[3]。并且可以有效的减少治疗时间,提升治疗效果。因此,在对儿科病患的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儿童病患的身体素质和生活水平,值得在儿科肺炎护理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江丽娜.儿科肺炎护理中优质护理的临床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5,05(02):260-261.

第9篇:身体心理素质措施范文

【关键词】 传染科;危险因素;护理;预防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4.087

我国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 一些传染性疾病呈现出高发的趋势[1, 2]。为了保证传染科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本研究主要探讨在传染科护理中出现的危险因素, 并提出完善护理感染的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8月~2016年3月本院传染科发生的护理行为危险事件共60例次, 对事件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事件当中主要的护理人员性别均为女性, 年龄22~35岁, 平均年龄(27.8±2.6)岁, 护理年限1~15年, 平均护理年限(9.3±2.1)年。

1. 2 方法 对2015年8月~2016年3月传染科发生的护理行为危险事件60例次的资料进行分析, 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措施进行预防。比较实施预防措施前(2015年10月~ 2016年3月)、实施预防措施后(2016年4~9月)危险事件发生率。

1. 3 预防措施

1. 3. 1 健全安全质量制度 对传染科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 需要对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的遵守, 对于相对薄弱等环节进行重点的规范, 对锐利器械进行严格的控制, 废弃标本以及具有感染性的敷料进行妥善处理, 在规定地点进行统一销毁处理[3-5]。使用一次性的消毒物品, 并构建消毒隔离常规和质量分析, 在醒目的位置贴放宣传标语。护士应当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同时依据病情的具体情况, 提高自身的防护意识[3, 6]。

1. 3. 2 加强护理人员的个人防护 传染科护理人员需要加强自己的个人防护。首先是注重手的清洁, 手是医院医院交叉感染的传播途径之一, 在护理过程中应当是一人一巾一消毒, 在护理前后都应当使用肥皂在流动水中洗手, 必要时候对手部进行消毒[7, 8]。另外将与手部接触的各类器械和卫生用具也进行消毒处理。在自身出现患病、手外伤的情况下尽量避免接触病人, 避免交叉感染。患者的血液和体液应视为有血源性传染疾病的传染源, 与此接触的时候应当戴上手套, 降低传染的可能性, 加强自身防护意识[9-11]。

1. 3. 3 加强对物品的消毒 对传染科患者进行输液的时候, 应当一人一管一带, 每天更换湿化瓶内的无菌蒸馏水, 每周使用消毒液浸泡湿化瓶两次, 使用一次性吸痰管, 严格把握吸痰时间, 防止吸痰过程中对气道黏膜的损伤[12, 13]。τ诨颊呤褂霉的穿上用品等放置到专用的污染袋当中, 并且送到专门的污染室进行消毒处理。患者的口杯、脸盆、痰盂等也应当每日进行更换, 一次性物品使用之后进行统一的回收, 并进行无害化的处理。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危险因素分析 2015年8月~2016年3月本院传染科共发生60例次危险事件, 其中交叉感染29例次, 占48.3%, 消毒液处理不当13例次, 占21.7%, 针刺伤12例次, 占20.0%, 肺部感染6例次, 占10.0%。见表1。

2. 2 实施预防措施前后危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实施预防措施前, 620例次护理行为中, 危险事件54例次, 危险事件发生率为8.7%;实施预防措施后, 708例次护理行为中, 危险事件11例次, 危险事件发生率为1.6%。实施预防措施后危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预防措施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传染病是一种具有传染性质的疾病, 能够在人群中相互的传播, 病原体会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传染到不同的个体[14-16]。传染科护理人员由于对于传染病患者有直接的接触,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具有传染 的危险因素, 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这些危险因素的预防。另外, 传染科护理人员应当在日常工作中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对自身的护理行为进行规范, 出现情况需要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合理的判断, 沉着冷静[17, 18]。

本研究结果表明, 60例次危险事件, 其中交叉感染29例次, 占48.3%, 消毒液处理不当13例次, 占21.7%, 针刺伤12例次, 占20.0%, 肺部感染6例次, 占10.0%。实施预防措施前, 620例次护理行为中, 危险事件54例次, 危险事件发生率为8.7%;实施预防措施后, 708例次护理行为中, 危险事件11例次, 危险事件发生率为1.6%;实施预防措施后危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预防措施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传染科护理人员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频率较高, 应当注意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素养, 规范感染科护理工作, 从而降低医护人员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刘红莲.传染科护理行为中的感染危险因素研究.中外健康文摘, 2013, 49(49):58-59.

[2] 武传霞.传染科护理行为中的感染危险因素及其管理对策.健康必读(旬刊), 2013, 12(10):430.

[3] 张春艳, 常瑞.传染科护理行为的感染危险因素探讨.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 2012, 3(3):134-135.

[4] 谭双燕.传染科护理行为中的感染危险因素临床研究.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0, 23(5):190.

[5] 葛金英. 传染科护理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大众健康(理论版), 2012(11):298.

[6] 邓德慧. 传染科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 大家健康(旬刊), 2014(6):264-265.

[7] 李新, 薛芬. 传染科护士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 医药论坛杂志, 2011(17):130-131.

[8] 刘宝咸, 李娜. 传染科护士面对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09, 20(12):123-124.

[9] 张丽梅. 浅谈传染科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 当代医药论丛, 2013, 11(11):245-246.

[10] 林小娟, 洪清慧. 传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1, 25(5):112-113.

[11] 杨莹. 传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中保健, 2009, 25(19):886-887.

[12] 张友谊. 对传染科护士面对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的探讨. 中外医疗, 2009, 28(26):118.

[13] 王雄心, 魏娜. 传染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与安全防护. 临床医药实践, 2010(8):507-508.

[14] 段秀芬. 基层传染科护士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健康大视野, 2013(2):294.

[15] 刘瑞平, 张义文. 传染科护理风险与防范措施. 健康必读(旬刊), 2012, 11(9):120.

[16] 刘凤惠. 传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母婴世界, 2015, 25(2):263-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