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身体素质优点范文

身体素质优点精选(九篇)

身体素质优点

第1篇:身体素质优点范文

关键词:初中体育;优化;课堂练习;基本要素;基本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386-01

随着我国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贯彻和落实,体育课堂教学目标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新课程强调体育教学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重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课程目标的转变,必然要求体育教学方法的改变。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体育课程,把原先体育课上竞技性很强的走、跑、跳、投等基本内容扩展到社会和大自然,这不仅符合现代课程改革的理念,而且可以丰富体育课程的内容,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多年从事初中体育教学的实际进行探讨,分析当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优化要素,提出优化当前初中体育课堂练习的相关措施,有效发展学生综合体育素质。

1.优化初中体育课堂练习的基本要素

学生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只有学生能主动从事身体练习,才能促进身体发展,增强体质,提高素质。

1.1 课堂练习优化的方向――面向全体。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所以在选择设计课堂练习的目标、内容、组织、手段、方法和考核等方面,既要顾及全体学生的实际,保证每个学生能学能练,学有所获,练有所成,又要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生活劳动素质的提高。

1.2 课堂练习优化的核心――主动参与。没有学生主要参与,没有学生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课堂练习就不可能有实效,所以优化课堂练习的方法应围绕启动学生主动参与,着重引导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帮助学生从被动到主动,让学生学得入迷,从而达到爱学、能学、乐学的境界。

1.3 课堂练习优化的保证――教师主导。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显性因素和隐性因素都会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善于激活课堂教学中各种因素,不断优化整合,充分利用积极因素,积极为学生的主体活动创设一个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加深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识记、分析、运用,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并能让学生得到精神的享受和乐趣。

1.4 课堂练习优化的关键――情感激励。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能产生强烈的心理效应,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教师应善于运用情感激励的动力功能,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练习过程的闪光点,并对其闪光点进行增力评价,把学生从枯燥的练习过程中解脱出来,激发出积极主动练习的内在潜力。当每个学生都能情绪高昂地积极主动地投入练习时,就是我们课堂练习优化的成功所在。

1.5 课堂练习优化的目标--终身体育。增进学生健康,提高学生素质是一项长期的具有深远意义的任务,教会学生学会健体,为终身体育打基础,理应成为我们优化课堂练习,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为达到这一目,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长期磨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全体学生准确地掌握课堂练习的知识,方法和程序,又要教会学生能科学地、灵活地、创造性运用。为学生能进行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优化初中体育课堂练习的基本措施

体育课堂练习是一个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过程,我们必须在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和原则下,进行优化课堂练习,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2.1 准备练习铺路架桥、沟通联系。准备练习是课堂练习的开始,成功的准备练习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新动作技术有的是已学动作技术的有机结合,有的含有已学动作技术的某些技术环节或技术细节,有的是已学动作技术和延伸和发展,因此,准备练习既要注重激发学生练习兴趣,在身心两方面的沟通与联系,设计安排一些动作性质、结构与新动作技术有密切联系或相近、相似的练习,抓住新旧动作技术的连接点,让学生主动地投入,为学习掌握动作技术的正迁移作准备。

2.2 尝试练习启发思维、规范程序。尝试练习对学生掌握动作技术、提高锻炼能力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应积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规范练习程序。尝试练习是让学生体验动作技术的练习,目的不只是练习本身,而在于学习体会技术,使学生明确动作技术结构、要领和完成的方法。教学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重点突出、准确优美的讲解与示范,给学生一个完善的感性认识、启发学生对动作技术积极思维。按照规范的程序参与练习,先让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先试做,起榜示作用,然后全班练习。并反复采用同样的练习方法和相同的组织形式,以使学生精力集中于学习技术要领。

2.3 矫正练习重视方法、宽松和谐。学生通过尝试练习,初步认识和掌握了动作技术,再进一步加深理解动作技术各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掌握动作技术时,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干扰,多余动作和错误容易出现,如果连续出现相同的错误,有效的办法是令全班停止练习,有针对性地给予简要的讲解和示范。讲解示范以完整动作技术为主,分解法和正误技术对比法为辅助。重点提示动作技术的内在规律、难点和关键,通过变换练习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每个学生的上进心。为增强学生的纠错信心,应创设一个积极向上、宽松和谐和教学氛围,使学生积极地参与矫正练习。

2.4 强化练习增加手段、及时评价。强化练习是强化动作技术手段的形成过程,使动作技术能动力定型,化为技能技巧,并能灵活自如地运用,发展学生的能力。只有通过分段练习法、完整练习法、重复练习法和变换练习法等多种措施才能提高练习效果。教师要对每个学生掌握技术的程度,完成技术教学任务的情况,及时的、科学的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决定是否需要复习和重新纠正错误。需要重新矫正的技术,应当与第一次学习一样,重新学习该项技术。

2.5 结束练习加强补偿、轻松愉快。结束练习是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课堂练习效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主要有教师讲解示范动作技术的全过程,师生菜同叙述动作要领,让优秀学生做示范,提问学生动作技术要领,布置课后练习等补偿练习形式和松散自如,轻松愉快,加快学生肌体恢复过程的放松练习。通过结束练习帮助学生回忆动作技术,加深理解动作技术要领,提高学生掌握运用动作技术的能力,对优化课堂练习,提高学生素质起着升华的作用。

总之,优化初中体育课堂需要教师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用科学方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指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体育练习中去,全面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使体育教学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2篇:身体素质优点范文

我的语文素质教育观实质上就是力求把我们的教育方针、语文培养宗旨与时代要求科学融合。其实验的基本内涵包括四个要点:

一是语文素质教育是对学生整体的教育。我的素质教育实验就是注重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充分认识和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对每个学生负责,使每个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

二是语文素质教育是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我把学生的思想素质,语文知识技能素质、心理素质等看作现代化人才的基础素质。我的素质教育实验就是对这些素质的培养做到全面提高。和谐发展,以防偏废。

三是语文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个性的教育。我的语文素质教育实验注重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能在国际舞台竞争中取胜的跨世纪人才,尤其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发展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这是我的语文素质教育实验的重要特点。我面对全体学生,就是从每个人的实际出发,使每个人得到发展,从而达到适应社会需要的目的。

四是语文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础素质水平和个性发展水平为目的的教育。我在平时的语文教育过程中注重并有效地逐步实现了这一目的。

综上所述,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品德素质、知识技能和身心素质是我的语文素质教育实验的重要内涵。

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什么?

我认为,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在一定条件下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的教学过程。为了实施语文素质教育,追求教学大面积收获,我努力使自己的教学过程实现“六个优化”

1.优化教学目标。教学应具有三种职能:培养职能、教育职能、发展职能。语文教学过程必须完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的综合任务,也就是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的培养为语文教学目标。为此,我切实使语文教学目标的优化体现在强化学生的整体素质与个性同步发挥上,并着重抓好五点目标的优化对策:一、抓好教学管理的优化;二、抓好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优化;三、抓好教学行为规范的优化;四、抓好知能结构的优化;五、抓好发展能力的优化。平时,我坚持“教法学法同步改革”目标实验,按优秀率、合格率、差生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以求使学生都能获得最佳的全面发展,进而构建科学的符合语文素质目标的整体优势。

2.优化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要使教学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效果。最优化的前提是:在全面考虑语文教学原则。现代教学教育形式和方法、已有条件以及全体学生和个别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按照所提的各项标准,使语文教学过程发挥最大的效能。为此,我在优化语文教学过程中,首先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和单元教学模式,把好质量形成关、教学环节关、分类教学关。差生转化关、个性发展关,注重纠正过去那种只管“教”不管“学”与“导”,只重教法忽视学法的偏差。我把传统的教学过程改革为基础目标巩固(识记)――成就目标实施(理解)――探索目标题蕴(互研)――达成目标强化(运用)――反馈目标测试(综合)――深化目标质量(评价)六环节,我在开始新课前对旧知识诊断性测验,对学生复习巩固旧知识做好有针对性的补救,为学习新知识开辟通道。新课讲授前,交代教学目标、学习方法,使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在学生预习、自学基础上,再围绕四个目标抓重点难点进行点拨,进而组织对应练习、分类指导,最后是验收反馈,师生共同评价,做到验收效果明显,节节过关。

3.优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优化,包括教学内容难度适当,数量合理,综合任务落实,达到语文素质教育目标。我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智力的发展、个性差异的情况,本着“少、精、深、实”的原则,强化动机兴趣,抓住课程的主要内容,设计出最优教案,因势利导地教会学生发展最本质的东西,训练学生掌握最重要的技能、技巧,让学生爱学、会学、学会。优化语文教学内容,我坚持体现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循序渐进、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原则,难易适度,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特点。我注意使教学内容各环节顺序合理,衔接自然,新旧知识详略得当,环环相扣,重难点、关键点确定正确,落实“五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学习方法、基本观点和基本能力),讲清概念,揭示规律,精讲巧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得到收获,达到发展智力、培养素质的目的。

4.优化课堂结构。优化课堂结构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组织形式。我根据教材特点、课堂教学目标、班级实际、自己的教学风格,坚持学导统一、导寓始终,面向全体学生,精心设计课堂结构,使之达到四点:①教学程式井然有序,严密紧凑;②教学活动实验恰到好处;③启发诱导得法;④学生主体到位,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在实践中,我敢于打破多年以来约定俗成的传统的课堂结构,努力建立一种有利于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主体地位的生动活泼的新秩序。这就是一种崭新的自学辅导式语文课堂结构――这种结构不是让万马齐喑,而是令万马奔腾。

5.优化教学方法。选择教法之前,我注重钻研语文教材,掌握教材特点,对不同课文和内容采取相应的教法,以到达优化教学效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智力发展实况来选择适宜的教法,对不同层次学生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如对差生的提问,我及时评点优缺点,给以鼓励;对优生则重在注意给予引申知识、扩展技能的机会。选择运用教法,我还注意结合自身的修养特点,扬长避短、博采众长,发挥自身优势,形成自己的教法特色。

第3篇:身体素质优点范文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教育工程,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那么,如何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呢?

一、更新教育观念,确立课堂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搞素质教育不能离开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因此,必须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首先要教师更新教育观念,确立课堂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明确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功能、完成学生思想品德、养成知识信息传授、多种能力培养及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首先是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俗话说得好: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有长流水。如今,知识信息正高速生长,教育体系的新事物也是屡见不鲜,如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多媒体的制作,软件的开发等。教学要领更是不断优化和创新。因此,教师要不停地学习充电,改进教学头脑和手段,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本领,为高效率的教学创造条件。

教学手段机动多样和综合使用。任何事物都应一分为二地看待,我们一方面要应用电化教学手段,另一方面也不能轻视传统教学手段的应用。我们要综合使用好种种教学手段,必须做到:

1.要从教学现实出发,无论使用什么教学手段,都必须目的明确。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有限,运用工具不是越多越好,而要恰到好处,少而精,决不能搞花架子。运用好教学手段,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开发智力,而不能把它们酿成课堂上的娱乐,分散了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注意力。

2.要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通常能用挂图、标本、模子、实验或教师叙述教学的内容不明确,就一定要用电化教育工具。电教工具应用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上。比如电子计算机模仿实验,固然有其直观、形象、省时间的优点,但它终究不能取代真正的实验,特别是对无感性知识的初中生来说,容易认为它和电子游戏机一样是假的。因此,要把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的实物实验和微机实验有机地团结起来,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3.应给予学生细致的学法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光要想法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让学生会学知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于渔。”例如教学生学习物理要领也即教学生用物理的要领学习物理(如视察、实验、形象演示与逻辑推理相结合、教师点拨……),让学生真正地变“学会”为“会学”,变“死学”为“活学”,学会理论结合实践应用物理,这是素质教育的体现。

4.适时掌握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教师不能不知,在教学中适时反馈教学信息是必要的。获取反馈信息的要领很多,可提问一些中差生,可面向团体学生发问,可让学生上黑板实习,可以在教学完某一知识点后,让学生举手获取反馈。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的成长主要依靠自己的主动性。要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必须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还要引导学生自尊、自重、自主、自律。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推动学生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

二、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优化教学过程,注重因材施教,分层优化。柳斌同志曾说过: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中心环节是因材施教。由于学生所处的成长环境不同,加上先天素质的差异,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进度的把握、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训练的设计、课堂提问的难度以及激励评价的层次都必须要兼顾学生差异的存在,注重因材施教,做到同堂授课,异步教学,分类指导,分层优化,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尝到成功的喜悦,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同时也要优化教学方法。教育理论认为,教无定法,贵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和采用教学方法时,不仅要根据学科的特点而且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选用,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必须优化教学方法,坚持“一法为主,多法配合,优化组合专利”。例如:数学课,可以运用“自主式课堂教学模式”――“预习,学生自学新知”,教师提出学习目标,学生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小组讨论,教师总结,个人整理总结”。这种教学方法,结构清晰,整个教学过程处处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处处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之宗旨。

此外,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素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某些素质的形成,如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往往比课堂教学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营造良好的氛围,开展多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学术的、文娱的、体育的活动,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校园文化的熏陶,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

第4篇:身体素质优点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 教学模式 测试评估

引言

教育的不断改革要求高职教育也要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紧跟时展的步伐。完善高职教育的重点在于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在高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高职教学中的重要任务。高职教学大纲的核心是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在高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教师自身的素质很重要,要求教师要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素质,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更好的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方法,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当作教育教学的立足点和归宿。

一、提高高职教师的自身素质是构建高职素质教育模式的关键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和实践者。在高职教学中,教师的思想、能力和学识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效果。优秀的现代高职教师在知识、能力和品德层面都应当具有较高的水平。同时,在高职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不断研究和探讨先进的教育理论,注重发现新的教育方式和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是高职教育深化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迫切要求。教师可以采用自修提高,岗位培训等形式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双师型的教学骨干,教学中才能够创造性的处理好教材,使学生学得更丰富、更全面。

二、完善教学方法,优化高职教学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高职教育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还停留在注重知识的讲授和记忆的阶段,忽视了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高职素质教育的教学中,优化教学模式是重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这也要求高职教师要做到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优化教学模式的设计,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通过优化教学模式,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以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英语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地教英语,要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兴趣、爱好和他们所关注的问题,充分考虑到学生在现有基础、学习潜能、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客观现实,面向全体学生,把英语真正作为工具去教,想方设法让学生把英语真正当成工具去用,在英语课程实施过程中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这样英语教学才会生动活泼,富于情趣,才能更有效地把素质教育推向新的高潮。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测试评估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传统的教育评价将学生的学习作为唯一的评价对象,将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素质教育应当是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即把形成外语能力的各个要素及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评价对象。评价的内容除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以外,还应包括品德与科学文化素养、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等。评价的方式应该是多层次和多种形式的,如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等方面的评价可采用问卷调查、教学观摩、采访、表演和课内外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和文化素养的评价可采用观摩、写作文、口试、角色扮演和小组项目与研究等方式;对语言能力的评价则可采用客观测试、作文考试、口语及汇报表演等方式进行;对学生的整体评价可采用建立学生档案,把反映学生多方面能力的资料系统地收入学生的个人档案,从而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公正性、发展性和有效性。评价的组织形式可以有同伴评价、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群众评价、教师评价以及主观和客观测试等,使突出性的评价与整体性的评价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结语

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而英语学科中的素质教育又有着它自身的特点。英语学科素质教育,应在学生现有的身心条件下,通过学校、教师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念,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以及以交际能力为核心的英语语言运用素质。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人格因素,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手段,营造一个能进行交际实践的学习环境,并努力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自主学习模式。以期最大限度地发展和完善学生,使英语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柳斌.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J].广西教育,1996.

第5篇:身体素质优点范文

应该说不存在面向优生的问题,故而面向全体的关键就在于能否面向中差生。大量事实说明:今天的"尖子"明天不一定就是"尖子",今天的差生,不一定明天还是差生,更何况所谓"优生"与"差生"的评判标准本身就有局限性和片面性。比如许多在校的优生,在社会实践中不一定工作就很出色,而有一些所谓在校时的差生,倒还表现出了创造性。这说明:唯有坚持"面向全体",特别是面向中差生才是切切实实的素质教育。

我认为,厚爱中差生,首先应有辨证的观点:

不是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哪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 因而对占相对多数的中差生,我们更应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

正所谓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育者对中差生的厚爱定会使他们实现向"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转变。

应该说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即积极因素)和缺点(消极因素)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差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而看不到优点,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有碍学生进步。

一、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中差生。

所谓差生也就是后进生,学习方法,一种表现为成绩差,一种表现为思想落后及行为习惯差。优生则相反。而介于优生和差生之间的则为中等生。 由于中差生的种种表现欠佳而影响集体,作为人的正常心理反应,他们会不同程度受到师生的冷落、薄待甚至歧视。这样教育的结果是差生更差。

寻找一下中差生的原因(排除弱智儿童),是多方面的,普遍的认为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要求自己不严格。为什么会这样呢?客观的原因是小学生本身就有的个别差异所至。有些人为的因素是:由于犯有某个缺点而遭老师严厉责问而自我调节力差产生厌烦情绪;或由于老师的误会蒙受过"不白之冤"产生心理失衡而自暴自弃和逆反;或由于家庭的负作或面对社会阴暗面时缺少应有的正确引导而形成不良习性。等等。

三、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而不容忽视的是:优生毕竞是少数,中差生却是学生群体中占压倒多数的芸芸众生。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对少年儿童进行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础性素质教育,也就是说,应属于为少年儿童身心两方面的和谐、统一发展,为他们学会怎样做人和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全面地打基础的教育。素质教育主要的标志是:教师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 由此看来,教育者如何对待中差生问题,优秀作文 ,中差生的境遇和状况如何,关系着我们教育者是否在全面育人,是否在实质性地进行素质教育。

应当纵向地看到:差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

帮助他们找到优、缺点,求职简历 ,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其次应有平常的心态:差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享受到优秀学生在老师那儿得到的爱,作为一个教育者在对待中差生时应该具有自我调控的能力。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

第6篇:身体素质优点范文

关键词:竞技健美操;选材;内容;方法

竞技健美操运动员选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生理、生化、心理及遗传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和多指标的选材。利用教育学的方法可以评价身体素质、技术和专项运动水平、协调能力及学习掌握技术的能力;利用医学的方法可以摸清健康状况、形态特点和发育水平;利用心理学方法可以确定运动员的个性特点和了解对取得好成绩有影响的行为特点。

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选材指标体系

由于某些指标只能在实践中才能充分表现和观察,所以。选材通过静态观察测量的同时,还要在动态中进行。主要方法是: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在训练中全面观察、分析,摸清每个选手的特点。观察他们的技术和素质的增长、受伤率表现情况及个性特征。挑选出运动才能卓越,成绩拔尖者。优秀的运动员应在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身体形态、心理素质、技能表现等方面都有全面均衡发展。据已有的研究,确定一级指标2项,二级指标5项,三级指标20项。

二、竞技健美操运动员选材的内容与方法

1.身体形态

竞技健美操项目由于动作多类、技术复杂,人体的各部分都要参与到各种静力和动力性的用力动作中,肢体的长度和比例关系又直接影响着技术的形成和动作难度的发展及美感,所以对运动员的形态选择,要考虑做功的效果和有利于动作造型优美的效果。

(1)身高体重

根据该项目特点及对国内外优秀运动员的分析,从事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身高一般以中等身材和体重相对较轻的为宜,因为在该运动中许多难度动作需要克服自身体重来完成,体重轻动作相对省力。身材过高会影响动作的灵巧性,身材过矮会影响动作的舒展效果,在混双、三人、六人项目中运动员身高差距不能太大,否则会影响配合的协调效果。

(2)身体比例

身体比例会影响身体形态的视觉效果。健美操和武术同属唯美类运动项目,对身体形态要求相似,动作幅度大而舒展,利于动作美的表现。从视觉效果看,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应显示身体健美线条,并且在动作完成中要有身体重心较高、动作舒展的效果。因此,在选材中应选择身体强壮,肌肉轮廓明显,肌纤维呈条状,整个外型修长匀称,行走协调、自然有风度的人。

2.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和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基础。根据竞技健美操规则中的难度分类及对各难度动作完成情况要求的分析,竞技健美操运动员除了要有较全面的素质外,更要具备很好的灵敏、协调、柔韧、速度、弹跳力、力量和肌肉耐力等素质。

(1)协调性和敏捷性

协调性和敏捷性两者是紧密相关的,协调素质是指机体各部分活动在时间和空间里相互配合、合理有效地完成动作的能力,是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的关键素质之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要求有较强的节奏感及动作的协调配合能力,对动作和节拍的配合要求高,在选材时要选择乐感较强、爱好音乐的艺术者。灵敏素质是指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反应敏捷程度及肌体各部分的有机配合能力,这是快速准确地掌握动作的首要条件。

(2)柔韧性

柔韧性的好坏直接表现为运动员身体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它是动作舒展、优美、高质量完成的重要因素,是健美操运动员的主要素质之一。肩、胸、胯、腿的柔韧性,关系到动作幅度、动作质量、舞姿造型的优美及表现力。

(3)速度和弹跳力

健美操运动员完成某些动作要求有较强的爆发式起跳的能力,例如各种空翻起跳。而且健美操系列动作中的跳跃动作,大多是以双脚同时瞬间用力,这样才能显得跳跃的动作刚劲有力,并做出高又轻巧的动作来,否则势必严重影响技术的发挥及落地的稳定性。也就是说,健美操动作特别需要下肢肌群爆发式的力量,因而腿部的弹跳能力及速度是非常重要的。

(4)力量素质

竞技健美操运动要求运动员要有良好的上肢、腹肌及腿部力量。例如现代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俯卧撑以往是以四点着地支撑,现在已经发展到三点或两点着地支撑、单臂支撑,在三人项目中甚至要担负两人以上人体的负重支撑,而在跳跃类动作有许多跳跃后成俯撑落地的动作,这些动作对手和脚有很高的冲击力,没有较好的力量素质基础做保障就不能完成高质量的动作。

(5)肌肉耐力

随着健美操技术快速发展及规则的不断修订。有研究认为:良好的心肺耐力可以使运动员轻松自如地完成动作,同时也会增加健美操运动员在动作完成中的成功率。为完成繁重的竞赛任务做好准备,运动员的心肺耐力及专项肌肉耐力当然就更为重要。

3.身体机能

身体机能主要指内脏器官系统的功能。竞技健美操由于运动时间短、强度大、单位时间内能量消耗大,属于无氧运动项目,能量来源主要依靠非乳酸能和糖酵解的乳酸能供能。根据这一特点,反映运动员机能状态的指标主要选用:心肺功能、心血管机能、肌肉无氧代谢能力、血红蛋白和血乳酸。

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能量来源主要靠无氧代谢供给,无氧代谢能力在运动员做快速动作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而是重要的选材指标。肌肉的无氧代谢能力分为无氧强度和无氧耐力。无氧强度主要取决于ATP的最大分解率和CP与糖酵解的最大合成率;无氧耐力主要取决于肌肉贮备CP的数量和耐受乳酸的能力。

血红蛋白的含量对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影响很大,能反映身体机能的水平状况。研究表明,训练水平越高的运动员;其血红蛋白量升高越明显,血乳酸前后的差值越大。这可作为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初选、复选的评价指标。

4.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对运动水平的发挥有重要的影响,在训练和比赛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优秀运动员选材的重要指标。选材时应从气质类型、兴趣爱好、意志品质、注意力等几方面考虑。

(1)气质类型

健美操运动员的气质类型大多以黏液质为主兼有其他气质型混合,特别是优秀健美操运动员的粘多混合型气质更为典型,粘多混合型气质类型与健美操运动所要求的力度感强。节奏明快活泼、情绪热烈、充满激情而又沉着稳健地将多组别难度动作与复杂多变的动作、灵活自如流畅地衔接与完美的完成等动作特色相吻合。

(2)意志品质和兴趣爱好

意志是人体的意识对客体(健美操)能动关系的反映。运动员只有对健美操具有浓厚、持久的兴趣。才能克服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保持必胜的信心,才能正常发挥运动水平,有所作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健美操有派厚的兴趣,才能发挥其心理素质的作用,才能有所作为。但是兴趣一定要有持久性,只有这样才能在长期的训练和比赛中更好地保持较大的心理优势,克服遇到的暂时性的困难和挫折,并保持必胜的信心。

(3)注意力

良好的注意力有利于运动员技术动作的掌握与改进。由于健美操操化动作多,变化快,套路更新频繁,这就要求其抗干扰能力强,注意力集中。根据奈德弗的理论,广阔一内部注意类型者善于分析,学习速度快,善于把各种信息纳入自己的知识储备中,并借此制订计划和执行策略;狭窄一内部注意类型者能敏感地把握身体的各种感觉,抗干扰能力强,自控力好。这对于健美操运动员都是非常必要的,在选材中具有特殊意义。可以通过一些集中注意力的游戏练习观察运动员注意力是否集中及集中的程度。

5.技能表现

第7篇:身体素质优点范文

    与此同时,有几项研究得出了一个共性的结论:这就是中国的人口素质发展水平超前于经济发展的水平(朱国宏1991)。理论上的解释大致是相同,就是中国的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还没有转向良性循环,使人口素质在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障碍因素。正如朱国宏所指出:这些障碍因素,既有人口质量形成方面的,又有经济发展本身的,还有人口质量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过程所必然产生的。所有这些障碍因素的存在,从人口质量投资角度分析,又主要与投资机制的不健全和不完善相联系,而这正是改革的关键所在。1995年笔者的一项研究指出:中国面临的不仅是国民素质不高,而且是国民素质潜能转化率不高的问题。国民素质问题并不仅仅局限于文化素质问题,健康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问题也相当重要。目前中国要十分警惕新的贫困即"富裕的贫困"现象愈演愈烈。在物质上脱贫致富的同时,中国也面临着如何在文化上和精神上尽快脱贫致富的艰巨任务。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内,全面、可持续的脱贫致富是物质&#0 ;文化&#0 ;精神三位一体的,或许可以说,国民素质的现代化是脱贫致富真正本质的目标。市场导向的经济社会变革给国民健康素质的提高和改善带来的挑战表现在: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一部分人口生活态度的非理性化和生活方式的非科学化。表现在改革的取向上,一是在体制改革上,要从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向政治体制、干部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深化和推进;二是在人口政策上,要从控制人口数量为主逐步转向重视提高国民素质的提高和改善。

    上述分析告诉我们,对"人口素质"问题的研究不仅要超越人口学的视野进入广阔的社会科学领域,而且研究本身还具备了最直接、最富战略性的政策涵义。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和命题的流播,研究者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将"人口素质"问题与 "可持续发展"问题相结合。许多学者都深刻地意识到: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中,必须高度重视"人口素质" 在中国人口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因为在中国人口的基本国策中,控制人口数量毕竟是手段,进而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才是我们的目的所在。然而遗憾的是,正如有的学者指出:在一些地方,由于"一手硬、一手软" ’,即抓控制人口数量用硬指标,抓提高人口素质用软指标或无指标,致使对控制人口数量的目的产生迷惑,最终变成为控制人口数量而控制人口数量。在中国的生育率已经降到不能再低的时候,如果不及时纠正"一手硬、一手软"的做法,不仅不利于人口发展,而且会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全面的可持续发展,如通过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等途径((谭琳1996)。毋庸讳言,中国所谓的人口政策实际上是偏狭的生育政策,"提高人口素质"这般重大的战略性问题常常是停留在口头的呼吁上,理论上的强调和实践中的忽视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孙兢新(1998)对中国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探讨,他的描述性分析再一次证实了我们已知的一个结论:从时序变化的角度看,近20年来,中国的国民素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如青壮年文盲率在下降,文盲人口在减少,在业人口的文化素质有所提高;但从横向比较的角度看,即在世界体系中观照中国的国民素质,则不容乐观,如中国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比较低,在业人口中15~24岁青年学龄人口依然占了相当的比例。

    如何使一个"人口大国"变成一个"人才强国"的确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深长思之的问题。邓小平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口思想就是充分强调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性。1985年5 月19日,他在"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的讲话中就留下了光耀千秋的一段话,这就是"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

    可持续发展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而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最重要的标志归根结底是人口素质的全面提高。笔者曾经指出: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人口素质问题是人口与发展之间诸多问题中最值得关注的,因为它居于中心的地位。因此,要协调人口与发展的关系,一个重要的考虑就是要设法提高和改善人口素质。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可持续发展"课题组(1995)曾经提出一些引人注目的观点:(1 )未来世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国民综合素质的竞争。要保持经济持续的发展,就必须全面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在课题组看来,国民综合素质是由人的体力素质、智力素质、文化素质、科技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等多方面的素质构成,其中体力和智力素质又是科技文化素质的前提条件,科技文化素质则是国民综合素质的基础素质。(2 )人口增长和自然资源缺乏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基本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提高人口质量,用人力资本代替自然资本。这样不仅能实现对"增长极限"的突破,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逼供内保护自然资源。(3 )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是加速中国科教兴国的战略部署,? 纯平绦斯幕∏疤崾侨褡宓命a href=//shiti.7139.com/3034/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科学教育文化素质的大提高,这又有赖于体力、智力、健康等基本素质的提高。因此,科教兴国,要先兴科教;科教要兴,必须先投资于民,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quot;国民素质"这种提法现在已广被接受。笔者认为,这种提法似乎在理解和把握"人口素质"和"人的素质"这两种提法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是一个更灵活、更贴进实际的一种说法。但遗憾的是,在课题组上述的定义中,还是不自觉地把"人口素质"与"人的素质"划了等号,他们似乎忽视了结构的力量、人际的互动以及由此体现出的功能和影响力。"用人力资本代替自然资本"这是一个重要的想法,1985 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朱利安。林肯。西蒙早在《没有极限的增长》中就以"最后的资源"为题讨论过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战略性价值。要科教兴国,首先要国兴科教,这无疑也是一条重要的思路。近年来,又有不少知名人士对此大声疾呼(孔宪铎1998)。进一步的问题或许是,不仅要投资于民,而且要激励我们的人民。对贫困地区教育需求的分析已经表明,家庭教育投资可能产生的效益与投资主体对教育的需求或者说看法有关,仅仅投资于民,还不一定能够解决问题。

    实际上,即使在"计划生育"的视野中,"提高人口素质"也完全可以通过"保障生育质量"来落实。近年来,高层领导显然已经看到了"生育数量控制"和"生育质量保障"之间两不平衡的隐患和弊端,开始强调计划生育部门也要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而努力。1998年1 月5 日至7 日,在天津召开的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工作会议上,国务委员彭佩云谈到:中国虽然在控制出生人口数量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是在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面还面临着许多的问题。据有关研究推算,中国每年约有20至30万肉眼可见的先天性畸形儿出生,加上出生数月和数年才显现出来的先天残疾儿童,总数高达80至120 万。每年新生儿因发生窒息而导致脑瘫、癫痫和智力低下者有20至30万。于是提出了"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新口号,具体要求:使高发致残、致畸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努力消除因围产因素、孕期及哺乳期妇女缺碘所导致的儿童智力损害,不断提高出生婴儿的身体素质和智能。这无疑是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一个大问题。这可以看作是一种进步,因为这无疑是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一个大问题。一般认为,"出生素质"是"生命素质"的基础,"生育质量"是"人口质量" 的基础。先天遗传的素质是奠基性的,后天养育的素质往往有其生物学的极限。或者说前者是"潜在素质",而后者则是"表达素质"。

    谈到影响人口素质的因素,我们可以分出"先天遗传"和"后天养育"两个角度来分析。这就不能不涉及"优生"和"优生学"的话题。优生学自19世纪末英国遗传学家弗兰西斯。高尔顿创立以来,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中国自建国以来,优生学也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受到贬抑。在中国优生学说史上,一位已故学者是不应该被忘怀的。他就是中国老一辈的社会学家潘光旦先生。他在抗战时期编译的名著《优生原理》至今仍被专业人员看好,此书共分8 章,前4 章阐明了优生学的基本观点并介绍了国际上的重要研究成果,后4 章则介绍了如何提高人类素质的一些优生学方法。在"优生"问题上,一个共知的问题是:遗传和环境、先天与后天、性与养从"优生学" 创立之初起就开始纠缠在一起,难分难解。对此问题的争论种种,潘光旦(1981)的观点相当精辟:我们论人才,原有两个很分得开的方面,一是方向即才智走的是哪条出路;二是造诣即才智的成功能到达什么程度;前者的决定大半由于环境,而后者的决定则大半由于遗传。或者还有一个更简明的说法,所由造就人才的"缘"大多寄寓于环境之内,而所由产生人才? ?quot;因"却要在遗传里寻觅。"

    有些学者的议论也是很富启迪的,胡纪泽(1986)在重温潘光旦先生《优生原理》时的感悟是:一个人能否在某项事业中成功,除了他的智能、环境条件以及自身的刻苦努力外,还与他的气质密切相关。不同的事业,需要不同气质的人。一个人的气质主要也是由遗传决定的。近年来,有关优生学的成果主要集中在苏苹、侯东民编著的《优生学概论》一书中。该书不仅论述了遗传和优生、环境与优生的关系,而且强调指出优生也是一个社会学问题,并尝试从社会医学的角度阐述了社会与优生之间的关系。钱信忠先生(1986)也曾从普及知识的角度探讨过优生优育即提高人口素质的问题,并主张制定优生保护法。

    对人类的优生起重大作用的一条途径是生育选择。然而,中国人口政策的偏狭性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了这样的特点:在人口数量的控制上做得很严,而提高人口素质的措施却少之又少。正如有的学者提出:控制过死则缺乏优生学的远见,"一对夫妇只生一个"的提法太笼统,缺乏科学预见性。殊不论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在几十年后可能会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仅从优生学上看就有了缺陷(胡纪泽1986)。对独生子女问题的探讨似乎支持了这样的观点。在近年来有关中国生育率下降代价问题的研究中,"独生子女问题"是最引人注目的代价问题之一,确切说包括了原生性的独生子女新生代素质发展失衡的问题(如非智力素质问题比较突出、次生性的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问题和独生子女自己的婚姻问题等(穆光宗1994,1995)。

    当然,少生也可能有助于优生,笔者曾经分析过计划生育对提高人口素质的作用效果,初步结论是:(1 )中国的计划生育通过一系列的综合措施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了广大育龄妇女的生育风险,或者说减少了她们"风险生育" 的概率。如通过一系列预防性措施,提供多样化的可供选择的避孕节育措施,帮助广大育龄妇女避免了不必要的妊娠以及由此引起的人工流产,从而促进了她们的身心健康。(2 )在计划生育深入人心并受到群众普遍欢迎和拥护的地方,计划生育对妇女健康的影响大多比较积极。如计划生育"三结合"的成功实践所形成的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对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有着良好作用。(3 )计划生育对生育质量的正面影响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都是积极且显著的。主要表现在:其一,"少生"这一结果本身对下一代的优生优育具有一定的正面作用;其二,优生优育措施的落实有力地促进了优生优育事实的形成和扩充;其三,母亲一代在健康状况和受教育状况两方面的俗话子改善对下一代的生育质量具有强有力的提升作用(穆光宗1996)。

    三、人口素质逆淘汰问题研究

    中国人口素质逆淘汰问题引起注意大概是在80年代中后期。胡纪泽(1986)认为,如果鼓励少生,率先响应的必是高智能的知识分子阶层。他们多半因为事业的缘故不愿多要孩子,往往只生一个就已满足,而完全不要后代的高级知识分子更是大有人在。这样就带来了严重的反选择、反优生的后果:高智能阶层的后代不断减少,这样势必拖住整个种族进化的后腿。虽然他没有用"逆淘汰"一词,但"反优生"的说法其实并无二致。有些同志注意到,城市人口少生农村人口多生这种二元化的生育格局似乎在制造人口素质结构性下降的悲剧。显然,其时人口学界还没有普遍关注这个问题。1987年11月在杭州召开的"中国人口素质研讨会"对此问题不置一词似乎就足以证明,而到了1991年底召开"中国人口素质(生活质量问题)科学研讨会"时,已有多位学者讨论人口素质逆淘汰问题。如此看来,学术界对此问题的关注应该是在进入90年代之后。1991年,周孝正和笔者同时在《社会学研究》撰文讨论了"人口素质的逆淘汰"问题,周孝正认为:所谓人口逆淘汰,是指高素质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缩小,而低素质人口所占比例扩大的过程或者说现象。笔者则认为,"人口逆淘汰"指的是总人口中低素质以及零素质的人口比重越来越高,以致于形成人口再生产在质量方面"劣胜优汰"恶果的一种社会现象(穆光宗1990)。

    事实上,"逆淘汰"一词源出高尔顿。高尔顿在接受达尔文自然选择的生物进化理论后提出了这一概念。但在高尔顿的研究中,当时他注意到的是遗传素质的逆淘汰。他把"逆淘汰"定义为:现代文明社会,包括科学技术、法律、宗教、伦理道德等可能会创造这样一种环境,在这种环境下,不仅一些被认为身心俱健的"适者"能生存繁殖,同样使一些被认为应是属于被淘汰的弱者,也得到生存甚至繁殖的机会,这样势必增加人群中被淘汰的弱者,这样势必增加人群中不良基因的遗传频率,最终严重地削弱人类的遗传素质(赵功民1992)。在过去的10年中,人口学界的认识大概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观点明确提出了"人口素质逆淘汰"的警告(周孝正1991;陈剑1992);第二种认为"人口素质逆淘汰"的看法站不住脚,甚至是错误有害的一种认识(戴星翼,侯东民1992)。第三种则认为,从全局看,"人口素质逆淘汰"不是一个事实,而是一场虚惊;但从局部看,"人口素质逆淘汰"现象也是存在的,对此不应当熟视无睹(穆光宗1991,1995)。具体来看,这三种代表性观点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种观点认为"人口素质逆淘汰"可以分为"总体人口素质逆淘汰"和"身体遗传素质逆淘汰"两种。陈剑认为:总体人口素质逆淘汰是指不同的文化群体,由于自身素质的差异和外界环境的不同所引起的生育率的不同。由于农村妇女生育水平比城市高,长期下去就会形成一种不利的人口结构,即能为人口素质提高创造较好条件的城市人口比重下降了,不能为人口素质提高创造较好条件的农村人口比重则提高。身体遗传素质逆淘汰,则是指由遗传素质差异引起的逆淘汰。即越是有遗传生理缺陷的父母越能为社会生育更多的孩子,而身体健全的父母则限定在严格范围内。陈剑强调了三点:一是总体人口素质逆淘汰现象应当引起关注,二是人口控制是缩小而不是扩大了总体人口素质的逆淘汰,三是由身体遗传素质的差异所引发的逆淘汰则与人口控制有关。笔者认为,将生育率的差异当作人口素质的差异不仅是一种牵强的看法,而且是一种静态的封闭人口的错误假定。实际上,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虽然城乡生育率存在着二元化的格局,但农村人口、农民人口的比例却在非农化和城市化的浪潮中显著地下降。再者,极其个别的因为遗传生理缺陷而多生一胎的现象虽然曾经存在过,但其负面影响被夸大了。在这个意义上,围绕"人口素质逆淘汰"所展开的讨论就好象当年的堂吉柯德那样对着"风车"大战了一场,似乎是杞人忧天而已。 

    陈谊(1998)的硕士论文曾经探讨过"城乡人口的生育率差异与人口素质的关系"。她把"人口素质逆淘汰" 定义为:在人口素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对人口素质提高产生消极影响和阻碍作用的因素,结论是:城乡人口的生育率差异对人口文化素质的逆淘汰作用是存在的;进一步的分析之后,她又认为:受教育条件的改善和提高对人口文化素质的影响最大,人口城市化的影响次之,城乡生育率差异的影响最小。她特别强调人口迁移对于"逆淘汰"的缓解作用。该文将对人口素质提高产生消极影响的因素归为"逆淘汰"本身是大有争议的,但她看到人口系统开放的现实性是值得肯定的。

第8篇:身体素质优点范文

时代要求我们应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新编英语教学大纲的核心是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培养学生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能力。做为基础教育学科的初中英语和其它学科一样,肩负着提高全民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的任务。下面就本人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贯彻执行素质教育进行教学谈点滴体会和做法。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英语素质教育的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重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然而,要实现优化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做到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等,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以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1、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

目标教学是构建素质教育的重点,它要求教师必须了解、熟悉、掌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大纲,要求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通过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使目标教学落到实处。可以说,目标教学就是将所有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首先做到完成每课的小目标,尔后完成好单元的部分目标,从而达到完成总目标。教师在上新课前,首先弄清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用书上提示的教学步骤,再分析学生达到这个目标的难点是什么。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反复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每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把教学目标及时交给学生,让学生心里有数,从而达到了教有目标,学有目标,指导检查也有目标,使之在课堂上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顺利完成制定的教学目标。

2、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

李如密在“素质教育与教学改革”一文中提出几个结合:即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会相结合,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这地我们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是很有启发意义的。课堂教学应努力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索知识,变“学会”和“会学”。要做到这点必须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脑、动口、动手上下功夫,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形成以学生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育人为目的的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在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时,可采用“启发式”、“学导式”教学法。首先,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做到深入浅出,画龙点睛,一语道破,起到指导作用,以达到“导”在关键上的目的。其次,在学习课前预习,划出难点,带着问题听课时,或学生在自学中遇到了困难,迫切需要教师解难答疑时,教师应及时进行指导,把握好关键时刻,恰到好处,这时学生的思想集中,难全神贯注,认真听讲,可收到最好的效果。当然,除备好课外,教师还应精心设计,分析哪些材料让学生自学;哪些材料由教师精讲;哪些材料用讲练结合形式进行;考虑精讲火候;研究怎样才以讲深讲透,讲得条理分明,深入浅出,使讲解富于启发性。同时要避免教师“抱着走”包办代替,唱独角戏,而应把教学的重点从“教”转移到“学”上,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对所学学科本身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的欲望,增强学习信心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尤其在培养学生自己找规律,自己做总结,通过独立思考、开发智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以“主人翁”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3、优化教学方法的结合

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英语教学方法也要有所改变,这就要求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课堂上教师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学生就往往采用相应的学习方法,它直接影响着的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努力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围绕学生能力素质的发展进行教学。可采用“知识技能,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来作为确定学习状态的特征变量,从而为促进学习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服务。由于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是根据知识技能、顺序、结构和学生的初始能力的特点做出安排的,所以可以直接拿来使用,在此基础上,按照知识技能的相对完整性,可将教学知识技能发展序列分成几个教学环节。一般来说,除了第一节课以外,每一课教师所要进行教学的内容不外乎三个部分:①复习已教过的语言材料;②教学新的语言项目如词汇、语音、语法和句型等;③进行各种形式的听、说、读、写训练活动。为此,一般采用“五步教学法”;即:复习、介绍、操练、练习、巩固。在每一个步骤当中,教师的作用都有所不同,如采用口、笔头练习、测试、听写、提问等复习方式;利用实物、图片、借助动作、猜迷、接龙式提问、简笔画等介绍新的语言项目;通过分排或分行、两人、小组等进行操练;通过做游戏、扮演角色等方式提高运用语言能力;充分利用和“复习要点”,练习册中的练习,口、笔头练习等加强学习运用的能力,以加深印象,巩固记忆。教师要在教学中自始至终观察全班学生的反应,要随时根据情况变换自己的角色,保证所教的内容大家都能接受,达到完成课堂的整体教学任务。

在“五步教学法”中,教师的作用,不仅要随着各个步骤的变换而改变,更重要的要根据学生接受程度和实际教学的需要来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在具体的教学当中,教师不可能按步就班,也不可能始终如一地进行每一个教学步骤。在“吃透”教材,掌握教法的基础上,灵活掌握,因材施教,在师生间形成一个感情融洽,相互尊重,配合默契的氛围,才能顺利进行教学,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构建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关键在于教师的自身素质。

第9篇:身体素质优点范文

关键词:身高 体重 选材 训练

田径是所有运动项目的基础,也是奥运会金牌最多的项目,体育强国都是田径强国。虽然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奖牌总数居世界第二,但田径项目仅获2枚金牌。其中短跑是一个典型的速度项目,其水平高低对田径水平产生重要影响。在北京奥运会中牙买加人尤塞恩博尔特以9.69秒的成绩再次刷新了世界纪录,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专家认为:造成短跑成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步长与步频技术动作质量的差异,步长与步频是决定短跑速度的直接因素。身高、体重与运动员的步长与步频密切相关[2]。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国内外优秀短跑运动员

1.2 研究方法 ①文献资料法。参阅和搜索了河西学院图书馆CNKI全文数据库有关中、外男子短跑优秀运动员资料参考文献多篇,图书馆报刊、杂志,并利用Internet广泛收集国内相关的文献资料;观看优秀短跑运动员的比赛视频,并统计和分析相关全程跑的技术参数,作为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参考依据。②对比分析法。运用所查资料对国内外运动员的身体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2 国内外优秀短跑运动员对比分析

2.1 步长、步频是影响短跑成绩的主要因素 从表1 可以看出国外运动员的步频与国内运动员的步频大小差距并不是很大,更甚至超过了国外运动员。

从表1可以看出,博尔特跑完100m全程步数仅用了41.247步,比鲍威尔少了3.242步。在整个队伍中亦以“超大步伐”处于首位。而博尔特的平均步频只有4.257步/s,在整个队伍中是最慢的。博尔特的平均步长达到了2.424米,而国内只有陈家全达到2.18米。但是陈家全的步频要比博尔特的步频快0.309步/s,从而更加进一步说明了步长、步频是影响成绩的主要因素。

2.2 身高对短跑成绩的影响 体育专家认为:身高与短跑运动员的步频、步幅成正比,身高高的短跑运动员特点是:步频慢、步幅大;身高低的短跑运动员的特点是:步频快、步幅小,那么是身材高大的运动员适宜从事短跑运动吗[2]?从表2、3中发现,国外优秀短跑运动员的平均身高是1.82米,国内优秀短跑运动员的身高是1.74米,相差了0.08米。而从步频反面来看,双方的步频差距并不是很大,但是步长差距却较为明显。从表1中,伯纳尔只有1.78m的身高,也能跑出略低于博尔特的步长。可见,身高与短跑有着一定的潜在关系,但不是主要因素。

专家们认为,身材高的运动员其灵活性、协调性相对要比矮个运动员差些,因而,步频能力并不十分突出[3]。从表1中可以看出,国内优秀男子100米跑的步频已经超过了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的步频,只是国内优秀短跑运动员步长与身高的差别相对国外优秀短跑运动员比较大。

2.3 身体形态的差异性分析 身体形态是人体结构的外部表现。包括身高、体重以及四肢的长度和比例等。短跑运动员的体能能力的高低,集中表现于身体形态、身体技能和运动素质,以及三者之间最佳组合,而身体形态又是其运动素质水平的物质基础条件。[1]

3 短跑运动员选材的基本要求

3.1 身体形态 ①身高。在短跑运动员的选材方面,首先,要考虑短跑运动员的身高。以优秀短跑运动员身高、躯干短、下肢较长的特点为选材提供了理论依据。如表1中,博尔特的身高1.96米,体重88公斤,本身就具备躯干短、下肢较长的特点,从而保证了他跑时的超大步幅。②下肢。下肢长直接影响步长和步频。所以要求在一定的身高条件下,下肢较长,尤其小腿长于大腿的运动员练短跑更为理想。比大小腿长[大腿长/(小腿长十足高)×100],大腿相对较短,能使跑时支撑阶段重心前移速度较快,大小腿折叠前摆快而省力。小腿较长者,在角速度相同情况下,“扒地”速度较快,有利于完成支撑缓冲动作及缩短支撑时间。

3.2 遗传 遗传因素一直以来是运动选材过程中被忽视的问题。进行短跑运动员选材时要看:第一,父母的身体形态、机能和健康情况;第二,母亲孕育时的年龄及健康情况;第三,兄弟姐妹及家族情况。

3.3 身体素质 ①速度:主要测试30m-60m跑的能力。②速度力量:短跑运动员除要求腿部具有快速力量之外,还要求上肢也要具有良好的快速力量素质。③速度耐力:是指运动员的运动技能和各种素质在运动过程中的综合表现。

3.4 跑步的技术动作 跑是单脚支撑与腾空相交替,蹬与摆相结合的周期动力。周期性技术不仅表现在动作结构方面,还表现在节奏方面。由于技术结构的逐步完善与短跑运动水平的提高成正比。

3.5 心理素质 运动员在进行竞技体育运动时,既是身体运动(生理运动),又是心理活动。心理活动可以控制和调节运动员的训练与比赛。[1]选短跑运动员一般选外向性、活泼性和心理平衡、稳定性好的;以及自控能力、竞争意识强的短跑运动员。

4 短跑训练方法的设想

4.1 步频与步幅 步频和步幅是决定短跑速度的主要因素。它们相互影响、制约,并对立统一。改善步频和步幅是提高短跑速度的关键,其练习方法主要有:原地快慢交替摆臂;高抬腿跑、后蹬跑;快速小步跑和跑台阶练习等。

4.2 力量练习 力量是短跑运动员最典型、最重要的力量。爆发力是力量典型的表现形式、是力量训练的核心。运动员只有具备良好的爆发力素质才能在短跑运动项目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4.3 全身性训练 ①以提高步长为突破口,加强步长能力训练。②加强上肢、腰腹肌力量训练,重视运动员的整体训练水平的提高。③正确处理好步长、步频能力的发展关系,优化训练效果,促进步长、步频能力的协同发展。④在神经支配下,发展快速力量的训练,即爆发力。

4.4 放松技术 放松技术是掌握运动技术的前提,高速跑中的放松能力是短跑获胜的关键。放松技术对短跑运动员的作用:一是减轻神经系统的负担,加快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的转换,有利于提高步频;二是增强神经对肌肉系统的控制能力,增加主动肌的收缩力量,减小对抗肌的阻力;三是增大肌肉、关节的运动幅度,有效地提高步幅;四是增强技术动作的节奏感,减小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的能量消耗。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身体形态是客观存在的因素,直接影响着短跑运动成绩。步长和步频始终是影响短跑成绩的主要因素。所以,根据短跑运动员身体形态的差异性,要求我们必须对短跑运动员的选材精挑细选;对运动员的训练要做到科学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并制定出科学有效地训练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田径短跑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永辉.对我国100m跑成绩滞后的主因透视与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2(2):146-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