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个体化健康管理方案范文

个体化健康管理方案精选(九篇)

个体化健康管理方案

第1篇:个体化健康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体检 档案管理 信息化

    前 言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的今天,以预防为主的“防未病之病”的健康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健康管理日益成为个人及群体关注的焦点。所谓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检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个人或人群健康基础上的健康事务管理服务,是建立在现代生物医学和信息化管理技术模式上,从社会、心理、生物的角度来对每个人进行全面的健康保障服务,它帮助指导人们有效的把握与维护自身的健康。

    1 资料与方法

    1. 1 资料  在以前没有应用微机信息平台实施档案管理时, 体检报告是由各科打印后送到体检中心进行分类、粘贴、做总检结论、登记、发放。工作量大,易发生错检漏检, 每天处理集体体检报告不超过40份, 效率低。存在流程复杂, 操作繁琐, 报告单易丢失和贴错,体检资料不能连续可查, 不能对阳性体征进行自动检索, 体检群体无法查阅历次体检档案, 已明显不适应现代健康管理要求。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和疾病防范意识不断增强,定期体检已经成为人们健康保健的重要内容,对体检档案的系统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利用微机信息化平台实施体检档案管理, 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有效资源来控制疾病, 才能达到健康促进的最大效果。

    1. 2 方法 利用微机信息化平台实施体检档案管理包括了体检软件的应用,体检系统网络的布置,医生工作站的建立,系统应用人员的培训,应用操作的实践,系统的日常维护等。

    1) 体检软件的选择: 我们选用金仕达卫宁公司的全数字体检管理系统,。该系统是按照卫生部相关规定开发出的体检管理信息系统,具有以下特点:全数字无信息孤岛将所有诊断设备通过"数据接口"或"数字转换接口"无缝连接到计算机管理,信息一次输入永久被调用,消除信息孤岛;全程控制电子报告从建立基本信息开始到各种结果打印输出,计算机全程权限控制,在中间的环节中没有可以被第三方软件(如word)打开编辑的可能。分检、总检结果谁输入谁负责,保证资料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安全性。

    2) 医生工作站的建立:软件系统的操作流程体检信息管理系统共设8个电脑工作站,即体检登记处,医师工作平台,检验、放射、B超等功能检查数据导入、导出系统。应用时先在体检系统中录入受检单位或个人的基本资料,选择体检项目,打印体检单。受检人持体检单到各科室进行体检,检查后将体检结果录入并提交体检信息。待全部检查结果导入到位,电脑自动生成体检报告并提出指导性建议。总检医师浏览修改确认后,由体检中心工作人员打印体检报告交给受检单位或个人。整个过程方便快捷,彻底改变了过去繁琐的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漏检、重检、差错等情况的发生,保证了体检信息的准确性,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

    3) 系统应用人员培训:培训的主要对象是体检中心的医生、技诊人员、信息管理人员。培训内容为体检软件的应用和维护, 操作人员工作责任心,服务意识等。人员培训是确保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

    4) 应用操作的实践:进入体检系统时工作人员输入工作站口令、密码,从菜单上选择项目,通过写卡器读取受检人员的体检流水号,输入被检者在本科检查的情况,并点击自动小结即可。

    5) 系统的日常维护:在实际工作中,信息管理人员要不断更新维护体检系统,以适应越来越多的体检需求,使体检工作更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2 结果

    用微机信息系统对体检档案实施管理,日平均接待受检人员比实施微机信息化管理前翻了一倍多,日处理体检结果接近增加二倍, 使体检单位及个人每次的体检资料得到及时、正确、规范、连续、保密的处理,体检档案得到永久性保存,能动态地对个人或人群的危险因素与健康状态进行全面检测、分析、评估、预防和干预。

    3 讨论

    3.1健康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是发挥健康管理作用的必由之路随着档案信息量的日益增多,手工收集、储存、提供利用的手段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工作需求,健康档案的现代化和自动化管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健康档案的自动化就是建立个人动态电子健康档案,以规范化的格式记录、保存个人一生的健康信息。电子化的个人医疗资料保存完整、准确、规范,适合不同系统共享共用。健康档案数据库建立后,可以与各大医疗机构实行联网,通过健康咨询、就诊、上门随访、电话访问等形式,更新健康档案内容,变“死”档案为“活”信息,帮助医生全面了解患者身体情况,对正确诊治非常重要。利用健康档案,建立健康预警、个人健康信息动态分析系统,便于专家及时做出科学的保健方案;建立病历分析、统计系统,可以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重要数据。

    3.2健康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对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完整、规范、科学的健康档案,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在信息收集的过程中要积极主动介入,变被动收集为主动收集,滞后收集为超前收集,间接收集为连续收集,零星收集为完整系统收集。只有连续的、完整的个人健康信息记录,才能更好的帮助医务工作者对患者身体状况有全面了解,对有病就医及时诊治以及开展健康指导起到极具针对性的作用。其次,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对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具有档案管理的基本技能,还要掌握一定的医疗卫生、计算机以及统计、分析等知识。知识越丰富,挖掘、识别和加工重要信息的综合工作能力越强,越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社会人群的卫生需求。

    总之体检档案管理由传统的模式过渡到电子信息化管理模式后,让我们感受到体检的电子信息化管理不仅规范了体检流程而且提高了体检效率和服务质量,使受检者对体检档案管理的综合满意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也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益。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同仁们不断努力和探索力求总结出更系统、更高效、更完善的体检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模式,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大众。

    参考文献:

    [1] 沈明霞.健康体检档案的思考[J].中国病案,2008,9(11):8-9.

第2篇:个体化健康管理方案范文

摘要:本文对个人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的特点以及个人健康档案管理过程中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简述。

关键词: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管理

个人健康档案是个人自我保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医学资料,它记录了每个人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的过程。建立健全公民个人健康档案对完善我国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强疾病防治和预防保健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2009年4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其中在健康权利中,就提到了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在这里,笔者将就个人健康档案的界定、特点及管理谈一些浅见,愿与业内人士商榷,共同搞好个人健康档案的理论与实际研究工作。

1个人健康档案的定义

为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个人健康档案,我们先要对个人健康档案的定义进行一下界定。与广义的档案定义一样,个人健康档案的定义应满足四个构成要件:档案的形成者,主要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会健康服务机构等。档案内容,个人健康档案不仅包括个人在医院看病时候所用的病历,还包括与个体健康有关在医疗、保健等过程中产生的更广义信息资料。档案的形式,主要有图、档、卡、册、表。档案的本质即个人在医疗、保健等个人健康管理活动中形成原始的历史记录,它是医疗保健过程顺利进行的依据。个人健康档案,就是个人身心健康(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的疾病预防与保护、非健康状态的疾病治疗等)过程的规范、科学记录。它是以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信息多渠道动态收集、管理,满足个人自身需要和健康管理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不同载体和形式的历史记录。

2个人健康档案的特点

2.1内容的全面性与形式的多样性个人健康档案不是简单地将纸质病历记载的各项内容输入电脑,还记载了居民平时生活中的点滴健康相关信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收集个人健康档案,不仅能记录病史、诊断治疗情况可以完成以个人健康为中心的信息集成,而且也是在医疗过程中形成的所有文字、数据、图表、影像等资料的有机整合。个人健康档案的形式多种多样,它以图、卡、档、表、册等形式出现。

2.2内容变化的动态性一份完整的个人健康档案记录了个体从出生到死亡过程中在各个健康状态下的所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客观反映疾病病情、检查、诊断、治疗情况及其转归的全过程记录。它是一个动态连续且全面的记录过程,并通过各种形式详细地记录健康信息的变化,从而为将来的医疗保健以及健康管理过程提供完整的医疗诊断依据。

2.3检索使用的方便性与灵活性传统意义上的查阅档案,必须是要先通过查找索引,找到相关索引一层层进入后才能进行翻阅,这不仅速度慢,劳动繁琐,而且检索的查全性和查准性又无法得到保证。个人健康档案以个人为单位,以特有的数据格式集中存储,有利于迅速检索查询、调用处理各种信息,为科学研究、临床提供全面可靠的资料,大大提高了档案的利用效率。

2.4内容的保密性由于个人健康档案记录了大量的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所以它的安全控制和保密性的要求就显得很高。个人健康档案涉及的隐私信息主要有注册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职业等,有对于个人健康有关的某一问题的跟踪动态观察记录,如就医行为等,还有用户的潜在信息,即基于个人信息从中发掘出来的潜在信息。

3个人健康档案的内容

个人健康档案不仅包括个人在医院看病时候所用的病历,还包括与个体健康有关在医疗、保健等过程中产生的更广义信息资料。笔者认为个人健康档案可由个人基本信息、基本记录和专项档案等部分组成。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职业、工作单位、教育程度、婚姻、民族等;基本记录即个人健康行为记录:如家族史、吸烟、饮酒、就医行为以及个人各种化验及辅助检查记录、预防性记录等;专项档案指特殊疾患流程,是指对某一问题的进展情况进行跟踪随访的动态观察记录。包括症状、体征、用药、转会诊结果等。

4个人健康档案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4.1建立完善的管理流程和机制首先是完善个人健康档案的收集制度。个人要有自我保健意识,尽可能地将与自身健康相关的所有记录全面、妥善地保管起来。各个卫生服务机构,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会健康服务机构等要形成制度,从个人出生开始建立健康档案,把个人健康资料纳入各个医疗保健机构的档案管理流程中。其次要确定个人健康档案管理机构。个人健康档案是个人健康情况的原始记录,具有从属性与唯一性,其归属权属于个人所有。医院等健康机构在受聘管理的期限内,负有形成。收集、归档和妥善管理的职责,严禁健康档案的散失。要根据有关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做好个人健康档案的交接工作,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性与延续性。再次是不断探索好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培养一支高素质、业务能力强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高校快捷地提供利用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个人健康档案的利用价值。

第3篇:个体化健康管理方案范文

新时期部队信息化建设中,如何改善部队的健康环境,提高官兵健康水平和战斗力,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深入研究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如个体体质、每日膳食营养结构、常见病地方病流行病的防治以及心理健康等),显然在大量长期的调查数据基础之上,建立部队官兵电子健康档案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部队官兵电子健康档案管理进行探讨。

1 电子健康档案定义

电子健康档案是以数字化方式汇集了动态的个人健康信息(包括个人基本资料、健康问题目录、病情流程表及问题描述、周期性健康检查、转会诊和住院记录、预防性记录、慢性病病人随访记录和化验及辅助检查记录等[1]),通过详细完整的健康和疾病状况资料数据,任何时候都能提供给授权用户在医疗活动中使用,服务人员能以任意组合条件进行查询,为个人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

2 目的和意义

部队官兵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的目的是针对个人的具体情况提供数字化的个性保健指导,降低疾病发生率,改善健康状态,保持身心健康,有助于提高部队医疗质量、疾病监测及应对突发疫情的能力,充分利用医疗资源,节省医疗开支,改善官兵健康状况,提升部队有生战斗力素质,适应新时期部队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3 部队电子健康档案建立和应用

部队电子健康档案管理通过全面体检、采集各种健康数据而建立起来的,医务工作者可借助计算机对个人的健康状况进行分析、评估、预测、预防和治疗。根据健康评估预测可能发生的疾病,对疾病发生的危险性进行计算机化的分析和管理,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健康计划,从而确保部队官兵疾病预防与身体素质提高,逐步养成官兵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使被动的护理健康转变为主动的管理健康[2]。当发现疾病时,为病人就诊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提出治疗的建议。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系统不仅能根据医生制定的健康计划及时提醒患者进行治疗和服药等保健活动,同时能提示医生何时对患者进行预防性治疗和检查。通过一定时期的健康监测,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可以得到季节性疾病高发区段,配合部队不同训练阶段官兵的心理、生理变化和每年体检随诊情况,筛选出易感人群,有利于查询、管理、分析和共享,能更好地进行健康服务,提高管理质量。

4 部队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的优势

4.1 管理方便 部队的传统健康管理由于受纸张的局限,健康信息的保存、利用和共享较困难,易丢失。电子健康档案在整理、检索、统计、分析和共享等方面具有纸介质无可比拟的优势,为提高健康管理的效率和服务水平打下了基础。

4.2 就诊快捷 电子健康档案可记录很多患病细节,从而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判断疾病,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另外,当官兵跨区跨单位就医时,只需提供军人保障卡,显示出个人健康信息,将真正实现全军医疗联勤。

4.3 异地专家诊疗 有了网络数字化健康档案,足不出户便可得到异地专家给予的健康指导。异地专家可以通过联网了解详细健康信息,给出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健康指导意见,尤其是让偏远艰苦的基层部队官兵享受到更好的医疗保障。

4.4 集中健康管理 部队是纪律严明、统一管理的集体,容易集中进行健康管理,便于收集更详尽的健康资料,使健康管理更有效。同时,为个人健康保健提供方向,并在官兵升职、转业、退役、病退、考学、评残等关键时刻提供可靠的健康依据。

5 面临困难

5.1 认识问题 很多官兵还是沉浸在原来的死脑筋“没有病不管健康状况”。不只是“有病”看医生,而是在健康的基础上针对个人的生活习惯作出相应调整,使机体代谢更加趋于完美。

5.2 资金 电子健康档案需要一个信息平台,如果没有信息平台这项工作不能展开,这需要大量资金投人,增加人员也需要资金支持。

5.3 “死档案” 部队电子健康档案称为“死档案”的原因:(1)医生数量有限,官兵变动大,有时做不到及时跟踪、随访和更改资料;(2)软件设计受到限制,一次性输入的健康档案资料不能及时更新与添加,只能反映当时官兵健康状况,对慢性疾病的追踪、随访所产生的数据不能及时输入与更新。

5.4 资源共享 各单位系统信息化软件不能达到共享,造成资源浪费。健康档案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互相隔离,只能进行有限的调查和被调查,不能进行随时和随机的双向交流。

5.5 人才缺乏 目前,基层部队全科医生培训较少,经验不足,未做到人尽其才。出现人才断层,特别是计算机应用方面人才缺乏,难以承担部队系统信息化管理建设的任务,从而也阻碍了部队信息化医疗保障的发展。

6 展望

随着部队信息化建设的进步发展和官兵生活工作质量的提高,对健康的需求已从单纯的生理需求向生理、心理、社会综合型需求转变,健康投资的意识越来越强。电子健康档案管理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实现健康信息共享,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整体水平,降低部队医疗费用,提升有生战斗力的素质,是部队真正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

参考文献

[1] 余海,主编. 全科医学导论[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98-99.

第4篇:个体化健康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个性化管理;互联共享

一、背景介绍

健康与医疗,是人类恒久不变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对于老年人来说,这两点就更是尤为重要。随着现代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观念意识也开始逐渐产生了转变,对健康的追求和对医疗的保障越来越重视。但鉴于居民对自身病历病史情况不清楚、对基本的健康管理意识模糊以及基本健康预防、维护能力薄弱等多种原因,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愈发突显其社会价值。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信息化的普及率大大提高了各行业的工作效率。早在2002年,但汉雷教授最就以在中国引入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概念,他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上介绍了电子健康档案的理论,并开创了我国电子健康档案研究之先河。此后,各界学者都开始电子健康档案的研究加以关注,从而大力推动电子健康档案理论在中国的操作应用和发展。

二、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平台内涵界定

上海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平台是基于上海居民健康管理的电子信息平台,是居民健康管理过程的规范、科学记录的信息集成平台。具有统一的网络、统一的数据交互平台、统一的软件、统一的身份识别。居民可以在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平台上实现个性化健康管理,包括居民从出生到死亡的各项生命指标、个人和家庭基本情况、电子病历、体检记录、免疫接种以及保健服务等记录,满足居民自我保健、健康管理、健康决策的各种需要;政府可以实现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等健康管理与监督功能;健康服务机构(包括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机构、健康体检、慢性病维护等)对健康档案信息的互联共享,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用药和检验检查,可以实现健康评估与管理、基本医疗服务管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项目的管理。

上海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平台最终目标就是让任何需要居民健康信息的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获得相关的准确信息,在知情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决策。通过一定的时序性、层次性和逻辑性,将人一生中面临的健康和疾病问题、针对性的健康活动以及所记录的相关信息有机的关联起来,并对所记录的海量信息进行科学分类和抽象描述,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和结构化,是一个居民个人、政府、各类专业健康服务机构共同参与的交互式的信息平台。

三、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平台基本功能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平台的建设是“以人为本”的数字化健康记录,归属于个人,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终身健康档案,其功能总体来说可以满足三方面的需求:一是自我保健的需要,居民可以通过身份认证查阅自己的健康档案,了解自己不同生命阶段的健康状况和使用的卫生服务的情况,接受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咨询和指导,提高自我预防保健意识和主动识别健康危险因素的能力;二是健康管理的需要,持续实时新的健康档案有助于卫生服务提供者系统地掌握服务对象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重要疾病或健康问题,实施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此达到预防和促进健康的目的,健康档案的共享将使居民跨机构、跨地域的就医行为以及医疗保险转移逐步成为现实;三是健康决策的需要,完整的健康档案能及时、有效地提供各类卫生统计信息,为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政策的制定以及突发疾病事件的应对提供科学依据。

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平台构架剖析

(一)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平台总体构架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平台目标模式的总体构架由五方面构成,分别是:居民信息注册与信息更新、个性化健康管理、政府监管、管理层级分布以及健康服务机构。其中人员注册主要分为妇女信息注册、儿童信息注册、老年人信息注册以及其他人员信息注册;而信息更新主要包括基本信息更新、患病历史更新以及诊疗记录更新。个性化健康管理包括居民从出生到死亡的各项生命指标、个人和家庭基本情况、电子病历、体检记录、免疫接种以及保健服务等记录。政府可以实现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等健康管理与监督功能。健康服务机构(包括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机构、健康体检、慢性病维护等)对健康档案信息的互联共享。

(二)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服务流程

管理服务流程大致有六大部分,分别为采集健康信息,健康评估,健康维护,健康干预,健康追踪及更新。根据采集到的健康信息,系统进行健康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帮助服务对象选择健康维护或者健康干预,从而达到改善服务对象健康的目的,即健康改善。健康得到改善意味着健康信息有了新的情况,由此需要健康的追踪及更新,时时刻刻了解服务对象的健康状况,最后回到采集健康信息的流程,形成一个对服务对象进行健康管理服务的循环。

健康评估是指居民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电子健康档案及时留档、记录、更新、比较、提醒。集中察看现病史、既往史、用药史、家族史。及时提醒居民体检时间、注意事项和体检结果。考虑到有居民年龄较大,使用网络平台有困难的情况发生,应安排指定的人员以书面的形式或者口头告知。

健康干预和健康维护是两个不同的流程,却属于并列关系。实施健康干预是变被动的疾病治疗为主动的管理健康,达到节约医疗费用支出、维护健康和促进健康的目的。在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平台中,健康干预分为预防干预和临床干预两大模块。预防干预分为健康咨询与心理疏导,旨在为居民提供疾病预防信息与知识,以及大众心理情绪病的信息传播如怎样减轻压力等。临床干预分为基本医疗服务、康复管理以及用药管理。针对已经进入临床治疗阶段的居民,除了有基本医疗服务为基础,平台还为其添加康复管理和用药管理。对康复进程中居民的健康恢复与病情反复情况的做及时记录和临床医疗的调整、跟踪管理居民临床过程中的用药情况(用量、生产等)。健康维护分为慢性病综合防治与养生指导(保健服务)。慢性病综合防治主要为各类慢性病患者建立病情记录并提供延缓或减轻慢性病的专家意见和方法。养生指导则主要从饮食、运动以及辟谷三方面为居民提供各类最新的专家建议。

健康追踪及更新是对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跟踪。需要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及时在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平台上更新就诊情况,方便患者随时可以看到自己的病的情况,医生还能看到病人过往的病史,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病源所在,从而对症下药,此外,还可以建立医务人员与居民患者的信息互动,对于病情的改善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通过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平台管理服务流程,更加切实地做到“档案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的宗旨理念。参见图4-1。

(三)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平台对象健康管理服务

为了实现统筹管理以及提高管理有效度,课题组将服务对象根据健康程度分为四个大类,分别是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疾病人群和特殊人群。针对这四类不同的人群,制定不同的健康干预或维护的手段,最到对症下药。

健康人群是指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规律以及作息时间的人群。对于这一类人,平台主要利用维护方案,通过运动、心理、营养、生活方式等一些方式在其基础上延缓衰老,强身健体。其中激烈运动有助年轻人新城代谢;运动量相对较小的。在心理的维护上,平台会为居民提供科学依据较高的心理测试,同时上传专业心理辅导士的一些心理建议。在营养指导方面,平台同样会提供一些健康度较高的食谱和一些科学饮食建议。

亚健康人群,是社会中人数最集中的人群,主要包括年纪大的人,还有长期竞争压力大的人,例如因用脑过度、疲劳过度以至于体力、精力透支等,这往往会让身心都严重超负荷运转,一旦身体承受不了负荷就会立刻生病。对于这一类人的情况,平台仍然会在运动,营养,心里,生活方式上对其进行加强化的健康维护,从而强化生理机能,抵御病体。

疾病人群,是指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地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并引发一系列代谢、功能、结构的变化,有异常症状、体征和行为变现的人群。平台主要通过门诊、会诊、特别门诊、专家门诊等传统形式的动态更新观察治疗。

还有一类特殊人群,是指由于个人生理条件或经济条件的特殊,而有较大的就医风险概率或较高的就医风险损失额的人群。对于这类人群,平台主要是从身心锻炼(心理疏导)、中医调理、机械训练等途径进行多方面诊疗,给予他们公平的就医以及康复机会。参见图4-2。

五、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策略性对策

(一)资金多方筹集

政府通过银行信贷、国债发行等多种资金筹集渠道,给予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平台资金支持。通过互惠互利的方法动员有关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给予一定的经济资助,并根据社区居民的卫生需求,提供优质卫生服务来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从而更有效地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平台的价值。

(二)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施环境

政府需提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强化自我,努力完善软件硬件的设施配置,逐步引导社区居民树立“小病进社区,大病去医院”的意识。增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居民身边和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平台中的作用。

(三)加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

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素质水平是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关键,通过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和、规范化培训、继续医学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医患沟通以及地方语言技能培训,使他们不仅掌握医学专业知识,还要懂得心理学、社会学、地方语言等相关学科知识,提高他们的服务能力、沟通能力、岗位技能以及诊疗服务水平,才能取得社区居民的信任和依赖,最终成为居民身边的健康卫士和知心朋友。

(四)做好纸质档案向电子档案过渡的准备

政府作为社会各部门机构的后盾,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平台建设过程中应考虑其建设基础,即纸质档案向电子档案过渡时所面临各项难题。从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系统(收集、整理、归档、验收、入库)以及一系列标准、规范与法规的制定和推行都需要政府引导、决策。

(五)社会积极配合响应

只有居民个体主动响应,才会实现社区群体配合的结果。社会应给予支持鼓励,居民自身也应逐渐强化“不是有病才上医院,日常预防保健才是关键”的意识。事实上,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也是促进健康的过程,更是健康管理的第一步。而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平台建设的成功离不开社会各界分子行动以及精神上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吕孟涛,李道萍,吴静等.电子健康档案现状分析与展望[J].医学与社会,2006,19(7).

[2] 徐勇勇,刘丹红,王霞等.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亟待“唤醒”[J].中国医院院长,2009,(14).

[3] 陈敏,李道萍.如何构建以区域为中心的电子健康档案[J].中国医院院长,2008,(11).

第5篇:个体化健康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健康档案 管理人员 整体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c)-0181-01

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是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目的在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但是卫生院健康档案管理人员一般由医务人员或非档案专业人员专任或兼任,普遍存在职业道德素养不高、专业知识缺乏、业务能力不强、心理素质不过硬等问题。所以,健康档案管理人员应该不断加强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以及心理调适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素质以及心理素质,高质量地完成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为顺利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奠定坚实的信息基础。

1 强化政治思想教育,提高职业道德素养

1.1 过硬政治素质的教育

十以来,中国进入全面改革的新时期。要推动档案管理事业、医疗卫生体制和医院改革,必须具有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这要求领导和健康档案档案管理工作者要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坚持树立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在管理好健康档案的同时,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工作的顺利开展,逐步提高辖区居民的健康水平。政治思想过硬要求档案管理者强化落实党的科学理论成果,作为实际工作开展的指导思想,要甄别和抵制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坚持实事求是和宁缺毋假的基本原则;要以档案和医疗卫生系统的先进个人和集体学习,发挥其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将居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建立并不断更新和完善健康档案;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管理机构要,举办讲座、研讨会等形式,探讨各单位在管理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相互交流,以讲政治顾大局的姿态,逐步形成一套完备的档案管理体系,促进健康档案管理人员权利和职责的有机统一,认真做好这项工作。

1.2 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

健康档案管理人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要充分认识到健康档案在居民健康维护、疾病预防、治疗、康复和保健中的重要作用,为一线医护工作者和患者提供优质、高效、可靠、便捷的档案服务。由于健康档案内容较为复杂,要按照相关规定及时为居民更新档案内容,要有耐心、信心、恒心和责任心,实事求是,避免工作态度出现麻痹大意和浮躁,让领导放心,患者舒心,医护人员满意。要转变服务理念观念,进行换位思考,主动为需求者提供良好的服务。当医患单方或双方需求档案信息服务时,要以满腔的热情,娴熟的服务技能,耐心为其提供最新健康信息,以提供档案利用率,发挥居民健康档案应有的作用。

2 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专业素质和水平

2.1 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素质

健康档案管理质量优劣主要取决于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乡镇卫生院领导应选择具有档案专业或医学类专业人才作为健康档案管理者,并根据其专业背景的不同,采取补充学历提高、前瞻知识学习和培训等方式,使其熟练掌握健康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由于健康档案采用纸质和电脑软件录入保存利用的方法,因此,管理者应能熟练操作和应用电脑和专业软件,在数字化的基础上,做到区域性网络化,方便居民到其他医疗机构就诊时查阅档案信息,逐步提高管理者的技术能力。管理者必须具有医学专业背景,否则可能只停留在管理的水平,不能辨清档案信息是否出现相互矛盾等现象,最好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这可充分发挥其潜在优势。最好有医学和档案专业背景的人员共同参与管理,这可相互学习,共同完成档案信息化,相互促进业务能力的提高。

充分利用居民健康档案的作用无容置疑,但要求其质量必须处于较高水平。实际工作中,健康档案的质量存在一定问题。这要求档案管理者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开创性地利用高新技术手段开展管理工作,学会从居民健康档案中捕捉信息,发现家庭或社区内的共性问题,及时发现传染性疾病以及其他公共卫生问题,通过提高居民个人、家庭或社区健康档案的信息化水平,实现健康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做到规范化、系统化管理健康档案,不断创新档案管理模式和手段,不断提高档案质量和信息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居民健康档案及其档案信息在维护人群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2.2 加强文化建设,提高业务水平

乡镇卫生院文化建设与健康档案管理是息息相关的,两者相互促进,加强文化建设和健康档案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医疗活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利于发挥医务人员的团队精神,有利于本单位医疗体制改革,更好地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居民健康档案属于文化现象的范畴,通过档案记载及其管理过程可以发现和挖掘健康档案中蕴含的现实的和潜在的文化,经过加工提炼形成本单位独特的文化现象,增强员工对自我工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医务人员更加努力地完成自身任务,促进卫生院文化水平的提高。同时,在此过程中还可发现和了解文化建设的现况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包括健康档案的建立等文化建设方面集思广益,建言献策,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使其以高昂的姿态投入到业务工作之中,不断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不断提高管理者的业务能力、素质和水平对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除上述所述措施外,还应注意加强管理者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教育,相互传授经验和教训。要加强档案管理法规的学习,严格执行卫生部制定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坚持按章管理,严格约束自己的工作行为,做好保密工作。

3 不断提高心理素质

第6篇:个体化健康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校;健康管理;信息化;探讨

0引言

健康管理指的是在全面监测、分析和评估个体或者群体的健康情况的基础上,将有针对性的健康咨询和指导提供给个体或者群体,针对存在的威胁健康的危险因素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1]。将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用在健康管理领域,加强建设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将有助于严重医疗差错发生的规避,有助于医疗成本的减少,对健康信息在更大范围的共享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3]。高校信息化健康管理是在高校卫生保健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根据实际建立健全和高校情况相符合的疾病预防、疾病干预与健康教育的管理体系。依据国家《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高等学校医疗保健机构工作规程》等相关制度规定,高校健康管理工作具体应包含学生体检、师生健康档案管理、常见病防治、卫生防疫、健康宣教、公共卫生监督管理等若干方面。以下将以华北科技学院为例,就高校健康宣教、健康档案管理、常见病防治、卫生防疫(传染病防控、晨检及因病缺勤报告)等几方面健康管理工作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探讨与应用做一介绍。

1研究开发背景

在健康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全面监测、分析和评估个体或者群体的健康情况,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并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4]。强化健康管理,在使个体和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得以调动的同时,对于有限资源加以有效的利用,以实现健康效果的最大化。具体来说,就是将有针对性的科学健康信息提供给个体、群体,在一定条件创设的基础上通过一些行动的采取,以使健康得到改善[5]。作为相对健康的群体之一,大学生还是一个医疗资源相对有限的群体。要想使大学生的健康得到最大限度的促进,有必要对如何对有限的资源加以利用进行研究。当前,在高校师生数量大幅度增加的背景下,高校在诸多方面的科学化、人性化管理所面对的挑战都非常大[6]。作为一个“虚拟校园”,数字信息化校园的构建基础是数字化信息和网络。借助于“虚拟校园”,能够整合和应用教务、科研、生活等信息,可以使现实校园的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得到拓展,使传统校园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7]。在社会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程度越发明显的趋势下,高校信息资源建设需要满足诸多新要求,当然,这样的趋势也为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现实条件。经由对信息服务方式、内容的资源共建、共享深化[8,9],为在高校健康管理工作中应用信息化技术提供了可能性,夯实了基础。但是,我们在实践工作中发现,大学生常见病、季节病、传染病等宣教缺乏有效便捷平台;2009年甲流防控工作中,晨检报告工作繁琐、费时、费力、费纸,结果就是事倍功半;旧式健康档案管理模式非常不便,纸质档案堆积如山、查阅困难。这促使我们认识到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高校健康管理工作中,对于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健康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10,11]。

2开发原则

针对高校健康管理工作数据存储量大、管理困难、反馈交流不畅、高校医疗保健人员信息化操作能力良莠不齐、多数医疗保健机构条件有限等问题,高校健康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开发应力求简单实用,避免刻意追求高新复杂,本着实用性、直观性、经济性、便捷性、可操作性五个原则来进行开发研究[12,13]。华北科技学院本着以上原则,开发了B/S+C/S混合模式下的高校健康管理系统。

3实施步骤

3.1健康管理信息平台的搭建(健康网站的建立)

健康网站的建立是高校健康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基础平台和框架,其他健康信息管理系统都要依托网站平台展开工作[14,15]。采用了MVC模式开发,具有操作便捷、易学好控的优点[16],与学校主页建立直接链接,包含了健康档案管理、卫生直报系统、健康宣教、就医指南、医药报销、在线交流、文件下载等模块。

3.2健康档案管理系统的建立

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包含了体检报告、体检评定、健康建议等模块。

4前景

随着现代高校师生人数的不断扩增,现代信息化技术在高校健康领域的管理应用会越来越广,其快捷、高效的反馈机制,对高校预防保健工作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7,18]。开发学校健康管理系统,为分析师生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提升师生健康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工具,为校内健康环境的改善及大学师生健康水平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

参考文献

[1]陈君石,黄建始.健康管理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2007:1-27

[2]王宏宇,刘春秀.健康管理信息化服务平台构建与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14,9(6):110-112.

[3]刘晓燕,陈昌海,侯丹,等.基于整合实用技术建立健康管理新模式的探讨[J].中国医院,2015(6):79-80.

[4]刘雪莲,陈志恒.浅谈健康管理信息化平台构建[J].中外健康文摘,2013(29):395-396.

[5]陈君石,黄建始.健康管理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3-35.

[6]顾娟,郑丹.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校教师“四中心一平台”健康管理模式构建[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34):167-168.

[7]尹秋菊,甘仞初.基于WEB混合模式信息系统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2(2):13-15.

[8]张立,潘志琛,袁俊杰.国家队实用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应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6):470-471.

[9]李学俭,何文华.基于SOA架构的高校数据资源的整合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0,20(1):78-81.

[10]侯晓华.中国移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健康管理服务”的研究[J].中国电子商情:科技创新,2014:8-13.

[11]孙瑶,李文源,艾育华,等.健康管理及健康管理信息化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28(2):13-15.

[12]林伟锋,于海霞,陈盈盈.信息化系统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与展望[J].医疗装备,2015,28(9):99-100.

[13]李小溪,郑月,方洁旋,等.基于精益六西格玛理念的健康管理信息化服务模式研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4,35(2):17-21.

[14]马倩影,杜伟.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模式构建[J].兰台世界,2014,433(11):38-39.

[15]隋栋梁,于杰,范子亮,等.大数据技术在健康管理领域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4):174-175.

[16]周洲,孔斌,陈晓萍.基于物联网的区域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初探[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6,33(10):726-727.

[17]王瑜,江小蓉,李喜梅,等.信息化健康管理建设实践体会[J].中国数字医学,2015(4):39-40.

[18]曾斐,朱菊平.健康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化平台探索[J].卫生软科学,2011,25(6):372-374.

第7篇:个体化健康管理方案范文

社区医院对慢性病人的健康管理,要建立专门的健康管理门诊,可以从一开始就为社区居民建立完善、永久的健康信息档案为基础,依托社区的全科医生优势,对社区居民进行一对一、私人医生式的健康指导,长期(终生)有一名固定的责任医生和一群临床经验丰富的住院部医师跟踪每一次治疗过程和健康事项记录,为社区居民进行系统的、互动的、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社区医院健康管理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健康信息档案的建立

健康档案的建立可采用社区居民在社区医院就诊看病的机会进行体检、集中体检、或挨门逐户上门体检建立(包括测量血压、询问、索取和查看其他医院确诊依据等方式),详细记录居民的个人资料:如体重、腰围、臀围、既往的血胆固醇、血糖等实验室检查,也包括健康信息问卷调查:职业、工作特点、居住环境、医疗服务的使用情况、膳食习惯(如谷类、肉类、干豆类以及咸菜、酒类等摄入情况)、生活方式(如吸烟、睡眠、体力活动、锻炼、精神及社会因素等)等与生活方式有关的信息,建立健康信息档案;居民健康档案建好后要集中存放,由专人保管,并要分类存放于档案盒内,不得随意存放或给别人调阅,就诊后立即将档案存放到原处。

建档时各项内容应仔细询问、认真记录,对不能确诊的疾病应督促其去其他医院检查,以后对其检查结果和确诊情况记录到居民健康档案上。居民每次就诊、治疗、参加健康教育培训等个人重要健康信息记录到居民健康档案上,不断进行监测、记录、指导。

个性化的体检、健康状况评估

根据社区居民年龄、性别、家族史、既往史、近期的不适症状、本人的要求等给予策划个性化的体检方案。

尽量由责任医生为其做内科、外科体检及出体检报告,体检报告要做到尽可能的详细、个性化:针对受检者的体检以及健康信息情况,给予相关疾病、阳性体征的简单介绍,进行健康状况评估、疾病趋势评估,必要时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分析主要的健康问题,确定相关危险因素,并提供基本健康改善指导原则以及运动处方和营养膳食处方,定期通知复查、复诊;而不是通过电脑软件完成的简单拼凑,总检报告,建议雷同,没有区别。

健康干预管理、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和慢性病规范管理是保证社区居民健康生活的重要环节,也是社区卫生服务团队的主要功课。对于有危险因素的人群,给予健康教育,指导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早期患者给予非药物治疗和健康指导,必要时再给予药物治疗;对于确诊的患者,指导正确使用药物,定期给予全面体检,防止有并发症的出现;对于已经有并发症的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监测各种指标,降低因为并发症引起的死亡事件。

第8篇:个体化健康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心理健康档案;大学生;互联网+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普遍的关注,虽然各高校负责部门、组织体系,评估等方面各有特点,但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确是都会涉及的,心理健康档案能科学指导校园心理健康工作,因此科学有效的建立和管理是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内容。但因为目前数据收集和管理在技术和组织方面的瓶颈,让众多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立流于形式,未能发挥其应有作用,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运用“互联网+”战略,即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下重新规划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立和管理。特别是深入挖掘心理健康档案的信息,能更加全面、深入的发挥心理健康档案的作用有了新的方向。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原则

1.客观性原则。尊重客观心理事实,科学严谨的记录。

2.系统性原则。系统完整的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注重所选测评工具的信度和效度,为数据的深入挖掘提供基础并能定期获取数据。

3.动态性原则。以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学生,注重资料的时间空间延续性。

4.多样性原则。常规收集和随机收集相结合,定量收集和定性收集相结合,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信息收集作用,将时时的测评结果纳入心理档案。

5.教育性原则。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时,要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6.保密性原则。遵守心理咨询中的保密性原则。

7.经济性原则。经济高效的获得数据是实施中需要重点考虑的,互联网信息化是不错的选择,例如心理档案测评软件化,手机APP,以自行测评为最佳推荐,减少耗时耗力的集中测评。

(二)心理健康档案的内容设计

心理健康档案的信息是评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大学生进行预防性心理辅导的重要依据。因此内容设计是决定其有效性的的重要步骤,通过实践和文献综述设计规划如下:

1、学生的基本资料。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号、学院、系别、专业、年级、联系方式(电话、邮箱)、籍贯、民族、政治面貌、是否独生子女、个人兴趣、身体健康状况、既往病史、近亲中有无精神病史问题。

2、学习与就业。主要包括学习成绩、有无挂科、学习态度和习惯、录取专业和自己的愿望的符合程度、上大学的目的、担任班干部情况、参加社团情况、社团活动是否与学习相冲突、获奖情况、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职业能力等。

3、主要社会关系信息。家庭成员结构、父母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学费是否贷款、亲子关系、本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家庭人际关系和谐程度、宿舍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和谐程度、是否恋爱、与恋人的感情关系状况。

4、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如家庭成员的死亡、父母离异、与教师同学关系紧张、恋爱失败、影响生活的重大挫折等。

5、心理测量信息。主要包括能力倾向、人格特征(卡特尔16PF、爱德华个性偏好测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艾森克人格测验EPQ、气质测验等)、心理健康状况(SCL一90,UPI、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等)、学习心理分析(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动机、学习意志力、学习困难的诊断等)、职业能力倾向类型(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倾向)、潜在科研素质、创业素质等量表。

6、统计信息。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综合评定材料、心理状态发展报告等。

7、动态反馈信息。心理咨询记录,心理问题或心理危机干预效果的发展报告。

心理危机预警信息:心理偏常态的个体预警,如自杀倾向、重度抑郁或焦虑等。

2 心理健康档案的管理

对高校大学生心理档案的有效管理决定着心理档案发挥作用的大小,运用合适的技术对庞杂的信息进行科学的管理,高效发挥心理档案的动态监测作用,一直是困扰很多高校心理工作的问题,借鉴互联网和大数据下的数据管理策略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新尝试,但要做到这些需要建立与之配套的组织管理框架。

(一)责任主体

在心理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明确管理机构和主要负责人,具体人员要求是既懂心理学又懂档案管理的专业人员负责管理。制定管理条例,落实责任。应用先进的数据管理手段,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

(二)信息权限分配

心理档案信息的保密性和反馈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不同主体享有不同信息的权限分配来解决这一问题。就心理健康档案的内容模块而言,心理咨询教师享有的信息权限是:①学生的基本资料一②学习与就业一③主要社会关系信息一④重大社会生活事件一⑤心理测量信息一⑥统计信息一⑦动态反馈一⑧心理危机预警信息(心理咨询教师受专门的心理档案管理条例的约束,须严格保密)。学生本人可以拥有的权限是①、②、③、④、⑤、⑥(学生可以在①、②、③、④更改自己的信息,只能查阅⑤、⑥)。学校管理人员拥有的权限是⑤、⑥、⑧(按校、院等分别设置相应的权限,校级管理人员只能查阅相应权限等级下的统计分析报告)。

(三)更新

心理健康档案应该是一个不断更新的系统,要有新资料不断补充到档案中去。由于学生信息很难在入学时全面准确地一次收集到,这就需要学校心理咨询部门从多渠道收集,充分利用信息化校园收集相关数据补充更新档案,例如,互联网上动态时时的测评服务,通过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随堂心理测试既辅助课堂教学环节,又能有效获得阶段性数据。

(四)信息分析整合

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立起来会,更重要的是使这些数据产生1+1>2的效果,这就离不开对档案的分析整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系统保存了大量的学生心理测试量表,在管理过程中要使量表数据能更直观、更方便的使用和分析。所以,在整理的过程中,可以从纵横两方面来考虑,一、保证一定时期一个学生各类量表的连续性。二、应该力争使其能够体现在同类一量表中,尽可能保证心理测评工具的一致性,使所得资料具有真实可比性。

互联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具有指导性意义,心理数据的深入挖掘对建立心理问题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分析资料库是有利的,引进现代化管理手段(大数据)来处理学生的档案材料。辅导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检索系统,迅速查找某一学生的资料,提高心理辅导工作的效率,使测验后的数据处理更为方便快捷,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数据基础。

参考文献

[1]罗娟.大学生心理档案指标体系的建构与管理[D].天津:天津大学,2010

第9篇:个体化健康管理方案范文

一、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界定

如何界定社区居民档案的范围是本研究的基础,居民健康档案是对社区家庭成员的身体状况和身体状况的变化,和影响身体健康的相关因素和接受医疗保健等服务过程进行系统化全面记录的文件或者电脑存档,是社区医疗机构掌握居民身体情况的基本方式,也是进行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重要前提。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主要包括社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和个人健康档案。

二、目前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当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受到各方面的影响,社区档案管理不十分完善,并没有形成有效的完善体制,这个现状是仍然需要我们去不断的完善体制,改进方法,以求实现社区居民档案管理的健康有效的发展。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面临的以下问题网络设备的普及不够完善;很多地方的网络应用比较少,而且社区居民档案也并没有完全存入电脑中,至于要实现网络共享就更加不要说了,并且也没有能够实现社区居民医疗和家庭联网,不能随时了解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及医疗需求,对社区的医疗发展产生不小的影响,也致使出现一些突发状况不能在第一时间向上级报告情况。

个人隐私的保护;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保护自己隐私的意识越来越强。然而居民的个人健康档案之中是有很多关于自己个人隐私的问题,很多居民担心信息的泄露对其本身会产生很多不必要的影响,会对其生活和工作产生很大负面的作用。

居民认同度有差异: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对个人健康起监控和保护的作用,而且能更好帮助医生诊断病情,对居民病情的治疗起很大的作用,但现在很多居民不能理解建立社区居民建档的意义,对服务感受不深,持怀疑态度;所以出现拒绝建立社区居民档案的情况。人才资源的缺乏;社区工资待遇和福利水平并不是很高,工作繁琐,对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引进优秀的专业人才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而目前现有的在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人员的专业知识、电脑操作水平还不是很高,工作人员也不足,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发展产生制约。

居民健康档案本身存在的问题;现在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有着填写不准确、内容不齐全以及不利于查阅等问题。填写不准确主要表现在有的把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写上,有的档案填写又是过于简单;内容不齐全主要表现在医生和患者之间并没有良好的沟通,使档案在内容上缺少很多重要的东西;不利于查阅主要表现在有良好的档案内容,但是想查阅相关资料却非常繁琐,没有形成良好的查询系统。

三、搞好我省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对策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社区卫生档案的建议是一个复杂且重要的过程,而其中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是搞好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力保证。只有加强领导,把建立统一的健康档案工作作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建设、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纳入议事日程,明确职责,层层落实,才能确保建立健康档案工作取得实效。

2.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健康和建档意识

我们应当积极发挥一些媒体的作用,并且结合一些世界疾病防治节日进行预防接种宣传周、健康知识大讲堂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提高居民健康和建档意识。不但让群众成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使他们懂得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而且要提高他们对健康体检以及健康档案的依从性,及时把体检资料和健康信息反馈给社区医护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积极配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搞好建档工作。

3.增加政府投入,提高建档率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在政府的支持下开张的公益性质社会事务,为确保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将健康档案的保管保存、日常运行维护、人员培训以及信息系统建设等费用应当纳入财政预算,保证相关经费投入。经费的拨付应当与健康档案建立的数量和质量等考核结果挂钩,提高医务人员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的积极性,保质保量地完成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和管理工作。

4.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卫生服务中心是社区档案管理的基础,承担着承担着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双重任务。医务人员的素质水平是搞好社区卫生服务的关键,加大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通过继续医学教育、全科医生岗位培训和规范化培训、社区卫生管理干部培训、地方语言技能培训,使他们不仅掌握医学专业知识,还要懂得地方语言、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提高他们服务能力、岗位技能以及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水平,成为百姓身边的健康卫士和知心朋友。尤其是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要想管理好健康档案,必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良好的业务素质,熟悉和掌握健康档案归档内容、档案学、相关法律法规和计算机知识等,才能胜任此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