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出入校园管理制度范文

出入校园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出入校园管理制度

第1篇:出入校园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高职 校园文化 体系 动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218-02

高职校园文化发展一直以来存在体系不健全、重点不突出的特点,为此构建全面而完整的高职校园文化体系,将能够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同时,找到适合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才能为高职文化体系的建设提供不竭的动力,若没有动力,高职文化建设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难以付诸实践,这也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文化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试图通过阶段性研究,搭建起高职院校文化体系建设的架构,同时,希望能够找到推动文化体系实施的动力源。

1 高职校园文化特征

高职校园文化作为高等教育文化和职业教育文化的交叉文化类型,既有文化共识性,又有文化特殊性。文化共识性体现在文化多元性、先进性、主体性方面,文化特殊性指高职教育的交叉亚文化性、实用实践性、主体能力不强、职业特征明显、社会化倾向浓重。

2 高职校园文化体系构建

系统完整地搭建高职院校文化系统,即将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三个子系统有机融合,通过核心层(精神层)、中介层(制度层)、表象层(物质层、行为层)将每一子系统分别呈现,从而形成层次鲜明、相互贯通、特色突出的高职校园文化统一体。

2.1 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子系统是高职校园文化的主体内容,此指狭义的校园文化本身,即与其他办学层次共性的校园文化。学校的根本使命在于“教书育人”,校园文化最能全面体现一所院校的育人理念和办学水平。从其构成看,由三个层次组成。

2.1.1 校园精神建设

校园精神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精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为谋求生存和发展,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而在长期的校园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学校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学术风范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秦延红,2000年)。校园精神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淀而成的精华,是学校自身在社会发展中寻求定位的精神追求,是“历史”与“未来”的统一体。校园精神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校史、校风、校训、校歌、校标、校友。

2.1.2 校园制度建设

校园制度是校园精神实现的重要保障,健全的校园制度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制度建设就其制定本意而言,是为了形成一种富有活力的发展机制,是为了“解放人”和“发展人”,进而实现组织和个人目标。校园制度建设就是为引导和规范师生行为,实现学校发展目标而设。校园制度建设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以人为本,民主集中,因校制宜,系统全面,与时俱进,刚柔并济。从管理对象看,校园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工资福利制度等;从管理层次看,校园制度建设应包含学校制度、院(系)制度和班级制度;从制度性质看,校园制度建设应包括共性制度和个性制度。

2.1.3 校园物质行为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和校园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校园文化中最直接的体现。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环境建设的一部份,它是指校园硬件设施的配备与展示,包括校园环境的营造。校园行为文化主要指通过师生的行为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化,它是学校日常生活中人们最经常、最直接能够感受到活的文化形态。校园表象文化的建设应遵循参与性、发展性、可解读、实用性、艺术性等原则。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内容广泛,大体可以分为:教学办公设施建设(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办公楼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绿化、环卫、交通、食宿、休憩、照明等)、宣传媒介建设(校史馆、广播、电视、网络、报纸、杂志、橱窗、板报、标识牌等)、校园景观小品建设(雕塑、壁画、亭台、楼阁等)、休闲娱乐设施建设(运动场、体育馆、影院、水吧、网吧、练功房等)。校园行为文化建设大体包括:学风建设、教风建设、政风建设、社团建设、德育建设、文体活动开展等。

2.2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子系统是校园文化子系统的有益补充,是高职校园文化特殊性的主要表现部分。世界500强企业皆有着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已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的核心要素。将筛选、提炼、融合后的优秀的企业文化恰当地融入高职校园文化中,对于高职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2.1 校企精神融合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既有共性,也有明显的差异性,而差异性主要源于精神层面。学校毕竟带有公益性,更加注重人才的全面发展,而企业经营更多带有功利性,效益至上是其终极目标,在人才使用和培养上更注重效率和效益。二者的融合需要以共性为基础,搁置差异。将企业精神融入校园精神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将行业精神融入校园精神,可以浓缩进校训、校风中;将企业文化经典案例融入课堂教学;开展企业精神专题讲座,聘请企业精英以身示范;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科技、体育、文化活动,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融企业精神与各种活动于一体。

2.2.2 校企制度融合

高职院校的管理制度建设要融合企业管理制度的精髓,在学院的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多方面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办法,在制度层营造企业管理的文化氛围。行政管理方面,可以将企业人事制度引入高职院校,强化人才引进和教职工忧患意识,实行校企人才互换机制,学校管理人员及教师进企业指导或顶岗,企业精英进学校任职、任教;适当融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提高学校办学效益,减少浪费。教学管理方面,强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将行业标准、工作流程、操作规范等企业制度融入课堂教学,规范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制度。学生管理方面,将生产安全教育、质量意识教育、企业法律教育和企业纪律教育等内容融入日常管理。后勤管理方面,可以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方,实现社会化管理。

2.2.3 校企物质行为融合

物质文化层面,在校园环境、校园建筑、各种设施等外在物质设施方面,可以将按照行业特征进行精心设计,在学校文化的物质层体现出行业、企业专业化的文化特质。同时,可以校企合作建设视觉识别系统,在校园文化各种宣传媒介中,融入企业印记。文化行为方面,将职业素养、职业行为的养成作为校企行为融合的重点,通过职业示范、课堂“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学生职业技能竞赛等模拟企业行为文化。

2.3 社会文化

社会文化子系统是高职校园文化的现实基础,是校园文化孕育的土壤,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符合社会文化主旋律。高职校园文化在社会文化传承和社会文化引领方面都有着一定的时代责任。

2.3.1 社会精神

社会精神是一个时代的人们在文明创建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格,是激励一个民族奋发图强、振兴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社会精神建设涵盖社会理想、社会价值观、社会道德等内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紧跟时代精神,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内容融入高职校园文化,以高度的时代责任感弘扬社会文化主旋律,引领时代精神。

2.3.2 社会制度

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基本的社会需要,在各个社会中具有普遍性、在相当一个历史时期里具有稳定性的社会规范体系,文化制度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共同构成了社会制度的体系,它具体表现在法律、法规与道德上。将法律法规引入高职校园文化体系,是高职教育的一项重要职责,其培养的人才应是法律意识强、知法懂法的社会人。民主集中制在校园的广泛应用,也为学生理解社会提供了现实教材。

2.3.3 社会物质行为

物质文化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是文化要素或者文化景观的物质表现方面。当今社会物质极大丰富,社会技术日新月异,新产品、新工艺层出不穷。社会经济、物质文化的快速发展,为高职教育办学条件提供了物质基础,也为高职教育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提出了更高要求。而高职师生身处社会大环境之下,其行为必然也要符合甚至引领社会正面行为的要求。

3 高职校园文化发展动力机制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部署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其中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探索如何解决好文化发展繁荣的动力问题。高职校园文化发展一直以来就存在发展缓慢、水平不高、参与性不强等问题,经常出现校方积极主办、师生冷眼旁观的尴尬局面,着力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就在于寻求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动力。文化需求正是文化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只有不断满足高职校园文化主体不断增长、变化的文化需要,才能真正实现高职校园文化的繁荣。高职校园文化需求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内在需求,即校内师生的文化需求;二是外在需求,即社会、企业对于高职校园文化的需求。只有通过充分调研,切实把握各主体的文化诉求,在文化内容和文化形式上不断创新,才能彻底解决高职校园文化发展动力不足问题。

参考文献

[1] 万辉君,简成茹.高职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4):101-103.

[2] 李守可.试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动与耦合[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2):65-68.

第2篇:出入校园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校园网 安全问题 分析 对策

高校是计算机网络诞生的摇篮,也是最早应用网络技术的地方。校园网是当代高校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是促进学校提升教学质量、提高管理效率和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校园网的安全状况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各项工作。在校园网建设初期,网络安全问题可能还不突出,但随着应用的不断深入和用户的不断增加,高校校园网上的数据信息急剧增长,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校园网既是大量攻击的发源地,也是攻击者最容易攻破的目标”[1],校园网络安全已经引起了各高校的高度重视。本文对高校校园网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加强高校校园网安全管理的对策。

1 高校校园网安全问题分析

1.1 高校校园网的特点

与其它局域网相比,高校校园网自身的特点导致网络安全问题严重、安全管理复杂。其特点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1)用户群体的特点。高校校园网用户群体以高校学生为主。一方面,用户数量大、网络水平较高。随着高校的扩招,现在各高校的在校学生规模越来越大,校园网用户少则几千,多则几万,而且往往比较集中。高校学习以自主性学习为主,决定了高校学生可供自主支配的时间宽裕。通过学习,高校学生普遍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网络知识,其计算机水平比普通商业用户要高,而且他们对网络新技术充满好奇,勇于尝试,通常是最活跃的网络用户。另一方面,用户网络安全意识、版权意识普遍较为淡薄。高校学生往往对网络安全问题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理解不深,部分学生甚至还把校园网当成自己的“练兵场”,在校园网上尝试各种攻击技术。另外,由于资金不足和缺乏版权意识等原因,导致高校学生在校园网上大量使用盗版软件和盗版资源。攻击技术的尝试和盗版软件的传播既占用了大量的网络带宽,又给网络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2)校园网建设和管理的特点。一方面,校园网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少则几百万,多则几千万,而高校的经费普遍是比较紧张的,有限的投入往往用于扩展网络规模、增加网络应用这些师生都能看到成果的方面,而往往忽视或轻视师生不容易看到成果的网络安全方面。由于投入少,缺少必要的网络安全管理设备和软件,致使管理和维护出现困难。另一方面,各高校为了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以及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目前基本上都建立了千兆主干、百兆桌面,甚至万兆主干、千兆桌面的校园网,高带宽的校园网给校园网用户带来了方便,但同时也大大增加了网络完全管理的难度。

1.2 当前高校校园网面临的主要网络安全问题和威胁

(1)安全漏洞。校园网内普遍存在用户操作系统漏洞和应用软件安全漏洞,这些漏洞影响用户系统的正常使用和网络的正常运行,对网络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一旦被黑客或病毒利用,甚至有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2)病毒和攻击。网络病毒发病和传播速度极快,而许多校园网用户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安装杀毒软件或不能及时更新杀毒软件病毒库,造成网络病毒泛滥,不仅严重地危害到了用户计算机安全,而且极大的消耗了网络资源,造成网络拥塞,给每一个用户都带来极大的不便。同时外来的攻击和内部用户的攻击越来越多、危害越来越大,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校园网的正常使用。

(3)滥用网络资源。在校园网内,用户滥用网络资源的情况严重,有私自开设服务器,非法获取网络服务的,也有校园网用户非法下载或上载的,甚至有的用户每天都不断网,其流量每天都达到几十个G,占用了大量的网络带宽,影响了校园网的其它应用。

(4)不良信息的传播。不良信息的传播对正在形成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大学生而言,危害是非常大的。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其中有违反人类道德标准或法律法规的,如果不对这些信息加以过滤和处理,学生就会有在校园网内浏览淫秽、、暴力等不健康网页的机会。要确保高校学生健康成长、积极向上,就必须采取措施对校园网络信息进行过滤和处理,使他们尽可能少地接触网络上的不良信息。

(5)垃圾邮件。垃圾邮件对校园网的破坏性很大,它占用网络带宽,造成邮件服务器拥塞,进而降低整个网络的运行效率,同时也是网络病毒、攻击和不良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现在虽然很多高校都建立了电子邮件服务器为校园网用户提供邮件服务,但由于缺乏邮件过滤软件以及缺少限制邮件转发的相关管理制度,使邮件服务器成为了垃圾邮件的攻击对象和中转站,大大增大了校园网的网络流量,浪费了大量的校园网带宽,造成校园网用户收发邮件速度慢,甚至导致邮件服务器崩溃。

(6)恶意破坏。恶意破坏主要是指对网络设备和网络系统的破坏。设备破坏是指对网络硬件设备的破坏。现在各高校校园网的设备数量多、类型杂、分布比较分散,管理起来非常困难,个别用户可能出于某些目的,会有意或无意地将它们损坏。系统破坏是指利用黑客技术对校园网络各系统进行破坏,如:修改或删除网络设备的配置文件、篡改学校主页等等。而这两个方面的破坏均会影响校园网的安全运行,造成校园网络全部或部分瘫痪,甚至造成网络安全事故。

2 加强高校校园网安全管理的对策

高校校园网络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提高网络安全,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从多个方面努力。

2.1 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网络安全尤为如此。各高校要根据校园网的实际情况,制定并严格执行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如:校园网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网络主干管理与维护制度、校园网非主干维护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岗位职责、网络运行管理制度、主页维护管理制度、校园网信息与管理制度、病毒防治管理制度、重要数据备份与管理制度等。此外,为更加有效控制和减少校园网络的内部隐患,各高校必须制定网络行为规范和违反该规范的具体处罚条例。

2.2 做好物理安全防护

物理安全防护是指通过采用辐射防护、屏幕口令、状态检测、报警确认、应急恢复等手段保护网络服务器等计算机系统、网络交换路由等网络设备和网络线缆等硬件实体免受自然灾害、物理损坏、电磁泄漏、操作失误以及人为干扰和搭线攻击的破坏②。如:将防火墙、核心交换机以及各种重要服务器等重要设备尽量放在核心机房进行集中管理;将光纤等通信线路实行深埋、穿线或架空,防止无意损坏;将核心设备、主干设备以及接入交换机等设备落实到人,进行严格管理。物理安全防护是确保校园网络系统正常工作、免受干扰破坏的最基本手段。

2.3 加强对用户的教育和培训

通过网络安全教育使用户对校园网络所面临的各类威胁有较为系统、全面的认识,明确这些威胁对他们的危害,增强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让所有校园网用户都来关心、关注网络安全。通过对校园网用户的培训,使他们能尽量保证自己使用的计算机安全,能处理一些简单的安全问题,从而减少网络安全事故的发生。遇到网络安全问题时,能做好记录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2.4 提高网络管理人员技术水平

高水平的网络管理人员能够根据校园网的实际安全状况,通过对校园网的重要资源设置使用权限与口令、通过对相应网络安全设备尤其是核心设备进行系统配置以有效地保证校园网系统的安全。因此要保证校园网的安全运行,就需要培养一支具有较高安全管理意识的网络管理员队伍,提高他们维护网络安全的警惕性和应对各种攻击的能力。各高校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加强对现有网络管理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应对网络安全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二是要引进高水平的网络安全管理技术人员,提升网络管理技术人员整体技术水平。

2.5 规范出口、入口管理

为适应管理和工作的需要,现在高校校园网都有多个网络出口(如:教育网、电信网等),要实施校园网的整体安全策略,首先就要对多出口进行统一管理,以解决校园网多出口带来的安全问题,使校园网络安全体系能够得以实施,为校园网的安全提供最基础的保障,如:不同出口间的隔离,封锁病毒端口,阻止入侵者的攻击,应用ACL拒绝IP地址欺骗等。

2.6 配备网络安全设备或系统

为减少来自校园网内外的攻击和破坏,需要在校园网中配置必要的网络安全设备,如网络入侵保护系统、主页防篡改系统、防火墙、网络防病毒系统、漏洞扫描系统、内容过虑系统、补丁升级系统、服务器的安全监测系统等等。通过配置网络安全设备,能够实现对校园网络的控制和监管,能够阻断大量的非法访问,能够过滤来自网络的不健康数据信息,能够帮助网络管理员在发生网络故障时迅速定位。充分利用好这些网络安全设备可以大大提高校园网的安全级别。

2.7 建立全校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

身份认证系统是整个校园网络安全体系的基础,是校园网上信息安全的第一道屏障,是保证校园网内各应用系统安全运行的依靠。各高校要建立基于校园网络的全校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对校园网用户上网进行身份认证。这样不仅可以阻止非法用户的上网行为,而且也能统一监控合法户上网的行为。

2.8 建立更安全的电子邮件系统

目前有些优秀的电子邮件安全系统具有强大的高准确率和低误报率,独特的策略模块可以帮助用户轻松地实现邮件系统的管理与维护,有的电子邮件系统判别垃圾邮件的准确率接近百分之百。各高校要多方分析、比较,选择优秀的电子邮件安全系统保证校园网的邮件系统安全,以改变邮件系统存在垃圾邮件、邮件病毒、邮件泄密等安全隐患的现状。

2.9 做好备份和应急处理

对校园网来说,一套完整的备份和恢复方案是迫切需要的。备份既指对校园网重要数据的备份,也指核心设备和线路的备份[3]。对网页服务器,要配置网页防篡改系统,以防止网页被更改;对校园网中的核心设备的系统配置要进行备份,以便设备出故障时能及时恢复;对校园网中的核心线路要留有冗余,以便线路出故障时能立即启用冗余线路以保证校园网络主干的运行。应急响应是校园网整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的校园网络管理部门要制定网络安全的有关应急处理措施和制度,以保证在出现网络安全问题时要及时按照应急处理措施处理以减少损失。

3 结束语

校园网的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一劳永逸的安全措施。各高校要在校园网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及时分析校园网中的安全问题,并研究方法,制订措施,确保校园网正常、高效、安全地运行,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和科研服好务。

参考文献

[1] 沙桂兰.浅谈校园网络安全控制策略[M],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3.

[2] 高冰.网络安全措施探讨[M],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3,4.

第3篇:出入校园管理制度范文

(一)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现状

随着国家政策方针的颁布,各高校纷纷开始加强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将廉洁文化的发展作为校园文化发展的一部分,现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具体有以下几点。第一,形式多样的廉洁文化活动在高校已广泛展开;第二,师生对廉洁文化建设的认可度、满意度以及重要性的认识逐渐增强;第三,廉洁文化建设的形式多样、载体丰富①。可以看出,廉洁文化进校园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各高校的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已经逐渐开始深入人心,且朝向更深层次和更宽广领域发展。

然而,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目前所遇到的阻碍可以主要从社会环境角度、形式载体角度及师生参与等几个角度来分析概括。

1.从社会环境的角度来看,大学生目前所处的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和人际圈存在种种不利于廉洁文化建设的现象,从而影响到高校廉洁文化的建设②。

2.从形式载体的角度来看,虽然现在高校发展校园廉洁文化的形式多样且载体丰富,但仍摆脱不了固有思路和传统载体的限制,没有充分发挥创新思维,利用创新型载体建设廉洁文化,这对深入发展廉洁校园文化产生了阻碍。

3.在师生参与方面,虽然师生对廉洁文化的认识度及满意度等都在不断提升,但师生积极去参与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及热情度还不够。

如何改变社会大环境对校园廉洁文化建设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进一步创新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的形式及载体,提高师生的参与度、积极性、主动性和热情度,是下一步提升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实效性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学院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现状

海关学院作为一所本科历史较短、办学特色鲜明的学校,充分了解分析目前学院校园廉洁文化建设情况,对于探讨如何在新阶段更好地谋求学院发展、进行学风建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前学院在校园廉洁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广大干部师生共同参与到了校园廉洁文化的建设当中,探索并总结出了一些廉洁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例如在学风考风上极力推行诚信诚实。学风建设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理念和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是校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学院在每学期期中、期末时通过各种途径宣传落实诚信考试,保证每位学生每场考试都签署诚信协议,通过加强诚信考风来加强校园廉洁文化建设。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表明,大部分老师们认为这是一种可以提升学生诚信意识、推动学生保持较高纪律性、减少考试作弊、抄袭现象,加强学院廉洁文化建设的好方法。一些学生也表明,在诚信协议上签过自己的名字后,对待考试的态度更加认真,作弊抄袭的念头也打消了。

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学院的校园廉洁文化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的形式路径较少,无法激发师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第二,师生对廉洁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仍然不足。第三,校园廉洁文化建设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投入。校园廉洁文化建设是个长期过程,如何处理好时间和实效性的关系,提高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的效率也是学院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之一。

(三)学院准军事化管理体制现状

学院根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海关总署《海关院校准军事管理办法》结合实际制定了《学生准军事化管理实施办法》。该办法主要针对学院在校大学生制定,包括了学生生活、学习、工作及言谈举止的各个方面,内容系统且全面。

对此我们对学校的准军事化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经调查发现,从整体上来看,准军事化管理通过较为严明的刚性规定,从学生入学起就对学生的诚信度、忠诚度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和提升,使学院学生相较于其他高校学生在纪律性方面有十分显著的优势,准军事化管理效果显著;制度中规定的例如早训、跑操、队列等制度的实施状况一直良好,比如上课方面,学校规定的队列制度确保了学生上课的准时性和出勤率,不少老师表示,通过有队列的日子与雨天取消队列的对比发现,还是有队列时学生出勤率更高,且迟到现象很少。

因此,只有切实加强准军事化管理的内涵建设,才能使刚性管理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从而营造廉洁的校园文化氛围。且目前看来,学院的准军事化管理体制仅集中在对学生的管理方面,对老师而言并没有那么严格,同时管理内容仅停留在一些生活及学习的表面,学院文化环境偏于浮躁。

二、典型个案分析以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为例

(一)案例概况

湖南司法警官学院是高职院校和政法院校,主要为基层的监狱、劳教所、司法所等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培养高素质的法律应用型人才。作为湖南省唯一的人民警察体制的政法职业院校,为打造平安校园、和谐校园,该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特别在加强校园廉洁文化建设方面实施了有力的措施③:

第一,加强教师的自律意识,为廉政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第二,以学生为主体对象,推动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第三,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渠道,加强学生的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意识;第四,以社团实践活动为载体,强化学生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的行动④。

(二)案例分析

可以看出,湖南司法警官学院的校园廉洁文化建设主要从两主体、两载体方面着手进行的。两主体为教师、学生,针对不同主体有不同的加强校园廉洁文化的措施,如对教师主要实施一些提升教师师德方面的活动,使教师树立起积极向上的师表形象,为学生树立廉洁榜样。对学生的廉洁建设则主要在学风建设上,培养学生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

两载体则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及社团实践活动,为在校大学生开展与廉洁有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使学生不断积累与廉洁文化有关的相关知识,为廉政文化的建设奠定基础。而同时又通过社团举办的系列活动使校园廉洁文化建设更加深入学生群体,用更灵活的方式加强校园廉洁文化建设。

总结来看,该校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与学生双管齐下来加强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的措施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特别是通过社团实践活动的方式来提升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实效性的做法是值得学习的。

三、相关建议

根据对现阶段各高校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现状及我院准军事化管理现状的调研分析,结合对几所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实施较好高校的个案分析,针对我院准军事化管理体制的特点,为提升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的实效性,现提出以下建议。

(一)丰富准军事化管理内容,将廉洁文化融入到准军事化管理中去

作为校园文化建设有力推手的准军事化管理,其管理效果对学院廉洁文化建设的成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作为一所具有准军事化管理特色的海关院校,学院应该在现有准军事管理体制的基础上,丰富准军事化管理的内容,将廉洁文化建设融入其中。在准军事化管理办法中,应明确加入校园廉洁文化建设方面的内容,保证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的实施力度。

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准军事化管理应更加注重学生自主习惯的养成,坚持以人文本,尊重和维护学生的人格和话语权,在管理条例和制度的建设中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使学生由被管理者转换为管理的参与者,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减少学生对管理制度的排斥性,促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同时,将刚性管理与学院人文关怀相结合,使校园廉洁文化建设遵循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潜移默化中将廉洁文化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来,提高学生的廉洁素质。这样既丰富了我院准军事化管理的制度,是其更加灵活全面且贴近学生生活,同时又为校园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和保证。

(二)建立系统全面的准军事化奖惩体系,加强对廉洁文化建设方面的奖惩力度

针对学院在准军事化管理方面原有的奖惩体制,建立系统全面的准军事化奖惩体系,将廉洁文化建设纳入到该体系中去。特别建立对廉洁文化建设方面的奖励制度,提升师生参与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原来的被动、强制性参与,转换为积极主动的参与。在丰富学院廉洁文化建设形式方面,对积极策划参与校园活动的团体及个人给予大力支持和表彰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热情,积极打造以廉洁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品牌项目;在学风建设方面,通过推选学习之星、希望之星、优秀学风班级、优秀学风宿舍等方式,树立学习榜样和典范,并进行大力宣传,以学生彼此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状态的相互影响,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以良好的班风促进学生个体的进步;在考风建设方面,建立严格的制度规定和惩戒措施,杜绝学生的侥幸心理,营造良好的考风考纪。同时将廉洁文化建设与准军事化管理的扣分体系挂钩,通过这种与综合测评及准军事化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师生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其对校园廉洁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三)结合海关特色,开设多种形式的廉洁文化教育

作为海关院校,自身有着与海关密切相连的优势,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在丰富传统形式的基础上,同时开展多种创新性的廉洁文化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我院与海关的密切关系,开展契合海关精神、符合学院特色、具有创新精神的廉洁文化教育活动。例如带领学生实地参观海关里的廉洁建设情况,使学生更直观地接受廉洁文化教育,也可以在海关的实习或者模拟海关工作流程中感受廉洁文化的影响。这不仅丰富了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的形式,同时也提高了学院学生作为海关的人廉洁意识,为下一步走上海关岗位,更好地为国家、为人民服务奠定了基础。

(四)借鉴其他高校优秀实践,积极发展社团和宿舍廉洁文化建设

通过对其他高校的实践研究发现,以社团和宿舍文化为载体发展校园廉洁文化建设是一种极为有效且灵活的提升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实效性的路径。可以借助社团活动将廉洁文化的概念深入人心。借助学生社团受学生关注度高、活动覆盖面广、活动形式多样的特点,打造一批与廉洁文化教育相关、内容新颖、针对性强的精品活动,力求活动品牌化,形成持久效应,能够吸引师生员工踊跃参与廉洁文化建设活动,自觉接受廉洁文化的熏陶,构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校园氛围。

第4篇:出入校园管理制度范文

精神文化是软实力,具有引领作用。校园精神文化主要包括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和校园历史传统等内容,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最高追求,它是一所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高职院校要明确提出自己的核心价值理念、院风等校园精神文化内涵,比如笔者所在的职业院校明确提出了“创新、和谐、发展”的院风,所在院校的名片是“卓越建工,幸福师生,友善你我”,这些良好的精神文化都会告诉学生:“一切都要变好,一切都能变好,一切正在变好,一切定会变好”,这些精神文化可以在精神层面上感召每个同学,让他们明白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符合学校的精神,让他们加强对自身的约束,少去泡吧、少去逛街游玩,同学之间要友善和谐,这些精神支柱无疑会大大促进一个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

2融入企业文化加强学生管理工作

社会企业的员工管理和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在某种角度上存在异曲同工之处,我们要把企业管理文化吸纳到高职院校的校园中来,校企合作不仅是教育实训平台的必由之路,也是学生管理的有力保障途径。要搭建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的平台,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比如笔者所在的职业院校学生宿舍管理非常优秀,学生宿舍卫生干净整洁,吸引了很多地方企业的领导和员工前去参观,学校也经常组织师生到当地有名的企业去学习,让同学们到企业的生产一线,让他们感受企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工人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无疑会对每个同学产生积极的影响。把企业的管理文化和企业元素融入到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中来,是非常具有创新性的一项举措。

3校园环境文化的作用

高职院校的校园环境和自然景观建设在做到优美的同时,一定要注重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和职业教育的文化底蕴。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做到师生之间和谐共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例如笔者所在的职业院校位于黄河入海口,国家黄蓝经济的中心城市,校园建筑群整体采用黄蓝色调,黄色体现出黄河入海的地域特色,蓝色彰显环渤海蓝色经济带的发展优势,具有旗帜鲜明的文化底蕴和时代标志。同时学校的一些文化元素采用提油机标志,整个校园环境不仅优美大方,更体现出无比厚重的黄河口地域文化,同时也突出了学校依托油田办学的职教思路,映衬了“胜利大油田,青春园梦园”的职教音符。在这样的校园环境文化熏陶之下,同学们的精神受到文化的鼓舞,意志得到文化的激励,学生们的自信心和约束力明显提高,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井井有条。我想校园环境首先要打造绿草成茵、绿树成荫、秋绿冬青的幽雅风貌,然后要注重环境文化建设要和办学思路和谐统一,和地域文化和谐统一,和专业内涵和谐统一,和育人模式和谐统一。学校的建筑物、道路等名字要体现文化性和高职教育的特点。总之校园的山山水水都会使大学生在景观中领悟理念、陶冶情操、磨砺精神。

4学校制度文化对学生管理的积极作用

学生管理不能脱离规范和制度,制度文化也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不仅要建立规章制度,更要把制度建设成文化,把规章制度提升到文化的境界,同时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要体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特色,制度要全面,涵盖学生在校从生活到学习的方方面面,比如从学生的宿舍卫生到早操管理,从上课考勤到自习出勤,以及各种惩罚和奖励制度等都要建立健全。另外还包括各种奖助学金,从学校奖学金到省政府和国家奖学金,从专业奖学金到助学金等等都要建立严格的审批和评审制度。高职院校的各种学生管理制度,要系统、全面制定和实施,同时要把这些规章制度建设成一个学校的管理文化,制度提炼文化,文化引领管理。

5总结

第5篇:出入校园管理制度范文

学校网络安全自查报告范文(一)

辽宁省教育厅《关于集中开展学校安全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和锦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锦州市中小学校园网管理办法的通知》下发之后,我校领导非常重视,从校长、书记到每一位教师一齐上阵,把搞好教育系统网络管理及信息安全当做事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大事来抓。为了规范校园内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保证校园网信息系统的安全和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我校成立了安全组织机构,建立健全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严格了备案制度,加强了网络安全技术防范工作的力度,进一步强化了我校机房和办公设备的使用管理,营造出了一个安全使用网络的校园环境。下面将详细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由校长领导负责的、保卫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计算机信息安全领导

小组

领导小组成员结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二、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我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教育网站和网校暂行管理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出了适合我校的《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办法》,同时建立了《太和小学校园网络安全管理暂行条例》(见附件1),《校园网安全管理责任制》(见附件2),《太和小学计算机使用制度》(见附件3),《上网信息审核登记表》(见附件4),《计算机房和教师办公用机上网登记和日志留存制度》(见附件5),《上网信息监控巡视制度》(见附件6)、《太和小学校园网络安全管理责任状》(见附件7)《太和小学防雷设施建设实施方案》(见附件8),《太和小学电教设备统计表》(见附件9)等相关制度。除了建立这些规章制度外,我们还坚持了对我校的校园网络随时检查监控的运行机制,有效地保证了校园网络的安全。

由于我们学校制定了完备的规章制度,所以在网络及信息安全管理方面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处处有法可依,人人有责任、有义务确保校园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为创建文明和谐的社会文化和校园文化环境作出了我们努力。

三、严格执行备案制度

我校已经开通上网服务(接入互联网),并到锦州市教育局(下属部门电教馆)备案。

学校机房坚持了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原则,严格管理,完全用于教师和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查阅与学习有关的资料,没有出现出租转让等情况。

四、加强网络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实行科学管理

我校的技术防范措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的:

1.安装了天网防火墙,防止病毒、反动不良信息入侵校园网络。

2.安装网络版的江民杀毒软件,实施监控网络病毒,发现问题立即解决。

3.学校网络与教学楼避雷网相联,计算机所在部门加固门窗,购买灭器,摆放在

显著位置,做到设备防雷,防盗,防火,保证设备安全、完好。

4.及时修补各种软件的补丁。

5.密切注意CERT消息。

6.对学校重要文件,信息资源做到及时备份。创建系统恢复文件。

五、加强校园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和网管人员队伍建设

太和小学是从20**年9月初接入锦州市教育局城域网的单位,每位领导和教师都有自己的计算机登陆城域网和因特网,在查阅资料和进行教学和科研的过程中,我校学校领导非常重视网络安全教育,每学期开始和结束时都进行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促使教师们充分认识到网络信息安全对于保证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并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有义务向学生渗透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常识,并对全校学生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培训。做到校园计算机网络安全工作万无一失。

六、我校定期进行网络安全的全面检查

我校网络安全领导小组每学期初将对学校微机房、领导和教师办公用机、各多媒体教室及学校电教室的环境安全、设备安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等内容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纠正,消除安全隐患。

学校网络安全自查报告范文(二)

学校接到:重庆市巴南区教育委员会关于转发巴南区信息网络安全大检查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后,按文件精神立即落实相关部门进行自查,现将自查情况作如下报告:

一、充实领导机构,加强责任落实

接到文件通知后,学校立即召开行政办公会议,进一步落实领导小组及工作组,落实分工与责任人(领导小组见附件一)。鱼洞二小网络安全大检查专项行动由学校统一牵头,统一指挥,学校信息中心具体负责落实实施。信息中心设立工作小组(工作小组见附件一),小组成员及各自分工落实管理、维护、检查信及培训,层层落实,并坚决执行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管理原则,保障我校校园网的绝对安全,给全校师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使用环境。

二、开展安全检查,及时整改隐患

1、我校网络中心、功能室、微机室、教室、办公室等都建立了使用及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且制度都上墙张贴。

2、网络中心的安全防护是重中之重,我们分为:物理安全、网络入出口安全、数据安全等。物理安全主要是设施设备的防火防盗、物理损坏等;网络入出口安全是指光纤接入防火墙-路由器-核心交换机及内网访问出去的安全,把握好源头;数据安全是指对校园网的数据备份、对不安全的信息进行处理上报、对信息的过渡等。信息中心有独立的管理制度,如网络更新登记、服务器资源、硬盘分布统计资料、安全日志等,便于发现问题,既时查找。

3、对我校几大网站平台的帐户、口令等进行了一次专门的清理检查,对弱口令进行等级加强,并及时将应用软件更新升级,我校是电信光纤专线接入互联网,采用思科硬件防火墙作为入口的第一道防线,然后是接入路由器,最后接入核心交换机,保证了我校网络接入互联网的几道很重要的过滤。网络中心服务器的杀毒软件是正式版本,能定时进行升级更新,每天对系统进行补丁升级,消除可能存在的一切安全隐患,我校对外的服务器有2台(FTP服务器、WEB服务器),FTP服务器只对外开放端口21,其余端口全部关闭;同样WEB服务器只开放端口80,其余端口全部关闭,在方便师生使用的同时,要保障网络的绝对安全,由于我校领导的高度重视,管理得当,我校从2001年建立校园网到现在,还没有任何黑客攻入内网的记录。

4、强化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对所有接入我校核心交换机的计算机设备进行了全面安全检查,对操作系统存在漏洞、防毒软件配置不到位的计算机进行全面升级,确保网络安全。

5、规范信息的采集、审核和流程,严格信息审核,确保所信息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每周定时对我校门户网站的留言簿、二小博客上的贴子,留言进行审核,对不健康的信息进行屏蔽,对于反映情况的问题,备份好数据,及时向学校汇报。

6、本期第三周我校在教职工大会组织老师学习有关信息网络法律法规,提高老师们合理、正确使用网络资源的意识,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不做任何与有关信息网络法律法规相违背的事。

7、严格禁止办公内网电脑直接与互联网相连,经检查未发现在非计算机上处理、存储、传递信息,在国际互联网上利用电子邮件系统传递信息,在各种论坛、聊天室、博客等、谈论国家秘密信息以及利用QQ等聊天工具传递、谈论国家秘密信息等危害网络信息安全现象。

三、存在的问题

1、由于我校的网络终端300多个点,管理难度大,学校没有多余的经费来购买正版杀毒软件,现在使用的是伪版的或者免费版本的杀毒软件,这给我们的网络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2、我校的服务器共有5台,但我们没有一套网络管理软件,平时全靠人工手动去管理,管理难度大,所以平时难免有忘补丁升级的时候,这难免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3、在学校,网管员不能专职来搞网络管理,一般都还要兼一个人的工作量,所以在网络管理上的精力有限,在网络管理、资源整理,安全日志记录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总之,在后面的工作中,针对我们的不足及问题,努力整改,在现有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把我校网络安全工作做到更好,给全校师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也殷切期望相关领导给我们指点迷津,谢谢。

学校网络安全自查报告范文(三)

为了规范校园内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保证校园网信息系统的安全和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我校成立了校园网络安全组织机构,建立健全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了网络安全技术防范工作的力度。下面将详细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校园网络安全组织机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二、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我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教育网站和网校暂行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出了适合我校的《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办法》,同时建立了《鹿马中学校园网络安全应急预案》,《鹿马中学校园网日常管理制度》,《鹿马中学网络信息安全维护制度》等相关制度。除了建立这些规章制度外,我们还坚持了对我校的校园网络随时检查监控的运行机制,有效地保证了校园网络的安全。

三、严格执行备案制度

学校机房坚持了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原则,严格管理,完全用于教师和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查阅与学习有关的资料,没有出现出租转让等情况。

四、加强网络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实行科学管理

我校的技术防范措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的:

1.安装了防火墙,防止病毒、不良信息入侵校园网络、Web服务器。

2.安装杀毒软件,实施监控网络病毒,发现问题立即解决。

3.及时修补各种软件的补丁。

4.对学校重要文件、信息资源、网站数据库做到及时备份,创建系统恢复文件。

五、加强校园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和网管人员队伍建设

目前,我校每位领导和部分教师都能接入因特网,在查阅资料和进行教学和科研的过程中,我校学校领导重视网络安全教育,使教师们充分认识到网络信息安全对于保证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并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有义务向学生渗透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常识,并对全校学生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培训,做到校园计算机网络安全工作万无一失。

六、我校定期进行网络安全的全面检查

我校网络安全领导小组每学期初将对学校微机房、领导和教师办公用机及学校电教室的环境安全、设备安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等内容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纠正,消除安全隐患。

第6篇:出入校园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线性”安全管理机制;多维安全管理机制;路径选择

2012年12月14日美国康涅狄格发生的校园枪击案再次引发全球对校园安全的关注,且2010年以来国内频频发生的恶性校园伤人案件也为我国的校园安全管理敲响了警钟。惨案凸显校园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相关研究亦上升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我国民办高校应构建多维的校园安全管理机制,以提升校园安全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一、民办高校“线性”校园安全管理机制的缺憾

所谓“线性”校园管理机制的提法主要映射两个弊端,其一,校园安全管理的主要力量期冀于单一的行政管理层面,而学生自治团体在校园安全管理、危机处理方面的机能没有施展的空间与舞台,未能形成“由上及下”和“由下及上”的二维通道。并且,随着高校规模的膨胀,校园安保力量注定会陷入“捉襟见肘”的窘境;其二,高校既非企业亦非机关,制度建设如何契合高等教育“个性”发展迄今鲜有论著,“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形而下的思路易导致高校安全管理制度建设陷入“查漏补缺”的死循环。究其源头,盖因未能对制度进行“形而上”的反省,检讨高等教育“卓尔不群”的要义。就当下以观,“做得够不够”和“做得对不对”是亟待判定的现实问题。

二、民办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的任务

首先,构建民办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机制要切合高等教育“开放性”的特质。所谓“开放性”有实质上和形式上的双重内涵:其一,大学作为社会文化的母体必然体现对于社会公众的开放性,大学城的广泛建设,无围墙的校园环境、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蓬勃发展即为充分的说明。但“开放”所引发的校园区域内人员构成的复杂性和安监技术相对薄弱间的冲突亦得以彰显,安全隐患不可能仅仅通过安监技术的革新得以消弭,出路在于对传统安全管理机制的扬弃;其二,高等教育以孕育“创造性”为终极目的,“创造能力”的培育必然要求多元化的氛围,知识的多元化、文化的多样性、教育的个性化要求必然与单一的“填鸭式”的教育模式相冲突,必须通过构建多维的教学管理模式以契合“兼收并蓄”的开放性要求。

其次,民办高校安全管理制度的创新应从实际出发。其一,当代的大学生在家庭结构中往往居于核心地位,“安危”牵动着家庭甚至于整个社会的神经,必然要求高效的校园安全管理水平;其二,大学生有其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当代大学生作为“独子”罕有体验生活疾苦的机遇,欠缺历练,更匮乏应对挫折的智慧,进而应激性异于成人。从中学到大学的“无缝对接”无异于简化了成长的过程,以成人化的思路应对稚嫩的人格,难逃“拔苗助长”的嫌疑;其三,在泛网络化的社会现实中,由于信息传播的迅捷、广泛和易“脱媒”的特点导致监管困难,传播过程对信息的扭曲亦会加剧冲突的强度,“网络暴力”既为形象的描述。校园安全管理如何处理网络技术的负面影响亦是制度建设不可小觑的问题;其四,社会激荡所产生的矛盾冲突必然在校园中荡起层层的涟漪,构建阻止社会危机向校园传递的“隔火墙”,是理性教育的客观要求。

最后,创新民办高校安全管理机制应当采用多元化的路径。

其一,引发校园秩序冲突的因素是多维的,应对机制亦应是多样的。详言之,依据成因,校园安全秩序的冲突可区分为外部不稳定因素和内部不稳定因素,所谓“外部性的不稳定”是肇因于社会因素的秩序冲突,制度设计应倾向于构建多方位的安全监控制度和“防火墙”的建设。所谓“内部性的不稳定”是肇因于学生的应激行为,由生活、学习中的矛盾冲突等校园内部因素所导致的安全秩序紊乱,制度设计应倾向于“弹性”的构造,尽量避免出现负面性的终局结果,方能与大学生不稳定的心理特点相契合,实现“他律”向“自律”的飞跃。

其二,社会生活流动不居,制度建设亦非一蹴而就,需要“成长的空间和时间”。秩序是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而秩序的冲突往往肇因于社会演进与制度进化的脱节。所以,制度建设应当本着开放的态度,相机而动。而线性的校园安全管理机制将重心放在对管理者能力的期冀,“全能型”的定位与有限能力的冲突,易使管理者陷入首尾难顾的窘境,微小的瑕疵也会造成制度的脱轨。因此,完善民办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机制必须依据对经验的总结和积淀,以开放的态度和多维的视角应对校园环境不断发展的现实。

三、对民办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机制创新的展望

民办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创新应立足于多维的制度建设。首先,针对当代大学生应激性和心理、生理的特质构建多元化的处罚机制。传统惩戒机制侧重于事后的补救,重惩罚,轻激励,强调机制的震慑作用,忽略了惩戒的教育目的。大学是教育的实施机构,单一的、刚性的、不可逆的惩戒机制并不契合教育的初衷与追求,如何构建具有正向激励性的惩戒机制是高校安全管理机制创新实践中的重要课题。其次,大学文化应成为弘扬“创新”精神的标杆,“有教无类”是教育平等思想的体现,而非教育单一化的借口与托词。但高等教育的个性化要求与教育资源的相对不足已成为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矛盾。所以,如何在现有教育资源配置的实际中改革、创新已有的教学管理手段,迎合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是减少校园矛盾的必由之路,也是大学安全管理创新亟待实践的现实课题。再次,针对校园侵害所引发的赔偿纠纷,契合保险社会化的趋势,扩充、丰富大学强制保险的范围和种类,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思路之一,而相关的金融安排亦是创新实践中亟需探讨的理论重点。第四,针对开放式校园的特点,如何进一步丰富安检技术也亟需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做出有益的探索。最后,民办高校有其卓然的特性,并非对公办高校简单的模仿和办学模式的必然延伸,结合民办高校生源素质的实际,培养切实有效的学生自治力量,形成多元化的安全稳定力量是衡量民办高校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优劣的重要标准。

综上,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是当下的研究热点,国内外研究的重心聚焦于高校安全管理控制的技术性领域,旨趣重技术而轻人文,难逃本末倒置的质疑。就经济学的角度以观,校园安全管理是一个充满“外部性”的问题,解决的路径不下三种,而绩效平衡的最优方法一定是构建富含人文精神的制度安排。高校制度建设应当重视人文精神的培育与塑造,所以,校园安全管理创新并非简单的技术应用型课题,其核心应是对现有高校安全管理制度本身的反思与批判,强调观念的转变和手段的丰富。

参考文献:

[1][德]柯武钢、史慢飞著韩朝华译.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商务出版社,2000.

第7篇:出入校园管理制度范文

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是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建设的着力点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关键是重构政府与学校的关系[1],而重构这一关系的着力点在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苏州工业园区依托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借鉴园区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以及国外职业教育管理的一些先进经验,从2005年起就开始了职业院校体制机制改革的探索和试验。2005年5月,苏州工业园区工委、管委会联合发文成立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文件规定:“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等职业教育机构(中专),为园区管委会直属事业单位。”文件还规定:“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行政上隶属园区管委会管理,业务上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模式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经过10多年的实践,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职业学校。“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种改革创新,这种改革创新或许能够为职业院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提供某些借鉴。

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是管理体制机制的一种创新

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建设的重点,并非简单地建立某种制度,而是形成何种关系。就外部而言,它涉及政府与学校、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会等关系的确定;就内部来看,它涉及学校自身各种关系的协调。[2]“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就是要通过体制改革,转变政府的管理职能、管理内容和管理方式,通过机制改革,促进学校完善治理结构,协调自身的各种关系。

(一)园区管委会对“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政策设计

园区管委会深刻地认识到,管理体制改革是建设现代职业学校制度、激发办学活力的重要推手,从管理模式、人事管理、经费管理等方面对这种新型学校制度进行了自上而下的设计,力图简政放权,做好服务,促进自主办学。1.深化管理体制改革(1)正确定位政校关系。学校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等职业教育机构(中专)”。政府是行政机构,负有行政管理权;学校是独立法人单位,享有办学自。园区管委会将学校视为一个独立、平等的主体,学校为“园区管委会直属事业单位”。这表明,政府有权利、有义务管理学校,为学校发展服务;学校必须接受和服从政府的管理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的业务指导。(2)创新管理模式。学校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模式。“事业单位”,明确了学校是政府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社会服务组织,是公办学校,而非营利性机构;“企业化管理”,是指借鉴企业管理的模式来进行学校管理,提高学校的运作效率,从而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益。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理事会由园区管委会主任、分管教育的副主任分别担任理事长、副理事长,园区教育局局长、财政局局长、组织人事局局长、园区教育发展投资公司总经理、园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和学校校长担任学校理事。学校理事会负责研究、决定、解决学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校长接受理事会的领导,执行理事会的决定,对学校理事会负责。校长负责制是指学校工作由校长统一领导和全面负责。校长按照一定的组织程序公开招聘。校长没有行政级别。2.建立灵活的编制制度园区组织人事局核定单位编制总额。学校在成立时,原苏州工业园区车坊职业中学建制撤销,在编教职员工转入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原车坊职业中学教职工为事业编制,共34个。学校新聘人员为企业编制,即须缴纳园区公积金,退休时领取养老金。如果新聘人员原来是事业单位编制的,则在档案中保留其事业编制身份,并按有关规定动态调整其档案工资,以保证他们今后如果离职或调动,其事业性质、工资级档能够与调入单位接轨。由于企业编制人员按园区公积金缴存的比例积累养老金,这对原在事业单位工作且入编时年龄偏大的人员来说,有一定的后顾之忧。2013年园区管委会研究决定,学校原有34个事业编制实行“退一进一”的动态管理,缺额在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教师中考核择优补充。这不仅增强了学校对高级人才的吸引力,对聘入时年龄偏大的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激励。3.赋予学校人事管理自学校每年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制定招聘计划,报园区教育局、组织人事局审批后实施。学校根据审批后的招聘计划,招聘启事,筛选应聘简历,审核应聘材料,在教育局的监督下自主命题、自主组织笔试和面试。每个岗位根据考核成绩按1∶3的比例遴选名单,报教育局和组织人事局确定录用人员。学校可从行业企业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编或担任兼职教师。这些规定保证了学校所招聘的员工符合事业发展的需求。此外,学校还有权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设立内部机构,选聘中层干部。4.保障学校运行经费学校基本建设资金由园区财政局投入。学校预算内收入全额安排人员经费、资产购置、学生助学金,预算内外各半保障公用经费和日常维保,预算外安排日常工程和专项业务费。生均财政拨款高于园区普通高中10%。这些政策保障了学校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及日常运营。人员经费按核定编制和人均标准安排经费预算,实行包干使用。核定编制为按实有学生数和核定师生比(1∶18)、教职工学生比(1∶12)计算的教职工人数。企业编制人员的薪酬,个人实得部分参照园区高中教师标准提高10%。校长可以在学校薪资总额中提取1%作为校长奖励基金。在组织人事局核定的薪酬范围外,可以发放超工作量补贴和培训课酬,发放总额不超过管委会核定在编在岗人员各级年薪的10%。相对于其他事业单位,学校经费改革的力度大。园区管委会充分考虑到了学校举办职业教育的实际,能够激发学校办学和教师工作的积极性。5.支持学校创办企业由于职业院校设施设备的投入较大,2013年园区管委会同意由学校出资50万元,注册成立苏州工业园区教育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公司成立3年来,利用各种软硬件资源,通过创造性的经营,年均营业收入521.6万元、净利润183.8万元。公司营业利润除维护自身运营外,反哺教育,累计为学校的设施改造与设备更新提供了400余万元。公司的成立与发展,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稳定的资金流,也减轻了政府投入的压力。

(二)学校对“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主动实践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除了要厘清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外,还要调节好学校与其他行为主体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这需要学校主动变革,推进管理创新。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按照“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要求,推进管理创新,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主动协调学校与各方的关系。1.深入推进管理创新(1)改革人事制度。实行全员聘任制,建立岗位考核制度,制定《教师专业技术职务高聘和低聘试行办法》《中层干部选拔与管理办法》,建立了教职工转岗制度,并对从企业引进的教师提出了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年限要求,从而真正建立了“员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改革以来,累计有2名教师由助理讲师高聘为讲师,有5名教师由讲师高聘为高级讲师;提拔4名30周岁以下的年轻干部,解聘2名中层干部;有4名教师由教师岗位转到行政岗位,1名人员由行政岗位转到教师岗位。还制订了《“双师型”教师和优秀“双师型”教师认定和管理办法》《星级教师认定及管理办法》等制度,鼓励教师专业发展和岗位成才。这些改革举措,调动和激发了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了风正、气顺、心齐、劲足的创业氛围。(2)改革分配制度。学校打破事业单位分配制度,制定《绩效积分考核与薪资分配方案》,从学历、学位、教龄、专业技术职务、职业资格、荣誉称号、岗位、兼职(办事员、班主任、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考勤、工作量、教科研成绩、参加竞赛或指导竞赛成绩等方面设置基础分值和考核分值,对每个岗位上的人员核定绩效积分,按积分兑现收入。这一改革体现了企业绩效评价的理念,真正建立了“工资能多能少”的分配机制。学校每年都有教师工资高于干部、低职称教师工资高于高职称教师的情况。即使是同一年进编、同一年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两名教师,收入也可能相差几万元。(3)改革经费管理。为推进系部二级管理,增强系部办学活力,学校制定了《系部经费预算与管理办法(试行)》。系部包干使用的经费包括公用经费、专项经费、设备购置经费、教师工作量工资等。在使用上,要求统筹兼顾、保证重点,优先满足教育教学工作运转所必需的开支,不能留有缺口。学校对系部经费实行超支不补、节余留用的政策。经过3年的试行,这一改革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调动了系部的积极性。2.完善内部治理结构(1)规范决策程序与议事规则。学校建立了行政领导班子会议议事决策制度;成立了教学管理委员会,教学领域的业务性问题按照专业人员的意见处理;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在学术领域充分尊重学术人员的决策。各类评优和荣誉称号评选也都建立了相应的办法。(2)推进民主管理与监督。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提交教代会讨论和通过;成立了督导室,定期开展教学督导与行政督导,促进质量提高。3.主动协调学校与各方的关系(1)协调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学校按照企业管理的思维,将学生视为最重要的客户,提出“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发展道路”的口号,创新学校德育,推进教学改革,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学校充分尊重和保障学生权益,成立了学生代表大会,建立了听证会制度,成立了学生申诉处理机构,建立了校长座谈会制度。学校充分考虑家长对子女教育的关注,与家长保持经常而密切的联系,建立了双向参与、共同合作的机制,如建立家长委员会、建立信息制度等。(2)协调与企业、社区的关系。产业是职业教育的源头活水,职业院校的办学离不开行业企业的支持与参与。学校秉承园区管委会的“亲商”理念,将企业视为客户,制定了校企合作管理制度,成立了校企合作管理机构,形成了对话、交流、合作的长效机制。学校还注重与社区及周边单位建立良好关系,为社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3)协调与教师的关系。学校树立“员工第一”的理念,促进教职工与学校的共同成长。学校主动与园区管委会沟通,争取政策,切实提高教师待遇。关心教师成长,为教师的发展搭建多种平台。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保障教师地位,不断优化教师成长发展的人文环境。

三、“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几点启示

从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改革的案例中,我们可以获得如下启示。1.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建设的关键是政府。政府是行使公共权力的机关,学校是受政府委托实施国民教育的机构。政府不能将学校视为自己的下级,也不能包揽学校应承担的职能。政府应主动调整与学校的关系,既要依法管理,又要充分放权,强化服务。园区管委会有两点做法值得学习:一是舍弃管得太多、管得太死的做法,强化业务管理与监督,确保学校的办学自;二是从经费下拨、人事管理等方面做好服务与保障工作,支持学校发展。可见,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建设首先需要政府自我革命,并加强顶层设计。2.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建设的主体是职业院校。职业院校应充分发挥政府赋予的办学自,推进管理创新,改革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和经费使用制度,激发自身的办学活力;要将目光专注到学生身上,专心面向学生办学,真正从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出发,促进学生适性多样发展;要通过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实行民主管理,保障民主监督,提高管理效能;要通过制度规范与机制建设,保护学生和教师权益,激发教师的热情、想象力与创造力;还要主动协调与企业、社会及其他学校的关系,为学校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支持系统。3.“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本质是体制机制的一种改革创新。学校和企业是不同性质的机构,“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并非要将学校变成企业,也不是“依样画葫芦”照搬企业的管理方法,而是要借鉴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处理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借鉴企业管理的运作方式来管理学校。[3]前者是体制改革的一种创新,后者是机制改革的一种创新。“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需要政府和学校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相互配合,共同发力,这样才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成果。

作者:何语华 单位: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第8篇:出入校园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高校;校园安全;防控体系;构建

高校作为培养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的重要基地,不仅承担着提供优质教育的职责,还应负有为学生营造和谐、安全学习生活环境的责任。近年来,高校校园安全事故频发,只有构建好高校校园安全防控体系,才能充分确保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只有营造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才能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现状

1、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意识薄弱

现阶段,国内大部分高校埋头于学校规模的扩大和生源是否优质,而不能充分认识到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安全管理理念落后。随着社会发展和高校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校园管理的环境也不断发生变化,管理的思路和理念也应与时俱进。对于高校校园安全管理而言,也应坚持和奉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学校安全管理部门应建立为师生服务,从师生的切身利益出发的安全管理理念。

2、学校领导重视不够,安全管理经费投入不足

学校安全管理部门虽然存在,但其作为辅助部门很难得到足够重视,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这就给高校安全管理部门工作开展带来诸多障碍。校园安全管理必然要得到人力、物力和技术方面的支持,而目前国内诸多高校都存在安全管理人员短缺、技术防范体系建设滞后的问题。多数高校往往在发生一定影响恶劣的校园安全事故后,校园安全问题才会引起足够重视。

3、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健全、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做好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保障,目前,多数高校都根据自身情况建立了安全管理制度,但由于职能不明确,政令不畅通等原因致使这些制度无法贯彻执行,大都流于形式。往往多数人认为,校园安全就是学校保卫部门一个机构的责任,在教学单位中得不到广大师生的足够重视,缺乏全面有效的制度措施保障全员重视、全员配合。

4、没有形成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

校园安全文化氛围愈浓厚校园环境愈安全,越发有利于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文化氛围的营造主要通过宣传和教育,高校校园安全知识宣传存在渠道少、方式单一的问题,宣传力度不够,尚不足以使校园安全知识人人皆知。现在一些高校管理部门也会在重要时间节点举办一些校园安全宣传的展览、讲座等,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参与到宣传活动中的教师和学生寥寥无几,所以宣传的实际效果可想而知。

二、全方位构建高校校园安全防控体系的对策

高校校园安全绝不是校园内某个管理部门或者某几个管理人员的事情,要做好高校校园安全工作,必须协调好各方力量,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多个角度入手构建一个全方位校园安全防控体系。

1、以人为本,确立系统、和谐的系统化安全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就是要突出人的重要性,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应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强调对学校师生的尊重与关心,努力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由“行政命令式”向“服务型”转变。校园安全管理部门在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中,树立服务意识,增加政治安全服务、治安安全服务、安全教育服务、安全防范服务和窗口服务的功能,加强与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塑造良好形象,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争取尽可能多的支持。

校园安全防控体系的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进一步降低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提高校园安全水平。主动协调好各部门间的关系,明确职责,使校园安全管理部门内部形成有效合力,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增强安全管理部门内部的凝聚力,确保其更好地为校园安全服务。

校园安全防控体系的建设还应以系统化、精细化为目标。只有确保校园安全防控体系的系统化、精细化,才能在校园安全管理过程中切中要点、抓住关键,全面梳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制定全面详细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安全防控体系。

2、有效整合,建立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

加强队伍建设,创建专业化的安全管理团队。在校园安全管理过程中,人力防范肩负着重要任务和职责,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管理团队至关重要。加强安全管理部门人员的素质教育,强化其服务意识,切实提高安全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做出应有贡献。

增加投入,加强物防设施建设。物防实施是校园安全防控的一道关键防线,高校应该增加投入,在校园内合理配备物防措施,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提升校园安全系数。在建设好物防设施的同时,还应当配套好相关管理制度,保证物防设施充分发挥作用。

引进技术,建立全方位智能化的技术防控体系。技术防控作为人防和物防的重要补充,在校园安全防控中作用日益明显。通过将先进科技引入校园安全管理,建立校园安全监控枢纽,构建一个以防盗报警系统、电子巡逻系统、紧急求助系统、安全防范管理系统为一体的全方位、智能化的技术防控体系,以适应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

3、营造氛围,加强校园安全文化体系建设

建立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校园安全文化体系的建设,需要建立完整的安全教育课程体系,明确课程的设置、编排、师资力量的配备和课程的考核等,力求对学生进行系统化、体系化的安全教育。与此同时,还应创新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的方式方法,将安全教育付诸于实践,通过学生之间线上线下的互动和实践让其更好地领悟和掌握安全知识。

依托校园社团活动,丰富安全宣传阵地。校园安全文化教育宣传活动可以依托社团活动,将安全文化宣传和组织社团活动结合起来,通过社团在校园内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将安全文化传播到学校的各个角落。

建设网络教育平台,开拓安全宣传新渠道。在校园安全文化教育宣传过程过,不仅要利用好传统的媒介和平台,还应充分运用计算机、移动网络和微博、微信等自媒体,扩充校园安全文化宣传阵地,推进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为校园安全文化的宣传教育创立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许武育.高校校园安全的几点思考与对策[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05).

[2] 刘兵.论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S1).

[3] 郭永强.试论高校校园安全管理预警机制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0(04).

第9篇:出入校园管理制度范文

一、安全事故的表现及产生原因

(一)近年来出现的校园安全事件类型主要有: 1.校园火灾、校舍倒塌、学生集体中毒、雷电袭击等致学生伤亡事件时有发生。 2.校园的设施存在安全隐患导致学生伤亡、学生因心理因素跳楼自杀、在游戏或活动中受伤害等等事件。 3.不断发生学生被、猥亵、性骚扰事件。 4.学生之间械斗、凶杀、纵火、投毒等校园暴力事件。 5外来暴力侵害校园,犯罪分子向弱势群体施暴,校外人员参与斗殴、打击报复。 6.校门口发生交通堵塞和交通伤亡事故屡见不鲜。 (二)存在安全隐患问题的原因

目前各类学校在校舍、实验室、运动场、图书馆、学生宿舍、餐厅以及教学用具、设施设备等方面还普遍存在安全隐患。特别是一些农村的校舍,已超出了安全使用期限,有的学校出现了危房,有的学校设施陈旧,供电线路老化,存在严重事故隐患;随着学校在校生的增多,学校后勤设施滞后的问题更加突出。

另外,学校安全管理制度也不尽完善。在管理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对学校安全事故的管理还处于安全事故后的补救阶段,并没有重视安全事故前的预防,安全事故的干预机制并没有纳入学校日常管理系统。学校的安全文化建设也不够,部分学校的宣传黑板报等很少涉及安全内容,仅仅在上级部门检查的时候突击性地填充了一些安全内容进去,一些领导只重视学校的升学率而忽视安全知识的普及,造成学生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护自救能力,以致灾害来临的时候,学生惊慌失措。

二、如何撑起学校师生安全的保护伞

校园安全工作就要时时刻刻绷紧安全这根弦,从人防、物防、技防建设等方面入手,构建“三位一体”校园安全管理机制,为全校师生安全保驾护航。

(一)人防建设。首先,抓安全教育,打牢思想基础。安全工作是学校全面建设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它不是中心,却影响中心,学校领导及各部门必须把校园安全工作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增强做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是加大思想教育力度。组织全校师生认真学习安全方面的知识,在全校形成安全发展的共识,把“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营造人人抓安全、讲安全、保安全的良好氛围,夯实全员额、全时制、全方位、全过程抓安全的思想基础,构筑防范安全问题的“防火墙”。二是大力开展安全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通过板报、校园网、校园广播、安全知识竞赛等多种方法传播安全文化,普及安全常识、安全技能,让“遵纪守法、关爱生命”的安全文化理念深入每个人心中。三是搞好专题教育。可以请交警来讲授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消防警察来传授防火方面的知识,心理专家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等。其次,抓安全培训,打牢素质基础。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师生及工作人员安全防范能力十分重要。一是抓好普遍性培训。即基本安全常识教育,如,火灾的预防和处置、食物中毒的预防和处置、盗抢的预防和处置、交通事故的预防和处置、激情犯罪的预防和处置等等。提高全校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达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伤害”的目的。二是抓好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如学校保卫人员的安全保卫技能培训、消防人员的消防技能培训、水电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三是抓好各级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领导能力培训。即:基本的教育能力、检查能力、处置能力、善后能力,提高领导干部对安全工作的领导、组织、管理处置能力。再次,抓安全检查,打牢制度基础。安全工作的好坏重在制度的落实,而制度的落实又重在日常的检查监督。一是认真检查人员情况。检查校门出入、日常巡逻(巡查)制度是否落实,校区是否有“个别人”、“重点人”。二是认真检查安全教育情况。看教育制度是否落实,安全常识是否人人皆知、家喻户晓。三是检查预案演练制度的落实情况。看是否定期组织师生员工进行防火灾、地震等预防灾害演习,看专业人员(治安人员、消防人员等)的专业素质情况,看师生员工的安全知识掌握运用情况。最后,抓安全机制,打牢领导基础。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加强安全校园建设,必须不断完善保证学校安全发展的制度建设。一是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各级领导,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依法从严管理。按照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原则,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不出现盲点和空白点。要建立严格明确的奖惩责任制。一旦出现问题事故,坚决按照制度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做到“谁干得好,奖励谁,谁出问题,打谁的板子”,使人们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增强奖惩的巨大示范效应。二是建立联系联防制度。学校与友邻单位保卫部门,公安局、派出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联系联防制度,及时掌握周边社会治安情况,疫情防范情况等。做到:互通信息、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确保安全。

(二)物防建设。在“物防”建设与管理上,学校要定期进行排查工作,检查安全隐患排查制度情况。看用电、用水、用车、用食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电线线路是否存在漏电、老化、短路问题,消防设施是否完备,消防通道是否畅通,车辆状况是否良好,食品的采购、制作、管理、使用是否符合卫生标准,有无导致食物中毒的可能。在确保无危墙、危房的基础上,对重要部位的围墙进行加高加固处理,防范外来人员进入校园伤害师生,防范学生翻墙外出。校园安全工作人员要时常对学校消防器材进行检查,确保消防器材的及时配备与更新,并对教师、学生宿舍的违禁品及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清理整改,对校舍安全进行全面摸排,消除校园安全隐患,构筑“安全防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