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红色传承的心得体会范文

红色传承的心得体会精选(九篇)

红色传承的心得体会

第1篇:红色传承的心得体会范文

“红色基因”是党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红色基因”孕育了永放光芒的抗洪抢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坚强自立、坚持梦想、勇往直前。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传承红色基因心得体会范文合集,供您品鉴。

传承红色基因心得体会范文一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回首过去那个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战场,多少战士用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大地,为了换来我们民族的荣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像春潮般温暖着我的心。“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成为我奋斗的目标。

我们中国曾经有一段屈辱的历史,外国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霸道,肆意妄为,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七十年前的那些日子,可恶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烧杀抢掠,三十五万无辜的南京老百姓们,成为了疯狂的刺刀下的牺牲品。更早一些,北京圆明园,一个当时世界的博物馆,就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又被一把大火烧毁,付之一炬。

屈辱的历史在人们心中无法磨灭,虽然已是过去,但却成为人民永恒的回忆。岁月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行,作为新一代的蓬勃少年,我们必须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将自己的成长发展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去。

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社会中,但我们不能忘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不能忘记了国耻。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青少年只有将国耻铭记心中,以此为动力,奋发图强。

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孙中山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做人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我们是早晨六七点钟的太阳,我们需要时刻爱自己的祖国,将祖国文化传承一代代。时刻铭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名自强有为的爱国人,无时无刻不把祖国大事放在心上。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新时代的青少年必须要勤奋学习,用自己的知识为祖国献出一份力量,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让我们在学习中要更加精益求精,不怕吃苦,肯下功夫,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要想报国,先要学习;每天学习一点点,就是为祖国献出力量的一大步。

遥想曾经,中国人的苦难与抗争,激励今人,昭告后世。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未来的烛光已经点亮,需要新一代的我们在这光亮下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开辟出一条光明的道路,在这条路上不断成长,报效祖国,为了祖国的明天。

未来,为了祖国,我将会有所作为。当我的生活中充满着一种渴望,想去看到未来祖国的美丽,那美妙的事情就会出现:平凡的生活变得非凡。我会努力,传承红色基因,做一名时代新人。

传承红色基因心得体会范文二

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执着坚守。强调,红色基因要代代传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

习主席对红色故事如数家珍,强调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基因体现了共产党人的身份自信和使命担当。

党的刚刚闭幕,习主席便带领新一届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

红色基因伴随共产主义的传播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诞生而产生。正义的战场战斗中,铸就红色基因的鲜红血色;艰苦的长征路,锤炼了红色基因的顽强生命力;前进的革命道路上,强大了红色基因的抗御能力。不断成熟的革命历史过程中,红色基因得到了锤炼和强化。不论生存环境怎么险恶,不论前进的道路有多艰难。勇往直前是共产党人红色基因不断强大的精神气魄。

红色基因发源于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弄清楚从哪儿来”需要重温红色经典,“弄清楚往哪儿去”需要勇于担当使命。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作为党员干部重温红色故事,感悟红色精神,对于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年经党员干部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时刻牢记党的性质宗旨,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与时俱进,提高判断形势、维护稳定的能力,在谋求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中奉献青春热血。

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永不叛党是每个党员必须要做到的,讲忠诚,就要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铭记历史、砥砺奋进,从先辈手中接过的历史接力棒,肩负起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任。这,就是我们的初心所在、使命所系。

传承红色基因心得体会范文三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养,历经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磨炼筛选,不断孕育积淀升华的决定中国共产党人本质特征的特有品质。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阶级政党的鲜明标识和政治优势。红色基因的传承和弘扬需要更新、更宽阔的视野。

一、要立足国际视野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要善于从国际视野的角度认识这项崇高的使命。红色基因体现了共产党人的身份自信、使命担当和对中国制度的自信。新时代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就要求中国共产党永葆党的性质、宗旨、本色,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国崛起。国际格局多极化态势愈加明显,如果我们不能从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出发增强传承党的先进理论的自觉性,就难以凝聚全党、团结人民,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也难以解决我们面临的复杂矛盾和问题。中国人民为自己的民族独立所付出的代价,百倍于美国人为美国独立付出的代价。能够经历这样的长时期斗争,没有人民的支持是不可能的。党带领人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是经过历史沉淀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的制度安排,包含了历史基因、红色基因和现代元素。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融入高度的现代化导向和目标,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方向和道路。这就是中国崛起的逻辑。从红色基因讲,这个世界历来都有不同制度在衍生,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当然不免剧烈冲突,最后是相对比较好的胜出。

二、要立足民族视野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红色基因是属于党的,同时也是属于民族的。红色基因所包含的民族自强精神,是激励我们党顽强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精神支撑,已深深融入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化为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我们党为民族独立所经历的砥砺奋进,淬火成钢的精神品质、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敢于胜利的革命风范,构成了红色基因,在苦难与辉煌中代代相传。红色资源、红色传统、红色基因,在新时代唯有汇入民族复兴的历史画卷,才能在繁重任务面前挺起民族脊梁、敢于担当;在利益诱惑面前站稳脚跟、坚定前行。人类历,没有一个民族、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背负着民族的希望,将红色基因植入各族人民的心中,成为他们精神的共同归宿、前行的共同动力。讲好红色故事,补充红色营养,不断激发中华民族的信仰伟力,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就能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精神支撑。

第2篇:红色传承的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红色文化 传承 路径

红色文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产生、形成,在中国革命的红土地上孕育出来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红色文化在形式和内容上具有特定的物质载体和丰富的精神意蕴,包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文化形态和价值体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追求和丰富的精神内涵。红色文化是一种先进的政治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红色文化的主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红色文化的传承、丰富与发展。

红色文化既是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又以大众文化的形式流行与传播,在此意义上,红色文化又具有大众文化的特性。目前我国大众文化中的庸俗、低俗、媚俗的“三俗”现象大行其道,模糊了大众应该秉持的价值诉求,使得大众文化缺失应有的道德责任和使命。面对大众文化的迷失与诸多乱象,作为先进文化重要组成的红色文化负有引领大众文化走向、推动大众文化健康发展的使命与责任。如何寻求红色文化与大众文化文化的契合点,使红色文化的核心精神传承、渗透进大众文化的内容与主题之中,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和探索的文化课题。笔者认为,以红色文化引领大众文化的走向,传承红色文化及其精神,其方式与路径选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与推动。

1 以多种形式开发生产红色经典影视作品,满足人们对红色文化这一高品质精神文化产品的需要

红色文化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表达。也许是因为一批弘扬“主旋律”的影视作品的热播(例如电视连续剧《激情燃烧的岁月》、《亮剑》产生的“轰动效应”)唤起了出版人的历史记忆,使他们推出了“红色经典”。而“红色经典”出版以后在舆论界引起的热烈反响又促成了一批根据“红色经典”改编的电视连续剧的热播如电视剧《铁道游击队》、《红旗谱》、《林海雪原》、《沙家浜》等都有相当不错的收视率。就这样,在影视人和出版人的互动下,“红色经典”再度走红,重返当代人的文化生活。而对于年轻一代来说,虽然那段红色年代早已成为过去,但长期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与熏染也使得年轻一代渴望了解红色文化背后那段峥嵘的岁月与先烈奋斗的历程,并以此构建自己心中的英雄传奇与社会理想。前辈人的怀旧情愫与后辈们的好奇心理,共同为红色经典再度创作、改编开辟了较大的空间。红色经典也因其长久不衰的经典气质被广大影视界所追捧。重拍红色经典是对红色原著的激活和重建,有利于新的历史条件下红色原著所蕴含的红色精神的传播,并对今天的时代精神、大众精神追求和文化创新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在红色经典的改编热潮中,呼唤红色原创,创造新的红色经典,需要文化工作者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创作红色影视文化精品,以满足人们对红色文化这一高品质精神文化产品的需要。

2 以“红段子”作为一种新型网络大众文化传播方式渗透人们的思想,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面对网络文化的兴起和大众传媒技术的发展,红色文化的传承创新面临新的挑战。“红段子”以互联网、通信网为传播媒介,以短信、视频、彩信、彩铃、动漫等丰富的表现形式,联手政府、媒体、客户开展一场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大的手机网络文化运动。“红段子”是指与黄段子、黑段子等相区别,内容健康向上、形式丰富多彩、效果催人奋进,受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红红火火”的段子。“红段子”不仅仅包括红色革命段子,还包括祝福问候、寄托思念、励志奋发、表达情思、人生哲理等等类型,具有思想性、启迪性、知识性、趣味性等特点。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红段子”已经成为一个传递健康、传系情感、传播知识、传送理想、传承文明的网络文化品牌。温暖人心的“红段子” 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红段子”对网络黑色、黄色、灰色文化进行堵截的同时,也建立起一种疏导模式,用符合网络文化传播规律的方式引领新文化风貌的产生,从而达到使主流的、健康的文化占据人们的生活空间,占据主流文化的至高点,使不良信息和垃圾短信丧失生存空间的目的。“红段子”作为和谐文化的承载者、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创新思想的先行者以及作为网络文化的精神品牌发挥着塑造、弘扬民族精神的功能。“红段子”以其短小简单明了的特点成为传承红色精神的有效形式,成为了网络互联时代主流文化传播的最好、最快方式,也展现了互联时代红色文化、大众文化传播传承方式的新尝试与新探索。“红段子”以其倡导的积极、健康的精神内涵,通过成千上万的创作者和更多的传播者,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着普通大众。

3 以形式多样的红歌会唱响时代主题,传播红色精神,弘扬先进文化,凝聚时代人心

近年来红色文化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红歌会就是一个代表。当岁月的长河流转到今天,红歌再次如春潮的涌动奔流之势在中国大地上被广为传唱。红色歌曲诞生于各自特定的年代,反映特定的情感,但是就革命歌曲的艺术美来看,它体现的是一种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一种激情和动力,也是我们这个社会时下每个个体最为需要的精神甘露。“一支歌可以催生一股精神”,物质生活富足的和平年代,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支撑民族气节与丰骨的红色精神似乎在一点点流失。红歌会所表达的对革命英雄的崇拜、对理想信仰的执着、对红色历史的缅怀、对幸福生活的赞美,正是代表了一种主流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观众形成了强烈共鸣,这也是红歌会为什么会受到各阶层、各年龄段观众广泛欢迎的根本原因。红歌会为人们燃烧理想、释放激情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让人们把内心那种阳光的、高尚的、健康的、主流的东西表达出来。有专家认为,“中国红歌会是对弘扬红色文化进行的有益尝试和探索。她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宣传红色精神,在潜移默化中传播先进文化。她以一种振奋向上的风格品质,引领着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和道德体系建设,用一股‘红色旋风’缔造出和谐社会的文化氛围,正在成为中国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知名品牌。” [1]2008年6月起,重庆陆续启动“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激发出群众的参与热情,彰显出红色文化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力量。对于重庆的唱红歌现象,清华大学崔之元教授实地调研后给出了自己的判断:重庆的唱红,体现了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面对各种矛盾和危机,执政党对塑造社会价值体系的一种寻找。红色文化见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她以丰富的形式,寓教于乐地向年轻一代诠释了红色文化的精髓,传承了民族精神,呼唤了民族文化的回归。

4 努力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积极开发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红色旅游能使人们在旅游中领略自然景观、满足精神享受、传承民族精神,启迪思想觉悟,充分发挥红色旅游娱乐身心,陶冶情操的功能。近几年来,我国红色旅游热蓬勃兴起,红色旅游路线备受青睐,印证红色文化的巨大魅力与强大的生命力。红色旅游让受教育者在领略自然景观、体验民俗风情中放松心情、娱乐休闲,在驻足人文景观,缅怀革命先烈,感悟历史文化中丰富人生阅历,满足精神享受,启迪思想觉悟。红色旅游本身不仅成为生命健康之旅,也成为心灵健康之旅,更成为革命精神实践之旅。红色旅游的蓬勃发展不仅成为红色文化传播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更是革命老区百姓脱贫致富的重要带动力量。同时,把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和古迹文化结合起来,寓思想教育于文化娱乐和观光游览中,既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又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国家旅游局局长、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常务副组长邵琪伟在回顾总结“十一五”全国红色旅游取得的成就时说,从2004年中央提出发展红色旅游这七年多来,我国开发出30多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120多个景区景点,累计接待游客14亿人次,给当地居民带来1000多亿元的收入。预计到2015年,红色旅游将带动直接就业50万人左右,带动间接就业超过200万人次。全国红色旅游年出行人数将突破8亿人次,综合收入突破2千亿元。[2]红色文化的产业化拥有巨大的商业潜力。

5 大力推动红色文化图书和电子出版物的创新发展

作为红色文化及其精神传承的传统途径,红色文化图书的出版在今天也大有可为。文化宣传部门应制定并实施红色文化图书精品工程,每年推出一批红色文化精品力作。鼓励文化机构和社会各方为少年儿童多出版展现红色革命历史风云和英雄人物的故事书、漫画等图书。随着网络时代电子与大众传媒技术的发展,传播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开辟红色资源专栏,开设“红色文化”网站,开发设计具有时代特点,贴近现实,又有感染力、吸引力的“红色文化”软件,构建红色文化网络阵地,开展网上德育新形式,用“红色文化”抵制、替代那些格调低下、颓废腐朽的“灰色文化”。鼓励文化机构和社会各方创作编辑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电子出版物,包括适用于儿童的反映红色历史和英雄人物的电子动漫。如《八路军》是山西省首部红色历史文献多媒体电子出版物,它通过多媒体手段收录了上千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三个多小时的声像资料、200余万文字资料,并吸取了国内外大量文献史料和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让很多历史事件更加清晰和准确的呈现在观众面前,还原了很多无法看到的历史细节,清晰重现了珍贵的文献档案,从而使该作品具有了史诗的品格,极具文献价值,也为历史文献类出版物提供了新的出版方向和渠道。[3]德育与红色文化网络资源有机结合的新形式是今天传承红色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时俱进的一种时代创新。

注释:

[1] 红色经典魅力不朽:红歌会弘扬先进文化,凝聚时代人心[N].光明日报,2008-11-28 17:38

第3篇:红色传承的心得体会范文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所发表的讲话文稿。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演讲的内容和形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传承红色精神演讲稿,欢迎借鉴参考。

更多关于“红色精神”的相关文章内容推荐【 】2021追寻先烈足迹传承红色精神征文800字5篇

追寻先烈足迹传承红色精神范文10篇

2021追寻先烈足迹传承红色精神征文5篇

2021感悟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学习心得体会10篇

传承红色精神演讲稿1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掀起热情,回忆革命。

时间悄无声息的过,回忆革命的征途,回忆革命的事迹,回忆革命的精神。为革命之伟大而怆然泪下,有革命的存在我们现在才可以过上现在舒服的日子,有革命的奋斗我们才记忆犹新。

祖国的命运也就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祖国的发展与富强要靠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贡献与奋斗。我们应该时时想想我为祖国做些什么,而不是从祖国母亲那里索取些什么,热爱祖国决不能只靠一句空话。

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一名年轻的团员,我一定要爱祖国的满腔热情落实到自己的日常实际工作中,同甘共苦,求实奉献,为学生会的名誉为学院的发展添砖加瓦,为学院取得好的名望而做一个好榜样,这就是爱国的具体表现。

我们的革命英雄邱少云在1952年11月11日反击391高地作战中担负突击任务,并奉命于夜间在距敌60米的山脚下潜伏,以待次日傍晚发起突袭。12日11时,他的潜伏地不幸被敌盲目发射的燃烧弹击中。

为了不暴露部队的整个行动计划,邱少云忍受烈火烧身的巨痛,在5个小时的时间里一动不动,直至牺牲。他以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此次作战的胜利。当晚反击部队顺利攻占391高地,全歼守敌1个加强连。

战后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

1923年,陈炯明进攻广州总统府时,叶挺率兵先掩护孙中山脱险,随后亲自手持一支"花机关枪"(即冲锋枪)扫射叛军,为已怀孕的宋庆龄突围打开通路。

在北伐战争开始后,双方部队火力均不强,叶挺强调遇敌后就猛烈射击,然后迅速冲进敌阵将其打乱,乘其未及整顿再长途追击,后来总结成"猛打、猛冲、猛追".他鼓励部队向前冲,对那些临阵退缩者毫不留情地执行战场纪律。

当时,一些学生兵上了战场怯场,别人都告诫说:"打仗千万不能后退,小心叶挺的!"后来的红军一向能以少胜多,其中继承了叶挺铁军的这种战斗精神,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革命战争的胜利,是战士们用点点滴滴的鲜血换取而来的。他们不屈服,不言败,再艰苦也要坚持。这种不屈服的精神也就代表着每一位战士的不言败,赞扬了他们就不屈服,为了革命的斗争事业,宁愿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他们就像树,无论经历多少严寒酷暑,都还是一动不动的屹立着。没有人能动摇他们坚强的意志,他们是伟大的,崇敬的,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这一幕幕的历史,就代表着一份份的忠诚。他们拼命的战斗难道不是为了祖国的明天,祖国的未来吗?红军战士长途跋涉,都在步步泥泞的路上走着,他们没有松懈过,一生都在拯救祖国,保卫祖国。

没有他们,哪来如今的美好的家园,哪业如今的富裕生活,他们是创使者,他们尊敬他们是理所当然的。多少年来,有多少人赞扬过他们,他们百折不挠,奉献生命,为了革命的斗争而光荣殉职,总之,一句话--他们生得伟大,死得光荣。

革命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把他的精神应用到我们学习当中来。我们走革命的路,争取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相信自己,因为你们将明天会更好!

传承红色精神演讲稿2第29届奥运会正在中国举行。中国健儿们身着红色主基调的运动服活跃在各个赛场上,满载着感动!

红色,传承了中华民族多少历史,多少的辛酸。那种鲜亮,那种光芒——深沉而又勇敢。饱经风霜,饱经磨难。

在我读小学的时候,就从教科书里知道了邱少云、罗盛教的英雄故事。毛泽东同志领导工农红军赤手空拳打江山,为的就是能让老百姓翻身作主过上好日子!历经千辛万苦,血染的日子里记满了多少英烈的动人事迹。

1998年,在那个烈日灼灼的夏天,疯狂地洪水在中国大地从南到北泛滥,肆无忌惮!第一时间,几十万人民子弟兵们冒着生命危险,以排山倒海之势奔涌在大堤上。“董存瑞连”、“沙家浜连”、“双大功连”、“蟠龙山英雄连”、“三八线英雄尖刀连”……数百面不同历史时期的战旗迎风飘扬在大堤上。

那个时候,抗洪战士吴良珠已是肺癌晚期了!可是在这灾情日益严重的时刻,他却没有放下责任,依然奔赴在前线,竟连续工作了55个昼夜。开汽车、垒堰堤、堵渗漏、背沙袋,直到昏倒在大堤上。当医生打开他的腹腔时,全都被镇住了!肿瘤已经像葡萄一样布满了整个肝区,其余的都已破裂。腹腔内竟出血达700毫升!冰冷的讯息传来——抢救无效!55天!也许对常人来说很平凡,但对于他,每一日都是煎熬!每一日都背负着千斤重的责任。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8.0级的大地震。时间凝固了,停滞在被残酷的大地摧毁了的汶川!那前一秒还欢声笑语的家园——顷刻毁于一旦!天一下子暗了,梦碎了!原本恬静的城镇,被面目狰狞的残垣断壁、砖石瓦砾所颠覆。心,在剧烈地颤动!泪,似乎绝了堤!

我无法忘记母亲的那条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妈妈永远爱你!”,我无法忘记那名不顾自己安危的子弟兵的哭喊声:“求求你们!让我再救一个!让我再救一个!”我更加无法忘却那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谭千秋!

他弓着背,双手紧紧抓住讲台边沿,一动也不动,而他的头部却已经深深地凹下,红殷殷的一片……

2008年8月8日20点在北京拉开了第29届奥运会序幕,至今已囊货了 枚金牌,这与中国人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相比已有了飞跃般的突破,更改变了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当他们还在想中国是否仍处在汶川的悲痛中时,却已被这个民族的力量所震撼!这个5月,这个2008是那么的伤痕累累,又那么坚强!就像先辈们留下的那些足迹一样!

他们的爱国之心,敬奉之心,团结都让我们深深感动和铭记。因为我知道,我的祖国历史是多么悠久,多么沉重;我知道,他们留下的不仅仅是这片土壤,还有中国人的骄傲和自强!这不是外国人说的民族特色,而是民族精神,是中国56个民族团结一心、憾天动地的民族魂!

传承红色精神演讲稿3五星红旗摇曳着……

时光的脚步凝固在空气中,将红色精神描绘得绘声绘色,万水千山中默默的留下脚印。寒风呼啸着,空气中像是带着刀刺一般直入红军们的身体,刺骨,凛冽,默默存在。

食物乃人生食粮,延续生命的感动与奇迹,而在艰苦中生与死中,他们将不泯灭的精神为食粮,成为了胜利的奠基。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背后涌动的这一股力量,激发着无数人爱国敬业,他们也存心每一个红军的心中。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古时那最嘹亮的口号,将暴政推向历史的教科书,而几千年后的现在又出现了一支雄厚的军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一缕光芒出现的时候就已有了燎原之势,是他们典藏的历史用行动书写了光辉篇章。

曾经的丧权辱国,无用之至都不会抹去,他们是悲惨的,凛冽的被历史所牢记,也被13亿中国人所牢记,然而正是这样令人切齿的历史才让更多的人去拼搏,铭记历史带给我们的教训,传承红色基因。

作为新时代孕育出的小花,承载着时展的责任,只有将红色精神承接下去,发扬起来,才能做一个优秀的青年,祖国的崛起不只是需要我们刻苦学习,而是许许多多青年在青春之时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中国故事。”

岁月湮没在尘埃里,将历史铭记,而后,中国不再屈服。

消防队员消灭火灾,警察叔叔除恶扬善,解放军叔叔抗震救灾,承载国人梦想的载人航天……一桩桩、一件件是中国的伟大进步。

国际上那抹红色,将永远激励中华民族创造更多奇迹。

传承红色精神演讲稿4红色,是一种信仰,然而他和其他的信仰不同,他不是少数人的信仰,不是个别国家或者民族的信仰。一般的信仰,更多的是教人为自己谋利,讲究的是个人的生前死后、因果宿命。只有红色,从不让人去为自己谋私,从不让人去沉迷于飘渺的虚无。

是十月的一场燎原大火烧出了天空的第一片红,是1921至1949整整28年的抛头颅洒热血染成了神州大地的红,因此,这种红色的信仰绝不是虚无的,而是有无数的前辈用生命去检验、践行的,并且,在一代代的不懈努力中,他成为我们世代相承之意志,只要人们还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我们就决不停止追逐。所以,红色更是我们的基因,我们不能放弃,要好好地传承下去。失去这种基因,我们就会掉进资本主义的陷阱,被历史淘汰,苏联就是这样的例子。

为什么要我们传承红色基因?

这不是上级要求,也不是政府要求,而是这个时代的要求,直接关系到我们这代人能否实现中国梦。当我们沉浸在缤纷繁复的物质世界,徜徉在灯红酒绿之边缘,我们会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迷失。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我们要沿着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那就要让红色血液在全身流通,让头脑清醒,让行动坚定。这种血液的来源靠输送是不行的,要自己长出来才可靠。

近来央视热播的电视剧《十送红军》表现的就是十位最普通的红军战士经过长征的跋涉、战斗与牺牲,以自己的生命,熔铸和诠释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信念的历程。它生动地展示了我党我军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艰苦奋斗、不惧牺牲、自强不息等优良传统。这些优良传统凝结一体,就是红色基因。我们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和发扬这种传统,将之融入血脉中随着生命的延续而延续下去。当然,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传统不是守住炉灰,而是热情火焰的传递。

当代革命军人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也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内容。我党我军从来都保持着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从一定的层次上讲,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是相同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新时代我们的全新追求,是以中国梦为中心的最高追求。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求我们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秉承先烈之意志,高举红色之火炬,继往开来,走前辈们没有走完的路,走我们这代人特有的路。

其实,我们身边从不缺乏自觉走在时代前列的英雄模范。把研究做到最后一秒的戈壁之花林俊德,心里只装着别人的“当代雷锋”郭明义,不离不弃照顾养母十二年的孝心少女孟佩杰,造林22年永葆公仆本色的好书记杨善洲……

他们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发扬红色精神,用自己的红色基因生长全新的红色血液。这些人无愧为时代的榜样。新时代的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接近接近伟大复兴的目标,但越是如此越是应怀如履薄冰之谨慎,坚决听党指挥,围绕强军实践,筑牢军魂。

主席提出广大官兵应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这意味着“传承红色基因”不再是模糊的意识,而有纲领性的精神,意味着我们传承红色基因不再单纯靠自觉,而是受到党和人民的监督。这一转变,正犹如道德自觉向法律约束的转变,有理可依,有凭可持。

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千秋伟业筚路蓝缕。以史为鉴,可知兴衰,在风云暗涌的和平岁月里,唯有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力量才能步步稳进、兴盛强大,才能实现中国梦、强军梦!

如此,也足以告慰先烈英灵。

传承红色精神演讲稿5大家中午好!

每当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我的耳边就会回响起这首歌:“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你欢呼,我为你祝福,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每每听到这首充满激情的歌曲,我心中总会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我骄傲,为生长在这个朝气蓬勃、不屈不挠的民族而骄傲;我自豪,为浴血奋战、换取和平的那些可亲可敬的人而自豪。

历史不会忘记,那些英勇无畏、前仆后继,用鲜血扭转乾坤,用生命铸造新中国的共和国卫士。两万五千里的漫漫长征,奋起抵御日寇的八年抗战,抗美援朝的五次战役,抗洪抢险中奋不顾身的感人场面,这是一部又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是一次又一次的光荣壮举,他们创造了无与伦比的骄人业绩,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诗篇。

而红色基因,就是这种革命精神的传承。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传承红色基因的时代先锋,从雷锋到郭明义,从焦裕禄到孔繁森,从钱学森到吴孟超,从李大钊到刘志丹……他们用奋斗与牺牲,书写着对真理和信仰的执著,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其事迹令人叹服,其品格光彩照人,其精神感天动地。

在中国革命史上,我县的南梁就是一道流星,划过旧中国西北的长空,产生了一种光华四射的革命精神。1934年__月,为了发展陕甘边根据地文化教育事业,习仲勋亲自发动群众在南梁荔园堡的转咀子办起了陕甘边第一所红色学校――列宁小学。派张景文、高敏珍和霍建德等担任列宁小学教师。

当时,列宁小学的条件极其艰苦,只有两栋房子和一孔窑洞做教室。张景文带领60多名学生,自己动手垒土台,支木板,解决没有桌凳的困难。并亲自编写教材。在南梁山区,入学的大都是一些十三、四岁的孩子。张景文对这些孩子非常关心,衣裳破了她亲手一针一线给补好,手脸脏了她一把一把给孩子们洗净,甚至孩子们身上有了虱子,她坐在油灯下一个一个给抓掉,孩子们都很喜欢她,敬重她。这便是“南红色基因”。身为华池这片红色热土上的一名教师,我深深懂得在教育工作中应该传承这种红色基因,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 。 要弘扬高尚师德,淡泊名利、言传身教,真正做到自尊、自强、自省、自律,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引领学生全面发展。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结合起来,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要有仁爱之心,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爱护、尊重、宽容学生,让所有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好教师。

今天,新教育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四有”好老师的号角

第4篇:红色传承的心得体会范文

方  案

 

一、活动背景

2021年是我党成立100周年。100年来,我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取得了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等光辉成就。

二、活动目的

促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入了解我党的光辉历史,继承和发扬我党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更好地为广大退役军人服务。

三、活动内容

系列活动一:阅读“红色文章”(4月-5月)

分管领导:沈浩

责任科室:局办公室

参与人员:全县退役军人、退役军人事务工作者

活动方案:

1.阅读“红色文章”的活动号召(4月20日前)。

2.阅读品鉴红色作品(4月20日至5月10日)。

3.作品诵读分享会、心得交流会(5月底前)。

系列活动二:讲好“红色故事”(3月-5月)

分管领导:耿志高

责任科室:优待抚恤科

参与人员:全县退役军人、退役军人事务工作者

活动方案:

1.前期准备(3月30日前)。向各镇街征集老复员军人的英雄事迹、证章照片,查阅相关档案、书籍、报纸,联系老干部局,多方走访了解后,确定符合条件的老复员军人。

2.实地走访(4月底前)。结合《淮安市老复员军人风采录》的编写,联合新华社,一同走访老复员军人,详细了解他们的革命经历、英雄事迹,形成初步材料后再请相关团队撰写文稿并拍摄视频资料。

3.宣传报道(5月底前)。(1)选取质量高、有宣传意义的文稿报送淮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收录到《淮安市老复员军人风采录》中;(2)选取优秀文稿在金湖日报等媒体进行宣传;(3)联系金湖县中小学,邀请身体状况较好、表达能力较强的老复员军人进入校园为学生们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4)请服务站联系村、居委会开展“讲好"红色故事"主题党日”活动,邀请身体状况较好、表达能力较强的老复员军人进行“红色故事”的宣讲。

系列活动三:唱响“红色歌曲”(全年)

分管领导:冯信俊

责任单位:县双拥工作指导服务中心

参与人员:全民参与

活动方案:

1.单位练唱(全年):退役军人事务局每月第一周周五下午集中,组织集体练唱,传唱推荐歌曲,每次传唱2—3首歌曲。

2.集体传唱(全年):各镇街、各单位组织本系统退役军人集体传唱,要求上报传唱视频或图片。

3.社区传唱(节假日):组建社区合唱团,传唱红色歌曲,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到各旅游景点、小区广场、乡镇戏台,开展红色歌曲演唱,增强红色经典的感染力。

4.歌咏比赛(7月10前):在各镇街、各单位、各社区开展红色歌曲传唱比赛,并选拨红色歌曲优秀传唱队或传唱者,参加红歌晚会。

5.红歌晚会(八一前夕):组织一台红歌晚会,并穿插评选颁奖、授旗仪式。

系列活动四:观看“红色经典”(3月-10月)

分管领导:李福洲

责任单位:县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

参与人员: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全体人员、全县退役军人

活动方案:

1.每周推荐一部红色经典微视频。

2.每月组织集中收看一部红色经典影片。

3.由干休所与电影院洽谈,确定观影地点后退役军人免费观影活动,组织活动报名(名额100人),做好观影现场秩序维护和安全保障。(5月底前)

系列活动五:搜集“红色物品”(5月底前)

分管领导:陆义波

责任单位: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

参与人员:面向全县退役军人(各镇街服务站负责搜集上报)

1.活动通知。以各镇(街)退役军人服务站为单位,征集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持有、保留、保管的纪念章、战地慰问品、老照片、工作笔记、日记、家书家信等“红色物品”,各镇(街)服务站提供至少两样“红色物品”实物,对于物品不方便借出的,拍摄实物照片后将电子档上报县服务中心。

2.明确作品要求。(1)照片拍摄时,以红绸缎为底,照相机或手机与“红色物品”呈水平拍摄,照片文件在1M以上。(2)照片电子档命名为“镇名+编号”,编号从001起顺序编排。(3)每幅照片另附WORD格式说明书一份(格式见附件),命名方式参考照片电子档命名方式。(4)向服务对象借用红色物品、转交服务中心时,分别做好物品移交登记。

3.明确任务数量。各镇(街)、农场参照但不限于以下特定时期及计划数完成收集、上报任务(不含近几年发放的抗日胜利、建国、抗美援朝纪念章):

抗日战争时期1幅;解放战争时期1幅

抗美援朝时期1幅;援越抗美时期1幅

援助老挝时期1幅;炮击金门时期1幅

对越作战时期1幅;

抗洪抢险、唐山地震、汶川地震、防暴处突、出国维和、出海护航、疫情防控等特定时期2幅

备注:优抚服务窗口4月15日前向各镇(街)、农场提供各时期复员退伍军人花名册

系列活动六:追寻“红色足迹”(3月-8月)

分管领导:李福洲

责任科室:移交安置科

参与人员:退役军人事务局干部职工、部分企业退休军转干、自主择业军转干、转业士官、退役军人代表

1.参观金湖县金南镇人民兵工精神馆(拟定4月)。

2.参观高邮市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拟定6月)。

3.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拟定8月初)。

系列活动七:重温“红色记忆”(全年)

分管领导:耿志高

责任单位:县烈士陵园

参与人员:全民参与

1.3月中旬至4月10日前组织全县干群代表、县城幼儿园、中小学师生到烈士陵园参观学习,让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2.七一建党节组织机关党员代表到烈士陵园瞻仰烈士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3.八一建军节组织退役士官到烈士陵园重温先烈精神,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4.“9.30”烈士纪念日举办大型活动,组织县四套班子领导及县部委办局、直属单位领导到烈士陵园倾听烈士精神,重温当年的战斗情景,接受精神上的洗礼。

5.“11.15”对越反击战大捷,组织好抗越老兵到烈士陵园祭扫老战友,进一步传承好红色精神。

6.元旦、除夕前,组织好烈士亲属及广大干群到陵园祭扫,让他们倾听党史,体会现在和谐生活的来之不易。

7.全年做好“踏寻烈士的足迹、追寻他们的英雄事迹、撰写好烈士史料”,便于供各界人士进一步学习瞻仰。

系列活动八:传承“红色精神”(全年)

分管领导:赵正东

责任科室:思想政治和权益维护科

参与人员:全体退役军人

1.开展感悟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总结心得体会(4月)。

2.开展心得体会交流会,共学共勉(5月)。

3.推动退役军人非建制党组织建设(全年)。

4.开展“最美退役军人”评选活动(8月前)。

5.举办“传承红色基因,展示时代风采”第二届退役军人运动会(9月)。

四、活动要求

各单位、各科室要高度重视,根据活动方案及各自承担的活动内容,提早谋划,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人及人员分工,分管的领导同志要加强指导督促,确保系列活动有声有色、出新出彩。

 

 

 

 

 

第5篇:红色传承的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 校园文化;红色体育;特色资源;教育经验

校园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和激励学校师生的重要力量,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红色体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在革命年代的继承和发展,在今天的社会发展中仍具有重要意义。汲取红色体育文化的精髓,建设大学和谐校园文化,能够更好地为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成长成才创造健康的环境,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勇担强国使命,服务和谐社会建设。

西安体育学院地处陕西省,是西北地区唯一一所体育专业高等学府,在红色体育研究方面有着深厚的研究基础,红色体育文化资源得天独厚。现藏有图片文物资料1200余张,未公开的珍贵图片200余张;红色文物180余件;影像资料17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后代提供的文献资料150余份;题词110余幅等。对进行红色体育研究,发挥育人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一、立足课堂,充分发挥红色体育文化进校园的主渠道作用

把了解和认识红色体育文化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到本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是实现红色体育文化教育价值的重要途径。为了确保红色体育文化能够“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本科教学中,着力开发“红色体育”校本课程,将“红色体育文化赏析”、“红色体育史”两门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红色文化教育进校园中的主渠道作用。在研究生课程中开设了“中国红色体育与当代体育”课程,深化红色体育文化资源研究与开发成果运用,提升红色文化教育进校园、进课堂的学科和理论品位。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保证每学期开设2至3个红色体育文化专题,尤其在新生中重点安排红色体育文化教育专题,将红色体育文化教育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不仅使红色体育文化教育扩大了范围、深化了内容、丰富了形式,而且提升了红色体育文化教育的理念。同时学院坚持内外结合,定期聘请专注于红色体育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来学校讲课,让红色体育文化的传播者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把红色体育文化及其深刻底蕴带入学生的心灵深处。

二、永葆先进,占领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主阵地

做好在校大学生的党员培养工作,是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具体表现。为了切实做好培养学生党员这项工作,2011年学院党委要求将红色体育精神的学习纳入到党课培训的内容当中,党课结业时,每位积极分子需要提交一份学习心得体会。围绕这一要求,学院各系部组织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观看“中国红色体育系列纪录片”和“中国红色体育图片展”,召开“观后感”座谈会,通过这种形式来提高大学生党员队伍的党性修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培养了一批批政治坚定、作风过硬、素质全面的学生党员骨干。

2011年10月,学院党委以“红色体育文化进校园”为切入口,确定了党建带团建的工作目标与思路,精心设计了“弘扬红色体育精神 做好新时代接班人”的“三结对一创争”活动。即围绕红色体育校园文化,在全院开展以“党团组织结对、党团组织负责人结对、党团员结对,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团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系列活动。并以此为契机,扎实推进“党建工作创新工程”,进一步推动党建带团建创先争优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先后成功举办了“红色体育知识讲座”、“党团知识竞赛”、“长征图片展”、“革命电影展播”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一股学习红色体育精神的热潮,让高尚的红色品质感染每一位在校大学生。

三、颂扬“红色主旋律”,搭建传播校园红色文化的社会实践平台

积极推进社会实践活动,搭建红色文化传播平台。为了引导大学生自觉地了解红色文化,使优秀的革命传统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得到传承,学校积极推进社会实践活动,努力向外拓展红色文化外延,搭建校园红色文化传播的平台。

2012年暑期,为了全面实践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对广大青年提出的三点希望,学院启动了以“走进革命老区 学习红色文化”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由“全民健身”服务队、“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调研团、“民间体育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队、“追寻红色足迹”服务队组成的“三下乡”实践队走进革命老区延安,感受延安精神,学习红色文化,接受革命教育。各服务队以指导当地群众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考察当地农村全民健身的开展情况、调查当地体育教师教学训练情况为活动主要内容,让红色文化真正深入到实践队的每位大学生心中。

类似“三下乡”这样的社会实践不仅为学生的理论学习开辟了一个实践和检验真理的“战场”,同时也打开了向校外传播校园红色文化的窗口。在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期间,本院组织的世园会“动感之旅”大学生演出季艺术团在园区共完成演出任务14场,为世园游客呈现了一场场视听盛宴,受到了社会各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由院选拔的200名学生志愿者在世园会志愿服务工作中以饱满的热情和周到的服务,成为世园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赢得广大游客的一致赞誉。

四、整合红色体育文化资源,探索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新模式

用红色体育文化资源丰富校园生活,主要目的是让红色体育所蕴含的崇高理想、艰苦奋斗、乐观积极、坚毅品质等体现红色体育文化内核的精神元素走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2011年正值本院创建“省级文明校园”期间,学院党委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宣传部门、党(团)委和学生会的组织功能,大力提倡让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红色体育文化走进校园生活,力求把推动“德育上台阶工程”同建立省级“文明校园”长效机制相结合,不断推进学院的德育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系部通过筹划和组织多种形式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传统的教育、纪念活动,让学生以更加自然、更加真切的方式,参观、接触、解读和体味红色文化所承载的精神文明。学院研究生部、运动训练系等多个党总支先后组织学生党员300余人次,利用周末赴照金革命根据地参观学习,踏寻革命先烈足迹。体育系、经管系组织本系师生参观“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实地探访革命遗迹。人体健康科学系、社体系组织全体学生参观“钱学森生平事迹展”,了解伟人成长历程。

五、继承红色体育精神,担负西体健儿的历史使命

作为西北唯一一所高等体育院校,除了承担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外,为陕西省和国家培养高水平运动员也是学院承担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在学院接受训练的优秀运动员达到两百多名。训练之余,为了进一步巩固训练成绩,改善训练队伍的精神面貌。学院结合运动员的实际情况,专门开设了“红色体育精神的传承与发扬”专题讲座,通过聆听专家授课,观看红色体育图片展、红色体育纪录片,浏览“中国红色体育博物馆网站”,撰写心得体会等多种形式来激励和鼓舞他们用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训练当中。本院培养的广州亚运会女子撑杆跳冠军李彩霞在参加完专题讲座后备受鼓舞,表示一定会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自强不息、奋发有为、团结拼搏、蓬勃向上的体育精神,用最佳的竞技状态投入到伦敦奥运会的备战。2011年本院男子铅球运动员冯杰受到伤病等问题困扰,状态一度低迷。在观看了“红色体育纪录片”后,赛场上铁骨铮铮的汉子竟动情的告诉教练,自己的困惑比起革命前辈在战火中仍不忘开展体育活动的乐观主义精神显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一年后,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终于走出了低谷。2012年3月10日,在全国田径室内锦标赛(成都站)中,以18.33米的优异成绩获得了该项目的冠军。一个月后,在全国田径大奖赛(广东站)的比赛中,又以18.48米的成绩力压群雄,登顶摘冠。谈到最近接连收获的两枚冠军,他再一次用红色体育的精神内涵来鼓励自己,认为今后的运动生涯必将在红色体育精神的感召下,不断有所突破。

六、依托红色体育资源,丰富、创新科研成果

学院利用“红色体育文化”资源,依托学科优势和科研特色,不断创新科研成果。2011年,为了深度挖掘红色体育文化,创新红色体育资源开发模式,学院专门成立了“中国红色体育文化研究中心”,积极开展红色体育的基础理论研究工作。2011年6月作为唯一受邀单位参加了由国家体育总局机关党委主办的“国家体育总局迎接建党90周年体育收藏品展示交流会”,参展期间,得到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等领导的高度评价与肯定。2011年7月,主持、完成的《创建“中国红色体育博物馆网站”颂扬红色体育文化精神》项目被陕西省教工委评为“2011年陕西省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2011年8月,编辑出版了《辉煌的记忆―中国红色体育大型纪念画册》,为建党九十周年献礼。2011年底,先后获得“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哲学重点课题”一项,“西安市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一项。截止目前,已搜集整理相关史料40余万字,计划出版发行图书6种。

在做好基础理论研究工作的同时,筹建“中国红色体育博物馆”的计划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目前筹建工作已得到国家体育总局、陕西省文化厅、陕西省社科院、陕西省文物局等单位的充分肯定和有力支持,得到了中央、省、市老领导、革命老同志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李铁映、伍绍祖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通过各种形式表达了祝福,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子女,之孙毛新宇、刘少奇之子刘源、任弼时之女任远志等给予热情支持。陕西省电视台、西安晚报等多家媒体对网站创建不断跟进报道,并做了专题报导。更令人振奋的是,2012年2月,西安市长在西安市第十五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西安将新建各类博物馆10个,“红色体育博物馆”位列其中。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重在持之以恒、不断推进,重在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准确把握当前大学校园文化生活的新特点,充分利用红色体育文化资源,将红色体育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之中,提升校园文化的水平和层次。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系中展示校园文化的特色和魅力,形成大学校园文化的亮点,必将再次掀起师生继承优良传统、培养民族精神、弘扬时代精神的高潮,从而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陈啸吟,徐国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之互动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09.24(6)111-116.

[2] 刘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2.

[3] 温博.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2.

[4] 李丁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的实践路径探析[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1.04.

[5] 陈文昌.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J].社科纵横,2010.05.

第6篇:红色传承的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红色文化;英语教学;融合

一、引言

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征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精神财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深刻体现在红船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抗疫精神等共产党人的精神图谱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重要表现形式,高职英语课程因其人文性的学科特点,可以在语言文化知识教学中顺势而为,有效融合红色文化元素,充分发挥红色精神的引领作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理性看待文化差异,并自觉利用所学的语言文化知识,向世界讲好红色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

二、红色文化传承与英语教学融合的意义

(一)深化英语课程思政改革,落实立德树人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高等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新时代的青年不仅要掌握过硬的专业本领,更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各学科教师都要提高自身政治站位,认识到“课程思政”的时代价值,在教学实践中围绕行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结合学科教学内容,积极融入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国家培养具备良好思想品德的建设者。英语作为一门综合素养课,具有学时数量多、时间跨度大、学生范围广等优势,更有利于课程思政的开展。红色文化内涵丰富,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对比提供了丰厚的资源。英语教师要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以老一辈的革命精神和共产党人的故事为生动教材,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时刻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不断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全面提升文化素养。

(二)传播红色文化,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越来越集中在文化软实力。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也是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明显加快。外语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对外交流人才的使命,理应成为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最有效的途径之一。[1]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上,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推动红色文化不断走向世界显得尤为重要。英语教学要根据社会发展实际,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将红色文化传承与英语教学相融合,向学生介绍西方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同时,重点突出中国本土文化特色,引导学生树立批判性思维,传承红色基因,不断提高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对外自觉传播红色文化,向世界讲好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从根本上消除文化偏见和误解,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

三、红色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师的红色文化素养亟待提高

教师是一线教学活动的主体,其整体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文化素养直接影响着课程思政实施过程和效果。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可以对学生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精神引领作用。然而,由于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课时任务繁重,听、说、读、写、译教学模块众多,教师将大量的时间投入教研、备课、上课等环节,无暇关注自身政治理论水平的提高,缺乏对红色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自然也就忽视了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思政和红色文化渗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使英语课程思政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高职英语教师迫切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在专注语言知识传授的同时,更要积极进行政治理论学习,自觉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理解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提升政治文化素养。在此基础上,结合英语学科特点,探寻有效融入红色文化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文化思辨,传承红色基因,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二)教师对红色文化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

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长期专注于应试和考级,重视传授语言知识和应试技巧,使得相关教师对红色文化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部分教师甚至认为红色文化教育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辅导员的任务,和英语教学无关。殊不知,英语教学内容丰富,覆盖面广,涉及众多文化背景知识,如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更有利于进行文化对比分析,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与所熟悉的中国传统文化相比,异域文化的丰富多彩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引导,学生很容易受到他国文化思想的影响,甚至会出现盲目崇拜他国文化,忽视中国文化传统等现象,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更有悖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高职英语教师要不断提高责任认识,与时俱进,用好红色资源,在语言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红色文化教育,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浸入学生心扉,自觉抵制他国文化中的糟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优秀文化。

(三)红色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路径较为单一

与思政课的显性育人不同,英语课的隐性育人应该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高职英语教师虽然具备扎实的语言专业知识,也在一定程度进行了课程思政的探索,但由于政治理论水平不高、课程思政经验不足等原因,难以深入挖掘英语课程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使得红色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路径较为单一,融入方式较为僵硬,很难促进英语课程思政有效开展。部分教师对思政课和课程思政依旧存在概念混淆,片面地为了追求“思政”而“思政”,使得本应生动有趣、实用性强的语言课变成了枯燥乏味、脱离实际的思想政治说教课,不利于发挥英语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效果。广大英语教师要在深入理解课程思政内涵的基础上,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中国文化元素。同时,还要突破传统课堂的局限,不断创新红色文化传承与英语教学的融合路径,合理利用课前、课中、课后以及第二课堂活动,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语言文化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与获得感,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红色基因。

四、红色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路径

(一)充分挖掘教材内容,适时导入红色文化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对其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把语言和文化相结合,不仅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加深对世界的了解,还能够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的精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最终促进其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2]高职英语教材始终秉承“实用为主、够用为度、重视基础、培养能力”这一原则,单元主题往往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紧扣热点话题和高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内容涵盖人文、科技、教育等,有助于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在介绍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时适时导入红色文化。例如《新编大学实用英语教程》中关于Love的话题,教师可以从“爱是什么(Whatislove?)”切入,阐述抗击疫情中医务工作者等各个领域的仁人志士共同抗疫的大爱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在讲授梦想(dream)的主题时,教师可以将中国梦(Chinesedream)和美国梦(Americandream)进行对比分析,强调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所有中国人民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引发学生思考集体主义(Collectivism)和个体主义(individualism)的文化差异,提高跨文化意识。再如,教材中谈到自信(confidence)的重要性,教育扶贫楷模张桂梅就是一个经典的红色文化元素,其创立的华坪女高坚持以革命精神铸魂育人,其震撼人心的校训“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激励了一届届女高人顽强拼搏改变命运。在探讨该校训自信内涵及其英文版本的基础上,教师可进一步引入“四个自信”相关知识,在红色文化的浸润中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

(二)合理利用第二课堂,突出红色文化主题特色

第二课堂作为教学活动的有益补充,可以为学生打造多元化的英语学习和交际平台,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创造了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高职英语教师应该严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立足英语语言特色,深入挖掘“四史”中的红色元素,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应当立足“四史”挑选契合学生专业水平的话题,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和环节,使学生在锻炼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提高其思想境界和政治素养。基于红色文化主题开展英语角、“学党史、悟思想”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让学生讲述身边的红色故事,以及自身感悟,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把红色文化内化于心。英文红色诗歌朗诵比赛也是学生重温红色历史、学习语言的一种特色形式。为了提升广大学生参与红色诗歌朗诵比赛的积极性,相关教师可定期带领学生赏析毛泽东诗词英译,如《七律·长征》(TheLongMarch)等经典译文,领略一代伟人毛主席气吞山河的革命家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朗诵热情以及挑战自我的勇气。英语相关系、部也可以定期举办一些诸如“四史”英文词汇大比拼之类的竞赛活动,教师可以提前将比赛相关的学习平台推送给学生,如学习强国平台中国“每日一词”(WordoftheDay)、“头条英文播报”等栏目,鼓励大家每日积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四史”主题相关的词汇大赛等做足准备。此外,“四史”相关的专题翻译讲座、红鉴赏课等形式都可以满足学生了解红色文化,提升语言能力的需求。

(三)重视红色英文经典阅读,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阅读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是语言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文阅读中往往渗透着诸多英美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是学生了解异域文化的一扇窗。高一虹在分析现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局限性的基础上,明确强调我国外语教学实践要以文化意识的培养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在情感和态度层面的批判性反思能力。[3]有效的英文阅读,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还可以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进行对比思辨,有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提升自身的跨文化意识。为了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高职英语教师可以把红色文化同英文阅读有效融合,定期指导学生阅读一些红色英文经典,如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RedStarOverChina),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明日中国》(Tomorrow’sChina)、《人类的五分之一》(One-fifthofMankind)等名著。然后,在课堂上选取一些片段进行分析,如《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采访毛泽东以及其他红军领导人时感觉有意思又很难报道的部分,正如他说评论的“thoseeventsseemedtohavehadsignificanceforthemonlycollectively,notbecausetheyasindividu-alshadmadehistorythere,butbecausetheRedAr-myhadbeenthere...”,中国共产党人在采访中讲述的往往都是红军这一集体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重大作用,却从不提及个人力量的影响。这一细节深刻反映了中国集体主义文化的特征,有着美国个体主义文化背景的斯诺显然遭遇了相关文化差异所造成的困惑。显然,在阅读思辨过程中,学生既从老一辈革命家身上汲取了精神力量,也加深了其对文化差异的理解。

(四)结合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创新汉英翻译实践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翻译是交流沟通的桥梁。翻译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语言文化知识和翻译技巧只是从事外宣翻译工作的基础,译者的翻译能力和跨文化素养还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打磨和提高。[4]由于高职英语教学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师要着力为学生搭建翻译实践的平台。结合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创新汉英翻译实践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选择。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不妨结合本地实际,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前往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实地打卡考察,学习感悟红色精神的同时,引导学生对景点内的英文介绍、公示语等进行思考,探究译文中的语言或语用失误,然后以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探讨,提出更好的翻译方法。有条件的院校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与本地红色教育基地进行深度合作,培训一批英语口语优异、熟悉本地红色文化资源的学生,定期让他们走进红色文化基地担任英语讲解员,并在实践结束后鼓励学生及时总结反思,相互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此外,红色旅游景点的一些外宣翻译项目,也可以洽谈合作,由学生充当项目译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翻译任务。相比传统课堂上机械的翻译操练,这种“在做中学”的翻译实践体验显然会极大地消除部分高职学生的“英语无用论”的思想,激发其无穷的语言学习兴趣和动力,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言翻译实践能力和跨文化意识。同时,红色文化的熏陶和翻译能力的提升势必为对外讲好红色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精神品质,是当代中国十分宝贵的教育资源,迫切需要一代代人的传承和发扬。英语作为一门人文素养课,不单纯要学习语言技能和英语文化知识,更要关注自身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实现红色文化传承同英语教学的有效融合,高职英语教师需要不断提升个人思想政治素养,厚植红色文化底蕴;在教学中深挖教材中的红色元素,适时渗透红色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文化自信;不断突破传统思维的局限,通过英文红色经典阅读、红色主题第二课堂活动、红色旅游翻译实践等途径,让学生在汲取红色精神的同时进行理性思辨,透彻理解相关文化差异,提升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在国际舞台上讲好红色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

[参考文献]

[1]任海棠,邓秀梅.刍论创新我国外语教育理念的必要性和紧迫性[J].理论导刊,2017(04).

[2]黄敏,王守宏.案例教学法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3).

[3]高一虹.跨文化能力培养:“跨越”与“超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

[4]穆琳洁.跨文化视角下外宣翻译质量提升策略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4).

第7篇:红色传承的心得体会范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暨中国红色文化研究院首届会议于2010年8月29日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院承办。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台盟中央名誉主席、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名誉主席张克辉,原政委、老红军万海峰上将,江西省委原书记、中共中央统战部原正部级副部长、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顾问万绍芬,第二炮兵原副政委、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副主席贾文先中将,原副政委、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王作义中将,原副司令员邱金凯中将,武警指挥学院韩双增少将,中央纪委副部级巡视员、中国廉政法制研究学会会长戴俭明,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中国红色文化研究院院长王治国等领导在主席台就座。

会议特别邀请了之女李讷,之侄周秉和,任弼时之孙任继宁,陈云之女陈伟华,李富春之女李特特,项英之女项苏云,烈士孙子李建生,烈士孙女方丽华,王任重之子王涌晖,萧军之子萧鸣等老一辈革命前辈亲属出席。

出会的还有总参离休干部、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常务顾问陈干群,武警四川边防总队原政委、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常务顾问辛子维,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秘书长、中国红色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李和平,中国红色文化研究院常务院长姜文华博士,共和国演说家、世界华人教育促进会副会长李燕杰教授,以及中央有关部门领导、全国有关省市中国红色文化研究院代表。

打造中国特色的“红色文化”品牌

中国红色文化研究院院长、工商联原副会长王治国在会上作工作报告,总结和回顾了中国红色文化研究院成立以来的工作成绩和经验,报告了今后三年的工作规划。他指出,此次会议以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弘扬思想、传承红色文化为核心,以开展红色文化系列活动为载体,以宣传表彰和推广为红色文化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为内容,以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为目的。运用人类先进的文化成果和科学方法,对中国红色文化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挖掘整理出适应中国文化特点的发展模式,开拓创新,打造出独具中国特色的“红色文化”品牌,积极推动中国红色文化的研究、弘扬和传承。这次会议将有力推动中国红色文化的研究和传播的深入开展,是中国红色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

把“红色文化”同新的时代精神相结合

第二炮兵原副政委、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副主席贾文先中将代表主办单位致辞。贾文先中将说,中国红色研究院的成立,是一个创举,很有意义。该院确立了“崇尚红色文化、传播红色文化、探索红色文化、创新红色文化”的宗旨,这与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宣传爱国精神、组织爱国工程,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祖国统一”的宗旨,本质上是一致的。他强调,明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日,我们应当利用这一契机,做好传承红色文化工作。贾文先中将进一步指出,传承中国红色文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有益于社会、造福于人民的事业,我们一定要坚定地做好这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贾文先中将就进一步做好中国红色文化工作提出了“五个必须”的观点。

要传承中国红色文化,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集体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思想。当然,它也是传承中国红色文化的指导思想。我们必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切实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科学的制度为保障,以科学的方法为手段,推动中国红色文化的研究、传播和创新活动又好又快地发展。

要传承中国红色文化,必须坚决抵制“三俗”之风。同志今年七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要求,文化工作者要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这个要求对开展红色文化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必须坚守红色文化阵地,自觉抵制封建文化的糟粕和西方腐朽文化的侵蚀,从文化战线上,努力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发展,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此,要真正从群众需要出发,充分发挥中国红色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引领作用,推出更多深受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

要传承中国红色文化,必须在继承基础上勇于创新。今天,我们所处的环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要研究、回答时代提出的新课题,就必须把红色文化同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精神相结合、相融合,就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胆探索,不断开创中国红色文化新境界。

要传承中国红色文化,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传承红色文化是一项社会基础工程,必须具有扎实的实践基础,必须回答、解决现实问题。研究红色文化特别是创新红色文化,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理念和实践相结合的活动,是科学的研究活动。检验这种活动的唯一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传承红色文化,一定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戒空谈、浮躁和形式主义。

要传承中国红色文化,必须加强青少年的教育。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传承红色文化,必须以青少年为重点对象,大力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注重研究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运用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获取“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真正使红色文化在广大青少年的心中扎下根来,薪火不熄,世代相传!

把“红色文化”同关心下一代工作相结合

江西省委原书记、中共中央统战部原正部级副部长、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顾问万绍芬作了重要讲话。她指出,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就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加强文化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全面分析了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深刻阐述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明确了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必须抓好的重点工作。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文化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为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强大动力。

她强调,弘扬红色文化,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在讲话中,万绍芬部长还着重阐述了红色文化对未成人年教育的深刻影响。她说,未成年人犯罪虽发生在孩子身上,却是家庭的不幸,更是社会的悲哀,因为这些悲剧暴露出孩子与家长以及社会出了问题。同时,也在提醒社会各界透过案件剖析深究隐藏于背后的诱因。万绍芬部长近年来对全国20多个省市的未成年人犯罪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她认为,很多都是社会环境造成的,这就需要弘扬社会主流文化,今天中国红色研究院就应该在这方面多做工作。

她指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紧迫的、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紧迫感去认真研究,积极参与。大力传播红色文化就是对这一工作的极大促进,只有全社会共同关心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才能取得进展,才能真正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千千万万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她鼓励红色作家、艺术家为未成年人创作更多教育性强、格调高、孩子们爱看的优秀作品,以红色文化感染未成年人,以红色文化提升未成年人。希望中国红色研究院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巩固红色阵地,高扬爱国旗帜,建好平台、搞好活动、提供精品,着力优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

第8篇:红色传承的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场所精神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当代传承红色旅游

〔中图分类号〕K1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47-662X(2014)03-0126-03

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是顺应中国文化遗产保护转型视角下的文化遗产类型,主要表现的是近现代革命史迹,是“静态遗产”、“动态遗产”与“活态遗产”相结合的典范,对现代社会人类价值观重塑与心灵启迪具无可替代的教化作用。

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所在的“场所”给予公众更多的是精神含义而并非实用的物品,为公众展示的是表达“爱国情感”的历史作品,其“特性”比“空间”概念更具体,一方面在暗示一种气氛,另一方面则表达“稳定的爱国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是抽象的概念,还可以用具象的方法表达与展现。红色旅游被认为是传承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路径,开发的目的在于以现实存在的实物和场景唤起并增强人们的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达到传承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目标诉求。

陕西近现代革命史迹等文化遗产品类丰富,是体现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通过场所精神的挖掘,使公众体味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空间意象,对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爱国情感具深远的影响力。

一、概念诠释与解析

1“场所”与“场所精神”内涵

“场所”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活动的处所”,如公共场所、娱乐场所等。①有了人的活动,使得场所具有物质“空间”涵义以外的特征表现,即有了“氛围”,是人们对于特定空间的记忆和认同。②

“场所精神”的概念是由挪威著名建筑学家诺伯格・舒尔茨提出,他在《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这本书中说明,人的基本需求在于体验生活情境而富有意义。③即探究建筑精神的涵意而非实用的层面。人需要象征性的“表达生活情境”的物质或非物质元素来适人心怀,体验融入历史的感觉,并因之而感动,是“场所”以独特的精神征服了我们。④

在可视化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元素有限但在“场”中蕴含的意味却十分深厚的情况下,更多的 “红色文化意象”需要场所精神表达,使公众体味遗产空间革命传统精神与爱国主义情感。

2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概念解析

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概念主要指在革命战争年代时期所遗留的有形文化遗产及无形文化遗产,“革命”是指引起社会变革的政治革命。林龙飞、王华、杨斌:《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模糊评价模型》,《商业研究》2009年第8期。

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资源类型主要有:军事遗址、会议旧址、名人故居、墓园、历史文物、文献资料等,也包括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革命故事、革命传说、革命文学、革命歌曲、革命事迹等,还有在不同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不是将历史搬到实景中的简单教化,需要的是引导与共鸣,需要让人们由“眼”到“心”获得一种阅历和体验,所以“看”并不是传承的全部,更需要挖掘场所精神,满足公众精神体验,触动公众内在的情感和情绪,才能发挥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当代传承的功能。

3场所精神视角下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当代传承意义

革命历史文化遗产顺应的是人们对爱国主义情怀的释放需求,其实质表达的是公众的爱国主义情感。在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等不同历史阶段所遗留的有形及无形的文化遗产,需要场所精神来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坚定信念。简言之,红色历史留给我们的价值要用场所精神去延续,去实现爱国情感的共振。

二、红色旅游开发是革命历史文化遗产

传承的有效路径红色旅游概念最早被提出是在20世纪90年代,但真正成为专项旅游活动并有序推进是在200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相继印发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和《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红色旅游有序发展的格局。目前,红色旅游已成为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和利用的有效方式,并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相关规划。红色旅游的内容体系不断扩大丰富,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弘扬的重点,无论是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延安精神、红岩精神等,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以及改革开放时期形成的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包括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革命历史文化遗产蕴含的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阶段的锤炼与升华。

实践证明,通过红色旅游,可以加强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增强人们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认识和理解,促进革命历史文化的当代传承,红色旅游实现了红色旅游资源的保值增值与创新,也实现了红色旅游三大工程――文化工程、政治工程、经济工程功能的有机统一。邵琪伟:《努力推动红色旅游再上一个新台阶》,《经济日报》2009年5月2日第2版。

三、场所精神视角下陕西革命历史

文化遗产传承概述1以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为载体的红色旅游展示引领作用已形成

陕西作为文化遗产大省,许多宝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被深入挖掘并生动展现。根据陕西党史部门对革命遗址的普查工作统计显示,截止2010年底,陕西的革命遗址有2051处。《华商旅游》,《陕西红色文化资源丰富革命遗址达2051个》,http://.2011年6月29日。许多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名录》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虽然相比陕西更悠久的古代文化积淀,这些近现代史迹的历史并不久远,但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在红色旅游开发中,陕北板块将红色旅游与黄土风情结合,关中板块将红色旅游与古代文明相结合,陕南板块则是将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自然环境相结合,马耀峰等:《陕西红色旅游发展战略研究》,《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7期。遵循文化遗产传承的理念,陕西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

2“场所精神”视角下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展示不充分

虽然,陕西红色旅游开发对于完善陕西旅游产品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对比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本体价值,其场所精神挖掘并不充分。

首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国家标准要求,陕西省具有影响力的红色旅游资源486处。在陕西省进行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陕西省文物局:《踏遍青山――陕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纪实》,陕西出版集团、三秦出版社,2010年。在增加的上千处乡土建筑、近现代的史迹、文化遗产线路等新文化遗产品类中,很多都是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因此可知,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与红色旅游开发并不匹配。其次,已有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展示,更多的是静态纪念物的陈设,展示手段单调,传承方式雷同,甚至有讹误,没有真正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更没有强调公众的参与性和体验性。第三,红色旅游解说系统单一,对于更深层次的精神解读缺乏深入引导。很多红色景区的解说系统是“看”,没有“解”,不同年龄层次与知识层次的公众,对于革命历史文化遗产,虽有大量珍贵的记忆,但却都是记忆的碎片,无法拼接。

四、场所精神传承的思路与建议

1挖掘场所精神和文脉资源,延伸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价值

挖掘体现文化传承的红色记忆符号,并在革命历史文脉中注入新元素,注重公众的参与和体验,依托红色旅游开发路径延伸综合价值,赋予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更多新内涵,使更多表现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根”与“魂”的元素让公众用心去读、去意会。

2整合文化遗产资源,设计凸显场所精神的复合型旅游产品

整合遗产资源,挖掘更多表现红色文化的素材,尤其是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表现探索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历程的新遗产,结合这些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精神内涵、区位优势,进行设计、体验与开发。同时,注重复合型产品的开发,将红色资源与所在地域的其他资源有效链接,如与民俗、乡村、休闲、生态等项目的融合,设计凸显场所精神的复合型旅游产品,大力开发名人、红色故事等非物质遗产元素,如谱写出《我的祖国》、《英雄赞歌》、《让我们荡起双桨》等脍炙人口的“红歌”曲谱的陕西作曲家刘炽,赞扬的出版家“张季鸾”等都是可设计的红色元素。

3加强宣传推广,打造彰显场所精神的红色演艺精品、节庆品牌和活动品牌

依托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本体资源价值,可通过2014年邓小平诞辰110周年、2015年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等重大纪念活动作为契机,精心策划主题鲜明、彰显场所精神的红色旅游产品,并加强宣传推广。可积极创作、生产、推广表现爱国主义精神并有综合市场效益的红色演艺精品,形成节庆品牌和活动品牌。

4构建红色旅游解读系统,丰富公众的场所精神体验

第9篇:红色传承的心得体会范文

1.  活动情况

l  开展“感受信仰力量,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党日活动

2019年11月25日,组织支部全体党员参与集中阅读红书,将支部成员分成四组,分别阅读《青春之歌》、《的七年知青岁月》、《红色家书》、《可爱的中国》等红色书籍活动,广大党员同志纷纷表示感受到信仰的力量,要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永葆实干担当的奋斗激情;

l  开展“感受信仰力量,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征文评比活动

2019年12月2日,组织本支部全体党员围绕“感受信仰力量,传承红色基因”的主题,公平公正地评选产生2篇优秀书评上报学院。把“红色经典”与现代社会融合起来、与今天的时代面貌结合起来,塑造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理想信念。

2.  问题与建议

问题1:敲定活动开展时间难度大,存在部分学生无法积极参与现象。

建议1:在以后的类似活动中,要更好的做好号召、强调工作,力争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问题2:活动缺乏创新和趣味性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