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产品设计策略范文

产品设计策略精选(九篇)

产品设计策略

第1篇:产品设计策略范文

关键词:机械产品;变形;设计

中图分类号:TH1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8-0013-02

机械产品变形设计的关键在于:能够在快速变化的市场需要中快速做出反应,捕捉市场信息;对企业已有的技术资料和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对企业原有生产线进行调整;通过对产品内部结构分析,利用各结构和部件的互通性,通过简易变形,在减少新系统、部件的开发下实现结构重组,完成产品设计。

1 利用整合产品信息的关系型系统工具

产品信息是产品变型设计的基础,对丰富的产品信息资源进行对比分析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产品的突出特点和潜在特征,为保质保量的产品变型设计提供可能。

企业已有的技术资料和信息资源在信息收集中本身就是一个信息宝库,对产品的技术信息的筛选、改良,对产品的信息资源进行深挖掘和多整合,为机械产品变型设计创造更多可能。既然是变型设计,在设计中更多是对已有部件的优化重组,通过生产线的调整来完成必要的新技术信息的开发。

通常建立产品模型都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形成虚拟模型,在变型产品的模型构建理论指导下还要有充足的产品数据、系统、结构等信息来支撑。在产品的变型设计所需信息中,类似产品大小、材质、生产方式等容易获取的信息分为一类;另一类是需要对第一类信息进行精确计算整合,对其他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和筛选才能得到的。正是另一类信息的复杂性为产品变型开发提供更多可能,使得产品的变型设计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关系型CAM系统在传统CAM系统的基础上优化升级,对过程关系和数值关系进行分别记录,并且支持各种复杂信息间的关系建立,系统会对一项信息的改变根据指令更改其他相关信息来减少手动信息处理量。关系型CAM系统高效清晰处理各种设计关系的能力,为实现产品变型设计中对企业已有技术资料和信息资源的优化整合提供高效服务,提升对已有信息的利用率,节约企业的个别劳动力。

2 利用产品数据管理系统

机械产品的变型设计的扩大需要一个高性能的数据平台,产品数据管理系统能对产品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在不同的机械产品变型设计中能快速找到具有可利用性的信息资源,使得变型生产过程中的许多环节能够在虚拟网络环境中进行,并且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的强大信息处理量充分满足灵活多变的变型设计的要求。

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在当今机械产品变型设计市场竞争中,是企业化险为夷、持续发展的关键,对产品变型设计的各环节逐个优化,缩短变形产品更新周期,高效高质,降低产品变型设计投入,在售后等环节提供优质服务。对企业已有的技术资料的重新整合是产品变形设计行业的重要手段,对技术资料和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机械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的智能分析能够形成虚拟的产品变形设计样品,使得产品变型设计的各环节能够更立体、更直观地呈现,节省技术人员数据分析计算时间,提高机械产品变型设计效率。

产品数据管理系统扩大了信息来源,使企业在产品变型设计中不仅可以对技术资料和信息资源做良好归类整合,还可以对其进行系统化的管控,具体来看具有以下三种功能:首先是对各项与产品变形设计有关资料的储存归档,这是数据管理系统运转的基础功能;其次是针对不同产品设计需要,产品数据管理系统还具有为使用者带来便利的调节、查找、管控功能;最后是与整个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相并联的一项功能,支持移动办公,将数据导入设计层,并将此功能与使用者利用的查找管控等功能分开。

3 利用基于实例推理的智能技术工具

基于实例推理的智能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是与产品变型设计要旨相契合的,都是对已有资源的创新型再利用,是对具有相同点的实例进行智能化的推理。将这一技术与机械产品变型设计相结合,满足了变型设计需要大量类似技术、信息的要求,也为变型设计工作人员对实例有效分析提供重要索引。

对有效实例的查找、筛选工作是完成基于实例推理操作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从确定变型设计的机械产品开 始,就要分析分类产品变型设计的部件、系统等,此时可以利用基于实例的智能技术工具对变型中待解决问题整合、解构,从实例存储空间中查找有效条件和信息,与待解决问题进行对比,智能筛选和重组信息,使之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到变型设计的实际操作中去,对于经过智能筛选和重组的信息进行二次储存,增加变型设计信息占有量,并为下一次的相似产品变型设计提供更实用的信息。

基于实例的智能推理技术与机械产品变形设计的结合,充分发挥了其实例推理的优势,为机械产品变型设计的升级创造可能。基于实例的推理技术对数据要求的精准性减低,更加注重在有效信息的收集上,对信息的的重要特点的突出减少了新创造一个样品和样品信息的工作量,在众多复杂信息的归类整合上和智能存储上的优势,使得这种推理技术具在产品变型设计领域中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总之,利用技术优势成为机械产品变型设计的主要的取胜策略,关系型CAM系统高效清晰处理各种设计关系的能力,为实现产品变型设计中对企业已有技术资料和信息资源的优化整合提供高效服务;对企业原有生产线进行调整;通过对产品内部结构分析,利用各结构和部件的互通性,通过简易变形,在减少新系统、部件的开发下实现结构重组,完成产品设计。利用机械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的智能分析能够形成虚拟的产品变形设计样品,使得产品变型设计的各环节能够更立体、更直观地呈现;基于实例智能推理技术与机械产品变形设计的结合更是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 张乃强,徐鸿.汽轮机高压内缸径向变形趋势的探讨[A].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

第2篇:产品设计策略范文

关键词:旅游文化;产业品牌;设计

旅游业是我国规模庞大、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所倡导的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打造赋有民族品牌特色旅游产业的发展战略,已向旅游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西属多民族聚居地区,拥有大量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风情浓郁和品位极高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品牌是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动力,因此,如何对区域旅游文化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将灿烂的传统元素融入现代旅游产业,依托广西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发挥品牌优势,打造既传承广具魅力的礼仪、歌舞、习俗、服饰以及饮食等优秀文化特点,又符合未来旅游业发展需求的旅游文化产业品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旅游文化产业品牌设计内涵及设计原则

当今,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生活方式日益深入人心,墨守陈规、经年不变的旅游地形象已对新时期旅游者的吸引相对乏力,且日益成为旅游业向纵深发展的瓶颈。基于旅游文化的旅游产业,即是从“资源竞争”、“产品竞争”迈向以满足游客需求为导向的更高层次的“品牌竞争”。旅游地品牌设计不仅体现着旅游地整体实力,更预示着旅游地未来的发展趋势。

旅游文化所呈现的独特的多样性和综合性,是旅游地自然环境、地理因素和中华上下五千年人文历史的集中体现,因此旅游产业的品牌设计,应秉承“系统性、差异性、创新性”原则,挖掘和梳理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旅游资源,向旅游者传递富有感染力和震撼力的旅游地灿烂文化,同时选择理想的电视、广告或赞助等媒体组合,支持和推广品牌计划,强化品牌个性,客观反映旅游地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广西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品牌设计策略思考

(一)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广西旅游区域品牌意识、精品意识以及“大区域、大旅游”观念陈旧;资源开发联动性较差,相对分散,缺乏共同发展的协作经营理念;产品创新手段不足,降低了市场竞争力;旅游是一项带动性很强的产业,旅游产品设计不科学、宣传力度达不到等不仅限制了区域品牌,也严重影响了广西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

(二)品牌设计策略思考

置身于地域特色的文化视角。地域文化由该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历史、民俗特征等构成。旅游品牌设计,只有根植于地域文化土壤,用最朴实、贴切的本土语言结合现代设计思想,才能将民族或地区的哲学思想、审美心理、价值观念等优秀文化渗透到旅游产业,使人们在欣赏自然旅游资源秀丽风光的同时,了解景点所蕴涵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塑造和升华旅游地区的品牌形象。广西有美丽的奇山异水,唐代著名文人韩愈的“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不仅道出了桂林的山清水秀,更增添了令人遐想和撼动心灵的文化内涵;刘三姐在漓江岸边,带领百姓用唱山歌的形式,与欺压百姓、无恶不作的地主莫老爷和三个秀才智斗的民间传说,还有广西属多少数民族地区,壮族三月三的歌圩、远近闻名抛绣球、瑶族的舞蹈、苗族的节庆、侗族的木楼以及独有的京族风情等传说,都曾在人们心中留下过美好的印象,也为人们的广西之行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令人痴迷忘返。因此,基于文化的旅游资源是旅游品牌设计的核心和灵魂。

立足于丰富的旅游资源。广西位于我国西南边陲,面向东南亚,周边与广东、湖南、贵州、云南、海南等毗邻,是我国华南通往西南的枢纽,又与港澳地区接壤,是全国惟一的沿边、沿海、沿线的民族区域。旅游文化产业品牌设计应组织专家对旅游资源进行考察和评估,根据市场需求,选取最有地域特色的高品位、大规模、有特色的景区景点,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开发,呈现地域魅力,使其成为我国具有浓郁民族风格、地方特色和异国情调,以及进军东盟市场的旅游精品,成为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区域合作的桥梁和纽带。设计时,应对当地的旅游资源的文化范畴进行定位,将自然地理意境与形象之美、历史文化的底蕴与象征之美以及民族民俗的神秘与个性之美浑然天成,并赋予旅游文化产业品牌生机和活力。

着力于旅游品牌的设计推广。影像设计在旅游品牌推广中至关重要,是构建传播旅游地品牌形象的直观载体,不仅对旅游者选择出游目的地发生不同凡响的作用,而且其独特的民俗风情和深远的人文、历史背景构筑了旅游产业赖以长盛不衰的灵魂。因此,旅游品牌的设计,应在展示优美的自然风光的同时,更加注重丰富的文化特色的传递。上世纪60年代电影《刘三姐》伴随着刘三姐动人的歌声所展现的秀丽怡人的自然风光,令人对桂林山水心驰神往,半个世纪以来,众多中外游客慕名而至,在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一睹民族文化风采;《五朵金花》通过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使云南省大理自治州的苍山、洱海、蝴蝶泉等优美景色享誉天下;《阿诗玛》则通过撒尼族古朴浓郁民俗风情与奇特秀美自然景观的交相辉映使石林家喻户晓。时隔多年,一部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集文化艺术、民族震撼、视觉表征于一体,以全新的旅游品牌设计模式,再一次深刻地将旅游文化与产业品牌完美结合和升华。

放眼于旅游文化产业品牌未来发展。广西重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30多年来,其以民族旅游村寨为代表的民族文化旅游精品,独占鳌头并打开了国际市场走向世界。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个性化、多元化的旅游消费需求,旅游产业品牌设计更应加快设计转型和设计创新,将旅游资源优势顺利转化为旅游产品优势,最终形成市场竞争优势和产业发展优势,为广西带来民族文化的繁荣和新的经济增长。

三.结论

综上所述,旅游文化产业品牌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综合性技术,只有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对广西的旅游资源、人文背景等深刻挖掘、分析研究、梳理整合,实施品牌战略,才能开发和打造部级、世界级旅游精品,实现全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并使旅游产业成为广西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参考文献:

[1]刘又堂.广西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35-37.

[2]覃澄.桂林市旅游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研究[D].桂林:桂林理工大学,2011:

第3篇:产品设计策略范文

将纸材料用于产品设计既符合环保趋势又具备积极的社会意义和可观的商业价值,但要提高人们的接受程度则必须进行创新设计。本文从形式语言的创新、材料性能的创新、使用方式的创新三个方面设计策略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重新认识和定位纸材料产品设计并在设计中扬长避短,使其为更多消费者所接受。

关键词:

产品创新设计 设计 策略 纸材料

纸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材料,其定义为植物纤维经物理、化学作用所提纯与分散,其浆液在多孔模具帘上滤水并形成湿纤维层,干燥后形成由纤维素靠氢键缔合而交结成的薄片状材料。当前还有很多仅以化学纤维等制成的“纸”,如“杜邦纸(Tvvek)”等,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材料,将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日常生活中,纸材料常见于卫生、办公、包装和工艺美术等领域,较少在现代产品设计中使用。究其原因在于一直以来相对固定的应用领域已给消费者形成了纸材料强度低、阻燃性差、抗水性差等属性的认知,而这些属性与常规产品的耐用、安全等基本设计要求所应具备的属性差异较大。但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设计界不断反思设计与消费的相互关系,消费者的环保理性消费意识逐渐觉醒。“绿色设计”力图成为人们设计产品和购买商品的一个评价标准。因此,纸材料由于原料来源广泛、生产成本低廉并能通过回收加工而反复利用的“绿色”特性引起产品设计师们的注意。纸材料具备设计形式的创新能够创造产品新的功能价值;自然之美与精微之美所具有的审美价值:设计创新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体现出的环保价值。这些设计价值是应用的基础,同时也是创新的基础。将纸材料应用于产品设计必须通过合理地创新策略才能消除人们的疑虑,在满足人们对功能使用需求的同时又能以材料独有的特性满足精神审美需求,进而产生更好的社会意义和商业价值。

一、形式语言创新

产品设计中的形式语言与产品使用材料的特性以及由材料使用所延伸出的文化密切相关。纸在器物化、标准化、民俗化的过程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纸文化,同时也产生了独特风貌的形式语言。纸材料产品设计应该从传统形式语言中继承,但过于依附传统也会使设计发挥的空间受到局限,完全打破传统则无法与其他材料的产品设计形成差异化而失去自身的特质。因此,形式语言的创新一定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构形方式创新

早期用于产品设计的纸基材为办公、包装领域常用的纸张和纸板,这种基本形态的限制使得其构形方式只能以弯卷、折叠、拼插、黏合等为主,最终导致了以直面造型形态为主的形式语言。因此不少设计师致力于对纸材料产品曲面造型形态的设计探索,如建筑师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设计的“Easy Edges Seats”椅子,将瓦楞纸板切割为弯曲一致的形状,再层层黏合从而形成了较为复杂的曲面造型(图1)。当前,随着纸浆模塑技术的日益发展,纸材料产品设计开始突破对已有的纸张和纸板等成品、半成品纸基材的依赖,转向了对造型更为复杂的曲面造型形式语言的探索,如使用环保纸浆一次成型的“Parupu”儿童椅,其形态中包含了多种不同方向和曲度的曲面造型(图2)。此外,还有设计师将纸材料加工成可编织的基材,以编织的方式构形,从而产生丰富的形态以实现形式语言的创新,如上世纪初的“Lloyd Loom”织机工艺就是将牛皮纸与金属丝缠绕成线再编织成椅子,获得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

2.连接方式创新

传统的纸材料产品设计普遍会以拼插、黏合等方式与同类或不同类的材料进行连接固定。尽管不借助其他辅助方式进行连接固定在设计上更符合环保的要求,但其实也限制了其形式语言的创新。在纸材料产品设计中以金属、塑料等非传统连接方式进行部件连接固定除了能大幅提高产品的耐用性和安全性外,亦能实现更为复杂的造型形态,如坐具“Softseating”的设计采用了磁性的方式连接,对用户而言简单易操作且能实现多种创意组合(图3)。

3.材质搭配创新

不同材质搭配使用在产品设计中很常见,一方面是使用功能决定的,即不同的功能及其结构实现需要不同的材质;另一方面是审美功能决定的,即材质的对比会呈现出不同的形式美感。对纸材料而言,其某些性能的不足可以通过与其他材料搭配使用互为补充,在提高产品性能的同时形成肌理、色彩、质地等的对比,也能为用户创造出新的审美体验,如“飘”宣纸椅的设计就将粗糙的宣纸和细腻的木材搭配让人耳目一新(图4)。

二、材料性能创新

产品是通过形态来表达,而形态则是通过材料来实现,任何产品的形态最终必然反映到具体的材料形态上来。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纸材料能够通过技术手段改变一些材料属性以满足特殊的功能使用要求及复杂的形态造型要求。材料性能的创新不但能保持纸材料的基本特征,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其性能上的不足,其创新有以下两种方式。

1.添加助剂

助剂添加是造纸工业的重要工序之一,其目的是改变纸的某些特性,提高造纸效率等。纸材料用于产品设计时,其本身会存在不少材料性能上的不足,需要通过在制浆时添加一定的特殊助剂来进行有效的改善,尤其是为提高产品耐用性和安全性方面的部分物理与力学性能的不足,如抗水性、阻燃性、强度和韧性等。除此之外,为满足某些产品的特殊要求还可以研发有针对性助剂进行添加。

2.材料混合

纸材料在纸浆状态和碎屑状态下具有一定的可塑性,而且因为其化学性能较为稳定因此易于与其他材料混合,以改变材料的部分性能。目前常见的是将纸材料与塑料等可塑性高的材料混合。由于纸材料纤维性的特点导致其成型受纤维的长短、方向等影响较大,尤其在形成曲面时,纸材料的强度和韧性明显降低,但通过与塑料等材料的混合使用能获得更好的成型性能,并且能减少化石原料的使用。如深泽直人的“SIWA”家居系列产品设计所采用的“和纸”就是采用聚烯烃材料和木浆进行混合制成的;台湾的和硕设计公司与日本一家纸厂也合作研发了50%的回收纸材料与50%的聚丙烯塑料混合的纸塑料合成物,并以此材料采用注塑成型的方式制作了一款电脑笔记本外壳(图5)。

三、使用方式创新

纸材料产品有质感自然、结构简单、造型丰富、质量轻便、安全环保等设计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在使用方式上具备更多创新设计的可能性。纸材料产品使用方式的创新须依托于材料的特性和上述设计特点,目标是满足人们使用的方便,减少不良感受,提高操作效率,并能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新的使用体验,可以从以下两点展开。

1.环保性

人们普遍认为在设计中使用纸材料就能达到环保的目的,其实不然。纸材料在加工以及回收后再加工的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污染物,尤其是制浆、漂白环节中产生的废气和废液。因此,不能因为材料的广泛易得、能够降解、便于回收再利用就将纸材料产品定义为短生命周期的产品。这样只会导向更为高昂的环境代价,使产品成为典型的“伪绿色”设计。为达到真正的环保目的,一方面要从材料性能改善着手,另一方面更应该在使用方式上进行巧妙设计以适当延长纸材料产品的生命周期。具体方法包括避免对回收的纸材料进行重新制浆、漂白等重污染环节,而是经过简单处理就能再次设计利用,如“NLGX”设计品牌就是将回收的报纸进行了折叠、覆膜等简单处理,将其与布料结合设计制作了一系列手提包,有效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且大幅度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和污染,获得了不错的商业回报(图6);还有一种方法是在产品原有功能的基础上进行功能扩展的设计,提高产品的使用频率和范围,如获红点设计奖的“吊水架纸箱”就是将运往灾区的医疗设备包装箱进行设计,包装功能完成后可以通过裁剪、拼插等方式组装将其变为能继续使用的吊水架,同样延长了产品的生命周期,实现了更好的环保要求。

2.趣味性

设计以人为本。随着科技与文化的发展,产品已不再仅限于满足人们功能使用的需求,而是转向对人们情感体验需求的不断探索。纸材料产品的趣味性使用方式的创新设计能为人们创造出新的使用体验,从而提高人们对纸材料产品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如“Environmentally Sound”收音机采用了整张瓦楞纸板为原材料,用户可以按功能结构自行通过折叠、拼插等方式组装成产品,整个过程简单易行,既增加了用户对产品的整体了解,又能使用户从中获得动手的乐趣和成就感(图7);“Blow Sofa”沙发设计则必须通过充气的方式才能使用,这种使用方式有很强的新鲜感,改变了人们对传统沙发形态和使用方式的认知(图8)。

结语

第4篇:产品设计策略范文

1文化创意产品的相关背景

中国历史久远、地域广袤。历经了千百年的积淀与发展,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地域文化如珍珠般闪耀,这些都已成为中华民族所共有的精神基石和情感基因。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文化+创意=财富”的产业类型,文化在创意产业中处于核心地位[1]。文创产业需要有文创产品作为实体依托。从实现途径看,文化创意产品可以是源于文化背景的产品设计,也可以是在产品设计中引入文化作为重要考量依据。文创产品以文化为根基,以创意为法则,汇集了设计人的知识、智慧与感悟。在实现手法上,文化创意产品主要透过将文化蕴含的隐性因素转译为显性的设计要素,运用设计为文化因素寻求一种符合现代生活形态的新语言,探求使用产品后对人精神层面的满足[2]。随着社会进步、综合国力快速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意识日益提高。面对日益丰富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大家对于基于文化背景的产品需求亦将愈发强烈。相关数据表明,我国居民对文化创意产品的总消费在2008年时只占GDP总额的不到4%,依长期走势看,居民消费的绝对额虽然不断增长,但文化创意产品消费占居民消费的比重在过去10年间仍徘徊不前[3]。上述情况对设计人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基于文化背景的产品设计及相关研究大有可为。

2文化产品设计策略

2.1以文化促创新文化被大家所热议。而大众更热衷于相对表象且浅显的表述——流行。流行并不是意味着肤浅,它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流行、趋势、大趋势这三者其实并无大的差异。当下大家的简单关注即是流行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变化它持续扩散演变为趋势,更有甚者进一步变化为大趋势。大趋势持续发酵,造成同一时期全世界存在且受到综合性的影响,这种影响超越一时心血来潮并引发长期性的关注,那即是文化[4]。由此可见,文化具有克服世代差异的连续性,它需要时间沉淀与累积,其内涵亦会随着社会发展日久弥新。人们日常接触的生活用品看似平常,若不变革其功能技术,要想取得本质上的创新与飞跃,毫无疑问文化基因的植入尤为关键。这里所讲的“文化”,是一个特定时空内,一群人过着的一种生活方式[5]。传统器物与现代产品的差异是由时间和空间位移转换而形成的,现代人回不到以前是因为时间和空间的情境改变。故不能直接以拿来主义的方式简单粗暴地表达人们对于文化的态度。在品牌中对于文化理念的阐述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回溯,从记忆中延续;另一种是针对当下的需求,来找寻文化的感觉[6]。原本其貌不扬的胶带纸造价低廉,因印有康熙皇帝的御批手迹“朕知道了”,便在热卖。2013年7月博物院推出文化创意产品“朕知道了”胶带,见图1,截至2013年8月销售额已近300万台币(约61万元人民币)[7]!“朕知道了”实际来源于大清康熙皇帝的御批手迹。按表述,此四个字缘起于“朕安”与“知道了”的合成。文案中“朕知道了”,大意为“你们所奏之事,朕知道了”。创意伊始,“安”字被减弱,也正好是此字去掉,让整个语意悄然变化。“朕知道了”这样的语言表述融入了当下生活的禅味,既显得通俗易懂,又让大家对帝王高高在上的敬畏之心转变为一种平易近人之情。“朕知道了”已成为销售最为火爆的纪念品,前来购买的人群络绎不绝。如此一来,文化赋予产品的高附加值能让平庸的胶带纸顿时焕然一新。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交融汇织。对于外来文化,人们往往盲目推崇而忽略了对自身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文化嫁接于商品,商家通过提品来满足消费者使用功能需求及高层次精神需求。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一方面创意产业可以吸取传统及地域文化中的精华;另一方面文化元素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得以发扬。如此一来,中国制造可转变为中国“智”造[8]。技术日益同质化的今天,要想在国际品牌的竞争中拔得头筹,作为增值手段,在产品设计中传承传统文化及地域特色显得尤为关键。对地域及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不断挖掘正是产品设计创新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2.2以创新谋策略近些年以来,随着跨文化、跨领域、跨国界的交往,中国的设计面貌不断在各个舞台得以呈现。为彰显中国设计、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不少设计师在做产品设计时会有意或无意地“捎上”文化符号或贴以标签。然而,强扭的瓜不甜,这其实是一种不自信与不确定的表现。“中国风”胡乱刮、“文化符号”随意用,所谓高大上有内涵的“文化产品”比比皆是。传统元素及符号亦逐渐成为设计的一种“修辞”表象。对于文化元素植入产品设计,如今相当多的研究仍侧重于文化符号引用,而且这种引用是非常直接的。文化元素或符号不能仅作为产品设计的一种“表层皮肤”存在,其在产品设计中需要担负起除视觉效果之外更有意义的价值及作用[9]。在产品的横向比对尚不够紧密、纵向文化研究也欠深刻的前提背景下,对传统及地域文化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在复制+粘贴的表面功夫上,必须反映出相应的文化内涵和特质。

2.3基于地域和传统文化的创新手法

2.3.1文化语言的符号化文化命题时常困扰着设计人,它让人想触及却又不易把握。因为这需要设计人自身知识积累、生活历练与思想修行。文化符号及标签化的泛滥主要是源于符号标签表意直截了当,能马上“看出效果”。时下做产品设计不加思考盗用、滥用文化的情况常有发生。广州美术学院张剑老师曾说过“:当你还没能力玩文化时,最好先别碰它。”类似涂抹中国红、张贴祥云纹一样,某些设计师的不负责任很容易导致假、大、空伪文化不假思索的传播。基于文化涵盖的广度和深度,在文化创作伊始设计师就需抱以敬畏之心、持审慎之态度,量力为之,切不可粗制滥造。符号化的设计方法大致有以下步骤:(1)细解读,尝试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将要抓取的文化归纳总结,用设计师的语言去理解,将其抽象为若干特定关键要素;(2)巧定格,尝试将关键要素定格在某个代表性的片段或画面;(3)找元素,将这种画面寻找合适的元素或符号;(4)活运用,合理地将元素运用于恰当的产品载体。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向大家很好地展示了中国文化。四大发明之一的纸由丝绸之路传播开来,人类文明亦随纸的出现得以传播。火炬设计语言取自传统中国纸卷轴,不仅传递给世人纸是中国人的伟大贡献,也寓意着纸对文化理念的传播,同理转译到火炬对于运动精神的传递与价值。作为装饰语言的祥云文化在中国历史久远,极具艺术观赏性与文化代表性。从符号语言来看,祥云、纸轴与载体火炬的关联是恰当的。符号带有高辨识度的信息,其本身已有寓意,即使设计师不去诠释,大众亦会解读。符号是精神及文化层面最浅显、最表象的外在形式,因此文化符号化的处理手法是把双刃剑。用好了效果得体;错用了即“失真”。

2.3.2文化语意的转译不同于现代人的生活环境,文化代表着时间与地点的某一个截面或某个维度。因其表意不同,若直接将传统文化语意融入现代生活,使其自然而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不那么容易。透过对传统材料、加工方式研究与理解,文化语意可并将其与现有产品相结合,并用当下人能感知的方式转译表述。传统杆秤用秤星即镶在秤杆上的金属小圆点进行计量,是中国劳动人民创造发明的[10]。相传十六两制旧秤的秤星,其中每一颗星都代表一个星宿来标示刻度,用者依据秤砣在秤星的位置来读取物品的质量参数。随着社会发展,弹簧秤、电子称因其可读性和易用性,使用者愈来愈多。如今会看秤星的人越来越少,使用杆秤则更少之又少。杆秤虽不在,大家对刻度的认知还有,对杆秤的情怀还在。由笔者指导设计的《中木》香座台见图2,刻度借助传统秤杆的刻度来隐喻时间的流逝,虽不够电子计时精准,但亦在述说“时间在走,时空在变”,此作品获首届“中国创意”产品设计大赛金奖。这种方式让人在细细体会生活的同时也很好地演绎了传统禅味。

2.3.3旧物的再设计旧物浓缩着人的生活情感。将原有的、日常的产品再升华、再创新,可以使其更好地融入人们的日常起居。材质语言依托形式和造型存在。借助材质这种特有的表情语言可反映产品的特征与情绪。由笔者指导设计的《竹香新语》,见图3,使用竹篾作为装饰材料,尝试浙江地区竹篾手艺人的手法将竹篾用混编的形式包裹素白茶具。材料的结合使用向大家呈现了设计与地区手工艺结合的可能性。在产品的功能实现方面,竹编部分的介入让冷色调的白色陶瓷有了纯朴的温暖感,非全包裹的风格起到了国画中留白的意境和效果,同时竹制材料也起到了充当陶瓷缓冲保护的作用。如此一来设计使得原有的、已保留的地域及传统文化不仅能看,还能使日常生活中的旧物焕然一新,真正走入百姓生活、让百姓用起来。

2.3.4文化的共生与促进每个区域都饱含地域文化,每个地方都有地方特色。设计人应当充分理解地域文化,洞察当地人们已有生活方式,发现找寻新方向。地域的、传统的东西(包括实体物件也包含看不见的手艺与文化传承)不应是老旧、有地域局限的,也不应该静静地躺在博物馆或美术馆里供人念旧欣赏。品物流形基于对制作余杭纸伞的70多道工序进行了拆解,于地域手工艺里,又汲取了可用于当下设计的工艺、材料和灵感。“From余杭”,将余杭地域手工艺与余杭文化重新解构,融入当代设计中[11]。据悉品物流形为了深入了解,考察调研了余杭各大村落,耗时四年多时间,与余杭十多个传统手工艺师傅展开深度学习、合作,余杭纸的未来展览见图4,在米兰设计周闪亮登场,让人们深感中国设计的魅力与地域文化再设计理念。PaperChair从余杭纸伞传统工艺(余杭纸伞的传统工艺是一种传统手艺,它需要将皮宣纸先抹上天然胶水,而后将宣纸一层层用心糊在伞骨上)中来,同时回到寻常百姓家生活中去。设计师大胆设想,尝试用纸伞工艺做椅子,PaperChair既有宣纸韧性与细腻质感,产品又具备温暖的触感。看似柔弱的宣纸由于有余杭特有的纸伞工艺给椅凳提供完美的支撑,具备不亚于实木的牢固度。在整个设计实施过程中,安徽泾县宣纸作坊制作宣纸,糊纸工艺由糊伞师傅与设计师合力完成。“From余杭”将余杭的地域手工艺重新点燃、解构之后,又融入当代设计创作。这种实验性的尝试,不止限于伞、灯、家具(点)层面,亦是对相关家居产品(线)乃至对于整个余杭地区传统文化及手工艺的发展、地域及传统文化(面)的振兴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该项目是一个很好的理念,呈现了现代设计与地域文化的共生关系。“共生”理念对余杭的文创产业亦是一个启发。从独特的文化对象中适当地提取设计元素并巧妙地融入到产品设计中,提高了产品的文化附加值,伴随着产品的使用,又能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传播这些特有文化,实现了应用与传承文化的双重效果[12]。余杭区政府多年来花了很大精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亦通过各种展会平台,推广余杭区域的文创产业,与企业合作尝试一种城市形象推介新模式,建立起余杭的城市品牌。这种突破不是单一的产品,而是从产品带动产品线,由产品线拉动产业,再由产业带动区域文化的整体提升。

3结语

第5篇:产品设计策略范文

【关键词】价值转换机制 生命周期 设计策略

哈佛大学费农教授自1966年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到今天已经过了半个多世纪,产品生命周期的演变从单纯理论上的完美模型跨越到今天具有了更多的实践意义和更多的表现形式。产品生命周期中价值空间的转换机制是市场营销学的重要内容,这一理论揭示了产品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点,通过分析产品种类和产品形式的变化规律,有助于企业清楚地判断产品的竞争能力,因而它成为产品设计策略的基本依据。因此,企业必须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的要求,使产品的核心价值始终符合消费者的兴趣与要求,才能在产品生命周期价值空间内总是延长其生命期限,增加其竞争能力和赢利能力。本文从产品生命周期的价值空间转换理论出发,通过对产品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特点分析探讨,科学、合理、快速、有效地选择制订和实施相应的设计策略,才能使产品在市场上保持更强、更长的生命力。

1 产品生命周期价值空间的含义

1.1 产品寿命周期

现代营销管理之父菲利普・科特勒(Plilip Kotler)在《市场营销原理》书中讲到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缩写为PLC),即产品销售和利润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过程,也就是说产品的生命周期就是产品经过研究开发,从进入市场开始,直到最后退出市场为止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产品生命周期有五个阶段: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1.2 产品价值空间

产品价值空间属于社会空间中的一种空间存在形式,是指设计师从事的构想空间,它是由文字和符号构成的、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和欲望的目标和标准系统,是控制整个产品设计的工具。运用这一概念,我们便于用来描述一个产品的价值构成及其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1.3 产品生命周期的价值空间

在产品价值空间的寿命周期中,产品的核心价值会随着市场竞争等情况的变化而有一定的改变,这就是说在产品周期过程中,企业鉴于产品在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的其产品核心价值的设计表达、制造、营销过程中有可能受到外界环境的改变,企业通过提高产品自身的使用价值,不断更新、及时调整产品的核心价值,形成新的产品组合,采取措施缩减产品或服务的操作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通过更有效的业务流程和运作方式为企业赢得更大的利润空间。

2 价值转换机制与产品设计策略的互动原则

从企业经济活动出发,企业创造产品的价值周期一般分为产品开发、策划、设计、制造、销售、服务和再利用等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相互依存的经济活动,这一经济活动的存在又成为企业进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基础。由此看来,价值空间的转换机制已成为产品生命周期转换的外在表现。

2.1 导入期

2.1.1 阶段特征

新产品刚刚进入市场,这时消费者对新产品了解较少,还没有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有少数追求新奇的消费者购买,因此销量增长缓慢,增长率较低;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在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投入了大量的费用,还要投入资金宣传新产品,拓展产品销售渠道和产品的促销费用也较大。不过由于新产品刚进入市场,同类产品较少,市场竞争环境也较为宽松。

2.1.2 设计策略

企业结合产品生命周期价值空间提供的理论和依据,对市场做出科学预测。通过对产品价值空间的分析,识别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主要构成,分析其价值要素,运用大量的调研资料,找出那些在市场上受欢迎、成本小、增长速度快,最终可能更适应市场的产品生命周期价值要素,以这一要素为基础对其产品寿命周期进行控制,确定目标市场以便于此产品的推广或扩大再生产。

2.2 成长期

2.2.1 阶段特征

新产品在经过稳定的小批量试产后,市场的试销表现良好,销售迅速增长,产品迅速被市场接受,市场占有率上升,企业利润增加,从此获得消费者与经销商的认同,开始进入大批量生产,这个阶段是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及销售额为主要营销目标。由于有大规模的生产和利润的吸引,新的模仿者与竞争者进入市场,市场进一步增大。

2.2.2 设计策略

在生命周期成长阶段,产品的销售量逐步增长,产品销售价格和产品本身竞争加剧,此阶段已经拥有了一定的消费群体,对企业品牌有了明确的了解,此时,企业应关注产品核心价值的创新和发展,通过工艺、功能、外观等方面的改进,局部产品设计的强调,发现产品新的核心价值,保留原有市场良好的产品功能,以降低产品制造成本,使企业利润不断上升。针对成长期产品的核心价值转换,企业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发展新战略吸引更多消费者来扩大销售,这里是以竞争为主,突出本产品与其他同类产品的差异,针对竞争对手的挑战,展开“差别化策略”,强调产品的特色。一如在碳酸饮料市场上,世界上最大的两大巨头是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而七喜则提出“非可乐的可乐”,这种差异化策略使得七喜独树一帜;再如宝洁公司的洗护产品“海飞丝”强调去屑功能,“伊卡璐”强调滋润功能,“沙宣”强调专业护发功能。

2.3 成熟期

2.3.1 阶段特征

产品进入成熟期以后,已被大多数潜在购买者接受,销售量由加速增长变成减速增长,最终停止增长,价格水平相对稳定,利润达到最高峰,利润增长率开始下降,产品已达经济规模,价值空间成本已经达到饱和。在这种情况下,产品的销量和利润也达到了最大;潜在消费者越来越少,多数购买行为属于重复购买;销售增长缓慢甚至趋于下降;由于利润驱使,市场上涌现出大量替代品或类似产品,竞争者的差距缩小,竞争达到白热化;另一方面,为了对抗激烈的竞争,维持产品地位,企业的促销费用增加,利润也出现了下滑的趋势。

2.3.2 设计策略

企业在成熟期阶段已经获得了比较大的经济利益,要及时做出判断采取措施使成熟期大大的延长,通过市场调查与消费者信息反馈,及时做出改进方案,比如:改进包装及外观质量,配以广告宣传,尽快投放市场;设法扩大产品用途、改进服务、降低价格、改善性能,增强产品可靠性。这样能明显改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市场占有率,从而明显延长成熟期。

2.4 衰退期

2.4.1 阶段特征

随着科技市场的发展,升级产品或替代品的出现使消费者拥有更多选择,使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发生改变,转向其他产品,市场占有率、销售额和利润持续萎缩,竞争者开始退出市场,这些征兆预示着产品开始步入衰退期。

2.4.2 设计策略

企业着眼于产品生命周期价值空间的转换机制归根于市场,通过对消费者心理诉求的了解、各周期产品市场份额的占有率的调查,及时制定企业相应的营销策略;对产品寿命周期的市场分析,使企业淘汰老产品,不断创新产品的核心价值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改善对产品消费的结构,增加产品种类,增添产品供给以便新老产品及时而迅速的接替,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赢得主动;根据产品寿命周期价值空间转换规律的销售情况,企业可采取措施,设法缩短投入期,保证高速增长的成长期,尽可能延长成熟期,推短衰退期的到来,为企业带来更多盈利的机会,增添活力和竞争力,提供企业开拓新的市场,充分提高企业声誉。

3 结语

通过产品生命周期的研究,企业能够从宏观上和微观上了解企业产品的成本状况和竞争优势,能够依据产品生命周期提供合理的估计和控制,并由此做出合理的预测为企业的盈利提供巨大的帮助

产品处在不同的周期阶段,具有不同的销售特征,所以,着手于产品生命周期的价值空间转换机制的研究对消费者、对市场、对企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郭存嵩,陈教兰.产品开发与产品寿命周期[J].山西财经学院学报,1989(4):21-27.

[2]柳延峥,胡克琼.产品寿命周期成本与价值链关系初探[J].财会月刊,2005(8):19-20.

[3]李艳敏,管顺丰.产品寿命周期价值空间及其构成[J].科教导刊,2011(8):238-239.

[4]王盾.怎样分析产品的寿命周期[J].经济管理,1980(12):62-65.

[5]李世杰.市场营销与策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9).

[6]孟韬,毕克贵.营销策划――方法、技巧与文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

[7]段丽莎,李辉雄.产品寿命周期各阶段的色彩营销研究[J].装饰,2013(3):141-142.

[8]陆斌.产品策划与产品生命周期的适应规律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2(20):221.

[9]郝旭光.试论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营销策略[J].管理世界,1999(1):179-180.

第6篇:产品设计策略范文

关键词:工业和商业产品; 产品形象规划; 品牌形象; 策略

检 索:.cn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5)03-0122-03

B2B?Product?Identity?Strategy?Planning?Method-?from?Brand?Image?Perspective

SONG Zhe( Academy of Art & Design, Tsinghua Uni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

Abstract :A methodology for B2B product identity strategy planning, the article introduced how to create product identity strategy based on analysis brand image, competition environment and client demand these three key elements and describe the process of strategy building: understanding analysis-create . The article also discussion the deploy method of product identity strategy in product design practical.

Key words :B2B product; product identity; brand image; strategy

Internet :.cn

一、工业和商用产品品牌化设计的趋势与挑战

基于品牌形象的产品设计在个人和消费类产品中已经非常普遍,国内外众多在此领域的公司都已经拥有非常完善的产品形象体系,这些产品形象对品牌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并强化了消费者对品牌和产品的品质与性能认知,例如:个人电脑领域联想的Thinkpad系列,家电领域的Dyson,汽车领域的BMW,甚至在服饰和运动领域这种品牌产品形象的策略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例如 NEW BALANCE标志性的N字母和经典慢跑鞋的线条和比例。这些深入人心的产品形象成功的占据了消费者的情感想象空间,并让产品和品牌形象成功升华成为一种文化和消费者的个人标志。

但是在商用和工业产品领域,产品品牌化设计的趋势相对比较缓慢,其主要原因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大部分的商用和工业产品中,功能和性能是核心因素,如不涉及到操作和人直接感受的部分,有针对性的美学秩序和设计感并不重要;2.有别于民用和消费类产品,商用和工业产品的生命周期都相对较长,产品更新换代周期在部分产品上会长达十年或者几十年,这给产品的形象和美学设计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3.商用和工业产品的设计要求非常严苛,需要能具有较好的耐久性或者是在苛刻环境下的稳定表现,另一部分工业产品的产量相当有限,这两点就带来了工业设计的两个重大困难,有较多限制的材料使用以及加工手段。以上这些都是商业和工业产品领域中,推进产品形象品牌化的重要阻碍因素,但在很多领先的工业和商业产品品牌中,产品形象品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企业战略,有部分企业在90年代就将此作为一项重要的产品开发原则来实施,例如IBM的企业级IT产品。21世纪后,我国的一些在国内领先并成功走向世界的商业和工业产品企业也发现需要实施这样的战略,例如三一重工、华为等。

分析这种趋势的来源,笔者发现如下几点:1.工业和商用产品竞争的激烈化,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大量新兴国家的企业崛起,使得工业和商业产品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在市场参与者都具备一定特点和基础的情况下,纯粹的产品性能和质量之间的竞争扩展到更广泛的层面,比如,美观易用,服务品质等;2.品牌理论和应用的成熟,带动了工业和商用产品制造商向品牌化的进程,在品牌理论的框架下,人们理解到一个适合的品牌形象能够更好的说服组织购买决策中的“非专业决策者”;3.随着加工技术的进步和非标准型加工技术成本的降低,使产品的加工方式和材料的运用有了一定的解放,这种解放带了了设计上更多的自由。所以,在未来的竞争环境下,无论是中国或国际的商用和工业产品制造商,都会把产品形象设计的品牌化作为企业战略的重要一部分,并且不断探索和延续。

二、工业和商用产品品牌化设计的操作方法

根据凯文・凯勒教授的品牌理论中,建立和创造适当并且独特的品牌形象是战略品牌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步骤,并且凯文凯勒还强调,在创造品牌形象的过程中,品牌的记忆性,品牌元素组合的独特性和品牌内在含义的独特性是关键要素。为了创造这种独特的元素。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将整个操作分成三个步骤,分别为理解-分析-创造,在理解部分,需要收集和整合大量已有信息,这些信息有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品牌信息,从品牌的历史,演化过程,品牌形象,未来一段时间品牌总体的定位和规划,品牌受众分析等。在品牌信息收集过程中常用的工具和方法有:

(一)企业品牌战略研究,较为成熟的品牌拥有者或企业,会有关于品牌战略的相应描述及文件,在这些文件中,会描述公司的战略愿景,公司所恪守的品牌特性,以及公司品牌的核心要素,未来一段时间公司的发展路线图和品牌路线图。这些都是一个品牌或公司的基本战略,需要仔细分析并将其充分理解,同时这也代表了公司的“意愿”明确了品牌建设的努力目标。

(二)品牌接触者访谈,商用和工业产品与消费类产品在品牌接触者上最大的差别是数量上,很多商用和工业产品的“客户”数量只有几十到上百个,和普通消费类产品成百上千万的消费者相比,数量上大大减少。所以,在进行品牌研究的过程中,结构性和非结构性的访谈就成为了最重要和有效的工具。在访谈的对象需要包括产品提供者和产品的购买者以及使用者这一系列相关人物,例如:品牌方营销人员,品牌销售商,购买方采购人员,购买方技术人员,购买方产品使用者等。在对这些人物做单独的访谈过程中,力求从各个视角去理解产品和品牌的形象,特性,弱点,未满足需求,利益点等,通过综合分析这些视角,可以得到全面和广泛的品牌和产品信息。在访谈内容的设计中,尽可能的包含结构性和非结构性混合问题,例如:通过量表来确认品牌属性,基于量表结果展开非结构性品牌属性的探索。通过情感版投射法或设计主题版的选择来了解品牌接触者对于品牌和产品感官的非语言性描述感受。这些信息的收集,能为之后的产品形象策略和设计提供更加直观的参考,也减少了因纯粹语言文字描述所带来的偏差。

(三)品牌宣传和产品营销审计,在理解阶段掌握现有品牌和产品是如何和目标消费群体沟通,沟通的主要途径和策略是什么?沟通的内容与形式都有哪些?产品形象在哪些沟通环节中出现?有无重要营销或公关事件?这些过往的事实都是接触者形成品牌和产品形象的重要基石。这类资料一般在企业的营销部门都有详细的存档和记录,可以将其整理并归纳。

第二部分:产品研究,在商用和工业产品领域,产品的性能表现,特点和经济性在购买决策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由于必须考虑到工业和商用产品的购买决策群体中,专家决策人会充分对比和考虑产品特质,性能以及标准,所以在核心指标上如何理解产品和竞争对手成为了产品分析中的重点。产品分析常用的工具和方法包括:

(一)标杆分析,通过对行业内竞品进行多要素分析,要素的罗列和分析可以由企业的技术或产品规划人员完成,在部分企业,此类的标杆分析属于例行研究和报告,可以直接获得。分析的结果有助于理解品牌产品在技术上的优势和欠缺。

(二)产品形象分析,通过对产品和竞品进行形象分析,理解其设计特点和美学特征并加以分类。

(三)产品需求卡诺模型分析,通过结构化问卷和卡诺模型,理解产品设计中潜在价值点,并对价值点进行评估。

第三部分:行业研究,工业和商业产品属性一般较为特殊,行业因高度细分其特性也会非常显著。并且由于是工业和商业产品,很可能是从原料到消费品或服务的中间介质或机器,这种属性造成了其前端和后端的行业变化和趋势对于工业和商业产品有巨大的影响,这种更加广泛的趋势不仅仅来源于行业本身或者是消费层面,和市场甚至全球的经济,环境,法规条例以及政治局面都息息相关。所以更需要在此处以宏观的视角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行业分析常用工具包括:

(一)行业专业报告,除去非常细分和狭窄的行业,大部分行业都有编撰其专业报告的咨询机构,这类报告较为完整,并且宏观与微观并重,可以很快的了解行业的情况和趋势。

(二)上下游行业发展和趋势收集,通过各种资料来源,收集上游和下游行业近五年左右的发展和变化,重要事件,影响因素,并将其整理,从中挑选出会对项目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加以呈现。

分析阶段,包含竞争规划和形象规划两个环节,竞争规划着眼于两个方面,品牌竞争和产品竞争,品牌竞争分析可以围绕着:1.本品牌目前处在何种定位,所有外部的品牌接触者是如何定义本品牌的形象,这部分可以由品牌接触者调研的结果进行归纳并导出。本品牌在整个行业环境中所处的相应位置和特点,这部分可以在品牌宣传审计中得出数据并和其他品牌进行性质比照,常用双组反义关键词矩阵图来表现 2.品牌未来的发展方向,这部分可以运用企业品牌战略规划中的信息来完成,其最终结果也可以导入前文所述的双组反义关键词矩阵。在对现有定位和未来方向进行综合比照后,就很容易发现在外部感知和内部意愿上的差别,减小这种差别便是品牌竞争策略的意义。

在产品竞争分析上,主要着重于两个方面:1.产品性能特点定位,可以通过选取此品类产品的几项关键性特点,并将产品和竞品都加以评估,从中可以充分的发现各个品牌产品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其性能上的侧重;2.产品形象定位,通过比较和梳理竞争品牌的产品形象和自身产品形象来理解产品定位。产品竞争分析的最后,需要将产品性能特点定位以及形象定位进行对比比照,在很多情况下,性能特点定位和形象定位会有一定的偏差,对这些偏差进行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通过品牌历史,产品演化过程,性能特点核心等各方面去理解偏差是主观产生还是产品性能与形象之间的“脱节”。

最后的环节是综合性的分析,会将品牌分析中发现的“不足点”一一分析,将问题充分界定,并完全列举在产品的形象设计中,有哪些部分可以帮助品牌弥补或提升“不足点”。这些列举的工作可以由市场,研究,设计,工程团队的成员通过集体头脑风暴的方式完成,尽可能的产生较多的解决方案。在头脑风暴完成之后,需要做进一步的筛选,将解决方案分别归类,并以此总结成为几个比较大的不同方向的策略性方案。

创造阶段,需要根据策略方向定义不同的设计策略并完成设计方案,将分析阶段所整理的不同品牌和产品关键点进行转化,力图做到不同策略在产品形象包括感知细节上的差异,并将这些设计差异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形象风格,产品语言,形象扩展性,制造可行性,成本差别等。将不同设计方案展示并参与内部评估,通过评估了解到不同策略下的形象定义是否准确,何种形象策略更加受到肯定,设计风格和细节里,有哪些部分获得了更多的好感。通过这些反馈进一步调整设计方案并形成最后的产品设计语言,并在实际项目的操作过程和不断得到的反馈中加以完善和扩展。

三、工业产品和商用品牌化导入的实施方式探索

在工业和商用产品品牌化导入实施中,有着多种过程,但整个导入的流程会遵循以下原则:1、以产品线生命周期为核心,实现渐进式的导入,总体而言,工业和商用产品生命周期较长,产品更新换代速率相对较低,所以在导入过程中应该以目前处于更新换代的产品线为基础,以下一代产品开发为契机导入,这样无论在企业资源运用和成本上都有较好的优势,并且能有效的提升新一代产品的竞争力,对营销起到助推作用。2、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工业和商业产品厂商一般会在同一产品领域拥有多条产品线或多级产品以应对不同层面的市场需求,在进行形象导入过程中,应该选择最高端产品线进行导入,一般而言,最高端产品属于品牌的形象产品,是企业产品技术,质量和创新的代表,这类产品具有很高的利润和附加值,在成本方面相对较为宽松,有更多成本结构的考虑美观,易用性甚至是产品性能反映的情感因素。另一方面,在工业和商业产品的营销中,展会展示是重要环节,旗舰类产品拥有极高的曝光度和展示机会,可以在展示过程中了解到潜在客户的反馈,而优秀的产品形象也会提升产品和企业形象。所以,以高端旗舰产品为最先导入对象,逐步推广到整体产品线是品牌化产品形象导入的重要原则。根据以上的两项核心原则,工业和商业品牌化形象的导入实施流程为:分析>概念>扩展>规范>应用。

产品形象的品牌化无论是在消费类产品还是商业和工业产品中都是一个较为新的理念,各个品牌商和制造商都拥有自己的实践方式,这些方式虽然在流程和实施方法上会有一定的区别,但其最终目标是服务于企业的市场营销和品牌构建。围绕着这个最终目标,通过考虑企业的行业,市场以及自身品牌和资源状况来建立不同的品牌化产品形象操作方法和流程,才能最有效的到达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美)凯文・莱恩・凯勒.战略品牌管理[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美)菲利普・科特勒/凯文・莱恩・凯勒.营销管理[M]. 于洪彦,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第7篇:产品设计策略范文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 纺织品设计 人才培养

一、前言

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促使了市场对人才的升级需求。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因此,在长三角纺织企业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高职纺织品设计专业有必要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新的思考。

2.长三角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现状

我国纺织工业正处于新的产业发展战略转型期,依据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和比较优势,区域产业布局调整将继续深化,并逐步形成东中西部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产业梯度格局。东部沿海地区纺织产业优势突出,但随着这些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劳动力资源日趋紧张,土地、能源及管理成本大幅上升,采用新材料、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使经济增长方式成功转型成为必然。虽经产业布局调整后,东部地区的纺织企业的总体技术水平、研发水平、抗风险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是,“长三角”地区特别是江苏、浙江的大部分纺织企业仍然停留在长期以来形成的劳动力密集、初步加工制造、依赖外单的发展模式;与中部、西部企业相比,原料成本、劳动力成本、能源消耗成本等都处于劣势;而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企业在高技术纤维的采用、高附加值的功能纺织材料的开发上做得远远不够;江苏的少数几个企业如江苏阳光集团、三毛集团、海澜集团等虽具备一定的研发实力,进行了一系列研发工作,而大多数企业的生存风险很大,行业的发展还得“靠订单吃饭”。因此,江苏的纺织企业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高校人力资源优势,率先进行功能性纺织材料与制品的研发,必然是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唯一途径。

二、长三角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对纺织品设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纺织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中,纺织企业的新产品开发能力、装备设计能力、创意设计能力明显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纺织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市场存在一定的差距,纺织教育实施校企联合的多元化人才培养已是势在必行。以前的纺织品设计人才只要具备单一艺术设计能力或工艺设计能力即可,而随着纺织品时尚化、功能化、智能化、高附加值的发展趋势,现代企业更需兼具纺织品艺术设计能力、工艺设计能力、生产实践问题解决能力、产品市场推广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和交流沟通能力等于一身的高素质纺织品设计人才。

三、纺织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呈现的问题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纺织品设计专业是江苏省同类专业唯一的特色专业。从1989年至今为社会输送了1800多名优秀的纺织品设计人才。专业建设过程中探索了以纺织面料设计师能力培养为主线,实施了“产品引领、技艺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将纺织面料设计师职业资格引入课程体系,建立了国家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站点;与常州三毛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湖塘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联合初步共建了职业情境的实训基地;参加了六届全国高职高专面料技能大赛,5次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团队教师共同获得了 “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荣誉称号。

虽然取得了这么多成绩,但是面对纺织产业升级、招生现状等,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从近三年的就业和企业需求来看,学生一次就业率很高为98%~100%,但毕业后半年的专业对口率稍低,比例为75%~82%;中小型纺织企业对纺织品设计专业学生的需求量很高。在对学生满意度评价中,均认为本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较好,但沟通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表达能力欠缺。其次,从招生情况来看,纺织品设计专业的招生人数呈现下降趋势,这可以从近三年的报到人数中体现:2012年,100人;2013年52人;2014年46人。另外,在招生填报志愿时绝大多数人对纺织品设计不了解,仅从名称上给予简单的预估与评述;多数人对纺织品设计专业现代化的设计需求和环境还不熟悉,还停留在纺织工业环境“苦、累、差”的认知上。最后,从专业学生和教师的兴致度层面来看,学生虽然很清楚专业就业前景好,发展潜力大。但是多数同学对现有的课程安排、教学内容兴趣度不高;多数同学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知识和技能综合应用。专业教师总是觉得面对这样的学材,沿用原来的方法精心准备教学设计去教,面对原有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教学越教越没有自信。

面对产业升级纺织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新策略

为了满足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并解决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纺织品设计专业针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提出了新的举措。

3.1服务区域,满足需求,定位培养新目标

目前,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纺织品设计专业的学生就业面向长三角纺织企业及贸易公司,就业地区主要是上海、江苏常州、吴江盛泽、江苏苏州、江苏南通、浙江嘉兴、浙江海宁。从事的主要岗位为纺织品新产品研发、化纤面料分析、色织面料工艺设计、大提花工艺设计、床上用品花型设计、面料检测、面料跟单、面料销售。

因此,结合专业人才需求和社会需求,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与纺织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掌握机织物产品设计、质量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具备纺织品设计职业技能和职业发展潜能的,能够从事面料设计、面料跟单、面料设计管理等相关工作的技艺结合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3.2联合育人,多元合作,建立长效机制

在原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强化职业素养培养,围绕“设计、质量管理、市场营销”三大核心技能,构建“技术、艺术融合,应用、创新并重,就业、创业同步”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企业冠名班、订单培养等多种方式向企业开放办专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加强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的交流与沟通,建立“政校企社”四位一体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形成校企合作育人的长效机制,共同制定纺织品设计专业动态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培养质量。

3.3 转变方式,工学结合,深化教学改革

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全体专业老师应统一思想,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应不断提高自身“双师素质”,保障教学质量提升。专业团队应充分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作用,外聘企业专家、设计师加入课程教学团队,共同确定项目任务并承担教学任务。拚弃原有强调学科性的教学体系,以职业岗位需求,参照国家纺织面料设计师职业资格标准,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技术与创意融合,教学与产业互动,“设计创造价值”,以真实的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为学生学习型工作任务,设立企业设计部课堂,聘请企业设计师现场指导评价学生的设计作品,形成“产品引领+任务先导+学训交替+技艺结合”的项目课程教学体系和“项目驱动+大赛促练+课证融通”的实践教学模式;将现代化信息教学手段和网络共享共建资源引入教学过程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自信度和学生的学习兴致;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培养学生设计技术与创意创优结合的职业发展潜力,让学生深刻体验知识应用的价值,帮助学生树立“面料设计师”的职业梦想,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4整合资源,建好平台,集约发展

以“常州市新型纺织材料重点实验室”和“江苏省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点”为平台,建设具有“开放+服务”产业特色的研发中心或技术工程中心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双重属性的纺织品科技贸易有限公司,完善校内外职业实境的实践教学基地。

确立纺织品设计工作室运行模式,实施“模拟设计部、典型案例、角色体验、项目团队、大赛引领、创业实践、信息咨询、网络学习、市场导航、成果测评”的多维立体交叉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教师与学生通过产学研实战项目技术攻关,充分体验教学价值和学习价值,实现教学实践和职业实践的“双重实践”交融,建立厚基础、高素质、强适应性的专业技能训练平台,从而加强专业能力、协作沟通能力及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5文化育人,职教育人,丰富素养

实现人才素质教育与培养方案高度融合,以企业文化、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行为规范为重点,将现代社交礼仪、心理健康、职业素质教育课程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学风建设月、创新创业大赛、素质拓展等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康自信、阳光心态、善于沟通、诚信协作的良好素养和品质,帮助学生尽快适应职业人发展的需求。

3.6质量保障,过程监控,服务带动

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建立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加强政校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完善专门的信息收集和反馈制度。通过持续开展毕业顶岗实习期间的“百名教师下百企”活动,适时跟踪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通过对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职业发展信息化管理,分析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等有关教学、工作等方面的信息,为人才培养方案质量的动态提升打好基础。

搭建积极有效的产学研合作的技术推广服务平台,积极为行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新产品研发,师生、企业专家共同组建项目攻关团队,实现专业建设成果与企业发展共享,提升学生服务社会和企业的责任意识。

四、结语

面对纺织产业升级发展需求,传统的纺织品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已不能适应新的需求。根据长三角地区经济特点和市场需求,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校企联合,实现人才培养新定位,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运用传统教学理念与现代化教学方式方法相结合,搭建良好学习平台,将企业文化理念环境引入课堂等,最终培养适合企业和社会需求的设计人才,是高职纺织品设计专业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王海燕.苏州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高职人才培养[J].江苏丝绸,2012,(6):30-32.

第8篇:产品设计策略范文

关键词:设计策略;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2

策略即谋略和手段,是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方法。在产品设计环节中,设计策略是产品设计开始前设计者和管理者共同对产品各方面因素的关系进行综合考虑下的准备工作,围绕解决如何让企业目标落实在产品上的问题。设计概念的范畴要分两种情况,广义的设计是对设构想及设计过程的总策划,而狭义的设计更偏重于对产品的设计。设计策略中的设计同样包括了这两个内容,下表从策略目的和策略制定路径两个方面对研究者们所做设计策略的定义进行罗列:

由此可见,设计策略的主体是企业,制定策略是为了适应市场环境的发展变化,包括消费者、技术等因素,以使其产品得到长远的生存,策略内容是通过分析内外环境得到的、统一协调组织行动的方案,其本质是计划。

策略的制定是一个动态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被计划和控制,那么对策略制定的管理究竟包括什么内容?设计管理的概念最早由英国设计师 Michael Ferry提出,既设计管理是在界定设计问题,寻找合适设计师,且尽可能地使设计师在既定的预算内及时解决设计问题。这个定义接近对设计管理最浅显的定义,即对设计项目的管理。

在《美国设计管理高级教程》(凯瑟琳・贝斯特著)一书中,作者将设计管理其分为“设计策略管理”、“设计过程管理”以及“设计执行进程管理”三个管理部分。设计管理是对设计的应用,管理的重点是理解战略目标,了解设计对推动目标实现的重要性并采用各种手段、工具、人员来规划需求,有效运用设计来实现目标。

杨磊在其论文中把设计管理的内容有企业设计战略管理、设计目标的管理、设计程序管理、企业设计系统的管理、设计质量管理、知识产权的管理等方面。

杨先艺认为设计管理的关键是企业内部各层次、各部门间设计的协调一致。其论文中所说的设计策划与设计策略是同义词,即针对设计对象搜集各种相关信息,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与趋势,为设计行为提供正确的决策指导,使设计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设计策划中势必会受到社会上各种客观因素和人的因素制约,它追求的是一种产品、环境、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在结构功能、材料工艺、表面装饰及色彩等方面,考虑它们所受到的相互制约与影响。

我认为逯新辉在论文中对设计管理的描述是比较全面详尽的,其内容如下:最浅层面含义来看,它意味着管理设计项目,有两个方面的内容细则:一是设计政策层次(即企业战略)的管理,包括设立目标、制定策略、制定和维护设计标准、进行设计检查以及评价设计结果等。二是和设计项目层次的管理,包括计划和管理项目、招聘设计师、管理项目设计小组、评估每个完成的设计结果等。

由以上定义可见,设计策略的框架和内容由于策略制定的偏重点以及客户需求的不同而有差异,影响策略的变量是需要制定者针对设计对象的特性而寻找。因此具体内容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制定设计策略的步骤和框架有内在的一致性,回顾策略定义,策略是根据对内外环境的分析而定的,制定设计策略也就是要通过分析现有条件而决定出企业设计由哪些因素影响,进而确定哪些因素。

设计管理可以说是设计学、管理学与文化产业的交叉点,而设计管理者是设计师、企业其他人员和市场三者之间的桥梁。

设计策略的制定要经过系统的步骤进行,步骤之间呈现逻辑上的承接关系,具体的策略是企业根据发展战略的侧重点不同而选择出的。

刘瑞芳认为设计策略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一是设计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二是比竟争对手更支持现有市场的需要。她给出的设计策略框架是根据市场竞争因素的四个部分架构的,这四个变量是:产品差异化特质、产品开发方向、设计经济成本、设计组织。

Mozota指出设计有三种基本策略:1.设计以降低成本,在于运用成本优势作为公司的主要竞争力2.设计以建立形象,在于用运良好形象作为公司竞争的利基3.设计为使用者,在于藉由成为单一市场中的专业者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Keely归纳出确实导致产品成功的策略因子共有十二个,分别为功能、品牌、销售、通路、系统、服务、策略联盟、法律、标准、开发、材料与制造。因应不同的产品和开发环境,会有不同因子的搭配,可做成多种的组合。

吴碧波就品牌设计策略管理这一议题提出设计是为实现品牌增值服务的,具体的说,作为品牌价值中的设计,就是在品牌意识观念下,将品牌体系下的包括管理、营销、产品、文化、形象、服务、认同、情感等一切要素揉合在一起,成为经济实体上的载体。

凯瑟琳・贝斯特则认为设计策略管理部分主要是将设计理念充分运用到组织策略、确认设计机会中的,解释组织和客户的需求,并整体着眼于设计对商业的贡献。她认为应从把握设计机遇、了解顾客和市场、诠释顾客需求、审核设计应用、确立设计策略、推销设计策略、为长期增长作规划等方面来进行设计策略管理。

Walsh认为设计策略不是单一的而是交叉复合性的,可将策略分为长期、中期与短期策略。长期策略在于扩张产品系列、产品即时上市、改良或发展新产品等;中期策略则多用在改善制造技术、进行重组或降低成本等活动;短期策略则属市场策略,主要用于扩张现有市场与发掘新市场,以提升产品销售量。

邓成连则设计策略应从分析5W(who、what、how、why、when)中得出。

冯炜在认为设计策略的分类依据可依照范围、组织阶层、企业资源、目的与机能及个人等方法予以分别,还可以将策略的系统分为企业策略、经营策略以及功能策略。

综上所述,对设计策略管理我们应该清楚以下几个基础问题:

1.设计策略管理在企业中的角色:提供设计咨询和管理咨询。

2.设计策略管理的层级:企业层,业务层,职能层。

3.设计策略制定框架和内容:把握设计机遇、了解顾客和市场、诠释顾客需求、审核设计应用、确立设计策略、推销设计策略、为长期增长作规划。

4.策略背景:外部环境,内部环境。

5.策略因子:5W(who、what、how、why、when)、功能、品牌、销售、通路、系统、服务、策略联盟、法律、标准、开发、材料制造等。

第9篇:产品设计策略范文

1.研究背景

设计策略是指产品通过设计获取竞争性优势的计划属于设计管理的范畴。“设计策略”主要概念是指分析企业自身在市场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威胁,因地制宜地制定应对战略,通过广泛调研获取并分析潜在竞争对手相比自身的优劣,并制定的应对策略,综合所制定的能在市场竞争当中获取胜利的企业战略。

从企业发展的大局上来看,设计策略的制定是企业为提升自我形象,超越竞争对手、获取消费者和占领市场份额为核心而展开的全面而又长远的谋略。

从具体的产品设计研发层面来看,是企业针对某一类产品的经营特征和有关情况在设计方面做出设计策略的调整或对即将开发的新产品所应用的明确指导战略。

2.三星的企业设计策略

近年来,韩国三星集团凭借良好的设计策略屹然挺立全球消费电子市场,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和广泛良好的评价,中国现阶段也在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取得了傲人的成绩,通过对三星的研究,希望能够为我国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学习范本。

企业层面的设计策略是企业管理层为企业的发展所设计的长期目标和发展方向的宏观规划。宏观层面上的设计策略可以大致分为维持型、发展型、衰退型以及退出型这四种设计策略。这四种设计策略在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都有所体现,其中在三星发展历程中体现得比较明显的是发展型和维持型的设计策略,以下就这两条策略展开研究。

3.发展型设计策略

在“三星的新变革”时期,具体时间点指的是从1993年至1996年,“新变革”指的是不单单是三星对业务的整体结构和框架的再设计,更是向世界发出三星变革的决心,旨在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制造世界级水准的产品。“新变革”时期是三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转折点,是以质量为王的品质提升阶段。“新变革”给三星带来的不仅是优质产品和美誉度,同时让三星吸纳了无数的优秀的人才,这些人才在三星的后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具体策略之一:变更企业名称,打造全新视觉识别系统,塑造新的品牌形象。1993年,三星在颁布了一个全新的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的计划,目的为了拉近三星与自己员工和消费者的距离,从而提升公司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具体的作为体现在设计全新的三星标识上,企业名称采用英文Samsung,从而扩展自己作为跨国集团的国际影响力。第二椭圆形的标志主体形状象征着穿过空间移动的世界,Samsung的首尾字母部分故意突出椭圆的主体形象,暗示三星积极融入世界,期许更好地服务于消费者。

具体策略之二:迎合消费者进行专门的服务流程设计。三星在所有已开发的市场会定期开展专门为接洽消费者提供客户服务的讲座活动。其次设计独特的服务流程,颁布三星员工服务手册对门店服务员进行礼仪培训。以让消费者获得优质而统一的服务体验。

4.维持型的设计策略

维持型策略主要指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企业总体战略的相对平稳。该策略主要体现在三星发展的蓬勃发展时期,时间点上从2000年至今,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三星一直牢牢抓住了这一变革的机遇,不断优化自己的业务结构、丰富经营理念以及提升企业文化,尤其是在2010年后的最近一段时期内,三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更是走在全球前沿,201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稳居第一。

具体策略之一:在对于电子产品的设计研发中保持延续性和稳定性的高投入,三星电子的高速发展与掌握先导尖端技术趋势密不可分,在手机芯片和屏幕两大最重要的手机零部件的研究开发上,三星一直拥有尖端的核心科技。同时三星自上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逐步加强自身企业设计的发展,在韩国的三星设计部门逾有千名设计师,同时三星还在在欧洲,北美等都设有三星设计的分支机构。在三星电子的设计周期中,还能看出二战后美国的“有计划废止”制度,具体是指“销售一代 ,储存一代,研制一代”。重视设计的结果当然是赢得市场同时赢得赞誉和奖项。

具体策略之二:产品设计系列化增值策略。三星电子集团最炙手可热的产品要属GALAXY银河系列移动互联网产品。银河系列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定位于中高端市场,是三星电子系列中的精品。产品系列化是标准化走向成熟的标志,三星通过系列化的设计,明确各产品的设计风格和市场定位,利用丰富的产品线占据市场份额,非常契合这一时期处于平稳维持型设计策略的三星。系列化使GALAXY银河产品系列达到了结构优化最佳、功能最佳的标准化形式。

总结

综上所述,设计策略在企业的每个发展时期都扮演了重要的作用。从宏观的企业发展层面来讲,领导层制定的设计策略将直接关乎着企业的存亡发展, 以及提升企业形象从而应对竞争者时获得更大的市场利益,从微观的具体的项目实施层面上来讲, 合适的设计策略对具体项目的顺利进行作用颇大,以求达到预期的目标, 最终合二为一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设计策略的提出与应用,都体现出了现代企业对于自身发展的规划意识,要想成为受人尊敬的百年企业,在把握机遇的同时,更是要求企业设计出准确并合时宜的周期性的企业发展策略,由此可以看出对设计策略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灵活合理的设计策略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与灵魂。

参考文献:

[1]刘国余.《设计管理》[M].上海文通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