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急救的护理措施范文

急救的护理措施精选(九篇)

急救的护理措施

第1篇:急救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急救;观察;护理措施

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疾病之一,发病急且诊断难度大,对患者健康产生极大威胁。消化道出血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包括胃、食管、十二指肠、胰管、胆道等病变引起的出血[1]。上消化道出血通常为急性大出血,数小时内失血量可超过1000ml,若不采取急救措施将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迅速有效的急救和护理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可有效缓解病情、减少并发症发生。本文对我院急诊科于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科于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均符合关于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24~76岁,平均年龄38.2岁。其中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出血22例,肝硬化引起的出血7例,胃癌引起的出血1例,急性胃粘膜损伤3例,食管静脉曲张引起的出血12例,空肠上段肿瘤2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呕吐、皮肤黏膜苍白以及发绀。

1.2方法

1.2.1 及时补充血容量 一旦接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迅速建立两条以上的有效静脉通路,通常选用静脉留置针,尽快输液、输血以补充血容量[3]。根据紧急输血指征:①改变出现晕厥,血压下降和心率加快;②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③检测显示血红蛋白低于70g/L或血细胞比容低于25%;采集血液标本检查血型和配血,在配血过程中可以为患者先输入葡萄糖水或者平衡液。注意控制输液、输血速度,防止因速度过快而引起肺水肿。

1.2.2 应用药物止血 遵照医嘱应用生长抑素、血管加压素等药物进行止血处理。给予患者8肽的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一般首剂用量为100μg静脉缓慢滴注,继以剂量为25~ 50μg/h持续静脉滴注。也可给予患者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用以止血处理,剂量以600mg为宜,并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进行静脉滴注。对消化性溃疡和急性胃黏膜损害引起的出血患者可选用潘妥拉唑或奥美拉唑,通常两者剂量均为40mg并以0.9% NaCl溶液加以稀释后进行静脉滴注,每间隔12h静脉滴注一次。

1.2.3 胃镜检查 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急诊胃镜检查能够确定是否存在出血病灶,并对出血情况作出准确判断,明确是否为活动性出血或是近期出血。因此开展胃镜检查有助于查明病因。

2 观察指标

2.1 评估失血量 大便潜血试验呈阳性可判断患者出血量在5~10ml/d;柏油样大便可判断患者出血量在50~80 ml/d;患者有呕血情况时可判断胃内积血量达250~300ml;通常当失血量超过400ml时,患者将出现循环系统失代偿的现象。

2.2 病情观察 ①患者患者神志及情绪情况,有无意识不清甚至昏迷;有无情绪烦躁不安、表情淡漠等。每间隔15~30min测量一次患者生命体征,必要时给予心电和血压监护;②观察患者肤色情况及肢体温度情况,以及周围静脉尤其是颈静脉充盈情况;③准确记录出入量,患者出现休克症状时应留置尿管,测量每小时排尿量,患者排尿量应保持在>30ml/h。密切观察呕吐物及大便的性质、颜色、次数等,做好详细记录和交接班工作;④定期复查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以及大便潜血试验等,便于分析患者贫血情况,判断出血是否完全停止。

3 护理措施

3.1 基本护理 叮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且大出血性取平卧位,将下肢略微抬高,以保证脑补供血充足。护理人员应尽量协助照料患者日常生活,以减轻患者恐惧心理。应帮助患者及时更换带血的衣服和床单,保持安静、减少对患者的精神刺激。患者出现呕吐时应帮助其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

3.2 饮食护理 对于呕吐和急性大出血患者应禁食。如患者无恶心呕吐或无明显活动出血可进温凉、清淡流质饮食,结合患者自身情况逐渐过渡至正常饮食。饮食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为宜。肝硬化患者应禁酒。叮嘱患者进食后平卧40~60min,餐后1h内平卧姿势可增大肝脏内的血流量,有助于加快肝细胞恢复。

3.3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康复治疗具有重要作用。对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帮助他们理解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机制,增强对该病的认识了解。遇到出血情况时,大多患者存在紧张恐惧心理,医护人员应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理,并与患者保持良好沟通消除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他们配合以更加利于身体康复。

3.4 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护理 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情和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包括面色及出汗等症状,每天定时监测患者心率、脉搏、血压、呼吸等体征。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与主治医师取得联系采取相关急救措施。

4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72 h内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无呕血和黑便,大便潜血实验呈阴性;有效:72h内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好转, 仍有呕血和黑便,但次数和量均明显减少,胃镜检查出血量减少;无效:72h后患者临床症状并无好转,仍有呕血和黑便,生命体征不稳定,胃镜检查仍有活动性出血。

5结果

经过及时的急救治疗和综合护理,本组患者显效35例(58.3%), 好转20例(33.3%),无效5例(8.4%),无效病例均转至外科进行手术治疗。

6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的急腹症,发病急且诊断难度大,因此病死率较高。上消化道出血通常为急性大出血,数小时内失血量可超过1000ml,因此及时的抢救治疗和综合护理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率的关键环节。本研究通过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救治疗和采取良好护理措施,临床治疗效果良好,显效和好转率达91.6%。因此及时急救治疗和良好的护理是抢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措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了病人和家属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晓磊.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观察与护理[J].吉林医学,2010,(34):656-657.

第2篇:急救的护理措施范文

    目的:探讨创伤急症急救现状,寻求提高抢救成功的对策,降低死亡率,促进创伤急症护理水平。

    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08年5月~2011年5月期间收治的1673例严重多发伤病的患者从受伤年龄、受伤机制、就诊情况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的调查研究。

    结果:受伤年龄主要分布在19~51岁年龄段(60%);受伤机制主要包括车祸伤、高坠伤、烧伤,锐器伤等7大类型;全组抢救脱险1522例,抢救成功率91%,死亡151例。其中这些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呼吸循环衰竭,院前死亡。

    结论:在创伤急救过程中,医务人员应该加强急救意识,准确的判断伤情,科学的应用急救程序是提高患者存活率的关键。

    关键词:

    创伤患者;急救;护理支持;受伤机制;临床分析

    【正文】急诊科是一个接诊危急重症的一个科室,对创伤的急救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因此急诊急救措施是否及时有效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现在对我院2008年5月~2011年5月急诊急救的1673例创伤患者的病情进行回顾性的研究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患者共1673例,均为2008年5月~2011年5月在我院急诊急救的创伤患者,年龄主要分布在19~51岁年龄段;交通事故伤1158例,坠落伤309例,其他伤206例;损伤部位:颅脑586例,四肢及骨盆435例,胸部322例,腹部200例,脊柱及其他部位130例。

    1.2护理措施

    1.2.1准确的判断病情

    损伤性休克常常继发于创伤复合之后,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应该对患者的伤情进行仔细的观察,主要检查患者的整体情况如:骨折、脱位、烧伤、体位、意识、有无活动性出血等方面。通过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病史情况,这样医护人员就能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的判断,把握损伤的程度,掌握急救的重点,确保对创伤患者的急救成功率。

    1.2.2确保呼吸道通畅

    在赶往救护现场前,救护人员应该做好相应的急救准备,仔细检查是否带全急救用品。急救人员应该有良好的供氧意识,这是维护患者生命的关键;其次,应该能够熟练的掌握任何开放气道的方法以及对各种吸痰器、球囊面罩呼吸器、氧气、气管插管等器械的操作方法。当遇到颅脑损伤或创伤性休克的伤者时,我们必须确保伤者的气道通畅,对于呼吸道的分泌物、异物应该迅速的清理,清除窒息的危险,同时给予氧气;对于舌后坠的伤者,在需要时可以结合纱布清理,然后放置口咽通气管;对于呼吸骤停的患者,则需要进行气管插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1.2.3处理伤口

    患者在受到严重的创伤时常常会有开放性的伤口,需要严格观察出血的状况,针对常出现的症状进行如下分类:①对于活动性出血必须立刻采取措施紧急处理;②创伤面较大的患者应该采用无菌纱布覆盖或者填塞伤口,然后用绷带加压包扎止血;③对四肢开放性骨折大动脉损伤、皮肤撕脱的患者,应该采用大拇指压迫伤口近端相应动脉或者采用气压止血带止血,对患者的骨折肢体进行固定;④单纯性头皮出血采用加压包扎止血;⑤开放性颅脑损伤采用明胶海绵进行帖敷;⑥开放性气胸应该在患者呼气末迅速封闭伤口;⑦张力性气胸应该立即进行胸腔穿刺减压;⑧腹部内脏脱出的患者,禁忌将内脏送回腹腔,以免加重感染。

    1.2.4建立静脉通道,保持有效循环

    患者在受到创伤之后,常伴有出血性休克,如果患者的有效循环血量达不到正常标准,对患者采取止血措施的同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用静脉留置针建成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迅速大量输液,必要的时候还要输血,补充血容量来达到缓解患者休克状态的目的,这样为进行下一步的治疗争取了更多的时间。

    1.2.5监测动态病情

    在急救后应该密切的观察患者的神志、生命体征、瞳孔、尿量等,如果发现有异常,应该立即处理;维持上涨而处于平稳的姿势,避免过多的移动;另外对于患者出现的可疑部位还可以进行点式检查,必要时采用辅助检查如:血常规、B超、腹部X线拍片、CT检查等。根据检查的结果,医生可以尽早的诊断,找出原因,对症下药。

    1.2.6心理护理

    由于创伤的不可预见性和突发性,伤者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等不安的情绪,这种时候应该加强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对患者及其家属做好解释和安慰,安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取得相互之间的理解和配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结果

    1673例患者中,受伤机制主要包括车祸伤、高坠伤、烧伤、锐器伤等7大类型;全组抢救脱险1522例,抢救成功率91%,死亡151例。其中这些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呼吸循环衰竭,院前死亡。其中有效抢救时间为25~60min,说明在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中,连续性的、有预见性的和针对性的护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讨论

第3篇:急救的护理措施范文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交通行业的也随之蓬勃兴起,造成了我国每年交通事故大量发生。而在交通事故中,较常发生的状况则是患者出现创伤性休克[1]。除此之外,自然灾害伤害也容易使患者发生创伤性休克[2]。创伤性休克病人来势凶猛,病情变化快、急、重。如果不采取及时抢救等一系列措施,很快就会危及生命。这需要护士能快速、准确的配合医生,利用娴熟的技术和急救知识,争分夺秒抢救病人。一旦患者发生创伤性休克,如果抢救不及时,则会对患者的生命带来威胁。因此,必须在患者发生创伤性休克的一小时内进行黄金抢救,实施急救抢救相关方面的护理。事实也证明,急救护理在创伤性休克护理中,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结合自身急救护理的经验,谈谈创伤性休克急救护理的体会。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5年4月-2016年4月,选取我院急诊中心收治的100例创伤性休克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40例,年龄在10-5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4±3.5)岁。在10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中,以青壮年居多,并且交通事故导致的创伤性休克患者较多。100例患者来我院急诊中心的情况是:全身多发骨折40例、胸腹部外伤22例、颅脑损伤20例、肝脾破裂18例。

1.2 护理方法

1.2.1 人员构成 我院急诊中心的护理人员多是以有多年护理经验的工作人员构成,对创伤性休克急诊抢救具有丰富的经验,能够应对多种紧急情况,能熟练操作多种抢救设备。

1.2.2 急诊护理方法 对我院急诊中心进行抢救的10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首先了解患者的病情特点及基本情况,并做好护理评估诊断,判断患者出现创伤性休克的原因;随后对患者的呼吸道进行检查,看患者是否呼吸道畅通、意识是否清醒、脉搏是否存在、有无大出血等情况,如果患者出现此类情况,应及时做好采血、交叉配血、备皮、药物试验等术前准备工作,立即通知麻醉科做好相应准备,并准备血液制品,准备为患者进行输血。再后,连接心电监护设备,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果患者处在休克代偿期,应通过的方式增加患者心脏的回血量,如果出现血压急剧下降,且不能控制,则必须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手术方式。最后,如果患者出现出血情况,应对患者出血情况进行诊断,并采取有效措施。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根据患者出血部位的不同,应采取不同的措施,如静脉出血,应采取敷料加压包扎,压迫止血;腹腔出血,则需要保护性包扎等。准确记录输液量,急救措施,各种治疗,各种药物名称和剂量,并随时观察有无反应,同时护士在抢救中应迅速插入留置导尿管,观察颜色,记录尿量。

1.2.3 注意事项 在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急救护理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对药品的使用,要先观察记录创伤性休克患者对所使用药品的反应情况,如果发生过敏等反应,必须寻找相应的替代药品。第二,注意保暖。

有一些创伤性休克患者由于出血量大或者是休克时身体温度较低,会导致休克患者血液微循环不畅通,影响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第三,注意对患者的尿量监测。急救护理人员要记录好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尿量,如果发现异常,必须及时检查,避免发生肾功能障碍。

2.结果

在10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中,3例患者因抢救无效死亡,死亡原因是:1例患者在来院途中腹腔脏器破裂失血性休克死亡、2例是在转入ICU病房之后,因患者脑死亡,家属放弃治疗的死亡。总抢救成功率为97%。

3.体会

3.1 规范操作 在成功抢救的97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中,急救护理人员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了规范操作,这大大增加了患者抢救成功的几率,能够保证创伤性休克患者得到全面及时的诊断及救治,从而为患者在接下来的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因为急救护理在抢救过程中,由于时间紧,操作反复,如果没有一个规范的抢救操作程序,必然会引起抢救患者过程的慌乱,从而使患者被抢救成功的几率减少[3]。因此,规范操作也可以说是急救护理最为关键的部分之一。

3.2 熟练的业务能力 为了保证抢救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有效性,我院急诊中心也配备了大量业务能力较强的护理人员,而且,这些护理人员工作时间较长,经验丰富,在上岗之前,也经过了专业的护理,从而保证了能够应对多种危险情况,在100例创伤性休克的患者中,有5例患者在急救护理完成后,出现了血压骤降、出血量增大的情况,在急救护理人员娴熟的急救操作下,最后使患者的血压稳定、出血量也得到了有效控制,保证了患者的病情的稳定。

3.3 日常管理的重要性 在进行急救护理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仪器较多,所用到的药品也较多,如果没有在日常管理中有着明确的规定,也不能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有效的急救护理。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由于创伤性休克患者发生休克的原因较多,因而在急诊中心所准备的药品也必然会很多,这就要求急救护理人员必须时刻注意对药品的管理,不能因为缺少相应的抢救药品导致创伤性休克患者发生意外[4]。

3.4 重视心理护理 在急救护理中,一些创伤性休克病人会产生恐惧、慌乱、害怕等心理,特别是一些发生交通事故的患者,在出院之后,会因为受到的伤害而产生自闭、逃避等心理,这时就需要护理人员对其心理护理,特别是一些年轻的女性患者,因为肢体的伤残、面容的毁,使得这些女性患者会产生轻生的念头,因此,在进行护理过程中,也应该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5]。

综上所述,了解了创伤性休克病人的病情特点,知道了抢救休克病人的措施和时间的重要性,而速度的快慢又来源于护士掌握急救医学知识程度、熟练的操作技能和日常管理,还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能提高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陈宏娣.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12(14):1926-1927.

[2]刘鑫,许灵.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补液速度的体会[J].医药前沿,2014,11(2):280-281.

[3]刘争云.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10):461-461.

第4篇:急救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急性酒精中毒;护理;应激性溃疡;健康教育

急性酒精中毒是由于饮酒过度导致的精神和躯体障碍性疾病, 严重者甚至导致休克死亡[1]。近年来,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酒精中毒的发生率也相应有所增加, 应该予以高度重视。为了快速有效抢救急性酒精中毒患者, 使患者快速康复治愈出院, 医护人员要熟练掌握酒精中毒急救知识, 加强护理工作。本院通过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取得了一定成效。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1年12月入住本院急诊科的酒精中毒患者65例, 其中男43例, 女22例, 年龄14~56岁, 平均为(32.8±13.5)岁, 饮白酒者38例, 红酒者10例, 其他种类者17例。

1. 2 护理方法 休息与饮食护理:酒精中毒患者多伴有神志不清、烦躁不安、心情激动、兴奋多语等表现, 容易出现跌倒、坠床等意外, 因此患者休息时应尽量减少噪音, 家属应减少走动和大声喧哗, 必要时应采取保护性措施, 患者的约束带应注意松紧度合适, 待患者情绪稳定, 能够配合医护人员抢救及治疗后, 方可解除约束带[2]。同时告知患者家属, 应床旁陪伴, 防止意外情况发生。饮食方面, 患者若无呕吐、呕血等严重胃肠道反应时, 饮食可不必限制, 但宜选择清淡饮食, 如粥、面条等。部分酒精中毒患者可出现应激性消化溃疡, 当患者出现呕血等表现时, 应告知医师, 采取针对性措施, 给予护胃处理, 奥美拉唑注射液40 mg静脉注射, 同时可嘱患者饮用牛奶保护胃肠道黏膜。对于不能进食的昏睡、昏迷患者, 可采取静脉补充营养的方式, 静脉滴注葡萄糖、氨基酸等, 但应注意输液速度, 特别是年龄较大的患者, 防止发生心力衰竭。

呼吸道通畅护理:酒精中毒患者大部分有恶心、呕吐表现, 容易产生误吸。因此患者卧床时, 护理人员应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 清除口腔中分泌物或呕吐物, 有假牙者应取出假牙, 对于意识模糊着, 必要时可用吸痰器吸痰[3]。除此以外, 护理人员要严密监测患者有无呛咳、面色发绀,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如心率、呼吸次数、脉搏, 严密观测血氧饱和度等。

催吐护理:为减少胃内乙醇的吸收量, 简单可行的措施是催吐法, 既将压舌板刺激患者的咽喉部, 使患者产生呕吐反应, 将胃内容物吐出。医护人员应事先准备好漱口水、毛巾等, 患者宜选择半卧位, 头偏向一侧。护理人员还要注意观察呕吐物的颜色、量, 便于采取相应措施治疗。由于酒精中毒患者本身酒精的刺激, 可导致应激性胃溃疡的发生, 因此建议不要洗胃加重溃疡病情, 甚至胃穿孔[4]。

静脉用药护理:酒精中毒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后, 可采用留置针, 选择较粗大的血管, 应注意加强固定, 必要时小夹板固定。纳洛酮有抗呼吸抑制的作用, 是抢救酒精中毒的首选药物, 常用方法是0.8~1.2 mg稀释如20 ml 5%葡萄糖液中静脉推注, 后可继续0.8~1.2 mg稀释如250 ml 5%葡萄糖液中静滴。用药过程中, 应注意观察血压变化情况, 特别是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对于呕吐严重的患者, 为防止出现电解质紊乱, 可给与氯化钾, 但补钾速度, 不要超过60滴/min, 特别是有心脏疾病患者应慎用。

并发症的护理:当出现误吸时, 应用吸痰器快速吸出呼吸道分泌物或内容物, 对于有心血管疾病合并症患者, 应加强心电监护。当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时, 应立刻告知值班医师, 吸氧, 按照医嘱给予护心药物抢救治疗。当出现应激性胃溃疡时, 应立即予护胃药物治疗。

健康教育:治疗酒精中毒的根本性措施是劝说患者不再酗酒。告知患者酗酒的危害和严重性, 尤其对肝脏的损害, 同时鼓励患者家属对患者日常生活的护理管理,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控制力极差的患者, 告知一些常用的解酒方法, 如服用食醋或饮用新鲜的果汁等[5]。

2 结果

65例酒精中毒患者, 经过急诊科的抢救治疗, 加强护理干预后, 59例在12 h内出院, 另有6例患者留观或继续治疗3~7 d后, 好转出院。1例患者因应激性溃疡, 经对症处理后仍未好转, 转入消化科继续治疗。

3 讨论

乙醇是酒类产品中的重要成分之一, 人体饮入乙醇后, 90%经过肝脏肝酶代谢, 仅有少量通过呼吸、尿液和汗液直接排泄。当人体饮入过量的乙醇后, 肝脏代谢负荷加大, 超过代谢负荷时, 乙醇在人体内大量蓄积, 极易发生中毒甚至休克死亡。因此对于酒精中毒患者, 应采取积极措施治疗, 并加强护理管理, 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医护人员通过采取综合护理干预, 配合医生积极治疗酒精中毒患者, 效果显著, 无1例患者出现死亡, 杜绝了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 陈静.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钟伤的联合救治与护理.中国应用护理杂志, 2010,20(5):63-64.

第5篇:急救的护理措施范文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的临床急救措施和护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38例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急救的主要方法及护理措施。结果 38例有机磷中毒的患者经过我院的抢救和优质的护理,有35例患者痊愈出院。结论 急性有机磷中毒作为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需要医护人员进行及时的抢救,并给予优质的护理,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关键词】急性有机磷中毒临床救治急危重症

急性有机磷中毒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患者中毒后,病情变化快,可迅速转危,如果不能接受到临床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和护理,很快会出现因为多脏器衰竭,进而导致死亡[1]。我院为了更好地对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现对2009年7月~2010年1月收治的38例因服用有机磷中毒导致中毒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38例患者为我院2009年7月~2010年1月收治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20例,患者年龄在18~61岁之间,平均(36.82±12.34)岁。38例患者均为口服农药中毒。服药剂量在20~310ml之间,平均(178.32±68.52)ml。患者服药到入院就诊时间在20min~12h,平均(3.03±1.01)h。患者入院后胆碱酯酶活性均在10%~65%之间。经判断,轻度中毒患者20例,中度中毒患者13例,重度中毒患者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有机磷中毒的诊断标准。

1.2 抢救和护理

1.2.1 抢救方法:首先,迅速为患者清除口腔内及其他部位的有毒物质,以终止有毒物质在人体内继续被吸收。其次,使用阿托品等解毒药物,例如阿托品、解磷定等,帮助患者解毒,解除其有机磷造成的机体损伤。为患者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并防止误吸和窒息情况的出现。给予其相应的辅助呼吸功能。为患者吸氧,提供抗炎和抗感染治疗,纠正患者出现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对有昏迷的患者,需要进行脑部的复苏,降低颅内压,保护其脑组织[3]。

1.2.2 临床护理:在患者入院后,立即解除患者周边毒物,帮助患者更换衣物,清洗皮肤,为患者进行催吐和洗胃,并进行导泻,以辅助患者清除有毒物质。洗胃前,如能得知其服用的药物,则可根据其毒物进行洗胃物质的选择。如有毒物质未知,则采用清水进行洗胃,直至洗胃的液体澄清并无异味。

迅速为患者建立两条静脉通路,选择较粗静脉进行穿刺。以为患者提供药物输入路径。护士在操作过程中,要尽量做到一针见血,以减少操作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

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患者取平卧位,使头部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的误吸,避免引起误吸。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进行机械辅助呼吸。

为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将心理护理观察于整个护理流程。向患者提供适量的相关知识,了解患者服用药物的原因,给予真挚的关怀,耐心细心地挺患者讲解其内心的痛苦,并给予心理支持。及时向患者提供相应的知识,使其了解护士的操作必要性。并使患者能够具有战胜疾病的信心。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神智、瞳孔、肺部体征、心率的各项变化。在患者使用药物期间,密切监测是否有药物不良反应出现。一旦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2 结果

38例有机磷中毒的患者经过临床抢救后,有35例患者痊愈出院,占92.11%;3例患者死亡,占总数的7.82%。患者的死亡原因包括:原有严重心血管疾病复发1例,各脏器功能衰竭1例,出现肺部水肿1例。

3 讨论

急性有机磷中毒是临床急诊科的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每年在我国约有6万人发生此中毒情况,其发生症状多样,病死率高,临床治疗十分困难[4]。良好的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患者尽快康复。

在我院的实际工作中,我们认为临床护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为患者清除有毒物质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在患者入院后,需立即帮助患者解除有毒物的继续作用。洗胃可有效地为患者清除胃内容物。护士在操作过程中,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选择洗胃的溶液。同时可酌情进行重复的洗胃操作。

再者,在为患者进行解毒药物的使用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尤其是阿托品的使用。在患者症状好转后,需要及时地进行阿托品减量。如果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流涎等症状,提示此时阿托品的使用剂量不足;当患者出现躁动、高热、昏迷、皮肤潮红或者心动过速等,提示患者阿托品剂量使用过大。同时,有机磷中毒还可能出现反跳现象,此时需要重新进行治疗。

护士在临床抢救过程中,要熟悉各种抢救物品的放置位置,技术操作熟练,忙中有序,以配合医生及时有效地进行争分夺秒的抢救工作。同时,护士的有序稳定的状态,还可感染患者,缓解患者及其家属的内心焦虑情绪[5],使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心理护理也是进行护理操作的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由于有机磷患者往往多具有自杀倾向,因此,在治疗时,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烦躁和拒绝治疗等情况。护士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内心的痛苦,运用各种沟通疏导方法,缓解患者心中的苦闷,并为其寻找社会支持系统,使其具有战胜疾病的信心和生活的勇气。

参考文献

[1] 王爱玲,张新连,李春红等. 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症急救护理体会[J]. 现代预防医学, 2005, 32 (5) :264-265

[2] 冯敏芳,边海芳,傅程瑶等. 急性有机磷中毒致中间综合征的急救及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 2009, 24 (14) :771-772

[3] 胡俊妍,熊宇容,陈楚惠等. 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急救与护理[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7, 23 (z2) :457-458

[4] 王洪霞,满孝燕. 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抢救及护理[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16 (2):129-130

第6篇:急救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创伤性休克;手术室;临床护理;急诊抢救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7(a)-0155-03

手术室是医院中最为重要的部门,该部门除了接受日常择期手术的同时,还承担着对急诊病患的手术工作,对于创伤性休克的抢救,更是后续治疗的关键步骤。该实验随机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该院收治的创伤性休克病患6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有效抢救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实验随机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该院收治的创伤性休克病患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计算机随机法则将其平均分成2组。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病患数量为17例,女病患为13例。病患年龄最大者52.6岁,最小者17.3岁,平均年龄为(31.8±4.9)岁。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病患数量为16例,女病患为14例。病患年龄最大者53.8岁,最小者18.5岁,平均年龄为(34.7±4.2)岁。全部病患因创伤所导致休克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腹部创伤(肝脏受损,脾脏受损,结肠受损)颅外创伤,胸腔创伤,四肢创伤。病患的创伤原因主要有:车祸,高空坠落,与人发生纠纷导致的砍伤,击伤等等,病患从受伤到医院就诊的平均时间在0.6~2.0 h之间,平均时间为(0.96±0.12)h,所有病患在该院接受诊疗的同时,无转院情况发生。两组患者的一般信息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存在突出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3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病患在送入到我科进行系统性救治之前,其高压值均在90mm汞柱以下,病患每分钟脉搏跳动次数均未达到正常标准,在临床中符合休克条件,在院前急救措施包括:抗休克措施,呼吸机支持,并对所有病患均进行了基本止血,心脏起搏等基本急救措施。所有病患在入院接受治疗之后, 我们相关医护人员均对其进行了手术急救措施。

观察组:30例患者采取急救护理干预。①手术室护理措施:病患在手术室接受手术之前,院内护士均在第一时间内为病患准备好了手术前相关医疗设施,在病患入手术室之后,进行了必要的临床急救措施,如:使用呼吸机,为病患建立起静脉通道,止血, 输血等有效措施,具体如下:术前准备工作,所有病患急诊手术,在接到通知之后,院方医护人人员在第一时间内将急救所需器械准备完毕,所有器械均已经检测完毕,确保能够正常使用,在根本上为病患争取到了抢救时间。②环境准备工作:当病患入院治疗之后,相关工作人员要为其选择一个较为宽敞的手术空间,并将室温调节到理想温度。③病情观测:病患在能入院治疗之后,相关工作人员要做好明确的分工,在抢救过程中做好相关配合工作,当核对病患的一般情况准确无误之后,护士要利用多功能检测设备为病患进行血氧饱和度检查工作,并在此过程中,对其生命特征进行实时监控,在根本上杜绝低氧症的发生。④保证呼吸畅通:当病患进手术室之后, 护理人员要在第一时间内,将病患口中分泌物,呕吐物及时清理干净,在做完该项工作的同时,要将病患的头部转向一侧,并为病患补充足够的氧气,在一般情况下,氧气的供给量应该在4~6 L/min[1],对于头部受创的病患,会要将其头部适当做抬高处理,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保证其自身静脉血的回流,减缓其脑部静脉出血的现象。对于腹部创伤者,相关医护人员要对其采用头低休克位。创伤性休克病患之所以出现休克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受到创伤后,大量失血导致缺氧,要想将这种现象加以改变,就必须为病患补充足够的氧气,保证病患的脑细胞恢复到正常水平,在对病患进行输血补充氧的同时,护士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病患进行必要的导气管插入工作,如发现病患的心跳停止,则要立刻使用心脏起搏器,人工呼吸等措施。并对其进行胸外按压工作。⑤止血措施:对于开放性伤害的病患,出血量超过正常水平时,要利用有效方式对病患进行紧急止血。从目前情况来看,最为有效的止血方式是指压法。护士在对病患进行紧急止血的时候,要适度用力压住病患的出血部位,当无法辨认出血部位的时候。要在病患肢体近端血管进行按压。并及时辅助加以包扎,必要的时候为病患使用止血带。⑥为病患快速创建静脉通道:在对创伤性休克病患进行手术急救的过程中,要对其建立起静脉通道[2]。这样做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为病患补充足够的血量。创伤性休克病患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体内有效循环血液瞬间减少,令自身多个重要器官出现衰竭的现象,如果抢救不及时,会对病患的身体器官造成不可逆损伤,最终衰竭,导致死亡[3]。

因此,当创伤性休克病患入手术室后,护士要对其及时建立起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使病患自身的有效血液循环加以维持, 一般情况下,病患在入手术室之后,另一名护士要对其马上建立起2~3条静脉通道,以保证扩容治疗和各类药物的及时使用。在根本上对病患的血容量加以扩充,有条件的医院,还要对病患建立起关于中心静脉压的检测工作,利用这种方式,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将病患的血容量补充到正常水平[4],与此同时,还能够清楚的了解到病患补充血容量的具体数量。进而在根本上将病患心功能情况进行全面掌握,当护士在对病患进行静脉穿刺的时候,如果遇到了困难,就要在第一时间内切开其静脉,为病患争取时间,避免出现延误病情的现象。值得注意的是,医护人员在对病患选择输液部位的是时候,应该依照病患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该项工作,创伤性休克病患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5],必须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具体治疗。所以说,护士在选择穿刺部位的时候,应该选择血管粗,易进针,好固定的地方,另外,选取原则还应该要在根本上考虑到进行手术操作过程中的静脉回流问题。

比如说:对颅内,胸腔受到创伤性休克的病患,应该选取病患的大隐静脉来进行穿刺工作。病患如果创伤部位在盆腔,下肢等,应该选取其上肢的贵要,头部,正中,以及颈部静脉进行穿刺工作,当病患侧卧的时候,尽量不要移动病患,要在病患未受到压迫一侧来进行穿刺工作,对于输液速度,护士要严格控制,在通常情况下,对于创伤性休克病患,原则上是要利用等渗晶体对病患进行治疗,如果供应血液方面无虞,要在为病患进行输液治疗的同时,为其进行输血治疗。这样做的根本目的在于将病患的血浆渗透压维持在正常水平内。当病患送到医院之后,护士在今早的为病患进行输液工作,当病患各项生命指标达到正常标准之后,护理人员调节输液速度,避免病患出现体内血容量激增的现象。依照相关调查表明,如果病患的输液速度过快,会增加其祸患急性肺水肿的概率,对于老年,妇女,儿童来讲,更要注意。①麻醉配合:病患经过抢救后,生命特征稳定(高压>90 mm汞柱)的时候,护士要配合麻醉师,做好诱导用药工作,在麻醉方式选择上,通常使用全麻插管麻醉,这种麻醉方式能够令病患无痛楚接受手术治疗。②清查制度的实施:在对病患进行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要积极配合器械护士的工作,对手术物品进行一一查对,该项工作完毕之后,做好相关记录。在根本上杜绝手术器械在病患腹中残留的情况发生。在进行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在第一时间内为医生们准备好医疗器械,避免术中区手术器械的情况发生。③强化术中配合工作:医护人员在进行手术过程中,应该仔细观察手术步骤,并在第一时间内向医生递交手术用品,帮助医生对病患进行有效止血,同时要在手术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④评估失血量:当创伤性病患入院之后,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在第一时间内为病患输入大量液体,及时将其血压水平提升至理想范围内,对于大出血病患,及时为其补充足够的血液是治疗的关键。⑤核对工作:护士要做好手术室的急救工作,病患在院内输血的过程中,麻醉师要和巡回护士核对病患的身份,并将病患待输入血袋上及时贴上标签,检查血液质量,该项步骤完成之后,医生和护士要进行签名,经过家属同意之后,可以为其输血。在对其进行输血过程中,护士要观察病患有无输血不适之症状和尿液变化情况,在进行完该步骤之后,要将完整的记录贴在病患的病历上。⑥尿量的观测:为了在根本上杜绝病患出现肾衰竭的症状,护士要在抢救过程中观测病患的尿量,通过这种方式, 还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获知病患身体内其它脏器受否出现了气质型病变。⑦重视心理护理工作:当病患被送入到手术室之后,其心理状况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病患对创伤存在很大的恐惧感再加上发生意外的时候,心情非常紧张。面对上述状况,护理人员除了要做好对病患的术前准备工作之外,还要将自身的仪表加以全面端正。从根本上取得病患及其家属的信任。与病患家属进行沟通的时候。要尽量使用和蔼的语言。以此为基础树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从根本上将病患对创伤的恐惧心理全面消除。要积极鼓励病患,为病患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让病患在真正意义上主动配合手术。

1.3 疗效标准

痊愈:病患在经过系统性的抢救之后,休克症状完全消失,一般医学参数恢复到正常标准。

有效:病患在经过系统性的相救之后,其生命指标均有好转的迹象,一般医学参数接近正常标准。

无效:病患经过系统性抢救之后死亡视为无效。

1.4 统计方法

本实验利用SPSS16.0专业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中的计数资料,利用χ2检验的方式进行计算。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约为93.33%(28/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23/30),P=0.0377,χ2=4.32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 讨论

创伤性休克是一种常见症状,在战争年代创伤性休克非常常见,该症状的发生受创部位,伤害程度,持续时间, 失血状况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病患自身情况和受伤后的处理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创伤性病患的伤势恢复。据相关调查表明, 创伤性休克如果不进行及时处理,其死亡率高达45%以上。一般情况下,创伤性休克一般表现为血容量变低,对于该症状的诊断,是比较容易的。为此,该院总结了手术室急救护理模式,以此更好的应对突发的创伤性休克抢救和治疗。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约为93.33%,而对照组仅为76.6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可见采用急救护理的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证实了急救护理在创伤性休克抢救中的有效性。

创伤性休克主要是指,病患自身受到了外界暴力袭击,导致其身体内重要器官受损,出现体内出血的现象,由于病患失血过多,令其自身血容量循迅速变少,影响了原血液循环情况,病患自身的微循环不够充分。病患在受到外界暴力袭击之后,会产生十分强烈的疼痛感,再加上恐惧等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 会增加病患形成机体代偿综合征的机率,由此可以看出,和单纯的失血性休克相比,创伤性休克的病理更为复杂。因而为了在根本上减少病患死亡率,当病患入院治疗的时候,护士必须在第一时间内为病患做好抢救措施,在手术室中应该本着配合默契,分工明确,有条不紊的原则来进行抢救工作,身为手术室护士,必须要具有强大的责任感。

目前,我国医院已经总结出手术室临床急救护理的模式,并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刘爱珍所作相关研究显示,手术室临床急救护理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与该研究结果基本相符,由此可知,在手术室实施临床急救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应推广使用。

早期诊断对于该病的后续治疗非常重要,如果医生在对其进行临床诊断的时候, 待其血压持续性下降的时候才下定论,会增加病患死亡的机率。当病患送入到医院的时候,医生如果发现病患精神较为振奋,且烦躁不安,盗汗,心率过速,尿量减少,可以判定病患为已有休克,当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呼吸短促,脉搏微细,神志不清等可以判定为其进入了休克抑制期。通过总结该研究护理经验,认为病患在入手术室之后,护士要注意观测其各项生命指标,具体如下所示。

①血压情况。当病患处于休克代偿期时,其血管会产生强烈的收缩,此时病患的血压接近正常水平,在此期间,护士要对病患的血液情况进行实时检测,当病患的血压持续性下降,收缩压降到90 mm汞柱以下,脉压变弱时,说明病情恶化,需要立即实施相关措施挽救病患的生命。经过救治后病患收缩压上升到90 mm汞柱以上的时候,说明病患病情有所好转。

②体温情况。当病患发生创伤性休克时,会出现面色苍白,盗汗,皮肤湿冷, 经过松压后恢复红润较为缓慢。经过救治之后,病患体温有上升之迹象,说明病情好转。

③精神情况。病患血容量不足的时候,主要表现为神志淡漠,面色苍白,卧位改为坐位时,发生晕厥。经过救治之后,病患精神意识明显改善。

④脉率情况。病患的脉率指数在1.0~1.5的时候,说明已经进入休克状态,当脉率指数在2.0以上的时候,说明病患严重休克。当经过救治之后,病患的,脉率指数下降到1.0以下的时候, 说明病情好转。

⑤建立静脉通道。当病患入院之后,相关医护人员要为其做好必要的急救错措施,为病患建立起静脉通道,止血, 输血等,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老年儿童病患,相关医护人员在对其进行输液治疗的时候,要适当调整输液速度,避免出现血容量激增的现象。

此外,该研究建议,要在平时为护士们组织相关训练,在根本上将护士的业务能力提升一个档次。在进行抢救工作的同时,相关医护人员还要对病患最好心理护理工作,在根本上消除病患的紧张情绪,令其更加主动的配合治疗,提高临床治愈率。通过对创伤性病患的有效抢救,能够为创伤性病患的后续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患者的健康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邓碧霞.创伤性休克病人在手术室的临床急救护理[J].当代医学,2011,17(22):117-118.

[2] 尹冬玲,吴晓华.创伤性休克的手术室抢救护理配合[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5(2):14-15.

[3] 张小蓉.严重创伤性休克的院前救护[J].当代医学,2011,17(18):105-106.

[4] 孙冬梅.严重创伤性休克63例手术室护理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5):194-195.

[5] 叶丽红,庄继红,陈静,等.创伤性休克126例急诊手术室护理体会[J].福建医药杂志,2007,29(4):141-143.

[6] 罗江勤,蒲敏.创伤性休克手术抢救护理配合[C].医学发展中护理新理论、新技术研讨会―全国急危重病护理(杭州)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9:48-49.

[7] 刘爱珍.创伤性休克病人在手术室的急救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22(12):472-473.

第7篇:急救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内科昏迷;急诊抢救;护理方法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62-02

昏迷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其发病突然、病情复杂、死亡率高,有报道显示,死亡率高达25%左右[1]。昏迷是意识障碍较严重的一种,其发病原因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代谢性疾病、感染、中毒、外伤等引起,及时、有效的抢救及护理是救治昏迷患者的有力保证。本文选择114例昏迷患者,初步探讨对内科昏迷患者有效的急诊抢救相关护理方法。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内科昏迷患者114例,男性65例,女49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58.69±10.54)岁。心血管疾病14例,脑血管疾病52例,急性中毒9例,感染8例,低血糖16例,癫痫4例,中暑4例,肝性脑病5例,不明原因2例,分别占12.28%,45.61%,7.89%,7.02%,14.04%,3.51%,3.51%,4.39%,1.75%。

2 护理方法

2.1 内科昏迷患者的院外急救及护理 首先,急诊人员在接到急救电话后要立即出诊,并根据电话内容做出相应预案;其次,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要对昏迷患者所处的环境做出迅速判断,包括有无高热、农药容器等,并询问家属疾病发生进过;再次,迅速使患者脱离所处环境,观察生命体征,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静脉通道;最后在途中转运时要保持患者状态稳定,避免二次打击,并根据病情实施心电监护、吸氧等初步护理措施。

2.2 内科昏迷患者的院内分诊 对昏迷患者实施正确的分诊,其意义重大。首先,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理人员在急救车到来后,立即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观察、询问、触摸等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大致判断,根据有无生命危险分别安排到不同的急救室;其次在生命体征平稳后询问患者及家属疾病发生经过,有无诱因,既往史等,同时对患者进行仔细查体,并进行相应的辅助检查;最后,根据收集到的资料,经患者送到相关科室或进行相关治疗。

2.3 内科昏迷患者的院内急救及护理

2.3.1 保证气道通畅 院内抢救的第一步为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因呼吸道梗阻而引起的呼吸骤停。具体的做法是使患者平躺,松解衣领,使头部充分后仰,面部偏向一侧,同时要防止舌头后缀,在必要时要进行器官插管或者切开。充分给予氧气吸入,以保证重要脏器的氧供,同时要进行血氧分压的检测,及时调整氧气流速。

2.3.2 建立液体通道 静脉通道的建立对于昏迷患者来说至关重要,直接决定着抢救成功与否。昏迷患者往往血管条件较差,应由有经验的护士进行操作,必要时建立2-3个静脉通道,开始时可用生理盐水维持。

2.3.3 迅速对症处理 在建立有效静脉通道后,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对症处理:休克、循环血容量不足时要迅速扩容;根据具体病情遵医嘱进行调整血压、调整血糖、强心、利尿、纠正酸中毒、降温、降低颅内压等对症处理。

2.3.4 查明病因 生命体征稳定后,要迅速查明病因,可行血糖检测、心电图、心肌酶谱、CT等辅助检查予以确诊。但是,急性中毒时,要根据中毒种类及中毒药物,在急诊科立即实施洗胃或高压氧气吸入或血液灌流等对因处理。

3 结 果

内科昏迷常见原因为心脑血管意外、中毒、代谢性疾病感染等,对其院前处理正确率92.11%(105例),院内分诊正确率93.86%(107例),死亡率为20.18%(23例)。

4 讨 论

4.1 内科昏迷患者的临床特点 内科昏迷患者病情复杂,基础疾病较多,并且起病快,要求医疗工作者在第一时间内做出有效判断及处理。由于存在交流障碍,在短时间内医护人员只能通过经验及对症处理。因此对昏迷患者的救治直接体现了就诊科医疗水平的高低[2]。

4.2 内科昏迷患者的护理路径 本研究中通过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在最短时间内对114例患者进行救治护理,其死亡率为15.79%,低于有关报道的数据[3]。昏迷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本着效率第一的原则[4],将医疗资源合理优化,将多个部门进行统筹。首先是接诊部门在第一时间内做好记录并安排人员出诊,出诊人员在院外进行有效的初步处理,以保证后续的抢救;再通过正确的分诊处理,时患者最终得到合理救治。

综上所述,内科急救护理流程能有效降低内科昏迷患者的病死率,是提高成活率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黎明.急性昏迷患者82例急诊急救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9):64-66.

[2] 史静,马宪荣.昏迷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8(35):8645.

第8篇:急救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孕产妇;急危重症;院前急救;院前护理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3.164

院前急救护理是急救医疗服务的重点内容之一, 对于各类急、危、重症患者的早期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不仅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 且能够为院内治疗争取宝贵时间[1]。急危重症孕产妇主要是指开始妊娠直至产后42 d内由于任何因素危及母儿生命安全的急危重症, 早期快速救治非常关键[2]。近年来, 单独二胎等政策的开放, 妇产科急危重症孕产妇的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其院前急救护理质量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科学合理的院前急救护理方法是确保孕产妇以及胎(婴)儿的生命安全的关键。本研究回顾分析了102例妇产科急危重症孕产妇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妇产科院前急救接诊的急危重症孕产妇102例, 年龄20~41岁, 平均年龄(28.33±3.15)岁;孕周25~41周, 平均孕周(37.65±1.12)周;78例初产妇, 24例经产妇;急救原因包括产科异常出血、胎儿宫内窘迫、先兆子痫或子痫、异位妊娠、胎盘早剥、异常分娩等。93例存在严重合并症, 包括3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5例肾功能损害、6例脐带脱垂、6例先兆子痫、7例胎盘早剥、9例先兆子宫破裂、12例急性心力衰竭、16例严重感染、29例失血性休克。

1. 2 方法

1. 2. 1 快速反应 建立健全妇产科急危重症院前及院内急救护理程序及相关制度, 确保急救车辆、人员、仪器设备、物品及药品等均处于应急预备状态。接到急救任务后2~3 min内急救小组人员全部出动, 到达现场前通过电话联系现场人员或孕产妇家属, 了解患者的孕周、既往病史及当前病情变化, 初步判断患者现有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急救护理对策, 并予以现场人员正确的基础救护指导, 例如解开其衣领预防孕产妇窒息等。与此同时准备好相应的急救物品, 例如氧气装置、消毒产包、输血设备、会阴切开缝合包以及其他急救药品、物品等, 以便到场后能够快速反应并施救。

1. 2. 2 现场救治

1. 2. 2. 1 病情评估 到场后快速观察患者的情况并作出判断, 确认制定的救治方案是否准确并立即调整完善, 最大限度地缩短救治护理时间, 避免延误患者的病情。急查患者的脉搏、血压、呼吸、瞳孔、胎心音、宫口开大、胎先露下降、阴道流血等情况, 观察有无抽搐及腹痛等症状, 一旦出现晕厥、血压降低、面色苍白、呼吸浅快、表情淡漠或躁动、意识模糊、脉搏细弱及皮肤湿冷等症状, 或休克指数>2者立即按照休克处理;监测血流状况评价有无子宫破裂;根据出血情况判断有无失血过多情况, 以便迅速调整针对性急救方案[2]。

1. 2. 2. 2 对症处理 ①出血急救护理:明确因胎盘滞留或子宫收缩乏力等所致出血者, 立即实施人工胎盘剥离术处理, 予以缩宫素注射并按摩子宫, 以快速有效地控制出血。快速建立多条有效静脉通道, 以维持有效的循环血量, 给予吸氧注意保暖、安慰产妇, 最大限度地降低出血后并发症。②产程延长急救护理: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并确认患者的情况允许转运者, 在实施基础护理后立即安排转运, 转运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如不允许转运, 则立即实施严密消毒铺巾后进行接生, 正确处理胎儿及胎盘娩出, 准备好新生儿急救措施, 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 迅速转运回医院进行后续处理。③先兆子痫或者子痫急救护理:明确为先兆子痫或子痫者, 立即吸氧协助取侧卧位, 以减轻腹腔大血管受压现象、预防患者发生呕吐物误吸或呛咳等。立即予以镇静以及解痉药物, 例如应用硫酸镁等, 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 立即转运回院进行后续处理。④胎盘早剥:立即建立静脉通道, 监测生命体征配合医生对症支持和抗休克治疗, 迅速评估产科专科情况判断产程进展, 予最快的速度转运回医院进一步处理。⑤脐带脱垂:即予垫高臀部严格消毒后还纳脐带, 并应用抗生素积极预防感染, 迅速评估和判断, 做好接生准备及好新生儿急救措施。

1. 2. 3 转运护理 在转运过程中, 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护理人员密切与急救医生沟通交流, 确保急救与护理配合得到。急救护理人员分为三组, 一组负责病情监护, 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救治措施, 一组负责心理疏导和安慰。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 了解其生活环境、生活条件、文化程度、个人生活习惯及既往病史等, 并评估其心理状态, 针对其焦虑、恐惧、急躁等负性情绪予以心理安慰, 讲解分娩过程、成功分娩病例等, 以稳定其情绪, 增强其顺利分娩信心。护理人员负责详细记录患者的年龄、孕周、分娩史、病史、院前急救护理措施、效果及病情变化等, 以便为院内救治护理措施提供参考。

1. 2. 4 入院急救护理 达到医院前立即联系医院相关医生与护理人员, 为患者建立有效的绿色通道, 确保患者能够尽快入院接受院内治疗。将患者安全转运回医院, 并向相关医护人员介绍患者的情况, 便于院内评估与后续治疗。

2 结果

102例患者的主要救治措施包括产科药物性救治、接生、新生儿窒息复苏、新生儿断脐处理、脐带还纳等。其中89例

静脉注射, 72例持续给氧, 65例产科药物性治疗, 4例新生儿断脐处理, 4例新生儿窒息复苏, 2例就地接生。102例患者中9例经急诊检查未见异常, 在接诊后0~4 d内顺利分娩, 10例合并产科严重并发症经初步抢救成功后因病情需要已转往上级医院继续治疗, 83例患者均救治成功痊愈出院, 1例

产妇因合并严重并发症后因产后大出血抢救无效而死亡, 抢救成功率为99.02%。

3 讨论

急危重症孕产妇具有发病急、进展迅速、并发症多及病死率高等特点, 快速、规范、合理、严格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 对于确保母儿生命安全、改善临床预后及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3]。

本院急危重症孕妇急救护理经验如下:①建立健全妇产科急危重症院前急救护理程度及制度, 加强急救小组建设, 平时加强急救演练, 全面提高急救医务人员的急救护理技术水平、责任心、分析判断能力及应急处理能力, 确保急救护理人力资源时刻处于应急状态, 确保能够随时出诊和救护。②出诊反应要迅速, 最大限度地缩短救治时间。文献报道证实, 危重患者获得救护的时间越短, 救治成功率就越高。相反, 院前急救护理时间越长, 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将呈现倍数降低趋势[4]。因此, 在接到急救信息后, 迅速安排出诊至关重要。③在出诊途中, 急救护理人员应保持头脑清晰、沉着冷静, 密切联系患者家属或现场人员, 在初步评估患者病情的基础上预先制定急救护理方案, 以便到场后迅速作出正确处理。针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处理救治后, 安全转运并密切监护是确保转运过程安全、为院内后续救治创造条件的关键。④急危重症孕产妇的急救护理全过程均要求急救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精湛的操作技术、充分的专业水平、高度的职业素质、敏捷的反应力、敏锐的洞察力、良好的身体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明确分工合作的团队精神等, 以确保急救成功[5]。因此, 加强妇产科急救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对于提高急救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 完善的急救护理程序及制度、快速初诊、规范的急救措施与正确的转运护理等是确保急危重症孕产妇生命安全、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徐萌艳, 郭智东.急危重症孕产妇的院前急救及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12):55-56.

[2] 梁凤桃.急危重症孕产妇的院前急救和护理措施探究.吉林医学, 2014, 35(6):1331.

[3] 翟丹, 熊焱.妇产科急危重症患者的院前急救及护理.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2):14-15.

[4] 李岚.妇产科急危重症患者的院前急救及转诊.医药前沿, 2013, 3(29):390-391.

第9篇:急救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老年颅脑损伤昏迷; 急救;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3-0098-02

颅脑损伤是人的头部受到暴力作用而引起的头部软组织、颅骨等部位的损伤,老年颅脑损伤患者还常会出现昏迷症状。本文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研究老年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其中男51例,女29例,年龄60~89岁,平均(65.7±2.1)岁,其中以60~69岁的患者居多共47例。经颅脑CT或MRI证实所有患者症状以硬膜外和硬膜下血肿以及原发性脑干损伤和脑挫裂伤为主;单纯颅脑损伤35例,合并有腹部脏器损伤12例,合并四肢以及脊柱和骨盆出现骨折25例,合并血气胸和肺挫裂伤15例,同时合并血气胸以腹部脏器损伤9例,同时合并血气胸和腹部脏器损伤以及四肢和脊柱以及骨盆骨折6例。对所有患者进行昏迷分级CCS评分,最高15分,意识正常;低于15分表示存在意识障碍;最低为3分,深度昏迷。本组3~5分14例,6~8分51例;双侧瞳孔不等大1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组。治疗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64.8±0.5)岁。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65.9±0.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治疗和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急救和护理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采用高压氧进行治疗的患者要在单人纯氧舱中进行治疗,氧气压力保持在0.2 ATA时,在连续洗舱状态下,保持洗舱5 min,然后继续增大压力至2.0 ATA,20 min后逐渐减小压力,将患者移出舱体。患者病情如果发生明显好转,可采用患者带面罩吸氧的方式转入多人氧舱继续接受治疗。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要将吸氧管放在套管再进行吸氧。患者进入舱体前要保证呼吸功能顺畅,带有引流管的患者要事先进行妥善固定;升压的过程要平稳缓慢,速度均匀;整个过程要密切注意患者的呼吸情况和瞳孔变化情况。

1.3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患者的颅内压完全恢复正常,神经功能没有任何缺失,能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好转:意识恢复清醒,但语言交流仍有障碍,部分肢体肌力出现减退,生活基本能够自理或者半自理。无效:患者死亡或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总有效=治愈+好转。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经治疗和护理后,80例患者的昏迷程度明显好转,GCS昏迷评分从护理前的(6.07±0.16)分上升为护理后的(10.06±0.57)分。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 治愈(例) 好转(例) 无效(例) 总有效率(%)

治疗组(n=40) 23 10 7 82.5

对照组(n=40) 15 13 12 70.0

3 讨论

3.1 急救

对患者进行急救时,尽量让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患者卧床休息的静止状态,尽量减少挪动患者,防止病情的加重。另外,为保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要及时对患者采取吸痰措施。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颅内的压强增高,会引发对呕吐中枢的机械性刺激,于是患者临床常见喷射性呕吐现象。患者一旦出现喷射性呕吐,医护人员要立即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为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防止出现窒息和吸入性肺炎,要及时并采用负压机械进行吸引,及时、彻底地将患者口、鼻、咽喉和气管内的呕吐物及分泌物吸出;老年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因年龄较大牙齿老化,大多戴有义齿,对戴有义齿的患者,应及时将义齿取出;如果患者的舌根出现后坠,要用舌钳将舌拉出或使用口咽通气管,以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1]。由于患者会出现脑出血、脑水肿等症状,大脑严重缺氧,所以要尽早对患者采取吸氧措施,及时改善患者脑部的缺氧状况,保护大脑组织。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给予高流量的氧气吸入,氧流量为4~6 L/min,氧浓度30%~40%;给患者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一般情况下可建立1~2条大静脉通道,最好采用留置针进行穿刺,减轻脑水肿症状,防止脑疝的出现。对本组80例患者,均采用留置针进行穿刺,留置针固定较为方便,搬动患者时不易出现滑脱或刺破血管的情况。另外,使用留置针对及时有效地用药比较有利,例如静脉滴注20%甘露醇和止血药以及静脉推注速尿等;对患者心电血压进行监护,并每隔5~10 min检测一次,一旦患者出现呼吸心脏骤停的情况,要立即对患者进行胸外心脏的按压或除颤,并静脉推注肾上腺素1 mg,必要时可以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保证患者的呼吸;做好抢救过程的详细记录。

在常规急救和护理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积极尝试多种手段来提高治愈率,例如本研究中对治疗组增加使用高压氧治疗手段[2]。高压氧疗法的作用机制是提高患者血液中的血氧含量,增大血氧张力和血氧弥散的距离,使患者脑血管及脑脊液中的含氧量大大增加,有效解决患者脑组织缺氧的情况,加速毛细血管的再生,积极促进建立良好侧支循环。

3.2 护理

3.2.1 加强营养支持 为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大脑组织,要及时对患者进行营养的补充。对老年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可采取鼻饲的方式进行营养的补充。各医院可以自行配制各种营养较为均衡丰富的鼻饲营养液,及时对患者进行营养的补充[3]。

3.2.2 要注意对患者受伤前原有的各种慢性疾病进行护理 因此,老年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在入院后,医护人员要及时向患者家属了解患者的以往病情,在密切观察患者受伤后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同时,还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受伤前所患各种慢性疾病的相关症状。

3.2.3 注意检查患者是否存在合并损伤情况 老年颅脑损伤常会合并其他脏器的损伤,老年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医护人员要详细询问患者家属患者受伤的原因和具体过程,全面细致地对患者进行全身检查,防止出现其他病情的漏诊。

3.2.4 要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老年颅脑损伤患者因为年老体弱,身体素质较差,极易出现肺部的各种并发症。所以要注意对患者进行保暖,避免着凉;多给患者进行拍背;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要勤吸痰。肾功能衰竭也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所以要及早对患者补足血容量,但甘露醇对患者的肾功能会产生一定的毒性作用,所以要避免长期、大剂量的使用[4]。

3.2.5 预防褥疮 老年颅脑损伤患者处于长期卧床状态不能自由活动,极易引发褥疮。老年人的皮肤原本就处于缺水,弹性较低的状态,且处于昏迷状态,皮肤弹性进一步下降,所以更易发生褥疮。日常护理中,一定要注意加强对患者皮肤的护理工作,要保持患者皮肤表面清洁净、干燥,床铺要保持平整和洁净,且绝对不能出现潮湿现象,一旦出现潮湿或者污秽要及时予以更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使用气垫床,减轻患者局部皮肤的压力,减少褥疮出现的可能性[5]。隔2 h给患者翻身一次,并进行适度的按摩一次,给患者翻身力道要适中,且动作协调一致,避免过分的扯、拽等动作。翻转后可以用热毛巾轻轻的擦洗患者受压部位的皮肤,也可以用50%酒精轻轻按摩患者骨突处。

参考文献

[1]黄效东.奥拉西坦治疗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9(10):88-92.

[2]唐维华.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高压氧治疗及护理[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8):101-103.

[3]尹桂萍,郗蓉蓉.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抢救护理[J].黑龙江医药,2011,24(1):149-150.

[4]张舒岩,雷宇及,姜晓明,等.三磷酸胞苷二钠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6(18):120-122.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