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范文

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精选(九篇)

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1篇: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独立性;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211-01

在每次上课的时候,我总会发现有几个小朋友会说:“老师我不会”、“老师你帮我做”,“老师帮帮忙”,其实要做的都是很容易的,可是那些幼儿却只是站在旁边,脸上带着悲伤、惶恐的神情看着其他的幼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父母都是持着含在嘴里,捧在手心的态度,把孩子当宝贝一样的珍藏着,为孩子包办着一切,孩子想要什么就满足他们什么,而他们对孩子的要求就是不要生病、要听话。这就导致了在报纸上所揭露的那些可笑的现象:孩子进中学了,父母还要为他们收拾书包,送他们上车。有的孩子考大学了,考什么专业都是父母选择的,没有一点自我的意愿。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孩子丧失了独立性,而变成一个没有责任感,不用头脑而怯懦的人。独立性是一个人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幼儿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孩子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判断、选择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温驯的工具是会被社会所淘汰的。而幼儿时期是打基础的阶段,因此,我们需要在幼儿时期在家园共同努力下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为独立性的发展创造环境与条件。

1.家庭是培养幼儿独立性的首要场所

1.1 创造机会,感受挫折,培养幼儿自我抉择、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有的家长经常说孩子主意不好,应该听大人的,实际上孩子有主意是件好事,他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认识,应该给孩子创造机会培养他自己拿主意。我们的教育常常是注意培养孩子顺从听话,不大注意去倾听孩子的需要,从生活小事一直到孩子的发展方面都由家长一手包办了,因此我们的孩子缺乏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和权利,就很难培养孩子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差的孩子依赖性强,缺乏进取心和毅力,遇事容易打退堂鼓或把任务转给成人。这大多是成人娇惯、包办代替的结果。那么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样,大人应给孩子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做选择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让他在尝试的过程中感受失败,碰钉子,这样孩子就会从失败中记取教训而成长起来。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成功,也有失败和失误。而且通常是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才能获得较大的成功。在生活中,要培养孩子的自我完善能力,要让幼儿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批评、自我控制,培养孩子的自我抉择、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家长要给孩子一个独立自主的好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你自己就是一个处处依赖他人,对什么事都拿不定主意、动不动就寻求帮助的人,那你不要指望你的孩子能够独立自主。你的一举一动,还有你的品质,都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所以,先从你自己独立自主做起。

2.幼儿在幼儿园的独立性培养

大部分幼儿在刚入园时都表现出了较强的依赖性,独立性较差,有的幼儿进食、大小便等需要保育员的照顾,常常听到幼儿说:“老师,我不会。”“老师,你帮我弄。”“老师,我不敢。”等,孩子在遇到问题时都依赖老师的帮助,希望老师为其解决,长此以往,将造成幼儿的惰性以及遇到挫折的一味退缩。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立、自理的尝试。”因此,幼儿园要深入贯彻《纲要》精神,将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作为幼儿园工作重要的一部分,促进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

2.1 注重在日常教学、生活中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将独立的意识、观念渗透到幼儿的思想中。独立性的培养与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是幼儿经过长时间的体验、尝试,逐渐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园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氛围,教师要积极鼓励、激发幼儿,为幼儿创造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为幼儿独立行为养成做出示范和引导。

2.2 注重随机教育,强调独立的重要性,积极鼓励,激发幼儿的欲望,将独立性教育贯穿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中。例如在游戏中多鼓励幼儿的创造性玩法,促进幼儿的点滴进步,树立幼儿的自信心,促进其独立思考、独立行为。

3.在因材施教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幼儿之间是存在能力差异的,具有较强独立意识的幼儿,我们应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周围世界,并在主动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独立意识较弱的幼儿,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不可强求,更不可鄙视,须因材施教。

记得我们进行折纸活动《小钢琴》的教学过程中,许多能力强的孩子很快就把双三角形翻压出来了,而那些能力差的孩子在寻求老师的帮助,这时我们就要求能力强的孩子对着范作自己探索最后两个步骤的完成,而对能力差的孩子就先学会翻压双三角形,等到孩子都学会翻压双三角形了我们再把最后两步骤教给孩子。能力强的孩子尤思芸就在自己探索的过程中学会了折钢琴的本领,做起了小老师帮助其他幼儿完成折纸活动。

第2篇: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范文

【关键词】幼儿 独立性 儿童素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8-0159-02

传统教育忽视独立性的培养,甚至是压制幼儿独立性的发展。独立,作为幼儿成长必须经历的阶段,其意义对幼儿来说十分重要。独立性对成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成功的人多是一些独立性强的人,他们善于思考,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人的独立性培养至关重要,尤其应从小培养。

一 培养幼儿独立性的重要意义

1.独立性是幼儿终生发展的源动力

蒙台梭利认为:教育者应成为儿童发展的观察者、引导者、援助者。幼儿本是有独立愿望的,婴儿从蹒跚学步开始就想挣脱成人的怀抱,尽管跌跌撞撞,但却表明他的愿望;到了两三岁,随着自我意识的萌生,独立的愿望更加强烈,什么都想要“我自己”。如果从这时开始,父母能因势利导,放手锻炼并从旁支持、鼓励与帮助,幼儿的独立性便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反之,处处包办代替,幼儿的独立愿望就会渐渐消失,形成依赖心理,从而导致发育迟缓。从幼儿成长的全过程来看,没有人能代替他长大,最终要靠他们自我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可见独立性对个体的终生发展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2.独立性是时代对儿童素质的要求

美国教育专家罗伯特博士曾经提出现代幼儿教育的十大目标,其中第一条便是独立性。独立性对于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非常重要,幼儿如果缺乏独立性便无法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也无法适应这个适者生存的社会。幼儿将来长大后要适应社会,因此必须具备独立思考、判断、选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在实施素质教育中,为了使儿童、青少年在未来社会发展中,成为成功、幸福、有贡献于社会进步的人,提出要使新一代学会做人、求知、劳动、生活、健体、审美,而其中任何一个“学会”都离不开主体的独立性。今天的幼儿将来需要应付各种挑战,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创造未来的生活。如果家长不从小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将来他们就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笔者曾在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节目中,看见过这样一则报道:一个独立生活能力极强的五岁男孩,能将自己的生活小空间整理得井井有条,还能主动帮妈妈干活。当记者问孩子的母亲“你的孩子独立生活能力怎么这么强”时,这位母亲说:“不这样培养,将来他怎么能够生存!”我深深感到,这才是一位对孩子终生负责的好妈妈。

二 幼儿独立性培养的实施策略

1.家庭日常生活中幼儿独立性的培养

要培养幼儿的独立能力,家长就不要时刻都围着幼儿转,要让幼儿从家庭的中心走出来。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家长一般不要代替他去做,凡是孩子说“我能”、“我自己去做”的,就要放手让他自己去尝试。幼儿到了一岁左右,一般就有了独立的愿望。当他刚刚学会走路的时候,就往往喜欢独立行走,不要大人搀扶,不到两岁,就要自己拿勺吃饭,到了三四岁,就会常常说:“我自己来。”这种种要求,正是可贵的独立精神。家长只有对这种需要有足够的认识并予以支持和满足,幼儿的独立自主能力才能得到更好地培养。要使幼儿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家长还应积极创造条件,让幼儿多实践。一个孩子只有给他很多探索和试验的机会,以及不害怕他独自在一定的限度内犯错误,才能培养和锻炼他的独立自主能力。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家长应允许他有越来越多的独立性,也就是说父母给他们的约束和规定要逐渐减少,使他有更多的自由去管理他自己的事情。父母还应鼓励幼儿对自己的事情作出决定。如你可以说,“这由你决定”,“你自己怎么想就怎么做”等。当然,由幼儿自己作出决定的事,必须是与他年龄相适合的。在培养幼儿独立性的过程中,有时幼儿也可能由于各种原因而不愿自己动手。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就要设法启发、培养他自己干的愿望和能力,战胜依赖的心理。当然,对于一些幼儿做起来有一定困难的事情,父母可以给予适当地指点,或者给予必要的协助,使幼儿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本领,获得才干,增长信心。总之,家长应克服过分保护幼儿的倾向,让幼儿多去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2.教育活动中幼儿独立性的培养

第一,要培养在幼儿园中的日常生活的独立性。幼儿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差不多都要三周岁左右。而且现在独生子女很多,从家里到幼儿园,幼儿会有很大的不适应感。这时,家长和教师就要密切配合,保证幼儿身心都慢慢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在集体生活中个体的适应性和独立性非常重要,教师要和家长多沟通,了解幼儿在家里的生活自立能力的程度,进而在幼儿园继续培养其独立性并根据不同的幼儿进行相应的强化。如教师在平时授课时让幼儿收发玩具、自己整理工作毯等,适当的时候教师也可以组织幼儿系鞋带比赛、穿衣服比赛等。幼儿通过平时的课堂和不定期的比赛,潜移默化地就继续巩固本身的独立性,同时也更能适应群体生活,学会与他人的相处。在培养幼儿自立能力的同时,也要对幼儿的精神自立能力加以重视。幼儿本身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周围的事物感到新奇,总想问个“为什么”,对幼儿这些可贵的品质,我们要悉心呵护,耐心倾听幼儿的许多个“为什么”,但教师不要急于把现成的答案告诉他们,而要给他们思考的机会,引导他们寻求答案,这也是发展幼儿智慧的方法之一。同时也要让幼儿学会独立处理问题,对发生在幼儿之间的一些小事,成人不要急于干预,而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面。总之,幼儿精神上的自立,必将带来自信心和独立性。

第二,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角色游戏的特点是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确定游戏的主题、内容、分派角色、制定规则,无拘无束地在假设的情景中思考想象,表现他们对成人劳动工作生活的认识,幼儿的智力、主动性、创造性会在这一游戏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如教师带着幼儿玩“修理工作台”的游戏,就可以让幼儿充分选择修理的工具,如螺丝刀、钳子、扳子、锯子等高仿真的玩具。这样能使幼儿从小就培养一种选择意识,当将来面对人生更多选择的时候,能够应对自如。在幼儿选择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要选择无毒、环保、安全的玩具,并且要疏导幼儿选择时的纠纷,如几个幼儿都选择一个玩具的时候。当幼儿们继续玩“修理工作台”的游戏时,不同的幼儿来修理不同的机器,在幼儿们有着不同分工时,他们能充分意识到只有自己或自己同组的同伴才能完成时,幼儿们都会非常努力地完成任务,这样能使幼儿的独立性得到进一步的培养。教师还要控制住这个角色扮演游戏的场面,调动幼儿们的积极性和培养幼儿的选择性。在扮演不同的角色同时,使幼儿完全融入到游戏的情景中。幼儿通过角色游戏,能在玩的同时得到个人素质的提高。因此,角色游戏对幼儿对立性的培养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总之,我们在注重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幼儿成为一个具有独立自主人格的人,一定要克服过分保护幼儿的倾向,让幼儿多实践,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独立性。

参考文献

[1]赵忠心.家庭教育学:教育子女的科学与艺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第3篇: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范文

大班幼小衔接工作总结

我园幼小衔接工作继上阶段进行的幼儿社会性适应能力培养,进一步在学习性适应能力的培养方面开展工作。大班下期,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有了改变,随着学习难点的增加,有意注意时间的延长,以及入小学的各方面要求,使幼儿在学习上产生了诸多问题。关注幼儿的问题,帮助他们达到学习适应的发展水平便是我们本阶段的主要任务。

最初阶段我们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单纯为开展入小学的学习性准备,即重视知识技能的衔接。随着不断的思考和实践,我们逐渐开始认识到幼小衔接背后的那些对幼儿终身发展有益的重要内涵要素。学习适应指的是关注大班幼儿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养成,为幼儿入小学做好能力、习惯、兴趣的准备。我们试图从学习幼小衔接新的教育理念入手,逐步通过落实和解决幼小衔接教育中教师环境创设及教学实践能力的问题,来提升教师幼小衔接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新的教育观念的确立,使我们的研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策略。

一、 从思维教学切入,为学习能力准备

研究中我们结合园特色课程思维活动,对幼儿进行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我们发现,幼小衔接由于长期的教育观念,致使知识传授偏重,思维能力的准备明显不足。于是,我们选择适切的思维活动内容,对活动中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为幼儿提供环境和材料,激发幼儿主动学习,让幼儿充分利用具体的事物和情景进行学习,丰富他们的感知经验、发展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1、注重思维方法的集体教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幼儿在进行思维活动时,常常会急于了解答案,而不关注思维方法的运用;教师在教学中也有忽视对幼儿方法的教学,专注于答案的解答。因此,在集体教学中我们尝试改变以往的形式,对活动内容进行分析,根据大班幼儿思维特点,着重从设计问题情景出发,引导幼儿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思考、运用方法解决问题。在方法交流的环节则侧重比较谁的方法更快、更方便,使幼儿深刻感知解决问题的多种思维方法,体验运用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成功。

在小熊分饼活动的研讨中,我们在活动方案中设置了为两只小熊公平分饼的问题情景,让幼儿通过操作、讨论来解决问题。并通过不同形状的饼、不同分饼方法的比较,让幼儿了解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感知和运用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使幼儿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培养了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2、注重独立思考操作的个别化学习

独立思考是幼小衔接中幼儿学习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积极地探索创设个别化活动环境,帮助幼儿积累主动运用不同思维方法,独立解决问题的经验。在实践研究中我们根据阶段的思维内容与要求,选择适合幼儿独立操作的思维练习内容,设计多项个别化思维练习活动。设计中,我们强调对幼儿任务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设计任务卡提示,引导幼儿养成学会先看清、看懂任务卡,再进行思考操作的习惯。

猜猜它的位置在哪里的活动中,我们在同一项内容中设计了多个任务卡,即把活动要求分解不同层次。幼儿按照自己的能力选择任务卡,根据任务卡上的提示,独立进行操作,完成后再自行对照答案图检查。这一过程让幼儿有了独立、认真、细致完成学习任务的练习机会,对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另外,我们还注重分享交流环节中的方法比较,使幼儿在与同伴的比较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考操作方法,提升幼儿思维能力。交流中以你是用什么方法来猜的?谁的方法简单方便?引导幼儿对思维方法的关注,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思考问题。

二、 从兴趣阅读切入,为学习习惯准备

大班下期的阅读活动,由于不同幼儿在识字量上的差异,造成在阅读活动中倾听、理解不均衡的问题。认字多的幼儿常常会因独立阅读而忽视倾听别人。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通过研讨,以兴趣阅读为切入,在阅读中创设情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倾听习惯。我们分析阅读材料,根据不同内容和侧重点将以认读汉字为主的阅读、以看图讲述为主的阅读以及以观察情景的阅读有机结合。同时运用策略性的引导,帮助幼儿关注倾听的重要,学会在仔细倾听,学会在倾听基础上的补充、评价。

在《看图说话》阅读本的活动中,我们初步形成了一套模式来培养幼儿倾听能力。活动中,先引导幼儿按图的顺序独立阅读,鼓励不同识字量的幼儿用自己的方式阅读。然后,引发幼儿通过各自对阅读的理解、感受提出问题,大家一起分享解决,这一过程是利用差异资源进行相互学习,运用细致的倾听展开活动的重要环节。最后的集体完整阅读、整体感受交流,使幼儿在倾听中完善自己对图片的观察、故事的理解。又是一个刺激幼儿倾听的机会。这个模式的运用,已收到实际的效果,对大班下期幼儿尤其适用。

三、 从转变活动方式切入,为学习兴趣准备

幼小衔接在学习性适应方面主要是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而学习兴趣则应从情感上关注幼儿的学习情感。让幼儿习惯在生活中学习,并能学以致用,真正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

活动方式的转变是以幼儿的发展特点来决定的,如果沿用过去的知识衔接,固定的活动方式则趋向小学化,造成幼儿学习兴趣的低落。我们认为,只有确立幼小衔接的观念,才能明确教育方法,让活动方式顺应幼儿的特点,让幼儿乐意主动参与,从而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持久性。

春游活动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我们将这个话题作为一个幼小衔接专题活动内容,根据大班幼儿独立、自主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需要,努力地找寻幼小衔接活动的结合点,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们对活动进行设计安排,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自己长大了的积极情感,学习一些合作、策划、统计等的经验。活动从喜欢去哪的多项选择,到投票决定最终的目的地,到为春游准备什么合适的物品,给家长写通知书,分组策划春游活动内容,等多个活动组合,从情感上激发了幼儿留恋幼儿园生活、萌发长大了,独立做有意义的事的情感,同时发展了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通过实践与探索,让我们领悟,只有立足于正确的教育观念,将幼儿的终身学习、后续发展放在第一位,才能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有所突破和创新。我们感到,学会幼小衔接活动的形式是容易的,而掌握幼小衔接教育理念,具备幼小衔接的意识是难的,所以必须要不断的摸索研究,在实践中反思才能把幼小衔接工作做得扎实、有效。

大班幼小衔接工作总结

本学期,一年级的小学生已经愉快、顺利的进入小学生活。回顾一学期的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在做幼小衔接工作时,首先要突破家长在幼小衔接工作中认识的误区。这三个误区分别为:1、家长操之过急,希望孩子尽早具备小学生的素质,并提前入学。2、盲目重视知识的灌输,给孩子造成学习压力。3、家长包办代替,忽视能力培养。

正是由于这三个误区,造成了小学生在入学初的不适应。不适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学习不适应(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慢)2、社会性不适应(规则意识差;随意性强)3、心理不适应(教师形象的突然变化使他们感到压力和负担、要建立新的伙伴关系、环境变化、要求提高,所以有的压力大,出现厌学、紧张等现象)

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从孩子入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能力

1、学会整理(书包)

2、学会生活(穿脱衣服、主动喝水、入厕等)

3、学会劳动(值日生)

4、学会学习(善于倾听、自主阅读、握笔训练、拼音教学、规则意识的培养、安全教育、自我保护)

5、改变环境(作息时间、铃声等的调整)

二、从研讨入手,加强幼儿园与小学间的教学衔接

1、举行公开课,共同研究幼小衔接课堂。

2、课堂教学兴趣化,向幼儿园教育靠拢。

3、与幼儿园教师交流,探讨幼儿教育方法。

4、进行个案研究(观察、记录学生表现,形成新的教育策略)

5、教师写教育随笔、论文、反思,针对性开展一日常规活动。

三、从家长入手,争取家园配合,共同做好幼小衔接

1、召开幼小衔接家长会,宣传幼小衔接的策略。

2、开展家访活动,了解家长需求,调整教育策略。

3、走进课堂与开放日(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教育,参与孩子的活动,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家长积极配合,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学生顺利由幼儿园阶段过渡到小学阶段。家长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协助学校逐步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帮助孩子实现心理过渡。

2、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帮助孩子实现习惯过渡。

3、培养孩子大胆与人交往、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孩子实现能力过渡。

经过一个学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精神面貌和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4篇: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范文

关键词:自立;幼儿;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142-01

近年来,幼儿园的幼儿多为独生子女,家长们普遍关心孩子的健康状况和智力水平。为此孕育期营养问题、胎教问题、超前教育、艺术教育、双倍教育等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家长的精心呵护使独生子女的身体素质、思维能力等多方都有很大的提高,但长辈的溺爱,父母亲的包办代替,使许多幼儿缺乏自立能力。那么,在幼儿园又如何培养幼儿的自立能力呢?

一、在生活中培养幼儿自立

培养幼儿自立,要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易到难。小班时期,幼儿几乎没有自我服务能力,更谈不上自立。于是,我将自我服务能力的锻炼设计为一组组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如从学习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弄脏了手自己洗,椅子倒了扶起来等,都采用形象生动的示范及儿歌,再配上色彩鲜明的图片进行讲解。教学活动结束后,又将图片贴在活动室的区域内,以起潜移默化的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在幼儿生活能力有所提高的基础上,我又进一步提高要求。如学习用肥皂正确的洗手,吃饭时不撒饭粒,上厕所不把粪便排在便池外。第二学期,我再次提高要求,如饭前便后洗手、擦手,饭后收拾桌面擦嘴、漱口,会正确运用手纸,冲厕所等。这些较复杂的工作,幼儿在小班结束时都能独立完成。

中班时期,幼儿基本上都能照顾自己,我就把穿衣、脱衣、穿鞋子、系鞋带、叠被子等难度较大的事,教幼儿独立完成,并且在行为自控能力上下功夫。通过设计活动,使幼儿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一件独立的行为,凡事依赖父母是懒惰的表现。采取多种办法来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到了大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已基本形成,能独立完成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工作,如整理课桌、餐桌,午睡起来自己穿衣、穿鞋,收拾床铺和整理自己的仪表等。在此基础上,我开展了值日生活动,从为自己服务过渡到为班集体服务,如收拾图书角,整理玩具,给种植角的植物浇水,解决幼儿之间的矛盾,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开饭时为小朋友发放餐具,饭后收拾桌面,离园时帮助老师打扫教室、关闭门窗等。利用大班幼儿计算课上学会认表的机会,时时提醒幼儿看表,知道几点钟该干什么,从小树立他们的时间观念,培养他们做事不拖拉的好习惯。如家长能积极配合并在家里让幼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样效果会更好些。

二、在学习中培养幼儿自立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选好教材,教会幼儿就可以了。但这种教学活动幼儿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学习中处处依赖老师,幼儿自立能力很难培养起来。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尝试教给幼儿学会学习的方法,让幼儿在发现中学习,在思考中获得知识。计算活动是较有规律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帮助幼儿寻找这方面的规律。在学习数的组成时,“2和3”的组成完成由作演示,幼儿认真观察;学习“4和5”的组成时,我就采用了引导的方式,让幼儿利用已有的经验,经过讨论后得出结论;6至1O的组成则采取小组讨论,幼儿自我总结的方法来进行,在给幼儿提供充分的实物和知识的基础上,让幼儿在思考和实践操作中得出结论。

美工活动是有一定的操作技巧的,为此我特别注重幼儿基本技能的训练,如在绘画活动中,我避免用传统的方法教幼儿学画,而是先让幼儿学会画各种线条和图形,再引导他们观察实物,然后把实物的特征按照自己的想象大胆地表现在纸上。幼儿大胆地想象绘画,画出了苹果、气球、花瓶、熊猫、长颈鹿以及我的家、幼儿园、公路上等各种场所见到的各种事物,拓宽了思维,想象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从而提高了幼儿的构思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在困难面前培养幼儿自立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幼儿的智力开发离不开游戏和户外活动,但由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常常出现一些意外事故,使胆小的幼儿不愿意参加游戏和户外活动,长期下去,也就很难锻炼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更不用说培养自立意识了。

一次,我园中班一名幼儿在玩溜滑梯时,由于动作不规范而从滑梯上摔下来,头上顿时起了个大包,身体多处擦伤。当时,我班的幼儿正好在旁边做游戏,他们看到了全过程,一时都惊呆了,许多准备上滑梯的幼儿都退了回来,我班几个胆小的幼儿靠在我身边,本能地寻求大人的保护。我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和幼儿展开讨论,开始孩子们纷纷表示以后再也不玩滑梯了,通过我的引导,幼儿分析了那个幼儿摔下滑梯的真正原因,并讨论了怎样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当天,我班户外活动时,我就带他们玩滑梯,看到孩子们勇敢地面对困难,战胜困难,我给他们以鼓励的微笑。以后,凡遇到困难,我都要组织他们进行讨论,慢慢地使他们在困难面前变得坚强起来。

四、在交往中培养幼儿自立

和孩子们在一起,经常碰到各种各样的“告状”,大多数内容是“某某欺负某某”,“某某说脏话”,“某某不和我玩”……这样的告状,一天总少不了十几次。这说明幼儿在与同伴交往时缺乏信心,需要成人帮助。怎样帮助他们呢?

第5篇: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范文

一、家长要为孩子学“飞”创造条件

家长是孩子最早接触的人,而且是接触时间最长的人,更是幼儿的启蒙老师,对其健康成长影响深远。所以家长要因势利导,准确把握孩子心理特点,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1.注重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家长要摒弃“孩子小,等长大了自然会”的错误观念,不要怕孩子累着,怕孩子做不好,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从擦嘴、擦鼻涕、洗手、刷牙、洗脸、穿衣服、整理玩具等小事做起,让孩子得到锻炼。

2.注重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能力

家长要鼓励孩子遇到困难积极想办法自己去解决,学会独立的动脑去想问题。依托孩子具有较强好奇心的特点,要经常向孩子讲一些古今中外科学家、发明家成长的故事,激励孩子从小立志,培养他们对学习新知识、探索新问题的兴趣。精心设计一些符合年龄阶段特点的问题、情境,采取诱导、启发等办法,不断提高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3.注重培养幼儿解决问题能力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一致认为顺从听话的孩子是乖孩子,其实则不然。实际上孩子有主意、有主见是好事,他们有看法、有认识,本来就是一种能力。家长要多创造一些条件,给孩子做决定的机会和权利,培养他们做选择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要让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经受失败和挫折,这样有利于孩子成长。

4.注重给幼儿树立良好学习榜样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要从平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严格要求自己,凡要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凡不准孩子做的自己绝对不做,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教师要为孩子学“飞”创造环境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幼儿性格塑造、兴趣激发和独立性培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积极引导幼儿动手操作

在学校的一切活动,教师要利用好学校活动的各环节,创造条件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参与实践操作,使幼儿学习自理的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轮流当值日生、为花草浇水、自己脱衣服、整理玩具、铺床等等,给予他们锻炼的机会,激发做事兴趣,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把教具的制作权下放给幼儿,引导他们制作纸挎包、手提包、纸拖鞋、纸风铃等手工制品,使他们智力得到开发,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又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动手操作兴趣。

2.积极鼓励幼儿勤想善思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针对幼儿产生疑问、同伴间矛盾等等问题,不直接将答案告诉他们,而要让他们自己思考、分析,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幼儿两个人同时要玩一个玩具时,要求他们不能争、不能抢,他们也许就会用“剪子、石头、布来决定”或“轮换玩”等办法予以解决。对于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给幼儿安静思考的时间,学会在“等待”中让幼儿自我发展。

3.积极发挥环境诱导作用

教师应积极发挥环境的潜能作用,充分利用各种具体形象、甚至是幼儿自己设计的图示,引导他们的行动。如在盆景旁悬挂幼儿自制并都能读懂的“不摘花、不摇树”标志,洗手盆旁贴上正确“洗手步骤”的标志,玩具配对归放位置示意图等等,不用老师反复讲,每个孩子都能按照标志或图示操作,促使他们形成自觉自律的行为。

三、家园合作为孩子学“飞”搭建平台

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孩子在幼儿园可以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表现出很好的独立性,可是在家里却是另一个样子:吃饭要家长喂,穿衣要家长帮。为什么已经有了一定独立能力的幼儿在家又变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娇包了呢?这就要求家长和教师在培养幼儿的独立性问题上,一定要家园配合,共同帮助幼儿“起飞”。

1.加强沟通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仅是家长的强烈期盼,也是幼儿教师的心愿。作为家长,要尽可能多的把孩子在家时学习环境、个性、表现等情况如实告知老师,以便老师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作为教师,要经常性进行家访,将孩子在幼儿园的思想表现、同学相处、行为习惯等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以便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能够正确引导。

2.营造氛围

家庭和幼儿园都要积极为幼儿的自主、独立发展创造民主、宽松、愉快的气氛,尊重幼儿自主成长的要求,让幼儿有充分的机会自我表现,独立完成任务。在幼儿园里,让小朋友自由玩耍好过老师总是充当指挥者。当孩子从幼儿园回到家里,家长要继续给孩子自由自在的感觉,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发展自己的思维,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形成自己对事物的判断,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成为独立自主、勤于动手、身心健康的好孩子。

3.循序渐进

孩子的独立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独立意识较强的幼儿,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独立意识较弱的幼儿,应该相对降低要求标准,不可急于求成,更不能因此而批评他们。任何时候都不可拔苗助长,对孩子的发展做出过高的、不合理的要求。

第6篇: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范文

关键词:益智类游戏;幼儿教育;教学意义;作用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3-0132-02

益智类游戏是一种规则游戏,应用于教学中不仅生动有趣,易于孩子接受,而且容易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在潜意识里投入学习之中,从而进行愉悦的学习,提高智力,发展动手操作能力。从孩子科学成长的角度来看,益智类游戏可以逐步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独立参与意识,并不断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养成注意力集中的良好习惯。然而,由于有些幼儿教育机构对益智类游戏缺乏正确的认识,幼儿教学方式过于呆板,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因此,深入探索益智类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益智类游戏利于开发幼儿的协调能力

益智类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对于儿童协调能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幼儿教育中采用“粘泡泡糖”的益智游戏,游戏规则是孩子们围成一圈,一边拍手一边说:“粘泡泡糖,粘泡泡糖。”重复几遍之后,问老师:“粘哪里?”老师回答:“粘肩膀”,孩子们立即两个人组成一组互相碰撞肩膀。在这个游戏过程中,除了锻炼孩子大反应能力以外,还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在老师做出指令之后,快速的手、脚、身体做出协调反应,按照教师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除此之外,还有搭积木、快乐跳跳球等都有利于培养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同时,孩子们在进行活动过程中,一起参与,互相合作,提高了交往能力,为以后孩子进入社会的社交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益智类游戏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现在孩子在家中都是掌上明珠,从小备受家长的呵护,当进入幼儿园以后依然对别人有一定的依赖心理,而益智类游戏的运用可以有效的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养成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例如,在益智游戏《小小工程师》中,教师发出指令,要求幼儿在一张5平方厘米的格子纸上绘制一张太空运行图,孩子们本身对于充满无限奥秘的太空一直心驰神往,于是在游戏过程中认真的听着教师的指令,教师运用“右上角”“中间”“末尾”“第几行第几格”等指令,在相应的位置做出记号,然后根据记号进行连线绘制一幅太空运动图。刚开始由于很多幼儿不理解操作规则,只能模仿别人的操作依葫芦画瓢,但是教师要求不同小组的飞船运行图是不一样的,这种情况下就不能只靠模仿进行了,必须依靠自己的独立思考,才能完成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就锻炼了学生独立完成的能力,学生经过积极的思考和操作探索的过程即是独立能力锻炼的过程。

三、益智类游戏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注意力

在幼儿教育中注意力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意注意力,一种是无意注意力,儿童的无意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成为提高幼儿教学效率的制约因素,只有发展儿童的有意注意力,才能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而益智类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有意注意力。例如,在益智类游戏《搭三角形》,游戏规则是将全班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里边设置6名小朋友,然后搭成三角形的样子,当听到老师的指令“向左三步”的时候, “三角形”一起向左走三步,老师说向右,三角形一起向右(向前,向后)走三步,教师也可以发出向前、向后的指令。在这个游戏过程中,教师的指令是不确定的,为了做到步伐整齐,统一行动,幼儿要仔细听取教师的指令,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只有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不出现错误,而这种注意力就是“有意注意力”,通过益智类游戏培养幼儿慢慢习惯使用有意注意力来听取老师布置的任务,或者参与其它学习活动,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四、益智类游戏利于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到来,21世纪的今天面临的着激烈的竞争。然而现在的幼儿中独生子女较多,生活普遍优越,很多孩子缺乏竞争意识。益智类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可以弥补这项缺陷,通过益智类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逐步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例如,在益智类游戏《认识交通工具》中,教师把孩子分为红黄两队,要求两队孩子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书、可以讨论,然后分别说出认识的水陆空交通工具有哪些,其中一队获胜后充满了自信,而另一对意味着失败,在失败面前可能落泪,教师通过正确引导,提出下次比赛中要超越对方。在这个游戏中,教师运用了竞争机制,充分发掘幼儿好胜的心理,通过竞赛的形式认识交通工具,对于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有着积极的作用。当竞争的良好风气一旦形成,那么在学习、卫生、劳动等多方面都可以引进竞争机制,逐步培养幼儿的竞争能力,为孩子将来步入社会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五、益智类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在幼儿教学中孩子自制能力的强弱对于学习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而现在孩子多是家中的“小皇帝”,要星星不给月亮,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遵守规则的不良习惯,给幼儿进入学校适应学校规则造成一定的困难。而益智类游戏的幼儿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例如,在益智类游戏《争当驾驶员》中,教师把幼儿分成两队,每个孩子都扮演一个小小驾驶员,根据教师指令,孩子要在指定位置停车,如果停车位置不准确就会扣分,而且会直接影响全队的分数,而作为一旁同组的队员必须屏息凝视,不许出声音指导,一旦指导就会扣分。在这个游戏中,对于旁边观看的队员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在游戏规则的制约下,无论怎样着急都不能做出指导,逐步的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当形成了良好的规则意识,学习效率也会相应的提高。

总之,益智类游戏在儿童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益智意义,而幼儿教学中也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本文研究发现,在幼儿教学中正确的引入益智类游戏,可以有效的提高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独立能力、有意注意力、社会竞争力和规则意识,为高效率的幼儿教学提供有效的途径。值得关注的是,幼儿益智游戏已经不仅仅限于现实生活中的游戏,网络游戏越来越多,教学中恰当的运用,可以更好的实现儿童教育。作为幼儿教师需要深入发掘益智类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方法,更好的让儿童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吴文貌.传统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J].华章,2011,(8).

[2]李雪莲,崔新玲.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理论及其在幼儿园的应用[J].商品与质量, 2010,(S8).

第7篇: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范文

让幼儿能够尽早尽快地独立起来是家长和幼儿教师的共同愿望,理论上家长对幼儿独立性的培养,比较容易和幼儿教师保持一致,但是具体做起来,往往又极容易出现分歧。主要原因是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长们总认为孩子还小,宠着爱着,事事代劳、处处关照,使孩子养成“有手不做事,有腿不走路”的不良习惯。不论大事小事,总不让孩子插手。有些力所能及的事,也舍不得让孩子自己去做。总认为孩子还小或因为孩子做事太慢而帮助孩子做这做那,或者不让孩子动手。久而久之当他们遇到难题时就会不知所措,不能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去克服难题,而是去寻求帮助。中班时班里有个小朋友,每次起床后都大喊:“老师,给我穿鞋”,刚开始我没太留意,一段时间过后,我发现这个孩子每天都是让老师给穿鞋,于是我就和家长主动沟通,通过交谈我发现,原来孩子在家都是家长帮着穿的,因此,我就对该家长作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其真正理解孩子独立性培养的重要性和具体方式方法。同时,把有关独立性培养的课程安排事先和家长协商沟通,务必求得彼此之间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并且告诉家长:父母的过度帮助反而会抑制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幼儿都是天真无邪的,可塑性极强,幼儿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明显增加,幼儿开始喜欢自己去尝试体验,并在多次重复的练习中,形成习惯,最终巩固下来,变成一定模式的行为方式。如在做舀豆游戏时,准备好一个空碗及一个装半碗豆的碗和调羹,让孩子把碗里的豆舀到另一个空碗里。还可以用纸箱做几个挖开嘴的小动物,让幼儿喂小动物吃东西,孩子们在游戏中掌握了喂食的技能,也给自己进餐增加了信心。在区角游戏的时候,每次游戏结束我都要求孩子自己收拾整理自己玩过的用品,一段时间过后,游戏结束的时候都不用我多说了,孩子们就知道该怎么样收拾物品了。可见习惯的形成有赖于多次的重复或练习。抓住了这一点,就把握了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的关键所在。同样,在家庭中,家长可以因势利导,把握孩子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通过精细设计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的习惯培养,促进幼儿独立性的发展、独立行为的内化、独立思维习惯的养成,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并使其受用一生。

现在周围的很多人都说,从我们幼儿园走出来的孩子,独立性强、语言发展好、大方表现力强,招人喜爱,这证实多年来我们一直十分重视对幼儿“独立性培养”的教育和努力实践的结果。至今我们已经摸索和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对幼儿“独立性”的养成教育,使幼儿尽量养成一系列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带到生活中去,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吃饭穿衣是幼儿时期最早能够自理的生活需求,我们十分注意从幼儿园的小班开始培养孩子们对这个需求的自理能力,吃饭时尽量让孩子自己吃,不能怕弄脏了衣物和桌子就剥夺孩子独立吃饭的锻炼机会;午睡起床后,一些单薄的衣物也会让孩子自己穿,如果有困难可以找老师和小朋友帮忙。大家都知道,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时间就是金钱”是每一个人的共识,有些家长为了不在孩子吃饭和穿衣方面消耗太多的时间,往往幼儿在家中吃饭和穿衣时,总是采取协助和的方法,不愿让孩子独立完成,从而忽视了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对此我们总是耐心地向他们讲明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远比节省一点时间更重要的道理,并指出,如果放手让孩子自己做,等孩子真的一切都能够自理了,反而会为他们节省更多的时间,使他们在时间和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方面获得双丰收。于是我们设计了“甜蜜蜜”主题活动。吃糖果是幼儿最喜欢的一件事了,我们组织幼儿进行吃糖果的探索活动,让幼儿自己观察糖果外衣的不同撕开口,说说自己剥糖的经验,在自主的探索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这样,幼儿在活动中不仅掌握了知识,更多的是学会了自己思考,培养了良好的自理能力,从而获取更多的生活经验,进一步增强了自主探索的意识。

第8篇: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范文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对儿童创造能力的全面开发,着重于创造思维和创造行为的培养,其主渠道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从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特点出发,挖掘教育活动内容中的创造教育因素,进行创造性的教与学,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期是孩子发展的最佳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可塑性大,好奇心、求知欲都很旺盛,模仿力也很强,普遍具有创造的智慧活力。在这个时期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激发幼儿创造的兴趣,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幼儿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有助于幼儿当前的学习和发展,也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幼儿的创造性想象是幼儿创造行为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着惊奇,不仅喜欢触摸、摆弄、操作,而且渴望认识周围世界、学习和探索科学。及时适当的培养,能让他们在内部需要和愉快的情况下学习,以满足、保护、引导、发展幼儿的创造力,从而使他们成长后对事物产生并激发探索精神,进行创造行为的发展与培养则是幼儿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措施

    1、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1)与幼儿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幼儿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支柱之一。教师要有一颗“关爱每一个孩子”的心,要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理解孩子的需求。教师应明确自己在幼儿活动中的角色并非是领导,也不是权威,而是幼儿的帮手和支持者,其主要任务是鼓励和引导幼儿构思,协助他们创作,却不可因此去支配幼儿或干预他们的决定,更不是教幼儿如何做或代替他们去做。

    (2)建立互助、友爱的同伴关系。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同伴关系是影响其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社会性因素。幼儿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文明礼貌、友好谦让,在游戏中互相协商角色、互相交换玩具等,这些都为活动的继续深入增加了可能性,提高了幼儿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加强幼儿的情感教育和集体教育,建立互助、友爱、和谐的同伴关系,使幼儿生活在一个安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从而在集体中获得全面发展。

    2、创设有利于创造力发展的教育环境 

    (1)营造一个让幼儿视觉、听觉、运动觉等充分参与的教育环境。可布置色彩鲜明的幼儿室内外环境,墙饰、活动区角有富有美感的意境及幼儿作品,让幼儿在这种多方位的可听、可感、可想的氛围中被感染、被熏陶,萌发创造欲望;给幼儿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和余地,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知识和生活经验,并有意识地鼓励幼儿去想象,发展创造力。

    (2)营造一种鼓励幼儿发展创造性的心理氛围。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点,并有兴趣地欣赏和观察幼儿的探索行为,不轻易指责幼儿的好奇、好动,不用“这样不对”、“那样不行”等命令来扼杀幼儿的求异创新意识。可经常在区角投放一些材料,供幼儿随意摆弄,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使幼儿可以充分地交流、表现和创造。

    3、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能力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必须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他们开始重视对幼儿各种素质的培养,同时重视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教师作为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纽带,要发挥其特有的优势,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可通过家长会、家园共育栏、教师与家长交流等形式,向家长渗透新的教育理论,促使家长与教师形成家园教育共识;要平等地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有度量地接纳孩子与自己不同的看法。同时,要敢于放手,善于鼓励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对孩子的一些探索能力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当孩子不能提出问题时,主动地给他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孩子思考等等,这些都为我们的课题实验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创造性能力

    (1)为幼儿提供创新活动的各种条件,包括提供场地、时间、材料等。在创新活动中,不轻易干预幼儿的活动,用侧面引导、直接指导的方式鼓励幼儿独立地、创新地开展活动。 

    (2)结合幼儿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活动内容。在活动内容方面,针对实验班幼儿的实际水平,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发展幼儿创造性能力方面的活动内容,循序渐进地实施创造性能力培养,尽量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3)《纲要》指出: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同时也指出:要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实践中,我们整合了艺术、科学、语言等五大领域各学科教学活动的各项资源,激活了幼儿的创新潜能。

    二、幼儿创造力培养的方法

    1、引导发现法

    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有趣的、可供幼儿探索的活动,引导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发现矛盾、现象和规律,使幼儿习惯于究原因、寻依据、提异议,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2、情境激励法

    在活动中,可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幼儿观察、理解、体验学习的对象,使幼儿获得情感体验和实际经验,提高相应的能力。通过老师设疑,启发式提问,能让幼儿开动脑筋,从多种角度考虑问题,运用想象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

    3、尝试体验法

    在活动中,教师可设计具体的问题、矛盾、困难等,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教给幼儿科学的使用方法,积极引导幼儿大胆动手、独立思考,让幼儿在创造性地解决它们的过程中学习,让幼儿自己去尝试错误和体验成功,以此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我们各班都开辟了活动区角,幼儿园还开设了创新思维训练实验室,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满足幼儿的个别需要,满足幼儿动手探索的欲望。

    4、师幼互动法

    在操作活动、表演活动、生活活动中,要引导幼儿亲身参与,直接感知和感受,通过与教师、与同伴、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

    5、比新评价法

    要更新幼儿的评价标准,创造教育强调的知识观是“现成的结论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得出结论的方法”,教师不能以做的“结果”的好坏来评价幼儿,而应以做的“过程”中体现出的新、奇、异来评价幼儿。

    三、幼儿创造力培养的基本途径

    1、在艺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实施有利于幼儿创造力培养的指导方法:①提供生动有趣的物体,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②引导幼儿不断观察,挖掘幼儿的创造潜力;③利用丰富多彩的材料,激发幼儿创作灵感;④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拓宽创造之路;⑤运用典型激励的作用,促进幼儿不断创造。

    2、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集中思维训练的方法:一是归类法,向幼儿提供画有常见物体的卡片,要求幼儿进行分类(如分树木、蔬菜、水果、家禽、野兽等)并说出分类的理由。这样的分类标准还有许多,如颜色、形状、季节、用途等。二是排除法,找出混在一堆东西中不同类的一个,即把这个异类物排除在其他同类东西之外。三是类比推理法,用图形、数字等呈现排列的规律性变化。

    3、在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①提问的设计:开放式提问是故事教学中发展幼儿创造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而且提问的设计应抓住作品中有利于幼儿想象的因素,注意层次性及多角度地进行提问。在有些活动中甚至可形成师生间的双向提问,不仅产生了互动效应,而且较好地引发了幼儿思维的开阔性。②情境的设置:情境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所设置的情境目的性一定要明确,有利于幼儿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③民主氛围的创设:教师为幼儿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创造机会,鼓励孩子大胆地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进行创造性的表述。

    4、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区域活动不仅是幼儿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而且有利于幼儿注意的集中、记忆的保持,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也有利于幼儿获得自信心与成就感。活动中主要可采取以下方工:营造宽松、愉快的活动氛围,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引导幼儿一材多用、综合运用,培养幼儿的多向思维,树立创新意识;引导幼儿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帮助幼儿在操作中解决问题,发展幼儿的创新思维;师幼、幼儿之间互动,激发幼儿再创造的欲望;

    5、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游戏是儿童内部动机驱动产生的,表现了儿童对周围环境个别的、独特的反应,游戏是儿童天然的自我表现活动,它与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分不开。优化游戏环境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前提;其次,要给幼儿自由选择游戏活动的机会;再次,游戏活动的设计要适合幼儿的特点,并根据幼儿的年龄来选择、设计游戏活动;第四,要给幼儿进行创造留有充足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

[2]叶立群《幼儿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8版。

[3]江泽民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国教育报,1999.6.16。

[4]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1919。

第9篇: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范文

关键词:解决问题;自主性;独立;幼儿教师

在幼儿园,经常会出现幼儿向老师告状的现象,如果老师一个一个地解决,显然不现实,时间长了老师也会力不从心,幼儿之所以遇到矛盾就向老师告状,主要是因为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在家里都是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的衣食住行都是由长辈包办,基本上每个孩子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这就导致了幼儿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性。但是,幼儿期是人格和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幼儿园阶段,如何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幼儿教师要充当幼儿解决问题的引导者,而不是解决者

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产生一些矛盾是很正常的,比如,在幼儿园里,经常出现幼儿争抢玩具的现象,当问题出现的时候,幼儿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不要简单地做对与错的评价,而是有意识地将问题留给幼儿,让幼儿自己尝试想办法解决问题,如果这时其中的一个幼儿能提出来他们可以轮流玩玩具,这个问题就解决了,而且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能体会到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带来的成就感,以后再遇到问题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解决,而不是求助老师,从而来提高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注意随机教育,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处处渗透着自主性教育的内容。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教育家首先要引导孩子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其实幼儿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们要尊重幼儿、解放幼儿,把幼儿看成是学习的主动者,使幼儿的天性得到满足、潜能得以发挥,让幼儿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幼儿教师要不断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放手让他们实践自己的方法,在幼儿期,幼儿的自主性明显增强,喜欢探索,这个时候,老师应该积极加以引导,比如,在幼儿园里上美术课,当幼儿正在认真画画的时候,如果一个幼儿不小心碰到了另一个幼儿,把幼儿的画碰坏了,这时由于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他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报告老师,让老师处理。这个时候,老师完全可以把问题留给幼儿,让他们自己解决,当幼儿提出解决办法后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并让他们用自己想出的办法解决问题,如果幼儿在自己的尝试中,能经常取得成功,就会产生自信心,从而激起他对解决问题的主动性。

三、教幼儿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综合的智力技能,不仅需要思维能力,而且需要技能技巧,需要将思维能力表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中。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冲突时有发生,如果所有的冲突都让老师解决,这不现实也不可能,而且还会增加幼儿的依赖性。但是由于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所以在自己解决问题时难免会出现偏差,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教幼儿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比如给幼儿讲故事,根据故事内容提问,又如在培养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初期,教师在幼儿出现困难时给予暗示或提示,帮助幼儿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使他们今后在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立即反映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付诸行动,逐渐习惯于自己解决问题。

四、做好家园联系和交流工作,确保教师与家长教育思想、行为的一致

心理主动性的培养不是一时一事就能见效的,必须循序渐进、因势利导地进行培养,而幼儿园和家庭的生活、教育对幼儿的影响可以说是并驾齐驱的,二者协调一致地对幼儿施加影响必然会对幼儿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相反,如果二者不能一致,那么其影响有可能也会相互抵消。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和家长要加强联系,可以通过家园联系卡,家访、开家长会等方式把幼儿在园的情况及时地反馈给家长,同时也要及时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对出现问题的幼儿,家长和幼儿教师一定要积极配合,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只有在家长和幼儿教师要求一致的前提下,幼儿才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以不断提高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振宇.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烨子.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

[3]张燕,邢丽娅.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