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化工与医药工程范文

化工与医药工程精选(九篇)

化工与医药工程

第1篇:化工与医药工程范文

当前医药事业的发展面临着国际医药行业加速技术革命的挑战和高科技高投入下强化专利保护的严峻现实,医药工业需要进行从仿制到创新的战略转移,需要强化工业化生产过程,增加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高等药学教育必须适应这一形势,深化改革,拓宽药学人才培养的途径,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和理工科大学办学的力量和积极性。

一、培养医药化工人才的必要性

传统的医药工业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以救死扶伤、保证人民健康为唯一宗旨,以生产出产品为首要目的。实现工业化生产时较少从化学工程角度去考虑设备与过程的设计、放大和控制,缺少化学工程研究。因此,我国制药工业中的化工过程比较落后于其它化学工业。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传统的医药工业除面临新药开发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挑战外,还面临着竞争机制的挑战,特别是复关后面对的是国际大市场的竞争,如不迅速提高技术水平,建立现代医药工业,就会在市场经济中缺乏竞争能力。根据医药生产过程基本是化工过程的特点,要建立现代医药工业体系,提高生产操作水平,降低成本,减少能耗、物耗,就必须加强在医药工业化生产中的化学工程研究。

根据我系毕业生分配情况,医药行业尤其是制药行业与公司迫切需求医药化工方面的毕业生,虽然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分配至医药行业的科研、生产单位,但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这包括数量与质量两个方面的不满足。分配到医药行业的毕业生也反映他们的知识结构上的不适应,需要花1-2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对药学方面的知识和特点进行熟悉和再学习。

二、发挥清华大学的工科优势培养医药化工人才

医药工业是技术密集型的特殊行业,理、工、医药学科的相互渗透、优势互补,共同培养药学人才是加强我国高等药学教育、使之更好地为我国医药工业服务的重要途径之一。清华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兼有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和即将成立的人文社科学院的综合性委属重点大学,具有雄厚的公共基础和机、电等公共工程基础。化工系的化学工程学科是学校的重点学科之一,近几年来又着重在加强工程实践基础上做了不少努力。具有较雄厚的化学工程的反应、分离、过程优化设计等科研基础和教学基础,也是优势所在。同时我校还有相关的生物科学技术系、化学系。化工系也设有生物化工与制药研究所,并即将与国家医药局科教司联合成立国家医药局清华大学医药工程中心,因此也具备一定的开设化学制药和生物制药的基础课(如生物化学、有机合成)的能力。但目前尚欠缺开设有关药学和药理等专业课及实验的条件,需要兄弟医、药院校的协助。因此总的设想是在国家教委和国家医药管理局的统筹安排下尽快在我校化工系试办以坚实的化学工程与工艺基础为特征的、同时覆盖化学制药和生物制药、专业面较宽的5年制医药化工(或制药化工)专业,尽快培养一批适应我国医药事业发展的、既有坚实的化学工程与工艺基础,又懂化学及生物制药的特殊原理及要求的工程型医药学人才。

三、办学方式

方式1:以清华大学化工系为主,借助兄弟医药院校的师资、办学经验和条件,五年中前三年突出清华大学的特点,充分发挥本校的办学优势,打好公共基础和化学工程与工艺基础。第四学年开始,请兄弟医药院校、系的教师开设有关药学方面的专业课,并尽可能就近借助兄弟医药院校、系的实验条件进行相应的必要的实验技能训练。同时积极培养和引进本系这方面的师资和实验条件的建设。见习和生产实习均到制药厂进行,第五学年的最后一学期进行制药化工过程中的工程、工艺学习,以及少部分偏重基础研究的毕业设计(论文)。获得工学士学位。

方式2:在试办“医药化工专业”的同时还可试办第二学士学位,多途径培养多种类型的制药工程人才。在获得化学工程第一学位的同时,取得药学第二学位。在我系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学生中,于第三学年开始选取一批优秀的志愿者,在修第一学位(化学工程与工艺)课的同时,陆续选修药学专业的基本必修课。五年内同时修满两个学位的必需学分,并同时完成化学工程学与药学两方面的毕业设计(论文)者授予两个学位。此类学生第一学位为主,第二学位为辅,有条件者,两篇论文最好相结合。第一学位由清华大学化工系负责,第二学位由医药院校负责,合作对象待定。

第2篇:化工与医药工程范文

关键词:临床药学网络化管理信息服务专业知识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2-0253-02

随着科技进步与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用药需求不断增加。面对新形式的发展与变化,现代医院药学如何转变职能、拓宽药学服务的内容、转变药学人员的思想观念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是对医院药学发展的一个挑战。医院药学要正确处理并兼顾国家、患者、医院三者的利益,通过医、药、护三方密切合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在药品使用中体现以服务病人为中心、以合理用药为核心,开展药学技术服务。笔者在多年的药师工作实践中,积极思考,总结经验,认为新形势下医院药学发展必须做到以下几点转变。

1建立临床药学管理思想

传统的医院工作模式使药学专业人员的职能停留在技术含量较低的事务性工作上,医院领导对医院药学重视不够,这为临床药学的发展造成了困难。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发展,医院应定期安排从事临床药学工作的药师学习必要的临床医学知识。使之在科室轮转,参与管理患者,处理医嘱和药物治疗,增进医、药、护间的沟通交流,提高医院药师的药学服务水平,推动临床药学工作的发展。

事实上临床药学已经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通过药师进入临床,协助医师提出个体化给药方案,并监测患者的整个用药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临床疗效。药师走向临床,医药结合,参与合理用药,保证病人用药安全有效,这是临床药学的基本任务,也是加速临床药学发展的关键。培养专职临床药师长期深入病房参与药物治疗,发挥药学所长,积极培养药师走向临床与医师合作,为病人药物治疗服务,加快临床药学发展。

通过药学与临床医学的有效结合而实施医院药学及药学监护工作,药师的工作才不再是单纯地保证药品质量,而是以病人为中心,与医师合作共同保证服务质量。即根据各个医院的特色和技术要求,将药学实践工作尽可能与临床分科接轨,划分为专科药师,以便提供相应的高质量的药学服务。

2进一步加强电脑网络化管理

目前我国医疗行业已基本进入电脑全程化管理。从药品入库开始基本实现了电算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在药品管理方面,由于数量完全在控制之下,不仅可以减少无意的浪费,还可以杜绝工作人员私用和盗用。在提高服务质量方面,减少了病人看病的环节,使整个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医疗水平,从而整体提高了服务质量。同时,为了加强医疗管理和工作需要,药品电脑管理系统程序须不断完善与更新,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和现代化管理的要求。电脑用于药品管理,主要是药库和药房药品等,应加强提高计算机药品系统程序,实施全程电算化管理,促使药房药品数量、金额双向管理,避免收费处划价的药品库存不稳定。

3加强药物信息、咨询工作,开展信息资料交流和咨询服务

药物信息交流及咨询服务是临床药学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医院,这方面工作已有一定的基础。但从发展来看,不仅是选择、储备各种医药书刊、杂志及资料供药学人员参考和编写定期刊物供院内医务人员参考,如何扩大服务范围,值得研究,例如编制本院病人用的药品资料,为药事委员会编写和修改本院处方集,提供拟增添的新药系统资料与原有同类药物相比和价格分析,汇总有关物药不良反应资料,供增删药品品种参考。提供有关药物及医疗保健方面新知识新技术的发展信息,将有关资料加以综合分析,帮助医药人员在为病人治疗、科研、学术活动中提供服务,建立院内计算机联网的药物咨询系统,开展咨询服务,争取与院外药物信息交流。

4不断提高药师的药学专业知识

促进合理用药是药学服务的核心内容,药物则是药师开展药学服务的载体。所以药师必须加强药物结构、理化性质、药理作用机制等知识的学习,并在为病人提供药学服务同时,要积极参与药物不良反应监察、药物流行病学研究、药物经济学分析、药物利用评价、新药开发等相关课题的研究,不断拓展医院药学领域的深度和广度。作为综合性医院的药师还应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有义务为实习生、进修生、医护人员开展学术讲座及至整个社会进行临床药学普及知识教育。

总之,在新的形式下,医院药学需要在制度上做相应的转变,以及严格要求药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才能满足科技进步与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严宝霞.临床药学各论[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1999.

[2] 王茜,朱立勤.提高新时期现代化.医院药学的服务质量[J].天津药学, 2008, 20(6): 49-50.

第3篇:化工与医药工程范文

公立医院药房亟待进行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等层面上的改革,调整经营战略,主动参与市场竞争,医院药房经营管理理念,首先要从管理者向经营者转变[3],以市场为导向,明确经营的方向、重点和目的,制订相应的措施,选择最有利的方法来进行经营活动,优化管理机制,降低营运成本;以实现“价值最大化”为终极目标,重视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风险因素的存在;以价值链分析为手段,除对药学服务过程的成本实施管理外,将成本管理向前延伸到采购环节,向后考虑患者康复后的服务环节;优化用人机制,降低人力总成本;优化物流管理机制,降低物质资源成本;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利用电子商务手段及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关系。

应用循证医学策略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MB)是以详实的科学证据为最佳的临床研究依据,从而谨慎、明确和确切地作出医疗决策,负责、明确、明智地利用已有最好证据来决定每个患者的诊治,目的是把最新的研究成果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循证医学已成为一种医疗新观念和提高医疗质量的新手段,用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医疗质量,保障患者获得医疗的公平性,有利于节约医疗资源、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等。公立医院药房引入循证医学思维,是顺应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在循证的基础上制订最佳管理方法,在管理上从单一质量管理上升到整体服务质量管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建立和维系和谐的医患关系。药房管理中引入循证医学思维,就是追求一种情、理、法综合的管理手段,从而对人和物产生最佳管理效率和管理效能。在医院药房管理中搜集最客观、最科学的管理依据,建立管理效能和综合评价体系,充分考虑患者的利益,既能提高管理效益,又能降低医疗成本,使医院能够持续发展。

文化建设策略

公立医院药学文化是以药学服务为特色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人文环境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等,是现时药学服务转型关键阶段一个特殊的社会文化。医院药学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管理理论,要求管理者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以人为本,运用自身的文化底蕴,不断激发员工工作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塑造医院药学文化,使其与员工的价值观和信仰相一致,凝聚团队力量。要高度重视文化的功能,努力创造一个鼓励高绩效、高标准的氛围,切实增加医院药房管理中文化的含量,提高医院药房经营管理的文化品位,从而实现医院药房管理的飞跃。

营销策略

强化品牌意识品牌是公立医院药房的无形资产,是内在质量和外在形象的统一标识。品牌已成为人们挑选药房服务的主要因素之一,一个好的品牌就是一流技术和一流服务的象征。公立医院药房经营中要采用品牌战略,用品牌占领市场,创造出特有的服务模式,才能保证医院竞争力的持久发展。药学服务作为一种产品,不是实物,而是一种消费品。药师通过药品调剂、用药咨询,在医院服务流程中提供不可替代的药学服务,体现了药师行业的生存价值。但由于药学服务产品的无形,医院药师在服务中必须注意突出客观的有形证据,用有形证据反过来影响患者购买医院的服务。医院的牌子、服务的环境、药品质量、药师的形象就是有形证据,有形的环境往往昭示着内在的素质和品质。医院药学服务的优势在于,所有的药师都具有专业背景,提供安全用药指导与宣传、咨询服务是医院药房与社会药店服务质量的重要区别。用药指导与用药教育是医院药学服务技术含量的标志,也是药学技术服务的表现。药品经营策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使得患者对医生、医院、药品有了比以往更多的选择权。为吸引更多的患者来公立医院药房购买药品,保证药品经营收入持续、稳定上升,需要确立适合于医院发展的药品经营策略。首先,应以顾客满意度为基础,采取有系统地建立顾客价值观并使其最大化的经营方法,即顾客价值经营。不提供过度服务,平等对待顾客的市场需求,改良产品和服务,提供疗效好、安全性高的药品,是吸引患者的主要手段。其次,提供差异化服务,由于消费者存在民族、居住地、受教育程度、用药习惯、经济承受能力等差异,因此药品市场的购买力差异大,消费层次多。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基本用药目录和药品零加价制度,增设药师费,势必导致医院药房盈利能力和在医院中的地位下降。必须通过服务策略的调整,适应政策的变化,以吸引更多的顾客。药学服务作为一个产品,通过营销的方式卖给患者,是公立医院药房管理中的一个新理念。现行的药学服务是传统的、供销式的服务体系,药师完成了药品调剂,无差错、无纠纷即可。从营销的角度,药师的服务是以患者方便、合适、满意为标准,要让“顾客满意”理念成为宗旨,成为每个员工的行为准则。利用药物经济学分析为患者制订合理的用药方案药物经济学是分析药物治疗模式对整个医疗系统及社会成本和效益的影响,评价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和各种临床药学服务的相对经济效果。开展药物经济学的研究,可对配伍用药、给药途径、给药频率等从经济学角度提供临床合理用药方案,使患者能获得最佳疗效,优化利用卫生资源。将经济学原理应用于药物评价,研究合理选择、利用药物,从经济学角度丰富了合理用药的内涵。利用公立医院药品量大且集中的优势,积极开展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药品的进货成本,最大限度地让利给患者,使医院药品价格从劣势转变为优势。建立完善的药物咨询服务了解顾客的潜在需求,满足客户的期望,不断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是公立医院药房的经营宗旨。从顾客的需求出发,最大程度地方便和解决顾客的咨询、建议和抱怨,并利用所获得信息,迅速改进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为不断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群体提供更好的产品。及时为全院医、护、患提供新药介绍、药物配伍禁忌、不良反应等药学信息,实现药学资源共享,积极为临床一线服务。为患者提供咨询活动,在处方调配时向患者交待药物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讲解药械的正确使用方法;设立药物咨询窗口,提供专业、专科、详尽的药学服务;设立电话咨询服务项目,提供“24小时咨询”服务;深入社区、家庭,提供药学服务;利用医院网站开辟网上药物咨询服务等。积极开展临床药学和药学监护对治疗药物的血药浓度和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监测是医院药师的职责,也是公立医院药房高于社会药店的专业技术职能,医院药学人员应在患者用药过程中加强指导,对潜在或已出现的不良反应提供咨询,及时处理,收集相关信息,并及时反馈给临床。药学监护的对象是所有患者,其工作目标是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和身心健康,保证患者安全、有效用药。因此,实施药学监护是更高层次的医院药学工作。全程化药学服务全程化药学服务强调药学服务是所有医院药师的共同责任,对整个社会的用药人群负有责任。药师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主动为患者服务,从药房推进到病床、社区,体现在药物治疗的全过程,体现了“价值”管理的思想,即医院药学以消费者(患者)为中心实施药学管理和服务,进而开展药学价值的再创造工程,把药品供应链管理纳入药学服务模式中,将药学服务的价值链延伸至药品市场的物流中,价值共享和多赢。

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医院应合理岗位配置,培养专业岗位“多面手”人才。公立医院药房是一个工作岗位繁多的部门,其中大多数为服务窗口部门,如何在药房人力数量不变的前提下,做到人力资源最大优化配置及按需流动,培养岗位“多面手”人是解决管理难点的好办法。人员在不同岗位灵活流动,提升了人力资源利用率,使人力资源得到最大优化及配置,挑选药学专业素质过硬的人员参与药房管理,加大药房工作人员的再培养力度。应建立以知识能力与业绩为导向,以核心员工内部人才为主的评价体系,规范医院药房内部职位分类和岗位标准条件,结合员工岗位培训规划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和建立医院药房内部经营管理人才、临床药学人才以及其他人才等各类各层面人才的业绩、知识、能力测评指标。建立多元、复合激励措施,造就更多核心员工。对于一些专业技术骨干型人才,尊重其个性发展与组织发展相协调,鼓励和提倡他们向交叉专业、多个临床病区学习,甚至跨专业岗位实践发展,从而促进其挑战性、创新性进一步发展。

质量管理策略

改善内部管理,优化作业流程在为顾客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医院药房面临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临床用药的选择越来越大,加大了药房供应保障的难度;二是医生处方和发药中的差错日益增多。为此,公立医院药房应重视控制药品发放过程的质量,优化流程,减少差错。医院《处方集》是一种不断修订的药物手册,它反映了医务人员的最新临床判断。《处方集》是在征求临床医生和医院药师意见的基础上,审定、评价和选择可获得的各种药物和制剂。这些药物被认为是最适合于患者的,只有《处方集》中的药物才能由公立医院药房供应。因此,医院《处方集》服务是保证药物使用质量和控制成本的重要工具。单剂量调剂是以单剂量包装的形式配发药品的制度,其最大优点是能减少差错,与其他发药制度相比更能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同时也是所有药房发药制度中成本效果最好的。静脉注射液混合业务(intravenousadmixtures,IVAS)是根据临床医师的处方或医嘱,经审核确认无配伍禁忌后,在超净环境下,采用无菌操作方法,在静脉输液内添加其他注射药物的活动。静脉注射药物混合服务体现了公立医院药师控制药品质量的责任和能力。建立健全工作标准、作业流程,提高运作效能药房工作质量管理规范(goodpharmacypractice,GPP)代表了一种国际性努力,它汇集了各种药房实践的经验。国际药学联合会竭力倡导GPP,因为GPP使药房的许多任务具体化,反映了药学界领袖对医疗保健制度改革的全球性反应。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各项管理有章可循规章制度是用文字的形式,对各项管理工作和劳动操作要求所作的规定,是全体职工行动的规范和准则。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责任制度,是经营管理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工作。药品的采购、中西药调剂、制剂、中药材炮制、药品标准、药品质量检验等的管理以及药房管理的评估等都必须有章可循,且制度明晰,工作质量指标明确,易于规范化管理,其中合理用药咨询、临床药学等则是制订工作制度的难点与重点。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保证服务质量质量管理体系能使影响服务质量的所有过程得到控制,确保向患者提供合格服务,大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医疗差错发生率;能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以及各级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尤其是对各个工作环节及各部门之间的接口作出了明确规定,避免各部门间职责不清,接口不明等情况所导致的相互推诿现象,使各项工作更具操作性,使服务质量得到保证。进行风险管理,降低医院药事管理风险风险管理是经营单位或个人在对潜在风险进行识别、预测、评价的基础上,优化风险处理技术,消耗少量风险成本达到有效处理和控制风险的过程。当前对医院药事风险管理认识不够明确,管理控制风险的具体措施还比较缺乏。医院药事管理风险主要包括医院药品质量风险、经营风险、临床药学服务职业风险。可采取优化医院药事管理制度,提高医院药事工作效率;确立药品经营策略;实施药物经济学评价,丰富合理用药内涵;重视药学服务质量,加强对患者人文关怀;充分利用医药物流体系,转移药事管理风险。优化信息流管理机制,提高信息使用效率信息工作是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需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递、储存等工作。建立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可以实现药房资源共享,使药房的流程更加科学化,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与效率。如实现门诊就医患者医疗信息资源共享,药师据此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用药指导。除了运用计算机管理门诊、住院药房、药库外,还应收集本院、本地区以及全国、全球的医药信息,建立与各科医师处方、医嘱指令计算机联网系统,将药学情报检索、药物咨询、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制剂标准规范等引入计算机网络管理,不断提升现代化信息管理水平。电子病案和健康记录系统可以有效地管理患者的医疗信息;医生工作站的应用及嵌入的合理用药软件使医生的处方更加规范,用药更加合理;基于PDA技术开发的患者管理系统及无线通讯技术的使用使临床药师在为患者服务时能随时获得患者的相关医疗信息;基于Internet技术开发的患者安全用药网络可以为患者提供自我药物治疗指导;药品自动调配系统和相关软件的使用,提高了药品调配的效率和准确性,并可以提供比口头用药信息交流更多的合理用药处方信息。

第4篇:化工与医药工程范文

1.1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课程体系的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的相关度低传统的以保障供应为主的医院药学模式逐渐被淘汰,强调安全用药的临床药学服务模式正在建立并向药学保健(PC)模式过渡。医药物流、临床药学和药事管理成为当前医院药学的三大工作任务。然而,这一模式的改变并没有在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课程体系中得到充分体现。由于没有真正按照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设计课程结构和选择课程内容,许多与医院药学方向相关的专业课程的理论深度和广度没有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标准。如作为主干专业课程的药理学,在教材选取和教学内容方面偏重于对作用与作用机制的阐述,保留了许多医学专业基础课程的特征,缺乏针对医院药学方向的(如药学服务等)内容;在药理学实验实训教学中,基本采用动物实验的实训项目,缺乏与医院药学工作任务相关的实训项目。又如,处方调剂这一医院药学的主要工作任务,分别在药理学、药剂学及药事管理学中涉及,内容分散且侧重于知识介绍,没有将知识和工作任务很好地整合,使知识内容与行业的实际情况有较大的距离。此外,课程体系在职业方向课程设计开发中,没有以行业、职业岗位需求为主线,没有体现工作内容与课程内容一体化的开发原则。如工作任务中的医患沟通、处方点评、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等内容,没有在职业方向课程中得到体现。

1.2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构建与岗位需求脱节近年来,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成为医院药学工作的发展热点,无论是卫生部下发的指导性意见,还是各省卫生厅下发的相关文件,都要求综合性医院开展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制度的实施,使许多综合性医院对能够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药师的需求迅速增加。而我国目前实现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的医院仅有200余家,占全国医院总数的0.07%。可以预见,在今后若干年内,能够胜任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的各类药学人才缺口很大。但遗憾的是,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构建中没有体现这一岗位需求的变化,没有及时顺应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造成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毕业生不能胜任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

1.3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实验实训课程安排不合理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不断改善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实验实训条件,开展了如模拟药房等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同时加强了与附属医院药学部(药剂科)的联系,为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在实训课程建设中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加大实验实训教学改革力度,使理论与实践结合、实验实训与职业技能结合,通过构建实验室实训—仿真室实训—生产性实训的技能培养模式,完成实验实训与顶岗实习的零距离对接,缩短学校学习与岗位就业之间的差距。但目前许多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在实验实训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仿真基地、附属医院的实训资源利用率不高;仿真实训、技能综合项目过少,几乎未开设生产实训项目;附属医院的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参差不齐,不能满足实验实训教学工作要求等。上述现象说明,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现行的课程体系没有摆脱普通高校学科课程体系的束缚,没有将课程体系与岗位工作过程真正联系起来,没有充分体现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特色。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将直接影响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知识体系的构建,从而影响专业建设进程、学生岗位技能培养、课程改革的实施等工作。

2改革思路

笔者通过大量研究与实践发现,将课程体系构建与人才培养目标及就业需求结合起来,构建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核心与关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不仅可以为学生迈向成功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符合高职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此,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课程体系,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对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突出药学专业的专业方向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应以行业需求为研究主线,探索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价值取向,在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活动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课程体系。

2.1确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课程体系构建路径在充分了解我国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现状的基础上,从研究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发展的趋势入手,借鉴国内外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经验,提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课程体系的路径,即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核心,将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进行高度整合,建立适合专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其开发路线是学科系统化—职业分析导向—学习理论导向—工作过程导向(见图1)。

第5篇:化工与医药工程范文

洛阳市第一中医院药剂科,河南洛阳 741000

[摘要] 医疗系统的管理方式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改革而改革,现代化的医疗系统管理需摆脱以往的经验管理型模式,逐步形成现代化管理模式。在管理实际中应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与技术,合理运用现代化研究科技成果,使管理模式更具现代化、科学化。药剂管理是医疗系统中的重要管理工作内容,直接影响着医疗的水平与质量,是保障用药安全、提升医院竞争力的基础。简而言之,现代化药剂管理的工作目的就是提高管理水平。该文以新医改背景下的药剂管理为出发点,分析完善药剂管理的现代化药剂管理方向。

[

关键词 ] 现代化;医药药剂管理;管理方向

[中图分类号] R9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a)-0072-02

[作者简介] 梁浩(1974-),女,河南洛阳人,本科,药剂科,主管药师,研究方向:药学。

药剂部门是医院的三大服务骨干部门之一,其运行与发展直接影响着医疗水平。随着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药剂管理工作也渐渐向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变。药剂部门在吸收现代医药管理理论的同时,要将理论成果充分运用于实践之中,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医疗水平及核心竞争力。现代化医院管理具体是指把现代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现有的知识与成果运用于医院各部门的管理工作中。文章探讨了如何把现代化医院管理运用在药剂管理中,具体如下。

1 传统药剂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完善的漏洞控制制度

医疗系统在药物采购、存放、使用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各种突发情况,但在传统药剂管理中,没有有效的应急制度,无法及时对漏洞进行有效控制,更不能全面把握采购、存放及使用过程中的各类突发状况,这也直接影响着患者用药情况[1]。如果采购时没有强化控制,那么药品的质量也就难以得到保障。如果对验收没有规范的操作制度,就更无从保证药品质量。因此药品从采购到使用的各环节都是保障用药安全的重点管理内容。

1.2 药品信息掌握较差

如果没有全面掌握药品信息,很可能误将失效或过期药剂投入使用,严重影响医疗水平,因此需强化对药品信息的掌握。在存放过程中,要做好药品分类,通过信息系统,详细记录药品信息,及时清理失效及过期药剂。

2 现代化药剂管理方向

2.1改变传统管理观念

要想实现现代化医院管理,需要先转变各科室管理观念,确保药剂师能够朝着新方向管理药剂,以观念的转变带动服务技术的改革[2]。医院要全面提高药剂师对于各类药品的相关信息的掌握程度,为实现药剂管理的现代化提供良好环境。

目前,药学工作的内容及服务模式均发生了剧烈改变,从以往单纯药品保障逐步朝着技术服务型方向转变,从药物管理转变为病人管理,要实现现代化管理,必须亲自参与到临床中,强化科室和药剂师的信息交流,促进合理用药管理。药剂师不仅仅是负责配药发药,还需要为病患提供专业服务,主动将不良反应汇报。药剂师坚持以患者为服务中心,指导患者正确用药,提高治疗效果。药剂师还要不断提高自己对药品知识信息的掌握程度,提升责任感,同时还要与医师及护理人员组建良好的团队协作关系[3]。

2.2培养高素质药剂管理人才

如果药剂管理人员缺乏对新药剂的了解,将对医疗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现代化药剂管理要求相关人员的理论知识要不断更新,并与实践紧密结合,掌握国内外最新药品信息的动态,紧跟现代医改脚步,不断完善自我,通过现代化技术提高管理工作效率[4]。此外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医院要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并运用药物经济学与循证医药学理论指导和规范相关人员的临床诊治、护理实践,使培训和实践同步,提高药剂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

2.3构建药品管理系统

构建药品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药品管理模式,可高效掌握药品信息,统计快捷方便,使得药品管理具有良好的规范性及实时动态性。该系统还会对药品入库、价格变动、盘点、处方分类及发放等信息进行综合统计;基于用药安全性,还可对药品有效期、存储的环境及温度进行自动预警。通过现代化技术,使药品管理更具安全性和实效性。

2.4 构建规范化药品管理制度

西药房推行现场管理制度,对工作现场进行规范管理,使西药房药品摆放整齐且有条理。制定定期清理责任制度,专柜、发药台、冰箱、冷藏库等均设立专门的清理人员,保证西药房环境的整洁。在药剂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实现精细化管理,最大程度避免差错[5]。医院药房应借助信息化管理,明确各个病区使用药品的种类、剂量及流程,分装药品使用自动分药机进行分装,确保配药无误,保证住院患者的用药安全及卫生。中药材质量的好坏在临床疗效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采购过程中,一定要货比三家,严保药材质量。要规范管理在库药材,做到分类存放,定期养护、监控药材安全。药库是医院药品的管理中心,其管理质量的优劣、药库信息的准确性都直接对医疗质量造成影响。在工作实践中,应充分借助信息化系统,实现现代化管理。

在门诊药房设置专门的咨询窗口,由高资质药师负责,对患者提出的各类用药疑问进行耐心解答。推行药剂师下临床的制度,通过查房的方式对住院患者用药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要及时解决,如果发现用药不合理的现象,应及时和医师商讨,从而选取最佳用药方案,确保患者用药经济、安全、有效[6]。

2.5构建临床医学资料室

通过这种方式营造出一种学术氛围,药剂相关人员可在其中收集整理资料,对国内外最新的药学发展动向有所掌握,并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构建药学信息库,为相关人士查阅资料提供方便[7]。同时也为会诊、药物评价及药学监护等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3 讨论

药物种类在医疗科技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变得日渐丰富,新医改为医疗管理提供了更高的要求标准。基于此种情况,传统药剂管理方法已无法满足当前所需。药剂管理是关系到医院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现代化医院管理中的重点工作。因此,新时期的药剂师要充分认识自己的使命,不断提高职业素质,适应新时期需求。总而言之,实现药剂现代化管理,是保障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患关系,避免医疗纠纷的必要条件。因此,必须加强药剂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使医院不断朝着良好方向发展与完善。

[

参考文献]

[1] 祝芳,孙婷,陈章哗,等.全自动口服摆药机模式下提高药品质量[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 12(35):6969-6971,6987.

[2] 孙婷,郭晓东,祝芳,等.2011年度住院药房退药情况的调查及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27):5369-5371

[3] 孙婷,郭晓东,刘秀芳,等.门诊西药房药品报损率的调查与分析[月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26):5173-5175,5166

[4] Beatty SJ, Beale DJ, Rodis JL, et al. Current trends in outpatient pharmacy services and billing[J].College of Pharmacy, 2012,52(2):154-160

[5] 陈冰璞,王蕊.新医改背景下药剂科发展的思考[J].中国医药,2011,6(2):75-76.

[6] Jarab AS, Alqudah SG, Mukattash TL, et al. Randomized controlledtrial of clinical pharmacy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in an outpatient diabetes clinic in Jordan[J].J Manag Care Pharm,2012, 18(7):516-526

第6篇:化工与医药工程范文

关于印发《2019年中医药工作计划》的通知

各科室、各村卫生室:

为切实做好旬阳县2019年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复审的各项迎验工作,确保顺利通过国家复审,我院继续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程,并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年度工作计划。

一、完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工作

根据《旬阳县“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验收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评审评分表(2016年版)》的要求,完善本院中医药特色服务,顺利通过复审验收。

二、在深化医改中发展中医药事业 

1、加快医联体建设,与县中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

2、做实公共卫生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推进中医药参与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服务团队中有中医师,服务内容应有

中医基本服务和个性化中医健康服务。

3、建立中医药价格形成和动态调整及费用监测控制等机制;全面启动卫生院临床医师综合绩效考核。

三、着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1、认真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

划。组织开展卫生院中医馆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全员培训。巩固卫生院中医馆建设成果,将中医馆建设向村卫生室延伸,更好满足群众看中医、用中药需求。

2、推动中西医结合发展。实施中西医临床协作创新。

3、发挥中医药在应急和传染病防控中的作用,主动参与健康扶贫“八大行动”。

4、充实完善卫生院及村卫生室中医药、中药饮片等质量控制中心,全面加强中医药服务质控工作。

四、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

积极推动中医药与康复、养生保健、健康养老融合发展,进一步扩大中医药养生保健、特色康复、医养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上的核心作用。

五、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力度招录引进中医类别医学生,抓好中医类别住院医师、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统筹做好中医药师承教育、确有专长考核和各类继续教育培训项目。

六、宣传贯彻中医药法规政策,弘扬中医药文化

1、广泛宣传《中医药法》、《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16-2030)》、《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实施细则》等法规政策,掀起普法用法热潮。

2、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加强中医文化建设,营造传统文化与中医药特色鲜明的就医环境。将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合,推动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第7篇:化工与医药工程范文

(1)中医药标准化管理模式与方法学研究

明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各职能部门在标准化中的定位和分工,寻找解决标准制修订和管理的分类统筹规划、质量控制与经费安排等归口问题的方法与可行性分析。研究解决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主体的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动态管理模式与方法,探索建立中医药标准化建设的长效激励机制的理论依据与方法等,使中医药标准管理体系能正常运转和真正发挥有效的管理作用。

(2)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评估方法和标准研究

在把握中医药研究成果分布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将研究成果用标准的评估指标体系和标准来评定,设计科研成果转化标准申请表及计量评定软件系统,以国家中医药科技成果为对象,开展评估模型的设计和验证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将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制修订的项目建议书,供有关部门作为标准制修订项目的立项依据。

(3)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发展战略与技术策略研究

明确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发展战略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加强国际标准化的掌控能力。确立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发展技术策略,设计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系统工程方案和国际标准化高级人才培养的技术路线与方法等,以尽快扭转我们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的被动局面。

(4)民族医药标准化发展战略研究

民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蒙医、藏医、维吾尔医、傣医、壮医等一批有独立理论和临床体系的民族医药事业均得到政府的直接支持和引导,发展快速,“十一五”期间开始的民族医药标准制修订工作,推动了其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组织开展民族医药标准化发展战略研究,编制其中长期发展规划,进一步推进我国民族医药标准化建设的持续、有序、健康发展。

二、加强中医药标准化支撑体系建设

在中医药标准化体系中,包括基本(标准)体系和支撑体系两个部分[2],其中支撑体系是标准推行和标准化建设的保障,在进一步深化基本体系的基础上,强化标准化支撑体系建设是中医药标准化建设的需要和重大举措。

(1)建立健全中医药标准化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中医药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明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是国家中医药标准化管理的主体,并接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技术指导;内设中医药标准化办公室,并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要求,负责中医药标准化建设的日常工作,并聘请行业内的相关专家组成中医药标准化专家委员会,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标准化工作的顾问,负责行业标准化技术咨询和技术指导工作;依照国家标准委颁布的《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管理各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指导其开展中医药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和其他相关标准化活动;形成关系清晰,分工明确的3层结构中医药标准化管理体系,其中各专业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中医药标准化技术管理组织,负责各专业领域的中医药标准的制、修订及标准实施的技术咨询和指导;建立健全其技术管理体制,落实其组织建设和规章制度建设任务,保证各委员会的工作正常开展是中医药标准化技术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加快中医药标准化的机制创新,进一步完善保障和激励机制。推动建立中医药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协调互补的标准体系。全面实施从标准计划立项到标准以及实施等整个过程的动态管理和责任制,建立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激励机制,完善中医药标准技术组织管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逐步形成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良性循环,加快标准化运行机制创新。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中医药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为技术管理核心、中医药机构为主体竞争承担的技术标准制修订运行机制。鼓励学术和技术水平先进的中医药机构承担更多的标准起草工作,全面提升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水平和标准质量水平。

(2)完善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制度建设

认真贯彻国家标准化工作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要求,结合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实际,加强中医药标准化制度建设,完善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管理制度。规范中医药标准制定、实施、监督等活动,保证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和程序的规范、严谨、高效。在已有的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的基础上,加快制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行业标准管理办法》、《国家中医药标准化成果奖励管理办法》、《国家中医药标准化专家委员会管理办法(章程)》、《中医药标准化研究与应用推广基地管理办法》、《中医药标准化专业技术人员资质管理条例》、《国家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工作管理条例》等各项规章制度。

(3)设立研究中心,搭建标准化共性技术平台

在全国有条件的相关单位设立中医药标准研究中心,形成中医药标准化技术研究网络。各研究中心的建设和管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统一的建设规范和验收标准,各个研究中心按其研究专业方向的标准开展中心的建设工作,同时加强已建中医药标准化研究机构的组织和能力建设,鼓励有条件的标准化研究机构搭建开放式标准化共性技术工作平台,并给予一定力度的经费支持,充分发挥他们在中医药标准化建设中的骨干作用,提高他们的贡献度。

(4)构建应用推广基地网,加强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在全国各省、区遴选有条件的相关单位设立中医药标准应用推广基地,并颁布基地建设和管理标准,根据该标准开展基地的建设工作;加强基地标准应用推广部门的组织和能力建设,开展标准的应用和标准的验证、监测、评估工作,促进标准的质量和应用水平,积极带动基地所在地区的标准实施应用,国家将给予一定力度的经费支持,充分发挥基地在中医药标准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并提高其辐射能力。

(5)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创新型技术团队

加快中医药标准化人才培养,加强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团队建设,加快中医药标准化国际人才培养,积极探索中医药标准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方式[3]。鼓励高等院校设置相关专业,开展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特别是高层次的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积极吸纳对中医药标准化事业有认识、中医药专业知识 掌握较好的人才进入中医药标准化人才队伍中来。继续鼓励项目承担单位以进修方式培养中医药标准化专门人才。大力开展中医药标准化人才培训,“十二五”期间,继续通过每年举办培训班的方式,对承担标准化项目的负责人和主要研究人员进行培训。通过中医药标准化项目研究和有计划地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批既有标准化知识又有中医药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进一步充实部级标准化专家人才库。继续建立不同类型的中医药标准化人才培养基地,完善培训教材,保障人才培养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制定促进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人才政策,研究提出各项激励制度和措施,调动行业内外专业人才积极参与中医药标准化工作。(6)中医药标准化实施监督管理中心和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建设。构建全国中医药标准化实施监督管理中心,建立健全中心工作机制,有效开展对中医药标准的实施监测和评估反馈工作,努力提高中医药标准的实施水平和效果;应用信息科学理论和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搭建中医药标准信息服务网络平台[4],全面开展中医药标准化信息服务,包括提供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动态信息、标准化知识和技术咨询、标准制修订项目建议、立项申请和工作动态、中医药标准检索下载等标准化信息服务。

三、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中医药标准体系

继续深化《中医药标准体系表》的研究,在指导中医药标准制修订的工作实践中不断予以完善。依据《中医药标准体系表》所制定的中医药标准目录,继续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中医药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进一步完善和充实中医药标准体系。特别是根据国家医改和重大专项工作的需要,所亟待制订的相关中医药基础、技术和管理标准,如国家医疗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项目配套的中医药标准。改变以国家财政专项经费为标准制修订研究主渠道的标准制修订工作思路,加强与国家科技部门的协调,大力促进科技成果项目直接转化为标准的工作,以提高中医药标准制修订的效率和水平。

四、加强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管理机构建设

建议研究和颁布《国家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工作管理条例》,在各国际组织在我国中医药领域设置分支机构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统一分类,理顺关系和建立统一协调的国际化目标和工作策略,相互支持,资源共享;建立健全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设,如世界卫生组织(WHO)传统医药中心、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等,以保证中医药国际标准化任务(WHO、ISO等国际组织的标准制修订)的实施水平。实施中医药国际标准化人才战略,建立国际标准化高级技术人才培养机制,完成国际标准化高级技术人才队伍构建目标。为开创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工作的新局面提供人才支撑。

第8篇:化工与医药工程范文

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战略高度,全面总结了党领导卫生与健康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基本经验,深刻阐述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工作方针、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指导健康中国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总理就全面深化医改、加快发展健康产业等作出的系统部署,对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刘延东副总理对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开创健康中国建设新局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中医药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深刻领会大会精神,深入学习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关于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学习贯彻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特别是的重要讲话,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要贯彻落实关于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紧紧围绕健康中国目标,加快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第一,进一步深化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上来。要认真抓好学习,深化思想认识,把握核心要义,引导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和医务工作者深刻认识和把握卫生与健康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道路和新形势下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深刻认识和把握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是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根本要义,深刻认识和把握“大健康”理念是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重大创新,深刻认识和把握改革创新是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特别是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工作方针的深刻内涵和核心要义,进一步增强做好中医药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要通过思想认识到位促进行动措施到位,切实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体现到规划制定、工作安排和任务落实上,努力做到思想认识有新的深化、工作思路有新的完善、推进工作有新的举措、事业发展有新的成就。

第9篇:化工与医药工程范文

一 我国制药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人才需求

近三十年来,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人民生活改善,对健康的追求越来越重视,对医药保健品需求也越来越大,加之我国已成为世界原料药的生产大国,促使我国制药业迅速发展,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更是飞速发展,大多数制药企业进行了改造或扩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并通过消化吸收,我国制药行业的技术和装备的整体水平大幅提升。我国已经称为世界第一原料药生产大国,包括专利原料药代替加工生产几乎覆盖了所有主要的原料药,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制药行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但是从目前的整体水平看,制药行业的现况仍然与我国的人口大国地位不相称,存在的问题仍相当严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同发达国家相比,人均年医药品消费不足发达国家人均消费水平的30%,同中等发达国家相比不足50%;2.企业规模小,产品落后,自主产品少,产品质量不高,企业研发能力不足;3.资金技术投入有限等。这些问题是制约我国制药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但不是最根本问题。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匮乏才是最根本问题。原因是制药行业的发展首先从制药工程生产效率角度考虑,应以现代工程技术为基础,注重品种开发的连续性,实现高效、低耗、优质的集约化大生产,其次要注重新产品的研制开发与生产。而我国医药工业虽然已经进入世界经济体系,直接参与国际医药市场竞争,但是医药企业并没有通过联合形成规模经济,没能走向增强实力的集团化、现代化生产经营之路。企业要发展壮大,形成规模化生产,企业就应当掌握各种新工艺、新技术、新剂型及生产过程管理和控制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进行老产品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的开发生产,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只懂得药物制剂、生产工艺知识的药学类专业人才已不能适应现代医药生产企业发展的要求,医药生产企业急需的是既懂得药物制剂、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知识,又懂得现代制药工程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高等学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应顺应时展的需要,紧密联系制药企业的实际情况,满足企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求来确定培养目标,为企业输送具有深厚基础,知识面宽,掌握各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二 制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当前我国制药企业规模小、生产效率低、原料能源消耗大、成本高、竞争力弱的最主要原因是专业人才的缺乏,尤其是制药工程人才的少。既懂得药物制剂、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又懂得工程的技术应用复合型人才十分匮乏。为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生物制药、化学制药、中药制药、药物制剂技术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药物生产装置、工艺与设备设计方法,具有对药品新资源、新产品、新工艺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熟悉国家关于化工与制药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制药工程与制剂方面的理论前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发展动态,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能在医药、农药、精细化工和生物化工等部门从事医药产品的生产、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是我国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三 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