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设计美学知识点范文

设计美学知识点精选(九篇)

设计美学知识点

第1篇:设计美学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 中职 美术设计 教学思考 教学实践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使得一些独立发展的行业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日新月异的软件提供了绚丽多变的特技效果,给设计人员带来新的工作手段和观念。一个成功的设计师既是艺术家,又是计算机创作专家,他的任务是把艺术设计创意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中职《美术设计基础》课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美术设计的兴趣与爱好,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新能力,加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美术基础,为学好相关软件做好准备。课程包括内容较多,涉及美术知识范围较广,短时间内掌握这些知识对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该门课程应侧重以下几点:

一、分析课程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计算机专业《美术设计基础》课包括三大部分内容,即“造型基础”、“构成基础”、“设计基础”,每一部分内容中又有诸多的小分支,在传统的美术专业教学中,仅结构素描一项内容就要花大量时间才能掌握,而在本课中才安排十几课时,对于没有一点美术基础的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能掌握一点皮毛就已经不错了。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准确定位,针对计算机应用专业特点和学生现状,找到学习的切入点,必须力求打破传统的造型基础教学“重视具象绘画技巧”的教学模式,不能面面俱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注意结合多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特点,重视能力的训练。例如在“造型基础”这一章的教学中,以结构素描和设计素描作为主要内容,通过讲解透视知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多研究结构,对各种典型形体的结构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再画复杂形体结构时就可通过简单形体的拼接轻而易举地做到。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美术设计的目的,学会突破难点,重视对学习方法的研究,学会感受、观察、体验、表现等方法,力争在短时间里掌握设计基础知识。

二、学会感悟作品,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马克思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这就是说,按照美的原则创造出来的艺术品,反过来又会对人们起着美的教育作用,从而提高人们欣赏艺术的能力,这种欣赏艺术的能力的积累,就是人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的是要通过艺术鉴赏的实践。对艺术作品看得越多的人,就越能鉴别和欣赏艺术。多欣赏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是培养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我一方面加大欣赏的“量”,另一方面又注意欣赏的“质”,教会学生如何感悟作品。我总是先让学生谈感受,发表他们自己的见解,然后再透过学生的理解加以点评,这样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就会动脑子,用心去感悟,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现成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锻炼,学生的审美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增加欣赏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领域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普遍缺乏美术基础,文化知识水平也不高,所以美术设计的学习不能单纯停留在技能、技巧的学习层面,而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加深学生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这样才能培养出良好的设计意识和能力。

在教学中,每一部分我都增加了课本中没有的欣赏内容。如在“结构素描”教学中,让学生欣赏一些光影素描、结构素描和设计素描的范画,光影素描虽然不是重点内容,但也要让学生了解,通过对比,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结构素描。在“构成基础”教学中,我让学生欣赏了十九世纪、二十世纪的欧洲近现代绘画作品,了解了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等众多艺术流派。从这些作品中学生很容易理解构成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对于理解构成、了解具象到抽象的转变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单单了解历史是不够的,学习美术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将来真正走进设计,为此我让学生欣赏了大量的现代构成和设计作品,这些作品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启发了思维,点燃了灵感的火花,将学生逐渐领入设计的大门。

四、开展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当前,我们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各行各业都在进行创新能力培训。美术设计是最离不开创新的,设计的精髓就是创新,没有创新也就没有设计。某些计算机专业学生认为设计就是计算机的应用技巧,满足于一些计算机图形处理的特殊效果,忽视了计算机设计创意的重要性。从计算机设计与创意的关系来看,人始终是第一性的。创作意念才是真正的主角,计算机只是辅助工具。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开展探究性学习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比如在设计素描教学中,我们经常根据某一主题进行设计,启发学生对身边一些熟悉的产品进行分析,提出改进,画出草图,再进行小组讨论。或者从某一自然物象出发,发挥联想和想象,尝试各种表现方法,这样做改变了一些学生的从众心理和喜欢人云亦云的毛病。通过欣赏作品和案例分析,他们养成了勤思考的好习惯。做练习时要求同一主题多种方案,启发学生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改变了某些学生的思维定势,这样设计出的东西才会有新意。经过这些强制性的训练,创新的意识逐渐在学生的头脑中扎根。

五、丰富表现手法,加强与计算机相关课程的结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似乎鼠标轻轻一点就能轻而易举地做一名设计师,其实不然,美术设计的基本功才是做一名设计师最重要的能力,只不过当今的设计师更多的是使用鼠标作画笔,显示器作画纸,而一些图形图像处理软件集成了某些高难度的绘画技巧,使设计看起来更容易表现一些手绘难以达到的效果。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中,如网页制作、photoshop、3D等都要有美术基础才能学好,而美术设计也离不开这些相关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中只有充分将计算机软件与美学理论结合起来,用于设计实践,才真正达到了学习美术设计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总是结合相关软件的特点来讲解设计知识,练习过程中也要求学生兼顾多种手法,手绘草图和计算机设计相结合。

总之,《美术设计基础》课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作用显著,是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学好、用好相关软件的基础,是走进设计大门的钥匙。

第2篇:设计美学知识点范文

一、观看国旗。阅读地图,了解美国国土的构成

设计:1 投影美国国旗,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说说各图形的含义。

2 阅读美国政区图,了解行政区的组成和分布。

3 在图上判读:东西濒临的海洋(海陆位置);美国本土的纬度范围(纬度位置);五大湖、密西西比河、阿巴拉亚契山脉、大平原、落基山(自然地理)。

讨论:1 对设计1、2,以学生分组的形式(如前后四人小组、同桌两人小组、相邻的多人小组等)针对问题集思广益,相互补充,形成小组统一的结论。

2 对设计3,通过指图说图明确美国主要地形区及相对位置。

设计分析:这一部分内容的教法以学生自学、动手操作为主。运用一定的竞争机制,通过情景设置来烘托气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在集体讨论、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认识上的差异,并产生急于解决问题的欲望,此时教师可以出示挂图,请学生上台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对比分析。注重联系,了解美国农业的现代化

设计:1 温带大陆性为主的气候,对美国农作物种类和主要进出口产品产生的影响。

2 对比美国地形图与美国农业带分布图,理解多样的地貌类型与农业地区生产专门化的联系。

3 联系平原面积广、耕地比重大的国情,分析美国农业高度机械化的特点。

讨论:本段教学设计打破课本教学内容的顺序,意在突出各教学知识点的相互关联。讨论阶段在注重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讨论的方式也宜采用师生互动式,在学生了解分散知识点的基础上,教师通过“疏”、“导”、“联”等方式鼓励学生理顺各知识点的关系,建立合理的知识体系。此过程不仅教给学生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

设计分析:1 在学生思考讨论中,学生能够用丰富的想象来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习重点侧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当学生对一个区域的自然条件与农业发展类型的联系产生思维断点时,教师要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牵线搭桥”并借助一些教学手段疏通思维通道,在学生的“愤”、“悱”中完成知识结构的建立。

3 通过活动,简化学生的思雏过程,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学生从开始的百思不得其解到师生互动后得出结论,从中学会了一些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看图分析,列表比较,了解美国工业的现代化

设计:1 看图:在“美国工业区和主要城市分布图”上:确定美国三大工业区的位置;读主要工业城市(纽约、华盛顿、芝加哥、休斯敦、迈阿密、旧金山、洛杉矶)

2 列表:美国主要工业区的位置、发展条件、主要工业部门、未来的发展方向。(表略)

3 演讲:以美国工业存在的问题为题材,发表自己的看法。

讨论:对设计1、2,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或以课堂作业形式完成),通过集体展评方式纠正错误。对设计3,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用辩证的观点,评述美国经济特征及隐含的严重问题(教师可适当提供一些资料)。

设计分析:1 列表比较是培养学生思雏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比较可得出地理事物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性。并能简化知识生成过程。同时,在美国三大I业地区教学中,采用列表式有助于学生对美国工业的全面了解。

2 演讲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可以使学生“立足课本、放眼课外”,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评美国白人的人权观,看种族间的不平等

设计:1 读:阅读书中的“读一读”,提示学生注意材料中美国人权的实质。

2 看:相关的资料与书中“黑人居住区的失业者”的插图。

3 说:美国经济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有色人种的血泪史。

4 评:美国社会的“保留地”。

设计分析:1 在学生学习美国现代化的农业和I业的基础上。再来分析美国的人口分布和人权观。能更好地使学生全面了解美国。

第3篇:设计美学知识点范文

一、强调课程标准的导向性、选择性

从教育的角度看,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人们对美术课程的重视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美术课在中小学课程中,依然处于弱势地位。认清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制定切合实际的美术课程标准。理想的美术课程应该尽量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不是制定一个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硬性标准,并用一种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本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

本课程标准没有采取列出具体的知识点(在低年级更是如此)的方式,而是提出具有一定概括性和导向性的内容标准,并提供指向这些标准的教学活动方式建议。这些教学活动方式建议也是选择性的。例如,7-9年级的“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标准是:

了解主要的设计类别、功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利用媒体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上述内容标准非常概括,体现大的导向性。为了指向上述标准,有下面的教学活动建议可供选择:

教学活动建议:

学习设计基础知识,做色彩的对比、调和及联想等练习。

为自己喜爱的书籍、影集、纪念册等设计封面。

为校运动会或文艺活动设计招贴画。

为商品做包装装潢设计。

了解钟表、汽车、计算机等工业产品的造型设计知识,并练习绘制简单的效果图。

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图案的制作练习,为家长会设计制作请柬,并对会场进行装饰美化设计。

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童装、学生装或校服绘制设计效果图。

学习立体构成知识,用各种线材、面材、块材进行立体构成制作练习。

对竹木、废导线、废金属箔(如易拉罐)等材料进行加工,设计制作小装饰品和实用工艺品,装饰自己的学习、生活空间或馈赠他人。

集体讨论校园或附近社区的环境美化方案,并进行设计练习。

练习制作陶艺小品。

既然标明是“建议”,就不具备强制性,编写教材或教师教学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加以选择。例如,虽然其中有“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图案和童装、学生服等设计”以及“练习制作陶艺小品”等建议,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不采纳,甚至还可以自己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这样,标准就具有了弹性,给予课本的编写和教师的教学以更大的发挥空间。

与原教学大纲(指试用修订版,以下均为与此版的比较)的比较:原大纲基本上以开列知识点的方式构筑教学内容体系,而且知识点的规定比较具体、严格,具有较强的限制性。现列出初中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部分作为比较:

1.欣赏中国优秀美术作品。

2.初步了解美术分类的知识。

3.学习平行、成角透视知识,用线条表现物体的结构,做简单的写生练习。

4.了解人体比例、结构知识,进行铅笔人物速写练习。

5.初步了解中国写意花鸟画的知识,进行花鸟小品临摹。

6.学习图案、平面构成知识,并进行练习。

7.利用黏土、石膏等材料进行小型雕塑制作。

二、以美术学习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

本次课程改革,要改变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来划分学习领域。因此,本课程标准从美术学习方式出发,划分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美术学习方式依其特点,大致可分为创作与欣赏两类。尽管创作和欣赏都具有外化和内化两种活动的特征,但创作更倾向于外化,欣赏更倾向于内化。由于美术学习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的特点,所以创作活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为了便于学习,标准将创作活动再具体划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这一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这一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创意的形成,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因此,以外化为主,是上述两个学习领域的相同点,而主要区别则是一个更注重自由性,一个更注重功能性。“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则注重通过感受、欣赏、领悟、理解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也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为些,本课程标准特别设置了“综合·探索”这一全新的学习领域。

“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它分为三个层次:(1)融美术各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为一体;(2)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3)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三个层次之间又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叉或重叠。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时,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连结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综合·探索”领域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进行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并体验愉悦和成就感。

但这一领域的学习,要与综合艺术课程的学习相区别,注意可行性和保持美术自身的特色。

如5-6年级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标准是:

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运用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的关系。

提出了如下的教学活动建议指向上述标准:

结合传统节日,创作、设计和制作平面或立体的美术作品,体会美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配合班队活动以及学校的艺术节、运动会等

活动进行策划、制作与展示。

编写自己喜爱的剧本,设计、制作木偶、服饰、皮影以及相应的布景或道具,进行表演。

调查、了解社区或村庄的历史,从美术设计的角度,为自己所在的社区或村庄的未来发展作规划,设计并制作模型。

运用平衡、运动、光、电等科学常识,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设计并制作出简单而有创意的立体造型或生活用品。

使用摄影、录像收集素材,利用计算机等手段来进行美术创作和展示活动。

与原教学大纲的比较:原教学大纲基本上是按学科知识体系划分课业形式,大体是绘画、工艺和欣赏,极少涉及综合学习的内容。

三、注意标准实施的可行性

本课程标准首次明确了广大中小学美术教师是最重要的阅读者和使用者。为了帮助教师领会此次美术课程改革的精神,本课程标准对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案例(包括各学习领域案例25个,其他案例12个),以便教师能举一反三,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与原教学大纲的比较:原大纲虽在“教学要求”、“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积极改善美术教学条件”中涉及了一些指导性意见,但不及本标准具体,而且未提供具体的案例。

四、强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美术学习的基本动力之一。本课程标准力求从这么几个方面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第一,降低学科知识和技能的难度和要求,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标准中提到的“在美术造型游戏中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熟悉常用颜色和工具。”(1-2年级“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以游戏的方式,观察和触摸各种实物,进行感官体验,并作简单组合造型。”(1-2年级“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走出教室,观赏校园和所在地区的景色。”(1-2年级“欣赏·评述”)“创造学生自己喜欢的漫画和卡通形象,用来表达观念、情感和思想”(7-9年级“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等。

第二,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激发学习动力,努力追求生活的艺术化。如标准中提到的“为自己喜爱的书籍、影集、纪念册设计封面。”(7-9年级“设计·应用”学习领域)“选择自己喜欢的园林、文化广场或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从形式美的角度进行评价,并与同学交流。”(7-9年级“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调查、了解美术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按社区或村庄的功能,考虑环保、居住、休闲、健身、景观等需要,设计未来发展规划图或制作模型”(7-9年级“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第4篇:设计美学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美术 教学 目标 计划 对象 实施 成果 评价

一、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对于教师的教学计划制定、教学步骤实施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从一定程度上讲,科学的教学目标才能够成就有效的教学效率。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的目标,以便能够为教学的有效进行打好基础。比如在《板报设计》的学习中,《变体美术字》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也是应用最广泛实用性最强的一种美术字。本课的主旨在培养学生了解变体美术字,体验变体美术字的创意能力,融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于一体,通过欣赏设计交流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变体美术字的认识和创意能力。本课设计的特色是将背景绘画融入变体美术字设计中,使字画成为一个整体,形成一个统一,和谐画面,实现字中有画、画中有字。所以本课对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要求是:了解变体美术字的特点,掌握变化规律以及各种变化方法。对于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要求是:通过欣赏,发现变体美术字特点;通过师生探讨,掌握变化规律及各种变化方法;根据美的原则,设计一个或几个变体美术字。另外也要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通过欣赏设计变体美术字,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通过本课的学习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美术综合认知,实现学生对于美术知识的有效运用。

二、其次要分析各个对象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教学中更是如此:只有了解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课本的重点才能够有效的进行课堂知识的构造;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与知识基础,才能够制定出合适他们需求的教学计划。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教学中教材与学生的分析:

一是对教材的分析:《变体美术字》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对于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实践技能都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同时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有一定的提升昨天,需要学生重点掌握。

二是对学生学情的分析:进入中学之后,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与思维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呢过,也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也较具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对于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展现个性特点的变体美术字学习,学生比较感兴趣。但是对于美术字体的变化掌握的不是很全面,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进行全面的引导教育。

三、再次要做好教学实施

课堂是在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美术知识积累的重要渠道,课堂教学实施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就需要教师能够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过程,做好教学的实施,以便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更好的学习。

1、趣味引入,激发兴趣

都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是如此:在课堂的起始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就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在教学变体美术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用左面的图片作为课堂导入。

学生刚看到的时候就会认为是唐僧和猪八戒的简笔画,其实再仔细看的时候就会看到其实是“唐僧”和“猪悟能”几个字,这样就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此时做好教学的引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变体美术字,学习了今天的知识,大家就可以自己设计出这些神奇的图画了!以此作为激励学生的方式,就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联系生活,加深认知

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之后,教师就可以进行“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去思考下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哪些变体字?学生就会联系自身的生活认知说出在衣服商标、商品标志、广告包装地方都会有变体字的运用。教师再进行问题引入:为什么要运用这些变体字呢?有什么效果呢?让学生根据自身的体验说出变体字醒目、奇异的特点,能够更好的起到装饰的作用,更能够深入人心,起到宣传目的。比如同样是一家饰品店,运用变体字的比运用普通字体的更能够吸引顾客!

3、传授方法,提升技能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变体字的书写规则以及设计的特点,以便学生能够从科学的理论角度来对于变体字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变体字的笔画特点往往是通过变形、夸张、替代来实现的,比如前面的唐僧、猪悟能就是通过对于字体进行变形、拉伸实现的。另外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在创作的时候要从“确定外形确定骨架绘画轮廓笔画变化立体装饰色彩运用”的分步骤书写示范演示中学生能十分明确地掌握每个书写步骤及其注意点,也激发了学生创作设计的兴趣与信心。

另外变体字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装饰作用,比如运用图案、卡通、立体的效果来加深对于主题的刻画,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的《喜洋洋和灰太狼》的动画片中:经常会有狼的脚印和羊的脚印,还有一些变形字体,例如左图:字体中出现了羊和狼的眼睛,还有五官,脚印,这是运用了透视法进行了立体变化,这些字体上运用了图案、卡通、立体来装饰美化,通过这样的处理,就能够使字体看起来与主题更加搭配,也更具有童趣,符合观众的需求。当然在这里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能够根据不同的主题来进行变体字的设计,提升学生的学习认知。

第5篇:设计美学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 职业高中 美工设计 课程设置

一、专业建设基础

专业开设需求分析与优势:我校美工专业的方向包扩环境艺术设计、广告平面设计、传统工艺产品设计制作等。就业面很广,原因在于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上经济贸易和商业活动越来越频繁,各种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工艺美术专业也成了紧俏高新的专业。

由于就业市场需求庞大,许多高等院校都开设了美工专业,但对工艺美术初级人才的培养很多中等职业学校都不太看重。使很多用人单位都招不到合适的劳动者,只好用没有什么美术基础的普通工人代替。由于美术和工艺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产品不能像其它产品一样可以在流水线上生产,这就需要更多的专业工人,且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告诉发展,这样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专业需求优势: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商品的造型、包装、色彩有了更高的审美要求,对家居的环境、装修、装饰、家具有了更高的品位追求,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告业、印刷业也发展较快,影视、游戏动漫等娱乐行业的发展也呈强劲势头,所以国内对美术设计人才需求很大。

二、职业高中美工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

(一)适应市场,学以致用。

这应当是职高美工教育的首要原则,对课程结构的安排应该直接有效地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与岗位的需求相一致。改革开放带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居住条件改善、生活水平水平提高了,社会对环境艺术、装潢艺术、平面广告等技术人才的需求猛增,我们应以市场之急需,即时调整课程结构,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比如说,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强化培训就愈来愈明显与紧迫,“手绘”对于中职学生来说难度较大,那么在技能培训的课程内容安排上就可以减少手绘的课时,加大力量重点加强计算机设计软件的技能培训,使学生出了校门就能直接上机操作,而具备这样能力的学生正是市场所迫切需求的。

(二)因人施教,兴趣教学。

中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能力较差,但对新生事物往往充满好奇,具有爱动手的特点。在施教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兴趣教学,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教学相长,互教互学,摒弃灌输注入方式,采用项目教学、模块教学、任务式教学的方法,把工厂搬进教室,把学生领进工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熟悉工作环境,促使他们树立良好的职业思想。

(三)贯彻项目教学的教学原则。

这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基本建设作保证,其中首要的是师资队伍的建设,从目前工美专业的师资结构来看,教师市场化的意识培养和实践技能的培训提高是最紧迫的任务,我们应按照“热爱职教事业,一专多能”的标准,适时对专业教师采取增加投入,支持业务进修,鼓励科研,增加任务,多压担子,促其向一专多能的方向发展;应广泛地与相关产业的企业单位联系,建立选拔、聘任、兼职教师的柔性机制,广招人才,为教育教学注入活力。其次是实训场地的建设,我们应努力创造条件,尽早筹建工美专业的专用电脑机房,材料工艺的展示厅,操作训练室,购置供实训使用的材料、工具等。再次是实习基地的建设,我们要争取同用人单位建立合作机制,寻求一条互惠互利的合作途径,建立较稳定的学生实习基地,让他们尽早地适应工作环境,真正做到岗位需要什么就会什么。

三、职业高中美工专业课程设置的几点构想

(一)关于通过课程的优化设置所要实现的目标。

1.技能目标

(1)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通过对基础能力阶段的素描、色彩、图案的课程训练,学生掌握形体的结构、比例、透视、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具备一定的手头表现能力。

(2)较熟练地掌握计算机软件的运用知识。其中以CAD和Photoshop为主,了解3Dmax、Flash等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

2.专业理论目标

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如:艺术的观察方法、设计原理、色彩设计的方法、图形的构成、人体工程学在设计中的运用等,使学生运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理解和创造事物,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3.品质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热爱本职工作,有坚强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敢于创新、立志创业的勇气和决心,培养适应就业环境需求的完善人格。

(二)关于课程设置模块化教学的构想

1.基础能力

(1)美术基础能力:素描课要求掌握形体的透视、比例、光影、质感的表现能力;色彩要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在设计中的运用方法,色彩的情感因素的理解认知能力;图案课掌握写生与归纳、图案、图案装饰色彩;学会使用美术基础课的工具,具备一定的手头表现能力。

(2)电脑辅助设计软件:了解和掌握电脑的基础知识,比如办公软件的常规操作,图片、文体的编辑、设置和输出;熟练设计软件的操作,其中以CAD和Photoshop为重点,CAD要能够独立绘制设计平面图、立体图,尺寸的标注、投影图的绘制。Photoshop要熟练掌握基本方法的使用,能独立完成平面设计的排版、图形各种效果的制作,明白与相关设备相联接的输出方法。3Dmax是三维图形设计的软件,要求工美专业的学生也要掌握一定的操作方法,三视图的认知能力,简单模型的建立、材质、灯光、渲染的基本操作方法。

2.平面设计

(1)Photoshop软件的熟练掌握。在基础能力训练的基础上,为适应平面课程的内容学习,应强化该软件的操作技能,做到心手相印,能准确地运用软件的强大功能表现设计内容。

(2)平面制作工艺:熟悉平面设计制作的材料、性能、工艺制作、安装方法,表现的形式和预算的构成。

3.立体设计

(1)CAD、3Dmax设计软件的针对性技法训练,能绘制平面图、立体图、节点大样图,掌握建筑尺寸的测量方法,看懂建筑图纸,绘制效果图,了解常规的设计尺度。

(2)室内设计:家居设计、办公室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展示空间设计。①家居设计的重点:卫生间、厨房的水电改造,防水的处理,材料的选择,文化墙的设计,色彩的搭配,梁、柱、小空间的处理手法,装修和程序、工艺的规范,造价的预算,业务的洽谈,合同的签订。②办公空间重点学习会议室的设计方法、色彩的搭配、设备的安排,吸音、通风、冷热等物理因素的设计,灯光的照明等。③商业空间以茶馆、酒吧、KTV、专卖店的设计为重点。④展示空间重点学习店面的材料与?工方法。⑤展示空间的交通线路安排,展示的形式,灯光的安排。

4.相关综合知识能力

(1)职业思想教育。通过对相关工作岗位性质的认识,让学生了解将要从事的职业特点,培养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职业兴趣,坚定学好专业技能的决心。

(2)相关文化知识的学习。以就业岗位需求为主导,以促进专业综合能力提升为目的,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知识,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第6篇:设计美学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高校;游戏美术专业;研究性学习;素质教育;技能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215-02

伴随着2012年新年钟声的敲响,中国网络游戏产业亦进入了象征民族文化的龙年。在过往的近十年内,我国的游戏产业经历了一个迅猛发展的周期。截止到2011年,国内游戏产业年总产值规模已达500多亿元人民币。①游戏产业的蓬勃发展,催生了行业对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游戏教育产业亦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但是,目前国内对游戏研发人才的培养远落后于行业发展:一方面,各大高等院校关于游戏研发专业的教学体系尚未完善,另一方面,各种民办游戏教育机构的办学质量良莠不齐,教学状况堪忧。这种环境导致的结果是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并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需要或者面临就业方向不对口的情况,而企业的人才缺口依旧与日俱增,双方供需矛盾日益凸显。

鉴于国内游戏教育产业的现状,“培养怎样的人才”以及“怎样培养人才”,是笔者等高校教育工作者长期探讨的问题。因此在以下章节中,笔者将结合近年来的调研以及课程教学实践作出浅述。

一、教学定位——符合高校特点的游戏美术专业教育

(一)高校游戏美术专业教学的面向层次是大学生群体

纵观当今国内游戏美术教育产业,其教育机构总体上可以划分为高校专业教育和社会培训机构两种类型。高校游戏美术专业教育之所以区别于社会上的游戏培训机构,原因之一是:前者面向的是教学对象是普遍处于18-22岁年龄层段,具有较高文化水平、艺术基础的大学生,而后者面向的教学对象则是遍及各个年龄层段,文化层次与学历水平、职业与身份各不相同的社会人员。教学对象的差异决定了高校游戏美术专业教学必须具有更高的起点,必须在人才培养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大学生群体普遍具有思维灵活、文化知识层面广、创造力强等特质,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习惯于网络生活、以计算机辅助学习的特点,为他们学习游戏美术专业知识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人生经历比较单一,社会经验比较缺乏,尤其缺乏在相关行业内的工作实践经验,在学习专业技术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过度理想化,或是所掌握知识技能与市场实际需求脱节等情况。②因此,高校游戏美术专业教学应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因材施教,尤其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强调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便于适应就业形势。

(二)高校游戏美术专业教学应当体现其学术性

高校游戏美术专业与民间游戏教育培训机构的区别,重在体现其学术性。强调学术性,一方面在于注重专业知识技能的学术性,另一方面在于注重教学的学术性。

注重专业知识技能的学术性,体现在对游戏美术专业中所涉及的各项美术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以及相关学科知识与信息要进行严谨考究。具体而言,游戏美术是一门综合学科,该学科不但涉及到美术造型基础的素描、色彩、人体结构等方面的知识,也包含设计学方面的各种构成原理、动画运动规律,并且还需要运用到计算机软件操作技术和编程等知识技能。与社会上某些游戏美术培训机构忽视学生基础能力培养、鼓吹短期速成、套路式的技能训练相反,作为高校专业教学,我们在每一个知识点和每一个操作环节中,都应当强调其严谨性、规范性、正确性,并且还要提倡思辨、钻研的学术精神。例如,我们应当鼓励学生研究当前网络游戏审美流行趋势,并且尝试进行游戏美术风格的创新;又例如,我们应当启发学生将文化历史知识融合到游戏美术策划中,开发设计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网络游戏;再例如,我们应当组织学生将游戏美术和动漫的专业知识进行整合,利用一系列同步课程、嵌套课程,引导学生“学一门,关联另一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注重教学的学术性,体现在教师对教育理论的不断深入钻研、对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将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统一在教学之中,以科学的方式培养人才。我们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在本专业的各个年级依次开设关于游戏美术的造型基础课程、设计入门课程、进阶课程,并且严格依据教学大纲进行备课和安排作业。与此同时,代表游戏美术各个专业方向的教师会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探讨教育理论、交流教学心得,并且将教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不断改进教学,力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不主张某些游戏美术培训机构以教师为中心的“作坊式”教学,也反对一味强调以作品数量堆积出成果的训练方式。我们强调,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开展因材施教,在实践过程中既重数量也重质量,力求培养出既有实践动手能力,又有学习思考能力的学生。

(三)高校游戏美术专业教学应当注重对校本资源的利用

基于高校游戏美术专业课程的综合性、自主性、素质教育性的特点,高校应根据院校自身特点,开发利用资源,开展富有院校特色的游戏美术专业教学。以我校为例,游戏美术专业的发展正是以学院的软件技术教育作为依托,借助于学院的计算机硬件设备,汇集网络学习资源和师资力量,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专业。另一方面,近年来在广东地区大力发展游戏动漫产业的形势下,我们借助于地理优势进一步开拓了校企合作之路。学生通过在游戏设计公司的实习进一步提高了专业能力,并且将实习经验以及游戏产业市场现状反馈学校,为在校师生提供了解行业信息的途径,促进教学与时俱进。总而言之,笔者认为高校游戏美术专业教学应当结合自身条件、周边环境、时代形势等各个方面进行校本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开发,发挥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将这一新兴专业办好办强。

二、教学模式——实践为主、兼具素质教育的研究性学习

在当今强调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校学生的学习正从以往教师主导的接受式学习逐步向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转变。游戏美术设计既是一门新兴的技能型学科,也是一门强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学科,因此高校游戏美术教学不但要保证学生掌握技术技能,还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视野和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和研究性学习能力,适应不断变化的游戏产业市场需要。那么,如何通过教学实现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若干个人浅见,望抛砖引玉,促进各位读者们的共同探讨:

(一)前期准备

在游戏美术设计课程开展前,教师需要针对课题进行前期准备,包括分析教材、编写课件、安排实践作业等,通过一系列教学设计,把需要学生掌握和实践的知识技能化为具体的研究性学习任务。例如在《游戏原画场景设计》的某节课程中,需要学生掌握透视原理、色彩搭配和软件操作技巧三方面的知识,那么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不必将拆分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而可以将这些知识融合成具体的实践操作任务,例如:“参照某某网络游戏(学生自选)的原画场景设计形式,以成角透视的角度,结合数位板和图形软件,绘制出一个冷色调的NPC道具店”。在这个实践任务中已包括课程需要学生掌握的全部知识点。此外,这种具体的实践任务,在命题方式和要求上与游戏公司的项目要求是非常相似的,因此学生在通过实践掌握知识点的同时,又得到了模拟企业实战式的锻炼。通过教学验证,这种将知识转化成任务的实践型教学设计,既提高了教学效率,亦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积累丰富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实施

游戏美术设计课程的教学实施,一般的流程是,先把相关教材和资料中的理论知识点筛选出来,配以典型图例并精简讲解,而后布置实践操作任务,为学生安排4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实践,最后进行作业讲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环节是重点。在学生进行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指导,而且指导的方式方法要注重多样性。除了个别辅导、集中辅导以外,还应该组织学生之间的分组学习讨论、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一系列教与学的相互作用,达到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目的。

(三)交流评价

在课程即将结束的阶段,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对当堂作业进行多元化评价。评价对象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评价内容包括作品画面效果、对知识原理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实践过程中个人的心得体会等等。总而言之,我们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是丰富的、具体的、动态的、客观的,力求以生动的交流评价代替刻板的课后总结。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消化,并养成反思、钻研的精神,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以外的收获。

(四)课后延伸

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当布置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课后延伸学习。结合游戏美术的学科特点,学生的课后延伸任务也紧密围绕游戏设计而展开。课后延伸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是多样性的,例如组织学生以搜集资料的方式,将不同的网络游戏进行美术风格的对比,并且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风格类型进行分析,学习其色彩、线条、造型等方面的表现手法。再者,学生可以结合其他相关课程进行同步的延伸学习,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游戏策划、游戏界面设计和FLASH动画课程三门课目的知识点综合起来制作一个网页小游戏,这就达到了学习的综合运用和延伸的目的。总之,通过课后延伸学习和实践,使得学生更加注重学科的关联性,为综合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游戏美术专业课程应当抓好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设计与课堂组织,通过理论教学强化素质教育,通过实践教学强调能力培养,充分发挥高校教育的优势,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素质与技能全面发展的游戏设计人才。

三、结语

游戏美术设计在国内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同时亦是继动漫之后的又一门朝阳产业。发展好游戏产业,势必要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可以预见,在未来的数十年中,高校将在游戏美术教育产业中充当主力军的角色,因此适应市场发展趋势,改进教学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以及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应尽的使命。游戏教育产业的发展道路是广阔而漫长的,值得我们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

注释:

①资料来源:新浪游戏频道.网址games.省略/w/n/2012-03-15/1431594489.shtml及CGBC中国游戏商务大会官方网站:省略 (中文),信息日期:2012年03月15日.

②张积家主编.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第3页.

参考文献:

[1]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2年11月.

[2]钟启泉.研究性学习理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

[3]刘儒德主编.探究学习与课堂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年7月.

[4]钟仕伦主编.美育与美育心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年11月.

第7篇:设计美学知识点范文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0-178-1

从事美术教学多年,我常常思考怎样的美术教学活动才是最有效的。近年来我常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平时的教学中有一些学生画画得很好,却不能用所学的美术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叫他办班级的黑板报,他却无能为力;叫他为同学画表演课本剧用的头饰,他却不知道怎样操作;学校开运动会时,学生自己设计的“加油”标语杂乱而无美感。凡此种种,常常让我想到自己的美术教学的有效性。我感觉我的学生学了那么多美术知识却没有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体现出来,他们对美术课的兴趣也逐渐随着年级的升高和年龄的增长而减弱。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各方面的,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我们的美术教学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他们的需求,美术知识和技能与实际生活是两张皮,没有和他们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融为一体,不能激发他们的深层次的学习动力。

《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里指出:“兴趣是美术学习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如此,我们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就必须灵活运用美术教材,想办法让美术知识和技能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最大限度地用所学美术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成功的欲望,调动学生的创造潜能。

一、联系学生自己的个人生活进行美术教学

人美版美术教材的美术知识点讲得清楚明白,呈现了许多精美的图片资料供学生参考,却过于概括失之全面而不能联系学生具体的实际。所以让教材内容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可以让冰冷的知识与学生的求知热情联系起来。

在人美版小学美术11册中,《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是我比较喜欢的一课。我和学生共同探究,把进行黑白装饰的方法归纳成点子法、涂黑法和线条法。点子法包括:平均点、渐变点、方点、圆点等;线条法包括:密线法、绕线法、编线法等。大部分学生沉浸在各种方法的运用和新方法的创造中,非常感兴趣,但也有一部分学生无精打采地临摹书上的作品,没有积极进行思考和研究。怎么办呢?这时我无意看到自己穿的一件黑白花纹的T恤,上面设计的各种花纹,运用的点线面的装饰方法不正是本课的教学内容吗?可不可以让学生设计像我这样的衣服呢?课后,我马上编制了《衣服的黑白花纹设计》的教案,第二节上课,同学们听说要结合学的黑白对比知识,每人给自己设计一件最艺术的衣服――黑白花纹衣服,都显得非常兴奋,都认真思考,认真观察自己所穿衣服上的图案,反复设计修改画稿,不时请教老师和同学,画出了许多有趣的作品。

二、联系学生的校园生活进行美术教学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同学们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是我们进行美术学习的丰富的素材和源泉。

在六年级美术教学中,我曾自编了一课《有趣的美术字》。我想让学生们了解我们的生活与美术息息相关。大量的广告牌,大量的标语,大量的包装盒、包装袋上都有形形的美术字。它们易认、实用而且美观大方。那书写它们有什么规律可循呢?第一课时,我就和同学们探究这方面的知识。同学们通过比较研究,很快掌握了一些规律。而我的目的当然不止这些。有了上一次让美术教学联系学生生活的经验,这一次我胸有成竹。我们的校园在5.12地震后经各级政府的关心不是变得很漂亮么?那些高低起伏的花圃里花儿是那样的漂亮,小草是那样的嫩绿。那么让学生们设计出有趣的花圃广告吧。温馨提示大家爱护花草、关爱校园的同时,也教育了自己。于是,我精心准备了《打扮我们的校园――学校花圃广告牌设计》一课。大家听说自己的作品可以被学校采用制作出来摆放在学校花园里,那创作的兴奋劲儿可别提了。每节下课都有学生来找我看草稿,请教怎样才更有创意。我们在教学中探究了花圃广告牌形状的设计、色彩的安排,图案和校徽的运用,广告语的温馨顺口等一系列问题。同学们为此还请教语文老师,这是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不曾出现的。通过大家的努力,同学们设计出了许多非常有创意的作品。课后,我感觉本课的意义不光是学生学会了设计广告牌,更重要的是,所有的学生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他们为了美化校园而学习,为了让别人关爱校园而投入热情,知识的学习和人格的完善融为一体。我认为这样的学习就是有效的美术教学。

三、联系学生的社会生活进行美术教学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也是美术教学的可用资源。大到国家大事,小到家乡的建设,都与美术息息相关。特别是在美术教学中融入家乡当前的各种事件,更能激起学生们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和学习的兴趣。

教学《参观卷的设计》一课时,尽管我带了几张参观卷到课堂,学生也收集了一些参观卷,但学生设计、制作的参观卷并无多大创意。最主要的是从全班80%的同学学习状态来看,他们对本课并无多大兴趣。怎么办呢?看来教学必须联系他们的生活才行。正好我要进行第四届社区文艺汇演活动,不如由设计参观卷改为设计文艺汇演活动的招贴画吧。由此我兴致勃勃地准备了教案,同学们在上课时反复要求欣赏学习我准备的课件(其他招贴画图片)。从招贴画的文字设计与安排到图案的组合、色彩的搭配,大家都认真揣摩,认真构思。最后,学生们的作品有4幅被选用张贴在社区的广场,有5名同学被社区授予本次招贴画的“小小设计师”称号。

综上所述,当我们在美术教学中注入了让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就可以激起学生创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真正使学生获得综合运用美术以及其他知识技能来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能力。总之――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来进行美术教学将大有可为。

第8篇:设计美学知识点范文

1.直观逼真。美术又称视觉艺术,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和欣赏过程,最后都只能以视觉形式来呈现。因此直接感受艺术形式而获得审美体验,就成为美术欣赏的主要途径。据此特点,在教学时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表现方法,进行大量图片的演示,以艺术作品所特有的可感知的、直观的形象、色彩、线条、明暗等,引发学生审美的直觉感受,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开国大典》时先播放《开国大典》的影视资料片段,首先让学生目睹开国大典的伟大历史场面,同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健步走上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天安门广场万众欢腾、载歌载舞、盛大的阅兵式,威武、雄壮的场面.再对比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通过真实的史料与美术作品的比较.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到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而且对作品形式美的认识也会更加直观。

2.观赏细节。《新课程标准》把美术课程分为欣赏与评述、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综合与探索四大学习领域,美术欣赏课是美术教育开篇内容,它是通过学生自己对美术作品的观赏来达到掌握知识、开阔视野、提高欣赏和审美能力的教学目的。可是单凭美术教材上的几张图片.色彩效果差,画面不够清晰,很难引起学生的美感。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时,可充分利用实物投影仪、幻灯机等现代教学媒体,进行静态的画面展示,可随时扩大局部进行细节欣赏。还可利用视频进行动态的播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及能力。如在欣赏《开国大典》时,先利用视频再现历史真实场面,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全部或局部的放大观赏,充分展示其作品的表现方法及艺术性,更有利于作品精华部分的展示。不管是从作品的整体也好,还是从作品的局部和细节,它都让学生细致深刻地对作品有所了解和感悟,使学生在观赏中提高审美能力。

3.情境交融。美术作品中的线条、色彩、形象等,对人的情感有积极的影响作用。触景生情就是美术欣赏活动过程中的一种现象,因此激感可以促进欣赏活动的开展与深入。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展示出栩栩如生的画面,同时播放背景音乐渲染气氛,创造意境。以形、声、色并茂的优越性.全方位、立体地调动视觉、听觉,再结合生动的讲解。就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高效能的学习。如在设计《校园小伙伴》这一课时,我先用摄像机、数码相机等记录下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些片段.再用电脑手段加以剪辑整合,课上播放时,学生们睁大了眼睛寻找自己和小伙伴的身影,看到了自己在不同场合活动的身影,课堂气氛十分热烈。这时,我适时地将画面定格。引出不同姿态人体比例、重心线等知识点。再结合校园生活引向背景音乐,学生加深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对学习生活的珍惜,也很轻松地学习到了知识,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联想丰富。学生在新课程的美术实践活动中,不再是纯机械的临摹活动。而是根据各自的生活经历、思想、文化素质形成更深的审美体验。课程标准中设计应用这一领域更能体现这一点,学生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围绕实践内容所提供的各种信息因素而开展种种联想来创造。我在进行变体字设计教学过程中,先运用Flash的手段把我设计的变体字放给同学们看,让他们看到设计思路、设计步骤,让枯燥复杂的变体字设计变得灵活有趣。然后,在实践活动中我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想法来设计创作。我看到让学生打开了丰富联想的大门。把自己的生活和设计联系了起来。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助于提高学生感知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第9篇:设计美学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艺术设计;文化艺术素养;创新 

 

一、艺术设计学生创新意识现状 

艺术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一项创造性活动,其基本特点是实用与美观的结合,即赋予设计物功能和审美的双重作用。设计活动是一项以审美创新为主旋律的创造性活动,设计过程就是围绕解决问题而进行的审美创新的过程,可以说没有创新,艺术设计失去了生命活力,也失去了生存的价值。在知识产权已经普及的今天,艺术设计本身所体现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更加受到了社会、企业、以及设计者本身的关注和重视。创新已成为艺术设计引领市场的灵魂,对于身为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创新更为重要,是他们今后走上社会能否很好生存的法宝。然而就目前高校艺术生的创新能力来看,尤其是民办院校艺术生,普遍存在以下情况: 

(一)主动创新意识不强 

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和制约, 有的学生缺乏创新的欲望, 头脑中未形成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 有的学生不满足于现状, 想超越现实, 却又缺乏行动的信心; 有的学生虽然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 但在生活中又不够主动, 缺乏创新的毅力, 一遇到困难就退缩, 没有勇气挑战新的事物; 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问题, 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不多。 

(二)拓展创新思维的想法不够 

创新思维是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提炼、抽象加工,再加上合理的想象和感悟,产生新思想、新观点的思维方式。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和方法的先导,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传统的 “老师授课, 学生听课” 的艺术理论知识教学模式, 缺乏必要的启发教育和学习讨论, 学生按照同一思维模式接受教师的教学观点和教学内容,在创新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在观察的细致性和全面性等方面比较欠缺,不能拓展新思维。有的学生想去创新, 可他们不知道从何入手, 缺乏指导他们去创新的力量, 传统教学模式所灌输的单一思维方式, 未能为拓展学生创新思维提供必要的环境条件。 

(三)文化艺术知识的缺乏导致创新思维滞后 

在全国高考中每年的美术考生大军浩浩荡荡,蔚为壮观。由于高考对文化课单设了一个艺术类的文化考试科目,所以在高中时就把学生分了类,优秀的学生学理科,次一点的学文科,文科中再次的学生为了找出路,无奈地报考艺术设计,但他们没有绘画基本功,大部分考生匆忙补习三个月的素描,色彩就应对考试,考生中真正酷爱艺术设计的并不多,再加上本身文化艺术底子就差,在大学的设计学习中,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创新思维的能力就比其他一些同学滞后。 

尤其是在21世纪,流行时尚文化的冲击,偏重于用电脑进行各种活动,轻视了书本的知识,忽视对文史知识的提高,尤其对传统文化,如戏曲、书法、艺术鉴赏等知识知之甚少,更不用说去进行启发式联想创意了。曾有教师在一堂广告设计课上布置学生以中国传统佳节为主题设计公益广告,要求文案撰写贯穿古代文人诗词作为烘托。不少学生由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文案中的诗词文不对题,人非人、事非事,不知其意,错字连篇,闹出了让人啼笑皆非的笑话,创新谈何而言,思维方式也只能一度的停留在模仿借鉴上了。 

二、文化艺术素养在艺术创意中的重要性 

(一)文化素养在艺术创意中的重要性 

艺术设计,实际上是设计者自身综合素质(如表现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的体现。各个专业虽然对设计知识的着重面不尽相同,但对于“大设计”概念的关于美、节律、均衡、韵律等的要求是一样的。不论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设计,设计者首先要面对的是对所设计对象的理解——对设计对象相关的背景文化、地理、历史、人文知识的理解。没有文化根基,驾驭艺术设计时就难以达到纯熟的境界,难以挖掘艺术的深意。在设计作品中注入相应的文化内涵,已成为增强艺术设计作品感染力不可或缺的手法。尤其是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本民族的特色,创意思维的源泉将会连绵不断。 

一个典型的实例,中国联通的标志是由一种回环贯通的中国古代吉祥图形“盘长”纹样演变而来。标志造型中的四个方形有四通八达,事事如意之意,六个圆形有路路相通,处处顺畅之寓,而

[1] [2] [3] 

标志中的十个空穴则有十全十美之意,洋溢着古老东方的吉祥之气。其创作的灵感来源于对中国历史文化和东方文明的传承观念的提炼,这就是典型的文化对创意的影响。 

(二)艺术修养在设计创意中的重要性 

艺术素养是创新灵感的来源之一。艺术修养,属于美育的范畴, 它主要指:文学艺术欣赏、审美能力、艺术才能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具体包括: 视觉艺术、听觉艺术、综合艺术、造型艺术,以及自然美、环境美的熏陶。艺术修养最终体现为审美的感情、判断和鉴赏能力。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对陶冶人的审美情趣、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增强人的判断能力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一支动听的乐曲、一幅优美的画卷、一座造型高雅的建筑,无不给人以美的愉悦、感情的升华、心灵的震颤,让人体会到高尚、优美、庄严、宁静, 不仅能使人的大脑得到充分休息, 而且在艺术活动中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灵感。

三、如何加强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一)课堂上综合知识点,积极引导,变复杂为简单,变被动为主动艺术教育是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和提高学生敏锐的视知觉观察力、审美感受力和审美创造力。民办高校艺术生的性格特点在于他们对自己学习的自控力和自觉程度上很难把握,有些同学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上文化理论课时无精打采,更不用说课下读一些有关的专业书籍。对此,我们必须在平常的上课过程中就应该教会同学们养成多读专业书、多了解当代先进的艺术设计思想的好习惯,引发大家学习学科前沿知识的兴趣。同时还必须加强整合人文艺术教育的学科资源,让大学的艺术教育课渗透更多的人文内涵,而不仅仅是技艺上的传授。还要注意将美学、艺术史、设计史、艺术批评、艺术创作、艺术心理学等相关学科进行有效整合,加强专业指导和交叉构建。把复杂的艺术评论或者设计史通过简单有趣的方法概括归纳将给学生,同时让学生参与到调查、收集并研究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之间的作品,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阅历,进行PPT讲解,通过比较鉴赏并挖掘作品背后隐含的意义,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也挺高了。 

(二)课堂外给学生提供资源、拓展知识,在实践中激发灵感? 

利用我校艺术大楼图书阅览室这一平台,每学期购买一定量的图书学习资料,可以包括文学、史学、绘画、书法、雕塑、国内外优秀设计作品集、杂志期刊等,让学生定期的去借阅,并规定一学期至少要读两本书,并写出相应的提纲总结,把学到的知识进行一次公开的或者小班的课堂汇报,然后结合汇报给学生提出一设计主题,让其结合所看所学的知识进行一次贴近生活的设计体验,要紧密结合绘画技法、知识涵养和审美欣赏这三种与美术相关的能力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体现创作主体情感、意志、态度等个性化的元素,同时把这汇报和设计作为考核的一部分。那么这样学生的课外知识量不仅扩充了,而且也加强了思考的主动性,同时在开展设计活动的时候能自觉的引用课外知识,灵感也随着知识的丰富油然而生。 

(三)结合学生要求,举办各种艺术门类的专题讲座 

开办校园专题讲座一直是我设计专业所注重的,并且在这方面一直在做,学生从中还是学到了不少知识,但是这方面还做的不够好,应该涵盖各个方面,让学生自愿听讲、自愿参与、根据学生反映意见开展相关的讲座,这样无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感。高水平的专题艺术讲座集学术功能、教育功能于一体,能够帮助学生增强文艺知识,拓宽视野,扩展知识面,使学生学到许多在课堂上难以学到的东西,学生看的多,听的多,了解的多了就无形中会影响自己的思维模式,启发创作灵感。 

(四)走出校门,参与活动、增长见识、激发灵感 

走出校门,多去看看别人的东西,不论纯艺术绘画,还是设计作品,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避免把知识禁锢于书本或是课堂。可以多参加一些各高校间的作品交流活动,参观一些名人画展,设计展;还可以经常去艺术馆、美术展览馆和历史博物馆去取取经;甚至在采风、考察活动中广泛了解当地民族特色文化,收集素材充实自己的资源库,目前很多艺术类高校都采取了最后一学期外出采风的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在旅途中将自己所看的,所经历到的用相机或者笔或者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虚心请教,比较观点、提炼精华、学习经验,慢慢的发现自己在多听多看多问中不断进步,从而获得更多的创作灵感。设计不是独立存在的行为,坐井观天的学习方式不可取,要在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中寻找设计元素和构成方式。 

四、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