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范文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精选(九篇)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第1篇: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范文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思维深刻性 变异教学 本质因素 批判性教学

数学给予人们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这种能力包括观察实验、收集信息、归纳类比、直觉判断、逻辑推理、建立模型和精确计算。这些能力一旦形成,将使人终身受益。然而,现在的很多学生,面对数学犹如洪水猛兽,完全没有体会到数学对其思维产生的巨大影响。数学对其思维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惧怕数学的学生其根本是主观依赖性严重,从而缺失了积极主动的主观思维能力。思想的惰性要远比肉体的懒惰可怕,肉体的懒惰充其量就是个懒人,而思想的懒惰者,却会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庸人、废人。在数学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克服这种思维的惰性,进而培养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良好习惯,是我在教学中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

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分析、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尝试着用如下一些方式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通过变异教学,加深对概念、原理的理解,培养思考的习惯。

例如:判断函数y=sinx,x∈(-7π,7π)是否是周期函数。

许多学生已经成为了一种思维定势,认为y=sinx是最小正周期为2π的周期函数,因此会毫不犹豫地下结论:y=sinx,x∈(-7π,7π)是周期函数。有这种思维定势的同学,明显就是对认识周期函数相关性质一知半解,没有对周期函数的性质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因此教师可以借用该例引导学生对周期函数的性质有更进一步的认识。由于学生已经知道,设y=f(x)的定义域是I,如果存在一个的正数T,使得对于?坌x∈I,有(x±T)∈I,且有f(x+T)=f(x)恒成立,则函数y=f(x)称为周期函数,若T为最小正周期,则T的非零整数倍也是y=f(x)的周期。因此,学生容易理解,若取x=6π∈(-7π,7π),有sin(6π)=sin(6π+2π)=sin(8π),但8π?埸(-7π,7π),因而可以断定函数y=sinx,x∈(-7π,7π)不是周期函数。如果教师的分析到此结束的话,那么对以后遇到其他周期函数时,学生仍然可能犯同样的错误,也就达不到对其深刻的理解。因为若T为最小正周期,则T的非零整数倍也是y=f(x)的周期,容易推出,非零整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凡是具有周期性函数所对应的区间绝不可能是有限值。通过对周期函数的变异教学,学生对周期函数的认识就更加深刻。这样的教学,能让学生体会到深入思考的必要性,经常这样进行有目的教学,学生就会养成思考的习惯,形成思考的条件反射。

二、引导学生识别具有本质的因素,培养思考的深刻性。

例如:设a+a+1=0,+b+1=0,且1-a≠0,求的值。

对于这个题目,大多数学生会分析为要求的值,只需要从a+a+1=0中求出a,从+b+1=0中求出b,然后再结合条件1-a≠0对前面求出的a和b进行筛选,从而可轻易求出的值,但是在求解的过程中却出现了虚数,因此直接求出a和b显得比较麻烦了,便会考虑把变形为+a,把1-a≠0变形为≠。因此只需要从a+a+1=0中求出,从+b+1=0中求出,分别有两个根,然后根据≠分两种情况讨论,就可求出=-1。通过上面的常规分析,也能求出的值,但比较麻烦。此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题目本身加以挖掘,发现其中的亮点,已知中给出的两个等式(a)+a+1=0和()++1=0形式相似,则a和分别为方程x+x+1=0的两个根,而=+a本质上是两根之和。所以,应用韦达定理便可轻松求出=+a=-1。运用韦达定理的解法抓住了问题的本质因素,突破了思维定势,进一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得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和全面。

三、通过批判性教学,促进深刻性的发展。

例如:证明:任意三角形皆为等腰三角形。

证明:任作ABC,∠A的角平分线与BC边的中垂线相交于O,

过O作OEAB,OFAC,

可证得RtAEO≌RtAFO,RtBDO≌RtCDO,

?圯RtEOB≌RtFOC,

EB=FC,AB=AC,

任意ABC皆为等腰三角形。

此题的论证完全正确,可是问题的关键在于角平分线与BC边的中垂线相交于O点,该交点并非交于ABC的内部,只可能在BC边上或ABC外。当然这个错误问题的出现原因可让学生先分析,查找问题,教师再做点评。

又例如:ABC的周长为18,面积为30,求ABC的内切圆的半径。

解:S=(a+b+c)r?圯r=

粗略一看,该题目的解法也是相当正确的,但是仔细思考会发现当三角形的周长一定时,面积最大的是正三角形,而S=×6=9<18<30,满足题目中条件的三角形根本就不存在。可先提示学生寻找周长一定时,面积最大的是什么三角形,面积一定时,周长最长的是什么三角形等类似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也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对类似问题进行思考。

上述两个例子,从解决的过程来看,都比较容易解决,只是因为没有对题目本身加以深入分析,才造成了错误的题目都有着看似正确的答案。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于平时学习过程中一些常识性结论和范围有个基本把握,不能盲目地相信专家权威,通过这种批判性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只有做到全方位地把握问题,才不容易范常识性的错误。

第2篇: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范文

思维品质又称智慧品质,它是人的思维能力差异的表现,是智力与能力的核心部分。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创造性和敏捷性五个方面。其中思维的深刻性也叫抽象逻辑性,反映思维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以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它表现在善于深入地、逻辑清晰地思考物理问题;善于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不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善于开展系统的、全面的思维活动;善于从整体上用联系的观点认识事物,掌握知识,严密地推理论证。深刻性品质是其他各种品质的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深刻性思维品质,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目前,信息技术教师在flash作品创作教学中经常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初中flash作品创作教学学任务设计中,研究如何培养学生深刻性思维品质是有重要意义的。本文结合初中flash作品创作的教学实际,谈谈在任务设计中培养学生深刻性思维品质的一些想法。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沟通机制,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任务,激发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强调要通过具体操作或应用过程,在实际体验中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Flash作品创作看起来离学生很远,提到利用flash创作作品,学生会感到畏惧,感觉上觉得一定很难完成,害怕自己学不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任务不贴近生活,就不能够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了学习的兴趣,也就没有了求知的动力,更谈不上思维品质的培养了。因此在任务设计时应考虑学以致用,设计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任务,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了解学生生活中的需要以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需要和孩子们建立良好的沟通。因此,我校各班建立qq群,信息技术老师给予技术上的支持并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热门话题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任务。有一次,同学们在群里讨论语文课上学习古诗,认为古诗很枯燥、没意思。老师参与话题“如果古诗用动画的形式变现出来,我们是不是更愿意学习?”同学们立刻呼应“如果这样上课,声情并茂,肯定特别好玩。”“能不能利用flash制作《小池》古诗中蜻蜓飞,落在荷花上的效果?”。于是,教师设计了“为古诗添加动画效果”的任务,利用flash中的引导线动画类型完成任务。学生们兴趣浓厚,课堂参与度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样的任务,能够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深刻性思维品质的培养提供了基础保障。

二、开放性的flash作品创作任务,有助于学生深刻性思维品质的发展

在以往的flash作品创作任务设计时,教师更多地考虑学生如何完成任务。即使设计不同的任务,但总是围绕着任务知识点、操作步骤等,以为任务中的元素换了、动画中的帧数换了,这就是开放了。其实,我们可以对范例进行设计到制作的分析,学生对范例有了归纳和整理、延伸,然后布置开放性的flash作品创作任务,让学生大胆地去围绕主题设计符合要求的flash作品。这样从设计的目的到设计的具体步骤、技术手段、画面搭配等去思考制作更有利于学生深刻性思维品质的发展。

三、引导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新旧知识对比总结,发展深刻性思维

Flash作品创作任务设计时涉及的知识点不同,可能会涉及到逐帧动画、补间动画、引导线动画、遮罩动画以及综合运用等。因此引导学生分析任务,将新旧知识进行对比,有助于学生深刻性思维品质的发展。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发现此任务和以往任务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判断出任务的分类、找出任务的规律、思考任务完成的方法和步骤,完成任务。在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提问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例如,任务是制作运动会100米赛的宣传动画。涉及的新知识是运动补间动画。在此之前,学生学习的知识是逐帧动画和图层的知识。在分析任务的时候,教师使用提问法提出几个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1.动画由几个图层构成?2.每个图层上的内容是什么?3.每个图层用到什么动画类型?(旧知:逐帧动画)需要多少关键帧?4.有没有更好的办法?通过这四个问题,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回顾,对新知识有了思考。当学习完补间动画后,及时让学生回过头来再回答这四个问题,学生对多图层的逐帧动画和多图层的运动补间动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了对比归纳,深刻性思维得到了锻炼。

四、恰当地运用范例教学与学案教学辅助学生完成任务,有助于学生深刻性思维品质的提高

第3篇: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范文

【关键词】思维能力 教学手段 独立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41-01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数学教学来说,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数学思维的方法,这样学生才能不断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数学难题。为此,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地要求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具备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些都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加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笔者就在多年实践教学工作的基础上,探索数学课堂中培养小学生思维的途径。

一、创立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也就是人类对新领域、新成果不断认识和开发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对社会发展的进步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是一种素质磨砺和知识能力积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离不开推理、想象、直觉、联想等思维活动。数学作为一门训练人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对人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有积极的作用。作为传授数学知识的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造能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情境。

课堂教学情境的创造,可以先从创造问题情境着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备课的时候,根据教材内容的知识点以及学生的心理特征,设计一些能够引起学生强烈思考的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积极展开想象、联想、推理等思维活动,创造性地探求新的知识。如在讲授“分数”这一课的时候,为了引起学生能够创造性联想到分数的概念;就拿了学生熟悉的简易教具——粉笔来引导。我就拿起粉笔盒,拿起粉笔,先叫学生数着一支、二支、三支、四支粉笔……,学生都集体跟着我数着粉笔盒里的粉笔,在学生数的兴趣高涨时候,我就忽然截断了一根粉笔,问学生这两个半根粉笔用什么表示。看着这悬念的产生,学生一下感兴趣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众口纷纭说着应该是“1”、两个“2”等等。这时,我就引导学生看教材,想学生慢慢分析这粉笔原来是一个整体,截成两半的粉笔,其中的一半是原来整体的“1/2”……这样,学生对分数概念就自然深刻理解了。在这理解的过程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自然得到培养。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所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原有的知识,都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我们教师在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时,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经验来着手,以旧带新,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切、求知欲望强的特点,一步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从而使学生在这学习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

总之,教师应该依据小学生的思维特征和认知规律,给学生一个亲自动手、主动观察、动手实践的机会,这样才能主动观察问题,锻炼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独立思维

独立思维也是数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培养目标。对于小学生来说,独立思维就是学生自主思考,不受他人影响,解答数学上的各种问题;并且在数学中大胆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在课堂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独立自主思考问题。在提问的时候,多给学生一些鼓励性的话语,这有助于学生大胆的思考。同时把教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样学生不仅能深刻理解知识,更能培养积极思考的良好素质。

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逐渐形成自主思考、独立探索问题的习惯。为此,教师应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能给他们主动思考问题的机会。如笔者在教比的基本性质时,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与比相关的问题,让每个小组来解答。笔者首先提出的问题是,如果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零自然除外;那么这个比的比值会不会变化呢?这个问题就交给了第一个小组来解答;第二个问题是当比的前项和后项发生变化的时候,需要在什么条件下,比值才会保持不变?这问题交给第二个小组;第三个小组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比的前项和后项不能乘以或者除以零呢?第一个小组先讨论,讨论的结果其他小组也讨论评价是否正确。这样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学生展开了积极性的思考,为学生创造了独立思考的机会。

三、强化指导,培养学生思维之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的抽象程度和广阔程度。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所以特别要求思维的深刻性。对于小学数学来说,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摆脱对感性直观材料的依赖,从感性材料中抽象理解数学知识;同时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能有一个全面的理解,能找出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还有初步运用归纳、演绎和类比推理等一些方法,在旧知识基础上,去理解新的知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对数学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按照心理学中直观——表象——抽象的认识过程,帮助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的逻辑思维,如在讲授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我先把几个长方体学具发给学生,让学生边观察长方形,思考长方体上面的面积,是怎么计算的?长方体正面的面积,是怎么计算的?长方体左面的面积,是怎么计算的,后面呢?这样学生在感性直观的过程中,逐步弄明白长方体的长、宽、高三个量和各个面积之间的关系。紧接着第二步,我就收回长方体,让学生在脑海里想象出长方体的形状,引导学生在观察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形象思维,并且叫他们计算出长方体各个表面积,是哪一个棱的乘积。第三步就是抽象的计算,让学生掌握长、宽、高这些棱的关系之后,总结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学生就真正理解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有了这一个感性直观材料作为基础,学生一步步从感性抽象上升到理性认识,对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有了一个深刻的理解,从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参考文献:

第4篇: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范文

本文对数学思维的特点和作用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一、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数学思维的特点及作用

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思维主要有广阔性、深刻性、目的性、灵活性等特点.

广阔性指的是对一个数学问题能从多个角度思考,即对一个事实能进行多层次的解释,对一个对象能通过多种方法表现,对一个数学题目能有多种解法.广阔性表现为数学思路宽阔,能在数学问题所关联的广阔空间内思考,在掌握问题的整体的同时能分析问题的每个关键细节,能理解问题本身的同时兼顾其他数学问题.对于问题的内涵、差异和特征等能开展有逻辑的分析.

深刻性指的是数学思维的深度,也就是辨别及发现事物内涵的能力.思维的深刻性包括能对数学对象的关系和内涵进行观察并善于掌握矛盾的特殊性,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潜在的特殊状况且辨别最具意义的数学因素.初中数学的特点要求数学教学中以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为前提的同时,要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目的性指的是数学思维的思考方向由思维任务来决定,不会偏离数学目标,根据思维目的选择途径和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思维目的一般和数学问题的解决紧密相关,数学思维围绕如何实现目标而实施.

灵活性指的是思维定式不会对数学思维造成影响,并能及时转向,能从约束条件和传统的模式中突破出来,能对知识运用自如,并进行自我调节.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灵活性的体现是能够通过辩证思维来针对性地分析具体问题.

新课改背景下层次不同的数学思维能凝聚成层次多样的数学命题、方法、原则和概念,以此组成数学的知识体系.数学思维由于概括而深刻,富含哲理性并具有创造性,能将一些看似困难的数学问题化为富有规律的模型,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策略

1.在知识的发展过程中,培养初中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的形式一般为课堂教学,教师用大部分时间讲述数学新知识.在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将数学教材中隐藏的知识转化为数学思维,将知识的智能和实用价值充分发挥,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数学结论的推导过程适当地向学生展示,以数学思维的方法为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在引导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学生的知识认知结构不断进步,渐渐掌握数学的思考方法,从而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2.运用正确的数学方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的前提是掌握科学合理的数学思想方法.一般认为,在学生步入高中的准备阶段,可以先用初中数学知识为数学背景将多种数学思想方法介绍给学生.按照特殊到一般的原则,采用例题的形式,鼓励学生在自主思考解题中将各种数学思想方法总结出来.如果初中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足够深刻,那么自己总结数学思想方法并不是难题.教师的任务是将采用相同的数学思想方法来处理问题的数学题目归纳到一起,鼓励初中生将问题解决过程中发现的数学题目的共同点细细体会,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思考将各种数学思想方法的精华提炼出来.数学例题不在数量而在于是否典型,从而能让学生在解题中深刻地体会并迅速掌握知识要点.数学题目可以较为简单地将某一种数学思想方法的特征和优势完美体现.在学生基本掌握和理解了这些数学思想方法以后,再进行新的数学知识的教学.

3.采用分层教学,教会初中生正确的思维方法

第5篇: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品质;内在联系;解题思路;技能训练

通过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可使学生学会多种思考方法;通过解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耐心细致、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特别是那些需要经过周密思考,反复研究才能解决的问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克服困难的精神。下面结合数学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生数学思维品质培养上的一些探索。

一、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创新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就是思维的深度,是发现和辨别事物本质的能力。数学思维的深刻性表现在:善于抓住主要矛盾的特殊性;善于洞察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善于挖掘隐含的条件与发现新的有价值的因素,能迅速确定解题策略和组合成各种有效的解题方法。因此,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培养思维深刻性的主要手段。

例如,教学合数时,让学生判断两个素数的积是否为合数,并说明理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整除――约数――素数――合数”这样的知识链去思考:如果素数甲乘以素数乙得丙,则丙除了1和丙两个约数外,必然还有约数甲和乙,所以丙一定是合数。这样的思考过程是从知识的内在联系中演绎出来的结论,能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概括、引向深层,从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同时,数学思维的深刻性也是小学生对具体的数学材料进行概括,对具体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进行抽象,及在推理过程中思考的广度、深度、难度与严谨性水平的集中反映。要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从低年级开始就应加强训练。例如,可以让学生完整地表达思维过程,总结和概括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到了中高年级,就应该培养学生整理和归纳本单元知识要点的能力,形成知识体系,并让学生抓住题目的本质、规律与内在联系进行高度概括。同时,还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培养学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

例如:客车每小时行7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80千米,两车同时从相距500千米的地方出发,经过2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这道题由于条件不明确,从而存在三种情况:第一种是两车相对而行,两车相距为500-(70+80)×2=200(千米)。第二种是两车背向而行,两车相距为500+(70+80)×2=800(千米)。第三种是两车同向而行,如果货车在前,则两车相距为500-70×2+80×2=520(千米);如果客车在前,则两车相距为500-80×2+70×2=480(千米)。

通过设计条件开放的练习,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给题目补充合适的条件或舍去多余的条件,并创设一个学生之间交流讨论、共同提高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善于透过问题的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规律,能从多方面、多种联系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

二、开拓解题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客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这就要求人们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去认识和解决问题。数学思维灵活性的突出表现是善于发现新的因素,在思维受阻时能及时改变原定策略,及时修正思考路线,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善于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进行分析思考。学生解题的思路广、方法多、解法好,就是思维灵活的表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联想,提倡一题多解。同时,设计开放性练习,促进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发展,提高他们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强化技能训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表现在数学学习中能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正确、合理、巧妙地运用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基本知识,简缩运算环节和推理过程,使运算既准又快。因此,强化技能训练是培养思维敏捷性的主要手段。

例1:(3.9+5.3)+(6.1+4.7),教师可根据加法的交换律,让学生用凑十法比较简便,计算过程是:(3.9+5.3)+(6.1+4.7)=(3.9+6.1)+(5.3+4.7)=10+10=20

例2:(50+9.3)-(20+7.3),可让学生用整十数和整十数相减,小数和小数相减比较简便。计算过程是:(50+9.3)-(20+7.3)=(50-20)+(9.3-7.3)=30+2=32

随着学生运算技能的形成,计算过程的中间环节,随着练习而逐步压缩,培养和训练学生从详尽的思维,逐步过渡到压缩省略的思维。这样可以使学生一看到题目,通过感知就能很快地算出得数。

强化技能训练一定要在学生切实理解运算法则、定律、性质等基础上,要求学生熟记一些常用的数据,平时坚持适量的口算和应用题练习,通过视算、听算、口答、速算比赛等,采用“定时间比做题数量”、“定做题数量比完成时间”的训练方式,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从而达到培养思维敏捷性的目的。

四、提倡求异思维,探究求新,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创新思维是获取和发现新知识活动中应具备的一种重要思维,它表现为不循常规、不拘常法、不落俗套、寻求变异、勇于创新。在教学中要提倡标新立异,鼓励学生探究求新,激发学生在头脑中对已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并加以调整、改组和充实,创造性地寻找独特简捷的解法,提出各种“别出心裁”的方法,这些都能促进学生思维独创性的形成。

例如,在引导学生概括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大部分学生都是按照常规的思维得出以下的计算方法:圆柱体的表面积=一个侧面积+两个底面积(即S=ch+2πr2)。这时,我鼓励学生:“能不能概括一种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呢?”一些学生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后将圆柱体的一个底面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知道一个底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底面周长的一半,两个底面合拼成的长方形的长恰好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又正好是圆柱底面的半径,从而得出两个长方形的面积之和为cr。因为圆柱的侧面积是ch,因此,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为S=c(h+r)。接着,让学生作进一步的比较,发现后一种方法计算比较简便。

总之,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基础课程,教师应该不断地分析总结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探寻开展思维训练的方法与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使学生养成积极钻研的学习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质。

第6篇: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范文

一、培养思维的多样性

二、提升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简单而言:就是透过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体现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法,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更进一步的认识。而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则是能够深入地去钻研与思考问题,善于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把复杂的题目简单化。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只看到问题表面性的东西,也不能够浅尝辄止,在学习一系列数学概念的时候,不能混淆两个类似概念。如学习正数与非负数的概念,正数是不包括“0”在内的比“0”大的数,而非负数则是包括了“0”与正数在内的,这是一种包含关系,所以在学习的时候,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让学生区分相近概念的意思。而在教学中,要提升思维的深刻性,通常采用多种方案设计猜想的形式。如例2:跃壮五金商店准备从宁云机械厂购进甲、乙两种零件进行销售,若每个甲种零件的进价比每个乙种零件的进价少2元,且用80元购进甲种零件的数量与用100元购进乙种零件的数量相同。若该五金商店本次购进甲种零件的数量比购进乙种零件的数量的3倍还少5个,购进两种零件的总数量不超过95个,该五金商店每个甲种零件的销售价格为12元,每个乙种零件的销售价格为15元,则将本次购进的甲、乙两种零件全部售出后,可使销售两种零件的总利润超过371元。通过计算求出跃壮五金商店本次从宁云机械厂购进甲、乙两种零件有几种方案,请你设计出来。在解答的时候我们就会利用方程方法,算出乙种零件的购进范围,然而零件只能是整数的,所以我们就会发现有两种方案。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加缜密,考虑得也会更加全面。

三、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第7篇: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B-0083-01

化学课堂中精彩的实验演示,无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教师可以从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着手,通过观察教师演示实验,了解怎样合理设计实验,如何正确使用化学仪器等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品质。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浅析如何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品质。

一、以演示实验培养思维的缜密性

思维的缜密性是指思维细致谨慎,考虑问题周全,逻辑性强。缜密的思维品质关乎学生学习化学时潜力的发挥,并能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思维基础。

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学科,对化学充满了好奇,特别表现在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时,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教师的每个动作都会引起学生强烈的关注。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在演示实验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在实验教学时,教师规范、缜密的实验操作能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思考教师为什么要如此操作,从而培养其缜密的思维。

例如,在“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演示实验中,教师应注意以下细节:桌面的实验物品应摆放整齐;在取用固体时将试管倾斜,把盛有碳酸钠粉末的药匙小心送至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起来;使用后应立即将药匙擦干净等。这些细微的动作,看似简单,却为学生化学思维品质的培养跨出了第一步。

二、以演示实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集中表现在智力活动中能深入思考问题。思维的深刻性对于化学学科的学习和探究非常重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就要让学生学会从表象中发现问题的本质和核心,为达到此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利用实验演示这一教学手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许会发现:一些学生虽然在上课时对演示的实验充满兴趣,但仅仅是一种好奇的心理,而并没有深刻地思考实验的过程和现象。这时,教师有必要进行正确的引导,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实验步骤、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等进行思考,让学生善于提问,学会深刻地思考和理解问题。

例如,在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时,会产生这样的实验现象:过量的镁条在集气瓶中燃烧,集气瓶充满白烟,冷却后,瓶壁及瓶底附有一层厚厚的白色粉末状物质,瓶壁(金属镁燃烧时碰到的瓶壁处)及瓶底有黑色物质。

在教学中,许多学生都是被耀眼的白光吸引,却忽略了化学现象:集气瓶充满白烟,未见黄色物质,冷却后,瓶壁及瓶底附有一层厚厚的白色粉末状物质。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缺乏思维的深刻性,这时,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引导。

师:瓶中的白色粉末状物质是什么?

生A:不知道。

师:那我们首先来分析下这个过程会发生什么反应。

生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镁和氮气、氧气、二氧化碳都能反应,但由于空气中主要是氮气和氧气,所以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主要为:

2Mg+O22MgO

3Mg+N2Mg3N2

师:那我们只要知道这两种物质是什么颜色的,就知道瓶中的白色粉末状物质是什么了。

生C:因为镁和氮气生成的氮化镁是黄色的,实验中未见黄色物质,因此白色粉末状物质是MgO。

通过这一过程,在实验表象的基础上,由表及里,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让学生在演示实验之后深入地思考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对学生化学思维品质的培养有着很大的指导作用。

三、以演示实验培养思维的质疑性

思维的质疑性是思维活动中,独立发现问题和质疑的程度。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许多学生“循规蹈矩”,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多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形成思维的惰性,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逐渐地失去创造力。因此,培养学生思维的质疑性至关重要。要达到此目标,关键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实验演示这一手段,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例如,在“Na2CO3和NaHCO3分别与盐酸反应”实验中,我设计了如下操作: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ml稀盐酸,将两个各装有0.3gNa2CO3和NaHCO3粉末的小气球分别套在两只试管口,将气球内的Na2CO3和NaHCO3同时倒入试管中,观察现象。

在此过程中,有位学生就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实验区分了Na2CO3和NaHCO3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但不能反映出反应速率不同的原因。还有的学生提出:将固体粉末药品分别先装入气球中,将药品倒入试管时,固体Na2CO3和NaHCO3可能不同时,不方便倒入试管且总有不少药品黏在气球和试管内壁上,不能完全反应,造成实验结果不具有说服力。

第8篇: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范文

一、抓口算,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准确迅速的解题思维活动是思维敏捷性的重要表现。抓口算基本训练,能提高学生应用法则的能力。口算时应注意两点:其一,不动笔,动笔计算不利于提高口算能力,亦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其二,计算时要有速度的要求,使学生有一种紧迫感。

二、抓凑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反映了思维活动在选择角度、运用方法、展开过程诸多方面的灵活程度。主要抓以下几方面的训练。(1)凑。就是把数凑成整十、整百等,再进行计算。即用凑整法,多加再减或多减再加。(2)分。就是把运算中的一个数拆开,分别与另一个数运算,便于凑整运算。(3)估。算能提高学生的自检能力,提高速算的正确率,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估算,一般地把某些数估成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整百等,先估结果大约是多少,再精确做答。其次用估算检验。

三、勤归纳,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与逻辑水平。主要抓住以下几方面训练。(1)合。根据凑整的特点,把两个数或两个以上的数合并,便于口算、心算。(2)转。转化运算方法,化繁为简,促使心算。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3)变。就是改变运算顺序,变型不变值。根据法则定义,改变运算符号和数据,促使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一是抓逆运算,二是掌握特殊性质,加深对题目的深刻理解,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高学生巧算能力。

四、精设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一般表现为多思善想,新颖独特等特点。主要抓以下几个训练。

(1)略。根据0和1在运算中的特殊性,使计算步骤省略,从而培养学生独特的创新思维。

第9篇: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范文

思维是人以己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反映,是智能的核心。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指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用辨证的观点和逻辑方法对自然现象等其他感性材料进行分析、概括,形成概念,做出合理判断和正确推理的能力。著名教育家赞科夫曾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化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几年来,笔者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为前提,从培养思维方法入

手,以优化思维品质为重点,以训练思维方式为目标,从四个途径进行了探索。

一、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

思源于疑。思维常常是由解决问题开始的,没有发现问题就谈不上思维,因此可以通过质疑设问,创设良好的思维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和求知欲,引发学生积极的、主动的思维活动。但真正让学生“想得到,想得深,想得好”。质疑设问就必须要做到:①抓住关键,有的放矢;②针对迷津,设置悬念;③明确具体;④新奇有趣;⑤有启发性。

提起激发学生思维动机的手段之一的启发式教学,应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积极采用发现法教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教之以渔。”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学实际,适时渗透各种思维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第一、加强过程教学,经常使用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等思维方法,给学生以示范、指导。

第二、充分利用化学发展史,向学生展现化学家的发明思路和方法,精心选材,应用发现法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例如,讲授“盐类的水解”一节,依据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基本过程: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收集有关资料、数据分析、处理和研究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第三、精选习题,加强针对性练习,诱导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思维能力的强弱是由思维品质决定的,思维品质的优劣是思维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应采取多种措施,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1.由表及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发现问题本质。思维深刻的学生能深入钻研问题,全面、细致、从难地思考问题,以揭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它是其他思维品质的基础和核心。所以教师首先要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设计阶梯疑问或多层次练习,诱导学生的思维由表象向纵深发展。其次,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善于抓住本质和关键。再次,通过典型习题的练习,培养学生摆脱表象的迷惑、挖掘隐含条件的能力。

2.由此及彼,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指的是善于全面细致地思考问题,注意事物间的各种联系,善于分析事物发生和发展的具体原因和实际条件,善于从多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既注重问题的重要方面也不忽略问题的细节。所以首先应注意知识归纳总结,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便于提取,由此及彼,纵横贯通,开拓学生思维。其次,分析问题时,将知识广泛迁移,对同类知识联想融合,对不同类知识上挂下联。

3.快速准确,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是指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辨别领悟能力,能迅速地抓住事物的本质。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可以使学生深刻认识化学规律和现象,缩短掌握概念、规律的时间,能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同时表达出来。所以教师首先应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其次,控制恰当的教学节奏;还可组织快速抢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当机立断、急中生智的能力。再次,指导学生总结各类习题的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思路,注重巧思妙解,熟练掌握差量法、守恒法、平均值法、关系式法等重要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快速敏捷的思维品质。

4.随机应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对化学现象的本质认识更深刻、更准确,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结构化,使学生深刻理解,融会贯通。解题要指导学生找准题眼,探寻突破口;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训练,培养学生审时度势、灵活应变的能力。

5.环环相扣,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概念是逻辑思维的起点,是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因而,要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教学。注意暴露思维过程,教师讲授思路清晰,有条不紊,学生听课探寻教师的思路,回答问题说出思路,阅读教材理清编者意图。解题时,要求学生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还要加强逆向思维训练,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6.标新立异,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是指学生善于独立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努力使用发现法、实验探究法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独立探索,勇于创新。适当练习实验设计题和信息迁移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选题力求新颖,鼓励学生奇思妙解、标新立异。强化纠错与究错教学,通过以反树正,提高学生明辨是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