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制药工程专业能力范文

制药工程专业能力精选(九篇)

制药工程专业能力

第1篇:制药工程专业能力范文

 

关键词:新工科;制药工程;工程设计

 

制药工程专业的主要相关学科是化学、生物学、药学(中药学)和化学工程与技术等。我国制药工程专业办学,分布在理工、农林、师范、医药等院校,覆盖广泛。在寻求现代化与传统相结合的模式,在中医药院校开办该专业要凸显本校特色,还要满足专业发展需求,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我校自2011年在设立的制药工程专业,目前已经有5届毕业生,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从发展的过程中来看依旧存在众多问题,尤其是在学生毕业后发展中有着突出体现[1],表现为学生的就业方向与专业培养的契合度不密切,工程设计能力不能满足现代制药工业的发展。

 

工程设计能力是指具有运用科学的知识及方法,有目标地进行创造工程产品和计划的过程,基本涉及到全部领域。2017年2月"新工科"建设理念破茧而出[2],之后从“复旦共识”,到“天大行动”,再到“北京指南”,新工科研究与实践要从新结构、新质量、新理念、新体系及新模式五个方面再出发[3]。从新工科角度分析当前中医药院校制药工程专业学校和企业需求的矛盾,有机融合中药传统与现代工科的特殊发展要求,为积极探索中医药院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工程能力的培养的提供了新的思路。

 

1中医药院校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现状

 

1.1硬件及课程设置办学条件的限制

 

我校中药学等相关专业是龙头学科,制药工程专业受到传统教学的模式,以及药学和医学的影响,课程偏重理科,工科的培养特点无法突出。课程对制药工程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生产过程大规模管理和现代化控制过程的教学与培养相对薄弱,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医药工业企业的发展的需求。在2011级2015级培养方案中,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开设了有突出中医药院校特色的中药方剂学、中药学等选修课程,一方面增加学生对中医药文化自信和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拓宽就业范围[4],但是另一方面削弱对学生工科能力培养。增加专业实验课程,如药物化学、药物合成、药物分析及制药工艺学等相关实验,增强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更加凸显出了对理论教学的重视,整体上看对工程设计实践部分的培养是减弱了。

 

1.2教师专业素质结构不合理

 

制药工程专业对于我校来说属于新建专业,没有理工类院校工程背景的支持,所引进的教师中具备丰富工程设计能力背景的非常少,在讲授工程方面的课程时,不能完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对制药工程专业工程设计的内容拓展较为欠缺。无法给学生打好扎实的工程基础课程的基石,尤其是对工程制图、仪器仪表自动化及化工原理等课程的学习没有系统性和整体性学习,对后续工艺车间设计的学习掌握等造成了影响。

 

1.3实践实训环节规范标准化的局限

 

学生的实习实践环节是人才培养方案上要求的必修环节,由于校内缺少仿真实验平台、实践模拟GMP实训基地等,学校主要依赖企业实习完成的实践能力的锻炼,效果不尽人意。客观困难一是由于企业生产环境的需要,大部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仅仅是在外包和物流质检等环节,进入GMP车间困难。二是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实习实践的具体教学时间,经常企业会飞行检查等各种特殊原因无法配合学校时间,临时更改实习实践地点及内容[5]。因此,对于实习实践的环节难以规范和标准化,不能对每届学生提出相同的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随机性。

 

2新工科背景下工程设计能力培养探索

 

2.1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增大实践实训环节比例

 

在我校工程背景不强的环境下,更加需要从各个方面突出制药工程的实践环节。因此,需要学生在实现理论框架的建构、基本概念清晰,以及基本理论知识先行引领的前题下[6],逐步开展专业的实践环节。首先,我校进行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并在现有学分制培养要求下,将以前的18课时1学分缩减到16学时1学分,逐步精炼理论课时,增加相对应的实验和实践教学课时。其次,对制药工程专业的基础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进行整体上和系统上的规划。第三,对工程设计方面的课程的教学方式地行改革,例如,将实习过程中企业无法安排大量学生深入了解的工艺生产环节,争取企业同意后,录制实地教学视频,在课堂上进行系统和详细的讲解。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应用,进一步丰富工程课程方式,实地操作并录制视频分享到课后班级平台上,来拓展理论课程教学的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2.2丰富工程设计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在培养工程设计能力中,需要采用多种环节、多种方式来全面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有实质的提升。第一,对制药工程专业必备的实践实训环节,如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化工设计和制药工程综合课程设计等,让学生在校期间更多了解企业及社会的发展需要,让学生个人对自己未来发展有更好的定位。第二,从课程理论学习直接到毕业设计环节,过程和衔接跨度较大,拆分不同的步骤来培养学生,分为从理论知识的掌握到实际独立完成工程设计等不同的环节,例如,将全班完成的一个设计题目,每组设计完成一个操作工艺,课堂上进行讨论。各个组完成不同设计任务,最后做到部分学生独立进行初步的工程设计。第三,利用全国性的竞赛平台,创造更多的参与可能性。对于制药工程学生,可以参加例如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7]。我校积极创造条件,从2015年开始,每年均仿照制药工程专业设计竞赛的模式,举办院级竞赛,扩大学生参与度,进行设计能力锻炼。虽然在全国比赛中,我校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学生在专业知识的拓展、综合归纳整理和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上有了稳步的提升。

 

2.3整合地方资源配置,培养复合型工程设计人才

 

在制药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我校积极探索整合多个院校资源及社会资源,针对性的加强区域地方合作办学和企业的合作机会。首先,同一城市相关院校的制药工程专业可以联合共享校内的实践实训机会,我校同工程性较强的院校建立了联合的金工实习平台相互协商合作使用。其次,增加和各个实践教学基地的沟通,主动送本校教师进入企业实践学习,聘任富有实际工程经验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的讲座及课程指导,或在生产过程中,录制实际生产过程讲解实例,从而弥补校内教师实际工作经验不足的缺点。

 

3结语

 

新工业革命对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挑战[8-9],加快建设和发展新工科,培养引领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人才,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中医药院校中的制药工程人才的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更需要创造性的突出本校特色优势,并同当地其他的工科优势性学校加强交流合作,走出一条中医药复兴的现代化之路,为本专业建设的持续推进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姜洪丽,董建.新工科背景下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17):78-80.

 

[2]吕红梅,谷颖.新工科建设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探讨[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9(01):66-70.

 

3]熊平.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对制药工程专业设计实践教学的思考[J].药学教育,2018(4):61-65.

 

4]仝艳,李晓飞,王宪龄.地方中医药院校如何建设制药工程专业[J].中国外资,2012(12):272-272.

 

5]陈宪,许小平,欧敏锐.基于设计竞赛的制药工程专业毕业实践教学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17(4):85-88.

 

[6]张良,袁永俊,陈祥贵.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生物工程类专业多学科交叉共建的探索与实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8):87-89.

 

[7]李亚楠,刘斌.新工科教育中化工与制药类专业的学术竞赛的探索[J].广东化工,2019,46(7):231,241.

 

[8]刘冬颖.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8(11):26-29.

第2篇:制药工程专业能力范文

关键词:制药工程;应用型;药物合成;药物分析;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8-0145-03

制药工程专业是化学、药学和工程学交叉的工科类专业,以培养从事药品制造与分析、药品技术、工程设计和应用人才为目标[1]。重庆文理学院作为新型本科应用型高校,制药工程专业是2012年材料与化工学院新申办的本科专业。经过两年多的专业建设和发展,同大多数本科院校一样,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目前面临着专业定位不清晰、实验内容单薄、实践教学形式单一、实践教学方案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如何构建我校制药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是目前该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我校制药工程专业所处的行业背景调查

(一)制药工程专业是国家和地方区域经济的建设的需要

制药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现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点。按照国家“十二五”对化工和制药行业的规划,国家将重点发展精细化工和制药工业,因此化工制药行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重庆市政府根据国家“十二五”对化工与制药行业的建设和规划,将对天然气化工、炼油、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等四大百亿级产业集群进行重点打造,同时重庆市政府还将打造千亿级的医药产业群。届时重庆依托周边地区丰富的化工资源,将力争建成长江上游“综合化学化工和医药新药”基地,并将在2020年建成国际一流的化工和制药基地。另一方面,重庆及周边地区化工行业在未来的20~30年需要大批化工以及制药工程等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以满足地方经济的建设和发展。这为重庆高校化工和制药专业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二)制药工程专业是我校专业建设的需要

重庆文理学院在“十一五”规划期间已完成由师范型向“区域性、多科性、特色应用型大学”的成功转型,且实现了由师范和文理专业为主向以适应产业发展的应用型理工学科专业的转变。转型后,学校面临着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并坚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和发展为核心的教育方针,并进行特色专业的改革和发展。我校的制药工程专业是学校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将重点建设“六大”应用型学科专业集群中的工科应用型专业。该专业的建设,可为重庆及周边地区的化工及制药行业提供重要的专业技术和人才支持,并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专业定位

制药工程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行业,主要包括中药制药(包括中药材和中成药)、化工制药以及生物制药三方面[2]。但我校的材料与化工学院是由化学师范转型而来,因此我们不能走“宽口径”的培养模式,应采取以“实基础、重应用、强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企业、行业、同类高校、毕业校友以及在校学生的走访、座谈、问卷、电话、网络等多种调查方式,综合分析后发现在化工制药企业中,对化学药物的合成、药物分析的专门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量比较大。因此我们紧紧把握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对制药工程专业定位于以“药物合成和药物分析”为特色的技术应用型专业。

(二)校内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教学内容

制药工程专业是基础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以及工程能力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由于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办学时间短,目前存在实验基础薄弱、实践教学经验缺乏、建设水平较低的情况。因此非常有必要重新构建校内实验实训教学体系以及探讨实验实训教学内容。

1.实验基本技能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教学内容的探索。培养以“药物合成和药物分析”为特色的技术应用型制药工程专业,其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应从大学一年级抓起。通过技能训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大学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对培养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3]。因此在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中,应重视实验基本技能的规范化训练和培养,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常规玻璃仪器的洗涤、干燥以及台秤、分析天平、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掌握过滤、分离、回流、结晶、萃取、溶液的配制等基本技能,以及温度计、移液管、滴定管的校正以及烘箱、酸度计、玻璃加工的正确使用。通过这些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术,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心智”技能,对学生后续专业实验的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实验技能基础[4]。

2.药物合成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教学内容的探索。药物合成实验教学是在有机化学、药物合成、药物化学、制药分离工程等专业课程之后开设的专业实验,以整体药物为目标,以合成路线设计的原理、方法及技巧为起点,在机药物骨架的构建和基团相互转换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有关药物合成的反应机理、反应条件以及影响因素[5]。本课程的目的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药物制备中典型的有机合成反应的机理及实验方法,如卤化反应、烃化反应、酰化反应、缩合反应、重排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环化反应等。以及在实验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有机试剂的处理,如蒸馏、萃取等基本操作,试剂中影响反应的某些杂质的去除等。学习中间品以及成品的分离纯化,如过滤、结晶、精馏、吸附、离子交换、色谱分离等原理和方法。并掌握药物的定性鉴别的原理及方法,如熔点的测定、旋光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色谱分析等。通过药物合成实验,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的能力,加强学生在药物合成中具有独立工作以及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

3.制药工程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教学内容的探索。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在制药企业、药品研发单位、食品药品检验所等,急需大批的药品分析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如何正确构建药物分析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对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一丝不苟、规范化的药物分析专业技术人才,对保证药品的质量以及人的生命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中,重点加强以药物分析的专业实训教学内容为主。药物分析实训内容应按照《中国药典》的质量标准执行,主要从药物分析的原理,使用试剂的性质及具体配制过程、试剂的用量,仪器构造、规范操作等细节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7]。因此,在药物分析的实验教学内容中,应以原料药物、半成品、成品制剂的常规检验以及含量分析为主。常规检验主要包括药品中杂质的鉴别及限度检查,如氯化物、硫酸盐以及金属离子的检查,干燥失重、炽灼残渣、易碳化物、溶液色度及澄清度的检查等。各类代表药物的鉴别实验包括一般鉴别实验和专属鉴别实验,主要包括呈色反应、沉淀反应、荧光反应以及气体生成反应、紫外光谱鉴别、红外光谱鉴别法等。原料药、半成品和成品制剂的含量检查时,重点加强非水滴定、络合滴定、永停滴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荧光分析法、液相色谱等技能训练。通过制药工程专业实训,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药物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的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8],可为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对药物的真伪、纯度和有效性的鉴别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使学生进一步树立起药品质量控制的观念和培养质量控制的工程意识。

4.加强校(外)企合作实践教学。在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针对学生片面看重理论和基本的动手能力,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缺乏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创新能力的问题[9]。重庆文理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制药工程专业适应新的高等教育发展形势,立足于本校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特色,不仅积极构建本校校内实验实训教学体系,还积极加强校(外)企合作实践教学。

校(外)企合作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专业见习,安排在大一完成。二是顶岗实习,安排在大四阶段。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已与重庆朗天药业、重庆福安药业庆余堂制药公司有限公司、重庆西南制药二厂、四川宝光药业有限公司、重庆市永川食品药品检验所等建立了校(外)企合作基地。通过在这些企业的专业见习和顶岗实习,学生学习企业化学药品的合成工艺、制剂制备的方法及设备,以及药品质量控制的方法与标准等。不仅可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把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理论与实践,学校培养与企业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为学生实现顺利就业创造条件[10]。

校(外)企合作实践教学不同于传统培养模式,这种模式需要行业企业的参与支持,具有更为开放、灵活和动态的特性[11]。为了保证加强校(外)企合作实践教学,应加强其管理。首先要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让企业选择合适的学生,也让学生选择心仪的企业。其次是要解决实习的管理。实习指导教师通过定期回访企业、跟踪学生信息、建立实习档案、填写实习手册等方式做好实习管理。再次是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明确学校、企业、学生三者之间的责任、权利和义务。通过以上校(外)企合作实践教学的管理办法,真正达到企业、学校与学生三方互惠互利、多赢的目的。

三、结语

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结合行业背景以及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构建定位于以“药物合成和药物分析”为特色的技术应用型制药工程专业。针对该专业的实践教学,构建了实验基本技能、药物合成实验、制药工程专业实训、校(外)企合作等实践教学模式,并探索了相关的教学内容。对我校培养技术应用型制药工程专业人才,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技能提供了教学保障和实验实训的培养平台。

参考文献:

[1]刘瑞江,张业旺,李红霞,等.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教学研究,2012,35(2):88.

[2]刘均洪,张媛媛,吴汝林.宽口径教学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08,25(2):31.

[3]王广慧.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生物制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4,41(5):190.

[4]詹汉英,董团瑞.加强高师院校师范生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5,85(3):26.

[5]董文亮,郭炜.药物合成反应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24):76-77.

[6]葛燕丽,巨修练,冯菊红,等.提高药物合成反应课程教学质量初探[J].广东化工,2009,36(11):192.

[7]徐景峰,吴芳珍.药物分析实验课的教学实践[J].广东化工,2013,40(245):179.

[8]刘利红,慈薇,吴少瑜.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1):60.

[9]温海霞,蔡家利,张小容.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10):61.

[10]颜雪明,肖新荣,谭倪.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13,(10):45.

[11]吴龙火,刘海清,李林福.制药工程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J].广东化工,2014,42(14):218.

第3篇:制药工程专业能力范文

[关键词]制药工程 本科教育 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0-0214-02

在探讨我国制药工程专业本科教育之前,先回顾国内外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发展和制药工程专业的发展历史。

一、国内外GMP简介

制药工业起源于18世纪末,随着化学合成药和抗生素的出现和广泛使用,制药工业发展迅速,同时药品安全问题也随之增多。1935年发现磺胺类药物后,一家公司将二甘醇用于口服的磺胺醑剂中,导致107人死亡,其中多数为儿童。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沙利度胺事件引起全世界对用药安全的高度关注。此后有关药品安全问题的事件仍大量出现。正是基于保护消费者,严格控制药品生产过程,保证药品质量,美国坦普尔大学6名教授编写制订GMP,并于1963年由美国国会第一次颁布实施。1977年第28届世界卫生大会,WHO向其成员国推荐GMP,并确定其为WHO的法规之一。此后世界各国陆续出台GMP,一些国家也制定了兽药的GMP规范。

我国在1982年由中国医药工业公司制定《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稿)》,1985年编写《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指南》,1992年卫生部颁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进行修订,并以法令形式颁布实施,要求国内企业必须遵守。2001年出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指南》,2011年3月1日,经过大幅修订的新版GMP颁布实施。

二、早期国内外制药工程专业的设立

按照GMP规范设计并建造制药车间、厂房,是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对于工程设计人员要求非常高。原有的化工设计者由于缺乏药品生产的专业知识,如洁净车间的设计,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无菌控制等,而难以胜任。[1]因此,1995年在新泽西州立大学Rutgers分校化学与生物化学工程学院设立第一个制药工程专业,为研究生教育。此后美国、英国等其他大学也相继设立制药工程专业。早期的制药工程以研究生教育为主。1998年,加州大学Fullerton分校工程与计算机学院设立第一个本科制药工程专业。[2]

改革开放后我国制药工业快速发展,但行业标准参差不齐,产品质量良莠不一,为配合我国制药工业的调整,适应制药行业在GMP下的人才需求,教育部在1998年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招生目录中增设制药工程专业,同时取消了一批与制药相关的专业名称,包括生物制药、中药制药、微生物制药等。

三、制药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制药工程专业设立到现在已经过了14个年头,各学校在本科生培养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其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课程改革(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

制药工业发展日新月异,许多课程授课内容需要跟上时代步伐,近年来围绕 《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工程制图》《专业英语》等十多门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方面的课程改革发表了大量文章。除了授课内容进行优化之外,也有对一些课程进行优化和组合,比如有些学校开设《微生物与发酵》《生药学与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制剂与分析》等。此外也有一些新课出现,如《制药工程导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程》等。课程改革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和本科生培养的要求。

(二)实践教学环节困难比较大

随着GMP的实施,尤其是GMP(2010版)近乎于苛刻的要求,以往制药及相关企业为制药工程等专业本科生提供各种参观和实习的机会,现在逐渐成为一种奢求。许多有能力有条件的学校都大力建设校内实习基地,有些院校按照GMP要求建造中试车间,甚至是生产车间。

(三)课程体系构建上问题多,学生学习压力过大

制药工程是一个综合性很强、涉及面很广的学科,既涉及化工与制药的工程设计、制药过程中的工程技术,也包含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分离、工艺、制剂、设备、分析、质检等,按照我国药品分类,又包括生物制品、化学药和中药。除专业课程外,公共课程的门数和深度要求也很高,如数学、化学、经济学、计算机、CAD辅助设计等,学分普遍达到80分以上。所以,纵观全国各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本科生毕业所需最低学分一般在190分以上,学生毕业实际所修学分普遍在200学分左右,低于180学分的寥寥无几。早年这个问题更为突出,除了一些老牌学校在制药工程专业下只设置一个方向,近年来许多学校在制药工程专业下设置2~3方向,如生物制药、化学制药、中药制药等,通过分流缓解课程设置难、学生学习压力大的问题。[3-5]

(四)各学校在制药工程专业本科培养的目标定位上各有侧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到底应当怎么做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从能力教育到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从专才教育到通才教育,从专业教育到通识教育,口号一个比一个响,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比如公共课方面,哲学、心理学等课程早已成为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的基本课程,是国内许多专业的素质拓展课;我校许多一线教师反映应当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大学语文课,相对的,像英语、政治等一些课程的学时应当相对调整。近日走访了修正集团通化产业基地和东宝药业,反馈出来的信息是,企业招聘时需要学生在某一方面突出,然后选择性地针对一些员工进行培养。换句话说,毕业生到企业要经过一个从专才到通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本科生接受的通识教育要达到的效果并没有展现出来。

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界定不明,作为工科专业,它的专业基础课程到底是工程课程,还是药学课程?如果是药学课程,那与药学专业有何区别?进一步,是化学药、中药,还是生物药?当下确实是到了创新教育时期,理应深思如何平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如何体现厚基础、宽口径的目标。

1998年教育部一刀切,取消十多个老专业名称,统一名称改为制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涵盖了制药行业的每一个角落,从研发到工程设计,到生产,到管理,到销售,面面俱到,这让许多学校在制定培养方案时无所适从。既不能违背国家大的方针政策,又要满足制药行业对本科生的要求,矛盾重重。

近年来许多学校在制定培养目标时不再一味追求高大全,结合自身特点,从不同层面确立自己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

四、浅析制药工程及相关专业的设置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当初制药相关专业调整时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日益展现出来。随着GMP(2010版)的颁布实施,和2015年12月31日全部制药企业均需通过新版GMP认证这一大限的临近,制药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与高校对制药工程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的矛盾越来越明显。

2008年全国制药工程教育委员会对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的目标和业务要求分别为,培养目标:具备制药工程方面的知识,能在医药、农药、精细化工和生物化工等部门从事医药产品的生产、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从培养目标看,无论是生产、研发、还是管理,这都需经四年制本科才能达到一定水平的,让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在四年时间里达到上述要求,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不可能的。业务要求:主要学习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药物化学、生物化学、毒理学、药理学、制药工艺学和制药专业设备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对医药产品的生产、工程设计、新药的研制与开发的基本能力。面面俱到的培养模式,能否让本科生具备这些基本能力实在是值得商榷。

目前全国近两百所高校设有制药工程本科专业,各有侧重。在1998年专业调整,以及此后大批高校设置制药工程本科专业时,多数学校对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后应该去做什么,没有达成一个明确的共识。许多制药工程专业在设置之初,就是换个名。一些制药工程专业是仿照其他兄弟院校的情况,进行培养方案制订。从1998年到2012年,在中国知网上以“制药工程”为关键词,在篇名检索中,检索到与制药工程相关的论文,30%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修改有关。除了少数学校确立明确的目标外,多数情况还是中药、化药、生物药大杂烩,工程设计与工程技术,以及研发、生产、质检等一锅端。正是这些少数明确其本科生培养方向,放弃高大全培养模式的学校,在众多高校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中突出了自己的特色,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如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制药工程专业,在其学校网站上介绍:全国第一,其特点就是培养方案围绕制药工程设计和制药工程中关键技术进行设定。再如中国药科大学近年特别设置生物制药专业,围绕生物药的研发、生产等环节开展课程,凸显其生物制药的特点。还有江南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其核心是围绕发酵工程在制药行业中的应用制订培养方案,突出学校老牌专业的特色。上述三个专业均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教高厅函(2011)40号,(2012)7号)。此外还有天津中医药大学特别设置的中药制药专业,结合自身中医院校的特点,突出中药制药环节。再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其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计划就是围绕农药展开。2012年4月,东北农业大学召开制药工程专业培养研讨会,确立其生物制药方向。此外,许多地方院校采用订单式培养。这些兄弟院校的举措正是对这十多年来制药工程专业到底应当怎么做的一个深度反思。

综上,制药工程应当是与一些相关专业互补的,而不是笼统放在一起。制药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的设置应当相互配合,各有特点,并且特色突出。有选择性地适当恢复几个专业应当是现在比较合适的做法。

【参考文献】

[1]赵光荣,元英进,蒋建兰,李霞.美国制药工程教育一瞥[J].药学教育,2005,21(1):56-58.

[2]徐明丽,赵光荣,白鹏,元英进.国外高校制药工程专业教育[J].化工高等教育,2004(1):12-14,39.

第4篇:制药工程专业能力范文

关键词 生物制药技术 专业建设 职业岗位 职业资格证书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制定的指导思想是:充分尊重生物制药行业用人单位对生产与服务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客观要求,结合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毕业生从业现状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群的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培养适应现代化生物药物生产一线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1 服务地方支柱产业发展,合理设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服务地方支柱产业发展的前提是科学的、合理的设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院校应紧贴地方产业发展趋势,在有相关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前提下,按照企业需求设计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趋势相一致的专业布局和专业课程体系。如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制药技术、药物制剂技术、药物鉴定技术、生物实验技术专业依托天津医药集团、天津华立达生物工程公司、天津药物研究院等知名制药企业,校企合作共建教学实训基地与“双师”结构教学团队,设计制定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服务天津及周边地方各生物制药企业。

1.1 产业技能型人才需求调研

生物制药工业属知识密集型、专业化程度高的特殊产业。近年来,我国生物制药工业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要求标准越来越高,单靠校内的封闭式教育是不可能达到的。通过对天津市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社会需求调查发现;企业职位需求主要集中在生物工艺操作与控制和药品检验与营销岗位,其中以工艺操作与控制占了绝大部分。统计分析结果为:工作岗位主要包括:(1)配料;(2)消毒、灭菌;(3)菌种培养复壮;(4)发酵;(5)固液分离、纯化;(6)制剂。其中,生物制药工艺操岗位占40%左右。生物药物分离纯化技术岗位占30%,药物制剂岗位占30%。总体而言,生物制药产业技能型人才需求具有多样性特征。

1.2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定位

生物制药产业由三类企业组成,一是抗生素生产企业,主要采用微生物发酵与酶工程技术从事抗生素原料药的大宗生产;二是生化制药企业,主要由天然植物或动物为原料,生产生化药物;三是基因工程制药企业,生产疫苗、诊断试剂和单克隆抗体等。整体而言,生物制药产业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技术领域宽泛。涉及生化制药、微生物发酵制药、酶工程制药、细胞工程制药、基因工程制药、动植物细胞制药等技术和药物制剂技术。二是发展快,但起始规模小。因此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必须具有宽泛性。

综合以上分析,确定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为:掌握生命科学的基础理论以及生物药物尤其是抗生素类药物生产、菌种筛选、质量控制、设备维护等所必需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具有生物制药菌种选育及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发酵、产品纯化、分析检验、制剂、药品营销等岗位群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其专业核心能力包括:基因工程制药技术、发酵制药技术、生化产品分离纯化技术、药物制剂技术、药品营销技术。

2 确立并实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本课题组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企业高技能人才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确定该专业的就业岗位群。在医药集团等多家企业的专家指导下,确定以生物制药生产类人才为培养目标的培养方案,工作路线如图1所示。

2.1 岗位职业能力、专业岗位群分析

学院以生物制药技术等专业为龙头,以生物实验技术专业为支撑组建专业群,带动学院专业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具体见表1。

岗位职业能力的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称之为技能。生物药物的制造过程技术含量高,技能涵盖面广,因此要从生产第一线的实际需求提炼岗位职业技能,并对生物制药生产工艺中共性的技能进行整合。通过对生物制药中级工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的调研和分析,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干扰素)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表,见表2;为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2.2 职业资格证书与就业准入制度

实行职业资格证书与就业准入制度。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根据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各行业职业的特点、性质,规定从2000年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对超过上百个职业实行。就是说如果从事某类职业(工种)必须持职业资格证书上岗。很多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资格证书与就业准入制度,比如生物制药行业就有生物制品工、生化药品制造工、发酵工程制药工等初级、中级、高级资格证书。如图2所示:

国家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是从事相关职业和岗位的通行证。在高职教育中实施“双证制”,实现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有效衔接,以国家职业标准为指导,制定教学标准,将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考核内容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使培养过程与目标更有针对性,更有适应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得到明显加强。

2.3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应遵循学生技能增长与认知规律。利用“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核心技能”三个阶段教学环节,将课堂搬进实训中心、校办工厂,搬入企业,探索企业运行规律与专业教学规律有机衔接与融通。

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如图3所示,以生物技术制药的生产流程中菌种培育、发酵、生物药物提取分离、药物制剂等典型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根据工作任务的相关性,重构教学内容,确定发酵制药技术、生物制药工艺技术、药物制剂技术、生物制药设备操作技术等核心课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坚持“德育为先、技能立业”的理念,把职业道德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增设选修课程,补充和完善课程体系;同时,为拓展学生职业发展空间,开设药品营销方面的课程,从而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构建职业特征的专业教学模式是改革的重点,培养高技能型“即用式”人才,实施毕业生“零距离”上岗是高等职业教育重中之重;重点应抓好以下两个方面工作:一是以理实一体的项目替代原有课程,从调研典型生物制药企业职业岗位(群)入手,分析和提炼出具体职业岗位(群)工作所需的核心职业能力、专项能力以及能力要素;二是根据这些能力要素设计课程项目,并以具体工作任务的实施来完成项目教学,把传统的课堂变成“教、学、做”相结合的课堂,使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密切结合在一起,全面实施“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三是在能力培养上依托本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充分利用企业技术资源,从生物制药企业的技术人员中聘请“能工巧匠”作为兼课教师,实施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3 依托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双师”专业教学团队

第5篇:制药工程专业能力范文

关键词:分段培养;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4C-0007-04

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是指由本科院校统一招生,学生在高职阶段培养3年,转段进入本科阶段培养2年,高职与本科院校共同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实践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系统。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是实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通过实践教学培养使学生成为适应专业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笔者以制药类专业职业技能培养为基础,注重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系统化构建了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的“三层、四段、四维”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及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的实践教学课程设置的反馈系统。力图为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应用型人才,促进高职教育的高层次发展,以及拓宽职业教育体系提供依据。

一、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开发程序

“3+2”项目具有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的特殊性,因此,不能照搬高职阶段或本科阶段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更不能将高职阶段和本科阶段实践教学体系简单叠加。在对企(行)业对药品生产技术专业(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调研和制药工程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组织了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和淮阴工学院的专业教师(包括专业负责人和骨干教师)、制药企业能工巧匠、制药行业专家进行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开发。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开发程序见图1。

二、“三层、四段、四维”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

制药工程专业分段培养期间,3年的高职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2年本科阶段着眼于专业技术、管理技术的提升,要求比高职人才有更宽的理论基础和更强的解决问题能力。针对制药工程专业分段培养项目的特殊性,根据药品生产技术专业(高职)与制药工程专业(本科)3+2分段培养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力求既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又体现本科教育的“高等性”。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础,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系统化构建了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的“三层、四段、四维”课程体系(见图2)。

制药工程专业分段培养的是适应现代制药企业需求的高端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这就要求学生能掌握药物制剂、药物检验等更高层次的专业实践技能素养。因此,必须将高职和本科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重构。笔者构建的“三层、四段、四维”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由“基础技能实训”“专业核心技能实训”“专业综合技能实训”和“顶岗实习、社会实践”等4个层层递进的阶段构成;4个阶段训练范围分别为点、线、面、体;第一阶段实践教学为基础技术层次,第二、三阶段为专业技术层次,第四阶段为应用能力哟巍

1.基础技能实训(点):为基础技术层次,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主要开设医药学基础实训、化学实训、化工单元操作技术实训、生物化学实训、药用微生物实训、有机化学实训等实践课程。

2.专业核心技能实训(线):为专业技术层次,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主要开设制药分离技术实训、药物分析技术实训、药物制剂技术实训、生物制药工艺实训、生物制药设备实训、药理学实训、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实训等实践课程。

3.专业综合技能实训(面):为专业技术层次,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主要开设药用微生物培菌工技能训练、药物分析工技能训练、药物制剂工技能训练、药品生产与检验综合实训(含发酵、提取、制剂、检验)、制药工程专业实践等课程。

4.顶岗实习、社会实践(体):为应用能力层次,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主要包括高职和本科阶段的顶岗实习和毕业项目,对应于药品生产管理岗位、药品质量检测岗位、药品销售管理岗位等,主要在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等预就业实习岗位。

三、高职与本科衔接实践教学课程设置的反馈系统

成立了由企业、行业、学校(高职和对接本科校)共同组成的分段培养教学质量监控委员会,形成了实践教学质量多方评价机制,构建一套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全程跟踪、高效反应、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反馈系统(见图3)。

建立了准确高效的实践教学质量信息反馈与调控系统,通过学生评教、毕业生跟踪调研、企业导师评价、同行专家评价等多方评价机制,保障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另外,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授课教师座谈会、行企导师座谈会等,广泛收集各层次人员对实践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分段培养教学质量监控委员会将信息反馈到实践教学课程开发的源头,及时、准确、有效地调整课程体系。

四、“三层、四段、四维”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实施效果

“三层、四段、四维”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药本131班、药本141班、药本151班和药本161班学生为主体,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药品相关项目为载体,以基于药品生产、质检、营销等工作过程的设计与开发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遵循应用型人才成长规律。该体系锻炼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实训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特别是通过参与企业的真实生产项目,学生能对实践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职业岗位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得到了高职院校、本科院校和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药本131班学生高职阶段实践技能统计见表2)。

第6篇:制药工程专业能力范文

关键词:制药工程专业实验 三维 课程体系 工程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与药物合成反应、药物化学、化学制药工艺学等理论课程关系紧密,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加深对这些理论课程的理解,还可逐步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勤于思考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3]。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的最大误区在于高度类似药物化学专业实验课程,这和制药工程专业成立的背景有关。1998年教育部首次批准成立制药工程专业,该专业由原化学制药、生物制药(部分)、中药制药(部分)及制剂工程等专业整合而成,主要是应用化学、药学、工程学、管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解决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工程技术问题,实现药品生产的规模化和质量管理的规范化[4-6]。要顺利达成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必须深刻认识该专业和上述药学专业的不同点,即制药工程专业更注重解决药物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工程技术难题。那么在制药工程专业实验的教学中该如何体现这些不同点呢?我们在多年的工程化教学中累积了一些教学经验,2007年我校张珩教授主讲的课程“制药工艺设计”获批国家精品课程,2008年我校制药工程专业获批国家教育部首批特色专业,2010年我校制药工程教学团队获批部级教学团队,2011年我校作为省属本科院校率先跻身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这些为我们构建基于“卓越计划”的制药工程专业实验三维课程体系指明了研究方向[7]。

1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三维课程体系的构成元素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三维课程体系由基础实验、创新研究实验和药物生产车间工艺设计实验三部分组成。三维课程体系的辐射式教学模式方便学生了解药物生产制造的全生命周期即“实验室小试-中试放大-工业生产”。该课程体系的具体内容如下:

(1) 基础实验是由化工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药物,要求学生掌握单元反应原理、实验操作技巧,产品结构鉴定和质量分析方法等[8]。基础实验在教学实验室进行,面向的是制药工程专业所有学生,它的学分属于必修课学分。

(2) 创新研究实验是基于“各种大学生创新研究基金”的研究型实验,它要求学生掌握文献检索和整理的方法、合成路线设计与评价、实验操作规程的编写,实验室合成的全套原理和操作技巧、产品的分析鉴定、合成工艺的优化、生产成本的核算、实验小论文的撰写等。创新研究实验在教师科研实验室进行,面向的是对科学研究有兴趣的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它的学分属于选修课学分。

(3) 药物生产车间工艺设计实验是基于AutoCAD的药物工业化生产工艺流程设计,它要求学生掌握工程图纸绘制的行业标准和技巧、单元设备的选择及操作、工业流体输送等。药物生产车间工艺设计实验在计算机房进行,面向的是对工程设计、工业生产有兴趣的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它的学分也属于选修课学分。

新的三维课程体系既普及了教育面,也提炼了教育点。通过基础实验,学生掌握了药物合成和生产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然后以兴趣为教育点,可以将学生培养成卓越的制药工程师或卓越的药物研发人员。

2 基础实验的改革

我校基础实验一般为60 学时,主要是验证和演示性实验,教学内容还是要求学生掌握药物制备、分离、分析的原理和操作技能[9],但更注重联系制药企业的生产模式,这就反映了”卓越计划”的两个特点即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以及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10-11]。具体措施包括:

(1) 引入工厂常用的简捷式分析方法。例如引入薄层色谱法监测反应终点、反应的选择性、产品的纯度、鉴定反应产物;引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产品含量分析。传统教学中,合成实验和分析实验是两门独立的课程,但工业生产中,合成和分析是融为一体的,因此工业常用分析方法的引入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制药工程是一个涉及多学科专业知识的系统工程。如在局麻药盐酸普鲁卡因的合成中,以对硝基苯甲酸等为原料,经酯化、还原、成盐、精制制备盐酸普鲁卡因,可以进行五大技术训练:学甲苯共沸带水打破酯化反应平衡的原理及操作,掌握工业常用还原剂铁粉盐酸的原理和操作,学习碱性药物成盐的原理和操作,掌握盐酸普鲁卡因的药典鉴别方法,学习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的方法。

(2) 引入“正交实验设计法”开展基础实验的教学。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是所有学生使用教材规定的同一工艺条件如温度等进行实验,学生机械地重复实验,不知道工艺条件是如何确定的,更不了解工艺参数的波动对产品收率和纯度的的影响。有鉴于此,我们引入“正交设计”来克服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缺点。正交设计是研究多因子实验的方法,它借助于规格化的“正交表”,科学地挑选实验条件,并利用数理统计原理分析实验结果,优点是实验次数少、分析方法简单、重复性好、可靠性高,能够通过代表性很强的少数实验,摸清各因子对实验指标的影响情况,找出最佳的参数组合[12]。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按“正交设计”给每个学生小组安排不同的工艺条件,小组内的每个学生独立按照本组的工艺条件进行实验,然后对本组的实验收率取平均值,最后通过“SPSS19.0(Statistical Program for Social Sciences 19.0)”软件或“正交设计助手3.1”软件对各个小组的平均收率进行计算分析,从而得出最适合工业化的工艺条件,例如最优的反应温度、摩尔比、催化剂等,同时通过“正交设计”还可以得出工艺参数和收率的关系,还可以根据各个工艺参数对收率的影响力进行排序,从而得出实验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利用“正交设计”确定最优的反应条件时,考察的指标既可以是反应收率、产品纯度等技术指标,也可以是生产成本等经济指标。由此可见,“正交设计”能大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正交设计”中不同工艺条件的结果比较更是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用意识和工程经济意识奠定了基础。

3 创新研究实验的教学

创新研究实验表明:理论可以指导实践,但实践更能够创造新理论。创新研究实验与“卓越计划”的第三个特点即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相互呼应的[13]。我们从大学三年级开始就鼓励学生选修创新研究实验课程。他们先申报创新研究基金,例如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武汉工程大学大学生校长基金等,然后在指导老师的科研实验室参与项目,时间持续一个学期。在教学计划的编制上,由于这类实践选修课难度大、耗时长,需要给出比重较大的学分。自我校2006年设立首届大学生校长基金以来,制药工程专业每年都有约10个同学受益。2011年我们选送的创新研究实验项目“抗抑郁药噻萘普汀钠的合成新工艺”和“腺嘌呤的合成新路线”分别获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及创新实验项目成果展示会”一等奖和三等奖。

传统的实验教学都是在学校进行。武汉生物谷的崛起为我校开拓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创造了条件,例如世界十大制药企业辉瑞制药挺进生物谷;中国最大的医药研发外包企业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落户生物谷。2012 年,我校和药明康德武汉分公司正式签订合作协议,药明康德批量接受制药工程专业的暑期实习生和毕业论文。实验场所由学校向企业延伸,弥补了学校实验教学经费缺口,缓解了实验用房紧张,更重要的是在企业开展的实验教学更接近行业生产的真实面貌。

4 药物生产车间工艺设计实验的教学

为彰显制药工程专业实验与药学专业实验的侧重点的不同,我们引入了新的一环即药物生产车间工艺设计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这一点也与“卓越计划”的第三个特点高度吻合,也是跨课程实验的一种体现[14]。药物生产制造的全生命周期是“实验室小试-中试放大-工业生产”。要体现制药工程专业实验的工科特色,必须把中试放大和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工程技术知识和难题纳入到教学内容中;而要体现制药工程专业的行业特色,必须把药物工业生产的法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引入到制药工程专业实验中。而药物生产车间工艺设计正是药物工业化生产的前奏,也是和GMP联系最紧密的一项工程。

具体实践中,我们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室工艺绘制管道仪表流程图和车间设备平立面布置图。学生以工艺和设备为主线,将实验室的设备转换为工业化生产设备,要考虑流体输送,要合理安排管路、阀门和仪表,要设计好质量控制的方法,要全面安排原辅材料的回收套用,要合理处理“三废”,要合理规划厂房,要正确布置设备等。由于这种实践选修课耗时比创新研究实验短,学分可适当缩小。我们在药物生产车间工艺设计实验课程的开展上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例如,在第四届和第五届大学生化工设计创业大赛中,我们的作品“年产316吨硫普罗宁车间工艺初步设计”和“年产500吨N-乙酰-L-半胱氨酸原料药车间工艺设计”分别获铜奖和金奖;在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中,我们的作品“年产2000万支静脉滴注用奥美拉唑钠无菌冻干制剂车间工程设计”和“多肽无菌冻干注射制剂车间工程设计”分别获三等奖、二等奖。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湖北省第五届大学生化学(化工)学术创新成果报告会上,我们的作品“腺嘌呤的新工艺及中放流程设计”获得一等奖,学生将实验室工艺研究与流程设计有机结合,工程能力得到了专家的肯定。

2012年,我校与国药集团武汉医药设计院签订了联合培养协议,该院批量接受制药工程专业的暑期实习生和毕业设计。近年来,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在武汉医药设计院、山东省中医药设计院、重庆医药设计院中实现了高端就业,这也体现了药物生产车间工艺设计实验的重要性。

5 结语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三维课程体系是基于药物生产制造全生命周期的系统化训练[15],同时,必修实验课和选修实验课的有机结合可以将学生的兴趣转化为专长,培养行业精英。

药物生产车间工艺设计实验的引入使制药工程专业实验从药学重心向工程方向转变,能够培养工科学生密切联系生产实际的工作作风和强烈的工程意识及独特的经济视角。

参考文献

[1] 马红梅,候志安,徐仲玉,等.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5):112-115.

[2] 邱俊,王亚红,钟芳丽,等.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1,38(1):245.

[3] 颜范勇,刘冬青,王兵,等.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建设与学生素质培养[J] .药学教育,2008,24(2):48-49.

[4] 陈三宝,朱智勇.制药工程专业实验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索[J].齐鲁药事,2010,29(3):185-187.

[5] 叶勇.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层次化创新模式探索[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26(1):102-104.

[6] 冯淑华,林强,李可意.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7,21(4):85-87.

[7] 张珩,杨艺虹,万春杰,等.创建国家精品课程制药工艺设计的体会[J].药学教育,2008,24(2):7-9.

[8] 许海丹,顾霞敏.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研究[J].广州化工,2010,38(7):274-275.

[9] 欧阳臻,宁德刚,徐卫东,等.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和实践环节教学改革的探讨[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26(4):71-74.

[10]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32(2):47-55.

[11] 吴朝建.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全开放实验教学探析[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1,21(1):108-111.

[12] 张丕德,龙晓英.正交设计与数据分析在药学研究中的应用[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9,25(5):546-551.

[13] 田运生,刘维华,王景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2):126-129.

第7篇:制药工程专业能力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 制药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重视医药的进步与发展,而医药工业的发展与人才的培养水平又密切相关。然而独立学院制订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否符合社会对此类人才的要求?采取哪些途径才能更好的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技能型制药专门人才?笔者结合本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办学经验,对独立学院制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以已毕业学生为调查对象作为应用的有力证据,做出了客观分析。

一、构建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独立学院的教学计划及课程体系

制药工程专业应培养具有现代制药工程基本理论与基本技术知识,能在医药、精细化工等部门从事产品生产和应用研究等方面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1)制订符合独立学院制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并具有特色的教学计划:

1.使理科与工科的学科课程相互交叉、渗透,既使学生达到了加强基础,强化技能,又达到了优化知识和能力的目的;

2.改革培养模式,加强了实验与每学年实践课学分比例,并将某些重要实验课列为考试课,强化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2)课程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一边研究,一边实践,一边调整,初步形成了以“生物制药、化学制药工程为主,中药制药工程为辅”的课程体系。

二、教材建设研究

在制定和实施独立学院制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同时,依据独立学院专业培养目标和认真研究相关学科在专业知识结构中的比重后,在选择理论知识教材中,要求教材内容注重实用性,并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在实验教材或讲义内容的选取上,要求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同时要求教师根据本专业学生特色,可将有用知识重新编写再进行讲授,形成符合独立学院学生学习特色的教材,从而增强其实用性。

三、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初步将颇具规模、产品丰富、技术先进的制药企业作为制药工程专业教学实践基地。通过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训练,使学生具有车间设计、设备选型、工艺设计等的能力。本专业先后与长春多家企业建立良好的实习关系,初步建立了实验室——校外大中型医药企业生产车间相配套的实践教学基地模式。同时实行择优推荐,择优留企的方式,激励和鼓励学生提高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为能顺利进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应用结果调查

本项目研究成果已应用于2007级、2008级、2009级、2010级、2011级招收的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直接受益学生数为473人,且以后本专业学生将一直受益。2007年级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78人及2008年级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69人已经毕业,毕业学生就业情况如表中所述。

2007级和2008级本科毕业生就业岗位和就业地区统计表(%)

第8篇:制药工程专业能力范文

 

关键词:制药工程;本科生教育

 

制药工程是随着医药工业发展应运而生的一门交叉专业,它涵盖化学、生物学、药学和工程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1995年,全美第一个制药工程在新泽西州立大学诞生后,国际上制药工程教学陆续开始。1997年,我国合肥工业大学与安徽中医学院联合创办了五年制制药工程专业,开启了国内制药工程专业开设的先河。此后,制药工程在各综合大学、医药科大学和理工科大学先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截至2016年,已有340余所高等院校开设此专业并招生。纵观各高校开设制药专业的实力参差不齐,本文将从二十年办学显现出的弊端着手分析制药工程专业的现状,并展开相应的思考。

 

一新瓶装旧酒——课程体系陈旧不堪

 

目前对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科属性均定位在工科学科,属于化学与医药学的边缘学科,且与生物学和工程学交叉。除了少数几所综合大学外,大多数开设制药工程专业的院校难以同时具备以上四方面学科的实力。因此,制药工程专业在开设之初,基本上均是由所在高等院校原有“母专业”扩展和变化而衍生来,这些“母专业”包括微生物专业、生物工程专业、精细化工专业、药学专业[1]。因此,制药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均是在“母专业”的基础上增加几门其他的相关课程而组成,与制药工程专业的实质有一定的差别,甚至所在专业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方向感到迷茫,本科毕业后仍对该专业定位把握不准。同时,开设专业之初,院校倾向于从在职教职工中挑选名单,组建一支符合当时自身学校实力又具有一定制药工程专业特色的师资队伍。当时,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未推行国家标准,组建团队和开设课程仅靠借鉴为数不多且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国外已开设该专业高校的经验而进行。随着全球医药行业的不断发展,国外高校迅速发展,将制药工程本科教学目的定位于培养学生具有广泛而坚实的制药工程基础,着重培养学生与企业接轨的实践能力。然而,我国高校在这二十年间发展相对滞后,对制药工程专业的定位并不明晰,因此各高校开展制药工程专业的水平参差不齐,所开设的课程也各不相同。近年来我国开始推行国家标准课程,以至于相当一部分高校生开始拉硬扯开设标准课程,一方面缺乏相应的过渡与整体规划,造成课程体系与原有课程体系脱节,另一方面缺乏开设这些课程的实力,主要推行“灌输式教学”实则效果并不理想。

 

二依葫芦画瓢——培养模式落后

 

制药工程专业融合了两门及以上学科的内容和规律,注重理论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兼具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这与传统的微生物专业、生物工程专业、精细化工专业、药学专业既紧密相关又有较大的差别。制药工程的交叉性和实用性分别决定了该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以及汲取更多的实践教学,因此,制药工程教学要投入更多的课时。在理论课规划方面,目前各高校开设各专业所分配的课时量差不多,另外现在的本科生要求必修大量的公共课程,剩余为数不多的课时供专业课分配,这显然是很不合理的。同时,再加上国家标准的推行导致很多高校顾此失彼,难以权衡各课程之间课时分配和精力投入。长此以往,好的院校能在国家政策和国际形势变化之际,把握机遇迅速调整学科结构与时俱进,很多院校却在这场潮流中随波逐流,远远落后于一流院校。实践课投入方面,一方面因为很多院校与企业联系较少[2],另一方面因为很多医药企业面向本科生开放的门槛较高,所规划的实践课程往往沦为形式主义,学生在实践课中走马观花,内在掌握的技能寥寥无几。因此,在制药工程专业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相当一部分院校是在一流高校崛起之后依葫芦画瓢似的学习,并未结合自身的优势,审视自身的实力,表面上培养模式有所转变,实则相当落后。

 

三与时未推移——评价机制单一

 

随着我国医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重,医药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从单一技能掌握向掌握药物研发与生产、药品管理与经营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发展,这与目前单一的人才评价机制相背离[3]。大多数院校的制药工程专业考核人才的方式均是通过学分积累进行,无论理论课和实践课基本上由院校为学生安排,学生能自由选择的课程寥寥无几。理论课的考核方式一般通过笔试进行,笔试的内容均由授课教师单独决定,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今大学生学风日下,甚至出现了有些院校的教师为提升及格率将笔试难度下降情况。制药工程专业实践课相对较多,一般通过做课程设计和撰写实习总结的形式开展考核。高等院校的教师们给出既定的课程设计题目,学生利用理论课空闲时间自由开展,然而学生最终上交的任务书和图址出现相似甚至雷同的问题,吃惊的是基本上所有同学都能顺利地拿到课程设计的学分。至于工厂实习,基本上只要学生去了工厂,都能拿到学分,而实际表现和内在感受如何甚少划入评价范围。实践课的评价方式相对理论课来说更为随意,以至于大多数不认真的学生基本上了解了这一“套路”,只要完成了该上交的东西,不管质量如何,均能轻松地获得学分[4]。这与当前院校单一地追求学生的毕业率将人才评价机制机械化息息相关。

 

四总结

 

制药工程作为理科与工科两学科交叉的专业,在国际和国内还是一门年青的专业。我国的制药工程专业的发展需要寻找一条适合我国国情与学情的道路,随着医药产业的蓬勃前进,各院校制药工程专业如何培养人才任重而道远。首先,课程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既要在各院校开设制药工程专业的基础上将课程内容和体系的整合、优化与重组,又要将结合自身“母专业”的优势,有所偏重地为学生挑选课程,不生硬地“一锅粥”似的搞国家标准。其次,打破传统落后的培养模式,鼓励各高校间横向纵向地多层次交流,专家们举行专业研究大会,深入地探讨制药工程专业的发展方向和现实难题,挣脱束缚的枷锁,引领该专业向国际化高水平层次发展。再次,要在制药工程专业成长的过程中打破长期以来唯学分论的评价标准,逐步建立高等院校与社会畅通的对话机制,根据社会需求逐渐形成具有该专业特色的人才评价机制。厘清制药工程专业所在学院或系内其他专业的区别,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的人才培养模式及适应院校内部该专业特点的多元型人才评价机制。不惧怕以降低院校毕业率为代价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眼于对症下药、标本兼治地培养新时代制药工程专业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佰灵,赵永恒,邱婧然,谢勇,邓雪华.我国制药工程专业本科院校现状分析[J].广州化工,2016,44(23):185-187.

 

[2]于燕燕,郭玲玲,樊冬丽,徐毅,吴范宏.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科技文汇,2015,332:65-66.

 

[3]崔宝东,陈永正,韩文勇.新形势下制药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探讨[J].广东化工,2015,42(18):207-208.

 

[4]李妍,曹珂珂,王娣,韩卓,李慧.基于实践教学的制药工程专业培养模式探讨[J].广州化工,2017,45(11):196-197.

第9篇:制药工程专业能力范文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高职;药学专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3-0041-02

2003年,于机械与电器类专业中出现了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范式,在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的新形势下,无疑给职业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不仅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更注重学生自行获取知识与技能能力的培养。即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职业能力,更要使学生能适应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的变化。我院课程组从药学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出发,结合职业特性和教育学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药学专业课程体系。

分析药学岗位典型工作任务

课程组对湖北近十家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质检部门进行了走访调查,组织医药行业企业专家对药学岗位群进行了典型工作任务分析,针对不同岗位和不同的工作任务提出了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如表1所示。

校企合作,整合行动领域

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质检部门行业专家及药学专业教师一起对药学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了分析,根据工作任务的相关性,整合成三大块,形成了药品生产、药品检验及药品经营三个职业行动领域。药品生产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包括按照GMP规范操作,严格遵守各项SOP,使用衡器、量器称取原辅料,操作洗涤设备对内包装材料及器具进行洗涤,操作制水设备制备纯化水及注射用水,操作空气净化设备制备洁净空气,并对环境、设备、器具进行消毒,制备溶液剂、混悬剂、乳剂等液体制剂,制备软膏剂等半固体制剂,操作粉碎机和混合机粉碎、筛分、混合固体物料,制备散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等固体制剂等等;药品检验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主要有取样,查阅《中国药典》等药品质量标准,选择检测方法,配制试剂,清洗玻璃仪器,调试并操作检验设备,对药物进行性状等常规检查,对药物进行水分、杂质检查及书写检验报告等等;药品经营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包括按照GSP规范经营药品,药品采购,处方调配,问病卖药,药品仓储和养护等等。

构建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

药学专业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学习领域、专业公共平台学习领域和专业方向学习领域。公共学习领域包括政治、英语和计算机等课程;专业公共平台学习领域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中医药基础、临床医学基础知识、临床疾病概要、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化学、药事管理与法规等课程。在构建专业方向学习领域时,应根据高职学生的形象思维、易于掌握过程性知识的认知特点,由药学专业教育专家将学科体系中的教学内容加以解构,重新序化,构建新型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各学习领域的内容应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每个学习领域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课程排序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以药物质量检验方向为例,设置的分析化学、药物分离与纯化、中药鉴定技术、药物质量检验分析技术、药物制剂质量检验、微生物检验技术等6个专业学习领域,每个学习领域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课程排序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工作才刚刚开始,要将工作过程导向的理念贯穿于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做到“授人以渔”,帮助学生形成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正确思维习惯,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真实或拟真实的环境中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教师的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培训,使教学的组织者领悟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理论的真正内涵,将工作过程导向理念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一)[J].职业技术教育(科教版),2006,27(1).

[3]董丹虹.中等职业学校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4.

作者简介:

高保英(1975―),女,湖北孝感人,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医学院药学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高职药学专业天然药物学和天然药物化学的教学与研究。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