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外汇保值增值的方法范文

外汇保值增值的方法精选(九篇)

外汇保值增值的方法

第1篇:外汇保值增值的方法范文

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一直是国际贸易学、国际经济学、货币经济学以及宏观经济学的研究重点。自2007年12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速度明显加快。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企业的出口贸易有何影响?采用什么方法能够规避汇率风险,减少企业因汇率变动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这正是本文研究的问题。

1.1 人民币升值的走势。

近年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的走势,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02到2005年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稳定,基本维持在827人民币/100美元左右。第二阶段自2006至2013年,人民币步入持续、快速上升通道,7年间的累计升幅达到22.11%.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同时,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下调2.1%,人民币自此走上持续升值的道路。

1.2 汇率变动对外贸经济的影响。

首先,本币升值对出口的影响,表现为当生产出口商品使用本国原材料时,本币国内价值贬值的情况下,本币汇率升值会使出口商品的价格大幅度上涨,导致出口减少。本币国内价值稳定的情况下,本币升值仍会使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上涨,导致出口减少。本币国内价值升值,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是否上涨及上涨幅度的大小,由本币国内升值使出口商品本币价格下降的幅度和本币升值使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上升的幅度共同决定,若前者大于后者,则导致出口增加;若前者等于后者,则不影响出口;若前者小于后者,则只会较少地减少商品出口。本币升值对进口的影响表现为进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不受他国汇率变动的影响,因此本币升值会使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下降,从而导致进口增加。

其次,货币贬值对出口的影响,表现为本国生产的出口产品生产成本要受原材料来源的影响,其以本币表示的商品价格要受本国国内价值影响。在不同情况下,汇率下降对出口产品的本币价格和外币价格的影响不同,因而对贸易也会产生不同影响。对进口来讲,本币汇率下降使本币对外贬值,进口商品的外币价格折算成本币就会使以本币表示的商品价格上升,从而导致进口商品的减少。

二、人民币升值对公司出口业务的影响

本人所在的亿人通信公司主营业务包括论文格式开发、生产、销售模拟电话机和VoIP电话机等通信终端产品,其出口市场遍及全球四大洲。

2.1 出口业务近十年的概况。

2003年至2012年的十年间,亿人通信公司的出口业务在前四年展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然而从2007年开始,这种形势突然被逆转,公司的年销售量和销售额呈每况愈下的态势,而且情况越来越严重。在人民币升值、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新劳动合同法出台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公司的成本优势不复存在,其出口业务的开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举步维艰。

2.2 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业务影响的实证分析。

人民币升值会对企业成本,收入,负债,资产等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竞争力,市场选择等。众所周知,中国目前的通信产品制造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该行业的主要竞争力在于其产品相较其他国家同类产品明显的价格优势。由于产品的技术含量少、附加值低、产品之间差异化程度小,这一行业的产品一旦失去价格优势,将大幅降低市场对产品的需求量,从而对产品出口造成巨大影响。随着近年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持续、快速走低,亿人通信公司的出口业务已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威胁。表1能够详细反映出公司近十年的出口销量、销售额和利润受汇率影响的关系。

(汇率中间价以每年1月1日中国银行的外汇牌价统计;公司数据经过处理)具体来说,2003年,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以下简称汇率)为8.28的环境下,公司全年实现销售166万台电话机,年销售额1.22亿元人民币,创造利润6059万元人民币。

2004年,汇率与上年基本持平,公司当年销售量增至203万台,年销售额1.59亿元人民币,较上年上涨30%,创造利润7792万元人民币,较上年增加1733万元人民币。

2005年,汇率继续保持不变,由于ES5000系列电话机在欧洲成功上市,公司实现销售258万台,年销售额2.10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加32%,创造利润9740万元人民币,较上年多盈利1948万元。

2006年,汇率下跌至8.07,但由于新系列电话机在欧洲市场逐渐为当地用户所接受以及当地经销商作用的明显显现,公司实现销售284万台,年销售额增至2.46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加17%,创造利润1.1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加1331万元。[ LunWenData.Com]

2007年,汇率继续降低至7.81,受汇率的主要影响,公司销售量减至232万台,年销售额跌至2.0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减少17%,利润额为9217万元人民币,较上年减少1854万元。

2008年,汇率大降至7.30,受汇率因素的大不利影响,虽然公司当年销售量和年销售额勉强维持上年水平,稍有增加,分别为243万台和2.30亿元人民币,但因销售区域的重新划分、销售权的不利限制,公司在欧洲市场的销售大减,不得不聚焦于东南亚的中低端薄利市场。又因原材料成本受国际影响而大幅提高,导致当年的利润暴跌至2372万元人民币,公司开始进入出口业务环境恶化、企业勉强维持的时期。

2009年,汇率进一步下跌,受其影响,公司销售量降至208万台,年销售额跌至1.42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大幅减少38%,利润额更减少至7年来最低的1740万元人民币,较上年再降632万元,情况更为恶化。

2010年,汇率与上年基本持平,公司抓住时机,狠抓销售,当年销售量增至324万台,年销售额亦上升至1.68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加18%,利润额增至2111万元人民币,比上年多盈利371万元。可见,在汇率稳定的条件下,公司的年销售量和销售额都会得到发展,但由于前几年汇率一跌再跌积累的负面作用,产品的价格与成本之间的空间已被压缩得微乎其微,公司创利异常艰难,收效不大。

2011年,汇率跌至新低点6.62,受其影响,公司年销售量和销售额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跌幅,分别降至310万台和1.36亿元人民币,利润更缩小至近9年的最低点1114万元。公司的业务开展,特别是出口业务的开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举步维艰。

2012年,汇率跌至历史最低点6.30,公司的年销售量继续下滑至241万台,年销售额跌至1.24亿元人民币,但由于公司狠抓成本控制,缩减支出,利润得以勉强维持上年水平。但仅靠节流不是长久之计,公司内要求改变现状的呼声越来越高。

从中可以看出,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相对稳定的时期,如2003-2005和2009-2010年,公司的出口额增长;在汇率下跌较快的时期,如2006-2007年,2008-2009年和2010-2012年,公司的出口额下降明显。可见汇率对出口额影响之大(其中2005-2006年和2007-2008年由于公司新品上市和授权销售区域的重新界定,出口额对汇率下降呈反向增长走势)。从近十年汇率与销售额的总体走势来看,随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持续走低,公司销售额受其影响,逐渐下降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若无切实有效的应对方案,这一下降趋势将不可避免。

三、规避汇率风险的方法和实际运用

针对公司出口业务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对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找出解决方法。本段的重点将聚焦于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应对汇率风险的方法。

3.1 规避汇率风险的一般方法。

国际贸易实务中,多以外币作为支付货币。由于买卖双方存在空间间隔,从合同签订日到装运结汇日须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这就使本币间的汇兑成本发生变化,使交易双方均暴露在外汇风险中。为防范和转嫁外汇风险,买卖双方一般常用的方法有:选择有利的合同计价货币,争取“付软收硬”,提前收付或延迟收付,订立保值条款,利用期汇交易保值,采用外汇期权保值,和易贷交易等。

3.2 亿人通信公司规避汇率风险方法的实际运用。

在实际操作中,为应对汇率风险,亿人通信公司采取的方法是将订立保值条款,本币计价法与调整价格法相结合的方式。在出口贸易中,如由于传统的商业习惯或其他原因,选用可能有下降趋势的软币计价,出口商可以在贸易合同中订立保值条款,其债权金额以某种比较稳定的货币单位保值,要求进口商在支付时按支付货币对保值货币的当时汇率加以调整。由于亿人通信公司的出口市场遍及欧洲、美洲、东南亚和非洲,为统一收付币种,公司规定以美元为合同计价货币。在目前美元疲软的情况下,在出口合同中增订保值条款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今年第一季度菲律宾长途电信的招标报价中,亿人通信公司对某一型号的模拟电话机的报价为每台15美元(数据经过加工处理),限定此价格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低于6.26(含+-1%)的条件下有效。同时规定该报价以人民币93.9元为基准价(15美元x6.26人民币/美元汇率=93.9元),当美元汇率跌破限定的条件6.26(含+-1%),进口商应按支付当时的汇率调整支付价格。考虑到报价的有效期限,一般将汇率的限定范围放宽至当前汇率的+-1%之内。

虽然选择有利的合同计价货币,争取“付软收硬”的方法操作简单、效果明显,但其实用性却不大。特别是在现下各国企业对汇率风险认识加强的情况下,一味坚持“付软收硬”,很可能失去客户,得不偿失。然而上述亿人通信公司的实际做法比较温和,吸取订立保值条款和本币计价法的精华之处,在具体说明之后,一般都能使客户较容易接受。如果另有其它不利条件如报价有效期限要求延长至3个月甚至半年,该方法亦可与调整价格法相结合:适当上调出口价,放宽汇率浮动范围,使贸易得以稳步进行。

第2篇:外汇保值增值的方法范文

材料:2005年,100美元兑换800元人民币;

2007年,100美元兑换760元人民币。

思考:①你能看出材料中人民币与美元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吗?人民币 (升值,贬值);美元 (升值,贬值)。②汇率有什么变化呢?③汇率的变化给国家带来了哪些影响?

【知识解析】

一、外币与外汇

1.含义:外币――外国钱;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外汇包括外币,但外汇并不等于就是外币。并不是所有的外国货币都能成为外汇。一种外币要成为外汇必须满足三个条件:自由兑换性;普遍接受性;可偿性。

3.外汇储备的作用: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内对外债务。

4.外汇储备过多的影响:增加了国家金融风险;投资渠道不畅;恶化了外贸环境。

二、汇率

1.含义:汇率又称汇价,是两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比例。

2.汇率的标价法:直接标价法(最常用):用单位数量的外币(外国货币)与本币(本国货币)相比的比率。因此这种表示法表示出的汇率也被称为“外币汇率”“外币兑本币汇率”。

如果单位数量的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本币,则说明外币汇率上升。例如,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中,100美元=800人民币(1∶8),这就是美元汇率,或叫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从“100元人民币兑换800元人民币”到“100美元兑换760元人民币”。在此过程中,美元汇率下降(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下降)。

间接标价法:用单位数量的本币与外币相比的比率。被称之为“本币汇率”“本币兑外币汇率”。汇率的两种标价法的表示方法不同,因此比率值的变化呈现相反趋势,但本质不变。从例题中来看,无论是直接标价法下的美元汇率下降,还是间接标价法下的人民币汇率上升,其本质都一样。为方便记忆,学生只记直接标价法的汇率变化与币值的关系即可。直接标价法:(外币汇率)汇率上升本币贬值;汇率下降本币升值。(外币汇率)汇率上升本币贬值有利于本国商品出口不利于本国(对内对外)投资应增加本国就业增加本国国民收入防止本国资金外流。

3.我国的汇率制度: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第3篇:外汇保值增值的方法范文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经济走出了一个与世界多数国家完全不同的经济周期,在世界经济进入大调整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却保持了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从1997年的7.4万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0.2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每年增长7.7%,速度令世界叹服。而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抗拒的今天,国际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就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升值压力,盯住美元制度也受到以日、美等国家越来越多的指责。从2002年末到2003年初,日本、美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纷纷要求中国政府“提高人民币汇率,要么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与美、日、欧并肩致力于全球经济稳定。”国际社会的重重压力,使人民币升值问题成为我国政府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下文将从人民币自身价值规律入手,从几个方面分析有关人民币升值的一些问题。

一、人民币自身的价值规律决定其币值有上升空间

人民币已实现经常项目下可自由兑换,资本市场也逐步开放,政府已不可能完全控制人民币汇率。1994年以来,我国政府出台的措施主要是为防止人民币过快升值。尽管如此,我国的外贸顺差仍有增无减。2002年,我国外汇储备已增加到2864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也达到6208亿美元,世界排名第5位,说明人民币本身存在着强劲的升值动力。为了说明1994年以后人民币为什么升值,我们可按照货币购买力平价法(亦称PPP法)和按PPP法调整出的汇率计算出人民币GNP(调整后汇率指世界银行图表集转换系数),来计算出汇率与PPP的偏差系数K(K=调整后汇率/PPP系数=按PPP法计算的人均GNP/按汇率法计算的人均GNP)。K值越大,说明该国汇率与PPP系数差距越大,该国货币升值潜力就越大,当某国货币升值时,该国的偏差系数K就会减小。偏差系数实际上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技术水平。生产技术水平越高,K值越小,反之亦然。

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1993年的世界各国数据,对86个国家(地区)的K值进行分析,发现随着人均GNP的提高,K值呈逐步递减的趋势。根据计算,发现当人均GNP在2000-14000美元之间时,K值与人均GNP呈明显负线性关系。用经济计量法,得到偏差系数K的数字模型:

K=3.69-0.0002Y2000≤Y≤14000单位:美元

K=0.9Y≥14000Y:人均GNP

该模型为世界不同发展程度国家偏差系数K值平均水平。当某国K值大于模型值时,该国货币有被低估的可能,当某国K值小于模型值时,该国货币就有被高估的可能。19*年以来发生货币贬值的一些国家的K值为:巴西1.83(5370$)、俄罗斯2.16(5050$)、韩国1.26(9630$)、墨西哥1.89(6810$),这几国的K值明显小于模型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这几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也是其偏差系数向模型值回归行为。

偏差值较大的依次是巴基斯坦5.05、中国4.76、印度4.06,其中我国的调整汇率是按19*-19*年官方汇率调整计算出来的。若按1994年初汇率1美元=8.7元人民币计算,我国K值为6.79,其偏差系数缺口(即偏差系数实际值与模型值之间)为3.8,人民币K值、缺口都远大于上述国家的任何一个,因而,1994年至今的人民币升值是补缺口行为,是向本身价值的趋近,随着近几年人均GNP的增长,我国的人民币K值缺口逐渐弥补,但价值规律本身决定了人民币的上行空间还很大,人民币的升值潜力也很大。

二、人民币升值,福祸难料

除日本指责中国因贸易竞争加剧日本的通货紧缩之外,美国、IMF等也都站到了逼迫人民币升值的行列中,特别是美伊战争局势,它带给中国的最大的负面影响实际上还是增大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若美伊开战,欧美市场的安全性将相对减弱,出于规避风险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可能进入中国,从而使我国的投资、工业和外贸出口增长随之加快,但随着外资供给增多,人民币会相对“紧缺”,人民币升值这根“弦”势必将绷得更紧。届时,我们既不能突然让人民币与美元“脱钩”,那样的话,人民币与美元的比率可能会升至到5:l至4:l之间,同时,又不能不考虑人民币流通状况,因为一旦人民币扛不住市场的压力而被迫升值,带来的动荡将更大,面对如此现状,采取措施消除市场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和从放松外汇管理入手,调节人民币的实际升值压力,是政府应当考虑的一个重点问题。

三、人民币升值对外贸领域的影响

从19*年1月1日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我国逐步实行人民币汇率并轨,取消外汇分成,目前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加入世贸组织后,若政府对人民币的干预程度降低,人民币势必不断升值,其负面影响主要有:

(一)出口方面

1.出日减少势必影响经济成长,并加深失业问题。

2.人民币大幅升值,会使几乎所有出口产业都遭受打击。不过享有外销低利贷款,外销退税,甚至以内销补贴外销的产业较没有受到此等优惠的产业,所受冲击相对较轻。享受优惠者多为比较不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相关产业或地方政府为了争取补贴收入,而极力维持生产,这些元竞争力的产业都可依靠补贴勉强存活。而未受优惠者,则有不少是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因无政府补贴而影响生产和出口,结果率先倒闭,造成反向淘汰,致使产业结构趋向恶化。

3.许多出口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造成污染,虽政府制订法律,规定加以防治,但不守法的业者,没有按规定进行防治污染投资,所造成之污染推给社会承担,因此,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即使在人民币大幅升值后,这些企业的产品仍然可以出口。反之,守法的厂商因负担了污染防治的处理成本,相对前者缺乏竞争力,在人民币大幅升值后,无力出口而被迫倒闭,形成守法者遭受淘汰,违法者持续生存的不公平现象。

(二)在进口方面:

在人民币大幅升值后,进口增加,对当地产业产生冲击,但受政府保护与未受保护的产业,所遭受的冲击程度不同。

1.进口有管制的产业,即受政府保护的产业,在政府控制之下,不致因人民币升值而增加进口。因此,此类产业并未受到影响。

2.受高关税保护的产业,因有高关税保护,此类产业仍相对有竞争力,所受影响相对也有限。

3.本地产业受影响最大者,是那些没有进口管制,亦无高关税保护的产业,因进口大量增加,加之人民币大幅升值,进口商品价格相对较低,当地同类产业无法与之竞争而被挤垮。

由此可知,人民币持续大幅升值,贸易失衡问题虽可获解决,但对总体经济产生极严重的伤害。在人民币大幅升值后,低效率的当地产业依赖政策保护,受冲击小或没受冲击而大多继续生存;高效率的产业,因缺乏保护,受打击大反而被淘汰。亦即出现劣币驱除良币,产业结构产生逆调整,整体产业效率相对下降,失业增加的现象,不利于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

(三)金融方面

人民币升值将导致投机盛行,金融秩序混乱。我国的出口额的相当部分来自于加工贸易,所得只是微薄的加工费。尽管加大了在半导体、通讯设备及其他先进数码设备上的出口,但我国出日的优势领域,依然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重估人民币会使我国的通货紧缩状况更加严重,并削弱国内需求。并且我国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不得不通过降低名义工资来维持我国的竞争力,我国的货币升值不仅不会缓解东亚其他经济体的通货紧缩压力,反而会使东亚地区变得不稳定。国内以美元表示的财富迅速增加,股市、房地产达到高潮,泡沫经济发展,两极分化继续,而通货紧缩加剧;会导致财政危机、外汇危机和货币危机,那时通货紧缩虽不能转变为恶性通货膨胀,但最终可能导致人民币大幅度贬值。

四、人民币强势时期的对策思考

第4篇:外汇保值增值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赤字;汇率改革;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2-0061-02

1 人民币升值是否会改善美国经常项目赤字

(1)美国经常项目赤字形成的主要原因。关于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的主要成因,各界有不同的看法和争议,笔者比较认同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迈克尔•穆萨支持的“吸收说”。他认为世界作为一个整体,全球国际收支的平衡当然是由赤字国家和盈余国家共同达成的,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因为新兴市场的大力发展及商品成本的廉价而使其经常项目收支处于持续的盈余状态,而美国则吸收了这种盈余,因而保持着持续的赤字状态。同时美国作为经济头号强国,增强了人们对其经济体发展的信心,故这种“吸收”得到了私人部门投资的青睐。

第二,美国政府赤字的增加导致经常项目赤字的增长,俗称“双赤字”。众所周知,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形成并不断增加的,而80年代初里根政府大幅减税并加大政府支出,导致了当时经常项目的大幅增加。而从此,美国政府的赤字也随着时间增长,经常项目赤字也不断增加。这个推论可以由CA=Sp-I-(G-T)这个简单的等式加以证明,在私人部门储蓄和投资大致不变的情况下,政府赤字的增加的确会导致经常项目的增加。

第三,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特殊地位也维持了其经常项目赤字的存在。美元作为国际交易中的硬通货,导致各国中央银行都会持有一定数量的美元资产,作为外汇储备,从而导致美国的投资流入持续不断,同时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也吸引着大量私人投资者对其的证券投资。这样,美国的资本账户就为持续顺差,其经常项目的逆差就自然存在。

综上所述,美国经常项目的赤字主要是由全球经济资源分配的格局、美国国内的各种政策、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等方面造成的。中国虽然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且拥有巨额的美元储备,其对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的融资作用是巨大的,但这并不能说明人民币汇率对美国经常项目赤字具有决定性意义。

(2)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对美国经常项目的影响。美国认为,人民币升值会改善其国际收支的主要论调是他们认为其他新兴经济体的货币都在升值,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却并未大幅升值,导致美国大量向中国进口商品,而向中国出口工作机会,中国作为美国最大的贸易对象,且具有超过两万亿美元的储备,只要人民币大幅升值,则可以缓解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很显然,这种说法是没有道理的。如果人民币兑美元的名义汇率升值,中国国内的物价水平自然会发生变化,由真实汇率决定理论,可能会导致人民币的真实汇率贬值,从而使我国的贸易顺差再增大,并不能达到改善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的目的,反而会恶化其国际收支。此前曾经历货币大幅升值的日本和德国,其贸易顺差并没有得到改善,就是最好的例证。由此可见,人民币升值是无法改善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的。美国国际收支的现状是由多方面原因共同造成的,这种经常项目的逆差在一定时期内仍会持续,因为发展中国家的高储蓄高顺差,必然造成美国这个大经济体的高逆差,而美国国内的货币政策的低利率和政府财政的高赤字,美元的国际地位和美国资本市场的吸引力都将维持其经常项目的赤字状态。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只是美国等西方强权国家对自身问题忽视,转移公众视线的噱头,我们应该合理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出口市场多元化,保证人民币汇率的健康发展。

2 人民币缓慢升值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原则性政策建议

(1)当前人民币升值面临的压力。一是,国内压力持续增大。中国外汇储备截至2009年年底同比增加23.3%,达到近2.4万亿美元,相当于日本外汇储备的2.3倍。人民银行买进外汇使得基础货币投放增加,加大了通货膨胀压力,推高了资产价格。在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下,国际投机资金加速进入中国,进一步推高了股市和房市。二是,国际压力持续增大。国外一些学者利用人民币汇率问题大做文章,挑拨中国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之间的关系。美国华盛顿全球发展中心高级研究员阿尔温德•苏布拉马尼安认为,人民币钉住美元政策的真正受害者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他们与中国竞争远比和美国欧盟的竞争更加激烈。三是,保持较低汇率有巨大成本。人民币汇率问题导致中国与其他国家关系紧张,产生了大量低收入的外汇储备。长期保持较低汇率还可能使得消费转移到较高收入国家居民,导致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投资效率下滑。

(2)人民币缓慢升值可能遇到的问题。2005年以来,我国的汇率改革平稳有序进行,并有力抵御了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总体而言,我国汇改成果显著。目前,我国汇率改革实际表现为人民币“缓慢升值”,笔者认为,当前人民币缓慢升值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我国经常性账户遭受冲击,确保国内经济平稳发展,但仍可能遇到种种问题,主要有三点:第一,升值越慢意味着最终的汇率调整程度越大越深。第二,人为地保持一定的人民币汇率扭曲了中国其他方面的政策。第三,缓慢升值的汇率政策在中国经济和贸易盈余快速增长的今天会引起国外保护主义的盛行。这会损害中国在今后的对外出口,并对世界经济不利。

(3)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原则性政策建议。当前,汇率制度改革存在着两种路径:一种是自由浮动汇率制度;另一种是明确汇率在相当长时间内由管理的官方调整,并在此条件下逐步放松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避免在经济崛起过程中出现博弈性升值。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目标是向均衡汇率水平逼近,但是均衡汇率水平却不易测算。在资本过度流动的背景下,汇率水平更多的是反映资本流动的频繁程度;由于资本流动的波动性较大,汇率水平可能会出现超调现象,对实体经济造成伤害。因此,汇率改革一定要慎重,具体来说,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第一,在汇率改革过程中充分考虑机会成本,在遵循“渐进性、可控性、主动性”原则的基础上兼顾汇率改革的“经济性”。第二,加强汇率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的协调。第三,加强国际合作,坚持对外经济“开放性”,坚决抵制贸易保护主义。

综上所述,在人民币缓慢升值过程中,外汇储备贬值数额巨大,我国其他经济政策被迫从属于汇率改革政策,同时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氛围浓厚,我国须在“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基础上综合考虑汇率改革的“经济性、协调性、开放性”,兼顾汇率改革的成本,经济政策间的协调并加强国际贸易合作,全面协调好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进程,逐步形成以外汇市场决定为主,宏观调控为辅的有中国特色的人民币汇率政策。

第5篇:外汇保值增值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金融危机;外汇储备;保值增值

中图分类号:F83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1

今年来受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增长依然动力不足,美国受次贷危机困扰,欧元区经济体面对财政紧缩,发展中经济体的通胀压力可能增大,外部环境的影响将对我国外汇储备造成严峻考验。

一、我国外汇储备现状

近几年由于持续贸易顺差、国际热钱的涌入和外商的直接投资,我国外汇储备量持续增加,外汇储备不仅规模过大,而且增势迅猛。2010年6月突破2万亿美元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又上涨了1万亿美元。截至2012年3月,我国的外汇储备量已达到3.31万亿美元,快速的增幅让世人瞩目,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财富积累,但大额度的外汇储备也面临着巨大的管理成本和较高的亏损风险,调整外汇储备相关政策刻不容缓。

从结构上来看我国外汇储备的构成仍旧以美元为主。而美国次贷危机的出现导致美元汇率大幅波动,美国政府大规模财政赤字的救市和美联储加大运钞机转动,代表着美元资产面临着贬值风险,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加深,对我国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的安全性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二、当前环境下影响外汇储备因素分析

(一)贸易顺差的影响

70年代之后,我国由于进行改革开放战略,对外贸易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状态,常年的贸易顺差主要是因为外商进行直接投资所引起。由于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政府相继出台各项利好政策、各地方政府加大对招商引资的投入力度,我国加入WTO组织以后,逐渐扩大外商的投资领域,外商投资增加,大量外汇流入我国。

(二)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我国经济形势环境持续稳定,造成人民币信誉不断提升,金融创新步伐加快,人民币各种理财产品不断增多,导致居民和企业对外币持有的热情不高,外币慢慢向政府集中。加之国际游资的涌入,让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越来越大,而人民币升值后又促使国际游资向我国聚集,进而使外汇储备再次上升。

(三)政策制度的影响

强制性结售汇制度使我国外汇储备的形式和积累有着“双重强制性转移机制”的特点。第一次转移是对企业超出一定限额的外汇强制结售给外汇专业银行,而不管企业是否愿意;第二次转移是将外汇专业银行超出结售汇周转限额的那部分强制转移给央行,而不管外汇银行是否愿意。同时我国制定如出口退税等政策来鼓励企业进行出口贸易,这些优惠政策促进了出口企业的发展,也大大增加了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

(四)金融危机的影响

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其影响已经蔓延全球,国际金融市场受到严重冲击,无法在短期内缓和。金融危机的爆发减慢了我国贸易顺差的增长速度,作为我国重要贸易对象的欧美、日本由于受到波及,导致失业率增加,购买力减退,进口需求量下跌,造成我国出口订单不可避免的下降。

三、实现外汇储备保值增值对策建议

(一)优化外汇储备结构,实现外汇储备多元化

在我国外汇储备的构成比例中,美元资产大约占70%,欧元和日元大约占20%和10%。在币种的管理上,应进一步降低美元的比例,但转变应该从我国外汇战略布局出发,稳步的实行安全性和收益性的转变原则,进而对外汇储备的资产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当前美元呈贬值趋势,我国应减少外汇中对美元的持有量,增加欧元或其他货币的持有量,在满足国际贸易结算需求的前提下根据经济形势特点和各国的经济预期变化,适当调整币种份额,还应随着金融市场各种产品创新不断更新外汇储备管理模式,由此降低因美元贬值造成的外汇储备损失,减少外汇储备对美元的依赖性。

(二)坚决反对欧美国家宽松的财政政策

只有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才能提高人民币在国内的购买力,才能保证人民币币值稳定与上升。政府进行大量的公共投资,实际上可以让没有钱的人也能消费,社会的福利制度实际上能把富人的钱通过税收进行转化再用福利的形式给予穷人,所以我们在实行公平效率相符合的国民收入分配政策的基础之上,坚决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让人民币购买力提升,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就有充足理由反对欧美宽松的货币政策。另外,即使我国大力发行人民币可以暂时让人民币汇率稳定,但表面的稳定不能绝对让外汇储备保值增值,只有采取正确的经济政策把人民币的比较优势降到30%左右,让市场来决定是否对其升值,这样便保障了美元的国际购买力,侧面实现了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

(三)缓解外汇储备压力,控制外汇储备增长

我国国内储蓄率过于强大是导致外汇储备偏高的主要因素,中国人传统的消费观念让居民把收入的很大一部分作为储蓄存在银行,银行存款多了就为出口企业贷款进行出口贸易,进而变相的增加了外汇储备。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粗放型出口经济为集约型出口经济,通过升级外贸政策等一系列措施,扩大内需,转型到内需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只有控制外汇储备的增幅和增速,才能缓解外汇储备压力,才能提高外汇储备的整体效率和价值。

(四)加大外汇储备实物资产多元化

在保证外汇储备安全流通的前提下,做好外汇储备的保值是关键,在保值的基础上国家相关部门应积极争取使其增值。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中的差距,就要努力开创外汇储备应用新途径,如在美元贬值的情况下,通过国际资产调配把钱投资到诸如矿产、黄金或石油等实物资产中,来实现储备资产结构的多元化发展。

四、结语

总之,在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我国外汇储备即将面临严重缩水的情况下,只有制定稳健的经济调控政策,完善外汇储备的管理制度,采用积极的外汇储备经营策略,合理优化外汇储备结构,才能达到外汇储备保值增值的目的,才能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更能保障我国经济平稳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中显.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影响及其建议研究[J].商业研究,2010(06):24.

[2]顾六宝.影响我国外汇储备的因素分析[J].财经论坛,2012(02):84.

第6篇:外汇保值增值的方法范文

一、人民币升值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一)面临生产成本上升的压力和国际竞争力下降的风险。长期以来,低成本是我国企业出口产品的最大优势,也是吸引外商投资企业来华投资设厂的主要原因。但是,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特别是在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的影响之下,美元持续不断贬值,引发了人民币的快速升值。人民币升值有利有弊,对于缓解贸易顺差压力、舒缓国内物价上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等方面具有正面效应,但同时也抬高了国内企业出口产品的成本,削弱了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增大了国内市场的竞争程度。特别是对那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影响更大,如纺织行业以及以加工贸易为主的行业,成本上升压力更大,一些中小企业将面临破产的危险。

(二)面临资产价格波动和投融资难度加大的风险。人民币持续升值预期造成国际热钱流入中国,导致房地产、股票等升值预期较为强烈的资产价格迅猛上涨,进而引发其他资产价格的上涨。人民币升值预期将促使人民币贷款趋于减少,外币贷款趋于增加;从筹资的角度看,筹资成本必然上升。同时,负债资金增加,将带来财务杠杆的效应,如果投资利润率高于资金成本率,则负债融资将为公司带来额外的收益;反之,将给公司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影响公司的效益。国内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资料价格不断攀升,宏观调控政策趋紧,这不仅会增大国内企业的运行成本,而且会诱导部分企业盲目扩张,最终造成产能过剩。而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或衰退的信号又会造成资本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大幅波动,这必然增大了国内企业投融资的难度。

(三)进出口企业将面临不同的汇率风险。人民币的升值将对我国企业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不同的影响,对于出口型国内企业来说,人民币升值将会导致美元收入贬值,汇兑损失增加,如出口美国的纺织品、儿童玩具、家电、机械等;而对于原材料依赖进口、销售地主要在国内的企业来说,人民币升值将降低原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汇兑损益将增加,如造纸业,其所用原材料纸浆主要依赖进口。首先让我们看看汇兑损益的认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汇兑损益是指外币货币性项目,因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与初始确认时或前一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不同而产生的汇兑差异。所谓货币性项目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或偿付的负债。人民币升值后,等量的外币只能换回较少的人民币,对于拥有外币债务余额(如外币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账款)的公司,外债折算为人民币后的汇兑损益将会减少,从而减少财务费用,而财务费用具有税收挡板的作用,它的减少将增加当期的净利润。因此,人民币升值后,拥有外币借款、应付账款等外债的公司将因此受益。

二、应对人民币升值的财务策略

(一)关注汇率的变动趋势

1、美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民币汇率趋势。日本、美国、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或基于国内经济的需要,或迫于国内政治的压力,要求中国改变汇率制度,或径直要求人民币升值。在此背景下,尽管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有所上调,但上调的幅度不大,未达到西方主要国家的预期,人民币来自国外的升值压力仍然不小。尤其应关注美国联邦基金加息情况。按理说,美元加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国际热钱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巨大冲击。但有专家分析指出,当前人民币的升值幅度仍然远远低于美国等国的预期目标。当人民币升值幅度难以满足他们的要求时,人民币升值压力就很难减轻;相反,这种压力将长期存在。所以,美元持续升息并不能从根本上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人民币升值压力将继续以经济问题的形式来反映政治问题的实质而长期存在。

2、关注国内学者对人民币汇率的态度。国内的一些知名学者专门研究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汇率升值的幅度、时机,升值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等。这些对于公司财务管理人员来说,是很好的参考资料。此外,人民币汇率变动后,市场上的各种价格会随之发生变动,诸多因素,例如大宗商品的价格、房地产价格,都会有影响。作为公司财务管理人员,应关注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关注人民币升值对产业内部可能造成的影响,时刻保持警惕性,及时调整相应的财务决策,减少汇率波动所带来的损失。作为公司财务管理人员,应坚持“尽早结汇,适量人民币升值背景下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策略文/孙晋(山东财经大学08级会计学院山东?济南)持有外币、灵活管理外币债权债务”的原则。“尽早结汇”是指公司收到外币时,尽快结算成人民币,由于人民币还有升值的趋势,央行总是根据实际经济运行状况来决定人民币升值的时机和幅度的,所以财务管理人员应认真分析汇率的发展趋势,减少央行突然宣布人民币升值对公司的冲击。“适量持有外币”是指对于出口、进口额均较大的外贸公司,可持有适量外币以应付日常之需,避免因外币不足所引起的短缺成本的增加,但应注意持有外币的时间不宜过长,以避免汇率变动带来的损失。“灵活管理外币债权债务”是指公司对于外币类债权债务的管理要讲究方法,权衡利弊,选择能降低财务费用、使公司效益最大化的策略。如对于外币“应收账款”,要讲究收账政策和收账方法,改变信用政策,加速资金的回笼。而对于外币“应付账款”,在不影响公司信誉的情况下,尽量延迟进口材料或延迟付款,或改变货款结算方式,如采取远期信用证结算方式或以人民币计价等。

(二)适当增加外币债务。如果一些外资预计人民币将进一步升值,必将选择最佳时机大量涌入中国,但因一时找不到好项目,就先存放在银行,到时资金供给将相对充裕,筹资成本会有所下降,公司可利用这一时机适当多举债,较好地利用财务杠杆为公司带来收益。所以,对于有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公司来说,可适当增加美元债务,这是一种较好的降低融资成本的财务决策。增加美元债务的方法很多,诸如增加美元贷款、借外币负债、将人民币借贷变成外汇借贷、尽可能偿还人民币贷款、将要到期的国外贷款推迟还款等。

(三)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严谨的内部控制,要对公司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实行全方位的有效控制,把公司的各项经济活动全面置于经济监控之中。由于汇率升值后可能影响到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足,公司可重点从以下方面加强内部控制,一定程度上抵消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营业费用增加的影响:1、加强资金管理。要由专门的财务人员对资金特别是外币资金的筹集、调度、使用、分配等进行筹划,并由相关人员实行严格控制,防止资金体外循环。2、严格控制成本费用。公司可在成本控制和定价上下工夫,降低成本应从现在逐步开始,待人民币升值时,公司依然能够向客户报出有竞争力的价格。对于成本控制,可在“采购成本和制造成本”上下工夫,并尽可能“降低费用率”等。公司可以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公司的激励和约束,使公司财务人员更关注汇率的影响及公司长远的发展,及时采取策略应对人民币升值对公司的影响,提高公司的效益。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一个国家的汇率自由化应是大势所趋。不管国际市场有没有施加压力,中国目前出口强劲,外汇储备充足,对外部环境变化也有了较强的承受力,逐步调整人民币汇率、增加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是我国未来的汇率趋势。作为财务管理人员,应未雨绸缪,关注时势的发展变化,从成本控制、增加原材料进口等方面,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积极筹划,即使不久的将来人民币再升值,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汇率风险。

(四)运用有效的金融手段,防范外汇交易风险。企业可以利用银行等各种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工具和服务,有效地防范外汇交易风险。可以运用的金融手段有以下几种:

1、出口(进口)押汇。企业向银行申请办理出口押汇后,银行有追索权地购买出口商发运货物后提交的全套单据,即企业可提前取得该笔出口货物的应收外汇款项,办理结汇手续。而办理进口押汇后,银行在收到境外出口商或其银行寄来的单据后,可按企业要求先行代付款项,待进口押汇到期时由企业归还银行外汇资金,从而可以推迟购汇时间。

2、出口保理业务。出口保理通常是指出口商以延期付款的方式出售商品,在货物装运后立即将发票、汇票、提单等有关单据卖断给保理商(银行),收进全部或一部分货款,从而取得资金融通的业务。企业在采用赊销方式出口的情况下,通过办理出口保理业务,出口货物后形成的应收账款,可由出口保理商提供账务管理与代收、坏账担保和融资等综合。企业将应收账款债权转让给出口保理商后即可获得资金融通,提前获得应收外汇账款,并根据现行国家外汇管理规定办理结汇手续,达到规避汇率风险的目的。

3、福费廷业务。其特点是远期票据应产生于销售货物或提供技术服务的正当贸易;叙做包买票据业务后,出口商放弃对所出售债权凭证的一切权益,将收取债款的权利、风险和责任转嫁给包买商,而银行作为包买商也必须放弃对出口商的追索权;出口商在背书转让债权凭证的票据时均加注“无追索权”字样,从而将收取债款的权利、风险和责任转嫁给包买商。企业在出口时,可以办理福费廷业务,把经进口方承兑和进口方银行担保的期限在6个月~10年的远期汇票或本票,在无追索权的基础上出售给银行或金融公司,这样一来,企业既可提前收汇,又可规避未来收汇风险。

4、远期结售汇。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业务是直接用于规避汇率风险的金融产品,可帮助企业事先固定外汇交易成本,从而起到规避汇率风险的作用。企业在对汇率变化趋势有较大把握时,可以事先与银行协商签订远期结售汇合同,约定未来办理结汇或售汇的人民币兑外汇币种、金额、汇率以及交割期限等,在交割日当天企业按照合同规定向银行办理结汇或售汇。

5、掉期交易。掉期交易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时期相互交换某种资产的交易形式。掉期交易是当事人之间约定在未来某一期间内相互交换他们认为具有等价经济价值的现金流的交易。较为常见的是货币掉期交易和利率掉期交易。货币掉期交易,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交换交易,一般情况下是指两种货币资金的本金交换。利率掉期交易是相同两种货币资金的不同种类利率之间的交换交易,一般不伴随本金的交换。

第7篇:外汇保值增值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外汇储备 预防性审慎动机 重商主义 实证检验

一、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持有动机理论分析

货币当局所持有的外汇储备是国家资产的一部分,其最初的目的是帮助固定汇率制国家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维护本币汇率稳定,降低对外部经济冲击的调整成本(Dominguez,2010)。随着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很多国家都放弃了固定汇率制,向着更加灵活的浮动汇率制发展,然而外汇储备的持有量并未随之而减少。业界更是出现了诸多有关最优外汇储备规模的经验公式,比如为抵消经常账户可能面临的冲击,一国持有的外汇储备规模应与该国三个月的进口总额相等,或为应对可能出现的短期资本外逃,外汇储备规模应与一年内所需清偿的外债总额匹配等。这些经验公式都反映出一国政府试图通过持有外汇储备来缓冲各种可能的外部经济冲击,降低其对本国经济的影响。该外汇储备的持有动机被Heller(1966)首次定义为预防性审慎动机,其大意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为应对外部金融风险,提高外币偿债能力,降低资本外逃等突发事件对本国经济稳定造成的负面影响,很多发展中国家会有意识地选择持有巨额外汇储备作为对自身的一种保护措施(Aizenman and Marion,2004)。

然而,预防性审慎动机一直面临着另一竞争者的挑战,那便是重商主义。该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积累巨额外汇储备主要是基于对本国出口竞争力的考虑。对于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的进步,大量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生产中释放出来,为吸收这些积压的劳动力,制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发展中国家便大力促进加工制造业产品出口。而要确保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就必须保证本国货币的币值相对稳定,尽量避免或放缓本国货币的升值。因此,出于维持本币币值稳定的考虑,发展中国家便大量买入以外币计价的金融产品,向市场不断投放本国货币。在此情况下,发展中国家所积累的巨额外汇储备可看作是该国为促进出口、增加就业机会而产生的“副产品”(Dooley,Folkerts-Landau and Garber,2003)。

由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诸多东亚国家,多年来一直秉持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很多学者认为其较好地符合了重商主义的特征,认为其外汇储备的积累是促进出口的“副产品”。然而,东亚国家依靠出口拉动本国经济增长是过去五十多年来一直存在的现象,而外汇储备的骤然增加却大多发生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明确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已不仅仅局限在学术讨论范围,因为出于预防性审慎动机积累的外汇储备至多可看作是发展中国家为维护本国经济发展稳定而购买的保险,而出于重商主义积累的外汇储备则成为了发展中国家走向工业化的“副产品”,这样的发展策略会给其他相关的贸易伙伴带来负的外部性。

二、文献回顾

国外文献中,Aizenman和Marion(2004)指出,发展中国家为稳定财政支出,降低执政风险,出于预防性审慎动机大量积累外汇储备,为资本流入的突然停止或逆转购买保险,增强本国经济体对外部突发事件的抵御能力。Li和Rajan(2005)从发展中国家经济基本面整体较薄弱的角度出发,认为发展中国家积累外汇储备,是为了用高额外储作为反映本国经济基本面健康的信号,赢得国际投资者的信赖,吸引国际资本。与以上研究相反的是,Dooley、Folkerts、Garber(2003)认为高额的外汇储备是发展中国家在促进出口,制造更多就业机会,吸收积压劳动力过程中所产生的“副产品”。Flood、Marion(2001)也认为发展中国家有意识的持有高额外储是为了维持其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证研究方面,Aizeman、Lee(2007)用出口增长率和实际汇率对真实汇率的偏离作为重商主义的代表变量,用资本账户的开放程度和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两个虚拟变量共同模拟预防性审慎动机,对新兴发展中国家持有外汇储备的动机进行了实证分析,其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积累外汇储备主要出于预防性审慎动机,代表重商主义的变量对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的积累影响有限。

国内文献中,巴曙松(2007)通过分析外汇储备的形成结构,认为外商直接投资也是我国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多年来所秉持的吸引外资和外汇管理“宽进严出”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徐永久(2002)通过建立年进口量、年出口量、当年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当年外债变化量与外汇储备的关系模型,利用TSP软件进行OLS回归得出进口量、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外债增量是影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显著因素。郭梅军、蔡跃洲(2006)在回顾了国际上有关外汇储备经典研究的基础之上,选择了包括货币化指数、人口、进口倾向、外贸依存度、外债等诸多可能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产生影响的因素,借鉴“从一般到特殊”的建模思想,使用逐步剔除法得出外债规模、外贸依存度、进口倾向、人均GDP以及外汇收支的波动性是影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主要因素。刘雪松、曹显兵(2006)利用1979—2005年的年度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得出外汇储备与经济增长速度、外商直接投资、进出口有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刘传哲、周莹莹、何凌云(2007)采用协整分析和方差分解方法得出外汇储备与经济增长速度、净进口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而且汇价水平对外汇储备的影响不容忽视。陈享光、孙莹(2008)利用Eviews5.0对影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因素进行了协整分析,认为汇率、国内生产总值、外贸开放度是影响外汇储备规模的重要因素,而外资开放度和外债余额对外汇储备的影响不显著。

值得注意的是,在以上研究成果中,有关外债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影响的结论并不一致。徐永久(2002)认为外债增量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呈现正相关关系,而郭梅军、蔡跃洲(2006)则认为外债规模对我国外汇储备有着负面的影响。陈享光、孙莹(2008)则认为外债余额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影响不显著。

三、我国外汇储备持有动机的实证分析

1、因素的选取

(1)外汇储备规模的衡量。由于Edward(1983)的实证研究指出,以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衡量指标的“国家规模”也会影响一国的外汇储备水平,为控制这一规模效应(scale effect),避免“国家规模”对实证检验造成的误差,本文参考Lane和Burke(2001)的做法,构造外汇储备相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IR/GDP)作为衡量外汇储备规模的变量。

(2)预防性审慎动机变量选取。预防性审慎动机的核心要旨可简要概括为三点:一国对外开放的程度越高,其经济体受到外部冲击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所需要购买的保险,即外汇储备的规模就越高;出于预防性审慎动机积累的外汇储备是应对资本外逃给本国经济稳定造成负面影响的重要手段,流入一国的外国资本越多,发生资本外逃的可能性就越大,需要的外汇储备就越多;外汇储备作为一国对外还本付息的支付保障,其规模将受外债余额的影响,外债规模越大,发生偿付危机的可能性就越高,需要的外汇储备也就越多。

对于实体经济的开放程度,本文拟选择贸易依存度(Topen),即进出口总额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作为衡量指标。而对于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本文将选择应用较为广泛的Chinn-Ito 资本市场开放指数(kopen)。Chinn-Ito指数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每年公布的“Annual Report on Exchange Arrangements and Exchange Restrictions”,利用二元虚拟变量描述了一国监管系统对该国资本账户交易的限制,是衡量金融市场开放程度较为准确的一个指数,指数越大说明该国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越高。此外,为量化资本外逃这一负面经济现象,本文参考(Mendoze,2010)的做法,使用经常账户与外商直接投资之和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Hot/GDP)描述“热钱”的流入。比值越大说明流入该国的热钱越多,发生资本外逃的可能性越高。最后,关于对外债务,本文将构造外债余额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进行衡量(Debt/GDP)。实质上,外债与外汇储备之间的关系可以向两个相反的方向发展。一方面,对外举债可以作为外汇储备的替代品,如果涉外经济活动可以通过对外举债进行融资,则货币当局并不需要那么多的外汇储备;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外汇储备常被看作是对外举债的抵押品,外汇储备的规模对稳定外币债务市场十分重要,如果货币当局没有充足的流动性资产,外币债权人很有可能突然离场,造成资金链的断裂。

(3)重商主义变量选取。重商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出口,制造就业,其实现方式则是避免或放缓本币的升值速度,即使本币处于相对贬值状态。因此,如果货币当局基于重商主义而积累外汇储备,则该国出口增长率将与外储规模呈现正相关关系。此外,该国货币实际价值将比其理论价值较低,以达到货币贬值的目的。

对于出口增长率,本文将直接使用年度出口增长率进行描述。而对于货币价值,本文参考Aizenman和Lee(2007)的方法,借助Penn World Table所提供的数据,首先对理论上的真实汇率进行OLS回归估计,然后用残差序列作为实际值相比与理论值的偏差(PL Deviation)刻画我国的汇率变化。估计方程与残差序列总结见表1。如果货币当局积累外汇储备是为了达到货币实际汇率的贬值,则该国外汇储备规模应与PL Deviation呈现负相关。相反,如果货币当局是为了放缓原本已被高估的货币继续升值的速度,其外汇储备规模将与PL Deviation呈现正相关关系(Aizenman、Lee,2007)。因此,如果货币当局是基于重商主义而选择持有巨额外汇储备,其储备规模将与PL Deviation呈现负相关关系。此外,由于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防止汇率的大幅波动是中央银行的责任与义务,而在国际游资剧增、外汇市场波动性增加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常以人民币外汇占款的形式投放基础货币,减小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因此,本文选择M2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来反映这一现象。

2、数据

本文收集了1985—2010年的年度数据,利用SAS 9.2统计软件对我国外汇储备持有动机进行了实证检验。其中,外汇储备、国内生产总值、进口总额、出口总额、外债余额、经常账户、外商直接投资、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数据取自国家统计局各年度《中国统计年鉴》,Chinn-Ito资本市场开放指数则由Menzie Chinn和Hiro Ito通过互联网提供下载。

3、实证检验

为详细区分预防性审慎动机和重商主义对我国外汇储备积累的影响,本文首先对表示预防性审慎动机的四个变量和代表重商主义的三个变量分别进行了OLS回归分析,具体结果如表3方程(Ⅰ)与(Ⅱ)所示。从方程的拟合度R2来看,重商主义对我国外汇储备的积累有着较高的解释效力,但从D.W.值来看,方程(Ⅱ)中的变量可能存在高度自相关,且PLD的回归系数为正,违背了重商主义的特征。而方程(Ⅰ)虽然有着较低的R2,但较大的D.W.值体现了较好的数据特征,贸易依存度(Topen)和“热钱”的流入(Hot/GDP)从经济意义和统计特征上都为预防性审慎动机提供了有效的证据。然而,同时为负的外债与资本账户开放程度则成为了预防性审慎动机解释我国外汇储备持有机理的主要难点。

综合考虑方程(Ⅰ)与(Ⅱ)的回归结果,方程(Ⅲ)将所有变量纳入模型进行分析,其拟合程度取得了三个方程中的最高值,D.W.值也接近于2,方程(Ⅲ)从整体来看体现出了最好的估计结果。在进一步对方程(Ⅲ)的残差进行ADF单位根检验后可以看出(见表4),无论对于哪种ADF模型检验,该残差序列都在99%的置信区间上拒绝了有单位根的原假设,即残差序列是平稳的。根据E-G两步法协整检验的条件,方程(Ⅲ)所描述的外汇储备与外贸依存度等各变量间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

4、实证分析

在方程(Ⅲ)的回归结果中,外贸依存度和“热钱”的流入系数均为正,且其统计意义也较为显著(Hot/GDP有着89.68%的统计显著性)。关于外债余额和资本市场开放程度与外汇储备所呈现的负相关关系,本文认为,如果将其联合起来考查,将对外举债看作是外汇储备的替代品,则资本市场开放度越高,对外举债的能力就越强,所需要的外汇储备就越低。因此,其二者与外汇储备规模所呈现的负相关关系并不违背预防性审慎动机,主要原因是对外举债在我国外汇储备的积累过程中扮演的是替代品的角色。

在代表重商主义的三个变量中,汇率波动性(PLD)有着显著的统计意义,但其小于0.01的回归系数使其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微乎其微。此外,由于该系数为正,说明如果我国外汇储备的积累有对人民币汇率的考虑,也是对人民币过快升值的担忧,不存在刻意操纵汇率,使人民币价值被低估的意图。货币供应量(M2/GDP)与外汇储备呈现上文预测的正相关,但其较低的统计显著性(53%)使其说服力有所降低。而年出口增长率在方程(Ⅲ)中更是呈现了负相关关系,说明我国外汇储备的积累基本上没有对促进出口产业的考虑。

四、结论

实证研究表明,我国主要是基于预防性审慎动机而选择持有巨额外汇储备,重商主义变量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十分有限。这主要是由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实体经济的开放程度越来越大,这在促进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我国经济遭受外部冲击的可能性。为抵御外部经济冲击,避免资本外逃造成的负面影响,我国货币当局有意识地选择持有了充足的外汇储备,为我国应对全球经济动荡、维护本国经济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Dominguez,K. International reserves and underdeveloped capital markets. NBER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Macroeconomics 2009,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for the NBER,2010.

[2] Heller, Heinz Robert. Optimal international reserves[J].The Economic Journal,1966,76(302).

[3] Aizenman J,Marion NP. International reserves holdings with sovereign risk and costly tax collection[J]. Economic Journal,2004(114).

[4] Dooley M,Folkerts-Landau D,Garber P. An essay on the revived Bretton Woods System[Z].NBER Working paper No.9971,2003.

[5] Li, J.,R. Rajan. Can High Reserves Offset Weak Fundamentals?A Simple Model of Precautionary Demand for Reserves[J].Economia Intemazionale(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6,59(3).

[6] Flood R.,Marion NP. Holding international reserves in an era of high capital mobility[M].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2001.

[7] Aizenman,J.,Lee,J. International reserves:precautionary versus mercantilist views,theory and evidence[J]. Open Economies Review,2005(18).

[8] Edwards S. The demand for international reserves and exchange rate adjustments: the case of LDCs,1964—1972[J].Economica,1983(50).

[9] Lane,Philip R. & Burke Dominic. The empirics of foreign reserves[J].Open economies review, 2001,12(4).

[10] RU. Mendoza. Was the Asian crisis a wake up call? Foreign reserves as self-protection[J].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2010(21).

[11] 巴曙松:外汇储备持续增长下的宏观金融政策:挑战与趋势[J].国际商务研究,2007(1).

[12] 陈享光、孙莹: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影响因素与实证检验[J].当代经济管理,2008,30(12).

[13] 徐永久:外汇储备持有量—适度量模型及其应用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6).

[14] 郭梅军、蔡跃洲:中国外汇储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经济评论,2006(2).

第8篇:外汇保值增值的方法范文

一、关于人民币升值影响的不同看法

(一)正面影响

1.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周其仁教授日前认为,本轮通胀的根本原因是人民币汇率的低估。在全国人大财经委4月15日到16日召集的一季度经济运行汇报和分析会上,央行官员认为,当前通货膨胀是最严重最危急的问题,而受中美利差不断加大掣肘,利率政策不便动用且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通胀又起不到直接作用的情况下,汇率升值成为央行最为关切的抑制通货膨胀的手段。此前,央行行长周小川也曾明确表示,人民币升值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通胀,但同时指出,人民币升值不是抑制通胀的决定因素。据中金测算,如其他条件不变,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每升值10%,中国CPI涨幅短期内将下降0.8个百分点,长期将下降3.2个百分点。

而对于人民币升值应采取的具体方式,有关机构和学者也有不同认识。瑞恩安德经济研究院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目前解决高通胀危机的唯一有效方式是人民币大幅升值。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教授则认为,人民币汇率年内应保持双向波动的渐进式升值步伐,不应因通胀而特别改变。“理论上来看,人民币的升值确实可以减少出口总量,降低进口成本并对持续通胀起到一定抑制作用。”但是实践中,他认为人民币的渐进式升值应该继续当作年内主基调,“如果为了让通胀数据降至一个低点而让人民币一次升值过快,国内经济很可能会出现通货紧缩等一系列难以预料的连锁反应。加息不能被人民币升值所替代。”

2.有利于进口

中国证券报撰文指出,人民币升值有利于降低国外资源的采购成本,更加充分地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瑞士信贷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认为,汇率升值可以消化掉部分进口原材料、能源的成本。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何帆认为,由于很多进口产品的成本在提高,因此人民币升值对于降低进口成本、缓解输入型通胀是有用的。据海关总署统计,2007年我国进口原油16317万吨,比2006年增加1800万吨,同比增长12.4%。在国际能源和原料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可以减轻我国进口能源和原料的成本负担,降低企业成本,增强竞争力。海关统计显示,2008年2月和3月进口金额达788.1亿美元和955.56亿美元,同比增加35.1%和24.6%。

3.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上海第一财经频道主持人马红漫博士认为,目前中国产业结构的弊病已经非常明显,大量资源被分散地投入到低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中。这样的产业结构在给中国赢得“世界制造基地”名头的同时,也意味着资源配置效率的低下和资源的严重浪费。从未来发展看,产业结构的优化是必然的趋势,而人民币升值只是加速了这一进程,而并非改变了结果。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丁志杰认为,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改变国际市场竞争策略,以质取胜,进而优化产业结构。廉价竞争使得中国走上内需持续降低,外需持续扩大,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出口的恶性循环之中。因此,政府有关部门要把握本轮人民币升值契机,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调整对外贸易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国内企业要注重提高技术水平,改进产品档次,进而改善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央行副行长易纲近日在天津财经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指出,要利用人民币升值这一契机,抓紧时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央行今年2月底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经过两年多的调整,企业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积极促进产品升级换代,一定程度上消化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大部分外贸企业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调整能力和承受能力明显高于预期。国际商报也撰文指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首次破7,2008年一季度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4.6%,意味着政府欲利用汇率手段,继续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二)负面影响

1.影响出口特别是外向型企业的发展

据海关总署统计,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5703.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6%。其中出口3059亿美元,同比增长21.4%,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6.4个百分点。贸易顺差414.18亿美元,同比下降10.9%,出现了多年来的首次负增长。这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贸易调控政策初见成效,但也有人民币升值的效应所在。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钟伟教授认为,在外部需求迅速收缩的同时,升值对外贸的负面影响不应低估。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蔡如海博士认为,本币升值对一国经济的影响利弊皆有,就进出口而言主要是降低出口产业的竞争力,从而导致出口减少。出口增长势头的回落对外向型企业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据2007年底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对数千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若今后一年内人民币升值相比过去速度不减,有36.8%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对产品出口“影响较大”,比上年的调查数据增长6.8个百分点。据财经网报道,以纺织行业为例,人民币每升值1%,整个棉纺织行业营业利润下降约12%,毛纺织行业下降约8%,服装行业下降约13%。在“主动配额时代”又遭遇人民币升值,行业洗牌已是在所难免,据报道,今年前两个月广州东莞地区近半服装出口企业停产。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谭雅玲认为,人民币升值必然加大自身经济成本,使企业经营管理难度加大,尤其在中国企业普遍走向国际市场、得到国际市场认可、收取国际市场利润的初期,这样的价格上涨必然带来对企业利益的冲击,使外向型企业的发展受阻。

2.增大就业压力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贺铿认为,人民币升值尤其是快速升值对经济有很大的不利,外贸企业生存困难,进而连带就业问题,影响非常复杂。劳动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的一份《人民币升值对就业的影响评估》报告指出,就业方面,受人民币升值影响较大的是纺织、服装、制鞋、玩具、摩托车五大非农行业和农业。人民币升值5―10%,将导致350万非农产业工人失业,影响上千万农民就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主任陈万灵博士认为,“目前人民币升值的趋势让人们看到了市场经济和个人职业发展密不可分的连带关系。大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结构是职业人在职业发展中首先要面临并且加以考虑的。”

3.加大我国外汇储备贬值风险

环球时报日前刊文指出,如果按照我国外汇储备90%是美元计算,美元贬值使外汇储备在过去一个月就“蒸发”了357亿美元。穆迪中国的宏观经济研究团队负责人SumeiTang博士称,用人民币升值来抑制通货膨胀,代价不菲,人民币每升值1%,外汇储备就相当于贬值168.22亿美元,国内人民的财富也随之蒸发。由于我国并没有公布官方的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的比例,这一说法并不完全准确,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使我国外汇储备的贬值风险日益加大。而以下两个因素决定了我国外汇储备贬值风险在短期内不可能消除。一是在一定时期内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仍会保持相当大规模。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何帆博士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截止到今年2月底,中国外汇储备为1.65万亿美元,其中大约有70%投资于以美元计价的资产。二是未来美元持续走弱态势将对我国外汇储备保持高压状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近日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计今年美国将陷入轻度衰退,经济增长率预计为0.5%。经合组织预计,美国第一季度GDP增长率为0.1%,二季度零增长。IMF除对美国经济衰退表示“近忧”外,还对美元贬值、通货膨胀等表示“远虑”。斯蒂格利茨认为,次贷危机真正结束尚需2至3年时间,次贷危机可能继续恶化,投资者对持有美元资产的信心受到影响,美元对人民币继续走弱的可能性很大。

二、趋利避害,正确因应人民币升值影响的政策建议

综合各方面因素和各种观点,我们认为短期内适当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有利于降低人民币升值预期,抑制通货膨胀。但人民币升值的长期影响不可忽视。

一是人民币升值削弱了中国企业的成本优势与发展优势。人民币升值,连同所得税率的改革、出口退税制度的改变以及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等一系列因素的出现,不但使中国的出口企业面临日益严峻的经济环境,而且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导致了中国经济成本优势、后发优势与成长优势的逐步丧失。部分沿海地区外贸企业倒闭、外商企业恶性抽逃投资资金和国际生产基地的向外转移就是这种综合优势逐步丧失的现实反映,如果不尽快地采取有效措施,就很可能导致中国经济的下滑并且给未来的经济发展带来长久而深刻的隐患。

二是人民币升值冲击资产价格。人民币升值造成了国际游资的巨大套利空间。由于人民币升值采取缓慢的和持续的方式,因此国际游资试图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我国来套取汇差,相应加剧国内流动性过剩问题。今年一季度,我国外汇储备继续快速增长,增幅高达39.9%。特别是新增外汇储备的重心已从贸易顺差转移到“其他外汇流入”,2月份“其他外汇流入”在外汇储备中的比重达73%,是有史以来的最高值。近年来我国房价、股价与物价暴涨,与这种套利活动不无关系。而随着人民币升值的速度越来越快、幅度越来越大,人民币升值演变为人民币资产泡沫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无疑,我国资产泡沫的破裂,美国将成为最大受益者.随着资金回流,美元又可以重新得以确立强势,“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秩序进一步得以强化。

三是人民币升值有可能给我国经济带来系统性风险。就目前宏观经济现实状况分析,人民币升值可能导致宏观经济政策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持续走强的人民币,有利进口,不利出口;有利减轻加息的压力,不利扭转流动性过剩的局面;有利舒缓输入通货膨胀的压力,不利加强调控过热的房地产市场。这种两难局面,说明人民币升值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刺向经济领域的方方面面,加速产生全方位的洗牌效应。在国际游资的“挤出效应”下,人民币升值所冲击的就往往不只是资产价格,而且还会引发生产领域与消费领域的连锁反应,进而导致汇率提高本身所具有的抑制通胀功能局部甚至全部失效。如果这种失效再与国内外恶劣的经济环境发生对接,那就会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巨大冲击,甚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引发全局性的系统风险。

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而且有利于金融体系的平稳运行,有利于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针对外汇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及外汇储备的大幅增加,人民币存在升值压力的情况下,应采取积极措施调节人民币的流通,适当扩大需求,化解升值压力,维持汇率的基本稳定。

(一)短期应适当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降低人民币升值预期,抑制通货膨胀

在通胀与失业之间,必须两害相权取其轻。从CPI的指标来看,通胀对于恩格尔系数高的广大农民和城市平民影响最大,抑制通胀应该是首要问题。同时,通胀导致的是整个经济运行的扭曲和资源的错误配置,对于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将产生长远的负面影响。而短期内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虽然会在一定时间、一定领域、一定程度内增加失业,但是受影响的群体应远远小于广大弱势群体,转而对他们采取一定的补贴,操作起来相对容易。

(二)长期要坚持稳定的汇率走势,增加汇率政策弹性,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稳定的汇率走势不等于固定不变的汇率,包括汇率政策在内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要继续增强弹性,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相机调整汇率政策。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存在一些缺陷,如汇率形成机制缺失,汇率缺乏弹性或灵活性,加入WTO后汇率市场化的压力增大,维持汇率制度的成本较大。对此,可以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区间,减少中央银行在市场上的干预频率,运用其他经济手段适当调整汇率水平。但一个基本的判断是长期内人民币仍将保持不断走强的态势,因为对于经济快速发展、劳动生产效率不断提升的国家而言,本币升值的趋势是经济上无法改变的规律。

(三)主动采取措施控制外汇储备过快增长

第9篇:外汇保值增值的方法范文

2003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热气腾腾,但是潜在的谜团扑朔迷离。有的宏观经济学家敏锐地指出,在观察中国宏观经济的时候,人民币汇率是纲(宋国青,2003)。在目前的形势下,对人民币汇率的讨论显得更为迫切:人民币为什么会突然面临升值的压力?在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是否应该积极调整人民币名义汇率?人民币如果升值会面临哪些方面的成本和收益?人民币汇率制度调整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

一、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和内部压力

人民币升值舆论分别来自内外两方面的压力。

1.外部压力

1995—2002年,美国对外保持了强势美元政策,美元经过贸易比重加权的名义有效汇率升值27%,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后的实际有效汇率升值34%.强势美元政策虽然促进了同时期美国的经济增长,但也给美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根据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Bergsten(2003)的观点,美元升值1个百分点会带来100亿美元的经常项目逆差,持续的美元升值最终造成了每年超过5000亿美元的经常项目逆差(相当于美国全年GDP的5%)。过去五年中,有四年的经常项目赤字/GDP比率每年上升接近1个百分点。经常项目赤字的不断积累使得美国目前的净国际投资头寸达到了3万亿美元,而且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为了对经常项目赤字和资本出口融资,美国每年需要引进1万亿美元。美国可持续的净国际投资头寸/GDP比率为30%~35%,如果超过这一警戒线,巨额贸易逆差随时可能给美国经济带来雪崩。在这一形势下,强势美元政策势必进行调整。

在巨额贸易赤字的压力下,布什政府实际上已经放弃了前任的强势美元政策。2002年以来,美元开始贬值。截至2003年6月,经过贸易比重加权的美元累计贬值10%~20%,但是,这尚不足以将美元调整到可维持的经常项目赤字水平。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认为美元的贸易加权汇率还需要再贬值10%-15%,才能够将“经常项目赤字”/GDP比率调整到可持续的水平上。然而,如何才能促成美元的持续贬值呢?

根据美联储采用的贸易加权美元指数,对美元币值影响程度最大的美国贸易伙伴国货币依次为加拿大元、欧元、日元、墨西哥比索和人民币。加拿大和美国唇齿相依,墨西哥既是美国的近邻,又是稳定拉美金融局势的关键。因此,未来汇率走势集中体现在美元、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的博弈上。在2002—2003年初的美元贬值过程中,美元相对欧元贬值幅度很大,但是对日元贬值幅度很小。当前欧元对美元可能已经高估了欧元,出于欧洲的贸易保护主义压力和双边政治关系的考虑,欧元继续升值几乎不可能。在美元贬值过程当中,日本官方一直阻挠日元升值,过去一段时期内日本政府动用330亿美元干预外汇市场以阻碍元升值,这至少减少日元升值4%.美国政府一再向日本政府施加压力,反对它干预外汇市场的做法,但是,日本经济已经焦头烂额,出口部门成为日本惟一有竞争力的部门,因此日本非常担心日元升值对出口带来不利影响。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逆风飞扬,出口势头非常迅猛,外资源源不断地流入,外汇储备一再创出新高。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和日本均出现了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言论。日本宣称中国向外输出通货紧缩,美国则号召中国实行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其真实动机都是希望中国承担世界经济调整的沉重成本。由于美国经济迟迟难以强劲复苏,强势美元政策不得不调整,而美国又不愿意单方面承担美元贬值的代价,所以势必要求主要贸易国的货币升值。欧元在前一轮已经完成了升值,日元和人民币升值成为下一步贯彻美元贬值的目标。在中国日益崛起的制造业竞争压力下,日本政府担心单方面升值会让已经竞争白热化的出口产业雪上加霜。但是,如果日本货币当局继续干预外汇市场阻碍日元升值,势必会遭到美国反对。于是,美国和日本都把矛头指向人民币。

2.内部压力

如果抛开外部的舆论压力和政治问题,从国内的宏观经济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增长角度来看,本币是否应该升值取决于名义汇率是否偏离了中长期的均衡汇率水平。如果偏离了均衡汇率的中长期运动趋势,名义汇率就需要相应调整,否则就出现了所谓的汇率失调现象。汇率失调成本非常高,它不仅意味着国内经济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同时也会给短期的宏观经济管理带来困难,长期的经济增长和短期宏观经济稳定都将受到不利影响。最终,失调的名义汇率水平也不能维持。

这里所说的均衡汇率是一个中长期的概念,它意味着与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保持一致的均衡汇率水平,同时也是能够最有效地保证资源合理配置度和宏观经济稳定的汇率水平。需要指出的是,均衡汇率并不是指人们常说的购买力平价。因为均衡汇率应是动态均衡,而不是像购买力平价所描述的那样简单地与物价指数相协调的汇率。而且,汇率可能会随着贸易条件、劳动生产率等基本经济要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时,按照购买力平价算出的均衡汇率反而可能是不均衡的。同时,尽管在短期内也存在理论上的均衡汇率,但是短期内有很多不确定因素都会影响到汇率水平,比如通过预期影响均衡汇率水平的泡沫因素。因此,发现短期均衡汇率既不现实,同时对汇率政策调整也没有太多参考意义。比较而言,对判断汇率是否失调更有意义的参考指标是中长期的均衡汇率水平。中长期内,影响均衡汇率的短期泡沫因素都被剔除,中长期均衡汇率主要由经济中一系列经济基本面因素所决定。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的关键参考依据就是中长期内人民币均衡汇率的变动趋势。

人民币中长期内的均衡汇率运动趋势如何呢?我们比较了目前测算实际均衡汇率的四种方法体系,最终确定了单方程协整均衡汇率模型(张斌,2003)。这个模型用一系列在中长期内与实际均衡汇率保持稳定关系的经济基本面因素确定均衡汇率水平。与以往用相对购买力平价测算均衡汇率的方法相比,这套方法在理论上更加优越,它允许均衡汇率在中长期发生变动。

我们确定的均衡汇率模型得出了以下三个对目前汇率政策具有参考意义的结论:第一,1994—2001年,均衡汇率累计升值了20.6%,平均每年升值2.6%,模型显示中长期内的均衡汇率面临平稳的持续升值趋势;第二,进入2002年以后,随着美元贬值,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也跟着发生较大幅度的贬值,这与人民币实际均衡汇率的运动趋势正好相反,人民币较大程度地偏离了均衡汇率水平。我们估计,2003年上半年人民币低估幅度至少达到了6.5%~10%;第三,模型中均衡汇率升值主要推动因素是:(1)国内制度改革所带来的广义的相对技术进步;(2)对外开放政策,尤其是吸引外资政策对广义技术进步的推动。

模型中得到的一个基本结论是,人民币实际均衡汇率在1994年以后面临持续的升值趋势。为什么这个区间内人民币名义汇率成功地保持了固定汇率,而没有受到均衡汇率升值的持续性压力呢?主要原因是,在此期间美元处于强势,而人民币实行了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尽管人民币名义汇率不变,但是随着美元名义有效汇率升值,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也跟着升值了将近20%,所以,均衡汇率升值对名义汇率的压力不是非常明显。但是,时移事异。随着美元贬值,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跟着贬值,这时候均衡汇率升值对名义汇率升值的压力就凸现出来了[

二、人民币低估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如果人民币均衡汇率只是在外部舆论压力下出现了短期均衡汇率低估,而中长期的均衡汇率水平与目前的名义汇率并没有发生趋势性的偏离,人民币名义汇率就不需要调整。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主要解决办法应该是加强与外部的沟通协商,并通过国内其它一些政策措施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目前的名义汇率水平大可不动。如果人民币中长期的均衡汇率存在趋势性的升值趋势,目前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就需要做出调整,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水平需要根据中长期的均衡汇率运动趋势做出调整。否则,与人民币实际均衡汇率偏离的名义汇率意味着汇率失调,会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依然面临巨额的经常项目逆差,美元在未来时期内走强的可能性不大。如果美国力图将经常项目赤字调整到可持续水平,美元还有可能进一步下调。对于中国目前的单一钉住美元汇率制度来说,美元升值有利于缓解人民币实际均衡汇率升值的压力。但是,如果美元稳定或继续贬值,人民币升值压力则会凸现出来。人民币名义汇率如果没有及时调整,出现了所谓的汇率失调格局,将会对经济资源配置和长期经济增长、国内宏观经济稳定、收入分配和产业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第一,从资源配置和长期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尽管汇率低估对出口部门和进口替代部门有利,但是损害了非贸易品部门的发展,实际上意味着对两个产业采取了歧视性的差别政策。汇率低估则以外币表示的本国产品价格更为便宜,出口竞争力可能因此提高。同时,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品价格上涨,从而抑制了本国居民对进口商品的需求,限制了进口。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国内需求的增长相对迟缓,企业纷纷到国际市场上寻找出路。在这一背景下,出口对中国的经济增长起到了强劲的拉动作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只是特定时期的产物。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的源泉是投资和技术的提高,与贸易顺差并无直接的关系。当前中国的出口部门已经出现利润率越来越低,换汇成本不断增加的问题。这说明政策的扭曲导致了一定程度上的资源错误配置,即出口部门受到过度鼓励,资本、劳动力等大量涌入出口部门。于是,在给定资源总量的条件下,国内的生产和服务业实际上受到抑制。

第二,从国内宏观经济稳定的角度来看,人民币低估必然会带来自主性国际收支顺差,如果市场形成人民币升值预期,还会引发短期投机资本流入。2003年上半年以来,中国出现了两百多亿美元不能正常解释的资本流入,一下子由以往的资本外逃转变成了资本非法流入,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投机资本预期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不论是经常项目和FDI带来的自主性国际收支顺差,还是投机资本的流入,都会对短期宏观经济稳定带来威胁。更多的外汇资金意味着外汇市场上更多的超额外汇供给。外汇占款吸纳受到国内货币供给增量的限制,多余的外汇供给最终需要私人部门吸纳。私人部门吸纳外汇的必要条件是人民币利率必须低于美元利率,否则私人部门不会持有更多外汇。总的来说,人民币低估带来的自主性国际收支顺差不仅会威胁到国内通货膨胀,还会造成利率下调刚性。人民币利率必须被动地跟着美元走,货币当局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货币政策独立性。另外,在汇率低估的格局下,如果市场形成了强烈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国内的贸易和投资行为将会受到严重的不确定性影响。

第三,从收入分配的角度来看,人民币低估有利于贸易品的制造业厂商,尤其是国外直接投资厂商,但是将不利于非贸易品的制造业厂商。在汇率低估的情况下,与非贸易品相比,贸易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对于贸易品的生产商来说,这意味着其产品售价的提高超过了其所使用的非贸易中间产品的价格。但是,如果汇率进行调整,那么非贸易品的制造商将从本币升值中获益,因为这提高了其产品的国内相对价格。人民币低估还使得进口商的成本增加,使得本国的债务人必须支付更多的本币才能兑换成相应的外币来还本付息,无疑加重了企业的债务负担。更为重要的是,在目前这种汇率跟着外贸走,外贸跟着出口走的情况下,对内部门的利益受到损害。“对外部门”即参加国际贸易的商人和国际投资者们每时每刻都要面对汇率风险,所以他们希望保持汇率稳定。在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出现冲突的时候甚至不惜牺牲国内经济稳定目标。与之相反,“对内部门”即非贸易品的生产商和国内服务业的提供商对国内货币政策的自主性更加关注。由于它们主要在国内开展业务,汇率的变动对其影响相对较小,而国内经济的繁荣和衰退则直接影响到它们的利益。这些利益集团主张政府更多地考虑国内经济目标,保持货币政策的自主性,以便增加国家对国内经济环境的调控能力。考虑到劳动力要素的流动很难跨越国界,所以可以认为为数众多的工人将支持“对内部门”的政治主张(何帆、李志远,2002)。事实上,非贸易品部门从业人员,比如农民、从事第三产业的大量城市底层人员的利益受到了不平等待遇,而在低估的人民币水平上,整个国内消费群体没有及时享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福利改进。

第四,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持续的汇率低估会延迟国内企业的“走出去战略”,拖延了它们的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步伐。日本当年的教训可以引以为戒。上世纪80年代以前,在长期汇率低估的保护下,日本企业的海外投资规模很小。进入80年代以后,低估的汇率再也难以维持,日元突然高升,国内企业也一股脑地涌向海外。海外投资需要较高的风险管理水平,企业家对复杂的国际资本市场操作规则也需要有深入了解,这些都是需要循序渐进,从干中学。面对突如其来的本币升值,日本企业在缺乏海外投资经验的情况下盲目冒进,大量收购美国资产。当日本人收购了美国的洛克菲勒大厦和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之后,美国人曾经惊呼日本将收购美国。但事实证明,80年代后期日本对美国资产的大量收购其实非常被动和盲目,并最终承受了巨额损失。

三、人民币升值的成本和收益

人民币低估会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然而,汇率调整也并非没有成本。在选择升值还是贬值的时候,我们迫切需要明确人民币升值的成本和收益。

1.人民币升值的成本

目前关于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讨论中,除去那些带有民族主义和重商主义色彩的观点之外,学者们提到的人民币升值可能面临的成本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可能减少外部需求和出口,并影响到实现短期的经济增长目标;第二,可能增加国外直接投资成本,不利于吸引新的外商直接投资:第三,可能造成结构性调整所带来的短期失业问题:第四,可能会引发投机资本对人民币汇率的冲击;第五,人民币升值降低进口品价格,另外还可能影响投资者信心,减少国内需求,会带来通货紧缩(麦金农,1997)。

从一般的经济学理论来看,以上提到的这些成本往往与汇率升值联系到一起。但是,如果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这些,成本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有些成本即使发生,其影响也十分有限,甚至是模糊不清的。

第一,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影响可能并不明显。高盛银行胡祖六(2003)指出,人民币汇率出口弹性非常小,汇率调整不会给出口带来太大变化。这与中国独特的贸易结构有关。目前,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在中国的出口中占55%.同时,来料加工装配贸易、进料加工贸易和外商的机械设备进口占所有进口的近60%,如果再考虑到一般贸易当中原材料和投资品的进口,这个比例还有很大的上升余地。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只赚取固定的工缴费,与汇率的变动基本上没有关系。进料加工贸易的情况稍微复杂,这取决于进口的中间产[来

品和原材料所占的比重。当人民币升值之后,出口价格上升,对这部分企业的出口不利,但是其购买力提高,能够购买更多的进口品。两相权衡,汇率变动的净效应仍然有待观察。同时,中国的部分出口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相当之高,而且与竞争对手的成本相差很远,中国是这些产品的价格制定者,汇率升值反而会提高出口收入,而不是降低出口收入。出口竞争力的长期动力并不是廉价政策,而是结构调整,提高非价格竞争力。遗憾的是,中国企业的市场优势没有转化为利润优势。

第二,90年代中期以后,FDI流入的动因发生了新的变化。更多的FDI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投资于中国的目的更倾向于瞄准中国的国内市场,而不像以往那些东南亚中小企业利用中国作为出口加工平台(UNCTAD,2002)。汇率升值虽然提高了FDI新建投资的投资成本,但是,也提高了美元计价的外商投资企业在本地市场的销售收入。汇率升值可能会阻碍一部分利用中国劳动力、土地等各方面成本优势的FDI流入,但同时也可能鼓励一批试图进入中国市场的FDI流入。因此,汇率升值对FDI流入的影响还不确定。

第三,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02年《贸易与发展报告》的计算,在17个重要样本国内,中国的单位劳动工资最低,样本国工资分别是中国工资的2.5~47.8倍不等,即使考虑到单位劳动力的生产效率,17个样本国家当中也有10个国家高于中国的成本。因此,即使汇率升值,如果幅度不是非常大,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依然具有比较优势,失业压力也不会很大。退一步讲,即使出口部门的就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汇率低估是否应该作为解决就业的政策呢?汇率政策就其本身性质而言,应该是维持宏观稳定而非促进就业的政策工具。让汇率政策促进就业,实际上是通过对整个价格体系的扭曲来实现局部的政策目标,这将带来更大的资源错误配置。

第四,汇率调整过程当中,可能会引发投机资本对汇率的冲击,但是,解决投机资本的根本做法在于彻底消除汇率升值预期,这就需要将名义汇率水平调整到与实际均衡汇率相一致的运动趋势。这才是使市场对名义汇率保持信心的最有效手段。名义汇率调整过程中之所以会引发投机,主要原因是调整的策略失当,而非汇率调整本身。如果名义汇率调整并未到位,市场仍有汇率进一步升值的预期,投机资本将乘虚而入。因此,重要的是选择合适的汇率调整时机和策略,不应该因为害怕投机就拒绝汇率调整。拉丁美洲国家货币危机和金融危机的经验表明,在汇率失调的名义汇率水平上,才最容易引起投机资本的冲击。

第五,汇率升值对进口品价格的影响不足以对国内物价水平发生非常显著的影响。毕竟,中国的进口接近半数属于来料加工和来料装配贸易。这些进口品价格下降不会带动国内产品价格的普遍下降。同时,在中国的进口中,能源和原材料等初级产品所占的比重,以及技术含量较高的化学制品、机械和交通设备等制成品进口比重逐渐增加。近年来,大部分初级产品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美元单价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王仁言,2003)。1993—2000年,中国进口价格总指数上升了19%,其中制成品上升20%,初级产品上升16%.除了汇率变动直接影响进口品的价格,进而影响国内整体价格水平之外,麦金农和大野健一(1999)认为,汇率升值预期会导致通货紧缩压力。他们认为,升值预期使得企业担心竞争力下降,所以不愿意投资,消费者认为进口价格会进一步下降,所以延迟消费,于是内需不振,物价下跌。但是,从中国的情况来看,汇率保持稳定并不能消除升值预期。相反,只有当汇率进行了合理、及时的调整之后,才能减少投资预期中的不确定性,并更容易得到市场信任。因此,关于汇率升值预期与国内物价的关系不足以构成汇率升值的成本。

2.人民币升值的收益

人民币升值的收益是多方面的。第一,将汇率调整到与实际均衡汇率运动趋势保持一致的水平上,同时也意味着得到了与国内经济资源配置效率最优的汇率价格。它消除了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相对价格扭曲,有利于各个产业的平衡发展,有利于长期的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第二,汇率积极调整把汇率调整的主动权交到了货币管理当局手中,同时也留给货币当局一定的政策调整空间,有利于宏观经济稳定。第三,汇率积极升值提升了人民币购买力,有助于提高人民生活福利水平。同时,汇率升值导致的收入分配更有利于农民和城市的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第四,汇率积极升值等于向市场宣布,中国货币当局是以国际收支平衡而不是以狭隘的贸易顺差为政策目标的。这种建立在国际收支平衡政策导向上的汇率调整会得到市场拥护,所建立的汇率水平有坚实的经济基本面支撑,这其实也是避免货币危机或金融危机最根本的策略。第五,汇率积极升值减少了贸易顺差,有助于减少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第六,汇率积极升值减少了财政出口补贴的压力,有利于将更多资金用于公共部门经济基本建设。

根据我们的分析,从目前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人民币升值的收益非常明确,但是升值的成本需要进一步分析。总的来看,我们的判断是利大于弊。

四、人民币升值策略选择

面临国内外的人民币升值压力,货币当局主要有以下四种选择方案。以下,我们分别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

1.继续保持当前的人民币汇率,并采取一系列相关措施减少人民币升值压力

这个方案的好处更多地体现在贸易和投资的结算层面,当然还可以借助钉住美元稳定国内物价水平(这也是很多发展中国家选择固定汇率制度的初衷),但是目前中国没有这方面的需要。缺陷有以下几个方面:(1)当美元和世界其它主要货币汇率波动时,也带来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不利于贸易和投资,某些时候也可能为短期资本冲击埋下隐患。(2)忽视了实际均衡汇率的趋势性变动趋势。人民币实际均衡汇率面临长期性的升值趋势,而固定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则无法反映实际均衡汇率变动对名义汇率调整的需要。1994—2001年期间,人民币实际均衡汇率升值20%,同期美元的名义有效汇率也升值了20%,因此,钉住美元的人民币借助美元的升值缓解了人民币实际均衡汇率升值。但是这种情况只能说是中国经济的好运气,只有当美元在未来继续保持升值的情况下,继续单一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才能够持续下去。我们并不能指望未来美元一直会持续升值。一旦美元停止升值甚至是贬值,人民币固定钉住美元就不可能持续维持下去。(3)受以上两方面因素的影响,货币当局的外汇占款波动剧烈,而且趋势上保持上升。外汇占款的不断增加会缩减货币当局政策空间,国内的利率政策和其它宏观经济政策也受到限制。如果处理不当,会出现汇率低估——外汇占款增加——通货膨胀,或者是汇率低估——投机资本流入——利率上升刚性——零利率陷阱,两者都会破坏国内的宏观经济稳定和长期经济增长。

近期,为了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国内学术界提出了诸多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措施。比如,提高美元国内存款利率、减少居民持有外汇的限制、降低出口退税、放宽企业海外投资限制等。这些措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外汇市场上的超额外汇供给,但是作用将有限,而且可能会带来后遗症。在市场普遍预期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即使鼓励居民多持有外汇或者是企业海外投资,都未必奏效。为什么私人部门要冒人民币可能升值所带来的风险呢?对于降低出口退税、放宽企业对外投资限制等措施更值得商榷。这些措施不属于宏观经济政策措施,也不是对应宏观经济政策的政策工具。出口退税是要给国内出口商一个平等的国际竞争机会,对外投资限制更多属于产业和制度层面的考[

虑。当前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但未来难保不会出现贬值压力,如果出现了贬值压力,这些措施就很不利。因此,针对汇率升值压力问题,还是丁伯根规则比较好:对症下药,其它的辅助措施要慎重考虑,避免政策的短期性和后遗症。

比较而言,诸如更加严格监管短期投机资本对人民币的冲击;实行差别准备金制度,适当提高对新增非居民人民币存款的准备金要求,从而降低银行对其支付的利率:提高境内美元利率水平等措施更有意义。这些措施属于宏观经济管理政策范畴内的政策工具,提高厂人民币对抗投机资本的能力。

2.一次性较大幅度的升值,然后继续钉住美元并保持稳定

这一方案的好处在于可以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但是缺点也非常明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只是解决了一时的人民币升值压力,不能从根本上缓解人民币实际均衡汇率持续升值对人民币固定汇率的压力。(2)当美元相对世界其它主要货币发生波动时,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会随着美元价值波动而波动,这等于是将美元与日元、欧元的汇率波动引入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当中。保持固定的人民币名义汇率始终将无法摆脱潜在的投机压力。如果短期资本流动管理不是非常有效,人民币汇率将会不断面临因为世界主要货币汇率波动所带来的人民币投机压力。

3.一揽子钉住汇率

采取一揽子钉住,好处在于可以避免由于美元和世界其它主要货币波动对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压力。毕竟,钉住一揽子货币(如果权数是根据贸易额确定的)实际上是稳定了名义有效汇率。但是,钉住一揽子货币也面临诸多缺陷:(1)货币当局会面临操作环节的困难。如果选择完全意义上的钉住一揽子货币,外汇市场上的人民币汇率时时刻刻都要根据世界主要货币的汇率变动进行调整。(2)过于频繁波动的名义汇率不利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正常进行。毕竟,国内经济部门应对名义汇率频繁波动还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和相应的风险对冲支持。(3)单纯的一揽子钉住(如果权数是根据贸易额确定的)只是稳定了名义有效汇率。如果出现相对主要贸易伙伴国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实际有效汇率还会随着调整,这既达不到稳定实际有效汇率的目的,同时也为投机资本冲击人民币埋下了隐患。

世界上曾有很多采取钉住一揽子货币的国家,但是多数国家最终又放弃了一揽子钉住。实施钉住一揽子货币最终或者是转向了更加固定的货币局制度,或者是转向了更具灵活性的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爱沙尼亚、阿根廷、保加利亚等国家最终由钉住转向了货币局制度,这主要是因为货币局制度比钉住汇率制度更具公信力,而且对国内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约束更强。转向货币局制度更有利于治理国内的通货膨胀。波兰和新加坡则是由钉住汇率制度转向了更加灵活的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波兰是成功推出钉住汇率制度的例子。波兰政府1991年运用汇率稳定计划治理国内通货膨胀,其货币先钉住美元,而后钉住一揽子货币,随后由钉住一揽子转向爬行钉住,最后逐渐扩大汇率波动幅度,其汇率制度逐渐向浮动汇率制度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