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外汇储备管理范文

外汇储备管理精选(九篇)

外汇储备管理

第1篇:外汇储备管理范文

论文摘要:截止2007年一季度,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12000亿美元了,如何管理我国巨额外汇储备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澄清了对外汇储备的认识,讨论了外汇储备可能带来的风险,以及外汇储备管理的原则,最后从合理外汇储备管理和超额外汇储备管理的角度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认为当前应增加外汇资产中的黄金储备和物质储备,建立外汇投资公司进行多元化投资,并考虑进行能力储备。

一、对外汇储备的认识

目前针对如何管理我国的巨额外汇储备,许多学者或实务工作者从各个角度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和想法,但由于缺乏对外汇储备的正确理解,导致一些建议不可行,或相互矛盾。因此,在讨论外汇储备管理之前有必要正确认识外汇储备的内涵。

外汇是央行的一种资产,其对应的负债主要是公共部门或私人部门的存款,这意味着外汇的增加同时导致了国内人民币的增加,所以外汇是不能直接用于国内消费和投资的,因为这相当于增加货币供应量,可能会导致通胀。

外汇是我国对国外的一种债权(主要指贸易顺差产生的,不是借外债),外汇相当于国外发行的“债券”,国外用这种“债券”换回了我们的产品、服务,当然我们可以用这些“债券”在将来从国外买回产品和服务,但是如果“债券”贬值了,我们买回来的少了,就受损失了,如果“债券”升值了,买回的多了,我们就盈利。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世界进入了浮动汇率的国际货币体系,持有外汇意味着要承担汇率波动的风险。

拥有外汇相当于为国外的铸币税作贡献。铸币税实质上是对货币发行并保持货币信用的一种补偿,拥有他国的货币数量越多,对该国铸币税的贡献就越大。目前,美元是最主要的外汇资产,因此美国是从铸币税中获益最多的国家。

外汇储备对实行固定汇率制度的国家至关重要。外汇储备是保障一国汇率体制稳定、国际贸易平衡、国际清偿支付的必要措施。外汇的增加主要由贸易顺差、借债、直接投资等组成。我国汇率体制实质是有浮动的固定汇率,央行对外汇资产统一管理,企业进口、对外投资、归还国外债务、外资企业利润汇出,都需要兑换外汇,因此必须保证一个基本的储备量,否则会产生支付危机。

二、巨额外汇储备带来的问题

外汇储备对稳定一国的货币汇率体系,平衡国际贸易收支非常重要,但外汇储备并不是越多越好,巨额的外汇储备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风险和问题。

巨额的外汇储备可能面临着巨大的汇率风险。目前我国外汇的主要资产是美元资产,在美元贬值时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会大大缩水。由于资产金额巨大,进行币种调节的空间也很有限。近两年来,美元对各种主要货币贬值20%左右,由此产生的损失数百亿美元。

外汇储备的增加会挤压货币政策的空间。外汇占款的增多要相应扩大货币供应量,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央行为了降低高外汇储备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须通过回笼现金,或提高利率等方式来减少货币供给,这样却增大了本币升值压力;相反,央行为了降低高外汇储备带来的本币升值压力,须通过降低利率等方式增加货币供给,这样又强化了通货膨胀。因此央行货币政策的内外目标产生冲突。

高外汇储备显示出在外汇市场上,就是外汇供给大于需求,容易造成本币升值预期。本币升值往往降低本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不利于就业和经济增长;同时本币升值导致本币资产价值高扬,易形成资产泡沫化;进一步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美日欧等主要贸易伙伴以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作为主要证据,对人民币值施压;国际投机者将此作为人民币汇率水平不合理的依据,热钱通过各种渠道涌入中国,反过来又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高额的外汇储备需要付出巨额的机会成本。即如果货币当局不持有储备,就可以把这些储备资产用来进口商品和劳务,增加生产的实际资源,从而增加就业和国民收入,而持有储备则放弃了这种利益。另外,我国是急需资金的国家,而把外汇以较低的利率借贷给美国和其他国家使用,没有充分发挥这部分资金的潜力。

三、外汇储备管理的主要原则

外汇储备是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及国际贸易体系下的产物,为了降低汇率风险,减少来自外界的冲击,促进本国经济的平衡发展,外汇储备管理有必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保持多元化的货币储备,以分散汇率变动的风险。按照“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原则,外汇币种应该多元化。可以按照下列原则(1)根据进口商品、劳务或其他支付的需要,确定币种数量、期限结构以及各种货币资产在储备中的比例;(2)选择储备货币资产形式时,既要考虑它的收益率,同时必需考虑它的流动性、灵活性和安全性;(3)密切注意货币汇率的变化,及时或不定期的调整各种货币的比例。

保持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一定的外汇储备是一国进行经济调节、实现内外平衡的重要手段。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动用外汇储备可以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当国内宏观经济不平衡,例如出现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可以动用外汇组织进口,从而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促进宏观经济的平衡;当汇率出现波动时,可以利用外汇储备干预汇率,使之趋于稳定。因此,外汇储备是实现经济均衡稳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经济联系增强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外汇储备并不是越多越好,毕竟其本质是将本国资金放在海外,持有它是要付出代价和风险的,因此确定合理的外汇储备规模对于维持我国宏观经济稳定至关重要。

富余外汇储备投资渠道的多元化。多元化是从国家战略的角度考虑外汇的运用。对于富余的外汇储备,一些国家在“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的前提下,进行多元化的投资。如到国外进行直接投资,储备重要的战略资源等。多元化投资较为成功的例子是新加坡。新加坡财政部通过全资控股淡马锡,运用政府注入的资本在全球投资,其股东年平均回报率达到18%。日本由于本国资源缺乏,将一部分外汇储备转换成了战略物质储备,目前日本是石油储备最为充足的国家之一。

四、对于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政策建议

外汇储备管理应该有两层含义,一是关于合理规模内的外汇储备管理;二是超过外汇储备需要以上的外汇资产运用。对于前者,外汇储备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保持汇率稳定,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对于后者,外汇储备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外汇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外汇资产的增值、保值。相应的,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来管理我国的外汇储备。

1.合理外汇储备的管理

重视储备的安全存放保管。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大多是美元、欧元债券和主要西方货币表示的金融资产。近年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动荡,以及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潜在冲突可能波及到我国外汇储备的安全。这就需要从战略上考虑,从安全出发,如何选择存放保管外汇储备资产。

根据国内外形势,确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外汇储备下限和上限以及外汇储备的区间。根据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对外开放程度、国际收支状况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发展目标,制定阶段性的储备调整规划。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夏斌教授的建议,我国保持7000亿多元的外汇储备是比较合适的。

按照“安全、流动、盈利”的“三性”原则,从中长期考虑外汇储备的资产配置。在外汇储备较快增长的背景下,除国债之外,高信用等级的政府机构债券、公司债券和国际金融组织债券等,也是我国储备资产运用的重要方面。考虑到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仍居主导地位,美国金融市场也仍是世界最发达的市场,美国无疑仍是我国外汇储备投资的重要市场。在资产结构调整时应该基于对主要国际货币中长期走势的战略研判,资产结构的调整必须是谨慎而渐进的,以防引起国际资产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从而不利于我国的外汇管理。

2.超额外汇储备资产的管理

可以考虑成立一家专门投资公司作为多余外汇资产的运作主体,来进行商业化、专业化运作。具体说来,成立由政府控股的“国家投资控股公司”是值得考虑的方案。至于“国家投资控股公司”由央行主导还是财政部主导,我们认为应该是后者。央行是货币政策的责任机构,国有金融财产的管理从职能上来说应该归属于财政部。同时也可考虑将部分储备交国际上的私人投资基金代管。事实上,当前不少国家央行都把部分储备交给一家或几家基金代管。这些基金由专家把储备按不同比例进行资产组合,并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结构。从多年的情况看,这些基金获取的收益较高。

增加外汇储备的多元化。一是考虑增加黄金在外汇资产中的比重,黄金作为天然的货币,具有良好的保值作用,并且可以作为最终的国际结算货币。我国外汇资产中黄金比例较低,只占1.5%,而发达国家一般都将外汇储备转换为黄金存储。截至2005年1月,黄金占各国外汇储备的比例分别是:美国为61.1%,意大利为55.8%,法国为55.1%,德国为51.1%,荷兰为50.5%。此外,中国也可以考虑将外汇储备转为资产储备。目前我国石油、铁矿石、锰矿石、铬铁矿等进口量大幅增长,利用国外资源的成本在惊人的大幅度上升,我国应将部分外汇储备转变为资产储备,以缓解国际资源价格上升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利用外汇储备进行能力储备建设。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真正至关重要的不仅是对资源的占有和控制能力,而且要有强大的使用和控制资源的能力。能力的提高,才能最终解决资源约束。能力储备的主要手段有:(1)鼓励“走出去”战略,扶持和培养我国的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掌握着全球化时代资源配置的主导权,培养中国的跨国公司,对于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真正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鼓励对海外重要经济资源开采权的收购。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壮大,我国对海外经济资源的依赖程度将不断提高,控制海外资源的开采权,比直接进口资源更加合理。(3)鼓励对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出境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投入。我国周边国家蕴涵着丰富的能源储藏,通过跨境输油气管道、铁路与公路的建设,对于保障资源与能源供给的安全性,加强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贸易关系,具有重要作用。(4)引进和培养海外人才。国家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国应该制定中长期海外人才培训规划,有计划地将政府官员、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人才、工程技术人员、专业人士(会计、法律、咨询、建筑等)派往海外进行培训。同时可以考虑在海外建立研发机构,直接利用海外土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立.能力储备:我国外汇储备管理转型的新选择[J].金融信息参考,2006,5.

[2]杜艳.外汇储备管理的新可能[N].经济观察报,2006-2-19.

[3]王建芬.中国巨额外汇如何使用成焦点[N].经济参考报,2006-11-6.

[4]夏斌,陈道富.小步改革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时机成熟[N].上海证券报,2006-10-30.

第2篇:外汇储备管理范文

一、稳定外汇储备规模

(一)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转向“收支平衡”。从表面上看,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剧增的原因主要在于国际收支持续的双顺差格局。外汇储备的增加,实际上是依赖于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顺差,这两个项目的净外汇流入最终表现为国家外汇储备的增加。因此,解决外汇储备过剩问题首先应从“双顺差”问题入手。

1、对当前奖出限入的外贸政策进行调整。首先,要逐步降低高额贸易盈余,同时不断优化贸易收支结构。在出口方面,可以对一部分低附加值的简单加工品征收出口关税,并降低出口退税,从价格信号上影响出口商品结构;同时,可以限制高污染、高能耗产品的出口,并为自主创新能力创造更多的优惠条件,从产业政策上引导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其次,调整引资政策以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和效益。提高我国加工贸易中间品进口替代,缩小外资涌入的数量,减少外汇储备增加的压力。第三,控制或降低CPI15的上涨速度以缓解人民币利率上升压力,同时谨慎调升人民币利率保持低于美元利率水平,阻止外汇继续流入,缓解人民币升值预期。

此外,还可以战略性的对外投资。如对国外能源资源的供应地、供应线和国外一些行业,进行战略性投资。

2、通过扩大内需、提高国民消费水平来拉动经济增长,完善收入分配格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双顺差格局只是外汇储备高增长的表象原因。此外,强制结售汇制度、汇率弹性不足和资本项目管制是外汇储备高增长的制度性原因,储蓄过剩和人民币的升值预期是外汇储备高增长的宏观经济原因。在这些原因的共同作用下,外汇储备流入易、流出难,规模迅速扩大。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我认为有以下一些措施可以尝试。

(二)适当放宽外汇管制,使得资本流出入政策基本平衡,实现相对均衡的资本跨境双向流动

1、将强制性结售汇制改为意愿结售汇制。(1)提高出国人员兑换外汇数额。(2)允许企业设立外汇账户,用外汇进口设备、购买国内不生产的产品。(3)允许企业购买外国债券。(4)激活B股市场,增强境内居民手持外汇的意愿。

2、外汇管理政策导向逐步由“宽进严出”向“严进宽出”转变。(1)安排好资本项目开放的内部顺序,先放宽对资本流出的管制,再放宽对资本流入的管制。(2)鼓励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来消化人民币升值的不利影响,同时利用人民币升值的对外投资优势――适用于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行业,如轻工、纺织、机械和一些高新技术领域。(3)考虑对一些类型的外资流入和一些行业利用外资征收跨境资本交易税,调节资本流动的结构和流向,抑制短期资本流动。

(三)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如降低近年来出口价格下降较大并且低于国内价格、没有长期国际竞争力和比较优势的出口行业和产品的出口退税率。

(四)考虑引进和建立QDII(合格的国内机构投资者机制)机制。

(五)注意外汇资本投向问题。1、注意国内经济投资数量及方向,防止国内经济过热,可投向于科技、教育、基础设施等来保持国民经济稳定。2、发掘安全且大规模的金融资产用以冲销外汇占款的增加。3、扩大外汇市场规模,培育新的外汇交易品种,增加交易工具。具体包括进一步放宽企业远期外汇交易、发展中央银行的外汇公开市场操作业务、继续推进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在银行间市场上引入掉期交易试点、有选择的进行人民币外汇期货、期权试点等。

二、加强外汇储备管理

控制住外汇储备的过度增长后,面对我国庞大的外汇储备数量,如何合理管理和利用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成为了我们目前研究的首要问题。

(一)创造最优的外汇储备经济效益,建立将储备转化为投资、将人民币储蓄资金转化为资本的新机制。1、外汇储备投资应着眼于提升本国企业国际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支持具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扩大海外投资,并购国外战略性资产。2、增加对民营企业的美元贷款,推进我国有竞争力的企业到国外投资。3、积极用外汇储备置换高息外债,增加对中外资企业的外汇贷款,减少与之相关的各种短期借款和贸易融资类短期外债,减轻我国还本付息压力。4、将外汇储备与国有企业的跨国经营战略结合,成立美元创新基金,支持国内企业加强与跨国大公司的技术合作和开发。5、扩大进口,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快技术和设备的更新改造。6、将外汇储备注资国有商业银行。7、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促进更多的人民币储备和外汇储备向资本市场流动。8、利用外汇储备增加石油、矿产等战略性物资,建立能源储备体系,做到债券储备与实物储备有机结合。9、外汇储备资产也可以考虑投资于普及教育、医疗与社会安全保障体系、环境保护等公共品和准公共品上。10、在外资企业进入我国以后,也可以利用外汇储备对其进行股权投资,从而增强对关系国家经济安全行业的控制。

(二)提高外汇储备运营效益。比起流动性动机和市场干预动机,可考虑对投资性动机的要求适当提高。1、建立流动性安排,保障我国对外支付的需要。2、通过各种交易工具的协调运作、合理的资金安排等实现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3、寻求稳定的、长期的回报,投资上不以短期投机易为主要投资方式,而是以投资易为主要投资方式。如长期债券、股票、对国家或企业的贷款和直接投资。我国外汇储备对后三者的投资比例可适当增加。4、采取把部分外汇储备由国际知名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代管来获取更多收益。5、不妨拨一部分资金成立国家投资局(类似新加坡的GIC),在做到有效风险管理的前提下,采取更进取的投资策略,争取更高回报。6、中央汇金公司要与财政部、央行独立出来,明确授权中央汇金公司管理一部分外汇储备,而不必体现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7、由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央行的外汇储备,再投资其他领域。8、用外汇储备持有的海外资产作为标的,向国内居民发行基金份额。

(三)合理选择外汇储备货币结构和资产结构。1、我国应尽快改变将外汇储备都压在美元和美国国库券上的状况,增加欧元等币种在我国外汇储备中的比重。2、在美元持续下跌、黄金价格稳中有升的景况下,我国可以动用部分外汇储备购买黄金,使储备资产多元化。

(四)建立外汇储备风险管理制度。包括运用先进风险控制手段,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风险披露制度。

(五)增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透明度。1、监管外汇储备管理机构与其相关联交易方关系的一般原则应当公开披露。2、必须建立有效的金融市场。

第3篇:外汇储备管理范文

关键词外汇储备当前需求远期需求规模

1我国外汇储备的概况

外汇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对外流动性资产,其主要形式为国外银行存款与外国政府债券。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外汇储备的解释为,它是货币行政当局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存、长期短期政府证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1994年以来,中国的外汇储备持续增加(见附表),目前,官方外汇储备余额已经名列世界前茅。

由附表可以看出,10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迅速。特别是1998年以后,无论在外汇储备总额还是其增长幅度上,都是呈迅速增加的趋势。

2外汇储备增加的原因

外汇储备的增幅和余额的扩大,归结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持续的快速经济增长是外汇储备增加的根本性原因。1994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快速增长时期,国内生产总值从1993年的34634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02年的102398亿元人民币,9年间增加了4倍。尤其是1998~2002年的5年间,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竟然能够实现年均8%的经济增长速度,这就为包括外汇储备在内的我国各项综合国力的增强提供了前提条件。

(2)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投资环境的改善等因素,增强了我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尤其是围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作出的制度变革和进一步的对外开放,使我国经济运行方式日趋国际化、自由化和市场化,从而吸引了世界上著名跨国公司纷纷进入我国,这些不但引起我国资本与金融帐户的年年顺差,也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的急速扩大。尤其重要的是,自1994年以来,对外贸易账户及经常收支账户持续顺差。2001年经常账户顺差额为1.74.05亿美元,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额为347.75亿美元;2002年经常账户顺差额为354.22亿美元,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额为322.91亿美元。我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是外汇储备持续增加最为重要的基础。

(3)以强制结售汇制以及资本与金融项目的管制为主要特征的我国外汇管理制度,是我国官方外汇储备增加的制度性原因。1994年年初,我国实行了单一汇率制度,在对资本与金融项目实行严格管制的同时,对经常项目实施强制的结售汇制度。该制度规定,除了允许部分外商投资企业开设外汇现汇账户外,对于法人所获得的属于经常项目下的外汇收人,必须及时足额地出售给外汇指定银行;对各外汇指定银行实行头寸管理,即各外汇指定银行必须把超过头寸部分的外汇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抛出,中国人民银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中设有中央银行外汇操作室,其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购入银行间市场上溢出头寸部分的外汇,从而在制度上保证了官方外汇储备的增加。

(4)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以及外币资产缺乏有效投资渠道,是近年来外汇储备增加的市场性因素。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尤其是自美国以及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提出人民币升值的要求以来,市场上逐渐形成了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一些投机性的资金在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下,也设法通过各种手段进人我国境内,从而加剧了国内外汇市场上外汇供大于求的矛盾,导致了外汇储备的增加。

3外汇储备当前及其远期需求

面对外汇储备的增幅和余额的不断扩大的现状,学术界引发了很多的争议。那么,是不是就能得出我国的外汇储备真的已经严重超额的结论呢?笔者将从外汇储备的当前及远期需求两方面加以讨论。

3.1外汇储备的当前需求

一国拥有国际储备最为重要的原因是为了保证该国具有足够的国际清偿能力,从而保证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外汇储备作为国际储备的最主要的资产,必须满足以下几方面的需求:商品和劳务进口的外汇需求;转移性外汇需求;外商投资企业红利和利润汇出的外汇需求;外国投资者证券投资收益的外汇需求;偿还对外货币性负债的外汇需求;对海外投资的外汇需求;为了维持汇率稳定,干预外汇市场的外汇需求;本币持有者货币替代的需求等等。正常情况下,上述外汇需求主要通过外汇的流量获得满足。

如果从当前外汇需求的角度,运用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的储备/进口比例法,以2002年为例,进口付汇所需的外汇储备为进口额(3000亿美元)的30%~40%,即600~1200亿美元;偿还外债所需的外汇储备为外债余额(1700亿美元)的10%,即170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盈利返还所需外汇为实际利用外资(4500亿美元)的8%~12%,即360~540亿美元;居民用汇,包括居民出境旅游、探亲、就医、留学等方面,根据2002年实际用汇额放宽,估计总额在350~400亿美元;风险防范所需外汇,以2002年流入的200亿美元游资为例,即200亿美元。

综合以上各项,2002年我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在1680~2510亿美元之间,那么2002年底我国2864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的确是偏多的。

3.2外汇储备的远期需求

就长远来说,我国的外汇储备的变动,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由于我国实行强制结售汇制,法人不能自由持有外汇,我国官方外汇储备中包含了法人储备,因此,官方外汇储备被夸大了,现有的官方外汇储备实际上是名义官方外汇储备。随着我国外汇管理制度市场化的改革,强制结售汇制终将被意愿结售汇制所取代。届时,部分法人在获得外汇收入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出售或保留外汇,其结果必然有部分法人愿意保留外汇。

就今后一个较长的时间而言,我国的外汇需求会有所增加。

(1)资本项目逐渐放开对外汇储备需求增大。经过改革,我国经济实力和对外开放程度已大为增强,开放资本项目,允许资本在国际间自由流动后,国内企业、银行乃至个人对外投资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新景观,资本的大量外流必然导致外汇储备的耗减。而且囤积于国内的巨额国际性投机“热钱”,等待套利的“热钱”数额巨大,一旦套利成功,或有了更好的投机机会,它们有可能率先逃离我国。

(2)人民币实施自由兑换对外汇储备的需求增大。人民币实现经常项下和资本项下的完全自由兑换是我国既定的货币目标。充足的外汇储备既是一国货币走向自由兑换的必备前提,也是实现自由兑换后坚定信心和保障货币汇率稳定的物质条件。因此,人民币要走向完全自由兑换必须要有足够的外汇储备作基础,才能保证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实现和安全,提高人民币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声誉。

(3)防范与化解金融危机对外汇储备形成了新的需求。外汇储备是一国政府抵御和化解金融危机最直接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事实证明,1997年东南亚发生金融危机时,我国政府就是凭借其严格的资本管制和强大的外汇储备使我国逃过大劫,保证了国内经济稳定发展的大局。我国香港特区政府也借助我国内地的外汇储备及政府的声援,成功地击溃了国际投机者的攻击。可见,在国际经济环境变数较多、经济金融危机频发的今天,充足的外汇储备是保障一国经济金融安全所必需的。

(4)今后几年我国外汇进出口贸易顺差会缩小。近几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顺差一直呈下降趋势。由1998年的436亿美元下降到2003年的255亿美元。估计这一趋势还会持续下去,同时,对外贸易出现逆差的可能性却在逐步增长,如2003年,我国对日本、韩国和东盟等的贸易逆差累计就高达690多亿美元。另一方面,外商投资企业是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主力,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顺差主要得力于外商投资企业的加工贸易业务。由于今后每年新增外商投资有可能逐步减少,因此,估计我国的外贸出口还能持续3~5年的高增长,然后,其出口绝对额虽仍可能增长,但增长的速度会放慢,贸易顺差也会随之减少。在今后可以预见的几年中,我国的经济结构也将进入重要的调整时期。在调整过程中,我国对能源、重要工业原材料、主要农产品的进口需要将大幅度增长。

(5)国际资本流入也会逐渐减少。一方面,在经过了1993年、2003年两个增长高峰之后,我国新增外商投资增势乏力,已经开始了明显的回落。1993年,是我国有史以来新增外商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年。那年我国新增外商直接投资801.5亿美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从1994年开始,外商新增投资快速回落,到2003年,外商直接投资为535亿美元,仅比2002年增长1.44%。另一方面,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来自亚洲,其中,50%以上来自中国香港,12%以上来自中国台湾。因此,CEPA之后,当我国大陆与香港达成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对原产于香港的273种商品实行零关税以后,香港对本地资本和国际资本的吸引力大为增强,通过香港进入大陆的资本将可能逐步减少。同时,我国外商投资的增加,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结果。来华的外商直接投资以制造业为主,约占70%以上。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任何一种产业的转移都是有限度的,发达国家的制造业投资向我国的转移也不可能成为一种常态。在西方制造业资本向我国转移了15年之后,其边际投资回报率已逐步降低。而且从长期来看,我国也不可能使外商投资企业在国内永久性地保持一种不平等的优惠地位。

综上所述,在今后几年我国的外汇储备增长幅度将会有所下降,而外汇需求会大幅增加,因此我国目前的外汇储备的确呈现较小幅度的过量,但从长远来看,并没有严重超额。当前,我国应该在保证外汇储备的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外汇储备,增加其盈利性。外汇储备作为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所持有的国际支付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该国对外经济实力的象征,一个国家掌握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有利于该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其对外经济文化往来的进行,有利于其国际地位的维护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高广兴,凌晨.关于我国外汇储备问题的思考[J].南方金融,2004(1)

2熊连庆.对完善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思考[J].南方金融,2003(11)

3何嗣江,唐吉平.外汇储备适度规模与结构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4(4)

4.王小莉.外汇储备:合理规模及对策[J].金融财经,2004(5)

5刘莉亚,任若恩.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测算与分析[J].财贸经济,2004(5)

第4篇:外汇储备管理范文

论文文摘要:近几年,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快速增长,目前稳居世界第一位。巨额的外汇储备应该怎样管理呢?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整理和分析了一些国家外汇储备管理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国际外汇储备管理对我国的启示,提出相关建议。

一、我国外汇储备现状

自从1994年我国实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大量盈余,外汇储备高速增长。如下图所示,1994-1997年,外汇储备增长较快,平均每年增长约297亿美元。1998-2000年收到东南亚危机的影响,增长放缓。2001年至今,外汇储备进入高速增长阶段。直至2006年2月,我国外汇储备已达到8536.72亿美元,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一。到2007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5282.49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

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中国外汇储备增长如此迅速呢?国际收支的双顺差是中国外汇储备增加的直接原因。自1994年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除了1998年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为负值以外,其它年份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连年顺差,导致中国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另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了外汇储备的增加,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各种投资资本流入中国。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长,外商投资的政策性优惠等很多原因也造成了我国外汇储备的迅速增长。

二、我国外汇储备管理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面对巨额的外汇储备,我国实行的是比较严格的外汇管制,主要是中国人民银行独立地进行战略和操作层面的决策,财政部没有起到主导作用,更没有政府投资公司进行外汇储备的专门管理。所以,绝大部分外汇资产集中于货币当局,其他经济主体都只能在严格的限定条件下持有外汇储备。这种外汇管理体制产生于外汇储备短缺的情况,对于我国目前的高额外汇储备不适应。2007年4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公告调整六项外汇管理政策。三项经常项目外汇管理政策得以调整,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基金公司、保险机构采取方式按照国家规定集合境内资金或者购汇进行相关的境外理财投资。这充分显示了中国政府正在向积极的外汇储备管理模式转变。

随着外汇储备的快速增加,外汇储备管理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其一是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界定问题。有人认为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过多;也有人认为人均外汇储备还相当低。在界定外汇储备合理规模问题上仍然有较高的不确定性。

其二是储备管理与经济政策的协调问题。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外汇储备大量增加,为稳定汇率,央行进行持续性、大规模的外汇冲销,必然会受到财政政策的制约,人民币的内生性加强,大大削弱了货币政策的作用。

其三是外汇储备的合理运用问题。我们必须实现大量外汇储备资产的保值增值,合理运用外汇储备,不能造成资源的浪费。

其四是储备管理中的法律保障问题。目前的《人民银行法》仅仅规定了外汇储备由人民银行负责管理,对储备资金的使用方向、管理程序、绩效评价等方面的内容却没有做出具体规定,也没有其他任何法律条文对此加以明确。缺少法律保障,外汇储备的管理缺乏合理合法的依据,不利于规范管理,运营风险较大。

三、典型国家的外汇储备管理管理模式

国际上有很多典型的成功的外汇储备管理模式。本文主要介绍日本和美国采取的双层次的外汇管理体系,新加坡和挪威采取的多层次的管理模式。

1日本

1993年末日本外汇储备达956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此后至2006年2月底,日本长期位居世界外汇储备第一。巨额外汇储备不仅没有给日本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反而带来了较好的投资回报。日本的外汇储备管理由财务省负责,财务省主要通过日本银行的外汇资产特别账户进行储备管理,日本银行按照财务省制定的目标和决策对储备进行日常管理。日本银行主要通过金融市场局的外汇平衡操作担当,以及国际局的后援担当两个部门来实施外汇市场干预。其中外汇平衡担当负责外汇市场分析及决策建议并得到财务省批准,而后援担当则负责在财务省做出决定后,进行实际的外汇交易。日本银行把大量买人美元改为大量卖出美元。为了避免大量美元被抛进外汇市场导致美元暴跌,日本采取既控制外汇储备规模、减少过剩外汇储备,又避免冲击美国经济引起美元暴跌的措施。另外,日本的外汇储备并没有大量集中在国家手中,而是“藏汇于民”。数额庞大的民间藏汇不仅分散了日本央行的风险,也让日本国民的投资形式更加多元化。

2美国

美国的储备管理体系由财政部和美联储共同进行,美国财政部负责国际金融政策制定的,美联储则负责国内货币政策的决策及执行。在外汇储备管理方面他们共同协作,保持美国国际货币和金融政策的连续性。具体的外汇市场干预操作始于1962年,由纽约联储银行实施,它既是美联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国财政部的人。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各自拥有美国一半左右的外汇储备,财政部主要通过外汇平准基金来管理外汇储备,美联储主要通过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来管理外汇储备。

3新加坡

新加坡采取“三驾马车”的外汇储备积极管理方式,即财政部主导下的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淡马锡(Te-masek)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体制。所谓积极管理,就是在满足储备资产必要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多余储备则单独成立专门的投资机构拓展储备投资渠道,延长储备资产投资期限,以提高外汇储备投资收益水平。MAS持有外汇储备中的货币资产,主要用于干预外汇。GIC专门负责外汇储备的长期管理,主要负责固定收入证券、房地产和私人股票投资。它的投资几乎都在海外,投资领域是多元化的资产组合,主要追求所管理的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和长期回报。它目前管理的外汇储备资金超过1000亿美元,规模位居世界最大基金管理公司之列。淡马锡控股是另外一家介入新加坡外汇储备积极管理的企业。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淡马锡利用外汇储备大规模投资于国际金融和高科技产业。据统计,淡马锡利用外汇储备进行投资的回报相当可观,年累积回报达到18%。4挪威

与新加坡类似,挪威也实施积极的外汇储备管理。挪威外汇储备的管理采取的是财政部和挪威央行(NB)联合主导下的挪威银行投资管理公司(NBlM)挪威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市场操作部体制。其中NBHM的主要任务是履行其作为投资管理者的职能,发挥其作为机构投资者的优势,对外汇储备进行积极管理。挪威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市场操作部主要负责外汇储备的流动性管理。挪威银行建立了货币市场组合、投资组合以及缓冲组合。货币市场组合以高流动性的国内货币市场工具投资,满易性和预防性需求;投资组合以全球配置的权益工具和固定收益工具投资,满足盈利性需求;缓冲组合,也就是政府养老基金,以油气资源导致中央政府现金流人为资金来源,通过积极的海外投资满足发展性需求。

四、国际外汇储备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储备管理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外汇管理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我国的储备管理体系,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积极的外汇管理模式。

1中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要多元化

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过于单一,主要还是以美元资产为主,超过一半的外汇储备是美元。日本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美元最近几年一直处于贬值的趋势。美元的贬值将使我们以美元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外汇储备遭受资本损失,所以我们应该在储备增量中减持美元。另一方面,欧元区经济复苏进程依然脆弱,而日本经济尽管消费疲弱,但仍然是经济大国。在照顾国际贸易构成和尽量减少汇率风险之间进行权衡,我国必须逐步实现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多元化,逐步减少美元储备比重,增持欧元、日元,以及韩元、澳元、新加坡元等,以实现外汇储备的多币种配置。

2中国外汇储备的资产结构要多元化

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多为美国国债、住房抵押贷款担保证券和高投资级别的公司债券等,这些债券资产虽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良好的流动性,但其提供的收益率普遍偏低。从挪威的经验可以知道,外汇储备积极管理的基本目标是要获取较高的投资回报,以保证储备资产购买力的稳定。我们应该增加黄金储备的份额,进一步扩大民间持汇,相对的多投资于非洲、拉美和中亚等的资源性项目,支持社保基金、商业银行和工商企业等实体投资于国内外企业股权,进而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

3建立多元化的储备经营操作机构

关于中国储备体系的操作机构,目前通过国家外汇管理局来进行操作,保持了一定的高流动性。这种单一的管理体系下央行货币政策日益严重地受到汇率政策的牵制,往往难以取舍。而且,我国巨额储备在用于实现国家战略目标方面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目前急需建立中国的GIC、NBIM和中国的淡马锡,负责外汇储备在国际金融、外汇、房地产市场的积极投资。国资委的职能局限于对存量资产的整合与转制,无法在国际间进行战略性商业投资。若果我国可以组建国有资产控股管理企业,那么国资委就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多的注重国际间的战略投资问题。

第5篇:外汇储备管理范文

关键词:外汇储备资产管理制度;演进;缺陷;创新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4-0175-02

1、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管理制度的演进

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管理制度就是我国货币当局对其所持有的外汇储备资产的构成、性质、数量、管理机构及目标等所制定的规则。从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管理制度的演进史来看,经济体制变革和外贸政策变动推动了中国的外汇储备资产管理制度的创新和变迁。

1.1改革开放以前的外汇储备资产管理制度

1953年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运用计划制度分配资源,国家集外贸经营与管理于一体,统负盈亏。企业没有自主经营权,丧失了企业应有的活力及经营的动力,对外经济活动规模和构成均很少,外汇储备匮乏。这使得我国的外汇储备资产管理制度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汇集中强制管理的制度发展为“中央银行统一经营,高度集中、统收统支、统一分配”的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管理制度,即对贸易外汇和非贸易外汇的收支均实行计划管理,一切外汇收入必须结售给国家,所需外汇按计划分配和供应。

该时期的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管理制度与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中的外贸体制相适应,但存在制度刚性较强且外汇储备规模较小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950年外汇储备只有1.57亿美元,而1950-1978年这二十几年过程中中国外汇储备均无太大变化,直到1978年年底仅有1.67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1.2改革开放以来的外汇储备资产管理制度

1.2.1 1978-1993年的外汇储备资产管理制度

1979年中国经济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阶段,确立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格局,外贸体制也随之发生变化。1978-1987年,我国增设对外贸易口岸,下放外贸经营权,改变高度集中的体制,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支持等手段改善外贸管理;1988年在各个行业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1991年推行外贸企业自付盈亏、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经营模式,打破以前大锅饭机制,出口贸易得到了大力发展,外汇收入得到提高,国家的外汇储备规模也得到扩大。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管理制度进行了以“减少行政干预,增加市场调节”为主线的改革,相继出台外汇储备资产相关的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外汇储备资产管理的组织制度和实施机制。

1979年3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外汇管理局,由其对国家外汇业务和外汇储备进行专门管理,且国家外汇管理局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在这一时期中国经营外汇业务的金融机构不再仅仅是中国人民银行,而形成了以人民银行为领导,五大专业银行为主体,以及外资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和租赁公司等多种金融机构相结合的金融体系,各专业银行业务也开始相互交叉融和并开始经营外汇业务。1979年确立了外汇留成制度,留成的对象和比例都由国家规定,这调动了企业和地方进出口贸易的积极性,外汇收入将会增加,从而也将引起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扩大;1980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暂行条例》,这是我国关于外汇管理的第一个专门法规,标志着我国外汇管理开始步入法制化轨道。此外,还改革了人民币汇率制度以及放宽了对境内居民的外汇管理。这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在1978-1993这十几年间,外汇储备变化幅度较大,由1978年的1.67亿美元到1993年的211.99亿美元,大约增长了126.94倍。

1.2.2 1994-至今的外汇储备资产管理制度

1992年十四大召开,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构建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新阶段。1993年11月14日,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以银行结售汇制度为基础,市场调节为主的管理模式、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逐步实现人民币可兑换。这也意味着,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外汇储备资产管理制度以市场化为目标,向市场化管理制度变迁。加入WTO后,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金融市场逐步开放,外汇形势发生根本性变化,而外汇管理难度也日渐增加。外汇储备资产管理制度应主动顺应加入世贸组织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进一步深化改革,从“宽进严出”向均衡管理转变,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进一步发挥利率、汇率的作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注重防范国际经济风险。

1994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办法》,该办法取消了过去的外汇留成制,对经常项目实行强制结售汇制度。1996年12月接受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条款,取消所有经常项目对外支付和转移的限制,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2007年8月外汇管理局取消了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管理,意味着意愿结汇制度取代了我国自1994年沿袭13年的强制结汇制度。我国外汇管理当局于1997年1月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使外汇管理法规更加符合实际需要,并形成以该条例为核心的外汇管理法规体系,使外汇储备资产管理逐渐步入法制化轨道。

伴随外汇管理体制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大为改善,中国外汇储备的规模变化巨大。1994年底的外汇储备余额为516.2亿美元,而截至2010年底,我国国家外汇储备已高达28473.38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

从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管理制度的演变可以看到,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发展历程不长,伴随着外汇储备规模由短缺发展到富余,外汇储备管理也从最初的消极管理到现在的积极管理,目前已形成由央行独立参与的、国家外汇管理局主导经营的外汇储备管理模式,管理水平和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

2、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管理制度的缺陷

当前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已远远超过根据一个外汇储备的一般功能和用途来测算的合理水平。虽然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管理制度较过去有了很大的改进,但也存在着对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管理的水平上落后的问题,在组织构架和管理方式、法律保障等方面都有待改进。

2.1缺乏统一、清晰的分层次管理系统

中国对外汇储备的管理是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的模式,通过国家外汇管理局进行具体的储备管理。这实际上就是由央行独立进行战略和操作层面的决策,财政部在储备管理体系中并没有发挥主导作用,属于单一层次的储备管理体系。当前我国绝大部分的外汇储备由国家外汇储备管理局负责管理,中国投资公司和中央汇金公司仅负责较少部分,这种模式显然与我国全球第一的储备规模是不相适应的,并且规模如此庞大的外汇储备仅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的

支付性需要,将会存在大量的超额储备,因此这种模式是存在很大的缺陷的,会影响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的管理质量,也存在一定的资产风险。

2.2外汇储备的形成机制存在缺陷

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外汇储备制度的不断变迁,我国目前的外汇储备已经异常庞大而且还在继续的增长。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实行了一系列的鼓励出口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拉动了国内经济的增长等正面效应,但是也导致了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其在强制结售汇和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的作用下,导致外汇流入上升,国家外汇储备资产被动、过快地扩张,形成大量的超额外汇储备。1994年我国取消了外汇留成制度,实行银行强制结售汇制度,即中资出口企业数额巨大的外汇收入被强制结售给外汇指定银行。同时,由于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大量的海外热钱大量流入,我国外汇流入上升,外汇的供给较多;而资本项目下的结汇、付汇和居民个人自由兑换受到管制使得外汇的需求较少,就导致了我国外汇市场供需不对称,外汇供给与需求失衡到一定程度时,外汇指定银行将抛售外汇,而央行为了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不得不进行干预而形成大量的外汇储备。

2.3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相关法规仍不健全

外汇储备资产的经营与管理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需要相关的、针对性较强的法律来规范和约束。而我国现行外汇管理法规体系由于受到经济体制和对外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颁布了很多外汇储备相关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暂行条例》、《国家外汇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等,但是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一部专门的外汇储备资产管理的法律;并且在我国现有的外汇储备相关的法律法规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冲突。法律的不健全使得我国外汇储备管理与运用无法可依。因此,我国外汇储备管理和运用的相关法律、法规需要进行完善,同时应该明确规定外汇储备资产的管理部门及其职责、提高外汇储备资产运用的透明度、加强监管等方面。

3、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管理制度的创新

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缺陷和巨额外汇储备带来的风险都决定了进行外汇储备资产管理制度的创新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当今世界新加坡、美国、日本等国家,他们在有效管理本国外汇储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它们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来对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管理制度进行创新改革。

3.1建立权责明确的多层次外汇储备管理机构

我国实行单一层次的储备管理体系,由央行或者外汇管理局独立承担管理外汇储备的任务和投资职能是非常艰巨的任务。而其他各国的实践表明,多层次的储备管理体系是较为成功的储备管理基础。因而,我国应成立以财政部、央行、中国投资公司并存的三元复合式的外汇储备资产管理模式:一是由央行的外汇管理局管理将一部分外汇储备用于平衡国际收支和偿付外债,作为流动部分进行管理,追求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二是由财政部负责将外汇储备的一部分当做干预市场的外汇平准基金来掌管,必要时用来干预外汇市场和平抑货币汇率的波动;三是由中国投资公司负责将一部分外汇储备投资于高回报的长期性的金融工具,保全超额闲置的外汇储备资产的价值,并在保值的基础上实现增值。

3.2推行强制结售汇制度向意愿结售汇制度转变

强制结售汇制度不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防范风险,在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把风险统统转嫁给央行,易引发通货膨胀。因此,要改变现有的外汇结售制度,向意愿结售汇制度转变,逐步放宽相关持有和使用外汇的政策限制。逐步放大企业用汇的权限,最后甚至取消结售汇制度,允许企业可自由地持有外汇;放宽银行结售汇份额的限制,可以使中国人民银行购汇的压力减轻,消除大量风险;放宽个人用汇的限制,降低购汇费用和简化手续,变藏汇于国为藏汇于民。

3.3建立健全外汇储备管理法规体系

从国际经验看,各国都十分重视健全有关外汇储备管理法规,通过法律制度来规范和约束外汇储备资产的控制与管理。虽然中国是全球拥有外汇储备规模最大的国家,但我们却没有约束外汇储备管理、使用的完整法律制度。在我国调整外汇储备管理的法律规范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和《中国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而这两部法规对外汇储备资产的经营管理并无详细规定。因此,应尽快制定专门的《外汇储备管理法》,填补我国外汇储备的形成、管理以及管理原则、模式、外汇管理部门的职责等方面的法律空白,实现对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的法制化管理。同时还应制定《国家外汇投资公司法》等法规,以规范外汇投资公司的行为、明确其职责,提高资产质量和投资效益,加强监督管理,促进外汇投资公司的健康运行,从而保证外汇储备资产的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胡晓炼,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和经验,中国金融,2008,(7)

[2]彭涛,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外汇管理制度回顾与分析,中国经贸导刊,2009,(4)

[3]王云霞,完善我国外汇储备管理体制的构想[J],宏观经济研究,2009,(3)

第6篇:外汇储备管理范文

关键词:外汇储备;资产管理;国际经验;借鉴

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 6月底,中国外汇储备为32051.62亿美元,较上月外汇储备31917.36亿美元而言,本月新增134.26亿美元,创逾一年来最大月度涨幅。中国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29.3%的份额,仍是全球最大外汇的持有者。然而,伴随国际市场环境复杂多变,国内金融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期,国际收支平衡基础尚不稳固。在此背景下,如何学习借鉴外汇储备管理的国际经验,如何对超出合理规模的外汇储备资产进行优化管理,实现收益的保值、增值,是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管理目前所面临的一项突出挑战。

一、外汇资产管理的国际经验分析

(一)外汇储备资产管理法律体系健全

在国际外汇储备管理中,多数国家通过专门法律法规对外汇储备进行规范和管理。在日本,设立专业的外汇储备法律《特别会计处理法》,对外汇储备管理职责、方法、原则等关键要素作出明确规定,以及《外汇及对外贸易法》、《日本银行法》对干预外汇市场、外汇储备管理一并作出具体规定。通过具体法律规章明确各储备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力,从根本上保障了日本外汇储备的安全,促使日本外汇储备在对外贸易中占据有利地位。在印度,《储备银行管理法》对外汇储备作出了较为完善的规定。该法案充分肯定了印度国民银行的外汇储备管理人法律地位,并要求在限定目标下进行外汇储备管理工作。并且,法案中对外汇储备的投资种类、最低储备要求、资产形式以及外汇储备管理工具等方面做出更为详细的规定。通过完善可靠的法律对外汇储备一系列详细规定,使得印度外汇储备逐步成为世界经济增速的重要经济体,据印度财政部2016年2月向议会提交的年度经济调查报告显示,印度新财年(始于2015年4月1日)经济增速为7%-7.5%。

(二)外汇储备资产持有机构较为完善

国外政府专门设立外汇储备资产管理机构,实现外汇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投资结构。以新加坡为例,新加坡成立政府投资公司(GIC),专司外汇储备的长期投资,金融管理局(MAS)则保留固定收入投资和外汇流动性管理职能;同时,新加坡政府正式组建淡马锡公司,主营新加坡包括开发银行的36家国联企业资本,通过该种模式管理新加坡外汇储备,据TEMASEK报道称,2015年,淡马锡公司外汇储备投资组合净值为 2660亿新元,成为在全球经济发展中高水平发展状态。通过完善的外汇管理机构,新加坡以其超过1700亿美金的外汇储备,使得人均外汇储备率居世界第一。据共同社6月7日报道,日本财务省7日公布的2016年5月底外汇储备余额为12539.67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此前,日本的外汇储备一直由日本政府管理,2013年后日本政府将庞大的外汇储备管理业务向私营金融机构开放,但政府投资外汇储备的传统策略不会变化;同时,政府将1.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一部份交由民间部门的基金业者和信托银行管理,以期提高外汇储备的管理效率。可见,完善的外汇储备管理机构可以进一步提升国家外汇储备资金的有效管理。

(三)外汇储备资产投资结构多样化

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应该在满足安全性的条件下进行资产多样化投资,并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新加坡对外汇备资产实行多样化投资结构,既对本国外汇储备实现了充分利用,同时也降低机会成本和管理成本。例如,淡马锡投资组合涵盖的行业包括金融服务、电信、媒体与科技、交通与工业、生命科学、消费与房地产、能源与资源,通过多样化的投资结构,使新加坡获得较高的资产回报率。据《淡马锡年度报告2015》显示,截至2015年3月31日,淡马锡的投资组合净值为2660亿新元,按新元计算的1年期股东总回报率为19.20%。而来自于韩国财政部、银行的外汇稳定基金,多数投资于海外债权,甚至股票投资比例已经高于50%。此外,部分外汇基金还用于衍生金融产品、海外房地产及其它渠道投资。据韩国央行(BOK)公布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12月末,韩国外汇储备资产金额为3679.6亿美元,全球排名第六。通过投资结构多形式管理外汇储备,可以进一步实现资产保值与增值。

(四)外汇储备风险管理水平较高

国际外汇储备资产管理在风险管理水平方面均取得较大进展。如日本的外汇储备风险管理体系较为完善,拥有较高的风险确认和评估储备能力,能够有效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一方面,日本有针对性的对外汇储备面临的风险指数进行评估,确保外汇储备在极端环境下处于安全状态。如据日本财务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6月底,日本外汇储备余额为1.24万亿美元,较5月底减少28.2亿美元,连续两个月持续减少。日本政府通过在外汇储备方面专用的“外汇平准基金”,通过在日元升值期间,大量卖出日元、买进外汇,为外汇储备处于平稳状态提供保障。韩国银行将外汇储备分为流动与投资两方面分别进行风险防范,以每部分的具体特点为依据,制定专门的投资准则。流动部分的组成要素主要为美元存款和美国政府债券, 主要依据储备资产的高度流动性和安全性。据外媒报道,韩国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美元资产在外汇储备中所占的比重从2014年的62.5%升至66.6%,为韩国央行9年来最高水平。

二、当前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美元储备量过多增加了外汇储备汇率风险

由于美国国债投资具有普遍性,市场接纳与认可程度较高,我国外汇储备多数投向美国国债,根据美国财政部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数据统计,截至2016年6月底,中国持有3.21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其中持有的美国国债为1.2440万亿美元,占我国外汇储备的66.7%,中国仍为美国第一大债权国。美元每次下跌数达10%,中国将会蒙受数百亿美元损失,据美国经济研究学者评估,美元实际贬值最低可达到20%,最多贬值在40%左右。此外,由于美元资产最容易遭受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美国央行已多次通过降低利率来应对金融危机,同时,美国国债收益率也持续降低,美国自从2008年1月爆发全球金融危机开始, 其1年期国库券利率一直处于较低状态,截至2009年1月,收益率甚至降到.39%。美元对人民币贬值已高达9.5%,而我国当时的外汇储备额大约为1.9万亿美元,一项汇率风险造成的损失就已高达13亿美元。以长期眼光来看,我国的外汇储备主要用于购买美元资产,外汇储备结构过于单一,那么美国国债一旦出现价值下跌或汇率降低,都会造成我国外汇储备大幅缩水。

(二)外汇储备投资收益率低

据行业数据资料显示,2015年上半年,美元指数急剧上涨,从之前的80上升至96,涨幅超过了10%。而欧元、日元等主要货币在不断贬值,幅度超过了15%。人民币因为紧盯美元,实际汇率不断上浮,致使出口到欧洲国家、日本的国内企业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急剧减少。受此影响,国内企业对美投资效益不断下滑,与欧洲、日本企业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目前,我国外汇储备虽然达到3.21万亿美元,但多数为外债和企业贸易结余,能提供国内外投资使用的外汇储备仅为1万亿美元。由此表明,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管理不够完善,使得投资经济效益较为低下。此外,据统计,一般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回报率为22%,而美国在中国的投资回报率则为33%,加之中国以美国国债在海外投资的回报率只有2%到3%,巨大差异的投资回报率最终致使中国投资收入陷入逆差。从机会成本方面来说,由于我国外汇储备机会成本较高,存在资源浪费现象。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资本边际投资收益介于0.1与0.2之间,而据我国经济学家测算,我国资本边际投资收益约为0.2,远远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由此降低了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

(三)大规模外汇储备加剧国内通货膨胀

由于货币当局购买并持有官方储备,其在货币当局账目上就反应为外汇占款,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造成外汇占款成为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重要手段,外汇储备规模加大,致使央行发放的人民币增多,形成人民币过量供应的局面,不利于宏观经济运行和金融形势构的发展。我国目前的外汇储备规模一直呈不断扩大趋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1994-2015年间,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增长了78 倍,从500多亿美元升至39480亿美元。直到2014年9月底,全球央行持有的储备超出全球对冲基金管理资产价值的4倍多,资产价值10.8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央行就持有3.32万亿美元的储备资产。例如,2015年10月,央行口径外汇占款余额为258777.74亿元,较9月末增加533.37亿元。大概估计,央行对于外汇占款的对冲率最多只能达到70%,那么剩下30%外汇占款的投放直接导致我国大范围货币供应量的增加。由此,通货膨胀也会为我国带来货币经营管理的压力。虽然我国现阶段仍处于通货紧缩阶段,经济指标已趋于稳定,但还存在如果走出紧缩就会陷入通胀的可能性。

(四)外汇储备国际投资渠道狭窄

尽管我国在近些年逐步放宽对企业和居民持汇购汇的相关限制,但是,我国大多数外汇储备依然是作为官方储备。采用的“藏汇于民”政策也存在诸多问题,如汇率波动大、用途较少、缺乏投资渠道等。由于缺少投资渠道,为了维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稳定,大规模外汇储备的用途通常是在外汇市场上出售,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央行在市场上出售了大约6500亿美元左右的外汇储备,这在全球金融史上是前所未见的。从2014年6月底至2016年6月末,中国的外汇储备存量由39932.13亿美元下降至32051.62亿美元,在两年时间内缩水了7880.51亿美元。此外,国内现阶段的银行理财产品风险普遍较低,且收益率大多在5%左右,与此相反,国外收益率大多为零。国内包含金融机构 “隐性担保”的信托等理财产品,在进行海外投资时通常存在较大风险,民间投资者通常不会将外汇储备用于海外投资。由此,目前我国大规模外汇储备的投资渠道较为狭窄。

(五)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逆差严重消耗我国外汇储备

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反映了国际间资本与金融资产的流动趋势,其涉及经济体所有负债所有权变更以及对外资产交易,具体包含直接投资、证券和其他性质投资。2014―2015年,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资本累计流出5370亿美元,由一直的顺差状态转为逆差,开始消耗我国外汇储备。同时,季度数据同样反映出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出现逆差,且呈现上升趋势。自从2015年一季度,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开始出现逆差加速增多现象,且首次多于净误差和遗漏项目,2015年的第三季度,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逆差高达1603亿美元,突破历史记录。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逆差在2015年四季度更达到了1659亿美元,再次突破最高纪录。由于资本的国际流动顺周期特征较为明显,致使我国外汇储备存储量出现明显变动。在当前我国经济放缓、美元升值的环境下,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持续出现逆差,将成为我国外汇储备急剧消耗的关键因素。

三、国际经验对我国的几点启示

(一)扩大国际优质产品、技术进口,适度发挥外汇储备作用

我国长期的贸易顺差,提高了外汇储备成本,增加了资金流出,鉴于此,应扩大国外优质产品的进口,适当平衡外汇储备规模。一方面,应依据国内消费者对资源的需求,合理增加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产品的进口,如牛羊肉、水产品等一般消费品;大力进口国际先进设计、节能环保、环境服务等高端生产产品,适应现阶段工业生产节能环保发展需求。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外优质产品进口的外汇政策调整,扩大国内稀缺性资源产品、先进技术设备,以及大宗原料的进口;在企业方面,还应借助跨境电子商贸模式,应用公平竞争原则,在海外建立采购点与渠道,不断新增新型产品的进口数量,从而逐步改善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局面。

(二)扩展外汇国际投资渠道,平衡外汇储备保有量

实现外汇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是有效配置外汇资产的目标。在此目标下,我国既要保持对美国市场投资增长,也应增加在亚洲新兴国家市场、欧洲国家市场的投资,合理配置各国外汇储备,进而平衡外汇储备的持有量。外汇储备投资应逐渐从纸质性、虚拟性资产向战略性、资源性资产过渡,依据经济发展情形,两种并重适时调整,应以长期资产为主,并适当提高短期资产的配置比例,以提高外汇储备的收益性。同时,增持发展性储备,设立专项外汇资金,将外汇储备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满足中国经济建设的资金需求;增加能源储备基金,加强对外直接投资力度,如适当对国外房地产市场、各种实业产业的投资,对国际外汇储备保有量进行适度控制,以此保障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资本监管,防止投机性资本流入

在外汇资金流入控制方面,增加投机性资本流动的成本,如按照合适比例,对国外流入资金征收一定额的资本税;对超过国内流转固定期限的,进行退税处理。针对未经许可的证券资金基金、虚拟贸易及其投资,应限制在国内流通,并加强对符合我国法律规定入境项目资金的审核,在结汇环节审查其真实需求,对人民币与外汇资金贸易交流实行严格管控。加强经常性项目外汇管理与资本的协调工作,完善对其数据统计的监管措施,建立贸易融资方面的监测体系,如发现可疑资金进行及时监管,对违规使用的资金,采取相应惩罚措施,增大投机成本流入流出成本。通过适时控制外汇储备流入速度,还可减少我国外汇储备过快增长带来币值贬值的问题。

(四)扩大人民币资本项目兑换投资,防范跨境资本双向流动冲击

在外资准入制度方面,以国民待遇原则为基准,限制国内金融机构外资持股比例,并完善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与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机制,放宽境外投资者、投资机构对境内证券投资的准入标准。支持境内外汇结余资金对外贸易投资,例如,提升投资机构对外投资额度、在合适条件下引导境内机构进行跨境融资。此外,还应推动人民币从周边国家进行广泛区域的交易和结算。在此措施下,对适度控制我国外汇储备资产规模,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五)着力推动财富基金发展,促进外汇储备资产与金融对接

近些年全球财富基金迅速崛起,其管理模式,正逐渐以规避风险为目的的流动性传统模式向多元化和更强风险承受能力的资产模式转变。该种转变,使财富基金能极拓展储备资产投资渠道,在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的前提下,提供更高效地投融资方案,获取更多投资收益。我国可以通过建立汇金公司或其类似的金融机构,拓展非传统类投资类别,如股票、商品期货、房地产、对冲基金、私人股权投资等,并在有效风险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国际化的外汇资产配置,实现财富基金与外汇金融资本对接。

(六)借助外汇储备多元化金融平台,为对外产业贸易的投融资提供需求

依照实体经济发展以及金融改革布局需要,对外汇储备展开多层次应用。一方面,外汇管理金融机构如外汇局、人民银行,应不断创新外汇市场工具,通过外汇储备委托平台,利用外汇期权、现汇方式,积极地开展对银行、资金市场外汇余缺进行调节,并通过贷款方式,补充银行外汇储备资金的余缺。另一方面,针对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以及重点对外合作项目,提供充足的外汇资金服务,包括针对各类国有、民营企业“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提供外汇资金支持。此外,外汇局应不断拓宽与国际金融机构开展合作的渠道,特别是与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金融机构进行深度合作,以适应当地投资、融资需要,为我国各类企业对外金融投资、发展对外投融资合作提供良好的国际金融环境。

参考文献:

[1]任博文.中国外汇储备管理困境与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6(4):154-155.

[2]王书杰.中国外汇储备的风险分析及规避[J].时代金融,2016(3):23-24.

[3]王伟宇.我国外汇储备效益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7):56-57.

第7篇:外汇储备管理范文

关键字:外汇储备 经济增长 国家安全 策略

外汇储备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已经有了相当的研究,可以主要分为两类。一类研究者认为,中国当前外汇储备规模已经超过可合理水平,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和政府宏观调控的难度,增大人民币的升值压力,给国家的经济金融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另一类研究者认为,当前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适于平衡国家国际收支,有助于稳定国家货币汇率,有利于维护国家资信以及防范金融风险。

本文抛开外汇储备规模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主要探讨的是面对金融危机,中国是如何使用巨额的外汇储备,以达到降低市场的风险,维持中国经济安全,国家安全。诚然,针对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外汇储备资产管理策略是为世界经济的复苏贡献自己的力量方面的作用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一、中国外汇储备现状及来源

(一)外汇储备规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大体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规模较小阶段(1978年-1993年)。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只有16亿美元。改革开放以后,通过努力增加出口,控制进口,我国外汇储备逐渐增加,1983年达到89亿美元。到1986年下降至21亿美元,此后,逐渐恢复并一直维持在一二百亿美元的水平。【2】

——较快增长阶段(1994年-1997年)。1994年,我国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实施了汇率并轨、取消外汇留成、银行结售汇制、成立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等举措,国家外汇储备获得了较快的增长。至1997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由1993年的211.99亿美元增长到1398.90亿美元,增加了5.6倍,国家外汇储备进入了较为宽松的时期。【2】

——缓慢增长阶段(1998年-2000年)。1997年下半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从1998年起,我国外汇储备增量明显减缓。1998年-2000年,国家外汇储备年增长额仅为50.97亿美元、97.15亿美元、108.99亿美元。尽管如此,至2000年末,外汇储备还是增加到1655.74亿美元,居世界各国前列。【2】

——大幅度增长阶段(2001年至今)。从2001年起,我国外汇储备进入了大幅度增长阶段,且增长速度惊人。2008年末,中国的外汇储备剩余为1.95万亿美元【2】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二)外汇储备来源

外汇储备主要有三大来源:第一是中国的贸易净盈余,中国已经持续了十余年保持了外贸顺差,出口收入大于进口收入;第二是外商直接投资,中国长期实施针对fdi流入的优惠政策,导致fdi大量流入,fdi流入后转换成人民币过程中也会形成外汇储备;第三就是所谓的“热钱”,由于人民币的升值以及国内利率的提高,大量的外国“热钱”流入中国。

因此要合理的管理我国的外汇储备,就要从外汇储备的来源入手。

二、外汇储备管理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外汇资产趋于单一化

中国外汇储备单一化主要表现为集中于美元资产,其中又以美国国债与以美元计价的机构债占绝大比重,金融危机的爆发,美国的整体经济下滑、美元贬值、金融资产价格大跌,必然导致以美元资产为主的中国外汇储备损失惨重。【3】

(二)、缺乏科学、系统的管理及投资理念

自1994年人民币的汇率改革以来,外汇储备的管理依然停留在最初的思维和操作层面,只是机械化地将增加外汇储

备投资于美国国债和长期机构债,管理思维僵化,甚至在2008年8月份,逆市大规模增持美国国债。

另外中国的外汇投资主要以高风险的证券市场为对象,一方面说明中国的外汇投资主体一味追求收益,缺乏系统、科学的投资理念,同时外汇储备管理思路不清晰,投资带有浓厚的急功近利和市场投机性;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明确科学的外汇管理理念,导致投资对象单一化,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损失的风险自然极高。【3】

(三)、缺乏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

次贷危机充分说明,不能盲目信任国外的评级机构,应有中国自己的独立风险评级机构,以及系统的相应的风险预警与防范机制,为中国的外汇投资主体服务,达到规避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的目的。【3】

(四)、外汇储备管理体制单一

长期以来,我国的外汇管理体系是由央行独立进行找略决策,独立操作,在决策的形成过程中,没有健全的协商机制,中央财政部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属于单一的储备管理体系。这样一种体系虽然有一定的优越性,是中央的决策具有高度的权威性,但是,这种体系使得央行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牵连,使得政策的正确性大打折扣。

(五)、外汇管理的机会成本较高

我国从海外筹措的资金往往会因为强加的风险溢价支付高利息,而把外汇储备大多投向流动性高的“安全资产”。例如,美国的国债总体收益率大约是3%多,这种利息上的“收益逆差”现象,意味着保有外汇的机会成本很高。货币流动性持续放大的威胁,成为中国在未来长期内不断面临需求过度膨胀,并诱发通货膨胀的重大因素。【4】

三、外汇管理策略

总理曾表示,“外汇储备必须用在国内,用在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上,因此我们希望用外汇储备来购买中国亟需的设备和技术。这是一个很专业的问题。”这句话表明,外储内用,应理解为本质上还是用于对外支付,而并非用于国内投资及消费。“外储内用”是有局限性的。如果没有用来进口或对外投资,只是在国内使用,外汇储备就不会下降,通过和人民币资金的循环,又回到了央行手里,只不过有外汇储备的中介作用,促使人民币投放资金的增加。【5】

(一)、从国内来说

1.统一协调外汇储备管理体制。

我国目前有外汇管理局、中司、社保基金、国家开发银中资企业等众多投资季候政出多门,分别担负不同的管理职能,导致外汇储备管理缺乏统一口径,大大降低了管理效率。各个部门目标不同且互相政策协调部顺畅,使各机构间无法相互合作并实施投资绩效的考核,实现透明的投资环境,造成投资效率低下。因此,应统筹规划各投资机构以形成系统的海外投资战略,将职能不一、实力不均的投资机构,组建成不同层次和定位、相互配合的中国外汇储备投资团队,以避免本国机构内部无谓竞争,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从而形成强大的协同效应【3】

2.通过金融创新,建立对外农业移民战略和农业投资战略安排

(1)接向地多人少的国家租用或者收购土地进行农业生产。

中国的农村劳动力与广阔的非洲大地进行了有机结合,产生了国内农村无法达到的经济效益。国家财政可以通过提供法律援助、外交及业务技能知识培训、外语培训和财政免费提供出国务农的“商业保险”等政策,为出国务农的农民解决后顾之忧。【6】

(2)占有丰富土地资源的国际上市公司股权。

粮食已经成为国际战略竞争中的战略武器。庞大人口基数下5%的进口需求,会被国际资本放大成粮食版的“中国概念”,使我们的进口成本成倍上升。收购或者参股具有丰富土地资源的海外上市公司,中国就有可能在粮食战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对冲国际粮食价格上升的负面影响。如果从国际视野上处理好粮食供应与价格平衡问题,外汇的战备作用就会发挥极致。【6】

(3)通过金融创新,在农村建立各类保障制度。

外汇储备高,与农村劳动者转移出来的民工功不可没。如果有部分外汇储备用于财政转移支付,比如建立农村的社会保障机

制和医疗教育机制,解除农民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并享受教育方面的全民待遇,则农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会大大提高,一举扭转改革三十年来农村消费的增长率始终低于城市的局面。【6】

3.通过货币政策创新,稳定中国资产价格。

2008年下半年的热钱撤离和国际金融危机加剧的相互影响,直接导致了中国资本市场出现大幅度下跌【6】。为了维持金融稳定,我国必须加强货币创新,防止出现大规模的热钱撤出严重破坏我们的金融稳定。

4.控制外汇储备规模的快速增长。

外汇储备管理的难度与规模呈正相关。因此,提高外汇储备资产的整体效率,应控制外汇储备规模的增长。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无论从中国提高外汇储备资产的管理效率,还是中国应对美国经济的下滑而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的威胁,中国都有必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依赖出口、投资拉动转向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并加快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善国际收支降低外汇储备累积速度,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平衡增长。

(二)、从国外来说

1.外汇储备购买国外技术

2008年,中国的进口额为11330.8亿美元,远低于14285.5亿美元的出口额。在上面的图中我们也可以清楚的看到从2008年七月份以来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就在下降,外贸经济形势相当的严峻。进口量远小于出口量,进出口贸易逐渐出现“失衡”倾金融危机中,中国的出口形势非常严峻,要想维持中国经济增长保8%的速度,就只能靠内需拉动,而有效的维持出口量的根本性措施就只能依靠产业的优化升级了,产业优化升级又主要是由两方面的内容决定的,一是:自主创新的发展;二是:技术引进。

金融危机爆发以前,中国进口规模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制于西方的某些发达国家的“出口管制政策”,限制对华出口高技术及其产品;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持续加深,并使实体经济陷入严重的衰退,掌握着“中国亟需设备和技术”的某些国家和组织,其“对华出口管制政策”趋于放松,“对华出口管制政策”趋于放松为中国使用庞大外汇储备扩大进口提供了重要前提。

2.外汇对外直接投资

外资源源流入,外汇储备增加这种局面是许多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外资的源源流入给本币的带来升值的压力。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度,货币当局不得不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抛售本币购进外币,其结果是外汇储备的增加和货币政策的失效。国内学者提出了采取市场的或非市场的办法减少外资的流入,御国际“热钱“于国门之外的选择。我认为可以选择另一种主动的做法,那就是对外直接投资。【7】

3.进行国际实物投资,也是提高外汇储备使用效率和收益的重要方面,这有利于外汇储备的保值和增值。

金融衍生品的投资其实不利于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金融危机爆发后,金融衍生品的价值大量缩水,对外汇储备投资来说,有巨大的风险性,因此,面对我国超额的外汇储备,进行国际实物投资时一项最好的选择。

(1)加强国际石油外交

中国当前面临的情况是,一方面外汇储备面临贬值风险,另一方面是石油等战略物资无处可储。目前,我国从国外引进石油有两种渠道:一是通过贸易,从国外购买现货或期货,二是通过购买国外油田或公司的股份,根据股份多少分得份额油。前一种方式容易受到油价波动的影响,最安全、最有利的还是份额油。目前,我国的份额油比例还很低,不到进口总量的20%。有了资源,要确保能够安全地运到中国来,油路通畅非常重要。中国外来石油90%靠海上运输,海路主要通过马六甲海峡。但马六甲海在当今国际舞台上,石油领域的竞争超出了纯商业的范围,已成为世界大国经济、军事、政治斗争的武器,因此我国的石油安全有受制于人的潜在威胁。【8】

“贷款换石油”是一种准期货和准现货交易,事实上,“贷款换石油”也被视为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明智选择。通过贷款换石油,我国把部分美元资产转换成油气等资源类资产,对于调整外汇储备结构、推动外汇储备的多元化、抵御金融风险将发挥积极作用。【9】

(2)、增加

黄金储备,保障金融安全。

黄金储备量作为国际储备的一个部分只是是衡量国家财富的一个方面,黄金储备量高则抵御国际投资基金冲击的能力加强,有助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有助于维持一国的经济稳定。

2009我国黄金储备已达到1054吨,中国黄金储备世界排名第五。【10】?现在逐渐增加黄金储备是在为日后可能到来的凶猛的通胀周期做准备的必要前提。观察此次金融危机中的救市措施,无非是通过开闸放水来拯救金融市场流动性。金融动荡虽然因此得以缓解,但如此大规模释放流动性,本质是在用一个新的泡沫来拯救前一个泡沫的破灭,未来数年内很可能迎来更大一轮的通胀。而黄金是绝好的避险、抗通资产,这可以大大减少央行外汇储备的损失。央行暗中肯增持黄金,是一件很正确的事情,增持黄金应成为中国央行配置外汇资产的一项长期目标。【11】

参考文献:

[1]刘军红.外汇储备体现中国的国际政治威信.[n].中国日报网,2009,(06)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经历的四个阶段.[n].新华网,2006,(04)

[3]朱孟楠,陈曦.次贷危机下的中国外汇储备:风险、原因及管理策略[j].福建金融, 2009,(01)

[4]沈中元,马珍.对加强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结构管理的研究[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1)

[5]王建华,韩洁,陈君.中国聚焦:巨额外汇储备的管理使用将发生重要变化.[n].新华网,2006,(04)

[6]李国旺.如何将外汇储备转化为战略资源.[n].上海证券报.2009,(05)

[7]毛中根,段军山.基于外汇储备角度的对外直接投资[j].亚太经济,2004,(02)

[8]周盛平.多元化、合作、共赢:中国能源外交三个关键词.[n].中国经济网.2005,(12)

[9]张娥.贷款换石油新传.[n].中国经济导报,2009,(06)

[10]中国增持454吨黄金储备惹争议.[n].全球金属网,2009,(05)

第8篇:外汇储备管理范文

关键词:外汇储备 风险管理 对策

外汇储备是稳定本国汇率,抵御金融风暴,弥补本国国际收支逆差,标志着一个国家经济金融实力及维持本国国际信誉的物质基础。一般说来,外汇储备的增加不仅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企业在国际上的信誉,而且可以增强宏观调控的能力,帮助国家进行经济调节、实现内外平衡,而且可以降低国内企业融资成本、拓展国际贸易、吸引外国投资、有助于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然而持有高于常规水平的外汇储备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会产生许多风险与负面影响,因此,外汇储备并非多多益善。回顾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变化,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以及人民币预期升值等原因,致使我国外汇储备大量增长。我国外汇储备余额由1993年的211.99亿美元发展到目前已突破3.31万亿美元。中国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的特点以及热钱的大规模流入决定了中国当前的外汇储备存在一定的不稳定因素。

一、我国外汇高额存储所面临的风险

(一)高额外汇存储具有一定的机会成本

外汇存储的机会成本即国内资本生产率减去持有外汇储备的收益率。目前我国存储的外汇很大部分是美元,持有该部分外汇收益率特别低,造成大量资产闲置,给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增长带来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在我国的外汇储备中,借入的贷款所占比例较大,利息成本相对较高。如果我国持有巨额外汇储备并同时借入大量外债,实质上为以较低的价格把国内资金转给外国人用,而同时又高价从国外借入资金,此操作的所带来的损失是很显然的。

(二)通货膨胀风险

高额外汇储备是导致我国现阶段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通货膨胀压力。流动性过剩是指货币的供应量超过了实体经济对货币的需求量,其增速超过了实际GDP增速。在我国的货币供应中,外汇占款已经占到了70%左右。受强制结售汇制度的影响,中央银行非意愿性买入外汇,从而相应的投放基础货币,通过乘数效应的作用,使得货币供给大幅增加,形成了流动性过剩及增加了通货膨胀。而同时,央行为减弱通膨压力,不得不借助增发短期票据的手段来“对冲”外汇储备增加所导致的本币增发,且发行的票据利率高于美元资产投资回报率,也带来了相当高的经济成本。

(三)外汇储备的迅速增长影响了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加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当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增加,理论上讲会使得该国家的货币汇率上升。我国人民币的汇率由1994年的1美元兑8.7元人民币,上升到目前的1美元兑6.18元人民币,实际情况来看汇率是随着外汇储备的增加而逐步提高的,升值幅度达到30%。然而在我国人民币汇率持续上升的形势下,会造成大部分中小外贸企业在外贸出口当中提高商品报价,从而失去以低价占领国际市场的优势,而纷纷破产倒闭。因此,我国的出口增长也会因人民币汇率的上升而带来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四)高额的外汇储备,增加了储备资产管理的难度和风险

目前,各国资本在国际上大规模的快速流动,使得各种货币市场利率与汇率波动十分活跃。一个国家外汇存储规模过大也会使其财富价值处于巨大的波动风险之中,给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带来了难度。

(五)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也将使贸易摩擦加剧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贸易总额急剧萎缩。而我国在国际贸易市场所占份额却在进一步提升,外汇储备也由此增加,加之我国经济率先复苏,有关国家对我国防范和戒备心理增强,导致贸易摩擦事件增多,使我国本就复杂的外贸形势变得更为严峻。

二、控制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我国外汇储存额庞大和增长快速的问题,我们建议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加以管理。总体来说可以归纳为两种途径,一是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外汇存储额的迅猛常增长;二是有效运用现有的外汇储备。

(一)鼓励进口以减少贸易顺差

“促进贸易收支平衡,充分重视进口作用和发挥进口促进宏观经济平衡和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是国家为了减少贸易顺差,努力使进口与出口同步增长而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只是还未引起充分重视。我国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战略,调整对外贸易政策。针对经常项目顺差造成的外汇存储额的不断上升,一方面,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调整我国奖出限入的贸易方针政策,彻底改变以往一味追求出口规模和扩大贸易顺差的思想观念,以实现进出口贸易平衡为新的目标。另一方面,提高进口重视度,及时调整现有的进口政策,对国内急需的关键技术和设备运用外汇储备进口,以利于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实现引用外资的质量与结构的优化,使运用外资的目的从弥补资金、外汇不足转为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上来,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资源能源的节约与综合利用。

(二)鼓励“藏汇于民”

“藏汇于民”, 是2006年由时任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东首次提出他当时解释“藏汇于民”为希望通过市场化方式来化解和消化央行手上过多或结构不合理的外汇储备。日本政府拥有的外汇储备不足2万亿,而民间拥有的海外资产高达4万亿美元。“藏汇于民”不但有利于调整“宽进严出”的外汇政策取向,解决外汇存储额的过快增长,而且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对外投资,扩展外汇资金应用途径与方式,建立完整的“走出去”外汇管理促进体制。运用“藏汇于民”来分流一部分外汇储备,增加并调整外汇需求通道,从而可缓解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压力。

(三)拓宽外汇运用渠道

提升外汇储备管理理念,拓宽外汇运用渠道。根据“流动、稳定、增值”的原则进行管理外汇储备经营,调整和改变经营思想观念,注重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率,并从国家战略高度的角度改善和提升多元化运用渠道。经过多年的有效探索和研究,例如改制中央国有银行的渠道可通过中央汇金公司来注资,在促进了国有银行改革的同时,也相应提高了国家的外汇储备投资收益率。针对巨额外汇储备面临的高风险,在投资方式的选择上,一方面应投资在流动性与安全性较高的银行储蓄和债券性投资,一方面可以选择收益率较高但流动性稍弱的实物投资等金融工具。可适当引入储备政策战略,建立一定的战略储备,购买全球性战略物资,也可以尝试外汇储备证券化,来解放过多的外汇储备,提升国家宏观经济的抗御外汇风险能力。例如,可以创建高效有用的资源保障机制,从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作为黄金、石油、有色金属等战略储备,同时,还应该利用外汇储备建立我国的资源储备体系,利用我们作为最大的美国国债持有国的优势,可以要求美国政府同意一些关键重要投资,在吸收华尔街失业的中高端金融人才的基础上,由中司联合国家国资委、发改委等部门,成立专业的投资基金,通过多种间接控股的方式,达到拥有目标企业的大量股权的目标。

(四)加强国际合作有选择性的签订区域多边货币互换协议

目前,区域货币合作是发展中国家有效地降低外汇储备持有水平的一种有效通径,在亚洲区域中国建立外汇储备库可以以“10+3”的大框架为基础,通过货币合作不仅能够减少贸易双方持有的外汇存储额来平衡贸易收支,通过货币互换对区域内发生短期对外支付困难的成员国直接进行融资,而且降低持有的外汇存储额防范金融危机或突发事件,从而达到减持外汇存储额的目的。另外,如果中国在东亚国家大力推动人民币债券,而且随着部分东亚国家逐渐上升对人民币的认同度,还可以促使人民币逐步上升为亚洲区域的核心货币。

(五)合理化调整外汇币种的期限与结构

目前,从拓展中国出口市场及防范美元汇率风险来看,外汇储备资产币种的多元化在短期内还不成熟,在缺乏可替代的投资币种情况下,仍应谨慎、有步骤地降低美元的币种。不能直接以甩卖现存美国国债或美元资产来减持美元,用到期债券进行期限调整,逐步将美国长期债券调整为短期债券,并在进行再投资时重点配置短期债权,从而在提高流动性方面获得好处,还可以择机进行币种转换。另一方面,外汇币种的多元化可以尽量通过增量调整的方式来实现。比如把过去70%美金储量可以缩减到40%,同时适量增加收益性与安全性均佳的英镑占比,加大欧元、日元储备份额的比例,从而优化外汇储备的资产结构与币种结构,使外汇储备币种合理化。

(六)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通过各种市场化手段选择投资渠道,及时测试外汇储备的风险压力,确定投资基准汇率以及相应的纠偏计划,确保外汇储备在特殊环境下的安全。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外汇储备的全面风险管理采用内部模型法,并覆盖信用、市场以及操作等各种外汇风险。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采取先进风险管理技术,比如极端市场条件下的外汇储备风险采用场景分析和压力测试进行测试,通常市场情况下的外汇储备进行风险预测采用修正久期、VAR等方法,然后确定外汇储备的总体风险水平,为确保没有超过总体风险水平的限制,再利用VAR等方法测定实际外汇储备风险。

(七)搭建良好的服务平台

根据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整合各外汇投资主体的优质资源,吸纳各类金融高端人才,建立起外汇风险的评估、预警与防范机制,制订定期的分析交流与投资调整制度,加强实时监控,收集、分析和研究国际金融信息,以此为基础为所有的中国外汇投资主体提供相关风险信息服务,并逐步建立一个信息化的服务平台,以提高我国在海外投资的安全性与收益性。

三、结束语

过多的外汇储备暴露的风险头寸越来越大, 较大的机会成本,汇率风险以及和资产价格波动及贸易摩擦等等风险,给国内的流动性控制和金融调控带来诸多的困难,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随之增高、因此我们要审时度势,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控制我国外汇存储额的超常增长并积极恰当管理和有效运用现有的外汇储备等形式来有效规避中国外汇储备所面临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叶红梅等.我国高额外汇储备成因和对策分析[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1(2)

第9篇:外汇储备管理范文

外汇储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货币储备结构单一,汇率变动风险过于集中。从外汇短缺时代开始。我国长期将美元作为增持对象。但随着美国经济增长的放缓以及近年来客观上人民币的升值,以美元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外汇储备必然遭受资本损失。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人士今年年初曾表示,我国外汇储备已低于19000亿美元。应该认识到,分散减少汇率风险与完善国际贸易构成同等重要,我国必须逐步实现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多元化,也就是减少美元储备比重,增持欧元、日元,以及韩元、澳元、新加坡元等,以实现外汇储备的多币种配置。

第二,外汇储备规模过大。外汇储备对稳定一国的货币汇率体系,平衡国际贸易收支非常重要,但外汇储备并不是越多越好,巨额的外汇储备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风险和问题。首先,外汇的增加会挤压货币政策的空间。通常央行为了降低高外汇储备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须通过回笼现金或提高利率等方式减少货币供给,这样就增大了本币升值压力;而央行为了降低高外汇储备带来的本币升值压力,又需要通过降低利率等方式增加货币供给,这样又强化了通货膨胀。因此,央行货币政策的内外目标产生冲突。其次,高外汇储备显示在外汇市场上,就是外汇供给大于需求,容易造成本币升值预期。本币升值往往降低本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不利于就业和经济增长;本币升值还会吸引国际热钱继续涌入中国,在加速形成资产泡沫化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第三,外汇储备尚缺乏合理高效的利用。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外汇储备管理过多注重储备资产的必要流动性和安全性,淡化了外汇资金的使用效率。其储备形态也大多集中在美元、欧元债券和主要西方货币表示的金融资产,黄金储备在外汇储备中所占比例偏低,更缺乏能源储备和稀有资源的储备。这样就造成外汇储备的格局单调,投资组合不尽合理,抵御国际政治风险的能力减弱。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容易失去主动地位,进而影响到我国经济地位的确立和长期性经济利益的实现。

如何改进我国外汇储备管理

第一,建立外汇储备积极管理方式。所谓积极管理,就是在满足储备资产必要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单独成立专门的投资机构拓展储备投资渠道,延长储备资产投资期限,以提高外汇储备投资收益水平。在这种方式下,央行主要承担执行宏观货币政策的任务,另行组建由国家财政部主导的“国家投资控股公司”,负责外汇储备在国际金融、外汇、资源市场进行战略性商业投资,同时也可以考虑将部分储备交国际上一家或几家私人投资基金代管,由他们按不同比例进行资产组合,目的就在于对超额外汇储备进行更加商业化、专业化的运作,以期获得更好的投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