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外汇交易策略范文

外汇交易策略精选(九篇)

外汇交易策略

第1篇:外汇交易策略范文

【关键词】市场大环境;人民币对外汇期权;交易策略

一、市场大环境下期权交易策略概述

1.期权交易策略构建原则

在当前市场大环境下,客户的外汇期权的交易策略不能与货币交易的背景相脱离,也就是说外汇期权交易策略不是由客户自己根据汇率或者期权价格变动来决定的,而是要在真实的市场环境下进行,所以说在期权交易策略的构建中必须要坚持实需性的原则。

2.期权交易策略的内容和现状

(1)期权交易策略的内容

人民币对外汇期权的交易策略有很多种,但是无论哪种交易策略都是以买入买权、卖出买权、买入卖权、卖出卖权为基础的。这几种交易策略是最基本也是最实用的。根据上述提及到的期权交易策略的构建坚持实需性原则,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对期权交易的规定决定了只要仔细了解这几种交易策略就可以了,以下笔者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第一,买入买权。这种交易策略是指投资者可以在截止期权到期日(含到期日)之前,按照一定的价格买入某种货币。

第二,卖出买权。这种交易策略是指投资者可以在截止期权到期日(含到期日)之前,按照一定的价格卖出某种货币。

第三,买入卖权。这种交易策略是指投资者可以在截止期权到期日(含到期日)之前,按照一定的价格买入某种货币。

第四,卖出卖权。这种交易策略是指投资者可以在截止期权到期日(含到期日)之前,按照一定的价格卖出某种货币。

(2)期权交易策略的现状

由此可见,上述的四种外汇期权交易策略,都是以真实的市场交易为基础的,而且也都是最基本,有投资回报的。但是在当前的市场大环境下人民币的对外汇期权交易策略的现状不太乐观,主要的就是核心的交易策略较为单一。

当前期权产品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正在不断的创新,人民币对外汇市场的发展也较为稳定,外汇期权的交易策略的种类也很繁多,但是无论是简单的期权交易还是期权组合,都以近远期的货币发展趋势为交易思路,这就导致核心的交易策略较为单一。

3.评价期权策略的绩效方法

(1)信息比率

(2)夏普比率

二、市场大环境下的人民币对外汇期权交易策略选择细则

根据当前的市场大环境来看,外汇期权的交易策略无法适用于任何情况,在期权交易策略的选择上还是要坚持一定的原则,这样才能够保证所选期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任何一种期权交易策略是否能够实行,主要由这两个方面决定:一方面要对汇率的波动有准确的预估;另一方面在期权的规定期限内能够正确的预估人民币的即汇率。

1.科学选择期权种类

企业在选择期权种类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自身所持有的货币具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这种货币的即期汇率的趋势如何,然后在决定期权的种类。对于选择买权还是卖权都要根据即期汇率,在升值的情况下,选择看涨期权这样才能够在期权到期日获得更多的收益,反之则选择看跌期权。

2.合理选择交易方向

交易方向的选择一般以隐含波动率为标准,根据持有者的期权在期权期限内的汇率波动高低来决定持有何种头寸。当前在市场大环境下,隐含波动率报价偏高,而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又较低,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持有期权短头寸的优势较多。人民币对外汇期权在交易方向的选择中,必须要将方差率与漂移率的数据预估准确,否则有一项出现错误都会导致整体的方向受到影响,两项如果都出错,最后盈利的机会可以说是少之又少。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市场大环境下外汇市场的波动十分的频繁,人民币对外汇期权的交易策略经过优化之后只能在短期的市场内占据一定的优势,如果想要取得长期的效益,应该在期权交易策略的选择上遵循相应的原则,而且与交易策略运用中市场数据分析的准确与否也有很直接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李谷. 人民币外汇期权市场及产品实务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3.

[2]李剑锋. 当前市场环境下人民币对外汇期权交易策略研究[D].厦门大学,2013.

[3]闫永记,张占山. 基于商业银行视角的人民币对外汇期权交易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11:61-62.

第2篇:外汇交易策略范文

1.我国的汇率制度以及汇率形成机制

1994年前,我国长期实行的是多重汇率制,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从1994年起,我国人民币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由于年度波动幅度小,我国2005年之前的汇率制度实际上是一种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中央银行规定以每个工作日闭市后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的中间价格,下一个工作日的价格在上一个工作日收盘价上下3‰的区间内变动。2006年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了询价交易方式和做市商制度。2010年6月19日重启汇率改革,增强汇率弹性。2012年4月16日央行宣布人民币兑美元幅度汇率交易价波动的幅度调整到不超过1%,2014年3月15日宣布浮动由1%扩大至2%。自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升值幅度已达26.28%。

2.汇率波动对外贸企业的影响

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相对美元持续升值近26%,外贸企业尤其是出口企业的产品价格竞争力大幅下降。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在欧美主要出口市场需求疲弱、国内成本要素上涨的大环境下,人民币连年大幅升值,出口收入结汇后缩水。海外客户因国际金融环境恶化,开始要求增加付款期和拖延付款,致使出口企业资金紧张,财务成本加剧,不利的汇率和利率环境令本已缩窄的出口产品毛利更雪上加霜,外贸企业经营举步维艰。2011年以来,汇率波动幅度加大,人民币国际化、利率市场化步伐明显加快。2014年上半年人民币持续贬值,日间波幅加大,企业对汇率的走向判断愈加困难。外贸公司多已习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幅度不一的单一升值环境,上半年的贬值给进口企业带来了极大的敞口汇率风险,出口企业多年来屡见成效的远期外汇交易操作效果不显且出现浮亏,如何在汇率双向波动的环境中寻求合适的汇率风险规避策略,成为未来外贸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

二、汇率风险管理理论综述

1.汇率风险理论

汇率风险是外贸企业面临的最重要风险因素之一。汇率风险在狭义上是指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由于汇率变动使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遭受损失的风险。艾伦?C?夏皮罗(1975)认为汇率风险主要分为交易风险、折算风险和经营风险。

2.汇率风险管理策略

Srinivasulu(1981)将汇率风险管理分为金融性管理策略和运营性管理策略两大类。金融性管理策略是指运用货币衍生品等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的汇率风险管理策略,主要用来管理交易风险和折算风险。运营性管理策略则主要运用于经营风险的管理过程中。

(1)金融性风险管理策略

①资产负债管理:企业通过对资产和负债的重新调整,把资产或负债账户中的计量货币转换为最有可能保值或增值的货币。

②远期外汇交易:指外汇买卖成交后不立即办理交割,而是根据合同约定的日期、金额和汇率进行交割的外汇交易。

③外汇期权:指交易双方预先达成远期外汇买卖合约,购买方在支付期权费后,有权在到期日或之前选择执行合约或者放弃合约。

④货币掉期:货币掉期是指外汇交易者在买进或卖出某一种货币的同时卖出或买进相同一种货币,但是两笔交易的交割期限不同。

⑤贸易融资:贸易融资是指银行向外贸企业提供的与进出口贸易结算相关的短期融资或信用便利。

(2)运营性管理策略

①采购渠道多元化:根据汇率的走势决定原材料和零配件采购的原产国,选择币值疲软的国家作为原料物资的供应地。

②转移生产地点:根据汇率波动对生产成本的影响,改变生产所在地的国家,实现产品生产场所的最优配置。

③价格策略:价格策略通常包括销售价格调整和转移定价等。

三、汇率双向波动下的外贸企业汇率风险规避策略

1.汇率双向波动下外贸企业汇率风险规避策略目标的确定

人民币兑美元升值预期和贬值预期的交替出现,对外贸企业而言,必须由以前主要考虑人民币单边升值风险转变为对升、贬值两个方向的风险进行规避,这无疑对其市场把握能力与避险工具运用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验。完全风险规避的保值策略亦或目标进取的投机策略均不可取,提升汇率走势的研判能力,根据风险偏好,设定敞口外汇规模浮动控制区间,通过各种策略有效规避区间外敞口汇率风险。

2.汇率双向波动下外贸企业汇率风险规避策略制定

(1)金融性风险管理策略

①借助专业机构的力量加强企业对汇率走势的研判能力,根据汇率走势的判断,做好外汇敞口规模控制和资产负债项目的均衡安排。

②在近期维稳或贬值、未来整体判断仍然稳中有升的情况下,出口企业可以适度放宽近期敞口规模,择机通过签订远期结汇(DF)协议、境外NDF协议,操作押汇、福费廷等金融性风险对冲工具,锁定远端的汇率风险。同时可以适度加长远期协议的履约时间跨度,以加强履约的灵活性;进口企业可以通过开具远期信用证、进口押汇等方式延长支付期限,同时适度锁定远期售汇额度。

③在近期升值加速、未来整体判断升值将减缓或走贬的情况下,出口企业可以对敞口外汇净流入加大履约已签署远期外汇协议的力度(时间跨度大的远期结汇协议的优势体现),适度减慢对远期外汇敞口风险锁定节奏,减少美元负债(如提前归还美元贷款或押汇等)。

④在近期波动加大、未来趋势难以判断的情况下,外汇期权不失为规避汇率风险的良好工具。期权的优点是企业拥有选择权,当汇率波动对企业不利时,可选择行权,起到风险规避的作用;当汇率波动对企业有利时,可选择不行权,获取汇率波动的益处。

⑤搭建境外融资平台,利用境内外的美元融资成本差和远期汇率(DF和NDF)差价,采用远期结售汇(DF)与NDF组合套利、美元借款与NDF组合、操作NDF等方式,实现无风险套利或避险保值。

(2)运营性风险管理策略

①统一收付款货币实现汇率风险规避:通过转口贸易等方式组织全球采购渠道,以美元作为收付结算货币,通过金融产品设计实现资金收付的时间衔接,从而规避汇率波动风险;同时,条件许可的话,在合同中可约定将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将汇率波动风险转嫁国外客户或供应商。如果无法统一收付款货币,“收硬付软”也不失为规避汇率风险的良方。

②根据汇率波动趋势,在合同中约定收付款的时间。应收外币对本币升值预期,应尽可能延后收款或推迟结汇(当然需要结合资金利息、价格调整、收账风险等因素综合考虑),如果应收外币贬值应尽可能提前收款;反之,应付外币升值则尽可能提前付款,应付外币贬值则尽可能延后付款。

③长约合同可采用货币保值法,即在合同中订明以硬币计价软币支付和交易时的汇率,到实际收付时,再按收付日的汇率将收付金额重新调整。这是一种交易双方共同分担未来外汇风险的方法。

④密切关注客户所在国货币的汇率波动。对于拉美、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客户出口贸易,当客户所在国货币对美元大幅贬值时,客户会遭受大额汇兑损失,存在着弃货、坏账等运营风险。因此,当我们关注到客户所在国货币有贬值风险时,要提醒客户及早进行汇率锁定;若有大幅贬值可能且客户缺乏汇率风险规避能力,以至后续存在极大弃货、坏账风险的,要果断地暂停合作,待币值稳定后再行销售。

第3篇:外汇交易策略范文

【关键词】外汇风险 表现 规避

一、外汇风险表现形式

外汇风险又称汇价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变动,导致经济主体持有或运用中的外汇的本币价值损失的可能性。汇率波动的可能性越大,外汇风险越大。外汇风险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会计风险、交易风险、经济风险。

(一)会计风险

会计风险又称折算风险,是指汇率变动引起的资产负债表中的外汇项目金额变动,呈现账面损失的可能性。会计风险是一种过去的风险,衡量的是汇率变动后的财务合并对将来报表各项目价值变动的影响。因为选用不同的时间点的汇率评价外币债权与债务,发生经营活动时与进行财务结算时的实际结果很可能已经不同了,就会产生差异很大的账面损益。

(二)交易风险

交易风险是企业因为外汇汇率变动,在用外币进行计价收付的交易中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交易风险的产生是由于企业债务债务发生与结算相分离,外汇汇率获得发生变化的时间,导致结算时实际所得价款与约定价款的实际价值不等。交易风险又分为两种形式:即期或延期付款的商品劳务进出口;外币计价的国际投资借贷。交易风险与会计风险不同,会带来实际的外汇损益。

(三)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又称经营风险,是指涉外企业的生产数量、价格和成本由于外汇波动发生变化,引起的企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变化的风险,无论是否真正参与外汇交易。经济风险是将来的风险,长期的风险,通常会直接影响涉外企业的经营效果和投资效益。对企业而言,经济风险是三种风险最需要重视的风险,同时也最难以掌控的风险。分析经济风险只能在对企业整体预测、规划的基础上进行概率分析,十分考验企业的预测能力。

二、外汇风险规避

(一)会计风险的规避

由于会计风险通常只呈现账面损益,不是实际的损失,不真正反映经营效果,也不影响企业未来现金流,所以企业通常无需花费太多精力对会计风险进行专门规避。但会计风险会影响企业的对外报告,所以如确有必要可以通过四种方式进行管控:资产负债表中性化法、资产负债保值法、债务净额支付、澄清事实。澄清事实是最为简便直接的方式,一般是在报表附注中作相关说明即可,公司股东和投资者就会认识到损失仅是账面损失而非实际损失。

(二)交易风险的规避

交易风险直接影响企业现金流,对企业的影响最直接也就成为企业外汇风险规避的重点。规避交易风险的途径有:选择计价货币、货币保值条款、提前或延期结汇、调整贸易条件、外汇市场操作等。

(1)选择计价货币的原则是进口方争取“付软”,出口方争取“收硬”。这种方式通常受交易双方力量对比的影响,实际造作中会对承担较大外汇风险的一方作出适当的价格补偿。

(2)货币保值条款,分为“一篮子”货币条款和外汇保值条款。前者在合同中确定支付货币与一篮子货币的汇率以及调整幅度,到期汇率变动超过约定幅度则按照支付是的汇率调整,可以分散汇率风险。后者是在合同约定诸如结算货币汇率波动幅度超过约定的幅度时,买卖双方按一定比例共同负担风险的条款。

(3)提前或延期结汇基于企业实际情况,预计计价货币的变动趋势,提前或延期结汇。时间越长,汇率波动可能性越大,风险越大。

(4)调整贸易条件,分为价格调整和合同调整。价格调整与选择计价货币相对应,如果无法选择对己有力的计价货币,则争取让对方在价格上做出让步以补偿风险。合同调整则通过以外币计价或加价的方式将汇率风险转嫁给国内消费者。

(5)外汇市场操作的工具包括:即期外汇贸易、远期外汇贸易、外汇期货交易、外汇期权交易、掉期交易、货币互换等。远期外汇贸易是国际上最常用的避险方法,通过规定某一项目的外汇成本实现保值目的。外汇期权交易的标的是一种权利,获得期权一方有卖或买的权利,另一方面负担相应的买或卖的义务,优势相较于固定且有限的成本,有获得无限利益的可能。掉期交易是一种用两笔交易金额相同、交割期限不同、交易方向相仿的外汇买卖对冲风险的避险方式。常见的的掉期交易是即期交易与远期交易的结合。

(三)经济风险的规避

经济风险影响企业未来现金流和企业价值,同样十分重要,所以企业需要在制定长期发展战略计划中予以重视。对经济风险的规避一般从市场营销和生产经营两方面考虑。

(1)市场营销避险包括4个方面:市场选择分割、定价策略、促销策略和产品策略。市场选择与分割的一般原则是:汇率上升,本币贬值,出口产品的外币价格随着下降,获得价格优势,可扩大在国外市场的份额;发达国家的价格弹性比发展中国家的价格弹性小,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份额可适当大于发达国家。定价策略需要综合考虑占有率与利润额,本币贬值,出口商可以维持价格,扩大市场份额,也可以提高价格,维持市场份额,提高利润率。促销策略要在考虑汇率变动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广告、推销、直销预算规模。产品策略则是通过研制新产品、建立新生产线、调整新产品投放时间等方式避险。

(2)生产经营管理包括3个方面:厂址选择、分散生产投入、调整生产和销售基地。厂址选择基于进口不足以维持以货币贬值国家为主要市场的出口企业的单位获利能力时,本币有持续升值压力,应当考虑在海外设立新厂。生产投入的分散化有利于分散汇率风险,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众多美国跨国公司在国外建立子公司是一个典型案例。调整生产销售基地针对已在世界各地存在子公司的企业,根据汇率风险,调整不同风险程度子公司的份额,以规避风险。

三、结论

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标志着汇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化,企业面临的是一个市场更加开放、竞争更加激烈、风险更加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必须重视外汇风险,加强外汇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健全企业外汇风险管理机制,选择合理的避险方式,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4篇:外汇交易策略范文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12-0118-02

一、人民币汇率概述

(一)汇率的基本概念

汇率指的是一种货币在两个国家流通时的一种互换关系。一般对其分类有三种,分别是名义汇率、实际汇率和有效汇率,这三种汇率内涵和应用也各不相同。实际汇率指的是两个国家商品和劳务的相对比价,也就是用本币表示的外国商品和劳务的价格。

汇率制度决定了汇率的确定、变动规则,以及制定汇率管理政策和机构等。有时候是一国单独制定,也可能由国际协议正式商定。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不断调整修正汇率制度,希望能找到更加利于我国经济贸易发展的、合适的汇率制度。

(二)引起汇率变动的因素

人民币汇率的起伏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而且这些因素之间大多数相互牵制相互作用。其中最主要的是市场供求的影响。这种波动分为短期波动和长期波动,短期波动是常见的日常变动,长期波动则是汇率的一种长期波动态势,长期波动是由短期波动表现出来的。

1.汇率短期波动的因素

从货币供应的角度来说,一旦人民币的供应急剧上升,势必会造成人民币价值量降低,购买力相应下降,汇率发生变化。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我国所拥有的货币量远比我们需要的货币量要多,预期以外的货币量就可能以各种方式流入其他国家,这种资本的流失就会使得我国的汇率较之前有所下跌。

从心理预期角度来说,人们的主观思想对于短期的汇率变动也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外汇市场的参与者们对市场的判断,交易者们自身对市场走势的预估从而引发的行为都能够成为造成汇率波动的要素。当人们对一种货币未来的价值呈悲观态度,理性的人就会选择出售手中的该种货币;反之当人们认为未来时间内该种货币的价值增值有很大的空间,就会积极采购该种货币,这种情况下该种货币的汇率就会上涨。汇率在受到人们带有投机性的对货币价值的预期的心理影响后,短期波动的幅度会更大。

从政府干预的角度来说,为了使得外汇市场保持稳定,保持汇率的变动在可控范围之内,政府往往会采取一些措施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比如说进行国内货币政策或者财政政策的调整,或者通过与其他国家的联合,对汇率进行直接干预。政府的干预通过外汇的买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外汇市场的供求比,从而对短期汇率波动产生较大影响。

2.汇率长期波动的因素

一般情况而言,国际收支逆差意味着外汇供给不能满足其需求,当一个国家进口增加或者产生逆差时,国内对国外货币量的需求会相应增加,结果是国内货币汇率下跌。当一个国家进口减少或者产生顺差,那么国内对本国的货币需求量上升,那么本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汇率就会上升。

人民币汇率和我国制定积极的经济发展策略是密切相关的。若要鼓励出口,实施出口导向型战略,则需要制定较低汇率;反之若要限制出口,实行进口代替型战略,则需要制定较高汇率。除以上因素之外,工资、物价水平以及国际政治事件等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汇率变化。

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一)人民币汇率对企业成本收益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对于成本收益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产品的成本。人民币贬值意味着人民币对外汇率的下跌,从而使得外国资本的价格上升,因此,在投资总额保持不变时,以人民币计价可使外汇资本减少,以外币计价会使得我国人民币投资增加。根据相关统计数据,2014年上旬人民币即期汇率自2月下旬以来持续贬值,到第四月份累计贬值幅度超过3%。这一段时间对于出口企业来说,由于订单大部分是以美元计价,即使通过降价大量出口,也必须符合企业的供应能力。只有当企业能够在保持生产成本不增加或者增加很少的情况下扩大自己的生产,企业才真正有竞争力。否则成本的上升将抵消人民币贬值带来的出口优势,还会促进人民币的进一步贬值,造成恶性循环。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出口企业在签订订单的时候可以选择相对稳定的货币作为结算货币,可以规避贬值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其次是财务费用。一旦人民币升值,同样的外币能够折算的人民币金额将减少,财务费用成本由此得以降低。但是人民币的升值对于拥有外币货币性资产的公司将会增加其汇兑损益,导致财务费用增加。

我国的出口商品的最大优势在于定价低,一旦人民币汇率发生变化,如人民币价值升高,则会破坏我国商品的优势,出口商品价格不再诱人,出口率便会降低,此时进口商品价格不变的话,相对进口商品会变的便宜,刺激了进口。久而久之,本国市场产品数量变多,商品为了保证占有率竞争将更加困难,为了让自己的公司保持一定的市场,企业必定会加大自身宣传,完善销售以及售后服务,导致营业费用大大增加从而影响企业业绩。

(二)人民币汇率对资产负债层面的影响

汇率的变动对资产负债方面的影响主要有两个层面,这两个层面是指企业债权和企业债务两个方面。首先从企业债务方面讲,当人民币汇率降低,相对应的货币汇率上升,也就是说该币种价值增大,相应企业债务将承担更重的压力,账面上的债务价值上升,获利降低;反之,人民币的汇率上升的话会使企业承受外债的压力得到缓解。由于借用外债时间较长,在此期间内,不同外币汇率的波动会产生不同情况。而外币的资产负债结构也是企业可以选择自行改变的,一旦人民币汇率下降,则企业应当放手相对应汇率上升的货币资产,反之应当尽量入手该种货币资产。其次,从企业债权方面而言,汇率下降导致相对应的币种价值上升,因此企业将承担更重的债务压力,债务的账面价值上升,获利降低;而对于债权公司,人民币贬值的话,债权的账面价值上升,获利更多;人民币增值的话情况则相反。

三、政策建议

(一)树立风险意识,建立防范制度

首先,从管理层面来讲企业要应对汇率带来的风险,要树立规避风险的意识。努力普及风险防范知识,将规避风险作为企业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此外,建立风险防范制度有助于加强对外汇风险的识别,有助于出台降低风险应对策略方案,也有助于实施这些策略,及时化解风险。企业还应当专门设立外汇风险管理机构,定期培养招募专业人才,主要负责运用科学分析方法分析外汇市场,研究汇率变动,合理预测外汇风险。管理人员需熟知公司部门交易币种、汇率等情况,将企业业务发展与国际相融合,深层研究针对外汇的管理技巧,并且结合实际对外汇风险进行归纳总结,以便结合公司具体情况,挑选合适规避策略,更好地提出外汇风险规避意见。

(二)灵活转变营销策略

我国出口产品市场为海外,当人民币汇率发生变化时,为了尽量减少利益损失,企业应当积极采取营销策略,如调整市场结构重新安排出口。根据人民币购买力的变化调整市场,例如当人民币贬值时,可将市场中高收入人群转移至低收入人群等。另外采取根据预期调整出口的策略也是可行的。若预期本国货币面临贬值,企业可以适当提升产品的价格来维持实际收入。还可以使用的方法有调整促销战略。在因为当地货币升值而缩小的市场,减少广告推销等支出,节省促销预算。或针对汇率变化提升促销预算,如人民币贬值,我国产品便有了价格竞争优势,单位预算支出可获得更高报酬,反之报酬率降低企业应重新评价广告销售组合。最后企业还可采取调整产品战略的方法,根据汇率变动选择性推出新的产品和选择市场。新的产品必须通过大量的宣传才能被消费者接受,母国货币贬值或者交易国货币升值时则是品牌授权的好时机。采取决策时,本国货币汇率上升或者说交易国货币汇率下降时,企业应当将目光投向高收益和对价格敏感型较低的消费者们。

(三)谨慎选择结算币种

当外贸企业与进出口交易国签署合同的时候,汇率波动对交易造成的影响也是企业不得不注意的。如果在签订合同时,人民币相对外币汇率有所提升,此时,相应的交易国货币外币价值下降,企业所购产品将该国货币折合成人民币的价格就会有所下降,这使得企业的成本也相应降低;这个时候如果企业想要将资本输出,或者与交易国签订合同,应当尽量避免用人民币来结算,因为此时人民币的价值升高,出口的商品定价不变时,相对应的交易国货币价格上涨,销售若平稳的话企业便可谋取更多利益。此外,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可以另设备注项来保证自己的交易利益,如在未来的交易过程中需要选择合同之外的货币结算或者清偿时,则应按照原来规定的金额支付,不可采用不同货币折算后的金额计算。这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交易的风险性,一定程度上维持交易的公平合理。

(四)适量持有外币

一旦人民币升值,公司的财务人员在工作和决策的时候就应当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个原则便是“尽早结汇”,它是指的是企业在其交易过程中将所收到的其他国家的货币越快越好地转换为人民币。财务管理人员应当认清人民币升值的趋势,认真分析各币种汇率的波动情况,及时采取策略以减少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公司财务带来的不良影响。“适量持有外币”是针对进出口额度都很大的外汇公司,应当是持有适量外币来应对不时之需,这可以避免因为外币不足带来的成本增加。“灵活管理外币债权债务”要求企业在处理外币类债权债务上能运用科学管理手段,取得最优化效果,使得财务费用能有所降低并取得企业利润极大化。而对于“应收账款”则应通过完善信用政策,改变以往收取账款的方式,高效快速地回收企业资金。对于“应付账款”可以采用改变结算方式,延迟进口材料等,但是必须要保证不影响公司的信誉。

第5篇:外汇交易策略范文

关键词:企业风险管理 汇率 造船业 业务探讨

中国的造船企业近几年经历了较大的波动。自2005年起,伴随着世界贸易额的快速增长,全球航运业发展迅猛,到2008年中期世界船舶市场达到了历史上较高的水平。然而,2008年9月全球金融危机却成为世界航运业发展的转折点,出现了船舶需求量锐减的状况,船舶市场一度低迷,中国的造船企业间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激烈的竞争要求造船企业具备更精益的成本管理,而汇率风险管理自然成为造船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这是因为造船企业的船舶产品很大比例是以美元收汇的方式出口,深受美元汇率波动的影响。201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发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讲话,昭示着在汇制改革的推动下,人民币汇率对美元继续升值的可能性增大。因此,如何管理外汇风险也就成为了船舶企业必须共同面对及研究的课题。

一、中外造船业汇率风险研究的现状

(一)造船行业汇率风险的研究 国内外对于汇率风险管理研究大都局限于金融业,对于个体行业特别是针对造船行业的汇率风险管理研究很少,仅有的文献对于造船行业的汇率风险研究也有限。而且,对于造船行业汇率风险管理研究缺乏系统性,规避措施多以定性分析为主,对风险措施可行性的评价和风险预防效果不尽如人意。张佳春、高杰(2006)分析了造船业汇率变动风险的表现形式,认为汇率变动的风险主要包括进出口贸易中结算货币汇率变化带来的风险和融资中由于借款利率变化引起的风险,提出了化解风险的选择计价货币、调整产品价格和运用金融工具等应对措施。李铮(2008)对船舶企业控制外汇风险的有效管理,提出了应当实施化事后控制为事前控制的过程控制外汇风险的观点。崔庆宝(2009)分析总结日本、韩国造船企业应对汇率风险的经验和启示,提出造船企业应如何选择有效的汇率风险管理策略方案。

(二)汇率风险管理方法研究 Srinivasulu1在1981 年提出的风险管理策略是目前被学者广泛接受的汇率风险管理理论,把汇率风险管理技术分成金融性对冲策略和运营性对冲战略。Srinivasulu 认为,经济风险影响到企业长期的经营状况和竞争力,导致的是未来外币现金流的不确定性。因此,企业需要综合运用生产战略、营销战略和融资战略对经济风险进行管理。美国学者约翰J斯蒂芬斯(JohnJStephens)的《用金融衍生工具管理货币风险》和查尔斯W史密森(Charles WSmithson)的《管理金融风险―衍生产品、金融工程和价值最大化管理》,论述了如何使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汇率风险。另外,1993年,G30集团发表了《衍生产品的实践和规则》的报告,首次提出了VaR的概念,报告的主要建议是引入VaR系统来给交易头寸估价并量化金融风险。目前许多银行、经纪公司和共同基金都使用VaR去度量它们所面临的市场风险,金融监管者也使用VaR作为管理标准。

(三)风险管理理论及模型的研究 风险管理作为系统科学产生于本世纪初的西方工业化国家,最初源自于企业为控制偶然损失而做出的有组织的集体努力,是企业内部管理功能的延伸。系统的风险管理理论源于美国,1931年美国管理协会首先倡导风险管理,这个阶段风险管理的内容和范围都是十分狭窄的。1955至1964年,现代学术性和职业化的风险管理诞生,此后,对风险管理的研究逐步趋向系统化、专业化、风险管理己逐渐成为独立的学科。20世纪70年代中期风险管理方面的课程及论著数量大增,全美大多数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普遍开设风险管理课程,风险管理开始进入全球化阶段。1983年在RIMS年会上,各国专家学者通过了“危险性风险管理101准则”,作为各国风险管理的一般原则。1986年10月在新加坡召开的风险管理国际学术讨论会表明:风险管理已经走向全球,成为全球范围的国际性运动。在我国,风险管理实践和教学研究起步较晚,直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风险管理的理论才开始进入中国, 1987年,清华大学郭仲伟教授《风险分析与决策》一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始展开对风险分析理论的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其它许多高校和研究机构对项目风险分析理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性研究,并发表了大量的论文。至二十一世纪,风险管理已从传统的“点对点”式的管理走向全面的、一体化的管理。国际上比较有名的内控和风险管理模式有英国的Cadbury、加拿大的 COCO和美国的COSO,特别是美国的COSO模式从理论到操作方法上阐述了一整套完整的全面企业风险管理框架。2004年10月,COSO正式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以下简称ERM框架)。ERM框架在1992年报告的基础上吸收了各方面风险管理研究成果,并进行了扩展研究,提出了内部控制框架与企业的风险管理相结合的风险管理思路。实际上,ERM框架是对内部控制框架的扩展和延伸,它涵盖了内部控制,并且比内部控制更完整、有效。首先,该框架扩展了内部控制框架,强调风险管理与企业战略目标相协调,并最终融人企业文化之中;其次,该框架更强调风险管理贯穿于企业运行过程的各个方面,涉及到企业的治理、管理和操作等所有层级,扩展了内部控制职能;最后,引入了风险组合、风险和机会的区分、风险应对、风险偏好、风险容量等风险管理理论新的研究成果。ERM框架是对传统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重要发展,具有清晰的文化理念、完整的架构体系、科学的控制流程、有效的技术和方法,能够覆盖企业各类风险,对企业风险进行全面管理。

二、中国造船业汇率风险的类型、特点和现状

(一)造船业汇率风险的类型 汇率风险,又称为外汇风险,是指在不同的货币的相互兑换或折算中,因汇率在一定时期内发生没有预期到的波动,导致有关国家金融主体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或实际成本与预期成本发生背离、从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产生汇率风险的原因主要受国际收支状况、货币供应量、相对利率变化、相对通货膨胀率、汇率政策与政府管制、投机活动与市场预期等因素的影响。从汇率风险发生的成因分析,造船企业的汇率风险一般分为折算风险、交易风险与经济风险三种类型:(1)折算风险。折算风险是由于记账本位币的不同引致的。存在于从事国际经营的跨国造船企业,因汇率变动使得所编制的合并财务报表发生异动。由于汇率变动的经常性和不确定性,折算汇率与记账汇率的差异使得会计报表中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发生变动,从而产生换算损益,这种类型的汇率风险被称为折算风险。折算风险由会计核算而产生,又称为会计风险。(2)交易风险。外币交易产生的权利或义务,因交易日与结算日之间汇率变动将使得实际的现金流量与预期的现金流量产生差异,由此所造成的利益或损失称为交易风险。交易风险是评估汇率变动所造成对财务价值的改变程度,这些利益或损失必须记入本期的损益之中,对造船企业当期的营运效益产生影响。(3)经济风险。是指不论是否真正涉及到外汇交易,由于非预期的汇率变化导致造船企业未来的收益发生变化的外汇风险。例如汇率变动可能影响企业未来的销售量、销售价格与成本、企业的产品结构,甚至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使企业实际获利能力减弱,改变企业的营运现金流。折算风险主要影响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动无关,偏重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检测;交易风险则主要以利润表的项目为评估对象,反映汇率变动对结清债权债务的短期效果。从损益结果的衡量上来看,折算风险和交易风险均可根据会计程序进行,可以用一个明确的具体数字来表示,具有静态型和客观性的特点。经济风险的衡量则需根据经济分析,从企业整体经营上进行预测、规划和分析。它涉及企业营销策略、产品研发、生产安排、财务筹划等各个方面,因此带有一定的动态性和主观性的特点。所以,经济风险影响企业长期战略与未来运营规划,而因此较折算风险和交易风险等暂时性或账面上有限度的影响企业的损益更为重要,但经济风险牵涉到未来某一时点现金流量的预估,对经济风险的估算计量较为困难。

(二)中国造船业风险的特征 (1)产业性质导致受汇率波动影响程度大。近30余年来,中国船舶工业一直都是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出口导向型产业,近几年的船舶出口均在全部完工船的70%以上。中国船舶工业科技经济研究院的专题报告显示,2005年我国完工出口船舶752万载重吨,占造船完工总量的62%;2006年我国船舶出口突破1000万吨,同比增长56%,占完工总量的81%;2007年海关数据显示,我国船舶产品出口金额达到122.4亿美元,增长51%,出口船舶1490万载重吨。2008年出口船舶占完工总量的比例为73%。上述数据表明,我国的船舶行业对国外市场的依存度较高,企业手持的订单大部分为外币(主要是美元)结算的远期出口船舶订单。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下,巨额的出口订单对我国的船舶制造企业而言既是机遇但更多是挑战,在以往国内造船企业最好年份的平均利润率不到10%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更进一步挤压造船企业的利润空间,导致企业面临生产繁荣却无利可图甚至严重亏损的尴尬局面。(2)造船行业特征放大了汇率风险。造船行业的独有特征在客观上加剧了我国船舶工业的生产与经营中面临的汇率风险。近年来由于世界船舶市场步入繁荣周期和我国船舶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造船企业订单相对饱满,新船建造完工期已排到2013年以后,一旦人民币汇率发生大幅波动,因手持大量的远期订单而使得造船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不断放大。此外,造船企业与船东的交易模式中具有合同金额大、造船周期长、结算币种和付款周期多样化的行业特征,这些特征也使得造船企业将因汇率波动风险加剧而给公司的成本控制带来具有极大的不确定。(3)交易风险是主要的汇率风险。船舶产品设计和生产建造周期长,从船舶的询价到完工交船,一般需要2年至4年。照惯例,船东在建造合同签订后按照生产节点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因此,在当前人民币汇率随市场波动的背景下,从签订合同到交船收讫船款的整个期间,造船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主要体现为因在不同的时点收取进度款而产生交易风险。实际上,付款方式的选择是造船企业和船东双方合同谈判博弈的结果,往往受到船舶市场行情的影响。

(三)造船业汇率风险管理的现状 近几年人民币升值等汇率波动已对中国造船企业的运营效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汇率变动趋势分析、金融衍生工具运用等与汇率风险管理有关的技术与手段也逐渐步入中国船舶企业的视野,并经历了从风险管理意识模糊到清晰、被动管理到主动管理的发展过程,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中国船舶企业外汇风险意识增强但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近几年我国船舶企业的外汇业务迅猛增长,加上当前国际金融市场上汇率变动频繁剧烈,外汇风险已成为我国船舶企业普遍面临的重大问题,汇率变动所产生的汇兑损益已经成为财务费用构成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对公司净利润及未来的现金流量也将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事实上,近几年人民币加速升值后,船舶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意识逐渐增强,也采取了相应的汇率风险管理策略,但是大多企业仍停留在利用远期外汇合约、外币借款管理交易风险的操作层面,缺乏系统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首先,在机构设置上,没有设立专门的外汇风险管理层级和管理组织,也没有建立向公司董事会等权力机构报告外汇风险管理情况的运行机制;其次,在实际经营中,涉及外汇的业务基本由财务部门兼管,没有建立专业的汇率风险管理团队;再次,缺乏完备的风险管理沟通、评价及监控体系。完善的、系统的风险管理体系是进行外汇风险管理的前提,否则企业就无法对企业面临的各项风险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的识别、评估和管理。同时一个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对于企业经营中所面临的各项外汇风险都设定了风险容量,因而发挥着风险监控及预警的作用,避免企业面临更大的外汇风险,使企业所承受的外汇风险具有可控性。(2)企业普遍缺乏对外汇风险管理进行全面评估的体系。外汇风险管理的评估是衡量风险管理的收益和成本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整个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促进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由于我国船舶企业所采用的外汇风险评估手段仅限于对在手合同外汇敞口等交易风险的测算,忽视了运用战略层面的因素建立对产生外汇未来现金流量的经济风险的预测及防御。风险评估的技术及手段较为单一,不能很好地识别并评估汇率风险的影响程度。(3)汇率风险管理的制度。我国企业的外汇风险面临特有的制度性约束使其不同于完全市场条件下的外汇风险,带有明显的结售汇制度特点。对于处于国家外汇管制条件下的中国企业来说,一些规避汇率风险的战略和方法不可避免地受到制度性的约束,比如说船舶企业的预收款所临的结售汇管制、在船舶未完工出口并取得海关出口报关单以前不能办理船舶保理业务等都削弱了造船企业管理汇率风险的能力。因此,外汇市场发育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了船舶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的能力和效果。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外汇市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外汇市场的组织体系不健全,表现为市场主体的排他性和垄断性。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建立后,排他性表现为金融机构和经济机构是主要的市场参与者,我国外汇市场的主体基本上只有中央银行和外汇银行,企业几乎是被排除在外。垄断性是指我国外汇市场结构出现了买方垄断和买方寡头的情况,央行和中国银行占了外汇市场的主导地位。第二,外汇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由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较低,无法全面反映外汇供求状况,致使人民币汇率长期处于非均衡状态。我国资本项目还实行较为严格的管制,因此汇率形成的基础并非金融性外汇资金的供求状况,而是主要依赖于进出口商品市场。中央银行介入并干预人民币汇率在外汇市场的形成过程,虽然保证了市场的有效运转,但也造成管理强于浮动、人民币汇率缺乏弹性的局面,使得市场上形成的汇率并不能反映真正的供求关系。此外,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限制了利率平价条件的成立,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远期汇率。第三,交易币种和交易品种较少。目前,国内银行仅能向企业提供远期外汇交易保值等单一的金融产品,成为制约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重要因素。

三、造船业汇率风险管理研究

(一)风险管理模型 借鉴COSO风险管理框架模型,从造船企业的特点分析,造船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模型应从管理目标、管理层次、管理要素三个管理纬度构建,涵盖了汇率风险管理环境、汇率风险管理目标、汇率风险的识别与评估、汇率风险的应对与控制、汇率风险的信息与沟通、汇率风险的评价与监督六个要素,如(图1)所示,各要素应贯穿于企业的战略及企业运营层面。汇率风险管理的目标为重要前提,包括了以规避风险为导向的企业战略目标及落实到企业运营层面的具体业务目标,如签约环节控制交易风险、外汇配对减少美元净资产、金融工具降低外汇风险等。风险管理的组织层级包括了企业管理层、业务部门及外部单位。其中,管理层包括了董事会、经理层等参与决策的机构,外部单位包括了提供外部信息的供应商、客户及行使监督及评价权的审计师、主管部门等外部监管机构。

(二)风险管理环境 我国船舶企业大部分为国营企业,近几年通过企业改造,公司治理结构趋于规范。经历了船市的起伏后,船舶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意识也日益增强,但由于汇率风险管理的起步较晚,汇率风险管理环境亟待改善。汇率风险管理的环境创建应关注以下方面:(1)风险管理意识。企业管理层应首先认识到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大趋势,主动适应这一改革,高度重视汇率波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增强汇率风险防范意识;其次应树立正确的防范汇率风险的理念,船舶企业以生产制造为主业,企业效益的主要来源仍应定位为船舶等主营产品制造,以保值而非投机的心态对待汇率风险管理,保持稳健型的风险管理风格;要随时关注国际外汇市场汇率的变化动态,特别要注意我国对外汇管理政策的变化,及时跟踪、研究和预测人民币汇率波动趋势,增强对汇率变动的敏感性。(2)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设置。造船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已由原来由财务部门对已存在的外汇敞口风险操作金融工具延伸至经营开拓、生产管理、研发设计、物资采购等企业管理策略的事前规划,而且汇率风险管理的手段不断创新,所涉及的资金数额巨大,没有严密的组织架构作为保证,缺失完善的制度约束业务操作流程,将可能导致汇率风险管理失效或遭受亏损。造船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可以设置,如(图2)所示。(3)建立汇率风险管理专业团队。防范汇率风险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远期、调期外汇买卖等金融衍生工具,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操作层面上需配置专业的人才。而我国造船企业大多缺乏外汇管理的专业人才来从事专门汇率的预测和防范汇率风险的研究工作,欠缺分析国际金融市场形势,恰当运用金融工具进行风险规避的能力,即使意识到了汇率风险防范的重要性,也可能会因为专业人才的缺乏而不能系统、有效地管理汇率风险。因此,从造船企业内部来讲,要培养既精通财务管理理论,又掌握国际金融知识、具有敏锐洞察力、开放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汇率风险管理人员。此外,应借助于金融机构的力量,提高企业对己有金融工具的运用能力,共同研究和开发新的适合造船业务特点的避险工具,为汇率风险防范创造良好的管理环境。

(三)风险管理目标 造船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应设定战略目标,作为确定后续识别汇率风险事项、评估汇率风险、及采取应对汇率风险策略的前提。鉴于造船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汇率风险管理的战略目标是为了保值,使汇率风险对企业当期经济效益的影响降至最低。在明确造船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战略目标后,应进一步分解成可能与目标相关的其他生产经营环节的目标,并落实到具体的业务部门执行,以确保汇率风险管理战略目标的实现。战略目标分解,如(表1)所示。

(四)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1)造船企业汇率风险的识别及评估。基于对造船汇风险影响因素的全面分析,应充分利用外部信息,采用敏感性分析、回归分析等定量分析及例举法、层次分析法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对造船企业的汇率风险影响因素进行识别、评估,以确定风险存在的重要领域,发现汇率风险的关键控制点,为后续风险应对策略的制定指明方向。(2)可控制的汇率风险影响因素。通过对影响造船企业汇率风险的事项进行识别与评估,依据宏观经济发展的现状及中国造船企业的特点,合理评估各类风险因素的风险程度及可控程度,确定应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风险因素。造船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应控制的风险因素主要是源自于企业内部的外汇运作风险,如(表2)所示。

(五)风险应对与控制 造船企业的汇率风险应对与控制应以汇率风险影响因素的识别与评估为基础,以可控的风险因素为控制对象,有针对性地采取战略层面或战术层面的应对措施。主要包括:(1)战略层面。战略层面的风险应对措施主要建立在影响造船企业汇率风险中的经济风险的分析,定位在企业经营管理领域的营销战略、研发战略、生产战略、采购战略和财务管理战略做出调整。第一,营销战略调整。应突破传统的汇率风险管理模式,加快公司产品研发推出高附加值的新船型,并积极利用国家的产业政策开拓国内客户。此外,可根据船舶企业现有资源,分析在制船型生产过程特有的现金流流入和流出的特点,制定在商务谈判环节就有意识地选择不同的船型生产组合的营销战略,在汇率风险形成的主要阶段管理外汇经济风险,实现前瞻性的外汇风险管理。第二,研发战略调整。企业可以通过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采用产品创新战略,研制高附加值的半潜船、LNG化学品船等新型船,并形成批量制作的规模效应,获得差异化竞争优势,提高产品的议价能力及利润率,巩固国际竞争地位。第三,生产战略调整。企业可通过选择国内外生产要素的组合及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提高降低船舶企业的外汇经济风险。包括推行生产流程再造实现合理配置及整合资源以提高生产效率、缩短造船生产周期,加快应收款回收以减少外汇敞口。第四,采购战略调整。提高原材料和船舶配套设备的进口比例,通过针对美元敞口的风险创造一个与其方向相反、金额与期限相同的资金流对冲风险。造船企业可以根据行业的特征,在充分考虑国家政策及成本因素的前提下,适当提高船舶建造过程中原材料和配套设备的进口比例,使得企业的外汇敞口头寸进一步缩小,从而降低未来的汇率风险。第五,财务管理战略调整。我国船舶企业刚刚经历了人民币汇率从固定汇率到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的转变,在管理外汇风险方面的意识滞后、手段单一,同时自身也缺乏这方面的管理人才,传统外汇风险管理的注意力往往局限于生产过程的外汇交易风险管理。为针对经济风险实现在风险形成阶段的管理,应提升财务管理筹划的高度,筹划境外境本运作的方式控制折算风险,以资产负债匹配、业务分散化、融资分散化等筹划为导向降低交易风险,更多地关注于在充分评估汇率风险影响的情形下企业整体财务战略的调整。(2)战术层面。战术层面的风险应对主要针对于船舶行业的折算风险与交易风险。当前,造船企业可采取的具体策略如下:第一,在签约环节事前控制交易风险。造船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经营特点,通过内部自我调整进行避险管理。在签订交易合同前,应对外汇市场进行合理的判断与评估,采取如灵活选择计价货币、调整产品价格、订立保值条款、风险分摊法、加大首付比例和提高进口采购比例等策略。具体可以包括灵活选择计价货币、调整产品价格、订立保值条款、采用风险分摊方法、提高船舶合同前期付款比例等。第二,利用外汇收付配对管理的方法减少美元净资产。配对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对业务活动中每笔货币收付的安排,自我抵消汇率风险,其实质是将外汇风险分散,以便减少甚至消除风险。财务管理策略也就是把资产负债表中汇率敏感性账户进行重新安排或者转换成最可能维持自身价值甚至增值的货币。如进口付汇与出口收汇,应尽可能在币种、数量和时间上保持一致;对外借款,也应按照“借、用、还一致”原则安排货币,避免在借款、用汇、创汇和还汇各个环节上货币兑换所带来的风险。近年来,我国外汇管理局多次调整了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管理的办法,放松开立外汇账户的限制、扩大外汇自留比例与延长超限额外汇资金的结汇期限,这些政策给造船企业利用配对管理策略来规避汇率风险提供了更大的空间。第三,运用金融工具进一步降低外汇敞口风险。如签订远期外汇合约、投保货币风险和通过保理业务提前变现等。

(六)风险管理信息与沟通 在风险管理中,有效的沟通取决了良好的信息平台和沟通层级,使得相关信息在管理组织中上下和平行的流动。由于汇率风险管理已渗透到造船企业的经营、研发、生产、采购等重要环节,因此,其信息沟通方式也应借助于生产经营信息的管理平台,使得公司从事汇率风险管理的各组织、各层级都能够及时获取以保持良好的信息沟通。此外,由于汇率风险管理要求汇率变动信息能够及时取得,因此,汇率风险管理的信息与沟通要求充分利用外部金融机构、媒体等外部信息对汇率的变动趋势做出合理的判断,在此基础上整合企业的内部生产经济信息对企业的汇率风险进行正确的识别及评估,并做出与实现风险管理目标相关的决策。具体包括:(1)内部信息沟通。造船企业建立内部信息系统,利用经营、生产、研发、采购、财务管理等信息管理平台生成信息数据,识别与造船汇率风险相关的信息,分析及评估公司的外汇敞口的风险,并制作汇率风险管理方案,通过制定战略层面及战术层面的措施规避风险。由于汇率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因此,在汇率风险管理方案实施后,必须建立向企业管理层及时反馈方案管理效果的反馈机制,使得企业管理层能及时修正或调整当前公司战略及战术层面的管理举措,适应汇率风险的变化。(2)外部信息沟通。造船企业的外部信息沟通建立在通过与如船东、提供船用材料及设备的外部供应商沟通的基础上,其目的是能有效获取订单需求、设备订货成本等信息;其次,建立与金融机构、外部媒体或其他渠道的外部信息沟通则能获取宏观经济环境变化情况、汇率波动趋势等信息,有助于提高汇率风险评估的相对准确程度及采取有效的汇率风险管理方案;再者,根据公司治理结构及外部监管部门的要求,造船企业的外汇管理方案及实施效益也应定期或不定期向股东和外部监管部门做出专项报告,使外部监管者能了解企业重大的生产经营信息。

(七)风险管理评价与监督 造船汇率风险管理是渗透于造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特性是根据汇率的变化须进行持续、动态的管理。因此,造船企业应建立汇率风险评价与监督体系,随时对造船企业风险管理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估,并通过持续的监控活动及对不同阶段的汇率风险管理方案的个别评价来完成。评价与监督机制有助于通过对汇率风险管理活动的监控发现风险管理缺陷,避免出现重大风险。汇率风险管理应建立外部与内部的评价与监督机制,外部来自于股东、主管部门及监管机构对公司汇率风险管理过程、效果的评价与监督;此外,造船企业还必须接受外部审计师的审计及风险提示建议等。内部监督则来自于公司内审部门、董事会对管理层汇率风险管理效益的评价与监督总之,在人民币大幅升值的背景下,船舶公司运用COSO风险管理框架建立的汇率风险管理模型可以使公司的汇率风险得到一定程度的规避。这也为企业防范财务风险和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国内外经济形势迅速变化的背景下,我国虽然采取了各种稳定经济增长的宏观调控措施,但人民币升值的趋势在一段时期内未必改变。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风险管理,仍是中国造船企业无法回避的难题,这也需要我们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常青:《船舶企业的风险结构及防范策略》,《船舶经济贸易》2005年第6期。

[2]张佳春、高杰:《造船业汇率波动风险的应对措施》,《船舶工程》2006年第6期。

第6篇:外汇交易策略范文

[关键词]高职;英语;策略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3-188-01

一、认知策略

认知是信息加工、问题解决和记忆的过程,是一系列心理活动。认知策略是个人支配自己的心智对学习材料进行加工的内部组织技能,包括各种有意识的学习法。认知策略主要采用重复记忆和机械的方法学习词汇。如通过词的固定搭配记单词,在对话和写作中尝试用学过的单词,借助英汉双解词典、电子词典、词汇手册等,此外还有广泛阅读。

(一)记笔记策略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把英语学习笔记制作成分类式活页笔记。根据英语学习的需要确定笔记的类别,比如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学习小结、语法精华等。让学生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有选择、有组织地记下所听课程的要点和重要细节。学生在记笔记的过程中,随着知识的深化可以对笔记内容进行修改。笔记本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主动性、学习态度和方法等非智力因素。

(二)相似迁移策略

不同学习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相似性要素,学习对象相似性要素越多,则越容易产生正迁移。相似迁移策略就是利用事物相似特点达到迁移目的。

(三)联想策略

联想是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它是一种心理活动。学习者为了理解和认识新知识,从长时记忆中检索,提取原有的知识或借助过去的学习经验,运用联想策略达到学习目标。在学习中同样可以捕捉这些联结点,学会举一反三,促进联想策略的有效使用,产生积极的迁移。这样,以后遇到相关的词汇也能诱发相关的联想,形成良性循环。

二、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就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认知策略等的认知,即学习者积极地通过有意识的努力去记忆词汇的策略。Chamot把元认知策略分为制定计划,自我评估,自我检查和选择性分配注意力四种。学习者需要积极采用元认知策略合理安排学习计划,不断监控学习过程。

(一)选择,分类记忆

词汇研究专家N~ion(1990:序言)指出根据词所使用的频率,词汇分为两种:低频率词汇(low-frequencywords)和高频率词汇(high-frequency words)。英语中大概有2000个左右的高频率词汇。高频率词汇构成了任何英语使用场合中非常有用和必要的词汇。了解哪些是高频率词,哪些是低频率词汇,将影响到学生词汇掌握的整体水平。

在背单词的过中,注意分类比较。将同类一组词汇放在一起记忆,当遇到其中一个词时,头脑中出现的就是一组词,效率大大提高了。记忆的过程是一组组,一对对单词同时记忆。这种记忆方法可以记住单词拼写的同时,还掌握了词与词的区别和各自特殊的用法,于是将平时极易混淆的单词清楚地区别开。还可以通过同义词、反义词辨析,同音异形词、词类转换词比较归纳等方式,想方设法将机械记忆转化为理解记忆,从而加深记忆痕迹,提高记忆效率。

(二)及时调整学习方法

如查双语字典,查单词表,利用上下文语境猜词等。把抽象概念的词放在短语、句子或课文中背,才能对词的理解具体化。这样既容易记住,又能更好地了解它在语言中的运用。遇到一个单词时,若词义忘记,则可通过回忆所在课文上下文中的意思来记忆单词。通过此法来掌握词汇,既有助于记住单词本身的拼写、拼读,又可同时熟悉词的词义、词性、用法和搭配,并且了解英语语言文化背景,比孤立地背记单词效果要好。

(三)经常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

反思是一条教育法则,是内心检验,有效的学习离不开反思。在学习活动后对自己学习情况及效果进行检查,反馈和评价,思考和总结学习经验和教训,留意自己和他人的用词,制订计划促使自己有足够时间背单词。

三、社交与情感策略

第7篇:外汇交易策略范文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制度;三元悖论;汇率目标区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我国在1994年向IMF承诺要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浮动汇率制,这从此开启了人民币小幅升值之门。1994至1998年,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从8.7调整到8.27,升值4.9%。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为避免“以邻为壑”、竞相贬值的汇率战,中国负责任地实施稳定的汇率制度,重新盯住美元。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宣布人民币汇率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制改革当日,人民币汇率就从改革前的1美元兑8.27元人民币升值到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升值幅度达2%。自此之后,人民币汇率开始走小幅攀升之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人民币与美元的兑换也进入了“6”时代。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使人民币又在事实上重新盯住了美元,说明我国也存在着“害怕浮动”倾向,而且这种倾向在危机冲击下更为显著。这是因为金融危机殊的经济环境、交易者的特殊行为,使得传统的固定汇率制度不仅是一种现实选择,更是一种在不确定环境下的最优选择。截至2010年3月,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升至l美元兑6.83元人民币,累计升幅约为15%。尽管目前我国政府对外宣称人民币汇率实行的是介于独立浮动汇率制度和固定汇率制度之间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但从定值基础和波动限制来看,人民币汇率制度更接近固定汇率制度一端的“参考美元为主的软盯住汇率制度”。也就是说,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2010年的6月,在G20的第四次峰会召开的前夕,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这预示着人民币汇改将重启。

为主动实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学者们提出了很多可供选择的方案,有的学者提出以自由浮动为目标的“三阶段论”,有的提出“一步到位的升值”,有的提出“先调整至均衡水平然后再低频率低调的两步走方案”。从我国目前“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直接过渡到未来的“自由浮动汇率制度”是不可能的。所以,笔者认为最优的方案是“水道渠成式地退出盯住,重回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方向是实行真正的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增加弹性和灵活性。从长期看,应逐渐增加汇率的弹性,扩大汇率的浮动区间,逐步过渡到人民币的独立浮动。从近期和中期来看,应对汇率制度进行及时调整,保证适应环境要求。

二、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面临的问题

1.“三元悖论”中三边的抉择

根据克鲁得曼的“三元悖论”固定汇率制、资本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三者不可兼得,若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试图维持固定汇率制,则货币政策具有内生性,亦即无法坚持独立的货币政策。现阶段我国经常项目已经开放,资本项目也在逐步放开中,这将导致本外币的融通和国际资本的流出更加频繁。这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与世界经济、贸易进一步融合所必须面临的问题,是全方位参与世界竞争的必然要求,是一国经济融入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划分的43个资本交易项目,目前我国有将近一半的资本项目交易已基本不受限制或有较少限制,有四成多交易项目受较多限制,严格管制的项目仅有一成多。就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而言,我们的开放程度甚至高于一些发达国家。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内外利率水平的微小差异均会引起资本流动的迅速反应,从而通过资本项目对汇率产生影响。随着金融开放进程的加快,国际资本流动频繁加快对汇率的影响将日益明显,资本项目的开放对汇率冲击也将越来越大。但是根据“三元悖论”,在资本项目开放和汇率稳定的同时,追求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是不现实的。因此,在外汇储备持续上升的背景下,在一段时期内保持汇率的稳定还是保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将是一个宏观的政策权衡过程。随着人民币资本项目逐步开放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人民币汇率缺乏弹性将越来越制约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2.我国汇率制度没有实现真正的“管理浮动”

从形式上看,我国汇率制度属于浮动汇率制度,它增加美元以及其他非美元货币汇率的浮动幅度。但由于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对美贸易所占的比重最大,因此,尽管形式上是参考一篮子货币,不再单一盯住美元,实际上是“参考美元为主的软盯住汇率制度”,它更接近于固定汇率制度。判断一国究竟实行何种汇率制度,关键在于汇率的形成机制以及它所实现的政策目标。汇率制度和汇率机制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层面,有何种汇率形成机制就有何种汇率制度。易纲(2000)指出,当资本账户不开放时,无论政府名义上宣布采取何种汇率制度,事实上他都收敛于固定汇率制度。因此,在现行的汇率形成机制未发生根本变革,我国的汇率制度还没有实现真正的“管理浮动”。

3.强制性结售汇增加了企业成本

强制性的结售汇制度有利于外汇从企业手中向国家手中集中,是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基础,但是这一制度加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本。目前除外商投资企业和一小部分进出口企业可持有限额外汇结算账户外,一般企业的收汇需按银行买入价结汇,付汇则由银行按卖出价售与,企业承担的O.3%~l%(对美元O.3%,对其它货币1%)的外汇买卖差价属于现行结售汇制度所带来的额外经营成本。入世后,我国外贸及对外经济交往有较大的飞跃,涉外企业承担的这成本不断上升。

4.汇率变动引来的国际游资会影响经济稳定

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国货币往往会引起国际游资的冲击。1985年日本货币的被动升值充分证明了这一点。1985年美国、德国、日本、法国、英国5国财长签订了“广场协议”,决定同意美元贬值。然而,日本企业已经对汇率低估产生依赖性,尚无法承受升值带来的冲击。大量国际资本进入日本的房地产业,刺激了日本房价的上涨。从1986年到1989年,短短4年时间内日本的房价整整涨了两倍。1989年国土面积仅相当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日本,其地价市值总额竟相当于整个美国地价总额的4倍。日元对美元在不足10年的时间里升值4倍多,1991年后,随着国际游资获利后撤离,由外来资本推动的日本房地产泡沫迅速破灭,房地产价格随即暴跌。日本经济也陷入衰退,导致了长达15年的萧条。我国目前是全世界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由于我国对短期资本流动实行较为严格的管制,政府能够通过适当的干预金融货币市场来维持汇率水平的稳定。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资本项目逐步开放,交易成本逐步减少便利了资金的流通,就会有更多的投机资本投机人民币汇率。一般来说,政府动用国际储备主要是应对暂时的、临时性的国际收支失衡,但面对长期失衡的压力,仅仅动用国际储备就可能力不从心了,况且政府的干预行为往往存在着时滞,这样维持汇率稳定必然隐含着巨大的风险。

三、新时期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探索路径

人民币汇率对产业和就业有非线性影响,这使得人民币大幅升值的代价过大。人民币汇率的自增强效应意味着“多次小幅升值”会强化升值预期,这一方案也是不可取的。“两步走方案”作为一步到位升值方案及之后小幅调整的制度设置,使其拥有与前两个方案一样的缺陷。因此,在外界已形成较强人民币升值预期,全球经济存在根本性不平衡问题的背景下,解决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出路不能仅仅依赖汇率制度改革,更需要加快调整相关政策。一方面通过汇率形成机制的变革,实现有效汇率而非名义汇率的稳定;另一方面,积极进行配套改革,从经济的基本面消除人民币大幅升值的内在动力。

1.提高汇率生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健立健全外汇市场

首先,从2007年6月我国强制结售汇制过渡到意愿结售汇制后,可以考虑增加市场交易主体,让更多的企业和金融机构直接参与外汇买卖,并逐步推广银行企业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买卖外汇的大额交易。这样有利于降低大企业的交易成本,便于监管机构对交易的监控,有助于避免少数大机构集中交易对汇率的影响。另外,增加交易品种,可考虑增加外币与外币之间的交易,逐步开展远期外汇交易,扩大我国外汇市场的交易量。目前外汇交易仅限于美元、日元、港币的即期交易,而远期交易、调期交易、回购交易、外币期货期权等交易手段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由于我国目前实行实质性的盯住汇率,汇率风险较小,一旦采用较灵活的管理浮动汇率制,汇率波动幅度将增大,加入WTO之后,涉外经济活动增多,汇率风险问题会显得更为突出,开办这些金融业务可满足企业套期保值的需求。最后,健全市场化的交易方式,积极发展商业银行的“做市商制度”,使商业银行从目前的交易中介变为“做市商”,活跃外汇市场,使得汇率真正反映市场参与者的预期。

2.短期及时调整货币篮子的币种及权重,中长期实行汇率目标区制度,减少央行干预外汇市场的频率

我国在考虑人民币货币篮子的比重选择和权重方面,应该重点参考我国的对外贸易权重。目前我目前最主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也就是说,在人民币货币篮子的币种选择和权重中,美元、欧元、日元和韩元也应占有相对重要的地位。需要注意的是,该篮子的币种及权重不能一成不变,而应该随着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而及时调整变化。

目前,我国央行入市干预的交易数已经超过了总交易数的70%,并且对银行间市场敞口头寸采取全额收购或供应,可以说主导了市场汇率的形成,这与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核心――以市场供求为幕础、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决定汇率上的基础作用是相背离的。但是,从我国目前情况来讲,直接过渡到“自由浮动汇率制度”是不可能的。因此,建议以“汇率目标区制度”作为过渡,选择汇率目标区是一国货币当局事先确定一个中间汇率并规定汇率的波动区间,区间内汇率随供求的变动而变化,一旦汇率波动临近边界,中央银行进行必要的干预保持汇率在波动区间变动,实现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协调发展。

3.鼓励企业“走出去”,开拓新兴市场,消化巨额外汇储备

大量外汇储备的存在,在增大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同时,也面临着美元贬值带来的资产损失风险。尽管我国已设立了中司运营多余储备,但因投资多局限于国内,于是被学者界定为股份制基金而未发挥财富基金的作用。因此,中司应进一步面向国外的市场,加大海外的投资力度。同时,还应鼓励企业走出去,鼓励其进行资源战略储备,并以政府和企业相结合的市场策略与海外经济取得互利共赢的局面。为此,政府应积极与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达成多边和双边保险机制,以此实现支持私人资本流动的风险分担,通过促进资源流向发展中国家,带动其经济增长拉动世界总需求。

4.确定正确的人民币国际化战略,避免出现政策制肘

在危机中,我国提出了人民币国际化战略,逐渐扩大人民币国际结算中的作用,这是减少“原罪”,避免“货币错配”和“期限错配”的有效举措。在这种背景下,有些人提出人民币取代美元成为主要国家储备货币的构想。暂不说人民币取代美元成为关键货币的可能性如何,在当前的国内外经济和政治格局下,这种方案会对我国汇率稳定产生冲击,而且有可能会使我国重蹈日元争取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国际化战略失败的覆辙。以人民币作为国家储备货币为目标,不仅需要放松资本市场管制,完全开放我国的金融市场,而且国际游资对人民币需求的增加必然会拉高人民币的汇率,使汇率超调,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是无法承受的。因此,应该明确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并不是发挥储备货币的功能,而是以发挥国际结算货币的职能为目标,并通过主动与周边国家的金融合作,降低汇率过度波动对亚洲经济的影响和冲击。

5.长期坚持内需主导战略,从根本上削减压力

内需主导战略是大国经济的基本制度安排,扩大内需,通过促进消费降低经常账户余额,有助于保持世界经济基本平衡和中国经济自身长期稳定发展,也是解决外部不均衡问题的根本举措。我国已提出促进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目标,并采取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消费、完善社保体系等一系列政策。这些措施有助于从根本上缓解升值压力,由于结构调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长期坚持,不断为适应新形式和新环境进行完善才是使其发挥效力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刘敏,李颖.“三元悖论”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浅析[J].中国经济金融观察,2008(6).

[2]林毅夫.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思考与政策建议[J].世界经济,2007(3).

[3]丁剑平.关于现行的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可持续性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3(5).

第8篇:外汇交易策略范文

1.1交易风险

国际贸易中的外汇交易风险是指企业运用外币进行账款收付时可能产生的风险,其主要表现为因具体协定或其他因素导致在款项交易完成之前汇率发生突然变动的风险。如在进行图书出口、版权交易等事项时,以外币计价的款项已经谈妥,但由于某些因素导致交易无法立即执行,待真正执行时由于汇率变动使出口方蒙受损失。这样的风险是较为常见的,比如我国某出版社向美方文化公司购买某一科技图书的中文翻译与发行权,决定使用美元进行交易,初步确定了购买规格、数量和违约条款。但由于中美双方的法律和行业协定等原因,双方难以立即执行该交易,需要等到双方行政监管部门进行批复之后才进行款项的支付。在中美双方交易初步意向达成时,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为1∶7.6,但到实际进行款项支付时,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变成了1∶7.8,此时中方的出版社就要面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上升带来的超额支付风险,即其需要支付更多的人民币才能按照约定达成这笔交易。

1.2折算风险

折算风险,又称会计风险,是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和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由于企业涉外业务产生的收入、费用、利润等科目以不同币种计价而带来的汇率波动风险。大型出版传媒集团公司、图书对外贸易公司会经常进行涉外的文化贸易业务,一些特大规模公司甚至还在海外设置了子公司、分公司、办事处等分支机构来加强市场开拓和业务扩展。但是,这种经营模式必然会面临多种货币计价的问题,且企业的涉及范围越广,多货币计价的问题越复杂,在进行财务报表编制和财务管理过程中进行外汇风险管理的难度就越大。例如,某公司是一家国资背景的上市传媒集团公司,其不光在国内进行图书出版、影视制作、网络开发等业务,还在美国进行电影、电视剧的国内引进,在欧洲进行华人杂志、华裔影视作品的制作与推广,在东南亚和非洲进行中国电视剧和电影的出口与推广等工作。由于该企业业务遍及美洲、欧洲、东南亚、非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国外业务大都以当地货币计价,因而在进行财务报表编制时,会由于汇率变动产生月度、季度、年度报表的差异。

1.3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项目与合同的期限较长,在汇率变动时给企业自身利润、现金流等带来的风险。通常一些跨国的联合出版项目需要进行多方协调,可能会经历较长的项目周期,由于谈判成本、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等因素,一些合同可能会签订较长的周期。较长的项目或较长合同周期虽然有利于我国出版社与国外机构的深度交流与合作,但是跨国业务面临着国际金融市场和全球经济环境的诸多不确定性,汇率的变动就会对出版社的经营带来影响,其中有些影响是有利的,有些则是负面的。例如,2008年,中国某出版社和美国某科研基金会共同设立了为期10年的社会科学研究出版基金项目,旨在加强中美双方人文科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双方约定每年各自出资10万美元对两国科研工作者进行资助,出版发行后所获得的利润双方平分。但是,在2016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遭遇到大幅度下跌,而中方出版社仍然需要进行支付10万美元,这对于以国内业务为主的公司来说,无疑是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与负担。

2我国出版业外汇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

2.1成本最小化原则

外汇风险管理是企业的一项风险防范与利润保障业务,其并不直接产生利润,反而还会产生一定的风险管理成本。在进行出版业外汇风险管理过程中,控制管理成本十分必要,即在既定的风险管理任务和决策之下,尽可能通过最小的成本来达到相应的目标。为了尽可能降低成本,应当对多种风险管理方法予以考察与比较,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进行风险管理,通过长期的风险管理,不断降低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边际成本。伴随着外汇风险管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外汇风险管理方法也不断增多,我国出版企业应当积极结合自身的目标和成本进行综合研判,选择成本最优的管理方案。

2.2主动管理原则

出版业在业务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外汇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风险,这种客观性要求出版社在进行风险管理时应当主动管理,即应当主动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可以采用风险自留、风险转嫁、风险对冲等管理形式。风险自留适用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不大且风险所带来的损失也不大的情况,此时出版企业可以将风险进行自留,因为具备对这种风险的承受能力。风险转嫁是指将风险转嫁给其他机构,一般是保险公司,当风险发生导致企业损失时,企业可以按照约定要求保险公司对该部分损失进行补偿。风险对冲是指通过期货、期权、远期、互换等创新型金融工具对汇率风险进行对冲,从而发挥该类金融工具的避险保值功能,稳定企业的收入与利润。

2.3灵活调整原则

由于国际金融市场变化莫测,受到世界上各个经济体的政策、环境、事件等内容的多种影响,潜在的外汇风险很容易在不断变化中产生。因此,在进行出版社外汇风险管理过程中,应当坚持灵活调整的原则,跟随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断变化,灵活地调整企业的应对策略与管理方案,尽可能地应对各种潜在的外汇风险,并从风险中把握发展趋势,帮助企业在市场开拓和业务布局上获得先发优势。

2.4预测先行原则

伴随着出版业跨国业务的不断增多和国际金融市场风险的不断增加,外汇风险日益复杂,对于外汇风险的管理已经不能仅停留在对历史数据和当下数据的分析,而应当积极进行外汇风险预测和汇率波动研究。当下国际竞争处于多极化的局面,各个新兴经济在国际市场中的比重不断增加,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坚持捍卫自己的地位,国际金融市场会在国际竞争中产生更加频繁的变动。此时,为了避免汇率变动所带来的外汇风险,应当加强对外汇风险的研究与未来市场的预测,对企业所涉市场的币种汇率进行精准的预测与判断,并采取多种措施对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行事先预防与多重管理,切实保障企业的利益。

3我国出版业外汇风险的管理策略

3.1交易风险的应对策略

面对出版业在进行国际贸易过程中所产生的外汇交易风险,应当采用净额结算、配对管理和结汇时间调整等策略来加以管理。净额结算是指在交易进行过程中选择以净额作为结算的额度,可避免未来的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我国出版企业在与外方签订合同时,约定以某一具体的汇率所计算的外币进行交易,如果汇率发生变动,则仍然依据之前约定的汇率进行。这就可规避企业双方所面临的风险,并且达到了双方的目标。配对管理是指企业在进行外币收入与支出时,应当学会对外币的持有量进行管理,尽量保障外币的收支平衡,以化解由于人民币对外币的汇率变化而带来的风险。配对管理主要包括自然配对和平行配对两种方式。结汇时间管理是指在交易发生之前,企业预期汇率的波动会给自身带来不利影响时,应当采用提前结汇或延迟结汇等方式来降低由于汇率波动而产生的损失。该种方法如果运用得当,还能为企业带来因汇率变动所产生的套利收益。

3.2折算风险应对策略

为了应对出版业所面临的外汇折算风险或会计风险,出版社或跨国出版集团公司应当进行多元化海外布局,运用金融工具降低风险。多元化海外布局是指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和海外贸易时,应当不断扩大自身在全球范围的规模,分散投资集中度,从而降低由于某一具体投资或贸易市场变化而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对出版业而言,应当根据全球不同市场的情况有选择地进行海外布局,例如对于欧美应当关注其科技型文化产业,对于非洲和东南亚应当进行中国文化产品的出口,对于华人聚集地区应当进行中国文化产品的出版与推广。运用金融工具是指运用保险、期货、期权、互换、远期、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工具,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管理期限进行风险管理,积极借鉴成熟跨国公司在利用金融工具管理外汇风险的经验,聘请专业化的金融人才或财务咨询公司为企业的风险管理进行科学指导,从而保障外汇风险管理工作的进行。

3.3经济风险应对策略

为了应对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外汇经济风险,出版社应当采取经营多元化和融资多样化的策略。经营多元化是指出版企业在产品类型、经营结构、产业布局等方面应当多元化涉足,不断拓宽企业在国外的品牌数量和业务范围,从而能够在汇率波动和外汇风险发生时,通过分散化的布局降低某一具体方面的冲击给整个企业层面带来的影响。我国出版业可以不断增加产品类型,在图书产品之外增加音像制品、附属装饰品等;还可以增加与当地企业的合作,雇用当地员工,从而减少汇率变化带来的风险。此外,还可以涉足体育、影视、游戏等泛文化产业,以实现多元化布局。融资多样化是指企业应在投融资方面以多种方式来促成目的的达成,降低对某一形式或具体金融机构的融资依赖,防止在外汇风险发生时由于过度的融资依赖从而产生现金流断裂的风险。出版业应当积极与国内外银行、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拓展合作关系,尤其是要增强对外汇风险防控的合作,分散融资渠道,增加融资途径,以保障资金量的充足。

作者:李丽 单位: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财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乾任.出版业如何借鉴电影业的风险管控[J].出版参考,2013(12):53.

[2]江鸣.出版业跨国并购的风险防范和管理分析———以凤凰传媒收购美国国际出版公司为例[J].出版发行研究,2016(12):88-90.

[3]何宇.企业信用销售风险管理研究———以出版企业为例[J].经济视角,2013(9):74-75.

第9篇:外汇交易策略范文

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再次启动因危机中断了将近2年的汇改,回归危机前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汇率走势分析

从理论上讲,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具有如下特点:如果美元对篮子中的其他货币贬值,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反之则反是。然而,考虑到是时隔2年后重启汇改,理应有个汇率向均衡水平调整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汇率走势可能出现偏离参考一篮子货币的特点。汇改重启后两周10个交易日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显现了这一点。

首先,汇率波动加大。汇改重启后的第2个交易日6月22日,美元对人民币的中间价从上一天的6.8275调整到6.7980,下降了295个点。6月21日,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波动超过300个点,波幅接近5‰的上限。

其次,汇率有升有贬。从中间价来看,10个交易日里除了首日持平外,有6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是升值的,有3个交易日是贬值的。

再次,整体出现升值。在这10个交易日里,美元对人民币的中间价从6.8275调整到6.7720,人民币升值0.82%。

最后,汇率预期比较稳定。从远期汇率显示的升值预期来看,宣布汇改前市场预期人民币在未来1年升值1%左右,宣布汇改后首日迅速上升到2%,然后开始逐步回落,两周后即7月2日大体在1.5%左右。汇率升值预期比较稳定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调整阶段的存在。

就经济基本面而言,中国的经济状况明显好于发达国家,近期人民币贬值的可能性也不大,极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稳中有升。从长期来看,未来十年是中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逐步提升,人民币理应是一种强势货币。

避免认识误区

面对汇改重启后汇率弹性扩大,企业要主动、积极加以应对,加强汇率风险管理。

重启汇改前人民币对美元保持相对稳定,汇率风险很小,对企业经营影响不大,淡化了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意识。重启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渐加大,汇率开始双向波动,汇率风险将成为外经贸活动的一部分,汇率风险直接影响企业的绩效。因此,企业要提高汇率风险管理意识,把汇率风险管理贯彻到日常经营管理中,把汇率风险管理成本纳入到经营成本中去。

现实中,很多企业对汇率风险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误区,影响了汇率风险管理及其效果。

1.汇率风险是双刃剑。汇率风险是指因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风险来源于不确定性,它既可能使企业受损,也可能使其获益。汇率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就是要避免受损。作为积极管理策略,企业还可以在对汇率正确预期的基础上,利用汇率波动,来获取收益。

2.汇率风险种类繁多。一些企业认为,只有在将外汇兑换成人民币时,才存在汇率风险。事实上,这只是一种汇率风险――交易风险。除此之外,还存在会计风险和经济风险。会计风险是指在对财务报表进行会计处理,将功能货币转换为记账货币时,因汇率变动而蒙受账面损失的风险。例如,某公司在海外拥有100万美元资产,即使资产的美元价值不变,如果汇率发生变动,在合并财务报表时,这笔资产的价值也会发生变化,这就是会计风险。经济风险是指未预期到的汇率变动通过影响企业生产销售数量、价格和成本等,引起企业未来一定时期的收益或现金流量减少的风险。再如,某公司在国外有一笔投资,汇率变动就会影响原材料、工人工资等成本,进而影响海外投资的收益,这就是经济风险。在汇率风险管理时,要综合考虑各种风险,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

3.并非任何外汇资产负债就有汇率风险。外汇头寸和时间是形成汇率风险的两个基本要素。在企业经营中,汇率风险来源于外汇资产负债不相匹配,如外汇资产大于或小于负债,或者外汇资产与负债在数量上相等,但期限不一致。面临汇率风险的这部分外汇资产负债通常称为汇率风险敞口头寸。

4.汇率风险管理不以事后盈亏论英雄。汇率风险管理无外乎采取措施规避、转移、分散风险,在防止受损的同时也出让了获利的可能性。例如,某公司通过远期结售汇卖出6个月后的美元货款,美元的远期汇率是6.5,如果到期汇率是6.6,就被一些企业误认为是管理不当。事实上,事后的结果很难预料,到期汇率也有可能是6.4,这时卖出远期美元从事后来看是有利的。

一般而言,汇率风险管理就是把未来的不确定性变成确定性结果,因此事后的盈亏不是评价汇率风险管理的标准。一些企业的管理者把事后盈亏作为评价标准,这不利于汇率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定,也影响财务人员管理风险的积极性。

企业应对之策

在人民币升值趋势下,管理汇率风险的基本原则就是尽量减少持有外汇资产的数量和时间,增加持有外汇负债的数量和时间,以避害趋利。汇率风险管理的方法有很多,企业要综合考虑汇率预期和自身具体情况,选择可行的最经济的方法。下面基于调整阶段人民币升值这一情景假设,介绍与对外贸易有关的汇率风险管理方法的运用。

提早收汇策略。出口时,可以通过预收货款,或者在征得对方同意的前提下提前收汇,以避免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损失。早收汇还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结算方式实现。汇款、托收和信用证是三种基本的国际结算方式。信用证结算项下的风险要小于托收,因为信用证项下的银行承兑汇票更容易办理议付或贴现,企业可以及时将外汇转化为人民币而减少汇率风险。

滞后付汇策略。进口时,可以在征得对方同意的前提下延期付汇,以获得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好处。在结算方式上,可以选择远期信用证或承兑交单托收方式结算。同时,进口商和运用进口原材料的企业,在考虑到世界市场行情的基础上,应该尽量避免进口商品的积压。

提前结汇策略。根据对未来外汇收入现金流的预测,到银行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卖出远期外汇。这样,在成交日就可以将未来收付的外汇汇率确定下来,从而消除汇率风险。远期结售汇合约到期时,持符合外汇管理规定的有效凭证到银行办理履约手续。现在银行对挂牌汇价有很大的自,各家银行报价不一,应该多方询价选择最优的汇率成交。进出口业务量大的企业,应争取成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会员,因为会员可以直接在银行间市场询价,汇率要比零售市场上银行牌价有利得多,可以节省外汇交易成本。

现汇账户余额管理策略。企业应尽量减少现汇账户头寸,实行零余额管理。对于必须持有的外汇头寸,如应付未来的付汇之需,可以运用掉期业务进行管理。在期初卖出现汇,在期末再反向买入外汇以对外支付。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在保证对外支付需要的前提下,避免资金占用;二是减少外汇交易成本,因为单独两次外汇交易――一卖一买的成本要高于掉期。

本币计价结算策略。用本币计价结算可以完全规避汇率风险。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一些国家将人民币列为自由兑换货币,还有一些国家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出台在跨境贸易结算中试点使用人民币,最近将试点地区扩大到20个省市,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贸易中有机会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