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当前农业发展的现状范文

当前农业发展的现状精选(九篇)

当前农业发展的现状

第1篇:当前农业发展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商业性金融三农金融金融深化风险管理

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历史瞩目的成就,但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飞速发展,农村经济相对增速缓慢,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面向“三农问题”建立有效合理的制度和措施,从宏观上既可以稀释去年我国经济危机形势下投放的过多货币量,缓解城市区域性通货膨胀问题,又可以改善民生,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对实现全社会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有着重大的意义。金融服务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所在。商业性金融作为金融资源市场化的代表,拥有更为雄厚的货币、人力资本、机构制度和金融创新的积极性,合理调度和使用商业金融资源将对满足农村贷款需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农村金融体系中商业性金融的支持作用

二十世纪中期以后,Mishkin(1978)等人强调了金融中介在解决信息不对称方面的作用,认为金融中介可以形成信息获取与监督的规模经济,降低交易成本,解决因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导致的市场失灵。Allen&Santomero (1997)等人认为商业银行通过合理的风险管理制度吸引资金进行高质量的资产转换,可以带动储蓄和投资双方的价值增值。商业性金融的发展影响了储蓄率、投资决策、技术创新和长期经济增长率,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加强金融资源在农村的商业化运作,利用利率工具进行市场选择,一方面可以使农村资源获得更高的配置效率,加快农村高科技新兴产业增长,带动农村经济模式转型。另一方面,商业性金融运用城市成熟的运作经验,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创新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在同业竞争中实现农村金融服务品质的大幅提升,有利于推进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是改善农村投资环境的重要动力。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支持体系中商业性金融的支持作用主要体现在为大型龙头企业和中小型企业融资、创业企业提供风险投资、农业风险提供保险和为外来务工者等微观主体提供汇兑清算等中间业务服务。农村龙头企业是连接传统农业和资本市场化、商业化运作的重要纽带,一个地区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不仅为农户提供了最新的市场和科技的信息,提高了农业科学技术水平,增强了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2006-2008年,中国农业银行对部级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年均增速达到22.61%。至2009年,部级产业化龙头企业中与农行保持业务往来的有598家,占比为67%,体现了很好的金融支农资金优势。在中间业务方面,针对农民工在城乡间的频繁流动,商业银行运用其大范围网点优势在汇兑方面保障了农民务工者资金的结算和转移。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大,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对农汇兑结算业务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保障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自由的转移和输出。

二、农村金融体系中商业性金融面临的问题

农村金融体系中商业性金融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为国有银行商业化引起宏观上的金融供需失衡、市场化不充分、监管不完善和微观上的金融产品服务稀缺、金融排斥等现象。

农业的弱势性和农村金融市场的不发达性使得金融机构运作风险加大,资金在农村中的收益相对于城市偏低。在国有银行商业化后,其商业性质(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必将引导资金流向比较利益较高的城市地区。风险和收益的双重制约使得商业银行如抽水机般将农村资金的不断抽向城市地区,加深了城乡二元经济差距。我国目前提出农业结构调整战略,要求生产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必然会加大对资金的需求,大量的资金流出必将严重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1990-2006年我国农村储蓄不断通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抽出资金,平均资金抽出占存款比达36%,抽出资金额从1990年的747.9亿元增至2006年的17213.9亿元,去除通货膨胀率的因素增幅高达1026%。2007年后在支农政策的强调下占比虽有所减少但总量依然上升,这为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对三农的再贷款增加了巨大的负担。因此,引导资金从城市回流农村是目前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资料来源于《中国金融年鉴》,1990-2002年以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农村存款余额加总计算,2003年以后加入商业银行农村存贷额统计。

其次,我国在经济转轨中的经验不足,市场化程度不充分,二元经济现象严重,农村出现商业银行与民间传统钱庄、当铺、高利贷等并存;金融市场不发达、信用工具少等现象。随着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逐渐由传统的汇兑和信贷功能逐渐向资金配置与结算、风险管理和信息提供等多元化服务转移。在某些较发达农村地区,农村生产积极性高,资金需求强烈,但缺乏相关的保险制度。如果能对相关农产品进行再贷款保险、逐步发展期货市场,相信会使农业风险降到最低,避免出现“谷贱伤农”、丰产不丰收等现象。对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仍存在资金缺口大,农民从事生产积极性不高等情况,如果能将融资关系与技术产业支持链接起来,相信会取得更好的成效。

第三,由于农业生产具有系统性风险大,周期长等的弱势性,商业性金融在面向创业农户和中小农企时产生了一定的金融排斥问题。产生金融排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普遍落后于城市,农民资信状况不透明、贷款品种范围分散等因素使银行难以产生规模和范围经济;金融产品服务单一,加大了资产的流动性风险;农村外部环境较差,难以吸引金融人才向农村转移;农村资本投资回报率相对较低,商业性金融将资金转移到风险更低更易获利的城市地区。前几年,商业银行在农村开办的网点出现亏损甚至难以经营的现象,银行网点纷纷撤出农村。这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存贷差距和社会资源配置的扭曲程度。逃避无利解决问题,商业性金融应有勇气重返农村,在政策的配合下,合理配置农村市场资源,加大力度进行金融创新和监管,充分认识和管理农业市场风险,为农村金融提供优质的服务。

三、多方入手,解决商业性金融在农村发展问题的对策

(一)宏观层面入手,应加大对农补贴力度,转变政策性金融补贴方式,适度放开利率管制,加强国家信用担保和农村信用环境建设,促使农村资金向城市回流。

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党近年来的政策重点逐步向农村转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多予少取放活”等方针出台说明政府正在加大对农村的经济支持力度。这种支持主要体现为政府直接投资、通过政策性银行放款、对农村金融贷款税减免和利率补贴等方式。但对这种方式的过度依赖在一定程度上是违背市场发展规律的,政府的过度投资一方面增加了财政压力,而且还会对民间投资产生挤出效应,不利于商业性金融发展,利息和税的补贴又会引发道德风险和因贷款额度僧多粥少产生的寻租行为。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是导致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因此国家在加大对农补贴力度的同时,更要注意自身角色的转变,政府在市场中应提供更多的信息,起到中间人而不是决策者的作用;并非简单的将蛋糕扔出来喂饱少数人,而是教会更多的人如何合理吃蛋糕,完成由主导型向服务型、运动员向裁判员的转变。减少国家主导型作用,让市场自发的解决问题,让商业性金融、农民和更多微观主体参与到市场的金融制度创新,并让他们分享到更多的金融发展成果;增加国家服务型作用,在加大对商业银行服务新农村建设风险补偿的同时,还可以对金融中介等服务机构的建设进行更多投入,并发挥国家信用优势组建信用担保机构,吸引资金投入进行商业化运作。另外,国家还需制订相关法律法规约束贷款者和放款者的违约行为,加强金融监管,提高市场透明度,完善农村信用环境,降低农村金融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

从利率角度分析,发展中国家出现城乡二元经济现象,政府对信用不发达的地区实行利率管制,使得利率无法市场化,过低的利率一方面是贷方出现惜贷现象,一方面增加了借方的道德风险,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只有实行金融自由化,利率市场化,才能通过利率――投资杠杆解决因金融压抑造成的市场失灵问题。对农村商业性金融和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其回归结果表明,1985-2005的25年中,农村实际贷款利率的提高正向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增长,因此解除金融压抑、促使利率上升推动农村经济增长是符合提倡在发展中国家推行高利率政策的金融深化理论的。农村金融的高风险决定了其高利率,政府在打击高利贷和不良贷款机构的同时,也要适当放开利率管制。金融资本通过商业化运作,利用市场供求关系将利率提高到一个借贷双方都能接受的水平内,不仅会使借款方获得更高的收益和积极性,也会提高贷款方的贷款成本和违约风险,从而提高资金使用率,使资金流向效率更高的产业项目。提高利率,才能吸引更多的商业性金融参与到农村金融建设中,加强金融深化;才能提高农村储蓄资源利用率和现金流通量,使资金从城市向农村回流,达到“城市反哺农村”的宏观目标;才能更加有效的促进农村投资率,进而提高农业生产率。

(二)微观层面入手,应鼓励商业银行在农村进行金融产品服务创新,加强农村信用风险管理,与民间金融和信用合作社合作,进行利率市场化试点改革,诱导其商业规范化经营。

由于“三农”的金融需求具有需求量小而品种繁多、季节性强、经营成本和系统性风险高等特点,宏观上提高利率虽然可以缓解市场风险,但微观上还需要各个金融机构积极进行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针对农村金融,商业性金融所作的并非规避风险,而应该主动管理风险。针对“三农”金融需求的信用风险,银行可通过建立联保机构通过委托――机制进行更积极的监管,还可以对贷款人建立信用记录,通过统计调查贷款者的信用情况,有针对、有步骤的进行放款。国际上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GB模式)就是其运作的成功典范,该模式对借款人采取“会员――联保小组――乡村中心”的层层组织结构,充分发挥其内部地缘、血缘关系对放款者进行监督。另外,GB模式通过信用统计调查确立以贫困人口,特别是女性贫困人口作为主要贷款对象。在良好的机制运行下,该模式乡村银行遍布孟加拉国64个地区6.8万个村庄,还款率达到97%以上。在我国,商业性金融也有其特殊的发展模式――村镇银行。村镇银行对比大型商业银行具有更加灵活的经营方式,可以运用其地域、政策和信息优势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填补了大型商业银行在农村领域的部分空白。扩大村镇银行试点,加强银行内部基础管理,引进人才,提高风险监测、识别和预警能力是村镇银行的未来发展方向。针对“三农”问题的流动性风险,在某些金融发达程度不高的地区一般依靠惠农政策补贴降低风险,但如果金融市场较完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银行也可积极自主的进行金融产品的证券化试运行,发展商业票据市场,针对一些生产周期长,但收益性和稳定性较高的金融资产适当的开放其二级市场进行再融资,解决银行因资金周转不足造成的流动性风险问题。一方面这需要成熟合理的担保机制比如国家信用或者专业的信用中介机构提供担保,另一方面也需要对金融资产进行合理的分类和信用评级。美国在发展中也遇到过类似问题,当时社会上的小型商业贷款非常分散且企业状况差别很大,因规模不够难以达到银行的贷款标准,也很难进入商业票据市场。针对该情况,美国进行了小型商业企业贷款证券化的金融创新,通过划分抵押贷款为特定的标准,使各种类型的抵押贷款证券具有较好的同质性,再划分其金融资产的收入标准并打包进行融资,既扩大了规模又分散了风险,这对我国未来城乡中小企业融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商业性金融应当加强与民间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的联系。民间金融和合作金融虽然运作机制不如商业性金融规范,但却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和良好的制度优势。在掌握更多信息的情况下,民间金融和合作性金融可以提供更为灵活的贷款服务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商业性金融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先进成熟的市场运作制度。两方面的优势可以互补。在合作中,商业银行为民间和合作金融提供资金服务,扮演“资金运营商”、“资金商”和“资金顾问”等角色,引导民间和合作金融规范合理的运行,提升农村金融抗风险能力,维护农村金融系统的稳定性。民间金融和合作金融则扮演“售货员”、“调查员”和“推销员”等角色,深入基层,广泛调研,了解民间资金需求状况,为农户等微观金融主体提供与之适应的多样化的特色金融服务。从不完全竞争市场和博弈论相关理论分析,商业金融可以与民间和合作金融进行利率市场化试点改革,维持农村市场利率的稳定性可以有效规避金融机构面临的利率风险,打击高利贷和洗钱行为,提高市场化运作效率和金融深化水平。

(注:此项目属于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研究》项目批准号为:AHSK07-08D31)

参考文献:

[1]爱德华・S・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M] .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88

[2]R.I.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3]李喜梅.《基于功能视角的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4]朱忠明.《金融风险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巩云华.《创新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支持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9

[6]陈贺.《农村金融排斥问题分析》[J].中国农业银行网,2010

[7]《中国农业银行年度报告》[R].中国农业银行网,2008

[8]梁彦君、辛立秋.《国外商业性金融支持农业对黑龙江省的启示》[J].黑龙江金融,2008

[9]甘勇.《农村商业性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J].求索,2007

第2篇:当前农业发展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农业继续教育 现状分析 问题 对策

农业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以及社会发展中处于最基础性的地位。可以说农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其它部门以及其它行业的发展。对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发挥着一定的保障作用[1]。发展农业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努力,首先是政策的支持,其次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最后就是资金的投入。在这三个方面中,最关键的就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关键还要依靠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普遍低下,农业人才的流失现象也比较严重,因此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大力发展农业继续教育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培养更多的专业型人才。

一、当前我国农业继续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

(一)教育培训体系基本成型

通过教育资源的整合,我国农业教育培训体系基本上已经建立成型。农业教育体系的建立为我国农业继续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各种类型的教育培训单位受各级政府部门以及相关人事部门的委托,积极开展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以及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等多种类型的农业继续教育,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培养了更多的专业性的人才[2]。

(二)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农业人力资源的发展格局

自从农业继续教育的概念传到我国后,其就在不断的适应中国国情的基础上不断的发展。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农民问题在农业的发展中更加突出。如今的农业继续教育已经将农民问题列为重点关注的对象,在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基于农业继续教育背景下,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农业人力资源的发展格局。为我国全民教育体系的构建奠定了一定的发展基础。

二、当前我国农业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育意识不强

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获得较快的发展,但是农业的发展步伐却比较缓慢。导致有些部门与单位都产生一定的消极情绪,对农业继续教育的意识缺乏,进而不够重视农业继续教育。另外,农民对于农业的科技也存在一定的误区,对于学习农业的积极性不高,可想而知,其素质是不高的。不仅如此,受“轻农”传统思想的影响,一些农业学校基本上是没有独立充足的生源的,在办学上不具备一定的特色,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农业继续教育的发展。

(二)缺乏充足的发展资金

我国的很多地区农业继续教育的投入主要还是依靠地方政府的扶持,其发展资金的投入比较单一。虽然近些年国家投入了很多的资金,但是从宏观的发展现状来讲,其资金的投入是有限的。尤其是广大的劳动者,其培训的资金根本就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3]。投入资金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继续发展的一个比较关键性的问题。

(三)办学模式单一

当前我国很多中部地区的农业继续教育都是以网络教育以及培训、自考为主,对于函授、夜大以及进修班等其它的办学模式基本上为空白,从办学模式层面上来讲,就显得比较单一。

(四)培训范围有限

在进行农业继续教育的培训过程中很容易受传统的培训思想的影响,在培训的程中创新精神不够,培训的内容与范围也局限于相对传统的农业领域。当前我国没有实现更大范围的农业继续教育培训,可以说当前的农业继续教育发展是跟不上时展潮流的。

三、完善我国农业继续教育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提高教育的意识

“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各级政府以及新闻媒体要加大农业继续教育的宣传力度,相关的农业教育培训机构要充分的认识到农业继续教育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通过不断的宣传来提高我国农业继续教育的意识[4]。

(二)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

资金不足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会制约我国农业继续教育的发展。因而需要从多方面来筹集资金,对教学的条件以及教学的环境进行改善。另外,还要加大对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通过培训力度的提升,来促进我国整体劳动力素质的提升。

(三)加强现代化的网络教育技术平台的建设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到现代化的信息网络社会,可以说网络信息技术是一种便捷、高效的学习方式与教育手段,通过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平台不仅可以实现农业资源的交流与共享,还能最大限度的促进我国农业继续教育的发展[5]。

结语:

农业继续教育对于我国农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就当前我国农业继续教育的现状得知,我国农业想要实现国际化的发展就必须提高教育的意识,通过多方面的筹集资金来实现农业继续教育的网络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欧百钢,罗英姿,伍红军,李占华. 我国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状况问卷调查的分析[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05:33-38.

[2]裴翠娟,董志强,贾秀领.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农业科技管理,2010,05:83-85.

[3]刁远明,张淑薇,贺振泉,汪玉梅. 新形势下我国中医药继续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对策[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1:163-165.

[4]余中元.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以海南省为例[J]. 继续教育研究,2011,10:101-104.

[5]何志辉,刘莉华,刘涛,何群,郎玲玲. 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华南预防医学,2016,01:79-82.

第3篇:当前农业发展的现状范文

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机机及信仰的调查与分析

关于“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的典型调查与分析

当前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新特点新变化调查研究

农业劳动力转移对策研究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

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

人才市场,技术市场发展调查与分析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典型调查

农业产业化典型案例调查与研究

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调查研究

当前城镇化的调查和分析

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

当代中国农村家庭结构与功能变迁调查与分析

当前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与分析

社会公平感与纳税行为的关系研究

当前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调查研究

当前社区服务问题调查研究

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

当代社会变迁中消费文化兴起问题调查研究

社会生活中中介组织的现状,成因及发展趋势

农民对土地的意识变迁及其成因调查

城市中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与思考

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量研究

当代时尚流行的调查与社会心理学研究

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调查与研究

当前大学生服务社区的调查与分析

当代中小学学生道德现状调查

现代科技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当前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和途径方式调查研究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调查研究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与改革调查研究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调查研究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中小学教育

当前我国民办教育发展典型调查

当前少数民族教育发展调查

中国家族企业问题调查研究

信息化对企业价值增值作用调查与分析

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与发展的调查与分析

企业在创新中发展的典型调查与分析

非法传销活动的调查与分析

团建及民主建设问题

党建问题

金融危机对其的影响问题

企业人才引进问题

中国家族企业问题调查研究

民营企业家发家史(“原罪”问题)

民营企业家参政议政问题

中小企业偷税漏税问题调查研究

劳资纠纷问题

参与慈善问题

私营企业主入党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调查。

医疗和养老保障问题

工伤保险问题

生活环境问题

工资待遇问题

工资被拖欠问题

劳资纠纷问题

子女在城市中就学问题

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问题

农民工在城市中受歧视问题

农民工对城市造成冲击问题

有关工会组织对于维护农民工权益的现状调查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扫盲问题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增长状况

农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理论和措施的看法

国家调整“三农”政策以来,农民生活发生的变化

家电下乡问题

农民医疗问题现状

农民子女教育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农村新农合实施问题

农民养老问题

旅游资源开发问题

成人受教育情况等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状况的问题

卫生革命推进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政府信用的重塑

农村师资状况问题

农民闲暇娱乐情况调查

农民文化消费状况调查与统计

乡村图书馆,乡村文化广场现状调查

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

民间手工艺品调查

南海(或其它同学居住地)大气污染问题

南海(或其它同学居住地)水资源污染问题

南海(或其它同学居住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原因的调查

南海皮革业对环境造成影响问题

南海河流污染问题

南海(或其它同学居住城市)突发环境污染问题

农村、农业污染问题

南海环境保护问题

狮山大学城周边环境污染问题

华南师范大学学生宗教信仰问题

华南师范大学学生业余文化生活问题

华南师范大学学生旷课问题

华南师范大学学生创业问题

华南师范大学学生对学校行政管理制度的态度问题

华南师范大学师生关系问题

华南师范大学学生消费问题

华南师范大学学生间贫富差距问题

华南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问题

华南师范大学学生与父母关系问题

华南师范大学学生对于实施“学士后”制度度改革的态度问题

华南师范大学独立学院发展问题

华南师范大学与中山大学学风问题的比较研究

对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寻访南海民间艺术之旅

南海民间宗教信仰状况的调查(基督教、佛教等)

当地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状况的调查

关于区敬老院现状的调查

关于街头书报的调查

空巢老人情况调查

走进工厂,走近工人

本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体举措调查

本地区怎样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南海外贸出口业发展现状问题的调查

金融危机对南海发展的影响问题的调查

如何优化本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结构?

本地区如何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

本地区计划生育问题的调查

本地区如何实施对外开放战略?

本地区发挥党内民主调查研究

本地区基层民主发展、基层组织建设的现状与问题的调查研究

本地区如何建立健全教育、监督、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思路、方法的调查研究

现阶段党群关系问题调查研究

本地区公有制实现形式与股份制调查研究

本地区中小企业发展调查研究

科学发展观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思路调整研究

本地区城镇化战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调查研究

本地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调查研究

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社会矛盾、社会冲突调查研究

本地区城镇收入分配问题与完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调查研究

本地区民办教育发展调查研究

中国优良传统道德在当代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现实价值调查研究

本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查研究

加强和健全本地区政务公开制度的调查研究

社会转型期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调查研究

本地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调查研究

基层党组织学习贯彻党的xx大会议精神情况的调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情况调查。

本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思路、新举措的情况调查。

本地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情况的调查

基层干部与时俱进精神状态的调查研究

第4篇:当前农业发展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农业经济;增长;农村金融;发展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诸多行业均取得了非常快速的发展。农业是我国名副其实的第一大产业,这些年来也取得了非常可喜的进步,不但农业生产力以及生产效率均有所提升,而且农业现代化状况也得到了改善,从而为社会的发展创造出了非常大的经济效益。因为农村金融发展为农业经济发展举足轻重的支撑力量,因而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上具有了突出的作用。在这些发展状况之下,农业金融发展方式宣告诞生。深入探究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对于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朝着正确的方向持续发展具备了非常重大的意义。

一、农村金融发展对于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一是农村金融的发展与完善十分有利于我农业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农业经济要想取得发展,必须得到农村金融的巨大支持。首先是从农村金融组织机构来观察,一般都是以农信联社为本区域之中的示范性单位来进行服务的,如此金融机构主要服务于最广大的农户群众。其次是从农信联社的资源优势来判断,金融职能之所以能够得到尽情地发挥,主要就在于其能合理地分配相应的资金发展优势,而且还能缓解资金匮乏的实际状况,强大地支持农村地区金融行业取得新的发展。同时,还存在着信用联社的体制问题,主要包括了产权关系不够明确;既非从属于合作制也不应从属于股份制,而且还应能提升信用贷款对外发放的质量。因此,致力于提升我国农村金融行业之发展,确定农村信用联社所具有的产权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加之贷款等与之有关业务的不断拓展,必须创建合理的信贷规则,才能切实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急需资金的问题,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农村金融结构上的持续改进有利于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积极改进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结构,这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具备了相当强烈的推进作用。同时,在金融结构调节之后,可很好地调整现实之中的实体经济,从而为我国农村金融产业的发展打下很好的基础。从客观来考虑,开发我国农村金融,可不需全面满足农村经济体系之中的多元化之需求,这就应当对农村金融市场实施不间断的长期考察,而且随农业需求而落实改革来进行支持。在改革上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理应予以相应支持。比如,可以在健全融资体系、改进融资方式上加以支持。当前我国农村融资市场包括了外援融资以及间接融资等不同的组成部分,然而事实上此种融资已难以切实满足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之所需。有鉴于此,唯有持续拓宽融资工作的各项途径,切实而有效地控制成本,有效降低贷款频率,才能够真正推动我国农村金融结构实现新的调整,进而实现农业经济的同步协力增加。当前,贷款融资和存款依然是农村市场之中最为常见的融资方式,但长此以往还是难以满足企业和个体业主的需求,因此,农村金融方式必须强化灵活性方面的改革,才能够让金融服务变得更加立体化与全面化。

三是农村金融效率之提高十分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实现新的增长。与金融结构以及金融规模比较起来,金融效率能够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所产生的作用要稍微弱一些,然而其调控起来却更为便利。运用实践可以表明,为了切实发挥出金融的效率,对农业经济发展所具有的推动作用,还需把平衡机制全面落实于农村金融组织机构的日常运作之中,从而有效地实现彼此之制衡,如此才可保障我国农业经济之增长及其所获收益。当前,我国农村金融量已成为未来发展过程之中不能缺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强化金融机构所具有的协调功能,不断提高金融工作的效率,才能够切实满足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之所需。

二、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实际状况分析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之中的作用已经出现了逐步弱化,这对于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增长,实现我国农村金融的持续发展具有非常大的挑战。就宏观经济的发展而言,农业产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进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支撑功能。我国是举世无双的人口大国,和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的同样情形是,农业人口始终占据了我国人口总数之中非常大的比例。就当前实际状况而言,相当多的国家对于农业经济开发所具有的作用并未引起充分的重视,以至于诸多金融资源与机会均被用在开发别的产业上,如此一来就造成了农业经济一直以来处在十分薄弱的地位上,同样也就造成了农村金融未能实现良性发展。笔者觉得,农业经济在诸多经济类型当中始终处于基础性的地位,别的类型产业只要得到了发展,肯定就会弥补农业经济在发展当中的各种不足之处,从而推动我国农业经济与农村金融实现新的进步,而实际上诸多不同经济类型和产业在其发展进程中往往都会产生极大的竞争性。对工业与别的产业的过度重视,就会造成农业人口出现进一步的减少,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会影响到我国农村经济实现新的发展,导致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不平衡的状况。

三、关于协调推进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的建议

(一)推进农村信用联社体制改革

我国农村金融的不断发展,能够为农业经济的产业化开发创设出十分有利的发展条件。在此过程之中,农村经济为了能够得到更好发展,必须推动农村信用联社的体制改革,不断强化其对于现代农业经济开发所具有的正面推动作用。农村信用联社能够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然而农村信用联社所提供的资金又是相当有限的,且提供的时间比较短,这就会影响到我国农业经济产业化之发展。为此,在对农村金融进行改革时要对农村信用联社实行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改革,让现代产权制度能够运用到农信联社之中,这就十分有利于帮助农信联社明确自身所具有的产权关系,而且在联社的利率、税收以及收益等诸多方面更好地推动其发展。在实行产权制度改革之中,要十分重视经济效益,这样一来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农信联社的经济效益,让其在改革与发展进程之中能够得到更好的经济利益回报,从而切实提高农信联社所具备的资金供给力,稳固其在农村地区金融体系之中的核心地位,进而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奉献出更多的力量。在引入公司治理结构之后,就应当要求农信联社在发展中更为注重确定自己所具有的实际定位,在确保资金能够有效地供给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经营的范围,进而得到更多的记经济效益。随着其经济实力的增强,也就有力量来推动农村经济实现更好地发展。

(二)发挥农村商业银行的重要作用

在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进程之中,农村商业银行始终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为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创设出十分有利的条件。然而,结合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实际,只依赖于信用联社是极难满足农业领域产业化发展需求的。为此,一定要强化与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彼此合作。在农村商业银行的崛起之中,应当通过分散化经营来增加市场份额。这是由于小规模农村金融机构只能提供小规模资金,然而由于我国农业经济往产业化进行发展,对资金所具有的需求在飞速增长。这就需要不断强化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通过发挥合力来满足农业经济对于资金所具有的各项需求。

(三)强化对民间资本的运用

在我国农业经济开发之中,民间资本所起到的作用正在变得愈加显著。通过大力引导民间金融往正规化方向加以发展,健全完善我国农村金融开发体系,这是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实现更快发展的重要环节。与此同时,就农村金融的开发状况来判断,我国农村信用联社的发展还不够健全,这就为各类民间资本发挥作用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然而,我国民间资本借贷还缺乏正规化的制度约束,因而在非常大的程度上影响到我国农业经济实现新的发展,其重要问题就是借贷的利率太高,从而极大地影响到我国农业经济开发的成本。因为我国农村金融资源具有稀缺性的特点,所以农村地区的民间借贷利率相当高。这一民间金融开发方式会极大损害农民群体的切身利益,从而影响到我国农业经济的良性健康发展。有鉴于此,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应当紧紧依据农业经济的实际状况,强化对于民间资本的管理和控制工作,以此来推动民间金融往专业化、科学化、正规化方向加以发展。要不断健全规范化运行机制,对民间资本经营的范围、运转方式等实施严格监管,从而确保其能为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健全政府部门支持机制

对我国农村金融机制的健全完善来说,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是极为重要的环节。政府部门应当依据当地农村金融的实际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健全的扶持政策,而且应当规定各相关部门各自的职责,从而健全对各方面的要求。应当建立健全合理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体系,真正做到产生问题时能够切实做到有法可依和有章可循。政府部门还应不断增加对农业经济之投资,切实调整农村金融体系的税率,从而推动农村金融之中的融资发展,实现更为高效化的管理与服务。

结束语

总之,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新形势之下,农业经济发展与农村金融发展两者之间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不仅彼此影响,而且还彼此制约,一定要加以高度关注。为更好地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实现新的发展,就应当全面运用好农村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等两大关键元素,应用其彼此促进的作用形成巨大的发展力量,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只有我国的农村金融实现很好的发展,才能积极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实现新的增长。同时,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增长,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两者具有彼此联系的密切关系。

参考文献:

[1]张路阁,赵海燕.论农村金融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农业经济,2013(07)

[2]张宇青,周应恒,易中懿.农村金融发展、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民增收[J].农业技术经济,2013(11)

[3]齐英.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关系探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5)

[4]⒉屎.关于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关系探究[J].农业与技术,2015(07)

[5]刘金全,徐宁,刘达禹.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迁移性检验[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

[6]张乐,黄斌全,曹静.制度约束下的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J].农业技术经济,2016(04)

第5篇:当前农业发展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农业经济 问题 对策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迅猛,但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与挑战,农业产业结构、农产品种类等方面都需要持续创新,才能进一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从而促进其农业经济发展,让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国民经济。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各个地区一味加大力度进行城市规模扩大,在农村周边占用土地进行工厂或房产的建设,使得农业土地面积不断减少,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无形中得到阻断。

一、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概论

从一九九二年开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状况才得到相应程度上的转变与改善,随后国家对农业发展也给予了高度重视,成立农业经济发展中心,全面支持农业经济发展。从概念来看,农业经济发展具体是指由农业所创造的经济收益从一种状态提升或转变到另一种状态,前一种状态是指农业经济处于较低水平阶段,农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很少,而后一种状态是农业从这种落后的局面中跳出来,通过接收新的技术、新的产业及新的体制,从而摒弃这种落后状况,让农业经济创造持续增长的经济效益,最终带动农业经济及农村发展。具体来说,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特点主要如下。

(一)农业经济持续增长

从近几年我国对农村农业种植的重视及给予的技术指导来看,农业种植面积及农业产量均有所增长。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2011年我国农作物总种植面积达到16228万公顷,比2010年增加161万多公顷;粮食产量57121万吨,比2010年增加2473万吨;农产品出口总额为607.5亿美元,增长23.0%,进口总额为948.7亿美元,增长30.8%。无论是从生产还是贸易方面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二)农业经济方式得到转变

传统意义上来说,我国由于农业种植技术、农业管理等方面比较落后,在当时的经济形势与状况下,农业经济采用粗放式的管理模式。随后我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农业经济方式也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得到了很大的转变。

(三)农业结构多元化

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带动了农业经济也开始由单一的模式向多元化进军,农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使得农业经济能够从容应对经济效益的创造,让农业经济更进一步走出农村,走向更远的经济市场。

(四)农业科研与教育力度加大

针对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在各个地区建立了农业科研实验基地,像农产品新品种的研发、农业技术水平的提升等,从科研及教育方面努力进行突破创新。

二、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经济基础薄弱,能生产技术含量低

从我国农业发展的早期来看,经济水平与科学技术水平不高, 自然农业经济基础就显得十分单薄,农业生产方式中依靠的主要是精壮人工劳力,没有先进的农业生产设备,同时由于人工劳动其劳动效率十分低下。而改革开放以后,虽然我国对农业经济发展引起了很大的重视,但由于农业经济出薄弱,许多农村人都走进城市打工,虽然农业生产设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从事农业劳动的年青人很少,更不必说具有一定农业生产技术人员,这使得我国农业技术推广难度加大,严重影响了农业技术的研发与推广,阻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农民自身素质低,劳动力数量减少

从整体来说,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一直处于停滞状态的原因中,农村整体劳动素质不高是其中重要等方面,这使得农村对农业经济生存不抱有多大希望,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农村劳动力都转移到城市,导致劳动力数量急剧减少,而遗留在农村的劳动力文化素质较低,对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接受能力不到位,直接对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利的作用。

(三)国家制度约束及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从我国对农业经济的重视程度上看,虽然我国在这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以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农业经济快速发展中仍旧出现了许多制度与体系上的缺陷与漏洞,国家部分政策的制约使得农业经济发展得到阻碍。同时从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不够,相对来说对工业的投入资金与精力会更多些,不仅如此,部分政府没有针对地区农业的种植与发展特性制定农业经济发展长远机制,最终导致出现严重问题。

三、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技术含量

我国针对农村经济及农业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开始,从整体上加大农业基础建设,具体地从农业生产设备更新、农业技术指导、农业技术创新以及农业种植管理的支撑设施等方面出发,针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农作物品种的培育、低碳农业的发展和防污治污技术的研发,提高农作物的卫生与安全水平。

(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

对于农业经济发展及农业产业结构,各地区应针对不同地域种植作物的不同以及当地气候变化条件等因素,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从产业结构上促进农业经济得到发展,同时应全面向集约型经济方式转变,利用当今发达的科学技术及信息化传播,不断改善农业经济。

(三)提高农民素质,调动农民积极性

加大培育适合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的新型农民,延长农业产业链,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从长远角度解决农业经济发展问题和劳动力过剩的压力。增加对农民工的专业培训,提升创业能力,通过产业链的延伸,不断提高农业自身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四)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改善投资环境

要培育出一批农业龙头企业,以工业化劳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应始终坚持以规模求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高新技术将产业链不断拉长,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将我国农业品牌打入国际市场。

四、结束语

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我们在看到发展成效的同时,更应该对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关注,并采取合理措施加以改善,才能真正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当前农业发展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状;对策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6.190

0 引言

农业是我国经济的根本,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农业生产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那种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不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了,面对这种情况,如何改变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是我国当前农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但是就目前来看,在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而要想全面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的发展,就必须结合我国当前农业发展现状,加快发展,加大投入。

1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也在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农业机械投入到了实际生产,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在农业方面增加了大量的投入,各种农业机械设备得到了大量的使用,农业机械化作业进一步扩大,所带来的农业收入也大幅度上涨[1]。在科技时代里,农业机械化发展已成为农业生产的趋势,实现农业机械化发展对推动农业的快速发展有着重大作用。但就目前来看,虽然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越来越快,但是在农业机械化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使得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难以全面提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在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1 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较低

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较低是我国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其主要体现在农机动力多,配套机具少;许多农业机械设备跟不上实际发展需要。再加上区域性的较差,经济发达的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要高于经济水平低的地区,使得农业机械化发展出现了不平衡。

1.2 农业机械化投入较少

资金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保障,但是就目前来看,国家对农业机械化资金的投入还不够,各项专业资金在农业事业中所占比例比较少。另外,许多地方的农业生产依然比较传统,在农业机械的购买积极性不高,他们大多不具备购买大型农业机械的能力,从而影响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1.3 农机服务体系比较薄弱

对于农业机械而言,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而农民的文化水平比较低,针对这些机械设备,农民不能熟练的操作,而机械设备出现问题后就会增加农民的负担,需要农民花费更多的资金去维修,在这种情r,必然就会阻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农业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没有积极做好农业机械新技术推广工作,相关社会服务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展。

2 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

2.1 调整农业机械化结构

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发展的关键,而要想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就必须针对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进行战略性调整[2]。首先,要根据农业机构以及产业化经营需求,进一步扩大农业机械化应用范围;其次,要制定优先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机械设备,根据市场需求建立集约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再者,要全面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加大农业机械在“量”和“质”双重提高。

2.2 加大农业机械化的投入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离不开资金,脱离了资金,农业机械化就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对粮食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要想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发展农业过程中,就必须加大农业机械化投入[3],以机械化生产来带动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一方面,要加大资金投入,要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另一方面,要加大农业机械的投入,加大农业机械生产的宣传,引导农民接受农业机械化生产,为农业生产配备大型农业机具,从而更好地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推动农业的发展。

2.3 完善农业服务体系

在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农业服务体系有着重要的作用,完善的农业服务体系可以推动农业机械化进程,更好地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首先,加大农业机械技术服务,建立多元化的技术创新体系,尤其是要集中解决紧缺农技产品的关键技术装备;其次,要完善农技管理服务体系,加强农业机械技术质量监管,从而提高农业机械设备质量,保证农业机械设备的稳定、安全运行。另外,要做开展农业“三下乡”活动,向农民普及农业机械化相关知识,提高人们的认识,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从而真正地实现农业机械化生产[4]。

3 结语

综上,农业机械化发展在我国农业发展道路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可以更好地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水平。但是在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还不高,从而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而要想真正地实现农业机械化发展,就必须全面加快机械化战略的制定,加大农业机械化的投入,积极完善农业服务体系,从而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推动农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计龙先,方自林.浅谈芳华镇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4(02):200-201.

[2]陈鹏,张蕾,张明亮,秦静.天津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天津农业科学,2014(08):78-82.

第7篇:当前农业发展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 设施农业;现状;问题;建议;新疆轮台

中图分类号 F30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9-0217-01

透过轮台县设施农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可以看出,人们在发展设施农业产业认识上仍然不到位。把发展设施农业产业变成了只抓设施农业生产一个环节。而生产之于产业,不过是产前、产中、产后之产中的一部分,没有产前的科学规划,就很难做到合理布局;没有产后的市场建设,产品销售就要受阻,增产实现不了增收,最终将会影响设施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只有认识到位,理清思路,才会在实际工作中不犯错误、少出问题[1]。为此,通过对巴州轮台县设施农业产业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就设施农业产业发展进行初步探索和思考,希望对南疆地区设施农业的发展起一定作用。

1 设施农业现状

1.1 政府扶持力度大

通过项目争取和政府财政扶持,全县不断加大设施农业投入力度,先后出台多项优惠政策:一是新建集中连片占地面积3.33 hm2以上的钢架无立柱标准温室,补贴15万元/hm2;二是改造旧温室,补贴4.5万元/hm2;三是推广膜下节水滴灌技术,补贴3 000元/hm2。

1.2 生产现状

截至目前,全县设施农业总面积169.533 hm2,有温室1 614座,面积17.35 hm2。全县设施农业生产,年均产量9 000 t,产值2 700万元左右。设施农业蔬菜种植模式为二果一叶、一年三茬,温室生产类型基本为“春提前、秋延晚”。

1.3 市场现状

由于设施蔬菜面积小、产量有限,远不能满足当地市场需求,菜价常年偏高。市场建设方面,全县只在县城有1个蔬菜批发市场,没有产地批发市场。全县蔬菜市场产销,自产蔬菜只占市场份额的30%,其余皆由外地调入,尤其当年12月至翌年2—3月当地深冬设施果菜市场占有率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设施蔬菜还不能实现周年生产。

2 存在的问题

2.1 对设施农业产业认识不到位

一是部分领导把发展设施农业产业,片面地理解为就是发展温室面积,简单地把规模化等同于产业化,没有形成完整产业链概念,致使产业布局不合理、市场建设缺失滞后,带有明显计划经济时期抓农业生产的印记;二是在发展全县设施农业产业上,缺乏长远规划;三是全县设施农业组织管理人员严重不足,蔬菜办长期处于有编无人的窘迫状态。

2.2 温室建造质量低,布局不合理,空置率高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一些初期建成的温室未按农业部门制定的建造标准进行建设,建设质量非常差,根本达不到日光温室采光和保温标准要求。问题最突出地表现在温室墙体高度和厚度上,按建造标准温室后墙高要求3 m、墙体厚度1.5 m,但实际调查中,许多墙体高度不足2 m、厚度不足0.8 m,致使设施蔬菜生产中,日光温室根本不能发挥其增产增收的作用,因不具备温室蔬菜生产条件要求,一些温室被荒弃;由于在发展设施农业之初盲目强调上面积,温室建设全县铺开,集中连片很少,大都零星分布,这样既不便于技术指导又影响未来市场建设和产品销售,设施农业是劳动密集和技术含量高的产业,一些乡镇耕地多,劳动力少,加之掌握现代农业技术不够,暂时还不适合发展设施农业。正是由于温室建造上质量低,布局不合理,造成一些乡镇温室空置现象非常普遍,有的乡镇温室空置率甚至高达25%以上,在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的同时,也极大挫伤了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

2.3 茬口混乱,市场观念差

调查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非常引人深思,一个温室中同时种植3~5个品种甚至更多。由于种植随意性强、茬口混乱,给病虫害防治带来困难。种什么品种,茬口怎样安排不是按照市场价格变化,而仍沿用传统的种植习惯。其结果是付出同样的劳动甚至更多,收入反而很低。表面看是一个种植品种多而杂或是一个茬口混乱的现象,究其原因还是思想意识中仍沿袭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习惯,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商品意识差、市场观念落后。

3 发展建议

3.1 转变思维方式,增强市场观念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领导决策者应从过去计划经济时展农业生产的思维模式中转变过来。应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推进农业结构性调整的切入口。不能走低层次粗放发展的老路,避免内地前些年在发展设施农业过程中所走的弯路,即所谓“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形象和政绩工程,造成国家巨大财力、物力的浪费。另外,发展设施农业产业,不能只停留在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和搞好农民技术培训等技术层面上,作为一个现代农业下的现代农民,掌握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固然重要,具备很强的商品意识和市场观念更是不可或缺,技术可带来增产,而市场将最终决定是否实现增收。转变传统思维方式、增强市场观念,是时下无论是农业部门的领导、技术干部,还是广大农民,都需要迫切补上的一课。

3.2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一是在区域布局上,必须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人均耕地面积较小、劳动力集中、交通便利、水电配套设施较好的乡镇重点加以扶持。按照“百亩起步”集中连片的原则,杜绝零星建设,建设规模化设施农业生产基地,方便技术指导和产品销售[2-3]。二是在品种布局上,按照先较易种植的叶菜向管理难度较大的果菜、菇类等品种拓展,丰富设施农业市场品种。三是在建新温室要严格按技术参数建成高标准温室,加快发展标准结构的深冬生产温室基地建设步伐,保证设施农产品在当年12月至翌年2—3月能够及时上市,彻底实现周年生产,从而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

3.3 完善市场建设,加快产销对接

一是除现有县城蔬菜批发市场外,在每个集中连片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都要建设产地批发市场,方便销售,解决卖菜难问题;二是加强设施农产品产供信息,积极开展名优产品宣传推介,畅通信息渠道[4];三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个人牵头组建设施农业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市场化组织化程度,推进设施农产品生产基地与超市、农贸市场对接,减少中间环节,畅通物流渠道。

3.4 发挥政策扶持杠杆作用

在对当年新温室建造验收检查时,严把质量标准,对达不到建造技术参数标准的,一律不能享受政府优惠政策,不得兑现财政补贴,从源头上堵住不按标准建造温室的现象。防止少数人钻政府优惠政策的空子,骗取承包地,套取政府补贴款,把不合格温室高价转租他人从中获利,确保全县设施农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4 参考文献

[1] 张国林,宗英飞,王瑞申.朝阳市设施农业发展与气候资源鉴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0(19):118-120.

[2] 姚於康.国外设施农业智能化发展现状、基本经验及其借鉴[J].江苏农业科学,2011(1):3-5.

第8篇:当前农业发展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现代化农业;类型;现状;存在问题;对策;五大连池市

中图分类号:F3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011-1

五大连池市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县级市,农村人口众多。但是由于农业产业结构非常的单一、农业生产上的基础应用设施不够完善、科学技术还落后等原因,使我市广大农民经济收入较低。因此,针对我市现阶段的农业生产状况的研究,本人认为解决我市农业当前问题的主要途径是:1.大力调整优化现有的农业产业结构;2.改善现有的农业生产条件;3.加大力度对广大农民的技术培训;4.重点发展我市的现代化农业。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广大农民就地创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因此,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和大力调整我市农业结构是五大连池市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之举。

1 现代化农业的类型

1.1 特色农业

特色农业就是将所在地区内的,具有独特农业生产资源研究开发成为该地区内独特拥有的名优产品,转化成为具有当地特点优点的商品的现代化农业。特色农业的“特色”就是在于生产是产品能够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欢,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1.2 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是利用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景观资源,大力发展旅游、观光、休闲的一种新型的具有农业生产特色的经营形态。

1.3 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属于高产出高投入,技术、劳动力、资金密集型的产业。是完全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是走向环境安全型农业的生产、工厂化农业、无毒害农业的必经之路,是实现农产品的反季上市销售,进一步满足多层次、多元化消费需求的有效方法。

1.4 绿色农业

绿色农业分为两类,即有机农业、低投入农业。是通过将生态环境与农业生产联系协调,促进可持续发展,保证农副产品安全性,并不破坏原有的环境的农业。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一种整体性的概念。

1.5 观光农业

观光农业是以农村和农业为载体的新型的生态旅游支柱性产业。农民利用当地自有的自然条件,吸引游客前往,并且提供适当的设施,更能增加收益。旅游活动内容除了浏览地方文化、当地风景,展示当地风土人情外,还有泛舟垂钓、自助采摘瓜果等活动。

2 五大连池市现代化农业发展现状

就当前情况来看,我市的农业生产仍然是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其中大豆种植面积最大,但是利润很低;水稻玉米近年来市场价格走高,但是由于我市常年种植大豆,农药残留严重,不适宜大面积种植水稻和玉米。目前我市只有在特色农业和绿色农业方面成果喜人,在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方面涉足很少。为此在市委、市政府、市农业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在城南兴建了集休闲和观光的科技示范园区,经过一年来的时间,示范园区成果喜人。为我市生态农业的发展做出了榜样。

3 存在的问题

3.1 从事农业生产企业科技技术含量较低、规模较小

我市现有的农业企业,开发面积和投资规模都相对较小,生产的商品品种单一。再加上科技人员不达标,现代化的农业科技实施起来难度很大,致使我市农业企业因为条件落后、生产技术差,而农产品品质不高。

3.2 发展速度缓慢,未突出矿泉名城特色

与其他发达的地区相比,五大连池市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水平相对比较低下,虽然我市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有优势,但并未显示出农业现代化的特色,广大农民的意识也很淡薄。

3.3 市场竞争力不足,资金投入较少

政府对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投入资金不足,此外投资企业大都觉得融资很困难,再加上投资农业化生产要承担市场跟自然的双重风险。由于我市市场现代化农产品的购买力不强,造成缺乏市场竞争力。

4 对策

4.1 完善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我市的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才刚刚起步,在相当的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步伐,特别是交通运输设施、灌溉喷施设施等有待加强,各级政府及各相关单位应大力协调解决我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2 加强农技推广站的建设,重点培养农业技术人才

在五大连池市职教中心设置栽培、耕作、植保技术等科目,为我市培养更多的专业农业科技人才。积极鼓励动员资深农技人员和聘请知名农业专家投身我市现代化农业中。

第9篇:当前农业发展的现状范文

前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更被国家经济发展所重视,尤其是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的运行,必须满足农村的实际发展现状,才能造福于农民。然而,作者在对当代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调查中发现,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很多的不足,例如,专业管理人才的缺乏、经济管理体制欠缺科学性、经济管理资金投入不足等,对此,必须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解决策略。

1 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分析

1.1 专业管理人才的缺乏

农村经济管理水平高低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而人才作为管理的核心,必须具备专业化管理技能,才能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1]。而现阶段农村经济管理人员因素质较差、文化水平偏低,以及对文明执法和文明执政的认识不足,使得农村经济管理不能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1.2 经济管理体制欠缺科学性

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农村经济发展也极为迅速,经济管理体制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和完善[2]。但从现代农村经济管理体制运行的情况分析,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不适合农村结构的调整变化,尤其是在影响到农民切身利益的情况下,如果无法有效地维护农民利益以及满足农民的要求,将会导致双方矛盾的激化,从而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3 经济管理资金投入不足

农村经济管理的实施主要是为农民服务,尤其是农产品的销售等,这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因此,农村经济管理应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投入一定的资金为农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3]。而在当前农村产业结构发展中,会出现农业融资困难的现象,从而影响到农民的经济效益,再加上受到气候因素导致减产、农产品价格下跌等,都会造成农业投资受到很大的波动,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2 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现状的主要应对措施

2.1 提升经济管理人才的专业化水平

农村经济管理人才专业化水平急需提升,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村经济管理质量,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4]。首先,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必须重视专业化人才的培养,避免专业化水平不高的人充当其位置,以免影响到农村经济管理的水平。其次,应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训,要求农村经济管理人才必须了解农村的实际发展情况,如,农产品的发展情况等,并加强与农民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此过程中了解农民生活上以及农业生产上遇到的困难,并帮助农民解决眼前的问题,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再次,应对农村的农业经济发展进行规划,从以往的农业经济状况进行分析,再结合当前的农业经济情况数据的对比,找到农业经济发展的优缺点,并为农村未来的发展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发展规划,同时也鼓励农民大力发展农产业,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

2.2 建立健全农村经济管理体制

通过以上的分析了解到,现代农村经济管理中,普遍缺乏科学性,使得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的作用未能充分地发挥出来,无法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甚至还经常存在一些人员挪用农村农产业建设的资金现象。对此,应建立健全农村经济管理体制,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问题,从而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提升。首先,应建立科学的农村经济管理机构,根据农村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当然,要确保经济管理机构的建立必须符合国家规范,同时应充分引入国家政策,将其作为农村经济管理实施的重要保障。其次,要将农村经济管理体制严格地落实下去,尤其是管理人员应积极为农民服务,并带领农民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不断地开展农业工作,同时还应给农民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理论支持,以此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3 加强农村经济资金管理

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会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为了将投入的资金发挥出重大的作用,需要严格控制资金的使用,需要加强农村经济资金管理。首先,管理人员应及时了解农村财务经济状况,加强审计工作,积极做好清算资金总数,确保资金的合理应用,避免出现贪污腐败的现象,确保农村经济发展资金使用的可靠性。其次,管理人员需要将集体资金盘活,并将盘活的资金充分利用到农村经济发展中,如,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专项扶贫投资、教育建设等,将资金真正用到刀刃上,才能有效地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另外,应加大农村经济资金融资,积极拉拢投资者为农村经济发展投资,与其他农村以及城市共同建设和发展等,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更多的支持资金[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