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花生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范文

花生病虫害及防治方法精选(九篇)

花生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第1篇:花生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范文

1园林病虫害防治与园林规划设计

做好园林病虫害的防治,必须从规划设计抓起,规划设计在充分考虑景观效果的同时,还应注意植物的选用及配置必须符合生态学原理和植物的生物学特性。

1.1在树种选择上做到适地适树,适地适树是保证园林花木健康生长及提高花木抗性的前提。在树种的选择上应以植被分布规律为理论基础,以乡土树种为重点,以适应本地城市生态环境为原则。

1.2在设计中应避免配置病虫转主寄生植物引发病虫害的发生,如桧柏、侧柏与梨、苹果、海棠若栽植一起会诱发梨桧锈病发生。

1.3植物配置应注意利用植物间相生相克等生物学特性,利用植物之间的相生相克的原理,科学安排植物的配置,相互促进生长,共,享天敌,是园林病虫害可持续控制中的重要方法。

1.4植物配置应依据生态学规律,在进行植物配置时不仅要注重美学,还应符合生态学原理及生物多样性原则,致力于建立与天然植物群落相似,在这种植物群落中,园林害虫及病原物成为园林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受自然天敌等因素的制约,不易爆发成灾。

2园林病虫害防治与植物检疫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剧,花卉苗木及其产品的调运将更加频繁,病虫害也会随之混入,许多危险性病虫害一旦处理不当,爆发了大面积的病虫害,会造成较大的损失。如:百锈病、樱花细菌根病菌由日本传入我国,给许多园林风景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对这些苗木必须进行严格检查,禁止带有病菌和虫害的花卉及其繁殖材料输入,防止病虫害分布区域的扩大和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这就要求遵守并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制度,防止新的病虫害的传播蔓延。

3园林病虫害防治与园林绿地施工

园林绿地施工是园林苗木进入城市绿地的最后一道关口,因此在这个环节也要重视园林病虫害的防治,为整个城市系统病虫害的防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防治因为种植了外来引进的带有病虫害园林树木花卉,造成病虫害的感染;同时也要注重当地病虫害对新种植苗木的危害,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购买种植苗木前要严格检查苗木的植物检疫报告,没有检疫合格报告的苗木不能进入种植现场。如果发现购买苗木带有病虫害且不严重,但又急需时要对苗木进行病虫害处理后方可进行种植。带有严重病虫害的苗木应就地销毁,防治造成交叉感染,危害其它苗木。

4园林病虫害防治与后期抚育管理

园林植物的后期养护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的过程,病虫害的防治在这个阶段同样也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这一时期应该树立一种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以积极的态度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园林植物养护管理包括以下内容:科学施肥;合理浇水;松土除草;合理整形修剪,以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并结合修剪,清除病虫枝叶;做好绿地卫生,清除病株残体,减少侵染来源;合理轮作;结合翻地消灭越冬虫害等。

5常见园林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5.1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用化学农药防治植物病虫害的方法,化学防治作用迅速、效果显著,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现已广泛应用。这种方法虽能治病杀虫,但同时也能污染环境、杀害害虫的天敌。在运用此法时应选择高效、低毒、残留期短的品种,避免环境污染。

5.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具有许多优于化学防治的特点,如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不产生抗性,保护生态平衡、持续控制病虫害的作用。其缺点是防治效果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作用不如化学防治速效,人工培养有益生物的技术难度较高,能用于大量释放的天敌种类不多等。运用生物防治进行生态调控是园林病虫害防治的发展方向,在园林病虫害可持续控制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用于防治园林病虫害的生物产品很多,包括天敌昆虫、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微孢子虫、线虫和农用抗生素)及其代谢产物、不育剂和植物源农药等。目前在园林病虫害防治上应用较广的生物产品有细菌类的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管氏肿腿峰、周氏啮小蜂、阿维菌素、浏阳霉素、井岗霉素、烟参碱等。

5.3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通过热处理、射线、机械阻隔等方法防治植物病虫害。任何生物,包括植物病原物对热有一定的忍耐性,超过限度生物就要死亡。在园林植物病害防治中,热处理又分干热和湿热两种方式。机械阻隔也能起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例如覆盖薄膜,许多叶部病害的病原物是在病残体上越冬的,花木栽培地早春覆膜可大幅度地减少叶病的发生,如芍药地覆膜后,芍药叶斑病成倍减少。对于虫害来说主要是通过人工捕杀、诱杀,此外还可以通过热水浸种、烈日暴晒、红外线辐射来杀死在种子里的病虫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国家已把园林绿化作为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认识到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运用园林绿化所使用的树木、花草等,合理布局组成植物群体,从而发挥出与人类的生存、生活、生产有着密切关系的多种功能。但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常会遭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导致花草树木生长不良、畸形、腐烂甚至死亡,不仅丧失观赏价值和绿化效果,而且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在园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树立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

1园林病虫害防治与园林规划设计

做好园林病虫害的防治,必须从规划设计抓起,规划设计在充分考虑景观效果的同时,还应注意植物的选用及配置必须符合生态学原理和植物的生物学特性。

1.1在树种选择上做到适地适树,适地适树是保证园林花木健康生长及提高花木抗性的前提。在树种的选择上应以植被分布规律为理论基础,以乡土树种为重点,以适应本地城市生态环境为原则。

1.2在设计中应避免配置病虫转主寄生植物引发病虫害的发生,如桧柏、侧柏与梨、苹果、海棠若栽植一起会诱发梨桧锈病发生。

1.3植物配置应注意利用植物间相生相克等生物学特性,利用植物之间的相生相克的原理,科学安排植物的配置,相互促进生长,共,享天敌,是园林病虫害可持续控制中的重要方法。

1.4植物配置应依据生态学规律,在进行植物配置时不仅要注重美学,还应符合生态学原理及生物多样性原则,致力于建立与天然植物群落相似,在这种植物群落中,园林害虫及病原物成为园林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受自然天敌等因素的制约,不易爆发成灾。

2园林病虫害防治与植物检疫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剧,花卉苗木及其产品的调运将更加频繁,病虫害也会随之混入,许多危险性病虫害一旦处理不当,爆发了大面积的病虫害,会造成较大的损失。如:百锈病、樱花细菌根病菌由日本传入我国,给许多园林风景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对这些苗木必须进行严格检查,禁止带有病菌和虫害的花卉及其繁殖材料输入,防止病虫害分布区域的扩大和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这就要求遵守并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制度,防止新的病虫害的传播蔓延。

3园林病虫害防治与园林绿地施工

园林绿地施工是园林苗木进入城市绿地的最后一道关口,因此在这个环节也要重视园林病虫害的防治,为整个城市系统病虫害的防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防治因为种植了外来引进的带有病虫害园林树木花卉,造成病虫害的感染;同时也要注重当地病虫害对新种植苗木的危害,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购买种植苗木前要严格检查苗木的植物检疫报告,没有检疫合格报告的苗木不能进入种植现场。如果发现购买苗木带有病虫害且不严重,但又急需时要对苗木进行病虫害处理后方可进行种植。带有严重病虫害的苗木应就地销毁,防治造成交叉感染,危害其它苗木。

4园林病虫害防治与后期抚育管理

园林植物的后期养护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的过程,病虫害的防治在这个阶段同样也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这一时期应该树立一种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以积极的态度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园林植物养护管理包括以下内容:科学施肥;合理浇水;松土除草;合理整形修剪,以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并结合修剪,清除病虫枝叶;做好绿地卫生,清除病株残体,减少侵染来源;合理轮作;结合翻地消灭越冬虫害等。

5常见园林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5.1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用化学农药防治植物病虫害的方法,化学防治作用迅速、效果显著,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现已广泛应用。这种方法虽能治病杀虫,但同时也能污染环境、杀害害虫的天敌。在运用此法时应选择高效、低毒、残留期短的品种,避免环境污染。

5.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具有许多优于化学防治的特点,如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不产生抗性,保护生态平衡、持续控制病虫害的作用。其缺点是防治效果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作用不如化学防治速效,人工培养有益生物的技术难度较高,能用于大量释放的天敌种类不多等。运用生物防治进行生态调控是园林病虫害防治的发展方向,在园林病虫害可持续控制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用于防治园林病虫害的生物产品很多,包括天敌昆虫、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微孢子虫、线虫和农用抗生素)及其代谢产物、不育剂和植物源农药等。目前在园林病虫害防治上应用较广的生物产品有细菌类的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管氏肿腿峰、周氏啮小蜂、阿维菌素、浏阳霉素、井岗霉素、烟参碱等。

5.3物理防治

第2篇:花生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范文

关键词:花卉虫害、发生特点、防治技术

1.常见虫害的发生特点

1.1蚜虫:俗名腻虫,种类繁多,常见为害花卉的主要有棉蚜、桃蚜、菊蚜、蔷薇蚜等。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危害许多种花卉,如、三色槿、大丽花、月季花等。蚜虫在嫩叶、嫩梢及花蕾上,刺吸组织内养分。引起叶片变色、萎缩、卷曲,严重时叶枯萎,甚至整株死亡。蚜虫排泄的蜜露,使花卉生理功能受阻,同时蜜露又是霉菌的培养基,易诱发煤污病等病害。此外,桃蚜又是病毒病的重要传毒昆虫,蚜虫危害较大。需及时防治。

1.2红蜘蛛:个体很少。但危害范围很大,如、大丽花、月季花、杜鹃花等。这种害虫由于个体小,应及时发现,早做防治。

1.3蚧壳虫:此类害虫种类很多,食性很广,能危害仙人掌、月季花、竹桃、桂花等多种花卉。蚧壳虫的分泌物中也含有蜜露。能导致有害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叶片上出现黑色霉斑,影响花卉生长。

1.4粉虱:个体很小,仅有1mm长,白色,繁殖速度快,因此危害严重。被粉虱危害过的植株,也能导致有害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叶片霉变呈黑色。五是土蚕,又叫地蚕、地老虎,危害多种花卉幼苗,咬食嫩叶、嫩茎和嫩根,造成缺窝。六是蛀干性害虫。这类害虫也有多种,钻入枝干蛀食。致使枝条、整株枯死。

2.综合防治技术

2.1农业防治

选育抗虫品种是预防虫害的关键环节,花木品种不同,对于虫害的受害程度也会不一致。园林花卉有许多虫害是依靠种子、苗木和其他无性繁殖材料来传播,因此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培育无病虫的健壮种苗,可十分有效地控制此类虫害的发生。如要适地种植、合理搭配,注意园圃卫生、加强肥水管理、改善环境条件,采用无病虫苗圃育苗、无病株采种、组培脱毒育苗等。栽培措施需得当,还要进行中耕除草、翻土培土。要及时改善栽培环境,采取相应的适于植物生长发育要求的措施。就有可能好转。

2.2物理机械防治

利用各种简单的器械和各种物理因素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称为物理机械防治。这种方法既包括古老、简单的人工捕杀,又包括近代物理新成就的应用。

2.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最大的特点是对人、植物、畜安全。害虫不产生抗性,天敌来源广泛,并且有长期的抑制作用。生物防治是直接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产生的活性物质来防治病虫的措施,需与其他的措施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生物防治包括以菌治虫、以虫治虫、有鸟治虫、激素治虫、遗传不育治虫等方法。

2.4化学防治

当虫害大发生时,使用化学防治法,能在短时间内迅速预以控制、歼灭,是唯一最有效的方法。缺点是容易引起污染环境、人畜中毒、杀伤天敌、破坏生态平衡,从而使植物发生药害,并且由于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可使有些害虫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可能导致病虫再次猖獗。可以通过发展选择性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以及通过改变施药方式,减少用药次数等措施,可有效地克服化学防治方法的缺点,充分发挥化学防治的优越性,扬长避短,减少其毒副作用。

2.4.1防治蚜虫

可用1059或1605的1000-1500倍液,或乐果1500倍液,或60%六六六200倍液喷雾。防治红蜘蛛,可用乐果1000-15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1500倍液,或90%杀虫脒粉剂1000倍液喷洒。

2.4.2防治蚧壳虫

可在幼虫活动期,喷洒敌敌畏1000-1500倍液,或马拉松800-1000倍液;也可用50%的1059涂茎。

第3篇:花生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范文

关键词:水生花卉;病虫害;综合治理

水生花卉姿色秀丽、色彩斑斓、香味馥郁、高雅大方,且其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水质和调节气候,因此备受人们的喜爱。然而,水生花卉在生长与繁育过程中,经常受到各种理化及生物因素的侵袭,造成形态失常、枝叶残缺、凋零枯萎,乃至死亡。水生花卉病虫害的发生,与植株的生长势、适应性、气候因子和外来侵袭因素有关,不能单靠化学药剂防治。必须制定“以病虫测报为前提,病虫检测为手段,栽培管理为基础,生物、物理和生化诱杀为协调,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为急救”的综合治理策略与措施。为了维护水生花卉产业的发展、控制病虫的危害,现将其综合治理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一、病虫测报

病虫的发生遵循从无到有、从点到面、从轻到重的客观规律。只有对每一种病或虫的有无和动态掌握清楚,才能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为此,将当地水生花卉种类可能发生的病虫种类和往年易发生的病虫种类都要详细调查与记录。在此基础上,列出病虫易发生的种类为监测重点。并将重点病虫的生物学特性、发生条件掌握清楚,随时掌握发生与动态,做到将病虫控制在点而形不成害。

二、病虫检疫

水生花卉病虫检疫是病虫害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最经济、简单而方便的防治手段。许多病虫是通过花卉的球茎、根茎和苗木调运而传播和蔓延的,特别是蚧虫,北方温室植物的蚧虫90%是随南方苗木传入的,部分种类可在北方越冬,随之成为北方的重要害虫。水生花卉中的荸荠枯萎病和球茎灰霉病、慈菇褐斑病、美人蕉芽腐病、花叶病以及锈病等都是在球茎、种茎和病苗中越冬,可随调运传到北方。因此,在从南方调入水生花卉的球茎、种茎和苗木时,必须严格检疫,严防调入病虫种苗,以预防水生花卉病虫害的发生。

三、栽培管理

栽培管理直接影响水生花卉的生长、发育与开花。从选种、施肥、整枝摘叶、中耕除草以及水质、水位管理都是为水生花卉生长发育创造有利条件,促其生长健壮,增强抵抗力,创造不利于病虫侵袭的环境条件。选用抗病品种或在发病区域中选健壮无病的单株留种,均为防治病害简单易行的经济有效方法;科学合理施肥是促进花卉生长发育的必需方法,能改善水生花卉的营养条件,使其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虫害的能力。施肥不当,会造成一些植物生长不良而易罹患病害,如氮肥过多,枝叶徒长、组织柔软,易遭蚜虫、病原物侵害,氮肥过少,枝叶黄化纤细、抗病能力差;缺少磷肥,影响花芽形成或落花;缺少钾肥,叶片皱缩,枝干纤细,降低抗病能力。大部分水生花卉的整个生长周期均是在水中进行的,水质不好、pH值过高,有些种类不适应,无法生长。必须栽植前检测水质,选择适宜品种。整枝摘叶是培育花卉美观和利于生长的手段,也是摘除病虫枝叶并烧毁避免蔓延重遭危害的好方法;经常铲除池塘边和浮水杂草,既能保证花卉生长又能防治病虫害孳生;按照花卉不同发育阶段和冬季越冬的需要,可随时调节水位,是有利于花卉生长、防冻害的必要措施;合理轮作也是提高花卉生长和防止病害的有力措施。

四、生物、物理和生化诱杀

生物防治是利用自然界的生物天敌或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控制病虫害发生与繁衍,如微生物中用白僵菌、青虫菌、杀螟杆菌、苏云金杆菌、Bt乳剂、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水生花卉中大蓑蛾、黄刺蛾等。运用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中的井冈霉素、链霉素防治茭白纹枯病、美人蕉芽枯病等。利用捕食性或寄生性天敌昆虫和益鸟防治虫害也是极好的方法,如运用捕食性昆虫瓢虫、草蛉、食蚜蝇防治水生花卉中的蚧虫、蚜虫和螨类等。物理防治方法也很多,如温水浸种、糖醋诱杀、灯光诱杀、人工摘除病枝叶和人工捕杀害虫等,如刺蛾、斜纹夜蛾、棉水螟、莲潜叶摇蚊、金龟子类等虫害均可采取物理防治法。生化诱杀是利用昆虫性外激素诱杀害虫雄成虫,如诱杀大蓑蛾、斜纹夜蛾等。

五、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当病虫害猖獗或突发性发生时,选用化学农药作为急救手段,是行之有效、经济、方便的方法,但要注意合理用药。其措施:一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如吡虫啉、辛硫磷、敌百虫、敌敌畏和拟除虫菊酯等,大力推广应用白僵菌制剂、Bt制剂、粉虱真菌制剂等微生物农药和鱼藤酮、苦参碱等植物源农药,以及昆虫生长调节剂如灭幼脲、除虫脲、卡死克、扑虱灵、抑太保、杀蛉脲等。二是减少用药次数和药量,只要1次用药解决问题,绝不用2次,尽量选用有效成分含量高的农药,如防治蚜虫的吡虫啉,有效成分用量只有氧化乐果的1/40,防治叶螨的阿维菌素有效成分用量只有三氯杀螨醇的1/56;喷雾方法尽量采用小容量、低容量或超低容量,以提高农药的利用率。常规大容量喷雾,真正落到植物体上的只有20%~30%,其余都流失到环境中,而其他容量喷雾使用率可达60%以上。三是改变用药方法,有些农药内吸性极强,通过茎叶上抹药,传导到植物各个部位,既杀虫又不污染环境。四是避免病虫产生抗药性,可以采用不同农药种类和品种交替使用。五是保管好农药,勿造成人畜中毒。施药人员作业时身穿防护衣、帽子和口罩。风大、雨天、顶风不喷药,作业后洗脸洗手,确保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赵家荣.水生花卉[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2]林焕章,张能唐.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第4篇:花生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范文

关键词:水生花卉;病虫害;综合治理

水生花卉姿色秀丽、色彩斑斓、香味馥郁、高雅大方,且其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水质和调节气候,因此备受人们的喜爱[1]。然而,水生花卉在生长与繁育过程中,经常受到各种理化及生物因素的侵袭,造成形态失常、枝叶残缺、凋零枯萎,乃至死亡。水生花卉病虫害的发生,与植株的生长势、适应性、气候因子和外来侵袭因素有关[2],不能单靠化学药剂防治。必须制定“以病虫测报为前提,病虫检测为手段,栽培管理为基础,生物、物理和生化诱杀为协调,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为急救”的综合治理策略与措施。为了维护水生花卉产业的发展、控制病虫的危害,现将其综合治理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病虫测报

病虫的发生遵循从无到有、从点到面、从轻到重的客观规律。只有对每一种病或虫的有无和动态掌握清楚,才能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为此,将当地水生花卉种类可能发生的病虫种类和往年易发生的病虫种类都要详细调查与记录。在此基础上,列出病虫易发生的种类为监测重点。并将重点病虫的生物学特性、发生条件掌握清楚,随时掌握发生与动态,做到将病虫控制在点而形不成害。

2病虫检疫

水生花卉病虫检疫是病虫害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最经济、简单而方便的防治手段。许多病虫是通过花卉的球茎、根茎和苗木调运而传播和蔓延的,特别是蚧虫,北方温室植物的蚧虫90%是随南方苗木传入的,部分种类可在北方越冬,随之成为北方的重要害虫。水生花卉中的荸荠枯萎病和球茎灰霉病、慈菇褐斑病、美人蕉芽腐病、花叶病以及锈病等都是在球茎、种茎和病苗中越冬,可随调运传到北方。因此,在从南方调入水生花卉的球茎、种茎和苗木时,必须严格检疫,严防调入病虫种苗,以预防水生花卉病虫害的发生。

3栽培管理

栽培管理直接影响水生花卉的生长、发育与开花。从选种、施肥、整枝摘叶、中耕除草以及水质、水位管理都是为水生花卉生长发育创造有利条件,促其生长健壮,增强抵抗力,创造不利于病虫侵袭的环境条件[3]。选用抗病品种或在发病区域中选健壮无病的单株留种,均为防治病害简单易行的经济有效方法;科学合理施肥是促进花卉生长发育的必需方法,能改善水生花卉的营养条件,使其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虫害的能力。施肥不当,会造成一些植物生长不良而易罹患病害,如氮肥过多,枝叶徒长、组织柔软,易遭蚜虫、病原物侵害,氮肥过少,枝叶黄化纤细、抗病能力差;缺少磷肥,影响花芽形成或落花;缺少钾肥,叶片皱缩,枝干纤细,降低抗病能力。大部分水生花卉的整个生长周期均是在水中进行的,水质不好、pH值过高,有些种类不适应,无法生长。必须栽植前检测水质,选择适宜品种。整枝摘叶是培育花卉美观和利于生长的手段,也是摘除病虫枝叶并烧毁避免蔓延重遭危害的好方法;经常铲除池塘边和浮水杂草,既能保证花卉生长又能防治病虫害孳生;按照花卉不同发育阶段和冬季越冬的需要,可随时调节水位,是有利于花卉生长、防冻害的必要措施;合理轮作也是提高花卉生长和防止病害的有力措施。

4生物、物理和生化诱杀

生物防治是利用自然界的生物天敌或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控制病虫害发生与繁衍,如微生物中用白僵菌、青虫菌、杀螟杆菌、苏云金杆菌、Bt乳剂、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水生花卉中大蓑蛾、黄刺蛾等[4]。运用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中的井冈霉素、链霉素防治茭白纹枯病、美人蕉芽枯病等。利用捕食性或寄生性天敌昆虫和益鸟防治虫害也是极好的方法,如运用捕食性昆虫瓢虫、草蛉、食蚜蝇防治水生花卉中的蚧虫、蚜虫和螨类等。物理防治方法也很多,如温水浸种、糖醋诱杀、灯光诱杀、人工摘除病枝叶和人工捕杀害虫等,如刺蛾、斜纹夜蛾、棉水螟、莲潜叶摇蚊、金龟子类等虫害均可采取物理防治法。生化诱杀是利用昆虫性外激素诱杀害虫雄成虫,如诱杀大蓑蛾、斜纹夜蛾等。

5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当病虫害猖獗或突发性发生时,选用化学农药作为急救手段,是行之有效、经济、方便的方法,但要注意合理用药。其措施:一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如吡虫啉、辛硫磷、敌百虫、敌敌畏和拟除虫菊酯等,大力推广应用白僵菌制剂、Bt制剂、粉虱真菌制剂等微生物农药和鱼藤酮、苦参碱等植物源农药,以及昆虫生长调节剂如灭幼脲、除虫脲、卡死克、扑虱灵、抑太保、杀蛉脲等。二是减少用药次数和药量,只要1次用药解决问题,绝不用2次,尽量选用有效成分含量高的农药,如防治蚜虫的吡虫啉,有效成分用量只有氧化乐果的1/40,防治叶螨的阿维菌素有效成分用量只有三氯杀螨醇的1/56;喷雾方法尽量采用小容量、低容量或超低容量,以提高农药的利用率。常规大容量喷雾,真正落到植物体上的只有20%~30%,其余都流失到环境中,而其他容量喷雾使用率可达60%以上。三是改变用药方法,有些农药内吸性极强,通过茎叶上抹药,传导到植物各个部位,既杀虫又不污染环境。四是避免病虫产生抗药性,可以采用不同农药种类和品种交替使用。五是保管好农药,勿造成人畜中毒。施药人员作业时身穿防护衣、帽子和口罩。风大、雨天、顶风不喷药,作业后洗脸洗手,确保人身安全。

6参考文献

[1] 赵家荣.水生花卉[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2] 林焕章,张能唐.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第5篇:花生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范文

关键词:园艺花卉;病虫害;防治技术

1 园艺花卉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1.1 立枯病

当花卉感染立枯病之后,其病原菌会逐渐损害花卉根颈部以及花卉的嫩芽。当花卉感染初期,其根部的花叶会逐渐产生褐色的斑状物,随之表皮开始枯萎,感染后期有很大的可能导致整株花枯死。部分花卉例如茉莉花在感染立枯病以后其植株组织会出现木质化的情况,呈现出直立状的枯萎。

防治手段:在开始播种时,选择一些比较容易受到感染的花卉品种,根据种子总重量的1:500的比例,混合入赛力散播种。注意要在播种完成之后给足水份,保证幼苗长出之后半个月左右不存在缺水的情况。花卉的幼苗可以选择使用硫酸亚铁来防治立枯病,选择1%的硫酸亚铁3kg/m2进行喷洒。

1.2 白粉病

容易受到白粉病感染的花卉主要有瓜叶莲、倒挂金钟等,在白粉病的染病初期,花卉的页面呈现出浅灰色。一般来说染病的部位会产生一层薄薄的白毛状物体,当白色物体逐渐延伸到整个叶面之后,花卉新叶会暂停生长,最终造成花卉整株死亡。白粉病通常会发生于闷热的栽培环境下。

防治手段:在花卉的种植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栽培环境的通风,掌握好花卉生长所需的温湿度。另外还可以使用一些药剂来防治,比如说磷甲化肥的施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花卉的植株抗性;如果花卉已经开始感染白粉病,则应该尽快地摘除受感染的叶片避免其扩散。

1.3 黑霉病

当花卉感染黑霉病之后,其花叶上一般会形成褐色的霉斑,随着感染程度的加深会渐渐生成黑色的霉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同时也对花卉的美观性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会造成花卉死亡。

防治手段:花卉黑霉病的防治工作一般在花卉室内栽培的过程中进行,比如可以通过提高室内环境的透光性与通风性,做好室内温湿度的控制等方法来防治,此外对于已经感染的植株可以喷洒波尔多液。

2 园艺花卉常见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2.1 蚜虫

蚜虫又被称之为密虫,是花卉栽培过程中非常常见的一类虫害。一般来说蚜虫的种类有蚜虫、月季长管蚜虫、桃粉蚜等,蚜虫的繁殖力强,常集中在花卉的叶片背面、嫩芽内部、花蕾中等地方。蚜虫的危害会导致花卉叶片干枯,严重时会造成花卉死亡。

防治手段:可以选择鱼藤精或者除虫菊等药剂进行喷洒防治;也可以选择1:1000的洗衣粉水溶液进行喷洒,尤其是加酶洗衣服,其中的酶成分可以对蚜虫的表皮组织产生较大的破坏,从而起到很好的杀灭效果。通常来说药剂喷洒的周期为一周左右。

2.2 红蜘蛛

红蜘蛛也是花卉常见的虫害之一,相比蚜虫来说,红蜘蛛会对很多花卉造成危害,例如月季花、茉莉花、一串红以及杜鹃花等。一般来说,夏天是红蜘蛛危害率最高的阶段,这类害虫常常会在花叶的背面结网,然后用它们的刺吸式口器吸取植株的汁液和养分。受红蜘蛛危害的花卉生长会变得异常缓慢,严重的还会枯死。

防治手段:选择乐果1500倍稀释液或者25%杀虫脒800倍稀释液进行雾状喷洒,喷洒周期一般为半个月。需要注意的是在喷洒后一段时间要确保室内的通风。

2.3 白粉虱

白粉虱又称小白娥,白粉虱会危害很多花卉,它经常会存在于花卉的叶片背部吸取植株的汁液,尤其是花卉新生的嫩叶受害最严重。

防治手段:选择敌敌畏乳液1000倍稀释液,1kg溶液加洗衣粉5g进行雾化喷洒。加入洗衣粉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喷雾的粘性,白粉虱的翅膀沾到之后会失去飞行的能力。一般来说,每隔1周喷洒1次最佳。

3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园艺花卉常见的病虫害问题的防治,我们应该从以下4点出发:首先是有针对性选择防治方法,根据药剂的种类以及病虫害感染类型来开展防治工作;其次是要准确掌握不同病虫害问题的发生规律,选择最佳的防治时期,深入分析各种常见病虫害问题的发生时间与规律,这样才能够找到最佳的防治切入点;再次是应该掌握好药剂的使用量,准确了解花卉对药物的敏感度,对于花卉种类的不同要实施有差别地喷洒;最后应该科学地使用化学药剂,应该要定期更换药剂种类,防止产生抗药性。总之,我们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科学选择花卉病虫害防治方法,确保花卉的健康生长,不断促进城市园艺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花生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范文

1.1病害症状和受害植物

⑴白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并且嫩叶比老叶容易被侵染,该病也危害枝条、嫩梢、花叶及花蕾。主要受害植物有:紫薇、红叶李等。

⑵炭疽病主要危害茎、叶、叶柄、芽鳞和花瓣等。对幼嫩组织危害最大,主要寄主有:牡丹、芍药等。

⑶黑斑病。该病初期叶片面出现褐色小点,以后渐渐扩大为圆形或近圆形的斑点,病部四周组织变黄,病斑上生成小黑点。主要受害植物有:月季等。

⑷枯叶病。发生在叶尖活叶缘,初为圆形淡褐色小斑,不断向内扩展,边缘黑褐色,卷曲易碎,上生黑色小点。主要受害植物有:桂花、红花槐等。

⑸基腐病。主要危害支柱的鳞茎和基部。病株根部呈褐色软腐,鳞茎基部腐烂或开裂,叶片自上部失绿。主要受害植物有:水仙、海棠等。

1.2虫害症状和受害植物

⑴蚜虫。主要寄生吸取花蕾、花朵汁液,使叶片萎缩,影响开花。主要受害植物有:木槿、红叶李、大丽花、海棠等。

⑵斑叶蝉。栖息于叶背刺吸叶片汁液,使叶片呈现白色小斑点,叶片苍白导致早期脱落。主要受害植物有:月季、碧桃、海棠等。

⑶疥虫。多居于新梢、叶背主脉两侧、阴面、枝杈处或枝条叶面上终生吸取汁液,危害植物的生长,诱导多种疾病。主要受害植物有:黄杨、金叶帧、月季等。

⑷星天牛成虫啃噬嫩枝和叶脉,幼虫蛀食韧皮部和边材,并在木质部蛀成不规则的坑道,严重阻碍养分和水分运输,使枝干干枯甚至全株死亡。主要受害植物有:杨柳、榆树、梧桐等。

⑸金龟子主要啃食植物的叶片,形成孔洞,缺刻或秃枝。幼虫主要危害多种植物的根茎和球茎。主要受害植物有:侧柏、云杉、柳树等。

⑹舞毒蛾幼虫取食叶、芽,可将树芽食光。主要受害植物有:杨柳、榆树、碧桃等。

⑺大袋蛾。取食输液、嫩枝和幼果,几天内能将全树枝叶食尽,残存秃枝光杆,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开花结果,使枝条枯死或整株死亡。主要受害植物有:杨柳、榆树、油松、核桃等。

2.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原则与措施

2.1病虫害防治原则

2.1.1强调安全为主,采取一些物理、生态防治方法和高效低毒的化学药物进行综合防治。

2.1.2以园林技术措施为基础,因地制宜地协调好生态、物理、化学等综合防治方法,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害。

2.1.3在使用化学药剂时,要注意对人、环境、天敌及植物的安全,根据城镇园林绿化的特点,贯彻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一些行之有效、安全可靠的措施。3.2病虫害防治措施

2.2.1植物选择:绿化施工前应严格选择植物,严格选择无病虫害的健康苗木,在绿化施工中发现病虫害时,立即采取措施,彻底消灭。

2.2.2栽培措施:通过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防止病虫害发生,有利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抑制或减少病原物的来源。绿化树种的合理搭配、合理施肥和灌水、防止病虫传播。

2.2.3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对人、畜、植物安全,病虫不产生抗性,天敌来源广,且有长期抑制作用。采用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病等防治方法。生物防治必须与其它防治措施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2.2.4物理防治:采用器械和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通过热处理、机械阻隔和射线辐照等方法进行防治。

2.2.5化学防治:化学方法简单、见效快。在城市绿化管理中,化学防治病虫害要注意选用选择性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通过改变施药方式、减少用药次数,同时还要与其它防治方法相结合,充分发挥化学防治的优越性,减少其毒副作用。

3.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3.1认识重视不够且产生偏差

多数园林绿化管理中存在重植不重管,会种不会管的现象,病虫害发生严重时才去喷药防治,甚至不去防治,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步调不一致,存在防治死角。在病虫害防治中注重短期效果,缺乏长远考虑,偏重和依赖于化学药剂防治,忽视物理方法、栽培措施、生物技术、营林手段等防治措施的综合运用。

3.2近郊绿化病虫害防治有待加强

城郊绿化体系因为没有经费保障、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制度和措施不完善,致使病虫害防治工作难以落到实处,造成病虫害基数大、种类多,对城市园林绿化构成一定的威胁。

3.3缺乏对林木病虫害的长期监控

由于对病虫害的大发生没有超前预见性,不利于在病虫害发生的各个时期采取相应措施。

3.4病虫害检疫存在漏洞

由于苗木检疫力量薄弱,不能大范围的对调运的苗木进行严密检疫,许多绿化公司所采用的苗木其产地既有区内也有区外的,对这些苗木检疫存在明显的不足,由于检疫这个重要环节放松,就有可能将外地的病虫害带入本地,造成病虫害的严重发生。

3.5园林绿化人员素质较差

在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中,存在绿化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较低,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不能正确使用农药、操作技术欠缺、防治方法单一的现象,很大程度的影响到城市生态植保。

4.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策略

4.1树立病虫害防治观念

以生态学原则为基础,以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天敌,逐步恢复生态系统的自然调节能力为目标,积极采取多种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把病虫侵染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4.2增加检疫人员,严格把关

高度重视检疫工作,将检疫工作作为病虫害防治的重要环节,增加检疫人员和配备检疫设备,扩大检疫范围,在苗木调运中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对方方面面的苗木调运做到严格把关,防止出现检疫漏洞,坚决杜绝有害病虫的传入。

4.3加强园林绿化人员的技术培训

经常对绿化从业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引进外地专家来本地区讲课,组织有关人员去外地参观学习培训,大力培养园林绿化专业技术人员,树立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的理念。

4.4建立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监测点

对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发展进行长期监控,做好病虫害动态发生的预测预报,提早拿出防治方案,从而进行有效的防治。

4.5加强对驻地厂矿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内树木病虫害防治的监督和指导

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做到统筹安排,步调一致,同时加强指导,多种措施并用,使整个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工作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5.结论

第7篇:花生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范文

关键词 枇杷;病虫种类;危害情况;贵州余庆

中图分类号 S667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3-0116-02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为双子叶木本植物,属蔷薇科(Rosaceae)、苹果亚科(Maloideae)、枇杷属(Eriobotrya Lindl)常绿小乔木植物,又名金丸、芦枝等。枇杷果实不但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有很高的保健价值。贵州省是枇杷种植区域,随着枇杷栽培种植面积扩大,病虫发生种类逐年增多,发生程度逐年加重。贵州省对枇杷发生病虫种类调查研究较少,仅张 斌等[1]对贵阳地区枇杷果园常见害虫种类进行了调查。为了摸清余庆县枇杷有害生物发生种类和田间消长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治技术,确保枇杷正常生长,生产优质、无农药残留污染的枇杷精品水果,笔者于2012―2013年在余庆县开展了枇杷有害生物发生种类进行了调查,探索其综合治理策略及防治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概况

1.2 调查方法

1.2.1 普查法。在枇杷生长期间每隔10~15 d调查1次,采取对根际和根际土壤取样调查及干、枝、叶、花上收集的方法进行普查,采集的病虫害标本带回进行鉴定,调查过程中观察记载病虫危害枇杷植株部位及危害症状。

1.2.2 灯诱法。在枇杷种植园内安装佳多牌频振式杀虫灯,每10 d调查1次,对诱集的昆虫带回进行鉴定[2]。同时,观察诱集昆虫对枇杷植株危害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枇杷发生病虫种类

据调查,余庆县枇杷园发生病虫害种类有30种,其中,侵染性病害7种,非侵染性病害3种(表1)。枇杷果园发生害虫种类有5个目14个科19种,螨类有1个目1个科1种,其中,同翅目有4科8种,鞘翅目有3科4种,半翅目有1科1种,膜翅目有1科1种,鳞翅目有5科5种(表2)。

2.2 枇杷病虫发生危害部位

余庆县枇杷病虫因发生种类不同,其危害部位不同。发生在根部的病害有枇杷根腐病1种;发生在叶片上的病害有枇杷炭疽病、枇杷轮斑病、枇杷灰斑病、枇杷圆斑病、枇杷叶尖枯斑病5种;发生在花上的病害有干腐型枇杷花腐病(枇杷灰斑病)、湿腐型枇杷花腐病2种;发生在果实上的病害有枇杷炭疽病、枇杷灰斑病、枇杷日灼病、枇杷裂果病、果实栓皮病,其中,枇杷日灼病、枇杷裂果病、果实栓皮病为非侵染性病害(表1)。枇杷果园害虫危害根部的有星天牛、桑天牛、铜绿丽金龟3种;危害树干的有桑天牛、星天牛、矢尖蚧、桑白盾蚧4种;危害枝梢的有桃蚜、棉蚜、桃瘤头蚜、梨茎蜂、星天牛、桑天牛、矢尖蚧、桑白盾蚧8种;危害叶片的害虫有中国梨木虱、桃蚜、棉蚜、桃瘤头蚜、小绿叶蝉、青大叶蝉、矢尖蚧、梨叶甲、枇杷瘤蛾、舟形毛虫、大蓑蛾、红蜘蛛12种,害螨1种;危害花的有铜绿丽金龟1种;危害果实的有丽盾蝽、梨小食心、桃柱螟3种(表2)。

2.3 枇杷病虫发生危害优势种

通过调查,枇杷病虫发生的危害情况和对枇杷植株和产量影响程度确定优势种。在余庆县枇杷病害发生危害较重的有枇杷炭疽病、枇杷轮斑病、枇杷灰斑病(干腐型枇杷花腐病)、枇杷圆斑病、湿腐型枇杷花腐病、枇杷日灼病、枇杷裂果病、果实栓皮病等8种;枇杷果园发生危害重的害虫有星天牛、桑天牛、枇杷瘤蛾、中国梨木虱4种,害螨有红蜘蛛1种。

3 结论与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余庆县枇杷种植园发生病虫种类有30种,其中,侵染性病害7种,生理性病害3种,虫害5目14科19种,螨类1目1科1种。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有13种,其中,病害有枇杷炭疽病、枇杷轮斑病、枇杷灰斑病(干腐型枇杷花腐病)、枇杷圆斑病、湿腐型枇杷花腐病、枇杷日灼病、枇杷裂果病、果实栓皮病8种;虫害有星天牛、桑天牛、枇杷瘤蛾、中国梨木虱4种,螨类有红蜘蛛1种。张 斌等[1]报道贵阳地区枇杷园常见的害虫有6个目17个科26个种。此次调查结果表明,余庆县枇杷园常见虫害比贵阳地区枇杷园常见的害虫少1个目,少3个科,少7种。说明枇杷种植的种植区域和环境对枇杷害虫发生种类有影响。

分析影响枇杷病虫发生的主要因素有:一是越冬病虫是病虫发生的基础,冬季管理差,没有进行封园处理的枇杷果园病虫发生重;二是湿度影响发病程度,同一品种湿度越大,发病越严重;树龄短,树势强,通风条件及排水情况好的果园,花腐病、根腐病发生率低;三是果实套袋技术影响病虫发生,实行果实套袋技术后,除有效防止果实病虫锈斑病、炭疽病、枇杷灰斑病、丽盾蝽、梨小食心虫、桃柱螟发生危害,还可明显减少日灼病及裂果病等生理病害的发生[3-5];四是土壤带菌、排水不良是根腐病主要因素;五是生态环境,在山区腐殖质含量高的砂质壤土蛴螬发生受害重。

科学防治枇杷病虫,减少病虫危害损失,对于提高枇杷产量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针对枇杷主要病虫发生特点,其防治策略为:抓好农业防治为重点,在做好农业防治的基础上,合理应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抓住防治适期,对症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化学防治[6]。一是农业防治。在冬季清除枇杷果园内的枯枝、病叶(病果)和杂草,集中烧毁。做好清沟排水工作。春季及时施肥,每株施农家肥10~15 kg、复合肥0.5 kg。果实采收结束后及时进行果树修剪,结果枝自枝条基部10 cm处进行短截。二是生物防治。推广使用生物源农药,保护利用有益生物和优势种群,减少化学农药施用次数和使用量。用10%烟碱乳油1 000倍液、2.5%鱼藤酮乳油1 000倍液,或0.3%苦参碱水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中国梨木虱、蚜虫、红蜘蛛等。三是物理防治。推广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鞘翅目、鳞翅目等害虫的成虫;人工捕杀天牛成虫和幼虫。应用黄板诱杀蚜虫等。推广应用果实套袋技术,在枇杷花谢后20~30 d选晴进行套袋。套袋前疏果穗,每穗选留大小一致、发育良好、相对集中的幼果3~5个,疏果后喷施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药液干后进行套袋。四是化学防治。用药原则:禁止使用国家规定的剧毒、高毒、高残留和具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农药品种,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毒农药或生物农药。施药原则:抓住防治适期,对症用药,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

4 参考文献

[1] 张斌,耿坤,李德友,等.贵阳地区枇杷果园常见害虫种类调查[J].贵州农业科学,2012,40(10):105-107.

[2] 吕佩珂,庞震,刘文珍,等.中国果树病虫原色图谱[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165-168.

[3] 李大庆,夏忠敏,杨再学,等.不同果袋对大五星枇杷果实品质影响[J].耕作与栽培,2014(1):14-15.

[4] 群杨叶,黄圣明.枇杷果实病害及防腐保鲜[J].广西热带农业,2001(4):16-18.

第8篇:花生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范文

摘要总结了棉花夏季常见病害如棉蚜、红铃虫、棉铃虫、黄萎病的为害症状及其防治方法,以期为棉花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棉花病虫害;症状;防治

棉花为锦葵科(Malvaceae)棉属(Gossypium)植物,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我国是世界上棉花产量最高的国家之一,种植面积主要集中在我国的西部和北部。棉花在生长过程中常受到各种病虫危害,造成品质下降,产量损失[1]。笔者就棉花夏季常见病虫害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进行总结,以期为实际生产提供帮助。

1棉蚜

1.1为害症状

棉蚜以刺吸口器插入棉叶背面或嫩头部分组织吸食汁液,受害叶片向背面卷缩,叶表有蚜虫排泄的蜜露(油腻),并往往滋生霉菌。棉花受害后植株矮小、叶片变小,叶数减少,根系缩短,现蕾推迟,蕾铃数减少,吐絮延迟[2]。

1.2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冬春两季铲除田边、地头杂草,早春对越冬寄主喷洒氧化乐果,消灭越冬寄主上的蚜虫;结合间苗、定苗、整枝打杈,把有虫苗、虫枝带至田外,集中烧毁。

(2)农药防治。10%吡虫啉50~60g拌棉种100kg;44%丙溴磷乳油1 500倍液、40%灭抗铃乳油1 200倍液、43%新百灵乳油(辛·氟氯氰乳油)1 500倍液、90%快灵可溶性粉剂3 500倍液、20%好年冬乳油1 000倍液喷雾防治,必要时将上述杀虫剂与增效剂混用,可提高防效,延缓抗药性。

2红铃虫

2.1为害症状

(1)蕾、花被害。从花蕾顶部蛀入,蛀孔为针尖状黑褐色,蕾外无虫粪。幼虫在蕾内吃花蕊,有的蕾内花蕊被吃空而脱落;有的不脱落,仍能开花,但花发育不良,部分花瓣粘连扭曲,不能张开。

(2)青铃被害。从基部蛀入,产生黑褐色蛀孔,不久蛀孔愈合,在铃壳内壁形成不规则的突起。较老青铃受害,壳内壁有幼虫钻蛀的虫道。幼虫侵入后蛀食棉籽。被害棉铃遇雨霉烂,被害铃室成为僵瓣。

(3)种籽被害。蛀食虫粪在棉籽内,种仁被吃掉,成为空壳,壳上有虫孔。

2.2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可根据气候特点采取不同措施,如东北棉区,可利用低温条件,实行室外或冷库囤棉,以消灭越冬红铃虫。棉仓灭虫,可在贮花前用石灰或泥浆刷平面墙,填平缝隙,成虫羽化期喷80%敌敌畏乳油800~900倍液,隔3~4d喷1次。也可安置3W黑光灯诱杀成虫。尽量在5月前将需要榨油的棉籽榨完,以减少虫源。

(2)化学防治。低龄幼虫期,叶面喷雾好当先25g/L乳油750~900mL/hm2、2.5%溴氢菊酯7.5~15.0g/hm2、功夫菊酯15g/hm2,或西维因1∶250倍稀释液使用。

3棉铃虫

3.1为害症状

(1)2代(蕾铃期)为害症状。生长点被害,幼虫将顶心周围小叶芽为害成缺刻形或孔洞,有细虫粪,叶展开后呈畸形;生长点常被破坏,使棉茎顶部停止生长,从顶部以下几个叶腋处长出粗壮的徒长枝,上面基本不长花蕾,使整株棉花变成只长叶、杆不结果的光杆棉,俗称“公棉花”。顶部嫩叶被害被吃成许多小穿孔。蕾被害,幼虫藏在苞叶内蛀食幼蕾,蛀孔处有虫粪;被害蕾苞叶张开,很快脱落。花被害,花的雄蕊、花柱被吃掉;子房基部蛀入为害,被害花往往不结铃[3]。

(2)3、4代(铃期)为害症状。棉铃基部有蛀孔,孔口附近有虫粪,蛀食幼虫虫体大半露在铃外;被蛀棉铃遇雨很容易霉烂脱落,不脱落的被害部位成为僵瓣,蕾被害症状相同。

3.2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利用杨树枝把、高压汞灯、性诱剂等,进行大面积诱蛾,可减少田间落卵30%~50%。种植玉米、高粱诱集带集中灭蛾,喷磷驱蛾都可减少田间卵量。

(2)生物防治。在1、2代卵盛期,可用Bt固体制剂7.5kg/hm2或含1亿个/mL孢子的Bt乳剂7.5L/hm2,加水450~600L/hm2喷洒,3~4d喷1次,连喷2~3次,防效可达80%。也可喷核多角体病毒药液450~600L/hm2,连喷2次效果较好。

(3)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棉铃虫的天敌种类很多,如赤眼蜂寄生卵、齿唇姬蜂、侧沟茧蜂、绒茧蜂等捕食卵和幼虫,对控制棉铃虫有良好作用。

(4)化学防治法。25%溴氢菊酯1 000~1 500倍液,辛硫磷、敌敌畏1 000倍液,防治3代棉铃虫可选用40%辉丰1号乳油750mL/hm2、25%快杀灵900mL/hm2、5%氯氰菊酯与50%辛硫磷乳油混合喷洒或轮换使用。棉铃虫孵化后1~4d为防治适期,应及时防治。

4黄萎病

4.1 症状

由于病菌致病力强弱不同,症状表现亦不同,划分为落叶型或称光杆型、枯斑型或掌状枯斑型和黄斑型等。常见为落叶型,该菌系致病力强,病株叶片叶脉间或叶缘处突然出现褪绿萎蔫状,病叶由浅黄色迅速变为黄褐色,病株主茎顶梢侧枝顶端变褐枯死,病铃、包叶变褐干枯,蕾、花、铃大量脱落,仅经10d左右病株成为光杆,纵剖病茎维管束变成黄褐色,严重的延续到植株顶部。有时黄萎病和枯萎病混合发生2种症状在同一棉株上显现,但症状常与侵入病原菌种类及数量相关,出现较复杂的情况,可通过剖检病茎鉴别[4]。

黄萎病、枯萎病都可引致维管束变色。黄萎病变色较浅,多呈黄褐色;枯萎病颜色较深,多呈黑褐色或黑色。发病重的棉株茎杆、枝条、叶柄的维管束全都变色。必要时镜检病原即可确诊。常见于6~7月,地温25~28℃最适宜发病,现蕾期始发,始铃期盛发,花蕾期多雨重发。

4.2防治方法

多采用化学防治,可用“可杀得2000”药液500~600倍液(即600g/hm2“可杀得2000”对水300~360kg/hm2)灌根,同时结合“可杀得2000”1 000倍液+“金云大-120”1 500倍液(即225g/hm2“可杀得2000”+150mL/hm2“金云大-120”对水225kg/hm2)叶面喷雾防治。种植前也可选用16%氨水或氯化苦、福尔马林、90%~95%棉隆粉剂等进行土壤熏蒸或消毒。

5参考文献

[1] 张卫红,谢成利.棉花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9(12):118.

[2] 刘文红.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对策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8(16):154,157.

第9篇:花生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范文

关键词:核桃;病虫害;防治

1引言

贵州山核桃(Carya kweichowensis Kuang & A.M.Lu)为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胡桃科、核桃属(Juglans)。核桃属于高大落叶乔木,高达20m,胸径达60~70cm,树皮灰白色至暗褐色,浅纵裂,花期3~4月,果期10月。

正安县全县有林地面积196万亩,森林覆盖率为46.28%。正安县结合实际情况将核桃作为一大产业来发展,但是核桃单产低,品种良莠不齐,因病虫危害减产20%~30%,严重的减产在50%以上。所以做好病虫害防治,不仅可显著提高产量,还可大大提高核桃质量。

2核桃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2.1虫害及防治措施

核桃的主要虫害有核桃举肢蛾 、云斑天牛、根结线虫病、木尺蠖、蚧壳虫等。

2.1.1虫害核桃举肢蛾

主要危害果实,幼虫蛀入危害。防治方法:发现病果及时摘除;入冬前彻底清园,翻耕土壤消灭越冬虫茧;成虫出土前在树内盘撒毒土,25%的辛硫磷微胶囊施药后要浅锄;产卵盛期用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400~500倍等进行树上洒药。

2.1.2云斑天牛

主要以蛀干危害。防治方法:可采用人工捕捉成虫为主,并杀死幼虫后用药棉塞住虫孔,8月树上洒90%的敌百虫1000倍液或者从虫道注入80%的敌敌畏,防治率可达90%以上。

2.1.3核桃根结线虫

主要危害核桃苗根部幼嫩部分,严重时,苗木凋萎枯死。防治方法:用75%棉隆可湿性粉剂每亩1kg,加水150L在核桃根系50cm的地方挖沟倒入,最后将土覆盖踏实。

2.1.4木尺蠖

暴食性害虫,以幼虫取食叶片,严重时吃光叶片,仅留叶柄,严重影响树势。防治方法:成虫羽化期,用黑光灯或堆火诱杀;抓卵孵化期和低龄幼虫期喷药,25%灭幼脲悬浮剂5000倍或5%氟铃脲乳油1500~2000倍等。

2.1.5蚧壳虫

若虫上树吸食树液。防治方法:树干涂粘胶带,粘虫胶可用废机油加热溶解即可;若虫期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保护好黑缘红瓢虫、暗红瓢虫等天敌。

2.2病害及防治措施

核桃主要常见的病害有腐烂病、枝枯病、炭疽病、黑斑病、白粉病、溃疡病等。

2.2.1腐烂病

主要危害枝、干。防治方法:早春及生长期及时刮治病斑,刮治病斑后用靓果安按照800倍液稀释后喷药,之后将树干涂白防冻,预防该病发生和蔓延。

2.2.2核桃枝枯病

主要为害枝条,尤其是1~2年生枝条易受害。防治方法:主干发病,应及时刮除病部,用多抗霉素800倍或者靓果安600倍液进行喷洒。

2.2.3核桃炭疽病

主要为害果实。叶片、芽及嫩梢上时有发生。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发病重的核桃园于开花后喷洒50%使百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一般在发芽前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连续防治2~3次。

2.2.4核桃黑斑病

主要危害幼果和叶片,也可危害嫩枝及花器。防治方法:可在发病前,将靓果安按照800倍液稀释以后喷洒,发芽前可以喷200倍的施纳宁。

2.2.5核桃白粉病

防治方法:发芽前喷波美0.3度磺灰硫合剂,减少菌源。发病初期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2.2.6核桃溃疡病

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可采取刮除树干基部粗皮,涂抹50%甲基托布津进行防治,7~8月喷3次50%多菌灵600倍液。

参考文献:

[1] 吴志辉,潘志强,张国庆.宁国市山核桃病虫害防治现状分析及对策[J].安徽林业科技,2004(3):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