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绿色化工概念范文

绿色化工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绿色化工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绿色化工概念

第1篇:绿色化工概念范文

关键词: 绿色化学 化学实验 渗透 理念

一、绿色化学的概述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是研究和设计没有或只有尽可能少的环境副作用,并在技术上、经济上可行的化学品和化学过程的科学。所谓“绿色化学观”就是人们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实践中,就环境日趋恶化防治关键是减少乃至杜绝化学污染源而逐步形成的绿色化学重要性的认识,其基本内涵包括:(1)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它是指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2)树立绿色化学价值观。人类对环境价值的认识或者说观念、看法、观点可以称之为环境价值观。(3)树立化学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4)树立环境和谐道德观。环境道德观念是人类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继承和发展,是在现代工业文明引发的人与环境关系日益尖锐的情况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新道德观念,是人类有史以来环境意识发展的最高阶段。

二、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的现状

绿色化学对我国广大化学工作者来说,或许还是一个新概念,但他们在从事的环境保护、环境教育,微型化学实验研究等实际工作中,许多方面做到了与绿色化学相一致的要求,在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较多内容也充分体现了绿色化学观。

1.在化学概念上建立与绿色化学一致的概念。

从环境保护角度介绍了环境污染、三废、大气污染物、酸雨、温室效应(选学)等概念,在介绍概念的同时还分析了有关污染的成因和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及危害。从减量、减废的角度介绍了循环操作、交换剂再生、催化剂中毒等概念。这些看是常见、易懂的中学化学教材中的概念无不体现了绿色化学的概念,这为中学阶段开展绿色化学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

2.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的编排中已充分体现了绿色化学理念。

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的编排中,考虑到了绿色化学因素教材在有关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的内容编排中从绿色化学角度有重点地介绍了有毒物质的性质、使用、保存;介绍了氯气、氨气、硫化氢、氟气、氟化氢、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苯、硝基苯、白磷、偏磷酸等有毒、剧毒物质的毒性及使用方法,甚至用黑体字写出加以强调;在选学内容中安排了臭氧空洞的形成、合成洗涤剂的功与过介绍等。

3.在物质工业生产制造的介绍中已经渗透了绿色化学观点。

如工艺流程中都采取了循环操作,这样可以节省资源、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比如:在合成氨工业、氨氧化法制取硝酸等工艺流程中。如防止或减少污染物排放的过程中设置了尾气处理装置或回收再利用装置。

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应该在化学实验中更多的去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离开了实验的渗透,绿色化学观念是很难在中学化学中充分渗透的。

三、在化学实验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方法

1.认真研究实验内容,挖掘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教学内容。

比如:对常见实验的固、液试剂的取用给出了限量要求;在高中化学教材修订时,删除了制备有一定危险或危害的硫化氢和苯磺酸实验;介绍了闻气体的方法;强调了实验中常见的事故避免、应急处理等;介绍了特殊试剂的保存和使用原则及方法;在新编初中化学课本中引入了减量、减废的微型化学实验等有害气体的制备实验只安排在实验室中进行;在氯化氢、氯气等制备实验中强调了尾气的处理办法。

2.尽量避免选择和使用有毒害的反应物和反应助剂。

例如,在制乙烯时用氧化铝代替浓硫酸,可以有效地减少硫酸的污染。由于工业技术绿色化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所以它的发展更加迅速。在化工生产中不断出现新的工艺方法和新型的催化剂,可以成为高中化学实验绿色化的借鉴。应该注意把工业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既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同时也使化学实验更加绿色化。

3.改变实验装置,使产生毒害性物质的实验也能变成绿色化的实验。

例如二氧化硫和硫化氢气体反应的实验装置改进。二氧化硫和硫化氢两种气体制取方法都是用固体与液体反应,反应都不需要加热,而且反应物都用到盐酸。由于两种气体都是有毒害的气体,所以反应中应该尽量做到不泄漏气体。如果按照传统方法先分别制取二氧化硫和硫化氢,然后混合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必然造成气体的泄漏。为减少气体的泄漏污染,用一个小的空塑料矿泉水瓶,在其中放入小试管,塑料瓶、小试管中分别装入Na2SO3和FeS,然后迅速在其中分别加入盐酸,在塞橡皮塞前,挤压塑料瓶,排出部分空气,使瓶子瘪掉,然后再塞橡皮塞。我们可以看到,开始产生的H2S和SO2气体使塑料瓶鼓起来,然后随着反应的进行又瘪下去。最后在其中加入氢氧化钠,吸收过量气体或者中和未反应的盐酸。只要不拘泥于书本中现成的实验方案,在实验中多动脑子,寻找规律,不断创新,大胆探索,同时注意收集利用别人的好经验,很多会产生毒害性物质的实验也能变成绿色化的实验。

4.进行微型化实验,减少排放,实现绿色化学。

在实验中可以借助小试管、点滴板、多用滴管、井穴板等微型化的的仪器,控制学生滴加药品的用量,减少药品的使用。例如如果用小试管做乙烯的制取实验,可以节约乙醇,减少浓硫酸的排放;利用液体在滤纸上用量少、扩散快、面积大的特点作三价铁离子的检验等有明显颜色变化的实验;用黑色6穴点滴板做硫酸根离子、氯离子的检验实验,减少药品使用;在保证现象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反应溶液浓度;组合实验,通过实验的试纸化,减少反应物的使用及有害物的排放。

5.师生规范实验操作也有利于促进绿色化学实验室的建设。

第2篇:绿色化工概念范文

[关键词]产品整体概念;营销哲学;营销功能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18-0022-02

产品概念的不断演变是企业对产品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正确认识产品概念及其发展趋势有利于企业制定正确的战略目标,针对产品概念的不同部分开展各种营销活动,延伸营销功能,有效地提高产品的价值,增强其竞争力,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机会。

1 产品概念的演化过程

产品始终伴随着企业的成长,是企业各种信息的载体。从历史上来看,人们对其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从物品到商品,从单一商品到服务商品、战略商品,其中的文化内涵越来越丰富,从而形成了产品整体概念。

1.1 产品整体概念的当代诠释

现代市场营销中的产品整体概念由三个层次构成:核心产品、形式产品、附加产品,它既包括企业向消费者提供的有形商品,也包括企业向消费者提供的无形服务,即“产品应该被看成一束能够解决问题的属性集合或者一个能够让消费者感知到的利益包裹”。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附加产品针对的都是现有产品,满足的是消费者现实需求。但当今日益竞争的环境,许多企业不得不具有超前意识,以满足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为目标。于是,产品整体概念中的期望产品层次应运而生。期望产品赋予产品以战略和文化内涵,包括产品名称、产品形象、产品标识、产品定位等。

产品的工业化生产在丰富消费者生活、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废气、废水的排放,资源短缺,温室效应等。同时,废旧产品和包装也对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因此,产品未来的发展必然走绿色化之路。绿色产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和社会的绿色需求,实现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它为产品整体概念中增加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内涵。所以,产品整体概念将被扩展为五个层次:核心产品、形式产品、附加产品、期望产品和绿色产品。

1.2 产品整体概念的未来诠释

从核心产品到绿色产品,是人们对产品整体概念认识的加深。反过来,从绿色产品到核心产品,则是产品整体概念的绿色化过程。该过程生成的是整体绿色产品。整体绿色产品是企业将其社会责任感和环境目标融入企业产品整体概念之中,并通过有效的绿色产品管理来达到企业产品营销目标的手段集合。其主要内容包括整体绿色产品管理、绿色产品组合策略、绿色产品包装策略和绿色产品商标策略等。它是从产品的价值整体出发,以引导和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为目的,在企业中树立绿色产品整体营销观念,推行整体绿色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和营销。

(1)绿色核心产品。绿色核心产品要求企业提供的产品必须具有绿色使用价值,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的心理和行为需要。它体现的是消费者对回归自然的渴望,在整体绿色产品中处于核心地位。

(2)绿色形式产品。绿色形式产品要求企业提供的产品实体必须使用绿色材料、绿色包装,经过绿色生产,且产品使用后还应易于绿色处理。

(3)绿色附加产品。绿色附加产品要求企业提供的除产品之外的附加服务也要绿色化,通常包括:向消费者提供绿色购买方式,如允许消费者免用产品包装;向消费者提供绿色服务。

(4)绿色期望产品。绿色期望产品是企业的绿色文化在产品上的映射,赋予了产品特殊的内涵。当今的许多消费者往往很在意产品的特殊内涵,如产品包含的特定价值和利益属性——这也正是企业想和消费者分享的核心价值和利益。

产品整体概念的未来发展离不开市场营销哲学的指导作用,并随着市场营销哲学的演变而演变,不断拓展企业的市场营销功能。

2 营销哲学的演变与企业营销功能延伸

营销哲学作为指导企业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的理念,随着市场竞争态势的改变,不断扩展其内涵,促进企业营销功能的延伸。从历史上看,营销哲学经历了生产观念、产品观念、销售观念、营销观念和社会营销观念五个阶段。在市场发展初期,生产观念占据主导地位,企业的营销功能表现为扩大生产和提高效率。产品观念是从“供给能够自动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出发,一味追求产品的高质量,而不顾消费者偏好的多样性变化,企业的营销功能表现为精心设计和改进产品。当供给略大于需求时,销售观念成为市场的“主角”,企业的营销功能表现为积极促销,即“销售其能够生产的东西,而不是生产能够出售的新产品”。当市场上绝大多数产品都供过于求时,营销观念开始出现,它打破了“以产定销”模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与愿望是企业的责任。此时,企业的营销功能表现为市场调查和激发潜在需求。为了减缓自然环境的持续恶化,兼顾消费者和社会需求,平衡和评判公司利润、消费者需要满足和公共利益三者的关系,企业提出了社会营销观念,企业的营销功能表现为产品的绿色化。

企业的营销功能从扩大生产、精心设计产品、积极促销、激发潜在需求到产品绿色化,体现了企业经营重心的转变:从有形产品到无形服务。无形服务包括两个方面内容:消费服务和社会服务。消费服务的增多使企业从获取消费者转向挽留消费者,企业逐渐融入到消费者之中,实现与消费者互动,深化客户关系。消费服务强调深入理解消费者需求及需求的不断变化,然后尽可能根据这些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并持续地激励消费者专注于从特定企业购买所需的产品和服务。社会服务是指企业对社会和人类的发展应负的责任。

3 产品整体概念与企业营销功能的契合

产品概念的演变赋予了市场营销活动新的内涵,进一步拓展了企业营销功能,两者的契合之处在于:

(1)扩大生产核心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对于企业来说,核心产品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本,主要体现在技术和能力上。对于消费者来说,核心产品是为了解决其日常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而提供的服务,是消费者最需要得到的利益。它作为产品整体的基本产品化形态,是产品整体的立足点,包含了应用新技术的新产品概念,支持产品整体的技术要素和借以赢得基础市场的核心顾客价值。所以,企业应该通过提高技术开发水平扩大核心产品的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不断满足不同细分市场的现实和潜在利益要求。

(2)精心设计形式产品,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只有产品的有形部分即形式产品对消费者有足够的吸引力,消费者才有可能去购买它,从而实现其利益。消费者的利益诉求往往跟消费者的个性有关,很多消费者都喜欢与自己的个性相适合的产品。所以,企业应该根据消费者的个性差异对市场进行细分,精心设计不同的产品,在成功定位的基础上有效地满足不同个性消费者对产品需求的利益。

(3)积极拓展附加产品,满足消费者的便利性需求。附加产品主要体现在企业的售后服务方面,它涵盖了能使消费者在购买之后满意度最大化的方方面面。附加产品与消费者的便利性紧密相连。便利性是消费者消费动机的最为重要的核心要素之一。为了达到便利性目的,所有的技术和服务都应全力改进,以求达到现有科技所能给予的最大方便。所以,售后服务不仅要灵活调整,而且还要经常进行拓展,因为消费者在产品正常运转的生命周期内对于产品售后服务的需求越来越精细。企业可以通过增加产品的附加部分,给消费者以惊喜,增加消费者的感知价值。一方面消费者会对该企业的产品形成依赖,形成消费者忠诚,另一方面消费者会对该产品进行口头的免费宣传,为企业的经营赢得主动权。

(4)努力开发期望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品牌化需求。消费者对产品的期望部分是消费者对产品的内在判断、要求和期望,是消费者购买时对产品核心利益、有形部分、延伸部分内在的衡量标准。一方面,它与消费者的自身条件有关;另一方面,它又来自于消费者的消费经验、亲朋好友的建议以及企业、竞争者的承诺等。在对产品满意的消费者中,只有感到惊喜的消费者才更有可能成为忠诚顾客。所以,期望产品理念要求企业在设计、生产和销售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利益,在回报高额利润的同时应尽可能地满足消费者的愿望,增强品牌的美誉度。消费者只有购买和使用了满意的期望产品,才能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从而真正认知并认可品牌。

(5)不断创新绿色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可持续需求。可持续消费包括三大方面:消费无污染的产品、消费过程中不污染环境、自觉抵制和不消费那些破坏环境或大量浪费资源的商品。这三个方面体现了消费的发展性和可持续性特征,所以可持续需求的对象是绿色产品。消费者绿色意识的强化促使绿色产品市场量会更大,尽管会有更多的绿色产品不断涌现在市场上,但也存在着由于绿色产品发展规模一直很有限,消费者对绿色产品需求越来越强烈,需求与发展规模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所以产品的绿色化是企业营销功能延伸的当务之急。

4 结 论

产品概念的演变与企业营销功能的延伸之间不仅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而且还相互融合,成为一体。产品整体概念演变的目的是为了延伸企业营销功能,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和消费需求。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创新绿色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可持续需求,是当前企业营销功能延伸的新趋势。绿色产品所体现的可持续消费,除了具备一般意义上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外,作为全新的消费模式,它倡导适度消费、公平消费、科学消费、和谐消费,避免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有益于维持和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企业必须承担的一项社会责任,有利于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第3篇:绿色化工概念范文

[关键词] 绿色住宅 房地产 战略管理

引言

近十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但房地产开发中的某些短期行为,却给我国土地、能源储备造成了巨大压力, 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并影响着房地产业的后继发展。有鉴于此,加之可持续发展又是当今国际普遍关注的一个世界性课题,政府和学术界将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了绿色住宅。但住宅供应者――开发商和住宅需求者――消费者,房地产产业走向的真正决定者,其绿色意识却不及政府和学术界对绿色住宅的关注程度。然而,必须看到这种矛盾是暂时性的。在不久的将来,绿色住宅将成为房地产市场的主流产品。

一、绿色住宅在中国的发展

1.绿色住宅的提出背景与概念

据2006年的统计数据,我国建筑消耗已占全国总消耗的25%,住宅每平方米能耗是同等条件下发达国家的3倍,可见建设生态环境必须从绿色生态住宅抓起。我国的住宅产业最初关注的是施工质量,其后是住宅项目的科技含量,再后是经济适用房的住宅产业化。直到2000年前后,一是顺应全球住宅产业提倡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二是十六大以后也提出要新型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要同时抓,我国住宅产业开始普遍关注绿色生态住宅,学术界也开始了对其的研究。

国外对绿色生态住宅的重视早于我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欧美各国民居中就兴起了经久不衰的绿色消费浪潮,其中也包括对绿色住宅的需求;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大会,成为生态住宅区理论发展的里程碑。20世纪8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开始组织起来共同探索实现住宅、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如“绿色建筑挑战”(Green Building-Challenge)行动。进入20世纪90年代,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思想后,绿色建筑更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同,并成为世界建筑发展的方向:美国成立绿色建筑协会,负责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TM)开发和管理;欧洲出台了“百万太阳能屋顶计划”;英国政府出台了百万“绿色住宅”建筑计划;日本出台了《日本环境生态住宅地方标准》。总之,世界各国的住宅业纷纷建立城市绿色建筑和绿色住宅小区,最优化地利用和节约各种自然资源,以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境界。

纵观近几年政府、相关协会、房地产企业与学术界的住宅概念,可以发现有这么几个高频词汇: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绿色住宅、生态住宅、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目前对这些概念并没有给出准确的区分,立场不同者之间甚至发生概念之争,比如一场关于“绿色住宅”与“生态住宅”的争论就曾在中国房地产协会与住宅商会之间展开。

基于众专家学者对上述概念的定义,本文认为它们之间的区别联系可以用图1表示。

界定绿色生态住宅的概念及相关概念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了解绿色住宅的发展,因为该概念在不同阶段以不同的形式出现。本文认为,绿色住宅与生态住宅两个概念无本质上的区别,故采用了建设部与世界银行的惯用叫法:绿色住宅。其概念为:以保障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推动绿色能源的充分使用为原则,以绿色环保技术和产品为支撑,全面提高节能、节水、节地、治污总体水平的新型住宅。

2.绿色住宅的政府推动情况

我国政府对绿色建筑的推动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即绿色住宅的核心内容――建筑节能。1986年,颁布了北方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开始倡导建设节能建筑。1987年又发出关于实施《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通知,并在部分地区组织了节能建筑的试点。

1992年转发西部两局《关于加快墙体材料革新,推广节能建筑的意见》以后,在全国各地进行全面推广节能建筑,关于建筑节能的法规标准陆续出台。

直至199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确立了重点资助研究项目―绿色建筑体系和住区模式研究,首次在中国明确提出“绿色建筑体系”的概念。之后政府对绿色住宅的推动主要来自建设部:2001年,隶属于建设部的中国房地产协会首先提出绿色住宅概念。同年,设部通过《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首次明确提出了绿色生态小区的概念、内涵及技术导则。2004年制定了《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管理办法》和《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实施细则》。2005年,建设部领导曾明确表示:中国将建立绿色建筑与节能建筑的税收和收费优惠制度,以实现在2020年新建建筑节能65%的目标,不执行节能标准的开发设计施工单位,将受到处罚甚至被清除出市场

3.绿色住宅的市场运作情况

我国较早以绿色住宅为开发理念的房产项目当属华侨城集团1993年在发展主题公园的同时,建起的一批生态型住宅,这批住宅提升了附近科技园项目的价值。而全国各地绿色住宅的兴建始于1999全国首座环保住宅小区――北京市房山北潞春小区的建成,近年来的代表性绿色住宅项目见表1。

本文只列举了少数具有代表性的项目,事实上从1999年以来,以“绿色住宅”、“生态住宅”等命名项目数量非常多。但是,有些项目甚至只是种些简单的花草或是打着某种新型环保节能产品的旗号便大张旗鼓地冠以“环保住宅”、“绿色小区”、“生态社区”的美名,绿色住宅流于概念炒作。有鉴于此,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由于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参照美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等一批国外有关生态建筑的标准,组织国内权威专家(聂梅生、秦佑国等)按照中国住宅建设的需要进行系统研究,于2001年9月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评估手册在小区环境规划设计、能源与环境、室内环境质量、小区水环境、材料与资源等5个方面进行量化。以手册为标准,住宅产业商会还在会员单位中开展了一批示范工程的建设。

住宅产业商会这一行为体现并发挥了行业组织规范市场运作的作用。2005年,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发展中心、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等单位正式启动中国环境标志生态住宅认证项目,此项举措意在指导规范住宅项目的开发建设和性能评价,结束房地产市场任意打“绿色”、“生态”之旗号的混乱局面。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战略分析与选择

上文所介绍的绿色住宅在中国的发展,正是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战略分析和选择的基础分析。本文按深入程度,同时讨论将战略的分析和选择,探讨面对“绿色住宅”的发展趋势,房地产开发企业应该如何进行战略分析,并做出科学的战略选择,以达到持续创造企业价值的目的。

1.利用产品-市场演变矩阵进行初步分析

产品-市场演变矩阵是由美国的查尔斯霍弗教授首先提出的。他扩展了波士顿矩阵和通用矩阵两种战略选择方法,将业务增长率和行业吸引力因素转换成产品-市场发展阶段,从而得出15个方格的矩阵。该矩阵原用于分析同一企业的不同业务单位,本文则借以分析不同企业的同一业务单位:对于“绿色地产”这一业务单位,不同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将可能位于A,B或者C的位置,圆圈内扇形阴影部分,表示企业的“绿色住宅”业务单位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如图2所示。

根据文章第一部分内容的分析,可知“绿色住宅”市场正处在开发阶段,并有着增长的趋势,这一点对每一个房地产开发企业都是相同的。但企业必须依据自身的竞争力量,在矩阵中确定自己的位置。此外,同一位置不同占有率,也意味着不同的战略地位。比如图中的B:处在这个位置的企业,处于产品-市场发展的开发阶段,具有的获得一个较强的竞争地位的潜力,加上拥有相对较大的市场份额,所以该企业可以考虑将“绿色住宅”作为公司的发展战略。图中的A地位和B类似,C则属于瘦狗类型,处于该位置的企业则应另辟蹊径。随着“绿色住宅”理念的深入人心,“绿色住宅”市场将逐渐成熟,这时企业将可能处于矩阵中A、B、C以外的位置,企业应根据具体境况分析。

2.利用IE矩阵做出最终选择

产品-市场演变矩阵是一个易用的方法,但过于简单,有一定缺陷。比如,如果图2中B的阴影部分较小,即市场份额较小,企业该如何选择?所以还需要更为深入的分析来做最终的战略选择。在这一阶段,IE矩阵是一个较为细致而又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

本文不再赘述IE矩阵的应用步骤,而将利用该方法评价是否应该选择“绿色住宅”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两个要素表介绍如下。表中的指标是经过调查总结行业共性所确定,各企在应用时可根据自身情况将指标作调整。

依据上表指标,依次确定要素与“‘绿色住宅’”战略的关系”和“企业把握机会和回避威胁的能力”的评价集、因素评价矩阵、评价矩阵的隶属度矩阵,得到加权平均值Wi和Pi。将各战略要素的权重Wi和相应评价值Pi相乘,得出企业所在相应要素上把握机会或回避威胁能力大小的加权评价值Mi,累加各要素的Mi,得出企业把握机会或回避威胁能力大小的综合评价值M。

本文给出了“绿色住宅”战略关键成功因素,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识别哪些能力属于优势能力,哪些能力属于劣势能力,得到与表2类似的“绿色住宅”战略内部要素评价表。确定关键成功因素的影响权重,企业发挥优势和克服劣势能力的评价值,最终得到企业发挥优势或克服劣势能力的综合评价值N。

确定了M和N后,借鉴IE矩阵法,将外部战略要素综合评价值M划分为三个区间,将内部战略要素综合评价值N也划分为三个区间,由此形成九个区域,如图3所示。

根据M和N的值,如果最终落在了矩阵右上角扩张战略的位置,则可以企业考虑以“绿色住宅”为发展战略。

三、结论

本文在界定绿色生态住宅的概念及相关概念间的关系的基础上,从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两方面概括了绿色住宅的发展,得出结论政府的推动主从倡导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方面,市场的运作一开始较为混乱,而近年的中国环境标志生态住宅认证项目将有助于改善混乱局面。一方面,绿色住宅将成为房地产市场的主流产品;一方面,开发成本高而需求量并不大。房地产开发企业该如何选择?本文提出可利用产品-市场演变矩阵进行初步战略分析,继而利用IE矩阵做出最终战略选择。撰写此文,以期对业界人士有所启发,并为推动绿色地产的发展尽绵薄之力。希望房地产产企业可以做出合理的战略决策,使企业自身与社会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清宇:住宅商会叫板中房协[J].工程建设与档案,2002,(4):51-52

[2]建设部: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EB/OL].中国建筑资讯网,2001-5

[3]肖红 关莉陈言顺肖荣欣:浅谈绿色生态住宅供需双方应注意的问题[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7):121-123

[4]丁凯:我们为什么关注健康人居[N].经济观察报,2003-7-28

[5]春华:引导行业做吃“螃蟹”者[N].中国房地产报, 2003-4-17

[6]孙继信蔡青青:中小企业的几种战略应用技术.科学与管理[J],2005,(1):451-47

[7]王孟钧陈辉华刘少兵:建筑企业战略管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8]陈友东:天津兴渤海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3

第4篇:绿色化工概念范文

关键词:对比分析;绿色化学;应用研究

对比分析是我们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对比分析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一些有某种联系和区别的教学内容放在一起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员明白一项内容以后很自然地就能联想到另一项内容。通过对比分析可得出结论,易于掌握知识。通过对比分析方法的运用,活跃学员思维,激发学员学习兴趣,使其体悟学习的快乐。现就其具体做法逐一阐述。

1概念对比分析

在绿色化学课程中涉及很多新的概念。通过将学员已经掌握的基本概念与新概念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概念的相似和不同,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能够帮助学员较为迅速地理解和学习掌握。如传统化学与绿色化学、传统发展观与绿色发展观、传统意义GDP与绿色GDP、原子利用率与产率、绿色化学与传统环境保护、非绿色化学品和绿色化学品等对比分析。比较分析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以原子利用率与产率为例,我们通过数学表达式的形式对两者进行比较。原子利用率=(目标产物的质量/各反应物的质量之和)×100%,产率=(目标产物实际产量/目标产物理论产量)×100%。这种比较简洁明了,便于记忆。又如对有的概念我们还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比较分析,以绿色化学品和非绿色化学品为例,绿色化学品又称环境友好产品,它在使用过程中和使用后不会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如ConfirmTM杀虫剂对毛虫有非常好的杀灭作用,而对于各种哺乳动物、水生动物、益虫如蜜蜂、瓢虫、甲虫、蜘蛛等都非常安全。DDT以前曾是应用广泛的杀虫剂。然而,它能在鸟类体内累积,造成蛋壳变薄,使多种鸟类种群显著减少。人们甚至在北极的海豹和南极的企鹅体重也发现了DDT,DDT作为非绿色化学品已被禁止使用。这种通过实例比较分析不仅利于学员准确直观形象地掌握新概念,而且有助于学员树立保护生态意识。

2实施途径对比分析

绿色化学实施途径是多方面的。在绿色化学教学中,对每一种途径都可以分别进行对比分析。例如传统反应原料与可再生资源利用对比分析中己二酸制备,传统反应以不可再生的石化产品苯作为原料反应过程中还用到硝酸;而绿色化学反应用可再生物葡萄糖为原料,不但消除了苯的危害,还避免了由于硝酸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又如传统催化剂与高效无害催化剂分析对比。绿色化学过程应是采用无毒无害的催化剂,它应具有很高的氧化选择性,不产生或很少产生副反应产物,达到尽可能高的原子经济性。其中以异丙苯生产过程为例比较:分别用无水三氯化铝催化剂和分子筛固体酸催化剂的合成工艺反应条件对比分析。在分析过程中,我们采用图表对比分析法,分别从产量、废水、废气、废渣、工艺流程、生产效益等多角度比较。得出分子筛催化剂无毒无腐蚀性、可完全再生,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3具体反应路线对比分析

在绿色化学教学中有很多具体合成路线,将这些路线进行对比分析,能够帮助学员迅速学习理解。例如异布洛芬(芬必得主要成分)的合成方法对比:老方法六步,新方法三步。新方法消除了大量的废物,生产能力大得多,在较短的时间和较少的资金投入下,生产效率高得多。在环境效益与低投入获益方面,绿色合成显示出极大的优势。对比分析应用到绿色化学教学反应路线中,提高学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改变反应方式对比分析

在绿色化学教学中,传统反应方式与非传统反应方式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引导学员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激发学员创新意识。例如传统付瑞德尔-克拉夫茨反应用苯与卤代烃在无水三氯化铝催化下进行。此反应会产生卤化氢气体、废弃的催化剂固体等。为避免传统付瑞德尔-克拉夫茨反应的副反应产物污染,Kraus等改变反应方式,开发了一种新方法,利用醛和醌的光化学反应合成,消除了污染。光化学反应、电化学反应、微波辐射等非常规方式是借助物理学中光、电、辐射等手段应用于化学反应。对比法应用到绿色化学改变反应方式教学中,能够启发学员移植创新意识。

第5篇:绿色化工概念范文

【关键词】绿色低碳供应链 碳排放成本 模糊综合评价法

供应链的定义为:“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它是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模式”。从上述概念可知,一条供应链缺少了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够称之为一个完整的供应链,供应商(原材料或零配件的供应商),制造商(例如装配厂、加工厂),分销商(例如批发商、商),零售商(、杂货店、专卖店、便利店、大卖场、百货商店、超市),此外还包括消费者。

管理好企业供应链的目标是多重的。最重要是要满足客户的需要的,这就要求企业要对整个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综合调度和管理,例如从采购原材料、库存的管理、生产产品、产品的配送、市场营销,一直到最终产品到达消费者。其次还要确保整个供应链的货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畅通无阻,最大程度地降低物流成本与库存管理成本。

然而,传统的供应链体系存在一个缺陷,那就是无法将“碳排放成本”计算其中。这就意味着,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是存在局限性的,只能够从商业、利润角度来进行管理,而不能够做到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绿色供应链的分析。

从供应链的概念出发,我们很容易得出绿色低碳供应链的概念。所谓低碳绿色供应链,并非只是将环境保护的标语挂在嘴边,而是要将绿色化的理念融入这个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中,计划、采购、制造、交付和回收――每一个流程都必须贯彻绿色低碳的理念,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碳排放的成本。

碳社会成本(social cost of carbon)简称碳成本(cost of carbon),是用于衡量超过某一个标准的排放量的二氧化碳对于社会的负面影响,这一影响通常用经济价值来衡量,因此碳社会成本的衡量单位是美元/公吨二氧化碳。由于碳社会成本很多情况下衡量的是未来的情况,因此,在实际计算时,还需要折算为现值。

在建立绿色低碳供应链的指标体系之前,首先要分析绿色低碳供应链的影响因素。绿色低碳供应链的具体影响因素具体包括:

第一,资产管理。资产管理可以反映供应链的“价值增值”,这也最能够直观体现供应链的绩效。资产管理可以显示供应链的实施和执行可否有利于整个组织的运营。

第二,成本管理。顾名思义,成本管理反映供应链的成本的高低。通过成本计算,可以为企业管理以及供应链的适时调整提供数字依据。

第三,客户服务。供应链的运作能够满足客户的要求和期望是衡量供应链的重要指标,是一个企业的首要目标。

第四,业务流程。供应链绩效的好与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业务流程能否顺利的进行,好的供应链的要能够应对业务流程的不断更新和优化。

第五,环境绩效。这一项是绿色低碳供应链的核心指标,评价供应链绿色化的程度,能够将了绿色化思想贯穿于供应链的各个流程中,引进绿色技术并且改变供应链的管理方式,从而将供应链产生的环境污染降到最低,资源、能源的利用率最高并且使得供应链的综合效益最优。

分析了“绿色低碳供应链”的影响因素,接下来具体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影响因素的分析,参考供应链绩效与相关的绿色评价体系,并结合现实情况,提出了绿色低碳供应链的衡量指标体系,以便对于整个绿色低碳供应链进行考核和优化,具体指标体系如下表所示――

第一,财务指标。财务指标最能够直观地反映企业供应链的绩效如何,然而财务指标通常只能够反映企业近期的表现情况,而难以反映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还需要设置一些其他的指标来衡量企业长远期的效果。

第二,客户指标。顾客就是上帝,因此客户服务角度也是衡量一个企业的供应链绩效的重要方面。除了“产品质量合格率”、“准时交货率”以及“顾客抱怨率”等,还需要增加“顾客绿色认同度”的指标,以衡量企业绿色低碳供应链在公众眼中的环境声誉。

第三,内部流程。主要是指供应链内部流程优化的相关指标,使得企业可以随机应变,适时调整。具体而言是希望实现如下目标:提高响应性;减少提前期;减少单位成本;构成敏捷企业。

第四,学习和发展。该指标又下设为“开发成功率”、“员工人均培训费用”以及“环境保护了解度”,可以反映供应链的发展能力、员工的学习发展情况以及员工对于环境保护的了解情况。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属于典型的多目标综合评价的问题。目前常见的评价方法有:遗传算法、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灰色关联度评价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模糊综合评价法是本文推荐用于分析绿色低碳供应链的方法。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基础是“模糊数学”。1965 年,由美国自动控制专家查德(L.A. Zadeh)教授首次提出模糊集合理论(fuzzy sets)的概念,这一概念可以用以表达事物的不确定性,并由此延伸出了“模糊数学”的概念。

而模糊综合评价法,则是基于这一概念的一种综合评价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利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理论,有效地将一些难以衡量的定性因素转变为更加直观的定量因素,这一理论解决了棘手的问题。例如在本文设计的指标体系中,“环保认同度”就是一个难以衡量的模糊概念,模糊数学可以很好地解决这样的难题。模糊以及难以量化的问题,以及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都可以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本文目前还存在的问题在于,尚未进行实证分析来验证该种绿色低碳供应链的准确可行性,同时有一些指标尚未找到合适的衡量方式,例如客户对于企业绿色低碳供应链的认同度等,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A.K.C.Beresford,B.M.Gardner and S.J.Pettit.The UNCTAD andWORKPORT models of port development:evolution or revolution

MaritimePolicy&Management,2004(31).

[2] Bird J H.Seaport and Seaport Terminals[M].London:Hutchinson,1963

[3] Hayuth Y. Rationalization and deconcentration of the U.S. container port system[J].Professional Geographer,1988(5).

[4] K1in.H.A Towards the Borderless Mainport Rotterdam[M].Tinbergen Institute Research Series,1995.

[5] Pol lock E.E,Free ports,free trade zones,export processing zon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A].In:Hoyle B S,Pinder D A(eds.).Cltyport industrializatio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C].London:Belhaven,1981.

[6]倪艳.区域物流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以湖北物流业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11).

[7]龚顺清.重庆建成西南物流中心策论[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5(8).

[8]沈小静,谭广魁,唐长虹.采购管理.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

第6篇:绿色化工概念范文

高校建筑学专业现行的专业理论课体系中,和绿色建筑设计密切相关的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建筑概论》、《建筑设计原理》、《城乡规划概论》、《城市设计》、《建筑物理》、《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结构选型》、《建筑设备》、《建筑心理学》、《建筑法规》、《建筑师职业基础》等。

《建筑概论》开设于一年级第一学期,是建筑学专业学生开启建筑学习之路上的第一道门。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初入大学,对建筑既陌生又好奇,同时也不乏希望和遐想。相当多的建筑学专业学生会在大学里受到思维方式上强烈的冲击,他们将要身处一个完全截然不同的新世界,经历两次重要的转化:首先是由传统教育的逻辑推理思维方式向以视觉思考为核心的领域转化;紧接着,又要从纯视觉思考(构成、造型训练)转向对功能、技术、经济等要素的综合权衡(含有功能要求的设计)。传统教学大纲要求学生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全面而概括地了解建筑的相关基本知识,掌握建筑识图的基本方法,熟悉民用及工业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筑物的基本组成及构造原理等内容。此课程中,应增设绿色建筑概论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与方法、发展与趋势,为之后其他课程的开设奠定基础。

《建筑设计原理》、《城乡规划概论》、《城市设计》等课程为开设于二年级至四年级期间的理论基础类专业理论课,其课程环节主要由课堂讲授、理论分析、案例解析等形式为主构成,其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设计的基本原理与一般规律,并在实践与设计过程中起到指导性作用。在《建筑设计原理》课程中,应开设绿色建筑设计原理的专题,从建筑外部环境、建筑室内环境、建筑能耗几个方面详细地剖析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并通过实例的展示与剖析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在《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设计》课程中亦应介入绿色设计的理念与思路,从选址的基本原则、自然环境因素、节约用地方针、乡土文化等方面,帮助学生建立起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设计理念。

《建筑物理》、《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结构选型》、《建筑设备》等课程为开设于二年级至四年级期间的技术类专业理论课,其课程环节主要由课堂讲授、理论推导、实验数据演算与分析等形式为主构成,其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与建筑设计紧密相关的工程技术基本知识。而这些技术知识恰恰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有效地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的物质载体与手段。如《建筑物理》的三大主干课程建筑声学、建筑光学、建筑热工学,均与绿色建筑设计中室内环境品质及控制技术、建筑节能设计及技术等内容密切联系。再如《建筑设备》课程中,给排水部分应融入建筑节水技术、雨水的收集与利用等知识;暖通部分应融入室内新风系统、自然通风技术、高性能空调设备的运动、能量回收等绿色建筑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电气部分应考虑适时适度照明、高效节能灯具、待机能耗控制等绿色环保理念。《建筑材料》课程应增设绿色建材篇章,系统介绍绿色建材的概念、绿色建材的选择与运用、建筑节材技术与方法等课程内容。而在《建筑构造》课程中,通过对最新材料、最新技术构造节点大样的剖析与讲解,可以帮助建筑学专业的学生进一步掌握绿色建筑设计的具体手段和操作方法。

《建筑心理学》、《建筑法规》、《建筑师职业基础》等课程为开始在五年级毕业班的专业理论课。作为建筑学专业毕业班的学生,他们即将告别五年的大学学习生涯,走向建筑师的职业岗位,担负起建筑设计从方案构思到施工图绘制再到各专业配合,以及与甲方、施工方各方面配合等一系列具体工作之中。在这些课程中,应通过增加建筑环境心理学、绿色建筑相关法规、绿色建筑运营与维护等知识点的章节,帮助学生完善绿色建筑知识体系的构建,并在他们今后的实践与工作中积蓄发挥作用。

二、总结

第7篇:绿色化工概念范文

关键词:绿色公路;现状;问题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7.098

0引言

我国政府对绿色交通的建设历来都十分重视。十总体布局中明确提出了要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地位的要求,2015年3月,“绿色化”这一概念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再次被提出,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更是要求把“绿色”这一理念与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高度融合。可以说,当前阶段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在重点关注绿色发展。公路担负着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任,“十三五”期间,国家预计对公路完成投资1.65万亿元。因此,如何实现公路建设的绿色化,已经成为当前阶段的一项重要研究课堂。

1绿色公路概念

绿色公路这一概念涉及多个学科。综合分析国内外研究机构和学者关于绿色建筑、绿色公路、低碳公路、生态公路等相关概念、理论、关键技术的观点与成果,欧阳斌等人认为,绿色公路的核心价值理念就是节能减排、实现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绿色公路发展建设过程中需要强化创新驱动,对新能源、新材料等展开积极的探索研究,同时对先进适用的产品和技术进行大力推广,从而实现绿色公路能够全方位降低碳排放量和能源的消耗,进而达成改善环境和实现绿色效益的目的。其发展的核心价值取向是要倡导绿色建设和低碳运营,以节约资源优先和保护环境为本为指导方针。

2绿色公路建设现状

2.1绿色公路建O战略目标

我国绿色公路直至2020年的战略发展目标为:提升全行业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绿色发展体系,明显加强创新发展能力,同时还要打造一批以低碳环保作为设计理念,兼具绿色施工、行驶畅通、精细管理、智慧服务、节约资源和高效运营等作为主要特征的绿色公路示范工程,显著提升公路全寿命周期内对能源的使用效率以及对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控制成效,全面落实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生态文明的中国。

2.2绿色公路建设战略重点

2.2.1优化公路网络结构

推进公路结构调整、完善高速公路网、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全面提升道路技术结构和路面等级,提升路网覆盖范围与通达程度;促进客运“零换乘”、货运“无缝衔接”;完善公路货运枢纽集疏运通道体系、加强综合客运枢纽和物流集聚地区的货运站场的建设;推进衔接设施建设,为后期公路的绿色运营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

2.2.2强化绿色科技创新

研究推广路面材料再生循环利用;推行绿色照明工程,推广应用寿命长、功能可靠的发光二极管等节能灯具;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加强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关键技术研究;

深入展开研究公路环境风险控制技术,进一步加强公路环境风险应急应变能力;加快推进公路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稳步推进可视、可测、可控化的路网管理模式;ETC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全面提高路网整体通过能力。

2.2.3完善绿色制度体系

进一步加强绿色公路发展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着力环境保障制度的加强。对现有的公路建设规划以及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评价制度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评估制度继续完善。同时针对生态环境保护或补偿恢复要建立相关机制,实施生态环境补偿制度。进一步修订行业标准规范,建立健全公路资源利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技术和管理标准体系,鼓励因地制宜制定地方标准。加紧研究制定和实施公路工程能效评估报告编制指南、公路节能验收技术指南以及公路施工机械能耗限值标准、操作规范和检测规程、公路工程环境监理规范等标准规范。

2.2.4提升绿色治理能力

加快完善公路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统计指标体系,更进一步健全分析和统计制度,加强公路各项指标的调查、统计、预测、分析以及工作。相关单位和部门要密切关注公路在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方面的业务能力建设,保证提供的公路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信息及时、全面、准确。同时要建立以科研机构、环境监测部门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组织为依托,能够实现全行业覆盖的监测网络,对公路行业的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进行统计、分析、评价、考核。贯彻落实目标责任制,加强环境保护的考核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公里节能减排制度。

2.2.5强化重点环节监管

强化公路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重点环境的监管;在公路规划中充分考虑节约资源,环境保护;确保节能和环保的设计深度在公路的初步设计以及施工图纸设计的审查中达到规定要求;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组织管理,尽可能降低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同时避免出现资源消耗较高的施工措施;切实做好对节能环保的专项验收工作;严把公路运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2.3绿色公路建设的关键技术

第8篇:绿色化工概念范文

关键词:绿色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绿色公路工程项目管理概念

绿色公路工程项目管理就是将绿色管理的理念推广至公路工程项目组织中。结合绿色的内涵及工程项目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绿色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是对公路工程项目通过从概念到完成全方位的计划、控制与协调,以满足委托人的要求,使项目在所要求的质量标准、生态环境指标的基础上,在规定的时间和批准的费用预算内完成的即是绿色公路工程项目管理。

2绿色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特点

2.1项目主动适应项目不是孤立在环境以外单独存在的,而是更多的把环境、社会还有公路工程项目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2.2追求多目标共赢公路绿色工程项目不是只为了环境所考虑,完全忽视项目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是要求工程项目为了保护环境而牺牲经济利益,强调的是多层次的发展,多目标的共赢,同时也意味着不同目标之间需要相互妥协和支持。2.3项目周期全程管理一个项目,从概念设计到实施再到交付,具有完整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有自身不同特点和目标,这就要求不能一概而论,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根据工程特点的不同,再针对性的进行管理,项目、环境和社会共同发展,相互促进。

3绿色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1绿色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价指标选择原则在进行指标选取时,应该遵循可比性原则、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及科学性原则。1)可比性原则这是指在选择指标时,应该根据指标之间存在的性质和特质的可比关系进行。在具体的项目管理中,选取可比性的指标,对于数据的收集也会比较方便。2)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就是要考虑到评价的对象是一个整体,要从综合的方面及不同的角度对评价对象的整体及对于环境的影响的实际情况进行反应。3)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就是要考虑在指标的选取过程中应该要注意对定性指标以及定量指标综合考虑,同时,在宏观和微观方面也要有一定的考虑。3.2绿色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价指标选择绿色公路工程项目建立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需要综合考虑项目的整体特点,建立的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管理效果方面管理效果方面主要包括员工绿色管理受训率、项目专职环保员工比率、项目计划工期率、施工能力建成率、绿色投资投入率构成,其中员工绿色管理受训率指标反映项目绿色管理教育的工作成绩。为了能够成功的实施绿色工程项目管理,避免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出现对生态环境的各种负面影响,要让绿色管理深入人心,必须普遍开展绿色管理的教育。2)技术效果方面技术效果方面包括无纸化办公覆盖率、就地取材率、项目施工安全检查合格率、绿色投资报酬率,其中无纸化办公覆盖率指标反映了项目的现代化技术使用情况、降低污染情况,无纸化办公覆盖率=项目无纸化办公部门数/项目总部门数。3)环境效果方面环境效果方面包括施工场地空气的污染指标、污水的处理等,其中空气的污染指标包括:消尘措施是否有效合理、裸露场地呈现的比例、空气中有害物的浓度,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扬尘等现象,绿色工程就是需要让工程的实施者对空气进行有效的控制。4)经济效果方面经济效果方面包括项目成本降低率、风险控制费用率、环境污染治理费用率、总资产报酬率等,其中项目成本降低率反映的是项目成本管理水平。

第9篇:绿色化工概念范文

关键词:园林城市;绿色空间系统;规划设计。

创建"园林城市"要求城市生态环境、景观风貌、城市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改善和提高。"园林城市"建设是一个宠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先行制定科学有效的规划设计。

一、创建"园林城市"需要切实有效的规划理论和方法。

现行城市规划理论、方法在指导"园林城市"创建中具有局限性。

(一)"园林城市"建设规划非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所能替代。

首先,当前城市总体规划对绿化环境研究局限在绿化用地系统,易忽视其它用地绿化环境。我国城市园林绿地相关指标均远低于世界有关组织推荐的合理指标。鉴于我国城市用地紧张,城市内增避大片绿地是不可行的,为创建"园林城市"而占用郊区耕地的作法也得不偿失。因此,必须挖掘城市绿化空间潜力和提高绿地综合效益。其次,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理论对城市绿地作为居民主要游憩空间功能的认识不足。城区绿地的主要功能是调解城市生态环境和作为居民接触自然的游憩空间功能。

(二)园林绿化、城市规划、环境工程等专业应加强相互渗透、协调。城市空间规划时常出现以下现象:(1)绿化规划设计缺乏艺术文化特色和供居民游憩利用价值的植被空间;(2)囿于场地铺装图案、雕塑小品造型和建筑立面装饰设计,而缺乏环境保护规划缺少对空间机能和绿化调节效益的考虑。

(三)现有城市规划设计理论对城市居民室外休闲生活内容、规律和活动空间的研究不够。当前,人们发展已改变原有单纯的"家庭--工作单位"式空间流动模式,并热切于走出居室、走向充满绿色和阳光的大自然--游憩、娱乐、运动和交流。加强对人类活动与城市环境相互影响机制的了解,加强对社会休闲生活与社会文化建设相互影响机制的认识,城市由物质文明观念向生态环境、精神文明观念转变的人文主义思想。

综上所述,城市环境综合建设需要探索和运用具有操作性的理论和方法,对城市园林绿化、城市环境卫生、居民活动、景观风貌、城市文化等各方面进行系统研究。

二、城市绿色空间系统概念的建立。

我们认为城市绿色空间系统是以绿色植被为特征,要求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阳光充沛、人与自和谐相处的人工自然环境,是城市居民进行室外游憩、交往和交通集散的城市空间系统。它具有以下涵义:

(1)可持续发展观念:"绿色"作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词、被国内外普遍认可,相对于"森林"、"田园"等提法,确切地表明了现代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理念。

(2)是城市工业、商业、基础设施、交通、仓储等城市设施集中的用地空间以外的开放型用地空间。

(3)人文主义思想;绿色空间系统包括绿化、自然环境和空间内人群行为的双重意义。

(4)整体环境观念:对城市环境各种要素(物质、形式、精神)的整体综合研究。

a、物质要素--植物、阳光、空气、水、设施、人;

b、形式特征--形状、大小、规模、质量、功能;

c、精神风貌--艺术、气质、文化意韵。  (5)系统观念:相对于现行城市绿地规划理论中的"点、线、面"用地概念,针对城市空间不断立体竖向发展的态势,提出"点型、带型、场型"空间概念。并将各种类型空间作为有机联系的大系统,综合运作规划学、园林学、环境学、建筑学、生态学、行为学、社会学、美学、工程技术等学科理论知识,对城市空间进行系统研究和规划设计。

城市绿色空间系统规划是在城市发展战略或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指导下相对独立的规划体系,和城市总体规划同步进行,与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环保环卫规划、风貌特色规划、城市设计构成互补关系。从宏观到微观可分为城市绿色空间系统规划、绿色空间系列规划和环境环境设计三个层次。每一层次含空间性质、功能、生态质量、绿化、环保环卫、人群行为、艺术特色、景观风貌等研究。其规划内容包括以下八个方面主要内容:

(一)制定城市绿色空间系统建设总体目标。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城市空间系统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生态环境质量、绿化水平、社会服务、特色风貌等目标。借助"3S"等新技术,在定性基础上逐步高度定量化,使目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

(二)城市人群休闲行为的研究与预测。对城市居民和外来旅游者,进行调研和趋势预测:

(1)价值观、心理需求、文化取向;

(2)人口规模、人口特征(年龄、职业、性别、消费等);

(3)人群在城市绿色空间系统中流动、集散、停留时间等规律;

(4)休闲方式选择与休闲文化取向。

(三)绿色空间序列规划。对城市空间进行调整,形成"点型、带型、场型空间"相结合的空间系统。绿色空间包括;公共绿地、城市滨水地带、运动场、游乐园、城市广场、主要街道、大型建筑庭院、居住区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等。规划要从用地规模、空间规模、空间序列组织、空间视线、环境效益等方面综合研究,做出定性、定量规划。

(四)绿色空间功能规划。绿色空间功能规划包括生态效益功能、活动利用类型(游憩、娱乐、运动、集散、停留、展示、分隔、交通)、和人群交通、文化艺术表述等各项功能。规划要对城市各主要空间作出系统的主次功能认定。

(五)绿色空间系统特色风貌规划。在总体特色风貌目标控制下充分考虑绿色主要空间进行艺术风格、文化主题等方面规划。

(六)绿化规划对"点、带、场"空间进行全面的绿化指标控制。基于各空间功能、生态指标、建设条件确定各空间绿化指标时效要求。绿化指标包括绿化覆盖率、绿地率、绿视率、郁闭度、叶面积系数等。绿化规划要对各主要空间植被特征加以规划定。

(七)空间环境规划。对城市主要绿色空间环境的人口容量进行测算,制定小生态环境目标(空气、湿度、温度、土壤、尘、噪音、风等)和环境保护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