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绿色低碳新技术范文

绿色低碳新技术精选(九篇)

绿色低碳新技术

第1篇:绿色低碳新技术范文

一个特区的新平台已经铺就:前海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平台,正为深圳科学发展带来重要的新动力。

30年前的昨天,深圳,拉开了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序幕。

30年后的今天,前海,深圳再次起飞的新画卷将从这里展开。

前海,一个伟大的蓝图从这里起步。前海绿色低碳产业集群,为能源发展构思新未来,为中国经济转型注入新动力,为未来的国际竞争提供新思路。

前海,一个强大动力的引擎澎湃启动。前海绿色低碳产业集群,以提升能源利用率为基础,以整体区域节能为载体,以国际科技水平为基准,打造外化科学发展张力、内涵自主创新基因的可持续发展产业链。

激情成就梦想,创新铸造未来。以低碳领域的行业领军企业高灵能源为龙头,引领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凝聚有志企业精铸产业链,高度融合海内外精英低碳技术,为中国绿色低碳产业提供强劲的动力。

低碳创新发展,绿色创造文明。前海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将成为深圳建设低碳型城市的重要载体,成为自主创新城市的首选平台,成为绿色中国生态文明的先行典范。

30年前,中国看深圳。

20年前,中国看上海。

10年前,中国看滨海。

未来,前海绿色低碳集群将立足深圳,以生态文明的宏大抱负引领世界新能源新经济步伐,实现中国绿色低碳产业的整体腾飞。

前海,低碳产业和金融结合释放出新的能量,催生数万亿能源金融产业,一个世界绿色金融中心在中国悄然升起,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复苏的新引擎!

前海,创造绿色低碳的崭新价值体系,创造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理念,将迎接全球瞩目与美好追求!

站在前海的滩地上,我们能近距离望到毗邻的香港。前海因其位于深圳西部、珠江口东岸,与港澳毗邻,是深圳难得的战略性发展空间。这片得天独厚“黄金宝地”,也引起中央高层的重视,2010年,国家批复同意《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前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是迄今为止国家批准的地域面积最小的区域规划。2012年12月,第一次外出视察,就选择了这一片神奇而充满广阔前景的土地。

中国绿色发展、能源独立应从节能开始,即以区域整体节蓄能为核心,从设计、技术、金融创新到新材料、新能源的产业链条,配合科研、交易平台,依托于前海的高端服务配套与国家扶植政策,发挥聚合效应,打造依托市场的可持续成长绿色低碳产业有机体。

作为绿色低碳产业国际潮流的领导者,中国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将以深圳前海为土壤高起点规划布局,大战略谋篇布阵,高标准项目建设的国际生态城典范亮相世界,成为中国转型发展关键时期战略布局中的最具爆发力的核心增长引擎。

中国绿色低碳产业集群以提升能源利用率为基础,以整体区域节能为载体,以国际科技水平为基准,打造具有高速发展功能和自主创新基因的可持续发展产业链。利用前海新区独特的综合影响力完成产业聚集,进而成为推动全国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

中国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在前海落地,要彻底改变目前整体节能市场组织松散、效率低下等问题。现状急需形成技术组合、资本组合、市场融合的有机体,从而集成具有规模化、层次化、系统化效应的绿色低碳系统服务机构。

中国绿色低碳产业集群的内容以绿色低碳技术和装备、高效节能产品、节能服务产业等三个领域为主导,其产业核心是一批我国区域整体节蓄能三联供能源供应的龙头企业。因其成熟的技术,企业自主创新水平,卓越的市场组合能力,在区域低碳建设中发挥核心作用。他们在区域节能贡献中的权重(建筑能耗占到发达国家总能耗的30-50%)与产生的绿色价值和与其他产业链条各环节的紧密对接决定了它的领导者地位。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内又涵盖了区域规划结合气候、环境、设计、材料、循环、生活模式的综合规划建筑设计企业;新材料、新能源的制造企业;综合监测,动态管理实现能源高效利用的信息结束管理服务商;自然能如电梯势能,人体活动动能的收集利用类企业;区域内结合气候地貌特点的立体绿化,无碳交通运营商。产业伴生企业还覆盖了研究机构、技术快速市场化、专利化、金融保险等高端专业服务配套;绿色低碳产业技术孵化、融资、交易平台;绿色低碳量化研究、区域低碳测评标准研究、符合我国产业升级和缓解不均衡发展状况的政策研究等绿色低碳智库;新一代绿色生态城市文化内涵,包括绿色建筑、绿色城市标准化体系建立和绿色生活的意识形态推广等文化企业。

中国绿色低碳产业集群是凝聚产业链精英企业总部共同生长的基石,主要包括产业平台:

(1)低碳能源规划研究院。利用现有顾问联盟与科研联盟资源,搭建产学研平台,以研究院的名义设立平台。研究院将重点围绕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深入开展战略方向研究、产业政策研究、新技术创新研究、低碳城市建设规划研究、低碳标准研究、实施监督办法研究等六个方面的研究。收集和掌握国内各部门、各行业的信息和资料,积极为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有效的平台,积极发展与各级政府机构、科研教育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多方向合作。

以低碳绿色实用科学研究为主,配合产业发展进行委托技术开发,低碳绿色技术的产品转化,低碳绿色技术储备及升级,低碳绿色技术顾问服务,设计服务,及应用方案研究等。成为真正的绿色低碳技术转化中心,以产业发展方向为研究核心的科技机构,吸引相关院士在此设立及组建国家实验室,能够获得国家相关课题的基础上具备行业技术权威领导力。目前已启动的独立实验室有:分布式能源技术研发试验中心、可再生能源开发应用研究所、移峰填谷技术产业中心、蓄能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2)以绿色低碳产业基金为核心的绿色金融服务平台。金融服务是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绿色金融服务主要包括两个层面内容:第一个层面是业务层面,针对绿色低碳企业的绿色低碳业务提供金融创新产品,使业务能够快速推广与复制,占领市场,形成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第二个层面是企业金融服务层面,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重心,低碳创新技术企业是金融服务行业比较青睐的对象,扶植并推动这些企业的资本化进程是产业发展壮大的巨大推动力。为此以中国绿色低碳产业基金等一系列基金和相关金融机构、银行相关产业部门为核心的绿色低碳金融服务集群会为产业聚集、产业发展、技术创新等区域经济的良性运行带来不可替代的推动力。确保绿色低碳产业聚集区企业继续发展的步伐,为绿色技术企业提供高效畅通的融资渠道。

(3)绿色低碳技术产业化、专利转让及交易中心。依托产业技术优势及技术联盟的信息共享平台,完成专利的收集整理,完善中国本土的绿色低碳专利产业链条,提供专利的转移、转化、咨询顾问等服务,并常年开设技术交易中心,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交易交流平台。

(4)绿色低碳产品展示交易中心及产业链聚集中心。

(5)国际展示及交流中心。作为具有国家形象展示要求的绿色产业聚集区,势必需要开发国际交流及会议展示区域,常设国际绿色低碳论坛等国际会议机构,协同高灵能源的协会组织资源开发绿色低碳高端会议,政府相关产业会议等,形成一个国际交流、政府与企业政策互动、协会等非盈利组织常设的行业自律管理平台,培育绿色低碳企业行业形象,形成国际间、政府与企业间、行业内的多重良性互动。此平台的运营利用市场手段,配合政府、行业协会的安排。保证良性运行。积极发展与国际组织和国外企业的关系,开展各种学术交流、国际论坛、配合研究院联合攻关等工作。

(6)碳权交易中心及相关衍生业务。碳权交易已经成为国际政治的一部分,作为国家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其国际碳权的交易平台成为产业发展重点,相应的评估、鉴定、实验等顾问服务机构全部依附于其上,形成完整的碳权交易产业链,是国家在国际碳权交易中掌握主动权非常重要的工具。打造国际有影响力的碳权交易平台,制定我国适用的气体排放交易方案,通过对特定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认定和监测,允许减排补贴进入市场,从而实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掌握碳主动权,并使国内企业从温室气体排放交易中获取巨额利润,建立碳排放信用认证机制,并与国际碳交易接轨。积极开展与碳权相关的衍生业务,促进国家节能减排和全球减排。

(7)绿色低碳技术企业孵化中心。在科技研究院的辐射下,积极推进科技技术的产业孵化,鼓励高科技人员创业,并以绿色低碳产业基金支持优秀技术落户并进行产品转化,滚动发展孵化器的孵化能力,形成产业集群自我培养与哺育。为下一阶段的绿色金融支撑体系介入做准备。

第2篇:绿色低碳新技术范文

1.1低碳经济要求企业树立绿色雇主品牌理念低碳经济是一种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它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三低三高)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1]。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企业能否按照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承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主动进行绿色生产、节能减排是低碳经济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发展低碳经济要求企业树立绿色、低碳的雇主品牌理念,吸引优秀人才,通过提升人才的绿色环保意识,激发绿色环保行为,创造出绿色产品和服务,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雇主品牌正是将“绿色”理念运用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品牌管理领域,形成新的管理理念,奠定和支撑企业低碳经济发展的战略,推动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低碳经济推动企业制定绿色雇主品牌战略当前,低碳经济正在世界各国蓬勃兴起。[2]为了应对全球变暖的危机和挑战,保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都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发展低碳经济,一些国家也发表了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倡议书和行动计划,进行节能减排,走低碳发展之路。[3]欧美发达国家许多先进企业大力推行“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革命,发展绿色低碳技术,培育绿色低碳人才,创造绿色低碳产品和服务,树立绿色低碳企业形象,抢占低碳经济发展的先机。我国企业要想在低碳经济的竞争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制定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雇主品牌战略目标,运用绿色雇主品牌吸引和培育绿色低碳人才,引导绿色低碳环保行为,关注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4]因此,企业的雇主品牌战略应该与企业的低碳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制定绿色雇主品牌战略,通过绿色低碳管理实现“人态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1.3低碳经济促使企业加快绿色雇主品牌建设随着人才竞争的加剧,“雇主品牌”这一用以识别雇主特质的符号,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并被广泛宣传,众多企业开始探寻雇主品牌建设的路径,以期招揽贤能、保留人才。随着提倡发展低碳经济,推行低碳革命,低碳社会对企业的雇主品牌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建设绿色雇主品牌。绿色雇主品牌建设需要企业树立绿色雇主品牌理念,识别绿色低碳人才的需求,提供满足绿色低碳人才需要的绿色工作体验,通过内部沟通和外部营销两个方面,充分发挥低碳人才的创新能力,为社会提供低碳产品和环境。

2绿色雇主品牌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2.1绿色雇主品牌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新理念绿色雇主品牌是以绿色雇主为主体,以绿色需求的核心雇员为载体,以向雇员提供绿色优质服务为基础,旨在建立良好的绿色雇主形象,提高绿色雇主品牌在低碳经济社会人才市场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从而汇聚优秀绿色人才,创造出绿色产品和服务,提高企业绿色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战略性品牌建设。绿色雇主品牌运用绿色理念吸引、激励和保留绿色人才,在企业内部树立绿色经营理念,开展绿色运营管理,指导规划和改造产品服务结构,制订“绿色低碳计划”,实施“绿色低碳工程”,制订“绿色低碳标准”,采用“绿色低碳技术”,树立“绿色低碳标兵”,发动一场全面的“绿色革命”,实现生产效率和生态效率的和谐提高,使“低碳、环保、绿色、生态”的理念深入人心。[5]

2.2绿色雇主品牌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新形象绿色雇主品牌通过树立绿色低碳理念,为人才提供包括绿色文化、绿色激励、绿色环境、绿色开发等绿色雇佣体验,在低碳经济社会的劳动力市场上建立最佳工作场所的企业绿色形象。人才绿色需求和绿色雇佣体验之间的良好匹配,有助于激励和留住人才,在绿色低碳理念的引领下,建立绿色低碳绩效目标,开发和使用绿色技术,实现绿色生产,在低碳经济社会建立最佳绿色产品或服务的绿色产品形象和节约环保的绿色企业形象。

2.3绿色雇主品牌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新能源绿色雇主品牌吸引和保留的人才,在绿色低碳环保的愿景和价值观的鼓舞下,在绿色文化和绿色理念的引导下,不断学习新的环境技术,提高环境知识和技能,从设计、生产、销售的整个价值链上减少或消除污染,并从污染控制转向绿色生产,提高生态效率。同时,绿色雇主企业也为雇员提供绿色培训开发,增强雇员的绿色低碳环保意识,增进绿色低碳环保知识,提高绿色低碳环保技能,设立绿色低碳环保绩效目标,提高雇员的绿色低碳绩效水平,实现生产效率和生态效率的和谐发展,在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低碳经济社会提供了新能源———绿色人才。

3绿色雇主品牌的建立

3.1构建绿色文化绿色企业文化是指把绿色思想引入企业管理中,以绿色低碳环保理念为企业的价值观,在企业的价值链管理中,能够充分利用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企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绿色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绩效存在某种间接的联系,加强绿色企业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提升企业经营绩效。[6]绿色企业文化包括紧密相连的三个层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层次是企业文化的基础,主要是绿色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的构建;制度文化层次是企业文化的约束手段,主要是绿色规章制度的制订、运行和评审;精神文化层次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主要是树立绿色价值观、经营理念。三个层次的文化通过内外部营销渠道进行宣传,从而在企业内部建设完整的绿色企业文化。通过绿色文化的灌输和培育,塑造高度环境责任感的企业精神,增强员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凝聚力,引导员工的绿色行为,树立良好的绿色企业社会形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战略,拓宽企业发展前景。

3.2建立绿色绩效管理体系绩效管理通常包括绩效计划的制定、绩效监控、绩效评价和绩效反馈四个环节。在低碳经济时代,绩效管理体系升级为绿色绩效管理体系,其最大的区别在于确定绿色绩效计划,将环境职责加入绩效评价中。在企业绿色低碳环保战略的指导下,树立全员绿色意识,制定绿色绩效计划,根据环境保护标准确定绿色绩效目标,结合“5R原则”制定绿色指标体系:研究(research)———把环境保护纳入企业战略决策中,全员参与研究本企业的环境对策和绿色运营管理;减消(reduce)———采用绿色技术、绿色工艺、绿色方法减少或消除整个价值链环节中废气物的排放;循环(recycle)———对废旧产品和剩余物料进行回收处理,循环利用,节约能源;再开发(reuse)———鼓励开发和创新绿色技术、绿色工艺、绿色方法,改造普通商品或服务为绿色商品或服务,制定绿色升级标准;保护(reserve)———积极参与社区环境保护与整治,建立绿色社区。[5]同时,奖励与绿色绩效相挂钩,鼓励员工保护环境,争做环境保护的卫士。对于雇员在本职工作范围内履行环境责任,要及时给予宣扬和提倡,对于非本职工作范围的绿色行为,比如提出改善环境的新方法、新技术、新建议等,要及时给予合理的奖励,调动雇员进行绿色创新的积极性。

3.3提供绿色激励在崇尚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下,企业要根据员工的需要提供绿色环保节约型激励措施。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告诉我们,在提供必备的保健因素基础上,同时满足了对激励因素的需要,才能激发人的积极性,才能有更好的工作成绩。绿色雇主品牌企业在该理论的基础上树立“绿色双因素”激励原则,即为现有雇员和潜在雇员提供绿色保健因素和绿色激励因素。绿色保健因素主要是指通过提供绿色工作环境、条件和工作关系以及合理有效的薪酬福利等,关注雇员的身心健康,缓解雇员的高压力,保障雇员的生理、安全需要。绿色激励因素包括给雇员提供绿色工作表现机会、绿色工作带来的乐趣、价值、责任感和成就感等,调动雇员从事绿色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态效率。

3.4培育绿色人才绿色雇主品牌企业要重视对雇员的培训,从意识、态度、技能、行为上培育绿色全面人才。意识上,宣传绿色低碳环境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让员工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绿色低碳环境的重要性;态度上,通过培训使员工能够自觉地遵守环境保护制度,自觉实现环境保护绩效目标;技能上,培训实现绿色工作所需要的绿色知识理论和绿色技术,提高员工绿色工作技能;行为上,组建各种绿色小组,通过竞争-合作的形式,鼓励员工不断探索和创新工作中的绿色新方法新技术,调动员工进行绿色环保创新的积极性。

3.5承担绿色责任企业要建立绿色雇主品牌,必须承担起三大绿色责任:第一,绿色人才的职业生涯管理与开发。对绿色人才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开发,发挥人才的最大效益。第二,绿色产品或服务的开发。通过有效发挥绿色人才的效能,不断开发满足低碳经济社会需求的产品或服务。第三,绿色低碳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通过绿色人才的绿色管理和绿色产品或服务的开发,能够有效维护绿色环境,保证绿色低碳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人才可以为企业创造绿色产品和维护绿色环境,绿色产品及在环境市场上树立的绿色企业形象也能够进一步吸引绿色人才,三大责任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为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产品市场和社会环境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推动低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3篇:绿色低碳新技术范文

低碳经济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的主导力量,而绿色管理作为低碳经济发展之后的产物,两者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一是低碳经济催生出绿色管理。在目前全球范围内环境普遍污染、气候变暖的状况之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率先实施了以高能效和低排放为主要特征的低碳经济理念,运用技术创新以发展低碳技术,并且率先推出了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实际措施。其后,各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大低碳经济的开发,由此而带来了企业的绿色管理。应当说,低碳经济的发展催生了企业的绿色管理,运用绿色管理能够实现低碳经济之目的。二是绿色管理促进了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迫切需要实施绿色管理,而绿色管理又极大地推动了低碳经济之发展。我国企业在发展低碳经济的环境下,要依据绿色管理之要求,将环保以及低能耗等要求纳入到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等全过程之中,从而真正推动低碳经济的极大发展。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当中,随着企业绿色管理机制的持续完善,又能推动低碳经济实现新的发展,进而提升了低碳管理水平。

二、低碳经济环境下推进绿色管理的措施

(一)引入绿色理念绿色理念是现代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重要基础。唯有切实建设好企业所独有的绿色理念,中新天津生态城企业的绿色管理才能有切实的保障。企业绿色理念之构建需要以绿色文化为基础,企业要努力让管理者以及员工深刻认识到绿色管理在当前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定期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让其能够深刻地认识到以往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牺牲当地环境为主要代价的。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中,应当切实强化环境责任感,让园区内企业全体员工均能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企业一定要高度重视的问题,环境问题解决不好,企业必然会被市场无情地淘汰。(二)提升绿色科技的水平当前,企业整体的科技水平不高,为此,要下大力气提升绿色科技水平,主要应从两个层面上做好工作:一是要提升环境保护的科技水平。比如,一旦企业在生产中导致了水体污染,那么该企业一定要致力于开发科技治理水污染技术。二是要提升产品技术能力。要通过加大技术产品改进的力度,积极调整本企业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以及市场结构,运用技术创新以获取大的市场份额,从而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三)完善绿色理财管理体系建设绿色理财管理体系,这是企业发展中的必然要求之一。比如,企业可以在其财务管理领域内加入绿色理财受益管理的内容,将防治绿色污染而得到的利益进行直观化,不仅加大了本企业的受益幅度;而且还能让企业管理层人士亲眼看到治理污染一样能够获得经济效益,从而极大地提升其工作的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还可运用“三废”产品减免税收款利益和政府资助利益等方式来鼓励实施绿色理财,并且通过以上绿色理财手段来提升本企业的综合效益,促进本企业低碳经济之发展。(四)健全绿色环保管理机制中新天津生态城企业在对外推广绿色管理时,也一定要把绿色观念融合于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之中。当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是“5R”原则:一是研究原则,就是将环保列入企业管理和决策之中,注重环保和相关环境对策研究;二是减消原则,就是运用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材料,切实减少或者彻底消除有害物的排放;三是循环原则,就是要对废旧产品实施回收化处理,通过循环利用和保护来参与到环境整治活动之中,进而培养全体员工的环保责任感,树立起本企业良好的绿色形象。

三、结束语

第4篇:绿色低碳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石油企业;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1-0190-02

低碳经济是一种“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绿色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绿色发展,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的,是解决全球气候问题的一个重要思路和解决办法,它是不同于传统模式的经济发展模式[1]。当前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作为高碳行业的石油企业,应当顺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总趋势,实施绿色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内涵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是实现人、自然、经济三方面协调、平衡、持续状态的过程,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人与经济社会关系科学发展的重要性、人类自身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性[2]。而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绿色环保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特征,是经济发展、自然界发展、人类社会发展有机统一的过程,很好地秉承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具有三个特征,首先,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低能耗特征体现人、自然、经济三方面和谐发展的思想;其次,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低排放要求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不损害资源的恢复再生能力,正确处理了经济发展与自然界环境保护的关系,体现了经济发展与自然界发展的协调统一;第三,污染物排放量的减少,不仅能够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引导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实现绿色生活、绿色消费,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体现经济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协调统一的思想。

总之,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所体现的“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特征正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兼顾了“低碳”和“经济”的一种发展模式。“低碳,意味着经济发展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停止对碳基燃料的依赖,实现能源利用转型和经济转型;经济,意味着要在能源利用转型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和可持续性”[3],所以石油企业要走绿色低碳经济发展道路,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管理机制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清洁能源技术,优化产品结构,重构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模式。

二、中国石油企业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建立石油企业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绿色低碳经济发展主要产业结构、政策措施、传统观念、技术水平四个因素制约中国石油企业绿色低碳经济发展。

1.产业结构单一。未来的能源结构是以可再生的新能源为主,虽说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相对比较环保,但也是不可再生能源,只能维持现状。作为石油企业,要对可再生新能源进行研发,不能紧紧停留在常规能源的产业链上,并且这方面石油企业也投入相对较为落后。面对当前国际低碳经济发展趋势以及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步伐加快,石油企业要能够加快结构调整,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走向规模化、一体化、产业集群化的集约化发展之路,转变生产方式,发展高附加值产品、清洁燃料的生产,提高单位石油的产品效益[4]。

2.政策措施不健全。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解决能源利用率、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废物处理及回收利用等问题,具有很强的政策性,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政策进行保驾护航。作为高碳产业的石油企业来说,低碳经济发展应首当其冲,应当由一些列的政策法规来进行制约,但当前中国这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不健全,缺乏专门的针对低碳经济的专项法律法规,没有较好地执行体系,没有法律化、制度化,监督监管不严,造成了一些企业碳排放量招标、废弃废物乱排乱放的现象,严重污染了周围的生产生活环境。

3.传统观念滞后。同国际公司相比,中国石油企业管理理念还处于粗放型阶段,管理理念和水平还相对落后,特别是在节能排放方面,主要是通过减少资源利用、关闭高耗能装置等比较直接性的生产管理方式获得的,对于利用绿色技术创新发展相对比较落后。

4.总体技术水平落后。中国低碳技术研究起步比较晚,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是刚刚起步。中国低碳技术落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源消耗的技术系统落后,造成能源利用率低,碳排放量大,经济效益低下;二是新能源或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落后,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程度不高,造成化石能源利用量大,能耗资源消费高。所以,石油企业在进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同时,要对总体技术进行改进创新,为建立高效节能低排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打下良好基础。

三、建立中国石油企业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对策

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针对制约中国石油企业建立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因素,为中国石油企业实施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提出相应的对策,引导中国石油企业向绿色、低碳、高效的经济发展方向发展。

第5篇:绿色低碳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低碳型绿色节能建筑;低碳技术;可持续发展

【Abstract】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concept of low-carbon architecture, discusses the basic theory and design principle, and introduces some applications of Shanghai World Expo. And proposes strengthening the publicity and popularization of the idea of low-carbon architecture, and taking the roa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low-carbon and green energy saving building;low-carbon technology;sustainable development

0 引言

目前建筑领域在不断探索着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生态城市、营造生态社区、推广绿色建筑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从定义上来看,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生命周期内消耗最少地球资源、使用最少能源、产生最少废弃物的舒适健康的建筑物,这就要求必须做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并强调“以人为本”,追求“人—建筑—自然”的和谐统一。

1 低碳建筑与绿色建筑

低碳建筑与绿色建筑相比,绿色建筑主要围绕“四节一环保”,注重技术策略的集成和标识性,而低碳建筑则强调能耗控制和能源低碳化,两者的结合就是低碳型绿色节能建筑。

低碳型绿色节能建筑的发展路径是:以生态位原理(适宜生态位、生态位分离、潜在生态位等)和木桶原理(接长短板、展宽长板)为指导思想,以低碳为关键抓手,采用被动优先于主动优化的实施策略,协同整合植被碳汇、加强护性能、被动优先的室内环境控制、能源结构低碳化、水资源的循环再生和废弃物的资源化等低碳技术策略,大道低碳、零污染、高效宜居、持续发展的目标。

2 低碳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与原则

从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中,建筑设计是源头,设计只需要消耗极少的资源,却决定了建筑存在几十年内的能源与资源消耗特性。如果在规划设计阶段就推进绿色建筑,抓住问题的关键,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筑师的设计对于建筑能耗的作用至关重要。

低碳绿色建筑从选址、规划、建筑方案直到建筑细部构造完成都必须贯彻绿色建筑设计的理念。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是整体设计和在项目初期制定该项目的设计策略指导手册。对建筑追求新、奇、怪、豪华、气派和新潮而悖于低碳建筑的原则,将带来高昂的造价、材料的浪费、难以使用的空间、恶劣的室内环境和过高的运营能耗。绿色建筑设计必须把使用功能和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放在重要的位置,确认某项技术判断的标准为是否与绿色建筑设计的理念相符,并贯穿于设计的始终。

3 选择适宜的低碳技术和辅助设施

所有的节能技术都有其适用性和局限性,盲目追求高科技和绿色建筑技术的罗列,不一定带来节能减排的效果,反而会带来高投资和高能耗。所以在设计阶段必须根据设计项目所处的气候特点、使用功能等因素,对拟采用的绿色建筑技术进行技术经济评价,选择适宜的绿色建筑技术。

适宜的技术并不一定都是“高新”的技术,也可能是传统的“被动式”设计技术。所以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始终坚持“被动”优先的原则,从当地民居中汲取营养,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特征,确定合适的建筑形式。被动技术的巧妙运用除了依赖设计师的素养外,还要靠计算机模拟进行量化分析。

低碳建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必须量化分析各种技术对建筑的影响。低碳建筑中对通风效果、采光效果、噪声的分析都必须同时进行。大到项目选址、总图规划,小到构造节点、细部设计都可能对使用造成很大影响。对于此类设计问题,如果仅靠设计人员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无法解决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计算机模拟,如CFD流体分析、采光模拟、照明模拟、噪声分析等辅助设计。只有精细化的设计才能铸就真正的绿色建筑。

4 低碳技术举例

4.1 低温地板辐射采暖

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系统是利用低温热源,通过埋置于地面构造层内的加热盘管或电缆加热地表面,利用地面自身的蓄热和热量向上辐射的规律由下至上进行传导,以达到采暖目的的一种采暖方式。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系统舒适性明显好于普通散热器采暖,高效节能、节省室内空间,热稳定性强。

4.2 中水回用系统

再生水是指污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中水回用,一方面缓解城市供水压力,同时大大节省企业排污费,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4.3 雨水收集利用

对初雨进行了抛弃,对雨水进行了在线过滤,免除了后道处理成本,使雨水收集极具普及性和推广性。这种新型的雨水收集利用技术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收集概念,更具环保性和节能性,合理地利用了自然资源,减少水资源浪费。

5 案例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绿色、低碳的理念贯穿始终。世博会通过一系列低碳设计、低碳建设践行“低碳世博”的口号。

太阳能被充分应用到世博会的景观设计和公共设施建设的细节中。在园区内,形态各异的太阳能景观灯、太阳能指示牌、太阳能喷泉随处可见。而既能避雨又能发电的太阳能长廊、太阳能停车场和充电站、太阳能分类垃圾桶等也都集体亮相,让游客随时随地体验到太阳能技术给生活带来的新变化。

世博园区从源头环节就体现了节水和回收利用的需求。一方面采用了大量节水设施,包括节水型卫生洁具、节水型绿化灌溉设施等。另一方面,园区内大量采用的透水地面,可以有效减少外排至城市雨水管网的径流污染。而世博中心、演艺中心、主题馆、中国馆等四大永久性场馆和世博轴,都将建设屋面雨水利用系统,雨污水的收集处理率可达到100%,预计可节约自来水100多万m3。

瑞士馆设计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核心,充分展现了如何开创性地结合自然和高科技元素。它是一个开放的空间,最外部的幕帏主要由大豆纤维制成,既能发电,又能天然降解。另外,瑞士馆外幕的红色小点,在白天吸收阳光,晚上则将太阳能源转化为电能发出点点闪光,从而达到最大限度节约能源。

第6篇:绿色低碳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物流体系;研究与构建

随着生态环境污染、雾霾天气频发等各类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绿色物流体系的构建成为了当前我国物流运输行业改革任务的重中之重。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背景下,政府机关和物流企业必须积极开拓、勇于创新,构建新型绿色物流系统,提高运输工具的使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低碳经济理论框架与实现路径

(一)低碳经济定义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运用新能源开发、技术创新、产业转型等各种手段,尽量减少石油、煤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

(二)低碳经济的目的与意义

低碳经济的核心目标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利用低碳能源、清洁能源和以及其他各种新型能源,发展低碳技术和节能技术,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构建低能耗、低污染的经济发展体系,达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建立低碳型经济发展模式,能有效降低生态环境污染,完成我国政府制定的节能降耗要求,提高能源使用效益,建设生态文明,发展新兴工业,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有效解决日益严重的全球气候变暖、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等环境问题,全面改善人类生存环境。

(三)低碳经济的实现路径

为了全面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应当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减排目标纳入五年规划,向低碳经济转型。推行低碳经济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必须发动全社会力量开展通力合作,并通过政府部门的行政手段加以引导,建立健全法律监督机制,确保全社会步调一致,齐心协力使低碳经济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政府部门要学习和引进国际先进经验、方法,完善产业导入政策、土地使用和资金使用配套政策,建立系统的产业认证、产品认证、检测检验标准,运用先进的技术理论进行指导,加速完善人才培训。要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全面提高我国在低碳经济与技术方面的竞争力,在低碳产业生产中培育和创造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高碳改造、低碳升级、无碳代替的生产方向,做好节能减排、材料装备升级、技术工艺升级、新能源生产等各项工作。

二、绿色物流产生背景和实施策略

(一)绿色物流产生背景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生态系统失衡、臭氧层破坏、资源枯竭、能源危机等各种环境问题使人们逐渐意识到了环境污染的可怕和环境保护的必要性,于是,绿色消费运动、绿色和平运动等在世界各国兴起,对绿色物流这一概念的提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各国政府也针对环境保护事业制定了专门的政策法规,并组织各种力量对环保工作的开展进行监管,加大了相关投入,为绿色物流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脚步的逐渐加快,传统的关税壁垒渐渐淡出了经济贸易市场,而环境壁垒则成为了新的壁垒模式。国际通用的ISO14000要求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在经营生产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把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在这样环境壁垒的背景下,只有发展绿色物流才能满足国际经济贸易的环境友好性要求。

(二)绿色物流实施策略

由于受到传统的物流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的制约,许多物流企业忽视了长远利益和社会利益,使用掠夺式的经营方式,导致物流的可持续发展受到阻碍,因此,首先要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绿色物流的观念,让物流经营者转变思路,建立绿色物流可持续发展观。物流企业应当根据环保理念和环保目标,结合企业发展现状,制定绿色经营管理策略,选择绿色运输方式和绿色交通工具,合理规划配送网点、优化配送路线、提高载货率,使用少耗材、可回收、可再用的绿色包装,将分散加工转变为专业化的集中加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由于生产过程、废弃物产生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搜集、整理并利用绿色信息,及时对绿色物流手段和方法进行更新,进一步促进物流绿色化。政府部门和物流企业要积极开发新型绿色物流技术和手段,发展物流的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努力缩短与西方先进国家绿色物流技术之间的差距。

三、国外绿色物流体系借鉴

(一)日本绿色物流体系

1992年,日本公布了汽车二氧化氮排放限制法,在大城市的部分地区规定只准通行污染物排放量较低的货车。2001年,日本政府出台《新综合物流实施大纲》,强调通过利用可再生资源等手段降低物流交通工具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建立对环境友好的新型绿色物流体系。同时,日本政府还积极推行物流运输模式转换工作,大力提倡对环境负荷较小的铁路运输、干线运输和海上运输方式,实施《货物汽车运输事业法》、《货物托运事业法》,规范汽车运输行为,确定了五种允许企业使用的货车类型,构建高效合理的市内共同配送系统,利用补助金发放、政府津贴发放等手段促进货主与物流商之间的协同合作,降低环境负荷,进一步提高交通工具的使用效率。

(二)欧盟绿色物流体系

欧盟各国物流企业高度重视物流方式的环境友好性,尽量将交通运输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最低,并实行了具有环保功能的物流解决方案。德国于2012年建立了生态物流体系,所有汽车制造商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都参与其中,在产品始发地到终点客户的物流全过程严格按照相关环保法律控制包装品管理和废品管理,使用经久耐用的、具有环保性能的集装箱设备,严禁使用托盘、塑料包装等易造成环境污染的材料,提高纸张、木材、金属等材料的循环再利用率,降低温室气体排放。2008年,TNT物流集团在荷兰发起“行星与我”行动,计划至2025年集团物流车辆二氧化碳废气排放量减少一半。该行动倡导用电动车辆代替内燃机车辆,并主动要求政府部门、环保团体、社会公众对计划实行过程予以监督,提高集团物流工作的透明度。

(三)美国绿色物流体系

美国政府在全美境内建立了水、陆、空、铁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使用计算机管理软件、信息技术、自动化等多种手段管理全国范围内的物流交通运输工作,有效地降低了库存率和仓储费用,进而降低了物流成本投入。美国在各个港口实施“绿色港口”管理,对集装箱车辆以及其他货运汽车在港口码头的停留时间采取严格控制,降低物流作业的二氧化碳等废气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在城市物流交通工具管理上,美国根据物流运输量选用相符合的配送汽车,对车辆进项专业化改造,配备了便于城市配送的专门设施和装备,提高运输效率。同时,美国政府制定了《国家运输科技发展战略》,提出应用先进的运输技术、配送系统和环保包装材料,全面落实绿色物流发展理念,打造绿色物流强国。

四、我国绿色物流体系构建

(一)我国物流业发展新要求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对物流行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高速增长的新要求;新兴工业化和产业转型的新要求;新型城镇化和消费模式升级的新要求;区域化协调发展与产业转移的新要求;创新驱动和科技革命的新要求;开放性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新要求;生态文明减少和节能降耗减排的新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政治整理的新要求。因此,物流业必须在创新协调发展的理念指导下,加强绿色物流模式的开发,完成去杠杆、去产能、降成本、去库存、补短板等五项关键任务,推动行业创新和提质增效。

(二)我国绿色物流体系构建策略

政府机关和环保部门要发动全社会树立绿色环保意识,鼓励企业运用绿色理念进行生产指导规划和产品结构改造,培养一线工人的绿色产品理念,使环保、生态、绿

色的理念深入人心。推行绿色物流经营模式,监督物流企业从环保角度制定绿色经营管理策略,做好各种运输方式的相互衔接,发挥整体效率和组合优势,建立高效的综合物流运输体系,合理、有效地利用车辆,减少车辆运行,提高配送效率。加强供货企业、物流企业合作,选择绿色运输策略,使用绿色包装,开展绿色流通加工,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电子信息平台建立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实行共同配送。加强对运营筹划人员及其他各类专业人员的培训管理,政府部门、物流企业、咨询机构、民办教育机构等要通力协作,采用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方式,培养具有绿色物流专业知识、跨学科综合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绿色物流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

(三)我国绿色物流方式应用现状

位于深圳的陆地方舟新能源电动车集团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围绕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全面推进转型发展,已拥有电动汽车第七代电驱动控制系统、高效变频电机驱动系统、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系统三大核心技术和电池管理系统、车载充电系统等关键配套技术,2015年,该企业旗下多款车型入选《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这些车型具有环保、节能、高效的巨大优势,与多家快递企业开展了合作,有效解决了物流行业普遍存在的汽车尾气排放问题,降低了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生态环境污染。今年上半年,山东省淄博市将在高新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一站式的现代物流产业集群-齐鲁综合物流港,为多个高等级经济开发区企业提供物流供应链服务,并服务于当地化工、陶瓷、纺织、新材料等特色产业集群,与附近高速公路实行无缝对接。该综合物流港具有专线仓储区、通用仓储区、精品仓储区和综合配套区等四大功能区,以发展绿色物流、构建低碳循环经济理念为导向,建设集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基地、商贸流通发展基地、供应链服务发展基地、智慧物流社区为一体的功能布局,为我国的绿色物流体系构建指明了发展方向。

五、结语

在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越来越重的前提和趋势下,构建绿色物流体系势在必行,随着电子商务经济模式的逐渐扩大,我国的绿色物流面对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应当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物流理念和物流技术,进一步扩大绿色物流普及范围,将我国建成绿色物流强国。

参考文献:

[1]蒋卫华,赖盛中.物流产业发展新路径及其与经济增长互动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34):39-40.

[2]徐鑫,姚志存,陈俊,张道升,朱俊国.低碳经济视角下安徽省农产品物流优化策略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5,(33):66-69,75.

[3]甘卫华,许颖,黄雯,王茹红.基于PCA和RSC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发展水平评价[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5,(6):132-142.

[4]范荣华.低碳背景下我国煤炭物流业发展现状与“绿色”路径选择[J].对外经贸实务,2015,(12):89-92.

[5]刘晓凤.低碳经济发展下美国物流业税收协同创新的制度环境研究———兼论啄食秩序理论[J].兰州学刊,2015,(11):189-196.

第7篇:绿色低碳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绿色建筑;低碳工程;经济发展

一、引言

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与此同时, 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绿色建筑考虑到当地气候、建筑形态、使用方工、设施状况、营建过程、建筑材料、使用管理对外部环境的影响,以及舒适、健康的内部环境,同时考虑投资人、用户、设计、安装、运行、维修人员的利害关系。换言之可持久的设计、良好的环境及受益的用户三者之间应该有平衡的,良性的互动关系而达到最优化的绿化效果。绿色建筑正是以这一观点为出发点平衡及协调内外环境及用户之间不同的需求与不同的能源依赖程度,而达成建筑与环境的自然融和。气候变化和经济危机为中国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中国企业目前已经在多个低碳产品和服务领域取得世界领先地位,其中以可再生能源相关行业最为突出。

二、绿色建筑

1.绿色建筑体系

绿色建筑体系是基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原则,以“绿色”经济为基础,“绿色”社会为内涵,“绿色”技术为支撑,“绿色”环境为标志建立的一种新型建筑体系。在研究上,它将自然、人和人造物纳入统一研究视野, 不仅研究人的生活、生产和人造物的形态,而且也研究人赖以生存的自然发展规律, 研究人、自然与建筑的相互关系。在目标上,它追求人(生产和生活) 、建筑和自然三者的协调和平衡发展。在方法上, 它主张“设计追随自然”。在技术上,它提倡应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和节水的建筑技术。绿色建筑所代表的是高效率、环境好而又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自身适应地方生态而又不破坏地方生态的建筑。它所寻求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模式。绿色建筑要赋予建筑以生命。它是一个能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智能型的、可调节的系统。

2.提高绿色建筑建设

绿色建筑的建设不但要和环境融和,更要经济实惠,让投资人有适当的回收。在这样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是如何达到资源利用的最高效率。各种资源效率中最重要的是能源效率。能源效率越高,越能节省寿命周期费用,不但提高绿化效果,更能增加投资绿化建设的吸引力。因此提高能源效率是进行绿色建筑建设的基本条件。提高能源效率途径包括减少建筑寿命期限能量可以采用延长建筑及其设备的寿命;使用耐用的建筑材料、设备产品,另外在建筑设计及建造上考虑维修、保养等等。

三、绿色建筑与低碳工程

1、低碳经济的概念

由于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急剧 升高导致全球气候恶化,人类社会正面临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为此,国际社会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应对之策,一方面,低碳经济是为减少温 室气体排放所做努力的结果;另一方面,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 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是建立在化石燃 料(能源)基础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社会的必然产物。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效率、开发清洁能源、追求绿色 gdp,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的创新 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煤 炭和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的经济,它是建立在以低能耗、低污染、低 排放基础上的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我国也明确提 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之路。

2.建筑节能是低碳经济的要求

低碳经济在给全球建筑业的发展带来重大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机遇,从世界范围看,欧盟、美国、日本等地区和国家都已将建筑业列入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重点。我国在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上宣布:我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990年—2005年下降46%的基础上,到2020年,比2005年再下降40

—45%,而且仍将同“十一五”规划一样,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接受法律和舆论的监督,保证承诺的实现。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提出要“以工业、交通、建筑为重点,大力推进节能,提高能源效率”,“抓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作”,可见,建筑节能是我们国家节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工作潜力非常大。建筑是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最重要的领域之一,而且是刚性排放领域,一旦现在建造的建筑不节能,今后再修正难以改变。因此,在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上,建筑的“低碳”和“节能”都刻不容缓!

四、绿色建筑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1.发展低碳经济

发展低碳经济,我们要端正认识,提出正确的引导意见。例如在全球第一个提出低破经济的是英国政府,它正是看到英国能源正从自给自足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按消费模式预计,能源都必须进口,与此同时,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已迫在眉睫,提出创建低碳经济的思路应运而生,而我们的能源问题和高碳排放带给环境的问题一点也不比英国轻松,我国政府基于这点坚定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决策,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主导,包括制定指导长远战略,出台鼓励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和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货等措施来引领低碳经济发展,这也需要企业认清方向,自觉跟进,采取促进低破经济发展的集体行动,只有这样,中国向低碳经济转换才有现实的基础。

2.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当前,世界主要国家纷纷把新能源、绿色建筑、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在绿色建筑中气候所包含的各种因素是当作资源来考虑的,充分利用气候资源, 提高气候资源利用率, 是考虑地方气候特点的设计的本质。与传统产业相比,我国在若干新技术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小。如新能源,我国初步形成规模较大、体系相对完善的新能源产业,加上广阔的市场前景,可望形成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成本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具有技术优势的独特竞争力。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可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国际经济技术竞争中赢得主动。

结束语

绿色建筑要求做到“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绿色建筑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一脉相承的。

参考文献

第8篇:绿色低碳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低碳工艺;绿色低碳;建筑装饰;应用

一、引言

近些年,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经济,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我国也同样如此,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就加大了对经济建设的力度,为了满足人们的高质量生活,不惜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如今我国空气质量逐年下降,环境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在这种形势下,人们的环保意识开始增强,尤其是在建筑装饰工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强对家居环保的实施,想要通过引进新技术,有效降低各种能源消耗,实现“绿色低碳”。

二、绿色低碳工艺应用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也制定了节能减排目标,想要大力发展低碳建筑,主要是为了实现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的三大目标,想要通过施工技术的引进和管理控制,减少建筑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建筑低碳化。传统的建筑装饰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必须要加强对装饰技术的创新、工艺的改进,要充分结合多种施工手段,降低温室效应的发生率,要本着经济与生态环保相协调的原则进行施工。因此说,绿色低碳工艺在建筑装饰工程中的应用至关重要。

三、建筑装饰低碳的标准及需要攻克的难题

我国政府为了推行绿色建筑的计划,颁布了《绿色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白皮书》,主要要求建筑装饰以节约能源与资源,保障人体健康,保护环境为原则;使人们有一个健康的、适合工作及居住的环境,提高建筑装饰行业的环保意识,推进建筑行业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低碳环保的目标。但是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绿色建筑计划的实施还存在着诸多困难:第一,我国对低碳建筑缺乏相关法律体系,政策法规不健全,缺乏强制性规定;第二,在建筑装饰工程中应用绿色低碳工艺所产生的成本费用较高,不符合我国目前的市场实际需求,而且人们的环保意识并不强烈,导致低碳环保材料在市场上难以销售。第三,在建筑装饰工程中,设计师缺乏丰富的经验,没有将低碳设计的功效充分发挥出来,许多低碳设计都成了摆设,与国家制定的低碳型绿色建筑评估标准不相符。

四、绿色低碳工艺在建筑装饰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通常所说的低碳工艺,其实就是指利用低碳或负碳技术,实现建筑物的节能减排,满足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设计工艺。那么在实际建筑装饰工程中,绿色低碳工艺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1、筑布局及朝向方面的低碳工艺

由于我国地理环境较为复杂,许多地区都分布在中纬度地区,因此,设计人员就必须要考虑到建筑物的使用性能,从气候条件、日照等多方面进行考虑,要尽量将建筑物设计成坐北朝南,保证楼层高度,加强对建筑物之间距离的合理设计,这样就可以有效确保建筑物的采光和通风效果,实现了绿色低碳设计。

2、对再生能源的利用

目前全球各国都在积极探索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将可再生技术应用到建筑装饰工程中,可以有效降低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减少对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含量,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

2.1太阳能发电技术

众所周知,太阳光照是可再生能源,而且我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太阳能光照资源较多,我国目前正在大力发展太阳能发电技术,将该技术应用到建筑装饰工程中,可以在建筑物楼顶安装太阳能发电板,也可以在小区娱乐设施和道路两旁的路灯上安装太阳能电池板,这样就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满足基础设施的正常需求。

2.2太阳能供暖及温度调节

虽然我国农村地区已经实现了全网覆盖,但是电能费用未有所降低,尤其是在我国农村地区,正常的采暖、洗浴和制冷,如果都用电能供应,那将会增加农村居民的经济负担。因此,太阳能供暖及温度调节技术的应用就十分可行,首先太阳能相比电能在成本上较为低廉,而且太阳能技术与吊顶辐射技术或地板辐射采暖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供暖的效用。例如在我国一些农村地区,春秋季节为了平衡太阳能的利用,农民们通常采用太阳能烟囱,这种烟囱能拔风,增大室内通风。该烟囱利用热空气向上的原理,使室内空气向上流动,室内压强减小外面冷空气进入,达到通风调节室内温度的效果。

2.3地热能源技术

所谓的地热能源主要是地下水的热量,通过地源热泵将地下水抽取上来,流经循环管道,这样就可以满足居民的供暖需求。在一些城市绿色建筑中,对于小区的设计通常都会采用地热能源技术,将水温由16℃转化为50℃的热水,然后将热水长期循环,这样就可以有效节省北方冬季的取暖费。

3、再生水利用技术

在绿色建筑中,住户每天都会排出大量的污水,如果可以将这些污水进行重新净化,那就可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因此,在现代建筑装饰工程中就开始引进再生水利用技术,但是该技术成本较高,很多开发商为了确保经济利益最大化,对再生水利用技术都不会采取。

4、保温生产工艺

在传统建筑装饰工程中,开发商都是采取保温纤维作为建筑外墙的主要材料,这些保温纤维本身就属于有害物质,而且保温效果较差,在现代建筑装饰工程中引入了保温生产工艺,合理利用聚苯板,根据外墙的实际情况进行应用,这种保温材料价格虽然较为昂贵,但是使用年限长,保温效果较好,应该在市场上大力推广。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低碳工艺的实行必须要有政府的大力支持,要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同时还要加强对环保工艺的创新,增强绿色低碳工艺的宣传和推广,积极倡导低碳建筑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韦延年.发展绿色建筑 推进低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J]. 四川建筑. 2010(05)

[2] 高翔.建筑装饰工程项目运作的整合性――浅谈装饰工程中的四方关系[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28)

[3] 贺炳菊.建筑装饰工程中有效施工管理措施浅析[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3(09)

第9篇:绿色低碳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产业升级;路径选择;绿色低碳经济;新型产业体系

[中图分类号]f1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2010)09-0077-06

程宇航(1957—),女,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区域经济、金融。(江西南昌330077)

鉴于传统工业文明“高消耗、高增长、高污染”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对生态的损害已经危及人类的生存条件,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们在深刻反思发达国家所走过的传统工业化道路后逐渐认识到: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是引发全球生态危机、资源危机的罪魁祸首,21世纪人类正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的革命性变革,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绿色低碳经济成为转变发展方式的新选择。

一、向绿色低碳经济转型:人类的探索与共识

20世纪60年代后,把经济增长等同于发展的传统发展观造成的恶果开始显现,关于传统工业文明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成果开始涌现。其中的代表作有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出版的生态学名著《寂静的春天》。该书通过对化工产品污染物迁移、转化的描述,揭示了人类同大气、海洋、河流、土壤、动物和植物之间的密切关系,论证了环境污染对生物圈及人类的影响。《寂静的春天》犹如黑暗中的一声春雷唤醒了人类自我陶醉的心灵,环境问题由此开始得到重视,生态平衡理论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传播。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博尔丁提出了“宇宙飞船经济学”。他把地球比作一个有限空间和资源的宇宙飞船,认为以往人类从事经济活动是一种无视资源、环境问题的发展模式,合理的发展模式应是对自然物质循环利用,使有限的空间和资源得到合理和长久的利用。1972年,受罗马俱乐部的委托,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梅多斯等人提出了一个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这个研究报告一出版,就在全世界的学术界和思想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梅多斯等人认为,影响经济增长的五个主要因素即人口增长、粮食供应、资本投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的共同特征是呈指数增长,如果这个趋势继续下去,经济增长将达到这种极限,人类必然陷入危机。为了应对这个危机,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性的环境会议。这次会议的一份报告《只有一个地球》指出:“当前大多数环境问题都是来自于人类对生态系统的错误行动。”会上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揭开了人类共同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序幕。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对世界环境和发展关键问题进行为期3年的全面调查研究基础上,发表了由当时的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主持研究的专题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其中指出:当代危机是环境与发展相互割裂的结果。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采取保证使今后世世代代得以持续生存的决策”,“当代人必须从现在开始行动”,建设“一个强有力的,在社会和环境方面具有持久增长能力的新世纪。”这一报告的发表,标志着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形成。1989年,英国经济学家皮尔斯的《绿色经济蓝皮书》一书中首先提出了“绿色经济”概念。绿色经济是以经济社会与环境和谐为目的发展起来的经济形式,是以科学节约能源、资源为特点的一种平衡式经济模式。绿色经济将众多有益于环境的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并通过对环境无损害的经济行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的出现及其在世界各国的蓬勃发展,标志着人类对高碳经济增长模式的危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提出了在生态平衡中谋求发展的愿景。

进入90年代,人类的探索逐渐从理论层面进入实践操作层面。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8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102位国家首脑出席了这次“地球高峰会议”,通过了《里约热内卢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1997年,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又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气候异常的《京都议定书》,明确提出了发达国家减排的目标和义务。

进入21世纪,人类对极端气候变化对生态的影响的理论认识更加清晰、深刻,因此,国际社会正从各个方面采取更有力的措施节能减排,探索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路径。2003年,英国政府在其发布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英国政府为低碳经济发展描绘了一个清晰的目标:201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990年水平上减少20%,到2050年减少60%,基本建立低碳经济社会,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认同;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科特牵头完成的《斯科特报告》明确揭示,全球每年以gdp的1%投入节能减排,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厘岛通过决议,制订了世人关注的“巴厘岛路线图”,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将温室气体减排20%至40%,“巴厘岛路线图”为推动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具有里程碑意义。之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2008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2008年11月26日,英国议会批准了《气候变化法案》;2008年12月17日,欧洲议会通过了《欧盟气候变化协定》; 2009年6月26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它要求美国以2005年排放水平为基准,到2020年将其温室气体排放减少17%,到2050年减少83%。

在我国,向生态经济、低碳经济转型早已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点,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通过,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开始走上法制化轨道。1983年,我国将环境保护确立为基本国策,“七五”、“八五”及以后的各个五年规划中都分别强调了环境保护的内容。1992年,我国参加了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在会后认真履行会议通过的《里约热内卢宣言》和《21世纪议程》。1994年我国在发展

二、产业层次低:我国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的一大制约因素

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是国际社会的共同选择,也是我国实现和平崛起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我国毕竟是一个发展

首先,从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上看。我国正处在加速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阶段。我国需要将更多的投资用于刺激经济增长和解决广大群众的民生问题。2008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只有45.7%,预计2020年将达到60%左右,2025年达到75%左右。在此期间,重化工业化阶段也还将持续约20年左右。同时,伴随着人口在城市的大量聚集,对物质、能源、住房、基础设施的需求将会大幅度增加,并将与重化工业发展呈现相互支撑的态势,这必将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这种“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性排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不可回避的一大制约。

其次,从我国的能源结构与能源技术看。“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十分有限。我国原煤产量占一次能源的比重超过70%,对煤的依赖性远大于世界其他国家。在化石能源当中,煤的含碳量最高,煤富含碳基的特性决定了煤炭在使用过程中排放大量温室气体的问题不可回避。与此同时,我国的能源技术特别是绿色能源技术的研发能力远低于发达国家。“重引进,轻消化”导致了目前一些节能减排的关键核心技术仍旧受制于国外。我国在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同时,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难以在短期内明显改变。

再次,从我国的产业结构分析。2009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335 353亿元,比上年增长8.7%,从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5 47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56 958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142 918亿元,增长8.9%。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10.6:46.8:42.6。“十一五”前四年我国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变化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部门的“重化结构”和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我国经济的“高碳”特征。资料显示,1993—2005年,我国工业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8%,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0%。我国是世界上煤炭、铁矿石、氧化铝、水泥消耗量最大的国家。2005年,我国gdp占世界的5%,但钢材消耗量占世界的27%,水泥消耗量占世界的50%。这带有明显的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具有一定客观性。但必须看到,与重化工业、“两高一资”产业迅猛发展相比,我国的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品牌建设不足,产业整合度不高,而创意、设计、技术、服务、管理、品牌、营销等环节恰恰是高附加值、高收益的环节。这个问题,我们从三次产业内部结构的分析中可以看得更加清楚。第一产业,从耕作方式到产值构成,现代的、近代的、古代的技术并存,从老牛拉犁到现代机械耕作并存,传统种植、养殖、靠天吃饭到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生态农业技术并存,多元结构明显,但传统种养结构仍为主体。第二产业,以机器体系大规模生产为主体的传统的技术结构支撑着传统的产业结构。我国经济中能耗资源消耗高而产出少的矛盾十分突出。而其基础性、结构性的根源就是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低度化。从我国2008年在gdp增长速度前14位的省份的经济分析中可以看出,其共同特征是能源、原材料及关联产业在其经济中占有明显比重,钢铁工业、有色冶金工业、金属材料工业、煤炭、石油、天然气、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等重化工业规模大、增长迅速。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高污染的重化工业比重过大,“重重轻轻”的产业基础是我国经济当前物耗高、能耗高、污染大的结构性原因。第三产业,传统商业、服务业、餐饮业、医疗卫生、金融保险、通讯等服务业,仍占主体。现代服务业(现代金融保险、现代网络、现代物流、研究与开发、法律、咨询、会计审计等生产性服务和现代医疗保障、社区服务、文化休闲等现代消费性服务)发展滞后。

最后,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分析。当前我国号称“世界工厂”,但总体上仅仅处于国际代工的角色,多数企业只承担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的、资源密集的、劳动密集的生产、加工、装配的一端,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而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研发设计、知识产权、材料采购以及品牌、营销渠道等高价值环节,大部分掌握在外商手里,我们赚取的仅仅是廉价的加工费。这种产业结构低度化的内核是技术结构的低度化。我国工业的产出水平不高,产品档次不高,世界知名品牌不多,在全球高端市场竞争力不强,其背后的主要原因是技术结构、技术水平不高。因而造成我国产品出口数量大,大多是低附加值的资源能源消耗型初中级产品。这种低度化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形成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向低碳生态化转型的基础性制约因素。

三、在产业升级中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产业结构作为以往经济发展的结果和继续发展的起点,对经济发展方式的选择具有至关重要的基础性、决定性影响。当今世界各国竞争的基础在经济,而经济实力的基础在产业,产业竞争的关键则取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是否优化并不断高级化。产业结构优化、高级化的内涵,首先是能源和各产业的绿色化、低碳化,即按绿色发展要求采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并按生态循环与平衡原理,优化产业布局,按照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方向推动产业升级,在发展中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二是产业的高技术化、高加工度化和高附加值化,即在产业中广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加工深度,不断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不断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三是产业高集约化,即产业组织合理化,有较高的规模经济效益;四是产业关联协调化,即各产业间量的比例和质的匹配平衡协调,互相适应。由此可见,绿色低碳经济需要绿色低碳技术和产业作支撑。实现产业的低碳化、绿色化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的题中之意。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路径,建立一个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化的新型产业体系。

(一)在国家战略层面,全力推动绿色低碳技术自主创新,建立绿色低碳技术支持体系

推动我国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的根本推动力是技术结构的绿色低碳革命。当前,“

(二)发展绿色低碳能源,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

以煤为主体的高碳能源结构及其技术基础是我国产业结构绿色低碳化转型升级的关键性制约因素。根据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难以在短期内明显改变,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及其颗粒悬浮物排放占我国有害气体排放的70%以上的客观现实,我国发展绿色低碳能源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研发和推广以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为基础的先进节能减排、循环利用、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能效,减少废弃物排放。我国的能源效率目前只有欧盟和日本的1/4,美国的1/3,未来提高能效潜力巨大。比如在电力生产领域,我国现阶段依然以火电为主,通过大力淘汰小机组,采用超临界以及超超临界发电机组等,能有效降低单位发电量的排放量;在水泥、造纸、化工、钢铁等高能耗高排放行业,也存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的巨大空间;此外,在建筑领域,采用建筑节能减排设备和技术,将能大幅度提升建筑节能潜力;在交通领域,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和新能源汽车,提高燃油经济性和废气排放标准,将能大量减少交通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另一方面,应高瞻远瞩地继续加大力度发展可再生能源。近几年,我国在风能、太阳能和水能利用方面发展迅速,技术水平大幅提高,成本也在不断降低,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这为今后更好更多地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今后必须进一步加大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以及核能等领域的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的投入,攻克技术难点,提高新能源转化效率,降低新能源成本,培育和壮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

(三)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坚定不移地走新型绿色工业化道路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的发展中大国,工业化是迈向现代化强国不可逾越的阶段。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