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病毒感染眼睛症状以及治疗范文

病毒感染眼睛症状以及治疗精选(九篇)

病毒感染眼睛症状以及治疗

第1篇:病毒感染眼睛症状以及治疗范文

红眼病并非只有传染性的红眼病。熬夜、感冒、戴隐形眼镜等因素都易导致毛细血管充血或出血而出现红眼,但与具有传染性的红眼病是有区别的。

误区2.患了红眼病一定要洗眼睛

不少病人自行用各种茶水洗眼,或到了医院坚持要医生帮忙清洗眼睛。其实,洗眼容易造成二次感染,一般是不建议洗眼,除非是合并假膜的患者才要洗眼。

误区3.患了红眼病买点眼药水就可以了

红眼病有病毒性红眼病和细菌性红眼病之分,各自需要的药物不同,治疗细菌性红眼病的药治不了病毒性红眼病。应尽早到医院确诊,然后遵医嘱用药治疗。

误区4.搽眼药膏并把眼睛蒙起来好得快

急性结膜炎不宜使用。为了使眼部分泌物排出通畅、降低局部温度、不利于病菌繁殖生长,急性期红眼病应尽量避免使用眼膏及禁止包扎眼睛或戴眼罩。

误区5.得了红眼病,热敷可以消除症状

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红眼的症状是因为眼睛的毛细血管充血、出血造成的,热敷容易加重出血,从而使病情加重;而冷敷才有一定缓解症状的效果。

误区6.打点消炎针,红眼病会好得快

有不少人认为打消炎针红眼病好得快,其实,消炎针对红眼病所起的作用很小。如果婴幼儿红眼较严重,而滴眼药又比较困难时,可口服磺胺乳剂等。

误区7.眼睛红红的就是染上了红眼病

眼红不只是红眼病的症状,它可以是很多眼病的表现。虹膜炎、青光眼等眼病都有眼睛红红的症状,如果把眼红都当做红眼病来治疗,很可能越治越糟。

误区8.得了红眼病后就不会再得红眼病了

红眼病治愈后只能获得短时间的免疫力,但并不能保证以后不会再次感染上,甚至一些病人是连续感染上红眼病的,只有阻断传染途径才能防住红眼病。

误区9.得了红眼病好好养几天,就可以不药而愈

红眼病可轻可重,有些“厉害”的细菌和病毒感染的红眼病,若不及时进行治疗,还会向周围扩散。急性红眼病没及时治疗还可能变成慢性红眼病,反复发作。

第2篇:病毒感染眼睛症状以及治疗范文

可疑原因一:结膜炎症

宝宝出生后,很多家长怕孩子着凉,所以家里室温往往较高,细菌也容易繁殖,加上新生儿会不自觉地用手揉眼睛,易出现眼睛分泌物增多、眼睑结膜充血等结膜炎症状。若是严重的细菌感染,或是感冒发热发生,则分泌物增多、泪水增多、眼球充血等症状会更明显,还可导致眼睑皮肤红肿。

应对方法:

局部滴抗生素眼药水和眼膏可改善症状,结膜冲洗有助于炎症消退。

小提示:

滴眼药水前,应清除病儿眼部的分泌物。如果宝宝兼有大便干燥、小便黄、舌苔厚腻等症状,可以配合清热泻火、消食导滞的中药治疗。

给宝宝多喝水,并注意观察所食用的奶粉对宝宝消化功能的影响。

小提示:

对母乳喂养的病儿来说,妈妈的饮食对他们的健康影响较大。哺乳期妈妈应保持营养均衡,避免食用过于辛燥和肥腻的食品。

清洁宝宝的双手,定期修剪大人和宝宝的指甲,可以减少细菌感染眼睛的机会。

可疑原因二:新生儿泪囊炎

新生儿泪囊炎是由于排泄泪液的泪道、鼻泪管堵塞引起,由于鼻泪管下端的胚胎性残膜没有退化,阻塞鼻泪管下端,泪液和细菌积聚在位于内眼角皮肤下的泪囊里,从而继发感染。约2%-4%的足月新生儿有这种残膜存在,大多数可在4-6周内自行萎缩。

宝宝平日泪水增多,下睑缘上由泪液形成的泪河增宽,内眼角处皮肤隆起小包块,挤压出液体后,包块可暂时消失。若继发细菌感染,在眼角处经常出现黄白色分泌物,挤压隆起处可有黄白色脓性分泌物溢出。

应对方法:

由鼻根往鼻头方向按摩泪囊及鼻泪管,增大管道内的压力,促使残膜穿破。合并细菌感染时,给予抗感染治疗。

按摩和保守治疗无效时,可在抗感染治疗后,进行探通术。

可疑原因三:淋球菌性脓眼病

淋球菌性脓眼病为淋球菌感染所致,潜伏期为2-4天,常常由于母亲罹患淋病,新生儿在通过产道时被感染,双眼同时发病,表现为急性化脓性结膜炎症。通常患儿的眼皮会极度红肿,几乎睁不开,而且有大量的脓状眼屎源源不断地产生,若治疗不当,甚至会发生角膜溃疡,进而引起角膜穿孔,甚至有失明的危险。

应对方法:

通常在新生儿出生时,医院会用1%的硝酸银溶液点眼,降低新生儿的感染率,但在非正规医院分娩的新生儿,感染此病的机会增大。

青霉素类药物对此病有效。为避免交叉感染,应到正规医院进行系统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沿平)

小儿应慎用外用药

小儿在使用外用药物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一、出生不久的新生儿,切忌用胶布、氧化锌药膏及中医膏药,否则容易引起接触性皮炎。

二、小儿患皮肤病或进行皮肤消毒时,一般不使用刺激性很强的药物,如水杨酸、浓碘酊等,以免使皮肤发生水泡、脱皮及腐蚀。如必须使用,应从低浓度开始。

第3篇:病毒感染眼睛症状以及治疗范文

关键词:玉屏风散;疱疹性角膜炎;无环鸟苷滴眼液;阿昔洛韦片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角膜病,致病原因为角膜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导致角膜免疫病理发生改变,进而引发的严重眼部疾病。本文选取我院于2012年3月~2014年3月接收并诊治的24例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其中12例患者采用玉屏风散加减进行临床治疗,均取得确切疗效。现作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我院于2012年3月~2014年3月接收并诊治的24例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诊断标准。男性患者13例,女11例;患者年龄15~68岁,平均年龄(46.5±13.5)岁;其中左眼11例,右眼13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每组患者1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患病眼部方面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和0.1%无环鸟苷滴眼液滴注患处,口服昔洛韦片,0.2g/次,4次/d。治疗组患者在用0.1%无环鸟苷滴眼液滴注患处的基础上服用中药玉屏风散(防风15g, 黄芪30g,白术30g),在必要时患者可采用1%阿托品滴眼液散瞳滴注或口服消炎药。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严禁服用与治疗药物相关的药物,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治疗效果和视力恢复情况,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1.3疗效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将患者分为治愈、好转和未愈三个级别。其中①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患者遗下宿翳或黑睛星翳消失,无溃疡面,经实验室检验提示荧光素染色呈阴性,视力检查得出提高两行以上;②好转:临床症状有所减缓,患者黑睛星翳和溃疡面缩小,经实验室检验提示荧光素染色呈阳性,有少许着色,视力检查得出提高两行或以上;③未愈:临床症状无改善,患者黑睛星翳和溃疡面无变化或呈加重趋势,经实验室检验提示荧光素染色呈阳性,视力无改善。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本组患者数×100%。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对本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通过t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当数值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经对比分析得出,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67%,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的治愈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经临床治疗后均取得较好疗效,其中治疗组患者的治愈时间为(9.15±1.78)d,观察组患者的治愈时间为(10.98±1.86)d,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分布比较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分布进行对比,得出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视力均有所提高,较治疗前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是一种角膜感染性的疾病,患者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后会刺激炎症、免疫及病毒感染的共同参与,对眼表组织和角膜结构造成损伤,且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在祖国中医学中属混睛障、聚星障的范畴,发病原因为湿热内蕴、肝火炽盛、外感风热之邪导致上攻于目,因此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需采用辨证治疗法,通过清肝泻火解毒和疏风清热化湿等方式实现退翳明目。

本文研究表明,采用玉屏风散进行治疗的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采用西医治疗的对照组患者,表明玉屏风散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而治疗组患者的治愈时间也显著短于观察组患者,表明玉屏风散具有见效快的特点。综上所述,玉屏风散在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治疗上疗效确切,具有疗效好、见效快和患者治愈率高等特点,有利于患者视力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第4篇:病毒感染眼睛症状以及治疗范文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0月至2007年4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60例(67只眼)患有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病程为6d~8个月。经过系统采用局部及全身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通过裂隙灯显微镜及荧光素钠染色观察角膜炎性反应的转归及愈合情况。结果本组病例治愈率为86.57%,总有效率为98.51%,随访期限内3例复发,肝经湿热型1例,肝胆实热型2例,分别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后痊愈。结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是由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角膜组织所表现的角膜炎性病变,其病情顽固,易于复发,对视力损害比较严重。是当今世界上危害严重的感染性眼病之一,发病率占角膜病的首位。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至今仍是眼科界最棘手的问题之一。本病发病前常见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发热史,数日后眼部出现疼痛、畏光、流泪等角膜刺激症状,在角膜某一部位可见灰白色点片状或树枝状浸润灶,病灶扩大融合,上皮破损加重,形成地图状溃疡,或表现为非溃疡型的盘状角膜炎和弥漫性角膜实质炎[1]。该病以冬春季节发病率较高,并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与国内外报道相近似[2]。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在中医属“聚星障”、“花翳白陷”范畴[3]。临床主要分为外感风热型、肝经湿热型、肝胆实热型。笔者近几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获得较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共观察60例病例67只眼(外感风热型20只眼、肝经湿热型35只眼、肝胆实热型12只眼),其中男32例,41只眼,女28例,26只眼,年龄9~63岁,病程6d~8个月,其中初发者26例,复发34例。

2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2.1外感风热型黑睛骤生星翳,抱轮红赤,羞明,发热,咽痛,苔薄黄,脉浮数,治宜疏风透邪,清热泻火,方选用银翘散加龙胆泻肝汤加减:连翘、荆芥、防风、生地、当归、车前子、木通、柴胡、板蓝根、龙胆草、黄芩。

2.2肝经湿热型黑睛星翳,反复发作,缠绵不愈,头重胸闷,便溏,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明目,方用龙胆泻肝汤加薏苡仁、板蓝根、竹叶。

2.3肝胆实热型黑睛翳障骤起,渐次扩大加深,抱轮红赤,畏光流泪。眼内涩痛,头痛溲赤,口苦,苔黄,脉浮数,治宜清肝泻火,解毒明目,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板蓝根、蒲公英、黄芩、栀子、石决明、生地、柴胡、当归、青葙子、车前子。

3西医治疗

3.1阿昔洛韦又称无环鸟苷滴眼液。目前临床对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主要以抗病毒药物为主,此药对单疱病毒有选择性抑制作用,细胞毒性小,角膜通透性高,在角膜和前房中均可达到有效治疗浓度[4],所以是当今最有效的抗单疱病毒药物。常用0.1%的药物浓度,每日4~6次滴眼。

3.2干扰素由于具有非特异性的广谱抗病毒活性,联合应用抗病毒药物可显著缩短疗程。

3.3环胞霉素A由于皮质类固醇的诸多不良反应,近年来笔者局部采用环胞霉素A治疗基质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取得较好疗效,可用0.5%~2%的滴眼液,长期应用此药还可预防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复发。

3.4辅助治疗内服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等,肌内注射聚肌胞针200mg,1次/d。

4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角膜荧光染色阴性,视力提高4行以上或达到1.0。

显效:症状消失,角膜炎症消退,遗留薄翳,视力提高3行,荧光染色阴性。

有效:症状基本消失,角膜炎症大部分消退,视力提高2行以上,荧光染色阴性或少许着色。

无效:症状无减轻,角膜炎症未控制,荧光素染色阳性,视力无变化。

5治疗结果

根据症型辨证分析,采用上述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67只眼中外感风热型20只眼治愈19例占95%,好转1例。肝经湿热型35只眼中治愈30例占85.7%,好转5例。肝胆实热型12只眼中治愈9例占75%,好转2例,无效1例。本组最终痊愈58只眼,治愈率为86.57%,总有效率为98.51%。随访期限内有3例复发,肝经湿热型1例,肝胆实热型2例,采用本法治疗后痊愈。

6讨论

本组病例共报告60例67只眼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发病率男多于女,与1973年日本田中直彦及我国邢台地区眼科医院报道相近[5,6]。笔者在治疗该病过程中,采用分期辩证论治的方法,根据外感风热、肝胆实热、肝经湿热等不同病理机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提出本病的发病诱因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有关[7],故笔者同时配合补养气血,选用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的中药治疗以扶正固本,以防止病情复发。实践证明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本病,在避免了长期使用抗病毒滴眼液产生毒副作用的同时,既缩短了疗程,又获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廖品正.中医眼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87-100.

[2]张晓楼.我国的防盲工作.实用眼科杂志,1986,4(8):451.

[3]郑建中.眼科临床实践.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77-79.

[4]BenelliU,RossJR,NardiM,etal.Conealneovascularizationinducedbyexnograftsorchemicalcautery:InhibitionbycyclosporineA.InvestOphthalmolVisSci,1997,38:274.

[5]田中直彦.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日眼,1973,77:460.

第5篇:病毒感染眼睛症状以及治疗范文

健康网讯: sandsofsaharasyndrome又称为diffuselamellarkeratitis或shiftingsand sphenomenon。是准分子激光手术后的并发症之一。这种神秘的LASIK术后角膜层 间的炎症最早于1998年3月由Smith和Maloney报道,被描述为一种于LASIK手术后短 时间发生的、特殊的、非感染性的、有刺激症状的反应。究其发病原因,与手术设 施及器械上的内毒素有关,这一点已通过动物实验被证实[1]。 1发病机制 对于SSS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但国外研究一致认为它是一种无菌性炎症,因其对 抗生素治疗不敏感,并且微生物培养结果为阴性。目前多数学者认为SSS的发生与 手术环境有关。Maddox在过去的2年中共发现了24例SSS患者,其中大多数发生在第 1年,经过对手术器械精心消毒后,SSS的发生率显著下降。尽管其发病机制尚不清 楚,但可以肯定它与许多因素相关,包括手术医师的操作熟练程度、术前使用聚维 酮碘[2]、术中残留的金属碎片[3]、源于眼睑或睑板腺分泌物的污染[ 4]、手套滑石粉、角膜上皮损伤后的继发感染、使用被污染的表面麻醉药物、细 菌释放的外毒素及内毒素、角膜刀润滑油[2]等。现将其中几种观点分述如下 :(1)细菌细胞壁假说[5]:该假说认为用于LASIK术中的微型角膜刀及冲洗套 管可能被细菌污染的结果。与SSS相关的细菌多为革兰阴性菌,因该类细菌在死亡 后不能产生内毒素,但可在未经正确清洗的器械,或者在加压灭菌器储藏液及其内 部管道中生长。当这些未经消毒的器械留置过夜时细菌便大量繁殖,次日术前消毒 器械时,加压灭菌器可以杀灭繁殖的细菌,但死亡后的革兰阴性菌释放耐热的脂多 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它的热解毒效应需要在250℃的高温下持续2h, 而常规的术前器械消毒是在137℃的温度下消毒10min,所以不能使LPS去毒化。这 种耐热的LPS可以导致炎症反应,并且在较短的时间内分解角膜基质层的胶原质。 脂质A是LPS导致炎症反应的关键性的毒性成分。Lawless提出有许多药物可以限制 LPS,对眼科医师来说,唯一可选用的药物是多粘菌素。多粘菌素是一种多肽抗生 素,它可以限制中和脂质A的许多生物活性,但临床上并没有将它应用到SSS的治疗 中。因为它只对SSS的早期阶段有效,而进一步的治疗尚需依靠皮质激素。Doane提 出一旦发生了SSS,所有的手术器械及加压灭菌器均应检测内毒素水平,更加重要 的是要分辨由某一特殊病因所致的SSS病例和由内毒素污染导致的爆发流行。尽管 Probst对手术器械进行了特殊消毒,并且在术后第2天给患者局部滴用皮质类固醇 药液,但在500例患者中仍有1例发生了SSS,所以细菌细胞壁假说可能并非SSS发生 的唯一解释。(2)上皮缺陷学说[6]:Gimbel认为导致这种层间炎症反应最重 要的因素是上皮缺陷。在Gimbel的研究所里,这种LASIK术后发生的层间沙粒反应 患者均存在上皮缺陷。Gimbel一旦发现上皮缺陷,立即使用接触透镜,密切观察 病变进展并局部应用激素治疗,但Gimbel并未对二者之间的联系作进一步的阐述。 SSS的临床表现、病程及其对激素治疗的敏感性均提示为典型的急性多形核白细胞 炎症反应。许多因素与其有关,如睑板腺分泌物、加压灭菌器或超声净化系统中的 细菌所释放的内毒素、积聚在非一次性使用套管中的物质。在Gimbel的研究所里, 对用来清洗器械的去离子水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培养出假单胞菌。Holland和Stoc kstill等人曾经对2个临床调查组进行研究,来证实SSS与LASIK术后上皮缺陷与加 压灭菌器的内毒素释放细菌污染之间的关系[7],A组研究对象是在一次SSS的 爆发流行中,随访时间至术后4个月;而B组研究对象是在SSS爆发流行之后,随访时 间至术后10个月,实验测试包括SSS的发病率、上皮缺陷、加压灭菌器的细菌培养 ,在A组中所有存在上皮缺陷的患者接受每2h一次的1%泼尼松龙滴眼剂治疗,A组其 他患者及B组所有患者均接受每天1次的妥布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结果表明A组 7374只眼睛共有45只发生了SSS(0.6%),其中38只眼存在上皮缺陷(84%);B组2 127只眼睛中有7只发生了SSS(0.3%),均存在上皮缺陷(100%)。在A组调查期间 ,所有灭菌器、蓄水池均培养出革兰阴性菌,而B组是在SSS爆发流行之后,并且有 效的消毒措施已经开始以后,结论为尽管局部频繁滴用激素治疗,上皮缺陷在84% A组SSS患者中是一项危险因素,而细菌内毒素的存在可能是SSS发生的协同因素, B组在加压灭菌器蓄水池细菌污染被控制之后,所有SSS患者(0.3%)均与上皮缺陷 相关(100%)。 2临床病理 Buhren等利用共焦显微镜对弥漫性板层角膜炎的临床病理进行了研究,其观察结果 表明,弥漫性板层角膜炎是一种局限于板层内的炎症反应。其特征性的表现为:角 膜上皮、后基质和内皮层正常,层间前基质内可见约10~15μm的圆形或椭圆形的 细胞,其中部分细胞内可见偏心的高反射性的核结构和低反射性的细胞内结构;而 层间则可见约8~10μm的小的高反射性的细胞聚集成簇或线状,其核可变成圆形突 出或凹陷,有些位点可见明显的线状结构(长30~100μm,直径10μm)。这些“ 针状”或“纺锤状”结构组成反射性的物质,呈颗粒或“铁轨状”的外观,而非均 一的结构。而LASIK术后未发生弥漫性板层角膜炎者,其层间及层间前基质内除角 膜细胞外,未见其他细胞出现[8]。 3临床表现分期 EricJ.Lindbarger将之分为4期[9]。 3.1第1期以白色颗粒状细胞出现在角膜瓣的边缘、视轴范围以外为主要特征。观 察这些细胞需要使用高倍高光裂隙灯仔细地检查,不经意地匆匆一瞥会很容易地错 过病情。在术后第1天,LASIK瓣下白细胞在的侵蚀是最普遍的表现形式,通过 仔细的检查,甚至可以在25~50例病人中发现1例阳性。 3.2第2期被定义为白色颗粒状细胞出现在瓣的中央位置,包括视轴区域、瓣的外 围、或者二者均有。这种一期细胞向中央移动的结果偶尔出现在术后第1天,更经 常的是在术后第2天或者是第3天被观察到。这就是“流沙现象”一词的由来。此期 的发生率约为1/200。 3.3第3期表现为更为致密、白色、丛状生长的细胞聚集于视轴中央区,其外周区

域相对透明。这经常而不是总是伴随着轻微的视力下降约1或2行和患者主诉视物模

糊。在消融区域的中央部位细胞的反应较为强烈,并因重力作用而沉着于视轴的下

方。第3期的发病率可高达1/500。对这种略微致密、中央区域的细胞反应的正确鉴

别对避免发生不期望的后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如果不予处理,相当大比例的病

人会发生永久的角膜瘢痕。在第3期出现之时或DLK初期迅速掀起LASIK瓣会有效地

减轻炎症反应,避免永久瘢痕的形成。在Eric的试验中,由于及时地在鉴别第3期

病情后迅速冲洗,没有一只眼睛失去最佳的矫正视力或发生永久的瘢痕。

3.4第4期是严重板层角膜炎的罕见结局,伴随着基质溶解、永久瘢痕和相关的视

觉病变。炎症细胞的聚集和胶原酶的释放导致液体聚集在板层中央部,伴随大泡形

成和基质流失。由于中央部位组织的流失而导致的远视和类似河底泥浆裂纹的出现

是预后不良的征兆。此时,掀起LASIK瓣并行冲洗已经于事无补,如果实施过度的

操作会导致更多的基质流失。基质胶原成分变得湿软、类似凝胶状,而且轻柔地操

作也会容易造成损伤。正确地鉴别、分期和恰当的治疗是避免此种严重角膜炎症发

生的关键。第4期发生率约为1/5000。

4诊断

Eric建议的三步疗法[9]:(1)在术后第1天鉴别板层界面上是否出现了颗粒状

白细胞;(2)根据白细胞的位置和密度进行分期;(3)治疗:针对1期和2期于术后

24~48h局部应用类固醇;对更为严重的第3期,于术后第2天或第3天掀起LASIK瓣并

行冲洗。

5治疗

1998年Smith最先治疗了一组DLK病人(12例13眼),其中10眼给予氧氟沙星等抗生

素治疗,2眼加用艾氟龙(FML),而另1眼则停用抗生素,仅滴用FML。另外,还对

其中的2眼掀开角膜瓣,进行冲洗及微生物培养。结果13眼均被治愈[1]。200

0年Shah等也对出现DLK的9例患者进行了治疗:其中8眼给予局部频繁滴用激素眼水

,另1眼则因板层中心炎症较为浓密而接受了角膜瓣下冲洗。结果所有患眼均恢复

至术前的最佳矫正视力[10]。Linebarger等认为:尽管每例患者炎症的严重程

度或分期有所差异,但DLK的病程却相当一致,即术后第1天出现,大约在术后第5

天达到最高峰。DLK从某种意义上可被看成一种“阈值”病变,一旦炎症达到一定

水平,就有可能出现永久的瘢痕。因此,对DLK应尽早治疗。他们认为:1期和2期的

DLK是一种自限性病变,一般于术后7~10天痊愈。对这种病变,局部频繁滴用激素

性眼水,睡前加用激素眼膏往往奏效。此外,进行细致的随访检查,以便发现有无

进展到3期的DLK。一旦患者被确诊为3期DLK(通常出现于术后2~3天),就应掀开

角膜瓣,用平衡盐液及抗生素进行层间冲洗。一般情况下,术后48~72h内进行掀

瓣冲洗,可以使炎症反应逐渐减退,效果较好。而超过5~6天再进行治疗,则往往

有发展为4期DLK的危险[9]。

6研究

SSS的发病原因和进程是未知的研究领域。N.TimothyPetersMd等在以兔为模型探

讨内毒素与DLK即SSS联系[11]。方法如下:

选取4只成年新西兰白兔,计8只眼,以氟烷行全身麻醉使兔眼向前方突出睑裂,并

以消毒的平衡盐水冲洗之,每只眼均用一把新刀片,抽吸的力度很难控制,但是依

靠后部的压力可以成功地制作一个角膜瓣,这样就不存在角膜瓣的因素在里面。以

Haper钳子将角膜瓣卷起。采用源自假单胞菌的脂多糖制备研究用的内毒素,浓度

为2、4、10、20U/L的内毒素分别接触手术界面1min,1min后迅速将角膜瓣复位并

以平衡盐水冲洗。有4只眼睛接受此种处置,另外4只眼睛接受LASIK手术而未做术

中内毒素处理。分别于术后第1、2、3天以手持裂隙灯检查各眼。为避免人为因素

,以不知情的检查者执行所有检查。结果做如下分类:0度:界面没有炎症;1度:轻微

的界面炎症,但是应该没有视力与屈光度的变化;2度:中心区较致密的界面炎症,

预料视力会有1或2行的下降;3度:更为严重的弥漫性界面炎症,预料不可纠正的视

力约有20/200;4度:是最为严重的界面炎症,可见密集的不透明物质散布整个界面

,呈现为典型的流沙现象。结果:所有接种内毒素的眼睛都表现出有研究意义的界

面炎症。即使最低浓度的实验组———50U内毒素组也表现出了界面炎症。炎症的

程度从1度到3度不等。对照组的炎症表现从0度到几不可见的炎症。与对照组比较

,内毒素组的发病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的增长(P

所产生的内毒素是引发SSS的原因之一。

此外,该文还探讨了手术用水中存在的致病原因,并拟选取一个52只眼睛的样本进

一步实验。

7小结

LASIK手术的进一步推广使越来越多的眼科学者更加重视诸如sahara综合征等许多

术后并发症的研究。尽管尚有许多未知的领域有待于进一步探索,但有一点是可以

明确的而且至关重要的———在术后第1天对接受LASIK手术的病人进行检查是及时

获知sahara综合征等并发症的信息并进行治疗的最佳时机。更值得强调的是,在不

远的将来,必将揭开sahara综合征的神秘面纱。

参考文献

1RJSmith,PKMaloney.Diffuselamellarkeratits.Anewsyndromeinlame

llarrefractivesurgery.Ophthalmology,1998,1721-1726.

2SchneiderDM.JCataractRafractSurgery,1998,24:1277.

3KaufmanSC.JCataractRafractSurgery,1998,24:1589.

4SmithRJ.Ophthalmology,1998,105:1721.

5EJLinebarger,DRHardten.Y.R.Chu:UnderstandingtimecourseofDLEca

nhelpeliminatevisualloss.OcularSurgeryNews,1999,10:42-43.

6HowardV,GelbelMD.Flapcomplicationsassociatedwithlammelarreˉf

ractivesurgery.AmericanJournalofOphthalmology,1999,127:2.

7SimonP,HollandMB.Diffuselamellarkeratitisrelatedtoendotoxins

reˉleasedfromsterilizerreservoirbiofilms.Ophthalmology,2000,107(

7):1227-1233.

8BuhrenJ.Ophthalmology,2001,108,1275.

9EJLinebarger,DRHardten,R.L.Lindstrom.Diffuselamellarkeratitis:d

iagnosisandmanagement.JCataractRefractSurg,2000,1072-1077.

10ShahMN.JCataractRafractSurgery,2000,26:1312.

11PetersNT,IskanderNG,AndersonPennoEE.JCaDiffuselamellarkerat

itis:isolationofendotoxinanddemonstrationoftheinflammatorypoten

第6篇:病毒感染眼睛症状以及治疗范文

【关键词】 单纯性;疱疹性角膜炎;局部治疗;整体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04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848-02

单纯性疱疹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是一种疱疹病毒造成的角膜的炎症性病变。此病顽固难治,且复发率高,是导致患者致盲的一个重要原因[1]。对于此病的良好控制治疗方法,是当前国内外很多学者及医生都在探讨的关键问题,我院也致力于此病治疗方法的研究,我院对近年收治的单纯性疱疹性角膜炎的患者采用眼周局部配合全身整体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收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研究的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眼科2011年8月――2012年9月收治的86例单纯性角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这86例患者中共有93只眼睛感染疱疹性角膜炎,其中男58例,女28例。左眼46例,右眼40例,双眼7例;患者年龄范围区间12-68岁,平均年龄4234岁;患者患病病程区间范围5个月-22年,平均病程213年。

12 诊断与分型 上述的患者全部按照临床角膜炎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诊断标准如下:①患者有发病的明显诱因,并有单纯性疱疹性角膜炎的发病史;②所有患者在症状上具有畏光、流泪,眼睛有异物感,患眼视力下降,有些有眼痛及头痛表现;③患者检查上患眼有睫状充血或者有混合充血表现。

13 治疗方法 对上述患者采用眼周局部配合全身整体治疗的方法,在对患眼进行局部治疗的同时,对全身免疫进行综合的整体治疗。

患眼局部治疗包括:①抗病病毒的眼水及眼膏,主要应用为阿昔洛韦滴眼液及眼膏,滴眼液使用每天6-12次,眼膏应用每天1-2次;②应用眼氨肽,贝复舒等角膜修复剂;③在患者眼球下酌情注射阿昔洛韦注射液;④在患眼酌情使用微量激素类,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药水;⑤有葡萄膜炎的患者酌情散瞳治疗;⑥对于病变深入,溃疡重的患者酌情用1-3%的碘酊对病灶烧灼治疗。

患者全身治疗措施:口服多种维生素性药物;静注或者肌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酌情肌注干扰素100U每天一次或隔日一次。

14 统计方法 将统计数据全部输入专门的统计软件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统计资料进行总结整理。

2 结 果

21 疗效判定 治愈:患者外感症状消失,没有角膜炎症浸润,同时检测中荧光素的染色转为阴性;好转:患者外感症状减轻,角膜溃疡面积变浅并有缩小,同时检测中荧光素的染色只有少许;无效:患者的临床外感症状及角膜炎症浸润情况都没有变化或有加重。

22 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 详见表2。

3 讨 论

单纯性疱疹性角膜炎,属于感染疱疹病毒所导致的一类常见的角膜疾病,临床病程长,迁延难愈,容易反复发作,治疗困难。属于眼科的一大顽疾。当前临床对于此病的病机临床尚无确切的定论。当前研究中比较肯定的是此病的发病与机体的免疫应答还有体内免疫调节的功能紊乱相关[3]。还有些学者研究证明在疱疹性角膜炎的病毒活动期中患者外周血液中白介素Ⅱ还有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有明显的降低,这个研究结果充分表明在疾病过程中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有明显的下降,对病毒的有效防御能力大大受损[4]。也是因为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在疾病的过程中出现受损下降,使得体内的病毒容易出现活化,从而导致疾病的复发。此机制是当前比较公认的疱疹性角膜炎发病及复发的发病机制。而单纯性的疱疹病毒在三叉神经等位置潜伏感染,这是此病复发的关键。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在起病前常会有感冒或者发烧病史,初起可在角膜上皮出现小点状的混浊,有些先出现轻度的睫状充血,患者有一定畏光及异物感。随后会形成小水泡,这些水泡破裂融合,就会形成树枝状的浅溃疡。在形成溃疡的同时,患者畏光、流泪及疼痛这些症状会进一步加剧,如果溃疡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会继续扩展,深向发展为地图状的角膜炎,影响视力。对于单纯性疱疹性角膜炎的治疗,临床上主要是要有效抑制疱疹病毒的繁殖及再度活化,杀灭病毒,阻止单纯性疱疹病毒的潜伏,这样才能够达到有效治疗单纯性疱疹性角膜炎的目的,并最大限度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当前临床报道中,多数是对眼周进行局部的治疗,这样眼周局部抗病毒治疗,治愈率低,临床复发率高,有的复发率甚至能达到一半以上。眼周局部配合全身整体治疗的治疗方法,属于是在局部抗病毒的基础上加强对全身综合免疫的调理,从病毒性疱疹性角膜炎的病机出发,对患者整体免疫功能进行综合调理。用阿昔洛韦这类的抗病毒药物进行局部及全身的治疗,同时辅助以适量多种维生素,对患者的免疫机能进行适当调理治疗。阿昔洛韦的抗病毒机制为:此药物本身对病毒及正常的DNA细胞没有直接抑制的作用,但是当药物进入人体后,能够被单疱病毒中的胸腺嘧啶核苷激酶进行选择性的一级磷酸化,随后经过三级磷酸化并能够与病毒DNA的聚合酶进行特异性的结合,对病毒合成起到选择性抑制作用[5-6]。阿昔洛韦这种抗病毒药物在经过三级磷酸化后与正常细胞的DNA不能结合,不会对正常细胞产生不良影响,对身体没有太大毒性,并且拥有良好的组织渗透性,能够进行到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深层,所以此药不论是对上皮点状浸润型还是对树枝状浸润型或者深层的地图状角膜溃疡型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上述眼周局部配合全身整体治疗的综合治疗,使得疾病达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在93例病例中86例痊愈,总治愈率达到了9247%。多数患者在一月内达到康复,缩短了疾病的治疗时间。同时患者的视力有了显著提高,同时在回访中复发率仅为1279%,比临床报道有显著下降。可见眼周局部配合全身的整体治疗方法在抑制病毒,提高机体总体免疫上有显著作用,是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良好治疗方法。

总之,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病机复杂,与体内免疫应答还有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有莫大关系,临床应用眼周局部配合全身整体治疗的方法对患者进行综合诊疗,临床治疗效果可靠,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莹,王国丽金银花提取物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作用[J]医药导报,2011,(11)

[2] 凌受良,席玲,席兴华玉屏风散联合抗病毒治疗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29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9,(02):11-13

[3] 张艳蔚病毒唑、聚肌胞联合球周注射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临床观察[J]哈尔滨医药,2009,(01):15-17

[4] 张岳剑更昔洛韦凝胶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17例[J]药学学报,2011,(03):18-22

第7篇:病毒感染眼睛症状以及治疗范文

河南省新密市52岁的魏先生因公出差到郑州市,突然觉得眼睛不太舒服,视物有些模糊。他到郑州大学二附院眼科就诊,眼科主任陈彬川为他检查后,发现他的眼底有出血现象。医生询问他是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魏先生说,自己的身体一直很好。大夫坚持让魏先生检查一下血糖,才能确定眼病的治疗方法。

结果,魏先生的血糖高达13.5毫摩尔/升。经过进一步检查,确诊为2型糖尿病。在糖尿病得到有效控制基础上,陈主任为他做了眼内激光治疗,获得了满意效果。

近年来,在眼科门诊发现有的眼病实际上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他们在一次社区义诊中,为六十多位居民进行眼科检查,就发现白内障、青光眼和视网膜病变者等眼病患者三十多人,其中有将近三分之一对引起自己的眼病的糖尿病不知晓,未治疗。有的病人认为:“我没有‘三多一少’症状啊,哪会有糖尿病呢?”以至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殃及眼睛。

陈彬川说,糖尿病及其造成的眼底病变都有一定的隐匿性,有的开始无糖尿病典型症状,眼睛也无特别不适感觉。直到糖尿病症状明显时,眼底病变已经比较严重了。糖尿病可以引起各种各样的眼部疾病。如角膜溃疡、青光眼、玻璃体积血、视神经病变,最常见的是视网膜病变和白内障。由于糖尿病未被及时发现和有效控制,日积月累对血管和视神经造成损害,严重影响视力。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首先要控制血糖,在此基础上,采用激光和药物治疗,改善眼部血管微循环。

腹痛原来是带状疱疹

63岁的李女士连日感到右下腹疼痛,刚开始医生从症状和疼痛部位来看,初步诊断为阑尾炎,使用抗菌素治疗无效,且疼痛愈加严重。一周后,她的右腹及腰部周围出现了红色丘疹,转院诊治后,经皮肤科会诊,确诊为带状疱疹。采用抗病毒和中药等综合治疗,10天后痊愈出院。

郑州大学四附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高永军指出,带状疱疹发生时会以多种症状出现,可谓善于“变脸”。如有的发病初期即出现皮肤水疱、丘疹,也有的有一定的潜伏期。像李女士就是开始只有腹痛症状,而无丘疹出现,因此容易造成误诊。严重者,病毒可经血液播散产生广泛性水痘样疹并可能侵犯肺、脑等器官。因此患者不可掉以轻心,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确诊“元凶”再上抗生素

62岁的周女士近四个月来一直发烧,经常在38摄氏度,最高体温达40摄氏度,伴有干咳、乏力、尿频、双下肢麻木等症状。她先后按泌尿感染和肺部感染治疗,使用了相关抗菌素,未见明显好转。

郑州大学四附院内科主任张辉让她住院后,暂停应用抗菌素,暂停一切可能影响体温的中西药物,然后密切观察,每两小时测量一次体温,绘制热型图线,并进行了肝、肾等脏器检查和相关化验。最后排除了上呼吸道感染、泌尿感染等疾病,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然后对症治疗,应用激素和有关药物。用药第一天,就退烧了,继续治疗观察,未再出现发烧情况,症状明显改善,心肌酶也恢复正常,20天后出院。

第8篇:病毒感染眼睛症状以及治疗范文

红眼病症状

“红眼病”的学名是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医学上称为“急性结膜炎”,春、夏季易流行。红眼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眼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染。健康的眼睛接触了病人眼泪污染过的东西。如毛巾、手帕、脸盆、书、玩具或门把手、钱币等,就会受到传染,在几小时后或两天内发病。红眼病发病较急。潜伏期1~3天,多为双眼发病,病人自觉流泪、异物感、灼热感。眼睛结膜充血,有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由于分泌物多,常使上下睫毛粘在一起。早晨起床睁眼困难。先是眼睛发红、发热、又痛又痒,眼皮里好像进了沙子似的不舒适;还怕光、流泪,令人很难受。由病毒感染的红眼病。症状更明显。如结膜大出血、耳前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还会侵犯角膜而发生角膜炎,视力模糊,病情恢复较慢。

一般红眼病3~4天病情达到高潮,并逐渐减轻,约2周便可痊愈。得病后要积极治疗,一经发现,立即治疗。不要中断,症状完全消失后仍要继续治疗1周时间。以防复发。此病者对此病没有长期免疫力。但是,只要注意个人卫生,则完全可以不患此病,因此,预防从日常卫生做起。

防治常识

保持眼部清洁。注意卫生

由于患上急性结膜炎时眼部分泌物较多,所以不能单纯依靠药物治疗,细心地护理眼部,经常保持眼部清洁很重要。不用脏手揉眼睛,饭前便后洗手等生活习惯一定要做到。饮食宜清淡,多食蔬菜、新鲜水果等,保持大便通畅。眼中分泌物多时,用干净手帕或纱布拭之,不要擦伤角膜,不可用手揉眼。

滴眼药水有讲究

患上红眼病时,在滴入眼药水时,应该先使用生理盐水或3%的硼酸液洗眼或眼浴,然后再滴入眼药,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药效。

初期冷敷,慎用激素类眼药

急性结膜炎初起时眼部宜作冷敷,有助于消肿退红。相反,热敷会使眼球充血,炎症可能扩散引起并发症。在炎症没有得到控制时,忌用激素类眼药,病毒性结膜炎禁忌激素类眼药。因此,激素类眼药使用与否应听从眼科医生的建议,切勿自行使用。

避光避热。少用眼

严重的急性结膜炎病人畏光流泪,为减轻不适,要避免光和热的刺激。也不要勉强看书或看电视,出门时可戴太阳镜,避免阳光、风、尘等刺激加重病情。为了使眼部分泌物排出通畅。降低局部温度以不利于病菌繁殖生长,眼部不可包扎或戴眼罩。

单眼患病,要注意避免交叉感染

如单眼患者,不要交替擦眼,注意双眼避免交叉感染;绝对禁止游泳。患者洗脸用具、眼部用品及眼药水应单独一份,经常消毒,对患者的个人用品(如毛巾、手帕等)要注意消毒隔离。

明目药茶

眼睛不仅与外界环境相接触。而且与内在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一旦得了眼部疾患,在强调局部用药的同时,如果配合适当的药茶饮服,往往可起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白菊黄豆茶

材料:白12克,黄豆30克,桑叶12克,夏枯草15克,白糖适量。

用法:前4味共加水煮至豆熟,加白糖调匀。每日1剂,分2次服,连用数日。

功效:适用于热毒型红眼病。银耳冰糖茶

原料:银耳30克。清茶6克,冰糖60克。

用法:银耳、清茶、冰糖共入锅中加水煎汤。每日1剂,连服数天。

功效:疏风清热。适宜初起红眼、痛痒交替、流泪作痛、怕热羞明等症。

千里光茶

原料:千里光干燥细末30克,甘草5克。

用法:以沸水冲泡或稍加煎煮代茶饮服,一天2~3剂。

功效:千里光性味苦寒,有明显的清热解毒、清肝明日功能。

决明子茶

原料:决明子30克。

用法:取沸水冲泡代茶,一天2~3剂。

功效:决明子茶色泽深黄,浓如琥珀,饮茶品味,有一种特异芬芳。其性凉味甘苦,古人用于治疗“目泪不收,眼病不止”之风热赤眼。有清肝明目、收泪止痛的功用。

野茶

原料:野15克(鲜品45~60克)。

用法:煎汤代茶,频频饮服。

功效:野味苦性辛凉、对目赤红肿、眼内灼热流泪等症有清热解毒消肿作用。

枸杞叶茶

原料:枸杞叶60克(鲜品120克)。

第9篇:病毒感染眼睛症状以及治疗范文

都说流泪对人体健康有益,但母亲的眼睛经常不自觉地流泪着实令她烦恼。屋里屋外人多人少,眼泪随时有可能流下,影响美观不说,近几个月来还总感觉眼前灰蒙蒙的,看东西看不清楚。这状况让我十分担心她的眼睛,于是上门咨询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李明武大夫。这才得知,眼睛经常不自觉地流泪,很可能是患上某些眼病的信号。

为何会经常流泪

正常情况下,人在每次眨眼之后,泪腺、副泪腺分泌的泪液通过泪液的排泄系统或蒸发达到平衡,泪液布满整个眼球表面,以保持眼球的湿润和舒适,同时我们感觉不到流泪。而当泪液分泌量太多或者泪液的排泄系统出现问题,我们就会感到流泪。

多种因素会导致泪液的分泌量太多,包括精神受到刺激;异物的反射刺激;胆碱能药物和抗胆碱酯酶剂等药物的作用;某些眼病,如青光眼、眼睑、结膜、虹膜炎等;或三叉神经、面神经受到刺激。泪液分泌过量,来不及蒸发或排泄,就会导致流泪不止。

而眼泪的排泄系统出故障,通常包括泪小点位置异常、狭窄、或闭锁,泪小管至鼻泪管狭窄、堵塞,或泪道功能不全等,导致泪液无法下泄,造成经常流泪。这种情况多见于老年人,常表现为迎风流泪,在寒冷气候下症状加重,甚至不分春夏秋冬、室内室外经常流泪。

常流泪警惕多种眼疾

慢性结膜炎

在秋冬季节,慢性结膜炎是导致常流泪的主要原因之一。慢性结膜炎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前者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炎症,细菌、病毒、衣原体、真菌等都有可能会致病。非感染性慢性结膜炎的发生主要与环境和用眼习惯有关,其患病率正日趋增多。风沙、灰尘、烟雾、有害气体的刺激,以及经常熬夜、睡眠不足、嗜烟过度、用眼疲劳等都会导致慢性结膜炎。

鼻泪道堵塞

不少老年人经常流泪是由于鼻泪道堵塞造成的。鼻泪道的开口在靠近鼻翼的下眼睑处,出口则在鼻腔内。鼻泪道一旦堵塞或狭窄,就会造成泪水排不出去而不断累积在眼眶里,泪水无处宣泄,便会溢出。鼻泪道堵塞大都是后天形成的。沙眼、结膜炎、慢性鼻炎等疾病的病菌侵入鼻泪管,都会引起鼻泪管黏膜发炎,造成阻塞,并逐步发展成慢性泪囊炎。因此,不少患有过敏性鼻炎的老人也比较容易患上鼻泪道堵塞。

如果鼻泪道比较狭窄,并未完全堵塞,平时可以通过抗炎治疗及按摩鼻根靠近眼睛的位置来缓解泪溢症状。但假如鼻泪道已经全部堵塞,泪溢情况很严重,甚至经常造成眼睛红肿发炎,就要考虑手术治疗了。

干眼症

眼睛干燥也会导致老年人爱流眼泪。干燥寒冷的冬季,是干眼症的高发季节。干眼症会使人的基础泪液分泌变少,眼睛干涩难受。如果眼球表面受到损伤,眼睛就会反射性地大量流泪。更年期妇女、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年轻时曾感染沙眼者、角膜留下疤痕组织者,都容易因干眼症导致流泪。

雪盲症

又称雪光性眼炎,主要是因为太阳光中的强紫外线经大片雪地反射至人的眼部角膜,导致角膜损伤所致。研究表明,阳光中300微米的中波紫外线照射到雪地上,由其反射的阳光射到眼睛上,可能引发雪盲症,出现畏光、流泪、红肿疼痛、奇痒及眼内异物感等症状。所以,大雪天外出时,最好戴墨镜,防止雪地反射的强光刺激眼睛。

上述四类疾病是引起眼睛常流泪的最常见的病因,此外,角膜炎、沙眼、结膜松弛症等都有可能引起眼睛常流泪。

日常调理防治常流泪

李明武大夫说:“眼睛常流泪不可小视,长期常流泪不治疗会造成视物不清,甚至可致盲。”因此,如果你经常不自觉流泪,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以免耽误治疗时机。爱眼护眼更应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做起。

1.忌食辛辣、酒、油炸、虾、蟹等热毒或发物。

2.注意用眼卫生,切勿用手揉擦眼睛、或多人共用一个毛巾脸盆洗脸。

3.如眼睛甚痒难忍,可用消毒棉花棒轻揉,或紫金锭研碎,调温开水点眼。

4.平时多做做眼周的按摩。

5.眼睑松弛、鼻泪道堵塞引起流泪的老人不妨多用手指挤压泪囊处,以缓解症状。

6.平时擦泪的时候切勿用力往下擦,应该轻轻地横向擦泪,这样可以防止擦泪不当而引起下泪小点外翻,形成恶性循环。

7.风大的时候出门可戴上眼镜,以防大风刺激眼睛,使眼睛干燥。

8.如果太阳刺眼,外出时可戴上太阳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