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病毒样本范文

病毒样本精选(九篇)

病毒样本

第1篇:病毒样本范文

关键词 蔬菜病毒;dot-ELISA;检测;安徽凤台

中图分类号 S43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7-0149-02

Study on Dot-ELISA Detection of Major Viruses on Vegetables in Fengtai County

TIAN Xue-fei 1 JIANG Tong 2 XU Qi-yan 1 *

(1 Fengtai Vegetable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Office,Fengtai Anhui 232100; 2 School of Plant Protection,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bstract Five major viruses(TSWV,TMV,CMV,CGMMV and BBWV)infecting Solanaceae,Cucurbitaceae and Leguminosae vegetables in Fengtai County were detected by dot-ELISA.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ositive rate of 5 viruses was 1.52%,13.64%,31.89%,54.32% and 20.39% respectively.It could be found that the phenomen of CMV and CGMMV,CMV and BBWV complex infection occurred in the vegetable fields,and the rates of complex infection are 29.63% and 50.00%.Moreover,virus-carrying rates of pepper,melon and asparagus bean are relatively high,and virus could not be detected in bean.This reseach will provide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for integrate control of major virus diseases of vegetables in Fengtai County.

Key words virus in vegetables;dot-ELISA;detection;Fengtai Anhui

侵染各类蔬菜的植物病毒种类繁多,主要有番茄斑萎病毒(TSWV)、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和菜豆萎蔫病毒(BBWV)等[1-2]。蔬菜病毒病的症状有蕨叶、明脉、矮化、黄化、坏死、畸形等[3-4]。一种病毒可以侵染多种蔬菜,多种病毒也可复合侵染一种蔬菜[5]。蔬菜生产中,无论是露天种植还是大棚栽培,因受病毒危害造成的减产减收,甚至绝收现象普遍发生,在防治过程中尽管多方采取措施,还是收效甚微[6-7]。

近几年,由于凤台县蔬菜种植结构调整、气候条件变化和栽培管理粗放等,凤台县主要蔬菜辣椒、番茄、黄瓜、酥瓜、豇豆等病毒病发生极其严重,给凤台县蔬菜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影响了该县“菜篮子”工程建设。因此,熟悉病毒病的特性、了解病毒病的规律,对于防治十分必要[8]。而目前凤台县蔬菜病毒种类、病毒的变异、发生与分布、病害循环和流行规律等缺乏系统研究,特别是主要蔬菜病毒种类不清、发生分布与流行规律不明,造成蔬菜病毒病的防治工作非常被动,无法根据凤台县蔬菜产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因此选择茄科的辣椒、番茄等,葫芦科的黄瓜等,豆科蔬菜的菜豆等,普查严重威胁凤台县主要蔬菜生产的5种代表性病毒,从源头上进行技术创新,为建立凤台蔬菜病毒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奠定基础,可望对凤台乃至安徽省蔬菜产业的稳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样本来源。蔬菜样本采自凤台县关店、丁集和桂集3个乡镇蔬菜集中种植区的茄科、葫芦科和豆科蔬菜。每个乡镇选定2块田,每个田块之间的距离1 000 m以上。采取双对角线五点取样法,每个乡镇每种蔬菜每块田的样品采集总量为10个以上。

1.1.2 试剂。硝酸纤维素膜购自Amersham 公司;5种病毒TSWV、TMV、CMV、CGMMV和BBWV的抗血清由浙江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惠赠;HRP-羊抗鼠IgG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显色液购自Promega公司;96孔酶标板购自美国Corning公司;其他试剂均为购自国药生物公司的分析纯。

1.2 试验方法

称取0.1 g植物叶片,按重量体积比1∶10(g/mL)加入0.01 mol/L PBS研磨;12 000 r/min离心3 min;取1 μL上清液点到硝酸纤维素膜上,室温干燥10 min;将膜浸入封闭缓冲液稀释的一抗血清中,37 ℃孵育30~60 min;洗膜3~4次,再将膜转入封闭缓冲液稀释的二抗血清中,37 ℃孵育60 min;洗膜5~6次,膜用滤纸吸干,放在培养皿底部,滴加显色液显色,拍照统计结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蔬菜病毒病发病率

从表1可以看出,关店、丁集和桂集3个乡镇的蔬菜病毒病发生较为普遍,辣椒、番茄、黄瓜和豇豆的发病率较高,达10%~30%,南瓜的发病率较低,菜豆的发病率为0。

2.2 病毒dot-ELISA检测结果

dot-ELISA检测结果显示(表2),TMV、TSWV、BBWV、CMV和CGMMV的带毒率分别为13.64%、1.52%、20.39%、31.89%和54.32%。

2.3 蔬菜病毒复合侵染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CMV和CGMMV及CMV和BBWV均存在复合侵染现象,复合侵染率分别为29.63%和50.00%。

2.4 主要蔬菜带毒率

凤台县主要蔬菜为辣椒、番茄、黄瓜、南瓜、菜豆和豇豆等。从表4可以看出,辣椒样本TMV、TSWV、BBWV和CMV的带毒率分别为35.14%、0、0和2.70%,番茄样本TMV、TSWV、BBWV和CMV的带毒率分别为0、3.70%、0和0,黄瓜样本CMV和CGMMV的带毒率分别为82.00%和75.00%,南瓜样本CMV和CGMMV的带毒率分别为60.00%和34.50%,菜豆样本BBWV和CMV的平均带毒率分别为16.00%和0,豇豆样本BBWV和CMV的带毒率分别为80.77%和73.08%。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普查了凤台县主要蔬菜病毒病发病率,发现3个乡镇的蔬菜病毒病发生较为普遍,辣椒、番茄、黄瓜和豇豆的发病率较高,南瓜发病率较低,菜豆未检出病毒。血清学方法检测了凤台县蔬菜样本中5种病毒TMV、TSWV、BBWV、CMV和CGMMV的带毒率。结果发现,CGMMV的带毒率最高,说明CGMMV的发生非常普遍,为凤台县蔬菜主要病毒,采样时发现有黄瓜地严重受害,大部分植株表现出花叶症状。TSWV的带毒率最低,说明TSWV发生较少,为凤台蔬菜次要病毒。另外,CMV与CGMMV和BBWV均存在复合侵染现象,复合侵染发生频繁。

从凤台县主要蔬菜带毒率可以看出,辣椒、瓜类和豇豆带毒率较高,与高发病率有一定的相关性。但番茄带毒率很低,与高发病率差异较大,可能是大部分番茄发病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侵染,本次试验没有检测。

由于凤台县蔬菜种植结构调整、气候条件变化和栽培管理粗放型,导致凤台县蔬菜病毒病的发生越来越严重。因此,本研究提供了凤台县蔬菜产区病毒分布特点和发病情况,为凤台县蔬菜产业稳定发展的技术保障,也为建立凤台县蔬菜病毒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奠定了基础。应因地制宜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可持续发展方针和策略,科学管理和控制凤台县蔬菜病毒病的发生和危害。

4 参考文献

[1] 杨会房,阮涛,包凌云,等.四川省攀西地区南瓜、甜菜和辣椒部分病毒种类的ELISA检测[J].中国蔬菜,2011(16):91-94.

[2] 安德荣,孙现超,阳浩楠,等.几种葫芦科蔬菜病毒病的鉴定及药剂防治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3,23(12):2204-2206.

[3] 陈迎春.蔬菜病毒病识别及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2013(7):42.

[4] 蔡连卫,李强,刘吉元,等.豆科蔬菜主要病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4):87-88.

[5] 程乐庆.蔬菜病毒病的分析与探讨[J].农家参谋・种业大观,2011(10):40-41.

[6] 杨林贵.甘南州蔬菜病毒病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J].甘肃科技,2008,24(22):181-182.

第2篇:病毒样本范文

天花曾是“死神的忠实帮凶”

天花病毒,作为一种古老的致病原,“陪伴”人类文明的成长走过了很多年。在公元前1000年的古埃及木乃伊上,就发现过天花痊愈后所特有的痘印。直到18世纪,“现代免疫学之父”英国医生爱德华・琴纳,为小儿子成功接种牛痘后,天花疫情渐渐被人类医学所控制,1980年5月8日,天花已在地球上灭绝。天花病毒成了在世界范围被人类消灭的第一个传染病。从那时起,全世界仅剩两个实验室还保存着天花病毒样本,它们被冷冻在零下70℃容器里,存放在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以及俄罗斯国家病毒和生物技术中心。

实际上,这些侥幸存活的天花病毒,也早已被人们判了死刑。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就裁定要销毁实验室天花病毒样本。但这项裁定在执行中却一再受阻,一拖再拖。

生物学家希望保留继续研究天花

“从生物科学家的角度看,是不希望这个病毒样本被消灭的,因为有这个样本存在,科学家就能进行相关科学研究。”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研究员屈三甫告诉记者。

“天花病毒能灭绝的原因,是大量疫苗的接种,使人产生了抗体。失去了感染源的天花病毒,无法在大气中生存,又找不到可感染的宿主。在没有流行基础的情况下,天花病毒可以说是被灭绝了。”屈三甫说,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就可以说天花病毒彻底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2010年,美国科学家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死于西班牙流感的病人尸体组织中提取出了“西班牙流感病毒”。这些已经死去百年的病毒中,仍有小部分的基因片段具有活性。运用基因合成的方法,他们复活了当时夺取无数人性命的西班牙流感病毒。

屈三甫告诉记者,过去感染天花死亡的病人,大都是以掩埋为主。这些尸体中,很可能也存在具有活性的天花病毒基因。从西班牙流感病毒复制的案例来看,天花病毒重新出现在世界的几率虽然很小,但也并不是毫无可能。所以,若是消灭仅存的天花病毒样本,就失去了了解和验证天花病理机制的机会。

绘制基因图谱可替代实验室保存

在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看来,销毁天花病毒样本可能会对研究造成一定影响,但是与天花病毒扩散带来的危害相比,销毁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况且随着现在基因技术的提高,天花病毒样本的保存并不是必须的,以后可以通过基因图谱的方式保存天花病毒。在需要时,根据基因图谱能够再将它制造出来。”

曾光说,保存天花病毒样本,始终还是会对人类产生威胁,保藏技术再先进,但是人为的操作失误却不能避免。

第3篇:病毒样本范文

【关键词】 病毒性胃肠炎; 诺如病毒; 感染; 检测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1-0053-03

Detection of Viral Gastroenteritis Patients Nor Virus Infection/LIU Yuan-xing,ZHENG Zhi-yuan.//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11):53-55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detection and analysis of viral gastroenteritis patients nor virus infection.Method:120 cases of viral gastroenteritis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13 to September 2013 in author’s hospital for treatment were using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ssay and reverse transcription using the transcription collaborative assay of two species detection sensitivity,specificity compared.Result:The use of reverse transcription collaborative experiment GG Ⅰ positive patients were 7 cases,accounting for 5.83%,negative patients were 113 cases,accounting for 94.17%,GG Ⅱ positive patients were 46 cases,accounting for 38.33%,negative patients were 74 cases,accounting for 61.67%.Transcription reverse transcription collaborative experimental line detection,positive patients were 53 cases,accounting for 44.17%,which included 7 cases GG Ⅰ patients,accounting for 13.21%,46 cases GGⅡ patients,accounting for 86.79%;thermostat rapid assay detected positive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as 53 cases,accounting for 44.16% of the total number of patients,different sexes,different ages relatively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reverse transcription collaborative experimental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were 89.09%,93.85%,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was 92.45%,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was 91.04%.Conclusion:The clinical use of reverse transcription collaborative assay in patients with neither viral gastroenteritis nor virus infection,has high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clinical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Viral gastroenteritis; Nor virus; Infection; Detection and analysis

First-author’s address:Meizhou People’s Hospital,Meizhou 514031,China

病毒性胃肠炎是临床常见病症,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腹痛、呕吐等。其中较为常见的病原体病毒包括:肠道腺病毒、杯状病毒等,诺如病毒是导致患者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最为重要的病原体,同时也是导致儿童发生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1]。本文通过对2013年1-9月于笔者所于医院进行治疗的120例病毒性胃肠炎患者运用两种检测诺如病毒的方法进行检测结果比较,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9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120例病毒性胃肠炎患者,其中男53例,女67例,年龄18~76岁,平均(45.17±1.35)岁。入选的对象包括:(1)每日排便次数为3次及3次以上,大便的性状发生改变,经大便常规检查WBC

1.2 方法

1.2.1 样本采集方法 样本采集盒为笔者所在医院统一发放,采集盒外层包裹可开启的塑料袋,所有采集样本均为患者发病3 d内的粪便样本,每份样本的样本量不得低于5 ml,样本采集后应立即低温送检,对不能进行检验的样本应在-20 ℃低温保存,禁止样本反复进行冻融。

1.2.2 样本处理方法 粪便样本室温下复融,将样本稀释液1 ml中加入0.1 g固态粪便样本或者0.1 ml液态粪便样本,使用涡旋仪混匀,室温条件下静置10 min,以5500 r/min转速离心5 min。

1.2.3 病毒RNA提取 运用病毒核酸提取试剂盒(美国QIAGEN公司提供),按照试剂盒的操作说明进行操作。

1.2.4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反应体系包括:2.5 μl缓冲液,2.5 μl BSA,10 U/μl AMV-RT,模板RNA 1.5 μl,2.5 mol/L MgCl2等。将PCR反应体系,离心,使用PCR仪扩增。在94 ℃变性反应3 min后,94 ℃反应1 min,58 ℃反应80 s,72 ℃反应1 min,反复进行30个循环后,将72 ℃反应保持10 min,反应后使用1.5%琼脂凝胶进行电泳。

1.2.5 恒温快速检测法 将试剂A和试剂B放入扩增管中,加入模板RNA,同时加入阳性对照及阴性对照。将反应体系在43 ℃条件下预热,将酶预热,将酶加入反应体系中,进行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利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与计量资料分别利用字2检验与t检验表示,P

2 结果

2.1 转录反转录协同实验对诺如病毒的检测结果

运用转录反转录协同实验后GGⅠ阳性患者7例,占5.83%,阴性患者113例,占94.17%,GGⅡ阳性患者46例,占38.33%,阴性患者74例,占61.67%。转录反转录协同实验对病毒性胃肠炎患者的粪便进行检测,阳性患者53例,占44.17%,其中GGⅠ患者7例,占阳性患者的13.21%,GGⅡ患者46例,占阳性患者的86.79%。转录反转录协同实验对GGⅠ及GGⅡ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转录反转录协同实验对诺如病毒的检测结果 例(%)

诺如病毒类型 阳性 阴性

GGⅠ(n=120) 7(5.83) 113(94.17)

GGⅡ(n=120) 46(38.33) 74(61.67)

恒温快速检测法检测出阳性患者53例,占44.17%,其中男性患者检出率为41.51%(22/53),女性患者检出率为46.27%(31/6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721,P=0.659)。患者按照年龄划分,0.05),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段阳性检出率

年龄 例数(例) 阳性(例) 阳性率(%)

11~20岁 14 8 57.14

21~30岁 16 11 68.75

31~40岁 19 9 47.37

41~50岁 21 8 38.10

51~60岁 21 7 33.33

>61岁 11 4 36.36

2.2 转录反转录协同实验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结果比较

运用两种检测方法均为阳性49例,均为阴性61例,10例样本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不同,转录反转录协同实验检测为阳性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为阴性4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为阳性而转录反转录协同实验检测为阴性6例。

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为标准,计算转录反转录协同实验的灵敏度及特异性,灵敏度为89.09%,特异度93.85%,阳性预测值92.45%,阴性预测值91.04%。两种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6>0.05),见表3。

表3 转录反转录协同实验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结果比较 例

方法 转录反转录协同实验

阳性 阴性 合计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 阳性 49 6 55

阴性 4 61 65

合计 53 67 120

3 讨论

病毒性胃肠炎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研究发现,诺如病毒是引发急性病毒性肠胃炎的重要病原体[2]。有资料报道,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多次暴发因诺如病毒而导致的急性胃肠炎[3]。诺如病毒又名诺瓦克样病毒,属杯状病毒科,其具有感染性高、抵抗能力强、传播速度快、致病剂量低等特点,感染后可是患者持续缺乏免疫力,又被称作胃肠性流感[4]。诺如病毒可以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水源、接触、粪口、空气飞沫等途径发生感染。冬季发病率高,通常普遍在医院、学校、幼儿园等人口密集的场所暴发。根据病毒的RNA聚合酶以及衣壳蛋白的核苷酸序列的差别,可以将诺如病毒区分为5个遗传组,GⅠ及GⅡ为导致非细菌性胃肠炎暴发的主要原因[5-6]。诺如病毒为单股正链病毒,呈现圆球状,直径大小在25~38 nm。从诺如病毒发现至今,临床上诺如病毒的诊断也有了极大的突破[7]。诺如病毒不能通过细菌培养,并且为发现适合的动物模型,传统的诺如病毒检测方法是应用电镜检出,但电镜检出具有检出率低且检测结果与操作者的手法密切相关,因此,使人们忽视了诺如病毒的危害[8]。随着我国因诺如病毒而暴发的病毒性胃肠炎报道的增加,诺如病毒的严重性及危害性也受到广泛的重视。目前,临床普遍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及转录反转录协同实验检测诺如病毒,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具有灵敏度和特异性高的特点,但同时对检测人员技术水平要求较高,需要更加先进的仪器设备[9]。

诺如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中诺如病毒属,按照其生物分子学体征可以分为5个基因型,GⅠ~GⅤ,其中GⅠ、GⅡ及GⅣ可感染人[10]。我国病毒性胃肠炎患者中诺如病毒感染较为普遍,其中以GⅡ型感染为主。我国以往对诺如病毒感染多针对于婴幼儿腹泻,但研究显示在各年龄段均可能感染诺如病毒[11]。由于诺如病毒不能进行体外培养,也位找到适合的动物模型,使其研究受到制约[12]。临床常用的诺如病毒检测方法包括,电镜法、分子检测等[13]。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具有特异性高、灵敏度好的特点,目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仍为临床常用的诺如病毒检测方法[14-15]。本研究,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与转录反转录协同实验检测诺如病毒结果进行比较。转录反转录协同实验对病毒性胃肠炎患者的粪便进行检测,阳性患者53例,占44.17%,其中GGⅠ患者7例,占阳性患者的13.21%,GGⅡ患者46例,占阳性患者的86.79%;恒温快速检测法检测出阳性患者53例,占44.17%,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为标准,计算转录反转录协同实验的灵敏度及特异性,灵敏度为89.09%,特异度93.85%,阳性预测值92.45%,阴性预测值91.04%。两种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6>0.05)。总而言之,转录反转录协同实验可以快速、有效、灵敏的检测诺如病毒,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田耕,王晶,李全瑞,等.56例散发性诺如病毒性肠炎临床特点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6):1187-1191.

[2]高志勇,吕虹,黄芳,等.90例病毒性胃肠炎患者粪便中诺如病毒检出情况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8,3(8):564-566.

[3]张海龙,杨洪,阳帆,等.2008年深圳市感染性病毒性腹泻中诺如病毒的感染分析[J].疾病监测,2009,24(12):918-923.

[4]陈振明,曹晓鸥,曾红惠,等.佛山市南海区病毒性胃肠炎的病原体监测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4):995-998.

[5] Mathapati B S, Mishra N,Rajukumar K,et al.Entry of 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into ovine cells occurs through clathrin-dependent endocytosis and low pH-dependent fusion[J].In Vitro Cell Dev Biol Anim,2010,46(5):403-407.

[6]纪蕾,吴晓芳,徐德顺,等.湖州市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暴发中诺如病毒的分析生物学特点初步研究[J].病毒学报,2011,27(5):469-474.

[7]陈永志,陈小岳.诺如病毒暴发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国共患病学报,2012,28(4):398-402.

[8]吕虹,高志勇,张国军,等.诺如病毒性胃肠炎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2,33(2):148-152.

[9]弋英,汪照国,张洪花.青岛地区2010年诺如病毒感染流行病学及基因型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3,29(4):376-378.

[10]郑惠能,李莉,陈娟娟,等.厦门地区病毒性腹泻诺如病毒感染情况[J].中国共患病学报,2010,26(3):259-262.

[11]程毅东.小肠疾病诊治方法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1,9(9):114-117.

[12]陆冬梅,杨扬.小儿腹泻药物治疗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3):161-162.

[13] Guo L,Song J D,Xu X W,et al.Genetic analysis is of Norovirus in children affected with acute gastroenteritis in Beijing 2004-2007[J].JC lin Virology,2009,79(44):94-98.

[14] Ferrira M S,Xavier M P,Fumian T M,et al.Acute gastroenteritis cases associated with noroviruses infection in the state of Rio de Janeiro[J].J Med Virol,2008,80(2):338-344.

第4篇:病毒样本范文

【关键词】 ,SARS病毒

Realtime fluorescent RTPCR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SARS CoV in serum of infected patients

【Abstract】 AIM: To detect SARSCoV in various clinical specimens such as sputum, gargling liquid, throat swab and stool and explor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disease course and the SARSCoV content. METHODS: We quantitatively detected 156 serum specimens from SARS patients by real time RTPCR. The viral load in SARSCoV positive serum was analyzed using the coronavirus deactivated with 9.4×109 copies/L. Robert Koch Institute as standard preparation and viruslike particles as positive controls. RESULTS: The sensitivity of the detected agent was 1×105 copies/L. Eightyone of the 156 cases (51.9%) tested were positive with the viral load ranging from 1×105-1×107 copies/L. The viral load in serum samples was generally low as compared with data reported for other specimens. CONCLUSION: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ow viral load and the disease course.

【Keywords】 RTPCR;

SARS CoV; quantitative diagnosis; serum

【摘要】 目的:阐述SARS患者病程与血清中SARS病毒含量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高灵敏度荧光实时定量RTPCR方法,对156份SARS患者进行检测,同时,以9.4×109 copies/L(Robert Koch Institute)灭活的SARS冠状病毒为定量标准品,病毒样颗粒为阳性对照,分析SARSCoV阳性血清样本中的病毒含量. 结果:检测试剂的灵敏度达1×105 copise/L,与相关病原体没有交叉. 81份血清样本中病毒含量分布在1×105~1×107 copies/L之间,患者血清样本中病毒含量较低,经统计学分析,病毒含量与病程长短无明显数量关系. 结论:SARS患者血清中病毒含量低,与病程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关键词】 SARS病毒;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定量分析;血清

0引言

冠状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1],主要通过近距离密切接触传播. 从各种样本中检测SARSCoV非常重要,不仅能更好地治疗,而且能早期有效地控制疾病传播. 采用定量RTPCR方法对患者痰液、漱口液、咽拭子和粪便中SARSCoV RNA进行检测,证明了这些样本中病毒含量很高,具有传染性[2,3]. 而患者血液样本中阳性检出非常少. 20030516 WHO报道血液样本中有SARSCoV存在,提示人们SARS病毒可能存在病毒血症. Ng等[4]报道了以血清/浆检测SARSCoV是早期检测的重要手段. 我们通过对156份来自于临床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检测、定量分析,探讨不同病程与血清中SARS病毒含量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SARS血症提供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标准品由德国柏林Robert Koch Institute的Matthias Niedrig先生惠赠,灭活病毒含量为9.4×109 copies/L;抗核酸酶SARS病毒样核蛋白颗粒悬浮液(本实验室自制)[5],浓度为1.8×1013 copies/L. SARS荧光PCR定量检测试剂盒由华美生物工程公司提供. SARS患者血清156份来自于小汤山、北京地坛等医院的-70℃储存的样本,临床诊断符合卫生部标准. 甲肝、乙肝、丙肝、戊肝、庚肝,TTV,HIV,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沙眼衣原体、肺炎支原体阳性标本和正常人血清、人基因组DNA来源于华美生物工程公司PCR室. 使用美国PE公司的PE7700荧光扩增仪. SARS荧光定量PCR试剂盒由华美生物工程公司生产. 荧光PCR检测的靶序列选择在病毒RNA聚合酶基因上,该区域极为保守[6]. 使用的PCR引物和探针分别为SARSUP:5′cgcaagtattaagtgagatggtc3′;SARSLP 5′aagcagttgta gcatcaccg3′. 荧光探针:

5′FAMgcggctcactata tgttaaaccaggtggaaTAMRA3′.

1.2方法

血清样本的处理、RNA反转录、荧光PCR检测和结果判读均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采用试剂盒中提供的5×105,5×106,5×107和5×108 copies/L的血清稀释病毒样颗粒构建标准曲线. 阴性对照为正常人血清,以正常人血清稀释的抗核酸酶SARS病毒样核蛋白颗粒悬浮液为阳性对照. 为了确认定量的精确程度,检测WHO建议的灭活SARS冠状病毒标准参考品样品. 该样品起始浓度为9.4×109 copies/L,用正常人血清进行10倍稀释,以各个稀释度为样本,通过定量试剂盒构建的标准曲线进行定量检测,并重复3次.表1SARS患者5例血清病毒含量变化(略)

2结果

2.1灵敏度和特异性将5×107 copies/L血清标准样品稀释到1×105,5×104 copies/L,并以此为样本用荧光定量试剂盒重复检测50次,其检测的Ct值分别为31.247,32.685,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80%. 因此试剂盒分析灵敏度为1×105 copies/L. 以肝炎甲、乙、丙、戊、庚以及TTV,HIV,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沙眼衣原体,肺炎支原体阳性标本、正常人血清和人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检测,其Ct值均为40,结果应判为阴性,特异性良好.

2.2PCR定量标准曲线以试剂盒中提供的5×105,5×106,5×107及5×108 copies/L血清样本为标样,经过两次重复的全过程PCR反应和荧光检测,Ct值分别为28.457,25.124,22.208和18.607,获得了反应的动力学曲线(Fig 1),其中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的Ct值分别为24.200和40.00,检测结果极具重现性. 由于模板的Ct值与该模板起始拷贝数的对数是线性关系[3],拷贝数与Ct值成反比. 根据PCR检测的Ct值和标样的模板起始拷贝数,由计算机软件做标准曲线,其中横坐标代表每个样本起始拷贝数的对数,纵坐标代表Ct值(Fig 2). 其中标准曲线的斜率为-3.266,相关系数1.0. 因此,只要获得待检样品的Ct值,即可从标准曲线上计算出该样品的起始拷贝数. 将WHO建议的灭活SARS冠状病毒标准品用正常人血清稀释成不同浓度,用定量试剂盒构建的定量曲线进行定量分析,统计分析显示实际测定的浓度与稀释后理论数值间相关系数(Correl)为0.998,表明定量体系准确.

2.3血清样本的定量检测将156份非典患者血清样本、正常人血清(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在PE7700扩增仪上进行了荧光定量检测,结果81例为阳性,阳性率51.9%. 并根据其标准曲线、Ct值,给出每个PCR阳性样品的起始病毒含量.

由81例SARS阳性样本的研究表明,SARS病毒在血清中出现的时间,随着个体差异而不同,最短出现的病程是3 d,最长的病程达到158 d仍然有病毒存在. 所有阳性的血清标本的SARS病毒含量均在1×105~1×107 copies/L(Tab 1),病毒含量与病程的长短并没有明显的数量关系(相关性分析Correl=-0.22758). 在检测标本中对7,4,30,3,11号血清样本进行追检,收集了不同病程的样本,经检测有3例患者血液中SARS病毒先为阳性,后转为阴性,患者病情好转. 2例患者血液中SARS病毒先为阴性,后转为阳性(Tab 1).

3讨论

由于SARS的特殊性,需要对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因此,对于SARSCoV的检测试剂盒灵敏度显得非常重要. 我们为了检验试剂盒的灵敏度,我们将定量的标准品稀释到5×104 copies/L,阳性检出率为80%,1×105 copies/L时,阳性检出率为100%. 说明试剂盒在临床检测中,当病毒含量在5×104~1×105 copies/L是检测的灰区,需要重复检测方可确认. 另外,用多种病原体核酸和人基因组核酸及正常人血清进一步验证了试剂盒的特异性. 事实上,该试剂盒检测的靶序列选在SARS多聚酶基因的15330~15416(BJ01,AY 278488) 保守区,并对引物、探针和整个系统进行全面优化,从而达到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给SARS回顾性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

从研究结果可知,81例血清阳性样本的病毒滴度范围在1×105~1×107 copies/L,和杨洁等[7]报道的痰液样本中高病毒含量(1×1011 copies/L)相差甚远,预示SARS冠状病毒可能与呼吸道疾病有关. 至于病毒血症较长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通过对5例有不同时期抽血的患者标本检测,有3例患者血液中SARS病毒先为阳性,后转为阴性,这类病例可能是由于患者住院后,随着治疗的过程,患者病情逐渐好转,血清中病毒逐渐被免疫系统清除. 2例患者血液中SARS病毒先为阴性,后转为阳性,而SARS抗体检测表现出同样的模式,是否存在临床早期诊断误判或住院后感染?为何会出现这种血清模式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SARS病毒在血清中存在,说明了血液具有传染性,因此,从事SARS患者血液操作要严加防护,曾患有SARS或近期曾接触SARS患者,避免义务献血,这些措施可有效地阻断SARS的传播. 另外,在研究结果中,血清中病毒存在的时间从发病后3 d到发病后158 d,证实了SARS病毒的血症期很长,提示人们在SARS检测、治疗和预防中,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 Ng ML, Tan SH, See EE, et al. Entry and early events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J]. J Med Virol, 2003; 71:323-331.

[2] Ksiazek TG, Erdman D, Goldsmith CS, et al. A novel coronavirus associated with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J]. N Engl J Med, 2003; 348:1953-1966.

[3] rosten C, Gunther S, Preiser W,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coronaviru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J]. N Engl J Med, 2003; 348:1967-1976.

[4] Ng EK, Hui DS, Chan KC, et al.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prognostic implication of SARS coronavirus RNA in the plasma and serum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J]. Clin Chem, 2003; 49(12):1976-1980.

[5] 李振勇,景建洲,刘明霞,等. 含SARS CoV RNA病毒样颗粒的构建和表达[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25(20):1858-1861.

Li ZY, Jing JZ, Liu MX, et al. Construction and expression of viruslike particles containing SARS CoV RNA [J]. J Fourth Mil Med Univ, 2004; 25(20): 1858-1861.

[6] Marra MA, Jones SJ, Astell CR, et al. The genome sequence of the SARSassociated coronavirus [J]. Science, 2003; 300:1399-1404.

[7] 杨洁,王战会,陈金军,等. SARS冠状病毒多聚酶基因临床检测方法的建立[J].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3;23(5):424-427.

第5篇:病毒样本范文

又是漏洞惹的祸,这是我15号拿到病毒样本的第一感觉。微软重大漏洞(一般是远程溢出可执行代码类的漏洞)后一般都会出现相对应的病毒,而且这些病毒往往都会造成较大的危害,从红色代码、尼姆达再到后来的SQL蠕虫病毒、冲击波和震荡波病毒均是如此。

而从一个漏洞被发现到出现利用该漏洞进行传播和破坏的病毒所用的时间也越来越短,这几乎快成了反病毒界的“墨菲法则”了。2000年10月尼姆达(Nimda)病毒出现距离微软提供补丁有将近一年的时间,而2003年8月爆发的冲击波病毒将这个时间减少为26天。2004年4月的震荡波病毒又进一步缩短了这个时间。而此次微软新的补丁后仅仅过了5天,Worm.Zotob就开始爆发了。

由此可见,病毒留给系统管理员进行系统修补的时间越来越短。很可能上午软件厂商刚刚系统漏洞补丁,下午就会出现针对这个漏洞的病毒。甚至病毒会利用一个还没有提供补丁或者还没有公布甚至还没被发现的系统漏洞进行传播,这样留给系统管理员的响应时间基本为零。

分析了一下这个病毒,它利用了微软最新的“即插即用服务漏洞”(MS05-039)进行传播。当在Windows系统上安装了新硬件后,即插即用 (PnP) 允许操作系统检测它并安装相应的驱动程序,该服务默认开启。

Zotob蠕虫会自动对网络中的计算机进行扫描,连接远程计算机的TCP 445端口并进行攻击。攻击过程中可能导致存在漏洞的计算机崩溃,频繁重新启动。一旦计算机被该病毒感染,则会成为一个新的病毒源,继续向其他计算机发送攻击数据包。病毒会修改染毒计算机的Hosts文件,致使这些机器无法对多个杀毒软件厂商的网站进行访问,杀毒软件也无法在线升级。同时病毒还会自行开启后门,使染毒的计算机群构成庞大的僵尸网络供黑客远程控制并为向其他网站发起攻击做好准备。病毒会向染毒计算机的Hosts文件中写入:

Botzor2005 Made By .... Greetz to good friend Coder. Based On HellBot3

MSG to avs: the first av who detect this worm will be the first killed in the next 24hours!!!

病毒声称将在24小时之内干掉第一个发现此病毒的杀毒软件。

截止到8月18日,该病毒已经出现了多个变种,同时也有其他一些利用此漏洞进行传播的病毒出现。非常奇怪的是,我们截获的这些病毒样本还会互相“打架”,新出现的蠕虫会自动杀除老的蠕虫病毒。看样子这些变种是由三个不同的组织编写的,而那些用户的计算机则成为了这些组织进行搏杀的战场。

虽然在Windows XP和2003系统上同样存在着“即插即用服务漏洞”,但在这些系统上应用此漏洞需要的条件相对复杂。因此,Zotob蠕虫及其变种病毒主要是针对Windows 2000系统进行攻击。

第6篇:病毒样本范文

到目前为止,让人们闻之色变的禽流感病毒H5N1,仍是一种在病毒学家看来“致命但不太恐怖”的病毒。虽然感染者死亡率高达50%,但均以密切接触病禽为前提,而普通公众与禽类亲密接触的机会并不多,故禽流感“致命”但“不太恐怖”。

虽然禽流感“不太恐怖”,但其蔓延之势已势不可挡,逐步从亚洲扩散到欧洲,呈袭击全球之势。有研究人员称,这可能是病毒加快变异的结果,但公开的检验结果显示,目前的H5N1依然呈很难与人体细胞结合的特性。据此,从流行病学角度看,禽流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H5N1变异为易于在人群中传播的新型病毒的可能性。

迁徙传播与防控难题

2005年10月21日,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部长莱维特在美国国务院简报会上表示,如果禽流感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那么世界上将无安全之地。

虽然目前没有证据表明禽流感病毒将在人群间传播,但是“野生鸟类是禽流感的传播者,禽流感的病毒很可能沿候鸟的迁徙路线传播”。

今年5月,我国青海湖国家自然保护区出现候鸟异常现象,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刘金华教授得知消息后,会同其他科研工作者专程赶赴现场实地研究,发现候鸟死亡的主因是禽流感病毒感染。刘金华等人将研究结果写成论文《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对迁徙鸟类的感染》,并于7月6日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

禽流感病毒通过迁徙鸟类的携带传播,表明禽流感病毒具有在短时间内迅速演化为全球危机的可能,因此,任何小范围的局部病毒传播,都应当引起世界各国的一致重视。

防治禽流感已成全人类的共同课题,更是我国当前须谨慎应对的重大考验。青海湖国家自然保护区候鸟的异常死亡,预示了我国禽流感防控形势的严峻与艰巨。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密度大,是候鸟主要集散地。作为农业大国,中国目前饲养着130多亿只家禽,水禽养殖占全世界的1/3,并且以散养、家养为主。因此,中国能否预防和控制禽流感的进一步发展,不仅于本国,于全球也有重要意义。据了解,我国仅北京地区就有鸟类410余种,每年春秋两季,南北迁徙的鸟类多达353种。一旦候鸟感染病毒,当迁徙季节来临时,病毒可能随着候鸟的迁徙飞出亚洲,传遍全球。

人体感染与疫苗研发

2004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确认泰国和越南11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其中8人死亡,但未发现人际传染。与此同时,我国首次公布H5N1禽流感疫情。2004年1月27日,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最终确定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市丁当镇的禽类死亡事件是因感染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所致。禽流感病毒在禽类中的广泛传播,直接威胁着野生禽类及家庭饲养禽类的生存。

虽未发现人际传播的可靠证据,但致命的人体感染仍让全球惶恐不已。对越南地区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调查发现,所有确诊人员都是H5N1亚型流感病毒感染,并且都有与禽类的密切接触史。尽管未出现人与人之间传染的现象,但专家仍对病毒变异表示担忧。根据禽流感病毒的特点,先是在禽类之间传播,进而由禽传播到人。病毒一旦适应人体生存环境,人际感染难以避免。

基于对人际感染的担忧,近两年来,我国禽流感相关领域的科技攻关取得了大批成果,突出体现在禽流感的防控技术上,包括疫苗研制和诊断技术。在日前结束的亚洲禽流感防控合作部长级会议上,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代表表示,中国禽流感疫苗研究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据了解,我国自行研制的H5N2灭活苗、H5N1基因重组灭活苗、H5禽流感重组禽痘病毒活载体疫苗等系列疫苗,可分别用于鸡、水禽、肉禽的免疫接种,有效降低免疫成本,保证各种不同禽类的免疫需要。由我国提供的H5N1的基因重组疫苗,在东南亚国家已取得非常好的使用效果。

此外,我国还研制出一批可以用于禽流感的临床诊断、疫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的诊断技术。据《全国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计划》显示,我国每年检测200多万份样本。2004年,全国共监测禽流感样品286.8万份,其中血清学样品278.8万份、病原学样品8万份。2005年1至10月,共监测禽流感样品165.2万份,其中血清学样品153.9万份,病原学样品11.3万份。

共同威胁下的全球科技合作

席卷亚洲每个国家的禽流感H5N1病毒,在2005年夏秋之际入侵欧洲。引发了新一轮对全球人类大流感的担心和恐慌,更推进了面对禽流感共同威胁下的全球科技合作。

其实从禽流感2003年底在亚洲爆发以来,研究人员就一直警告可能面临禽流感流行的威胁,呼吁加强国际间的科研合作与交流。

在禽流感病毒研究的全球合作中,病毒的样本分析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并非所有国家都愿意分享信息和标本。世界卫生组织有关人士曾表示,WHO手中掌握的数据如此之少,以至于“评估目前的情况非常困难”。

事实上,与WHO共享样本非常重要,因为只有那样才能对病毒了解更多。同时,WHO可以根据样本来判断不同类型的病毒是如何传播的,并可以依此来开发疫苗。因此,收到每次禽流感爆发的病毒样本至关重要。

而目前为止出现人类感染禽流感病例的四个亚洲国家中,病例最多的越南截至2005年5月,只给WHO提供了6个样本,其中有几个含有一种H5N1的变异版本,这些变异版本并不足以证明该病株已经有更广的变化。

据了解,2004年,WHO接到了我国政府的4个活性病毒标本;今年,我国政府已明确同意给WHO提供活性病毒标本,以积极姿态融入禽流感病毒研究的全球科技合作进程中。

第7篇:病毒样本范文

关键词:网络病毒;发展趋势; 防御技术

网络病毒指的是一些黑客巧妙地编制或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在网络上“传染”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是一种人为的带有恶意的非正常程序,在网络中传播,复制及破坏的病毒。它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普及的社会信息化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严格地说,通过网络传播的病毒不是网络病毒。只有上面提到的蠕虫等一些威胁可以算作网络病毒。网络病毒专门使用网络协议(如TCP、FTP、UDP、HTTP 和电子邮件协议)来进行复制。它们通常不修改系统文件或硬盘的引导区。网络病毒感染客户计算机的内存,强制这些计算机向网络发送大量通信,因而可能导致网络速度下降甚至完全瘫痪。由于网络病毒保留在内存中,因此传统的基于磁盘的文件I/O 扫描方法通常无法检测到它们。具体来说网络病毒有以下几种:伴随性病毒:在不改变文本本身的前提下,根据算法产生EXE文件的伴随件,伴随文件具有原文件同样的名字和不同的扩展名,当DOS加载文件时,伴随文件优先执行;蠕虫型病毒:在不改变文本和信息资料的前提下,通过网络地址将自身的病毒发出,从一台机的内存传播到其他的内存,一般不站用资源;寄生型病毒:他们依附在系统的引导扇区或文件中,通过系统的功能传播。 

1.网络病毒的特点及危害

1.1网络病毒的特点:

破坏性强:网络病毒破坏性极强。以Novel1网为例, 一旦文件服务器的硬盘被病毒感染就可能造成NetWare分区中的某些区域上内容的损坏,使网络服务器无法起动,导致整个网络瘫痪,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传播性强:网络病毒普遍具有较强的再生机制,一接触就可通过网络扩散与传染。一旦某个公用程序染了毒,那么病毒将很快在整个网络上传播,感染其它的程序。根据有关资料介绍,在网络上病毒传播的速度是单机的几十倍。例如,据记载在1989年10月16日上午,有人从法国将DECnet网病毒植入到lnternet网中,几小时内,就使该网的60多台计算机受到感染。约两个星期后,该病毒又攻击了SPAN网(SpAN网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管理局使用的空间物理分析网络),在其后的数小时内,又有300台VAX机受到感染。""

潜伏性和可激发性:网络病毒与单机病毒一样,具有潜伏性和可激发性。在一定的环境下受到外界因素刺激,便能活跃起来,这就是病毒的激活。激活的本质是一种条件控制,此条件是多样化的,可以是内部时钟、系统日期和用户名你,也可以是在网络中进行的一次通信。一个病毒程序可以按照病毒设计者的预定要求,在某个服务器或客户机上激活并向各网络用户发起攻击。

针对性强:网络病毒并非一定对网络上所有的计算机都进行感染与攻击, 而是具有某种针对性。例如,有的网络病毒只能感染IBM一PC工作地, 有的却只能感染Macin-tosh计算机,有的病毒则专门感染使用Unix操作系统的计算机。

扩散面广:由于网络病毒能通过网络进行传播, 所以其扩散面限大,一台PC机的病毒可以通过网络感染与之相连的众多机器。由网络病毒造成网络瘫痪的损失是难以估计的。一旦网络服务器被感染, 其解毒所需的时间将是单机的几十倍以上。   

2.网络病毒的发展趋势:

网络病毒伴随着因特网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转型期,成长期,成熟期。从脚本语言病毒最早的充满错误,没有任何隐藏措施,发展到目前的嵌入式结合。病毒是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隐蔽,破坏性也越来越大,造成的损失也是传统病毒所不能比的。总的来说近期网络病毒有以下五种趋势:

2.1. 网络病毒技术不断突破。

炫耀技术—直是病毒编写者的根本初衷,病毒制作者主要是为了通过病毒出名,和显示自己高于他人的技术,从而满足其虚荣心,赢得人们的尊重和“崇拜。但现在的病毒作者已和以前的不同了,他们不再以炫耀技术为目的,而是带有明确商业目的,网络上已经形成一条“灰色的产业链”将病毒制作引领为一种产业。正因如此,目前病毒制造者不断追求技术突破,使得木马、病毒的感染率呈爆炸式增长,现在的木马,病毒的绝大部份变化都是围绕此中心展开的。这些病毒直接以经济利益为驱动,对用户信息的安全威胁更大。

2.2. 网络上恶意程序传播方式趋于多样。

恶意程序泛指包括病毒、蠕虫、傀儡程序、木马、后门程序,以及可能导致计算机使者信息外泄的广告、间谍程序等等。随着网络的发展,信息交换和共享的渠道和方式更加多样、便捷,但随之也带来恶意代码传播的多样化。除了通过网上挂马、漏洞攻击、移动存储没备、网络共享、网络下载、即时通讯工具等方式传播以外,近期又出现了通过网络劫持方式进行传播的迹向,这种传播方式对于局域网用户影响尤为明显。过去,黑客通常采用网络劫持的方法进行网络攻击,近期,这种方法被恶意代码所采用,以最近的ARP欺骗为类,局域网中感染恶意代码的系统会向全网发送伪造的ARP欺骗广播,使自身伪装成网关,当局域网中的其他系统访问网页时,感染恶意代码的系统将会冒充网关收到HTTP请求,并根据HTTP访问请求下载网页,送给发出HTTP请求的系统,同时,在网页中植入恶意网址链接或者恶意代码。这样,发出HTTP请求的系统会被恶意代码感染,并且,局域网中的系统很快被恶意代码感染,受到黑客的远程控制。

2.3. 网银木马数量迅猛增长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网银木马增长迅速,病毒发展正在呈加速上升趋势、网络银行欺诈、盗窃手段可以用层出不穷来形容,而且往往是几种手段交错在一起使用,令网络银行用户防不胜防。目前计算机病毒和木马成为攻击破坏和进行网银盗窃活动的主要工具和手段,对网上银行和网上支付安全造成不良影晌。

2.4. 病毒变种出现快、更新快、自我保护能力强,病毒变种数量成为危害的新标准

由于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杀毒软件,而且杀 毒软件升级越来越频繁,使得很多病毒诞生不久就可以被有效的清除。因此,病毒制造者利用各种加壳、加密工具为病毒制作变种,改头换面,使得杀毒软件对这些病毒失去了查杀能力。

2.5. 混合型病毒成为了今后病毒发展的主要趋势。

近期病毒功能越来越强大,不仅拥有蠕虫病毒传播速度和破坏能力,而且还具有木马的控制计算机和盗窃重要信息的功能,以“熊猫病毒”为例,在几个月之中感染了数以万计的电脑,进入电脑后疯狂的下载木马病毒,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近期的几个病毒:仇英、艾妮等都是这样的类型。

3.网络防病毒技术和方法

技术的的先进性是网络防病毒产品品质的保证。对付形形色色、变幻莫测的网络病毒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发展反病毒技术。在网络防病毒产品中,目前采用的几种重要技术

3.1反黑与反病毒相结合。病毒与黑客在技术和破坏手段上结合得越来越紧密。将杀毒、防毒和反黑客有机地结合起来,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专家认为,在网络防病毒产品中植入网络防火墙技术是完全可能的。有远见的防病毒厂商已经开始在网络防病毒产品中植入文件扫描过滤技术和软件防火墙技术,并将文件扫描过滤的职能选择和防火墙的“防火”职能选择交给用户,用户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并由防毒系统中的网络防病毒模块完成病毒查杀工作,进而在源头上起到防范病毒的作用。

3.2.从入口拦截病毒。网络安全的威胁多数来自邮件和采用广播形式发送的信函。面对这些威胁,许多专家建议安装服务器过滤软件来防止不当信息。目前已有许多厂商正在开发相关软件,直接配置在网络网关上,弹性规范网站内容,过滤不良网站,限制内部浏览。这些技术还可提供内部使用者上网访问网站的情况,并产生图表报告。系统管理者也可以设定个人或部门下载文件的大小。此外,邮件管理技术能够防止邮件经由Internet网关进入内部网络,并可以过滤由内部寄出的内容不当的邮件,避免造成网络带宽的不当占用。从入口处拦截病毒成为未来网络防病毒产品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3.3.全面解决方案。未来的网络防病毒体系将会从单一设备或单一系统,发展成为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并与网络安全系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同时,用户会要求反病毒厂商能够提供更全面、更大范围的病毒防范,即用户网络中的每一点,无论是服务器、邮件服务器,还是客户端都应该得到保护。这就意味着防火墙、入侵检测等安全产品要与网络防病毒产品进一步整合。这种整合需要解决不同安全产品之间的兼容性问题。这种发展趋势要求厂商既要对查杀病毒技术驾轻就熟,又要掌握防病毒技术以外的其他安全技术。

3.4.客户化定制。客户化定制模式是指网络防病毒产品的最终定型是根据企业网络的特点而专门制订的。对于用户来讲,这种定制的网络防病毒产品带有专用性和针对性,既是一种个性化、跟踪性产品,又是一种服务产品。这种客户化定制体现了网络防病毒正从传统的产品模式向现代服务模式转化。并且大多数网络防病毒厂商不再将一次性卖出反病毒产品作为自己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而是通过向用户不断地提供定制服务获得持续利润。

3.5.区域化到国际化。Internet和Intranet快速发展为网络病毒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使得以往仅仅限于局域网传播的本地病毒迅速传播到全球网络环境中。过去常常需要经过数周甚至数月才可能在国内流行起来的国外“病毒”,现在只需要一二天,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能传遍全国。这就促使网络防病毒产品要从技术上由区域化向国际化转化。过去,国内有的病毒,国外不一定有;国外有的病毒,在国内也不一定能够流行起来。这种特殊的小环境,造就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杀病毒产品,如今病毒发作日益与国际同步,国内的网络防病毒技术也需要与国际同步。技术的国际化不仅是反映在网络防病毒产品的杀毒能力和反应速度方面,同时也意味着要吸取国外网络防病毒产品的服务模式。

4.结束语:

  一旦在网络上发现病毒,应该尽快地加以清除,以免网络病毒扩散给系统带来更大的损失,具体方法为:立即用broadcast命令通知包括系统管理员在内的所有用户退网,关闭文件服务器。用干净的系统盘启动系统管理员工作站,并及时地清除本机工作站中含有的病毒;用干净的系统盘启动文件服务器,系统管理员登录后,使用Disable login禁止其他用户登录;用防病毒软件扫描服务器上所有卷的文件,恢复和删除被感染文件,重新安装被病毒感染而删除的文件;对在已感染病毒网络上存取过的软盘、移动硬盘等进行杀毒;在确信网络病毒被全部彻底清除后,重新启动网络各工作站。

参考文献:

第8篇:病毒样本范文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冠心病相当于中医学所说的“胸痹心痛”,目前多认为其病机是“阳微阴弦”,本虚标实,治疗上重视温通阳气,活血化瘀等治法。然而,近几年来清热解毒法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受到重视,并在临床上取得明确疗效,现分述如下。

1 历史沿革

1.1 病因病机:有关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在古代中医文献中有大量记载,其中有很多关于胸痹心痛与火热关系的论述。早在秦汉时期,《素问・刺热》篇有云:“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烦闷善呕,头痛面赤,无汗。”提出了心病与热邪有关。隋唐时期,《诸病源候论・心悬急懊痛候》云:“其痛悬急懊者,是邪迫于阳气,不得宣畅,壅瘀生热,故心如悬而急烦懊痛也。”提出了壅瘀生热的病机。宋代《圣济总录》曰:“其久心痛者,是心之别络,为风邪冷热所乘痛也。”阐明风寒风热等外邪皆可致心痛。清・陈士铎《辨证录・心痛门》曰:“人有心痛之极,苦不欲生,彻夜呼号,涕泗滂沱者,人以为火邪作祟也。然致此火邪之犯心者,何故乎?盖因肝气之郁而不舒,木遂生火以犯心矣。”提出了“火邪犯心”的病机。

1.2 药物功用:古代医家早就认识到某些清热解毒药物不仅具有清热解毒功效,同时还具有疗虚、通络、利血气等功效。如金银花一药,《本草备要》中就论及它有“养血止渴通络”的功能。《本草再新》一书中则云金银花“治心虚火旺,补气宽中”。《医学衷中参西录》谓“连翘,具生浮宣散之力,流通气血,治十二经血凝气聚”。《药品化义》也载:“连翘,总治一切血结气聚,无不条达而通畅也。”关于野《本经》云:“主诸风头眩,……利血气。”缪席雍《本草经疏》曰:“利五脉,调四肢,利血气者,即除热,祛风,益血,入心,入脾,入肝之验也。”

2 冠心病热毒说

何为毒?古人并未提出明确概念,但有“火极为毒”,“热久生毒”之说。近年来,冠心病与热毒、毒邪的关系也日益受到重视。吕同杰[1]认为心绞痛发病多与火邪相关,无论是五志、五气为患,还是饮食、劳倦、痰浊、瘀血,均可内结郁久,蕴热化火。火邪易耗津伤液,灼津为痰;又易入血脉,壅遏气血致瘀。如此痰随火升,痰瘀互结,导致心脉不通,心痛骤然而作矣。尤其素体阳盛之人,最易气从火化,罹患本病。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吴圣贤等[2]认为,阴血不足,热毒瘀血痰浊结聚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基本病机。一方面现代人心理压力大,常致肝郁气滞,气郁则能化火;吸烟、饮酒、多食肥甘厚味皆生热毒痰浊之邪,热积日久,必耗阴血。另一方面,人过中年,阴气渐衰,阴血亏虚,更受热毒煎熬,血液浓稠粘滞,瘀血渐生,如此,热毒、瘀血、痰浊逐渐损伤血脉结聚成块而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丁书文等[3]认为,如今气候变暖,环境污染;生活水平提高,饮食肥甘厚味,嗜食烟酒辛辣;乐享安逸,疏于运动;社会节奏加快,竞争激烈,心理负担加重,欲念丛生,相火妄动等都易致毒瘀浊互结。王少英[4]提出不论何种病因,发展到一定程度都可生毒,即“邪极生毒”、“虚极生毒”。大多数疾病迁延日久亦多生毒,即“病久生毒”。并指出冠心病的发病是一个长期渐进的病理过程,而其病理产物“毒”也正是在此过程中产生并积累起来,作用于人体进而加重病情。同时还提出冠心病热毒的形成大体经历了脏腑功能失常期、气血津液紊乱期、成毒犯心损络期三个过程。郭艳[5]认为毒邪易与火热痰瘀胶结,壅滞气血,损伤心络,络虚毒伏,而发为心痛。

3 清热解毒法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应用

吕同杰[1]从火邪论治心绞痛,采用清心降火、泻南补北,化瘀逐痰、凉血清火,补气益源、升阳降火以及温肾敛阳、引火归源四法治疗本病均取得很好疗效。吴圣贤等[2]观察了17例动脉粥样硬化病人口服解毒软脉方(玄参、连翘、生牡蛎等以一定比例,研末、炼蜜为丸),发现治疗后服药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动脉硬化指数均显著降低。丁书文等[3]常在冠心病治疗中配伍玄参、连翘、黄连、黄芩、冰片、丹参等清热解毒药物取得较好效果。王少英[4]将清热解毒法与其它治法有机结合组方,并设立对照组,观察和总结两组病人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其疗效明显高于未运用清热解毒法和药物的对照组。服用大调中汤加野、金银花、连翘、白花蛇舌草等清热解毒药物的治疗组的疗效较单纯服用大调中汤治疗的对照组为好。结论清热解毒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确可增加疗效。

4 清热解毒类中药治疗冠心病的实验研究

冠心病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现代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Athcrosclcrosis,AS)是一种炎症性疾病,各种危险因素对动脉内皮细胞的损伤是病灶形成的始动环节,中膜平滑肌细胞(Smoothmuscle cell,SMC)向内膜迁移、增殖和合成基质增多是机体对内皮损伤反应的核心。清热解毒类中药可通过降血脂、拮抗内皮素、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和抑制血小板聚集达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目的[6]。

4.1 降低血脂:高脂血症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1类危险因素,且已被证实干预治疗是可降低AS的形成[7]。因此,降低血脂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行之有效的方法。清热解毒类中药中就有多种具有降脂的作用药物。贺圣文等[8]报道马齿苋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家兔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增加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使动脉硬化指数下降,显著减轻主动脉壁脂质沉积、主动脉内膜增生和泡沫细胞形成。胡昌江[9]通过实验证明,九制大黄蒽醌衍生物低、中、高3个剂量组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白鼠的TC、TG影响显著。与高脂血症模型组比较,其TC下降率为26.78%-34.27%,TG下降率为18.67%-40.00%,表明九制大黄蒽醌衍生物具有很好的降脂作用。黄喜茹等[10]报道金银花能显著降低多种模型小鼠血清TC及动脉粥样硬化指数,提HDL-C含量。马渝等[11]通过虎杖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实验研究证明经虎杖处理后观察组TC、LDL-C与高脂组比较,差别具有极显著意义,表明虎杖对动物血脂增高的抑制作用是明显的。

4.2 拮抗内皮素(ET):内皮素(ET)是体内已知的作用最强、持续时间最久的缩血管物质,也是一种很强大的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剂。现已知ET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全过程,拮抗ET能够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温海涛等[12]为了探讨蚤休总皂甙对人鼠动脉内皮的保护作用,用蚤休总皂甙治疗高脂血症大鼠,并测定血脂、主动脉内皮细胞内皮素-1(ET-1)和eNOS阳性细胞率、ET-1和eNOS浓度、主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SMC)层厚度和ET-1阳性细胞率,结果表明蚤休总皂甙可通过使动脉内皮细胞合成及释放ET-1减少而起到保护动脉内皮细胞的作用。李瑞峰等[13]报道半边莲组分能明显降低血浆内皮素-1浓度和动脉内皮细胞内皮素阳性细胞率,表明半边莲组分能通过拮抗内皮素-1合成与释放,以缓解高脂血症对血管内皮的继续损伤,从而达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综上所述,清热解毒法在冠心病的辨证治疗中的应用取得了明显疗效,现代药理研究也证明一部分清热解毒药物具有明确的抗AS的作用,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5 参考文献

第9篇:病毒样本范文

【关键词】乙肝病毒性肝炎;两对半;临床医学检验;结果

乙肝病毒性肝炎是临床常见疾病,主要是由的乙肝病毒的引起的,且具备的传染性,其中具体的传播方式为血液传播、体液传播等形式。其主要的临床症状以恶心、食欲减退、呕吐和肝功能异常的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针对乙肝病毒性肝炎,临床主要是结合血常规展开患者的两对半临床医学检验。为了探究分析分析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两对半临床医学检验,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110例,所有患者均展开血常规,并对其进行两对半诊断,分析患者的诊断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并对患者的展开血常规,再对所有患者的血常规样本展开两对半检验,所有患者均符合乙肝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110例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45例,年龄28~62岁,平均年龄(48.52±6.92)岁,病程0.5~8年,平均病程(4.45±1.56)年。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以肝功能异常、食欲减退、恶心和乏力等。

1.2方法

具体的检验主要的是对患者血液样本展开检验,需要展开患者血液样品的采集,在采集患者血液样品时,需要保障患者处于空腹状态,需要保持患者禁食8h以上。故此,在具体的血样采集需要在第二日上午展开,避免患者食用早餐,且取患者的静脉血。血样采集完成后,选取4mL血样,通过离心机对血样进行处理,其中离心机可以选择3000r/min,最终得到血清样品[1]。检验主要采用酶联免疫法试剂,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和相关软件,主要对患者的HBsAg、HBcAb、HBeAg、HBeAb、HBsAb这几项指标进行检查,观察患者大三阳、小三阳和其他类型检验结果[2]。

1.3评价指标

对酶联免疫法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其中大三阳的为HBeAg、HBcAb和HBsAg均为的阳性,其余指标为阴性。小三阳为HBcAb、HBsAg和HBeAg这三相指标检验结果为阳性,其余为阴性[3]。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利用SPSS20.0专业统计学软件,对数据中的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的方式进行计算,并使用(x±S)进行表示,数据中的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的方式进行计算,当P<0.05时,说明相关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其中所有患者均为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借由两对半检验可以得到大三阳患者为25例,占22.72%,小三阳患者为22例,占20%,其他类型的患者63例,占57.27%,且P<0.05,如上检测结果,两对半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不同类型,可以对不同类型的乙肝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强弱存在差异进行展示(P<0.05)。

3讨论

乙肝病毒性肝炎是临床常见的肝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极大的影响,甚至还会导致患者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乙肝病毒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其主要传播途径为血液传播、母婴和性传播、医院性传播、体液传播等,具有较多的传播途径。部分患者在感染乙肝病毒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使这类患者属于乙肝病毒的携带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故此,需要针对乙肝病毒性肝炎选择适宜诊断方式,再采取适宜的预防措施,减少乙肝病毒性肝炎的发生率[4]。针对乙肝病毒性肝炎需要采取的适宜的检验方式,并针对患者采取适宜的方式,选择两对半临床医学检验,主要是对患者血样样本的HBsAg、HBcAb、HBeAg、HBeAb、HBsAb五项指标的进行检测,可以完成对乙肝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仅管采用上述方式不能直接的患者体内乙肝病毒的基本情况进行展示。但是,可以直接的患者的大三阳、小三阳等进行诊断。具体的诊断中,不同的检验指标可以代表患者具有的传染性等情况。其中,HBsAg呈现阳性,则说明患者处于急性感染的早期,或是乙肝病毒的携带者,患者具有传染性。HBsAb的检验结果呈阳性,则说明患者对乙肝病毒具有较好的免疫性,表明患者曾接种过的乙肝疫苗。HBeAb基岩结果呈现阳性,则表明患者同样是患者具有的乙肝病毒传染性的指标。HBeAg的检验结果呈现阳性,则说明患者已经切实感染乙肝病毒,患者的乙肝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此时患者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HBcAb的检验结果呈阳性,表明患者患有急性乙肝或是慢性肝炎,且乙肝病毒具有传染性,患者需要得到治疗[5]。通过适宜的乙肝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可以获得患者是否具有传染性,并针对患者的具体检验过程,需要针对患者展开相关预防措施。首先,需要做好的对患者的隔离观察的工作,结合两对半检验方式,再判断患者的肝功能是否出现稳定的症状。且定期的展开对患者的回访工作。其次,普及患者做好的相关防治传染工作,合理的控制入口食品接触人员,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时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其三,对于易感人群,需要及时进行乙肝病毒疫苗的接种,切实有效的乙肝病毒育苗接种,对预防乙肝病毒性肝炎具有积极和明显的效果。本次研究通过分析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两对半临床医学检验,得到其中所有患者均为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借由两对半检验可以得到大三阳患者为25例,占22.72%,小三阳患者为22例,占20%,其他类型的患者63例,占57.27%,且P<0.05。且两对半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不同类型,可以对不同类型的乙肝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强弱存在差异进行展示(P<0.05)。由此可见,采用两对半临床医学检验,可以有效的对患者十二临床状态表现进行观察,并对患者传染性和病情状态等进行观察,选取两对半临床医学检验,能够为患者定期监控乙肝病毒性肝炎提供基础,且结合相关预防措施,降低乙肝病毒性肝炎的发生率,且为患者的治疗效果提供基础,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参考文献

[1]王恒,WANGHeng.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两对半临床医学检验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2):147-148.

[2]周秀萍.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两对半检验结果的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1):49-50.

[3]袁玉娥.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两对半检验结果分析[J].哈尔滨医药,2011,31(5):246-246.

[4]王宇.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两对半检验结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6,24(78):365-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