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制药工程专业现状范文

制药工程专业现状精选(九篇)

制药工程专业现状

第1篇:制药工程专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制药工程知识与课程体系构建思考

制药工程专业是我校化工与制药学院近年新开设的专业,旨在培养能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化学、药学和工程学的科学理论基础,具有制药工程专业知识和从事药品及其它化学品的技术开发与工程设计的能力,在工程应用研究领域富有开拓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研发型与应用型的工程技术人才。由于专业设置时间较短,办学条件有限,尚存在培养模式不健全,知识与课程体系不完备等问题,不能完全适应生产部门和行业的发展需要。为改变上述状况,我们以制药工程专业的知识与课程体系的构建框架研究为切入点,进行了数年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初步经验。具体做法是以下几点。

1制药工程专业知识与课程体系的构建依据根据高校理工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同时借鉴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印度等一些国外高校制药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本着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制药工程专业应以知识与课程体系为载体,设置知识模块,着力开展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知识与课程体系要体现本校的优势与特色,传授制药工程专业方向知识和化学、药学和工程学等主干学科的科学基础知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

2制药工程专业知识与课程体系的构建框架知识与课程体系的设置由所学知识领域、授课知识单元和基本知识点共三个层次组成。其框架图设计。

图中所述的核心知识单元是指本专业在本科教学中必要的知识单元,是最基本的共性的教学规范。辅助知识单元是指对核心知识单元的补充和延伸,它能体现不同院系的专业特色。

所学知识领域由化学知识领域、药学知识领域和工程学知识领域构成。

化学知识领域包括的核心知识单元主要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和生物化学等主干课程,辅助知识单元主要有结构化学、绿色化学、化学生物学等选修课程。

药学知识领域包括的核心知识单元主要有药理学、药物化学、药剂学(工业制剂学)等主干课程,辅助知识单元主要有药物分析、药物合成反应、药物合成设计、工业微生物、医药学基础、生物工程概论、新药研究与开发、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制剂工艺与技术、中药药理学、方剂学等多门选修课。

工程学知识领域包括的核心知识单元主要有化工原理、化工设备机械工学、工程制图、制药工艺学、制药设备与工艺设计等主干课程,辅助知识单元主要有电子电工学、制药过程自动化与仪表、质量管理工程、制药安全工程、制药分离工程、制药工程前沿讲座等。

对以上所列的每个知识单元,制定了教学目标,拟定了最少讲授的学时数。如表1所示。

此外,为加强该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实现研究创业型和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我们对实践性教学内容体系作以下安排,如表2所示。

3制药工程专业知识与课程体系构建实践的体会为了实现制药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具有广泛而坚实的制药工程基础,我们在构建比较完善的知识与课程体系的同时,特别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是通过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在药物制造和检测技术方面的动手能力;二是通过与本地有规模的制药公司开展合作,组织学生进车间实习,使他们能够了解和接触企业现状,为以后适应市场激烈竞争立足社会奠定基础。

第2篇:制药工程专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工作过程 项目化 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C-0083-03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

所谓的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或任务并最终以获得工作成果为目的而设计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工作程序包括完成工作时需要的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等。每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都将体现在职业中,每一个职业含有一件又一件的工作过程。20世纪90年代由德国布莱梅大学技术与职业教育研究所将职业教育与社会职业相联系,基于职业中的工作过程提出了课程设计方法,也称为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该方法是通过整体化分析和描述现代职业工作进行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方法。

人们在学习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为了高效获取知识,利用想象、手工、口述、图形等多种手段,汇集形成一种情境,我们称之为学习情境,通常伴随时代的发展这种情境会有不同程度的创新。工作过程课程设计方法首要的任务就是设计学习情境,学习情境是组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方案设计的关键要素。职业教育的学习内容是为完成职业工作过程服务的,职业教育学习情境实际是在模拟职业工作情境,将职业教育的学习内容安排到学习情境中来提高学生的各项社会职业能力。学习情境的开发设计,换言之就是传统意义上适合职业教育实际情况的校本课程开发,这个过程要求将传统的按章节设计的课程内容转换成若干个学习情境,要完成这个转换对学校和教师的要求都很高。

二、中药鉴定与养护技术的特点

中药鉴定与养护技术是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含加工与营销方向)、中药制剂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是针对中药材生产、中药材鉴别、中药材养护、中药材购销等职业岗位设置的一门职业能力核心课,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它是本校结合本专业实际情况,将中药鉴定技术与中药养护技术两门课程进行有机结合形成的新课程。中药鉴定、中药养护是药品工作技术人员应有的专业技能。主要讲授中药性状鉴定的基本操作技能、显微鉴定的基本操作技能、显微特征描述方法、理化鉴定的基本操作技能及中药材商品基本养护技术。介绍常用中药的来源、主产地、采制、性状鉴别、显微鉴别、成分、理化鉴别,包括根类、根茎类、茎木及树脂类、皮类、叶类、全草类、花类、果实种子类、藻菌及地衣类、动物类、矿物类,并介绍了中药粉末的显微鉴定、中成药的显微鉴定、未知粉末药材的鉴定的知识。讲授中药商品变异现象、中药商品变异因素以及一般商品养护与易变异商品养护方法。本课程以中药的四大鉴定方法及养护技术为手段,阐明各个中药具体品种的名称、来源、产地、采收加工、性状、显微、成分、理化、功效、商品形态及养护等内容,指导学生对中药的识别、鉴定和养护,并通过实验训练,着重培养学生运用四大鉴定法在具体品种上进行真伪鉴别和针对中药材进行养护的实践能力。学生在学习了应用化学、实用中药学基础等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本课程。

掌握本课程内容,将为进一步学习中药炮制技术、实用方剂与中成药及其它后续课程,以及为今后从事中药的生产、质量检测、经营管理等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更主要的,中药行业各岗位在国家职业标准中均有对中药鉴别能力的要求,中药鉴别与养护技术是中药行业岗位群的行业通用技能。中药鉴定技术、中药养护技术又是中药验收员、中药购销员等岗位的职业特定技能。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真正做到鉴别中药的真伪和优劣,并为学生通过医药商品购销员技能证书的考核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中药养护技术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进行药材养护起到重要的作用。它的培养目标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必须结合中药鉴定、中药养护的特点及社会的专业需求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本课程以中药鉴定为核心,辅以中药养护的知识及技能,要求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及相应的养护技能。中药鉴定有四大鉴定方法,即基源鉴定、性状鉴定、理化鉴定、显微鉴定。从传统的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简便方法鉴定药材的外观性状特点,外观性状包括大小、形状、表面、断面、质地、气、味、水试和火试等十个方面的内容;到现代的结合物理、化学、生物学、计算机技术、使用仪器进行研究分析的先进高端鉴定方法。如: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薄层色谱、气相色谱、荧光光谱、高效液相色谱、核磁共振、扫描电子显微镜、计算机图相分析、各种电泳同功酶分析法、分子生物学技术、x射线衍射技术、高效毛细管电泳、各种热分析技术、聚类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等检测手段均被吸收到中药鉴定的方法中,大大丰富了中药鉴定的内容。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设计过程

(一)课程项目化设计的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项目化设计方法分为三步:第一步,在现今社会职业形势基础上分析工作任务,按照能力发展和职业成长规律确定职业典型的工作任务。第二步,设计学习情境,即构建“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要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进行教学论和方法论的转换。在进行学习情境设计前要确定本课程能力培养目标,在设计的各个教学情境单元中要体现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三个职业能力的培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设计教学情境,设计的教学情境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这个问题情境是由企业实际工作岗位上具体工作任务转化而来,在教学情境中,一般以具体的任务形式来体现。第三步,编制课程标准,制定教学大纲。

按照以上三步,我们课题组对广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广西药用植物园种子种苗公司、南宁市华泰饮片制药厂、德洲医药公司、桂和堂等几家中药种植、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调查,组织企业专家对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含加工与营销方向)、中药制剂技术专业岗位群进行了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职业典型工作任务,针对不同岗位的工作任务提出了知识能力、技能能力和素质能力的要求。根据工作任务的相关性,整合形成中药种植、中药饮片加工与生产、药品检验和药品经营与使用四个职业行动领域。行业企业专家提出职业工作过程中的职业能力,专家结合职业能力对学科体系中的教学内容解构,再结合学院实际,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职业成长规律,重新序化并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该体系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职业能力基础课(必修课,占总学分25.52%);第二部分为职业能力核心课(必修课,占总学分44.83%);第三部分为职业能力拓展课一(系级选修课,应修满12学分,占总学分8.28 %)、拓展课二(院级选修课,应修满8学分,占总学分5.52%)。以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为例,职业能力基础课设置了应用化学、植物生产环境等课程。职业能力核心课设置了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实用中药学基础、中药鉴定与养护技术、中药炮制技术、医药市场营销技术等六个专业方向学习领域,每个学习领域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课程排序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

(二)课程目标设计

课程总体目标:学习完成本课程设计的项目任务后,学生会运用传统鉴别经验和现代鉴定方法鉴定常用中药,为今后从事中药的真伪鉴别、质量评价、相关中药研发实验操作、中药材基本养护等工作打下基础。能运用中药鉴定、养护的技能操作及相关理论知识熟练完成中药鉴定、养护岗位所承担的具体工作任务,同时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树立全面控制药物质量的观念。使学生成为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实用型人才。课程目标设计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目标。理解中药鉴定及养护操作必备的基本知识;理解350种常用中药的性状鉴别要点;认知与中药鉴定有关的法律法规;掌握中药鉴定的目的、依据和方法;掌握中药养护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中药的来源、主要性状、显微和理化特征;熟悉中药的采收、加工、贮藏对中药质量的影响;掌握各种不同中药材养护技术;了解中药鉴定的意义和任务、常用中药的主产地和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了解市场假劣药材动态及中药鉴定技术的发展动态;了解中药理化鉴定的基本方法和20种药材的理化鉴定要点。

2.职业能力目标。能用性状鉴定技术快速准确地鉴定350种常用中药材及饮片的真伪优劣;能用显微鉴定技术准确鉴定20种常用中药材的真伪优劣;熟练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理化鉴定综合操作技能;学会借助相关书籍解决中药鉴定的实际问题;会独立查阅相关文献获取新知识;会针对不同的中药材设计具体的养护方案。

3.职业素质目标。树立全面控制药物质量的观念,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表现出关心、爱护、尊重患者和认真、严谨、热情、勤快的工作作风,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职业道德,为从事药学工作打下必备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围绕职业工作过程中实际工作任务来展开,课程内容进行工作过程项目化教学设计。中药鉴定与养护技术课程根据中药鉴定行业发展和领域,职业岗位群需求,遵循学生职业成长规律,以中药的四大鉴定方法为手段,围绕四大鉴定技术开展各类型中药鉴定及配套相关养护技术,教学内容为专业教学服务。设计“中药鉴定与养护基础知识”“中药分类鉴定技术”“中药分类养护技术”共3个学习情境、15个项目任务,将传统学科体系进行解构,对工作过程系统化知识进行重构,每个学习项目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的,指引学生自觉组织相关知识及技能来完成任务。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具体如表1所示。

(四)课程教学实施及教学方法

学习项目的实施主要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进行。在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根据不同类型项目任务类型,灵活多样地采用“任务驱动、工作引导、项目导向、工学交替”四阶段教学模式,利用校内外实训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根据完成不同学习项目内容,教师灵活选择四阶段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法等各种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突显职业教育“以能力为中心”的特点。表2以项目3植物类根及根茎类中药鉴定技术为例,说明了教学实施过程和教学方法的使用。

表2 项目3植物类根及根茎类中药鉴定技术

课程 中药鉴定与养护技术

学习情境 中药分类鉴定技术

项目名称 植物类根及根茎类中药鉴定技术 建议课时 2(80分钟)

知识目标 1.掌握黄芪、甘草、党参的鉴别;

2.掌握党参与明党参、柴胡与银柴胡、白芍与赤芍的对比鉴定;

3.熟悉根及根茎类药材的一般鉴别方法;

4.了解苦参、银柴胡的性状鉴别。

能力素质 会运用中药的基源、性状、显微、理化鉴定综合操作技能;

会借助相关书籍及互联网解决中药鉴定中出现的新的实际问题;

会独立查阅相关文献获取新知识。

教学重点 重点掌握黄芪、甘草、党参的来源、性状、显微、理化鉴别。

教学难点 甘草和党参的来源,药材鉴别。

教学过程

1、教学准备2分钟;2、复习引入新课3分钟;3、设计情境,提出任务,5分钟(资讯);4、小组学习讨论并制定任务的实施方案,计划20分钟(决策、计划);5、方案的实施,计划30分钟(实施);6、项目完成效果评价,计划8分钟(检查、评估);7、拓展知识的学习,计划10分钟;8、课后作业安排,计划2分钟。

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

2、项目教学法;

3、头脑风暴法 【教学评价与分析】 评价内容:知识能力,制定方案能力,方案实施能力(含小组团队合作能力、工作态度、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任务完成情况评价方式:教师评价

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实践教学针对相关的专业工种,实施“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采用“做、论、讲、评”四环节教学法。做,即实际操作,包括校内实训、现场实训(在企业进行)。体现并要努力实现高职教育特色,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技术要实用、过硬,以为学生一毕业就能够熟练胜任有关工作岗位而进行设计。

(五)课程评价及考核方式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评价模式融入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采用“全方位、多角度、综合性”的考核评价模式。注重对过程的控制,以满足职业岗位需要为目的,具有“过程性、多元化、双向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具体评价及考核方式如表3。

项目3 植物类根及根茎类中药鉴定技术

项目4 植物类茎木类中药鉴定技术

项目5 植物类皮类中药鉴定技术

项目6 植物类叶类中药鉴定技术

项目7 植物类花类中药鉴定技术

项目8 植物类果实种子类中药鉴定技术

项目9 植物类全草类中药鉴定技术

项目10 树脂类中药鉴定技术

项目11 菌、藻、地衣类中药鉴定技术

项目12 动物类中药鉴定技术

项目13 矿物类中药鉴定技术

项目14 中成药鉴定技术

项目15 中药分类养护技术 1.学习态度

2.学习纪律

3.操作技能考核

1.学习态度30%

2.学习纪律20%

3.养护报告20%

4.操作技能考核30%

综合

评价

将各评价单元的分数按照比重累计相加后,按照评价标准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90分以上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中,60-69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四、教学实践效果

在讲授完中药鉴定与养护技术课程之后,进行期末考核,最终进行综合评价。约有90%以上学生可以顺利通过闭卷考试,几乎所有的学生能顺利通过操作技能考核,最终取得本门课程的学分,成绩比传统模式授课提高了十几个百分点,特别是操作技能考核,比传统模式授课学生能鉴别出的药材增加近百种。此外,我们还组织了学生参加每年的中药理论知识比赛和每两年举行一次的全国中药传统技能大赛,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项目化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在现实企业工作情境指导下,把教育目的、过程和结果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相互联系起来,充分让学生体会到了岗位工作的特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更锻炼了老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和课程职业整合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凤菊,刘纪新,董丽周,腾军. 基于工作过程的《AutoCAD》项目化课程设计[J] .职业技术研究,2013(3)

第3篇:制药工程专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医院;临床;药学模式

医院相关工作能否顺利和良好的开展,对于患者的就医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临床药学则在合理用药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价值,临床药学体制的完善和药师专业水平的高低均与其存在密切关系。我们通过对临床医学模式的相关情况进行探讨,发现其中问题并分析其合理化处理方法,目的在于为临床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本次综述的详细情况如下:

1医院临床药学模式的工作内容

1.1负责对药物的信息进行收集。临床药学的实际工作即药师在工作的过程中,利用自身知识对于药方的相关信息进行观察和分析,评价其是否具有可行性,同时在收集相关用药信息的同时为安全用药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即观察药物的相关信息,包括性状、外观等,减少不安全药物在临床中的使用。

1.2参与部分合理用药的会诊。部分药师由于从业时间相对较长,对于临床相关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性能等均比较熟悉,在部分药物针对何种病情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可以由药师参与进来,对于临床制定的治疗和干预方法给出用药的合理化建议,以期提高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同时对于药物的相关使用方法和用药禁忌等进行交流,提前制定相关的不良反应处理预案,从而在对患者进行用药的过程中,密切进行检测,提高用药的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1]。

2医院临床药学模式的重要性

2.1保证用药的合理性。医院临床药学模式的实行,使得药师能够充分参与到药物使用方案的制定当中去,对于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以及药物的用药注意事项等进行充分分析,避免出现药物混用,引起不必要的不良反应和危险事件,提高了用药的合理性。

2.2减少用药相关纠纷的发生。在临床进行用药的过程中,如果出现用药错误或失误等现象,极其容易引起患者治疗效果的降低,同时对于部分患者的恢复产生严重影响,严重者影响生命健康,因此很有可能发生医患纠纷等情况;而临床药学模式的实施,可以使得药师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在保证用药合理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失误等现象的发生,从而有效避免用药不当的相关纠纷。

2.3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药物的使用,对于患者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部分药物的妥善使用,可以对患者的治疗起到相对积极的作用,另外临床药学模式的实行,使得药物的使用能够针对患者的个体化差异制定相应的用药方法,为临床的良好用药进一步起到推动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2]。

3医院临床药学模式的现状

医院临床药学模式在实行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的弊端和不足,我们现在对其现状逐一进行分析和探讨。

3.1社会对于药学的认知不足。在医院实际开展治疗工作的过程当中,往往是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治疗方法的制定,同时给于其对应的治疗药物,而忽略了药学方面对于药物的分析,和相对对患者疾病用药的建议,该方面情况的出现则主要是因为社会整体对于药学的认知比较缺乏。

3.2药师的工作局限性明显。药师在实际进行工作的过程中,是利用本身的知识对合理用药方案进行建议,同时便于提高用药治疗的效果,但是由于很多医院在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药物的配备存在不足,患者不在院内进行药物的领取,也导致药师工作受到局限,不能对于药物的使用反馈情况做一及时了解,因而限制医院的整体发展。

3.3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缺乏。在药学相关专业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多是在医学专业方面选择合适的人才进行药物岗位的任职,其工作的专业性仍然存在一定缺乏,而该问题的核心仍然在于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方面[3]。

4关于医院临床药学模式现状的建议

针对医院临床药学模式现状进行充分分析后,我们则建议应该从全方面展开临床药学工作。

4.1加大药学相关方面的推广。针对药学方面的相关问题,在患者进行就诊或医院整体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该着重考虑,加大对于药学相关方面的推广,同时通过不同的途径使得全民提高对于药学相关方面的认知,从而利于药学相关工作的开展。

4.2完善医院工作和药学工作。在医院相关工作进行开展的过程中,坚持将患者作为中心,完善医院治疗和配药等环节的疏漏,为药学工作的实行提供良好的基础上,同时在药学工作为基础的工作上,提高临床对于相关病情的治疗效果,也使得药学工作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得以进步,从而推动其发展。

4.3提倡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在进行相关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对于偏向对药学的方面,注重其相关实践的操作,通过不断实战化练习,加强人才的专业性,从而为临床的相关岗位培养更多合格的人才。同时临床在选用相关方面素质的人才时,一旦录用可以通过持续的培养和教育,不断提高其在临床工作中的专业性,从而在临床药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更好的服务于相关工作当中去[4]。

5结论

在针对于医院临床药学模式进行探讨的过程中发现,通过药物服务的合理开展,对于临床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同时提高临床治疗用药的合理性,对于治疗效果的改善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减少在合理用药方面出现的疏漏,以期药物的治疗效果能够充分得以发挥,帮助患者改善其预后;从而有效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为临床医学的可持续化发展推波助澜。因而针对医院临床药学模式的现状,必须引起相应的重视,以期通过合理的方法不断进行改善,完善临床相关工作的进行,促进医药学的可持续化发展,推动我国医疗事业的进步。

作者:季剑峰 单位:山东省新泰市果都镇卫生院

参考文献

[1]万宏.中医医院开展临床药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药事,2014,28(5):555-558.

[2]年华,马明华,顾小燕,等.案例教学模式对中西医结合医院临床药学质量与效果的探讨[J].中国药师,2015,18(9):1593-1595.

第4篇:制药工程专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药学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R-4

进人21世纪,药学教育正面临着历史性的转折,面临着从未有过的严峻挑战,正在承担着重大的历史责任。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药学事业迅速发展,药学领域人才的竞争也日益激烈,本文通过我国药学教育状况,分析我国高等药学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我省药学教育发展提供思路和借鉴,新探新适应我省药学事业发展的对策。

1我国药学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很多高等院校增设药学专业,且盲目地扩招

由于我国现代高等药学教育起步较晚,所以市场需求量大,毕业生容易就业,于是很多高等院校纷纷增设了药学类专业,在高校扩招和自主设置专业的政策影响下,生存需求和趋同心理使得很多院校的扩招具有一定盲目性,大规模的扩大招生,带来的问题是毕业生就业难,且很多院校对新开设的专业培养定位、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不成熟的情况,培养出的学生不能与市场需求与时俱进。

1.2“考研热”导致高学历药学人才的培养规模不断增加

目前大学本科毕业生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形势的逼迫,都追求考研,于是我国药学教育发展的另一个趋势是药学硕士,博士培养规模增加[1],然而研究生培养条件和培养制度的改善却未跟上,研究生的教育和管理滞后,“严进宽出”的现象很普遍,许多研究生即使拿到了学位证,但缺乏创新能力,社会适应性差,偏离了我国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目标[2]。

1.3地区差异性大,各地办学质量参差不齐

当前,我国存在不同地区药学水平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药学教育发展比较好的地区基本集中在高等教育基础较好,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及中东部省市,西部省市的高等药学教育发展相对滞后青海、等西部地区教学设施、设备及专业人才等方面都存在较大不足,药学人才的培养远远不能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1.4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度不够,与社会需求脱节

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培养出来的药学专业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操作水平、较强的动手能力,而不是纸上谈兵。目前,我国的药学教育总体上还是以学科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主,填鸭式的教学充斥课堂,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验教学,实习环节中临床实践的机会较少。很多学生在实习中基本没有动手机会,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动手能力差,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必须先经过岗位培训才能开展工作。

2我省药学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

2.1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越来越不适应药学日益发展的需要

在教学经费紧张的同时,人、才、物等资源严重浪费。主要表现在:①多年来形成以课程为主设置实验,专业面相对较窄,而且实验室利用率不高。②实验室管理各成一体,实验重复设置,资源不能共享,仪器设置的利用率低。③教研室下设实验室的管理模式,不同程序地存在着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实验教学的倾向。从事实验室工作的人员被看作实验员,也不利于充分发挥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课堂教育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

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的主动性。

2.3课堂教学及实验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创新能力

目前开设的大部分实验是验证性实验,学生在实验中按实验步骤即可完成。

3 对策

3.1加大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4]

加大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对我国现有高等药学院校药学人才的数量、规格以及各校药学教育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作系统的调查研究,对于市场上现已趋于饱和的专业,在招生人数上适当的限制; 对于一些新增设专业,但办学条件不成熟的院校,政府应对其适当控制的同时,教育部应组织教育研究部门建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对全国已开设药学类专业的院校进行评估,以评促建,评估合格后方可开设专业,促使全国各药学院校在竞争中共同发展。

3.2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保证足够数量的药学理论课的同时,学校应加强与医院的联系,让学生到药房与临床各科参加不同形式的实习;让学生走进企业,了解企业药物生产过程中的具体流程,增加对药学的感性认识,了解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和困难,并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提前适应社会,为下一步找准职业方向打下良好的基础。

3.3理顺实验室管理体制,提高办学效益

尽快理顺实验室管理体制,尽快摆脱原有实验室条块分割、管理层次过低和协调能力差的现状优化资源结构,提高办学效益。统一安排课程、仪器设备和实验室集中管理,消除重复购置,提高使用效率。同时设置专职管理人员和教师,研究实验教学管理及教学。技术人员竞争上岗,实现满工作量。根据专业要求和教学大纲统一安排,避免重复,提高教学效率。

3.4改变教学模式

改填鸭式灌输教育为启发式教育,增加讨论课学时数及课外自学时间,推广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多媒体教学是特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又可以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此教学方法可以把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反应、严格的药品检验技术手法完美的表达出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充分优化课堂,大大提高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药学专业教师青睐,是目前药学最理想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被动式学习变为主动性学习,希望学生的学习状态有较为明显改观,学习专业技术的主动意识和积极性有较为明显的增强;使对药学专业课程的“学困生”和厌学学生的比例有明显下降,班级整体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有所提高,培养出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优秀学生,为学生就业打造平台;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实验指导、报告,改变目前上课牵着走的教学方式,以使学生认真预习准备,培养学生刻苦自学与查阅资料的能力,大胆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3.5实验课教学结合生产实际,改进教学方法

所开设的实验能反映当今药学发展的内容,反映生产实际。对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新药开发等实践能力都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实验课教学自成体系,形成一门独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课程。可充分利用电化教学的条件,组织学生观看生产的全过程或组织学生去药厂参观,先看后操作,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

3.6角色演练

角色演练,加深印象在学生对某一课程有一定认识后或讲完某一章节后,选择适当时机、适当章节的内容进行角演练,给学生布置作业或题目,要求学生写出讲稿或提供软盘,并在课堂上讲解或示教,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由教师进行综合分析和评定。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握重点、理解知识、概括总结及讲解能力。通过使用这一教学方法,学生既学到了知识,也学到了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技巧。“授人一鱼,不如授人一渔”,作为一名教师,培养学生科学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比单纯的教给学生一些知识要重要得多。

3.7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坚持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主题,实施人才战略,制定适应我省药学事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使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教师创新有效教学模式的能力明显提高,并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明显改观。立足于培养在职教师,送出去进修、读博士、硕士,提升学历,同时,积极引进人才,建立一支素质好、水平高、团结的教师队伍。

3.8提高教学质量

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狠抓教学质量,在硬件和软件上下功夫努力提高教室、实验室的装备水平,不断增加教学经费的投人并合理使用之,通过教研室教学督导组的工作,使教师的PPT制作、教案、讲稿书写规范,严谨治学,从严指教,在授课质量及指导毕业生实践教学等环节水平有教大的提高,并形成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

3.9高等药学教育与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继续教育结合

目前,“药事管理与法规”等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课程已成为药学专业、中药学专业、药品经贸专业的选修课和必修课,以适应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

3.10创立一体化教育模式

随着药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医药信息的爆炸性增长,新的药品、新的医药概念的层出不穷,使得“药学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职业”,“学校基础教育一毕业后实践培养一继续药学教育”的连续的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将是今后药学教育的重要方向,使学生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

3.11改进药学教学方法[7-8]

注重个体差异,发挥学生主动性;加强实验环节,突出创新;修订药学教学计划;改革课程设置;增加选修课程数量,注重学科间联系;增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革药学教学评价体系。

4 结果与展望

国外高等药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体现了药学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趋势,也揭示了我国、我省高等药学教育未来发展的趋势。我省药学院校应学习他国药学教育的成功经验,多角度地思考解决方法,尽快认清形势,探索适合我省药学教育的发展思路,只有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药学教育才能生存、发展,药学教育工作者必须从这样的高度认识、设计、实施药学高等教育改革,把我省药学教育全面推向新世纪。明确发展方向,转变教育观念,为培养出具有扎实的药学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医学基本知识及相关自然科学知识,能够从事临床合理用药,治疗药物检测,新药临床评价及其他药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药学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海良. 对大学生”考研热”的社会心理学分析[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7(21):204-207

[2] 郭素华,吴平,吴锦忠,等. 我省药学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 海峡药学,2002,14(14):98-100

[3] 魏德模,胡明,蒲剑. 我国高等药学教育的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 药学教育,2002,18(4):6-8

[4] 吴芳. 高等药学教育改革初探[J]. 西北医学教育,2009,17(2):309-310

[5] 朱清波. 药学教学研究[M]. 北京: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出版社,2001

[6] 吴芳,林睿. 现代药学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9(4):386-387

第5篇:制药工程专业现状范文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广西师范大学化学与药学学院、桂林医学院药学院和其它设有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普通高等院校的部分学生和教师。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与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医学、中药学、药学、教育学、管理学以及其它实验教学体系的文献等,并且对这些文献进行总结与分析,为发放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奠定基础。1.2.2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的需要设计了广西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调查问卷(学校、教师和学生卷),征求了专家的意见,进行了问卷的效度检验(见表1)。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校的规章制度、教学管理、师资建设、教师的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馈等。1.2.3统计处理根据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归纳和统计,并采用spss13.0进行特尔菲法和巴特莱特球度(Kaiser-Meyer-Olkin)检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现状与分析

根据制药工程专业的具体情况,设计了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不同类型的调查问卷,并且根据调查问卷所得到的数据进行了特尔菲法和巴特莱特球度(Kaiser-Meyer-Olkin)检验统计分析,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各级指标内容、权重分配及专家访谈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预测、判断和检验,得出具有显著一致性的检验结果。然后将结果作统计处理,得到权重系数。研究结果表明(见表2),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由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一级指标及其子系统构成,其中教师及其子系统是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最重要的评价指标,其次为学校及其子系统,最后是学生及其子系统。说明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的效果主要是体现在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教法、手段、教学态度、教学能力和教学管理等诸方面。因此,通过对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评估指标的建立,为完善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2.2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效果考核评价指标现状与分析

由表3可知,根据调查问卷所得到的数据进行了特尔菲法和巴特莱特球度检验统计分析,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考核主要分为平时考核占21%、实验报告考核占15%、实验操作考核占34%和期末笔试考核占30%,由此可知,广西各高校制药工程专业的考核指标打破了以往教师以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考核来评价学生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成绩的局面。这新的考核方式能够根据实验课程的特点,对学生的实验操作、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等能力全面的综合评定考核。例如,对综合实验的考核“阿司匹林片的制备”,除了在考核中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片剂的制备和基本知识之外,还要求学生掌握辅料与片剂之间影响程度和溶出度的测定等知识。这样使评分员能够全面、科学、综合、规范加公平,对各个实验环节给出了相应的评分分值。

3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

3.1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主观与客观性评价

制药工程专业从社会的需求角度来看,它要求所学该专业的学生专业技术含量较高、应用性强,涉及的学科比较广,与其化工和药学相比有着质的区别和联系,即主要是能够运用专业技术解决药物生产中的工程技术问题[3]。从教学的评价方式来看,要使学生能够学到过硬的专项技术本领,在评价运用的方式上,可以通过亲自听课、谈话或以主观的方式对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技术进行操作或演示而进行的主观性评价。再次,可以通过客观的测量和测验收集专业实验技术资料和数据而做出的客观性评价。从而达到一方面可以监督教师的作用,又能反映学生掌握的专业技术水平。如表2中的评价就是通过学校、教师和学生主客观来评价学生的知识和反馈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存在的问题。

3.2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有序和即时性评价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在整个实验教学中是一个有序性的过程,即由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等四个阶段构成。比如制药工程专业药理学课程内容庞大复杂,所涉及的药物众多,要在规定的学时内全部讲解、示范或演示并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是有所困难的[4]。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专业教师应根据有序的原则安排“典型、实用”的实验教学,如在上具有代表性的降血压药、降糖药、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等实验时,教师应该花较多的时间有计划地去实施整个实验的讲解或演示,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整个实验过程。另外,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行为作即时性评价,学生的即时性评价具有很强的外显性和即时性,会及时反馈给教师,其反馈可以是课前或课后(见表2)。因此,有序性和即时性评价能够恰当的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教学水平做出评价,扬长避短,使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评价起到发挥激励的作用。

3.3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综合和单项评价

根据专业性的要求,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评价可分为综合性和单项性的评价。综合评价是指对该专业整个教学过程能够完整、系统的评价,能够全面、准确和简明的反映教学的过程。比如学校对制药工程专业教学质量的全面性评价;单项评价是从侧面进行评价某个教学活动,如对制药工程专业学生某个课程实验成绩的评价[5]。综合性和单项性具有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在评价中如果以单个实验成绩进行评价,那整个综合性评价就很难完成;但如果没有从整体上评价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也会影响到对单项评价的解释。因此,综合和单项评价在整个评价教学活动中有着内在、客观和相互依存的联系。

4结语

第6篇:制药工程专业现状范文

[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药剂专业课程发展现状,研究了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高等职业教育药剂专业课程开发的

方法。提出开发高等职业教育药剂专业课程应从对药剂专业课程现状的分析调查做起,在基于国家职业标准下进行工作任务分

析、教学分析,确定课程内容和课程门数,制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关键词]国家职业标准高职药剂专业课程开发

[作者简介]张永敬(1964-),男,河南周口人,北京联合大学平谷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学;陈玉花

(1965-),女,河南周口人,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最优化理论及应用。(北京100102)

[课题项目]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

2007年度一般课题“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高职课程开发研究”的研究成果之

一。(课题编号:DEB07090)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4-0138-02

高等医药职业教育药剂专业承担着为医药卫生行业药品生

产、药品经营、药学服务、药品检验第一线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

人才的重任,培养质量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康复保健和生命

安危。受各种因素的制约,目前高等医药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

明显滞后于高等医药职业教育的发展。学科课程导向的工作过

程知识职业教育课程,必须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基础,立足于学生

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相应岗位职业能力及职

业资格证书,并顺利就业。

一、高等职业教育药剂专业课程的发展现状及分析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和卫生部一直非常重视高等医药专

科学校的药剂专业建设工作,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以及全国统编教材。但高等专科学校的药剂专业的教学计划和

教学大纲与本科药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大纲没有本质上的差

别,其专业课程形成了学科型体系课程模式,开设的课程名称也

多与大学别无二致。

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不仅我国的药学服务模式发生

了变化,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一大批卫生中专学校升格为高职

院校,学生素质与以往的“精英教育”不可同日而语,这给高等职

业教育药剂专业的教学带来了挑战。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

药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于“九五”时期编制药品类各

“十五”

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吸收了

20世纪

90年代以来高

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成果,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统一性与

灵活性相结合,引入了模块化课程和综合化课程。但在学校的

具体执行过程中,从毕业生、教师和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来看仍

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计划和大纲专业课程仍没有摆

脱原有的学科体系,专业课程没有真正做到按职业工作岗位标

准组织内容,需要进行药剂专业课程的改革。

二、药剂专业课程环节

1.药剂专业对应的职业和工作任务分析。根据《中华人民

共和国职业大典》,药剂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主要包括药

物制剂工、药物检验工、医药商品购销员三种。职业资格实行五

级制,即五级(初级)、四级(中级)、三级(高级)、二级(技师)、一

级(高级技师)。按照培养目标,高职毕业生应取得三级证书。

为做好药剂专业涵盖的三个职业的工作任务分析,成立了

由药剂专业所涵盖职业领域里的工人技术专家、学校专业课教

师组成的课程开发小组。任务是将药剂专业所涉及的职业活动

按工作性质要求分解成若干个工作项目,然后再按工作的程序

和内容,将每个工作项目分解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单项任务,并分

析完成每项工作任务应具有的职业能力,形成一个比国家职业

标准更为详尽和明确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药剂专业的国家职业标准具有一定

的滞后性。因此,选聘工人技术专家成员时要注意选取技术先

进的企业和工作岗位,提供医药行业中先进技术、工艺标准,以

及医药行业可能出现的新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等信息。将以

上材料作为职业分析材料的一部分进行分析,综合职业能力分

析,绘制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表,列出工作任务模块在工作过程

中使用的频率和难易程度,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确定、各门

课程的课时分配以及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的确定提供依据。

在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时,不仅要关注工作任务

中的各个专项能力点、知识点和技能点,而且要关注工作过程的

整体性和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综合能力。一个完整的工作过

程,除了要具备分析工作的专业能力外,还要从劳动组织的角度

去分析专业以外的从事任何职业都应具备的通用能力,包括学

习能力、交往与合作能力、组织与执行任务能力、判断与解决问

题能力、承受能力、反省能力、创造与适应能力等。专业知识和

技能会随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而更新,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

劳动者社会能力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学生毕业后可能面临转岗、

更新原有的专业能力的要求,但学生具备的通用能力却不会因

更换职业而无用武之地,较强的社会能力会让学生在今后的职

业生涯中不断受益。

根据已开发的药剂专业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由

学校专业课教师进行分析。教学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将分析表中

的一系列专项能力转化为教学模块,并将专项职业能力目标转

化为有着明确的考核标准和方法的教学目标,将相关的知识技

能转化为具体的学习、训练内容,并由此形成一系列与药剂专业

涵盖的各职业专项能力相对应的教学模块,即组成药剂专业的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体系。将药剂专业的教学模块分为三类:

一是基础性的模块,如语言能力、计算能力、外语能力、计算机应

用能力、职业道德等;二是药剂专业基础性的,即药剂专业涵盖

的各职业所需的通用知识、技能,如药事管理、医学基础、药学基

础类的,以上两类多为具有可迁移性的内容;三是职业专业特殊

性的,主要是针对职业专业要求的知识与技能,如药品检验、药

品经营、药物制剂生产等。

2.药剂专业的课程门类开发。由于不同的任务模块需要的

专业知识是不同的,因此,需要对任务模块重新进行合理的组

织。有些任务模块并不需要多少专业知识,也不需要特殊的技

能训练,这些任务模块在组织课程时可以剔除,或综合构成一门

课程。至于合并工作任务与职业分析表中“工作项目”层级还是

合并“工作任务”层级,要根据任务模块所包含的知识量来确

定。对于知识含量比较大的模块,哪怕是处于第二层级的“工作

任务”,也要把它单独作为一门课程开设,如医药商品购销员第

二层级的“介绍药品知识”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仅此一项几乎

可以单设一门课程。因此,是否需要合并任务模块主要取决于

这些模块所包含的知识的量。

根据相关性原则和同级性原则“与其他模块合并成课程”,

相关性原则是指要尽量把那些工作内容相关性程度较高的模块

合并在一起。如医药商品购销员中“顾客服务”“药

“药品购销”

品保管与养护”“经济核算”相关性程度高,可以把他们合并成

“药品经营实务”课程。如果把相关性不高的模块合并在一起,

则会显得比较机械,使课程内容缺乏内在逻辑联系。同级性原

则是指所合并的任务模块应处于同一个层级。如可以把“药品

购销”和“药品保管养护”这两个相同层级的任务合并在一起,但

不能把“药品购销”和“药品保管养护”下一层级的“不合格药品、

退货药品的处理”进行合并。

3.药剂专业的课程结构设计。要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

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以及国家教

育部门对高等职业教育学历要求。药剂专业课程可采取模块式

课程结构设计教学。一类是对药物制剂工、药物检验工,以及医

药商品购销员来说,医学基础、药学基础、中医药基础、药事管

理基础均是完成各个工作项目或职业功能模块所必须学习的

内容,这些内容可列为专业核心课程;另一类是针对药物制剂

工、药物检验工和医药商品购销员职业专长所要求的知识与技

能,将以完成某些专项任务为目标的内容列为专业技能课程。

在专业课程设置结构上,这类课程即专门化课程。专门化课程

内容即各职业资格鉴定标准特有的内容,要根据学生选择的专

门化方向,属于限选或任选,学生毕业时,应取得限选专门化课

程的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任选专门化课程的中级或高级职业资

格证书。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阶段的学历教育,担负着提高

国民素质和个人职业发展的任务,课程内容必须按照国家规定

开设高等阶段职业教育的要求,与高等数学、英语、德育、体育、

计算机等一样开设。同时,结合专业需要,开设综合性自然科学

和人文科学选修课程。

4.药剂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进程表编制。根据以上课程门

类和课程结构安排,要遵照教学规律和循序渐进原则,将各门课

程按学习年限及学期进行安排。同时,明确标出各门课程理论

学时和实习、实训学时分配、考核等。

5.药剂专业的课程标准编制。要确定好药剂专业的课程标

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要求、实施建议等。

前言包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设计思路。课程的性质是指

课程在整个课程方案中是属于公共基础课、专业课还是专门化

课程;课程的任务是说明课程承担的工作;设计思路着重介绍基

于国家职业标准的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包括课程的教学观、实

施、评价、建议学时等。课程目标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必须实现

的最低成就状态,是选择课程内容、实施课程教学、开发教学资

源、进行课程评价及管理的依据,包括总的目标,以及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课程内容和要求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

盖的工作任务要求,以及学生学习现状提出的学生学习内容及

其要求为基准,包括工作任务、课程内容、教学要求、活动设计、

参考学时以及机动学时、考核评价学时、总学时等。实施建议是

在课程实施层面上对课程的教材编写、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的

开发和利用等方面所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

应用方面,要注重实训指导教材的开发和应用,加大实验、实训

场所建设,利用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

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实习实训。

三、药剂专业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方案的制订

药剂专业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要

完成药剂专业的实践课程,除在企业做好专业教学实习外,完善

的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也是药剂专业课程顺利实施的

保证。药剂专业的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要按照专业课程设置

和教学改革要求,构建新的实验、实训体系。实验室、实训基地

的功能定位要打破传统模式,以仿真的教学工厂或教学车间为

主,使学生能进入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实验室、实训基地

的名称、功能与要求、场地面积、装备标准要能满足专业公共课

程和专门化方向课程的技能训练需要,并涵盖职业资格鉴定

项目。

药剂专业教学方案是学校实施职业教育的重要文件,规定

了专业的招生对象、学习年限、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课程内容和

要求、各课程的时间和顺序安排等。根据以上分析结果,要制定

合理、可行的药剂专业教学方案,以保证药剂专业教育教学的顺

利实施。

[参考文献]

[1]鲍群.高等职业教育药物分析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

刊,2007(27).

[2]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6号令)

[Z].2000-03-16.

第7篇:制药工程专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食品安全巡查员队伍;现状;建设问题;建议

2011年,小榄镇政府开展了食品药品安全进社区工作,在现有社区食品协管员队伍的基础上,组建了由80名巡查员组成的食品安全巡查员队伍,开展一系列的社区食品药品巡查员的技能培训,建立了“镇级职能部门-社区巡查员队伍”二级监管网络,各社区食品安全巡查员结合实际情况每天对辖区内“四品一械”经营单位进行日常巡查,填写《社区食品药品安全巡查记录表》,督促轻微违规经营单位限期整改,并跟踪落实整改情况。发现有重大违法行为的及时上报到镇相关职能部门,由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查处。及时发现和消除辖区内食品药品安全隐患,将食品安全风险有效控制在萌芽状态,将监管触角延伸至社区每一个角落。本研究通过进一步摸清我镇食品药品安全巡查员的现状,充分了解我镇食品药品安全巡查员队伍的建设情况,分析我镇食品药品安全巡查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食品药品安全巡查员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为基层食品药品安全巡查员队伍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报告如下。

1基层食品药品安全巡查员队伍现状

1.1巡查员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80名基层食品药品安全巡查员,男性75名,占总人数93.75%,女性5名,占总人数6.25%。年龄主要分布在20~59岁,平均年龄为38.13岁。

1.2巡查员文化程度情况 巡查员文化程度主要以高中(中专)和大专为主,分别占55%(44/80)和32.5%(26/80),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1.25%(9/80),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仅占1.25%(1/80)。

1.3巡查员职业分布情况 在被调查人员中,专职从事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有3人,仅占3.75%;绝大部分为从事其他专业而兼职的人员,从事城市管理工作37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6人,从事物业管理19人,集贸市场管理工作12人,其他工作3人。

2目前食品药品安全巡查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2.1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食品药品安全向社区一级延伸后,监管工作机制未能配套跟上,与当前的形势发展仍有一定距离,缺乏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和制约,人员管理问题仍存在。

2.2社区领导不够重视 由于该项工作开展时间不长,社区领导未认识到该项要作的重要性,认为这是一件吃力不讨好、没经济效益的事情。所以不重视,对该项工作的人力物力投入不大。

2.3人员素质不高、人员流动性强、人员身份重复 通过调查显示,我镇 80名巡查员有60%年龄>40岁,61.25%学历为高中(中专)或高中(中专)以下文化水平,很难适应专业性较强、信息化的工作需要。社区食品药品安全巡查员中大部分为兼职人员且流动性大,有的社区人员架构在6个月内几乎全部改变,新的同志由于没参加过培训,工作较难开展。个别巡查员责任心不强、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4经费投入不足 市、镇政府投入运作经费有限,日常工作中人员、办公、车辆等费用均由社区自行解决,工作开展比较困难,也制约了社区开展该项工作的积极性。

3基层食品药品安全巡查队伍建设的建议

3.1完善管理机制 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先后了相关制度及规范文件,但由于社区不重视,管理不到位。建议将食品药品安全进社区工作纳入镇政府对社区工作的年度考核,以提高社区对食品药品安全进社区工作的重视及积极性,奖励做得好的先进社区,鞭策后进社区,进一步提高社区开展工作的积极性。

3.2加强对社区食品药品安全巡查员的业务知识培训 建立定期培训机制,开展多种形式且针对性强的培训,进一步提高社区食品药品安全巡查员业务能力及素质。

第8篇:制药工程专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蒙药产业化 蒙药现代化 蒙药发展 经济发展

一、引言

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出台,医疗基础卫生建设变得尤为重要,国内医药行业发展迅猛。蒙药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问题值得关注。首先,从文化角度来看,蒙药是蒙古族人民在与疾病斗争和适应自然的长期实践中创造、积累和精选出来的经验结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不断显示出其独特的医疗价值、研究价值及产业前景。其次,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蒙药产业既可为内蒙古发展新的绿色经济产业链,又可为内蒙古实施可持续科学发展提供长期物质资源支撑,这与自治区“十二五”规划中确立的努力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目标相一致。

到目前为止,对蒙药进行研究并分析的学者不是很多,总体可分为单纯的医药研究型和经济研究型两类。前者主要从医药学方面,针对特定的一种或几种蒙药进行成分、药效及副作用等进行研究,指出其存在的危害或者优势,如吴双玉、月亮、梦宝鲁(2002)、明珠儿、刘振国(1994)、阿古拉、朱昱、于兰英(2005)等。这些文章存在的问题是,研究者并未从实际的经济发展方面考虑蒙药生产及需求问题。经济研究类文章大都以文字叙述的形式,指出蒙药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产品研发能力弱,基础研究落后,经济总量小,质量存在问题等,并相应地给出建议。这类文章存在的问题在于研究时考虑的因素太多,泛泛而谈,针对某个问题不够细致深入;其次,学者并没有站在需求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并指出消费者对蒙药的认识及态度。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将结合之前学者研究的成果,并补充一些不足的问题,将研究建立在内蒙古自治区整个医药行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从消费者需求、蒙药生产企业供给以及蒙药产业化现代化发展这三个方面指出蒙药的发展现状。同时,通过把医药研究和经济发展相结合,从蒙药宣传、产业链条以及科研能力三个方面挖掘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导致该现状的原因,最后给予一些政策性建议。

二、内蒙古蒙药的发展现状

(一)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内蒙古医药事业发展速度不断上升。2000-2009年,医药制造业总产值与当年内蒙古GDP的百分比在0.60-1.36之间变动,并呈上升趋势。其中,内蒙古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在全国占比由2000年的1.15%上升到2009年的1.19%,内蒙古医药制造业总产值在全国占比由2000年的0.52%上升为2009年的1.4%。这说明,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人们保健支出的比例在逐渐加大,内蒙古医药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可观。

目前,内蒙古医药制造业的发展速度快于GDP的增长速度,并呈上升趋势,这为内蒙古医药制造业的发展传来了一个喜讯。另一方面,通过跟全国数据对比发现,内蒙古医药行业占GDP的比值是偏低的,表明我区医药制造业的发展慢于全国水平,这说明其发展空间较大。

(二) 国内蒙药需求现状

1.从供给方面看

截至2010年, 呼和浩特市中蒙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 占呼和浩特医药工业的比重由10%提升到30%,利润总额达到5亿元。表1摘录了2005-2008年内蒙古主要蒙药生产企业的收入情况。从中可以看到,2005年3家企业总收入最高,为467458;而2008年的总收入下降很大比例。由此看到,内蒙古医药产业发展稳中求升,发展空间很大。在内蒙古医药行业整体上升的趋势下,蒙药发展却有些吃力。同时折射出的问题是,国内蒙药需求仍然较少,甚至在缩减。

2.从消费者对蒙药的接触度看

目前,蒙医药的覆盖面狭窄。复旦大学孙畅等人对呼和浩特市医务人员和患者使用蒙药情况的调查显示,高达72%的汉族人民并不经常接触蒙药,基本没有接触或听说的人员占24.2%,使用蒙药的主要人员仍然是蒙古族人民。由此看到,蒙医药仍然没有被广泛接受,传播力度不大,消费者对蒙药的了解也并不深入(如表2)。

(三) 内蒙古蒙药产业发展现状

截至2010年,大型蒙药研究所共有6家,拥有蒙药生产企业6家以上;全区现有蒙医药专业技术人员5000多人,蒙医药专业人员占全区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4%以上;在蒙药材方面,蒙药材品种达1300多种,目前己拥有300余种蒙药制剂品种、11种蒙药剂型。由此看来,蒙医药规模在不断地发展扩大。

1.蒙药发展战略转换

蒙药从萌芽时期到发展时期已经长达15个世纪。进入本世纪,蒙药的发展战略重点已经由最初的垄断生产逐渐转变为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然而,其转变并不成熟和彻底。

(1)蒙药产业化

蒙药产业化是指立足蒙药特色资源,坚持市场经济下的市场主导,按照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科研技术,加速蒙药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通过构建蒙药科研机构、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为基本要素的蒙药产业集群,将蒙药从种植到市场营销等诸多环节紧密联系到一起,形成支柱产业并获得利益。到2010年,呼和浩特市中蒙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占呼和浩特医药工业的比重由10%提升到30%,利润总额达到5亿元。目前,内蒙古拥有规模较大的蒙药研究所和声望相对较好的蒙药生产厂,如通辽蒙药厂、乌兰浩特市中蒙药厂、库伦蒙药厂等,并拥有专业科研人员和技能人员。

然而,蒙药现代化进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两点现状:第一,蒙药产业各环节相互独立,并不能很好联系并构成完善的产业链;科研所研究出的蒙药与生产企业相脱节,导致生产部门不能满足销售环节和广大顾客的需求;第二,专业科研人才的缺乏和理论体系的薄弱又不能满足蒙药研究所对人才的迫切需求。此外,由研发不足导致产品质量保障程度和蒙药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

(2)蒙药现代化

在蒙药现代化进程中,质量标准是最关键的问题,蒙药制剂的现代化是根本任务。建立蒙药的系列标准和规范,做到蒙医药标准化、规范化,是推进蒙药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区蒙药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已经起步,《经穴部位标准》、《蒙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等已被列入国家标准。蒙药现代化进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蒙药学研究人员和蒙医临床工作人员的比例不协调;蒙药材来源不稳定,蒙药机理及副作用不明确。概括地说,可归结为专业科研人才的缺乏以及科研技术的落后。

2.蒙药发展和地方政府政策

内蒙古在加强蒙中医工作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自治区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扶持蒙医中医事业的决定》等多个文件,在经费投入、机构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组织管理等方面为蒙中医药的继承发展出台了具体的扶持政策。值得一提的是,内蒙古将蒙医医院人员经费100%全额列入财政预算,为蒙医医院发挥特色优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08年,内蒙古确定了蒙医工作十一项重点,强调了蒙医药建设力度、蒙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及提高科研水平。随着政府政策的不断强化及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蒙医药发展势在必得。

三、蒙药发展存在的问题

基于上述对蒙药需求现状和蒙药产业发展现状两个方面的分析,可以得出:

(一)传播力度不够,产业链条相脱节,生产研发落后是蒙药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二)蒙古族生活习性、文化主要为内蒙古地区居民所了解。无疑,蒙药目前现状也是如此,其很多药品种类不为人知。此外,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消费者对蒙药了解不透彻,导致购买时存在疑虑,这是蒙药销售的瓶颈。因此,目前蒙药产品并没有广泛进驻一线城市及没有少数民族的地区,导致蒙药发展受阻。

(三)在研发方面,自治区拥有的蒙药专业技术人员较少,大部分集中于医院,科研人员所占比例甚少,因此科研水平低下、科研经费不足、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均导致科研进程的缓慢和滞后;另一方面,由于对市场需求的了解不透彻,导致研发方向与市场需求不符,生产和科研相脱节,产品与消费者需求相脱节。在销售环节,蒙药没有直接商,导致蒙药的大部分利润被中间商掠夺。这些问题最终导致整个蒙药产业链条的不完善。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提高科研水平,建立强大的科研团队,使其成为生产和销售的坚强后盾。在全区最大的七个蒙研所中,雇佣员工共计1610人,不及一个大型IT公司的雇佣人数。没有足够的规模,蒙药企业就不可能产生规模经济、赢得更广泛的顾客。

四、政策建议

(一)生产与科研一体化,巩固分散行业

任何一个产业在产业链条不完善的情况下,都不会有长远的发展,蒙药产业同样如此。因此,整合分裂的产业链条,合并分散的企业,形成整体的、统一的蒙医药队伍是当前蒙药发展的重点。另一方面,需要建立直接完善的销售基地,保证蒙药直接销售。通过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蒙药产业的利润,还可以降低购买者的价格,促使消费者增加购买量。

(二)传播蒙古族文化、推广蒙药产品

对于目前所存在的营销局限问题,蒙药企业需要通过加强营销策略,如在不同的地区开办加盟店、连锁店,尤其是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增强品牌知名度。依靠企业现已形成的核心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发挥自治区医药、保健品已有的营销网络优势,加快市场营销网络的建设速度。提高销售队伍的素质,以优质的服务、创新的营销策略抢占医药市场的制高点,将产品做大、做强。另外,为不同地区蒙药药店配备专业蒙医从业人员,运用蒙药二次配方法,不拘泥于固定的药物试剂,针对不同的情况药师进行二次配方,充分发挥其蒙药药效。

(三)提高药品质量

对于消费者而言,最关心的是产品质量问题。由于蒙药机理和西药有很多不同以及蒙药材的天然特点,使得蒙药具有药力强劲、荮效奇特、可以治疗疑难杂症等特点。在此基础上,如果蒙药生产企业能够保证蒙药产品质量,这将为蒙药的发展提供更强劲的优势。蒙药产业应该严格运用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建立GMP(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严格检测药品成分及副作用,为消费者提供高效、安全、放心的蒙药。

(四)政府重点扶持并发展

内蒙古的六大特色产业为乳业、煤业、纺织业、硅资源、马铃薯、重要口岸,唯独没有蒙药产业。政府将蒙药产业发展定位为发展少数民族经济问题,而非整个自治区的支柱产业。蒙药产业具有潜在的发展优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并通过政府财政支出扶持蒙药行业快速发展,让广大消费者感受到蒙药产业的重要性。因此,政府应为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支助、加快专业人才培养、设立必要的保护政策;另一方面,为保护蒙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蒙药生产公司必须和自治区政府合作,共同推动和实施保护知识产权、完善司法解释透明。

参考文献 :

[1]内蒙古统计局,内蒙古统计年鉴,nmgtj.省略/.

[2]徐天平.内蒙古产业现状与现代化发展策略研究[J].内蒙古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2009(6).

[3]孙畅等.呼和浩特市医务人员和患者使用蒙药情况调 查[J].中国药事,2011(1).

[4]娜拉.蒙医药业得产业化发展要求[J].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5).

[5]乌力吉特古斯,那顺达来.蒙药产业化发展现状与设想[m]. 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2003(10).

第9篇:制药工程专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SEQ教育;HSE;GMP;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职业素养

随着医药产业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大量能满足医药行业需求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在“双高计划”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产业急需和产业高端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根据生物医药产业链中的医药原料制造、绿色制药技术、药品制造与质量控制、医药流通与医药健康服务等职业岗位,我校梳理现有专业,打造以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为核心,包括应用化工技术、环境工程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为支撑的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力资源支撑。SEQ教育是指安全意识(Safety)、环保意识(Environment)和质量意识(Quality)教育。在新时期《中国制造2025》和《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背景下,培养具备SEQ意识的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尤其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是新时代坐标下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要求。HSE是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环境(Environment)管理体系的简称,HSE管理通行于国内外石油和化工行业,已经发展成一系列成熟的管理系统和方法。GMP(GoodManufacturePractice)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制药行业准入的强制性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开展基于HSE和GMP管理有机融合的SEQ理念培养,培养具备工匠精神和SEQ意识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是产业急需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本文拟就在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进行HSE/GMP管理体系结合SEQ教育机制内涵研究开展探索。

1SEQ教育研究现状

1.1国外及我国香港地区的研究现状

新时期,随着药品生产企业的发展和面临政策监管下的安全生产、环境压力的严峻形势,企业也对未来员工职业素养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高职院校的安全、环保、质量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国外及我国香港地区,工业体系、制度发展及职业理念较为完善。除了企业本身开展专业培训,教育部门和高校也在教学或管理中建立健康安全和环保体系,加强对学生的环保、安全理念教育,包括引入各类EHS体系、QHSE管理、生物安全管理等[1-2]。

1.2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在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中,也有许多学者尝试开展实施相关安全、环保、质量教育模式。阳富强等[3]提出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构建QHSE管理体系,以来源于企业的管理方法和安全氛围来开展高等教育。刘军军[4]提出将EHS文化融入高校机械实验室管理中的策略,探讨了EHS文化的构建意义。菊[5]通过对接化工生产过程的课程改革,将HSE理念融合渗透进课程内容,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刘朝阳等[6]对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进行探索和实践,为培养学生绿色环保的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开展“双高计划”,创新学校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特色项目,南通职业大学于2019年启动专业群SEQ教育试点工作,开展了包括SEQ文化建设、SEQ素养提升等方面的研究[7-8]。

2SEQ教育研究必要性

2.1社会层面

近年来,国内发生多起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和环保事件。2017年以来连续三年每年都有两起以上重特大事故,如2019年3月江苏响水化工安全生产事件。而这些安全、环保有关的重特大事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危害,各方面影响极大。通过事故调查,表明大多数生产事故为责任事故,生产现场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职业行为和职业素养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可见当前安全生产、环保问题的确是全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

2.2行业层面

制药、化工生产制造业是化学药物危害、工业中毒、环境污染、人身伤害等重大生产事故高频发生的行业。制药、化工产品生产不同于其他商品,有其特殊性,生产工作人员独特的工作环境和频繁接触各类化学品、设备决定了其职业安全的重要性和对环境的影响。目前,医药、化工生产环节普遍重视产品质量,但从业者对行业安全、环保意识不强,知识欠缺。虽然也要求上岗人员进行安全和环保教育等岗前培训,但培训效果不佳,防护依从性差,往往在生产中造成一些不可挽回的损失。

2.3企业层面

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上,构建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当今企业迫切的需求。目前在企业内运行的管理体系,以(环境管理体系IS014000)、(质量管理体系IS09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ASl8000)为现代企业组织中并行运行的三大主流管理体系标准。但是,三大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许多重复点、交叉点,如何把(质量Q)、(环境E),(健康H)、(安全S)整合,形成一体化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提升组织企业的整体绩效水平,是许多学者着力研究的热点。

2.4教育层面

在国家“制造强国”战略下,高职院校是培养具有必备理论知识和较强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的摇篮,所培养的学生直接面向生产第一线。在当前国家产业转型的大背景中,大多数职业学校和专业教育,虽也在随着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进行调整,但对学生或者未来岗位员工的职业素养培育的力度仍然不够。目前,在制药、化工专业人才培养中虽也涉及到一定的安全等职业素养教育,但普遍不系统、不全面,有的脱离了时代的发展趋势,与医药行业的专业性不契合,对直面未来一线药品生产岗位的工作人员———制药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安全、环保和质量意识仍较薄弱,职业素养的培养还有待加强。

3SEQ教育内涵研究可行性

基于上述背景,开展SEQ教育,尤其是专业性契合度高的安全、环保、质量等相关的职业素养教育,具有现实要求。而基于HSE和GMP管理体系结合的SEQ教育,是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高素质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3.1SEQ教育的坚实基础

HSE管理开展事前风险分析,确定自身活动可能发生的危害以及后果,从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手段和控制措施,防止其发生,以便减少可能引起的人身伤害、财产安全和环境污染。GMP作为药品生产强制性的准入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药品生产企业从生产和质量控制等方面按国家有关法规达到质量要求,形成可操作的作业规范,确保最终产品质量符合法规要求。HSE和GMP两种管理体系有机结合,是制药相关行业的迫切要求。作为成熟的现代管理体系,两者均为企业生产与管理人员的安全、环保和质量意识的建立提供了有利基础。因此,基于HSE和GMP的管理体系,开展SEQ教育,具有现实可行性和必要性。

3.2SEQ教育的内涵体现

对HSE和GMP两者内涵价值的深入理解和研究是构建特色SEQ教育和实施的关键。HSE强调安全、健康和环保的管理,但未纳入质量控制;GMP作为制药行业质量控制规范,虽也包含质量风险管理的内容,但未强化生产安全、环保等管理范畴。HSE和GMP两种管理体系有机结合,不仅是制药相关行业的迫切要求,也是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开展SEQ教育的内涵体现。工业生产归根到底是人的意志和活动的体现,只有生产者具备了相关SEQ的工作理念,相关工作行为才能高效地开展和有效地实施。因此,在工科教育中,进行SEQ教育,培养未来岗位人员的SEQ理念和素养,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卓越技术技能人才的应有之意。

3.3SEQ教育的重要支持

环境对人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打造符合HSE和GMP规范的真实情境是SEQ教育成功开展的重要保证。比如,实训基地中建设药物制剂GMP实训中心,完全还原真实药品生产情境,安全文化氛围浓郁,管理制度健全,作风严谨、运行规范和环境整洁,具备了培养完全与真实岗位对接的技能人才的条件。在这种情境下,通过执行真实的HSE分析任务和GMP规范情境下的生产实践,完成全生产链条中的HSE和GMP实践任务,能有效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质量意识的教育内容融入到育人环境、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管理中,使学生逐步了解、习惯和自觉遵照相关职业要求,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较快地顺利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从而提高其就业的适应力和竞争力。

3.4SEQ教育的实际载体

除了建立真实生产情境氛围外,与行业内、区域内地方的优秀企业校企合作,以企业真实的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生产规范或者生产产品为模板,基于全面安全、环保管理和质量管理理念,开发面向企业的真实的实践工作项目。比如,课程教学中引入企业HSE安全管理,GMP生产质量管理的管理模式、方法、设备和工具等,以工作项目和工作案例为载体,让学生在执行工作任务的实训过程中切身感受到企业实际生产中所融入的安全、环保和质量理念和规范。而通常企业与SEQ有关的工作项目包括针对特定职业岗位的质量控制、质量管理、安全作业、风险排查与治理的培训,制定符合企业标准的安全操作文件和应急救护措施等。通过一系列工作项目的训练,逐步让SEQ理念渗透到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中。

4结束语

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和智能制药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针对产业对未来员工职业素养的全面要求,开展SEQ教育研究,培养学生SEQ理念,是一项必须且复杂的工作,涉及管理体系、教育场所、师资水平、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诸多因素。目前,在制药、化工制造业,暂未看到有效整合的案例,相关职业教育领域的安全、环保或质量的培训或教育探索研究普遍不系统、不全面。探索SEQ教育的机制与内涵,开展SEQ理念教育,培养未来生物医药产业具有优秀全面职业素养的从业人员,提高人力资本的附加价值,让学生以更好的姿态进入社会,体现了高职教育与时代潮流的契合。

参考文献:

[1]余涛,杨忠芳.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与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7):248-252.

[2]刘迎辉,黄开胜,江轶,等.国外一流高校BSL-2病毒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以普林斯顿大学为例[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3):1-8.

[3]阳富强,毛亚军,陶菁.QHSE管理体系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38(2):273-276,92.

[4]刘军军,葛阳,马家欣,等.高校机械实验室管理中EHS文化的构建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20(26):377-378.

[5]菊,林洁,胡鑫鑫,等.融合HSE理念高职《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改革实践[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9(8):353-355,48.

[6]刘朝阳,徐仲玉,马小思,等.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9,36(3):6-9,76.

[7]万志敏,王婷,吴炜,等.SEQ文化建设在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实践[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5):40-42,52.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