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实验室管理模式范文

实验室管理模式精选(九篇)

实验室管理模式

第1篇:实验室管理模式范文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管理模式;创新与实践

一、信息化平台建设实验室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当今,由于实验室的使用规模不断扩大,以人力为主的传统实验室管理已经无法满足当今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其劣势也在不断出现,主要有:实验室使用情况不够透明化、实验室管理方式不够先进、工作体制不够合理、个别实验室仪器使用率不高、实验设备维护不够等。其中因为实验室使用情况不透明而经常会出现实验室仪器闲置或者是同时段使用实验室等问题。实验室开放程度和服务质量水平主要是由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决定的。而实践教学在学生教育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实验室又是实现这一作用的关键平台,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受到实验室管理平台建设水平的严重制约。而通过信息化实验室管理平台的建设,就可以为实现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实验室资源的整合提供一定的基础。因此,高等院校为了提升其教学水准,就需要通过信息化平台建设来促进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二、信息化平台建设实验室管理模式的优势

首先,该新型实验室管理模式提高了高等院校实验室的使用率。信息化平台建设实验室管理模式使全校师生参与到实验室的动态维护,并实时在校内官网上公布详确、精准的实验室资源使用信息,方便教师和学生能够快捷地查询到实验室最新使用状况,以便安排下一步的教学任务和预约计划。其次,该新型管理模式减少了职工工作量,节约了实验室成本。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替代了传统的人力管理方式,使工作流程得到简化,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得到提高,推动了实验室管理方式先进化和实践教学质量优化的进程。通过信息化平台,实验室管理职员能够极为方便快捷地对各种信息数据进行统计、查看,并实现集中管理和统一调配实验资源,极大地减少了职工的工作量,并且也有助于节约实验室成本。

三、信息化平台建设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方法

1.建设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目前,为实现实验室管理模式创新,不少高等院校已经完成了专门的实验室管理系统构建。从实验室管理系统构建情形来看,多数高等院校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还将实验室管理与数据库技术联合运用,实现规范化的实验教学,并加强实验室资源有偿共享的科学管理。另外,各高等院校也在积极投入全校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并完成了透明化运行体制的创建,便于使全体师生参与到实验室管理平台的管理与维护工作中来。将实验室管理和计算机技术合理地运用,为实现高效管理实验室资源提供技术保障。通过建设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能够使实验室使用情况透明化,进而使实验室资源得到更好地利用。2.实现实验室管理模式创新与实践。作为高等院校展开科研活动和实验教学的关键场所,实验室应该持续开放,才能使学校的教学质量水平和教学改革机制得到共同发展。在过去,高等院校往往采取固定模式进行实验室管理,以至于实验室资源遭到了长时间的闲置。而如今,一些高等院校已经开始使用信息管理系统对实验室进行开放式管理,做到实验室多时段、多方位开放。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主要有预约开放、定时开放和定向开放。其中预约开放是面向有实验需求的学生,学生可随时随地预约,然后由实验室管理部门安排专业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而定时开放和定向开放则是面向课程任务较为繁杂、有专门培养要求的教师和学生。通过对实验室的开放式管理,不仅能够让学生参加实验研究的兴趣得到调动,而且也为学生进行实践训练提供了基本设施,对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有极大的帮助。3.促进实验室管理机制创新。机制建设在高等院校实验室管理模式中是极为关键的环节,也是关系到高等院校实验室管理工作能否顺利展开与实施的根本。信息化平台建设实验室管理模式创新,最初必须做好机制创新建设,比如制定实验室管理细目、确定实验室仪器设施使用规范和宣布实验室安全管理准则等一系列实验室管理规定,还需要设定一日两次实验室巡查体制,保证实验室管理机制建设的完整性、全面性和安全性。除此之外,不仅需要将实验室管理机制落实到平时工作中,用以保障实验室管理都在该管理机制的前提下进行,而且还要注重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实施问题,用以保障实验室管理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另外,还应该结合各个管理工作人员专业以及优势,做好实验室管理职位的分配,并结合相关制度明确各个职位的工作范畴和具体职责。通过充分调动实验室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保证其充分做好本职工作,加强实验室管理与教学实践之间的联系。4.信息化平台建设实验室仪器有偿共享。信息化平台建设实验室管理模式创新,除了可以让学生自学之外,还要注重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维护管理问题。由于实验室开放管理,使得实验室的利用率显著提高,同时实验仪器的损坏率也较之前高了许多。因此,对实验室的维护维修经费也在逐渐增多,超出了高等院校对实验室维护经费的预算。在这种情况下,高等院校可以通过有偿使用实验室仪器作为维护维修实验室资金,还可以创建仪器设备信息管理数据库,用来存放实验设备基本信息、实验仪器使用情况和实验仪器故障等信息。通过对数据库内历史数据信息的分析总结,制定出可用的实验室设备维护规划书,从而保证实验室仪器维持良好的使用状况,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5.构造自主学习体系。在自主学习体系中有精品实验课程学习、创造性试验、师生互动交流学习与教师在线答疑等几大模块,学生可以在自主学习体系上,获得所需要的实验资源,训练并提升个人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如精品实验课程学习模块中包含了丰富的实验教学视频,学生能够根据个人学习特点、社会需求等,挑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获得相关的实验教学视频来进行学习。在创造性试验模块中,主要是学生个人设计作品和优秀实验设计作品的展示,让学生可以参照学习优秀设计作品,并做到自我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升。而且以信息化平台建设为依托的自主学习体系,通过教师在线答疑,还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密切交流,这种方式就能够更加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参加实验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师可以在具体实验教学开始之前,指导学生从自主学习体系获得与本次实验相关的知识与内容,做到提前预习,因而就可以有效地提升实验教学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实验室自主学习体系上了解每位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对其下一步教学任务的开展有着很大的帮助。

四、结语

实验室是高等院校进行实验教学和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开放则是高等院校实现实验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育专业人才的重要方法。信息化平台建设实验室管理模式,打破了传统实验教学的固有模式,促进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发展。这种新型模式有预约开放管理、定向和定时开放管理,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与创新意识,注重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课堂考试与技能测试的结合,推动了实验教学模式的多元发展,对于实验室管理水平和实验室服务质量有极大的提升作用,而且也为高等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熊贝贝,丁晶,梁通雯,林燕奎,乔彬.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使用现状及发展探讨[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4,(11):3509-3513.

[2]吴文华,施镇江,朱娟娟,史同娜,谢卫民.智能管理系统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11):259-264.

第2篇:实验室管理模式范文

目前,高校创新实验室管理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参与创新实验室管理的师资队伍不足。首先,大多数教师没有工程背景,无法胜任创新实践教学。同时,由于学校的各种考核制度重科研轻教学的情况,多数教师倾向于做科学研究,不愿意参与本科实践教学,导致参与创新实验室管理的教师数量极少。其次,创新实验室需要全天开放,教师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学生进行指导,因而需要增加师资,也增加管理教师的工作时间。(2)管理方法陈旧。创新实验室创建之后,还是按照以前的实验室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没有合理、科学地运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导致在人员、设备等方面的管理比较混乱[5-6]。(3)创新实践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许多高校的创新实验室只是以学科竞赛为驱动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没有计划性和延续性,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系统性培养的体系。(4)缺乏评价和相应的考核机制。创新实验室没有合理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大多数情况是根据学科竞赛所获得的奖励情况以及设计作品功能的完成情况来考核,没有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以及自主学习进行过程性考察。

2创新实验室管理模式和实践人才培养体系

针对高校创新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为了能让创新实验室高效运转,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并且完善实践人才培养体系。通过近几年的创新实验室实践工作,总结出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积极指导、师生深度融合的高校创新实验室管理模式和实践人才培养体系[7-9]。

2.1学生主动参与的高校创新实验室管理模式

学生主动参与的高校创新实验室管理模式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教师学生深度融合的管理体系。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学生作为创新实验室的主体主动参与创新实验室各方面的管理工作,该工作包括对实验室成员及仪器设备的管理,新成员的招录、培训,规章制度的完善等。该管理模式有利于实验室的集中管理和分散管理,能有效解决创新实验室管理师资队伍不足、教师时间不充裕以及创新实验室全天候开放的问题[10-12]。该管理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1实施原则

在整个管理过程中,要坚持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积极引导、教师学生深度融合的原则进行。学生作为整个创新实验室管理的主体,要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学生作为管理者,不仅要管理好各自负责的实验室,还要为实验室的培训做出计划安排,为整个实验室的发展出谋划策。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管理人员,高效地管理实验室;教师和学生要深度融合在一起,随时随地沟通,指导学生解决实验室的各种问题,促进创新实验室健康发展。

2.1.2学生管理人员的选拔

在学生管理人员的选拔方面,所有学生管理人员必须是从长期在创新实验室学习并参与多项大赛的创新实验室成员中挑选。创新实验室学生总负责人要从参加多次大赛、具有丰富技术经验、拥有强烈责任心且已经获得保送研究生名额的大四学生中选拔。这样的学生没有找工作或者考研的负担,有更多精力参与到创新实验室的管理中;同时,拥有丰富的大赛经验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较好地为团队提供技术指导。各个创新实验室的主要负责人优先考虑已经取得保送研究生资格的大四学生,或者极少数品学兼优、学有余力且责任心强的大二、大三学生担任;各个创新实验室同时还要配备1名品学兼优、具有强烈责任感的大二或大三学生担任辅助管理人员,为培养下一届创新实验室负责人做好准备。

2.1.3权责明晰,相互监督

创新实验室学生总负责人要对创新实验室委员会负责,要管理和监督各个创新实验室学生管理人员开展各自的工作;创新实验室学生管理人员要监督学生总负责人的行为,同时,认真负责地做好各自的实验室管理工作,包括实验室的安全与卫生,实验室成员的选拔与培训、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经费预算及管理、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申报书撰写等。整个实验室的所有活动全部由学生来策划,教师负责内容审核,由学生负责实施。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协调实验室与其他各部门,争取各项经费,解决学生管理人员无法解决的问题。同时,负责教师要及时与管理人员沟通,定期参与创新实验室管理委员会会议,共同总结和商讨创新实验室各项工作落实情况,以及分析、解决当前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2.2学生主动参与的高校创新实验室实践人才培养体系

为了加强高校创新实践人才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高校创新实验室需要组织丰富的、系统的培训内容,并且要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进行培训,这无形中增加了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占用了指导教师大量的时间。为了解决创新实验室师资少的问题,同时要保证创新实验室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质量,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13-15]。根据新疆大学创新实验室运行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积极引导、教师学生深度融合的高校创新实验室实践人才培养体系,其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该培养体系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积极引导、教师学生深度融合。在整个培养模式中,学生是主要的载体,学生主动参与体现在能力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包括课程培训、项目参与和学科竞赛。在课程培训中,培训人员是由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年级成员承担,一是可以缓解实验室管理教师少的问题,二是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能够更加积极,能大胆提出和讨论问题。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整个过程都是由学生全程参与完成,高年级学生负责“传、帮、带”低年级学生。教师在整个过程中都要积极参与,负责引导学生,解决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与学生要积极沟通,和学生进行深度的融合。(2)阶梯式能力提升培养体系。为了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稳步提升,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对其进行系统的、逐步的培训,打造一个全方位、层次性、进阶型的实践人才培养体系。本培养体系主要分为4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针对大一年级或者大二年级刚进入实验室的学生,由实验室负责人安排高年级学生对其进行系统的基础课程培训,包括C语言、数据结构、电路分析等课程。第二阶段是将前期培训合格的成员分配到项目梯队中,进行一年的项目实训培养。第三阶段是将第二阶段的合格成员选拔到学科竞赛团队进行系统性锻炼。经过前三个阶段的培养,成员应具有较高的软硬件开发能力、项目管理能力以及系统工程能力。在第四阶段将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及创新能力。(3)层次化的能力评价体系。在能力评价体系中,不再只以大赛成绩或者作品完成度作为考核指标。需从多个维度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要强调结果与过程并重的考核方式,其中,结果占40%,过程占60%。过程考核从5个方面进行,包括自主学习能力(20%)、创新能力(20%)、文稿撰写能力(20%)、协同能力(20%)和综合能力(20%)。

3实施效果

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积极引导、教师学生深度融合的高校创新实验室管理模式和实践人才培养体系在我校创新实验室已经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实验,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实验教学中心的成效

由于创新实验室学生负责人认真负责的态度,加上指导教师的积极引导,有效保障了我校创新实验室每年约120名新成员的培训工作顺利完成,约26项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申报和完成;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智能汽车大赛等学科竞赛顺利参赛以及科研项目的完成。有效解决了实验中心参与创新实验室管理和指导教师人员不足的问题,使得指导教师有更多精力进行更高层次的管理和设计,有更多时间进行科学研究。教师学生的深度融合方式,利于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体,与学生的积极交流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开拓了教师的思维。

3.2学生的收获

创新实验室学生负责人经历了从学生到管理者的过程,通过自身培训、给低年级学生培训,以及参与创新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学生负责人在理论基础、专业技能、管理能力、组织能力、讲授能力、沟通能力、演讲与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创新实验室的学生通过参加这些培训,养成了认真负责的态度,形成了兢兢业业、踏实工作的品格,锻炼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优良品质的形成会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另外,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创新实验室的活动,在提高能力的同时,也能获得保送研究生的名额。

3.3创新实验室获得的成果

在近三年的实施中,我校创新实验室获得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二等奖3项;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三等奖3项;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大赛二等奖1项,西部赛区一等奖1项,西部赛区二等奖6项,西部赛区三等奖3项;成功申报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48项并获批32项,完成横向课题1项;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学生200余名。

第3篇:实验室管理模式范文

高校实验室的传统管理模式

随着我国的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也加强了对实验室的管理与规划,实验室是学校进行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生产试验和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也是学校培养创新性的实践人才的重要平台,学校要加强对实验室的管理,让实验室发挥出其最大的作用。随着高等教育新形势的变化,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就必须加强对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创新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学校要对实验室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使实验室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从而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

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主要是以分散型管理模式为主,分散型的管理模式的特点将实验室分得很细致,按照学校的专业划分的,针对学校的课程而设立,实验室要依附学校里面的理论课程,由教研室进行管理。分散型的实验室管理模式要结合理论教学,但这种管理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实验室的规模较小、功能比较单一、设备使用效率不高等,这些弊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影响实验室教学的质量。

一是实验室的管理模式缺少学科交叉,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验室的实际管理中,缺少学科与学科间的交叉,使得实验室与社会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随着目前的科技的发展,对于高校的学科综合化要求也越来越高,实验室的学科比较单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而分散型管理模式的实验室是相互间比较独立的,学生在实验室只是进行重复性实验,得到验证结果。整个实验的过程缺乏创造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是高校实验室的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比较低,技术人员的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分散型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划分的比较细,且管理工作的划分也难以做到统筹安排,使得一些技术人员比较闲暇,而另一些技术人员就比较繁忙,造成实验技术人员的专长得不到发挥;加之,实验技术人员缺乏管理经验,且专业素质较低,使得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无法得以提升。

三是高校实验室的功能比较单一,不利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开展。在实验室管理中,一些管理人员为了利益,想要争取更多的经费,使有限的经费被分割,不能发挥其作用,造成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不够用,也使得一些实验室设备常年闲置,致使设备的使用率更低。

四是分散型管理模式不利于实验室的对外交流。实验室的教师和技术人员的数量有限,限制了实验室的对外开放性,使得实验室不能全天的开放,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实验的机会就很少,另外,实验室受到教学条件的制约,很难与高水平的实验室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

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创新思路

其一,高校实验室管理要进行思路的创新。实验室要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就要对实验室实行有计划的管理,实验室管理要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来确定学校实验室的培养方向,首先要制定和完善各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大纲,分阶段完成学校的培养目标。高等学校的实验室应该具备更多的人才,也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点产出基地,实验室应该拥有高层次的创新人才和团队,使得实验室能够不断取得更多的科研成绩。

其二,高校要建立现代化的实验室,采用高科技的技术手段来组织实验教学活动。首先,高校要转变传统的实验室管理观念,加大对实验室的投入。现代化的实验室应该包括最新的科研设备,从而确保科研领域走在最前列,因此,实验室需要知识的创造和创新,就要建设优良的科研设施,包括实验室的各项设施。在进行实验室管理工作时,就要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使得实验室的技术成果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实现对实验室的创新管理。

其三,高校要建立方便、快捷的实验室网络系统。建立快捷的实验室管理网络系统能够促进知识的流动,有利于知识的利用与管理,学校可以通过校园的内部网络来实现学科院系的资源共享,实现实验室管理的智能化。

其四,高校要创建高技术的实验室,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实验基地。高校的实验室是知识创新的场所,因此,要不断吸取新的创新技术,以培养专业性的人才。首先,要对实验室的内容进行动态管理,针对学生所学的不同专业来设置不同的实验内容,因此,实验室人员必须准备丰富的实验项目,要开放实验室的时间,比如可以采用轮班制延长开放时间,针对不同专业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实验环境。

其五,高校要建立专业的教师队伍,培养高素质的实验室管理人才队伍。在现代的管理中,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应该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因此,学校应该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来进行实验室的管理,使实验室资源配置在知识管理的模式下能够合理的利用。

结束语

第4篇:实验室管理模式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平台;实验室管理模式;教学创新;高校管理;教学管理;设备管理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9-0042-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9.019

随着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社会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教育系统作为社会组织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取得了大幅度的发展。目前高校不断扩大招生,实验室的工作量也越来越繁重,传统的人工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相反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实验室提供了新的管理办法。高校作为年轻人才的聚集地,一方面对资料的时效性和丰富性要求极高;另一方面对先进文化技术的接受速度快,增强了信息化平台管理实验室的可行性。

1 实验室管理现状

实践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实验室作为实践教学的载体,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平台和场所,但是就目前实验室管理而言,主要存在两点问题:一是管理效率低;二是难以满足目前实践教学需求。

1.1 实验室管理效率低

目前高校实验室大都采用传统管理方式,给学生提供的实验环境,如硬件系统、软件等,需要工作人员逐台机器进行安装、调试、升级,才能满足不同教学课程的教学需求。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化手段,每一台机器都需要人工来操作,必然加大了管理的工作量,使得重复性工作比重上升,严重浪费人力资源。

1.2 难以满足教学要求

如今实践教学的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课程走进了实验室,这就要求实验室必须满足多种多样的教学需求。但传统的实验室只有一种或几种教学功能,即使会针对不同课程进行改变,也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对系统进行更新或者重新设置,严重影响了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

1.3 信息共享程度低

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信息交互能力差,一方面,资料引进频率较低,导致数据项目等资源更新缓慢;另一方面,学生获取信息渠道单一,而且及时性差,资料的有限性导致分配不均匀,为实践教学带来了困扰。

2 信息化平台管理实验室的必要性

随着高校改革的日益深化,原有的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弊端不断呈现出来:一是实验设备老化且闲置现象严重,导致资源利用极其不合理;二是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繁杂重复的工作大大降低了管理效率,三是实验室教职工自身素质较差,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无法利用信息系统实现实验室管理的最优化。实验室创新信息化管理模式,旨在提高实验室管理的高效性、规范性和流程性,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为教师和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实践环境。

2.1 能够提高实验室使用率

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使全体师生参与到实验室的动态网络中来,管理人员通过在网络上实验室资源信息和使用情况,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任务,合理规划进度,大幅度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

2.2 减少工作量和工作成本

用信息化平台管理代替传统的人工操作模式,不仅能够简化工作流程,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更能够大幅度减少管理工作的工作量和工作成本。经过调查,在使用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实验室,扩大50%的实验室规模,管理水平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30%,而且教师数量也无需增加,这样精简了实验室的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师的自身能力,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2.3 规范实验室日常管理

通过信息化平台管理实验室,改变以往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可以使实验室日常管理更加规范,主管部门可以及时合理地分配教师资源和教学设备,随时随地掌握教学进度,合理制定教学规划,大幅度规范和提高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

2.4 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运用信息化平台管理实验室,首先可以科学合理分配设备和指导老师,保障课堂教学质量;其次通过电子公告公示信息,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积极性,保障信息资料及时更新和共享,使得学生在实践的同时加强交流,增加学习的交互性。

2.5 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目前,高校毕业生再深造比例大幅上升,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在毕业后继续读研或者出国留学,经过调查,实践性强的专业,学生考研成功率较高。就大连理工大学而言,考研比例达到了7.9%,其中三分之二的学生考入了重点大学,这些学生通过在实验室的实践学习,不仅拥有丰富的基础知识,也培养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自身素质大幅度提高,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也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3 借助信息化平台创新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具体办法

实验室是一个开放、自主的学习场所,随着高校不断进行改革,借助信息化平台创新实验室管理模式的优点逐步体现出来,本文从整体规划、教学管理、日常管理、设备管理、信息资源和技术创新六个方面分析高校如何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实验室管理。

3.1 整体规划方面

对于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整体规划而言,首要就是建立实验室工程实践管理中心。实验室是专业学科建设的支撑点,是学生自身素质拓展和能力提升的训练场所,能够推动师生研究和创新。构建实验室工程实践管理中心,旨在突出高校办学特色,成为高校提高教学水平和整体办学水平有效途径。工程实践管理中心是将分散在各个学院的实验室集中起来,统一进行管理,实现“立体化”教学,合理分配教学资源,实现管理效率最大化。

3.2 教学管理方面

利用信息化平台可以实现实验教学的过程管理,使得教学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首先,实验室的工程实践管理中心对实验室教学进行整体的宏观调控,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和指导教师,科学分配实验场所和实验资源;其次,通过互联网公布实践教学信息,学生可以结合自身情况自主选择课程,下载教程进行课前预习,或者可以通过预约、预定的方式直接向学校申请实验室的使用;最后,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的设施完成实验报告。这样可以简化实验教学的工作量,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进度,学生们也可以通过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提高学习质量。

3.3 日常管理方面

借助信息化平台创新实验室管理模式,为管理自动化、智能化、无纸化提供了可能。运用信息化平台进行日常管理,以实验室基本信息管理和电子公告两部分为主:在实验室基本信息管理方面,通过信息化平台,对实验室资料进行整合,有助于大家对实验室规章、建设情况、使用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于电子公告,是借助信息化平台进行日常管理的一大优势,通过对实验室日常使用情况的整合,将信息通过互联网进行电子公告,学生和教师可以随时随地掌握实验室使用情况,合理规划自己的实践学习时间,实现实验室资源的充分

利用。

3.4 设备管理方面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国家对高校教育重视度的不断上升,高校规模逐渐扩大,实验室建设也相应的快速发展,大量实验设备的购进、保管和维护工作成为实验室管理的一大难题,传统的人工式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需要。运用信息化平台对实验室设备进行管理,可以设定专门的管理系统,合理规划设备审批采购保管维护报销流程,对不同设备进行分类整合,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使用寿命。

3.5 信息资源方面

借助信息化管理实验室,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通过构建虚拟实验室平台,一方面加强信息的开发和采购,不断补充实验室信息资源,另一方面完善实验室网络,及时更新实验室数据库和项目库、研究成果和资源使用情况,实现资源共享。并且可以上传实验教学案例、操作录像和教学文案等,创建在线交流,充分体现信息化管理的互动性和开放性。

3.6 技术创新方面

新世纪以来,技术创新飞速发展,许多先进的技术也被运用到教学中来,借助信息化平台进行实验室管理,不能仅依靠现有技术,应该紧随技术潮流,随时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信息化平台管理的先进性。例如目前智能手机发展迅速,可以将信息化平台与手机端相结合,建立实验室使用APP或者公众平台,师生可以随时通过手机查询和分享实验室资源,使学生的实践学习更加便利。

4 结语

目前高校大都实行“多元化”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应用型研究人才、应用型技术人才和应用型复合人才,结合传统的因材施教思想,力求最大化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在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无法科学有效地分配资源,整合信息的情况下,信息化平台管理技术应运而生。通过信息平台中心的宏观调控,合理调配实验室资源,并将日常信息通过互联网进行电子公示,学生根据公告信息合理分配学习时间,规划学习进程,并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资源共享。这样对实验室管理者而言,简化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对学生而言,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真,王钊.高校信息化实验室管理新模式[J].中国

教育信息化,2014,(3).

[2] 鲁霄.基于信息化平台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J].经营管理者,2014,(15).

[3] 黄斌.试论以信息化平台建设为依托的实验室管理模

式创新与实践[J].艺术科技,2015,(4).

[4] 盛苏英,堵俊,吴晓.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研究

第5篇:实验室管理模式范文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管理;教学模式

高校实验室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平台之一,在巩固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加强对高校实验室管理、切实提高实验室教学质量是高校管理者需要认真对待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实验室管理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测绘专业、空间信息专业及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等高校专业的教学大都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此,高校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是直接影响学科教学的重要因素。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学生专业实践水平的提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实验室管理及教学的经验,通过对高校实验室进行考察,发现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及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急需解决。

(一)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实验室专职教师的福利待遇较从事其他职能部门工作的教师稍显不如,这就导致高校实验室难以留住高素质的人才,很多刚参加工作的毕业生往往不希望从事实验室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从事实验室工作的教师都是为了日后调到其他职能部门,以获得更高的福利待遇,在平时工作的过程中往往不会付出全部精力,导致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很容易出现漏洞。此外,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与其他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较少,无法参加一些科研类的工作与教学类的工作,缺乏提升自身素质的机会与渠道。长期以来,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对于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整体提升起不到良好的促进效果。

(二)部分设备没有及时更新,资金配置不合理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对于实验室设备的配置提供了一定程度的资金支持,但是由于不合理的资金配置,导致很多高校实验室的部分设备未能及时更新。对于测绘专业、空间信息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等专业的实验室来说,实验设备的配置是十分重要的,缺乏实验设备会导致很多实验无法顺利进行。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是对于实验室的资金投入不仅没有上涨,反而还在逐年下降,主要原因在于资金的投入份额大部分都被其他经费所占用。此外,即使高校对于实验室设备采购方面的资金分配额度提高,但是由于生源的不断增加,对于实验室的规模以及设备的数量及种类也表现出了更高的需求。面对这种情况,高校的处理方式略显无力,仅依靠国家教育部的资金支持难以满足实际需求,缺乏有效获取更多资金的途径。

(三)教学方式比较陈旧,不适应当前实验室教学

实验室的教学方式一直以来都是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缺乏创新,而且还比较守旧,造成教学思想僵化、教学形式单一的现状。现在的实验室教学模式不仅仅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实验,还需要教会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验过程结合起来,并对其中的实验原理进行深度的思考。当前采用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将理论基础与实验过程相结合,对于测绘专业、空间信息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来说,实验的作用更多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更好地运用理论知识,防止学生照本宣科。因此,对于实验室的教学方式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与创新。

二、实验室教学管理要开放化

实验室教学管理要突破传统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实验信息、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等都可以开放展示给所有的师生。实验室是用来帮助学生增强自身实际操作能力的地方,教学管理的开放化有助于帮助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交流的渠道,同样还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下交流。传统的实验室教学都是老师带领各自的学生进行,无论是教学环境还是教学模式都是比较封闭僵化的。为了打破传统实验室教学管理模式所带来的限制,教学管理开放化是较为有效的措施之一。实行实验室教学管理开放化的具体措施可分为以下几部分:一是充分重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自由选择实验时间、实验地点以及实验内容的权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各自决定实验计划,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保证实验步骤的无误,在实验室管理老师的认可下自行进行实验。二是面向学生开放各种实验室的使用权。在许多高校,实验室只有在学生上实验课的时候才会开放,平时都是大门紧锁,导致实验室的利用率较为低下。

三、实验室设备管理信息化

如果实验室的设备管理工作仅依靠人工来完成,那么这项工作无疑是繁杂而枯燥的,并且人工管理会产生更多的失误,因此,实验室设备实现信息化管理不仅会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还降低了人为因素所引起的失误率。首先,要对实验室设备的文献资料进行信息化管理,建立健全所有实验室设备的信息库。信息库不仅要详细记录每一台设备的使用步骤、设备构造,还要对每一台设备的使用情况以及维修情况记录在册。在购入新的实验室设备时,必须及时登记入库,不耽误学生与教师对实验室设备的正常使用。其次,对于实验室设备管理实现信息化需要运用到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实验设备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实验室教学服务,因此,学生与教师必须熟悉信息化管理流程,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效率。信息化管理能够帮助高校建立高度智能化的实验室,使实验设备实现自动化管理。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建立健全实验室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一是对实验室设备处理的数据进行信息化处理,改变以往人工记录数据的方式,减少实验数据的失误率;二是将实验数据与实验结果通过电脑处理形成多媒体文件,繁杂的数据得到更为直观地展现,有助于后期数据的整合与处理;三是建立一套完整的监测系统对实验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实验室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监测分析可以随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

四、与实践结合,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对接

对于高校测绘、空间信息、土地资源管理等专业来说,实验室的存在意义正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校实验室可以通过增加实验教学的课时来锻炼学生们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理论知识的学习是枯燥乏味的,结合实验课程的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理论课程的积极性。此外,高校实验室可以与社会上的企业形成合作关系,社会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充分结合实验室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另外,高校实验室与企业还可以联合开展科研项目,高校可以从企业方面获得充足的实验基金,企业可以从高校实验室方面获得所需要的实验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既促进了高校实验室教学的发展,又为企业增加了利益的创收。

五、结语

高校实验室的管理模式与教学模式都应该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做出改革创新,开放化的教学管理能够提高实验室教学的质量,信息化的设备管理能够提高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校企之间的科研合作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上这些措施都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高校实验室教学的发展。测绘专业、空间信息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等高校理工类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实验室教学是切实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高校实验室管理及教学工作必须做到“以学生为本”,为我国培养现代化的高素质人才提供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闫琼,张海军,刘元朋,栗全庆.网格化管理模式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08):230-233.

[2]陈梅佳,徐加玮,周崚.高校实验室与企业合作新模式探究———以嘉兴学院经济管理实验中心为例[J].人力资源管理,2015,(05):150-151.

第6篇:实验室管理模式范文

关键词: 实验室改革 精细化 训练管理模式

院校实验室改革是军队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任职院校加快任职培训能力生成模式转变的重要环节。自新世纪以来,随着空军装备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空军对院校实验室建设投入持续的增加,到目前为止,院校实验室硬件条件建设已初步实现转型。然而,面对新型的实验室条件,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日益显得捉襟见肘,在运行和管理工作中不断地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要解决当前军队院校改革过程中实验室粗放管理带来的诸多问题,加快实验室模式管理模式改革,就必须树立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在诸如强化执行、优化流程、精益组织、度量绩效和善用方法几个方面下足功夫。

一、实验室组织的精细化管理

实验室组织是为了保证完成当前军事任务,实现学院的战略发展总目标和实验室建设的总目标。要实现实验室组织的精细化管理,必须坚持几项原则:一是目的性原则,主要是指实验室组织应促使每一位参与人员都了解实验室建设整体和本身的任务,在目的的指导下制定具体的目标,由目标落实到位;二是分工协作原则,主要是指实验室组织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综合;三是管理幅度原则,主要是指上级领导能直接地、有效地领导(指挥、监督、管理)所属人员数量的限制,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院首长及所属院机关和各系部领导,院机关和系部领导及所属各教研室,教研室主任及所属教员,根据管理幅度原则管理组织能形成有效的层次结构,从而提高管理的效能;四是权责对等原则,主要是指权责要一致,有分工必然有分权,越是复杂的实验室,分工就越细,越专业化,则分权的必要就越大,这就需要每一位参与人员包括:院首长、机关参谋干事、系部领导、教研室主任及每一位教员都要深刻认识到权利和责任的对等性。

从实验室精细化管理的原则看,一个满足现代化战场需要的健全的实验室管理组织机构应包括:决策机构、指挥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和参谋机构,如图1。

决策机构,是实验室组织的神经中枢,是实验室建设的决策者,这里指的是院首长;指挥机构,是实验室组织活动的指令中心,指的是学院机关和各系部领导;执行机构,主要是把各项指令和决定付诸实施,也就是指各基层教研室;监督机构,主要是保证各教研室实验室建设的建设情况,如:教保科等;参谋机构,可以视为决策机构的智囊,也就是学院机关参谋、干事等,他们是试实验室管理科学化的有力保证。各基层教研室要及时把当前实验室建设信息反馈给决策层,决策层也同样通过监督机构及时了解各教研室的建设情况,参谋机构要负责把这些信息汇总报于院首长决策,进而再次给各教研室发送指令。这样一来,可以保证实验室的组织管理处于一个循环的结构中,保证各个机构可以随时地掌握实验室当前的建设最新方向、情况、需求等,才能使实验室计划正确无误地推行下去。

二、实验室队伍的精细化管理

实验室管理的对象和职能尽管多种多样,但核心是对教员的管理。因为教员是实验室系统的主体,是构成实验室系统的基本因素。实验室队伍管理的目的就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师资力量,并且竟可能将消极因素变为积极因素,为实验室建设服务。

要实现精细化的实验室队伍管理,首先要根据实验室教员的才能(性质、大小)安排教员的工作,从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细微处着手,细化教员的工作,明确其责任,授予其权利,要做到人尽其才、量才任用、责权相应,同时要把教员的工作放在首位,充分地理解教员、尊重教员,发挥教员的主观能动作用。其次要统一目标方向,让每一位教员都能明确实验室的目标,了解实验室工作的进展情况,做到每人的工作努力都与实验室的目标一致,主动地为实验室创造价值,同时实现自身价值。在实施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在实验室张贴实验室的建设目标,也就是总建设目标,让每一位教员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共识,另一方面是做好实验室的工作简报,定期向所有的实验室人员通报,包括年工作简报、月工作简报、周工作简报,让每一位教员都了解实验室的发展。三是激励机制的细化,激励的实质,是通过思想教育和满足必要的需要,指导教员行为活动的方法并增长动力的过程。激励机制的细化,首先要注重教员的需要,需要是人心理活动和演变的心理根源,需要会使人内心产生激奋心理,设法导致行为。细的来说,行为有两种结果:一种结果是实现目标,满足需要,从而产生新的需要;另一种结果是遇到挫折,没有实现目标。后者有两种结果,一种是积极进取,直到实现目标才罢休,也有可能经过努力仍然实现不了目标,则转移目标,或者采取消极的防范态度。这就形成一个连续不断循环的闭环的激励过程,如图2所示。

对于激励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部分,激励机制中都应该有所体现。另外,实验室能否给予每一位教员施展才能的空间,“知人善用,论功行赏”是激励机制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激励机制可包括帮助每一位教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各种集训或参加进修的机会等。最后,实现实验室队伍的精细化管理还要注意沟通,即在实验室管理系统中,相关联的事物紧密衔接,相互沟通。比如选拔、任用、培养、考核、奖惩等要相互衔接、相互沟通。正如电路具有电源,形成回路才能做功一样,它关系到管理的效益和有效性。

三、实验室教学的精细化管理

1.实验室教学体系的精细化

实验室教学体系管理要遵循适应性、系统性、协调性、“少而精”与“因材施教”及“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原则。适应性主要是指实验室体系要与各其专业特点,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相适应;系统性主要是指要对整个实验室教学计划进行统筹安排及体现出各阶段的培养计划又使各阶段计划之间前后衔接;协调性主要是指实验室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关系。“少而精”主要是指要控制实验项目的数量,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因材施教”与“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是各类教育所共有的教育原则。结合各项原则,实验室教学体系在实施精细化管理时,就要注重实验教学体系和理论教学体系并行。

如此既保证实验教学的相对独立,又保持实验室教学的系统性,使整个教学体系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单因素到多因素,同时及时在教学体系的统一阶段,对不同的学生分层次进行“因材施教”。

2.实验室教学效果评价的精细化

实验室教学的评价标准要满足明确、简洁、与训练标准对应、易操作的要求,才能被落实,否则就是空谈。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对每一位学员实训进行评价,还要对教员工作过程及效果进行评价。对学员的评价以教员对学员实训现场的评价为主,每位学员都要有实质性的评价;对教员的评价要制定明确、规范的、针对性的考核规则,严格按考核规则进行教学过程的跟踪检查及教学效果评价。评价结果要及时反映给学员和教员中,建立长期的跟踪档案,保证教学与评价过程形成一个良性的实质性的循环。

四、结语

实验室精细化管理模式改革是院校教育改革的必然,是加快任职院校任职培训能力生成模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实验室精细化管理是院校管理工作的一种创新,它不可能一步到位,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是一项渐进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全院相关人员的全员参与,不仅教员参与,而且包括系机关领导、教研室领导和相关科室部门等的集体参与,更需要集体的智慧,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分析效果、积极改进,保证实验室建设始终处在一个不断循环前进的框架中,只有这样院校实验室管理水平才能逐步提高,提院校实验室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促进院校实验室改革,逐步完善院校的教育改革,才能加快院校任职培训能力生成模式转变的步伐,最终达到创建一流任职教育院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汪中求.精细化管理[M].新华出版社,2005:55-74.

第7篇:实验室管理模式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模式;实验教学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计算机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学校的科研以及教学工作,也称之为教室管理和教育技术中心。将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做好,可以很大程度上促进各学科教学、实验教学的发展,以及科技研发水平的提高。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现在,学校应该革新陈旧设备,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并且加大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实现实验用房的大限度共享,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保证高的科研和教学质量。另外,将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密切结合,开辟更多的综合性教学实验,同时革新实验教学的方式方法,这都会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

一、实验室管理

学校建立开放性计算机实验室,全部计算机与因特网、校园网互联,并且对校内师生完全开放。这种开放性的计算机实验室符合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能够满足高等院校教书育人的要求。实验室主要是为学校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服务,因此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1.实验室的重要意义

计算机实验教学和课堂教学类似,与整个教学过程融合在一起,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教学工作中,计算机基本技能和知识的教学是所有专业都必须进行的一门基础课程,使学生适应社会的基本技能。计算机实验教学主要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加强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实践证明:计算机实验教学可以很好的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自主实践的能力。

2.实验室管理

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存在很大的困难,主要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教师数量不足。实验室配备的教师数量较少,无法应对大批量的学生。师生比例大约1∶30,处于严重失调状态。在实验教学时,很多学生同时发问就会使老师应接不暇。这时学生的误操作在所难免,甚至会删除硬盘文件。第二,学生带入实验室的硬盘很多都带有病毒,使机器出现故障瘫痪,从而影响正常的实验教学。针对这种问题可以使用硬盘保护卡,一是,硬盘保护卡是很多院校行之有效的方法;二是,学校给予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同时老师们也给予了的大力配合。硬盘保护卡可以使实验室免受外界干扰,并且提供足量的机位供学生使用。当发生误操作时,将机器重新复位就可以恢复初始状态,保证实验环境的可靠性。

二、实验室与实验教学相适应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学校推行的开放式教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实验室势在必行。

1.更新实验教材

编写实验教材是实验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实验教材的质量高低决定着实验教学是否能顺利进行。在开放式教学模式中,首先,编写实验教材要及时更新和充实教育内容,把计算机领域的发展成果及时体现在实验教材中,培养学生与科技发展同步。其次,结合学校的特色办学模式,建立模块化、综合化、多样化的实验教材,从而与多形式、多功能、多规格、多层次的办学模式相适应。

2.强化师资力量

实验室教师应该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首先,实验教学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考察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师应当将实践操作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建立适宜的实验模型,全程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其次,实验室教师应该具有充足的专业知识和保养设备的知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技术的更新周期相当短,如果不及时充实自身的计算机技术,就会落后与时代的发展。

3.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同步

无论学校倡导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目的还是将知识的本质与特性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建立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主要以下两点考虑:首先,目前仍然沿用单一的课堂教学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开展与之相适应的实验教学,能够巩固课堂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其次,在实验中融合理论知识的讲解,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实验过程是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于设备的熟练使用,增强学习动力。

三、经验总结

通过建立实验、教学、管理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增强了学校各部门的协调性,同时得到几点启发:

1.增加实验份额尤为重要

实验教学不同于课堂教学,它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感知有很大的作用。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于知识技能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简化实验室计算机软件安装

虽然硬盘保护卡可以维护实验室设备,但是软件的安装仍很繁琐,需要逐台进行操作,因此,简化软件安装过程非常必要。

3.保证实验室的先进性

实验室的先进性一方面体现在实验内容的设计上,要紧贴科技发展的步伐,体现当今最先进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就是技术开发上,结合先进的网络技术和开发平台,保证实验水平的先进性。

参考文献:

第8篇:实验室管理模式范文

关键词:实验室,创新管理,运做模式,探讨

 

当今的社会是知识创新的时代,在高校教育中必须要重视实验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培养创新人才的实验课堂,也是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重要基地。目前许多的高校都相继建立了不同类型的实验室,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因此研究和探索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以及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实验室管理对科技工作的促进作用

1、实验室是高校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

实验室建设是高校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一项重要工作,是高等学校成为科学技术重要方面的基本支柱。当今我们的高等教育,是为国家建设培养高等专业人才,使他们具有较高的素质,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同时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来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实验室不仅可以传授人知识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影响人的世界观、思维方式和作风。科研工作的基础一定要在实验室才能完成。

2、实验室建设促进学校的产学研发展。。

实验室除了育人以及科研基础的研究功能以外,还应进一步发挥高校的社会职能,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直接为经济建设作贡献。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涉及一系列的开发、技术咨询以及人员培训,大量的工作需要在实验室完成,实验室可以通过挖掘潜力,力争为社会多做一点工作,从而获得新思想、新信息和产业部门物质上的支持,也有利于学科和实验室自身的发展。

二、目前我国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实验室工作在新形势下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

由于过去我国的高等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长期形成实验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处于附属地位的局面。特别是实验室在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和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在实际工作中具体表现就是实验教学队伍不稳定,缺乏对实验教学工作和实验教学的认真研究,实验室管理、实验室使用效益还有待提高,各学院及实验室工作人员精力投入不足,缺少扎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影响了实验室协调发展,出现了管理体制没有理顺,管理机构不健全的问题。

2、实验队伍人员老化,思想不够稳定等情况。。

多年来,我国的专职实验室队伍建设滞后,在许多实验室,人员未得到及时补充,学历层次不高,技术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整体实力薄弱。历史形成的实验人员一直是教学辅助人员,影响了这支队伍的积极性。实验教学兼职人员比例过高,流动性大,缺少对实验室工作的热情,工作不稳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室工作。青年人思想不够稳定,专职技术人员编制不足,缺乏进一步调动现有专职工作人员积极性的有效措施。

3、实验室的管理模式比较落后。

缺乏对人员、技术、环境和仪器设备等财产的归口综合管理,缺乏对投资效益的评估机制。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与运行经费没有保障,基础课教学实验室仪器设备陈旧,数量不足,出现了教学实验质量滑坡的趋势。目前我国的大型设备在归属问题上存在“私有化”的倾向,实现整体共享不够,面向社会开放不足。此外,实验技术培训滞后,影响了大型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设备利用率有待提高。

三、实验室管理的创新要素分析

实验室是大学学术水平凝聚最有特色的基地,反映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展示学校办学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建设一流大学、建设高水平大学中的作用是十分显著。

1、实验室是科学研究的基地。

实验室集中了大量的高、精、尖仪器设备和一批学术带头人,他们在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的同时,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促进科技创新,不断创造研究成果,推动学科的发展。先进的实验室为科学研究提供准确、可靠的技术与数据支持,也为人才培养和研究梯队建设创造了条件。

2、实验室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地。

实验室是培养人才的摇篮,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业技能和提升创新性品质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基本认识与兴趣,并在实验的过程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

3、实验室是社会服务的窗口。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等学校的实验室在完成许多科学研究、做出许多科研成果的同时,更注重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更加注重和工业实践和地方经济发展结合,从而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此外由于高校实验室集中了大量高精尖设备和专业人才,目前也特别注重这一优势资源的充分利用,通过面向社会开放,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目标,实现对社会的服务功能。

四、实验室创新管理的几点要求

1、加强实验室建设,强化实验室管理

进一步规范实验室管理,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和激励政策,努力形成科学、规范、高效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加大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经费投入,按照教学、科研和服务等类别,实行分类管理、规范投入、分步建设的机制,充分发挥了实验室的规模效益和投入效益。全面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进一步规范实验室管理文件,健全实验室工作规程,编写完善的实验教学大纲、教材和实验指导书,规范仪器设备采购招标及帐物核对制度。

2、突出重点,加大投入,改善实验教学条件

实验仪器设备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硬件设施,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好坏,客观上决定了实验室的水平。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现有的仪器设备越来越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的需要,部分仪器设备急需更新。要真正进行实验室建设,需要政府的资金投入。同时加强重点学科实验室与科研建设,充分利用部级、省部级科研经费,使科研与实验室发展相互促进。

3、加强合作,实现实验室资源共享

目前实验室全面开放已成为学校教学、科研上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体现实验室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标志。开放实验室不仅指仪器设备与时间概念上的开放,更是指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和研究课题的开放。以精心设计课题、优质高效的服务、科学规范的管理、精良的仪器设备鼓励和吸引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进入实验室,为教学、科研和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还可依靠社会力量联合共建了一些体现学科特色与专业特点的高水平专业实验室,建立了学校与企业的紧密联系,大大提升了专业教学实验室的整体实力。

4、注重能力培养,深化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推动实验教学改革,教师应积极开展实验教学研究,从人才培养体系整体出发,建立新型的适应学生能力培养、鼓励探索的多元实验考核方法和实验教学模式,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使实验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科研、社会实践密切联系,形成良性互动,实现基础与前沿的有机结合。

5、优化结构,实验技术队伍合理化

实验室人员队伍是学校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支高素质结构合理的实验室人员队伍是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根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进这支队伍建设,应制定相应的政策,采取有效的措施,鼓励高水平教师投入实验教学工作,形成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团队。建立实验教学队伍知识、技术不断更新的科学有效的培养培训制度,形成一支由学术带头人或高水平教授负责,热爱实验教学,具有较高学术水平,教学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熟悉实验技术,勇于创新的实验教学队伍。

第9篇:实验室管理模式范文

【关键词】网络计算机实验室安全管理硬盘保护卡虚拟机FTP服务器

随着高等信息教育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广泛深入到各高校。高校计算机网络机房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的扩大。主要承担着学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专业课、计算机等级考试、毕业设计上机和学生的自由上机任务。因此,良好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大大促进学校教学现代化的进程,可以为管理人员减少很多繁琐的工作,提高机房的利用率,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师生。

1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人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人员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重视机房管理人员的本职工作。而事实上机房管理工作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计算机机房管理牵涉面广,技术难度大,事务杂,许多机房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量较大,包括机房的日常软、硬设备维护,网络故障排除,机房的防火、防盗,学生日常上机安排等等。而且各个实验室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配置不统一,安装软件的版本不统一,这就要求机房管理人员必须要有较强的计算机维修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排除故障。因此,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必须努力提高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人员素养,通过自学、进修等方式掌握新技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

1.2计算机设备遭到损坏的问题

1.2.1自然损坏

首先,从高校的近年来的情况看,生源扩招严重,而相应的实验设备配给严重不足,导致计算机实验室大部分都是满负荷运行,因此机器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一般机房总会不固定地出现几台计算机处在维修过程中,计算机的软硬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

1.2.2使用不当,人为损坏

机房计算机安全管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到位的,但也难免出现人为损坏。具体情况主要是:有些学生上机时暴力操作,导致键盘鼠标损坏;安装来历不明的软件,导致机房病毒泛滥;学生有意或无意使用删除命令、格式化命令、修改CMOS参数或注册表,极其容易发生文件被破坏而导致系统崩溃;对网络感兴趣的学生喜欢改动windows的设置,如修改网络的配置和标志,导致机房的局域网发生故障;污染机房环境或导致计算机短路;私自移动机器,将计算机碰坏或将硬件碰松。

2制定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安全系统的机房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是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前提。计算机实验室在管理中涉及的因素很多,包括人员、设备、财务、安全等,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如《计算机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计算机实验室设备管理制度》、《计算机实验室卫生管理制度》、《教师守则》、《学生实验操作守则》、《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等,通过这些规章制度,实现对学生、教师及管理人员的行为规范,使他们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各规章制度应上墙且置于明显之处,并认真进行学习,切不可当作一种摆设。随着实验室各项工作的开展,以下常规工作必须坚持:(1)要认真填写工作日志,教师要认真填写上课纪录。(2)学生上机时须按学号入座。(3)机房应保持整洁有序。(4)学生须遵守机房制度,爱护机房财物,严禁私自移动机器,对恶意破坏机器设备、危害机房安全者,将追究其责任。(5)机房内的公共设施、不准带出机房,不准挪作它用(6)机房内必须注意防火防电,课后必须断电,关好门窗。

3提高计算机软硬件安全管理与维护的手段

3.1硬件方面

制定周密的硬件检查与维修计划,每天都要对实验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查清故障原因,及时处理解决,如须更换部件,及时上报申请购买,是并做好相应的维修记录,确保实验设备正常运转,保证正常教学秩序。

计算机防盗应给予高度重视,高校实验室硬件设备丢失情况时有发生,应提高警惕,加强防盗安全管理,最好在实验室安装电子监控设备,以不出现盲点为佳。对于计算机等箱式设备进行加锁管理,将鼠标线、键盘线显示器线等连接线路一并锁住。学生在上机实验时不允许擅自动用设备,并要求学生对号入座,同时做好上课记录登记,完善工作日志,为将来.信息查询提供参考依据。

3.2软件方面

3.2.1系统维护

计算机更新换代速度超快,配置越来越高,硬盘保护卡必须配备,也称硬盘还原卡,是在计算机内插入一块硬盘保护卡。它可以让电脑硬盘在病毒、误改、误删、故意破坏硬盘的内容等非物理损坏的情况下,恢复到最初的样子。它具有自动恢复功能,将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放在被保护的分区内,支持多盘保护;具有网络对拷功能,开机自动连线来完成网络对拷及IP自动修改功能。我们只需做好一台电脑的系统,然后通过网络对拷的方式就可以轻松的将机房内所有的机器系统都完成。硬盘保护卡在学校的网络机房管理中占有很重要的位,基本上达到了“一卡无忧”的目标,极大的减少了机房的维护所需要的人力物力,杜绝了学生在机房使用自带的U盘或者登陆有病毒的网页等情况造成维修维护机器中毒,或误操作等出现的问题。

3.2.2针对多个操作系统的安装、维修维护实验课的安全管理

我们可以在虚拟机中进行破坏性比较大的操作系统安装、维修维护实验。

由于虚拟机对应的仅是真实主机上的一个文件,在虚拟机中进行的任何操作都不会破坏现有的硬盘分区和数据,这保证了原系统的安全。我们在现有的操作系统上安装上VMwareworkstation6.0虚拟机软件,生成一个虚拟机,所有的操作都可以在这里实现,与真实环境几乎相同。学生可以对虚拟机硬盘进行格式化,安装系统,进行相关配置cmos参数,网络参数。在FTP服务器上提供各种操作系统的镜像文件,包括WindowsXP、WindowsServer2003、RedhatLinux9等操作系统镜像文件。学生在学习操作系统安装时可把这些文件下载到本地硬盘,通过虚拟机的虚拟光驱装载镜像文件来安装操作系统。虚拟机里的全部信息只包含在宿主机的一个文件夹里,所做的任何操作对宿主机都没有影响。

3.2.3作业的管理

对于高校网络机房,经常需要大量的文件传输,由于WindowsXP提供的共享数目只有十个,而且共享时不好控制权限,因此在网络实验室必须架设一台文件服务器,一般采用FTP的方式对文件进行传输。

Serv-U是一种在Windows中被广泛运用的FTP服务器端软件,安装方便,设置简单,硬件设备无需特殊配置,从实验室中任意指定一台机器,在原有的windowsXP系统上安装即可。并直接把对FTP的访问设置成快捷方式放到桌面,即快捷,又提供了人性化功能。用户在网络上的任何一台PC,利用快捷方式通过FTP协议与服务器连接,进行文件或目录的复制、移动、创建和删除等操作达到资源共享。并且可以在一台机器上设定多个FTP域、限定登录用户的权限、登录主目录及空间大小等,功能非常完备。比如设置一个FTP服务器,将教师和学生的文件分类存储,并设置适当的权限。满足师生的上传和下载。限制学生用户的权限,学生用户对于教师的目录,只可下载,不能修改、上传;对于学生目录只可上传,不可下载,这样可实现下载教师资料、提交作业又防止作业抄袭。对教师用户设置有相对多权限,利用FTP服务器可分发教学资料,收集作业。

3.2.4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使用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使用,能提供如屏幕广播、远程遥控、屏幕日志、声音广播、双向对讲、多人会话、网上聊天、屏幕回放、黑屏肃静、锁定电脑、点名签到、消息、文件等功能,使教学更直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屏幕广播功能,实时传送教师或某个学生的电脑画面到某组或全体学生的电脑屏幕上,教师可以用这个功能进行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还可以让某个学生进行示范,效果比用投影仪演示更好。

3.2.5网络控制与病毒防护

现在大部分机房都具备访问internet的功能,试验室管理教师应该根据课堂内容的需要,通过路由器的设置来实现对外网访问的控制。可以将教师机设置成允许其永久访问外网,而学生机则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实时调配。对于病毒的防护,即使安装硬盘保护卡,系统中也要安装杀毒软件,并定期升级,更新病毒库。补全系统漏洞。

总之,网络计算机环境实验室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又繁琐的工作,笔者结合工作中的经验,浅谈了网络环境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借鉴与学习其他高校在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特点,取长补短,使高校网络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使实验室的管理工作迈向一个新的台阶,更好地为广大师生、为教育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李艳华.计算机机房的科学管理[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6,9(3):55-56.

[2]张杰.实战多操作系统与虚拟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