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实验室管理要求范文

实验室管理要求精选(九篇)

实验室管理要求

第1篇:实验室管理要求范文

关键词:医学院校 实验室 建设 管理

在医学院校教学中实验室所占比重达到三分之一,而实验教学的进行一定是要发生在实验室的。故实验室建设的好坏和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医学院校的教学质量。因为实际操作才是医学院校培养学生最终目的,而能够让学生在学校里理论联系实际的唯一场所。但是无论建设还是管理都无法离开实验室使用的主体人。因此只有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好建设管理实验室。

一、目前医学院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状况

实验室建设是要配合学科相关知识内容建设的一项需要通过日常积累的长期性工作。医学院校原本的实验室是以学科为基础建设单位,建设相对独立的实验室。而实验室的管理当然也是由学科带头人担当,事实证明,这种管理模式存在很多弊端和问题。

(一) 缺乏远见和全局观

原有的实验室建设管理模式,由于以科室为单位,仪器上报计划缺乏整合都是以自己科室的角度出发,所选设备档次偏低,缺乏先进设备和高精设备,影响实验室整体档次,无法把实验室建设和研究水平推上更高水平。此外,由于缺乏远见,导致在规划时把有限的资金分散投入,不但造成仪器设备使用率低、各学科实验室之间重复购买,建设的现象较多。由于资金有限也导致实验室设备能够承载的实验人数受限,工作效率不高,这些缺陷最终都体现出实验室建设重点不突出,科研条件不够完善。

(二) 忽视科研队伍的建设

实验室的管理内容包括实验室所属人力资源和财物的全面管理,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力资源的管理。多年来,高校实验室在管理上已经形成重物轻人的模式,一味的注重仪器设备更新,忽视实验人员的操作技术和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实验室科研队伍一般由教师、专职科研人员和实验技术人员共同组成,教师和科研人员在高校所获得的重视远远超过实验技术人员所获得的重视。实验员在高校通常被列为教辅人员,在医疗单位被列为医技人员,待遇普遍偏低,从而导致实验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也容易造成人员流动频繁队伍不稳定。因此,加强科研队伍的建设,除了要引进、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高学历研究人员外,还应积极培养实验员,在管理上积极改进让这些实验员的工作积极性也提高起来。共同为既定的科研目标服务,打造具有凝聚力的科研团队,这也是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重点项目之一。

(三) 实验室开放程度不高,使用率低

在旧的管理模式下,医学院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都是以各教研组为单位,在自我封闭的状态下单独建设。实验仪器购置后,安放在哪个实验室所有权就归哪个实验室,由实验室管理者无偿占有、无偿使用,谁都不愿与其他教研组协作和服务,没有一套完备的共享的机制,造成仪器利用效率低。这就造成了实验仪器的大量重复购置。

二、 新形势下医学院校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医学院校实验室除了承载着科研任务外,还是教学中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场所,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因此他的管理十分重要。这就对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下让我们结合上面所提出的问题具体分析,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一) 应具有协调能力从全局出发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在建设和管理上不能在只局限于自己学科上来进行建设管理。从所有学科的角度上出发来合理制定实验设备和仪器的采购,避免多学科都涉及的仪器设备重复购置,以及分散购置。重复购置浪费学校资金,分散购置导致单一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数量有限可能造成教学和科研中无法满足学生或者科研人员的使用,利用率大打折扣。医学院中有很多学科都有交叉,这意味着部分实验项目是相同的,因此多个学科实验室负责人应从全局出发,协调配置可共同使用的仪器设备,将这些设备集中起来统一建设一个专门实验室,例如,药学院的常见的分析化学实验室,制剂分析实验室,药物合成等实验室都会使用到精密的分析天平,如每个实验室只配备几台这种昂贵的天平,当学生实验课和多个科研人员进行试验需要用到分析天平时,难免出现排队现象,这样大大的延长了试验时间。当把多个实验室的分析天平集中到一起建设一个分析天平室,由于设备集中数量大大增多,不但使分析天平课能够承载的学生数量,同时也减少了科研人员等待他人使用分析天平的几率。除此之外一些使用率比较低的实验设备且多个实验室需要时,通过协调无需多个实验室全部购买,只需单个实验室购买,多个实验室使用,既节省资源、资金又提高了仪器设备使用率。

(二) 管理上不应过于保守,加强科研人员的培养

管理上不能过于保守,应将实验室适当开放,不能因为担心设备损耗或者便于管理就在没有教学任务和规定的科研任务时,就将实验室关闭。还有随着科学的日益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精密仪器越来越多,实验时需要学生和科研人员过硬的技术,而过硬的技术是要靠多次练习和操作才能磨练出来的。这都是需要实验室在一些业余时间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这是需要管理者有破除过去保守的思想。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为了顺应潮流,同时满足科研是需要部分自由空间来发挥的前提,实验室的建设尤其是医学院校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都需要管理者在思维和模式上进行改革,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实验室的功效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兵.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1).

第2篇:实验室管理要求范文

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在硬件方面的投资也在逐渐增加。而在一般的高职院校中,目前的实验室管理信息化水平还相对落后。在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一般只是依靠Word文档或者Excel表格的形式完成各类基础档案的记录和管理工作,针对设备的即时信息无法进行及时更新和完善,很容易导致整个设备管理工作出现纰漏,同时也不利于管理人员对管理信息的查询,导致整个管理效率低下。基于此,主要对高职院校实验室的管理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相关的优化措施和管理意见,希望能够为我国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发展提供借鉴意见。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实验室;管理系统;设计优化

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扩大,相关研究室的建设工作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高校实验室的日常工作是帮助教师完成实践教学工作的教学计划,同样也是学生了解前沿技术的主要实验支撑。但是在当前的实验室管理中,由于未能构建出完善的管理系统,导致整个实验室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对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系统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的优化设计方案,希望能够推动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发展。

1系统需求分析研究

现阶段的实验室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因此通过电子计算机技术对实验项目进行分析和研究,从系统的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两个方面,对整个管理的设计环节进行探析。

1.1功能性需求

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要实现高效监管和科学的管理目标,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对系统功能进行完善,保证整个设备管理有计划、实验进行有规划、实验过程可跟踪,切实提升系统管理的效率。

1.1.1实验项目的管理需求

对于实验项目的管理,在系统的功能性需求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为实验项目不仅包括实验项目,同时还包括开发项目。因此,就需要对项目信息的记录和查询功能进行完善。所以,主要的设计内容应该包括对实验项目的信息统计、各实验室的项目内容和项目统计。这就要求各实验室负责人应该对本实验室的项目进行系统性升级,确保能够有效分配资源,保证实验室的高效利用。

1.1.2仪器设备的管理功能需求

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内容。因为在仪器管理中,对于设备信息管理、设备维护、设备保养、设备调试等环节,都是设备管理功能的内在需求。同时,在这些基础之上,就需要具备相应的查询和统计功能。因此,为保证整个系统的高效性,就需要结合综合查询方法对设备管理内容进行完善。

1.1.3消耗品的管理功能需求

消耗品管理作为实验室管理中一个重要环节,一般消耗品主要包括:鼠标、网线、键盘、打印纸等电脑耗材。由于学校的发展,实验室的规模也出现较大的发展,因此耗材的需求也随之增加。所以,对于耗材需要进行信息管理,能够及时掌握消耗品的具体情况,方便采购工作效率的提升。

1.1.4人员情况的管理需求

实验室的人员管理工作,是针对实验室的设备权限使用者的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而开发的管理功能。在该功能的研究中,将会记录相关人员对实验室设备的使用权限。通过这些记录工作,不仅能够帮助实验室完成对特殊设备的管理工作,还能有效提升实验室的利用情况,统筹整个实验室的技术力量,有利于科研项目的人员分配和设备调度,提升了实验室的使用效率。

1.1.5系统管理的功能需求

对于系统管理的功能要求,不仅仅是对管理人员的需求功能进行满足,同样也是对相关权限进行分析和满足。通过系统设计,能够对登陆系统的用户进行分类和整理,保证整个系统运行的高效性和科学性。

1.2非功能性需求

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对于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1.2.1系统的可行性需求

系统的可行性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首先,服务器的升级工作不能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其次,系统的平均故障恢复时间不能超过一天;再者,系统的平均故障间隔不能少于一年;最后,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时间应该占到系统总运行时间的99%以上。

1.2.2系统的易用性需求

在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中,各个环节需要涉及大量的统计报表,因此整个系统要求具有完善的处理系统,以便实现客户对信息自动维护、灵活修改的需求。

1.2.3系统的日志管理需求

在系统设计中,通过构建出完善的日志管理功能,方便整个日志管理工作的记录和维护。在日志管理方面,其功能应该是负责整个系统的运行机理、系统操作记录及系统的登陆记录等多方面内容。通过系统的日志管理工作,能够推动整个系统的日常事务的记录,方便日后的工作考核。

2实验室管理系统设计

2.1架构设计

在系统的架构设计中,通过对实验室需求分析,将系统分为5个主要组成部分。在系统设计中,采用由下往上的模式,确保整个设计环节的完整性和科学性。通过对实验项目的管理功能设计、仪器仪表管理功能设计、消耗品管理功能设计、人员情况管理功能设计以及系统管理功能设计,解决在各个细节方面的设计需求,然后将其汇总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2.2模块简介

在系统模块中,实验项目管理模块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项目搜索、项目登记及项目统计等。通过实验项目管理模式的开发,帮助用户构建多个搜索条件,推动了搜索工作的高效性和便捷性。仪器设备管理模块通过对设备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保证对整个设备的实时监控;易耗品管理模块通过对消耗品的使用情况统计,方便相关信息的登记和查询;人员管理模块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实验室和实验人员的具体情况,避免不必要的浪费;系统管理模块主要对登录者的权限进行限定和规范,保证整个系统运转的科学性。

3实验室管理系统实现

3.1登录界面

在系统登陆界面的选择方面,建议使用NET开发平台的VisualStudio2008系统,然后将相关功能进行填充和完善。在登录界面方面,为了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性,用户必须拥有对应的用户名和密码才能登录系统。

3.2功能测试

对于系统功能的测试,首先对登录界面的功能进行测试,针对登录中的输入条件,通过不输入任何内容;输入正确用户名,错误密码;输入错误用户名,正确密码;输入正确密码和用户名等多种情况,对系统的登录界面进行功能性测试。同时,运用QTP工具对系统的其他功能进行自动换测试,保证整个测试结果和期望效果一致,实现整个系统工作效率的稳步提升。

4结语

本文主要通过对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进行研究,论述了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实验室管理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对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具体功能性需求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设计出实验室管理系统,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推动我国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完善和发展。

作者:杨培会 官小云 单位: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包东飞.基于ASP.NET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系统设计[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5):35-37.

第3篇:实验室管理要求范文

根据不同教学层次和教学任务,在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中,采取阶梯式的能力培训方法,有针对性地对本科生开展不同教学层次的能力培养。

1.1开放实验室新生参观体验阶段

通过“新生开放日”等活动,让新生参观、了解专业实验室的布局、功能,通过参观讲解和特色实验项目的演示、体验,使新生直接感受到专业教育的良好氛围,接受专业实验的初步熏陶,从而树立专业思想,提高专业课学习兴趣,初步形成实验室安全观念。培训内容:(1)介绍实验室布局及课程教学内容;(2)初步了解实验室安全管理要求;(3)演示或体验特色专业实验项目。

1.2开放实验室班级或小组使用阶段

在设计性实验教学中,使本科生养成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树立实验室安全意识,在小组科研中学习使用开放实验室,规范实验室管理。培训内容:(1)学习如何自主申请实验室及实验仪器、材料;(2)学习实验室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学会如何维护实验室环境安全,正确处理实验室废弃物;(3)规范学生在实验室工作中的行为举止,养成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习惯。

1.3开放实验室个人独立使用阶段

在毕业专题实验阶段,学生应掌握开放实验室的申请、使用、维护、管理方法,具备实验室独立使用能力。培训内容:(1)开放实验室安全管理培训;(2)精密仪器上机培训及考核;(3)规范学生实验室工作行为,培养独立使用、维护和管理实验室的综合应用能力。

2多方面的要求

在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中,从工作态度、工作技能、工作习惯到自主实验能力,对学生提出多方面的要求。

2.1工作态度的培养要求

在开放实验室管理中,无论是新生参观还是班级开放实验,无论是小组实验研究还是个人专题实验,要求学生首先养成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因此,实验室管理人员严格检查学生进入实验室是否穿工作衣、带记录本,是否有实验设计方案,是否严格按照教学实验室的开放计划进行实验,是否填写仪器使用记录,在冰箱收藏的样品性质是否符合冷藏要求,实验废弃物是否按要求处理等。只有在管理中形成严格要求的氛围,才能让本科生在开放实验室养成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2.2工作技能的培养要求

实验课程教学是使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而开放实验室的要求则有所不同,是让学生在实验室独立应用所学的实验技能。因此,开放实验室工作技能的培养要求主要是学生规范操作实验仪器,并初步掌握精密仪器的日常维护方法。2.3工作习惯的培养要求实验室管理人员每天要检查学生是否认真填写实验室使用记录、仪器使用记录,学生使用大型精密仪器要提前预约,严格按照实验室废弃物处理规定处理实验所产生的废物、废液、废料及动物尸体、垫料,检查学生仪器使用后的清洗、归位情况,从而使本科生养成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2.4自主实验能力的培养要求通过设计性实验教学项目、小组科研项目和毕业生专题实验项目,通过自主选题、文献检索与优选、自主实验设计、实验研究及总结等方面的培训,训练本科生的科学思维,使其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步形成自主实验研究能力。

3协同式的开放管理

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实验室,按照功能划分,在承担本科生实验教学任务的同时坚持开放实验室,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交叉占用现象,若不能协调好,很容易引发矛盾甚至教学事故。因此,我们坚持协同式管理,明确分工及责任,保证教学秩序和开放实验室的正常运行。

3.1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的协同式管理

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带教教师、学生科研项目的辅导教师和毕业专题实验的导师,作为学生实验教学的负责人,应严格审查及指导学生的实验室申请、安全协议、仪器材料申请、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实验观察记录、实验资料统计分析和总结等教学环节。同时,实验室管理人员在预约实验室、借出回收仪器材料、安全教育、实验废弃物处理方法、仪器操作规程、维护实验环境卫生等方面给予检查和监督。双方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全面培养本科生的基本实验素质和自主实验能力。

3.2实验室管理人员与学生的协同式管理

在开放实验室的使用过程中,学生不能总当被动使用者,而要逐渐成长为自觉管理者,因此,有必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开放实验室管理的意识。在班级使用开放实验室过程中,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培训值日学生参与开放实验室管理,在申请实验仪器、处理实验废弃物、卫生值日、共用仪器后清洗、使用登记归档等方面严格要求;在小组使用开放实验室过程中,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加强预约实验室、安全责任、填写实验室和仪器使用记录、实验室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培训;在毕业专题学生个人使用开放实验室时,保证毕业生能够单独承担开放实验室的使用、维护、管理责任。通过师生协同式管理,逐步培养和完善本科生的实验室独立使用能力。

4结语

第4篇:实验室管理要求范文

【关键词】 实验室;管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003-02

实验室作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传染病预防控制、处置各种突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技术支撑,其检验能力和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和效率。实验室管理和建设工作既是校准实验室管理中一项最系统、最基础、最专业的工作,也是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日常业务和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依据《计量法》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等级评审准则》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单位的实际工作情况,谈谈实验室管理经验。

1 组织与机构建设是前提

实验室的高效运转和效能的充分发挥,离不开一套强有力的组织机构保障体系。首先疾控机构的实验室必须依法设立,并取得独立的法人资格。实验室必须经过国家计量认证部门认可,并取得合法的计量认证证书,才能向社会出据公正的实验室检测数据与报告,这是实验室开展检测工作的最基本前提。其次,疾控机构的法人必须是实验室的负责人。第三、实验室应成立部门齐全的管理组织,如质量管理部门、安全管理部门、文件控制管理部门、环境条件保障部门、质量控制管理部门、检测报告管理部门、内审和管理性评审部门等等,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人员,各部门和人员必须认真履行职责,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实验室日常检测工作的有序开展和发挥实验室的最佳效能。

2 制度建设是保证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承担多项技术支撑职能,它一方面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各种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服务,另一方面,又为卫生监督机构开展各种卫生执法服务提供技术支撑,所以,实验室的各种硬软件要求很高。因此实验室必须建立规范的、涵盖齐全的各项管理制度,具体包括:①实验室质量管理制度。②岗位责任制度。③考勤制度。④奖惩制度。⑤科研教学管理制度。⑤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⑧事故分析报告制度。⑨信息管理制度。实验室在健全上述九个最基本的制度同时,还必须加强制度的有效监督执行工作,各项管理制度应有详细的执行记录。只有全体实验室工作人员养成一种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以制度做事的良好工作习惯,才能保证实验室的各项日常检测工作有法可依、有彰可循。

3 仪器设备管理是关键

实验室仪器设备配备的种类和标准,是反映一个实验室检测技术手段和日常实际检测能力的重要评判指标。根据国家《省、地、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的要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都按标准配备有A类(完成常规工作所需仪器设备)、B类(按照基本功能必须装备的基本仪器设备)、C类(根据地域特点和工作需求应装备的基本仪器设备)仪器,三类仪器设备数量众多,检测技术标准和检测参数各异。笔者认为,仪器设备配置到位,只能反映实验室仪器硬件要求到位,要想使配置的仪器设备真正发挥效益,仪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才是最关键的。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复杂而琐碎,根据本单位长期以来的工作经验,要想做好该项工作,一、实验室必须建立规范的、种类齐全的检测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台帐。二、实验室必须建立详尽的仪器设备技术档案资料,并按不同的种类和数量分类建档,一台一档,便于查阅。三、根据GB/T27025-200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对属于计量强制检定的仪器设备,应及时送有资质的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取得合格的计量检定证书,保证量值准确合法:对于实验室内非强制性检定的和校准证书没有有效期规定的仪器设备,仪器设备管理员可结合实际检测的要求、使用频率、使用环境、检测的参数和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的要求,采用标准的校准方式,对校准结果给予确认。四、各类仪器设备必须建立详尽的计量检定和实验室校准记录资料档案。五、仪器设备在有效检定周期和实验室校准期内,必须按标准的方法,对实验室开展各类检测工作的仪器设备进行期间核查工作,并对实验室所有投入正常使用的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仪器维护和维修保养工作情况进行详尽的文字资料记录。六、对实验室内所有的仪器设备一一建立详细的身份标识卡,并按仪器的性能和技术标准,进行有效的状态标识。

4 质量管理是核心

质量是疾控机构实验室生存的基础,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工作,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核心。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是保证实验室检测数据结果准确、真实、有效和合法的最根本的保障性措施。如何做好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实验室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二、实验室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和有效的组织机构框图,并以规范性文件形式明确关键岗位人员和及其职责。三、实验室应建立包括其所有开展检测工作涉及领域的具体质量管理体系,并使管理体系文件化,该项工作具体为:编制运行有效的实验室《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仪器设备作业指导书》和质量记录。并对上述体系文件进行有效控制。四、根据实验室每年制定的管理性评审计划,切实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性评审工作,对管理性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有效的改进和跟踪验证,并对整个管理性评审工作形成规范的文字记录,出据书面形式的管理性评审报告。五、根据实验室每年制定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计划,实验室每年必须进行二次以上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工作,对质量体系内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及时有效地明确相关部门和具体的人员认真落实整改,并做好详尽的内审工作记录,以书面的形式形成标准的实验室内审工作报告。六、聘请实验室质量技术监督员对实验室日常检测工作进行监督,并详尽记录日常检测工作监督工作情况。七、制订详尽的实验室室内和室间质量控制计划与方案,认真开展实验室室内和室间质量控制工作,并做好详尽的实验室室内和室间质量控制记录。八、实验室必须选用国家规定的标准的方法和技术标准进行具体参数的检测。九、制订实验室样品采集、运输、接收、保存、处理的规范性管理程序文件,保证样品检测工作质量。十、规范建立实验室检验报告编制、发放、审核、签发、保存和各种实验室检测原始记录的程序文件,保证实验室所出据检测结果与报告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公正性。

5 安全管理是要点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由于其特殊的功能,很多常规检测项目为传染性很强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和化学毒理学指标,这些病原学和化学毒物因子都会对人的生命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依据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理》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等法律法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必须加强安全管理。要想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须以文件的形式成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委员会,并明确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人和职责。二、制订详细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并以程序文件的形式规定到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中。三、按标准,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设施的设计、建设和管理,加强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准入、上岗和生物安全知识培训工作。四、切实加强实验室病原微生物样本、参考菌株、毒株和剧毒化学品的管理,防止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五、严格按《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加强实验室生物废弃物和化学废弃物的安全处理工作,并详细记录规范处理过程。六、制订严格的实验室职业暴露管理制度、工作程序和处理程序,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七、实验室配备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掌握实验室生物安全、防火、防盗和计算机安全知识,并对实验室日常安全情况进行规范的检查,对安全检查情况予以详尽的文字记录。

6 绩效管理是目标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检测能力、科研能力、客户服务水平,是实验室履行其职能的具体体现。实验室的工作绩效可以从工作量、检验项目数量、服务客户水平、实验室科研能力、实验室工作人员发表著作和论文情况、实验室科研教学情况具体来评判。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须加强实验室绩效管理和评估工作,不断优化实验室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实验室应该不断拓展检测服务领域,增加检验项目数量,积极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实验检测科学研究,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鼓励实验室工作人员多发表科研专著和科研论文,实验室多出科研成果,只有这样,才能最佳发挥实验室的重要技术支撑实力,才能更好的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对各种传染病监测预警、处置突发疫情和处置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服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管理工作是一门专业性、知识性、综合性和艺术性很强的具体工作,涉及到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方方面面,只有不断研究它的特殊性、科学性、系统性和专业性,才能更好地开展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第5篇:实验室管理要求范文

关键词: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8-180-02

1实验室建设的重要作用

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应面向各专业提供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所需要的各种条件。

2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意义

实验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与创造性,因此,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应大力加强实验室建设。

2.1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掌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创新来源于人的创造力,创新教育离不开实践活动,专业实验室应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实践条件。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能比较熟练的分析、解决本专业领域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来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际工作技能

通过专业实验,让学生掌握应用本专业领域的通用软件,熟悉经营活动的生产、财务、行政、人事、物资等方面的管理工作流程,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企业管理的能力。

2.3加强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学生通过参加教学实验,使用已知的理论和技术,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并进一步获取知识,提高学生自觉学习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2.4有利于专业的发展与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

各高校目前均依据经济管理类培养方案,遵循教育规律,加强教学实践,因此,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对专业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应着力优化各专业课程和知识领域的实验教学体系与实验内容,促进专业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教师逐步进行实践教学研究,提高自身科研能力。

3实验室建设的现状

3.1实验教学地位不高,管理上不受重视

目前很多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很多领导和教师不重视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在课程体系上,实验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验证,实验内容应符合实验教学大纲要求,形式上包含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然而目前,很多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要同时满足不同专业的需求,实验教学涉及的课程较多,在教学过程中,课程教材和实验内容由任课教师自行安排,造成教学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不相符合、课程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不相符合等现象非常严重。在教学形式上,演示性、验证性实验较多,创新性、综合性实验非常少。

3.2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定位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教师对实验项目的创新性设计。然而,从国内高校现有经济管理实验室运行现状看,大多数对实验室人员是这样定位的:由各专业决定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实验时间等,实验室只需要准备实验所需设备和软件、资料。另一方面,任课教师自行设计实验是非常困难的,于是很多高校不开或少开设实验来避免设计,要么就用最简单的演示模式,从内容上,设计跨学科、跨专业与社会经济融合的综合性实验是非常难的,实验效果不能达到要求。因此,对经济管理类实验室这样的定位,影响了实验室开发和建设高质量的实验项目,也阻碍了创新功能的发挥,最终影响实验效果。

3.3经济管理实验室的管理问题

目前国内高校中能同时具备“科研、验证和技能培训”三大功能的经济管理实验室非常少,而多数高校一般会重视对硬件投入,对教师智力投入重视不够,在管理制度上很少体现鼓励创新的制度性支持。

3.4实验室教师队伍建设滞后

经济管理实验是理论教学与社会经济运行密切结合的实验,实验教师的设计理念、设计模式所体现的与实际经济结合决定了实验效果与作用,于是对实验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实验指导教师大多是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专职实验人员较少,这就导致实验室没有专业人员管理,没有专职的实验指导教师,因此,实验教学较多出现管理混乱、实验效果不明显的现象。

3.5实验室投入不足

传统的观念认为经济管理学科是文字工作,无需投入设备与空间,而实际上随着经济管理学科的不断发展,理论教学越来越需要与实际经济环境相交融,实验教学对于实验室的设备、环境也要求越来越高。如物流管理流程、企业生产管理流程、电子商务模拟等等,如果实验条件跟不上或下降,很难达到实验目的和要求。就目前而言,大多数高校对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硬件、软件的投入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4关于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建议与措施探讨

实验室是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培养和造就社会所需的实践能力强的高校毕业生而设。只有对实验室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提高管理能力,才能更好的发挥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中的作用,贯彻执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4.1健全管理制度

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只有创新,才能有特色,才能得到发展。高校领导和实验室职能管理部门要根据经济管理实验室的特点采取适当管理方法。实验室管理制度设计应注重激励和保障教师创新能力的发挥,要从管理制度上体现对实验教师重视和鼓励,鼓励每一个创新的教学实验和有创意的设计,要在制度设计与执行中将新实验项目设计的研究启动资金制度化,这样才能从管理制度上为实验室的创新性建设提供保障。

4.2加强对实验室工作的重视,加大对实验室的投入力度

随着教学的改革,应用型教学不断强化,实验实训教学应成为高校的主要教学模式,实验室工作的重要性也就日益突出。我们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实验室硬件和软件建设以及后续服务和管理,更新实验设备,用新知识充实教学内容。通过科学研究,增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学术水平,提高实验室功能的发挥。

4.3改革实验课程教学体系

高校应从根本上重视实验教学,从培养方案上增加专业课程中实验教学学时数量,加强实验环节的设置。各专业应集中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坚力量,组织专家和教授共同研究实验课的教学环节设计,从培养方案上界定实验培养目标,将实验教学规范起来。

4.4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

实验指导教师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最活跃的因素,实验室根据不同层次工作需求引进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要下大力气,从根本上研究和解决实验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实验室师资队伍是由实验指导教师、实验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组成,实验指导教师作为完成实验教学的主体,必须是既懂计算机信息技术又懂得专业知识的人才。因此,高校应重视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师资队伍的培养工作,对所有实验室人员都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实验教学水平,通过参加培训研讨、交流和考察等多种方式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专业水平高的实验人员队伍。

4.5建立有力的监管体系

由学校成立专门的实验教学监管体系,负责对实验室运行情况、实验室设备的使用情况及状态、实验大纲的制定,满足专业需求的情况、实验教学符合大纲的情况等进行实时监管,发现及时调整、完善。

4.6对实验室进行开放管理

实验室实行对学生全方位的开放,具体表现在实验时间的开放和实验项目的开放两个方面。

(1)实验项目的开放是指提供各专业课程内实验项目的菜单,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选择需要的实验项目,可以使学生完成在规定的课内实验时间未完成的实验内容,或者满足学生对专业应用软件更进一步掌握并熟练操作的要求。

(2)实验时间的开放是指在正常教学时间内的开放和在课余时间向学生的开放。正常时间的开放是由各专业在学期初已经制定好的相关的实验内容和时间。而对于上课没有很好完成实验的同学,课余时间也应向学生的开放,并尽可能多的安排开放的时间和实验设备,使学生可在任何时间进入实验室进行课程规定的必做实验项目。学生也可以进实验室进行创新型实验项目。

4.6整合实验室资源,提高实验室利用率

实验室建设,要充分考虑学科的总体发展规划,要对实验室的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配置。实验室建设要根据专业的需要,以大学科分类的实验课程体系为基础,建设覆盖面宽、综合性强的多功能实验室,构建各专业需要的实验项目和内容,这样既不会造成资源浪费,又能满足不同专业实验教学需求。

实验室应根据教学与科研的不同要求设置不同功能形式的实验,除了在满足各专业的实验教学需要之外,还可以用于教师和学生的科学研究,鼓励实验室人员搞科研,鼓励普通任课教师个人科研项目走进实验室,从而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增强实验室的规模效益。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在相关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4.7大力建设实验室软资源,提升软实力

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内涵建设的关键在于软资源建设。经管实验室的软资源建设主要包括:专业信息资源、软件资源、实验项目资源、实验教材资源和专业技术资源等。

(1)建设实验教学资料库,包括实验项目、实验教材、实验教学文件等,这些资料都是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根本。实验教材建设是保障实验教学质量的首要要素,是保证实验教学有序运行的必备条件和提升实验项目质量的重要手段。

(2)建设信息资源库,建立一个教学、科研相互支持,让学生和教师能通过网络从事学习和科研、教学活动的经管信息资源库系统。经管信息资源库主要有四方面内容:一是课件与习题库;二是包括经济、金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会计、法律等各种案例的案例库,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材料;三是经管类政策信息库,包括经济信息政策、统计资料和数据、重大事件、知名企业信息等,为教师和学生分析、研究问题提供条件;四是学科理论库,包括经典学术论文集、新学说、新理论综述介绍等。

综上所述,在现今高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建设中,实验教学逐渐被重视起来,我们根据如上所说,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崔晓峰.地方本科院校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策略[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3).

[2]胡嘉将.地方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体系重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6).

第6篇:实验室管理要求范文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创新机制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高等教育和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结合日益紧密,高等学校实验室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关于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创新机制的研究对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具有高实践能力的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1.高校缺乏对实验室的科学建设与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条件的发展,国家对高校的实验室建设经费的投入也越来越多,从中涌现出一批具有很强科技含量和科研实力的实验室。但是,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现代社会对用人要求的逐步提高,目前许多高校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已不能跟上现代人才培养的步伐。高校的实验室面临着实验器材落后,实验用房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等的现状。这就导致高校实验室教学不能使学生在有限的空间中学以致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严重影响了高校对全面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2.实验室建设系统性调研不够充分,致使长远发展受到制约

实验室在建设初期缺乏充分的系统性调研,没有明确实验室建设的目的、思路、延展性和必要性,使得在实验室建设中出现专业交叉、实验室互套等资源浪费的现象,分不清实验室建设的目的和作用,最终把实验室建设成一个摆设,并没有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因此,没有从学校实际的立足点出发的实验室建设思路,极大地制约实验室的发展。

3.实验内容缺乏创新性和综合性

新世纪要求培养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的人才,实验教学是实现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目前许多高校的实验教学中,操作性和验证性实验占据大多数,学生按照老师设计好的模式步骤去实验,被束缚在教师制定的框架中,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现在的大多数实验教学能够体现专业性和实践性,但缺少综合性和创新性。

4.实验室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偏低,致使实践教学团队力量薄弱

随着高校教学制度进一步改革与创新,高校师资力量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高校对实验室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却没得到足够的重视。这就导致现在大多数高校的实验室都缺乏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管理和设备维护。许多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学历偏低,专业素质不强,实验室许多仪器的定期维护和检查无法保障,最终导致了实验室仪器的维护不到位、损耗过快,实验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5.实验室管理理念陈旧,缺乏创新

在大多数高校实验室中,基本上都能做到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损坏和丢失赔偿制度等制度上墙,但长期以来,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具体内容一成不变,抱着等、靠、要的想法来建设实验室,陈旧管理理念无法更新、无法做到管理理念的创新,实验室的管理理念将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求,造成了实验室建设落后。

6.实验室监管不到位

实验室的监督和管理,是确保实验教学达标、科研数据准确的重要手段,是确保实验质量的重要环节,更是实验室管理的难点。当前高校实验室面临着监管制度缺乏、监管工作不到位的现状。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许多实验活动达不到预期效果,实验仪器的保管与维护也不到位。

二、创新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机制

1.提高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重视程度

一是要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经费投入,实验室硬件条件得以保证,为培养综合性与创新性人才创造良好的实验室环境;二是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实验室监管制度,确保实验教学的质量;三是建立实验室管理绩效考核体系,明确实验教学任务,提高实验教学的创新性与综合性。学校各级领导一定要摒弃“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讲授、轻实验操作”的传统观念,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实验室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把实验室工作放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把它当作学校上水平、上层次的重要工作来抓。

2.稳定实验室教师人员队伍,提高人员素质

实验室教师是实验室管理和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的主要力量,是直接影响实验室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1]。在新的教学环境下,学校相关部门应该针对实验教师的特殊性提出具体要求,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在实验室教师的管理与考核中中要实行人文与奖惩相结合,人文的管理考核制度,可以促进实验室教师激发出更大的潜能,在完成实验教学的同时又能积极的投入到科研当中,实现教研一体化;奖惩的执行,能充分调动实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又能够加强对实验设备的维护与改造,做到有问题早发现,早解决,保证实验设备的完好率,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实验教师队伍的稳定,素质的提高,可促进实验室的教学质量,并且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管理[2]。

3.加强实验室的财产管理,提高办学效益

实验室财产是学校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验教学的物质条件和硬件保障,是实验室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环节。财产管理不善,配备的越多,损失的也就越大。因此,管理和使用好实验室财产,尽量避免损失和不必要的浪费,是每个实验室人员的首要职责,也是评估实验人员工作业绩的基本要求。

4.加强实验室常规管理,提高实验室人员的管理水平

实验室人员要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实验室规划、配备标准和装备要求,正确合理地选择,采购和配备实验仪器,做好验收、登记、建账、立卡等帐册管理工作。实验器材的摆放要尽量做到科学、规范、安全合理、美观、方便取用等。要建立实验室计划总结、通知单、记录等各种资料的档案,加强管理,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实验教学的开出率。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尽可能多的向学生开放实验室,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5.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来管理实验室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校校园网的建成为高校实验室管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好机会。信息化管理可以大大的提高实验室管理的效率,而实现高校实验室的网络化与信息化也同样是现代高校实验室建设的目标之一。通过网络化管理手段建立的数字平台,可以对包含信息量较大的教学内容进行实验设计与课程辅导,有利于综合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6.推陈出新,加强实验室内涵建设

内涵即内在的含义,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3]。随着实践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实验室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的内涵要求,实验室建设不仅仅是简单的硬件条件的建设,而是要通过“理念、体系、队伍、条件、管理、运行、效益、特色”等的有机融合与提升,从而形成现代化开放式的“创新型实验室体系”。因此,墨守成规的传统理念将被摒弃,推陈出新才是实验室内涵建设的根本,只有加强内涵建设才能够促进实验室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建章立制,加强管理,逐步实现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1.建立实验室效益评估制度

学校依据实验室建设规划的执行情况、实验室基本条件、实验室管理水平、实验室效益、实验室特色、实验室安全、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制定评估指标体系,开展实验室评估工作。采取学校评估和学院自评相结合的方式,对评估为优秀的实验室,学校将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进行重点建设。

2.规范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

本着“统一管理、落实到人、加强维护、合理调配、充分利用”的原则,通过科学管理,提高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

3.加强实验室安全工作

实验室人员要及时完善实验室安全条例和仪器设备操作规程,规范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及其它危险品在采购、运送、使用及废料、废渣处理等环节管理。加大安全检查力度,狠抓措施落实,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4.加强实验运行经费的管理

相关部门要做好实验运行经费的开支预算工作,严格经费审核手续,做到专款专用;要进一步规范实验设备维修工作,进一步规范低值耐用品和消耗品的采购工作。

5.加强实验室技术资料和各类档案管理工作

实验室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验室特点制订专门制度,并按有关要求做好制度和操作规程等归档及上墙工作;要及时进行仪器设备的功能使用、检修、维护保养等情况的记录和统计工作;要认真做好实验室人员状况和实验教学计划任务等资料的年度统计工作;要建立健全仪器设备技术档案,特别是贵重仪器设备必须按规定建立设备技术档案等工作。

6.积极探索适合学校实际的实验室管理手段

按照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验室建设的特点,积极探索基于网络化、信息化管理的实验室管理信息平台,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学校实验室管理手段,着力提高工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

四、结语

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只有学校的管理者和实施者本着改变认识、创新理念的宗旨,才能实现高校实验室建设质的飞跃,实现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的有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任雪艳,孔庆军,陈芳.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3):174-176.

第7篇:实验室管理要求范文

 

1转型升级视野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上的必备条件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分析相关研究成果,对照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发现目前不少医学类大专院校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还达不到要求。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会严重制约着实验室发展乃至影响学校办学目标转型升级的实现。

 

1.1实验室硬件设施建设和经费投入方面

 

从《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通知中可知,医学类的高职(专科)院校对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要求为生均3000元;而医学类的本科院校对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要求为生均4000元。为满足转型升级的需要,相关高校应该按照本科医学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加大实验室建设经费的投人,购置充足的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增加实验用房面积,以保证实验课的开出率和实验教学质量,满足本科实验教学的要求。另外,在现代医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相应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所需要的仪器设备、药品,也需要快速更新。伴随着实验仪器设备制造成本的增加、易耗品和实验药品价格的上涨,实验室更新维护所需的经费大幅增加。目前,一些准备创优升本和转型升级的高校,不仅存在实验仪器设备不足的问题,老化现象也十分严重,从而使得实验室建设维护支出与经费投人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1.2实验室管理体制和管理人员方面

 

按照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标准”要求,基本实验占总学时50%,综合实验(含实验设计实验)和研究性实验占50%。但是,目前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的实验教学仍以基本实验(验证性)为主。在转型升级视野下,需要按“基本实验——提高型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等。—研究创新型实验”的路径,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改革,因此实验室的管理体制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对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不少医学类高职高专学校,在实验设备、实验试剂、实验结果等方面存在衔接不畅、关联不规范的问题,普遍处于手工管理阶段,未能实现计算机和信息系统管理,造成整体运行效率低下。同时,由于认识上的不够以及缺乏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撑,大多数实验室在时空开放方面受到限制,以封闭式、半封闭式管理为主,无法做到随时开放,对学生在课余时间的实验需求难以满足,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科院校与专科院校相比:各门实验课、各项实验项目教学的技术含量增加,实验项目数量增多,实验室规模扩大,不仅要求担任实验课的教师提高实验技术和教学水平,也要求担任实验室工作的技术人员提高理论和实验技术水平。但很多高专高职院校不重视实验室人员队伍的配备,通常由一些新进校的教师、职称和知识水平较低的教职员工担任实验室教师或实验室技术人员。有的学校甚至不设置专职的实验室教师或实验室技术人员。这些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往往不高,只会进行日常一些简单的应用,对实验室管理建设和改革的积极性不高,创新意识薄弱,这严重制约了实验室管理水平的提升。

 

1.3基础实验教学的方法和内容方面

 

基础医学实验具有操作技巧性强、教学时数长、过程管理难等特点。但是很多基础医学实验指导教师仍停留在传统单一的面对面传授知识,采用传统“以教为本”的思维开展教学,实验过程中学生往往是按部就班,缺乏独立思考精神,师生之间以单向沟通为主。由于教学场地的限制,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渠道也不畅,难以经常进行协作讨论和交流学习。多样化教学方法的缺乏,造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性较差,难以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常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在转型升级视野下,基础医学实验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比以前更具复杂性,更新变化较大,但是不少实验指导教师还按照原有课程标准制订授课计划,教学内容更新也跟不上人才培养需求变化,更新滞后,甚至严重脱节。

 

2基础医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改革的对策

 

从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来看,基础医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改革研究已经具有一定深度,从早期的实验室用房、实验教学环境、设备条件、资金使用等方面研究,逐步转向实验室体制机制、实验室信息化和实验人员建设管理等方面的软实力研究。但是在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发生了嬗变,需要从实验室硬实力、实验室软实力、实验室教学绩效三个方面系统探讨实验室建设管理。本文围绕办学目标的转型升级,从上述三个方面进行了深人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1提升实验室硬实力的对策

 

为了实现创优升本和办学目标的转型升级,我们需要对照《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中对本科院校的指标要求,从基础医学实验用房面积、实验教学环境、设备条件、资金使用等方面着手,加强基础医学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

 

(1)认真分析教育部对本科院校基础医学实验室用房面积的指标要求,并实地调查访问相关本科院校的基础医学实验室,争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基础医学实验室用房面积,不断优化实验教学环境布置,提升实验室的空间利用率。

 

(2)提前做好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配备需求分析。在创优升本过程中,需要提前调查统计基础医学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结合转型升级后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需要,并参考教育部指标要求和同类院校的配备情况,制订基础医学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配备需求。

 

(3)合理使用实验室建设资金预算。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除了要合理增加相应的资金投入外,还要研究如何合理使用好有限的资金,克服和避免盲目的、重复的采购添置而造成资金的浪费,体现效益实验室建设的效益性。

 

2.2提升实验室软实力的对策

 

实验室建设涵盖了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软件建设更能反映实验室的教学管理水平。在教育部办理条件评估指标体系中,对软件建设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我们需要从实验室体制机制、实验室信息化和实验人员建设管理方面提升实验室的软实力。

 

(1)构建切实可行的实验室管理体制机制。与基础实验室相关的管理制度包括:实验室管理办法、实验项目管理办法、仪器设备管理办烤、办公用品管理办法、实验室专职人员管理办法、实验试讲试做制度、对外开放管理办法、防火防盗管理办法、各种人员岗位职责、实验室考核与奖罚制度、考勤管理暂行制度、实验室科技服务及收费管理暂行制度等多种制度或管理办法。在新形势下应参照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其他高校实验室的先进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结合自身特点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建立一套完整的、富有操作性的管理制度,规范实验室管理,形成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管理体制机制。

 

(2)提升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水平。采用实验室办公信息管理软件系统,建立实验项目信息库,进行有效的实验计划和安排,对实验设备、仪器等物资进行综合管理,可以实时便捷地查询这些物资的基本信息及使用状态,并优化实验设备的领用、报废等处理流程,改变实验耗材的管理的主观随意性,经过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了仪器设备相对集中管理和使用的目的,提升实验室管理的效率。

 

(3)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秀的实验队伍。实验队伍的结构、素质是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核心要素。相关高校要从政策倾斜、制度设计、激励机制等方面,创造条件吸纳、选拔和鼓励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实验教师、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加人到实验队伍中来。从每年的优秀毕业生中公开招聘学有所长的本科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充实到实验队伍中。另一方面,要重视加强实验队伍的岗前、岗中专业培训,选派人员到兄弟院校学习取经。尤其重要的是要制订一系列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努力解决实验技术人员的编制、职称、待遇等问题,留住实验人才,稳住实验队伍,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从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技术结构上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实验队伍,从而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

 

2.3提升实验室教学绩效的对策

 

相关高校不仅要达到《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通知中对本科院校的硬件指标和软件指标要求,还需要以“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标准”要求自己,合理调整实验项目设置,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有限的实验室资源下,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提升创优升本和转型升级后的实验室教学绩效。

 

(1)调整基础实验教学项目的设置。基础医学实验室可以满足多样化实验教学项目,包括基本实验、提高型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等)、研究创新型实验。目前相关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基础实验室所承担的绝大多数实验为基础实验项目,转型升级后,应使提高型、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应在全部实验项目的比例逐年提高,最终达到所要求的50%比例。

 

(2)改进基础医学实验室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网络平台为载体,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实验教学中,实现实验教学网络化、微课化、幕课化,对基础医学实验课程开展“讨论式”、“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改革与实践。利用网络平台强大的社区功能(如讨论组、论坛、在线答疑、即时沟通工具等),结合对学生具有很高黏附性的移动端应用(如微信、微博、QQ等),轻可以易组建网络讨论小组,针对某一主题随时随地开展讨论式教学,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去思考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双向交流,帮助学生调节好自己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讨论和交流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优化基础医学实验内容。以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对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把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注重将先进性、开放性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相应的实验教学内容。同时,以“工学结合”下的基础医学实验项目为主线,围绕主线上的节点适当拓展知识面,提供教学视频资源、素材库、知识库、行业资源、课外参考资料等丰富多样的教学辅导资源,并随需应变,持续添加新内容、新知识,从而构建动态更新、科学合理的实验课程。

 

3结语

第8篇:实验室管理要求范文

【关键词】质量;体系;实验室;重要性

随着《食品安全法》和国家粮油质量新标准的实施,各地粮油食品检验机构都在逐步强化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加强粮油食品检验实验室的建设,严格强化实验室管理,提高粮油质量检验能力已形成共识。粮油食品检验实验室的检验工作,是通过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来实现的,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并使体系有效运行并不断改进和完善,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实验室不但要建立和运作管理体系,而且要把客观存在于组织之中的管理体系编制形成管理体系文件,使管理和检验人员了解管理体系,明确管理体系相关要求,熟知各项管理或技术活动。经过科学的分析与总结,实践表明粮油食品检验实验室的指导思想应该坚持实用性原则,遵循安全性、功能性和扩展性的理念。

1.粮油食品检验实验室的管理

粮油食品检验实验室是一个靠技术提供服务的部门,其工作的目标就是提供准确的检验数据,实验室所有管理和检测人员要为这个目标服务。实验室的管理可归纳为人的管理、物的管理和日常检测工作管理。

1.1 实验室人的管理

实验室必须根据所从事检测工作的特点和工作量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人员的数量和能力均应满足要求,所有从事抽样和检测的人员都必须持证上岗。且实验室应确定人员培训需求,并制定人员培训的程序和计划,培训的内容应与其所承担的任务相适应。

1.2 实验室物的管理

1.2.1 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的管理

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是实验室开展检测工作所必需的重要资源,也是保证检测工作质量,获取可靠测量数据的基础。实验室要正常开展检测工作,必须配备抽样、样品制备、检测和数据处理所需要的仪器设备、标准物质和相关软件。所有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的技术指标均应满足要求,量程应与被测参数的技术指标相适应。

1.2.2 设施和环境条件的管理

实验室为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必须配置相应的设施和环境条件。首先应确保其检测设施和环境条件满足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影响结果的质量,还应确保实验室的安全性,不但要满足仪器设备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而且要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

1.2.3 服务和供应品的管理

实验室的检测工作离不开外购物品和相关单位的支持。为保证外购物品和寻求相关服务的质量,应当对外购物品和相关服务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以保证检测结果的质量。实验室应制定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程序,包括选择合格的鉴定和校准服务方、仪器设备和消耗性材料的供应方和对购买、验收、存储和不合格品的处理规定等内容。

1.3 实验室日常检测工作管理

实验室的日常检测工作主要包括:合同评审、抽样(接收样品)、样品的处置,检测方法和标准的确认、检测和分包、数据处理和控制、结果与报告。实验室为达到客户的要求,要与客户充分沟通了解其需求,对自身的技术能力是否满足客户要求进行必要的评审。样品是否具有代表性,对检测结果至关重要,应当从抽样开始对涉及样品的所有过程实施严格的受控管理。要求实验室对抽样及抽样后的运输、处置、保护、存储、保留和清理建立程序规定,用程序来保证样品的完整性,还应对样品进行唯一性标识。检测方法和标准是实验室实施检测工作的依据,是实验室开展检测工作所必需的资源。应优先选择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作为检测的依据。实验室在样品接收、制备和测试等各个过程中应始终确保样品的原始性,未受污染、变质和混淆,然后按检测方法进行检测,若需将检测工作分包时,实验室要制定分包工作的程序,评估和选择有能力的分包实验室。应对承担分包的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工作条件、人员素质和质量管理能力等进行评价,确保分包方式符合要求。

2. 粮油实验室的运行原则及理念

2.1 坚持一个原则,即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是保证质量检测工作正常有效开展的基础,失去实用性也就失去了实验室存在的价值。如:某中心的实验室,分别设置了天平室、滴定分析室和电热室等几个功能性区域,地面为实木地板,墙面为高档壁纸,顶棚是天花板。但是在粮油检测过程中的加热试验在装有地板、壁纸和天花板的房间内进行,不利于防火,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这样高投入的精心装修增加了实验室建设装修成本,但使用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实验室建设管理过程中应优先考虑“实用性”。

2.2 遵循三种理念

2.2.1 安全性理念要根据检验项目的不同,划分各区域的危险程度,按由低到高的顺序进行排列。对强酸、强碱、有毒、易燃物质及高压装置的储存区域应将其设置在高危险带,远离办公区;对其他危险物质及设备设置在中危险带;而危险程度最低的区域,也就是离办公区域最近的安全地带。实验室要对各危险等级的区域施行准入制度,确定进入各区域的人员职责。

第9篇:实验室管理要求范文

【关键词】畜牧实验室 物品管理 规则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1.102

畜牧实验室必然有着大量的易燃、易爆以及具有腐蚀性的实验药品和动物手术品,试剂盒等标准物质和易耗品,其种类繁多,数量大,并且储存条件多样,这些问题为畜牧实验室物品的科学管理带来了严峻的考验,那么,如何有效管理,安全管理,科学管理实验室物品,使得整个管理工作有条不紊?我想,科学的管理方法离不开下面几点做法:

1.选择高水平的管理人员。

畜牧实验室管理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并且在管理方面具有基本的管理能力,在设备的检查、系统的维护、物资的采购、科学的分类、计算机的使用等方面都要有一定的了解,此外,物资管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做好畜牧实验室的物资管理工作。没有一个合格的管理人员,物资管理就无法做到尽善尽美。

2.制定管理规则和使用细则。

任何工作效果的取得离不开多方因素的努力,那么,在畜牧实验室物品管理中既离不开管理员的认真负责的管理同样也缺少不了实验室使用者正确的使用方法,故此,针对管理员和实验员必须制定出严格的物品管理规则和使用细则。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定规则是为了更好的安排工作,使工作有序进行,做到“按规办事”如此才能真正做好实验室物品管理工作。比如说,对管理员而言,严格的管理制度使其管理能够按要求来做,避免工作的任意性和无序性,而对实验员而说,在第一次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接受实验室物品使用规则教育,对物品的领取和废弃或是易耗品的使用都要进行详细的使用介绍,使其在进入实验之前就树立物品合理使用的意识。此外,物品管理制度应该具有明确性。畜牧实验室物品大多分为标准物质和易耗品,对不同类型物品的采购数量,采购方法,保存方法以及领取方法等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制度的制定务必做到严而细,全而密,为物品的管理做好指导性的工作。

3.采用科学分类和存放方法。

畜牧实验室里面的实验物品种类繁多并且数量大,此外,学生实验课时多,学生实验次数多,如果对于种类繁多的物品不能进行科学的分类,并且进行恰当的摆放,那么对进实验室做实验的同学而言物品的领取的存放则显得繁琐和麻烦。故此,在畜牧实验室,实验管理员要对畜牧实验室物品进行科学的分类,如,首先将所有物品分为化学药品、兽用药品、生物药剂和特殊药品。其次,化学药品按有机和无机类存放,在不同类型药品存放的过程中注意药品特性,不要讲氧化性和还原性强的物质存放在一起,将有毒物品做出明显标记等。而兽用药品按注射剂、片剂、散剂、溶液剂等进行分类摆放。生物药剂则按试剂要求存放,按使用说明使用即可。对于特殊药品管理员要特别重视。在畜牧实验室特殊药品大多属于,对于的管理不仅需要进行单独的保存,专人管理,此外严格控制其使用量,对其采购,领取使用都要有严格的要求。

4.充分利用数据库进行管理。

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渗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其中数据库在物品管理方面的运用已经为实验室物品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尤其是物品数量的统计以及物品采购的计算。实验管理人员将实验室各类药品的规格、数量、有效期及具体柜号输入计算机,实行计算机管理,能够极大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在畜牧实验室物品管理中,物品采购的工作量极大,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体现在采购的及时性上。实验室物品的流动性很大,每天进行实验的学生多,实验量大,实验物品消耗大,所以,管理员必须及时查漏补缺,而查漏补缺的工作量大,所以,更加需要科学的计算手段和方法,而数据库则是不错的选择。当然,数据库的充分利用离不开物品使用的如实记录,故此要求畜牧实验室管理员对物品的领取和归还做详细记录,并且要定期进行物品的核查。最后利用数据库将短缺物品及时补给,切实保障实验物品的充足。

5.完善并保障实验室设备的运行。

实验室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要求不同。比如说,在实验室物品储存中,有一部分物品需要冷藏,那么,实验室管理员就必须密切关注实验室供电系统和设备系统的正常运行,避免设备的老化或是供电系统的不完善导致物品的浪费。在畜牧实验室同样需要注意生物安全防护工作。在生物安全防护工作中,物品管理员必须做到为每一位实验者配备充足的个体防护用品,并且保证防护用品的质量,故此在采购中,要求采购员密切关注生产厂家的产品质量,并在投标中合理选择供应商。在实验中,存在着大量的废物和废气因此要求管理人员保障排污系统的正常使用。故此,在制定了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以后,管理人员必须从多方面进行基础设备以及物品的管理。

6.科学合理利用废毁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