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电算化流程范文

会计电算化流程精选(九篇)

会计电算化流程

第1篇:会计电算化流程范文

一、会计工作非专业化

在网络化电算会计中,财务的各项工作无须再由专业会计人员完成。传统电算会计时代,会计凭证的录入、审核等只能由专业会计人员完成。企业成立了专职的财务部门,并聘用了大量会计人员从事该项工作。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分支机构的增多,这样的设置明显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从用人成本方面考虑,企业无法为每个分支机构都增派会计人员。

网络化的电算会计中,以前只能由专业会计人员完成的工作,可以由普通人员来进行。总公司的会计主管可以对普通人员进行授权,由这些人员来完成基本的进货、销货等信息的录入。信息录入的过程相对简单,只要经过简单的培训即可胜任。

二、分工更加细致

传统的电算会计中,经济业务流程和普通会计几乎没有区别。每个环节都要相关人员提供原始凭证,并需要签字、盖章等繁琐的手续。但在网络化电算会计中,这些人员远在异地,根本无法见面,由此就需要赋予不同的权限。权限的赋予人不仅仅是会计人员,还包括普通工作人员。例如业务员报销差旅费,需要登陆财务系统提交报销申请,负责领导审核过关后,经由会计人员将报销款项直接汇到业务员的银行账号并完成相应凭证的录入。相关人员无须见面,但却能完成了个财务流程。

网络化电算会计中,需要为每位员工都赋予权限。员工的权限要根据其职责不同而不同。例如领导要赋予相应的核准权限,但只能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普通工作人员、网络维护人员以及会计人员的权限要分开,不能相互跨越权限。

三、规范更加严格

与传统电算会计一样,网络化的电算会计仍需要将原始数据转变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源数据,但规范会更加严格。在网络环境下,数据由多个用户进行输入,大量业务同时进行。如果没有统一规范格式,就无法对数据进行集中处理,更不能生成统一的账目。因此必须制定严格的数据规范,经过转换的数据应有固定格式。

企业应在财务系统中设置缓冲池,由非专业会计人员录入的信息录入的信息不能直接进入总账系统生成凭证。信息经过网络传送到总公司后,要由专业会计人员进行把关,如果发现不符合规定的信息要对其进行修改,最后生成合格的会计凭证。财务系统内部也要建立控制体系,对输入的数据进行检验,不符合的数据则不能正常输入。

四、交易网络化

根据2007年底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的《2007中国网上银行调查报告》显示,有58. 6%的企业使用网上银行替代了超过一半以上的柜台业务;有26. 1%的企业使用网上银行替代了50% ~60%的柜台业务;26. 9%的企业使用网银替代了70%~80%的柜台业务;网银替代90%以上柜台业务的企业网银用户比例也超过了5%。由数据可见,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使用网上银行,交易网络化是会计结算的必然趋势。

企业和企业之间、企业和个人之间的交易都能通过网上银行直接在网上进行,不需要再跑去柜台。目前,各大银行开通的网上服务非常繁多,从银行明细账查询到网上汇兑再到网上贷款。传统电算会计中,由于支票的兑换、异地汇款有一定的时间差。从而导致了企业账目与实际的银行账目无法统一的情况。这样降低了会计的工作效率,也不利于企业的资金周转。实现交易的网络化后,所有的银行业务都可以得到实时的反馈信息。现在有银行已经推出了短信提醒服务。当有款项汇进或汇出的时候,会发出短信提醒。交易网络化让银行与企业的账目之间能达到时间上的统一,信息可以同步。

五、电子凭证为主

传统电算会计中,依旧是纸制凭证为主。会计人员要审核各种纸制的单据并加以整理。网络化的电算会计中,电子凭证会代替纸制凭证。电子凭证分为内部电子凭证和外部电子凭证。内部电子凭证是企业内部财务软件系统生成的凭证。比如由采购人员在进销货系统中录入的信息,生成凭证后传送到总账系统中。外部电子凭证则是企业与其他单位或个人在交易中产生的电子票据,比如网上银行汇款的电子回单等。纸制凭证由于掺杂了太多的人工因素在里面,不仅速度缓慢,而且容易出错。凭证的电子化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部分人理解中的凭证电子化只是凭证信息接收的电子化。信息接收以后,再将凭证打印出来,然后整理并保存。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化。凭证电子化,应该是纸制凭证的完全替代,不需要中间再转化为纸制单据的过程。财务软件从网络接收到凭证信息后,经过财务人员审核,直接录入总账系统。中>,!档案。

凭证的电子化会涉及到凭证真实性的问题。由企业内部人员录入的信息、由银行传递来的信息,如何鉴别这些信息的真伪? 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在每个信息中都加入一个电子签名。这个电子签名具有唯一性并且不可更改。这样才能保证电子凭证和纸制凭证具有一样的效力。凭证的电子化会大大提高会计业务的处理速度,提升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六、提供多元化信息

网络化的电算会计可以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信息。财务系统与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子公司

第2篇:会计电算化流程范文

[摘 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会计中的广泛应用,电算化会计取代手工会计已成为必然。本文首先比较分析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账务处理的差异,然后指出电算化会计单一财务和业务财务一体化两种不同模式下的账务处理程序新规程。

[关键词]手工会计;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程序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0.027

[中图分类号]F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0-00-02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我国会计领域的广泛应用,电算化会计取代手工会计已成为必然。由于两者的处理方式和方法不同,导致其取数途径、数据存储介质、记账过程等不同,因此,账务处理程序的方法和步骤在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下存在较大差别。为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会计电算化,探究两者的区别,以及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的新规程尤为必要。

1 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账务处理的差异 #

电算化会计,也称会计电算化,即由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算账和报账等。与手工会计相比,两者在财务处理程序与步骤上差别较大。对两者具体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从全新的角度理解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从表1可看出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账务处理的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准备工作的差异

在手工会计方式下,会计的基本准备工作比较简单;但在电算化会计方式下,首次使用则较为繁琐。首次使用电算化系统需要安装电算化系统、新建账套、初始化账套。初始化账套主要包括设置操作员及其权限,录入职员、部门、客户、供应商、存货档案及存货计量单位,设置凭证类型和会计科目,设置账务处理内部控制参数,录入期初余额等。若电算化会计账套初始化未做好,将直接影响后续的电算化会计工作,甚至可能会导致后续会计处理工作无法开展。

1.2 {证处理的差异

手工处理方式下,所有经济业务都需要手工填写纸质的记账凭证,凭证填写得是否正确、完整,需要仔细检查才能发现,凭证只承载了经济业务的主要内容、所涉及的总账、明细账科目、方向、金额及原始凭证张数。

电算化处理方式下的记账凭证包括录制的电子记账凭证和机制的电子记账凭证两种。录制的电子记账凭证是指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直接在计算机屏幕上手工填制记账凭证。机制的电子记账凭证是指由电算化会计系统自动生产的记账凭证,它又分为两类:一类是ERP业务处理系统向会计系统自动传递的记账凭证;另一类是会计系统根据账户中已有数据产生的记账凭证,如期末业务处理时,根据设置的转账凭证模板中取数公式由系统自动取数生成的各种分摊、提取、损益结转凭证等。在电算化处理方式下,电算化信息系统能运用计算机技术自动检测和调整记账凭证的一些信息,如能自动生成凭证编号,保证凭证编号的连续、完整,避免出现重号和漏号;能自动对每一张记账凭证的金额进行平衡校验,如果出现借贷不相等的情况,不能保存,要求改正,直至相等为止;有辅助核算的科目,系统提示输入辅助核算项目,否则不能保存;有现金流量核算的科目,系统提示输入现金流量项目,否则也不能保存等。由此可见,电算化凭证承载的信息丰富,不仅可以承载经济业务的主要内容、所涉及的总账、明细账科目、方向、金额以及原始凭证张数,还可承载客户、供应商及个人往来辅助核算信息,部门、项目辅助核算信息,现金流量辅助核算信息等。

1.3 记账的差异

手工处理方式下,记账指会计人员依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账、日记账和总账。记账时,按照岗位责任的划分,由不同的会计人员按照不同科目,分别在不同的账册上加以记录,工作量大,耗时费力。这种记账工作是由不同的人反复誊抄,容易出错,需要账证核对、账账核对,对账和月末结账工作量大且复杂,效率低。

电算化处理方式下,记账工作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其实质是一个数据处理过程。通过“记账”指令,电算化会计系统将“凭证临时库”转移到“流水账库”中存放,并汇总各科目的发生额,更新各科目发生额及余额库。采用这种记账方式,若记账凭证信息填写准确、完整,就无需对账。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中的“对账”功能主要是为检查记账过程中出现停电所造成的的漏记情况,以及凭证辅助信息填写不完整的情况。对本月所有经济业务记账完毕后,可直接指令电算化会计系统,对选定月份进行自动结账。如果该月有尚未记账的凭证,或上月未结账,则本月不允许结账。结账后,不能再输入当月的记账凭证。可见,电算化会计记账简单,易操作,效率高。

1.4 账簿的差异

手工处理方式下,不同的账务处理程序,其总分类账簿格式、形式不一样。当企业经济业务量比较少、使用会计科目不多且不需要单独专设总账岗位时,一般选择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其总账是订本式或活页试的多栏式账页。其他账务处理程序的总账一般是订本式或活页试的借、贷、余三栏式账页。日记账采用的是借、贷、余三栏的订本式;明细账采用的是三栏式、数量金额式或多栏式的活页账。

电算化处理方式下,由于账簿组合体系虚拟化,账簿是以文件形式存在的,所以其账页格式可以多样化,即每套账可生成并打印出手工会计各种账务处理程序中所有格式的账表,如三栏式、数量金额式、外币金额式和多栏式的日记账、明细账,逐项或汇总登记的三栏式和多栏式总账,发生额、期初和期末余额平衡表,各级科目汇总表和汇总记账凭证等。此外,也可根据企业管理的需要自行设置账页格式及取数公式,生成并打印出相应的账表。

由于账簿登记方式不一样,所以手工会计更正错账的方法不再完全适用于电算化会计,如划线更正法就不适用于电算化会计。电算化会计中,凡是已经记账的凭证数据不能更改,只能采用红字冲减法和补充登记法更正。

1.5 编制报表的差异

在手工会计处理方式下,依据总账和相关的明细账数据逐项汇总填制报表的各栏目。在电算化会计处理方式下,可依据预先定义的报表取数公式直接生成各种报表。

2 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的新规程

账务处理流程可简单概括为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手工会计人员的工作重点是登记账簿,即由不同的会计人员依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分别登记各种日记账和分类账,在这期间,登记日记账、登记明细分类账、登记总分类账、试算平衡、对账和结账等诸多程序,要经过多数人的手工才能完成,增加了数据处理差错的可能性。而电算化会计则与之不同,数据一旦通过填制会计凭证进入系统,记账、对账、汇总编制会计报表等,都是由计算机自动处理完成,即实现数出一门(都从凭证上来),数据共享(同时产生所需账表)。整个账务处理流程具有高度的连续性、严密性,呈现出一体化趋势,极大提高了财务报告的时效性。因此,手工会计中根据登记总账依据不同而划分的不同账务处理程序已没有必要,电算化会计改变了原来的记账规则和组织结构。由于记录载体改变,原来需要手工登记的各种账簿现在变为计算机登记,记账中如果出现错误,原来的改正方法也不再适用。原来以账簿种类、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不同来划分组织结构和岗位分工,现在则是通过判断数据处理的形态来划分,改变了原来的组织结构和账务处理程序。

笔者认为,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程序分为单一财务账务处理程序和业务财务一体化账务处理程序两种。

2.1 单一财务电算化账务处理程序

单一财务电算化,又称为独立账务电算化,是指企业只安装使用了账务处理模块或总账模块的电算化会计系统。其财务数据是孤立的,与企业其他管理信息系统不集成使用,且相互间的数据不共享。这种单一财务电算化适用于规模小、经济业务量不多的企业。其账务处理程序的步骤为:①经济业务发生后,依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填制记账凭证;②依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审核记账凭证;③指令计算机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自动登记各种日记账、明细分类账、辅助账和总分类账,自动汇总科目汇总表和汇总记账凭证;④月末,在财务系统中,先指令计算机自动核对各日记账、明细账、辅助账和总账,再对财务系统进行结账处理;

⑤月末,指令计算机依据会计报表取数公式生成会计报表。

2.2 业务财务一体电算化账务处理程序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的管理从原来的纵向一w化转为横向一体化,企业逐渐开始进行流程重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是企业流程重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会计业务重组中,需要以业务财务一体化为导向。业务财务一体化账务处理是以经济业务驱动财务处理,建立基于经济业务驱动的业务财务一体化信息处理流程,使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融为一体。当经济业务发生时,利用业务驱动来记录财务信息,将企业的财务、业务和管理信息集中于一个数据库。企业业务财务一体化发展导致会计的重心发生变化,体现在会计管理实际职能的变化上。

笔者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会计人员必须了解和熟悉研发、设计、采购、制造、运营、物流、营销等各个经营环节,精通业务流程,才能把财务体系与整个业务运营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使财务前置,参与业务运营等方式,从而加强财务和业务的关联度。通过流程再造转变财务工作方式和思维定式,将事后核算型财务转变为规划型管理会计,进一步拓展财务的管理职能。

业务财务一体电算化账务处理程序的步骤为:①经济业务发生后,指令计算机依据ERP业务系统内的原始凭证自动生成记账凭证;或依据ERP系统外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填制记账凭证;②依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审核记账凭证;③指令计算机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自动登记各种日记账、明细分类账、辅助账和总分类账,自动汇总科目汇总表和汇总记账凭证;④月末,在各业务系统中,先指令计算机自动核对业务账与财务账,再对业务系统进行结账处理;⑤月末,在财务系统中,先指令计算机自动核对各日记账、明细账、辅助账和总账,再对财务系统进行结账处理;⑥月末,指令计算机依据会计报表取数公式生成会计报表。

在业务财务一体化下主要实现业务流程和会计流程的结合,在出现业务活动的情况下,存在大量业务事件数据,这些数据将会被实时采集、存储到业务数据库中。信息使用者发出请求后,如汇总科目汇总表、汇总付款凭证等,会计信息系统能根据要求自动产生相应的信息报告,发送给使用者,即信息用户可依照相关规则与数据库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主要参考文献

第3篇:会计电算化流程范文

关键词:集约化会计核算;财务集约化管理;电网公司;作用;途径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一、集约化、财务集约化管理与集约化会计核算概念解析

1.集约化

“集约化”中每个字都有丰富的内涵,“集”有集中、集合、集成之意,“约”含节俭、拘束、高效之义,“化”使之规范、标准[1,2]。

2.财务集约化管理

财务集约化管理就是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树立强化管理、争创效益的核心理念,具有“财权集中化、业务流程化、监控实时化、预算模型化、核算标准化”的鲜明特征,以实现高效率、高效益财务管理目标的方法。

3.集约化会计核算

集约化会计核算是财务集约化管理的集中体现,借助信息平台和管理软件,将电网公司的全部会计工作集中于统一的核算模式之下,取消传统财务管理多级、分散的核算模式,基层单位仅保留所有权、资金使用权及财务自,而不再开展会计核算业务,并由企业集团财务部门统一开展会计核算、监督、管理业务的一种形式。

二、集约化会计核算在电网公司实现财务集约化管理中的作用

1.规范会计工作,提高核算效率

为了实现财务集约化管理,电网公司各级企业必须打破地域和组织界限,集成会计信息与前端业务信息以及集成会计处理流程与业务处理流程,实行会计业务与前端业务的协同,构建省级公司为主体,上下协调一致的会计核算体系,以利于将财务与前端业务实行纵向集约、横向整合、重点集中的格局。由于规范了会计基础工作,促进了信息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共享合一,从而提高了会计核算效率。

2.提高资金效率,降低融资成本

集约化会计核算在电网公司内部建立一套账目,并实行一套账集中核算,资金存储也由分散改为集中,改变了传统会计模式下分散存储、分散核算而效率低的弊端,为减少资金存量、优化贷款结构和防范资金风险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满足生产经营需要基础上有利于减少货币资本存量和贷款余额。由于资金使用效率提高了,因此融资成本也降低了。

3.提高监督能力,防范经营风险

电网公司在实施其整体发展战略的过程中,推行集约化会计核算制度,必须落实统一的会计政策、统一的会计科目、统一的业务流程、统一的信息标准、统一的标准成本和统一的组织体系,并加强在线监控工作,以确保会计口径统一及业务透明、规范,从而提高了财务监督水平,增强了经营风险的防范能力,对于实现财务集约化管理发挥保驾护航的作用。

三、集约化会计核算在电网公司实现财务集约化管理中的途径

1.统一流程标准,构建“一本帐”模式

如前所述,要推行集约化会计核算制度,必须施行统一的会计政策、会计科目、业务流程、信息标准、成本标准和组织体系,归纳起来就是构建会计核算“一本帐”模式。但由于电网公司财务管理内容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构建“一本帐”模式必须遵循一定的步骤:首先,按照“一本帐”的需求统一会计核算制度,其核心是统一会计科目和制定会计核算凭证模板。其次,统一会计核算流程,其中成本费用、售电、工程项目建设、资产管理、税金等核算流程与电网公司经营密切,需要重点梳理和整合。再次,集中管理财务要素资源,通过设立会计核算中心来负责企业集团所有会计核算业务,提高会计核算的专业化水平。最后,建立“一本帐”信息系统,确保信息流畅通。

2.精简管理层级,归并核算主体

传统会计核算采用分散管理模式,纵向管理层级多,横向管理会计主体多,下至供电分局、检修工区都设有独立的会计机构,财务管控力度薄弱,与集约化会计核算管理要求不符,所以需对管理层级和会计主体进行精简归并,供电分局、工区厂队会计核算职能上移到市县供电局,使管理体系扁平化。基层会计机构撤并后,日常小额支付、报销业务可安排驻点核算员或报账员负责。这样会计核算主要是省网母公司和市县供电企业子公司两个管理层级,但母公司不能直接管理和经营子公司,而是通过控股形式行使管理权,并需要对财务管理权限进行合理分割,母公司通过审批制度行使决策权,子公司通过预算制度行使日常管理权,并负责日常经营活动的核算工作。

3.搭建信息平台,协同会计业务

信息化是集约化管理的物质基础,为满足财务集约化管理需求,信息管理系统要从以实现基本会计核算功能为主转变到以财务信息为核心集成各项业务的一体化系统,以全面、准确、完整、实时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管理状况。EPR是集成物流、人流、财流、信息流于一体化的管理软件,集约化管理要求重组会计业务流程,传统功能驱动型的会计流程将转变为EPR环境下事件驱动型的会计流程,并使会计核算与前端业务深度集成。例如关联交易抵消不再采用传统会计核算模式下“表抵法”,而是采用“帐抵法”,但为了保证内部关联交易的正确性,应由会计人员最后确认。由于集约化会计核算高度依赖一体化信息平台,如果信息系统出现故障,会计核算必然受到影响,所以要加强信息系统的维护和安全保障工作。

4.调整工作职能,加强业务管控

集约化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对前端业务信息的准确性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基层电网企业会计职能也需转变,要加强对前端业务的监督和控制管理,而不仅仅作为核算部门,为此基层电网会计职能要积极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借助EPR一体化平台及内部交易平台,基层会计人员可以充分对前端业务监督和管控,从存货领购开始对每一笔销货状态、流向、货品信息、客户信息、货款收取与存放进行监督。

四、结语

电网公司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是涉及面广、影响范围大的系统工程,集约化会计核算作为财务集约化管理的核心环节,承担着重要的职能和作用。为了确保集约化会计核算工作稳步推进,要以一体化财务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构建“一本帐”模式,并精简财务管理层级,调整基层电网公司会计工作职能,加强对前端业务的管控,以利财务集约化管理的实现。

参考文献:

第4篇:会计电算化流程范文

使用财务软件已经不是资金雄厚的大中企业的专利,越来越多的物流公司也已紧跟大中企业的脚步,开始配置财务软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物流公司在规模、资金、人力资源、经营方式上与大中企业都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在实行电算化时也应有自己特殊的考虑。

一、物流公司实行会计电算化带来的变化

改变了会计数据的处理方法。在手工条件下,会计核算工作要由许多人共同完成。实现会计电算化后,输入一张会计凭证,会计电算化系统可自动进行记账、汇总、转账、结账、出报表等一系列工作,对于大量重复出现的业务,系统可以按模式凭证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对于编制会计报表、成本计算等非常复杂且时间性要求很高的会计核算工作,会计电算化系统可以按照一定的程序,由计算机及时抽取数据,随时输出报表,复杂的会计核算工作不仅变得简单、迅速,而且大大提高了会计资料的准确性。

改变了财会人员的工作职能。会计电算化将促进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向既博又专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高,使广大财会人员能从繁杂重复的登账、结账、算账等劳动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物流公司经营管理,使会计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在经济管理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改变了会计数据的修改技术与内部控制制度。会计电算化后,手工条件下对账簿记录错误的划线更正法将不再适应,取而代之的是修改权限、修改标志、凭证冲销等方法,对于经过审核、记账、甚至结账后发现的错误记录,还可以利用电算化系统提供的反结账、反记账取消审核等功能进行修正,这在手工条件下是不可想象的。而手工内部控制制度则一部分保留,一部分更正,这一部分将转化为计算机程序控制。例如,账、钱、物三分管的原则不变,处理每一项经济业务必须有明确的职责分工的原则不变,但平行登记的原则会有所转变,记账、结账则转化为计算机程序控制。

二、物流公司实行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会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作用认识不足。会计核算电算化是物流公司会计电算化的第一个层次,主要内容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进行成本计算、编制会计报表等。而会计管理电算化则是在会计核算电算化的基础上,利用会计核算提供的数据和其他有关数据,借助计算机会计管理软件提供的功能和信息,帮助财会人员合理地筹措和运用资金、节约生产成本和经费开支、提高经济效益。

然而,长期以来,物流公司会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作用认识不足,还处于会计核算电算化的水平。物流公司应在实现财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积极推行会计管理电算化。

会计信息系统使用的理念不清晰。一些物流公司在会计信息系统使用的理念上还有不务实的现象,将其看作是一种身份,一种形象,在购置软件时盲目求大求先进而不顾物流公司实际,造成高价购进的软件只能有小的使用。还有些物流公司只重软件,不重视或不懂软件的维护和二次开发及管理环境改善。

部分物流公司电算化仅仅是为了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会计核算效率,没有意识到建立有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对物流公司的重要性,造成会计人员提供的信息不能了及时、有效地为物流公司决策及管理服务。

已经实行会计电算化的物流公司,无论是物流公司的领导,还是物流公司财务部门的财会人员尚不知道上面这些专门针对会计电算化的规章。甚至有的地方的经济管理部门也不知道会计电算化规章的内容。

会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安全防护意识不强。 会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安全防护意识不强,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自行开发或委托开发的软件在开发和设计中,开发和设计者未能全面、科学地设计考虑,结果所设计的财务软件与实际会计工作相脱节,导致常常出现差错。会计电算化的具体操作者未能按照一定程序操作,导致会计资料的丢失或错误的出现。按照财政部颁布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的规定,发生新的经济业务内容在经过电算化账务处理后,应坚持当天备份,且要双重备份,并分处、分人保管。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22期2013年第39期-----转载须注名来源物流公司财务人员对计算机病毒的侵入防范意识不强,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病毒和“黑客”的侵入。

会计档案形成和保管过程中存在风险。主要是一些实现会计电算化的物流公司,其会计档案是通过针式打印机打印出来的,经过一段时间后,字迹往往会褪色,达不到规定的保存期限要求。对此,一方面可采用激光打印机打印,另一方面可采用电子账簿的形式来弥补其不足。

三、改进物流公司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的措施

加强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应用能力的培训。在积极推进物流公司会计电算化进程中,加强财会人员会计电算化应用能力的培训,使其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保养和维护、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提高会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

对会计、系统维护、系统管理等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应按不同内容、不同要求进行培训,落实培训效果。在培训的内容上符合实际工作需要,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学了就能用上,完善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结构体系。

完善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和管理制度。应根据财政部的有关规章,结合物流公司的实际,完善物流公司内部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制度,以确保会计电算化的正常运作。

完善物流公司会计电算化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要从制度上明确岗位分工,划分岗位职责,在各岗位、各环节上下足工夫,不重不漏地设置“内部会计控制点”,规范授权批准程序,充分发挥岗位之间的制约和牵制作用,堵塞管理漏洞。根据新颁发的《会计准则》的要求,结合物流公司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了货币资金、实物资产、成本费用等经济业务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完善物流公司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一般包括: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人员的任职资格进行规划并划分职责的人员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操作权限、操作记录的操作管理制度;数据输入输出的管理、备份数据的管理、存档数据的管理和保密规程的数据管理制度;系统维护任务、系统软件硬件的维护、系统维护权限的规定、机房管理的系统维护制度。

加强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管理。加强物流公司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管理,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5篇:会计电算化流程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现状;对策研究

随着会计电算化在中小企业的应用,推动了中小企业现代化,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具体体现,实现会计电算化,不但可以提升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以及真实性,而且提升了会计工作效率。本文主要分析关于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的问题,包括流程、人员素质等方面的问题,并且提出了有效的对策,应当规范财务处理的流程、落实管理流程、提升人员素质。

1会计电算化当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1.1财务处理的流程缺乏完善性

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窄以及资料规模小,财务流程过于简单。目前,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在工作流程上依然是老三样,主要包括报表、账务以及工资三个部分,没有应用会计软件的功能模块,包括资金管理、成本管理以及预算管理等。电算化需要改变传统手工做账的方式。流程缺乏规范性主要体现在核算方式以及制单方式的不统一,特别容易导致账目出现问题,从而误导管理层对企业的决策,进而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

1.2缺失管理流程

在会计电算化的过程当中,传统记账模式的主导地位将改变,由之前的主导转而变为辅助的位置。在会计职责、管理模式以及操作流程等方面都将发生比较大的变化。一方面,传统的会计工作在应急管理方面也比较便捷,传统的管理模式虽然存在很多弊端,但是传统会计可以做到得心应手。另一方面,电算化对于精细度要求比较大,当前的很多中小企业在经营当中采取传统电算混合管理的模式。电算化的管理流程缺乏规范性,在内部控制当中基本上是手工分账,并且岗位之间缺乏有效的牵制。

1.3人员素质偏低

当前,中小企业在进行电算化会计管理之后,在产品稳定以及政策稳定的基础上,会计的素质至关重要,对于电算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会计电算化的环境之下,相关财务管理的人员不但应当具备比较丰富的财务知识以及计算机知识,而且应当熟悉核算操作的各个环节。当前,大部分财务管理人员依然使用传统手工核算系统,员工没有经过长期的训练,经验严重不足,大多短期培训之后就直接上岗,这样导致这部分员工对于软件的相关知识了解比较少,万一电脑出现问题或者软件出现问题就不知道采取何种方式进行处理。人员素质偏低是影响电算化效果以及效率的重要因素。

2促进当前企业会计电算化有效对策

2.1规范财务处理的流程

针对财务处理流程方面存在的问题,应当采取合适的管理流程,这套管理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程序,第一,记账凭证。第二,汇总凭证。第三,科目汇总。在采取处理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几条原则。第一,应当促使财务处理的流程和单位的规模、业务性质、经营管理等相互符合以及适应。第二,应当促使财务处理的流程可以完整、准确地为会计信息使用的人员提供最全面的资料。第三,财务处理的过程应当进行必要的精简,尤其是核算手续等,从而提升核算的工作效率。

2.2落实管理流程

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财务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命脉,对于财务进行有效的管理是现代企业的重要内容,其中,应当落实财务管理的流程,主要的流程包括:出纳岗位流程、管理费用的岗位流程、工资岗位流程、销售费用的岗位流程、福利工资岗位流程、内部审计岗位流程以及主管的岗位路程等,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性质特点,重点需要落实以及掌控以上流程。

2.3提升人员素质

首先,在财务流程、人员管理以及管理流程等各个要素当中,人员素质是其中的核心要素,其中,考察员工的素质主要从职业道德以及能力两个方面进行考察,这两个素质是考核员工素质的关键所在。其次,针对会计的工作要求以及人员特点开展培训,培训应当促使相关工作人员的知识体系化以及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促使会计可以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以及市场经济的要求。作为企业,应当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邀请业内的专家以及学者进入到企业开展讲座等,更新员工的知识储备以及及时给员工充电,加强员工的技术培训以及思想道德培养,此外,应当制定相关措施提升人员素质,并且形成企业独特的文化,从管理层到财务人员,都应当做到节约,进而在企业当中形成节约文化,员工不浪费企业的一丝一毫。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小企业电算化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财务处理的流程缺乏完善性、缺失管理流程、人员素质偏低。应当规范财务处理的流程、落实管理流程、提升人员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会计工作效率以及质量,从而促进中小企业现代化,进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言,鲍新中.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J].中国总会计师,2016,6:145-147.

第6篇:会计电算化流程范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企业信息

会计电算化核算能完成凭证录入、记账算账和报账等核算工作。它是集核算和管理于一体的会计信息系统,财务会计信息为管理提供重要的信息资料,作为其信息来源和依据。电算化具有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数据高度共享、检索查询速度快捷、编制报表简单、数据准确等特点。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会计数据处理方式和账务处理方式及内部控制制度,注重会计信息分析。所以应强化会计电算化,增长会计信息的安全性、体察性与档案管理工作,使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如何将会计电算化融入现今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之中,是现代化管理和会计自身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

一、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信息管理的关系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企业的会计信息约占企业全部信息的70%,会计电算化系统在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如果把管理信息系统比作大脑,那么会计电算化系统就好比神经中枢系统,控制着整个系统的运行。会计电算化是整个企业信息化的重要保证。

会计电算化是采用电子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算账、报账及对会计资料进行电子化分析和综合利用的现代记账手段,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和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中的简称。

企业信息管理的核心是企业资源计划(erp),它以供应链管理(scm)为重点,以财务成本控制为目标,通过精心设计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把从原材料开始到产品服务整个过程企业所拥有的人、财、物、信息、时间、空间等资源进行综合平衡和优化管理。

如果一个企业真正建立起信息管理平台,那么基于模拟人工业务内容和流程,与实时发生业务处理、管理控制相分割的传统会计电算化,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内容上都将发生一次质的飞跃。建立在企业信息管理化下的崭新的会计电算化——“会计化系统”将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信息系统,是一个能与业务协同处理,能实时进行数据处理,实时管理控制的系统,是一个信息高度集成和共享的系统。它能随时查看各种成本费用的实际发生情况,变事后反映为事前分析,事中控制,随时利用账表一体化产生业务执行数据,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真实、可靠的数据。

二、企业信息化管理对现行会计电算化的影响

(一)对会计数据输入形式的影响

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数据的输入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书面形式的原始凭证在很多情况下被电子数据所代替,如电子商务产生的交易凭证、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自动记录的生产数据等。二是原始凭证的输入点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在财会部门,而在产生数据的业务部门,如采购部门、销售部门以及办公自动化环境中。三是大多数记账凭证将由会计电算化系统自动产生。会计数据输入形式的改变将对传统会计岗位的设置、数据处理流程、会计数据资料的生成与管理带来一系列的变革。

(二)对会计数据处理内容的影响

传统会计数据的处理围绕会计要素展开,会计信息主要是价值信息,最后形成若干通用会计报表传递给信息使用者。会计的主要目的是确定资本价值和最佳收益,信息使用者通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数据就可决定决策模式。这种会计方法的特点是,提供的会计信息对所有不同信息使用者都是统一的、事先确定的、综合性的、单一计量的。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数据库信息为整个企业信息系统共享,它存放的是企业最基本的经济活动事项的数据,而不是按会计要素进行货币计量并分类、归并和综合化的数据。利用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极强的数据处理能力,使会计信息化系统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综合系统地位得到加强,由原来的以提供日常核算资料为主,发展到对企业的各类管理人员提供信息。

(三)对数据处理流程的影响

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数据处理流程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数据处理流程的起点由财会部门的凭证输入点扩展至企业的业务源头,进入系统的业务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系统数据处理的准确与否。二是日常的会计数据处理和信息输出均由计算机网络系统自动进行,除非出现计算机安全问题,计算机内部数据处理一般是不会出差错的。只要保证输入的正确性,也就保证了处理和输出的正确性。在计算机内部没有必要模仿手工处理流程进行账账核对和试算平衡处理,数据处理流程可直接根据实际的数据流来设计。

(四)对会计数据处理组织的影响

传统会计组织结合内部控制的要求按会计工作的不同内容进行划分,并相应地配备会计人员开展数据处理工作。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原先由会计人员分工完成的许多内容都由计算机集中自动地完成,因此组织形式和人员配备必然会发生较大变化。尤其是当企业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和规模时,会计信息化系统将完全融合于整个企业信息系统中,企业内部传统的部门界线、数据处理职能分隔将越来越模糊。

三、实现会计电算化与企业管理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1、运用了电算化系统的企业,只是解决了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尚未进一步提出全面的企业信息管理的解决方案,因此无法实施会计核算与信息管理网络资源共享。许多企业既上会计电算化,也搞信息网络平台,但从一开始两者就是分离的,不相干的,缺乏统一和长远的规划。

2、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相融合,对相应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较高,要求会计人员既懂会计、又懂管理,不仅熟悉会计电算化知识、又熟悉网络知识,既会会计业务操作,又能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但目前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不能适应这种发展的要求,因此人才问题成为网络会计发展的一大问题。

第7篇:会计电算化流程范文

摘 要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目前存在一些问题,阻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解决这些问题,应当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现状 措施

会计电算化教学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在财会类专业群中的应用。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应是了解基本的会计理论知识,熟练操作计算机,能适应并承担企业、行业及一般的社会实体的流通、会计、统计和简单的管理工作。学校在培养人才定位上应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要根据企业、行业等社会用人机构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计划、考核评价体系,以服务企业、社会为目的。下面笔者就电算化教学谈一点个人体会。

一、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定位不明确

目前,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的企业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如今大部分企业在进行账务处理时已经普及了电算化,也就是说,企业的财务人员不仅要懂得会计的监督、核算流程,掌握传统的记账、登账方法,更要与时俱进,懂得运用电算化的软件来协助财务工作,适应企业的财务改革。作为培养专业化人才的基地,中职院校必须要结合市场需求,跟上科技发展的速度,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综合人才。在培养会计类的专业人才时,更是要考虑到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增强学生的电算化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学校所学知识技能能顺利应用到今后的工作岗位中。

(二)师资力量欠缺

中职院校除了对会计教学的定位不够明确外,还严重缺乏具备会计电算化综合素质的教师。因为在会计类专业中,大部分有经验的老教师都很少接触计算机,自然在会计电算化类的知识上存在很大的缺口。而那些精通计算机专业知识的老师,又缺乏会计专业的基础,并且对会计与计算机相结合的知识掌握得不够系统。因此,中职院校非常需要精通会计与计算机专业并且能将两者有机融合服务于具体教学的复合型教师。

二、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途径

(一)教学内容应以培养学生工作能力为方向

会计电算化专业不同于传统的会计类专业,它的实用性非常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其实就掌握了实际的财务工作流程,提高了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说,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可以归为职业教育。此专业培养出的人才,必须在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时,具备更强的财务工作胜任能力,达到用人单位的专业要求。因此,在教学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必须紧紧围绕社会的需求,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选择实用性更强的教学内容及教材。

(二)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适当运用比较法, 增强教学效果

要顺利展开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还是应当先加强训练学生的会计基本功,即在学生熟练掌握手工的记账流程、清楚具体的会计业务的基础上,再引入会计电算化。在教学中,要将电算化的会计处理流程和传统的手工财务流程做比较,找出两者的相同之处,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更要强化二者的不同之处,使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的理解更为深入。另外,还可以比较几种常用的财务软件,触类旁通,让学生对会计电算化有全面的认识。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进行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时,必须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因为此门课程本身就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相关,这更需要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只是“纸上谈兵”,不仅要依靠相关的计算机软件来辅助教学,更要懂得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完善课堂理论知识的教学。只有利用好了现代教育技术,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

(三)加强实践教学, 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1.采用案例教学, 将教学活动的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

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课程,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较多采用的教学方法应为案例教学法。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同时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最终使相关知识深入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去。具体教学流程如下:第一步,教师要对会计电算化的相关理论知识深入了解,找出教学的重难点,据此编制出相应的案例;第二步,出示教学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此过程中教师进行适时的引导,再根据讨论结果做出总结;第三步,要求学生写出分析报告,总结出案例中涉及的会计电算化知识。

2.加强校企合作, 拓宽中职教育的办学思路

要使中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紧跟社会需求和企业发展方向,就必须要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校企合作的方式多种多样,学校可以与生产财务软件的公司合作,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实习基地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培训;还可以让教学会计电算化的老师到一些企业考察学习,了解企业在推广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另外,学校还可以聘请企业中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到学校讲学,给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实践指导。

(四)建立专用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

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离不开计算机的实际操作。学校应该提供有力的硬件设施支持,根据会计这个专业历年的学生人数,配备适合的网络教室,保证在这个实验室中每位学生都能单独操作一台计算机。同时,要建立实验室的局域网络,并与校园网、互联网相连,方便理论知识的教学。另外,实验室中要增设相应的电教设备,以模拟教学需要的会计环境,帮助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操问题。在建立模拟实验室时,学校要多与开发管理软件的公司交流合作,参考他们的有效意见,同时和这些企业共同举办一些对学生进行业务培训的活动,增长学生的相关技能。

三、结束语

计算机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已经使传统的信息处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以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我国政府对加快企业信息化的要求, 企业及其他组织的信息化速度也必将加快, 数据处理也必将沿着整合和共享的趋势发展。这种环境不仅对各种类型组织的会计人员和管理者提出了挑战, 更重要的是对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如何适应信息技术发展, 合理设计财经类中等职业学校的电算化教学模式, 已经成为培养新一代财经人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则林.初级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探讨.职业教育研究.2007(4).

第8篇:会计电算化流程范文

一、目前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

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已广泛应用到会计工作中。会计电算化课程已成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程。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既要求学生要掌握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以及保养和维护。

会计电算化教学既不同于会计学科教学,也不同于计算机应用学科教学。现行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侧重于学生会计核算能力的培养,有的教师认为,会计电算化教学就是给学生讲解会计理论方面的内容,至于计算机知识、会计软件的使用技术以及保养和维护等操作实践性技巧的内容是实践环节的事,从而造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指导严重脱节。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对会计电算化这门课把握不准,要么以讲授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为主要内容,缺乏与具体会计软件操作使用上的衔接;要么以讲授某种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过程为主要内容,忽略了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理论;还有的以讲授程序编写或计算机基础理论为主要内容,会计的内容少之又少。这种不同课程之间系统性和连贯性较差的问题,在教学中普遍存在,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对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不够正确。而教学目标不明确不仅会影响到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编排等问题,也会导致教学内容深浅程度不统一,直接影响了教学活动的开展。

2.教学内容不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培养掌握计算机和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的初级会计实务人员。基于这样的定位和培养目标,中职学校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注重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能力的训练。

目前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能力本位不突出,仍以学科为体系,知识为本位,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实际系统操作水平培养不够,教材内容与社会需求相脱节,专业理论偏深,知识陈旧,跟不上财经政策的调整与变化。由于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跟不上,职业技能的训练力度不够,影响了学生熟练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形成,部分专业教师本身缺乏必要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不适应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的需要,实践环节缺乏等导致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不高。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

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会计电算化原理和会计电算化实务两部分。会计电算化原理涉及较多计算机知识,如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管理信息系统等知识。因此,会计电算化原理讲授的内容本来就枯燥而抽象,尤其是会计软件的设计和开发部分。但不少中职学校还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依据,采取简单的课堂讲授,不注意调动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缺乏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学生难以理解其中原理,久之也就丧失兴趣,教学效果因此大打折扣;而电算化实务部分目前的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环节只是进行了较简单的分模块实验,而缺乏将系统的一整套企业会计业务结合财务软件进行综合训练,不能使学生更好地认识手工处理流程与计算机处理流程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及如何将企业中一整套系统的会计业务运用财务软件进行完整的账务处理。

4.教师综合素质不高

会计软件不断的发展, 已逐步应用到电子商务领域中,对会计电算化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现在很多学校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师大多数是会计专业出身,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计算机专业知识,自然无法熟练应用这个现代工具进行教学与研究;而从事计算机专业课教学的教师,又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财会专业知识,自然适应不了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需要。会计电算化的教学需要既精通会计知识,又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复合型的人才,在师资队伍中极其缺乏,成为制约会计电算化教学发展的瓶颈。

二、解决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1.帮助学生打好相关学科知识的基础

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综合性的课程,要求学生既具有牢固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又要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操作和财务软件的应用技能。中职校教学目标是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掌握会计软件的实用型人才。学生经过培养后,应该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一般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能够对常用的会计软件进行日常的维护,初步具备自学应用各种会计软件的能力。

会计电算化实质上是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替代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判断、预测和决策的过程。换句话说,会计电算化工作实质上是会计工作,只不过借助了计算机这种手段而已。只有具备了计算机和会计两方面知识的人员,才能适合各单位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求。因此,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既要包括计算机内容,更要包括会计内容,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重点在于怎样将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与计算机的应用很好地衔接起来。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对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目的的认识程度,要求学生在学习电算化课程之前,首先把会计专业所掌握的知识、理论仅能满足手工会计核算、计算机文化基础和数据库基础等课程学深、学透, 把握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的学习,才能够做到浅显易懂、牢固掌握,同时也为今后的会计上岗工作奠定基础。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不能仅仅只是一门课程的教学,应该是一门专业技能的学习与实践的教学。中职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技术和能力为主,以操作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的能力素质教育,因此,中职学校要合理安排会计电算化的课程设置,应该将会计电算化课程定位为一门会计专业课而不是计算机专业课。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会计教学应以财务会计软件的操作原理为主要内容,而计算机教学应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

既然中职学校已将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会计电算化实用人才,即实施电算化的单位所需要掌握会计软件实用技能的会计人员,那么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就应该着重讲解及流程,关键是原理要讲透,而不能硬性按流程操作,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有懂得每一步骤所对应的理论知识点,才能记得牢靠,也才是真正掌握了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的目的,也才能在掌握一种财务软件操作的基础上,对其他财务软件也会用同样的原理去操作。

3.加强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应摒弃传统的知识靠教师传授的观念,改为教师引导,由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做法。教师与学生是教学活动中同等重要的角色,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自主掌握知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在初步演示讲解完基本操作方法之后,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同学分别轮换充当账套主管,会计,出纳,完成指定的会计业务。业务处理任务完成之后,再分小组归纳总结学习心得与操作注意事项。同时,也可以运用比较法教学,将手工会计模拟实习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相结合,促进学生对手工会计处理流程和计算机会计处理流程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全面掌握,把一整套手工处理的会计业务资料运用财务软件进行相关业务处理,通过两种实习方法的操作比较,增强学生对两种处理流程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巩固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效果。

会计电算化教学手段应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优势,教学中的会计电算化原理课程部分,应尽量采取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是教学对信息社会发展的积极反映,改变了传统的粉笔+黑板式的教学方式。可以将传统方式下难于表达的图形、事物等,借助于多媒体,立体、动感、形象地传达给学生,既避免了内容的枯燥性,又能够激发学生对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在会计电算化实务教学环节,应建设专用的实验室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4.加强教师队伍培养和建设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极强,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如果教师本人对软件操作不够熟练,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能做出快速、准确的答复,就会造成实训课程效率不高。

第9篇:会计电算化流程范文

1.1会计实训教学内容不完整

在实训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该企业的原始凭证编制生成记账凭证,再根据编制的记账凭证填写账簿,直到完成一整套的会计核算流程。但这一过程中所使用的原始凭证均为教师准备好的,不需要学生做进一步的审核,对于原始凭证,会计工作人员必须做最初的审核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会计核算流程。这就导致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过程中核心内容无法体现,导致学生不能学到过硬的技术本领。

1.2各高校对培养人才的定位不准确

大部分高职类院校对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基本可以定位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初级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其定位要求学生只需掌握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中包含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一至两种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即可。这种观点为适應社会的需求,将会计电算化的专业课程与软件的培训课程同等对待,只侧重于为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而忽略了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注重培养会计软件开发人才,要求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基础操作,还要具备开发软件的能力,这种观点又与社会所需要的高职型人才的需求不相符。

2合理推进高校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的对策

2.1完善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的内容

作为会计电算化质询课程的老师,在编制教学案例的时候,要刻意的将会计业务的原始凭证编织成不完整的或不合法的,比如作假的发票、偷税漏税的原始凭证等,这种做法的目的是为弥补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内容不完整的缺陷,旨在通过纠错教学法培养学生在进行一个会计核算之前养成对会计业务原始凭证进行审核与监督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全面认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此外,还需加强电算化教学与其他专业课程的接轨,丰富实训课程内容,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和实际工作技能,可将电算化实训教学内容与《会计基础》账务处理程序、《财经法规》会计法律制度、《财务会计》中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报表公式等内容结合。以资产负债表“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填制为例,《财务会计》中主要是根据各项非流动资产和负债到期期限的明细账务资料进行填制,在电算化实训教学中可通过财务软件的UFO进行编制——在子系统中增设上述两个科目。

①期末按照手工会计方法编写分录并进行审核记账:

借: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长期借款等。贷: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3~5年应收账款等;

②编制两个科目的报表时直接运用公式定义自动取数;

③下期期初对①所做的分路进行反向的转回分录。

按照上述的实训处理方法,可将《会计基础》中的分录编制、《财务会计》中的报表编制以及电算化UFO系统进行有机整合,从而深化学生对“会计科目设计需充分满足编制会计报表需要”这一基本原则的理解。

2.2正确认识并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

各高职类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培养人才的目标不仅要符合高等院校职业教育的标准,而且要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企业人才需求。综合考虑社会的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各院校学制学时的设置等因素,各高职类院校可以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义为: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基础操作及其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专业体系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各高职类院校必须重视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的教学模式,适时更新教学素材。老师之间要不断进行沟通,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深刻认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积极探讨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为培养高质量的社会人才时刻努力着。

参考文献:

[1]陈科,涂利平.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仿真实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D].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4(1):126-128+140.

[2]许海翠,刘彦芬.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商情,2013,(28):242.

[3]余瑰.论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训手段之创新[J].经营管理者,2016,(28):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