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会计实务培训范文

会计实务培训全文(5篇)

会计实务培训

第1篇:会计实务培训范文

1.管理会计实务应用新的科学技术

传统的会计工作一般是由会计工作人员采取检核、计算、记录和报告的方法步骤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存储和利用的工作,最后得出可以帮助利用者决策和管理企业经济活动的资料,这些工作绝大多数是由会计工作人员人工完成的,所以,在传统的会计工作中,财务数据的日常处理不仅会消耗会计工作人员的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工作效率还不理想。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电子计算机科技飞速发展起来,且应用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会计工作的数据处理。目前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电子计算机新技术也在进一步完善,利用它可以完成从数据凭证到报表的所有处理过程,这样不仅使得数据采集能够通过网络化以非常快的速度获取,解放了会计工作人员,节省了人力和数据核算的时间,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这样会计工作人员就可以把精力投入到其它的职能里去。此外,利用计算机使得会计数据处理过程中人工对数据结果的干预大大降低,其精度大大提高。

2.管理会计实务的重要性提高

管理会计实务的具体任务从以前的外编送报表和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变为对外加强管理。以前会计实务主要是核算企业的财务支出,反馈企业的财务状况,为企业的投资等行为提供参考依据,现在逐渐转为财务预算、财务支出控制以及财务支出核算并行,把提供和运用财务数据结合起来。会计实务开始干预企业的生产、推动经营并且参与到企业的决策中,其重要性显著提高,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会计实务的地位和作用增强。

3.管理会计实务方法趋于科学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的管理会计实务的方法不断涌现,比如标准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以及弹性预算法等。这些新的方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此同时,为了满足财务数据分析、财务预算和企业的重大决策等方面的需求,管理会计实务的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决策方式,比如充分运用工科数学分析、交通运筹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数学方法。

二、管理会计实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实务的管理存在缺陷

现阶段,绝大部分现代企业的会计部门还是直接由企业的管理层直接进行管理,大部分企业还没有设置会计相关的经济部门来专门负责监督和管理会计方面的工作,非专业的管理层来管理专业会计实务人员会使得会计人员在工作时畏手畏脚,这样的工作环境会对会计工作价值的最大化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会计实务除了在企业内部受制于企业的管理层还必需在企业外部听命于地方政府,尽管会计行业的法律制度很健全,也避免不了有些人专钻监查部门的缺漏,为了眼前的利益去做假账的现象。这样很不利于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企业也不能够得到长久的发展。

2.管理会计实务人员专业素质整体偏低

目前,我国现代企业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营领域扩展到了各个方面,经营范围也不断向国际化发展。这些变化在一定成都市提高了会计实务人员的专业度,我国实行持证上岗的规定也已经有很多年,但是,还是存在一部分既没有会计上岗证也没有相应学历的会计实务人员,一般情况下,这些工作人员对于宏观的经济政策以及会计专业知识都缺乏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在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如此快速的今天,会计行业的电子化与科技化也不断发展起来,那部分知识水平比较低的工作人员就很难掌握这些先进的技术,这导致很难保证会计工作的专业性和严肃性,很大程度上降低会计实务的质量,甚至可能导致企业在财务的根本上出现漏洞。除此之外,部分会计实务工作人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就比较低,出现了借用工作之便为自己谋取私利的现象,无视法律法规的规定,成为企业和国家的害虫,严重阻碍企业有序的发展以及我国财会改革的健康发展。

3.对管理会计实务的认识存在错误

管理会计实务在每个企业中作用都是非常关键的,会计的任务不仅仅要使得企业的投入最小化,能够减小企业的支出,对企业内部负责,还必需要对社会、对政府、对法律负责。但是,在当前却普遍存在一种错误的认识,那就是只重视企业效益而轻视国家的法律法规。在企业对管理会计实务人员进行表彰时,评价的标准一般是为了企业的收益增加增长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在企业的创收和财务水平提升中表现突出等,但很少会有要求工作人员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这些评价使得会计人员在潜意识里就偏重了企业利益,往往很难顶住利益的驱使去做假账。在这种环境下,对于管理会计实务必须遵循真实性、一致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原则的实现便变得困难重重,这更不利于企业甚至社会有序健康地发展。

三、关于管理会计实务发展的几点思考和对策

1.加强对管理会计实务的重视程度

在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企业的管理层已经和以前只在文件上签字盖章的情况不同了,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具有领导企业向着前方发展的能力,作为企业的领航者,使企业得到长远的发展。管理人员不仅应该有经济和会计的相关专业知识,还应该对会计实务有足够的重视。企业的财务总监应该参加企业中重大财务活动的决策,这样可以使企业的经济活动和资金更有效的结合,促进企业发展。企业的管理人员在进行一项经济活动时,应该和企业中的会计实务人员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只有对企业的资源和财务有比较全面清晰的认识,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只有保证信息的正确性,依据企业的会计实务信息不断地修正经济运营方案,才能使企业获得最大的效益。

2.加强对管理会计实务的改革

企业的会计实务人员应该勤于学习并乐于运用新的核算方法,会计实务的管理以及会计科技化等方面需要做进一步的改革,政府应该引导并且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会计科技化事业,使得管理会计实务能够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发展下去。总之,企业应该积极地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和气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会计实务管理体制。

3.提高会计实务人员的专业素质

会计实务人员的素质水平和工作积极性怎样,直接关系到会计工作效率的提高以及对会计工作改革的顺利开展。企业对会计实务人员的选拔应该严格把关,制订相关的选拔制度。众所周知,美国的“安然”,中国的“琼民源”和“银广夏”等会计造假事件都和会计实务人员缺乏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底线脱离不了关系,所以,各地方政府和企业应该提倡会计实务的职业道德,并确立法律法规来强化约束企业会计实务,帮助企业加强会计实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并结合企业的日常会计工作引导和培育会计实务的职业素养,使其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和职业道德行为。此外,对从业人员定期进行相关领域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要求会计实务人员能够紧跟企业改革与技术改革的步伐,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素质。与此同时,加强后续的教育,提高会计工作实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

4.加强对管理会计实务的认知

企业应该让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对管理会计实务的每个环节都有所认识和了解,这样不仅对企业会计文化体系的建成有帮助,还可以将会计实务由原来的被动变为主动。加强各部门与会计部门的配合,促进管理会计实务的发展。

四、结语

第2篇:会计实务培训范文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会计实务应用

1谨慎性原则相关理论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容易因为各种不确定因素产生各种经营风险,因此为了不对企业正常运营造成严重的冲击或经济损失,要时刻保持谨慎,对可能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进行预先识别和评估。不能高估企业的资产或收益,也不能低估负债或支出,要提升企业防范和控制风险的能力,防止企业在面临损失时难以维持正常经营的情况。谨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的一种重要原则,通过预估和判断,让企业投资者和领导根据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实施正确的投资方案,作出合理的经营决策。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维持自身的市场地位,就要提升自身防范经营风险和掌控市场的能力,因此需要谨慎面对市场变化,保证企业财政运行的稳定。

2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2.1在资产方面的应用

在会计实务中应用谨慎性原则,对会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其必须全面预估可能出现的经济损失,按照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实际情况进行统计和计算,防止虚计资产价值的情况,使资产价值的计算与实际相符合。

2.1.1对固定资产使用加速折旧法

该方法指的是在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期内,要在前期增加对资产的计提折旧,后期减少计提折旧。由于在初期使用固定资产时较容易使企业得到更高的收入,此时的固定资产具有很大的经济效应,因此要在早期阶段增加计提折旧,使收入和成本的比例更加合理。同时,如果固定资产的价值逐渐降低甚至即将报废,那么该资产的折旧损耗已经在早期就被收回。这样的做法符合谨慎性原则。此外,采用加速折旧法能够降低企业承受的所得税负担,换言之就是企业从国家无息贷款,这为企业设备设施等该固定资产的检修更新提供了益处,特别是在当前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的时代,高新技术企业则更加有必要采用加速折旧法来合理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

2.1.2确认借款费用资本化

对借款费用的资本化要根据借款费用是处于资本化期间还是非资本化期间,以及是否满足资本化条件来确认。借款费用在非资本化期间时,只能费用化。借款费用在资本化期间,如果借款利益满足资本化条件就能资本化,然后将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予以计入,若不具备资本化的条件依旧要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这样的方式能够避免企业高估资产的现象,进而对利息费用计算不足,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2.1.3确认与计量无形资产

在确认和计量无形资产时,要按照以下两个条件:第一,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较为准确的计量;第二,企业有很大可能会获得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企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从无形资产达到确认条件到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前全过程中发生的一切支出额,同时对于以前期间经过费用化的支出,不会作出调整。由此看出,谨慎性原则对于确认和计量无形资产具有的重要意义。

2.1.4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如果资产的实际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不相符,不能为企业今后的经营带来利益,就要对资产做计提减值准备。因为资产的价值就在于要增加企业的经济利益,如果失去带来利益的功能就不能将其视为资产。因此企业要根据资产的实际价值和效益来对资产进行确认。当企业资产开始发生减值的趋势,就要立刻做好计提的准备,核算资产减值的具体数据,确定实际可以回收的金额,对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减值。新的会计准则对此作出规定,当资产的减值损失在前期经过确认,即使在后期得以恢复,除非是用于出售、资产处置等情况,否则都不能转回。这一资产减值准备制度,确保了企业资产实际账面价值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是谨慎性原则的体现。

2.2在收入方面的应用

2.2.1收入的特征

企业会计准则对收入进行了定义,确定收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企业收入是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第二,企业获得收入会增加企业资产或者减少企业负债,或二者兼有,进而增加企业所有者权益;第三,收入是从外部流入企业内部的经济利益;第四,收入不包括企业所有者的投资。

2.2.2收入确认的判断

要确认企业的销售收入,必须按照以下几个依据:第一,与企业商品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要具有流入企业的可能性;第二,企业不再保留与产品相关的管理权,同时不再继续控制已售商品;第三;企业将商品所有权的报酬和主要风险转移到卖方;第四,企业能够有效计量收入金额;第五,企业能够对将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成本实施有效的计量。以上几个条件如果企业能够同时满足,则能够对销售收入进行确认,若有一条不满足,也不能确认收入。以这样的限制来避免高估收入的情况,满足谨慎性原则。

3会计实务中谨慎性原则应用建议

3.1把控好应用程度,强调会计信息披露

在会计实务方面,工作人员需要从多个方面对谨慎性原则实际应用中的优势以及缺陷进行准确把握,把控好其应用程度,要从会计实务具体情况,科学而灵活应用谨慎性原则。工作人员在开展会计实务工作中不要过分依赖谨慎性原则,也不要可以降低谨慎性原则应用程度,要利用多种可行的方法,对会计实务各类风险进行客观、深入地评价,结合会计实务工作开展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联系谨慎性原则应用要点以及注意事项,科学探究谨慎性原则在资产、收入、财务等方面具体应用路径,合理把控谨慎性原则利用程度,采用可行的应用方案,将其科学应用到会计实务方面,发挥具体作用的同时促使会计实务工作有效开展。此外,在应用谨慎性原则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将会计信息披露原则应用其中,促使二者有机联系,全方位准确把握企业当下财务收支、经营管理等具体情况,深化会计实务具体环节,防止运营管理中资金大量流失。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企业需要根据会计实务工作开展中谨慎性原则应用情况,从各方面实际出发加大会计信息披露力度。企业要根据日常运营管理中财务杠杆与绩效,内部股权集中程度等情况,科学开展会计信息披露工作,利用合理化的方法、手段,全面、客观判断和会计实务密切相关的各方面风险等,利用不同形式合理披露内部财务状况,包括经营管理实际情况,优化财务管理、运营管理等环节的同时深化会计实务工作,高效应用谨慎性原则,提升自身盈利、运营等多方面能力。

3.2优化完善制度体系,明确财务人员职责

在运营管理过程中,企业会计实务工作开展以及谨慎性原则科学应用都离不开重要的制度保障。企业要根据会计实务开展中谨慎性原则应用问题,优化完善已构建的基于会计实务制度体系,以谨慎性原则为媒介,优化内部制定的财务、监管、职责等方面制度,使其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实时规范财务人员在应用谨慎性原则中的行为,防止出现滥用职权以及谨慎性原则现象。在此过程中,企业要科学构建财务制度,借助制度作用,规范谨慎性原则应用过程中财务编制、财务表格等环节,借助可行的监管制度,加大对会计实务的监管力度,科学约束财务人员行为,及时发现谨慎性原则应用中潜在的隐患问题,对其合理化处理的同时实时呈现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企业要完善责任制度,使其和财务制度、监管制度等紧密联系,科学调整内部设置的财务岗位,优化岗位人员在会计实务方面具体任务,在层层细化的基础上明确各岗位人员在谨慎性原则应用方面的具体职责。以此,防止在应用谨慎性原则过程中,出现岗位重叠或者交叉现象,保证运营管理中各项会计实务工作有序开展。

3.3优化应用各项会计原则,加大内外部监督力度

3.3.1优化应用各项会计原则

在处理会计实务过程中,谨慎性原则只是应用其中的一项会计原则。在应用过程中,企业要准确把握各项会计原则,明确和谨慎性原则存在冲突的原则,要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会计实务处理过程中各项会计原则应用顺序,不要一味地优先使用谨慎性原则,促使各项会计原则都能得到科学应用,在相互作用下,提升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处理方面的应用价值。比如,在核对会计信息数据过程中,财务人员在应用谨慎性原则的同时要将客观性原则、配比原则等合理应用其中,要在规范化应用客观性原则的基础上优化利用谨慎性原则。如果在应用配比以及权责发生原则中,谨慎性原则和其冲突,财务人员要综合考量开展的经济活动,根据其不确定程度高低,合理调整会计原则应用顺序,确保在会计实务处理过程中获取的会计信息更加精准,能够客观折射日常经营管理各方面情况,及时深化会计实务处理环节,保证会计实务处理质量。

3.3.2加大内外部监督力度

在应用谨慎性原则过程中,企业要以会计实务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加大内外监督力度,可以借助科学技术手段,构建基于谨慎性原则的财务监督管理系统,动态监督会计实务环节谨慎性原则应用情况,利用可行的方法,优化其在处理会计实务中的应用路径,提高内部监督质量。企业要根据构建的系统平台,随时整理、分析大数据下会计实务工作开展中谨慎性原则应用方面产生的海量信息数据,实时了解谨慎性原则应用情况。同时,企业要加强内部各部门在会计实务处理方面的联系,在监督系统平台中共享相关信息资源,便于财务管理人员更好地了解运营管理中各部门经济活动开展情况,优化完善会计实务处理,把控好极易出现的各类风险,高层次应用谨慎性原则。此外,企业也要加大外部监督力度,促使谨慎性原则应用过程中内外监督不断融合,借助外部力量,优化创新会计实务处理工作,包括谨慎性原则应用环节,确保其在新时期复杂化的会计环境中能得到有效应用。企业也可以在内外部监督中深入了解财务人员综合素质高低,定期开展不同层次的岗位培训工作,提升谨慎性等会计原则应用能力、会计实务处理能力,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将谨慎性原则高效作用到会计实务处理中。

4结语

谨慎性原则对于会计核算十分重要,但是当前我国的会计处理还存在较多随意性,谨慎性原则还未广泛并且深入的运用其中。我国要充分发挥谨慎性原则防范企业风险的作用,通过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合理计算和分配资产与收入,保护投资者、债权人的利益,推动企业持续稳定的获得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付丽英.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实务中的应用研究[J].经济师,2018(6).

[2]韩伟.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实务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8(8).

[3]裴柏强.谈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8,13(2).

[4]钟骏华,孙晓铮.论谨慎性在会计实务中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3).

[5]何梦涵.新会计制度谨慎性原则在财务会计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12).

第3篇:会计实务培训范文

1.1企业人工成本核算方面的变化

由于企业生产运营性质的不同,再加上我国在会计方面并未能提出完整、全面的人工成本概念,使得企业人工成本的核算也是比较混乱的。而新企业会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篇,便针对以前企业人工成本核算不合理的现象,提出了新型全面的人工成本核算观念,相信在新会计准则的推广应用与不断完善下,有望扭转长期以来关于人工成本核算中劳动耗费与补偿方面存在的模糊现象。

1.2企业直接材料成本核算方面的变化

原企业生产成本会计管理中,直接材料成本核算主要是指产品生产中,所耗费的直接材料的成本(包括从原材料存货的采购成本或其他途径所获得的成本)。而在新会计准则中,直接材料成本核算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其一,新会计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出法,而根据应用指南的指示,主要可通过加权平均法来核算当前企业的直接材料成本。其二,当用于生产的原材料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当前的成本时,可通过贷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以下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等科目,保证能够在企业成本会计处一手法基本统一的情况下,对所有资产减值准备进行转销,从而尽最大可能地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

1.3企业生产成本核算方面的变化

传统的企业成本核算大多是采用吸收成本法进行,该核算方法主要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与制造费用三部分所构成,而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企业生产成本核算方面主要发生了两点变化:⑴其规定企业生产成本是指除过工资总额与职工福利以外的其他职工薪酬,均由生产单位员工承担的部分。且需要长时间构建或生产才能完成的产品存货,所发生的借款费用的资本化部分需纳入到企业成本核算中。⑵原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支出,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均要求将其计入到当期损益中。

二、新企业会计准则下成本会计实务的调整

通过以上几点分析可见,在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影响下,对企业会计实务中的人工成本核算、直接材料成本核算以及生产成本核算方面起到了实质性的优化作用。但若是在实际的企业会计核算管理工作中,未能科学、合理的利用新会计准则,也会影响企业成本会计管理的效率,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对新企业会计准则下成本会计实务进行调整,以便能真正提高企业成本会计水平。

2.1更新企业成本会计观念

在大时代的发展下,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应该加快对成本会计观念的更新,使其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此外,会计工作人员还应该严格遵循到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经济与技术相结合的会计实务管理,以保证成本会计在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中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2.2加强企业成本理论研究

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企业成本会计人员应该打破传统会计理论的束缚,以不断探索与创新为目标,应用务实、严谨、科学的态度,深入经济市场调查,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加强企业成本理论研究。通过转变企业成本理论,在新会计准则的指引下,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会计理论研究体系,以此来促进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管理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2.3完善企业成本会计组织

完善企业成本会计组织,主要体现在通过有效措施,提高企业会计工作人员专业技能与素质水平方面。首先,各企业在运营管理中应该大力的推行新企业会计准则,使企业的成本会计系统能够得到改进与完善。其次,企业需选拔、培养出一批年轻、合格、专业性强、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成本会计人员,使这些人员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并具备优良的会计职业道德,以便能为企业会计实务工作打好基础。再次,企业应该对现在会计工作人员加强培训,使其能够深入地了解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促进企业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在成本会计工作中,能从旧会计准则的应用渐渐朝着新会计准则的应用而不断转变,最终让企业在新会计准则的有效应用下,促进成本会计实务的精准与完善。

三、结束语

第4篇:会计实务培训范文

1.1企业人工成本核算方面的变化

由于企业生产运营性质的不同,再加上我国在会计方面并未能提出完整、全面的人工成本概念,使得企业人工成本的核算也是比较混乱的。而新企业会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篇,便针对以前企业人工成本核算不合理的现象,提出了新型全面的人工成本核算观念,相信在新会计准则的推广应用与不断完善下,有望扭转长期以来关于人工成本核算中劳动耗费与补偿方面存在的模糊现象。

1.2企业直接材料成本核算方面的变化

原企业生产成本会计管理中,直接材料成本核算主要是指产品生产中,所耗费的直接材料的成本(包括从原材料存货的采购成本或其他途径所获得的成本)。而在新会计准则中,直接材料成本核算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其一,新会计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出法,而根据应用指南的指示,主要可通过加权平均法来核算当前企业的直接材料成本。其二,当用于生产的原材料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当前的成本时,可通过贷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以下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等科目,保证能够在企业成本会计处一手法基本统一的情况下,对所有资产减值准备进行转销,从而尽最大可能地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

1.3企业生产成本核算方面的变化

传统的企业成本核算大多是采用吸收成本法进行,该核算方法主要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与制造费用三部分所构成,而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企业生产成本核算方面主要发生了两点变化:⑴其规定企业生产成本是指除过工资总额与职工福利以外的其他职工薪酬,均由生产单位员工承担的部分。且需要长时间构建或生产才能完成的产品存货,所发生的借款费用的资本化部分需纳入到企业成本核算中。⑵原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支出,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均要求将其计入到当期损益中。

二、新企业会计准则下成本会计实务的调整

通过以上几点分析可见,在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影响下,对企业会计实务中的人工成本核算、直接材料成本核算以及生产成本核算方面起到了实质性的优化作用。但若是在实际的企业会计核算管理工作中,未能科学、合理的利用新会计准则,也会影响企业成本会计管理的效率,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对新企业会计准则下成本会计实务进行调整,以便能真正提高企业成本会计水平。

2.1更新企业成本会计观念

在大时代的发展下,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应该加快对成本会计观念的更新,使其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此外,会计工作人员还应该严格遵循到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经济与技术相结合的会计实务管理,以保证成本会计在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中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2.2加强企业成本理论研究

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企业成本会计人员应该打破传统会计理论的束缚,以不断探索与创新为目标,应用务实、严谨、科学的态度,深入经济市场调查,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加强企业成本理论研究。通过转变企业成本理论,在新会计准则的指引下,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会计理论研究体系,以此来促进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管理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2.3完善企业成本会计组织

完善企业成本会计组织,主要体现在通过有效措施,提高企业会计工作人员专业技能与素质水平方面。首先,各企业在运营管理中应该大力的推行新企业会计准则,使企业的成本会计系统能够得到改进与完善。其次,企业需选拔、培养出一批年轻、合格、专业性强、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成本会计人员,使这些人员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并具备优良的会计职业道德,以便能为企业会计实务工作打好基础。再次,企业应该对现在会计工作人员加强培训,使其能够深入地了解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促进企业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在成本会计工作中,能从旧会计准则的应用渐渐朝着新会计准则的应用而不断转变,最终让企业在新会计准则的有效应用下,促进成本会计实务的精准与完善。

三、结束语

第5篇:会计实务培训范文

关键词:农村经济;会计信息化;建设困境;对策研究

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在我国农村要大力推行信息化建设,而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则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农村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在相应的财务管理监督下才能健康的运行和发展。新形势下,手工的传统财务处理方式已经被计算机所取代。我国的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也逐渐从最开始的尝试阶段,逐渐向发展和成熟阶段迈进,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会计的信息化建设显得愈加重要,会计信息化的标准性、科学性、规范性等特点,对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信息时代的财务管理,对整个管理过程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作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广大农村经济,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担当着重要角色,而实行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完全是适应市场化经济的要求,是精细化管理农村各项经济活动的必然选择。

(一)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消除财务混乱,促进财务公开纵观目前农村的财务公开状况,虽然按照要求能够做到村级财务的民主公开,但公开的透明度、可信度及群众的认可度不高,直接影响了财务公开的效果。在农村会计实务处理过程中,相对缺乏规范性和标准性,造成农村财务管理的相对混乱,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由此累加成历史遗留问题,为下一步的实施财务公开设置了障碍。实行农村会计信息化后,所有的会计实务处理流程完全按照系统规定的处理程序和操作规范来进行,全程在系统模块下封闭运行,财务管理的监管职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人工核算缺乏规范性、统一性的弊端,消除或减少了出现错账、假账的现象,规避了了人工处理会计实务中人为因素的干扰。实行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对于加强基层干部的廉洁自律同样意义重大。会计实务处理的信息化,使基层的干部所参与的一切农村经济活动完全处于有效的财务监管之下,随时发现基层干部的违反财务规定的违法违纪行为,网上的公开核算在提高财务公开的透明度的情况下,杜绝人为制造虚假信息的可能,更增加了农村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便于广大群众的民主参与管理,消除影响农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保证了农村基层政权的稳定。

(二)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有利于规范财务管理,提高管控能力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为实现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创造了条件。传统的记账方式为是以村委单位的收付实现制记账方式,即先发生后审核,违反了基本的财务核算方式。实行农村会计信息化后,实现了财务管理的大集中,在乡镇一级设立核算中心,在系统中对应设立相关单位信息卡,各单位原始处理凭证进行系统简单处理后直接传输到上级核算中心,上级核算中心对集中的原始信息进行逐一审核,集中进行系统会计实务处理,形成相应的会计报表,达到了对下级的所有财务活动监督管理,保证了会计实务处理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同时,对于下级的各项经济活动,实现了全程的监管,在设置审批权限上的限制,可以监控资产整体运行情况,资金的流入流出情况等方面。而增加的风险预警功能,更能随时防范来自对资产及资金情况的不利因素,将集体资产运行的风险降到最低,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健康的发展。

(三)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有利于节约财务成本,减轻农民负担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强调的是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会计实务处理,高新手段的应用,无疑是改变了原有的手工处理方式,劳动力、硬件设施等相关成本被大大降低。乡镇财务的大集中管理,依据网络先进的系统办公,减少了人工成本费用的投入,基层人员的设置、各种办公用品、出差费用等财务管理支出大幅减少。另外,实行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后,系统对各种非生产性支出的审核更加严格,对于超出审核标准和范围的各种非生产性支出,系统自动不予审核,有效地控制了非生产性支出的额度和比例,减轻了农民的不必要负担,也对基层干部及部门的常务管理工作起到了监督作用,从源头上堵塞基层腐败现象的发生,解决了农民群众关心的敏感问题,促进了农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四)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有利于转变核算方式,实现科学管理随着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加快,传统的农村财务管理模式正逐步被改变,在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对于整个农村会计实务的处理环节,在财务系统中都明确地做出了相应的规定,而制定的原则体现的规范性和唯一性的特点,这就使得在实际的会计实务处理过程中,必须按照系统的要求进行财务相关科目的处理,否则系统将不予确认。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会计实务处理中出现的效率不高、规范性不强的问题,真正做到了信息化环境下农村会计实务处理的迅速、准确、安全和方便。基层的会计人员只要将原始的各种凭证按要求录入系统上传至信息中心后,系统自动完成相应的各种财务后期处理流程,原本长时间处理的过程,在很短的时间便由系统自动来完成,使整个农村的会计实务处理实现了自动化。在转变核算形式的同时,实现了农村财务的科学管理。

二、新时期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中的困境

加强和完善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是加强和完善农村财务管理的关键,也是适应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进行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受历史因素和一些外部环境的影响,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在建设中遇到了困境。

(一)地区传统的观念影响了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很多农村基层的领导干部狭义的认为会计信息化就是会计电算化,除了用微机来记账和统计报表等功能,别无他用,没有认识到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对强化农村会计职能,参与农村集体经营活动并给予指导的重要性。还有部分农村基层的领导干部把实施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作为任期的政绩工程,为农村整体信息化建设树立形象,而对积极进行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对今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并不关心,没能真正发挥农村会计信息在实际基层各项工作中的应有作用。农村基层特别是来自管理层面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影响了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开展,农村会计信息化的普及,以及今后长期的在农村经济活动中的应用。

(二)从业人员的素质制约了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目前,广大农村地区的会计从业人员主要表现为年龄大、学历低、专业资质不够的特点,更主要的是不具备专业的财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在实际的会计实务处理规程中,很多在依据传统的处理手段,经验型的处理方式来处理会计实务。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需要的是具备一定的财务专业和先进网络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能娴熟的进行会计实务处理,还可以进行财务系统的软件维护等方面的能力。在实际的会计信息应用上,各地的外部应用环境是不同的,这也反映出对会计信息的要求的多样性,而通用的财务软件必须依据本地本单位的实际,进一步加以改进和设计,现有的从业人员素质无法全面做到软件应用于生产实际的完美对接,而外界的维护无疑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三)财务软件的差异阻碍了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农村信息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目前,会计信息化软件着重与三种功能,即实务处理、财务审核以及信息外延功能。在现有的软件应用上,主要是事务处理和财务核算部分,对于会计信息的外延应用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应用。整个系统的应用必须依据实地的应用背景,开发者和使用者认识上的差异,造成软件开发上的差异,形成实际应用的障碍。财务软件的特殊性要求必须还原原始资料信息的唯一性,同时,必须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现实中农村地区应用的会计处理软件差异较大,没有同意的开发协议标准,特别是对于在实际应用中,各类会计信息的提取方法不同,报表的兼容性不强,相对的财务规范性不强,以及整套的涉及方案存在缺陷。在这种情况下,无法实现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共享应用,无形中阻碍了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四)基础投入的匮乏限制了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加快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十二五”总体规划的既定目标,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作为整体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国家在这方面加大了建设的投入,但对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略显不足。作为一项长期的普遍推广工程,需要持续不断的技术、资金和人员投入,大部分地区明显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虽然有发展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充分热情,对于发展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有充分的认识,但苦于基础建设投入的薄弱,地方财政难以承受在实施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中需投入的人力和物力和财力,无形中限制了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三、推动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对策

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其所产生的意义和影响是深远的。面对当前在实施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必须提出有效对策并全力加以实施。

(一)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重要性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各级地方政府和领导要从自身做起,彻底转变传统观念,深入理解并领会实施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要利用各种方式和手段去宣传实施农村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全力支持并参与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在宣传中要结合实际,突出重点,从会计信息化的功能作用以及对整体规范农村财务管理的角度进行重点宣传。要依靠政府主导,有效实施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真正使农村基层的应用者能够亲身体会到,实行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为农村会计管理带来的革新成果,为实施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创造良好环境,形成广泛自觉参与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良好社会氛围,从而加快组织实施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确保农村会计信息化在广大农村地区的快速普及和应用,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培养人才,有效适应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要求加快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需要的人才是实施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需要复合型人才,既要具备专业财务知识,又需要掌握网络信息化技能。符合这些要求的从业人员,在目前的广大农村会计从业队伍中少之甚少。各级主管部门,要从人才的应用实际出发,利用多种方式和条件,加快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可以采取高校委培、定期培训、离岗学习等方式。对于培训的内容要紧贴应用的实际,注重时效性,对在实际应用和使用会计信息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重点加以培训和公关,提高从业人员自我提升的能力,以加深其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理解。培训工作要实行常态化,紧密联系工作的实际,同时借鉴大学生村官的做法,鼓励和支持专业大学生到农村从事会计工作,为农村会计信息化队伍填充新鲜血液,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创新和开发能力水平。各级管理部门更要加大培训支持力度,在人员、资金方面正价投入,为培训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促进农村会计信息化从业队伍的素质的整体提升,适应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三)规范软件,有效满足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需要要全方位的规范目前农村会计信息化的软件研发、应用和升级,重点解决系统软件的兼容标准,适应信息化的资源共享要求。在软件的开发上,要求开发商必须执行统一、通用的软件兼容协议,更加直观的体现软件的各种职能,同时必须将各地区应用中的实际差异化降低到最小,保障数据传输及应用的完整和统一。 注重软件开发的人性化设计,偏重于操作人员的是素质不同,以便于操作和维护为前提,加强系统安全性评估,保证各类财务数据的安全性防范。在软件的应用上,可以先采取测试版本,以便发现应用中的缺点和不足,加以改进后全面铺开。在软件的管理上要实现开发商和应用者联动机制,保证软件的及时维护和升级,以及新功能的增加和延伸。对于会计信息化处理过程,要积极构建符合应用实际的信息化网络,做到全方位的网络信息覆盖,发挥出信息化建设的巨大作用,突出会计信息化的实时应用性和准确性。

(四)增加投入,有效夯实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基础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涉及相应的人力和物力的长期投入,各级管理部门要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各项基础设施及硬件的到位。各级政府部门要充分利用国家对农村信息化建设上的基础投入,研究好如何整合信息化基础设施配套资源,做好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与农村整体信息化建设投入的资源整合,在避免重复建设的基础上,利用多方面的信息化基础建设设施,搭建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平台。各级政府部门要将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投入纳入年度预算中,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在保证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实现投入资金的合理分配。要从客观实际出发,重视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长期性,杜绝基础建设投入的短期化、形象化,发挥资金投入的有效性,确保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长期、稳定开展。综上所述,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是在当前信息时代背景下,加快农村财务体制改革,提升农村财务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我国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实现农村会计信息化有着良好的社会发展背景,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符合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于整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进程,必将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晓敏.关于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会计审计,2015(5).

[2]李芊.关于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上海农村经济,2017(2).

[3]李月婵,王淑芹.浅谈农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