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行业发展现状范文

会计行业发展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行业发展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会计行业发展现状

第1篇:会计行业发展现状范文

论文关键词:快递行业;现状;发展策略 

 

1 前言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快速提高,社会经济活动日益频繁,人们对货物送达的时间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传统的文件、包裹,而且越来越多的高价值、小批量、个性化的货物,都成为快递的托寄物内容。现代快递业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项利润丰厚、市场规模及潜力巨大的产业。 

2 我国快递行业发展现状 

2.1 国内快递公司增长过快,发展不足 

当前,由中国邮政一家独霸天下的格局已被打破,我国快递业出现了国营、民营、外资多经济主体、多运输方式相互竞争的市场状况。目前相关部门统计的数据显示,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快递企业已经达到2000多家,而分支机构更多达5000多家,此外不少物流企业、运输企业也涉足快递业务。目前国内大小快递企业3万多家,存在国有、外资和民营三大阵营。中国国际快递以外资为主,国内快递则以国有为主导,民营为主体。城市内快递,民营约占90%,省际间快递民营约占50%。从实力来看,快递行业内存在“四方势力”:四大外资、中国邮政、内资大企业、民营公司。“四方势力”正因为企业策略调整和国家政策的即将变化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洗牌。 

虽然国内快递行业的增速惊人,炙手可热的网络经济更是不断催生全新的民营快递企业建立,但是目前快递行业也存在着产业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 

2.2 快递企业经营管理落后,竞争力低 

目前,国内快递市场由中国邮政部门控制40%份额,其余由民营和港资快递企业占据。民营企业中,一批像顺丰、申通、宅急送等已具有影响的大中型优秀快递企业已经茁壮成长,但为数尚少。大多数民营快递企业则表现出小、散、弱等问题;互信度和协调性较差,以地区性快递业务为主。在国际快递市场上,虽然中国邮政ems控制了一小部分国际快递市场,但民营快递企业以间接方式将国际快件转入dhl、fedex、tnt和ups四大网络,对外进行销售,实际上仍依赖四大网络的渠道。多数民营快递采用制营业网络或直营混合网络,网络的中央管理普遍较松散,很难为顾客提供同质化服务,甚至经常发生网络崩溃。在财务结算方面,包括邮政快递系统在内,由于信息系统落后和商业信用的低下,常常无法实现主要地区运费的到付服务,使业务的发展受到限制。国内业者包括邮政快递在内,都没有根据客户账号进行单据的订制,也没有性能良好的客户统一结算系统、全球性的货物追踪系统、网上自动货物动态查询系统等关键的信息管理系统,在服务和效率方面远远落后于国外同行。在货物分检方面,目前我国民营快递企业主要还是人工操作,包装、分拣、装卸、搬运等大部分物流环节都是手工作业,配送中心的设施相当落后,基本没有什么先进的机械设备,由于设备落后和运用的条形码技术较为简单,缺乏以射频识别技术为基础的分件设备,使操作时间过长,降低了货物的周转速度,削弱了市场竞争力。 

2.3 “灰色快递”搅乱市场,竞争无序 

近年来,我国快递货物运量以年均20%左右的速度增长,快递业务发展如同雨后春笋,“地下快递”非法经营活动,严重干扰了快递市场的正常秩序。一是超范围经营信件类物品的快递业务。快递市场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大大小小的公司涉足快递业务谋取经济利益,把经营触角伸向了国家明令禁止的信件类物品,超范围非法经营信件类物品的快递业务。二是“地下经营”成本低,无消费保障。这些快递公司经营方式大同小异,四处张贴公司的名片广告,建立覆盖面广的隐形市场,或者由业务员直接联络企业客户,联系到客户后,由业务员上门服务,去客户处取货,拉到公司办公室打包后送到车站发货。有的快递公司专门盯住写字楼内的商户,上门招揽客户,采取压价、开展恶性竞争,打着“点对点优质服务”的幌子,不告知用户营业地址,每当开展业务时都与用户临时约定接头地点,从来不让客户到自己的“据点儿”来。三是唯利是图,缺乏服务意识。这些快递公司普遍存在着有利就投,无利不送的现象,投递范围仅限于人口集中的地方。四是人员素质方面,由于国内快递行业进入门槛低,经营竞争激烈,利润率低,因此国内快递行业从业人员的知识层次普遍较低,严重影响了服务质量,降低了与外资同行竞争的能力。快递员一般都是40-50岁的下岗失业人员,有的甚至不会讲普通话,他们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业务素质较差。五是违规操作不开邮包检验。这些快递公司对需要邮寄的包裹从来不开包检查,极个别的问一下。 

2.4 跨国快递公司加速抢滩,争夺市场 

据估计,目前中国快递市场规模已超过200亿元,且每年还在以超过30%的速度高速增长。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抢占中国巨大的快递市场,国际的快递公司纷纷把触角伸到中国。 

虽然国际物流大鳄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进入中国市场,其中国布局也早已开始,但随着“保护大限”的放开,外资逐渐从合资、合作迈向独资,从一级城市延伸到二级城市的战略而已日渐清晰。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以及潜力巨大的国内快递需求,使四大国际快递公司非常看好中国未来的快递市场。四大快递公司进入中国速递市场,其目标不是短期盈利,而是更看重长期回报。因此,各公司均将扩大市场占有率作为近期发展的主要目标。 

3 我国快递行业发展机会 

3.1 宏观经济形势看好 

目前,快递行业可谓是十足的朝阳产业,即便近两年迅速发展,如今全国的快递业务量还不到gdp的0.3%,与发达国家达到的1%左右相比,差距甚大。我国每年快递业务量约20亿件,发展空间巨大。外贸进出口的增长为快递行业开辟了更大的市场,快递市场规模的增长与外贸进出口规模的增长呈线性正相关关系。 

3.2 国家对物流企业的重视 

“两会”期间国家相关政策明确指出:“政府应该把‘扶持现代化流通基础平台建设’放到‘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层面’”,培养以企业自主建设为主,大力扶持现代物流,尤其是平台建设、信息软件和专业人才三个方面建设,实现“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快递市场规模的增长随着物流规模的增长而增长,快递市场规模的增长速度还要略高于物流增长速度。国家对物流企业的政策重视,给快递行业的发展带来的很好的发展前景。 

3.3 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机会 

近年来,互联网的普及和上网人数的迅速增长,使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快递业务成为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子商务实现实物配送的主要途径。据悉,当前快递市场1/3的业务量是通过电子商务牵动来完成的,快递业务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的前景不可估量。 

快递行业应抓住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促进快递服务与电子商务产业紧密结合,融合发展;推动快递企业与电子商务网站合作,不断优化业务结构,提升服务水平,实现互利共赢。 

4 我国快递行业发展策略 

4.1 国家应整顿快递市场 

国家应该从改革开放的长远着眼,尽快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合理高效的快递监管体制,以保障快递企业的合法权益,为快递业发展肃清政策性障碍。另外,政府也要慎重选择快递行业监管部门,为维护快递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正确引导快递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通过相关法律规定不仅能够规范行业、抬高入行门槛,更将是一种对使用快递服务客户的保护措施。 

4.2 走联合发展之路 

随着外资快递巨头的大规模进入和民营快速的迅速崛起,云集了四大快递巨头的中国市场,竞争将更加白热化,而行业整合优势也将在竞争中凸显出来。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复杂,任何企业很难单靠自身的力量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快递企业也不例外。快递服务,特别是国际快递服务的门槛很高,动辄几百架飞机,几十万辆车;而且遍布全球的服务网络也绝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建成。因此,在中国从事快递业的各类公司若只是再以自身的力量开拓市场,必然受条件所限,不能形成连通国内、外的强大经营实力,也不可能提供优良完善的服务。中国本土快递企业应利用各自的优势,互惠互利,取长补短,共同开拓市场。 

4.3 实现快递业务专业化、现代化 

ems虽然有较完善的网络查询系统,但是跟踪查询困难或是查询时间较长依然普遍存在于ems的日常经营当中。国有快递企业应该加快改革步伐,加深改革力度,使其能够摆脱沉重的束缚,自由快速发展。民营快递企业也要从基础设施,技术,人才等方面不断壮大自己,加强信息系统投入,增强自身竞争力。同时,中国快递企业应加快与快递运送的源头企业及大型电子商务网站展开合作,加强对国内快递客户的争夺。 

4.4 快递行业服务产品多样化经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现代快运快递业的服务对象日益多元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将广泛地服务于整个的社会和经济领域,尤其是满足日益增加的工商企业和居民生活中的快运快递服务需求。 

我国快递行业应拓展服务领域,将服务范围向上游产业延伸,统筹协调快递基本业务与电子商务配送、供应链管理等新业务的发展,加速推进传统服务方式向现代服务方式转变,充分发挥快递协会等中介组织作用,研究电子商务快递中代收货款、签收方式、快件保险等问题,组织拟定相关服务规范。国家应鼓励引导快递企业加快进入制造业供应链服务领域,承接电子商务配送服务,大力发展信息流、资金流、实物流“三流合一”业务,推进快递服务和电子商务融合发展,鼓励快递企业提供企业对个人(b2c)、个人对个人(c2c)、企业对企业(b2b)的配套快递配送服务。 

第2篇:会计行业发展现状范文

一、行业专门化下会计师事务所竞争优势

(一)规模经济优势 有研究表明,以市场份额度量的审计行业专门化水平随时间而增加,审计师获得了更大的规模经济,审计师事务所的规模经济有效降低了单位审计成本。随着行业审计规模的扩大,行业审计可能会产生规模经济,同时在同一行业审计次数的逐步增加和审计经济的逐步积累,审计业务中存在的交易成本和启动成本将会不断降低。在通常情况下,审计市场的竞争使得审计师事务所和委托公司可以共同分享这种成本降低带来的好处。“四大”由于其规模经济效应,拥有比非“四大”更多的客户,大量的客户使“四大”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单位客户的审计成本,因此,可以比不存在规模经济的非“四大”审计师,收取更低的审计费用。

(二)产品差异化 审计行业专门化使得审计服务成为一种有差异的产品。在一个激烈竞争的审计市场上,审计师为了获得较好的竞争优势,就会争取一定的策略使自己能与竞争对手有所区别。通常地,审计市场从需求方角度被细分为大客户市场和小客户市场。对于大客户而言,它们通常有复杂的经营业务,只有那些拥有行业专长的事务所才能为其提供符合成本效益、定制化的审计与非审计服务。因此,大客户通常有着更高的对审计师差异化产品的需求。为了吸引潜在客户和留住现有客户,事务所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客户对其产品歧异特性的感知能力。行业市场份额作为一种客观的外在市场表现,容易获得客户的认同。行业市场份额越高,客户对事务所行业专长的感知能力越强,对其专门化水平的评价也越高,越愿意支付较多的审计费用。这也意味着拥有行业领导地位的事务所,能获得更稳定的市场份额增长和更多的审计收费溢价,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而专门化的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对其委托人提供专门化的服务,既满足了审计师事务所的需要,也扩大了自身的客户群。

(三)专用性人力资本 人力资源是会计师事务所最核心的资源,而专用性人力资本(如行业审计专家)更是直接关系到事务所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行业专门化的事务所,为了培育行业专长,需要不断增加对信息系统等固定资产的投资,同时还要持续投入资源对审计人员进行与行业相关的会计知识、审计知识的培训。与此同时,专门化的审计人员在其职业生涯中也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以积累相关的行业知识和经验。专门化审计人员连续的专长依赖于每年在同一行业工作很多小时才获得的经验,如果这些专门化的员工跳槽到一个只有较少客户、没有实施行业专门化的事务所,要保持其专门化技能会更加困难,因为其与专门化行业打交道的时间大大降低。由此可见。行业专门化能使事务所更好地应对来自劳动力供给方的压力。这种压力的缓解以及专用性人力资本稳定性的增强,为事务所行业专门化战略的成功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也必将对事务所的长远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二、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门化经营状况

(一)市场占有情况 按照中国证监会2001年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地各行业的行业专门化审计师进行识别,共分21个行业(金融业除外,制造业按二级划分,非制造业按一级划分)。通过数据整理后发现,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在2007年期间客户资源的行业市场占有率均在25%以下,只在采掘业、木材家具、医药生物制品、其他制造业这4个行业中排名第一的会计师事务所客户资源的市场占有率达到20%以上。采掘业类企业,审计该行业的会计师事务所达17家,其中有11家都只拥有一家该行业的客户,每个事务所平均只占有1.6家客户资源。在该行业客户资源排名第一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只拥有其中的6家客户资源,市场占有率为21.43%。在石油、化学、塑胶、塑料制造业,共有154家上市公司,而参与该行业年报审计业务的事务所有50家,平均只有客户3.1户左右,行业客户资源排名第一的会计师事务所拥有其中的8家,客户资源的市场占有率仅为5.19%。在综合类,上市公司8l家,而参与该行业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就达34家,平均每家不到2.4家客户资源,市场排名第一的会计师事务所只拥有其中的15家,客户资源占有率只有18.52%左右,其他行业的客户资源拥有量也较低。因此,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客户资源在特定行业的市场占有率普遍不高,这意味着以行业细分的审计市场的市场结构依然是高度分散竞争的,市场集中度很低。客户资源在特定行业审计市场的占有率低,其直接后果是行业审计从业经验不高,行业审计专长难以培育,因而会计师事务所也不敢在特定行业进行大量的专用性投资。

(二)审计服务跨越行业情况 上述分析主要针对特定行业中会计师事务所客户资源的市场占有率进行的,对于特定的会计师事务所而言,某行业的客户分布是否对该会计师事务所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会计师事务所是否会对特定行业加大行业专用性投入,这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笔者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服务所跨越的行业数量多少来考察事务所的经营状况。一般而言,审计服务跨越的行业数越多、规模越小、CPA人数越少,则专业化经营程度越低,事务所越难积累行

业审计专长并形成审计品牌,而事务所的竞争优势也难以获取。按2007年具有上市公司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拥有的客户资源排名,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拥有的客户资源最多,为102家,跨越的审计行业达19个;其次是浙江天健,该所在拥有的66家证券客户资源中横跨17大行业。其他从事上市公司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跨越的审计行业也从9个至16个不等,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客户资源相当分散,行业专业化水平未普遍形成,行业专业化经营这一经营策略尚未得到会计师事务所的高度重视。会计师事务所无法服务于同一行业或在某些方面具有相同特征的大量客户,无法在单个领域积累足够多的专业知识与经验。因此,会计师事务所不具有行业审计资源的规模效应而导致了经验曲线的缺乏,会计师事务所在不同行业从事审计业务,其初始专用性投资成本不能合理进行分摊,在边际成本不能有效降低的情况下,竞争优势难以形成。

三、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门化经营策略

(一)会计师事务所的联合与兼并 Meikle(德勤前合伙人之一)认为,因为客户正在要求更多的行业专门知识,事务所也日益追求专门化战略,使之成为可能的途径主要是实现规模经济。联合、兼并是实现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化发展的主要途径,而具有相同或相近业务范围、执业特色的会计师事务所若能实现兼并与联合,能迅速扩大新的联合体在某一行业内的市场占有率,实现经营战略的目标集聚,以及注册会计师在特定行业领域的人才集聚,行业专门化才能做大做强,同时降低审计风险。自1998年以来我国已了一系列推动事务所扩大规模的政策规定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这些政策大大推动了事务所的合并进程,通过强强联合或组建集团以使较大规模的事务所参与国际竞争。为进一步提高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化经营能力和国际竞争优势,财政部、中国证监会于2007年4月联合了《关于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期货相关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更新了2000年的《注册会计师执行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管理规定》中对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期货业务的资格要求。与旧“规定”相比,新“规定”明显地将证券、期货审计市场的进入门槛再次提高。中注协于2007年5月了《关于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意见》,要求各会计师事务所积极探索并总结合并、联合等做大做强的有效途径,积极支持会计师事务所在自愿、协商、依法基础上进行的跨地区合并。这些政策上的引导促进了专业化经营的会计师事务所走上规模化的道路。

第3篇:会计行业发展现状范文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现代会计人才的需求数量越来越多,对会计人才的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研究我国会计教育现状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对策。

关键词:

会计教育;会计教育研究;现状;对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现代经济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作为支撑,会计行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随之不断提高,会计人才的培养也越发受到重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传统的会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加快对我国会计教育改革与创新的研究,对于培养现代化会计专业人才,服务经济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现阶段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对新形势下的会计教育发展路径提出了几点策略。

1我国会计教育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1.1会计教育环境差

目前我国虽然已经意识到会计教育和会计人才培养对我国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但是从当前会计教育现状来看,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会计教育环境相对较差。一方面,我国会计教育分布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专科教育等多个教育体系当中,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教学形式陈旧,师资力量短缺。近年来,我国虽然大力倡导教育体制改革,但是从传统教育到现代教育需要一个较长的过渡期,会计教育本身就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工程,会计内容多且复杂,包括财务会计、审计、会计电算化、会计职业道德等多个方面,很多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单一的考核方式,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于学生会计专业技能的提高。此外,会计教育环境差还体现在国家和学校没有为会计专业学生提供实践学习所必须的设施和条件,现有师资的学历和能力水平也不能满足职业技能型会计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师缺乏对会计教育的专业化研究和解读,导致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目标不明确,教育效果差。

1.2会计人才培养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我国融入了大量的跨国公司,并且开始开展本土化经营,这就使得我国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熟悉世界贸易规则的、实践技能型的金融、贸易、会计等方面的人才,会计行业在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逐步提升。在这一关键时期,加强对会计教育的改革和研究十分迫切。目前,我国会计教育面临的另一个关键问题在开展会计人才培养时缺乏与社会实际的联系,很多学校都没有对会计教育行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入研究,也没有详细调查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现状,导致现有会计教育体系下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难以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普遍存在重视专业知识教学,忽视职业技能培养的问题,导致我国会计教育行业发展停滞不前。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我国会计教育行业必须加大力度进行深化改革,以期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化会计人才。

2改进当前会计教育现状的对策

2.1完善会计教育学科体系

要想切实推进我国会计教育行业改革,深化会计人才培养对现代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我国必须不断完善会计教育学科体系,根据实际情况优化会计课程体系建设。首先,作为培养现代化会计人才的职业院校,必须要摆脱行业和部门的限制,充分了解企业和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能力要求,进而有计划地设置会计专业教学目标,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合理安排,在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的同时,还要实现会计学科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使得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满足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其次,学校要在现有会计体系当中加入学生就业相关的指导和技能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会计就业信息和发展前景,进而明确学习目标,在学科体系的指导下自主学习,掌握从事会计工作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完善会计课程设置,实现学科之间的有效联系,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人才培养目标,进而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现代化会计人才。

2.2加强会计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提升我国会计教育行业的发展水平,深化会计教育改革,我国必须加强会计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加强对会计教师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实践技能、教学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从根本上提高会计教育资源的整体水平。首先,学校要加强对高水平、高资历会计专业教师的引进,不仅要掌握现代教育技能,还要充分了解会计教育行业发展现状,具备较高的会计实践技能,进而在开展会计教学时就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其次,学校还要对现有教师进行教育培训,强化校企合作,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参与岗位实践;还可以聘请企业会计岗位的专业工作人员来校担任教师,从而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实践技能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此外,学校还要定期组织会计专业教师开展教育研讨会,深入探究当前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而促进我国会计教育行业的创新发展。

2.3强化会计实践教学

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会计人才必须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因此这就需要现代会计教育改革过程中强化实践教学。首先,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为会计专业学生提供参与会计岗位实践的环境和机会,让学生在实际岗位工作中熟悉会计软件系统的操作,提高实践水平。其次,教师还要建立会计校内实训基地,在现有课程体系当中加入会计实训课程,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与会计实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强化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要。

3总结

综上,我国当前会计教育行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会计教育研究的也不够深入,会计教育环境相对较差,不利于现代化会计人才的培养。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必须加大会计教育改革力度,不断完善会计教育学科体系,加强会计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还要重视会计实践教学,从而实现会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对接。

作者:汪艳 单位:秦皇岛市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朱静.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现状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4(10):447.

第4篇:会计行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期货公司;会计核算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2

成熟的期货市场具有两大功能,风险防范和价格发现。基于此,目前期货价格已经成为世界主要金融产品和大宗商品价格的风向标,成为维护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的重要工具。在我国, “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推进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2012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郭树清主席提出“抓紧建设原油等大宗商品期货市场,逐步增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价能力”。外在需求为期货市场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会。

作为期货交易重要通道的期货经纪公司(简称期货公司),在伴随期货行业二十余年的发展后,会计环境是否可以承载期货公司在这一历史机遇跨越式发展需要?笔者试图通过剖析期货公司执行的会计制度,找出制约眼下期货公司会计环境优化的制度障碍,提出适宜的政策建议。

一、期货公司会计制度执行的现状

涉及期货公司会计制度包括财政部1997年《商品期货交易财务管理暂行规定》, 2000年《商品期货业务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及证监会2007年《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管理试行办法》,2008年《期货经纪公司年度报告参考内容与格式》。上述规章制度构成了我国目前期货行业的会计制度体系。

眼下金融行业普遍执行的是2001年财政部出台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该制度在第二条明确规定了“本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成立的各类金融企业(简称金融企业),包括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期货公司等。”但由于制度修订之初,期货行业所占金融行业市场份额极低,该制度对期货公司针对性不强。并且,由于该制度仅要求在上市的金融企业范围内实施,鼓励其他股份制金融企业实施,对期货公司是否执行并未做强制要求。

二、期货公司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现状分析,迅速发展的期货行业与滞后的行业会计制度显得非常不适应。从某种程度上说,期货行业会计制度的滞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的发展。笔者结合行业发展现状,归纳了制约期货行业发展会计制度的主要方面:

(一)会计核算制度不完整

目前期货公司执行的会计制度均是针对商品期货交易。随着近年期货行业蓬勃发展,期货市场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突显,尤其是以股指期货为代表的金融期货平稳推出,证券公司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期货投资咨询业务出台,逐渐丰富的期货公司经营业务与狭窄的会计业务指导制度显得不相适应,建立完整的期货公司会计制度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二)会计制度指导性不强

上述两项会计制度的拟定均是基于早期期货行业处于清理整顿阶段为前提的。该两项制度为统一期货业务的确认与计量标准,明确费用的归集具有指导意义,尤其是对规范早期我国商品期货交易财务行为,优化期货市场财务环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期货行业的治理整顿工作早已结束,随着保证金监控中心建立、证监会“五位一体”监管模式有效运行,期货行业逐步走上规范发展的道路。笔者认为,目前单纯以防范风险为目的的期货公司会计核算制度已制约期货行业发展,应尽快修订原制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尽快出台符合期货行业发展现状,对期货公司会计业务针对性强、指导性强的会计制度。

三、修订会计制度的政策建议

(一)建立完整的期货公司会计制度

期货公司已不单单以商品期货交易为唯一业务,不单单以商品期货交易手续费收入为唯一收入来源。完整的期货公司会计制度应规范包括商品期货、金融期货等期货交易类别,也应涵盖期货公司中间介绍业务、期货投资咨询业务等业务类型。建议在广泛征求行业意见,参考其他成熟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拟定期货公司会计制度,继而促进期货市场快速发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笔者拟以股指期货为例明说明扩充现有制度的重要性。随着2010年4月中金所推出我国第一支金融期货―股指期货,便终结了我国期货市场只有商品期货的时代。从国际市场上看,金融期货合约交易额占期货交易额绝大多数,2011年我国金融期货交易额也已达到期货市场交易额的三分之一。可见,金融期货是期货交易的重要类别。对会计核算而言,由于目前中国金融交易所实施的是有别于其他交易所的分级会员结算制度和结算担保金制度,对于不同级别的会员采取差异化的交易资格管理。因此,在会计核算方面也应该采取有别于商品期货会计核算方法。

(二)规范现有会计制度

在规范现有会计制度方面,笔者将《商品期货交易财务管理暂行规定》、《商品期货业务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两项会计制度与2001年出台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6年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进行比对,在收集整理行业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建议:

1.规范期货会员资格费会计核算。《商品期货交易财务管理暂行规定》第二十二条“期货经纪机构向期货交易所缴纳的会员资格费,作长期投资处理。……在基本交易席位之外增加席位而缴纳的席位占用费,作为其他应收款管理”。第二十三条“……由于期货交易所谓非盈利会员制法人,作为期货交易所会员的期货经纪机构从期货交易所收回的投资,不得超过原缴纳会员资格费的金额。”《期货经纪公司商品期货业务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七):在“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下设置“期货会员资格投资”明细科目,核算为取得会员资格而以交纳会员资格费的形式对交易所的投资。可见,上述文件将期货会员资格费作为一项期货经纪公司的长期投资。那么,《企业会计准则》是怎么规范长期股权投资的呢,经查,《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指出,投资是指“企业为了获得收益或实现资本增值向被投资单位投放资金的经济行为。……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仅规范长期权益性投资。”

可见,就《企业会计准则》而言,本文所提及“期货会员资格投资”并非长期股权投资,甚至谈不上是一项投资。因此,笔者建议,鉴于期货会员资格投资是期货行业独有行为,为了区分长期股权投资会计科目核算内容,建议在期货经纪公司会计核算制度中,一级会计科目单独设立“期货会员资格投资”,将期货经纪机构向期货交易所缴纳的会员资格费,以及在基本交易席位之外增加席位而缴纳的席位占用费,均纳入其中核算。

2.规范期货风险准备金会计核算。期货风险准备金也是期货行业独有的会计概念,《商品期货交易财务管理暂行规定》第三章第三十四条规定“期货公司可以按照手续费收入减去应付期货交易所手续费的净收入的5%提取交易损失准备金……,当交易损失准备金达到相当于期货经纪机构注册资本的10倍时,不再提取……,交易损失准备金作为一项长期负债,应单独核算,专门用于弥补期货公司自行承担的因自身管理不严、错单交易等造成的客户交易损失”。

笔者认为,将期货风险准备金列支在长期负债项下,主要基于在制订政策之时,即1997年前后,正是基于期货市场过去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开展期货市场整顿治理的阶段。不难理解制度制订者将期货风险准备金这一用于弥补客户发生穿仓损失的费用作为“预计负债”列支于长期负债项下。经过数年的规范治理,整顿期货市场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证监会“五位一体”的监管体系也促使期货经纪公司有效规避风险,近年来期货公司出现客户穿仓损失事件是少之又少。加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期货公司增加注册资本,风险准备金提取上限必将是极大金额。这样一来,期货风险准备金作为长期负债科目的观念是否应该有所改变,答案应该是肯定的。笔者认为,从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观点来看,将风险准备金放在所有者权益项下更显合理。可以将风险准备金的使用范围进行约定,比如风险准备金不能用于转增资本、不能用于弥补亏损,仅专项用于弥补客户穿仓损失支出。

3.规范期货利息收入的会计核算。近年来,随着券商入股、证监会分类评级要求,期货公司纷纷追加注册资本,利息收入已经成为期货经纪公司重要的收入来源。《期货经纪公司商品期货业务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对期货公司利息收入确认没有明确表述,而在该规定会计报表示范格式中,利润表营业收入包括手续费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支出包括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财务费用和其他业务支出。可见,该规定将期货公司第二大收入的资金利息收入的处理,列入“财务费用”科目,作为红字冲抵处理。这样以来,不仅金额极小的真正发生的财务费用被“淹没”了,而且利息收入也无法真实体现。笔者建议,参照中国证监会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报表格式,将利息收入作为营业收入的二级科目,与手续费收入并列。而财务费用会计科目仅仅核算公司发生的财务费用支出。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中国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葛家澍.财务会计理论方法准则探讨[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4]中国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1]49号,2001-11-27.

[5]刘玉廷.关于金融企业改革的几个问题[J].上海证券报,2001-6-11.

[6]张主民.我国期货公司会计制度的问题与政策建议[J].期货日报,2005-4-28.

[7]余韬.期货公司财务风险构成及防范[J].财会通讯,2009(09).

第5篇:会计行业发展现状范文

指定监视居住检察监督机制探析

司法实践中的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问题刍议

民办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蚌埠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刍议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探析——基于法学视角

跨国公司外派人员的薪酬设计研究

我国影子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论列宁民族团结思想及其对中国的历史作用

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低碳经济下中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论大学生创业与就业的本质区别及创业优势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公众参与

基于电子商务网站的推荐服务使用接受研究

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统计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

淮北市依靠旅游业转型的策略探讨

中国建立境外军事基地的法学思考

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分析

本地化视角下的企业网页简介英译策略刍议

我国农村敬老院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略论我国商业零售企业经营方式的十大转变

对十报告中“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解析

虚拟社会管理中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监控与引导

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面临的瓶颈与对策

积分对电子商务网站客户忠诚度影响研究

基于改革视阈的零售业营销创新模式研究

加拿大企业参与社区学院职业教育研究

承接产业转移对安徽省外贸发展的影响

对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思考

云南文化产业链发展现状及对策探析

芜湖市高校校园DM广告项目的开发研究

安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典型模式研究

我国货币政策与国际收支失衡关系分析

基于福利经济学视角的出租车数量管制分析

交易费用范式下中国服务外包业发展对策分析

合芜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文化差异与融合

对促进我国银行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思考

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多元治理探究

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

论中国化学说发展史的精神实质

商业银行办理出口押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安徽城乡一体化研究

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权利性质的理性转变

法国邮政银行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笑永远是自觉的——论老舍的幽默创作风格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再分配作用的非均衡分析

高等院校学分制收费模式的比较与创新

第6篇:会计行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现状;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前言

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情况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历程来看,尽管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当下较为火热,但是我国的整体行业发展时间较短,许多配套的设施和制度还存在较大的缺陷,尤其在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服务方面,缺乏相关的理论体系,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为此,我国对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重视力度越来越强,相关的制度和措施也在不断的完善当中,极大程度的保证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良好发展。除此之外,商业银行自身也要总结经验,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增加自身的适应能力,注重发挥出创新意识和能力,同时要加强风险管理,才能促进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长远发展。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监管制度和行业规范逐渐完善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好,因此,个人金融业务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人们希望通过个人金融业务的办理增加自身的保障力度,另外,我国在医疗、教育以及养老等方面的政策改革不断深入,利用商业银行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出市场调节的作用,同时也能极大程度的减轻政府的压力。因此,在实际的商业银行监管方面,市场的需求和国家的重视都使得行业逐渐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监管制度和行业规范不断完善,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良好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保障[1]。

(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战略不明确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办理主要还是传统的存贷业务,即便为了适应当下的社会发展现状,满足于不同用户的需求,商业银行相继开展了个人金融业务,但是在发展战略上,个人金融业务的地位还不够明确。商业银行的发展受到传统模式的限制,在个人金融业务上缺乏相关的经验和技术指导,使得个人金融业务存在较大的风险性。另外,作为商业银行的新兴业务之一,个人金融业务对传统的运营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商业银行不仅要在个人金融业务办理上投入大量的资金物力,最为关键的是,个人金融业务为商业银行带来的经济收益较小,因此,限制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2]。

(三)技术和人才存在较大程度的缺陷

个人金融业务对于传统运作模式下的商业银行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挑战,金融创新尽管是商业银行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优势最为有效、直接的途径,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技术和人才的缺陷限制了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良好发展。从业人员专业能力素质不佳,在实际的业务办理过程中无法发挥出个人的作用,同时个人金融业务的操作流程不够规范,在技术上难以提供有效的支持,使得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开展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影响了整体行业的良好发展。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对策

(一)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和规范

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良好发展,必须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和规范,要注重分析外部市场环境因素,通过制度来调节业务发展的平衡,规范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办理流程,提高商业银行的服务意识,利用制度手段调控我国的金融市场,扩大市场内需的同时,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3]。

(二)完善内部管理机制,确立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战略

商业银行必须要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才能促进个人金融业务的良好发展。首先,商业银行要提高对金融业务的优势,不能依照与经济收益来制定发展战略,要着眼于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通过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巩固商业银行的优势地位,其次,商业银行要强化对市场的分析力度,增加管理的灵活性,才能多种金融产品组合的方式,吸引更多的社会群众,达到良好的宣传作用,最后,商业银行必须要注重对人才的培养,要选拔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在实际的个人金融业务办理过程中发挥出创新作用,从而提高整体行业的服务质量。

(三)加强个人金融业务的风险防范能力

个人金融业务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使得商业银行望而却步,但是风险性无法消除,商业银行必须积极面对这种情况,通过加强个人金融业务的风险防范能力,不断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意识,运用有效的手段消除风险因素对商业银行发展的负面影响,才能稳住商业银行的用户,从而避免经济上的损失,对于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市场的巨大需求为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因此商业银行必须要注重管理机制的完善,增加管理的灵活性,注重对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同时,加强个人金融业务的风险防范能力,才能将个人金融业务转化成商业银行的市场核心竞争手段,才能促进商业银行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世长,徐薇薇,廖文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市场特征与竞争策略研究[J].南方金融,2010,01(04):12-18.

第7篇:会计行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 注册会计师行业 新业务拓展

当前,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进入可控、相对平衡的运行区间,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注册会计师行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经济新常态对注册会计师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江苏注册会计师行业为例,探讨经济新常态下注册会计师行业新业务拓展路径。

一、江苏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现状

(一)近几年行业发展成效显著

1、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一是行业收入逐年递增。2014年实现行业收入42.15亿元,较2010年增加20.93亿元,年均增长24.65%,2014年全省行业收入首次上升到全国第4位。二是行业收入占全省GDP的比重、占全国行业收入的比重逐年增加。2014年江苏行业收入占全省GDP的比重为6.48%,较2010年增长1.36个百分比,2014年全省行业收入占全国行业收入的比重为6.98%。较2014年增长1.12个百分比。三是事务所数量平稳增长。截至2014年底,江苏共有事务所503家,相比2010年共增加了13家。

2、人才队伍不断优化

一是人才数量逐年递增。2014年江苏执业注册会计师(简称CPA)人数首次突破5000人,达5119人,行业从业人员超过13000人。与2010年相比,近5年来江苏CPA人数增加289人,增长5.98%,明显高于全国同期2.64%的增幅。二是人才学历水平不断提升,学历结构更加优化。2010年江苏CPA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33.15%,到2014年,该比重增加至47.54%。5家AAAAA级事务所和35家AAAA级事务所中本科以上学历人数占比达95.4%。三是人才年龄结构渐趋合理。2010-2014年间,江苏CPA年龄结构中40岁-60岁之间的人群占50%左右,比重最大,60岁以上CPA的比重低于20%。四是拥有全国行业领军人才22人,并带动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熟悉国际规则、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加快成长。

3、事务所品牌建设效果显著

2014年获得江苏省AAA以上评级的事务所,总体实力比上一年有进一步提升,这些事务所2014年收入共33.41亿元,占全省79.26%,比上年提高2.91个百分比;注册会计师2838人,比上年增加124人,占全省比例为54.44%。其中收入最高的天衡所达到4.66亿元,比上年增加0.52亿元。2015年,江苏有11家事务所进入全国百强,再创历史新高,居全国第3位。

(二)行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1、行业发展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增强

2010-2014年江苏全省行业收入占GDP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江苏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水平与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国的地位尚不相称。江苏大型事务所在国内不拔尖,高端服务能力不突出,2015年全国百强事务所排名中,江苏最高仅排在全国第19位。国家国资委2014-2015年度审计监督项目招标,江苏没有一家事务所入围。江苏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偏多,2014年江苏有接近70%的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不足10人,接近90%的事务所业务收入少于1000万元。很多事务所规模小、人才少,只能守着传统业务过日子,适应和服务经济“新常态”的能力堪忧。

2、业务结构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明显差距

国际型事务所已由传统的审计服务逐步转型为全方位深层次的专业服务,即知识密集型的多元化服务。江苏事务所业务转型升级虽初见成效,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在管理咨询、税务筹划等业务的拓展上仍有明显差距。

二、经济新常态下江苏注册会计师行业面临机遇和挑战

(一)市场经济地位得到进一步确认,经济转型升级

党的十要求把该由市场管理的事项交还给市场,由市场主导资源配置,进一步确立市场经济地位。市场经济行为会自发地对市场主体的商业信用、资产能力、财务状况提出相应的信息鉴证需求,市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专业鉴证服务需求将进一步增强。同时,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及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尤其是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无论全国还是江苏,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年增加。第三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将极大拓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空间。

(二)社会投融资体系改革,资本市场创新发展

资本市场创新发展,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壮大主板市场,改革创业板市场,大力发展新三板市场,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加快推进,以及以沪港通为标志的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加速,使得注册会计师行业所服务的资本市场体量将进一步增大。

三、经济新常态下江苏注册会计师行业新业务拓展路径

(一)树立新思维,转变服务理念、服务方式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居安思危,积极行动起来,紧紧把握经济转型带来的发展机遇,勇于担当、顺势而为,正确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大力拓展新业务,加快提升服务经济转型的能力。

1、正确认识新常态的内涵

自觉树立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深入了解江苏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发展动力、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的现状和趋势以及的相关政策和采取的措施,深入分析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重点、经济结构调整重点、企业转型升级重点,深入分析各级政府、社会、企事业单位等方面的专业服务需求。

2、主动适应新常态

树立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新思维,从根本上转变服务理念,自觉顺应经济发展趋势,主动转变发展方式,精准定位目标市场,创新工作思路,关注市场需求,把发展重点放到培育专业优势和推动特色服务上来。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拓展行业新业务,努力满足江苏经济发展对行业的各项要求,为行业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拓展新业务,优化业务结构

面对不断涌现的新经济形式、新商业模式,为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及更好地服务于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江苏省内特大型、大型事务所可通过大规模合并重组,扩大规模,提高行业市场集中度,产生规模效益。同时整合有效资源,并投入资源研发新业务,为真正做强做大奠定基础。省内中小事务所则要结合合伙人背景、文化、自身能力、所处区域实际等情况,找准擅长领域作为目标细分市场,专注自己擅长的领域,扬长避短,在某些业务领域中保持领先地位,或寻找市场空白地带,精耕细作、做精做专,做出自己的特色。

(三)加入高端智库,服务政府决策

积极参与高端智库建设,参与到决策前论证和实施中评估,增强政府决策透明度和从众参与度,减少决策失误与损失,同时对重大决策、改革举措的落实情况等,在决策实施中(后)进行第三方评估,能确保决策得到有效执行。积极参与政府绩效评价、财政资金专项审计、PPP项目审计等。

四、结束语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会计师事务所应审时度势,顺势而为,主动出击,积极应对,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大力拓展新业务领域,优化业务结构,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服务我国经济顺利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陈毓圭.认识新常态 服务新常态――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使命和任务[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

[2]祝晋英.把握新形势 适应新常态 开创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新局面[J].山西财税,2015

[3]冯淑萍.在服务全面深化改革中推动行业工作再上新台阶――在第五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上的总结讲话[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

第8篇:会计行业发展现状范文

财产负债表的运动对财务分析的影响,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列式项目变动

随着我国会计行业的不断发展,新会计准则适应会计行业的发展需求,取消了原资产负债表中的长期债券投资、递延税款借项以及短期投资等项目,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列示的项目,诸如持有至到期投资、递延所得税资产、交易性投资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等项目,在负债类项目中将应付福利费以及应付工资改为应付职工薪酬,将递延税款贷项变为递延所得税负债。这些具体项目的变更,对于负债表的结构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会计在对财务负债表进行财务分析时,需要考虑的项目发生了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财务分析的结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列表结构更明确

新的会计准则规定,对于负债表中的资产以及负债应该以两种方式进行列式,一种是流动的方式,另一种是非流动的列式。并根据这种列式方式,制定了严密的划分标准,这符合实事求是的原则,注重对客观的事实的分析,这对于财务分析的指标计算来说更加便利更加精确。

(三)引入了公允价值

作为新会计准则的一个主要的特殊,公允价值的引入无疑是人们争议的焦点。总的来说新规则中的公允价值的引入还是比较谨慎的,其只有在可靠计量的基础上才会适用公允价值,在某些争议比较大的方面,并不把这种计量方式作为其优先考虑的办法。以往的资产负债表对于资产的计算大部分都是利用历史成本,对于资产现在的价值并不能很好的体现,而随着公允价值的引入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种情况。利用这种办法能够使资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市场的实际价值,这样就是得在做财务分析的时候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市场的流向。而在这里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公允价值实际上是一种会计估计,要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就需要对一个公开的市场进行必要的评估和假设,但是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的成熟程度欠佳,所以在做这种估计的时候往往达不到很好的客观性,在现实的把握上难以操作。这也对标准的制定和估计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进行财务分析的时候,并不能完全信任这种分析,还需要其他的一些方式进行佐证,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财务分析效果。

二、总结

第9篇:会计行业发展现状范文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以及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影响,使得注册会计师审计不断发展,而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和核心问题,关系到审计事业的兴亡,因此,要想更好地促进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必须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控制,全面提高审计质量。

关键词 注册会计师审计 发展 审计质量 控制

注册会计师审计起源于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特别是公司逐渐成为社会的重要经济组织后,公司所有者主要根据经营者提交的财务报表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因此,需要有一个来自企业外部的独立、客观、公正的第三方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公允性与合法性做出判断,注册会计师审计便应运而生。而审计质量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本文拟通过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现状、机遇与挑战和审计质量控制准则内容对审计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如何完善审计质量控制提出建议。

一、新形势下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现状、机遇与挑战

注册会计师审计担负着过滤会计信息风险、确保会计信息质量、降低会计信息识别成本的重任。虽然自1978年注册会计师制度恢复以来,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基本建立了相关法律制度体系;(2)培养造就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人员和执业机构;(3)逐步拓展了执业范围,业务收入快速增长;(4)稳步提高了行业监管水平;(5)不断增强了社会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但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诸如会计师事务所布局和竞争格局不合理,内部治理结构和管理水平急需改进和提高,品牌优势不明显等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2009年56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若干意见》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在新形势下,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面临经济大发展、政治大关注、政策大扶持和会计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等效等前所未有的机遇。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只有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多元化、走出去后面临的国际化、信息化条件下审计方法与技术变革等方面的严峻挑战,才能抓住当前大好机遇实现做强做大的战略发展目标。

加快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业的发展必须以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为基础,而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不仅体现在规模上,更应体现在其核心竞争力上。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在做强做大过程中应妥善处理以下关系:内涵发展与外延扩张的关系;知名度与美誉度的关系;短期利益与长远发展的关系;监督与服务的关系;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多元化与专业化的关系;业务工作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外部环境与内部治理的关系。优秀的事务所应实行规模化做大战略,专业化经营战略和国际化服务战略相结合的发展战略。

二、基于新环境下的审计质量控制准则对审计控制影响因素的分析

为了更好满足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认知的提高和对其执业质量要求的提高,财政部和注册会计师协会了财会(2006)4号《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体系共计48个项目,同时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原有的质量控制准则进行了相应修订,并了《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业务质量控制》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2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两项质量控制准则。新准则提高了对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要求,在准则层面为事务所从整体上推行风险导向审计、全面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建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基于对新审计质量控制准则的理解,结合我国当前的审计行业的发展和审计质量控制现状,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整理和归纳如下:

1.审计监管环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体制的局限性导致会计师事务所、被审计单位、审计报告使用人三者之间没有一条合理的利益联结纽带,从而使得审计工作的质量无法保障。由于目前我国法律制度对于审计主体违规责任约束力还比较薄弱,会计师事务所和被审计单位淡化了审计法律意识,忽视了审计风险的存在,使审计质量大打折扣。虽然设立审计委员会能够显著提升审计质量,但审计委员会设立时间的长短未对审计质量产生影响;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对审计质量不产生影响,但会计师事务所任期增加却显著降低了审计质量。

2.审计专业化程度。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更可能觉察违规和错报,从而能提供更高质量的审计。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越高,专业化水平越高,出现错报的可能性就越小,审计质量相对较高。由于当前我国注册会计师队伍整体专业知识薄弱,审计工作经验不足,实际操作水平低下,职业道德素质较差,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不够,导致实际审计工作中识别风险的能力不足,这就必然形成审计风险,最终影响到审计质量。但是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在掌握了被审计单位全面信息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所以被审计单位的全力配合也至关重要。

3.审计收费。以异常审计收费作为审计意见购买的证据,通过对审计质量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审计意见购买主要出现在由本土事务所审计、利润率异常大幅度增加且利润率依然较低的公司,对于其他的公司,则没有发现异常审计收费与审计意见购买有显著的关联性。提高审计费用有利于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对审计师餐旅费与审计质量的关系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在个别模型检验中,餐旅费在微弱条件下损害审计质量,但总体上却没有一致证据表明餐旅费与审计质量的降低存在显著关系,即公司提供餐旅费并没有影响审计质量。

三、加强审计质量控制的对策

(一)不断完善审计监管环境

针对当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业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业进行监管时,应该不断完善法律体系建设。政府应以有效的审计政策为导向,纠正各种形式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财务会计造假的惩罚力度和执法力度。要强化政府监管的作用,建立以财政监管为主体,审计、税务、信贷监督为辅的管理体系,严格明确各监督主体的职责,正确处理好会计师事务所、被审计单位、审计报告使用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健全审计体制,明确总体监管范围及内容,各监管主体要合理分工、有效协作,形成监管合力。

加强企业职业道德规范的建设,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并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并不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体制改革的法律约束,鼓励合伙制,提高会计师事务所成立门槛,加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重视会计师事务所规范和业务类型,实行差异化、分类监管策略,重点监管和日常监管结合。增强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监管力度,只靠行业自律是无法保证监管的有效性和权威性的,必须在法律上赋予注册会计师协会和审计机关相应的审计处理权,明确审计人员的执法责任,提高审计机关执法力度和执法水平。在强化政府和行业监管的同时还需大力推进信息中介的发展,以期更好地发挥其监管作用及其协同效应。

(二)提高审计专业化水平

1.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执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和职业素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应有的职业胜任能力、并不断掌握和运用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法规,才能满足执业的要求,保证审计质量。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要严格遵守法律和审计准则的规定,保持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素质,要加强注册会计师再学习,提高应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要加强注册会计师实战磨练,增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敏感性,提高职业判断力。另外,注册会计师还应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扭转被审计单位的被动局面,使双方融洽合作。

2.加强风险控制管理。会计师事务所的每一位审计人员都要加强对风险控制的管理,在处理任何问题时都要考虑其风险。要加大违规执业所带来的高成本和高风险,让会计师事务所及审计人员在处理问题时三思而后行。重视对被审计单位的选择。在审计项目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加强指导、监督和复核,强调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循环控制理念,做到在整个项目过程中层层严格把关、及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解决,以保证审计质量。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在执业过程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利用准则的相关规定对自己的利益进行有效的维护。

3.不断完善信息系统建设。根据行业建立相关信息的数据库,通过对行业和业务性质分类,为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提供相关信息,使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业务范围、经营环境、行业发展、内部控制、组织结构等等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和认识,给审计人员指明方向,提高效率,降低时间成本,保证审计质量。另外,由于会计政策、税务政策、审计准则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是在不断完善和更新的,为了能够及时了解重大政策变化、在遇到问题时有规可循有法可依,会计师事务所应当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数据库,由专人进行更新,为审计人员提供必要的指导,提高审计效率。

(三)严格规范审计收费

虽然目前我国有审计收费标准,但是省市地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规定的上浮或者下浮比例范围内进行调整。在实际操作中,有的收费标准比国家规定的下浮标准低很多,根本无法保证审计程序的正常执行。就我国审计行业目前现状,必须严格按照审计收费标准进行规范收费,以使收支配比,确保必要的审计成本支出,保证审计质量。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情况要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监控,对那些通过降低审计收费标准来招揽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包括责令关闭和吊销执照等手段严厉惩罚。提高其违规成本并加强法律制裁的力度。

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作业成本法适用于核定审计服务社会平均成本,将其引入审计定价模型,有助于为注册会计师行业定价提供更准确的信息,这对于会计师事务所科学制定审计收费、提高审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语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审计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审计报告使用者的利益,影响着社会公众的利益,同时也影响着其自身的利益。所以,提高审计质量不仅有利于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也能维护自身的利益,从而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促进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规范化进程。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业务质量控制指南.2006.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2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指南.2006.

[3]李佳忆.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财务与会计.2009.4.

[4]冯均科.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理论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