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会计理论课范文

会计理论课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会计理论课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会计理论课

第1篇:会计理论课范文

基础会计模拟实训教材直接决定了实训效果的好坏,而且基础会计模拟实训针对的是会计专业中专学生。大多数学生在刚开始接触会计专业课程时都觉得比较难,特别是对会计上的一些名词、术语感到很陌生,如借贷记账法、会计账户等。因此在会计实训教材或实训资料的选择上应尽量浅显易懂,与《基础会计》理论课应配套,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本人根据多年实训教学实践,以及在近几年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会计技能大赛的经验,结合科技实际工作要求、会计上岗证考试要求、会计工作规范,编写了校本教材《基础会计模拟实训》,并且在各年级实训及技能培训实验班实践多年,效果较好。通过几年的实践研究发现,学生对于基础会计模拟实训教材,不能过于复杂、冗长,否则容易造成使学生厌烦、糊涂的状况。

二、实训时间安排

在实训时间的安排上,基础会计模拟实训可以在学期中间平均分三周,与基础会计理论课同步进行,也可安排在讲授《基础会计》课学期的期末几周进行。本人认为采用中间一种方式效果更佳。因为在开设基础会计理论课的同时,配套进行模拟实训,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巩固和深化会计理论知识。

三、实训内容安排

在实训内容的安排上,本人把整个基础会计模拟实训分为五个项目,即:数字书写实训、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实训、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实训、会计报表的编制实训、基础会计综合技能实训。

四、教学情境设计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本人在基础会计实训教学中,主要采用模拟实际会计工作创设教学情境。本人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际做账的操作过程,学生观察模仿,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操作练习,通过实物展台展示学生成果凭证,相互点评、纠错、学习,直至掌握。

1.真实学习情境:提供仿真的原始凭证等资料,在实训室环境中仿真做账。

2.合作学习情境: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实训组,每一个实训组由7人组成,兼顾各个层次学生的组合搭配,相互合作学习。这样,可以使学生把所学的基础会计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联系,并以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从而建构起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学生一方面按照教师的要求及学习目标模拟操作,以巩固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凭借实践丰富会计理论知识,也为会计上岗证考试奠定扎实基础。

五、教学评价方式

第2篇:会计理论课范文

[关键词]会计基础理论;实践教学;教学设计

结合培养应用型、高素质财会人才的目标要求,总结《会计基础》的课程要求、特点及实践现状,能够帮助会计基础教师更好地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整合,能够通过突出学生能力培养价值的方式,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条件。在新时代背景下,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逐渐从传统的学历要求、理论要求转变为素质要求、能力要求,注重学生对会计基础方法、理论的实践和应用。因此加强会计基础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整合质量,拥有较为鲜明的显示价值和意义。

一、会计基础课程教学强化应用性的价值

会计基础是财务管理与会计专业中较为基础的课程,可以通过阐述和介绍会计核算的方法与理论,提升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的认知和理解,让学生更好地在课堂学习中,掌握企业经济发展所要求的能力和素质。我国财政部门在《中长期人才规划》中,探讨并明确了会计学科的实践性、应用性;会计实务的复杂性、多样性;指出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对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突出“基础会计”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对我国培养优秀的、高素质的会计人才,拥有鲜明的现实意义。《会计基础》课程要求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的过程中,掌握会计要素,明确会计账户与科目,熟练应用相关的借贷记账法。课程教学必须层层推进地展开,不能出现断层,不然将导致学生难以充分地理解和学习后面的知识。其中报表、账务处理、账簿、凭证等内容是会计教学较为薄弱的部分,需要学生在实践训练中对其进行巩固和夯实,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能够通过凭证的审核、识别到记账凭证、对账、结账、算账、登账、编制报表等具体操作,来巩固理论知识,磨炼实践本领。此外在现代企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增强会计基础的应用性,还能切实满足企业对优秀人才的需求,提升会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为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一)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课程设计脱节

通常来讲会计基础课程必须紧密结合“实务性”和“理论性”两部分内容,互为依赖、环环相扣,所以在课程开展与设置的过程中需要实现“实践教学”“方法教学”“基础理论”的同向同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在理论中巩固实践,拥有较高的问题理解、分析及解决的能力。然而我国部分院校在课程设计及课程开展中,依旧将实践课与理论课分离开来,在理论课结束或完结后,再开设相应的实践课。容易导致会计基础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脱节、相互分离,进而带来诸多的教学问题。首先,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缺乏实践训练的机会,导致其对会计基础的方法、程序及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刻,无法形成“认识”。而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轻学重教”的问题,致使学生的理论学习较为被动,难以结合自身的学习需求,自主地探究、摸索相关的理论知识。其次,在会计基础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由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脱节,导致学生很难通过填制资产负债表、登记账簿、记账凭证及开设账簿等方式,巩固真身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且实践过程较为机械,实践质量不尽如人意。

(二)教学模式难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于会计基础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相互脱节,致使会计理论教学通常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被动地学习和理解知识,难以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此外,由于会计理论知识多以公式、文字、术语等形式呈现出来,学生难以通过课堂学习的方式,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解,学习质量和效果较差。而在实践环节,由于学生缺乏相应的理论基础,或对理论知识记忆模糊,容易使实践过程变成“听教师指挥”或“自由发挥”的过程,很难帮助学生真正地融入实践过程。通常来讲,只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能积极地、自主地融入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进而独立分析问题、整理知识、反思问题,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但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很难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致使学生很难形成探究式学习氛围、实践氛围,严重影响到会计基础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率。秦红霞(2015)认为,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突出”和“彰显”的根本,在于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不能够为学生的自主探究与独自思考提供条件,进而使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受到较大的影响。

三、会计基础理论与实训课的整合及教学设计

(一)实现会计基础理论与实训课程的融合

通过反思“会计基础的实践内容”能够发现,会计基础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方式,将两者融合起来。新修订的教学大纲明确了会计实践与理论教学的基本内容、逻辑导向及能力要求,要求教师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深化学生对会计理论的认识和理解。然而在理论教学与实训课程相互融合中,教师应以“开设账簿、填制资产利润表、登记账簿、记账凭证为主,通过手工记账的实践教学,循序渐进地导入理论教学重点或知识巩固要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程融合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形成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通过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方式,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其融合方法主要为课堂融合与网络融合两种,课堂融合主要指“做中学”与“学中做”。理论融合则指线上理论学习,线下实践操作与实训训练。

(二)制定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

首先,提高会计基础课程的仿真性,通过丰富教学资源、革新教学方法的方式,使实践教学过程与社会发展实际联系起来。通常来讲仿真教学能够通过专业软件、多媒体等工具,使学生通过特定的短视频、情景课件,充分了解企业的财务管理背景和需求,更好地开展登记账簿、填制利润表和负债表等实训活动。譬如“1月12日收到山东电子器件公司前欠包装款64251元,1月15日向银行借入短期贷款20128元”等,通过营造真实情景的方式,教师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其次,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师要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需要在转变教学理念的前提下,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实际问题,对相关问题或理论形成判断和理解,以此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最后,丰富教学资源、提高职业判断力,特别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会计教师普遍面对案例不足、资料匮乏、仿真性差等问题,因此在登记账簿、填制凭证、利润表及负债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丰富原有的教育资源,使教育资源在提高仿真性的前提下,更好地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提升学生的职业判断力。此外,教师应确保实训流程从建账、填写凭证、凭证审核、错账纠正、复式记账、资产清查及编制报表等环节出发,使学生对业务流程有更完整、更清晰的理解和认识。

四、理论与实训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

首先是教学方法。为切实提升会计基础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应用性”,教师需要从学生主体地位的角度出发,选择出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譬如微课教学和翻转课堂,都能帮助教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起来,任务性教学法则可以针对学生在实践训练中所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结合教学情景、任务情景,探索相应的理论知识和要点,提升理论应用的质量和效率。此外,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借助计算机网络平台,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学方法,使会计基础教学更具信息化、现代化特征。例如在填制记账凭证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引入企业真实的会计核算情景,充分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认知能力”。或者通过突出会计岗位任务与责任的方式,使学生在感悟和理解岗位要求的前提下,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组织能力、业务能力。其次是评价方式。会计教师可采用“个人单项考核”“学生考勤”“团队实训考核”等评价方法,综合分析学生的“填写凭证”“创建账簿”的能力。也可通过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同伴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增强评价的全面性与真实性。然而在能力培养的视域下,会计教师应提高“能力评价”在学生评价中的比重,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与素养的考量与评估。

五、结语

综合分析“《会计基础》强化‘应用性’”的意义,能够帮助教师更全面、更深入地明确会计基础教学的重点与方向,使其在整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资源的过程中,更好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和效率,实现学生“学中做”“做中学”的目标,推动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秦红霞.构建《基础会计》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探讨[J].商业会计,2015(9):118-120.

[2]杜永川,郭颖.论基础会计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法的改进[J].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0):190-191.

[3]单今彬,路凤琴.加强会计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改革培养与社会实际接轨的应用型人才[J].中国电力教育,2008(S2):321-322.

第3篇:会计理论课范文

[关键词]会计基础理论;实践教学;教学设计

结合培养应用型、高素质财会人才的目标要求,总结《会计基础》的课程要求、特点及实践现状,能够帮助会计基础教师更好地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整合,能够通过突出学生能力培养价值的方式,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条件。在新时代背景下,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逐渐从传统的学历要求、理论要求转变为素质要求、能力要求,注重学生对会计基础方法、理论的实践和应用。因此加强会计基础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整合质量,拥有较为鲜明的显示价值和意义。

一、会计基础课程教学强化应用性的价值

会计基础是财务管理与会计专业中较为基础的课程,可以通过阐述和介绍会计核算的方法与理论,提升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的认知和理解,让学生更好地在课堂学习中,掌握企业经济发展所要求的能力和素质。我国财政部门在《中长期人才规划》中,探讨并明确了会计学科的实践性、应用性;会计实务的复杂性、多样性;指出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对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突出“基础会计”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对我国培养优秀的、高素质的会计人才,拥有鲜明的现实意义。《会计基础》课程要求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的过程中,掌握会计要素,明确会计账户与科目,熟练应用相关的借贷记账法。课程教学必须层层推进地展开,不能出现断层,不然将导致学生难以充分地理解和学习后面的知识。其中报表、账务处理、账簿、凭证等内容是会计教学较为薄弱的部分,需要学生在实践训练中对其进行巩固和夯实,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能够通过凭证的审核、识别到记账凭证、对账、结账、算账、登账、编制报表等具体操作,来巩固理论知识,磨炼实践本领。此外在现代企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增强会计基础的应用性,还能切实满足企业对优秀人才的需求,提升会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为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一)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课程设计脱节

通常来讲会计基础课程必须紧密结合“实务性”和“理论性”两部分内容,互为依赖、环环相扣,所以在课程开展与设置的过程中需要实现“实践教学”“方法教学”“基础理论”的同向同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在理论中巩固实践,拥有较高的问题理解、分析及解决的能力。然而我国部分院校在课程设计及课程开展中,依旧将实践课与理论课分离开来,在理论课结束或完结后,再开设相应的实践课。容易导致会计基础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脱节、相互分离,进而带来诸多的教学问题。首先,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缺乏实践训练的机会,导致其对会计基础的方法、程序及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刻,无法形成“认识”。而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轻学重教”的问题,致使学生的理论学习较为被动,难以结合自身的学习需求,自主地探究、摸索相关的理论知识。其次,在会计基础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由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脱节,导致学生很难通过填制资产负债表、登记账簿、记账凭证及开设账簿等方式,巩固真身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且实践过程较为机械,实践质量不尽如人意。

(二)教学模式难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于会计基础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相互脱节,致使会计理论教学通常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被动地学习和理解知识,难以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此外,由于会计理论知识多以公式、文字、术语等形式呈现出来,学生难以通过课堂学习的方式,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解,学习质量和效果较差。而在实践环节,由于学生缺乏相应的理论基础,或对理论知识记忆模糊,容易使实践过程变成“听教师指挥”或“自由发挥”的过程,很难帮助学生真正地融入实践过程。通常来讲,只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能积极地、自主地融入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进而独立分析问题、整理知识、反思问题,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但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很难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致使学生很难形成探究式学习氛围、实践氛围,严重影响到会计基础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率。秦红霞(2015)认为,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突出”和“彰显”的根本,在于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不能够为学生的自主探究与独自思考提供条件,进而使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受到较大的影响。

三、会计基础理论与实训课的整合及教学设计

(一)实现会计基础理论与实训课程的融合

通过反思“会计基础的实践内容”能够发现,会计基础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方式,将两者融合起来。新修订的教学大纲明确了会计实践与理论教学的基本内容、逻辑导向及能力要求,要求教师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深化学生对会计理论的认识和理解。然而在理论教学与实训课程相互融合中,教师应以“开设账簿、填制资产利润表、登记账簿、记账凭证为主,通过手工记账的实践教学,循序渐进地导入理论教学重点或知识巩固要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程融合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形成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通过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方式,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其融合方法主要为课堂融合与网络融合两种,课堂融合主要指“做中学”与“学中做”。理论融合则指线上理论学习,线下实践操作与实训训练。

(二)制定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

首先,提高会计基础课程的仿真性,通过丰富教学资源、革新教学方法的方式,使实践教学过程与社会发展实际联系起来。通常来讲仿真教学能够通过专业软件、多媒体等工具,使学生通过特定的短视频、情景课件,充分了解企业的财务管理背景和需求,更好地开展登记账簿、填制利润表和负债表等实训活动。譬如“1月12日收到山东电子器件公司前欠包装款64251元,1月15日向银行借入短期贷款20128元”等,通过营造真实情景的方式,教师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其次,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师要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需要在转变教学理念的前提下,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实际问题,对相关问题或理论形成判断和理解,以此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最后,丰富教学资源、提高职业判断力,特别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会计教师普遍面对案例不足、资料匮乏、仿真性差等问题,因此在登记账簿、填制凭证、利润表及负债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丰富原有的教育资源,使教育资源在提高仿真性的前提下,更好地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提升学生的职业判断力。此外,教师应确保实训流程从建账、填写凭证、凭证审核、错账纠正、复式记账、资产清查及编制报表等环节出发,使学生对业务流程有更完整、更清晰的理解和认识。

四、理论与实训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

首先是教学方法。为切实提升会计基础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应用性”,教师需要从学生主体地位的角度出发,选择出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譬如微课教学和翻转课堂,都能帮助教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起来,任务性教学法则可以针对学生在实践训练中所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结合教学情景、任务情景,探索相应的理论知识和要点,提升理论应用的质量和效率。此外,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借助计算机网络平台,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学方法,使会计基础教学更具信息化、现代化特征。例如在填制记账凭证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引入企业真实的会计核算情景,充分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认知能力”。或者通过突出会计岗位任务与责任的方式,使学生在感悟和理解岗位要求的前提下,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组织能力、业务能力。其次是评价方式。会计教师可采用“个人单项考核”“学生考勤”“团队实训考核”等评价方法,综合分析学生的“填写凭证”“创建账簿”的能力。也可通过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同伴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增强评价的全面性与真实性。然而在能力培养的视域下,会计教师应提高“能力评价”在学生评价中的比重,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与素养的考量与评估。

五、结语

第4篇:会计理论课范文

嵌入式课内实践是指将实践教学嵌入课程的日常教学中,总学时中既包含一定的理论学时,又包含一定的实践学时,这样的课程称之为理实一体化课程。课内实践通常是在相应的理论知识点讲授完毕之后立即进行,一般在上课地点即可完成。成本会计的嵌入式课内实践教学一般由任课教师结合理论教学的进度来安排,目的在于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点,使理论课程在内容和时间分布上与实践课程动态相关联,形成融“教、学、做”为一体的实践模式。总体要求是根据教师收集的实训资料,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各种费用进行归集与分配,对生产过程进行成本计算,对相关业务进行账务处理,编制成本报表并对其进行分析,为企业预测、决策提供基础数据资料。具体要求:分配方法选择科学合理;成本计算准确,步骤齐全;会计分录编制正确;报表编制规范。以我院为例,成本会计总课时为60课时,其中理论课40课时,实训课20课时,每一实践项目2课时,具体实践的项目。

二、校内集中实践———综合性手工实践与电算化实践相结合

显而易见,嵌入式单项实践是综合性实践的基础,要求学生必须保质保量地独立完成。当然仅有单项实践是不够的,还不能让学生对成本核算的各个环节有个整体性的了解,校内集中实践则能解决这一问题。校内集中实践是综合性手工实践与电算化实践相结合,综合性手工实践安排在理论课程和单项实践全部完成后的集中时间段内进行,训练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也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理解的一个升华过程。集中实践一般安排在专门的会计实训室进行,大约一周时间内完成。电算化实践则是在手工实践结束之后进行,一般安排一周时间,包括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电算化实践是对手工模拟实践的升华,它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手段,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会计电算化处理,目的在于检查学生的会计电算化和网络知识水平,提高学生的现代化技能。

(一)综合性手工实践

综合性手工实践是在成本会计理论课程和同步课内实践全部结束之后,从有关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产品成本的计算、成本报表的编制到成本分析所进行的系统的、全面的、完整的综合模拟手工实践。较之第一阶段的课内实践来说相对集中,一般安排一周至两周的时间。通过一段时间较集中的强化训练使学生达到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目的,促使知识技能向能力转移,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综合性手工实践通常以一家中型制造企业为例,设计不同类型的经济业务,并将其集中在十二月发生,在购买———生产———销售三大环节的业务中着重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核算,简化财务会计的业务,强调生产过程中料、工、费的消耗、归集、分配,产品成本计算表的编制,真正将成本会计的知识融于实训中,达到制造业企业会计实训的目的。综合性手工实践可安排16学时,具体程序大致如下:

(1)根据成本计算对象开设成本计算单或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并登记各账户期初余额。

(2)根据模拟企业背景资料中各项相关费用的发生情况,逐一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填制有关记账凭证。

(3)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有关费用明细账户,进行各有关费用的归集。

(4)根据有关费用明细账户归集的费用,将各项费用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分配。

(5)按照模拟企业背景资料的要求,计算各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

(6)编制成本报表,并对其进行分析。

(二)电算化实践

综合性手工实践结束之后,立刻在专门机房中进行成本会计的电算化实践。电算化实践是通过厦门网中网软件有限公司研发的财会系列实训软件来完成的,分为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两部分。单项实训从生产环节料、工、费的归集和分配到结转产品成本,再到最后生成报表,体现出不同分配方法和成本计算方法对成本的影响。综合实训则包括运用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等方法对产品成本的流转、分配和归集进行核算。电算化实践可安排16学时,具体内容。通过以上两个阶段的模拟实践,学生一方面可以将两种不同方式的会计实践中所生成的数据资料进行互查对比,以验证其正确性,并对二者操作的异同点进行比较;另一方面还可在实践中亲身感受到两种会计数据处理方法的转化是怎样实现的。

三、校外综合实践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将校内模拟实践拓展延伸至校外,呈现递进式的飞跃。而社会调查、顶岗实习等都是校外综合实践的有效形式。

(一)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是学生利用假期或特定安排一定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题调查并撰写专题报告的活动。高职院校可组织学生到经营管理水平较高、成本费用控制较好的企业进行专题调查,了解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成本管理水平的途径和措施;也可组织学生到成本费用高、生产经营状况不好的亏损企业作专题调查,发现这些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借此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参加会计实务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通过这种形式,可以使学生了解到不同生产组织和工艺过程的企业是如何组织成本会计工作、进行成本核算、编制成本报表并进行成本分析的,这样不仅使学生能够对成本会计理论知识有个整体上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将成本会计校内实践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四、结语

第5篇:会计理论课范文

关键词:基础会计;一体化;教学模式

“基础会计”作为高职会计专业的入门课,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与实用性,必须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中心,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方向发展,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市场需求为目标,能力培养必须融入整个会计工作过程。而“讲、演、练、评”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因此,对其进行探讨十分必要[1]。

一、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在日常教学中,有些院校的“基础会计”课程是将理论课与实训课分开进行教学的,理论课安排在第一学期,实训课安排在期末进行为期一周的实训教学。有的学校理论课和实训课不是同一个教师任教,理论课教师为学生讲解会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而实训教师将第一学期所学的基础会计课程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等会计基本知识应用到实训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先讲解操作要求并布置任务,然后进行巡回指导,及时帮助学生纠正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目标和教学任务。但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完成教学目标,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脱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另外,本门课程考核方式单一,大多数院校是以传统理论考试为主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方式不能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不能体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二、“讲、演、练、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应用

(一)讲“讲”是指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上详细讲解理论知识,充分利用板书、多媒体教室及实训材料进行“讲”

这种方式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训教学相结合,主要采用案例教学、问题分析式、讨论式等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2]。例如,在教学生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理论知识时,教师要提前准备供应单位的发货票、销售发票、银行收账通知等原始凭证,先利用多媒体展示这些凭证,让学生从中找出这些原始凭证的共同要素,再讲解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填制。最后让学生思考原始凭证填制有错误,该怎么办?引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再讲解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

(二)演“演”是指教师在讲解的同时通过多媒体进行演示,有助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发料凭证汇总表、产品成本计算表、工资汇总表等这些自制原始凭证,学生面对这些自制原始凭证往往不知道如何入手很难正确地填制完成这类自制原始凭证,下面以“发料凭证汇总表”为例说明,如何在讲解同时通过多媒体进行演示。首先,教师先通过多媒体将“领料单”和“原材料加权平均单价计算表”展示给学生,讲解“发料凭证汇总表”的“加权平均单价”栏目根据“原材料加权平均单价计算表”填列,“发料凭证汇总表”的“数量”栏目根据“领料单”的“数量”进行汇总填列,“发料凭证汇总表”的“金额”栏目根据“发料凭证汇总表”的“数量”乘以“加权平均单价”填列;然后,教师提问:“这张‘发料凭证汇总表’说明发生什么业务呢?如何进行账务处理呢?”引发学生思考,再讲解根据“发料凭证汇总表”编制记账凭证,并根据记账凭证登记相关账户,这样就体现了在“讲”的过程中完成理论知识和实训教学的融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练“练”是指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演示,亲自动手反复练习

学生可以在教师完成讲解知识的课堂上进行练习,以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体现学以致用;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下载与本课程有关的资料进行练习。

(四)评“评”是指教师在讲、演、练之后,针对学生练习的结果进行评定

教师针对学生掌握的专业技能程度以提问方式进行现场点评或阶段效果测评。课堂点评时,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优点进行表扬,然后再对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和不足的地方进行批评指正,这样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基础会计”课程的兴趣。当然,评价是根据不同练习的具体内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4]。阶段效果测评,即在学生完成会计核算方法内容学习后,教师为学生设计一套完整地将基础会计理论与实训相互结合的模拟情境,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模拟情境中的会计业务,这一测评过程既可以使学生巩固基础会计理论知识,使其理解会计核算流程各个环节,又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会计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根据学生实训材料的各项内容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将实训成绩列入本门课程期末考核成绩,并使其占一定比例,这样学生才能认真地、积极地完成这项模拟情境任务,进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三、结语

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实施“讲、演、练、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效果显著。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基础会计”课程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后续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亚萍.《会计学基础》教学中的问题浅析[J].智富时代,2017(6):12.

[2]刘艳蕾.浅谈《面点制作技术》“讲、演、练、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C]//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中国职协2014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北京: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秘书处,2014:6.

[3]刘艳蕾,李海英.浅谈《面点制作技术》“讲、演、练、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J].商,2013(19):39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