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算化会计与审计范文

电算化会计与审计精选(九篇)

电算化会计与审计

第1篇:电算化会计与审计范文

一、计算机审计是会计电算化的产物

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大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审计线索的影响。实施了会计电算化,审计线索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审计线索在电算化系统中中断甚至消失。在手工会计系统中,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由过账到财务报表的编制,每一步都有文字记录,都有经手人签字,审计线索十分清楚。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顺查、逆查或抽查。但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传统的账簿没有了,绝大部分的文字记录消失了,由存储会计信息的磁盘和磁带取而代之,因此,肉眼所见的线索减少。此外,从原始数据进入计算机,到财务报表的输出,这中间的全部会计处理集中由计算机按程序指令自动完成,传统的审计线索在这里中断甚至消失。传统的查账方法,对电算化的会计主体已不完全适用。为了能够有效地审计电算化的会计主体,在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时,必须注意审计的要求,使系统在处理时留下新的审计线索,以便审计人员在电算化条件下也能跟踪审计线索,顺利完成审计任务。

2.对审计内容的影响。在会计电算化的条件下,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并没有改变,但由于电算化的特点,审计的内容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中,由于会计事项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进行处理,诸如手工会计系统中因疏忽大意而引起的计算或过账错误的机会大大减少了。但如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程序出错或被人非法篡改,则计算机只会按给定的程序以同样错误的方式处理有关的会计事项,错误的结果将是不堪设想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也可能被神不知鬼不觉地嵌入非法的舞弊程序,不法分子可以利用这些舞弊程序大量吞没企业的财物。系统的处理是否合法合规,是否安全可靠,都与计算机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有关。这是在传统的手工审计中所没有的。因此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人员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和审查计算机系统的功能,以证实其处理的合法性、正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另外,当一个会计电算化系统已经完成并投入使用后,要对它进行改进,这比在系统设计和开发阶段进行困难得多,代价也要昂贵得多。因此,除了要对投入使用后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外,应提倡在电算化系统的设计和开发阶段,审计人员要对系统进行事前和事中审计。

3.对审计技术方法的影响。实现会计电算化以后,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与传统手工会计系统相比,在许多方面发生变化,必须采用新的审计技术方法才能适应这种变化。例如,传统的记账方法是每登记一笔账,便可以从账上看到相应一笔记录,而电子计算机却不能每登记一笔记录就打印一笔记录,供工作人员阅读,一般是经过一个阶段,于一个月或一句打印一次。平时,记录输入到计算机以后,在尚未打印以前,若想看这些记录,只能凭借机器阅读,倘若想同时在几笔记录中对照查看,则很难做到。这样一来,审查取证的方法,对证据进行检验和审核的方法必须相应的改变。又如,传统的手工记账一般可以从字迹上辨认出登记人,从而明确责任,但是计算机只能提供统一模式的输出资料。没有记录人的笔迹,无法从记录上辨认登记人,这可以使在电算化的记录中建立、更新、消除一切资料而不留半点痕迹,就需要审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部门的内部管理制度、职责的划分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

4.对审计作业手段的影响。在手工会计系统的情况下,审计人员进行审计,一般都是手工操作。但是,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如果仍用手工操作的方式来进行审计,是很难达到其审计目标的。因此,审计人员的作业手段也应由手工操作向电子计算机转变,即审计人员应掌握电子计算机知识及其应用技术,把电子计算机当作一种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的有力工具来使用。

5.对审计人员的影响。实现会计电算化后,由于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环境比手工会计系统更为复杂,审计对象也更多更复杂,审计人员只依靠原有的知识和技能是无法胜任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审计工作的。因此,设计人员除了要具有丰富的财务会计、审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熟悉有关的政策、法令依据以及其它的审计依据外,还应掌握一定的电子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术。此外,在审计组织中,还应培养一批计算机审计的系统开发人员,从事设计和开发审计应用软件的工作,建立自己的计算机审计系统。

6.对审计标准和准则的影响。各国的审计界在以往的审计工作中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如审计人员标准、现场作业标准、审计报告标准、职业道德规范等等。实现会计电算化以后,由于审计对象和审计线索发生了重大变化,审计的技术和手段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显然,应在原有的审计标准和准则的基础上,建立一系列与新情况相适应的新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如计算机审计人员培训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开发的审计准则、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审计应用软件标准等。否则,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由此可见,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必然影响审计工作。会计电算化给审计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和新要求,传统的手工审计已不能适应电算化的新情况和新要求。因此,开展计算机审计势在必行。

二、计算机审计对会计电算化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由于我国大部分审计人员对计算机会计系统并不太熟悉,也没有一套完整的计算机审计准则,大部分地区的审计工作仍停留在绕过计算机审计阶段。因此,很多问题不易发现,计算机犯罪案件也有所增加,这种现状妨碍了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健康发展。计算机审计准则的制定和计算机审计的开展将会对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保护会计电算化环境的安全性。计算机审计要根据计算机审计准则,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和程序,对会计电算化环境中的计算机硬件和财会软件进行审计,即对其安全、可靠、稳定、合法、管理等方面进行审计。这样一来,通过计算机审计可以揭露问题,为被审计单位提出安全方面的建议,保证会计电算化环境的安全性。

第2篇:电算化会计与审计范文

[关键词] 电算化审计;电算化会计;衔接

[中图分类号] F239.4 [文献标识码] B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所面对的都是由财务软件处理生成的电子财务数据,查询时只能依靠软件显示或者打印成纸质才能看到结果。此时如仍然运用传统的审计技术则会形成较大的审计风险。因而引起了越来越多审计工作者的重视,对审计行业形成了冲击,电算化审计逐步占据了社会审计的舞台。

电算化审计是将计算机技术和审计工作相融合的过程,是指对因实施会计电算化而形成的信息系统的审计,一般由独立的机构或审计人员以被审单位一定时期内会计电算化信息资料所反映的经济活动为对象,运用专门的审计工具和方法,对系统内部控制、应用程序、数据文件等进行收集和评价,确定其与既定标准的符合程度,并向利害关系人报告的一个系统过程。

一、电算化审计的基本方法

电算化审计将计算机处理过程本身作为审计测试的对象,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以及系统内部的处理和控制功能进行审查。其具体方法包括:一是程序逻辑复查法。通过复查应用程序的逻辑流程,使审计人员了解系统是怎样工作的、有哪些功能,从而判断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可靠性。此法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计算机业务水平。二是整体检测法。在被审电算化系统中建立一虚拟实体,如假设的部门、供应商等。利用被审系统对虚拟实体的关联业务与真实业务一起进行处理,以证实被审程序的功能是否可靠。三是平行模拟法。审计人员模拟被审电算化系统,采用专用的信息系统来处理实际数据,以确定被审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是否可靠。即完全运用审计软件对会计电算化处理结果进行全面审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开展审计业务时借助审计软件进行电算化审计,方便、高效、全面,无疑是最为理想的选择。

二、审计软件的一般工作原理

目前商品化审计软件品牌众多,但均遵循电算化审计的一般原理:一是取数。即从被审单位取得审计年度的账套数据,通过审计软件的数据接口,运用导入功能把被审数据导入到审计软件中去。二是数据初始化。取数后审计软件将按照其预设的统一格式重新生成相应的审计账套。由于被审单位会计信息系统的多样性必然导致其会计数据格式的不一致,为满足审计软件或审计人员的实际工作需求,必须对它进行转换,因而数据初始化是进行审计数据分析、处理的前提。三是按步骤开展审计工作。在完成数据转换后,依照审计软件设置的审计工作程序,如准备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审计结论完成阶段等按步骤开展审计工作。

审计软件的功能主要包括:前端数据采集、生成未审会计报表(账表核对)、自动生成实质性工作底稿、审计调整、审计抽样、生成银行函证和往来单位函证、往来款账龄计算、存货和固定资产的测试、三级复核的控制、自动生成会计报表附注、集团公司审计(合并会计报表)、数据分析、套打工作底稿(自动排版)、导出EXCEL文件、数据查询、底稿管理、自动备份等。

三、电算化审计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

利用审计软件开展电算化审计工作,首先要建立审计项目;然后,通过取数功能将被审数据导入审计软件中;接下来通过数据的初始化设置将会计电算化处理所得到的财务数据转换为审计软件需要的审计数据,形成审计数据库,以便于审计工作的开展。

(一)新建项目并登录

进入审计软件,选择【登录项目】菜单,单击【创建项目】按钮,依照提示步骤,完成被审单位项目信息的创建。需注意的是项目信息务必输入正确,否则有些内容系统将不允许再修改,尤其是审计时限范围一定要和被审数据中原有的时间保持一致,不然在进行数据初始化时就会出错。然后选中已建好项目,单击【确定】按钮完成登录。

(二)取数

审计人员在采集被审单位的财务数据之前,一定要了解被审单位所用财务软件的类型是单机版还是网络版,以便选用合适的数据采集工具。一般的,取数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利用现有接口直接连接被审单位数据库取数。审计人员利用数据前端在被审单位财务系统上搜索财务账套文件(单机版),如果是网络版则需连接到数据库上进行取数工作。这种方法运用广泛,适合所有已有接口的财务软件的取数工作。

2.利用企业财务数据备份文件,借助审计软件的还原功能将备份数据还原后进行取数工作。

3.利用财务软件的导出文件,借助审计软件进行数据读取。

4.利用EXCEL表格对科目余额表、凭证、账簿等进行取数。即将相关数据表格复制粘贴到EXCEL表格中,借助审计软件进行数据读取。

(三)数据初始化

取数成功,但如果未经初始化,审计人员是无法看到具体数据的。因而需要通过数据初始化进行数据转换才能进一步开展审计工作。经过对数据进行自动整理、整合、筛选等规范化处理,最后将所有原始数据分类和汇总,重新生成被审单位的一套审计账套。如图所示:

数据初始化完成后,审计人员即可依照审计软件功能设置及电算化审计工作的一般程序进行审计工作的实施了。

数据初始化图

[参 考 文 献]

[1]何日胜.会计电算化系统应用操作[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田芬.计算机审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第3篇:电算化会计与审计范文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审计对策

由于电算化审计系统与手工审计系统相比,在审计线索、审计内容、审计风险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学习新的理论知识,掌握新的审计方法技巧,以适应以后的审计工作。目前我国的电算化审计状况不容乐观,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形势相比,不仅审计技术尚不成熟,而且审计软件在功能和性能上也满足不了审计工作的需求。

一会计电算化审计所面临的问题

1.审计可视线索呈消失趋势

在会计电算化进程中,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水平及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客观上,存在着审计可视线索自然消失的趋势。在应用计算机处理会计资料后,纸面信息变成了磁性介质上的代码。对于会计界、审计界的许多人来说,过去熟悉的、习惯的、得心应手的东西,变成了陌生的、不习惯的、难以捉摸的东西。而设计会计电算化程序的软件设计人员,并不知道审计人员的需求,即使有关文件规定必须留有审计线索,实际上也很难做到。何况,审计工作与主要是处理结构化问题的会计核算工作不同,它主要是处理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一些问题,从某些方面来说,更多的是依靠人的经验和主观判断能力,如:寻找漏洞、揭尽矛盾、查错防弊、获取证据等。

2.软件特性导致数据难以审计

会计核算软件具有多样性和保密性特点,再加上各行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应用环境大不相同,应用程序也各具特点,导致审计数据难以取证。从使用的系统来看大致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购置商用会计软件。目前,商业化会计电算化软件有几百家之多,不同的电算化系统虽然有着不同的特点,但也有着基本的相同点:输入、处理、统计、查询、输出及维护功能较完整、全面,界面设置较好,然而由于各种会计软件的数据库千差万别,其防范保密措施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就给审计人员开发通用的审计软件带来困难。二是自行开发会计软件。自行开发会计软件,一般是根据企事业单位自身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研制而成的,一般具有较强的检测排错功能和统计处理功能,实用性强。但在系统安全及内部控制方面需要人工予以辅助来加强系统的管理,这就要求管理者制定规章制度来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

3.观念误区造成电会审计的忽视

目前有种看法认为,在会计核算实现电算化后,特别是应用了经财政部门评审通过的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以后,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可靠性已经解决,可有效地防止做假账和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因此也无须对软件产生的信息进行审计。事实不是这样,因为绝大多数的会计核算软件并没有解决对会计事项,即记账凭证所根据的原始数据是否真实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它们的许多功夫不是花在保证数据源的正确上,而是对已输入数据的计算上,充其量只不过是一把高级的算盘而已。加上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内部控制本质上的变化,对会计信息系统事实上存在着人为干预和利润调节,以及所提供原始数据的虚假性,人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当前的会计电算化并不能有效地防止做假账和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基于上述认识,会计电算化使审计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和更高的要求。二会计电算化下审计工作的对策

1.要重视会计电算化理论的研究

从一定意义上讲,电算化会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也是突破传统会计观念,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提出新问题、新课题,以及研究和确立新的理论和方法的过程。如电算化会计在系统设计、工作组织、信息处理及账务处理程序等方式和方法上的改变,本身就是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突破和完善。电算化会计理论的基本问题研究透彻了,会计软件的研制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才能更符合会计、审计工作的实际要求。

2.要提高会计计算机操作水平

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增添了新内容,从各方面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一方面为了参与企事业管理,要更多地学习经营管理知识;另一方面还必须掌握电子计算机的有关知识,好的会计基础工作和规范的业务处理程序,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所以会计电算化也要求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同时还应积极培养具有复合性知识结构的计算机审计系统开发人员,让计算机技术人员学习会计和审计的基础知识,使他们也加入到审计队伍中,成为电算化审计的专业人员。

3.完善电算化审计标准与准则

计算机审计准则是对电算化审计的标准化,是衡量审计工作的标准。在制定标准和准则时要在考虑我国国情的前提下大力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主管财政部门在评审某会计软件时,应同时规范、指定与之相适应匹配的审计软件,在制定具体准则时应侧重于对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的评价。对审计人员应具备的资格、电算化审计过程和相关的审计技术以及证据收集等方面做出规范。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要求电算化审计工作跟上它的发展,要求我们做好会计电算化审计的各种准备。加强我国电算化审计发展,重视并及时解决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存在的审计问题,将促进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建.网络环境下的审计创新[J].四川会计,2008(4)

第4篇:电算化会计与审计范文

一、计算机审计是会计电算化的产物

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大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审计线索的影响。实施了会计电算化,审计线索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审计线索在电算化系统中中断甚至消失。在手工会计系统中,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由过账到财务报表的编制,每一步都有文字记录,都有经手人签字,审计线索十分清楚。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顺查、逆查或抽查。但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传统的账簿没有了,绝大部分的文字记录消失了,由存储会计信息的磁盘和磁带取而代之,因此,肉眼所见的线索减少。此外,从原始数据进入计算机,到财务报表的输出,这中间的全部会计处理集中由计算机按程序指令自动完成,传统的审计线索在这里中断甚至消失。传统的查账方法,对电算化的会计主体已不完全适用。为了能够有效地审计电算化的会计主体,在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时,必须注意审计的要求,使系统在处理时留下新的审计线索,以便审计人员在电算化条件下也能跟踪审计线索,顺利完成审计任务。

2.对审计内容的影响。在会计电算化的条件下,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并没有改变,但由于电算化的特点,审计的内容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中,由于会计事项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进行处理,诸如手工会计系统中因疏忽大意而引起的计算或过账错误的机会大大减少了。但如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程序出错或被人非法篡改,则计算机只会按给定的程序以同样错误的方式处理有关的会计事项,错误的结果将是不堪设想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也可能被神不知鬼不觉地嵌入非法的舞弊程序,不法分子可以利用这些舞弊程序大量吞没企业的财物。系统的处理是否合法合规,是否安全可靠,都与计算机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有关。这是在传统的手工审计中所没有的。因此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人员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和审查计算机系统的功能,以证实其处理的合法性、正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另外,当一个会计电算化系统已经完成并投入使用后,要对它进行改进,这比在系统设计和开发阶段进行困难得多,代价也要昂贵得多。因此,除了要对投入使用后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外,应提倡在电算化系统的设计和开发阶段,审计人员要对系统进行事前和事中审计。

3.对审计技术方法的影响。实现会计电算化以后,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与传统手工会计系统相比,在许多方面发生变化,必须采用新的审计技术方法才能适应这种变化。例如,传统的记账方法是每登记一笔账,便可以从账上看到相应一笔记录,而电子计算机却不能每登记一笔记录就打印一笔记录,供工作人员阅读,一般是经过一个阶段,于一个月或一句打印一次。平时,记录输入到计算机以后,在尚未打印以前,若想看这些记录,只能凭借机器阅读,倘若想同时在几笔记录中对照查看,则很难做到。这样一来,审查取证的方法,对证据进行检验和审核的方法必须相应的改变。又如,传统的手工记账一般可以从字迹上辨认出登记人,从而明确责任,但是计算机只能提供统一模式的输出资料。没有记录人的笔迹,无法从记录上辨认登记人,这可以使在电算化的记录中建立、更新、消除一切资料而不留半点痕迹,就需要审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部门的内部管理制度、职责的划分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4.对审计作业手段的影响。在手工会计系统的情况下,审计人员进行审计,一般都是手工操作。但是,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如果仍用手工操作的方式来进行审计,是很难达到其审计目标的。因此,审计人员的作业手段也应由手工操作向电子计算机转变,即审计人员应掌握电子计算机知识及其应用技术,把电子计算机当作一种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的有力工具来使用。

5.对审计人员的影响。实现会计电算化后,由于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环境比手工会计系统更为复杂,审计对象也更多更复杂,审计人员只依靠原有的知识和技能是无法胜任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审计工作的。因此,设计人员除了要具有丰富的财务会计、审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熟悉有关的政策、法令依据以及其它的审计依据外,还应掌握一定的电子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术。此外,在审计组织中,还应培养一批计算机审计的系统开发人员,从事设计和开发审计应用软件的工作,建立自己的计算机审计系统。

6.对审计标准和准则的影响。各国的审计界在以往的审计工作中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如审计人员标准、现场作业标准、审计报告标准、职业道德规范等等。实现会计电算化以后,由于审计对象和审计线索发生了重大变化,审计的技术和手段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显然,应在原有的审计标准和准则的基础上,建立一系列与新情况相适应的新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如计算机审计人员培训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开发的审计准则、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审计应用软件标准等。否则,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由此可见,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必然影响审计工作。会计电算化给审计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和新要求,传统的手工审计已不能适应电算化的新情况和新要求。因此,开展计算机审计势在必行。

二、计算机审计对会计电算化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由于我国大部分审计人员对计算机会计系统并不太熟悉,也没有一套完整的计算机审计准则,大部分地区的审计工作仍停留在绕过计算机审计阶段。因此,很多问题不易发现,计算机犯罪案件也有所增加,这种现状妨碍了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健康发展。计算机审计准则的制定和计算机审计的开展将会对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保护会计电算化环境的安全性。计算机审计要根据计算机审计准则,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和程序,对会计电算化环境中的计算机硬件和财会软件进行审计,即对其安全、可靠、稳定、合法、管理等方面进行审计。这样一来,通过计算机审计可以揭露问题,为被审计单位提出安全方面的建议,保证会计电算化环境的安全性。

第5篇:电算化会计与审计范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审计环境风险;风险防范;防范策略

随着企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会计电算化作为提升会计处理效率、完善企业制度和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会计电算化视角下,审计环境风险主要体现在操作风险、系统风险、主体风险和道德风险等。例如在以审计人员为主,以计算机为辅进行的审计工作中,会计信息系统会对审计人员输入的数据做出错误判断,而这种判断通常会获得审计人员的认可,继而产生审计风险。

一、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近年来,电算化在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活动中的作用不断凸显。一方面,电算化给企业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另一方面,电算化软件本身存在的弊端和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使审计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审计人员技能与工具的影响

在会计电算化视角下,审计管理工作对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会计人员不但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功底,还应在实际操作层面上有更为出色的表现。审计人员除了要对专业领域较为熟悉外,还应掌握会计电算化审计的各项功能,在熟练操作中完成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监督与管理。但是,当前很多企业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较为严重的误区,人才引进和人员培训工作并未提上日程,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和审计管理水平长期处于低位,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审计工作因此而受影响。

2、对审计准则与审计客体的影响

在传统的审计实践中,人是审计工作和会计活动的主体,人在实际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或缺也是不可替代的。在会计电算化视角下,审计工作也与电算化融合在一起,大部分工作的主体都发生了根本变化,审计工作的重点也因此发生了转移,传统的重视存货和物质资源的业务已经逐渐被其他业务所取代。由于在会计电算化视角下,审计活动将工作重点放在了智力资源与知识产权等相关业务层面,这些非物质资源能够对审计工作的成效产生直接和深远的影响。因此,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就需要加大对信息收集与整理工作的重视,按照用户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最大限度地提升审计绩效。

3、对系统内部控制的影响

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作过程中,与传统模式的最大不同表现在内部控制的措施与方式的改变。在原有手工系统操作下,部分内部控制软件无需长期存在,倘若予以存在,将会把会计电算化的过程变得相对复杂,尤其在制作科目汇总表等项目的时候,部分也无需进行相关操作。可是,在计算机病毒和网络病毒的影响下,与会计电算化相关的一些工作会在程序的篡改下而产生错误,就会直接对计算机的电计算造成破坏。从这个角度讲,良好的会计电算化系统需要以组织为主,强化人工控制的重要性,实现计算机与人工的结合,最大限度的提升工作效率。

4、对审计内容与方法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经验表明,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处理过程可以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在审计内容与审计方法方面。如审计处理的流程会变得合理与高效,审计结果更加客观和科学。更为重要的是,在审计活动中,由于会计电算化的参与,人工操作的过程被大大简化,审计工作的正确性显著提高。另外,在审计方法方面,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使用,使得与审计相关的计算速度大大提升,在处理大样本的过程中,工作成效更为可观。

二、会计电算化视角下审计环境风险的类别与成因

目前,在会计电算化视角下,审计环境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不但增加审计人员的审计难度,也使得审计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成为当前审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不断调整审计方法、优化审计制度,才能使审计工作成效得到完善。

1、主体风险

会计电算化是计算机应用技能与当代会计相互融合和彼此支撑的系统,两者通过相辅相成和相互制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审计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在会计电算化视角下,传统手工记账向计算机记账转变。这样就使得审计工作中的审查线索不容易被发现,审计人员就要通过必要的技术手段,对电算化软件系统进行隐蔽性的非法操作,造成一些“真的假象”和“假的真相”。

2、道德风险

会计电算化视角下的审计人员要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在计算机知识方面有较多涉猎,还表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审计人员对审计环境十分熟悉,对这一工作领域特有性质了如指掌,可是他们由于过分的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而忽略了电算化审计技能的提升,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十分有限,在电脑操作方面也只是浅尝则止,从而导致审计人员知识储备和会计电算化审计的需求之间严重失衡。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审计人员就容易铤而走险,突破道德底线,给企业经济造成重大损失,甚至可能威胁到国家和地区安全。

3、系统风险

会计电算化是借助计算机技术进行的人机交互的系统化活动,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会计人员在对计算机及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操作控制时,使得审计环境处于系统控制风险之中。由于企业在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过程中,传统的监督和控制模式发生了改变,取而代之的是“人机并行”的双重控制系统。此外,在会计电算化的处理过程中,审计对象与内容都发生了转变,审计人员除了要完成传统审计工作外,还应对电算化软件的内容加以测评,如果软件系统不稳定或者安全性较低,就会严重影响审计结果和审计绩效。

4、操作风险

会计电算化并非是能够独立工作的系统,只有借助计算机与操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协调配合,才能进行较为理想的审计实践。但是,无论是何种学历、资历的审计人员,其专业知识储备、实际操作技能和认知水平都是十分有限的。当审计人员在电算化使用方法方面掌握得较为生疏、难以和计算机完成人机交互时,就会产生较高的审计环境风险,而这一风险就是典型的操作风险。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对计算机软硬件和信息系统有充分而深入的了解,对可能出现和已经出现的系统故障和疏漏能够识别和防范。否则,可能因为对这些方面缺乏了解,而加重操作风险,从而影响审计绩效的提升。

三、会计电算化视角下审计环境风险的防范策略

对审计工作来说,环境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即便借助会计电算化系统也难以完全避免。在审计工作中,需要把科学合理的审计方法和敏锐的职业判断结合在一起,通过发掘和认识潜在的环境风险,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以此来完成对审计环境风险的控制和监督。为了有效防范会计电算化视角下的审计环境风险,除了要提高会计电算化和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升会计电算化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外,还应调整和修正审计准则,注重审计软件的开发与优化。

1、提高会计电算化和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

在会计电算化视角下,很大一部分审计人员的知识、能力、素养、技能都与电算化的发展要求不相符合,需要进一步强调对其能力素养的培养和培训。应根据审计工作的实际要求,建立与之相关的审计人员综合技能培养和控制体系;也可以在企业会计电算化体系中形成审计人员素质的内部标准,并以此为依据强化会计电算化审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这些都需要从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的层面同时努力。一方面,使会计电算化审计管理人员能够对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形成直观、客观的认识,并以此为基础接受培训;另一方面,要深入到企业进行锻炼,熟悉和掌握会计电算化和审计监督的工作流程和管理范围,全面规避会计电算化视角下的审计环境风险。

2、提升会计电算化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在会计电算化审计手段与方法选择方面,需要从单一的静态审计转向动态与静态结合的审计,这种向会计电算化审计方向的转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此外,还应在企业会计电算化开始之前与审计监督工作之后强化审计方法和审计手段的应用,最好会计工作事前的审核、事中的监督和事后的审核,最大限度的为会计电算化审计奠定基础,规避审计风险,促进会计电算化审计效率的提高。

3、调整和修正审计准则

为了规避会计电算化视角下的审计环境风险,有必要把新的审计标准引入到审计工作之中,以便有效指导审计实践,规范和界定审计工作的范畴。同时,可以约束审计工作人员的行为,使之能够在既定的约束下按章办事。在工作目标与工作指标的指引下,能够促使审计人员在特定的时段内完成审计工作的各项任务,从而方便上级部门对审计人员的管理,不断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全面推进审计事业的进步。需要注意的是,在制定新审计准则的过程中,应按照我国实际加以制定,要与国际社会接轨,通过借鉴国外经验,快速、有效地制定符合实际的审计准则,最大限度降低审计环境风险。

4、注重审计软件的开发与优化

把会计电算化应用到审计活动当中,审计工作绩效不但会得到显著提升,与之相关的会计活动也会高效有效的进行。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点,需要进一步注重审计软件的开发和优化工作,其工作的重心是通过软件的重新设计和使用,使之能够在电算化系统的后台进行,与审计监督工作并行。不但能够实时掌握与会计活动直接相关的审计工作动态,还能根据工作需要形成审计跟踪文件,为审计人员的日后追查提供便利条件,更重要的是能够实现审计技术和会计电算化的同步进行。

参考文献

[1] 盖阔: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对审计的影响[J].财税研究,2015(12).

[2] 王亚妮:我国会计电算化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研究,2015(2).

第6篇:电算化会计与审计范文

关键词:企业 会计电算化 审计工作 发展

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有利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但是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利弊结合,所以,要尽量避免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的弊端,就必须做好与企业审计工作的对接。因此,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从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现状出发,论述了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后审计工作发展的要求以及发展对策。

一、浅析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现状主要从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应用的成绩主要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传统记账方式与会计电算化相结合,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高校每年都为企业输送大量的会计专业人才,为会计电算化专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会计电算化能够将记账、算账与报账等功能一体化,提高了财务核算的准确性。会计电算化也有不足之处,会计电算化的失真现象更加的隐蔽,影响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在职的财务人员阻碍会计电算化改革;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缺乏直接影响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到位,阻碍了其作用的发挥。

二、探讨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后审计工作发展的要求

(一)发展审计工作内容

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应用之后,审计工作的内容也要随之发展,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审计内容由以往的审计手工记账的账簿和原始会计凭证发展到全面核查企业财务信息系统中记录的内容,将电子记录的信息与原始信息凭证对比,找出非真实记录的环节,发现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二)提高审计工作的技术水平

企业审计工作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应用之后,其审计工作的技术难度也相应的增强,所以,企业要提高审计工作的技术水平,以满足应用会计电算化后企业发展的需求。企业应用会计电算化后,采用电子方式记录财务信息,如果有心人要修改相关的信息,审计人员很难凭借肉眼发现其中的端倪,因此,审计人员要加强对财务管理软件的操作,提高自身的工作技术水平,保证审计的精确性。

(三)加快审计专业人才的发展

企业的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决定着审计工作的质量。随着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加大了审计工作的难度,提高了审计人员的要求。原有的审计工作方法、流程与套路不再适用于应用电算化后的审计,因此,要更新审计的方法和流程。审计专业人才的缺乏直接影响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企业要加快审计复合型人才的发展,以利于开发研究有效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同时审计人才的专业素养与审计行业的技术水平、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上市公司的规范等各个方面息息相关,所以,企业要重视审计专业人才的发展,以促进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三、论述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后审计工作发展的对策

(一)完善企业的审计制度

审计工作开展的依据是审计制度,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审计制度并不完善,随着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企业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去不断完善审计制度。在宏观角度,企业要将实际工作与《审计法》等相关法律对接,明确审计问题处理相关规定,建立明确的责任制,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增强其自觉意识。在微观角度,企业要找到传统手工记账与会计电算化的结合点,确保二者审计结果的一致性,不断完善企业审计制度。

(二)建立统一的审计信息平台

建立统一的审计信息平台,有利于实现审计信息的共享,实现审计机构与企业的对接,确保审计工作的严谨性。同时,有利于国家政府部门了解企业财务管理状况和审计发展进程。因此,国家要为企业建立统一的审计信息平台提供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加快审计发展速度。企业要重视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强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财务软件的管理水平,将审计人员培养成复合技能人才,以提高企业审计工作技术水平,促进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与审计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相辅相成,二者的结合有利于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因此,企业要重视会计电算化与审计工作的对接,在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的环境下,加强审计内容、技术和人才的发展,不断完善审计制度,建立统一的审计信息平台,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使其更好的服务于国家的整体利益。

参考文献:

[1]蒋淑芝.我国会计电算化应用的发展变化[J].林业科技情报,2008,No.14202:124-125

第7篇:电算化会计与审计范文

一、会计电算化与内部审计发展的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边防部队对会计电算化管理给予高度的重视,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成为边防部队管理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会计电算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可以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近年来边防部队努力开展现代化建设,引入会计电算化管理有助于边防支队与大队之间的信息沟通,便于上级部门对部队实施监督管理,及时根据部队建设支出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从而实现财政资金的高效使用。目前,边防部队会计电算化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果,电算化软件得到普及,会计人员从传统的手工记账转为电脑记账,工作效率显著提升,会计电算化工作正在向稳定、科学的方向发展。

会计电算化应用的同时,边防部队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也在逐步走向深化,这与我国审计工作自身的发展需求和部队会计集中核算改革有着紧密的关联。一方面,我国内部审计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经过长期发展,成果虽值得肯定,但仍与国外存在明显差距,部队现代化建设也需要内部审计工作上升到新的水平。另一方面,会计集中核算是边防部队管理改革的一大亮点。集中核算是以提高资金管理效益为目标的新型管理模式,对规范边防部队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但会计集中核算也使内部审计工作的难度显著增加,审计人员独立于核算单位,缺乏对基层部队的深入走访,对经济事项的了解深度有限,如何将审计监督贯穿于会计集中核算的全过程成为一项艰巨任务。

二、会计电算化给内部审计工作带来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管理给边防部队内部审计工作带来多方面的影响。

(一)内部审计内容发生变化

原先边防部队会计人员主要以手工记账为主,会计信息可以通过原始凭证、记账簿等手工记录反馈,因而内部审计的内容也是以会计文字记录为主。实施会计电算化管理后,传统的手工记账转变为电脑记账,会计原始凭证、报表等信息存储于系统当中,审计内容由纸质文件转为电子信息。日常的会计信息经过计算机处理,能够大幅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避免人工记账造成的失误。但会计电算化系统也带来内部审计工作的风险,一旦电子信息被他人非法篡改,就会出现系统中的会计信息与实际相脱节的问题。

(二)内部审计线索发生变化

开展内部审计的目的是为了规范边防部队的会计工作,杜绝贪污腐败行为,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因此,审计人员需要根据审计线索发现工作中是否存在漏洞或违规行为。传统的手工记账模式下,审计线索相对容易寻找,从原始凭证的取得,到会计账簿的登记,各个步骤的工作都具备文字记录,并且有经手人的签字确认,即使发现问题也相对容易追查。但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审计线索则会发生中断甚至消失,会计电算化并不能完全杜绝信息失真、假账的问题,从而造成审计数据难以取证。

(三)内部审计技术发生变化

手工记账环境下,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可以采取抽查、顺查、逆查等技术方法,根据审计线索进行分析、对比、查证,直至发现问题。其内部控制更多地强调人的因素,审计结果相对直观,容易辨别。而边防部队实施会计电算化管理后,整体的技术环境都发生了变化,审计内容与计算机系统结合,而且系统还要不断升级、维护,因而内部审计也需借助计算机软件、程序系统的辅助,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内部控制需同时关注计算机系统与人员两大因素,特别是出现数据篡改问题时,发现审计线索的技术难度更高。

(四)对审计人员的要求提高

会计电算化以及集中核算的发展,使边防部队的经济、管理模式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审计环境随之发生变化,因而对审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也提出更高要求。原先审计人员主要集中于对原始凭证、手工记录信息的核查分析,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审计人员必须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尤其是要加强会计集中核算后的基层调查,无论是与基层的协调和沟通,还是对工作漏洞的发现,都要求审计人员掌握新形势下的审计理论与方法。

三、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举措

为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边防部队需要营造电算化审计工作环境,制定相应的审计标准,改进审计工作方法,并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养。

(一)为会计电算化审计营造良好工作环境

为加强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审计工作,边防部队需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建立并完善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使新环境下的内部审计有法可依。同时边防部队还应健全内部控制机制,针对会计电算化管理的发展,结合边防部队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方向,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流程,避免管理上的漏洞。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过程中,应对内部控制进行初步评价,根据部队内控执行情况,给予综合分析评估。

(二)制定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审计标准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带来审计环境的变化,审计标准也需要上升到新的高度。特别是在现阶段,部队正在推进会计电算化建设与会计集中核算,内部审计难度明显增加,如果没有标准化的数据采集,就有可能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出现漏洞。现有会计电算化软件虽具有一定的数据转换功能,但转换的范围有限,这就更需要加强审计数据的规范管理,从而确保审计工作的高效实施。因此,边防部队应尽快制定与会计电算化相关的审计标准,其中既要有数据标准化的规定,也要明确参与部队内部审计人员的资格。

(三)改进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审计方法

会计电算化管理对边防部队内部审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审计难度的增加,如何加强对电子会计信息的识别和分析是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就需要边防部队将内部审计贯穿于会计电算化管理的全过程,从系统设计和测评开始,就应有审计人员的参与,从而完善事前审计。在电算化系统开发设计时,审计人员应明确提出具体要求,并一同参与系统验收,对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做出评价。日常开展会计电算化管理过程中,审计人员要加强对审计线索的管理,尤其是对会计信息处理过程的监管。

第8篇:电算化会计与审计范文

一、电算化审计系统的特征

1、电算化审计系统的形成原理

电算化审计系统主要是辅助审计人员完成审计工作的核算系统。是在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基础上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与会计和审计的原理、方法相结合并融为一体,对手工审计的原理,程序及方法进行变革,形成一套新的电算化审计核算系统。新系统的原理、程序、方法、功能和结构与手工信息系统是截然不同的。

2、数据电子化和工作程序化

电算化审计的数据都必须是存入计算机中的电子化数据,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双方来实现网上处理。并且电算化审计的大部分处理过程是属于结构化的,可由计算机程序自动完成。非结构化问题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辅助解决。

3、灵活的人机交互系统

电算化审计是计算机信息系统,是为管理服务的,因此不能离开人而独立工作。如原始数据的录入、查询条件的选择、分析判断指标的设定及报告的完善等必须在人的控制下进行。因此,电算化审计系统是一个界面友好、使用方便灵活的人机交互系统。

4、电算化审计系统对电算化会计系统的依赖性

电算化审计系统是建立在电算化会计系统基础上辅助审计人员完成审计工作的核算系统。因此电算化会计系统查询功能的强弱、数据库的标准化与开放性、是否保留处理过程和审计痕迹以及预留审计测试通道等对电算化审计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影响很大。所以电算化审计系统的智能化程度越高,越能帮助找出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及处理过程中的问题,也可减少电算化审计系统对电算化会计系统的依赖程度。

二、电算化审计条件下对审计人员的要求

由于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环境比手工处理的信息系统更为复杂,使得审计内容和范围也更为广泛和复杂。不懂得使用计算机的审计人员无法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会因为审计线索的改变而无法跟踪审计;会因为不懂得电算化系统的特点和风险而不能识别和审查其内部控制。因此,审计人员除了要具有丰富的会计、审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应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术。在审计组织中,应培养一批电算化审计系统的开发人员,从事设计和开发审计应用软件的工作和建立计算机审计系统。通过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一支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审计人员队伍。

三、电算化审计与传统审计工作的比较

1、改变了审计方法,扩大了审计范围。在手工审计的条件下,审查方法一般采用审阅、核对、分析、比较、调查和证实等方法。而电算化审计系统采用的是人机交互、手工操作与计算机处理相结合的方法。比如,原始凭证的生成过程必须由人工识别、编码、录入后才能为计算机所识别和处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既有人的操作过程,也有机器的处理过程;在检查审核过程中,既有人的审核,也有机器的自动检验、审核。因而决定了电算化条件下审计方法也必须是电算化方法与非电算化方法相结合。电算系统审计的范围也扩大到计算机硬件、软件、操作运行和处理流程等方面。

2、改变了审计线索。在电算化审计系统中,通过改变与审计线索有关的某些关键因素(如数据存储介质、存取方式、处理程序等),对审计线索会产生以下影响:原始凭证一旦转换到机器可识别的输入介质上,就不再在数据处理过程中使用;在某些系统中,传统的原始凭证可能由于采用直接采集数据设备而不复存在;系统不会经常打印出原始记录,只有在例外情况下才提供打印报告;保存在磁性介质上的数据除非依靠计算机和应用程序,否则无法阅读;计算机记录的顺序和数据处理工作很难直接观察,审计人员难以对经济业务进行追踪。

3、影响了审计标准和准则。由于审计的对象有了重大的变化,审计线索、审计方法和审计范围也受到影响而发生变化,某些过去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已不再适用。而另一方面,缺乏与新情况相适应的新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如电算化审计人员考核标准、电算化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审计准则及其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审计应用软件标准等都有待建立。

4、内部控制风险增大。会计电算化系统潜在的内部控制问题比手工会计系统更多、更复杂,其技术性也更高,于是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风险。如系统文件不可读,易被篡改和毁坏以及病毒入侵等;编程错误的话,还有可能产生舞弊和犯罪行为等。因此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电算化审计系统抗风险能力和技术要求也变得更高。

四、电算化审计条件下审计的内容

1、对电算化软件进行基本测评。单位使用的会计软件是否符合有关部门的要求,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否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这对审计程序、审计工作质量将会产生重要影响。故对单位使用电算化软件的基本测评,应放在对此单位进行审计的第一步。不论是自行组织开发还是购买商品化软件,都必须遵循财政部或各省财政厅制订的标准和规范。若购买的是商品化的财务软件,应查询其是否通过了省级以上财政部门的评审;若为单位自行组织开发的则要对其是否通过了财政部门的“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考核标准”进行核验,并应根据单位情况设计针对其财务软件使用功能的测试程序以验证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完成财务运算、形成财务账簿及报表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程序的审计。对于会计电算化系统程序的审计,可根据1994年财政部的《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中的要求,对会计软件所具备的功能进行衡量和测评。除了需具备基本输出、输入、查询等功能外,重点审计事项应放在对会计数据的处理功能上,即会计软件对会计数据的处理是基于会计准则和单位的核算原则,从系统数据的初始化、凭证与凭证关系、凭证与账簿关系、账簿与报表关系、成本与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各相关科目之间的相互结转等要严格遵循会计准则及单位的核算方法等,数据处理虽然是不可见的,但处理过程审计人员必须清楚。即凭证录入后,经会计软件加工的结果要与这些凭证通过手工处理的结果必须一致。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抽查部分会计凭证与相应账簿及处理过程中生成的单据核验、抽查部分账簿与相应的总账和报表核验,以验证其处理过程的准确性。按标准和规范使用会计电算化程序可以使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更加可靠、更加完善,有利于对系统的维护和进一步的发展、更新。

3、对会计数据的审计。由于会计数据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可靠性,所以这部分的审计是至关重要的,它将直接关系到审计结论的正确与否。从本质上讲对此步骤的审计,相当于常规审计中的实质性测试阶段所实施的审计。审计人员可用专门审计软件替代一些传统的审计过程。但由于商品化的审计软件目前从功能方面还不够完备,尚需不断完善,审计部门应有组织、有步骤地组织会计专家、审计专家、计算机专家组成研制小组,尽快研制通用审计软件,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电算化审计系统的需求;同时可以引入西方最新审计技术和软件,将其国产化,为我所用。另外,在电算化审计系统中,为证实资产记录和保管的一致性,审计人员同样要利用传统审计方法如查询、函证、盘点等方法对其他与经济活动有关的文件资料和资产进行测试盘点,确定账实是否相符。

第9篇:电算化会计与审计范文

1、电算化审计系统的形成原理

电算化审计系统主要是辅助审计人员完成审计工作的核算系统。是在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基础上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与会计和审计的原理、方法相结合并融为一体,对手工审计的原理,程序及方法进行变革,形成一套新的电算化审计核算系统。新系统的原理、程序、方法、功能和结构与手工信息系统是截然不同的。

2、数据化和工作程序化

电算化审计的数据都必须是存入计算机中的电子化数据,可以通过计算机连接双方来实现网上处理。并且电算化审计的大部分处理过程是属于结构化的,可由计算机程序自动完成。非结构化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辅助解决。

3、灵活的人机交互系统

电算化审计是计算机信息系统,是为管理服务的,因此不能离开人而独立工作。如原始数据的录入、查询条件的选择、判断指标的设定及报告的完善等必须在人的控制下进行。因此,电算化审计系统是一个界面友好、使用方便灵活的人机交互系统。

4、电算化审计系统对电算化会计系统的依赖性

电算化审计系统是建立在电算化会计系统基础上辅助审计人员完成审计工作的核算系统。因此电算化会计系统查询功能的强弱、数据库的标准化与开放性、是否保留处理过程和审计痕迹以及预留审计测试通道等对电算化审计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很大。所以电算化审计系统的智能化程度越高,越能帮助找出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及处理过程中的问题,也可减少电算化审计系统对电算化会计系统的依赖程度。

二、电算化审计条件下对审计人员的要求

由于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环境比手工处理的信息系统更为复杂,使得审计和范围也更为广泛和复杂。不懂得使用计算机的审计人员无法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会因为审计线索的改变而无法跟踪审计;会因为不懂得电算化系统的特点和风险而不能识别和审查其内部控制。因此,审计人员除了要具有丰富的会计、审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应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术。在审计组织中,应培养一批电算化审计系统的开发人员,从事设计和开发审计应用软件的工作和建立计算机审计系统。通过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一支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审计人员队伍。

三、电算化审计与传统审计工作的比较

1、改变了审计方法,扩大了审计范围。在手工审计的条件下,审查方法一般采用审阅、核对、分析、比较、调查和证实等方法。而电算化审计系统采用的是人机交互、手工操作与计算机处理相结合的方法。比如,原始凭证的生成过程必须由人工识别、编码、录入后才能为计算机所识别和处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既有人的操作过程,也有机器的处理过程;在检查审核过程中,既有人的审核,也有机器的自动检验、审核。因而决定了电算化条件下审计方法也必须是电算化方法与非电算化方法相结合。电算系统审计的范围也扩大到计算机硬件、软件、操作运行和处理流程等方面。

2、改变了审计线索。在电算化审计系统中,通过改变与审计线索有关的某些关键因素(如数据存储介质、存取方式、处理程序等),对审计线索会产生以下影响:原始凭证一旦转换到机器可识别的输入介质上,就不再在数据处理过程中使用;在某些系统中,传统的原始凭证可能由于采用直接采集数据设备而不复存在;系统不会经常打印出原始记录,只有在例外情况下才提供打印报告;保存在磁性介质上的数据除非依靠计算机和应用程序,否则无法阅读;计算机记录的顺序和数据处理工作很难直接观察,审计人员难以对业务进行追踪。

3、影响了审计标准和准则。由于审计的对象有了重大的变化,审计线索、审计方法和审计范围也受到影响而发生变化,某些过去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已不再适用。而另一方面,缺乏与新情况相适应的新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如电算化审计人员考核标准、电算化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审计准则及其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审计应用软件标准等都有待建立。

4、内部控制风险增大。电算化系统潜在的内部控制比手工会计系统更多、更复杂,其技术性也更高,于是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风险。如系统文件不可读,易被篡改和毁坏以及病毒入侵等;编程错误的话,还有可能产生舞弊和犯罪行为等。因此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电算化审计系统抗风险能力和技术要求也变得更高。

四、电算化审计条件下审计的

1、对电算化软件进行基本测评。单位使用的会计软件是否符合有关部门的要求,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否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这对审计程序、审计工作质量将会产生重要。故对单位使用电算化软件的基本测评,应放在对此单位进行审计的第一步。不论是自行组织开发还是购买商品化软件,都必须遵循财政部或各省财政厅制订的标准和规范。若购买的是商品化的财务软件,应查询其是否通过了省级以上财政部门的评审;若为单位自行组织开发的则要对其是否通过了财政部门的“机替代手工记账考核标准”进行核验,并应根据单位情况设计针对其财务软件使用功能的测试程序以验证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完成财务运算、形成财务账簿及报表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程序的审计。对于会计电算化系统程序的审计,可根据1994年财政部的《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中的要求,对会计软件所具备的功能进行衡量和测评。除了需具备基本输出、输入、查询等功能外,重点审计事项应放在对会计数据的处理功能上,即会计软件对会计数据的处理是基于会计准则和单位的核算原则,从系统数据的初始化、凭证与凭证关系、凭证与账簿关系、账簿与报表关系、成本与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各相关科目之间的相互结转等要严格遵循会计准则及单位的核算等,数据处理虽然是不可见的,但处理过程审计人员必须清楚。即凭证录入后,经会计软件加工的结果要与这些凭证通过手工处理的结果必须一致。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抽查部分会计凭证与相应账簿及处理过程中生成的单据核验、抽查部分账簿与相应的总账和报表核验,以验证其处理过程的准确性。按标准和规范使用会计电算化程序可以使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更加可靠、更加完善,有利于对系统的维护和进一步的、更新。

3、对会计数据的审计。由于会计数据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可靠性,所以这部分的审计是至关重要的,它将直接关系到审计结论的正确与否。从本质上讲对此步骤的审计,相当于常规审计中的实质性测试阶段所实施的审计。审计人员可用专门审计软件替代一些传统的审计过程。但由于商品化的审计软件从功能方面还不够完备,尚需不断完善,审计部门应有组织、有步骤地组织会计专家、审计专家、计算机专家组成研制小组,尽快研制通用审计软件,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电算化审计系统的需求;同时可以引入西方最新审计技术和软件,将其国产化,为我所用。另外,在电算化审计系统中,为证实资产记录和保管的一致性,审计人员同样要利用传统审计方法如查询、函证、盘点等方法对其他与活动有关的文件资料和资产进行测试盘点,确定账实是否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