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测绘工程与地理信息科学范文

测绘工程与地理信息科学精选(九篇)

测绘工程与地理信息科学

第1篇:测绘工程与地理信息科学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测绘;信息化;进展

数字化测绘遥感技术伴随着信息化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测绘学科逐步实现了从原来的数字化测绘技术朝着信息化测绘发展流程,也使得整个测绘工作呈现出翻天覆地的改革与优化。经过这一改革,测绘技术无论是从理论、技术,还是设备、仪器的使用上都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扎实的基础与前提。

1 信息化测绘概述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人类发展中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地球,离不开测绘信息的支持与配合。在目前社会发展中,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情、事情进展、引起的结果都是人们生活中最为关心的话题。在这种社会发展基础上,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对测绘信息的需求也在飞速增长,当今社会发展中,世界各国都将信息加速作为国家发展的首要战略,也是综合国力的体现。在这种社会发展基础上,信息测绘方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也促进了测绘信息化的开展与升级,充分发挥出测绘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继而衍生了众多的信息测绘新概念、新理念。

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为了推进测绘信息化进程,全面提高测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必须要在工作中建设信息化测绘体系,从学科上研究和开发测绘工作要点,从而实现工作的高精度、统一、动态、准确的发展需要,这也是目前科研领域和工程领域工作人员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在我国,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是我国目前乃至今后很长一个时间段里发展的首要战略任务,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保障。而作为一个学科来说,其在发展中需要瞄准国际发展态势,瞩目科学发展前沿,从而更加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满足时代需求。

2 数字化测绘与信息化测绘之间的联系

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是当前测绘事业发展中地理信息资源共享的热点话题,也是整个社会发展中备受人们重视和关注的概念。在目前的设计发展中,测绘主要体现在技术和服务理念上,因此在工作中做好数字化测绘与信息化测绘之间的联系分析,就需要从技术和理念上去分析和总结。

2.1 数字化是信息化的基础

今天,数字化测绘系统已成为各行业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极大的转变与改进,其主要表现在:测量和控制技术从原来的地面三角测量和距离测量改进为以微型为基础的定位测量技术;野外测量图形从传统的平板仪、纸质测图转变成为以数字化、自动化测图为主的新技术。基于这些转变,使得在测绘技术中测绘技术实现了全数字化、信息获取、处理、分析、产品体现出一种高精度、自动化的技术作用,也是现代化社会发展中备受关注的一个环节。

2.2 数字测绘和信息测绘都需要共同标准

数字化测绘的数据获得、处理、储存、加工都需要有标准进行规范,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数字化产出的成果就不能完成共享,数字化也就没有了意义。因为数字化的最大优势就是信息资料的通用性。如果没有标准将严重影响数字测绘的生产流程和测绘成果产生。信息化测绘是建立在网络信息传递的基础上的,之所以称之为信息化,就是因为其成果主要是以信息的形式出现在网络中,即信息、信息交流都要在网络中完成,以此构成信息网络这样才能实现信息化测绘,所以其更需要统一的标准,否则信息的交换将在无序中进行,根本不能形成比数字化资料更加有效的信息化产品。

3 数字化测绘与信息化测绘不同点

3.1 数据采集技术

数字化测绘中不排除对传统数据的利用,只是其成果体现的是数字化特征,因此其所采用的技术可以是传统的也可以是先进的但是其产生的输出结果必须是数字化。而信息化测绘则是强调信息的全天候性质,即信息获取来自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如稳定定位、航天航空、地理信息技术、网络通信等技术措施,以便获得实时化的信息资料,从而为地质测绘服务。

3.2 数据产品生产过程不同

数字化测绘和信息化测绘都是在自动化测绘基础上产生的,但是其前者表现为局域网络生产模式而后者是全局网络的共享与生产,即前者更加注重的是单机处理的自动化数字化,而后者则是注重将网络资源优化集中为测绘服务。

4 数字化至信息化测绘的学科研究发展

数字化测绘至信息化测绘的发展,是一种多学科共同发展的综合性拓展,在完成数字化进程后,测绘技术不断的普及和民用化,此种发展必将使得测绘产品成为大众所共用的开放信息系统,此时就需要其完成数字化至信息化测绘的转变,此种过程是多学科相互作用的结果。

4.1 现代测绘体系的建立现代测绘是数字测绘和信息测绘的根本基础,现代测绘的标准体系为地理空间信息的获取提高空间位置、高程、重力等方面的推算依据。其主要是利用相应的参考系统和参考框架构成。提高空间起算依据的是大地测量参考系统和大地测量参考框架,其核心的基准体系就是大地控网。

4.2 遥感测量与摄影测量学科的发展

遥感测量和摄像测量的数据完成电子化图像的转换是支持数字化、信息化测绘的重要技术措施。因为作为图像学科,摄影测量、遥感测量、空间信息、计算机视觉处理等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立体化直观的图像。其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利用多种非接触传感器获得相对精确的数字影像信息,然后利用解析和数字化处理技术得到需要的信息,在空间信息上附加这些数字信息,并完成储存、分析、解析的过程,最后利用可视化技术将所需要的产品绘制出来,以提供地学和非地学应用。

5 结束语

信息化测绘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现阶段我国正逐渐走出传统测绘,并沿着信息化测绘道路前进,这就要求我们面对转变中的各种问题,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来解决种种不利因素,充分利用积极性因素,以有效推动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进而推动测绘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德仁,苗前军,邵振峰.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定位与框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2(03).

第2篇:测绘工程与地理信息科学范文

[关键字]测绘 地理信息 科技事业 发展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3-114-1

0 引言

测绘工作国家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前提保障性工作,是一个国家地信信息产业的基础组成部分。它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与地理位置有关的各种专题性和综合性的基础信息,其成果是进行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农田建设、能源、交通、水利等大型工程建设、城乡规划建设、土地开发利用、重大灾害监测预报和科学研究、国防建设以及国家宏观管理决策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料。从八十年代初期,测绘业开始着手对传统测绘手段和生产工艺进行技术改造,开展了数字化测图、机助地图制图、地图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GIS)、人卫激光测距(SLR)、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遥感(RS)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尽管我国测绘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其整体技术水平同国际测绘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远远满足不了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主要表现在: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尚未解决,完整的数字化测绘生产技术体系尚未形成;测绘生产中生产速度慢、更新周期长、产品形式单一、地图印刷质量较低等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性转变;测绘基础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尤其是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学等领域,从而严重影响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测绘信息综合开发应用水平较低,测绘高新技术集成化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较弱,参与全球问题的国际合作研究尚待进一步拓展。 本文就如何促进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事业的发展做以下建议。

1 积极推进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

第一,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强对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改造和优化升级,积极开展各级各类专题数据库建设。将基础地理信息更新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紧研究建立新形势、新技术条件下的基础地理信息更新机制,加快信息更新步伐,切实提高基础地理信息的现势性。第二,加强各级各类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整合,积极推进各级测绘部门之间以及测绘部门与有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实现不同数据源、不同类型、不同尺度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集成应用。第三,尽快形成中央和地方测绘部门分级管理、标准统一、种类齐全、互联互通的基础地理信息共享平台,为实现测绘部门基础地理信息快速传送和充分利用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2 创新思维,以新的理念引领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发展

测绘地理信息人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勇敢地举旗亮剑,提出24 字总体战略,成为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新坐标。新理念的形成,让我们突破传统思维的桎梏,实现了由“测绘”向“测绘地理信息”的嬗变;让我们更加与时俱进,推动数字中国向智慧中国迈进;让我们打破了传统的测绘工作模式,开辟了地理国情监测新领域;让我们加快转变发展模式,真正实现了公益性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和地理信息产业两条腿走路。只有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惯性思维的束缚,才能形成测绘地理信息文化“快”的灵魂、“干”的精神、“好”的品质,才能发扬好“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地理信息精神。

3 加强测绘科技人才资源建设

人才是科技创新和竞争制胜之本,没有人才就没有创新。一流的学术思想、一流的技术成果,需要有一流的人才。测绘科技人才资源建设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千方百计稳定现有科技人员,增强科研与生产单位对人才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二是有计划地引进和培养优秀测绘科技人才,逐步开展成绩优异高级工程师的选拔评审,充实和壮大测绘科技创新队伍;三是培养和造就一批科技经营管理人才,提高测绘科技创新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管理水平。建立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的机制,鼓励测绘生产单位设立特聘专家岗位,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测绘生产一线;鼓励职工开展技术发明、技术革新活动,并作为职工个人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通过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建设、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以及在科技项目立项、评审和验收中设置人才培养指标等方式,培养造就一支由科技领军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科技创新骨干和基层单位技术骨干等组成的测绘科技人才队伍。

4 加强基础研究和软科学研究

跟踪国际测绘学科前沿,发展测绘科学技术理论和方法,积极开展现代大地测量理论和地球动力学、新型数字摄影测量和遥感机理、地理信息科学、地理空间信息网格理论与技术等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增强测绘科技持续发展的后劲。结合测绘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开展测绘软科学研究,用以指导测绘管理实践,重点加强测绘发展战略、测绘管理理论、测绘管理体制、测绘法律法规、测绘统计指标体系、测绘工程设计管理以及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政策等方面的研究。

5 总结

坚持以测绘信息化带动测绘事业发展全局,促进测绘工作在完善体制机制、科技自主创新、快速传送信息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全面提高测绘部门的利用、监管、保障和服务水平。以推进国家信息化发展全局为着眼点,以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为重点,以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健全测绘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地理信息的获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服务网络化和应用社会化,显著提高测绘行政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大力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更加有力的测绘保障。

参考文献

[1]记者,周湛.推动地理信息新型服务业态大发展[N]. 中国测绘报. 2011-06-03.

第3篇:测绘工程与地理信息科学范文

关键字:测绘工程现代测绘人才培养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必将充满各种竞争,无论是政治、军事的竞争,还是经济、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特别是要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人才,是普通高等学校肩负的重要使命。目前各高校都在深入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探索具有现代观念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对高等院校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并为应用型测绘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意见。

一、现代测绘的内涵

从现代信息论的观点看,测绘学是一门关于地球空间信息的学科。传统的测绘受地面测量技术、时空尺度和精度水平以及投入的局限,其产品主要是单一的地形图和在地形图基础上编绘的专用地图;它不能及时反映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特别是大范围或全球变化;其产品制作周期长,已不能满足地区经济和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多种需要。信息技术加快了人类社会的运行速度。测绘学是提供人类生存空间、自然环境及其变化信息的学科,它的学科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如何界定测绘学的含义,已是世界各国测绘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上将测绘学(SurveyingandMapping)更改为一个新词,以准确反映学科实质,Geomatics一词由此应运而生。随后,有关Geomatics的提法在我国学术界主要是地学界成为热门话题,由于对其含义理解不同,其中文译名将它译成。地球空间信息学。,已基本得到认同。不管人们对Geomatics的含义如何理解,根据ISO的标准定义和国际测绘联合会(IUSM)对。测绘学。的定义,两者的含义是基本类同的,只不过Geomatics所涉及的地球空间信息的范围更宽一些。Geomatics更准确地描述了测绘学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适应了现代社会对地球空间信息的大量需求的特点,因而发展和提高了测绘学的研究和工作领域,符合现代测绘学发展的实际。现代测绘工程的核心技术是空间技术,包括GPS、卫星遥感和航测,测绘的范围从地面扩展到整个近地空间,加之通讯、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使地球空间信息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比传统的测绘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更新,由此,Geomatics适合于纳入数字地球的理论和技术框架。随着数字地球构想的实施,测绘学面临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新机遇,传统的或现代测绘学将以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新面目立于地球科学分支学科之林,以更强的活力向前发展。

二、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出现的问题

当前测绘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及目标定位中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为:在课程内容整体设置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不重视研究社会的需求,因人设庙、因人保庙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课程结构安排上表现出重技术课程、轻管理课程,从而导致学生毕业后适应能力较差,尤其是到建筑施工、路桥施工一线的毕业生。没有很好地紧贴市场,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与测绘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反应相对迟缓的矛盾仍然存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大量面向市场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技术应用型、复合型测绘人才没有得到充分的培育。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和目前专业框架、格局相对单一的矛盾。在中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测绘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一项先行性、基础性工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技术性。面向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北京申办2008奥运成功、数字地球、数字中国、数字省区、数码城市的建立、中国成功加入WTO、注册测量师制度的逐步建立和测绘主体体制及运行机制的改革完善等都对测绘市场及测绘教育带来了空前发展的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具体来说,现代社会对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上,正从过去的技术型向市场技术应用管理型转变。主要表现为:三个高技术的综合运用(GPS、GIS、RS),三大能力的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关能力、职业迁移的能力)、三大意识的形成(市场经济主体意识、工程质量管理意识、国际竞争合作意识)。因此重视和加强对测绘工程专业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提高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更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

三、测绘专业人才培养措施在线

1.测绘学科研究的方向

测绘学科是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研究空间对象的定位、描述和表达,动态变化与监测,并将所获得的各种空间信息进行加工、存储与处理,使之综合应用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中所形成的一门学科。测绘科学既是地球学科的重要分支,又是一门工程应用学科,她服务于各种工程建设,包括地面、空中、地下、水下各种民用工程、矿山工程、海洋工程、军事工程、环境工程、生态工程等领域。

随着空间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测绘学科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革命,并将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产业。面向二十一世纪,测绘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是: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智能化;测量数据管理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测量数据传播与应用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广泛化。GPS技术、GIS技术、RS技术及其集成是测绘学科的前沿领域,也是未来数字地球的基础。

2.注重课程设置

现代测绘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空间信息,而以空间信息理论为核心的测绘学科,与地学、生态、环境、城建土地管理等相关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现代测绘高新技术,往往是多种专业技术的综合系统,只有将各类知识融汇贯通,构成有机的知识网络,才能适应现代科技相互交叉、渗透、移植的特点。而传统的测绘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性过强,学科领域单一,知识结构面太窄,特别缺乏相邻的专业知识,这种知识结构显然满足不了现代社会的要求。因此为了培养应用型测绘专业人才,我们认为课程设置应根据目前的国情、市场经济的要求,既要考虑测绘知识的系统性,又要兼顾学科的综合发展趋势具体应设置的主要课程如下:基础及公共课:包括数学、物理、政治、外语、大学语文、文献检索、计算机基础、计算机高级语言、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法律基础、体育等。测绘专业课:包括测量学、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大地测量学基础测量平差基础、摄影测量与遥感、工程测量、测量原理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等。相关专业课:包括城镇规划、自然地理学、采矿学工程与工业摄影测量、土建概论、数据通讯与模式识别。

3.注重工程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与精英化高等教育或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较,。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具有以下4个主要的特点: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围绕着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加以设计的,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基本工作环节上,特别强调基础、成熟和实用的知识,而相对忽略对学科体系的强烈追求和对前沿性未知领域的高度关注;应用型人才的能力体系也是以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以大工程为背景,在能力培养别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比较而言,对于科研开发能力就没有更高的要求;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更加强调与一线生产实际的结合,更加重视生产实习这个教学环节,通常将此作为学生贯通有关专业知识和集合有关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活动,而对于研究型人才培养中在理论上给予特别重视的毕业设计与学位论文,则更重视与工程实践地结合,或者用综合实践代替。应用型人才要注重工程意识(求真务实、严谨规范拼搏进取)和工程文化(求善求美、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地培养,建立科学的发展观,能够妥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活动是认识世界地活动,工程活动是改造世界地活动,在工程活动中能够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尤为重要。要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创新精神、增强其创新意识、激发其创新愿望、提高其创新能力,以便他们更好地与各自的专业相结合而创造地学习,即在学习中进行创造,在创造中深入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为富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

4.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测绘工程专业同其它专业相比尤其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构建科学合理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必须为学生构筑一个合理的实践能力体系,并从整体上策划每个实践教学环节。这种实践教学体系是与理论教学平行而又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包含三个方面。第一,受实验学时的限制,很多实验不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充分的时间亲自动手,因此,应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时间,让每个大学生都能经过多个这种实践环节的培养和训练,这不仅能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很有好处。第二,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环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我探究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第三,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实践环节应尽量与测绘单位的生产实际相接合。测绘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生产服务,因此,实践环节必须要面向实际的生产应用,当然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教育部门与生产单位共同努力去创建一个良好的互动机制。

总之,探索对于测绘人才的一种合理的培养模式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测绘专业教育者应该从多个角度探索测绘人才的培养,为我国的测绘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新洲对21世纪测绘教育的初步思考[J]测绘通报,1999

[2]张晓川,等面向21世纪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交通高教研究,2000.

第4篇:测绘工程与地理信息科学范文

关键词:测绘工程 绘新技术 工程质量

在经济发展的催化下,各类新型测绘技术层出不穷,工程测量的数据较从前更具信服力,为工程建设总质量的评价提供了可靠依据。目前,国内测绘工作已步入数字化时代,测绘技术的使用方式较从前更加便捷。在本文中,笔者对几种现阶段工程测量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几种新型测绘技术进行了研究,具体包括:信息化测绘技术、数字化测绘技术、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

一、测绘工程测量中新型测绘技术的应用情况

(一)摄影测量技术

摄影测量技术是一种信息采集技术,主要是利用摄影的方式,采集受检物的数据信息。随着科学技术持续发展,我国摄影测量这一测绘技术,现阶段已步入数字化时代。在工程测量过程中,摄影测量技术集摄影处理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于一体,使检测人员可在室内开展工程测量工作。在摄影测量技术的辅助下,测绘数据的精度较从前获得明显提升,测绘工作的效率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因此,该技术目前获得广泛应用,尤其是在人口密集区域的面积成图里,能充分体现出其他测量技术无法比拟的高效性。在测绘工程中使用摄影测量技术,不但能有效提高数据的精确度,还能减少检测工作所需投入的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为工程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整体效益。

(二)信息化测量技术

信息化测绘技术在诞生前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它先由传统的测绘技术发展成数字化测绘技术,最后发展成信息化测绘技术。信息化测绘的问世,标志着我国测绘技术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随着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广泛应用,工程质量测量工作的效率得以大幅度提升,为现代化建设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从本质上来看,信息化的测绘技术其实是一种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信息服务,工程测量在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帮助下得以顺利开展。就目前信息化测绘技术的情况来看,新型网络RTK技术与现代坐标基准构件技术最为先进,能为工程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提供可靠保障,因此备受市场欢迎。此外,信息化测绘技术还在新农村建设、生态建设等工程中获得良好应用,为我国综合实力的增长添加了不懈动力。

(三)数字化测量技术

和信息化测量技术一样,数字化检测技术同样是由传统测绘技术演变而来。该技术集数控绘图仪与数据采集技术于一身,为自动绘图系统添加了许多新的功能,比如测绘功能、数据处理功能以及数据采集功能。在数字化测绘技术的辅助下,测绘工程的成图工作变得更加便捷,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检测人员一般会使用数字化测量技术,构建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数据库等,为日后测绘工程图形测绘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石。

(四)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被归类为新兴科学技术的范畴内,功能丰富多元化,能完成数据管理、数据储存、数据采集的工作。另外,该技术融合了各领域的先进技术,如计算机课科学、环境科学、测绘遥感科学等。因此,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能够实现预测预报、辅助决策等功能也不足为奇。最难得的是,该地理信息系统本身具备显示、输入图形的能力,并拥有强大的数据库,为检测人员提供数据支持。考虑到该技术的综合性能强,因此多被用于完成数据处理、工程设计、测量成图等工作。

(五)全球定位系统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技术想必各位并不陌生,该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普及,全球定位系统在各行各业中逐渐崭露出头角,尤其是测绘工程测量工作。在该技术的辅助下,测绘技术获得良好发展,国内测量工作的质量也获得保障。另外,全球定位系统除被应用与工程建设上,还在石油勘测、通信线路检测工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工程项目中合理运用全球定位系统,能有效降低检测工作的难度。在开展测量作业时,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在短时间内进行准确定位,并帮助操作者完成信息数据的采集工作,有效缩短了工程的工期。不过笔者在此需要提到的是,该技术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缺陷,比如容易发生数据泄露、丢失等现象,影响工程测量工作的开展禁毒。笔者建议,在使用全球定位系统的过程中,务必加强对数据的管理,为数据的安全性提供良好保障,促使工程测量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六)遥感技术

航空摄影技术是实施遥感技术的重要前提,遥感技术多被用于对地观测,是工程测量工作中,用于采集基础地理信息的主要手段。在遥感技术的辅助下,测量观察范围得以扩展,有效保障了数据的全面性,提高了信息数据的可信度。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形图数据的全色光谱分辨率也得以提升,为对地观测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工程测量工作中新型测绘技术的应用前景分析

目前,我国测绘技术已进入数字化发展时期,不过距离信息化阶段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这意味着我国测绘技术的信息化研究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目前,新型测绘技术充分彰显出现阶段我国科学技术良好的发展趋势,测绘新技术的研发,不但促进了工程测量工作的发展,为工程建设质量提供了良好保障,更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石。由此可见,测绘技术的应用前景不可估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测绘工程的测量工作中,各类新型测绘技术的应用为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靠保障。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测绘技术寄予了厚望,因此,在新时期,我们更应加快研发测绘技术的步伐,不断研制出更加精湛的测量技术,才能为我国测绘新技术的创新、综合国力的提升添加不懈动力。

参考文献:

[1]周士刚,闫莹.探讨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3)34:86.

第5篇:测绘工程与地理信息科学范文

测绘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测绘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测绘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稳步推进,测绘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地理信息产业正在兴起,测绘保障作用明显增强。但是,在测绘事业发展中还存在着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短缺、公共服务水平较低、成果开发利用不足和统一监管薄弱等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各方面对测绘的需求不断增长,测绘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进一步加强测绘工作,提高测绘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服务水平,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测绘工作

(一)充分认识加强测绘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测绘是准确掌握国情国力、提高管理决策水平的重要手段。提供测绘公共服务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能。加强测绘工作对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等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测绘工作涉及国家秘密,地图体现国家和政治主张,全面提高测绘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保障能力,确保测绘成果安全,维护国家版图尊严和地图的严肃性,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至关重要。现代测绘技术已经成为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体现,地理信息产业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面提高测绘保障服务水平,对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加强测绘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服务作为测绘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体制机制,着力自主创新,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构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加强测绘公共服务,发展地理信息产业,努力建设服务型测绘、开放型测绘、创新型测绘,全面提高测绘对促进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服务水平。

(三)加强测绘工作的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统筹测绘事业发展全局,推进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合理规划安排,避免重复测绘,推动国家测绘和区域测绘、公益性测绘和地理信息产业以及军地测绘的协调发展。

——坚持保障安全,高效利用。妥善处理测绘成果保密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在确保国家安全的前提下提供有力的测绘保障服务,加强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整合,推动测绘成果广泛应用,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坚持科技推动,服务为本。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基本方针,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紧密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提供可靠、适用、及时的测绘保障服务。

——坚持完善体制,强化监管。健全测绘行政管理体制,理顺和落实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强化测绘工作统一监督管理,全面推进测绘依法行政,加大测绘成果管理和测绘市场监管力度。

二、切实提高测绘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四)加快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加大基础测绘工作力度,加强基础测绘规划和年度计划的衔接,按照统一设计、分级负责的原则,全面推进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期间,开展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参考站网建设,改建或扩建大地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和重力基本网,加快形成覆盖全部国土、陆海统一的高精度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大力提高基础航空摄影能力和国产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获取能力,实现高分辨率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对陆地国土的定期覆盖和局部地区的动态覆盖。到**年,全面完成陆地国土1∶5万地形图测绘;科学合理确定覆盖范围和更新周期,基本完成1∶1万地形图的必要覆盖和城镇地区1∶2000及更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加快各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积极开展海洋基础测绘、海岛(礁)测绘和极地测绘工作。建立健全定期更新和动态更新相结合的更新机制,切实提高基础地理信息的现势性,实现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数量增加、质量提高和结构优化。

(五)构建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需求,在各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加强资源整合和数据库完善,为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数据库提供科学、准确、及时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针对地方、部门、行业特色,在电子政务、公共安全、位置服务等方面,分类构建权威、标准的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更好地满足政府、企业以及人民生活等方面对基础地理信息公共产品服务的迫切需要。使用财政资金建设的基于地理位置的信息系统,应当采用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

(六)推进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加快建立国家测绘与地方测绘、测绘部门与相关部门以及军地测绘之间的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明确共建共享的内容、方式和责任,统筹协调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分工、持续更新和共享服务工作,充分利用现有和规划建设的国家信息化设施,避免重复建设。使用财政资金的测绘项目和使用财政资金的建设工程测绘项目,有关部门在批准立项前应当征求本级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有适宜测绘成果的,应当充分利用已有的测绘成果。加强基础航空摄影和用于测绘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获取与分发的统筹协调,提高利用效率。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向测绘部门提供用于基础地理信息更新的地名、境界、交通、水系、土地覆盖等信息,测绘部门要按有关规定及时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服务。

(七)拓宽测绘服务领域。大力提高测绘公共服务水平,切实加强测绘成果的开发应用,充分发挥测绘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处理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以及城乡建设、防灾减灾等方面的作用。建设全国测绘成果网络化分发服务系统,及时测绘成果目录,提供丰富的地理信息服务。不断丰富产品种类,大力开发适用、实用的权威性测绘公共产品,提高产品质量。积极稳妥推出公众版地形图,加快公益性地图网站建设。加强对农村公益性测绘服务,为新农村建设开发适用的测绘产品。积极开展基础地理信息变化监测和综合分析工作,及时提供地表覆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变化信息,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开展试点示范等方式,建设各类基于地理信息的政府管理与决策系统。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测绘保障机制,为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处置工作提供及时的地理信息和技术服务。

(八)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统筹规划地理信息产业优先发展领域,尽快研究制定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政策和促进健康快速发展的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地理信息骨干企业,尽快掌握产业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装备,增强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推动地理信息的社会化利用,提高测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通过政府采购和项目带动等方式,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地理信息开发利用和增值服务,促进智能交通、现代物流、车载导航、手机定位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妥善处理地理信息保密与利用的关系,修订测绘管理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制定地理信息使用管理办法。

三、加快测绘科技进步与创新

(九)完善测绘科技创新体系。加强测绘科研基地、科技文献资源以及科技服务网络等测绘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完善测绘科技创新政策,充分发挥各类测绘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国家重点实验室、部门开放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有关企业在测绘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以需求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分工协作的测绘科技创新体系,加强测绘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

(十)增强测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将测绘科技自主创新纳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国家和地方科技计划和基金,加大对测绘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测绘基础理论研究和软科学研究,加快高精度快速定位、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自动化处理、地理信息网格以及信息安全保密等方面的关键技术攻关,显著提高我国测绘科技的整体实力。推进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促进地理信息获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服务网络化和应用社会化。加强测绘对外技术合作与交流,积极参加测绘领域的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不断提高我国测绘的国际地位。

(十一)加强现代化测绘装备建设。在充分利用国内外卫星资源的基础上,加快自主研制发射满足测绘需求的应用卫星,加强卫星应用系统建设。大力加强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卫星导航定位综合服务系统。加快基础测绘生产基地的装备和设施更新,提高野外测绘高新技术装备水平。加强应急测绘装备建设。改善各级基础地理信息存储管理与服务机构的装备条件。建立和完善国家、省、市级之间互联互通的全国基础地理信息网络体系。

四、加强测绘工作统一监管

(十二)健全测绘行政管理体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进一步落实和强化测绘工作管理职责,加强测绘资质、标准、质量以及测绘成果提供和使用等方面的统一监督管理。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新时期测绘工作面向全社会提供保障服务的特点,认真履行职责,按照统一、协调、有效的原则,加强自身建设,落实管理力量和工作经费,增强工作能力。

(十三)完善测绘法规和标准。加强依法行政,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测绘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加强基础测绘、海洋基础测绘和地图管理等方面的立法工作。加强测绘与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的管理,健全标准体系,加快测绘与地理信息标准的研究制定,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协调性和适用性。

(十四)加强测绘成果管理。严格执行测绘成果汇交制度,政府投资项目的测绘成果必须依法及时向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无偿汇交,加强测绘成果汇交执行情况的定期检查和重点抽查。推进测绘档案管理信息化。加强对外提供测绘成果的统一管理,修订对外提供测绘成果的有关规定。加大对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审核、公布和使用的监管力度。完善测绘成果安全保障体系,落实测绘成果异地备份制度,强化测绘成果保密和使用监管。强化测绘成果安全防范意识,依法打击窃取国家秘密测绘成果和向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测绘成果的犯罪行为。做好测量标志保护和维护工作,制定测量标志土地使用的有关规定,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依法规范和审批城市坐标系统建设,开展城市坐标系统的清理。

(十五)加强地图管理。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地图编制的管理,完善地图审核制度,严把地图审核关。提高联合执法能力,进一步加大对地图市场及互联网网站登载地图的监管力度,严格查处和封堵互联网用户上传、标注地理信息,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编制、出版、传播、使用地图以及侵犯地图知识产权等行为。将国家版图意识教育纳入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小学教学内容,提高全社会的国家版图意识。

(十六)加大测绘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测绘资质管理,从事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加工、提供等测绘活动必须依法取得测绘资质证书,严格市场准入。健全测绘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测绘质量监理制度,加强对房产测绘和导航电子地图、重大建设项目等的测绘质量监督。严厉查处无证测绘、超资质超范围测绘、非法采集提供地理信息、侵权盗版和不正当竞争等行为。加强对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来华测绘活动的监督管理。鼓励群众积极举报测绘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社会监督。加快建立测绘市场信用体系,严格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测绘执法监督,形成统一、竞争、有序的测绘市场。

五、加强对测绘工作的领导

(十七)加强对测绘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地方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强测绘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组织领导,抓好测绘发展规划的编制和组织实施,把数字区域地理空间框架和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作为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好测绘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测绘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测绘工作统一监督管理,提高测绘依法行政能力。有关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加强协作配合,共同做好测绘工作。做好测绘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在全社会推广普及测绘知识。

第6篇:测绘工程与地理信息科学范文

关键词:测绘技术;发展;发展方向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信息科技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新技术的诞生也推动着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测绘技术在提高测绘工作效率方面是非常明显的,同时也能使测绘的结果更加的精确。新的测绘技术使测绘设备在操作上更加的简化,同时将测绘数据传输系统更加的完善,这样就使得测绘行业的发展更加光明。测绘技术是一门应用很广的应用技术,在发展新的测绘技术时,也出现了多种选择,对出现的新测绘技术,一定要进行充分的研究,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测绘行业发展。

1 测绘技术含义与发展情况

人们进行测绘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掌握地面的信息,在信息掌握方面要做到全面,因此就采用了一些技术对指定的空间范围进行测量,然后将测量结果绘制成不同标准的地形图,这个过程就是测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用的技术就是测绘技术。随着测绘技术的发展,测绘所测量的对象也越来越多,在对特定区域进行测量的时候,不仅可以对地面的情况进行掌握,同时对地下的水文、地质和矿产也能进行测量。在进行地形图绘制的时候,依照的标准是不同的,这主要是根据实际的测绘要求来进行确定的,在测绘中,测绘的要求不同,开展的工作也会有一定的差异,同时测量的重点也会不同。工程建设的测绘主要是对地形和水文情况进行掌握,同时对地面情况进行掌握,但是在进行矿产勘探的时候,主要的测量重点都是地下是否存在矿产。

测绘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时间是比较久的,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测绘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在测绘技术中,导航定位系统的发展成果是比较明显的,这样就使得工程测绘水平也进入了新的时期。不同的时期对测绘技术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为了更好的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测绘技术一定要不断发展,是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好。

2 新测绘技术

2.1 空间测绘技术

在空间测绘技术中,应用最多的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我国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利用发射的卫星可以更好的对实现测绘、监控和导航的目的。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对任何地区的地面情况都进行很好的掌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更好的绘制出地形图,而且这种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得到了很大的应用,人们利用这种技术查找一些地点时就可以更加的方便。

2.2 GIS 测绘技术

GIS是地理信息系统,这种测绘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新兴科学,在使用的时候,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图形和数据库技术来进行输入、储存、分析和输出地理图形及其属性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涵盖的学科非常的广,有地理学、几何学、计算机科学和各类的应用对象,是一门综合性非常高的技术,在使用的时候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将社会生活中的信息和地理位置的图形信息结合起来,根据用户的需求对信息进行分析,然后将分析出来的结果用作决策的依据。地理信息系统将硬件、软件、数据和用户结合在一起,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实现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采集、然后进行编辑整理,接着进行分析和统计,最后绘制出地形图,这种技术在发展中已经成为了非常成熟的技术。它对地理空间信息掌握的能力,不仅实现了空间性,同时也实现了动态性。地理信息系统以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作为发展的目的,将地理模型方法作为分析的手段,通过不断的分析,生成更高层次的地理信息。地理信息系统在使用的时候要由计算机系统来进行空间数据的管理,同时利用计算机程序对地理数据进行分析,然后产生有用的信息,完成测绘的目的。计算机系统的支持是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是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更好发展的保障。

2.3 摄影测绘技术

摄影测量技术中测量工作也有着几个大类别的区分,主要可以区分为航空摄影测量、航天摄影测量,但是这些不同的地形测绘方式都有着一个共同点,都是为了对地面各种不同的比例尺的地形图进行测绘,通过地形测绘的数据来建立科学的地面模型,将具有高精确度的模型提供给各种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土地信息系统,完善这些系统中的各项基础数据。摄影测量工作中亟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就是如果对几何进行定位以及影像解译。几何定位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能够有效的确定被摄影测量物体的实际大小、空间位置、形状等。几何定位工作实现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测量学中的前方交会方式,也就是依据两个被摄影的已知摄影方向线,从而交会构造成为了两条摄影光线中的待定地面点的详细三维坐标。

影像解译则是确定测绘地形的地物性质。这个环节的主要特点就在于其能够对影像进行解译以及详细测量,而工作的场地主要是在室内进行,并不需要对测绘对象本身进行接触。因此这项工作并不会受到任何天气因素以及地理因素的影响而停止测量作业;通过摄影测量的方式,能够真实客观的反应出地形信息,并且形象极为直观,相关研究人员能够从影像中获得各种所需的信息来进行研究;能够对处在动态的物体进行拍摄,记录下拍摄对象的瞬间影像,通过摄影测绘的方式能够有效的完成一半测量方法无法完成的工作;摄影测量方法主要适合使用在范围较大的区域进行测绘,其自身有着成图迅速的高效率性;摄影测量方式能够展现的产品较为丰富,不但能够生产纸质的地形图,还能够生产出数字形态的线划图、高程模型、正射影像等等。

2.4 3S测绘技术

将GPS、GIS、RS三种测绘技术结合起来,各取其长处进行综合测绘,具体方法是通过GPS和RS测绘技术为GIS提供测绘数据,利用GIS对有效数据进行提取和分析,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这项新的测绘技术也成为测绘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从上文中对近年来新测绘技术在国内测绘行业的发展情况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其发展的趋势,目前我国的测绘技术主要是朝着测绘管理的规范化、集成化,数据信息的数字化、智能化,测绘方案的合理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测绘新技术的应用,必然会对目前在工程测量中测绘技术的发展提供很大推力。

3结束语

新兴的测绘技术必然彻底改革以往传统测绘工作具有的内容,测绘工作不再仅仅是提供地形相关服务性信息,会逐渐的转变成为参与到地形规划以及对策管理等重要工作环节中,有效的促进了测绘技术在测绘领域中的发展速度。同时,测绘技术的改革也显现出了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高秀娟.GPS测绘新技术与工程测量的内在联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6):24.

第7篇:测绘工程与地理信息科学范文

关键词:创新能力;测绘工程;培养模式;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148-02

一、创新能力定义及内涵

“什么是创新能力?”,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综观近十年研究成果,概括起来基本可以归为三大类观点。第一类观点下的创新能力是以创新思维为核心,通常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三个组成部分,多指个体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含已有知识和经验等)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个人或社会价值产品的能力;第二类观点常常将创新能力分解为两个方面,即对已有知识的获取、改组和运用和对新思想、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发明;第三类观点则从知识结构着手,指出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方法论或工具性知识以及综合性知识的四类知识是创新能力必备的知识结构。

尽管上述三类观点对创新能力的定义存在差异,但其对创新能力的内涵解释基本一致,都指运用理论和知识,在各领域不断提供具有经济、社会、生态价值的新的思想、理论、方法和发明的能力。从内涵的角度来理解:一方面创新能力的概念区别于创造力,前者指在对原有事物改革、模仿并加以改良、推陈出新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已有或潜在才能,后者则着重强调对前所未有新事物的制造能力,譬如仓颉造字、爱因斯坦发明相对论等;另一方面创新能力多扎根于广博知识和任何合乎情理的新发现,而非将脱离实际、凌驾事实之上、毫无根据的奇思怪想付诸实践的能力。

二、测绘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1.现代测绘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面临的机遇。相对于传统测绘受限于地面测量技术、时空尺度、精度水平和投入,现代测绘(Surveying and Mapping或Geomatics)已经从研究空间对象定位、描述和表达,动态变化与监测,并加工、存储与处理各种空间信息的学科演变为了提供人类生存空间、自然环境及其变化信息的学科。从学科特点角度理解,以空间技术,包括GPS、卫星遥感、航测为核心的现代测绘技术手段,在将测绘的空间范围从地表扩展到整个近地空间的基础上,辅以GIS、通讯、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对传统测绘理论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和更新,使得现代测绘更符合现代社会对地球空间信息大量需求的特点,增加和发展了测绘学研究和工作的领域。在此背景下,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能力”的测绘复合型人才的契机已经成熟。此外,随着数字地球构想的实施,测绘学面临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新机遇,测绘行业开始逐步渗透到国民经济各行各业之中,且与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下提出数字省区、数字城市,以及注册测量师制度逐步建立等背景,为测绘教育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测绘领域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提出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理念,不断增强前沿意识、开放意识和国际意识,体现了以“五强化五结合”(即:强化研究性学习、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强化个性化培养、强化拔尖领军素质、强化国际竞争力,卓越意识与一流平台相结合、产学研用相结合、专兼师资相结合、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优势科研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为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这些也都为我国现代测绘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机遇。

2.现代测绘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面临的挑战。在现代测绘发展的机遇面前,高校测绘人才培养同样存在巨大的挑战,其中怎样改变传统测绘教育中的局限,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测绘人才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而言,现代测绘面临高等教育机构对测绘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优化相对迟缓与国家经济发展对测绘服务要求迅速变革之间的矛盾,大量面向市场经济建设主战场、真正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应用型和复合型测绘人才未得到很好的培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原因分析如下:①对现代测绘科学内涵缺乏深刻的理解。区别于传统测绘,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战略背景下的现代测绘是以空间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往往是综合利用多种专业技术的综合系统,需要将地学、生态、环境、城建土地管理等相关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构成有机的知识体系。而目前高等教育测绘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存在学科领域单一、知识结构面窄等问题,基础课程和交叉课程设置不够,无法满足信息化测绘的需求。②过度注重工程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育部建立测绘工程专业之初对专业的定位即为培养具有测绘生产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这一传统测绘背景下的人才培养定位已经与完成“地理国情监测”等现代测绘任务的目标之间产生矛盾。现代测绘要求的复合型测绘人才不仅要有工程意识和应用能力,同时还要有扎实、成熟和实用的基础知识水平和对学科前沿知识领域的强烈追求和高度关注,力求在测绘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完善和创新现有理论知识,在新的知识理论指导下,创新测绘生产实践工作方式。③教学过程重基础,缺乏创新保障与引导。同其他专业相比,测绘专业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然而受实验学时、实验环境、实验仪器条件等的限制,当前测绘教学多重视基础理论和仪器基础操作过程的教学:一方面对现代先进测绘仪器的技术配置不到位,不能满足学生掌握最新实践知识的需求;由于实习安排时间分散,实习机会较少,实习内容缺乏连贯性,学生对实习没有整体的认识,由此对所实习的内容不感兴趣,实习效果欠佳;另一方面教师课堂中只教授一些各课程最基本的知识及原理,而对这些课程所涵盖的测绘领域最新技术、最新动态等缺乏介绍。由此造成了当前测绘工程专业大学生对测绘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都停留在初级阶段,缺乏对测绘相关新技术、新思想、新理论的掌握,缺乏独立思考、独立发现问题的能力,因而不利于现代测绘创新人才的培养。

三、测绘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建构

1.转变教育观念,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教师应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积极推广创造教育;而非墨守成规,死守单一教育观念。具体而言,专业课教师应了解传统测绘向现代测绘地理信息过渡的趋势,做好相关理论研究,进而突破传统测绘认识下培养目标的局限性和专业教育意识的狭隘性,并积极探索转变相关教学观念,有意识地在专业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创新能力的形成过程及特点,开展有意识的创新能力训练。

2.修订课程体系,优化测绘工程专业课程设置。遵循测绘学科的知识体系结构和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要求,采用“基本要求+特色”的课程设置模式,从“特色”层面做文章,增加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与教学内容,并在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课程知识交叉融合角度,形成“大测绘”思维和“测绘地理信息思维”,进而对传统的、旧有的测绘问题和当前的、新形势下的测绘问题产生新的创新式理解和思考解决办法。

3.重视实践创新平台建设,构建测绘工程实践创新支撑环境。在国家“十二五”测绘地理信息战略框架下,将“测绘—信息—资源—环境”一体化的学科发展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构筑以测绘与数学、物理、计算机、资源、环境交融发展为特色的实践创新平台建设体系;建立如工程测量与矿山测量实验室、摄影测量与遥感开放式实验室、变形测量与测量机器人研究实验室、GPS测量与检测检校开放实验室、GIS与数字化测绘开放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设计大型综合实验,开展大范围的创新创业训练与培养,构筑创新实验和创业发明训练体系。

4.建立科技创新活动体系,丰富科技创新活动。为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促进测绘工程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蓬勃开展,提高本科生自主创新能力,针对国家、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节,结合测绘工程专业特色,积极组织如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自由探索计划、挑战杯创业计划、创新创业计划等项目和参与科技论文大赛、软件设计大赛、测绘实践技能大赛等创新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引导学生早期进入科研、进行实践。

5.引进双重激励措施,提升学生科技创新积极性。为激励和支持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活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方面开放专业科研、教学实验室,设立大学生开放性实验项目基金,鼓励和规范大学生在导师和实验教师指导下,自行设计、实施科研创新活动;另一方面出台大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工作,从科研思维、科研能力和科研过程三方面加强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同时从学分认定、评奖评优、学位授予等方面加强扶持与鼓励。

参考文献:

[1]张民生.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59-60.

[2]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学习参考资料[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张宝臣.高等师范教育改革与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0.

[4]李燕.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2):75.

[5]张鹏.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5,(3):50-53.

[6]花向红,邹进贵,才军,等.测绘工程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0):83-85.

第8篇:测绘工程与地理信息科学范文

关键词: 工程测量, 测绘新技术, 数字化绘图, 应用

1 概论

工程测量学科是一门应用学科, 它是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 紧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是测绘学中最活跃的一个分支学科。工程测量有着悠久的历史, 近20 年来, 随着测绘科技的飞速发展, 工程测量的技术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取得很大的成就。有力地推动和促进工程测量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2 工程测量中的数字化技术

2. 1地图数字化技术

在建立各种GIS 系统时, 对原有地图进行数字化处理, 在建库工作中占据了相当大的工作量, 各工程测绘部门都投入相当大的人力和财力。对于已有纸制地图, 若其现势性、精度和比例尺能满足要求, 就可以利用数字化仪将其输入计算机, 经编辑、修补后生成相应的数字地图。当前有手扶跟踪数字化和扫描矢量化两大类仪器, 针对大比例尺地形图, 大多数扫描矢量化软件能自动提取多边形信息, 高效、便捷、保真的对地图进行数字化处理。

2. 2 数字化成图手段

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工程图的测绘是传统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 常规的成图方法野外工作量大, 作业艰苦, 作业程序复杂, 同时还有繁琐的内业数据处理和绘图工作, 成图周期长, 产品单一,难以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而数字化成图技术具有精度高、劳动强度小、更新方便、便于保存管理及应用、易于等特点。

目前, 数字化成图技术有内外业一体化和电子平板两种模式。内外业一体化是一种外业数据采集方法, 主要设备是全站仪、电子手簿等, 其特点是精度高、数字化成图的过程, 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 使生产周期大大缩短, 能及时满足用户的要求。

3GPS 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 随着GPS 定位技术的出现和不断发展完善, 使测绘定位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 为工程测量提供了崭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长期以来用测角、测距、测水准为主体的常规地面定位技术, 正在逐步被以一次性确定三维坐标的、高速度、高效率、高精度的GPS 技术所代替, 同时定位范围已从陆地和近海扩展到海洋和宇宙空间; 定位方法已从静态扩展到动态;定位服务领域已从导航和测绘领域扩展到国民经济建设的广阔领域。

在我国GPS 定位技术的应用已深入各个领域, 国家大地网、城市控制网、工程控制网的建立与改造已普遍地应用GPS 技术,在石油勘探、高速公路、通信线路、地下铁路、隧道贯通、建筑变形、大坝监测、山体滑坡、地震的形变监测、海岛或海域测量等也已广泛的使用GPS 技术。随着DGPS 差分定位技术和RTK 实时差分定位系统的发展和美国AS 技术的解除, 单点定位精度不断提高, GPS 技术在导航、运载工具实时监控、石油物探点定位、地质勘查剖面测量、碎部点的测绘与放样等领域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4 工程测量中的地理信息(GIS) 技术

GIS 是集计算机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测绘遥感科学、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新兴学科。已成为多学科集成并应用于各领域的基础平台和地学空间信息显示的基本手段与工具。其技术优势不仅在于它的集地理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三维可视化显示与成果输出于一体的数据流程, 还在于它的空间提示、预测预报和辅助决策功能。目前, GIS 不仅发展成为一门较为成熟的技术科学, 而且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产业,在测绘、地质矿产、农林水利、气象海洋、环境监测、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区域开发与国防建设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采用GIS、数据库、内外一体化测图、扫描矢量化及全数字摄影测量等技术, 为专业信息系统提供及时、准确、标准化、数字化的基础空间信息, 以建立各类专业信息系统, 从而实现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

5 摄影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摄影测量技术已越来越广泛地在城市和工程测绘领域中得以应用, 由于高质量、高精度的摄影测量仪器的研制生产, 结合计算机技术中的应用, 使得摄影测量能够提供完全的、实时的三维空间信息。不仅不需要接触物体, 而且减少了外业工作量, 具有测量高效、高精度, 成果品种繁多等特点。在城市和工程大比例尺地形测绘、地籍测绘、公路、铁路以及长距离通讯和电力选线、描述被测物体状态、建筑物变形监测、文物保护和医学上异物定位中都起到了一般测量难以起到的作用, 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的出现, 为摄影测量技术应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该技术已在一些大中城市和大型工程勘察单位得以引进和应用。摄影测量可以提供数字的、影像的、线划的等多种形式的地图成果, 最大比例尺为1/ 500。采用的仪器除利用高精度的模拟测图仪和解析测图仪成图方法外, 还用立体坐标测图仪与微机连接进行数据采集, 经微机数据处理输入绘图机自动绘图。

6 工程测量中的遥感(RS) 技术

遥感( RS) 技术由于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及经济性等优势, 得到快速的普及, 多光谱航空摄影和高分辨率的遥感卫星将成为对地观测获取基础地理信息的重要手( 见表1) 。各种中、小比例尺地形图都可以利用遥感影像来获取, 为应用于工程测量领域的城市基本地形图、地籍图以及各种大、中、小比例地形图的快速更新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方法和手段。

7 工程测量中的3S 集成技术

3S 集成( GPS, GIS, RS) 技术是指将上述三种对地观测新技术及其他相关技术有机地集成在一起。这里所说的集成, 是英文Integr atio n 的中译文, 是指一种有机的结合, 在线的连接、实时的处理和系统的整体性。GPS, RS, GIS 集成的方式可以在不同技术水平上实现。3S 集成包括空基3S 集成与地基3S 集成。空基3S集成: 用空地定位模式实现直接对地观测, 主要目的是在无地面控制点( 或有少量地面控制点) 的情况下, 实现航空航天遥感信息的直接对地定位、侦察、制导、测量等。地基3S 集成: 车载、舰载定位导航和对地面目标的定位、跟踪、测量等实时作业。3S 技术为大型工程提供了最有效的数据及信息采集、分析处理、表达决策的工具。

8 结语

工程测量科技进步很大, 发展很快, 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是发展还很不平衡, 尚跟不上国民经济建设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 大力促进工程测量技术方法与手段的更新换代, 积极推动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充分利用GPS 技术、GIS技术、数字化测绘技术、摄影测量技术、RS 技术、3S 集成技术及地面测量先进技术设备, 把传统的手工测量向电子化、数字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同时加强相关学科的研究, 不断拓宽工程测量服务新领域, 开创工程测量发展新局面。

参考文献:

[ 1] 陈俊勇, 胡建国. GPS 技术的新进展[ J] . 测绘工程,1996( 32) : 25-26.

[ 2]李建松.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M] . 武汉: 武汉大学出社,2006.

[ 3]李青岳. 工程测量学[M] .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95.

[ 4]龚健雅. 建立我国的基础地理信息框架[ J] . 中国测绘,1997( 4) : 30-32.

[ 5]GB/ T 14911-1994, 测绘基本术语[ S] .

第9篇:测绘工程与地理信息科学范文

关键词:土地测绘;土地管理;技术

测绘工作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前期性、先行性的基础工作,既为经济建设部门和社会各方面提供基础地理信息,又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测绘工作的成果数据是各项建设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料,也是土地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随着3S技术,特别是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空间信息技术的出现并逐渐应用到土地管理工作中,从而为解决土地问题、协调人地关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满足现代土地管理工作的要求,推进土地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提供了可能。

一、测绘技术的发展现状

集成了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现代测绘科学,现今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现代测绘技术主要由空间技术、卫星遥感技术、地面数字测量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专家系统技术等组成,也就是当前测绘领域通常所说的“5S”技术,而“5S”技术具体是指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测绘专家系统ES和数字测量技术DPS,并且“5S”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迅速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土地管理工作范围和领域的拓展及延伸,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土地管理行政管理体系,利用现代测绘技术加强宏观管理,实现土地管理的科学决策。由于测绘技术与土地管理是服务与被服务、保障与被保障的关系,我们应该进一步把测绘技术与土地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测绘的技术、成果等优势,不仅能为土地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切实的保障,也能更大范围地发挥测绘技术的作用,从而促进测绘技术的更快发展。

二、土地开发管理对土地测绘技术的要求

1、确定合理的测图比例尺。合理测图比例尺的确定,是保证测绘工作质量,完成测绘工作要求的首要条件。对于起伏小、地势平坦的地区,一般以米为网格测试即可满足多方部门的使用要求;起伏大、地貌破碎、通视困难的地区,应合理布置高程网点,测试高程点网格间距应不大于米为宜。

2、注重关键点的测量。关键点包括高程趋势变化点、坎顶、坎脚线的位置和标高,沟、窑等量注面积及比高等信息。在完成测绘图时,上述元素信息应充分具体。此外,测绘图上除反映居民田地、林地、园地、沟、渠、电等地物信息与使用年限外,还应给出旧村复垦、旧城改造地区的园地、林地树木种类、面积、年龄,坟穴的位置、数量;以及居民房屋面积、建筑密度、人口密度、新旧程度、容积率等信息。在完成测绘后,埋设足够的标石标注高程和坐标,以供后续工程项目施工使用。

三、土地测绘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

1、全球定位系统(GPS)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土地测绘技术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新技术,其特点是以最快的速度确定各测量点的物理坐标,改善测绘精度。由于GPS采用静态工作模式完成测量等操作,因此,不需要点与点间的通视条件就可以完成高精度的测量工作。如果采用GPS-RTK技术,不仅能够及时掌握定位结果,还能够获得厘米级的测绘精度。目前,GPS-RTK技术主要应用在工程放样、地形测图、地籍测量等多个领域,以成为获取土地空间数据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大比例尺的土地开发管理工作中,运用GPS技术可以实时获得地物信息与地界或权界等信息的准确定位与数据采集工作。由于GPS测量结果是三维地理数据,经坐标变换和数据格式转换后即可很容易的实现数据共享与地理信息的无缝结合,避免了传统测绘方法在多次清绘、转绘中带来的误差。

2、遥感技术(RS)

遥感技术(RS)包括传感器技术,信息传输技术,信息的处理、提取和应用技术,目标信息特征的分析与测量技术等内容。它具有全天候、信息丰富、信息获取速度快、多光谱特征等优势。其30 m-0.61 m范围内的测绘数据均可在各项土地开发管理工作中发挥有效作用。随着遥感技术分辨率的不断提高,已广泛应用于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和规划管理、居民住房产权调查等工作中。

3、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在计算机技术支持下,将各种地理信息按照空间分布顺序,输入、存储、检索、更新、图形编辑、数据库管理、输出和数据综合分析的计算机技术系统。最初主要用于建立与土地管理、土地开发规划有关的土地信息系统(LIS)。因而形成了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的土地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模式。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构建的土地开发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土地调查、登记、统计、评价、地籍管理等各项工作,为土地法律咨询提供资料参考。利用GIS技术建立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可将空间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完整地结合,从而实现图形与数据的一体化和数据的分析、管理与输出操作等。

4、3S技术

3S技术的有效结合,是未来土地开发管理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最为核心的部分。目前,3S技术主要是以GPS为数据源,由野外调绘得到的遥感影像为参照,利用GIS平台在计算机中直接绘出图形,然后对各地状况进行标注,从而直接完成土地资源的调查任务。另外,也可以将遥感资料通过数字化软件处理或直接在GIS中数字化处理后导入到数据库。通过发挥GPS、RS、GIS的各自优势,快速准确地获得土地变化信息和高质量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最终构成完整的、实时的、系统的、动态的土地测绘信息集成系统,保证土地开发管理所使用数据的准确性。3S技术的结合使用,不仅可以显著的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促进国土资源开发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统一化。

5、数据处理与提取技术

随着RS和GIS技术在土地调查监测评价中的广泛应用,基于遥感的土地调查监测数据的处理和提取技术也日趋完善。首先在计算机识别土地利用变化信息中发展了“基于土地利用图斑单元的变化自动检测方法”,该方法是将土地利用图与遥感影像图相叠加,在土地利用图斑边界及其类别信息引导下,以完整图斑单元或像素为单位,按类别分层计算影像上待检测处的影像特征值,按照设定的判读规则,以知识库中选取土地利用数据上图斑类型对应用的遥感信息特征值进行比较判断,即可自动检测出变化的区域。其次,通过多年的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技术研究和实践,总体提出或发展了一系列可行的土地利用变化信息的自动提取方法。如差异主成份法、多波段主成份变换法、分类后比较法、异常光谱检测法。

综上而言,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多项技术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信息化测绘技术的运用,不仅保证了土地测量的准确性,还能为测量人员减轻工作任务量,保证了土地管理的顺利开展,这也是促进国家土地资源管理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而在今后的土地管理中,信息化测绘技术将会得到更大的运用。

参考文献:

[1]张燕平.信息化测绘发展过程中需要探讨的几个问题[J].地理信息世界,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