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工电子基础实践教程范文

电工电子基础实践教程精选(九篇)

电工电子基础实践教程

第1篇:电工电子基础实践教程范文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践性强,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引入到电子技术教学中来,可以让学生以主动、实践的方式学习该课程。河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子学课程组通过合理组织理论教学、合理安排《电子工艺实习》进度、改进实验和《电子工艺实习》的验收考核环节等诸多教学方法的改变,突出工程教育理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电子技术;CDIO;教学方法;教育理念

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简称CDIO)这种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工程教育改革的新成果。该模式让学生主动地以实践的方式学习产品的研发、产品的设计、产品的运行整个过程,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多方面具有工程师的素养。对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国内很多高校将CDIO理念融入到该课程教学模式中。黑龙江工程学院借鉴CDIO工程教育理念对专业教育进行一体化设计,将《数字电子技术》与《EDA技术》两门课程有机地融合为一门课程《数字电子与EDA技术》,将《电工电子工艺实习》和《PROTEL实习》有机地融合为《电工电子工艺实习》[1]。广西科技大学基于CDIO理念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考核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2]。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改革《电子技术综合设计》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3]。东北林业大学基于CDIO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4]。南京工程学院将CDIO融入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模式改革中,使理论教学、实验课程与课程设计相辅相成进行[5]。浙江工业大学基于CDIO教育工程模式下进行了“模拟电子技术”授课体系改革,该体系分成课堂授课、课外辅导小组授课、建立课外兴趣小组授课这3个层次,具有诸多优点[6]。河北工程大学在CDIO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对电子应用系统项目实施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对项目训练教学中的项目体系结构、项目训练方式、项目训练成绩评定、项目指导过程及项目空间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实施模式进行构建和实践[7]。经过实践证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后,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项目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学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均得到了提高[8-10]。

1《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优点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践性强,有很多通过学习、实践易于实现的电子产品,如秒表、节日彩灯、简易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直流电源、智能声音放大电路等。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引入到《电子技术基础》的课程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行进行电子产品的思考、设计及实现,从电子产品的研发到产品运行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学生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后,《电子技术基础》的课程教学具有以下优点:1)能加强学生对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2)该教学方法的实施能建立起学生在现行教育中缺失的工程意识,激发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转变学习态度;3)该方法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锻炼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4)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引入CDIO的《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方法

把CDIO工程教育理念引入到《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任课教师必须具备很强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工程知识与能力,这样才能在《电子技术基础》的课堂教学中提供恰当的工程实例。另外,学生在实践过程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具备工程实践经验的老师能及时给学生提供经验性的指导。一般来说,青年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河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子学课程组采取了“传、帮、带”的措施,青年教师上讲台前必须跟经验丰富的教师听课并助课,课程团队同时还为年轻教师指定工程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进行为期一年的指导。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对教学方法、工程实例进行讨论和共享。另外课程团队积极鼓励工程经验少的教师到企业单位参观,并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工程项目,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2014年春季学期,课程组教师去同辉电子有限公司参观;2014年秋季学期,课程组教师去天津职业技能公共实测中心参观;2015年春季学期,两位教师去天津职业技能公共实测中心进行实际操作培训。通过参观和培训,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

2.1根据工程实际,确定课程教学内容

1)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去除《电子技术基础》课程里陈旧的教学内容,比如集成电路的内部结构,突出集成芯片的外部特性与应用。

2)理论教学内容模块化。《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突出计数器模块,学生可以进行秒表设计;突出寄存器模块,学生可以进行节日彩灯设计;《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突出直流电源模块,学生可以进行直流稳压稳流电源和充电器设计;突出波形发生和振荡电路模块,学生可以进行简易信号发生器设计;突出运算放大电路模块,学生可以进行各种运算电路和滤波电路的设计等。具体模块化内容与实践性项目如表1所示。

3)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中均加入电子线路的仿真。《电子技术基础》课堂教学中加入仿真,帮助学生理解难懂的电路原理,比如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启动振荡过程。在《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中也引入仿真。学生在实验室搭接硬件电路前,利用仿真帮助学生掌握实验仪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及电路参数的测试方法,如放大电路的交直流参数的不同测试方法。仿真完成后,学生再进行硬件电路的实验环节。加入仿真的方法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通过理论与实验结合的方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

2.2将《电子工艺实习》贯穿到整个《电子技术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电子技术教学体系中,《电子技术基础》与《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是分别开设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或者《电子工艺实习》)是一门单独的实践类课程,这种课程设置的本意是让学生重视实践课程,但是这种课程设置却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理论与实践分开,课程进度不做协调,并且一般课程结束数周后才进行为期一周的课程设计(或《电子工艺实习》),不利于学生连贯性、持续性的学习。课程组将《电子工艺实习》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安排在同一学期,《电子工艺实习》安排在《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后,内容为稳压稳流电源设计与制作,该内容涉及到《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的直流电源这一章节的内容。在理论课程未讲述到时,就下达设计任务,学生可以自行预习这一章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理论课程讲述完负反馈放大电路后,给学生安排稳压稳流电源的仿真与印刷电路板设计任务,学生两人一组进行电源电路仿真和印刷电路板(PCB)的设计。在讲述完直流电源内容后,学生即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际的电路焊接与调试工作。焊接与调试时,每位同学做出一个电源成品。学生自行进行调试工作。最后学生进行实习报告的书写、分组讲解稳压电源的功能,提升整个实习的理论高度。经过《电子工艺实习》,学生普遍反映收获很大,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兴趣。

2.3改进实验和《电子工艺实习》的验收考核环节

CDIO其中的一个理念是团队合作能力,课程组采用口试答辩和现场调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口试答辩和调试过程强调每个组员的作用,每位成员承担的任务不同,讲解及调试的重点也不同。调试通过后还要进行设计报告的提交工作,通过设计报告的制作提高学生的科技写作能力。

3结束语

第2篇:电工电子基础实践教程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CDIO;电子信息工程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nalog circuits course and the necessity of CDIO educational reform in independent college, and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course and discusses the CDIO educational reform measures in independent college. Letter according to the electronic engineering specialty, and connecting with the school actual situation, based on CDIO education concept and denso laboratory, expect to build a suitable for their own development teaching system, to enhance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mprove the effect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Key words】Independent college; CDIO;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0 引言

独立学院培养人才目标应定位于应用型,探索自身特色的实践教学,不盲从母体学校的培养模式,又区别于一般公立本科教学模式,进行CDIO教学实践是一条创新之路。本文从提高独立学院学生电子综合应用实践能力出发,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模电CDIO教改为范本,围绕实践教学探讨能力培养转型,从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课程设置等方面对模拟电路基础课程教学进行探索和改革。

独立学院的模电教学整体以往是重理论轻实践,学生们接触到电子器件和电路的知识,只靠在课堂听讲,没有感性的认识,很多知识点都很难理解,特别是模拟电路中的基本电子器件和基本电路,如果这部分的知识没有学好,对后续的教学内容时就会有困难。模拟电路基础作为电子信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模拟电路基础课程既要求学生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必须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该门课程的教学一直是个难点,学时少与内容多,学习难度大与学生兴趣不高等矛盾始终存在,教学效果一直不够理想。纯粹的理论教学已不能适应社会对电子技术人才的社会需求,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CDIO为引导,进行对模拟电路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很有必要的。

1 模电CDIO教改模式和措施

引入任务驱动式CDIO教学模式,模拟电路的通过项目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掌握学习到的知识,学生在做项目过程中,不仅要对理论知识进行理解和计算,还必须掌握画电路图,电路仿真,实物制作,仪器设备操作等实践环节,所有这些环节都要学生自己根据理论知识去思考、设计。通过这些环节,学生在实践任务的驱动下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对教学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为此教改团队制定了CDIO教学大纲,制作了剧本式教案,革新了理论教学体系。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各种基本放大电路及其分析方法、放大电路中的反馈、模拟集成电路及其应用等方面。精讲最基本的概念与方法,基于基础知识的迁移扩大,再到重要的分立元件电路,最终到其组成经典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这对本科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概念清楚、基础理论扎实,也是学生灵活应用集成电路的关键。对电子器件以及各种集成电路内部的工作原理分析则进行压缩,注重电子电路的组成及结构设计方法,重点讲解器件的应用。尽量减少繁杂的数学推导,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计算为辅。同时加强电子工程系模拟电路实践教学力度,在有限的学时中进行重点知识点的任务实践,精选经典电路设计,使任务涵盖模拟电路基础课程各重要知识点,设计任务要符合重要知识点融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符合教学要求的“做中教、做中学,教学实践合一”的教学理念,实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根据CDIO为指导的现代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具体实施如下:按照五个阶段进行:任务下达―任务讲解―任务准备―任务实施―项目评价。教师下达任务书,提出完成任务书的建议,学生以小组方式,学生阅读任务书,进行查找相关元件及电路资料的任务准备,按学习任务书的要求完成设计方案的讨论,通过方案比较确定最终方案的制定。学生根据制定的方案设计电路,进行仿真,完成电子电路设计制作,正确选用测试仪器进行电路性能指标测试。任课教师在任务实施过程中进行始终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在学生任务完成后进行考核和评价,根据实践训练情况,检测评价。教师分析并作课堂小结深入分析,帮助学生正确认知实践任务的知识点和相关信息,提高学生的动手设计能力。

本次模电CDIO教改创新了教学模式,在电子工程系14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开展了模电CDIO项目教学实践,模电知识点围绕CDIO项目实施教学,学生能在掌握完整的项目所需知识点后很快进入项目实践,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学生好评。在模电CDIO项目实践过程中采用教师总体把控,学生自愿组合,将12级电工专业4个教学班级的学生划分为20个小组。教师向学生下达项目任务书后,学生根据项目要求自行设计电子电路并调试成功,学生根据项目设计成果编写项目报告和汇报PPT,学生项目小组上讲台进行成果展示和讲解,教师根据学生表现进行评分,以作为实践成绩折算纳入学生期末最终成绩,整个考核过程透明清晰高效。学生完成模电项目设计电路板60个,项目资料60份。通过模电CDIO项目的成功实施,学生掌握了资料搜索能力,元器件应用能力,电子仪器仪表的检测能力,电子电路的设计和制作能力,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和能力培养体系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中,将模电知识点融入到项目设计中讲解,全面落实了能力目标培养体系,完成了模电CDIO教改能力矩阵图,完成了制定了初步的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明确了模电课程的课程定位和理论框架,制定了完善的CDIO教学项目设计。有多个系统化的单项及综合应用项目训练,有项目实施后的考核评价体系,一体化教学,边讲边学,边学边练。根据运用CDIO工程教学理念组织教学内容,技能培养分层次,项目训练系统化,考核方式多样化。

2 结束语

模电CDIO教学改革已经实施,在我院电子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教改团队也从本轮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教改中某些不足之处。学生在学习完理论知识后,能在较短时间内马上进入到实践。本次模电CDIO教改实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海霞,钟丽娜,等.应用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模电课程教改浅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2):111-112.

第3篇:电工电子基础实践教程范文

关键词:实验教学体系;工程教育;教学改革

本文以学校工程教育改革的目标为导向[1-2],系统梳理和分析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实验课程的整合和实验教学模式的改变,形成教学模式多样、课内外相结合、多层次、模块化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体系,形成能为全校提供电类基础实验教学、培养创新人才的综合实践平台[3],满足学校工程教育改革的需要,学生受益面广泛,具有明显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1原实验教学体系的弊端

我校在2002年构建了平台加模块、基础加综合、必修加选修、实验加实践、专业加特长、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体系从能力培养上分为基本实验技能、综合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三个层次;从功能上分为电工电子基础类实验模块、现代电子技术类实验模块、电子工艺实践模块和创新创业类实验模块。体系把大学前三年所学的基本理论与实验实践进行系统的梳理,以实验实践促进对进理论更深入的理解与系统学习的深入,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应用能力,缩短了与工程实践应用的距离。体系也存在着明显的弊端:a.内容更新慢,不适应现代电子技术发展要求。b.每门实验课内实验项目层次不清晰,验证性的实验项目占的比例较大,综合性、设计性的项目占的比例较小,学生不能综合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差。c.课程相对独立,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联系不紧密,对后续学习专业课程的支撑作用不突出。d.理论教学与实验进度时有冲突。e.综合实验系列和应用设计系列区分度不大。

2改革目标和原则

2.1改革目标

本课题从民航应用型人才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以强能力为主要特色,各实验模块减少验证性实验项目数量,保留经典的验证性项目,其他验证性项目放到网络环境中供学生自主实验。增加综合、设计性的实验项目,将课原程设计的学时融合到各模块综合、设计实验中。提高课程之间的联系。教学模块可以不断增添,学时也可以动态变化,实验项目可以随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从而构建一个多层次、开放式、多专业共享的优质实验教学平台,教学体系对后续的专业课学习具有明显的支撑作用,在天津市内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

2.2指导原则

初期在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实验内容的规划、调整,实验学时的再分配,多元教学模式的研究,构建工程教育背景下的电类基础实验教学体系,使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明显增强,对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提供有力支撑;长期按照知识共性的原则,淡化各门课程各自体系的完整性和独立性,打破课程类别的间隔,突破原课程纵向条状分割,按照工程实践需求[4-5]交融构建,从初级入门实验开始,逐步提升实验层次,有一定梯度,最后完成航空电子设计与实践,达到“层层加深、步步登高”的效果。基础部分要求精炼简化,通识化。高级部分与专业基础知识接轨体现科技发展。加强课程知识的覆盖面,交叉性和系统性,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3分层次的工程教育背景下的电子技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第一层次:基础实验。基础型实验主要为应知应会等原理性实验和单元电路实验,包含电路、低频、数字、高频等部分的基础实验部分,虚拟仪器基础实验,电子工艺实习。通过学习本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方法、基本实验技能,基本的焊接方法,加深对相关课程内容的理解,学会常用仪器仪表的原理和使用,掌握基本实验方法、器件特性测试等。第二层次:综合应用实验。综合型实验为单元电路组合或系统实验,使学生掌握常用电子器件的应用,熟识电子线路的设计、组装、调整和测试技术,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电子电路的能力,及应用计算机仿真软件分析与设计实验电路的能力,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打下一个良好的实践基础。第三层次:设计型实验。设计型实验为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给定设计要求,主要由学生独立完成的设计课题;教学内容主要包含复杂电子电路的计算,电子技术的综合分析,电子电路的传递函数与系统建模等,借鉴CDIO项目。这一阶段主要让学生以更高的层次来分析研究电子系统的变化规律,明显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后续的专业学习、毕业设计、科技活动打下良好基础。每个层次又由传统、现代和开放创新模块组成。传统模块对应于传统的理论课程。现代模块对应于现代电子工艺、仿真、设计。开放创新实验是与第一课堂有机结合的、体系完整的电子信息第二课堂活动,在课内学时不够或者纯粹第二课堂情况下完成的由学生自主完成具有创新意义的设计课题或项目,与第一课堂形成良性互动。前一层次为后一层次打基础,后一层次是前一层次的延深,各部分内容相互呼应,紧密相扣,构成一个统一的知识、能力和实验技能培养体系。

结束语

本文从民航应用型人才的实际出发,以天津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契机,以学生为主体,以强能力为主要特色。增加综合电子设计环节,提高课程之间的联系。构建了一个多层次、开放式、多专业共享的优质实验教学平台,有效地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工程实践素质和科学创新思维。教学体系学对学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工程教育改革具有明显的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吴鸣,熊光晶.以工程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工程教育改革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6):54-58

[2]唐贵平.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创建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6):91-93.

[3]刁鸣.基于示范中心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大平台图形解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5):69-72.

[4]李自成,秦实宏等.电子信息与控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5):104-106.

第4篇:电工电子基础实践教程范文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院如何针对“数字电子技术与逻辑设计”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结合自编实验教材自行研发了精品课程。

关键词:数字电子技术与逻辑设计;精品课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课程概况

“数字电子技术与逻辑设计”是计算机及信息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信息学科各专业的主干课程。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组成数字计算机和其它数字系统的各种基本逻辑电路;能熟练地运用有关知识和理论对各类逻辑电路进行分析;能针对客观提出的各种设计要求,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技术完成逻辑部件的设计与验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抽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掌握对数字系统硬件进行分析、设计和开发的基本技能,为信息学科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扎实宽厚的学科基础。

2精品课程创新点

引入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增大课堂信息量。同时还应注意发扬传统教学方式的诸多优点,比如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发扬传统授课表达方式的优点,做好课堂讲解和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工作,并根据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进度和内容,使得教和学同步进行。

多媒体教学会给学生带来课堂笔记不便、课后复习困难的缺点,为此我们利用校园计算机网络建立了电子技术课程复习指导栏目,将教学大纲、电子教案、电子习题集等上传。学生可以下载每一章节的预习和复习指导及作业题目,使他们能够把握住学习的重点。另外,还把电子技术的一些仿真软件放到网上,供学生下载自学使用。课程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是基于提高设计性、创新性实践教学比重,开展多层次、模块化、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

3具体实施办法

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特点,提出“着重基础、开拓视野、加强实践”三条原则,并以教学改革的观点重新修订了教学大纲。

着重基础,就是在教学大纲中必须保证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分析方法的内容和授课学时。只有先培育出牢固的根基,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才能具有自我发展的潜力,若再为其创造发展条件和空间,最终会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开拓视野,是指结合现代电子技术学科的发展,在教学大纲中增加介绍现代电子技术的新知识等内容。电子技术发展一日千里,新的器件、新的设计工具和设计方式层出不穷,对一些已经成熟、比较关键的新技术和新器件要及时引进到教学计划中来,目的是使学生多掌握一些新的电子科技先进的理论和实践方法。

加强实践,指的是增加实践环节的教学力度,在教学大纲中提高实践环节的要求和比重。电子技术的实践性很强,对实践环节的要求很高,要做到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就要给予实践环节应有的地位,对实践课程的内容和学时应合理安排,确保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

4精品课程相关教材介绍

精品课程相关教材正在编写中,教材暂定名《数字电子技术与逻辑设计基础》。该教材是为电子类和非计算机高职学生学习数字电子技术和逻辑设计编写的。教材本着使用性强、内容简练、通俗易懂原则,介绍数字电子技术原理、逻辑设计方法等。主要章节如下:

第1章:数字电路基础

第2章:逻辑代数基础

第3章:基本逻辑门电路概述

第4章:集成逻辑门电路

第5章:组合逻辑电路

第6章:集成触发器

第7章:时序逻辑电路

第8章: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形电路

第9章:半导体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

第10章:模数与数模转换电路

课程负责人:沈克永,南昌理工学院计算机系主任、教授、江西省计算机协会理事、江西省青年骨干教师。担任过的本科课程有:数字电路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数字通信原理等;专科课程有:数字电路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主编的教材包括:《C/C++程序设计》(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计算机应用基础》(中国宇航出版社),《计算机应用基础上机指导》(中国宇航出版社),《计算机网络基础》(人民邮电出版社),《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

参考文献

第5篇:电工电子基础实践教程范文

首先,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必须与保障机制和管理模式同步,保障机制必须确保培养模式改革的实施效果,培养模式的改革必须考虑管理上的可行性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灵活性。其次,坚持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适应经济社会和行业职业发展需求的原则。在专业培养体系的设计上,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职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精心设计既具备实际就业要求的专业能力,又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和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第三,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突出能力培养的原则。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不断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重点突出专业学习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第四,坚持课程设置、专业培养目标与办学定位协调一致的原则。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必须满足“四个符合”,即: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与学校办学定位及办学理念相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与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要求相符合;各类教学环节、课程设置及结构体系与培养目标、基本要求相符合;人才培养方案与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专业规范基本要求相符合。第五,坚持优化课程体系与彰显专业特色相结合的原则。对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方向课及实践教学环节设置进行优化重组,整合课程内容,优化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地构建课程体系。同时将第二课堂纳入教学体系,形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彰显专业优势和特色[2]。第六,坚持强化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原则。实践教学要坚持“四年不断线”,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设力度,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切实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3]。加大校外实践环节,完善“人才共育、专业共建、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产学研用合作育人机制[4]。

二、围绕工程创新进行课程体系建设

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定位为以满足西北地区特别是陕南地区的电子行业需求为目的,为社会培养电子信息工程领域适应面宽、实践动手能力强、具有敬业精神及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对照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0年制订印发的《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试行)》,在培养方案的制订中对素质要求、能力要求和知识要求做了细化分类,进行了明确的解释。重点突出了对电子信息工程学生专业素质的要求,指出专业素质包括科学素质和工程素质,科学素质包含科学思维方法、科学研究方法和求实创新意识;工程素质包含工程意识、综合分析素养和革新精神。在能力要求方面做了细化分类,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自学能力、交流能力和文献检索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包括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综合实验能力和工程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科研开发研究能力,重点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在知识要求方面指出专业知识包括工程技术知识和专业方向知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三大层次模块,课程的基本内容覆盖了知识体系中大部分的知识单元和知识点。通识教育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军事理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大学体育、素质教育选修课等。创新教育模块选修课程包括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中小企业管理、技术创新管理、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等。学科基础课程包括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概论、C语言程序设计、线性代数、大学物理、电路分析基础、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单片机应用等。专业必修课程包括信息论与编码、高频电子线路、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现代传感与检测技术;专业选修课程包括MATLAB程序设计、EDA技术、电子测量技术、专业英语、数字图像处理、数字语音处理、物联网技术、DSP原理与应用、Labview图形化编程等;校企联合开设课程包括Linux操作系统基础、ARM嵌入式应用技术基础、基于SOPC的硬件系统设计、行业工程标准与规范、数字电视技术、微波与天线技术等。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建设

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严格控制课内理论课时,增加社会调查、实践,综合实训和课程综合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构建独立设置的实验课、专业实验课、实习课、社会实践相辅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还包含科研训练课程、科研训练活动、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等在内的科研训练课程与活动体系,侧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性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5]。

(一)实践环节设置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工科类专业,强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包括实验技能、工程设计和技术协调等。在实践教学环节过程中,提倡专业教学实践与人文社会实践结合,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做事,锻炼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养和创新意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环节设置包括基本环节的国防教育、公益劳动,专业环节的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认识实习、高频电路课程设计、企业工程实习、嵌入式系统及EDA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专业拓展环节设置为选修模块,学生可以通过科研训练、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项目及相应的学术成果和竞赛获奖获取课外实践创新学分。

(二)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情况

第6篇:电工电子基础实践教程范文

【关键词】电子技术基础 教学现状 存在问题 对策

一、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现状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对职业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工作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中职会计电子技术基础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基础的课程标准设置不明确

由于现阶段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加之国家多职业教育大力发展,中职学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选择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也逐渐增多,但是大部分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工作的课程目标设置不够明确,一些中职学校根本不适合开设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却跟风开设,这些学校不清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对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没有进行明确、科学的探究。所以这些中职学校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基本上没有合理的课程标准,只好多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实践较少,不了解现今企业进行生产的需求,没有使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和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的需要相结合。

(二)中职学校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部分中职学校教师在进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模式上仍然遵循着基础教育的教学方式即“教师满堂灌”,造成中职学生厌学的现象。虽然现在信息技术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经广泛应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但是在中职学校教学投入不足,难以充分发挥其形象生动的优势,仿真软件是可以很好的应用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中,而很少中职学校开设仿真实验课以及建立专门的配套练习机房。

(三)中职学校课程设置不科学

第一,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几乎就是参考相似的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设置,使形成中职教育不“中等”的现象,只是从传统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知识的如何阐述角度来开展教学工作,并没有与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联系结合的课程;第二,侧重电子技术基础理论教学,而不注重电子技术基础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没有开设更多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课程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存在的典型问题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目前中职学校一部分生源来自为初中毕业没有考上理想的高中的初衷毕业生,一部分生源来自不喜欢那种激烈竞争的高中生活的初衷毕业生,一部分生源是家长强迫来读书的,所以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而中职学校如果还采取和基础教育一样的教学模式就造成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为了混个毕业证的情况。

(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弱化

我国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厌倦了基础教育模式的初中毕业生和逃避高中激烈竞争的初衷毕业生,由于在基础教育阶段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他们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再加上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课程目标设置过于接近高职,学生基础较差,理论知识学部好,进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被弱化,进入企业不能马上适应电子生产企业的需要。

(三)学校资金不足,教学设施落后

虽然现在国家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开展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但短时间内并不能改变资金不足的现状。由于中职学校受到资金限制,而电子技术应用等工科专业不对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设备要求较多,学校无法提供相应资金支持,而电子技术理论实践又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是造成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难以良性发展的一个原因。

三、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进行理论实际一体化教学

针对目前中职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被弱化的现象,中职学校要打破基础教育只注重理论教学的特点,要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要讲清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开设课程间内部的联系、开设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科学意义、电子技术应用与其他专业的联系,培养学生电子技术要重在应用的意识。在电子技术基础理论实际一体化教学的改革中,要做到电子技术基础理论和电子技术实践充分结合,多设置理实一体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以适应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

我国近年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支撑产业。为与国际信息化对接,应与国外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模式相对接,取其精华,重新设置我国中职学校的电子技术基础的课程标准,使广大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熟悉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和产品生产流程。所以中职学校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不仅要学习电子技术基础知识,还要学习企业管理基础、电子产品营销基础、数控基础等方面的知识。

(三)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中职学校的职业教育不仅要求专业教师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而且要求教师有一定下企业进行生产实践的工作经验。因此,中职学校要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和中职毕业生就业的企事业单位签订培训订单,要采取优厚政策引进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的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的生产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以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第7篇:电工电子基础实践教程范文

关键词:电工电子教学;学生;综合技能;培养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新课改实施的不断深入,培养适合时展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目标。这也就意味着职业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科的特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顺应时展的需求,来开展“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加强对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电工电子学科内容涉及面广,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电工电子教学中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

一、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夯实学生的基础

任何知识和能力都必须具备厚实的基础,电工电子专业也是如此,只有基础知识厚实,才能培养学生探究新知识,提高各项能力。在电工电子教学的过程中,笔者认真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加强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电子元件与电路、基本的学习方法的学习,同时笔者还通过课堂练习、课下作业、及时测验等传统的教学方法督促学生学习,从而不断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为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能力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电工电子教学中涉及实验教学,如:电路、模拟电子、数字电子、单片机等等,都需要通过实验教学来让学生更清楚、更直接的了解其中的原理。从某种角度而言,电工电子教学的实验性较强,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特殊的作用和价值。教师可以结合学科的这个特点,构建开放性的实验教学,鼓励学生自己动手,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笔者在实践教学中,对于一些基本的电路实验诸如:模拟电路放大器,一般是让学生结合实验步骤、所需器材、设备来自主进行收集信息、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合等,强化学生对电工电子基本技能的掌握,巩固理论知识,同时,为学生提供锻炼自我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在学习“晶体三级管的放大特性”教学内容时,笔者首先出示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即:发射极、集电极、基极上三个电流的分配是怎样的?变化情况又如何?其次,让学生结合这三个问题,设计相关的电路连接、测量电流、三个电流的变化情况等实验方案;进而,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鼓励学生大胆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让学生拥有一定的自我空间进行实验,促使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学生自主开发欲望的形成,因此,加强实验教学,重视学生的实践训练,推动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我的实践能力。

三、通过比喻教学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电子电工作为一门实践性与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其理论知识呈现出抽象性的特征。如:电子电工所涉及的一些概念、定律、原理等可以用通过实验来证明,但是一些抽象性的东西是无法直观的讲述出来的。这时候,教师一般会通过“比喻”来来引导学生开展思维,进行想象。这里所说的比喻是结合电子电工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抽象的原理,以学生所熟悉的或者学生较为容易理解的事物原理来进行制定流程,借以来讲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可以说比喻在电子电工教学中有着树立直观形象的作用,同时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思考思路有着直接性的价值。如:笔者在教学中运用比喻教学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即:在电工基础课中的电流的流动方向教学内容中,笔者将“在外电路中,电流只能从高电位流向低电位,在内电路中(也即电源内部),电流从低电位流到高电位(即从电源的负极流到电源的正极)。”这个原理用水的流动来进行比喻,即:水都是从高处向低处流和电流只能从高电位流向低电位是一样的。之后,让学生展开思考,如果想要让水从低处流向高处需要怎么做?学生对于水的流动较为熟悉,会指出必须要有增压泵或者抽水泵,通过水泵消耗一定的电能做功,使低处的水流向高处。这样以来,就很容易了解内电路的原理。通过比喻不仅仅能够让学生更清楚的掌握知识,而且也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深化了教学内容。

四、挖掘、整合教学资源,促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电子电工作为内容丰富的实用型学科,其实践活动各种各样,内容更是涉及了多个学科的内容。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资源,鉴于电子电工与其他学科关系的密切性,物理中的光学、声学、力学、化学中的离子、能量等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挖掘、整合教学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思路等,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提供有利条件。最为明显的,电子电工与理工类有着很深的渊源,而人们称理工类是创新能力的发源地。教师可以从物理、化学等理工类的基础学科出发,挖掘与电子电工相关的教学内容,并整合有效资源加以运用,延伸电子电工教学范畴,如:笔者在学习关于稳压电源的介绍相关内容时,将物理学科中的光学知识和化学知识等,让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即:采购些太阳能光伏电池,制作电压比较低的电源或者进行采购些材料做成出自己的干电池、简单手摇发电机等。无论实践活动的结果如何,都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五、组建兴趣小组,开展制作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还通过采取组建兴趣小组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的能力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实验室的建设,准备学生在各种制作活动中需要的材料,在开放实验室的基础上,进行兴趣小组全员参与的制作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笔者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制作,尽可能避免课本上出现过的小制作。这样,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学生面对的是非常宽阔的空间,他们的思想就可以纵横驰骋,生发出较多的灵感,碰撞出绚烂的火花。当然,在整个制作活动中,难免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笔者便及时正确引导学生从理论上、实践上完成对整个制作方案进行纠正,对错误的操作进行整改,然后在方案和操作改进的情况下顺利进行制作活动。通过制作活动,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进行科学探索的精神。

结语

总的来说,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是电工电子专业所必不可少的技能,对学生全方面的发展有着推进的作用。可以说,将电工电子的教学内容从学习型转化为技能型不仅仅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更是学生生存的需求。因此,作为教师应抓住教学契机,开展技能教学,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敏,胡钰.创新的方法:自主创新,方法先行[M].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

[2]何流.创新能力自我训练[M].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3][美]金介甫著.符家钦译.沈从文传[M].北京:时事出版社,1990.

第8篇:电工电子基础实践教程范文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mployment of graduates and the demand for the talents of the society, this paper establishes 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concept of "taking car electronics as the background, one system, two main lines, strengthening the practice and cultivating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the school-running purpose of cultivating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technical personnel, and puts forward the basic ideas of reform by taking simulation of the teaching reform of basic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urse as an example.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践课程体系

Key words: applied talents;training goal;practical curriculum system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2-0258-02

0 引言

信息产业不仅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同时也是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要想建设创新型国家,信息产业应占领自身产业的制高点。电子信息技术支撑着很多行业的发展和提升,它是社会信息化的基础和手段,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势必需要大批的应用型电子信息类人才,这无疑给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有责任培养更多的应用型电子信息类人才,促进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创建发展步伐。

1 以培养汽车电子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确立“以汽车电子为背景、一个体系、两条主线,强化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专业建设理念。凝练出“以学生为本、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汽车电子为背景,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教学理念。确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方案。统筹兼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先进性、科学性与创新性,优化、重组、整合了课程结构,构建了汽车电子系列课程模块框架,在教学内容方面,克服了课程设置内容重复、交叉和分散现象,加强课程内容的关联度。在处理好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关系的基础上,特别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加强实践与科技训练。形成五个模块(公共基础类模块、电子类模块、计算机类模块、信息通信类模块和汽车电子类模块),四个相结合(教与学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实践学分由之前总学分的28.2%提高到47.6%,基本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各占一半。

教学体系强化了汽车电子课程实验教学、工程训练教学、创新实验与科研相结合,由注重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

2 优化专业和基础课程,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通过优化课程设置,以工程理论和工程实践为课程核心,形成满足行业特色和学生未来发展的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运用“以项目为主线、导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在企业学习工程实践能力,并以实际课题完成毕业设计,获得见习工程师资格;充分利用校企优势资源,共建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实现校企双元人才培养机制。

按照行业和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定位和特色,制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标准。通过本计划的培养,使学生获得较扎实的数理基础,较好的人文社科基础、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并掌握一门外语。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学科基础知识,包括汽车构造、电路、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等的基本理论,具备较强的本专业所必需的工程制图、计算与分析和实验技能。使学生全面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系统掌握信息获取、处理、传输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初步设计、集成、应用电子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同时使学生深入学习本专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系统掌握汽车传感、汽车总线、车载GPS定位以及汽车电子控制等汽车电子相关技术,进行汽车电子的相关实习实训,具备汽车电子产品试验、检测及产品开发的初步能力。使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及发展方向,掌握汽车电子电器、汽车电子零部件设计生产制造相关的工程技术、工程管理的基础知识、实践技能和设计方法并能应用。

3 突出“应用型”特色是模拟电子技术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

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构建了贴近汽车电子、信息工程实际的四个阶梯层次(基础应用层、能力提高层、综合设计层、创新层)、四个模块化(基本能力、独立实验和工程意识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系统设计能力、工程应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新体系,形成具有汽车电子信息特色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重视基础、提高应用、强调综合、引导创新”四个层次的“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新模式,锻炼一支兼顾产、学、研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是本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其中,“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是要求实验项目及内容坚持以汽车电子信息为背景的三个综合性(强弱电结合、软硬件并重、模拟与数字共e)、四个结合(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结合、工程应用与研究设计结合、基本技能与创新意识结合、课内外结合)来开展实践教学。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就是实验室建立灵活多样的开放运行机制,从时间开放,到内容开放,形成实验课程、课程设计、大学生综合实验立项项目、课外科技活动、科技竞赛、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的连贯教学。以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改革为例进行说明:

3.1 基础实验:验证课本知识

基础实验包括8个验证性实验(共射极放大电路性能测试、仪器使用等),这些实验都跟课本章节相关,其目的是巩固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基本知识的掌握,训练学生分析、设计与调试电路的基本方法。教师授课完毕后,依据所授理论课程给学生布置实验题目及要求,并提出预习问题,学生据此查阅相关资料写出预习报告,提前熟悉实验内容;之后学生参考实验教材中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电路,自行搭建电路并测试其性能指标,验证理论知识是否正确;能够熟练使用仪器设备,并能够利用仪器设备及时发现电路中存在的问题。

3.2 课程设计:培养动手能力

课程设计是课堂教学和课程实验结束后的综合应用实践环节。本项教学改革将模电课程设计分为两部分,一是为弥补实验设备不足而进行的仿真设计。仿真设计包括三个环节,首先进行常用单元模块电路仿真;然后结合课本知识,给定电路参数和设计要求,进行仿真电路设计;最后拓展内容,对一些实际应用广泛的应用电路仿真进行学习。三个环节对学生的要求层层递进,前两个环节为“必做”,第三个环节为“选做”。二是从设计、制版、焊接直至调试全过程的综合设计制作选题。

有两个题目供学生选择:①电话机振铃电路设计;②简易函数发生器。

3.3 综合实训:提升综合素质

2周的电子综合设计与工艺是模拟电子技术实践教学改革的最后一个环节。综合实训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系统设计的能力,它已经不仅仅是模拟电子技术一门课程,它将与单片机技术应用、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综合开发设计题目。

为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其训练方法通常包含三个步骤,分别是主动学习、自主设计和创新设计,具体分析如下:

①主动学习:根据实验系统需要实现的基本功能和达到的指标要求,学生通过查阅文献,确定自己的设计方案;利用软件仿真电路,并通过调试确定适合的参数;写出预习报告。

②自主设计:根据软件仿真电路搭建实际系统的硬件组件;完成系统程序设计;进行软硬件调试,通过查找错误、解决问题,达到锻炼提高的作用;测试系统的基本参数和功能。

③创新设计:完成实验系统的进阶指标:如增加功能或提高指标;对系统进行最终测试,给出误差分析;写出实验报告,提交实验作品。通过综合实训,能够让学生系统的掌握电子系统设计的整个过程,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及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4 结论

模拟电子技术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和实施取得良好的效果。课程基础知识与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有效融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动手能力增强了;科学的实验思维、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得到了训练;分析数据、讨论误差、撰写报告的能力得到提高;符合因材施教培B应用型人才的要求。通过改革,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能力,改革以来,毕业生就业率不断提升,用人单位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参考文献:

[1]李旭琼,韦保林,段吉海.“应用型本科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

第9篇:电工电子基础实践教程范文

关键词:工程型 培养模式 创新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b)-0173-02b

电子信息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由一个核心、三个层次、三条主线、六个方向构成:

一个核心就是以培养掌握“工程控制论”的具有系统思维方式、工程实现方法的人才为核心。

三个层次是:(1)以专业基础课教学为前导、专业课教学为重点的工程知识基础构建层面,奠定工程实践的理论基础;(2)以课程设计为兴趣引导、实习环节为能力强化的工程应用基础提升层面,积累工程实践的经验方法;(3)以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专业技能大赛为契机、毕业设计为过程的工程问题分析解决凝练层面,形成工程型人才的创新能力。

三条主线是:(1)以电子电路为脉络的传感器适配与功能驱动分析设计的教学实践主线;(2)以信号处理为脉络的微控制器与可编程器件分析设计的教学实践主线;(3)以网络通信为脉络的嵌入式系统与数字通信分析设计的教学实践主线。

六个方向包含三个应用基础研究方向和三个产品应用研发方向:(1)光电传感检测机理研究方向;(2)全数字电视架构研究方向;(3)在系统可编程芯片研究方向;(4)汽车电子应用研发方向;(5)网络终端应用研发方向;(6)智能家居应用研发方向。

电子信息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遵循目标明确、脉络清晰、标准科学、约束合理、方法优化、过程完整、途径有效的原则来进行,通过各环节之间的关联,及时反馈调整,达到成效显著的目的。

1 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

电子信息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本着培养高素质工程型人才的目标,按照下列流程进行实施。

1.1 理清人才培养标准与实际教学操作的关系

电子信息工程型人才的培养标准:

(1)具备工程背景――了解工程问题的特征:可实现性、可操作性、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性价比。

(2)具备工程基础――掌握扎实的工程问题解析理论与技术。

(3)具备系统思维方式――形成系统的工程问题分析与解决思路。

(4)具备工程实现方法――强化工程实现能力与构建工程实现的科学方法。

实际教学操作的任务:

(1)传道――讲解工程问题分析机理。

(2)授业――教授工程问题解决方法。

(3)解惑――解释工程问题的相互关联与系统解决途径。

(4)答疑――提升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标准与教学操作的关系:

培养标准是数学期望,教学实践是逼近过程,学生是教学对象主体,教师是教学控制算法,培养模式是过程优化的约束,教学效果是算法实现的性能指标。

形象的说:工程型人才培养过程就是一个自适应滤波器的工作过程。

1.2 确定学生学习能力与教师教学过程的约束

本着事实求是的原则,认清学生学习能力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分布呈现由正态分布向均匀分布发展的趋势,但均值较高;教师教学过程普遍呈现程式化的态势,高学历高智商,缺少工程背景与意识;针对这一状况,提出对二者的关联约束是模式创新的关键。

1.3 提出学生的普适学习方法与教学方法的一致性准则

对于学生在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上,学习方法采用课上听讲与课后研习强化的方法比较适宜,在专业课的学习上采用课堂引导与课后思考强化的方法获得认同。对于教学来说,前期以基础知识和专业背景的强化为主,后期以知识融合和工程意识的方法构建为目标的教学方法是普适的,据此,构成了教与学的一致性准则。

1.4 调整教学与实践方式并引导学生建立系统思维方式

在教与学的一致性准则衡量下,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和配套的课程设计、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上,建立课程信息关联与反馈机制,通过三个层面与三条主线的认知与实践,做到解决问题时“瞻前顾后”、“统一协调”,逐步使学生建立并形成工程问题解决的系统思维方式方法。(表1)

1.5 强化工程控制论对学生工程意识与创新理念的影响

理论问题的研究方法往往可以根据选择或改变研究途径、设定假设或约束来绕开难点往前走,寻求解决方法,得出指导性原理与方案;

而工程问题的解决由于受到可实现性、可操作性、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性价比的硬性约束,必须做到模块化与系统化的统一,即模块要做的精细,系统要做到优化,模块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通过系统中各模块的相互协调来解决。

这一思想在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中得以阐述并成为中外系统工程界的思想基石。这一工程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潜移默化的对学生工程创新理念产生影响,通过专业教学与实践不断深化工程问题的整体解决方法的理解,形成系统工程意识。

1.6 形成电子信息工程型人才培养有效途径与创新模式

电子信息工程型人才的培养途径从以下三点上体现有效性:

(1)从课程教学体系、内容、方法与实践环节的建立与完善上,根据学生的能力与特点,不断调整与更新,达到针对核心培养目标下的有效。

(2)从教师教学工作与实践指导能力与水平的提升上,根据专业培养主线与方向的归结凝练,不断强化与更新,达到适应三个层面教学实践的有效。

(3)从提高学生工程知识学习能力与工程问题系统解决方法的实践上,根据依托背景来学习与带着问题找答案的思路,不断优化与更新,达到构建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有效。

电子信息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经过近五年的不断探索和反馈调整,形成了较为成熟的、面向电子信息学科的、工程型培养方向的、具有系统思维方式与工程实现方法的人才培育方式方法,培养出大量适应电子信息工程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印证了模式的创新性与有效性。

2 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点

电子信息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提出了掌握“工程控制论”、具备系统思维方式、工程实现方法的电子信息工程型人才培养的理念。

做为支撑在年轻教师队伍中倡导踏实进取、勇于奉献、团队互助、乐观向上的精神,合理安排教学与实践工作任务,创造了宽松施展空间与创新氛围。

构建了由一个核心、三个层次、三条主线、六个方向组成的全新的电子信息工程型人才培养的架构;

做为支撑先后公开出版了四本针对电子信息工程型人才培养的专业教材,凸显了专业培养层面、主线与方向,形成了电子信息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

形成了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强化教师系统工程教学水平的电子信息工程型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

做为支撑在“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内容、认识实习、电子工艺实习、业务实习、生产实习内容、毕业设计内容上,针对能力培养和水平提升逐年进行了调整与优化,编写了系列实践教材。

3 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3.1 实践成效

数字验证了电子信息工程三个应用基础研究方向(光电传感检测机理研究方向、数字电视架构研究方向、在系统可编程芯片研究方向)和三个应用产品研发方向(汽车电子应用研发方向、网络终端应用研发方向、智能家居应用研发方向)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在专业基础研究与应用研发上崭露头角的杰出电子信息工程型人才数已达到专业人数的15%以上,成为学术骨干和项目负责人、业务经理和部门负责人。

毕业生信息反馈显示,一个核心、三个层面、三条主线、六个方向的电子信息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较强的市场适应性和技术上的前瞻性,在人才素质与能力提升上的潜在作用显著,工程意识与系统工程理念的潜移默化,起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在参与的大型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发挥了作用(表2)。

3.2 建设成果

(1)形成了针对性强的专业培养方向:网络终端、汽车电子、智能家居。

(2)编写并出版了系列工程型人才培养的教材:《电子工程师―制图与制版技术》、《电子系统―仿真分析教程》、《ALTERA可编程逻辑器件应用技术》科学出版社,《实用电子电路教程》吉林大学出版社,《电视原理》、《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3)构建了工程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工程背景建立――理论教学知识传授――课程实验验证强化――实习环节能力培养――设计环节建立工程意识。

(4)高素质教学与实践团队的形成与凝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经过多年的充实,已形成一支由年轻博士组成的工程型人才培养教学与科研团队,并经历多年繁重的教学与实践环节锻炼,凝聚成为踏实进取的团队作风。

(5)构建了高效的电子信息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多年的创新与实践,凝练出工程型电子信息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并经受了人才市场变化的检验。

(6)杰出人才层出不穷,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有香江学者1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科研精英12人,科研骨干16人,教学骨干4人。

4 结语

电子信息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多年来教学改革成果的总结与凝炼,反映了电子信息工程型人才培养的理念与模式的创新。

近五年来,按照该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的教学改革实践成效显著,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杰出人才不断涌现,这一点印证了“具有系统思维方式、工程实现方法”的培养核心以及从三个教学层面、三条专业主线、六个专业方向的工程型培养模式的有效性与创新性。

坚持工程型人才培养理念,不断强化教学与实践过程,使培养模式更具针对性和前瞻性,争取各级建设资源,将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钱学森,宋健.工程控制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 王效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探讨[J].武夷学院学报,2011,30(2):85-89.

[3] 李学农.关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34):188.

[4] 万丹梅.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7):174.

[5] 李松松,郭显久,曹立杰,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22):51-52.

[6] 沈献博,姚文华.新建本科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见习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10(9):91-93.

[7] 潘君.浅谈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44-46.

[8] 覃焕昌,潘大胜,颜锦.新建本科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群化建设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11):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