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电工技能创新范文

电工技能创新全文(5篇)

电工技能创新

第1篇:电工技能创新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电子电工技术》;创新能力

1中职学校《电子电工技术》的教学现状

1.1师生态度对电工教学产生影响

因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入学成绩要求不高,学生普遍基础差,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习没有信心,甚至产生了消极怠慢的心理,这是一种原因。另外一种原因在于中职学校的教师对教学比较松懈,对中职学校的教育既不重视也不认可,同时也因《电子电工技术》是门较难的学科,从而应付教学。这两种原因是中职学校《电子电工技术》教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巨大的问题,只有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态度,才能使电工教学的发展前进一步[1]。

1.2课程过难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中职学校的学生一般对学习都缺乏兴趣,这也是当今许多学生都存在的问题,缺乏学习兴趣,就无法专心学习,也无法专心听课,更无法掌握知识。教师在讲授《电子电工技术》时,必定会涉及有关电路的内容,学生在学习欧姆定律、戴维南定理等基本定律时就已经出现了较大的分差,一部分学生已经跟不上,还有一部分学生选择了放弃。有些例题老师反反复复讲了好多遍,让学生自己练习时学生还是不知道从何下手。由于课程的难度太大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这是《电子电工技术》教学过程中最难改变的一点[2]。

1.3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实验

在《电子电工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太过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实验的重要性,要么就是在上实验课时,教师由于担心学生安全问题先把过程演示一遍,再让学生照做,这样的实验是完全没有意义的,也背离了教育部门设立实验课的初衷。给予学生足够的实验机会,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把理论知识与实验联系起来,才能逐渐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3-4]。

2中职学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发展创新教育是国家对中职学校提出的要求,也是使中职学校意义和价值提升的有效方法。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在《电子电工技术》教学过程中加大培养学生的力度,在打好理论基础的同时,必须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实验能力,通过实验和思考来发展创新能力,使学生跟得上我国的飞速发展,适应未来有关《电子电工技术》岗位的新要求。在发展中可以看到,企业中劳动生产对员工的要求更高了,它不止要求员工能满足所在岗位的能力需求,更看重员工的综合性技术。这种转变对人才需求也造成了影响,在《电子电工技术》方面,不仅需要更多的技术型人才对企业的电路等进行修复保养,还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为企业创造效益。中职学校只有加大对人才的培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才能适应日益变化的人才需求。

3中职学校《电子电工技术》教学的改变策略

3.1改变教学模式

由于《电子电工技术》的难度过大,对学生来说无法适应,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适当删减内容、调整难度,使之能被大多数学生接受,循序渐进,可以产生很好的学习效果。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适当增加一些内容、拓展一些知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耐心讲解、不放弃,能够使教学效率有很大的提高。要对教学内容的改变有所控制,不能删减改动较多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学习新的内容。不要一味地迁就能力较差的学生从而一再降低教学要求,这是不切实际的,同时也不能让所有学生都达到统一的标准,这也是不现实的。作为教师,要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平衡,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改变。

3.2合理利用课堂

中职学校《电子电工技术》课程学时有限,因此应合理设置课堂,使课堂充分发挥高效性。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先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给予每个人发挥创新能力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适时引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发现并分析问题,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可以分组合作,几个人为一组,教师在课堂中提出问题,或画一个复杂的电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分析电路,解决问题,给学生发言的机会。教导学生敢于质疑,一旦发现教师讲课过程中出现错误要敢于提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3.3创新源于实验

在《电子电工技术》教学过程中,一个有效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就是实验。教师可以带学生做一些与课程相关的项目,比如说是设计一款低噪声放大器。在设计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困难,教师不能一直帮助学生,要让他们积极讨论,得出结论,不断进行尝试,这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中职学校《电子电工技术》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把实验重视起来。教师和学校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实验的机会,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汪敬华,赵春锋,章伟.电工电子实验平台课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8):122-124.

[2]彭佩烘.基于电子电工技术的项目教学研究[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8,17(9):68-71.

第2篇:电工技能创新范文

关键词:职业技能;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教学

电工电子技术结合中职培养目标,按照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内容,突出与职业岗位的联系,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引导教与学向生产技术与生产岗位的实际需求方向靠拢,强化学生与职业岗位对接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减少验证性试验中的测量数据和指标为主,转向完成工作任务及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的技能训练,即:使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对知识点各个击破,形成分析能力、认识能力,体现目标教学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动手操作等多种能力,最终提高中职学生的电工电子技术应用设计能力,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一、目前中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考核方式不科学。电工电子技术这门课分为理论学习与技能培养,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的影响,很多中职院校一直对理论进行闭卷考试,对技能操作课不考核,技能课老师根据学生平时的实践操作能力、技能操作过程中态度问题和完成技能实验报告的情况给一个技能课分数,很多院校的技能实验分数才占到总课时的15%~25%。技能课的评价体系也存在一定缺陷,很多教师在技能课上把考察重点放在学生课前是否预习,是否完成本次技能实践实验内容,记录的数据是否合理,等等。实际上,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并没有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和创新能力,同时对这门技能课的重视程度大大下降。

(二)电子电工技术技能实践课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教学方法守旧单一。从技能实践课教学内容看,一般的电工学实验题目大都属于基础验证性实验,设计技能性实验偏少。学生在做技能操作过程中基本上是按照规定的步骤操作,对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培养不利。在实验教学方法上,大多采用老师板书,示范讲授为主,启发式教学较少,不利于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自发地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实验内容缺少趣味性,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低,严重影响其学习积极性。

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一)教师合理设置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中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重点进行创新思维方法的训练,教师尽量做到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师生要共同营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在“以生文本”的教育理念下,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善于主动发现问题、自己动脑分析问题和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层次[1]有难度地提问,鼓励课堂中学生积极发言甚至做到畅所欲言,对于人数较多的班级鼓励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敢于批判质疑,勇于立异创新。教师课堂教学环节设置合理而有创造性,便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二)强化师资建设,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技能实践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目前中职院校教师自身素质有限,大部分电子电工技术专业的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居多,自身就缺少熟练的技术也没有实践操作的经验,更无法教会学生熟练技能,导致学生学的电工电子理论知识和电工电子技能实训项目脱节。提升教师技能与理论结合教学的能力,学生在技能操作训练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中职院校需要强化师资建设,需要能同时胜任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习指导的“双师型”教师,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水平,在实践中能熟练处理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理论上应具有高级技工以上的证书,他们在教学中能有效地将理论和生产技能操作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操作技能。

(三)课程教学模式改变,理论与实践结合,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课程教学模式的改变为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3]。中职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学生不应该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应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内容设计教学环节,最大限度地为中职学生提供广阔的技能操作平台,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把理论基础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操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很多中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教学、校外实践、实践实习基地等多种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真正到企业锻炼实习机会,同时开展中职生科技学术活动等,鼓励学生多参加省级部级技能操作大赛等,最终成长为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紫婷.构建分层次创新活动平台,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7):11-13.

[2]周一飞.基于电工学实验的学生能力培养[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2,24(6):60-61.

第3篇:电工技能创新范文

【关键词】电工技术实训;技能鉴定;方案

《电工技术实训》作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机电应用技术、数控技术等专业,应用范围极广。高职教育以培养技术型、技能型人才作为目标,新时期,我们不得不对教学进行改革,采用活跃的教学思想、开拓创新意识,提出电工技术实训与技能鉴定相互结合的教学方案,该方案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从安装、维修、操作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探寻工学合理结合的教学模式,从而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一系列改革。

1改革教学方法,推动工学合理结合

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时成绩并不理想,但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可忽视。实训教学就是要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改革教学方也是高职教育满足社会发展必然进行的改革。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具体操作性人才的重任,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具有职业定向性、职业技术同步性等特点,这要求高职教育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导向的办学反战,紧跟社会发展需求,促进高职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等方面密切结合,面向全社会、市场办学。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方案中教学体系与技能鉴定严重脱节,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无法满足职业需求,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参与校外辅导应对考试。电工技术实训改革的思路和模式可以借鉴其它实训课程改革的优秀经验,以职业技能为主训练学生,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就业能力,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针对上述分析,高职院校必须改革人才培养理念,把技能鉴定工作纳入电工专业学生实训教学中,把国建对电工职业技能鉴定职位要求引入电工技术实训教学中,参考企业生产实践中的基本参数,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依据企业生产过程中真实人物,制定相应的教学项目。将整个实训课程划分为基础、应用、综合、生产、顶岗实训技能实训这五个部分,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确保电工技术实训专业技能与职业标准合理接轨,达到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的相关要求。

2加大电工技术专业建设,确保技能鉴定有效开展

从高职院校的角度来说,必须立足于校企合作的教育方案,加强电工技术专业基本建设力度,采用内部实训与校外实训合理结合的方式,制定一套完整地实践性教学体系,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同时,职业院校必须加强对职业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力度,改革并优化教学课程内容,把教学工作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之上。因此,高职院校对电工技术专业建设过程中,遵循国家已有的电工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结合规范的职业标准和大纲教学内容,与课程教学内容相互融合,制定精细化的时间技能测试标准,将学生掌握电工技术实践技能予以量化。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完善电工技术实践教学体系,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高职院校因加大电工技术实训室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把企业常用的电器元件引进实训室教学课程,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让学生在高仿真实践环境中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信息。

3教学内容与技能大赛紧密结合,提升学生竞技能力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其教学核心为培养职业能力和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职业技能鉴定作为连接高校教育和就职岗位的一座桥梁,必须将职业技能奠定纳入教学体系中。高职院校可以组织电工类学生参与维修电工为代表的多项职业技能鉴定考试中,从而获得学历与资格证书“双证”或“多证”,有利于毕业生顺利进入工作岗位。高职教师普遍认为“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少之又少,部分学生对教师传授的知识存在抵触、厌学的情绪。如果教学中一味采用单向灌输的模式,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竞赛也是一种教学,谁都可以通过努力、尝试获得成功。开展技能竞赛能有效激发学生内心渴望表现、认可的心理,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研究,如:将技能大赛与学习方法有机结合,竞赛训练中可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便于学生进行高效学习。依据国家各时期制定的电工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学校开展一系列技能大赛,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参赛,培训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因此,电工专业的实训教学必须紧跟大赛步伐,设计一些与国家大赛有关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组团参赛,实验室全天开放,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技能力。

4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为实训与技能鉴定提供支持

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学活动的要素之一,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技能素质,才能保障开展的实训课程与职业技能鉴定合理融合。高校可定期安排电工技术专业教师定期进入企业进行技术交流和学习。从教师角度来说,深入企业实践提升其所教教课的认识程度和实践操作能力,帮助教学在教学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高职院校要积极鼓励教师参与社会的职业技能鉴定与资格考评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高职院校可高薪聘请与本专业有关的企业专家、讲学或兼职老师,从而提升本专业教师的科技能力及服务水平。高校开设可观的条件,将企业优秀的电工技术工作人员吸引至学校,承担学生的电工技术实训教学工作,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高职院校配备高素质的师资团队是改革教学方法、重构课程内容、建设课程体系的基础,是促进电工技术实训与技能鉴定结合不可替代的人群。

5结束语

总之,电工是一种高危行业,受到国家广泛重视的特殊工种。电工行业自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要求学习电工专业的学生掌握较强的时间操作能力,培养可以将理论与技能实践有机结合的人才,促使职业教育与就业岗位实现零距离对接。

参考文献

[1]刘建华.电工技术实训与技能鉴定结合方案研究[J].电子制作,2013,9(2):144.

[2]黄小龙.电工基本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方法探索[J].东方教育,2013,13(7):33,35.

[3]杨扬.基于高职院校电工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J].价值工程,2013,37(31):279-279,280.

[4]陈静,刘兵.《电工技术》实验实训课程改革探究[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6(3):310-312,320.

第4篇:电工技能创新范文

电工技术实验课程是实践教学中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重要环节,是工科非电类专业学生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针对在民办高校中如何进行实验课程的改革,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民办高校的生源与公办高校相比,存着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大多数学生在入学时分数偏低,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不高。师资队伍不够稳定,流动性较大,使改革与创新的管理和衔接性造成困难。年轻教师较多,许多是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整体教学水平不高。针对诸如此类的困难,实验教学课程的改革就会更加困难。许多民办高校都在不断尝试和探索着这一课题,笔者结合在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工作的经历,通过闽南理工学院“电工技术实验”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对在民办高校中实验教学课程的改革作以点滴探索与同行商榷。

二、“电工技术实验”课程改革创新的必要性

1、改革创新前的状况

闽南理工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创办,以工学学科为主,兼有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院校。工科中非电类专业占全部工科专业的50%左右。“电工技术实验”课程是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等专业学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但由于我院是一所专升本的本科院校,因此,在教学计划编制等方面许多地方沿袭了专科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特别是在实验课程设置方面没有一门课是独立设置的课程,“电工技术实验”是《电工与电子技术》这门课程的课内实验部分,本门课程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课程总学时为64学时,其中,实验占16学时,课程总学分为3.5学分。实验部分属非独立设课,实验成绩占本课程成绩的15%。这种教学模式的设置在民办高校也普遍存在。同时,也由此带来一定的敝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验课程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但由于是非独立设课,使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较少,造成学生对实验课程重视程度不够。许多学生认为实验成绩即使多好,由于所占比例较少,所以重点放在理论学习和考试上,形成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第二,由于是课内实验,教师对此内容的重视程度不高,缺乏改革创新的内容。存在着实验内容简单,实验教材不规范等问题。特别是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内容更是少之更少。第三,由于民办高校生源普遍存在基础较差的问题,因此学习主动性不高,动手能力更差。在教学方式和手段方面,如何引导学生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差距。第四,实验教学管理水平较低,在实验教学计划的编制、实验课程的内容及实验课程考核方式等诸多方面存在着许多弊端。

2、改革创新的必要性

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教育部对民办高校办学水平的提高更加重视,管理要求也越来越趋于正规化和规范化。民办高校也越来越认识到实验课程的改革创新,是民办高校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是今后必然发展的趋势。特别对于民办高校,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只有提高教学质量,在社会享有较好的声誉,才能使学校健康持续的发展下去。因此实验课程的改革创新,对民办高校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民办高校中开展实验课程的改革创新,可极大的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被动变主动,由“让我做实验”到“我要做实验”。提高学习兴趣,最大限度的开发挖掘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综合动手能力将得到提高。

第二,对提高整体实验教学水平,将起到一个催化剂的作用。教师会在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活动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并通过优化整合原有实验教学大纲、制定实验教学计划、编写合理的实验教材等教学文件过程中,使实验教学管理更趋于规范化和科学化。

第三,对民办高校的实验教学,能开展“三性”实验也是起到一个助力作用。由于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在实验室建设资金投入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实验设备的自身性能和技术指标及拓展功能等,也是参差不齐。若开展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就要具备一定的硬件设施。这样通过开展“三性”实验,促使学校加大设备更新改造资金投入的力度,使认知性和验证性实验逐步向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过渡。

第四,通过实验课程的改革,可极大的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动手强的应用型人才。进而也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对学校的长久发展,服务社会,都起着一个宣传和推动的作用。

三、“电工技术实验”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1、改革的整体方案

根据学院的校情和定位,实事求是的制定出“电工技术实验”课程改革方案:第一,将《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实验部分与理论课程分离,设为独立课程。课程名称定为《电工技术实验》,学时为16学时。学分0.5。这样可极大地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增强学生复习实验内容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对我院的实验教学改革也起到了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第二,独立设置实验课程,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加强了实验师资队伍的整体教学平水。由于是独立设课,实验教师由辅助走向了主导,因此备课,课堂讲解、原理说明等方面要求具有较深的理论基础,这样就会促使实验教师自觉地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研究业务,探讨本专业的先进理论。使实验师资队伍的整体专业水平上了一个档次。第三,改革实验内容,增加综合型、设计型、创新型实验项目。特别是结合学院自身的特色,增加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结合我院职业技能鉴定工种考试的内容,探索增加创新型实验项目。这样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动手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第四,改革实验教材的内容,按照本科实验教学的要求,将实验项目分为基础实验和综合型、设计型、创新型两部分。基础部分通过电工学基础理论验证电路的基本原理,学会测量电路基本参数的测量方法,掌握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开展对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综合型、设计型、创新型部分,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独立设计完成电路图,并具备自主选型、操作多种仪器仪表的能力。根据实验内容,完成实验任务和要求。这样为培养学生扩展知识面、加强应用性及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打下牢固的实践基础,以此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实践基本技能综合素质的训练。第五,实验课程考核方式,独立设置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及评定标准:该实验课程结束后,考试时间单独列出,考试时间为1小时,教务处给予相应的工作量。考试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卷面采用百分制,实际操作占70~80%,理论简答题占30~20%。试卷格式与闽南理工学院理论考试卷面统一。实验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与平时实验成绩的比例为4:6。建立“电工技术实验考试”试卷库,每次从试卷库中抽取试题,由学生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考试。这种考试方式对实验中存在抄袭、不认真操作等弊端起到了一个较好的抑制作用。同时也是反映学生真实成绩,公平合理的评定学生成绩的一个有效手段。

2、改革研究的方法及实践

确定了“电工技术实验”课程改革的整体方案后,分为调研、实施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调研阶段

我们首先对我省几所公办工科高校福州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集美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厦门理工学院电工电子实验中心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研工作。在参观学习调研的过程,收集了大量的文字和影像资料,并与有关老师和学生开展座谈,参观了电工实验室及相关实验设备。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①借鉴公办大学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民办高校的特点,制定出我院《电工技术实验》课程建设的方案。②结合我院办学定位、办学层次、培养目标,制定出适用非电类专业的实验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验教材、实验考试方式等方案。③结合我院电工技术实验设备对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开发。④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实验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等,使实践手段更加趋于先进、规范和信息化。

第二,内容实施阶段

①确定研究对象

我们认为《电工技术实验》这门课程主要是面对非电类专业学生而言的,因此在课程改革方面要紧密围绕专业的特点,与电专业的学生要有所区别。突出非电专业特点,在教学内容、实验大纲、实验教材等环节上更要体现电工技术与本专业的结合。结合我院的专业设置主要面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等非电类专业。

②实验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的改革

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使学生真正对上实验课有一定的重视程度,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首先在实验教学计划的编制及实验课程考核方式等过程中做了积极的改革。向教务处提出申请,将《电工技术实验》定为独立设置课程,学时为16学时,考试1学时,学分0.5。教务处于2010年6月20日下发的《闽南理工学院实验课程考核暂行办法》文件中将《电工技术实验》定为独立设置课程。在教学计划确定后,在2009级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和2010级部分专业的学生中,进行了实际运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由于本课程改为独立设课,虽然是考查课的性质,但作为本科教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经教务处下文已确定为以卷面的形式进行考核。提高了学生对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增强了学生复习实验内容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由原来的“三少”(问的少、思考少、动手少),变为“三多”(问的多、动手多、出勤多)。许多同学还主动将实验设备拍摄下来,结合像片思考怎么接线。课余时间主动到实验室进行复习操作。总之,在本科实践教学方面,对于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以独立的卷面(百分制)形式进行考核,会极大的提高学生上好实验课的自觉性,也是教学改革中的一个偿试,值得推广和继续下去。同时独立设课又极大的提高了实验教师的教学水平。承担独立设课的实验教师,在理论知识、课堂讲授、大纲编制、课程总结、批改报告等多方面得到了提高。

③实验教材的改革

新编写完成了《电工技术实验指导书》。该书主要的创新点,以研究基本实验项目和设计型、综合型、创新型项目相结合为重点,任课教师可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学历层次的不同,开展相关的实验内容。基本实验内容主要以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为主,以基础理论为依据,开展验证性实验和一般综合性实验项目。设计型、综合型实验内容,对传统的直流电路验证性实验进行改革,让学生能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设备资源,完成实验要求。以此达到提高学生实践基本技能综合训练的目的及自主创新的意识。创新型实验内容,以继电接触器控制理论为基础,重点结合职业技能鉴定工种的中、高级电工考试内容,增加了具有创新特色的实验项目。例如:“三相异步电动机顺序控制电路的设计”、“CW6163型卧式车床的电气控电路的设计”等,同时在附录部分较为完整地给出了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及操作要求等,便于学生课前和课后的学习,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实验仪器设备的维护和安全知识。

④实验考试方式的改革

对《电工技术实验》课程进行独立考试,从09级本科生开始。考试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卷面采用百分制,实际操作占70~80%,理论简答题占30~20%。试卷格式与闽南理工学院理论考试卷面统一。实验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与平时实验成绩的比例为4:6。同时,建立完成了“电工技术实验考试试卷库”,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题库的题量、内容、深度将都在逐步完善和进步。⑤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拓宽学生视野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要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兴趣和求知欲,完成制作与本课程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并上传到校园网实践教学中心“实验课程”一栏中,便于学生实验预习和期末复习。同时,在实践教学中心开辟的“实验室安全知识指导”一栏中,将与本课相关的实验设备安全知识作了较为详细的指导。

第5篇:电工技能创新范文

关键词:电工技术,课程改革,教学实践。

0引言

随着信息化的加速发展,人们之间交流的手段和渠道越来越多,思想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碰撞愈发凸显。“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高等院校教书育人的首要任务,在以往电工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这一问题普遍存在[1]。对于《电工技术》这门课程,如何在讲授知识、锻炼技能的同时,整理、提炼、总结蕴含在课程知识中的思政要素,以此培养大学生的高尚道德,是值得《电工技术》课程教师深入研究和探讨[2]。

1电工技术课程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僵化思维的影响,很多专业教师在思想上认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是思政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不需要在专业课堂上体现,在课堂上更多关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缺乏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培养,固化地认为专业学科课程应该科学、客观、严谨,忽略了每一门学科的发展都蕴含着探索、创新和奉献精神,从而导致大部分高校专业课教师只专注于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气氛无聊枯燥。另外,课程思政建设需要专业课教师从课程中发掘思政教育资源,而目前的电工技术课程教师往往只具备专业知识技术,缺乏提炼归纳课程思政元素的能力[3]。顶层设计引导不足、缺乏保障措施。国家虽然在大力支持和引导课程思政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有益政策。但是在基层普遍存在上热下冷的现象,培养机制并不完善,出台的政策只有导向性,没有明确的可操作性。部分高校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认识不到位,重视支持力度不够,没有提供良好的条件,这就使得《电工技术》课程思政的实施缺乏坚强有力的保障。思政元素挖掘不深、联系专业脱节。每门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都不是浮于表面,而是蕴含在专业课程的知识体系中,这些隐含的思政元素需要专业课教师去提炼、加工,才能够在课堂润物无声地传达。在《电工技术》这类工科课程实践性强,加入思政元素后会变得很牵强,显得不协调。

2课程改革的策略

对于电类各专业学生而言,《电工技术》课程是一门至关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和前提。通过本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电路基本概念、电路分析基本方法,掌握交流电路原理,掌握电路的频率特性,理解变压器、电动机、接触器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了解可编程控制器的使用等。《电工技术》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做到懂理论、会操作、重技能。要把专业技能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达到使学生的专业素养与思想政治素质和谐发展、同向同行的目的[4]。为了达到上述目标,《电工技术》课程思政的主要设计和实施如下。优化教学内容、深挖思政元素。在《电工技术》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首先需要在课程知识体系中挖掘思政育人资源,提炼其中的爱国主义、奉献精神、理性严谨、求实创新、集体主义等,引导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5]。表1列举了部分课程知识点蕴含的思政元素。案例分析:课程知识点蕴含的思政的课程设计,包括课程知识点与思政元素。(1)电路的基本定律:介绍欧姆的典型事迹与励志故事,说明科研的道路异常艰辛,需要付出辛勤劳动,没有捷径可走。引导学生以积极态度对待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发电与输配电:介绍三峡大坝的建成和超高压输电线路,展示国家综合实力,培养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决心。(3)电路状态:讲授电路状态知识点时,通过串联并联电路的特征,告诫学生社会生活同自然科学一样,中也要遵循规律、遵纪守法,“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4)电路元件:引入时政热点,介绍我国电子产业的发展现状与面临问题,介绍中美芯片大战,触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5)三相电路:介绍电源跳闸的原理,让学生了解电气设备火灾事故的起因,从而引导学生在工作生活中树立安全用电的职业意识,重构课程标准、整合教学资源。深入梳理《电子技术》教学内容,将专业思政目标体现到本专业的所有课程的教学目标中,融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考核评价之中,分类修订课程标准。确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课程目标。随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普及,网络上的教学资源铺天盖地、非常丰富,这就需要专业课教师善于借助外力,对网络上已有的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地利用,拓展《电工技术》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教学资源,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将课外资源进行整合,精选优秀资源用于教学[6,7]。思政融入考试、优化评价方式。引入课程思政后,重构《电工技术》课程的考试模式和评价体系,提高试卷中将思政内容的考核比重。改变以往只考核知识技能的弊端,综合“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纳入课堂学习、课程作业、实践教学环节等教学过程考核中,强化学生的价值判断、思维能力、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的考核,考查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知识的同时,是否具备了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情怀和职业素养。强化思政教研、创建教学团队。充分发挥教研室、教学团队的作用,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围绕课程思政建设内涵、建设标准、课堂教学等关键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师岗前培训、继续教育、教学能力专题培训,提高教师育人水平。将思政理论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班主任等在内的教师队伍整体纳入思政培训体系,将“课程思政”改革理念融入新教师上岗培训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体系,充分运用集中培训、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名师示范等手段,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政教育实施水平。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