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征信合规管理培训范文

征信合规管理培训精选(九篇)

征信合规管理培训

第1篇:征信合规管理培训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统筹城乡就业,按照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培训促进就业的方针,以全面建立我区被征地农民就业创业培训制度为重点,突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实效性,广泛调动被征地农民参加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实现被征地农民素质就业和稳定就业。

二、目标任务

根据省、市促进就业政策,两年内,对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创业培训愿望的被征地农民进行一次职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

三、培训实施对象

本实施意见所称被征地农民,是指经市国土资源管理局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核确定的本区户籍、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下列人员:

1、经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批准、土地被全部征用、已办理安置补偿手续的失地农民;

2、经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批准、土地被部分征用、且人均耕地在0.3亩以下的农村富余劳动力;

3、不在上述范围内,但被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列入土地收储计划,土地即将被征用且有培训愿望的农村劳动力。

四、培训内容、方式和时间

1、培训内容分择业意识、职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4个方面。有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工种,执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规定的培训计划和教学大纲,按初级技能要求设置:没有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由行业、企业根据岗位规范要求设置。

培训专业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和被征地农民就业愿望设置,按照被征地农民文化程度、年龄、性别开展针对性分类培训;以定点和定向培训为主,重点为市场需求较旺的驾驶、电焊、电工、汽车维修、普通车床、数控车床等工种,以及家政、餐饮、保健、建筑、社区服务等行业的技能项目。

2、培训方式以职业技能培训、定向式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为主,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用人单位岗位规范要求,强化职业技能实训,突出操作训练。

职业技能培训,包括劳动预备制培训,转移就业前培训、在岗技能提升培训等,是指按照国家《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有关规定,为有参加培训意愿的被征地农民提供职业知识与实际生产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其目的是增强被征地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

定向式技能培训是指就业服务机构广泛收集用工信息,与用人单位建立协作关系,组织开展定向式、订单式培训,并与被征地农民签订就业承诺协议书,经培训合格后,通过劳务输出或劳务派遣帮助其实现就业培训的方式。

3、培训时间以1—6个月为主,使参加培训的被征地农民至少掌握一项就业技能,且能够达到用人单位上岗要求。

五、培训补贴和资金筹措

1、被征地农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培训时间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应职业(工种)课时且经考核合格、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专项能力证书)的,将给予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具体培训补贴申报程序、补贴标准按《铜陵市农民工技能培训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和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有关规定执行。所需资金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市财政局审核,从事就业专项资金中直接安排拨付,区级部门不参予资金审核和支付。

2、为鼓励被征地农民参加就业、创业培训,保证参学的被征地农民日常生活,对参加培训和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被征地农民,每人给予适当补贴(根据培训时间确定补贴标准)和奖励;对基层组织培训的村、社区按被征地农民参加学习的人数适当给予工作补助。所需资金由区财政安排拨付。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强力推动培训工作。成立被征地农民就业创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区分管副区长为组长,区劳动保障局、区农委、区财政局及镇、街、办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劳动保障局,负责日常具体事务的统筹安排和协调工作。

2、建立各项制度,落实培训工作责任。将被征地农民就业创业培训工作纳入区就业再就业目标责任管理,建立被征地农民就业创业培训工作的月报制度和季度通报制度。对工作开展较好,成效突出的就业目标责任单位,在年度就业再就业工作考核评比中,给予加分和表彰奖励;对工作开展不力,敷衍了事,没有培训实效的单位将追究主要负责人责任。

3、强化就业服务,确保实现培训目标。一是建立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信息库。镇、街、办要认真摸清被征地农民基本情况,包括家庭状况、年龄、文化程度、技能结构、择业意向等。二是制定分年度培训计划,确保三年内全面完成培训目标任务。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依据信息库情况,认真制定分年度培训计划,选择好培训机构,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培训工作取得实效和培训目标的全面完成。

第2篇:征信合规管理培训范文

上半年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强化征管基础,提升组织收入能力。

(一)抓税源管理,提高税收征管水平。

1、实施税源动态管理。认真组织开展了税源普查和土地使用税等税源专项调查,细化了户籍管理,加强与国税、工商、运管、房产、国土等部门的信息比对,及时对县局、分局两级税源数据库进行了补充、修正、更新,确保了税源数据的完整和正确,实现税源的动态管理。共普查户数12997户,普查税源3.38亿元,比上年增长35%。

2、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强化了税收管理员巡查巡管工作,及时掌握税源的增减变化,开展了案头分析评估,提高了税收管理员的工作实效性和针对性。强化了日常考核,每月对申报率、入库率、滞纳金加收率、管理员日志等进行通报,每季对征管质量进行一次单项考核,对检查出的问题责令限期整改,并予以经济处罚,共有35人次受到经济处罚1623元。

3、加强重点税源管理。实行了重点税源县局领导和基层分局长联系挂钩制,明确县局挂钩领导、分局长的工作职责,加强了重点企业、重点工程项目的跟踪管理,定期召开重点税源分析会,切实解决重点税源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确保了重点税源企业与项目税款及时入库。上半年,64家重点税源入库税款641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收1599万元,增长33.18%。强化了房地产业、建筑安装业项目管理,制定《*县地税局建筑安装业、房地产业税收项目管理试点实施方案》,把永丰分局确定为管理试点单位,从5月份开始,对符合项目管理要求的建筑业、房地产业项目,进行了项目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发票管理等相关信息的采集,对房地产业、建筑安装业项目进行了全程的监控,截止6月30日,建筑安装业入库税收2412万元,增长19.82%,房地产业入库税收收1.03亿元,增长48.83%。

4、加大个人所得税管理。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后,组织开展了召开税法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的个人所得税宣传,加大了行政事业单位的纳税辅导,及时总结了五都分局的个人所得税管理经验,以典型引路的方法在全局进行推广,推动了行政事业单位的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工作,针对学校实际,与县教育局联合下文,规范学校的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工作,截止6月30日,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入库476万元,同比增长98.5%。切实抓好了12万元以上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对房地产业主、电信、银行、电力、烟厂等高管人员和煤矿、烟花等个私业主的个人所得税纳税辅导,共有209人进行了个人所得税年所得12万元以上自行申报,补缴税款30.92万元。

(二)抓综合治税,完善税源控管网络。

1、加强了涉税信息的交流。在去年推行综合治税的基础上,重点完善了税源信息传递制度,每月定期派税政、征管、监察人员到国税、电力、土管、房产等有关部门开展涉税信息的登记,核对,确保了税源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加大了比对税源的征管力度,有效地防止了税源的流失。上半年共收集交流涉税信息236条。

2、实行税负核定的“阳光操作”。(1)在烟花行业税负核定中,由县政府牵头,联合国税、安监、乡镇街办、烟花协会等部门,在去年基础上,结合各业主的产量,共同对其税负进行阳光核定,并将核定税款情况在*报上进行公示,共核定烟花鞭炮行业税款47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41%。(2)强化了民主评税工作,在新开业户核定和个体大户调整定额中,邀请国税、工商、乡镇街办、纳税人代表共同按照典型调查,自主申报等情况进行税负的民主核定,并将核定情况在办税服务厅、*报和经营场所进行公示,有效地规范了个体税收的管理,受到纳税人的一致好评。共对城区42户服务业个体大户进行调整,月平均增加税款1.8万元,增幅达66.37%。

3、强化了车船税、土地使用税的征管。(1)认真落实了车船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利用报刊、发放宣传资料、纳税辅导等形式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一季度,车船税的征收主要采取与县稽征所联合办公,开设了征收窗口,“先税后费”,加大了车船税的征收力度,累计入库63.67万元,同比增长1215.5%,从4月21日起车船税由保险公司代收代缴,召开了车船税代收代缴座谈会,明确了保险公司的工作职责。半年来共征收车船税89.35万元,同比增长520.49%。(2)扎实开展工业园区企业土地使用税的欠税清理。与*工业园区管委会联合发文,规范了园区企业土地使用税管理,永丰、洋口、湖丰分局加大了园区企业的纳税辅导力度,实行了税收管理员挂点跟踪服务,对38户欠缴土地使用税园区企业在《*报》上进行欠税公告,对经催缴无效的企业采取了强制执行和处罚措施,共查补土地使用税64.3万元。

二、推进依法治税,提高服务发展水平。

1、推行执法责任制。制定了《*县地税局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岗责规程,在全局范围内推行了执法责任制,从制度上规范了税收执法行为,强化税收执法监督。上半年开展了对烟花、制砖等核定征收户的执法监察,重点对核定户数征收是否到位等情况进行监察,共查找问题6个,提出整改意见8条,查补税款21.62万元,有效规范了税收执法行为。

2、狠抓税收检查。(1)严厉打击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和征管薄弱领域存在的涉税违法犯罪行为,把房地产业及建筑安装业、餐饮及娱乐业、重点乡镇(街办)及村(居)、连续三年亏损的企业列为今年税收专项检查的重点对象。上半年共对8户房地产企业进行税收专项检查,入库税款427.19万元,滞纳金17.35万元,罚款11.74万元。(2)开展了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检查,改变了以前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以纳税检查为主的现象,今年以纳税辅导为主,以纳税检查为辅,重点对股份制企业,历年亏损企业等进行企业所得税检查,共检查户数16户,入库税款滞纳金罚款共计32万元,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30万元。促进了企业所得税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3、优化纳税服务。(1)落实纳税服务措施。坚持将“零距离、个性化、全方位”作为办税服务的新理念,切实履行首问责任制、上门服务、假日预约和延时服务,在大厅安装了四台POS机,积极推行刷卡缴税,进一步规范了大厅内部规章制度,开展了上班前集训活动,制定了办税服务责任追究办法,不断提升干部职工的纳税服务水平。(2)贯彻落实《“三个服务”措施100条》《支持全民创业措施100条》,认真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严格规范减免税程序,做到受理有登记、初审有意见、研究有记录、审批有文书、执行有依据,开展了下岗再就业等减免税年检,取消了141户不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减免税资格,认真落实省局支持灾后重建税收优惠政策“16条”,审批减免了20户受灾的农林企业和砖厂,减免税款12.3万元,受到了纳税人的好评。

4、深入开展税收宣传。(1)充分发挥税收宣传、纳税咨询等方面作用,着力打造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模式。通过报刊宣传、税法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多形式多角度地宣传税收政策,特别是对今年新修订执行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等法律法规和有奖发票知识的宣传,营造了良好的税宣氛围,有力地促进了税收征管。(2)对《*地税》进行改版。扩大了对税收政策、地税工作动态、地税文化建设方面的宣传,以邮政快递形式把《*地税》发放到县、乡两级党政领导、县直机关单位、重点纳税企业,共编制3期《*地税》,受到党政领导和纳税人的一致好评。(3)开展税收宣传月活动。扎实开展了税收宣传月活动,制作4个大型公益广告牌、张贴2000张卡通式税收宣传牌、在居民社区建立3个永久税法宣传亭,建立1个税收教育基地、印制2000份税收法律宣传手册,让税法进校园、社区、机关、街道,走进百姓生活当中,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纳税人的普遍欢迎。

三、巩固建设成果,提高行政管理效能。

1、全面推进规范化建设。(1)加大规范化管理理念的培训。利用“春训”,召开专题培训等形式,广泛开展ISO9000管理体系和规范化管理理念的培训,使规范化理念入心入脑,不断提高了全员参与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严格执行规范化管理体系文本,实现了规范化文本与日常工作的紧密结合,注重日常工作规范化,规范管理常态化,广大干部职工对规范化建设的认识进一步提高。(2)开展规范化内审。把规范化内审纳入今年规范化建设的工作重点。制定了规范化管理体系内审方案和内部审核实施计划,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领导审核组,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了内审工作小组,切实开展了规范化内审,召开了内部评审会,共发现不合格项32项,通过发放了《不合格项报告》,规定各部门、单位进行限期整改落实,做到持续改进,执法与管理行为进一步规范。

2、积极开展地税文化建设。(1)不断优化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大力改善基层分局办公环境,添置必要的办公设施,做好县局新大楼开工前的预算编制、招标等工作。抓好局机关文化墙的建设,将一些反映地税工作特点、文化兴趣活动的摄影照片和干部职工的摄影作品、书法制作后悬挂在办公走廊的墙壁上,让干部职工在工作之余感受到文化的气息,用文化感召地税干部工作的激情。(2)构建科学的内部管理机制。修改完善了干部谈心、会议管理、经费管理、车辆管理等制度,有效地规范了机关各项工作,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增强了干部职工对管理制度的理解力和执行力。通过局长与基层干部职工谈心活动、定期公开全局经费收支和职工食堂收支情况。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进一步密切了关系、增进了情谊、消除了隔阂、解决了一些思想矛盾和问题,在全局营造浓厚的和谐氛围,凝聚地税事业发展的合力。(3)大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邀请市委党校教授进行专题讲座,将道德教育与政务公开、服务承诺、规范执法等相结合,把职业道德教育融于税收工作实践之中,倡导“为税清廉、文明执法、诚信服务、团结协作、敬业奉献”的职业道德风尚,使干部职工逐步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良好习惯。(4)开展文体活动。上半年,组织开展了生日祝福、走访困难干部、抗震救灾捐款、缴纳“特殊党费”等活动,整合成立七个兴趣小组,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县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篮球、登山、游泳等比赛,通过开展这些内容健康向上、形式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引导干部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构建和谐的工作、生活氛围,促进干部职工个人潜能的发挥和工作业绩的提升。

四、强化勤政廉政,提高干部综合素质。

1、扎实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制定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方案,成立了机构,召开了动员大会,对今年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进行了全部部署,通过悬挂横幅标语、办宣传栏、编发民评简报等形式营造了良好的民评氛围,召开了纳税人座谈会,上门走访群众,发放了征求意见表,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努力促进了地税部门政风行风的持续优化。

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完善了廉政责任制专题报告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廉政保证金等廉政系列制度,召开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细化分解为14个工作项目,量化、细化到各部门和领导,并层层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组织干部职工观看《廉政中国》,加强“两节”期间廉洁自律教育,开展廉政教育,增强了干部职工勤政廉政能力。

第3篇:征信合规管理培训范文

*年全省国税系统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聚财为国为根本,努力推进税收强省建设

(一)大力组织税收收入。今年国家税务总局初步安排我省国税系统直接税收收入计划(不含免抵调库)1876.88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实际数增长13.4%,增加221.41亿元。其中:国内“两税”直接收入计划1348.43亿元,比上年实收数增长13.6%,增加161.05亿元;其它税种收入计划528.45亿元,增长12.9%,增加60.36亿元。继续坚持“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坚持量质并举,抓紧、抓早、抓实组织税收收入工作,积极开展经济税源调查,加强重点税源监控,深入开展税收分析,及时掌握收入进度,努力完成全年税收收入计划。

(二)推进改革创新。认真贯彻落实税制改革工作部署,积极为税制改革提出合理化建议。推行内部行政管理改革,加快转变行政管理方式,推行政务公开,推进税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稳步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大力抓好基本建设项目支出、国库集中收付、收支两条线和政府采购等多项改革。改革税收会计核算制度,将基层分局、县(区)局多层次核算,统一集中到县(区)局。创新管理手段,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实现各项税收工作的自我检查、动态管理和持续提高。推进税收一体化建设,大力加强规范化建设。

(三)加强行政效能建设。严肃机关工作纪律,改进工作方式,进一步精简会议、文件,强化工作计划性和会议管理,规范公文管理,改进机关服务,完善督查工作机制,健全督办落实网络,实现督查工作正常化、规范化,有效提高执行力。加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跟踪落实,切实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落实工作联系点制度,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以依法治税为主线,努力建设法治税务

(四)严格税收执法。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规范执法行为,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与程序,执行好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贯彻落实税收执法检查规则,严格税收执法检查和执法监察,坚决纠正违法违规行为。加强规范性文件会签工作。进一步做好重大税务案件审理、行政复议、应诉工作,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

(五)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深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工作的意见,大力推行执法责任制,在建立统一的岗责体系的基础上,积极完善配套措施,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建立执法责任考核评议办法,加大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力度。做好“五五”普法工作安排。配合检察机关开展集中查办渎职犯罪专项工作,切实预防税务人员职务犯罪。

(六)进一步规范税收秩序。认真开展日常稽查和税收专项检查,加大对大案要案的查处力度,坚决打击偷骗税等各种涉税违法行为。推行一级稽查,加强稽查案例分析,加大案件曝光力度。强化税收专项检查,认真分析所检查行业存在的涉税违法行为手段、规律和特点,促进征管水平的不断提高。继续抓好茂名地区税收征管专项整治后续有关工作。

(七)深入开展税法宣传活动。以第15个税收宣传月活动为重点,抓好日常宣传,拓宽渠道,创新项目,注重实效。以省市局网站、12366热线和各种主流媒体为平台,扩大税法宣传的辐射面和影响力。

三、以提高质量效率为核心,努力夯实征管基础

(八)加强协调配合,提高征管合力。巩固规范机构设置工作成果,进一步理顺国税机关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加强征、管、查协调配合,建立信息情报交换、案件移送协查、情况建议反馈等工作联系制度。完善协税护税网络,进一步落实国地税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地税、工商、公安、财政、信息、银行、质监等部门的协作,建立沟通协作机制。

(九)健全办税服务厅运作机制,提高运转效能。改善办税服务厅环境,提高办税质量和效率。针对办税服务厅实体化运作后带来的新问题,采取措施建立健全办税服务厅运作机制,加大管理力度,明晰流程,明确责任,实现办税服务厅外观形象、服务内容、业务流程、职责要求的“四统一”。有效分配资源,加强前台力量,推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努力实现前台办税“一站式”,后台管理“一户式”,咨询服务“开放式”。

(十)发挥税收管理员作用,提高工作绩效。全面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加强绩效管理,明确税收管理员职责范围,强化监督检查,建立管理、监控、评估、服务相结合的税收管理员运作机制。

(十一)加强基础管理,提高征管质量。加强税务登记管理,强化实地核查、分片巡查、集中清查,建立健全税源信息交换与共享网络,加强纳税户籍动态管理。进一步落实欠税公告办法,加大清欠力度,严格缓缴税款审批管理。完善征管质量考核办法,调整征管质量考核指标。进一步规范普通发票印制使用、验旧购新的管理,落实发票限量供应和违章举报制度。加快推广应用税控收款机,推行发票刮奖护税办法。推进纳税评估,制定纳税评估办法,充分依托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纳税评估体系,进一步理顺纳税评估与税源管理、职责管理和稽查工作的关系。

(十二)加强各税种管理,提高管理实效。进一步贯彻落实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一窗式”管理操作规程,严格一般纳税人认定及专用发票管理,符合一般纳税人条件的都要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加强增值税抵扣凭证的稽核比对时效和防伪税控数据质量管理;进一步加强对“四小票”的控管。认真落实车购税改革后续管理工作要求,强化车购税征收“一条龙”管理。按照“核实税基、完善汇缴、强化评估、分类管理”的要求,加强对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管理,完善重点税源所得税征管监控体系,加强审批项目及取消审批的后续管理,加强汇算清缴工作,规范内外资企业成本、费用扣除和享受税收优惠等工作的管理,加大反避税工作力度,落实好避税嫌疑大户的全国联查协查工作,并注重转让定价审计、调整、结案的质量,加强国际税收情报交换工作。

(十三)优化纳税服务,提高服务效率。进一步规范纳税服务行为,创新纳税服务方式,拓宽纳税申报和税款缴库渠道,深化“一窗式”管理、“一站式”服务,积极推行申报缴税网络化和电子化。努力争取全面推广应用出口收汇网上核销电子数据审核出口退税工作,进一步优化出口退税服务。建立12366纳税服务热线人工坐席话务员队伍,规范管理。深入落实文明办税“八公开”,推行“阳光作业”。高度重视并大力加强注册税务师行业管理,依法支持其健康发展,促进税务机关服务与社会服务的有效结合。

四、以信息整合为突破口,努力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十四)推进金税工程(三期)基础建设。年中召开全省国税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贯彻落实总局关于信息化建设的部署。制定金税工程(三期)建设实施方案及有关管理办法,扎实做好金税工程(三期)基础建设的有关工作。各地要明确这一任务,做好有关准备工作。

(十五)加快推广应用总局综合征管软件。推进应用系统的信息整合,加快推广应用总局综合征管软件,确保年底前全面实现以省级集中处理模式应用总局综合征管软件的目标。做好税收行政管理系统包括综合行政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税务执法管理以及增值税两级交叉稽核、税控收款机、出口退税、税务审计及车购税管理软件的推广应用工作。建立全省统一的运维支持体系,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十六)加强数据分析应用。利用省级集中征管信息数据,强化日常查询统计功能,建立内部监控和税源分析监控体系,满足操作层、管理层和决策层的数据应用需求;将省级集中处理后的征管信息数据及时反馈给相应的国税机关,促进征管信息数据有效应用。

(十七)推进纳税管理信息化。加强广东国税各级门户网站建设,归口管理,充分整合网站资源和业务模式,构建全省统一接入、集中管理、灵活应用的一体化门户网络,使各级网站成为税收宣传、税企交流、纳税服务的大平台。大力推行增值税防伪税控“一机多票”开票系统。加快推进电子缴税入库系统(ETS)建设,通过以省级国税、银行和国库直连的方式,建立全省统一的税银库联网系统。推进全省统一的电话电子报税系统建设。

五、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努力加强队伍建设

(十八)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把握大局的能力。进一步贯彻落实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制定全省国税系统思想政治工作暂行办法。开展全省国税系统干部职工思想状况调查。广泛开展税务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建立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对机关党建工作的指导,探索创新党的工作管理机制。继续做好廉江荔枝坑村帮扶工作,进一步推进固本强基。

(十九)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带好队伍的能力。认真落实机关工作规则、党组工作规则、民主生活会、重大事项报告等各项制度。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号召力。加强“一把手”的建设,切实提高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和带好队伍的能力。强化基层班子建设,切实提高基层班子执行力,确保上级各项要求落实。深入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加强巡视检查,重视巡视结果的运用,实现巡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二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提高管理创新的能力。全面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中央“5+1”文件精神,不断完善和创新人事管理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能级管理。贯彻公务员法,建立完善全系统公务员管理制度。稳步推行以岗位聘任制为重点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推行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健全后备干部选拔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将选拔、培养和使用有机结合起来。认真落实干部考核考察工作责任制,严格考核考察要求,提高考核考察质量。继续做好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

(二十一)建立健全惩防体系,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贯彻中纪委六次全会精神。以干净干事为基本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建立健全反腐倡廉教育体系,增强教育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认真执行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不断规范从政行为。加大执法环节监督检查的力度,加强对“两权”运行的关键部位和重点环节实行全过程监督,不断推进源头防腐治腐工作。签订新一轮廉政责任书,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责任追究。加强基层分局党风廉政建设。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加大主动发现、主动调查、主动处理违法违纪案件的力度,严惩腐败分子。推进“阳光理财”,建立和健全财务管理监督机制,抓好内部审计工作,严格“三代”手续费的管理,进一步强化银行账户管理。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管理办法,落实基建项目责任制。认真执行政府采购有关规定,严格按预算按计划采购。加强公务员工资管理,严格执行有关津贴、补贴、资金等发放规定。加强对国税干部职工出国出境的管理,严格按规定报批,未经批准一律不准出国出境。

(二十二)大力开展教育培训,提高驾驭税收工作的能力。认真落实广东省国税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实施方案,加大全员培训力度,切实提高驾驭税收工作的能力。坚持分层培训、分类管理、分级实施,搭好教育培训的阶梯。坚持学以致用,按需施教,分期分批举办各类税务干部培训班,以税收管理员、办税服务厅人员的培训为重点,加大“六员”培训力度。抓好岗位技能基础培训,造就一批重点岗位的业务骨干。组织开展更新知识培训,重点组织副处级以上干部和县(区)局长的培训。委托大专院校进行高级专业人才的培训,进一步加大对公文处理、税收业务、税法、信息化、外语等方面人才的培训力度,着力打造高层次的税务人才团队。进一步抓好网络远程教育培训、NIT培训。开展学习型税务机关建设,鼓励在岗自学。加快省局培训中心的建设。

六、以构建和谐国税为切入点,促进全省国税科学发展

(二十三)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国税干部队伍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搭建干事创业大平台,促进内部和谐。以精神文明创建为载体,促进队伍积极发展,组织评选2004-2005年度广东省青年文明号和青年岗位能手,做好考核和重新认定2002-2003年度广东省青年文明号工作;开展对获得省级以上“青年文明号”、“文明单位”检查。推进税务文化建设。

(二十四)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国税工作均衡发展。坚持向基层倾斜,提高基层征管水平。采取措施在各项工作上大力支持欠发达地区税收发展,积极鼓励发达地区国税部门对口扶持。进一步完善最低经费水平保障线制度,平衡经费收支水平,根据有关规定制订全系统最低保障线实施办法,采用“核批制”,努力缩小地区差距。

第4篇:征信合规管理培训范文

同志们:

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县公路运管稽征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省市交通运管稽征工作和全县交通工作会议精神,回顾2007年工作,明确今后五年努力方向,研究部署2008年工作,下面我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一、2007年工作回顾

(一)各项

指标完成情况

1、运输生产情况。道路运输完成客运量2981.5万人,完成客运周转量158093.7万人公里,完成货运量417.4万吨,货运周转量66940.6万吨公里。

4、安全指标。2007年全县道路运输行业共发生事故10起,死亡10人,占考核指标6起,死亡6人。

5、农村客运发展指标。完成港湾式停靠站82个(其中回头站2个)招呼站牌32个。

8、稽查管理。查处违法违章车辆3890起,查处黑车585辆次,行政罚没款850万。

(二)主要成绩

1、客运及安全监管方面

(1)发展农村客运 推进客运资源整合

整合长途客运班线,规范班车经营行为,合理配置客运资源。对龙港至路桥、苍南至天台班线进行改造和整合,通过调查,组织相关业主进行协商,解决班线重叠、争抢客源问题,提高了长途客运的经济效益。

根据温州快客、温州快线和城乡公交服务体系标准,实行“六统一”的管理目标,对到期的7条跨县班线和36条县内班线实施了线路改造和到期班线延续经营许可,重新投入35辆客车。6条线路推行温州快客、快线标准(灵溪-泰顺、灵溪-温州、金乡-温州、灵溪-朝阳、莒溪-青街、龙港-文成),4条线路推行温州城乡巴士标准(灵溪-巴曹、宜山-海城、龙港-望里、影城-行政中心),提高了舒适性、安全性。创建了两条市级文明客运班线,推选龙港至温州班线为省级文明客运班线,促进客运经营的规范化、标准化。为了配合县政府搬迁,方便县城居民出行,重新调整公交线路,专门投入14辆公交车辆开辟新的便民公交1路专线。

解决市场难点。灵金公司内部为了争夺权力引起经济纠纷,造成双方扣车,使4辆营运车停驶2年多,公司内部管理混乱,帐目不清,安全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到位,多次上诉法院进行民事诉讼均无效果。07年4月份专门组织人员多次进行协商调解,终于达成一致意见,原董事长退出公司,由苍南县汽车运输公司兼并灵金客运有限公司,消除了长达5年的安全隐患。

(2)加强对出租车市场的管理。一是明确出租车经营年

进了出租车车容车貌的改善,提高了营运服务质量,确保了文明行车、安全行车,规范了客运出租汽车驾驶员的经营行为。三是开展文明活动,提高服务质量。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出租车、公交车“知荣明耻、文明出行”活动,倡议广大司机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以开文明车、做诚信人作为出租车营运服务工作的准则,提升服务质量,展示出租车良好风貌;成立“苍南县出租车防汛应急服务队”,开展各种义务接送活动,组织人员志愿参加防汛抗台工作,在去年抗台工作中,江苏省响水县的出租车驾驶员王得付,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毅然义无返顾地参加防汛抗台工作,谱写了一曲抗台救灾的壮歌。

(3)加强站场建设和管理。2007年完工建成港湾式停靠站80个,回头站2个,招呼站牌32个,并完成马站、霞关、渔寮、藻溪、望里、桥墩五个客运站验收和等级核定工作。同时根据市处《关于道路客运“千村百站”专项整治工作》的文件精神,组织整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抓好安全管理工作。一是调整安全领导机构,加强对安全管理责任制的落实,通过分解责任,与运输企业、基层所签订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二是组织开展安全大检查,除做好春运、五一、安全生产月正常的例行检查外,4月份,组织由基层交管所安全员组成的检查小组对全县运输企业进行一次地毯式的安全大检查,摸清企业的安全状况,在对全县一二类维修企业进行安全大检查时,严格按照“地标”的要求进行逐项核对,对不合格的企业责令限期整改;8月份又在认真吸取泰顺8.10事故的深刻教训的基础上,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加强对运输企业的监督管理,杜绝安全责任事故发生。三是加强对危险品运输的现场管理,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四是强化安全培训,拨出专项资金对企业安全员培训,经考试合格后,发放培训证书,存入从业人员档案。

2、货运整治方面。

一是优化运力结构。大力发展重型货车和集装厢牵引车,逐步提高重型车辆比重,逐步淘汰敝蓬货车,实现货物无运输。2007年底,全县重型车、专用货车、厢式货车分别递增42%、116%、66%,基本满足本地区、不同层次货源对运力供给的需求;积极发展农村配送,以水产品市场为平台,启动水产品配送中心;推进小件快运发展,县长运公司以灵溪、龙港客运站行包房为平台、客运班车为载体、客运线路为网络,实现与市长运小件快运网络对接,方便群众。

二是开展货运管理年活动,进行货运市场大整治。制定了《苍南县货运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召开座谈、查找问题,07年10月份督促龙港新联货运中心尽快进入验收阶段。11月份,启动水产品市场周边4家联托运业和县城水产品开发公司兼并,重新组建水产品配送中心,以解决农村配送问题。加大源头检查力度,严厉打击自备车非法载客的经营行为,联合工商、公安等部门重点查处无证经营货运的违法行为,从而有效地遏制了无证经营、非法载客现象的蔓延。

加强危货运输市场管理,1月份,根据市处部署,对全县危货企业进行一次全方位的大检查,确保春运安全。6月份又组织一次全县危货专项大检查,采取多种检查方式,做到突出重点,有的放矢,为建立我县危货运输市场的长效管理机制打下良好的基础。

3、机动车服务方面

(2)做好驾培管理工作。一是从严把关,对驾驶培训学员进行科目审核,共审核5207名学员,严格按照培训记录大纲、教学日志要求进行执教。二是做好从业资格证的培训,全年共举办7期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和出租车服务资格培训,培训732人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1986人次,另外做好从业资格证的换证工作;三是开展“神龙杯”教练员职业职能竞赛活动,使专业技能和执教水平得到提高;四是对全县驾培行业进行信用考核,完善驾驶员培训管理基础工作;五是强化对驾培市场的管理,整治利用“跑马机”等工具进行虚假培训的行为,通过内部大检查,自动上缴“跑马机”76个,消除了扰乱驾培市场的毒瘤,提高了培训质量,维护了学员的合法权益,驾培市场秩序得到有效监管。

5、市场监管方面

稽查工作紧紧围绕着“规范市场秩序,打击非法营运”

6、文明创建和队伍建设方面

健全文明创建机制,积极开展文明创建,形成良好的创建氛围,2007年申报创建市级文明单位,通过层层发动,建章立制,行业文明创建进一步深入。

扎实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继续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严格执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

根据上级行业管理部门的要求和部署,深入开展运管稽征文明子行业、市级文明单位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创评等活动,并将各项活动紧密结合,相互贯穿,市级文明单位创建在市文明单位检查验收中得到了认可,基层站所建设进一步规范化,灵溪交管所、桥墩检查站根据市处规范化基层站所建设标准建设完成,灵溪所、桥墩站和96520服务热线被省运管局命名为“五心级”示范窗口。

加强队伍培训。组织执法人员参加县政府组织的全员执法证换证培训学习,我所聘请律师讲授《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知识,并组织考试,提高学习效果,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周一夜学,聘请党校老师讲课,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素质和执法水平;加强法制建设,规范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建立行政执法错案追究制度,加强行政执法的层级监督。

做好信息化和宣传报道工作。加强单位内网系统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做好运管平台的更新换代工作,实现五个基层所的内部联网,推广使用oa系统。做好宣传报道工作,积极与政府信息系统沟通,联合县电视台制作《交通在线》,投稿质量和数量有所突破,省级22篇,市级7篇,报送政务信息20多条。

同时做好综合治理、计划生育、挂钩乡帮扶、军民共建等各项工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县的运输市场还很不规范,运输组织形式有待于进一步优化,龙港黑车猖獗的局面仍然没有改观,队伍人员的素质还适应不了运输市场发展的要求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今后工作加以克服和攻坚,希望大家能倍加努力。

二、今后五年的基本工作思路

今后五年我县道路运输行业管理要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总体战略的角度把握道路运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立足服务,坚持创新,转型发展,为实现“三个服务”而努力。

1、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三个服务”,围绕道路运输转型发展这一战略取向,努力实现发展速度和结构调整相协调、服务质量和运输效益相统一、效率和公平相兼顾、管理体制改革与市场开放相一致,加快道路运输业科技进步和资源优化配置,全面提升行业整体发展水平,充分发挥道路运输比较优势,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创新型发展之路,建立高效、安全、便捷、优质的道路运输服务系统,切实提高道路运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

2、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对运输服务品质的更高要求,为社会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的道路运输体系。

——坚持市场机制主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市场监管和诚信建设。

——坚持路运协调发展,实现公路建设与道路运输的良性互动,促进交通各行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发展方式改变,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调整和优化道路运输结构,避免重复建设,力争少投入、多产出,推进节能减排,实现发展、资源、环保的和谐统一。

——坚持行业创新,推进理念创新、政策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通过创新提高运输保障能力。

3、努力方向

通过几年的努力,力争道路运输结构基本合理,骨干运输企业主导市场发展方向的割据基本形成;运力结构趋向合理,有效供给与运输需求基本相适应;运输网络基本完善,快速客运、快速货运、机动车服务品牌经营体系基本建成,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基本实现通公路的行政村通车;专业化运输得到较大程度地发展,传统货运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明显推动;道路运输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果;管理体制、管理职能、管理手段与运输市场基本适应。统一、开放的道路运输市场秩序明显好转,道路运输业整体发展水平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努力实现道路运输结构转型、功能转型、路径转型和目标转型。

4、发展措施

通过加强行业管理,调整行业结构,实行行业创新,推动道路运输转型发展,达到“和谐运征”的目标。强化行业管理,以人为本,变管理为服务。加强内部的管理,提高队伍素质,加强思想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强化培训,不断提高行业管理人员的执法水平,培育新型运征文化,促进执法意识不断增强,纪律作风不断改进,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深入开展效能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强化内部管理,打造实力运征,加大单位财经预算管理,建立“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理财机制,节约理财,以建设节约型单位,加大收费征管力度,增加合法合理收入,多渠道、多途径筹集事业发展经费,加大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投入,加快信息设备改造更新建设,加快电子政务建设。

转变观念,变管理为服务,变无限运征为有限运征,变权利运征为责任运征,加强制度建设,理顺准入体制,推行公示、听证制度,大力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制、ab岗制、决策公示制、预告制和通报制,向社会公开办事事项、办事程序和办事结果,提高运征工作效率和透明度,建立行政问责制,对行政不作为、执行不力、效率低下、办事拖拉和突发事件处置不当等行为实行问责制。

抓好行业文明创建,深入开展优质服务活动,以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为重要内容,着力推进服务科学化、服务人性化、服务标准化、服务便民化、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文明执法,培育一批先进典型,打造运征品牌,弘扬运征精神,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运征文化体系,努力把文明创建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2008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根据指导思想和确定的今后五年的工作思路,2008年我们的运管稽征工作要围绕一个目标,抓住二个重点,破解三大难题,加强四项工作,完善五项服务。

1、围绕一个目标

围绕构建和谐运征为目标,这也是今后五年工作的主要目标,要立足服务,坚持创新,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服务利民便民,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为重点,建立健全道路运输和谐发展机制,努力化解不和谐因素,维护道路运输业的和谐稳定,全力打造和谐运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路运输环境。

2、抓住两个重点,即抓住安全监管和维护市场稳定两个重点。

(1)保障运输安全。安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安全是和谐的基础,要强化安全管理工作,坚持“强化监管,预防为主”方针,进一步做好“三关一监督”,着力推出六项安全监管新举措。一要推行安全标准管理,全面推广浙江省《道路客运行车安全要求》,深入推广使用交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二是推广驾驶员聘用管理,继续推进驾驶员素质教育工程,进一步加大《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和《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诚信和记分考核办法》的宣贯实施力度,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宣传和警示教育。三是加强安全事故分析,做到每月分析辖区企业安全生产形势,提出监管重点,做到安全管理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有落实。四是深化客运资源配置改革,推行客运资源配置联席会议制度,对道路运输企业的开业、新增运力进行安全生产状况审核把关,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五要切实加强市场监管,加强对车辆技术状况的管理,严厉查处非法改装车辆,加大对站外组客等违章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对农村客运和危货运输的安全监管,维护安全生产秩序。六是推进信用考核,继续扩大信用考核范围,将信用考核工作更加细化和量化,引导企业规范管理和诚信建设,通过监管使辖区的各项安全指标控制在上级考核的范围内,彻底杜绝特大事故的发生。

(2)维护行业稳定。要以法规为准绳,从行业的发展和稳定出发,加大对运输市场的监管力度,维护行业的稳定。一是强化稽查力度,通过调整人员、提高素质、借聘协管人员来增强稽查力量,落实重点企业联系制、中层干部定期上路稽查制,定期开展工作任务落实情况的督查,完善错案追究问责制,形成公开透明、高效便民、便于监督的有效机制。二是加强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变被动稽查为主动监管。三是加强与公安、交警、高速交警等部门的联合,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四是积极维护合法经营者的利益,打击非法经营者,调解合法经营者之间的矛盾,以确保整个运输市场的稳定有序发展。五是充分发挥96520与gps联网的功能,完善快速联动反应机制,形成稽查信息的快速联动,提高稽查效率。

3、破解三大难题

(1)破解黑车打击难题

“黑车”非法营运现象严重破坏运输市场正常的营运秩序,形成运输市场的恶性循环,2008年要在以往取得打击经验的基础上,采取新对策,进一步完善打击“黑车”工作机制。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保持高压打击态势,实行稽查无休日,减少管理空挡,做到有报即动,大力查处“黑车”非法营运行为;二是充分利用96520举报热线,形成稽查联动;三是充分发动群众,落实合法经营者自我保护措施;四要争取政府支持,由政府牵头公安交警、城管、工商等部门,形成打击合力;五是要堵疏结合,根据市场需求适当投放镇内循环班线等运力形式,满足群众出行,减少“黑车”活动空间。

(2)破解出租车管理难题

出租车经营是一个很薄弱的环节,车容车貌差、服务质量不高、经营中常出现争抢班线客源等违规现象,对出租车的管理要引起高度重视。2007年我们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更新车辆,实行出租车服务资格证管理记分制,开展“知荣明耻,文明出行”活动,引导出租车进镇内经营,努力改善出租车这一窗口形象工作迈出了艰难的一步。2008年要深入整治出租市场秩序,加大对出租车的稽查力度,规范经营行为,严厉打击超范围经营、拒载等行为,改善车容车貌,提升服务水平,同时要创新管理方法,加强对出租车企业的管理,对企业进行考核,逐步推行出租车服务质量与经营年限挂钩,出租车企业要履行对出租汽车营运服务、车容车貌、语言仪容仪表、行车安全等方面作出承诺,企业履行管理的责任,对管理不到位、安全不落实的公司要创新公司代管,由代管公司来履行职责,要建立出租车服务的配套措施,争取建立出租汽车服务区,改善驾驶员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积极建议调整出租汽车运价,实行出租车计程收费,提高驾驶员收入,要定期对出租车驾驶员进行职业道德和服务规范再教育,严把驾驶员准入关,同时要充分运用出租汽车服务资格证记分管理,建立完善出租车驾驶员信用档案,逐步完善出租车驾驶员信用管理和退出机制,要加强行业自律,创建服务品牌车队。

(3)破解队伍素质提高难题

以往尽管投入了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了各类培训,但员工的素质并没有从根本上有大的改变。一些惯性思维、惯性做法、习惯性“三违”依然存在。队伍素质从本质上提高还有相当的难度。08年要进一步完善培训体系,健全培训制度,制定培训规划,逐步建立育人机制。在培训上要方式灵活,探索新的方式方法。培训内容要丰富,不仅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而且着重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努力建设思想政治素质好,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忠诚事业、忠诚岗位、管理能力强、熟知现代管理及岗位知识的管理队伍;在创新选人用人机制上进行探索,以激发学习力、创新力、竞争力;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各项工作考核制度,加强对股室、基层站所的量化考核,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同时要根据运征的工作实际,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促进队伍整体素质和行政水平的根本提高。

4、加强四项工作。

一是完善客运网络工程。要本着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原则,对现有客运资源进行整合提升,引导运输组织结构、运力结构朝着信息化、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整合中长途客运班线,适应铁路提速,充分发挥高速公路汽车运输优势,鼓励改造成快客运输,实行公车公营。推进城乡客运网,以“集约化经营、公交化运行、员工化管理”运作模式,大力推进城乡客运公交化,提高公车公营率,非公车公营车辆公司控股要达20%以上。大力发展农村客运,结合康庄工程的进展,通过规费减免、财政补助等经济手段,采取片区经营、线路捆绑、冷热线搭配、对口支援等行业政策措施,适时安排农村运力,发展三级网络,提高通村率,解决山区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做好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促进道路运输体系的完善,为经济健康有序运行提供畅通有效的运输服务。

二是加强货运市场管理工作,培育物流市场,加快货运资源整合,支持和引导货运企业以资产为纽带,通过重组、兼并等形式,引导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完善农村货运配送网络,推进小件快运的发展,加快物流园区布局和建设,发挥现有站场功能,引导传统货运企业进行运输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创新,形成干线运输、区域配送有机的分工与合作。加强对纳轨车辆的管理,深化外挂车辆的整治,建立长效稽查管理机制。加强危货管理,确保运输安全。

三是加强维修驾培管理工作,提高维修质量,引导驾培

兼并重组。进一步完善农村机务维修保障网络,推动维修品牌建设,引导维修企业树立品牌经营观念,推进维修行业信息化建设,引导推广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规范企业化管理,提倡节能减排,促进生态和谐发展;规范维修市场行为,严格车辆技术状况管理,检测站要时刻把好车况和车容关,完善市场诚信经营机制,开展洗车业的全面整治,规范维修市场经营行为,维护行业秩序,促进行业发展。

加强对驾驶员培训秩序的监督管理,以培训质量考核为手段,以创建示范性驾校为载体,促进驾校规范化管理,实现驾校教练场地标准化、培训教学规范化、经营管理制度化,积极推广驾培模拟器,强化驾驶员节能操作培训,推广节油驾驶经验,打造节约型驾培行业;引导驾校兼并重组,整合驾校资源,使之上档次,上规模;加强对道路驾驶从业人员从业资格的培训和考核,增强职业道德,提高业务水平,保障安全高效。

四是加强站场建设和管理工作。客运站是客运网络化建

设的重要一环,要积极配合长运公司做好灵溪、龙港新客运站的规划建设,完善乡镇客运站网络,农村客运站更是“村村通工程”的重要基础设施,在聚人聚车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08年要继续做好乡镇五级站和行政村港湾式停靠站建设,做好后期维护管理工作,计划改建老旧车站2个,建设五级客运站2个,港湾式停靠站40个,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5、完善五项服务。

完善各项服务,深入文明创建,抓好廉政建设,推进运征文化建设,加强运征形象标识建设,增强运征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行业凝聚力,奋发向上,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增强政府交通部门的行政执行力和公信力,建设成勇于肩负责任的服务型政府部门。

(1)完善征收服务,提高实征率。

优化服务手段,提高征费效率。征费做早,做实,对欠费车辆及时进行缴费温馨提示,开展征费窗口文明服务竞赛活动,不断完善“一站式”缴费模式,开拓网上养路费查询功能,推广自备车网上缴费,采取多种措施方便群众缴费。

加强规费稽查,提高实征率。加大稽查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宣传规费征收政策和规费征收的意义,增强车主自觉缴费意识;加大稽查力度,把养路费稽查、辖区养路费实征率与基层站所年度考核挂钩,推进清欠工作的开展;严把养路费处罚关,对不符合车籍地、车主户籍地、养路费缴纳地“三地”一致原则的车辆和本省籍违规车辆的处理必须按省有关规定严格执行。

(2)完善96520投诉热线服务。建立健全96520稽查联

动机制,提高96520快速处理能力,及时受理和反馈;进行服务业务拓展,在利用96520与gps进行查处出租车违章取得效果和经验的基础上,把农村机务保障系统救援和三乱投诉列为服务内容,充分发挥96520的服务优势,创建创新96520服务品牌,全面提高运管稽征工作执行力、公信力和服务水平,真正实现行业服务水平的二次提升。

(3)完善许可审批办证服务。全部办证列到县审批中心办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严把审核关,理顺办事程序和流程,推行政务公开,将办理法律法规依据、服务内容、办事程序、申报材料、办理期限和收费标准和办事人员的责任上墙公开或公布于政府信息网站,增强办证窗口服务工作的透明度,方便广大群众,变管理为主动服务、信息服务、文明服务。

(4)完善从业人员指导服务。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岗位培训。落实中层干部企业联系制度,了解联系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安全管理工作状况,并进行交流和分析,帮助找出工作差距,指导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掌握联系点职工的思想动态、困难职工的生活状况,以及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并予以研究解决。

(5)完善信息和社会服务。提高宣传意识,拓展思考范围,加强争先的理念。抓好宣传报道,重视政务信息上报,实现信息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加强与社会的沟通,对运输法律法规政策进行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争取社会群众的支持和理解。善于采集运输市场新信息,总结分析交流新情况新问题,为决策提供依据。做好与政协人大社会监督部门的沟通工作,认真办理两会提案议案,重视群众举报,及时予以答复和反馈,做好工作。另外加强对挂钩乡镇的帮扶,加强与帮扶村的联系和沟通,帮助分析村情,探讨发展思路,给予必要的经济补助,承担社会责任。

第5篇:征信合规管理培训范文

关键词:信用;征信市场;征信体系

文章编号:1003-4625(2007)10-0053-04中图分类号:F820.4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credit market in China has attained maturity steadily after undergoing a dozen of years of trials and hardships since 1990S. The credit information system has given initial results and the market operation model is taking shape. However, owing to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credit idea, the government, banks, firms and customers have not attached much weight to the standardization of credit market, and the operation procedures move steadily. In fact, the supply market of credit information does not conform to the standard; the demand market of credit information is immature; and the credit information system is far from perfec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api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redit information system, the government must foster and normalize these two markets on the fundamental norms.

Key words: credit; credit information market; credit information system

我国征信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从无到有,逐渐壮大,虽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信用中介机构仍然处于步履艰难的窘境。究其根源在于全社会缺乏信用观念与政府缺乏信用法制而伴生的整个市场的征信产品供给与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如企业使用信用产品的意识普遍淡薄、社会其他主体大多缺乏利用信用产品来保护经济交往中利益的意识。特别是在结束计划经济体制之后,我们还是习惯于操作政府信用需求,不自觉地导致政府信用需求挤出企业特别是个人的信用需求。其表现就是企业离不开银行贷款、银行个人储蓄居高不下。因此,如何淡化政府信用需求,稳定企业信用需求,启动个人信用需求,从而推动征信机构、征信产品、征信从业人员快速健康发展,就成为建设社会征信体系的一个重要问题。本课题分析了征信供需市场的培育与完善和两大市场的协调与管理问题,以期对我国征信市场的发展与完善提供有限的参考。

一、征信供给市场的培育与完善

(一)我国征信供给市场现状分析

1.征信机构的发展状况。

我国的征信机构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和一些私营征信机构。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商业银行已建成的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成为我国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同时,也是我国征信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它在全国范围内为每一个有经济活动的企业和个人建立了一套全面的、综合的信用档案,连接了所有的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有条件的农村信用社,截至2006年12月,已为460多万户贷款企业和近5亿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其中4800多万自然人拥有信贷记录,收录的企业和个人贷款余额占全国相应贷款余额的90%左右。

私营征信机构主要是指经征信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专门从事征信业务活动的企业法人,即狭义上的征信机构。目前我国私营征信类公司的总体规模普遍较小,几家规模比较大的征信公司,如新华信商业风险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华夏国际企业信用咨询有限公司等,其年营业收入也仅有几千万元的水平。目前我国征信机构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信用征集和调查公司正处于探索阶段;资信评估机构发育缓慢;信用担保机构存在较大的风险;资产评估机构公信力度较低。

2.征信产品的供给状况。

从供给的角度来看,资本征信产品、企业征信产品、个人征信产品品种较少、普及率低。

首先,各金融机构之间还没有建立一套统一的信用评级体系,对于同一企业各金融机构内部评级结果差距很大,同一企业在不同金融机构常常具有不同的信用等级,这种评级结果在金融机构之间互不认可,不具有可比性,使得企业的真实信用状况难以准确判断。对相同事物的不同描述造成了征信体系建设中各系统间互联互通困难,对数据加载整合造成了很大障碍,降低了征信系统的数据质量,影响了信用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使信用报告无法全面和客观反映被征信主体的信用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征信产品供给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

其次,人民银行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数据采集普遍单薄。2006年11月人民银行渭南市中心支行对渭南市县级金融征信系统的一份调查显示,目前渭南市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数据只能反映客户在信贷方面的内容,数据的采集也只是与金融部门有信贷业务关系的客户群,因而很难独立成为征信产品。

同时,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数据更新也比较慢,信息的真实性难以核实。在调查中中国人民银行延安市宜川县支行和定西市安定区支行都承认,一些县人民银行仅仅通过年审完成数据库的信息更新,企业提供的信息是否真实、准确无法核实。渭南中心支行的工作人员认为,目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信息质量难以保证,部分信息更新与企业变化脱节,不能及时反映企业财务、资产等情况。如渭南市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中企业财务状况的数据一般是在办理贷款卡、发生信贷业务以及每年4至6月贷款卡集中年审时进行登记的,大多数企业每次相隔的年审时间为一年,而企业财务的变化却是频繁的,这使得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中的财务数据与企业真实财务状况有较大偏差。

再次,商业性的私营征信机构采集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由于信息公开涉及社会各方面的利益,而目前我国尚没有统一的信息公开的相关法规,征信机构采集信息难度大、成本高,严重阻碍了征信机构业务的开展和产品的普及,国家还没有相关的法规,强制性规定掌握征信数据的各机构和企业必须向社会公开有关征信数据,并严格控制信息公开的种类、传播范围和准确性,以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3.从业人员的管理状况。

征信人员是征信事业的关键,征信报告初级资料的搜集、报告的撰写、公司印象的产生及公司利润的来源均依赖于征信员的认真工作。因此征信机构从业人员素质的优劣自然也会影响征信品质的好坏。

征信工作的本质是以现有的数据探求事物真相,预测未来趋势。技术范围颇为广泛,涵盖会计、统计、经济、货银、企管、国贸、税务、市场、行销、商事法及各行各业的专业知识。征信工作已形成一种专业工作,不仅初入门者需要训练培养,而且随着社会的变迁,科技日益发达,征信技能不断更新,征信从业人员须不断接受新信息,高效完成工作。而我国征信机构从业人员较少,人数最多的公司也仅有几百人,通常为几十人,有的征信公司仅有几个人,而且这些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比重不高,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更少。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征信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我国征信供给市场的发展与完善

1.征信机构的专业化。

我国的征信机构应该以国际性征信机构为标准进行完善。如,益百利(Experian)和艾可飞(Equifax),这两个跨国公司都采用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数据进行集中处理,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数据中心并异地备份,数据每月进行更新。两个公司对于信息数据的处理在技术上是自动完成的,以防止人工干预出现错误,防止违法使用个人客户信息。两大公司通过对收集数据的加工处理,为金融机构和零售商有偿提供信用产品及服务,主要是提供信用报告。

同时,利用对数据的深加工,帮助金融机构和零售商更深入地了解客户和开发有利润潜力的客户,进行目标营销;利用其先进的信用评分技术,帮助金融机构和零售商快速处理客户申请、准确决策;利用其人才、技术和管理优势,提供特定服务,向外进行技术扩张。再如,美国的信用局,专门从事个人信用资料的收集、加工整理、量化分析、制作和售后服务,形成了个人信用产品的一条龙服务。我国的征信机构也应该就信用信息的收集、信用产品的开发和管理形成一套科学的体系,即:建立起信用资料的收集和登记、信用数据的加工处理和信用评估、信用产品销售使用的系统工程。

2.征信产品的标准化。

征信标准化建设是征信业高效率发展的平台。征信标准化的目的是促进信用信息跨部门、跨行业共享,规范征信业务活动,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因此,涉及信用信息采集、使用以及从事征信业务的机构。如涉及企业身份登记及个人身份认证、信贷、企业信用、产品质量、社会保障、公积金、纳税、法院执行、通信缴费、学历等信息的机构以及信用调查、信用评级等征信机构。

2006年11月21日,人民银行了包括征信数据元标准在内的5个标准,其中征信数据元标准为系列标准,包括《征信数据元数据元设计与管理》、《征信数据元个人征信数据元》及《征信数据元企业征信数据元》,人民银行2006年11月21日的是该系列标准其中的两项。《征信数据元数据元设计与管理》是指导性标准,结合征信业务特点,对征信数据元的基本概念和结构、征信数据元的表示规范以及特定属性的设计规则和方法进行规定,明确了征信数据元的动态维护管理机制,为指导征信机构或其他相关信用信息报送或使用机构编制征信数据元目录提供了统一的方法和指南。《征信数据元个人征信数据元》按照《征信数据元数据元设计与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个人征信市场所涉及的基础性、通用性数据元的定义、计量单位、表示等18个属性进行了统一规定。并且,为发挥征信业标准化建设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健康发展的作用,人民银行优先开展了信贷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规范的制定工作。

为进一步实现征信业的国际化、标准化,《征信数据元企业征信数据元》等国际性标准应逐步出台。主要涉及:数据元及代码标准、数据包格式标准、信用数据交换统一接口标准、分布式自治数据库统一检索技术指导标准、分布式应用服务访问指导规范、征信数据交换质量过程管理规范、征信数据安全过程管理指导规范等。另外,鉴于国内可能出现较多地方性征信系统的实际情况,应制定征信系统建设指导白皮书,指导各征信系统的建设,从而保证各系统可以有效地与其他征信系统衔接。

3.从业人员的现代化。

社会各界委托征信机构提供征信资料,主要是希望透过征信机构有经验的专业人才,以其专业知识及作业方法,对企业及个人往来客户经调查分析后,提出评鉴意见,作为信用管理的依据。且专业征信机构因处于第三者立场,对委托征信及被征信公司均无任何利害关系,所搜集到的资料能客观公正地分析,使企业交易更有保障。而信用的探讨、分析与评估判断,则依赖征信工作人员求真、求专之精神、敏锐的警觉性及观察能力,缜密的分析与熟练技术的应用与丰富经验之配合。至于如何巧妙运用,与征信工作人员的素养关系重大。因此,征信工作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且应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征信人员应该通过职业培训分为初级征信人员与中、高级征信人员。初级征信人员必须达到高级商业学校程度,或大专程度(曾修习会计、商业、工商管理等有关课程者)。目前的征信工作人员必须进行训练,训练的方式,应该除了由征信事业或企业内部的主管对员工集体教育及个别辅导、工作会议研讨、举办企业内部演讲会等的内部训练以外,外部训练也十分必要,包括国内、外院校进修及其他外部训练机构,或选派优秀人员赴先进国家同业考察、研习业务等。

针对初级征信人员,应由专门负责单位编列年度训练计划,适度为员工建立一套完整的职业前程发展计划,定期有系统地培育员工,提高其实务处理能力,以提高人力资源的品质。相对地,针对中、高级征信人员的训练,则以不定期训练为主,可视业务需要随时调整、训练或派赴训练机构训练,增强其对社会关系错综变化的应变能力,提升其经营理念层次。

二、征信需求市场的培育与发展

(一)企业征信需求市场的培育与发展

1.企业征信需求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对推动企业广泛使用信用产品没有足够的引导,更加上经济发展水平对企业征信需求拉动不够,因此,我国企业信用仅在大城市大企业有所发展,相当部分的中小城市及中小企业信用能力还不强,广大农村地区更是无从谈起。根据国外的经验,经济发达程度与征信成熟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即,经济越发达对征信的依赖程度就越大,而征信又反过来促进经济的发展。从国际上看,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企业信用的巨大潜力才会被发掘出来。2005年我国GDP刚刚超过18亿元,人均1400美元,远远低于该标准线。

另外,企业对征信的作用认知程度较低也是企业征信需求市场得不到较好发展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我国间接融资几乎垄断了企业的资金融通市场。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主体是国家,企业贷款靠关系、走后门、凭计划,企业的信用意识缺失。中小企业在银行的贷款比例极低,更是缺乏信用意识。亚洲金融危机以后,银行风险的暴露,金融监管的加强,银行体制的改革,使得企业的信用意识有所加强,但被信用机构征集信用的正确理念并没有树立起来。对征信机构缺乏了解,对征信公司的调查报告将成为企业开拓新客户、提供信用额度的重要衡量指标认识不够。相反,由于一些企业信用程度低,即会把征信报告当作“黑名单”,对征信持消极态度。这也是各国征信业发展的历史足迹。如,上世纪初日本的征信业,企业对于早期的信用调查普遍持警惕、排斥、拒绝态度,其中不乏将调查员拒之门外、侮辱谩骂等行为,表现出社会整体的不信任感。这一局面一直持续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而在今天,经过无数次市场洗礼,企业已普遍认同其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将其作为参与经济活动的游戏规则。态度转为谨慎警惕、理解和配合。一些企业甚至希望接受信用调查,以便通过征信公司的信用调查网络,向客户、金融机构展现自身良好的资信状况,开拓潜在客户,获得优惠贷款。而国内企业对自身的信用信息缺乏足够的重视和规范的管理机制。

2.企业征信需求市场的培育。

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各类企业都在大力倡导正确的信用理念,但信用信息规范的管理机制却没有建立起来。企业自身的信用信息规范的管理机制既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建设和完善社会征信体系不可或缺的前提。从西方征信体系完善的国家来看,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一般都建立了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企业内部征信制度既能服务于企业赊销业务的发展,也有利于企业信用信息的管理。从而可以充实与完善社会征信体系。这种制度一般要求企业建立相对独立的信用管理机构,制定信用政策,对每一笔赊销业务进行前期、中期、后期管理。

但是,建立企业内部征信制度,首先要有相应的法律支持。我国在有关征信法规制定中要考虑为企业内部征信发展提供法律环境。资料是企业内部征信关键环节。法律应当授予企业方便、快捷地获得赊销对象信用信息的权利,并划定较宽松的资料收集范围;应当允许企业从政府部门、专业征信机构获取其债务人的信息;应规定债务人承担提供虚假信息的责任。

另外,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推动企业内部信用制度建立。针对社会信用意识差,传统观念强的状况,政府应采取试点、树立典型,介绍经验,开动宣传舆论机器,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促使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加快建立起内部征信制度。

(二)个人征信需求市场的培育与发展

1.个人征信需求存在的问题。

第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导致个人信用利用程度不高。个人信用消费仅在大中城市有所发展,相当部分的中小城市个人信用消费能力还不强,广大农村地区更是无从谈起。目前,除了东部沿海城市和中、西部部分省会城市经济较发达外,我国大多地区经济水平较落后,尚不具备大范围发展个人信用的经济条件。

第二,政府对个人信用征信的引导与规范不够导致个人征信的有效需求不足。1999-2000年,我国相继颁布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的规定》等法规,但这些法规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都较差,更没有对较为关键的个人信息的使用和传播进行规范。此外,我国的个人破产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个人财产申报制度,个人账户制度等相关政策法规尚未出台,影响了个人征信制度的建立。

第三,传统观念直接影响个人信用征信的有效需求。受传统观念影响,我国居民“量入为出”的消费习惯根深蒂固。尽管在一些大中城市,人们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变化,一部分人已突破了“零信用”记录,但大多数人仍然对个人贷款持谨慎态度,而储蓄率却高达39%。并且个人还持有相当数量的国库券、债券、股票等金融资产,这些都是重要的个人信用资源。理论上说,18万多亿元的个人信用资产足以产生巨大的个人信贷需求,促进消费信贷的增长,而当前的实际情况是,我国个人贷款占银行贷款总额的比例约为2%-3%,在个人信贷业务发展较好的上海也仅有10%,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30%的比例。庞大的个人信用资源被长期闲置,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个人信用征信制度的建设与发展。

第四,个人信用资料不全导致个人征信的有效需求不足。目前我国居民能够提供的个人信用文件主要有居民身份证、户籍证明、人事档案和个人财产证明(如存款凭证、实物财产和其他个人财产证明等)。前三种文件仅能说明个人的自然状况,第四种虽然与经济有关,但它仅提供了某一时点个人存款余额和实物资产情况,并不反映个人收入多少、来源及可靠性,也不反映个人债权、债务状况及守信状况。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起个人财产申报制度和个人基本账户制度,个人收支和债权债务没有完整系统的记录,个人信用评价的基础数据资料十分缺乏。另外,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没有专门的征信机构对个人信用记录进行系统的收集记载,普通居民普遍缺乏自己的个人信用记录。个人信用档案一片空白,个人征信成为“空中楼阁”。

第五,个人信用资料的分割封锁降低了个人征信的有效需求。目前,我国居民的个人信用信息“原材料”,要么掌握在公安、法院、人事、工商、税务、劳动保障等政府相关的部门中,要么掌握在银行、公用事业单位、通信、保险等非政府机构,处于极端分散的状态。同时,这些部门和机构的信用数据档案系统相互封闭,条块分割情况严重,制约了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的步伐。

2.个人征信需求市场的培育。

首先,发挥政府部门作用,运用市场机制积极引导、推动个人信用信息的建设。当前,我国尚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发育状况和社会信用状况都不是很理想,单独依靠市场的力量来推动个人信用信息建设是行不通的,必须重视和依靠政府支持,发挥政府在制定政策、创造环境和监督管理方面的优势,推动个人信用信息建设的快速发展,提高其有效需求。

其次,营造个人信用信息的法律环境,提高对社会公众隐私权的保护。借鉴美国的《公平信用报告法》等,制定类似的法律,全面保护个人隐私权。该法律应包括以下内容:

(1)保护被征信者的知情权,即征信必须取得被征信者同意;

(2)合法性,即征信必须符合法定程序,以合法手段取得;

(3)客观性和时效性,即信息的收集应以事实为基础,进行客观、公正的描述;被征信者有权消除错误的、过时的信息,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4)保密性,即信息服务对象必须是根据法定的或约定的事由使用信息资料,不得随意向第三者泄密;

(5)对征信中侵害个人隐私的行为进行追究和惩处。

第6篇:征信合规管理培训范文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以下简称“房土两税”)税源管理,摸清税源底数,提高“房土两税”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水平,根据文件要求,结合我局实际,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摸清全市经营性房产和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完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税源登记,清理各种应登记未登记、登记不实等问题;通过比对分析,进一步核实应缴数和实缴数差异,追缴相关税款;获取数据,为今后实现纳税人“房土两税”信息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奠定基础。

二、工作组织

(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市局成立“房土两税”普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和协调“房土两税”税源普查工作。唐新存副局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成员由税政法规科、征管科技科、数据管理科、征收分局、风险评估分局、税源管理分局等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税政法规科。

(二)明确各部门的职责

因2014年“房土两税”税源普查工作的任务重、要求高,且属于管理型税收征管业务,结合我局岗职体系的设置情况,本次税源普查工作中各部门的职责予以统筹安排。

税政法规科负责制定方案和业务指导;数据管理科负责提供数据支撑;征管科技科负责综合治税信息、第三方数据的获取和提供系统支撑;风险评估分局负责任务的统筹、下达以及为核查阶段提供风险分析保障;局办公室负责与新闻媒体的税法宣传协调。

征收分局负责源普查工作的咨询、宣传、培训、集约化通知、录入(税源数据的修改录入)工作。

纸质表格以及附报资料的管理、审核和催报工作原则上由税源管理分局的基础管理部门负责;后期的实地核实以及税款清缴工作原则上由税源管理分局的风险应对部门负责。

各分局可根据本分局各部门的人力资源配置等情况,科学统筹各部门、各岗位在此次两税普查工作中的任务,但事先应拟定具体方案并经市局批准。

税源管理分局可根据需要确定是否需要开展税源普查的培训工作,并负责培训场所、通知、资料发放等工作,培训工作由征收分局负责。

(三)各分局要相应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细化部门和岗位职责,并在4月30日前将领导小组名单和工作方案报税政法规科。

三、工作内容

(一)普查对象

本次普查工作的范围为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征税范围内所有的经营性房产和土地,不包括军队经营性房产和土地;不包括个人、个体工商户的非工业用房产和土地。

具体到纳税人,范围为2014年3月31日前办理税务登记,在大集中系统中为正常户的所有企业纳税人、从事工业生产的个体工商户,具体名单由市局统一下发;未办理税务登记但属于本次普查范围的其他组织和个人,由纳税人自行填报或税务机关实地核实时补报。

(二)普查内容

普查内容具体内容包括:

1、房屋、土地所有权人(使用权人)信息,包括名称、证件号码、注册类型、国标行业等;

2、房屋信息,包括房屋坐落、房产原值、免税原值、应税原值、年租金收入、年应纳税额、出租人证件号码等。

3、土地信息,包括土地面积、应税面积、免税面积、土地等级、单位税额标准、年应纳税额等。

(三)普查表样

本次普查纳税人需填写两张表格《房产税税源登记表》、《土地使用税税源登记表》,在省地方税务局网站在线填写、上传和打印。纳税人必须在线申报保存上传后才可打印,不可直接在网站上打印空白表格,且表格数据只可保存一次。

(四)普查方式

普查范围内的纳税人均应全面对照税源普查要求,认真核对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税源信息,在核对无误的基础上于5月纳税申报期内通过省地方税务局网站“在线填写、上传”《房产税税源登记表》和《土地使用税税源登记表》。

下列纳税人需要报送纸质资料:自有房产、土地纳税人、无租使用房产纳税人、租用集体建设用地的纳税人;其余纳税人只需在线填写并上传,不需报送纸质资料。

需要报送纸质资料的纳税人应在上传表格后7日内将《房产税税源登记表》、《土地使用税税源登记表》打印并加盖公章连同附报资料报送至对应的地税管理分局基础管理股,管理分局应建立资料受理台账。

附报资料:房产证、土地证、租赁协议、记载房产原值帐簿、房屋租赁发票等相关证明材料的复印件。

对于未办理税务登记但属于本次普查范围的其他组织和个人,应主动向税务机关领取纸质表格后进行填报。

四、时间部署

“房土两税”普查工作分四个阶段:准备阶段、自查阶段、核查阶段、总结统计阶段。时间从2014年4月1日开始到2014年8月31日结束。具体安排如下:

(一)准备阶段(2014年4月)

本阶段主要工作: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对纳税人公告,印制宣传材料,做好纳税人的宣传、培训、辅导、集约化通知等工作。

1、宣传发动

征收分局和税源普查办公室牵头宣传发动,各税源管理分局应积极协助、配合征收分局做好辅导、咨询工作。

(1)征收分局应将《南通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开展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税源普查的通告》通过税务网站、电子显示屏和12366短信等方式将“房土两税”普查信息进行、集约化通知。税政法规科负责“房土两税”税源普查知识宣传册的汇编。

(2)办公室负责与报刊、电视台、政府网站的宣传协调工作,能举办一期专栏或举办一期新闻会。

(3)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税源普查知识列入“税法宣传月”范围。

2、普查培训

各税源管理分局应根据市局此次税源普查培训需要的调查情况科学确定本辖区范围内的培训场次和地点,并负责通知纳税人参加培训,同时应主动与征收分局联系培训事宜;税源普查的培训工作由征收分局的宣传股负责。

3、表格发放

税源普查表格的发放以征收分局采取集约化通知纳税人从省局网站自行下载主要形式;纳税人也可以从各办税服务厅或培训现场领取纸质表格(草表)和宣传手册。

纳税人从省局网站自行下载的税源普查表一律作为自查填写的草表使用;向税务机关报送的纸质表格应是经“在线申报保存上传”后打印的表格。

(二)自查阶段(2014年4月下旬-5月)

征收分局应采取集约化方式“建议”纳税人在5月份纳税申报期内完成“房土两税”税源普查表的“在线填写、上传”工作。

普查范围内的纳税人在规定时间内在省地税网站上在线填写、上传《房产税税源登记表》、《土地使用税税源登记表》;符合要求的纳税人应在上传表格后7日内将上传表格打印出来并加盖公章连同附列相关资料报送至管理分局基础管理股,基础管理股做好资料受理并建立台帐,同时应分别按照5月15日前不低于80%、5月25日前不低于90%和5月31日前全面完成的要求强化纳税人“在线填写和上传”工作(省局具体查询进度和申报明细信息系统正在开发中)。

对不需向税务机关报送纸质资料的纳税人,由基础管理股负责打印纳税人上传至省局网站的税源普查表。

纳税人将纸质资料报送至各办税服务厅的,受理人员应对申报资料的完整性进行审核并办理受理手续,受理后必须在2个工作日内传递到相应的主管税源管理分局。

(三)核查阶段(2014年6月-7月)

本着“全面比对,重点核查”的工作原则,对辖区内的“房土两税”纳税人进行核查。

1、获取第三方数据

征管科技科应于6月1日前主动联系测绘、国土、财政(移交地税以前的契税征收数据)、房管、建设、规划等部门,及时获取综合治税信息、第三方数据,为核查阶段提供外部信息保障和系统支撑。

2、风险分析

风险评估分局应将纳税人通过省局网站报送的税源普查信息、征管科技科提供的综合治税信息、第三方数据、各年度建安成本模型与省局大集中系统中登记的“房土两税”税源信息、2011年度房土两税入库信息等数据信息开展风险分析,为实地核实或开展专项评估提供税源风险信息库支撑;风险评估局应将当前(截止到2014年4月底的)省局大集中系统中的税源登记信息下载备份,供数据分析使用。

3、案头比对(谁比对谁负责)

比对对象:对不需向税务机关报送纸质资料和未列入实地核查名单的纳税人由基础管理股负责比对。

比对内容:应将纳税人报送的普查资料结合风险评估分局推送的“房土两税”疑点信息进行案头比对,重点开展三个层次比对:一是对纳税人自查填报的各信息项目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比对;二是将纳税人自查填报的信息与2011年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入库信息进行比对;三是将测绘、国土、财政(契税征收信息)、房管、建设、规划等部门提供的信息,与纳税人自查填报的信息进行比对。

通过比对,重点查找以下问题:一是应登记未登记,应变更未变更,登记数据不实的情况;二是应缴未缴税和未足额缴税等问题。对事实清楚、问题简单的企业,应督促企业及时改正,补缴各项税款。对涉税情况复杂或税企双方存有争议的情况,应及时转入评估(检查)工作流程。

4、开展实地核查(谁核实谁负责)

实地核查对象。风险评估分局和税源普查办公室在各税源管理分局全面比对的基础上,对以下重点房产和土地共同确定实地核查名单,下发给税源管理分局的风险应对部门采取评估或检查的方式开展实地核查。

(1)房产税:城乡结合部、大型工矿区、各类开发区和园区、繁华商业区等区域内的企业;房产数量多、原值高的大型制造业企业、大型仓储业企业、利用地下建筑进行经营的企业、大型商场、市场和写字楼等重点企业;工程尚未决算但已经投入使用的新建房产、近期改扩建增加房产原值的房产、无租使用的房产、无产权证的房产、未入账的房产等重点房产。

(2)城镇土地使用税:城乡结合部、大型工矿区、各类开发区和园区;占地面积较大的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利用集体土地进行生产经营的企业;计税依据不清楚的企业;已办理了土地使用证,但实际占用面积明显超出土地使用证记载面积的企业。

实地核实时应注意事项和重点核实内容:

一是先案头比对后实地核实。税源管理分局的风险应对部门对列入实地核实名单的纳税人必须先案头比对查找问题,具体比对内容同上述“案头比对”要求,经过案头比对后再实地核实。

二是根据文件,自用地下建筑及与地上房屋相连的地下建筑是否按规定纳入房产原值计征房产税;

三是根据文件,房屋附属设备和配套设施是否按规定计入房产原值计征房产税;

四是根据文件,单独建造的地下建筑用地是否按规定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

五是根据文件,土地原值是否按规定计入房产原值计征房产税;

六是房地产企业拥有的开发(包括在开发和未开发)用地,是否按规定申报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

七是开发的商品房在出售前已使用或出租、出借的,是否按规定申报缴纳房产税;

八是通过对同时期、同结构房产建造成本相互比对,核对企业上报房产原值是否明显偏低;

九是纳税人提供的租赁价格是否符合市场公允价格。

各税源管理分局应科学统筹实地核查阶段的工作任务,确保在6月底前完成应实地核查任务的50%,7月底前全面完成实地核查任务。

5、资料传递

由基础管理股负责比对的纳税人,若前述需要重点比对的三个层次的信息均无差异,需在打印出来的税源普查表中加盖“经审核比对无误,审核人:”字样的印章,其资料应在比对后按周传递至征收分局。

由税源管理分局风险应对部门实地核实的纳税人,若比对信息、实地核实信息与纳税人第一次所报信息均无差异,在税源普查表中加盖“经实地比对、核实无误,审核人:”字样的印章,其资料应在比对后按周传递至征收分局;实地核实阶段,若发现有误,由核实人员根据纳税人税源实际情况填写《房产税税源变更登记表》、《土地使用税税源变更登记表》并加盖纳税人印章带回,其资料也应按周传递至征收分局。

6、税源数据维护

征收分局宣传咨询股在接到税源管理分局传递的税源普查资料后15个工作日内完成数据维护工作,确保房产和土地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唯一性;本次普查工作完成以后,征收分局应9月10日前将纳税人报送的纸质资料整理后统一传递至档案中心进行扫描,材料扫描要求具体见征科处相关文件。档案中心应做好资料归档工作,确保“房土两税”基础资料的完整性。

7、税源数据校验

数据管理科应及时开展税源数据的校验工作,确保大集中系统中税源登记信息与纳税人报送的税源信息数据相一致。对差异数据,应及时分析并予以推送到征收分局核对、修正。

8、追缴税款及处罚要求

(1)自查阶段:对纳税人自查出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的问题,按规定补缴税款;

(2)核查阶段:对核查出的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应进行追缴,并按规定进行处罚;对纳税人在取得房产和土地时未缴纳契税、耕地占用税的,以及未缴纳其他税收的,一并进行追缴和处罚。

(四)总结统计阶段(2014年8月)

各单位应于2014年8月11日前将普查工作总结和《房产税税源普查情况统计表》和《土地使用税税源普查情况统计表》上报市局税政法规科,工作总结内容应包括以下四方面,一是普查工作的组织落实情况,包括比对情况,重点核查情况、问题归类总结;二是辖区税源总体状况;三是普查工作成效,主要包括问题纠正情况、未纠正的原因、普查工作对税征收管理的影响分析、长效机制的建立等内容;四是普查工作中的征管、政策等相关问题及工作建议。

五、相关要求

(一)提高认识、精心组织。“房土两税”普查工作是省局明确的2014年“三个一流”重点工作,应充分认识到专业化管理格局下税源基础信息的重要性,要在充分调研本辖区税源状况的基础上,认真筹划好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好两税普查工作。

(二)积极争取、主动配合。两税普查工作涉及纳税人多,工作量大,数据要求高,各单位对外要加强与其他政府部门的合作,要争取纳税人最大的支持和配合;对内要加强部门间的协作,要统筹好各阶段各项工作的组织实施,确保普查工作有序稳定的推进。

(三)务实创新、注重长效。在普查工作开展过程中,税政法规科要有意识的与税收政策的调研评析、管理措施的创新创优、税种模型的建设维护等工作相结合;各税源管理部门通过普查发现税种管理的薄弱点,组织收入的增长点、工作机制的创新点。

第7篇:征信合规管理培训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现代枢纽,建设国际旅游城市”为目标,围绕通行费征收这个中心,坚持“按需施教,学用结合”的原则,通过全面、系统的培训,使工作人员具备上岗条件,知识结构达到工作要求,提高管理和文明执收水平,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深入开展全员培训工作,是收费人员达到高速公路通行费征收工作要求,打造一支收费铁军,为实现交通跨越式发展做出贡献。

二、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培训的具体事宜由***收费站和***收费站负责安排落实。

 三、培训范围

 ***高速公路管理处各收费站全体工作人员。

 四、培训时间

 2011年4月21日至5月20日,具体安排见培训计划(附后)。

 五、培训内容

 按照通信费征收管理处制定的培训内容,结合我处实际,制定出我处的培训内容,详见培训计划(附后)。

    六、培训纪律

 培训期间,各站要认真落实培训计划,培训人员严格遵守纪律。  确保培训不走过场,达到预期培训效果。

 七、培训考核

第8篇:征信合规管理培训范文

一、2013年工作总结

(一)积极促进就业创业。

在转方式、调结构,经济增速趋缓的背景下,想方设法与发改部门对接,从项目中寻找就业增长点;用足用好政策,放大政策效应,解决好重点人群的就业问题;强调培训必须与就业挂钩,加强对培训的监督和管理,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并着力于本地劳动者培训;加强公益性岗位的整顿和清理,抓好就业示范点建设,妥善解决就业困难群体就业问题。制订《促进就业规划(2013-2017)》、《关于大力推进家庭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1—11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5471人,完成年任务的132%,同比增长10.4%;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13817人,完成年任务的116%;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0867人,完成年任务的108%;11月份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32%。

1、拓宽服务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今年我市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82%,预计年底可达93%以上。一是加强扶持政策的针对性。采集13843名应届高校毕业生基本信息并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简化毕业生档案托管、社保办理等服务流程;实施“千名高校毕业生见习计划”,见习基地扩至77家,可接纳6563名毕业生见习,今年新增326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拨付见习补贴52.7万元。二是主动对接重点企业。对接23家重点企业,涵盖高新技术、现代服务和现代农业等方面,从中挖掘1500多个岗位推荐给高校毕业生。三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结合我市产业特点,面向高校毕业生开展现代服务、IT等行业所需的技能培训,共开办创业培训和技能培训班34期,培训3807人。四是创新就业服务活动载体。举办高校毕业生春季和夏季网络招聘服务月活动、“夏季企业用工暨高校毕业生就业专场招聘”等活动,尤其是举办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开展了职业培训和创业服务、大中专毕业生系列招聘会、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就业摄影展、建立高校公益求职工作站、组织高校毕业生企业观摩等6项活动。目前,全市已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20场,组织1317家单位17688个岗位参与招聘,3328名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向国家人社部相关活动网站投送毕业生简历5450份,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五是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放宽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市场准入条件,开展创业指导服务进高校活动,推介创业项目70个,向毕业生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1216万元,扶持177名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带动738人就业。六是切实加强劳动权益保护。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创建活动”,加大劳动用工、缴纳社保等方面的劳动保障监察力度。

2、开展“春风行动”等活动,帮扶农村劳动者就业。面向农民工群体举办“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提供岗位3233个;到乡镇召开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座谈会,组织欢送农民工赴珠三角等外省地区务工,1—11月,省外劳务输出1167人,重点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省内就近转移就业9700人;累计完成农村劳动力调查登记94436人。深入云龙计划单列镇开展失地农民转移就业工作调研,制定促进就业创业实施计划,建立创业服务指导所,在为有就业创业愿望的富余劳动力举办招聘会、开展创业和技能培训、提供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宣传就业创业政策等,比如8月份在举办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现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1100个,拟录用130人。目前,已组织285名农村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已完成参训率达95%的目标任务;预计年底,有就业愿望的失地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达95%以上。

3、开展就业援助活动,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将“就业援助月”与“春风行动”活动紧密结合,通过上门走访慰问、就业指导、职业介绍、就业政策宣传等服务活动,重点向城镇登记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残疾登记失业人员、长期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和其他长期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援助,1—11月,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469人;开发113个公益性岗位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现有813人在公益性岗位工作。认定零就业家庭15户,对零就业家庭实行“出现一户、帮扶一户、解决一户、稳定一户”,实现动态清零的目标。主动对到期退出公益性岗位的人员和优美内衣公司下岗员工进行政策宣传,及时发放失业金,组织参加专场招聘会和职业培训,推介创业项目;对350名即将刑满释放人员进行就业前引导性培训、创业政策宣传等。1—11月,支付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公益性岗位(含社保)补贴、企业社保补贴和一次性奖励金共计3174.6万元,1.6万人次受益。

4、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促进就业的桥梁纽带作用。结合我市重点项目建设,成立重点项目建设就业服务工作组,跟踪对接高新区项目建设企业,面向重点项目建设企业开设就业政策培训班和工作座谈会,按领域、分层次做好政府投资项目的用工信息存储、分类,畅通就业供求信息渠道,开展优质岗位推荐等特色活动,为大企业与重点项目提供专场招聘、人才引进、委托招聘、人事、劳务派遣、猎头服务等公共服务。同时,指导街道办、社区等劳动保障平台就近就地举办供需见面会,着重做好龙泉镇、、永兴镇、灵山镇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信息点建设工作,不断向基层延伸市场就业服务。1—11月,市级人力资源市场共承办“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各类招聘会116场,进场招聘企业5393家次,提供岗位82638个次,46731人次参加面试,拟录用6720人。制定实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组织诚信系列讲座和座谈会,建立了全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档案,各机构负责人以及相关从业人员已签署诚信经营承诺书。完成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年度检验工作,新增2家机构获得人力资源服务许可,全市获得许可证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达21家。

5、积极开展“创城”活动,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开展创业政策宣传、创业项目征集推介等工作,扶持完善创业示范孵化基地23家,加强现有孵化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为入驻企业提供创业服务。新设立创业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受理服务大厅、接待室等场所,严格执行贷款审批制度,定期召开贷审会对贷款额度、期限等进行集体审批,1—11月,共发放创业小额贷款6101万元,扶持769人创业(完成年任务的256%),带动2186人就业,到期贷款还款率达99.3%。做好2013年创业大赛赛区的初赛和决赛工作,组织56个创业项目参赛,已评选出10个项目参加全省比赛。

6、加强职业能力建设,提高培训实效倍增效应。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职业培训管理,结合人力资源市场调研,制定培训工作要点和培训计划,明确以促进就业为重点,提升就业率为目标,确保计划先行,有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联合有关专家和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就业专项资金培训任务定点职业培训机构考核认定工作,对市辖35家培训机构进行年检,审批新设立的培训机构5家;通过对年度培训计划、开班信息、补贴申报进行网上公示,以及健全和完善培训抽查、电话回访、定期统计、培训机构年检等制度,进一步规范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管理。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增设了养老护理、海水养殖、育婴师、家政服务等10个培训工种,部分培训班在结业当天,就有过半学员被前来招聘的公司录用;在东山镇、龙塘镇组织268名农民参加“订单式培训”,已有243人被录用上岗,就业率达91%,实现了培训与就业的有效对接。1—11月份,共组织15493人参加职业技能或创业培训,完成年任务的129%;组织职业技能鉴定12085人,8943人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获证率为74%。市高级技工学校被授予“部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校”,顺利完成技师学院的申报工作,并获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二)统筹抓好城乡社保。

多渠道抓好社保扩面工作,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建立健全社保工作规范和规程,确保优质高效的服务;按时足额发放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积极探索城乡居民社保制度整合;在美兰区试点发放社会保障卡2.3万张。

1、做好城镇从业人员社保工作。加大政策宣传引导力度,开通参保登记、基数核定网上申报系统,做好社保扩面征缴和专项稽核工作,新登记参保单位2381家,新增51047人参保。我市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提高到1683元,月人均增加156元。我市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等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不含省本级)分别为46.7万人、45.7万人、23万人、22.6万人、36.3万人;1—10月,五项社保基金总收入237523万元,总支出238108万元,累计结余15.6亿元。做好延续办理未参保超龄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工作,除了解决曾在城镇用人单位工作未参保、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的养老保险问题外,还把具有本省行政区域内农业户籍、2011年12月31日前达到或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原用人单位职工纳入政策适用范围。通过悬挂标语、发放资料、现场解答、播放宣传片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工伤保险条例》颁布10周年集中宣传活动;工伤认定477例,劳动能力和伤残等级鉴定148例。推行社保档案数字化管理服务系统,迎接国家人社部、国家档案局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达标工作验收组对我市社保业务档案管理的检查验收,得到上级部门的好评。

2、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我市2013年度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保费征缴工作于4月全面启动,全市各级农保部门加大宣传力度,通过逐户上门、短信提示等一系列优惠便民措施,加快征缴进度,截至11月底,新农保参保26.3万人、参保率97.4%,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4.4万人、参保率98%,发放城乡居民养老金8640万元,基础养老金发放率均为100%,全面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征缴发放年度任务。制订并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原则通过《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实施方案》,协调市财政、国土部门做好2009年至今我市被征地项目、资金和涉及人数的调查摸底工作,积极推进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

3、进一步提高医保政策的普惠性和保障水平。城镇从业人员重大疾病(急性白血病骨髓移植、肝移植、肾移植)的报销封顶线由26万元提高到50万元;提高H7N9禽流感患者医疗保险待遇,报销比例由85%提高到95%,封顶线由26万元提高到50万元,不设起付线、特殊检查、特殊治疗、乙类药品的种类和自付比例。同时,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医保保障水平,目前,我市城镇居民医保住院报销封顶线达12万元,保底报销比例从原来的20%提高到35%,重大疾病最高可再报销10万元,一、二、三级医院住院报销比例分别为90%、75%、70%,起付线为600元、300元、100元;普通门诊报销比例为50%、封顶300元。我市2013年度城镇居民医保征缴工作于8月1日启动,个人缴费标准为成年人70元,未成年人40元,特别是第五次提高了财政补助标准,从2007年的每人每年50元提高到2013年的280元,这将为我市逐步提高医保待遇水平夯实基础。在出台基层医疗机构日间病床付费管理、新生儿“落地参保”等新政策的同时,自2013年8月1日起,我市启动了新生儿医保费补缴业务,即:新生儿在出生后4个月内办理户籍登记,可持户口本办理居民医保补缴费手续,并享受相关医保待遇。1—10月,城镇居民医保待遇支付42.3万人次,统筹基金支付14769万元;顺利完成居民医保二次待遇支付工作,2013年享受二次待遇支付的参保患者有37人,二次待遇支付222.1万元,其中11名患者首次基金支付与二次待遇基金支付合计达20万元;大病实际报销比例均达50%以上。2013年度城镇居民医保征缴工作于8月份启动,截止11月26日,全市累计参保533045人,完成年计划的107%。到计划单列试点的开展医改工作调研,拟订《基本医疗保险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4、加强社保基金科学管理,确保基金安全运行。严格执行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政策法规,加强社保基金稽核制度的建设,建立和完善规范基金管理的内控监管措施。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对基金财务软件系统进行改造,开发了自动储存备份系统,确保基金财务数据的安全。严格按基金支付流程,加强对养老金、抚恤金、丧葬费、个人帐户转移、一次性支付退保等各社保基金支付审核环节的监管;完成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年度考核,与163家定点医疗机构签订2013年度城镇居民医保合作服务协议,严格按协议审核支付医疗、工伤、生育、城镇居民医保等基金,杜绝支付不符合手续、不符合规定的支出项目及支出标准的单据行为的发生;通过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审核住院3.1万人次,扣除不合理开支350万元。完成居民医疗保险社区定点医疗机构联网结算系统的升级改造工作;完成专家远程考评病历系统的开发建设;完成医保基金智能监管平台数据试运行工作,进一步规范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提高审核效率和科学决策水平。科学编制2013年度社保基金预算,严格预算执行,定期分析社保基金运行基本情况,确保基金当期收支基本平衡。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协助开展用人单位社会保险费专项稽核检查工作,社保经办机构和劳动监察机构联合调查摸底用人单位6106家,已责令47家企业进行整改并收缴社保费413万元。

(三)深化人事人才工作

1、稳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管理,全市717家事业单位25516名人员履行了聘用合同签订手续,分别占应推行聘用制单位总数的95.4%和人员总数的98.5%。扎实推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开招聘制度的实施。强化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计划报备制度,规范有序地对人员招聘进行动态管理,本年度共有35家事业单位实行公开招聘计划审核备案,招聘岗位701个,截止11月底,共有18家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聘方案获准实施,拟招聘工作人员264名,现已有12家单位完成招聘工作,核准公开招聘拟聘人员77名;监督指导区级人社部门做好区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配合市教育局完成2013年度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的招聘工作,共招聘免费师范生30名安排到市直属学校任教;举办2013年度全市事业单位人事干部培训班,提高各单位人事干部落实公开招聘制度和人事管理业务能力。全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平稳实施,没有出现违规招聘、违规进人的问题,社会舆论反映良好。

2、强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完成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过渡,共过渡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686人、一级专业技术人员7866人、二级专业技术人员4340人。完成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改革试点工作,共评审通过5名正高级教师、12名高级教师、138名一级教师、74名二级教师。继续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在线学习,深化非公企业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印发《关于做好非公经济组织职称工作的通知》,建立非公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网上咨询服务”通道,提高职称服务质量。开展大中专毕业生起点资格认定和专业技术人员流动确认工作,共认定378人。协助省厅做好千百万人才工程部级人选的推荐工作,共推荐8人。开展事业单位岗位设置规范化工作,出台《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内部等级任职条件指导意见》,建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系统,提高岗位设置信息化、科学化管理水平,完成对367名事业单位人员的岗位调整工作。

3、进一步规范公务员管理。完成上年度我市新招考的7家单位46名公务员报到手续办理工作;完成我市2013年度公开招考的39家单位64个公务员职位的计划申报、报名审查、资格复审、体检和考察工作;指导9家单位面向全国或全省公开选调42名公务员。前3季度,共办理公务员调动(交流)29人、公务员登记和转正定级220人、市政府人事任免手续137人。同时,积极推进全市公务员队伍建设,加大公务员培训力度,探索正科级领导干部和乡镇公务员培训的新路子;以“需要什么补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继续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公务员网络在线学习培训,共设定22门课程、50学分;组织开展全市公务员基本功训练和普通话培训测试,我市获得全省公务员基本功竞赛一等奖;开展以“转换角色,适应履职需要”为主题的公务员初任培训,我市2012年新招录的105名公务员均参加了培训;举办新晋升正科级领导干部任职培训班,79人参训;举办公务员管理业务培训班,全市公务员单位105名人事干部参训。搭建公务员学历提高平台,对具有相关资质的公务员(参照管理人员)开展大专以下学历升专科和专科升本科学历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公务员学历层次、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做好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的建库工作,涉及全市302家单位7372名公务员的登记备案信息,通过了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的审核验收,我市名列全省第一,被评定为优秀单位。

4、扎实做好工资福利工作。进一步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特区津贴工作。继续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做好2013年我市990家样本企业薪酬调查工作,增加64个通用性、可比性较强的工种(岗位)的工资指导价位(现已达744个,涉及50个行业),并于7月份向社会公布。

5、做好干部计划安置和企业干部解困维稳工作。根据全省干部安置工作部署,通过前期调查摸底,掌握市属各单位及各区干部接收需求,采取双向选择与指令性分配相结合的办法,以干部考试考核综合成绩、个人填报志愿和用人单位需求情况相结合的安置方式,按时完成省里今年下达我市的营职以下(含技术级)干部接收安置工作。出台《再就业企业干部管理意见》,不定期举办困难企业干部座谈会,掌握该群体的动态,及时化解矛盾,全年共为272名困难企业干部发放困难生活补助508.1万元,为54名困难企业干部缴纳五项保险费85.2万元。积极做好自主择业干部安置报到、医保缴费、档案管理、政策咨询等工作。

(四)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在全市推行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五星”考评标准管理,调整我市及各区劳动保障监察、劳动用工和集体合同审查备案的管辖范围,实行属地管理,并制定出台《关于构建新时期和谐劳动关系的实施意见》,着力推行农民工工资月发放制度,开展规范劳务派遣行为专项行动。组织开展元旦春节期间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春暖行动”、建筑领域专项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用工和社保法律法规情况专项检查、物业管理行业依法用工知识培训等系列活动,并联合市公安、工商等部门,发动检查人员579人次,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检查行动,采取了重点检查与普遍检查相结合方式,突出重点地打击非法从事职业介绍活动的“黑职介”,并对我市证照齐全的职介机构和用人单位进行了普遍检查。同时,试行网上办案模式,劳动监察案件的受理立案、调查取证、后续处理、审批等程序均通过劳动保障监察网络操作,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了办案透明度。前三季度共执法检查各类用人单位3807家,涉及用工人数6.1万人;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数418件,在法定期限内的结案率达95%;责令补签劳动合同15016份,补办社保登记462人;为1969名劳动者追回被拖欠工资1990.5万元。参与处理突发事件120宗,涉及劳动者7256人,尤其是成功处置了年初易发、频发的农民工讨薪事件,比如:成功处理了37名农民工投诉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分公司拖欠120多万元工资一案、79名员工投诉优尼特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拖欠30多万元工资一案等,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自2005年以来,我市各建设工程项目共向我局指定银行帐户存入农民工工资保证金8.6亿元,其中,因工程竣工未发生拖欠工资的已退还3.8亿元,发生17宗拖欠工资事件,已从保证金中划支1072万元垫付1040名农民工工资。全市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总数为28.3万人,小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分别达80%和95%以上;已有2890家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工作,覆盖职工10.5万人。积极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收集用人单位信息29748家。完成市政工程开发公司、交易中心2家单位的102名企业改制职工的安置工作,涉及安置资金340万元;为128家市属单位16480名职工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手续。加强人事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办理工作,共立案844宗,结案788宗,调解裁决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工资、补缴社保费、二倍工资、加班费等共计726万元,较好地维护争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我市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工作获得国家人社部督查调研组的好评。

(五)加强自身建设。

积极推进基层劳动保障平台的规划建设,完成对12个社区服务平台的改建工作,并启动云龙计划单列镇就业社保服务平台建设;做好美兰区演丰计划单列镇平台建设的规划工作;申报秀英区、美兰区作为2014年国家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项目试点单位。同时,加强经办队伍建设,认真做好公共就业服务基本信息的收集、汇总和工作,摸清城乡各类人力资源的基本状况并动态维护,并以此为基础,扩展就业信息覆盖范围,提供更多更广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加快推广应用市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管理系统和劳动保障监察管理信息系统,拓宽信息系统覆盖面;整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子系统,实现就业、社保、劳动监察等信息资源共享,切实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水平。结合我局《行政执法预警和督查暂行办法》和《行政过错倒查暂行办法》的实施,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做好督查和预警信息化工作,切实提高全局依法行政水平。积极协调推进项、52小项行政许可审批服务事项进驻中心工作,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工作规程,规范一次性告知等工作制度,压缩审批环节,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套程序运作、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一个窗口送达”。开展“我为群众办件事”领导干部集中大下访工作,认真做好全国“两会”及博鳌亚洲论坛期间的维稳工作,组织参加市委书记市长大接访活动,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和积案化解,维稳工作取得预期成效,前3季度,共受理、分转、答复、督办、反馈来信80件,接待群众来访46批106人次,办理网络问政85件;受理“12345”热线办件455件,办结率、满意率均达100%;我局在全省人社系统工作会议上做经验交流。依托新改版的局门户网站,建立集信息、政务公开、百姓咨询、群众办事等于一体的网络人社,为办事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拓宽普法宣传渠道,联合交通旅游广播于每天早、晚黄金时段专题解读人社政策法规,共播出62个专题305期节目,11个局属单位和相关领导轮流上线,增强了市民对政策法规的知晓度。完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十二五”规划的评估工作,认真做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项调查统计和综合规划工作。对主要领导过于集中和繁琐的财务、人事等权力事项向其他班子成员进行适当放权,并认真落实《局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党组会议制度》、《局机关财务管理制度》和《人社系统每月工作汇报会议制度》等系列规章制度,强化局重大事项集体决策机制,凡涉及机关公务员招考、调任,事业单位招聘进人,转业干部分配安置,以及职称评定、调资调薪等敏感业务,以及大型活动、人事变动、大额经费支出和基建项目等重大问题都召开党组会或局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完善工作执行的督查机制,继续推行领导班子、各处室(单位)和4个区人社局负责人的每月工作汇报制度和定期督查督办制度,完善行政预警和责任倒查追究机制,及时解决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完善竞争上岗、交换轮岗机制,切实提高人社系统的工作效能和管理水平;实施重点工作考核办法,将工作目标、排名与干部推荐、提拔、调整、奖惩挂钩,真正使干部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

二、2014年工作计划

(一)强化公共就业创业服务。

进一步落实就业政策,丰富就业专题服务活动载体,积极举办各类现场招聘会,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三大群体就业。全年计划完成城镇新增就业5.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90%以上实现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万人;实现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的目标。加强中心城市家庭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推动家庭服务业发展。结合产业发展需求,逐步完善以企业岗位提升培训为主体、职业院校培养为基础、各类培训机构参与、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有机结合的定单式、定向式的职业培训体系,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完善对培训工作的网络监控管理,提高培训实效,提升就业稳定性。全年计划组织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1.2万人。按照充分就业社区的标准抓好基层平台建设,力争年内每个区均有2个社区达到充分就业社区的标准。

(二)统筹城乡社保体系建设。

加大社保扩面征缴和稽核工作力度,继续做好社保卡发放工作,全年实现“城镇从业人员养老保险、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城镇居民医保征缴参保率达98%以上”的目标,力争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指数全省排名前三。积极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进一步做好我市历年被征地项目、涉及人数和资金测算等情况的调查摸底、整理汇总工作,制定工作计划及具体的经办规程,配备经办人员,做好经办工作,确保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落实到位。积极探索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建设。做好高校应届毕业生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工作改革。加大医疗支付制度改革步伐,减少医疗资源浪费,加强定点医疗机构考核的规范性并建立年审制度,完善医保执业医师库。开展省内跨市县就医的直接结算。进一步规范工伤案件调查核实制度,科学做好工伤认定工作。严格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精确做好社保基金预决算工作,加强对各项社保基金征缴、支付和管理情况的督导检查,加强社保基金收支核算及数据统计分析,切实维护社保基金安全运行。

(三)稳步推进人事人才工作。

继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配合市编委办做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严格落实公开透明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理顺和规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制管理;建立事业单位机构信息档案,不断完善对事业单位的管理。加强非公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审批管理和诚信评估,树立1-2个人力资源服务诚信品牌机构。完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系统建设,在全市形成四级信息化管理体制。加强专业技术人才信息库建设,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信息网络化管理平台。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探索建立一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严格按规定和程序做好公务员公开考录和选调工作,继续完善公务员管理相关制度建设,推进公务员分类管理工作。以能力建设为突破口,加强公务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人事干部能力提升培训、公务员管理业务培训、学历继续教育、全员网络培训等,切实提高公务员培训质量和水平,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做好公务员工资试调查工作,完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和绩效工资改革办法,科学企业工资指导价位。

第9篇:征信合规管理培训范文

1.确保税收数量的稳定增长。

完善多部门税源联合排查机制,全面摸清税源底数,为税源监控与税款征收打下坚实的基础。优化税源监控机制,逐步确定机关业务科室收入责任制,多层次抓好税源监控,定期组织组织收席会,集中抓好乡镇税收、土地增值税清算、房土两税等重点税源、热点税源、难点税源的征收工作。丰富征管手段,充分发挥征收人员及相关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堵塞漏洞、挖潜增收。

2.确保收入质量的大幅提升。

始终坚持依法征收、应收尽收的组织收入原则,注重税源与收入的关联分析,严格把“内容的真实性、手续的完备性、程序的规范性以及标准的统一性”作为税收入库的前置条件。将风险管理与质量控制相结合,对违规操作“零容忍”,努力将税收弹性系数控制在合理范围。

3.确保服务职能的全面发挥。

完善收入计划编制、分配和调整机制,与财政、统计、国税等部门形成联合分析机制,建立区域联动、部门联动和数据联动的税收分析机制,全面提升收入分析与预测水平。围绕地方经济工作部署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深入开展产业转型升级、城镇建设等专题税收政策调研,辅导上级领导把握政策边界,用足税收调节空间,为地方政府税收的策划与统筹提供建议,包括纠正政府涉税经济行为、加强外来经营管理等。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和优化投资环境等方面工作,策应地方工业大突破战略。

二、深化征管改革,实现税收征管“基础牢、质量高、成效好”

1.抓好征管基础。

持续优化四三机制,结合当前推进实地核查工作,做好纳税人基础信息的完善与维护;还责于纳税人,加强申报缴纳资料的管理与审核。建设税源监控平台,针对非正常申报的契耕两税、小产权房、门临建安税、系统中未登记的欠税等进行系统监控。

2.抓好风险管理。

按照税源监控流程的节点,强化各部门的监控职责,加强税源、税户的分析与研究,逐步建立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税源管理规范与标准。健全风险管理的统筹与协调机制,着力完善机关职能部门与基层管理的风险发现机制;推行风险应对技巧和应对流程操作的“小班化”培训,深入排查和解决风险应对中的问题,提升应对质效。

3.抓好第三方信息利用。

着力构建范围更广、标准更高的第三方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设置关联性风险管理指标,实现契税、耕地占用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及相关印花税关联性、链条式、一体化管理。着力推广第三方数据验证平台开发应用,确保数据真实性。

三、建设法治地税,实现依法治税“理念新、制度全、落实好”

1.加强制度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省局《关于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意见》,对依法治税各项制度进行重新梳理、健全、规范,完善依法行政考核评价机制,建立依法行政指标并层层分解。设立风险评查制度,从法律依据、执法程序、证据应用、文书规范等方面进行检查评比,健全税收执法风险防控机制,切实增强税收工作规范性。

2.规范执法行为。

厘清征纳双方权利义务边界,明确税收执法标准,重点规范行政裁量权。建立分行业、分规模的纳税人信息管理制度,对重点企业推行全面管理,确保基础数据“零差错”,对一般企业选取关键指标规范化管理。优化执法程序,统一涉税事项处理口径,认真落实国家出台税制改革举措以及税收优惠政策,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加强减免税和缓税审批管理。同时,增强执法刚性,加强稽查力度,加大处理处罚,通过通报一批典型案例,发挥稽查震慑力,维护税收秩序,保障公平竞争。

3.加强执法督察。

严格执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完善责任考核和过错追究办法,定期开展执法检查,重点关注风险集中和征管薄弱环节,查找日常执法中的风险点,对税额核定、发票管理、中等风险应对、减免税审批、税务稽查、行政处罚、存量房交易税收管理、非正常户管理、零申报和涉及人财物管理等容易发生问题的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排查,集中研究防范措施,制作《行政处罚执法风险图示》,切实提高税务人员风险防范及应对能力。

四、突出双提双降,实现纳税服务“高标准、高效率、高关注”

1.落实好县级服务规范。

做好《全国县级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的宣传辅导工作,组织开展对税务登记、税务认定、发票办理、申报纳税等九大类72项212个服务事项1120条纳税服务规范的研究分析,实现本地化运作。

2.做好纳税人宣传辅导。

依托“纳税人学校”,加大针对性强的“小班化”辅导,定期组织培训需求征集,对网上办税、退税申请、项目登记等应用率高的分批次连续培训,对医院、学校、房地业等按行业分类辅导,采取实名制培训,做好培训组织和管理,切实解决纳税人涉税资料填报、办税软件操作等问题。

3.大力推动服务品牌创建。

大力推广地税公众微信平台的应用,扩展服务范围以及服务项目。继续加强二维码的开发应用,充分发挥其宣传、辅导、查询、防伪、办税、调查、推广等功能,形成具有特色的服务品牌。着力推进办税厅分流工程,主动引导纳税人在家申报、网络办税,努力推行税务登记外包,减少办税厅服务事项,减轻服务压力,提高办税效率。

五、强化教育引导,实现税务队伍“精业务、能干事、严自律”

1.加强岗位技能培训。

以整体素质提升为目标,以岗位技能为重点,坚持“缺什么学什么、少什么补什么”的培训原则,做优教育积分管理,进一步强化会计知识培训,推出会计培训班、建设模拟做帐室、建立会计培训基础等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