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型会议范文

大型会议精选(九篇)

大型会议

第1篇:大型会议范文

选择一套视频会议系统,不仅能让大型企业跨区域沟通变得更容易,而且能够节约时间和成本,实现协同工作。目前,很多大型企业已经用上了视频会议系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他们有时会走进某些误区,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在这里,我们总结出几点,供用户选型时参考。

建立项目组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大型企业在选购视频会议系统解决方案时,应一切以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在选型之前,许多大型企业的做法是先成立一个由3~5人组成的视频会议方案选型项目组。该项目组一般由企业CIO和有经验的IT部门成员构成,有些企业也会考虑请第三咨询机构的专家参与进行指导。项目组的职责是审批项目预算,与系统提供商沟通谈判,以及对项目实施进行指导、支持。

一般而言,大型企业根据自身行业特点对远程培训、多点会议、远程技术支持、远程客户交流等视频会议系统应用需求各有不同程度的侧重,他们非常强调视频会议系统的安全性,强调投资保护,并且关注系统的稳定性、功能多样性、服务优劣等指标,希望利用更少的资源来完成更多任务,以达到提高办公效率、节省时间与经费、缩短决策周期的目的。因此,项目组成立后的首要任务是了解企业需求,明确视频会议系统的建设目标。这时,大型企业需要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IT现状和背景如何?大型企业所处的业务环境和IT环境的不同,对视频会议解决方案的需求也大相径庭。比如,如果企业IT系统历史较长,出于投资保护考虑,往往对视频会议系统的兼容性要求很高,以达到和企业自身系统互联互通的目的,同时保持先进性。大型企业一般采用专网接入方式,能实现较高性能的音视频传输。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一般会考虑基于硬件的视频会议解决方案,但这种方案的可扩展性较差,不能灵活地根据客户需求进行调整。因此企业需要了解自己的业务应用需求,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案。

业务应用需求如何?大型企业对视频会议的功能需求涉及音频传输、视频传输、数据共享等方面。例如,教育类企业对系统远程培训功能的要求较高,外向型企业要求系统能够扩展到海外网络节点。而有的大型企业对数据功能的需求比较强烈,希望系统支持电子图表传输、支持文件共享功能。

企业对功能需求优先级如何?一般而言企业的视频通信需求可归纳为五个方面:1.音视频清晰流畅,真实的沟通体验;2.使用便捷,即开即用,每一位员工都会使用;3.成本节约,合理的建设成本和低廉的使用成本;4.维护简单,无需专业维护管理人员;5.应用丰富,满足会议、协作、培训等丰富的业务需求。因为大型企业的特点不同,需求优先级将有所不同。有的把安全性放在第一位,有的则稳定性优先。

如何进行成本预算?视频会议系统除了初期投资外,还需要企业承担维护费用,这部分费用,企业在进行成本预算时也应考虑进去。

确定建设模式

是自建视频会议系统还是采用租用模式?项目组要明确下面几点:企业由哪家网络运营商提供服务,企业对视频会议系统的使用频率如何,视频会议系统的预算成本是多少?回答了以上几个问题,项目组就能决定企业建设视频会议系统采取哪种模式。

一般来说,对比自建模式和租用模式,企业往往会很自然地认为租用模式的成本更低,值得采用。但许多企业的实践经验证实了该观点的片面性,因为租用模式常常会产生很多缺陷。

从系统架构考虑,视频会议系统基于企业基础网络建立,企业可以对整个建设过程充分把控。而租用模式则无法把控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从系统使用频率考虑,企业自建系统虽然一次性投入较大,但也会带来高产出。如果企业使用频率较高,系统的投入产出效应也会较高。这时,租用模式反而不够经济。

选择供应商

目前,我国视频会议系统主要分为两大阵营。一是传统的基于专线的硬件视频会议厂商,包括一些国际知名大公司。这种基于专线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的硬件解决方案由于要建设专网、设备昂贵、管理成本高、并且同时支持的群组会议成员少,很难提供音视频之外的数据功能和会议管理功能,往往无法适应用户的新需要。二是基于互联网的纯软件视频会议系统。它可以轻松地扩展到桌面,但图像声音质量却有待提高,稳定性不强,维护的成本比较大。

目前,一些国际公司在基于专线的硬件视频会议系统上实力雄厚,应用案例丰富,处于垄断地位,在政府和垄断行业覆盖率较高。而在软硬结合领域,民族厂商开始崛起,已经以领先的技术和强大的服务,成为市场上较为强劲的力量。

如果企业对视频会议系统不太熟悉,可以通过拜访同行业视频会议系统用户了解应用情况。最好找和自己规模、特点及行业类型相似,以及实施了不同视频会议系统的用户,进行实地考察、交流,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全面了解各种不同视频会议解决方案的优劣。

评估各家方案

在项目招标过程中,各家企业都会提交方案建议书,用户需要认真衡量比较各家建议书。经过上述考察后,大型企业会从行业、用户的角度,对视频会议系统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就需要直接评测和测试不同视频会议系统的优缺点了。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要把视频会议的成本因素考虑进去,如果超过企业预算太多,应该在前期排除。

方案测评主要指对方案的一些关键指标进行考量,如安全性、清晰度、稳定性、兼容性、数据功能等进行测试和对比,这些性能分析包括先进性、实用性、可扩展性、开放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等,然后得到技术总分。

综合考量 确定最优

经过以上步骤之后,选型的几家重点厂商也就确定下来。剩下的工作就是综合评估,确定适合大型企业的最优视频会议解决方案。

综合评估除了前面提到的性能和功能指标之外,对视频会议厂商品牌、应用案例、服务经验,以及性价比等都必须进行考察。显然,选择行业内主流品牌,拥有丰富应用案例和实施经验、服务网络发达以及售前、售中和售后反应迅速的厂商,更受青睐。当然,性价比及企业的预算是一个硬指标。那些符合企业预算,性价比高,同时其他指标也不弱的解决方案,将赢得最后的胜利。

第2篇:大型会议范文

精心策划

策划是为了完成既定目标,解决特定问题,借助科学方法和艺术手段构思、设计、制定工作方案的过程。做好大型活动需考虑如下策划工作:

一是挖掘深刻的政治内涵。党政机关主办参与的大型活动有别于单纯的商业活动,除了展示党政机关形象、倡导模范行为之外,往往还有传递思想、表明立场等深刻的政治内涵。挖掘大型活动的政治内涵就是在策划活动主题、设计活动背景、构建活动板块、衔接过渡环节的过程中,要以政治内涵为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以政治内涵主导构思、贯彻行动。有时为了表现或突出活动内涵,需要围绕主题设计若干主题单元。这些主题单元构成了活动的主体,转化为活动中一个个令人难忘的瞬间。

二是构思新颖的活动创意。独特的创意往往能深刻表现特定的内涵,越是宏大的内涵越需要通过完整的创意规划和细腻的创意题材体现出来。当然,锐意创新不等于放任冒险,党政机关主办参与的大型活动求新求变的前提是安全、平稳、顺利。

三是搭建丰满的主题框架。大型活动的主题和内涵确定后,策划者需要构建合理、可行的活动单元作为主题的表现手段。不同的活动单元构成了若干分主题,并衔接、缝合为一个丰满的活动主体。大型活动在强调活动整体性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不同的活动单元间架结构的合理性及过渡空间的可通过性。实践中,在活动主题以及活动单元确立后,必须通过实操演练等方式确保过渡的稳定和衔接的通顺。同时,还要考虑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通过制定预案防止活动的意外中断。

四是勾勒完美的组织细节。“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句话对于组织大型活动而言有两层含义:一是活动的规模越大,控制的环节越复杂,琐碎的细节越多;二是活动组织得越成功,内容越精彩,在细微处越见精神。成功的策划就像是精湛的雕刻,既要注重整体的把握,更要抓住枝叶的塑造。细节所勾画出的细腻与精致,往往能够让人在感受大型活动浓厚氛围的同时,引导人去关注活动中的细微之处,从而给人留下更加难忘的印象。

科学组织

组织工作是大型活动的主干,组织越科学,内容越精彩。按进程,大型活动的组织可分为不同阶段,各个阶段之间互相支撑又共同作用。

一是充分的可行性研究阶段。举办大型活动,必须考虑活动是否有必要举办、举办能否成功、举办后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在组织活动之前,必须预先对活动能否安全稳妥举办并实现预期效果进行详细的研究,以确保大型活动决策的正确。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不仅要充分论证活动的必要性、可行性,还要对各种活动预案进行比较分析论证,提早研究活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突发性问题,并准备好周密的处置方案。同时要高度重视对活动实施后的政治舆论、社会影响、经济效益的科学预测和效果评估。

二是严格的审查批准阶段。大型活动特别是大型文体活动举办前需要取得公安、文化等部门的行政许可。多数情况下,由于需要设置户外大型广告、搭建大会展台及布线等,又涉及市政市容、安全生产、消防等部门的职能。事前要把活动现场的效果图、平面图、电路图等递交有关部门审查和批准,建设过程中还需要这些部门进行安全检查等。在大型活动中,以上部门的作用不仅体现在行政许可和行政监督等行政管理方面,在活动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和组织策划阶段就有可能已经深度介入。活动中各部门协同制定有关技术方案,沟通协调涉及的审查批准事项,根据不同的行业标准和技术准则,提出严格的要求,进而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大型活动策划方案,并协同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共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三是周密的组织协调阶段。组织协调是大型活动顺利进行的脉络和触角。大型活动是复杂的开放型系统,诸多活动板块和环节会产生不特定的沟通对象,每个对象都要采用相应的方式与之进行有效沟通。如果某些活动是重复举办的,例如四年一次的“奥运会”、足球“世界杯”,因有成熟定型的技术标准及大量惯例、先例,基本能够界定好活动项目的目标、范围和工作模式,但仍会产生海量的组织协调工作。如果主办的大型活动无先例可循,组织过程中任何理解上的差异和行动上的不一致都要通过协调和磨合来达到统一。组织协调貌似简单,实际上相当复杂。这种复杂性不仅表现在协调层次的多样、协调主体的众多,还体现为信息在沟通环节的不断过滤和消耗。因此,大型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既要有召开协调会议形成的书面文件、会议纪要等正式沟通,也要有口头表达、邮件联络、电话、短信等即时沟通,以确保沟通的有效性。工作层的沟通环节存在务虚和务实两种模式,务虚模式主要是工作层揣摩主旨意图,领会领导精神。务虚不是言之无物,工作层要通过务虚初步碰出活动的目标和工作范围。务实模式则是在原则框架下的细化和实施,是工作层针对遇到的问题,各尽所能作答,恪尽职守解决问题。

第3篇:大型会议范文

关键词:中等收入群体;橄榄型社会;建设措施

同志在2016年5月16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强调,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必须坚持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为人民群众生活改善打下更为雄厚的基础;必须弘扬勤劳致富精神,激励人们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必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处理好政府、企业、居民三者分配关系;必须强化人力资本,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力度,着力把教育质量搞上去,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发挥好企业家作用,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化解困惑,保障各种要素投入获得回报;必须加强产权保护,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加强对国有资产所有权、经营权、企业法人财产权保护,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增强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感。

一、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建设橄榄型社会的重要意义

什么是中等收入群体?国际通行的标准是收入处于社会平均收入或收入中位数及其附近区间的劳动者。我国高度重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形分配格局。

从历史的发展过程来分析,不同社会的发展阶段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不同产业结构,进而也会形成不同的社会阶层结构。比如在传统的农业社会,农业是主要的产业,农民是主要的社会阶层,并且这种社会阶层结构呈现“金字塔型”,由于在这种社会阶层结构中大量财富由少数人占据,所以会造成社会不稳定。而不论从理论角度还是从实践角度来分析,“橄榄型”社会阶层结构是现代社会中相对较为稳定的产业结构,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处于向现代社会发展的转型期,故而与之相对应的社会阶层结构也正由“金字塔型”结构向“橄榄型”结构转变。

具体而言,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建设橄榄型社会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社会不应该有极大的贫富差别,而是要通过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允许先富带动后富,最后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就是要使富裕者的比例扩大,促进更多低收入者进入到中等收入者群体中来,也就是说,中等收入者的比重越大,就表明社会结构中的贫富差距和两极分化程度越小。

二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能够促进社会发展稳定。中等收入者群体数量庞大,从事不同的职业,处于社会高收入者群体和低收入者群体之间,可以有效缓解高、低收入群体之间的不平。如果中等收入群体比例不断增大,并且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性力量,会促进社会发展处于相对稳定和持续发展的状态,进而能够有效避免贫富两极分化现象的发生,最终有效协调和化解贫富之间的矛盾。

三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众比重有利于促进分配结构合理化。扩大中等收入者群体比例能够缩小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进而推动以中等收入者为主体的“橄榄型”分配结构,这种收入分配结构不仅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兼顾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能够更好体现社会公平。

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建设橄榄型社会的建议措施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重点和难点是:一方面要使偏低收入者群体进入中等收入群体,另一方面要让现有的中等收入劳动者不因为各种原因重新下掉到低收入群体。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建设橄榄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只有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才能实现社会财富分配结构的合理化,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1)进一步完善和谐社会的运行机制

完善和谐社会的运行机制需要充分顺畅社会流动机制,实现社会流动要合理打破不同社会阶层之间所存在的壁垒,才能更好的缓和社会地位差别之间所造成的冲突和矛盾,同时还要注意形成科学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注意协调不同阶层之间的关系,进而才能形成公平合理的社会保障机制,进而化解微观层面所存在的利益摩擦。

(2)推动市场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需要注意进一步推动市场化发展,居民收入多少直接由生产力水平的高低来决定,所以只有不断发展生产力,才能提高居民总体收入水平,当然居民总体收入水平提高,中等收入水平自然也就会相应地提高。从这一层面来分析,只有不断推动我国市场化改革,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才能更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切实解决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均衡的问题。

(3)促进分配制度改革化发展进程

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促进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加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发挥市场在资源分配中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自身的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等方式首先富起来,然后再分配环节注重公平合理分配,尤其要注重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

三、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我国的社会产业结构正处于工业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阶段,与其相对应的社会阶层结构也正在由“金字塔型”结构向“橄榄型”结构转变,针对当前中等收入阶层规模不大的现状,需要全方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才能扩大中等收入阶层规模,促进橄榄型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陆学艺.调整社会结构才能真正解决当前的发展难题[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2).

第4篇:大型会议范文

[关键词]大型会议活动;吉祥物;时代特征;文化内涵;艺术表现;象征意义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5-0290-01

1 简约风格与吉祥物设计

简约,是当今流行的设计风格,简约设计有它的特性:一、简约不是简单,更不是空洞。它在内容上不是简单的删减,而是提炼与浓缩、概括与升华。二、简约是一种时尚。所谓时尚,即新颖趋时,指在一个时期内,人们由于方方面面的因素所形成的一种群体追求、欲望、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和审美标准等。时尚并非一味摈弃传统,而是对传统的一种扬弃。时代呼唤简约,一切平面设计都在因循这条规律,极简艺术设计家莱因哈特说:“艺术超然于万物。”回归简约设计的艺术潮流引领着其他设计领域的反璞归真。

2 传统元素应用与吉祥物设计

东亚运动会( 英文 :East Asian Games,简称东亚运、EAG),是由东亚运动会总会所举行的地区综合性运动会 ,四年一度,参赛国家或地区是东亚运动会总会之成员、非正式成员及被邀请的国家。第六届东亚运动会将于2013年在我国天津举行。这将是天津第一次举办国际大型综合性运动会。

东亚运动会吉祥物造型与艺术表现形式借鉴了享誉中外的杨柳青木版年画与泥人张彩塑,具有鲜明的天津地域文化特征,亦有很高的象征意义。细腻的笔法、秀丽的人物造型、明艳丰富的色彩、富于动感的线条,使两个小天使圆润丰满,笑容可掬,充满了活力与激情。

东亚运动会吉祥物的设计,不仅着力体现天津的地域特色和地方文化,更是将天津人民热爱生活热爱体育运动,热情好客的感彩充分的体现出来。设计理念和设计表现方式正是基于对大型活动的综合考虑,立足于天津文化与历史,设计出的饱含着浓厚情意的吉祥物作品。愿这两个美丽的天使给天津带来吉祥、幸福与快乐。

3 体现民族传统文化内涵

本土文化是我国大型会议活动吉祥物设计的重要内容,运用民族吉祥图案的象征寓意,从传统艺术形式中寻找创作灵感。

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的设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作为一个国际级的大型运动会,吉祥物的设计需要填充在其中的情感更为复杂。对其的要求也更多,更丰富。面对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在数以千记的素材和资料中怎么整合这些理念呢?或者说用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来选择这些元素,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构思是首先要解决的。设计师同样选择了体现国家地域特色和国家地域文化的主题。五个拟人化的福娃,英文译名为Fuwa.分别为:“ 贝贝 ”、“ 晶晶 ”、“ 欢欢 ”、“ 迎迎 ”和“ 妮妮 ”。“福娃”的色彩与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来源于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向世界各地的孩子们传递友谊、和平、积极进取的精神,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国家的文化和特色以及情感,被这5个福娃的形象所清晰而生动的展现出来。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理念整合,也是非常充分的民族感情的表达。

4 借鉴吉祥物设计的历史经验,符合时代审美要求

要把新时代的元素融入吉祥物设计的艺术创作中,无论是题材还是表现形式,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特色也要与时俱进,才能符合现代的大众的审美要求。

这一届的冬奥会,吉祥物采用了野人的形象。是根据温哥华所在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神话传说所创作的3个卡通形象。这也是温哥华地域文化的体现,更体现了民族的特色与民族的感彩。从运动会这类大型活动的吉祥物来看,都不难从其设计构思与表现形式上看出吉祥物的感情偏向与对感彩的渲染。这是吉祥物设计的一大宗旨。因为地方特色与地域文化的主题选择必然包含着当地人民的丰富历史经验与包含感情的民风民俗。成功的大型活动吉祥物设计无一不体现着情与意的交叠和相融。而大型会议的吉祥物和大型活动吉祥物设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情与意始终贯穿在设计之中。

大型会议活动吉祥物的设计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平面设计内容,它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设计过程中,更多的考虑吉祥物的民族性、地域性、历史性和文化内涵的表达,以及思考如何体现当今时代文化、审美的最高要求。奥格威说过:“创作过程要求的不只是理解,大多数独到的构思甚至无法用文字来表达,是不可信传的。它是一种意念,受制于直觉,受潜意识启发,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所产生的。”所以我们想通过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来推动大型会议活动中吉祥物设计的发展,需要更丰富的知识面和对世界更深刻的认识,需要探索,需要创新,设计出赋有现代潮流,时代特征,同时充分反映主办城市的文化和历史特色的吉祥物。虽然我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在今天仍以某种形式传承下来,但在传承传统的同时,中国更应当增加与世界交流的深度,增进与时俱进的尺度,在吉祥物身上既体现出“人文精神”的宗旨,也表达出主办城市的思想内涵,将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时代特征展现给世界。所以,我们的设计师必须肩负起大型会议活动的历史使命,从民族文化和传统艺术形式中寻找创作灵感、借鉴历届吉祥物设计的成功经验,将符合时代要求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融入到新的吉祥物设计中来。

参考文献:

[1] 程燮阳.试论大型会议活动吉祥物设计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D].天津美术学院,2013.

[2] 戴水姣.从奥运吉祥物看动物词汇的东西文化内涵[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08, 8(1):114-117.

第5篇:大型会议范文

深化认识,充分发挥泰州金融改革创新的示范带动作用

牢固树立先行意识。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充分认识泰州金融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加大支持推进力度,积极帮助泰州市发挥自身优势、深化金融改革、探索金融创新,推动更多的金融改革举措和创新业务在泰州先行先试,把牌子的“含金量”真正转变为发展的“含金量”,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区域改革创新试点经验,为全国金融改革发展探索新路。

牢固树立创新意识。产业转型升级,必须要插上两个翅膀,一个是科技的翅膀,一个是金融的翅膀。试验区建设要以解决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着力点,大胆突破,勇于创新,研究和推进改革创新试点工作。要对泰州金融改革创新给予最大的包容和

足够的空间,通过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找到“以点及面”乃至未来可以在更多地区推广复制的路径和模式。

牢固树立大局意识。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仅仅是金融部门和泰州市的事,全省各相关部门都有责任,是共同的责任主体,都要主动担当。要以前不久召开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为动力,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和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中心任务,牢固树立金融改革试验全省“一盘棋”意识,上下同心,全力以赴,扎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聚焦重点,切实加大泰州金融改革创新推进力度

紧扣重点工作。我省实施方案明确的重点工作,是在多方面认真调研基础上,省、市政府多次讨论研究确定的,是现阶段泰州市在金融改革创新方面急需做的、可以做的、并且能够取得突破的。领导小组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尽快组建专门工作班子,组织精干力量,深入开展调研,细化实施方案,全力加以推进。

紧扣重点环节。抓住关键环节,才能事半功倍。对于试验区建设重点工作中的每一个具体事项,都要排出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尤其要梳理出推进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和制约因素,制定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措施,确保工作有力有序推进。这方面泰州市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已经梳理制定了五年责任分解106条及2017年工作重点40条,明确了主办部门和协办部门及时间要求。前段时期,领导小组牵头省有关部门对照总体方案和我省实施方案中的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形成了试验区建设任务分解方案,这次会后将制定下发。省有关部门要对照目标任务,抓紧研究制订具体的实施措施,确保方案落到实处。

紧扣重要时间节点。金融改革创新工作,启动阶段需要一鼓作气,重要工作力求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试验区获批一周年之际,我们也要做好上级部门调研检查的准备,这是两个非常关键的时间节点。泰州市和各有关部门在制定序时计划时,要紧扣这两个关键时点,力争尽快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

密切配合,形成推进泰州金融改革创新的强大合力

加强组织领导。泰州市金融改革试验区获批以来,省市两级已分别成立金融改革领导小组,负责金融改革的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两级小组要精心组织、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省金融改革牵头部门要按照省金融改革领导小组的工作目标和要求,统筹做好面上工作,定期听取推进报告,加强督查督办,协调处理制约性难题。泰州市政府要切实担负起试验区改革的主体责任,加强金融改革工作的推进,细分任务目标,加强过程管理,组织督查督办,开展考核评估,及时通报信息;各责任主体要围绕金融改革任务分解及重点工作,寻找切入点和突破口,努力形成“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省有关部门既要加强与国务院有关部委的协调沟通,也要主动深入基层,了解泰州金融改革推进进度及状态,努力构建信息上下贯通、工作有序推进的格局。

加强上争对接。金融改革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作为部级金融改革试验区,及时把握国家政策动态,争取更多的支持十分重要。一要争取政策支持。省有关部门和泰州市政府要充分研究国务院通知精神,对于需要上争的项目或事项要加大上争力度,积极汇报争取。要充分利用14部委下发的总体方案,在成立地方法人证券公司、保险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和涉外金融创新等方面加强与国家对口部门的汇报争取,力争让《总体方案》中的政策变成更多“真金白银”的硬措施。二要争取工作支持。省政府将商请人民银行牵头,邀请十三个部委建立泰州金融改革部省联席会议,构建高层次、高规格的国家部委和省市县统一协调、分头推进的工作机制,加强对泰州金融改革的指导,并力争在三季度召开首次会议。省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上争沟通,争取尽早建立部省联席会议制度。三要争取智力支持。要积极推进泰州市与相关部委、省级金融管理部门、高等院校、金融机构建立双向挂职锻炼机制,多层次、多形式开展金融人才引进培养工作。同时,支持泰州市通过建立金融智库和产业金融研究院,举办金融高层论坛,承办部级或区域性金融学术交流会议等形式,推动金融改革创新智力交流。

第6篇:大型会议范文

(一)会议型酒店的内涵 会议型酒店通常指的是具有会议功能以及展示设备的酒店,其目的在于为商业洽谈、企业活动、产品展览以及各类会议、研讨提供配套服务与设施,所以会议型酒店在饮食、住宿、娱乐等一些基础功能之上还具备会议空间服务。当前我国对会议型酒店尚无学术定义,一般认为会议型酒店与普通酒店的区别在于会议场地,能够独立承接和举办会议,并且具有适当多媒体设备是会议型酒店的显著特征。酒店从业人士称会议型酒店的主营收入有50%以上来源于会议接待。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在2007年起草了“会议饭店建设与运营指南”,该指南提出“会议型饭店即以会议作为主要市场定位,并且具备相关住宿、餐饮、会议、展览等服务功能的饭店建筑。

(二)会议型酒店的特征 (1)住宿特征。会议型酒店的客房数量通常较多,所能接待的住宿人数最少要等同于会议室最大容纳人数;(2)会议功能。酒店内最少搭配一个大规模会议室或多功能厅,以及若干中小型会议室;(3)会议接待收入占主营收入的比例高于一般酒店。具体比例通常不低于主营收入的35%,但并无硬性指标,比例可能会因各地区经济环境与酒店业经营情况而不同。从财务角度来看,会议型酒店总营业收入构成通常以会议为核心,餐饮、客房、娱乐等收入时常被会议服务所带动,传统酒店服务所创造的营收会因会议接待数量而增长或降低,在尚无部级别或普遍认可的会议酒店统计数据的情况下,只能从新闻、杂志、网络等一些信息渠道对会议型酒店发展现状窥得一斑。“中国酒店市场调查报告”中指出,目前会议型酒店在酒店业总收入中占有的比例约为28%左右,低于美国会议型酒店所创造的35%收入份额。每逢大型会议将要在某些地区召开,承办会议的酒店通常也会出现在报道当中,会议型酒店十分注重周边环境,因为会议酒店不但要接待商业人士,某些领导政要、影视明星、体育明星、各类艺术团体也经常会选择会议型酒店入住,因此目前我国正涌现出许多新建或在建的会议型酒店,这无疑让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巨大的投资开销以及占地规模往往给会议型酒店带来了不小的经营风险,会议型酒店的商业资本很少来源于民间,多数由政府投资或半政府投资经营,会议市场不断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支持力度与日俱增。

会议型酒店经常被当作是象征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繁荣的标志之一,只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会议型酒店才会展现其服务价值。会议型酒店同样包含在国际酒店分类标准中,而我国现阶段仍然将其作为新兴的酒店业分支,在所谓的“一线城市”或者经济活动十分繁荣的城市地区可以发现一些会议型酒店的身影,这一类酒店通常具备独特的功能与服务特点,强化会议型酒店发展,非常有利于吸引海内外企业或组织前来洽谈业务,为商业会议、产品研讨、学术研究等一些活动提供空间,会议型酒店能够在短时间内塑造客户对该地区的印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繁荣,会议型酒店也被注入了活力,在一段时间内会议数量持续增长,使得会议型酒店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此同时,党的十提出了“勤俭节约,拒绝浪费”的倡议,会议型酒店政府业务量势必随之降低,消费趋于理性和节约,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整个酒店业必然会迎来新的格局,通过构建战略成本管理体系来优化会议型酒店经营模式,从长远角度来看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二、会议型酒店成本管理问题分析

(一)成本管理误区 我国酒店成本管理始终存在一定误区,许多酒店经营者认为降低设备损耗、减少成本支出绝对额即是成本管理的全部内容,并将这两方面定位成本管理的最终目标,但实际工作中所投入的分析力度和财务手段明显不足,过度控制支出,在许多不必要或具有创收潜质的环节盲目节约开支,致使酒店发生成本和效益一同降低的尴尬局面。会议型酒店同样如此,许多会议型酒店陷入压缩开支、效益降低、加强开支压缩、效益下滑更加明显的恶性循环,问题的根源在于酒店管理层对于成本控制的认识过于片面,在强调节约开支的同时还要求提高服务质量,仅重视效益成果而轻视经营过程,这样不但令酒店蒙受损失,而前来消费的客户也很难得到满意的体验,最后逐渐丧失竞争地位,许多地区的会议型酒店甚至出现了寡头垄断的不良市场环境,十分不利于行业持续发展。此外,会议型酒店经常把成本管理范围限制在生产范围,许多成本管理的重要因素没有得到重视,例如资金链、物流、信息管理等,管理要素的大量缺失,让许多会议型酒店的成本管理很难上升到战略高度。另一个误区在于,会议型酒店的成本管理主体非常模糊,长期将成本管理完全交给财务部门,在赋予任务的同时并没有提升财务部门的管理权限,财务人员、酒店经理、业务主管以及服务人员始终处于脱节状态,成本管理目标无法从财务部门传达到基层员工,普通员工完全没有参与到成本管理活动,对于怎样执行成本管理任务以及相关控制方法更是毫不关心,而缺乏成本意识的根本原因则在于积极性的缺失,参与成本控制活动与漠视成本管理在结果上是一样的,积极参与成本控制的员工得不到奖励,而漠视成本控制的员工也不会受到处罚,成本管理在会议型酒店中的执行力度非常弱,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势必要扭转酒店管理层的认识误区,否则成本管理的收效很难有起色。

(二)经营战略深度不足 经营战略往往可以决定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而会议型酒店却普遍缺乏经营战略的制定深度,这一现状同样引发了许多成本管理问题,同时也是导致会议型酒店成本管理体系不完整的主要原因。传统成本管理主要着眼于成本控制,在现阶段已经很难应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变化,而且在传统管理模式下企业缺乏一个合理的经营战略。多数会议型酒店依旧沿用传统成本管理体系,在可能产生成本的各个经营环境中严防死守,希望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费用,但在实际控制活动中却经常适得其反,例如许多酒店基于成本的考虑,减少会议室各类多媒体设备的数量,选择使用效果较差但价格低廉的会议设备,或者仅仅对大型会议室加强投资,而中小型会议室的相关设施则大幅度缩水,甚至为了平衡支出,在餐饮及住宿环节实施控制,提高菜品和住宿价格,同时降低餐饮及客房质量。酒店业对于细节的要求往往高于其他服务业,忽视细节的经营战略明显缺乏深度,对整个成本管理体系也十分不利,如此一来必将导致客户满意度降低,甚至为酒店招来恶评。任何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都需要进行成本管理,但将成本管理与经营战略相结合,从成本管理角度摸索战略深度,往往能够收获更为明显的控制成效。因此,会议型酒店要想适应复杂的外部环境,就必须提升经营战略深度,摒弃一味强调节约的成本控制手段,让成本管理体系结合经营战略,为成本管理过程提高技巧性。

(三)专业人才匮乏 会议型酒店是专业会议服务的主要提供方,但目前人才储备情况却不容乐观,前文所提到的成本控制执行力度低,专业人才匮乏也是该问题的成因之一。与西方会议服务业相比,国内会议型酒店在专业性以及人才队伍方面显然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不仅关乎着服务质量,同样对经营战略与成本管理体系构成很大的影响。我国会议酒店起步较晚,专业院校的酒店服务管理课程无法对应会议型酒店业务需求,致使现阶段会议型酒店专业人才断层,许多必要礼仪和服务方法仅仅在培训过程中口传心授,实际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某知名点评网站曾针对50家国内会议型酒店进行过调查,具有成熟、完备、令人印象深刻的会议接待能力的酒店,在其中仅有10家,所占比例为20%;相当一部分调查对象缺乏对服务水平的认识,专业人才匮乏,而且会议型酒店的从业者多数没有专业的服务管理教育经历,人员流动性很强,包括主管级别在内的员工经常出现大的调整,这同时也验证了成本控制得不到执行的根本原因。

三、会议型酒店战略成本管理体系构建

(一)明确战略成本管理体系 “战略”是从军事领域逐渐被引入到管理学当中的词汇,它泛指具有全局性关键作用的组织策划活动,企业通过战略定位来塑造产品与服务,在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寻找出路,制定相关营销策略,定位消费者人群。对于会议型酒店来说,战略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引导或决定酒店的全局发展路径,从四个角度来制定经营策略:核心业务、价值创造、竞争对手以及目标客户群体。而在成本管理体系构建中,战略定位使关键的成本控制环节产生差异化,即区分本企业与其他竞争对手之间的经营策略,通过相异于其他竞争对手的成本管理方法来创新,战略分析过程为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广阔视野,使得酒店自身能够明确业务优势,规避经营风险,让成本管理真正发挥出作用。

成本管理体系战略化,实际上是一个重新分析市场竞争环境的过程。优秀的成本管理体系需要考虑许多环境因素,例如地区经济、政治、社会、资源、管理者预期、股东价值以及相应的文化环境等。让成本管理体系上升到战略高度,必须采用合适的方法,将众多影响因素逐一归类,然后展开综合分析。国内外成本管理指导书籍中不断反复强调,想要让成本管理实现战略定位,除了系统分析地区环境外,还要运用合适的分析方法,例如外部环境分析法以及SWOT分析等。对于会议型酒店来说,在现阶段市场环境中所采用的优化策略,分析切入点可以从行业环境、竞争程度、营销方式等一些角度出发。

(二)利用价值链分析优化成本管理 价值链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正确实行战略成本管理,避免了传统成本管理只关注内部成本消耗,将狭隘的分析视角转为多元化,让源头成本信息趋于完善,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战略定制效果,进而让企业的价值链分析成果优于竞争对手,有利于企业开展成本控制活动,取得更为优越的竞争条件,会议型酒店同样可以利用价值链分析来优化成本管理战略。首先,运用一定的方法取得企业本身及其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提升酒店经营战略定制起点,从多方面摄取成本信息与相关成本结构,让酒店管理者可以得到更多的基本战略信息,让当前行业市场环境与竞争对手内控信息展现在管理者眼前,并且逐一进行分析,从而加强对价值链中各环节成本信息的了解,进而对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如果会议型酒店想要实行战略成本管理,首先对企业的经营环境进行考察,通过多样化渠道,对酒店上下游的关联方全面审查,让产业信息更加完善,综合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给予酒店动态信息变化,帮助酒店得以制定灵活多变的成本控制策略。在产业框架内所经由的多个价值链环节都存在竞争对手,包括潜在或明显的竞争对手,所以酒店在其中既可以扮演经营方角色,也可以站在客户立场进行分析,因此需要酒店提高自身经营策略深度,对可能产生成本变化的各项因素进行细致周密的综合分析,通过价值链来优化成本管理主要包含以下几种方式:(1)进行上游整合,考虑与供应商发展深入合作关系,控制源头。如果酒店能够与供应商建立可靠的合作关系,便能从源头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为酒店经营过程提供优质的原材料供应,最大程度上节约原材料成本。与供应商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后,以往的供应商利润便可以得到有效节约,公关成本可以均分于酒店经营成本当中,从战略角度来看,掌握可靠的供应商有利于会议型酒店长远发展,这将是一个巨大的竞争优势,可以有效解决前文所提及的成本控制矛盾。(2)获取各类价值信息。在会议型酒店的实际经营过程中,竞争对手的信息往往很难被简单取得,即使要对竞争对手价值链展开评估也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可以抓住某些透明的信息,比如竞争对手所提供的各项酒店服务、会议室布置、多媒体设备、客房及饮食质量等,或者绕过竞争酒店,直接与其供应商或一般客户建立联系,通过这种方式侧面估测竞争对手的内部成本和价值链信息,通过一系列分析和评估来确立本酒店的优势与劣势,扬长避短,考虑进一步加大差异,实施服务差异化战略,对会议市场进行细分,快速占领新的细分市场,使企业得到发展先机。(3)会议型酒店在构建成本管理体系时,同时还应该将目光从外部环境转到酒店内部,对酒店内部价值链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原材料、客房消耗品、多媒体设备以及人工费用等,通过对酒店内部价值链分析,将成本控制战略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可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例如基础酒店服务、可供选择的特色餐饮、会议服务、多媒体会议设备等,其次还要归纳出对营收价值没有影响的经营活动,例如原材料引进与多媒体设备返修等,以及因质量问题而产生的附加作业。会议型酒店应当有效控制增值经营活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会议体验,将成本控制目标纳入到员工奖惩制度,合理规划成本,让员工也能够享受到增值活动所带来的利益,并且分担失败的成本控制责任,促进战略成本管理体系的完善。

(三)重视人才培养 专业人才对会议型酒店成本控制所带来的影响十分关键,在选择人才时,酒店应当注重财务人员与服务人员之间的组合。想要构建出色的战略成本管理体系,必然需要一支可靠的财务团队,确保酒店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完整,在这一点上,酒店业与其他行业对财务人员的要求基本相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酒店的财务部门存在造假账、假凭证等一些弄虚作假的行为,使得会计资料趋于失真,这不但凸显出了酒店业财务管理问题,而且促使这些造假行为滋生的财务人员也同样令人反思。会议型酒店的财务部门与一般企业不同,人员构成与酒店管理者息息相关,但这些所谓的内部会计往往法制观念淡簿、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如果连财务部门也无法完全信任,那么战略成本管理体系仅仅是空谈,因为过多的人员制衡以及违法会计操作,非但不能实现成本控制,反而失真的财务数据会迷惑决策者。另一方面,即使拥有出色的财务团队,成本控制依然需要全体员工来共同执行,当前我国酒店业人才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某些地区甚至难以寻觅到经过专业化学习的酒店雇员,因此各大专业院校应当注重会议型酒店人才培养。

综上所述,会议型酒店只有扭转成本管理误区,通过价值链分析等一些典型方法来构建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才能够从容应对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充分掌握酒店自身优势,在服务水平、设备配置、消费体验等一些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使成本管理真正得以发挥效果,从长远角度促进会议型酒店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卓青,华细玲:《会议酒店的营销特征及策略研究》,《价格月刊》2008年第8期。

第7篇:大型会议范文

【关键词】 会议酒店;市场定位;人才培养。

会展业中的会议业目前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根据国际会议协会(ICCA)统计,每年国际会议的产值约为 2800 亿美元。

会展的发展直接带动了酒店业的发展。近年来,国际性、行业性和全国性会议的增多为会议提供了丰富的客源。中国经济日益腾飞,举办国际性会议的数量已居世界前列。借助北京奥运会和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春风,中国的酒店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国际会议同样在二线和三线城市也得到了迅速的扩张,苏州就在这个大环境下大力发展了会议酒店产业。通过新建、改建和扩建等方式增加了会议酒店使会议酒店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

1会议酒店的概念界定及类型。

1.1 概念界定。

关于会议酒店概念通常采用的是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于2007 年起草的“会议饭店建设与运营指南”草案里对会议型酒店概念的定义:会议型饭店即以会议作为主要市场定位,并具有相配套的住宿、餐饮、会议、展览及相关服务等功能的单体饭店建筑。从定义中可以看出,会议酒店的主要市场目标是各类会议,主要功能除了住宿、餐饮等基本功能外,还必须具备会议这一主要功能,包括专业的会议场所、设备设施、管理和服务人员、会议服务及相关配套设施服务等。

1.2 会议酒店的类型。

通常把会议酒店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策划型会议型酒店。这类酒店具备专业会议策划知识才能的人才组成独立的会议策划部门,在饭店结构中设有一个专业会议组织者。负责起草、申办策划、组织协调安排和接待会议、活动的专业队伍。中国目前酒店业还很少有类似的酒店,在酒店业发展上还有相当大的空间。第二类是专业型会议酒店。这类酒店在会议接待服务能力上表现很突出,具备良好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包括有足够的客房数量和丰富的客房类型及具有承接超千人团体餐饮活动和高规格宴会的接待能力,同时会厅室的数量,格局分布、厅室的灯光、音响配置专业化程度也尤为重要。

员工队伍构成及其服务、经营目标的确定、饭店文化的内涵都是以会议为中心。

员工具备较高的会议服务技能,规范和标准的会议服务和技巧。以酒店业内的视角看,专业型会议型饭店是饭店功能和会议功能的叠加和复合。第三类是接待型会议酒店。这类酒店具备功能完善的会议、客房、餐饮、商务、交通等配套的软硬件设施设备,能够接待常规的会议。

2苏州发展会议酒店的现状及优势。

基于苏州雄厚的经济和产业基础,便利的区位和交通条件,丰富的人文和旅游资源,会展业得以快速发展。目前,苏州拥有星级以上宾馆 159 家,五星级宾馆 23 家,四星级宾馆 49家,三星级宾馆 65 家。较大专业展馆 5 个,室内展示面积 21 万平方米,大型专业会议中心 6 个,苏州整体具有较强的举办大中型规模专业展览、会议、活动的平台设施、配套服务和保障机制。每年举办大型会议及展会若干,即太湖文化论坛、亚洲阀门展、APEC 财长会议、苏州电子信息博览会等一系列国内外知名会展活动。会展业的发展给了会议酒店更多的生机,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2.1 会议酒店主题功能体现不突出。

苏州的酒店业起步早,发展快,但是市场定位是会议上的酒店尚处在发展初期,它们还是依托商务及旅游市场来经营,酒店的目标市场定位不清晰。在调查的 8 家会议酒店过程中发现,很多酒店既想占领会议市场,同时又担心会议市场不稳定又想兼顾旅游度假市场。模糊了会议型酒店市场定位以规避纯粹接待展览活动为主而带来的经营风险,其结果是缺乏营销特色,不能突出经营重点,采取的是防守的做法。还有一些新建的商务酒店,其会议功能很强大,但为了规避单纯接待会展活动所带来的经营风险,也选择放弃主要市场目标。长期以往,虽然可以暂时解决酒店经营面临的问题,但会影响酒店品牌的建立及其长远发展。不利于会议酒店的专业化发展。

2.2 会议酒店硬件设施不全,软件不能达标。

目前很多的国际会议的会场标准及会议服务要求水准高,这就对会议酒店的硬件和软件提出了挑战。会议酒店固然以会议客户市场为主,苏州很多会议酒店拥有称号,但在会议场所、设施以及服务都没有达到专业化的要求,有的酒店出现网站专业化低、会议配套设备设施不健全、酒店资料模糊不清的现象,有的甚至根本没有会议设施,这样参差不齐的局面阻碍了苏州会议酒店整体发展。会议服务人员的专业能力主要体现在:

交际、协调、会议策划、活动组织和接待、应变及快速处理业务等能力。经过长期的岗位磨练才能培养出专业的会议服务人员,想要为客人提供高质量的会议服务,尤其顺利接待好大型会议或国际性会议,更需要一批具有专业素质和经验的会议服务人员。

目前从事会议服务的人大多是酒店一线的客房服务员或者是餐厅服务员,他们只能负责简单的会场服务,对于设备的调配及突发事件的处理上就显得力不从心。

2.3 会议酒店运作专业人才匮乏。

目前在会展业中从事展会的专业人才占主流,从事会议业的专业人才还是为数不多。层次结构的不合理、专业人才的匮乏已经直接影响了会议酒店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会议专业人才岗位空缺与求职者的比例为:上海12:1、北京 10:1、广州13:1。全国范围上,专业的会议运作人才至少缺口达几十万之多。会展企业中有资料显示,全国会展管理在职人才 50%之多未受过专业教育,受过专业培训的仅占15%。德国等会展业发达国家从业人员本科率达71%,但是我国较发达城市会议从业人员大学以上学历的比例不超过 25%。

3苏州会议酒店业发展应采取的策略。

3.1 明确目标市场定位。

在酒店业发展中,一个酒店要想取得竞争优势并获得持续发展,必须有清晰的市场定位,这样才有经营目标和方向。市场定位主要考虑酒店的性质和酒店的产品两个方面。首先要对酒店的性质进行定位,无论是旅游度假型、商务型还是会议型。先天的区域优势是会议酒店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苏州作为旅游城市的同时又具有大量的会议客源支持,适宜发展专业性的会议酒店,是否定位于会议酒店一定根据当地的会议市场情况来定,虽然苏州天时地利人和,但是不是每个酒店都适合发展会议产业。如果有条件就可将会议接待作为主要业务来经营,以满足地域性的会议需求为目标,否则盲目投资、重复建设所造成的浪费,以及过量开发所造成的市场供求失衡对于酒店而言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其次是对酒店产品进行定位。要针对不同的客户,推出政治型会议、商务型会议、论坛、产品推介会、会中展、展中会等产品,以满足客户群的需要。

3.2 提高和强化会议服务水平和会议策划能力。

作为会议、宴会、住宿等消费需求的重要承载者,会议酒店在迎接巨大商机的同时,也面临应对市场变化及商业竞争所带来的挑战。对比我国星级酒店与国外会议酒店的情况,硬件设施的差距尚可弥补,但在服务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要全面提升苏州会议酒店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提升会议的营销和服务能力,通过出色的会议接待将酒店的口碑和品牌迅速传播出去。

在这个过程中,细节决定品质,也最能体现管理者的水平。提高和强化服务水平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是会议酒店专业的会展人才为会议提供组织服务;二是酒店定期引进专业会展人才,完善和加强会议酒店管理队伍,并且有计划地进行酒店内部员工的培训,从而提高酒店的会议服务质量和会议策划能力。

3.3 学校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组成高效率的员工团队。

针对人才需求结构,高校会展专业应积极探索教学改革,逐步形成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会展教育应该以培养大批次初、中级会展运营管理及操作人员为主。在此基础上考虑培养既有创新能力又有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的会展中高级人才。学院找准自身定位,在充分了解本区域产业优势的基础上,把人才培养做精做细,同时还不能放松对会展从业人才的再教育问题,从而使行业整体水平得以提升。

同时,高校应该积极探索与当地的城市文化发展相吻合的培养模式,树立与当地的产业优势和文化观念相契合的人才培养观,努力控制会展人才的总量,提升教育的质量,为会议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目前苏州许多高校都已开设会展专业, 但由于师资、教材等要素缺乏,人才规格与市场要求脱节。因此, 急需借鉴国外会展业和会议酒店的发展经验,编写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培训教材,组织专门培训, 强化专业发展,做好精通酒店管理的会展人才的储备工作; 还可以与海外会展机构合作,开办会展理论与实务培训课程, 尤其是一些国际认证的专业性课程。

对于会议酒店来说,拥有一支高效率的员工团队是走向成功的关键。因此,要通过员工培训等渠道,强化服务人员专业知识与技巧的学习和训练,提高会议酒店从业人员的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

3.4 重视营销策划工作,做好酒店宣传,建立健全会议酒店相关信息。

营销工作是会议酒店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对于会议酒店来说,很多国际国内会议档期集中在秋季。由于会场资源不同,会议给酒店带来的经济效益差异甚大,需要有自己全新的一套销售模式,这完全不同于传统酒店的客房销售。积累会议组织经验,加强对会议组织的营销管理工作,保持与会议组织者定期的联系,为会议组织者及时提供他们需要的各类信息。国外很多的会议酒店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使会议组织者能较快方便的了解各个会议酒店的具体情况,为会议组织者提供的便利条件。在本次的统计调查中,苏州大多数会议酒店没有在相关网站进行信息登录。中国会议酒店联盟官方网站中国会议酒店网关于苏州的酒店统计资料很缺乏,搜索到以苏州会议中心为代表的 5 家酒店,而且有的信息存在不全不一致的现象,与酒店的官方网站也有一定的出入。没有一个准确全面的统计数据,不利于行业发展中问题的发现。国内会议酒店应在国家或地方旅游局的组织下,将各部门的会议接待设施、档次、酒店位置及会议接待负责人名单详细输入信息资料库,在互联网上设立会议酒店情况的主页,并利用传统的宣传促销手段宣传网址,以便于会议组织者方便找到信息。只有建立健全相关信息,才能有效地宣传酒店的实力,“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不是当今会展业发展的特征了,只有抓住市场,才能占有市场份额,才能在会议业取胜。

参考文献。

第8篇:大型会议范文

关键词:会议酒店 上海

一、引言

上海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日益突出,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领域的交流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国际国内大型会议在上海举办。icca统计数据显示,近年上海举办会议数量稳步上升。2008年在上海举办的品牌会议有5

7个,居世界第28位。上海举办的国际会议数量也在攀升,见表1。酒店因能够提供住宿、餐饮、会议、娱乐等功能设施而与会议业有许多交叉与关联。会议酒店是酒店功能与会议场所功能的叠加融合与提升。上海会议业市场的繁荣,促进了酒店业的发展,尤其催生了以会议领域为主要市场的酒店。越来越多的酒店突出会议功能,转向以会议设施与服务为特色的会议酒店。这反映了上海会议业欣欣向荣的现状,但这同时也容易产生一些问题。这正是本文将要探讨的内容。

二、研究综述与研究内容

(一)会议酒店研究综述

国际会议产业有较长的发展历史,但在国内才刚刚兴起,关于会议酒店的研究也不见多。张卓青,华细玲从会议酒店特点出发,认为会议酒店是以出席、参观一个或多个会议、展览或其他活动为主要目的,并具备一定规模的会议功能、场所和设备的商务酒店。王伟认为,会议型饭店是指以大型会议或展览设施为依托或其自身具备大型会议或展览设施功能,并拥有与会议或展览设施相应的客房总量、相应餐位数量、宴会厅或餐厅种类数,饭店收入1/3或以上为会议收入的饭店。夏晗从与会议酒店定义相近的商务酒店、会展酒店、会议中心等比较分析,认为会议酒店必须具备客源、地理位置、会议场地及设备设施、配套设施及服务、专业化的会议服务五个要素。胡平根据饭店的会议相关方面软硬件设施、饭店在会议部门投入比重、会议部门为饭店带来的效益、饭店经营战略、目标市场定位等,将会议型饭店分为接待型、专业型、策划型三种会议饭店。张卓青,华细玲,邓波主要研究了会议酒店的特点并各自提出营销策略与方法。刘海莹认为,打造会议品牌酒店要紧抓细节,最重要的是超越自己,并且还分析了会议酒店在会议业中的地位与作用。刘敏,李智玲,王春才总结了澳大利亚会议酒店发展特点,总结了其发展经验对我国会议酒店的启示,包括抓服务、抓机遇、抓人才等。

会议业在我国逐渐发展,会议酒店业态刚刚兴起,关于会议酒店发展的研究也逐渐受到关注。目前关于会议酒店的研究多集中在会议酒店的营销与品牌打造等方面。上海作为

(2)布局不合理。从前面数据中得知,上海82.5%的会议酒店位于浦西。浦东作为上海会议业渐兴的重要区域会议酒店只有17.5%。浦东近年的会展产业发展非常迅速,由此带来的大量会议、论坛等均是会议酒店不可错过的发展市场。

第9篇:大型会议范文

关键词:大众传媒;公众舆论;公共政策议程;议程融合;服务型政府;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韩梅,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经理,主任编辑,四川成都610071;何文,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新城乡》杂志编辑,四川成都610071

议程设置(Agenda Setting)是大众传媒影响社会的重要方式之一。议程设置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传媒议程、公众议程和政策议程。传媒议程是指大众传媒频频报道和讨论的问题;公众议程是引起社会大众广泛关注的问题;政策议程是指决策者认为至关重要的问题。公共政策议程属于政策议程范畴。John Kingdon(1984:3)提出,(公共政策)议程就是政府官员,以及与这些官员有密切联系的政府外部人员在特定时期所特别关注的问题清单,在官员可能关注的所有可以想象到的问题中,官员们实际上认真关注的只是其中某一些,议程设定就是“把一组问题缩小到那些真正成为关注焦点的问题”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指“媒体的这样一种能力:通过反复播出某类新闻报道,强化该话题在公众心目中的重要程度”,由此影响公众议程设置,形成问题流,并最终影响公共政策议程设置,形成政策流和政治流。

作为公众和政府之间为数不多的信息沟通渠道之一的中国大众传媒由于其特殊的政治属性,中国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议程设置融合方式有限、融合度低的问题一直制约着中国大众传媒在促进公众舆论和政府政策议程上所应该发挥的作用。

在新形势下,如何利用中国大众传媒独特的政治属性、角色定位和政治影响力,有效地引导、塑造公众舆论,将公众舆论和公共政策议程紧密融合,进而影响公共政策议程的设定,是当前中国大众传媒和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领域的重要课题。

一、大众传媒引导公共政策议程的现状分析

在中国传统的政治和社会架构内,民意表达的有效渠道比较有限,大众传媒一直扮演着影响公众议程,联系沟通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最终设定公共政策议程的重要角色。但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崛起的形势下,传统大众传媒在影响公众议程,促进公众议程和公共政策议程融合的效果和作用被大大消弱。公共政策议程的设置由过去主要由大众传媒、公众、政府三方互动,并由大众传媒主导的模式,变成了新闻媒体、公众、第三方组织(包括学术机构和非盈利组织等社会团体)、政府的四方互动。大众传媒在议程设置中的主导型作用不断下降,而公众和第三方组织借助网络渠道,声势和影响力大幅提升。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大众传媒急需找到一条既能实现其“”的政治功能,又能较好代表民意,并把民意有效转化为政策议程的议程设置路径。

2011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在新加坡连氏基金的资助下设计了“连氏中国服务型政府指数”,并对中国32个主要城市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和评估。本次调查中,新华社嘹望东方周刊与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密切合作,以独特视角和解读研究成果,以起到影响公众舆论,设定公共议题以及公共政策议程的作用。本文旨在总结和分析双方的合作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出现的问题,探讨当代中国新闻传媒与中立、权威的学术机构的合作机制,突破媒体议程、公众议程以及政府议程融合的障碍,设定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的优势和作用等。

二、大众传媒参与公共政策议程设定的路径分析

议程设置论的最初来源是实用政治学的研究。1922年美国新闻工作者和社会评论家沃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提出了他的观点:“新闻媒介影响‘我们头脑中的图像’”,这一观点从政治学的角度指出了大众媒介与议程设置的内在关联性,为议程设置理论的提出提供了重要依据。

通过对李普曼这一思想进行实证研究,马尔科姆·麦肯姆斯和唐纳德·肖于1972年在《舆论季刊》上——《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提出了“议程设置”这一新的传播效果理论。它的核心观点是:大众传播媒介在一定阶段内对某个事件和社会问题的突出报道会引起公众的普遍关心和重视,进而成为社会舆论讨论的中心议题。

(一)传媒议程与公共政策议程融合

传媒议程与公共政策议程融合是拉斯韦尔关于大众传播“环境监视功能”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拉斯韦尔关于大众传媒的环境监视功能认为:自然和社会都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中,人类必须了解并适应这些变化和发展,才能使自身适应并生存下去。因此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嘹望哨”的作用。大众传媒环境监测功能反映到议程设置上,就是大众传媒通过传媒议程设置影响公众议程,并实现与公共政策议程的融合,使公共政策议程的设定更加顺应社会发展方向,更能反映公众的意见和建议,更能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和实现社会的良性发展。正如美国学者D.H.韦弗根据自己在1976年所做的调查指出,公众的议题在本质上是受到传媒议题的影响的。

(二)中国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融合

强调媒体议程、公众议程、政策议程通过融合互动,提高公共政策议程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是中国议程设置研究的主要观点。其中,在议程设置上,王绍光认为要解决“什么人在政策议程设置的过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民众关心的问题是否被提上决策者的议事日程。”等问题;在媒体作用上,张颁頔提出:“现代公共政策发展需要媒体的参与,媒体参与可以促使焦点问题受到政府决策者的关注,同时也能够促进公共政策的合法化。”这一观念实质上就是拉斯韦尔关于大众传播“环境监视功能”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即媒体议程通过反映公众议题影响公共政策议程设置,推动公共政策议程设置更好地顺应当代中国和谐社会的发展方向。

对中国传媒议程与大众议程融合度的进一步研究表明,传媒议程与公共议程存在较大背离。2001年年初,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对我国传媒议程设置功能进行了调查并形成了《中国传媒“议题设置功能”现状分析——我国首次就传媒“议题设置功能”进行抽样调查》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媒介议程与公众议程对议题排序的差别很大。如公众议程中“就业问题”排在第5位,而在媒介议程中,这一议题仅排在第11位;同时,“媒介议题”中列于第3位的“精神文明建设”,在受众那里只排到了第13位。

调查还显示,中国大众传媒议程的公众影响力呈现减弱趋势。《中国传媒“议题设置功能”现状分析——我国首次就传媒“议题设置功能”进行抽样调查》一文中提供的数据则表明,只有50.7%的被访公众认为新闻媒介完全(占2.9%)或大部分反映了客观世界的面貌,相对于1983年的调查下降了15.1个百分点。同时只有19%的被访市民认为媒介报道篇幅越大的事件越重要,对之持怀疑态度的占70%,持否定态度的占11%。在1983年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首都新闻学会调查组、浙江省读者听众观众调查组在浙江省进行了大规模受众调查中发现,居民认为报纸、广播、电视的新闻报道为可信和基本可信的占到65.8%。导致媒介影响力减弱的主要原因是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地位、社会角色,以及受大众传媒受到了政治、政策因素的较大影响和制约。因为在当代中国,大众传媒通过框架法,报道中凸显什么,放弃什么?如何报道,何时报道?以及形成什么媒介议程都必须接受政府相关部门的严格指导。归根结底,媒介议程与公众议程背离,且影响力日益减弱是大众传媒缺乏独立的主体地位,从而未能实现其应有的公正独立的价值取向导致的。

三、影响大众传媒议程设置效果的因素分析

(一)案例介绍

南洋理工大学是位于新加坡的世界著名高等学府。2011年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在新加坡连氏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结合国际和国内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以及中国政府领导人和“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相关论述开发出“连氏中国城市服务型政府指数”。连氏中国城市服务型政府指数由三大子维度构成,即服务型政府公众视角,服务型政府企业视角和基本公共服务。根据连氏中国服务型政府指数,服务型政府指数的基本公共服务维度涵盖了以下十个公共服务领域:就业服务,住房保障,公共安全,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公共交通和文体休闲,公共服务提供的投入与产出来自政府统计年鉴和报告里的定量统计数据。其中,公共视角是三个视角中与公共政策议程关联度最高的视角,因而是媒介议程与公共政策议程融合中需要关注的重点。公众视角包涵五个维度:公众公共服务满意度,政府效能,政府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和政府信任。由于基本契合了中国民生基本需求,以“2011年连氏中国城市服务型政府指数”设置的媒介议程能与公众议程和公共政策议程具有更高契合度,更能促进公共政策议程对民生议程的关注,并转化为回应公众议程的行为,最终有效解决民生问题,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服务型政府建设是今年《嘹望东方周刊》关注的一个热点议题。尽管服务型政府建设有很多政策文件的归纳、概括和总结,但是什么是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内涵外延,公众和企业是如何看待服务型政府建设,地方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进行情况如何,地方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如何发力,一直是《嘹望东方周刊》无处发力之点,难以将服务型政府建设形成有效媒体议程。

合作中,《嘹望东方周刊》充分利用自己的周刊对这一研究项目进行深入报道,结合学术研究成果,发现公众和企业热点,提炼新闻焦点,对服务型政府十佳城市进行深入报道和解读,总结和提炼典范城市服务型政府建设经验,影响和引导公众、企业、政府对服务型政府以及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认识,把政府议程和公众议程紧密结合,设定政府议程,从而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开展与深化。

(二)影响因素

1.媒介和受众因素。议程设置理论是大众传媒传播效果在社会学中的体现。肖(1977)和温特(winter,1981)把议程设置过程中影响效果的因素分为“媒介和受众”两部分。美国学者沃纳·塞佛林和小詹姆斯·坦卡德在其《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一书中也认为“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就是指媒介的这样一种能力:“通过反复播出某类新闻报道,强化该话题在公众心目中的重要程度。”这些理论的共同点是:媒介和受众是影响议程设置效果的主要因素,政策议程以及第三方组织则被排除在主要因素之外。

2.政策和政治因素。根据传播学理论,传播效果分为认知、态度和行动三个层面。John Kingdon的政策分析也显示,问题流、政策流、政治流等三个流是影响政策的重要因素,由此,政策和政治因素应成为影响政策议程设置的另一重要因素。

从本次合作的方式来看,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起到了主导作用,《嘹望东方周刊》由于组织时间太短以及受到一些传媒政策的限制,在发动公众、企业和政府参与,以及组织开展相关舆论调查中出现了缺位,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本次活动的影响力和研究效果。

从政治和政策的视角展开讨论,解析中国大众传媒缺位的原因,有助于中国大众传媒能更有效地与专业学术机构在今后开展相关合作。

(1)政治因素。大众传媒是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的结合体,政治属性体现了媒体的政治立场,经济属性体现了经营性特点。与西方媒体在政治上形成的与政府的对抗关系不同,中国大众传媒与党委政府的关系为上下级关系,其主要作用是服务于党委政府,主要职能是通过有效占领舆论阵地、保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引导社会舆论来完成党委政府下达的宣传任务。通过文化体制改革,中国大众传媒完成了由事业单位向企业的转型,但是这种转型不是政治和经济两重属性的整体转型,政治上强调舆论导向,与经济上受众至上之间的矛盾,导致媒体在议程设置中尽量避开与公众议程和公共政策议程相关度高的、关系民生的社会敏感议题和热点难点议题,而去更多选择娱乐休闲等生活类议题,试图以此引导公众的关注点,以至于在中国出现了大众媒介“过度娱乐化”的倾向。

(2)传媒政策因素。当代中国大众传媒在传播中受到的政策限制较多,导致传媒议程难以引起公众和政府双方的高度关注,陷入既影响不了公众议程,又影响不了公共政策议程的两难境地。具体来讲,中国大众传媒在传播中受到的政策限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传媒议程设置受制于党委政府的执政理念。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属性决定其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中央和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所以党委政府对民主政治的认识以及政治开放程度决定了当地媒介议程设置的价值取向和现实作用。二是传媒议程设置受制于公共政策议程设置。大众传媒与政府的从属关系导致大众传媒议程设置的功能出现一定程度的颠倒:即不是通过传媒议程设置影响公众议程设置从而影响公共政策议程设置,而是现有公共政策议程影响传媒议程设置,最终反向影响公众议程设置。

四、传媒议程设置与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融合路径分析

从对本案例的分析研究基础上,我们认为,中国大众传媒在影响公共政策议程设置中已经出现长期缺位,而通过议程设置实现“环境监视功能”,推动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又是中国当代大众传媒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此次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与《瞭望东方周刊》的合作,为中国大众传媒借助专业学术机构推动传媒议程设置与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有效融合提供了新的思考视角和实施路径,有助于中国大众传媒突破现实困境,有效地发挥议程设置功能。

(一)大众传媒与专业学术机构合作

近年来,中国提高城市公共服务质量水平日益成为公众议程,由于媒体议程的缺位,公众议程没有实现与政策议程的有效对接,使得在政府单一主导下,许多城市公共服务质量未能取得显著提高,因此,大众传媒参与中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日益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问题是,大众传媒在长期缺位之后,其相关实践和理论十分贫乏,很难独自通过传媒议程设置发挥对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重要作用。此次《瞭望东方周刊》与南洋理工大学(公共管理研究生院)的合作为中国大众传媒在现有政治和政策环境下,形成传媒与学术的叠加优势,有效发挥传媒议程设置影响公共政策议程设置功能提供了有益的尝试和启迪。

(二)引入社会组织参与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

在刚刚的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加强社会组织建设”被专门列为一章。社会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原因,就是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扩大公共服务等方面有独特的功能和巨大的作用。社会组织(亦称民间组织),具有民间性、非营利性、公益性等主要特征,包括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这三类组织是民法通则中除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以及企业法人以外,由民政部门的管理机构依法给出身份的另三种法人形态。社会组织具有的民间性、非营利性、公益性等特点使得其对推动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起到了较为积极的作用。因此,引入与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具有同样中立权威性,以及相当学术水平的社会组织的参与,是中国大众传媒有效实施议程设置的另一现实路径。

(三)重塑中国大众传媒的社会角色

按照议程设置理论,只有大众传媒、公众、政府均以独立的主体身份出现,公众议程设置、传媒议程设置,以及公共政策议程设置三者的互动融合才是有意义和有效率的。如果中国大众传媒与党委政府仍然保持上下级关系,大众传媒只是作为党委政府的代言人参与议程互动时,大众传媒在议程设置中的主体地位是缺失的,传媒议程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变味为宣传议程,由此形成的三者互动在总体上也是扭曲的和不完整的。因而,摆脱中国大众传媒浓厚的官方色彩,重塑中国大众传媒的社会角色是实现传媒议程设置与公共政策议程设置融合的重要前提。

(四)重塑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社会角色的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