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逻辑思维能力的好处范文

逻辑思维能力的好处精选(九篇)

逻辑思维能力的好处

第1篇:逻辑思维能力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逻辑素养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8-0018-02

逻辑素养主要体现为对逻辑学相关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就是采用科学的方法有条理地准确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具体包括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对于大学生来说,具有良好的逻辑素养有着重要意义。良好的逻辑素养不仅能促使大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而且能提高大学生求职时的社会竞争力。然而,通过调查与访谈,笔者发现许多大学生的逻辑素养处于缺失状态。他们不仅对基本的逻辑知识一无所知,而且逻辑思维能力也较弱。很多学生连最基本的应用文写作都存在很大困难,更别说是毕业论文的撰写。他们虽然掌握了系统的专业知识,却难以用规范的语言和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写出来的文章常常逻辑混乱,病句频出。对于这种现象,我们需要加以重视。

一 大学生逻辑素养缺失的原因

1.中学阶段系统逻辑知识教育匮乏

整个中学阶段可以说是青少年抽象逻辑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抓住关键期对青少年进行逻辑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20世纪80年代,逻辑教育还是很受重视的。当时的教学大纲规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其中的“逻”就是指“逻辑知识”。在当时的高中语文课本中涉及了概念、判断、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等必要的逻辑知识,这些知识多以附录形式放在语文教学单元的后面,供老师参考和学生自学。然而到了90年代,由于语文知识的地位下降,这些作为附录的逻辑常识也被删掉了。这就导致现在很多“90后”的大学生缺乏必要的逻辑常识,不会运用逻辑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如果错过了中学阶段――逻辑思维形成的最佳年龄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一旦定型将很难改变。

2.大学阶段逻辑课程不被重视

在国外,逻辑课程在高校课程设置中具有重要地位。而在我国的大部分高校中,逻辑教育基本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高校里有些必须开设逻辑学的专业取消了逻辑学课程。20世纪90年代之前,我国高校的所有文科专业都会把逻辑学作为学科基础课程来开设,但从90年代开始大多数专业已经不再开设逻辑学课程,只有哲学、政治、法律及密切相关的专业开设。由此可见,大学阶段逻辑学课程没有取得应有的地位,面临着边缘化的困境。逻辑课程地位下降使得高校逻辑学教师不断减少,这就直接影响了逻辑学专业的普及和深层发展。

3.逻辑教材的内容与社会需求不符

目前,我国的逻辑学教材有几十种版本,“虽然缩短了与发达国家同类教材的差距,却仍然不尽如人意”。相比于其他学科的教材而言,逻辑学教材确实不尽如人意。逻辑学教材不仅数量偏少,而且质量总体不高,实用性也不强,对学生参加公务员招录、工程硕士入学、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入学等考试帮助不大。此外,很多逻辑学教材重视理论轻视实践,应用逻辑方面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没有开发出在商务、管理、法律、医疗等领域比较具有特色的应用逻辑学教材,造成不同专业使用相同的逻辑学教材,缺乏针对性与实用性。

二 大学生逻辑素养的培育措施

1.摆正逻辑学的位置

弗兰西斯・培根曾说:“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认为逻辑学是“一切法之法,一切学之学”。西方很多国家的逻辑教育往往面向全体受教育者,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直备受重视。这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应该重视逻辑教育,采取各类措施摆正逻辑学的位置,增强人们学习逻辑知识的兴趣,提高大众的逻辑思维能力,营造良好的逻辑教育氛围。首先,可以将逻辑学设为独立的一级学科,使它不再隶属于哲学学科,同时要加大科研经费资助力度,促进逻辑学研究的深入。其次,进一步改革考试制度,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与各类社会考试中加大逻辑思维水平测试的比重。长期以来,我国的研究生招录考试不重视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研究生招录办法,即全国统考科目重点考查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在事业编制、公务员等招录考试中,我们应该把逻辑思维能力当作行政职业能力的重要部分来考查。

2.加强中学阶段的逻辑教育

中学阶段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也是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对中学生进行各方面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对他们进行系统的逻辑知识教育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目前有些语文课本仅仅用几篇知识短文简单地介绍逻辑知识,把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弄得支离破碎,这样不仅不能较系统地阐述逻辑学科的基本知识,而且难以发挥运用逻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因此,在中学阶段应单独编写教材,单独开设逻辑课。逻辑教材的编写一定要精要、通俗、实用,尤其要在解决思维实际问题上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当然逻辑教师的教学方法应当突出思维的训练和理论联系实际,而不只是传授逻辑知识。除了单独设置逻辑课之外,中学里其他学科的教师也可以将逻辑学知识与所教学科知识有机融合在一起。例如,在讲授议论文写法时,语文教师就可以教学生运用逻辑思维中的概念分析、特性分析、比较分析和因果分析来写作议论文,从而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论证的科学性。

3.高校创造条件提高学生的逻辑素养

中国各大高校在培育大学生的逻辑素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应如何丰富大学生的逻辑知识,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呢?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逻辑课程的地位,让逻辑学成为每个专业的必修课程,以便所有学生都能接受系统而专业的逻辑教育。课程内容既包括形式逻辑,也包括现代逻辑的基本内容,还可以介绍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除了开设逻辑课程之外,高校应当想方设法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搭建各种平台。例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演讲比赛、辩论赛、素质拓展等各种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运用课上所学的逻辑知识,从而提高分析、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当然,仅仅靠逻辑学一门课程来培养大学生的逻辑素养是不可能的。大学里的各科教师都应当结合专业知识的讲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大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他们逻辑素养的提高。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认清当代大学生逻辑素养缺失的现状,在思想上加强重视。同时,要认清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并采取各类措施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的逻辑素养,从而把逻辑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融合,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第2篇:逻辑思维能力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素质培养;逻辑学;教育;应用

一、学习逻辑学的意义和作用

作为一门学科,逻辑学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逻辑学泛指研究思维形式、思维方法、思维规律的科学;狭义的逻辑学仅指形式逻辑,形式逻辑又可分为传统的形式逻辑和现代形式逻辑。

学习逻辑学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真理,人们的真理性认识归根结底是从社会实践中来的,正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识真理有两条基本途径:

(1)从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并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分析,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要实现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本质转变,应当掌握丰富的、切合实际的感性材料,同时还要有分析这些材料的能力,即能够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从感性材料中准确地提炼概念,作出判断,得到正确推理。

(2)根据已经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性认识,通过正确地推理,推出新的真理性认识。能否推出真实的结论,需要具备两个条件:①前提条件是真实的;②推理形式正确(即符合逻辑学的推理要求)。学习和掌握逻辑学中的概念、判断、推理,有助于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获得理性认识,也有助于人们根据已有的真理性认识推出新的真理性认识。

逻辑学的意义、作用和目的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通过学习逻辑,掌握逻辑学的专门技术和方法,应用这些技术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通过学习逻辑,培养人们的逻辑思维意识,使这种逻辑思维意识成为我们知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通过学习逻辑知识形成一种逻辑观念。

上述三者中,最为重要的是树立逻辑观念,任何形式的学习都是为了树立某种观念,具备相应的素质,从而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指导。若能达到这三个方面,说明逻辑学已经成为你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你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一种能力。大学教育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外,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国民素质强的一种表现。

二、逻辑学与素质教育

人的素质分为先天素质和后天素质,先天素质是人生来就有的素质,包括人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神经系统、大脑的结构和机能等。先天素质是人们认识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后天素质是通过培养和锻炼而形成的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就是后天素质。人的素质不仅表现在知识面非常广,更为重要的是对问题的处理能力及对问题的认识、思考、分析和判断等,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能力”。因此,素质教育不仅仅是掌握几门知识、技术,更为深刻的是有没有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可以说逻辑学与素质教育应该是最为密切的。在实际生活中,最早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是语言,我们从学说话起就进行这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相对于数学,这种思维能力更为抽象,只是对于我们来说,日常应用,司空见惯而不讨论其本质。在实践中我们知道,数学学得好的,逻辑学也容易学得好,相反,则不容易。这是因为数学与逻辑学之间有联系,数学教学中,有一项教学任务就是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正因如此,我们在逻辑学的教学中应按照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要求,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均衡发展。

逻辑学与数学相比较,它更抽象,这点与大家的认识可能有误差,下面我们对比分析一下:(1)数学用数学语言(字母、符号等)表示,逻辑学用逻辑符号来表示,逻辑符号有具体含义,所以,逻辑学抽象的难度是既要理解符号的含义,理解符号之间的运算关系,还要理解运算规则所包含的意义。(2)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的是文字符号,不是数学符号,因此,逻辑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更为紧密。所以,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开始接触逻辑学就不感到陌生,基于这一点,我们的逻辑学是以语言为主、传统逻辑为主要内容的教学。

狭义的逻辑学分为传统的形式逻辑和现代形式逻辑。传统形式逻辑是现在高等专科学校逻辑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学科的主要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现代形式逻辑所具有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培养能力远远超过传统形式逻辑。现代逻辑是对传统逻辑的继承与发扬,现代逻辑不仅可以作为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工具(具有传统逻辑的作用),还可以解决传统逻辑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人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水平,这已超出传统逻辑所能提供的要求。

因此,逻辑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不能停留在对传统形式逻辑的要求上,应当是两者共同发展的要求。现代形式逻辑的意义、性质和作用可以作为适应现代科学发展需要的素质要求,成为素质教育中的核心课程。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逻辑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的意义和作用,体现逻辑学对素质培养的地位。

三、逻辑学与素质教育的展望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十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前,全面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就能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作出贡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永远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愿望,迫切要求我们加强素质教育,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则构成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逻辑学早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基础学科之一,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我们大家应高度重视逻辑思维能力训练,推动和加快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

参考文献:

[1]陈波.逻辑哲学引论[M].人民出版社,1990:289.

[2]奎因.从逻辑的观点看[M].江天骥,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1-31.

[3]陈学明.德里达对马克思主义现实性的论证[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0.

[4]沈剑英.因明学简论[A].全国逻辑学讨论会论文选[C],1979.

第3篇:逻辑思维能力的好处范文

 

一、学习逻辑学的意义和作用

 

作为一门学科,逻辑学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逻辑学泛指研究思维形式、思维方法、思维规律的科学;狭义的逻辑学仅指形式逻辑,形式逻辑又可分为传统的形式逻辑和现代形式逻辑。

 

学习逻辑学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真理,人们的真理性认识归根结底是从社会实践中来的,正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识真理有两条基本途径:

 

(1)从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并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分析,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要实现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本质转变,应当掌握丰富的、切合实际的感性材料,同时还要有分析这些材料的能力,即能够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从感性材料中准确地提炼概念,作出判断,得到正确推理。

 

(2)根据已经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性认识,通过正确地推理,推出新的真理性认识。能否推出真实的结论,需要具备两个条件:①前提条件是真实的;②推理形式正确(即符合逻辑学的推理要求)。学习和掌握逻辑学中的概念、判断、推理,有助于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获得理性认识,也有助于人们根据已有的真理性认识推出新的真理性认识。

 

逻辑学的意义、作用和目的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通过学习逻辑,掌握逻辑学的专门技术和方法,应用这些技术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通过学习逻辑,培养人们的逻辑思维意识,使这种逻辑思维意识成为我们知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通过学习逻辑知识形成一种逻辑观念。

 

上述三者中,最为重要的是树立逻辑观念,任何形式的学习都是为了树立某种观念,具备相应的素质,从而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指导。若能达到这三个方面,说明逻辑学已经成为你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你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一种能力。大学教育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外,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国民素质强的一种表现。

 

二、逻辑学与素质教育

 

人的素质分为先天素质和后天素质,先天素质是人生来就有的素质,包括人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神经系统、大脑的结构和机能等。先天素质是人们认识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后天素质是通过培养和锻炼而形成的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就是后天素质。人的素质不仅表现在知识面非常广,更为重要的是对问题的处理能力及对问题的认识、思考、分析和判断等,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能力”。因此,素质教育不仅仅是掌握几门知识、技术,更为深刻的是有没有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可以说逻辑学与素质教育应该是最为密切的。在实际生活中,最早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是语言,我们从学说话起就进行这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相对于数学,这种思维能力更为抽象,只是对于我们来说,日常应用,司空见惯而不讨论其本质。在实践中我们知道,数学学得好的,逻辑学也容易学得好,相反,则不容易。这是因为数学与逻辑学之间有联系,数学教学中,有一项教学任务就是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正因如此,我们在逻辑学的教学中应按照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要求,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均衡发展。

 

逻辑学与数学相比较,它更抽象,这点与大家的认识可能有误差,下面我们对比分析一下:(1)数学用数学语言(字母、符号等)表示,逻辑学用逻辑符号来表示,逻辑符号有具体含义,所以,逻辑学抽象的难度是既要理解符号的含义,理解符号之间的运算关系,还要理解运算规则所包含的意义。(2)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的是文字符号,不是数学符号,因此,逻辑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更为紧密。所以,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开始接触逻辑学就不感到陌生,基于这一点,我们的逻辑学是以语言为主、传统逻辑为主要内容的教学。

 

狭义的逻辑学分为传统的形式逻辑和现代形式逻辑。传统形式逻辑是现在高等专科学校逻辑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学科的主要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现代形式逻辑所具有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培养能力远远超过传统形式逻辑。现代逻辑是对传统逻辑的继承与发扬,现代逻辑不仅可以作为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工具(具有传统逻辑的作用),还可以解决传统逻辑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人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水平,这已超出传统逻辑所能提供的要求。

 

因此,逻辑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不能停留在对传统形式逻辑的要求上,应当是两者共同发展的要求。现代形式逻辑的意义、性质和作用可以作为适应现代科学发展需要的素质要求,成为素质教育中的核心课程。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逻辑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的意义和作用,体现逻辑学对素质培养的地位。

 

三、逻辑学与素质教育的展望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前,全面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就能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作出贡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永远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愿望,迫切要求我们加强素质教育,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则构成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逻辑学早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基础学科之一,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我们大家应高度重视逻辑思维能力训练,推动和加快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

第4篇:逻辑思维能力的好处范文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始终参与其中,关注他们合作的进程和出现的问题,平等地和他们交流,给他们建议,给他们启示,积极加以引导。教师作为一名特殊的学习伙伴,他应当是更优秀的“学习性他者”,学生合作过程中,教师只有最大限度的收集信息、提供适时帮助和指导,才能更有效地关注学生合作学习后对问题的解决。

引起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差的原因

1、对数学的价值认识不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基础是应用科学,而应用科学的基础是数学”。这一论述揭示了数学在生产力中的巨大作用。数学作为从量的方面处理现实世界中各种关系的科学,当然也要处理有关生产关系的问题。这就是数学的价值。但由于历史的影响,教师们在过去的教学中过份强调数学的逻辑性、严谨性、系统性和理论性,宁可一遍遍地去重复那些严谨的数学概念、讲授那些主要为解题服务的技巧,却很少去讲数学的精神、数学的价值、数学结论的形成与发现过程、数学对科学进步所起的作用等等内容。这使学生对数学的认识片面化、狭隘化,比如许多学生就认为“数学不过是一些逻辑证明和计算,”甚至认为“数学只是一个考试科目。”

2、用数学的意识差

用数学的意识,简言之就是用数学的眼光,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阐释现象、分析问题, 意识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也是一种心理倾向,其重在自觉性、自主选择性,它需要在较长时间中通过一定量的实践才能形成。我国旧的数学教育内容的选择,由于受苏联模式的影响,以在体系结构上追求严格的理论推导和论述为主的“理论型教材”占多数。课程内容的选择在极大程度上反映了数学应用的程度和水平,理论型教材对实施数学应用教育是极其不利的,这是造成学生缺乏、甚至是逐渐丧失应用意识的主要原因。显而易见,学生在学习与社会实践中缺乏用数学的自觉自愿,又何从谈起用数学解决问题。

数学教学需要培养学生很多种能力,包括运算能力、判断能力、定量思维、提炼数学模型能力、对数学解的分析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等,这些都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具体表现。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按照逻辑思维规律,运用逻辑方法,来进行思考、推理论证的能力。数学中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根据正确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证明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数学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是由数学的极度抽象性决定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学习数学知识本身得到,而且这是最重要的途径。因此,在传授数学知识过程中,教师要严格遵守逻辑规律,正确运用逻辑思维形示,作出示范,潜移默化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宽广途径。

第5篇:逻辑思维能力的好处范文

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一)逻辑思维能力能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一般认为,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的关系比较密切,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人学习数学等学科比较容易。实际上,逻辑思维能力对学好其他学科也有很大的帮助。具备较强逻辑思维能力的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思维会比较清晰,不但关注事物现象,对问题的本质会有比较深入的看法,其思考方式也会变得比较严密。在学习过程中,好的学习方法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掌握好的学习思维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掌握逻辑思维方法,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开展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

(二)逻辑思维能力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为教师,我们在教育 <的过程中,除了要传授专业知识,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掘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尤其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现代社会最需要的是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高素质的人才应该会学习、会思考,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能够很快的适应社会和环境。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促使学生更好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由此可见,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需要我们大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途径

(一)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把学生组织到对所学内容的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对照、抽象和概括、判断和推理等思维的过程中来。教学中要重视下思维过程的组织。

(1)提供感观材料,组织从感观到理性的抽象概括。从具体的感观材料向抽象的理性思考,是中学生逻辑思维的显著特征、随着学生对具体材料感知数量的增多、程度的增强,逻辑思维也逐渐加强。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观材料,并组织好他们对感观材料从感知到抽象的活动过程,从而帮助他们建立新的概念。

(2)指导学生积极发散拓展,推进旧知向新知转化的过程。数学教学的过程,其实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系统地学习前人间接经验的过程,而指导学生知识的积极发散,推进旧知向新知转化的过程,正是学生继承前人经验的一条捷径。中学数学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都潜含着共同因素,因而使它们之间有机地联系着,我们要挖掘这种因素,沟通他们的联系,指导学生将已知迁移到未知、将新知识同化到旧知识,让学生用已获得的判断进行推理,再获得新的判断,从而扩展他们的认知结构。为此,教师教学新内容时,要注意唤起已学过的有关旧内容。

(3)强化练习指导,促进从一般到个别的运用。学生学习数学时,了解概念,认识原理,掌握方法,不仅要经历从个别到一般的发展过程,而且要从一般回到个别,即把一般的规律运用于解决个别的问题,这就是伴随思维过程而发生的知识具体化的过程。因此,一要加强基本练习;二要加强变式练习;三要重视练习中的比较和拓展联系;四要加强实践操作练习。

(4)指导分类、整理,促进思维的系统化。教学中指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按照一定的标准或特点进行梳理、分类、整合,形成一定的结构,结成一个整体,从而促进思维的系统化。例如讲函数时,可将函数的所有知识系统梳理分类,在学生头脑中有个“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的过程。

(二)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有疑才能产生学生认识上的冲突,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的火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提出问题,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去思考、去理解、去寻求问题的正确答案。如果我们能精心设计,提出问题,对于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提高很有好处。例如:求函数y=sinx+x∈(0,π)的最小值。老师:令sinx=t,y=t+≥2=4,y=sinx+,的最小值为4。老师这样做对吗?

学生甲:老师,我认为不对。步骤上忽视了范围0

老师:非常好,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学生乙:只加上范围也不行,应注上等号成立的条件t=即t=2与0

(三)利用一题多解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一题多解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创新欲望,达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

例如:直线y=kx与圆C:x2+y2-6x-4y+10=0 相交于两个不同点A、B。当k取不同实数时,求AB中点P的轨迹方程。

解法一:设P(x,y),圆心 C(3,2)。由题意知为直角三角形 OAC。OC2=PC2+OP2,即(x-3)2-(y-2)2+x2+y2=32+22 整理得: x2+y2-3x-2y=0,AB中点P的轨迹方程为 x2+y2-3x-2y=0(在圆C内的部分)。

解法二:设P(x,y),圆心C(3,2),由题意知CPOP ,整理得: x2+y2-3x-2y=0 (在圆C内的部分)。KCP・K=-1即=1

点评:此两种解法充分利用了圆中的垂径定理这一性质的挖掘。

解法三:设A(x1,y1),B(x1,y1),P(x,y)则2x= x1+x2 ,2y= y1+y2

有:(x12+y12)-6x1-4y1+10=0(x22+y22)-6x2-4y2+10=0

①-②得:(x12-x22)+(y12-y22 )-6(x1-x2)-4(y1-y2 )=0

即:2x(x1-x2)+2y(y12-y22 )-6(x1-x2)-4(y1-y2 )=0

又 x1≠x2

=-K

又y=kx

x2+y2-3x-2y=0,即(在圆C内的部分)。

点评:此种解法充分展现出中点弦问题中的“点差法”的广泛应用。

一题多解,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智慧和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大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三、对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必须重视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因为思维品质如何将直接影响着思维能力的强弱。

(1)培养思维敏捷性和灵活性。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教材中例题和练习中其它解法,并对比哪一种最优,怎样分析的,有没有不足之处,指导学生通过联想和类比,拓宽思路,选择最佳思路,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2)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教学中注意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3)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借助形象思维的参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教材例题中前面的多是为学习新知识起铺垫,后面的则是为已获得的知识的巩固、加深。因此,对前面例题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对原理理解清楚,对后面例题教学则应侧重于实践。之后的练习应进一步加深、拓展、发散。

中学数学教材是通过逻辑论证来叙述的。数学中的运算、证明、作图都蕴含着逻辑推理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严格遵守逻辑规律,正确运用逻辑思维形式,作出示范,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第6篇:逻辑思维能力的好处范文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始终参与其中,关注他们合作的进程和出现的问题,平等地和他们交流,给他们建议,给他们启示,积极加以引导。教师作为一名特殊的学习伙伴,他应当是更优秀的“学习性他者”,学生合作过程中,教师只有最大限度的收集信息、提供适时帮助和指导,才能更有效地关注学生合作学习后对问题的解决。

引起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差的原因

1、对数学的价值认识不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基础是应用科学,而应用科学的基础是数学”。这一论述揭示了数学在生产力中的巨大作用。数学作为从量的方面处理现实世界中各种关系的科学,当然也要处理有关生产关系的问题。这就是数学的价值。但由于历史的影响,教师们在过去的教学中过份强调数学的逻辑性、严谨性、系统性和理论性,宁可一遍遍地去重复那些严谨的数学概念、讲授那些主要为解题服务的技巧,却很少去讲数学的精神、数学的价值、数学结论的形成与发现过程、数学对科学进步所起的作用等等内容。这使学生对数学的认识片面化、狭隘化,比如许多学生就认为“数学不过是一些逻辑证明和计算,”甚至认为“数学只是一个考试科目。”

2、用数学的意识差

用数学的意识,简言之就是用数学的眼光,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阐释现象、分析问题, 意识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也是一种心理倾向,其重在自觉性、自主选择性,它需要在较长时间中通过一定量的实践才能形成。我国旧的数学教育内容的选择,由于受苏联模式的影响,以在体系结构上追求严格的理论推导和论述为主的“理论型教材”占多数。课程内容的选择在极大程度上反映了数学应用的程度和水平,理论型教材对实施数学应用教育是极其不利的,这是造成学生缺乏、甚至是逐渐丧失应用意识的主要原因。显而易见,学生在学习与社会实践中缺乏用数学的自觉自愿,又何从谈起用数学解决问题。

数学教学需要培养学生很多种能力,包括运算能力、判断能力、定量思维、提炼数学模型能力、对数学解的分析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等,这些都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具体表现。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按照逻辑思维规律,运用逻辑方法,来进行思考、推理论证的能力。数学中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根据正确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证明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数学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是由数学的极度抽象性决定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学习数学知识本身得到,而且这是最重要的途径。因此,在传授数学知识过程中,教师要严格遵守逻辑规律,正确运用逻辑思维形示,作出示范,潜移默化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宽广途径。

第7篇:逻辑思维能力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初中物理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中,明确提出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现实却是,初中学生在进行物理学习时普遍存在着逻辑思维能力较低的情况,很多学生越来越“用功”,上课听讲,晚上苦读到深夜,周末、寒暑假奔走在各种辅导班,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理想.学生对知识体系、原理一知半解,对考卷上的题目完成起来也很吃力.提高青少年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有助于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更是促进社会科学进步的有力保障.

一、简谈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简单来说,是指符合世间事物之间的关系(合乎自然规律)的思维方式.生活中的许多活动都涉及逻辑思维判断,如下棋、玩牌、玩游戏等.学习更是如此,最凸显逻辑思维的就是数学,其次,我认为便是自然科学.逻辑从何而来?逻辑来源于社会实践,比如下棋多了,就能知道对方是什么路数,总结经验方能运筹帷幄等.我们可以认为逻辑来源于经验,但如果所有的经验都要通过自己亲身实践获得,就太耗费时间,效率太低了.因此,逻辑思维的增强源于不断的学习.

二、逻辑思维与中学物理教学的关系

有人曾将物理学科思维分成了7种能力,其中就包括逻辑推理能力.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逻辑思维可谓无处不在.在物理教学的每个章节、片段中,现象的发现、问题的提出、对问题的思考,最终得到结论.自始至终有一个重要的东西在指导着我们,就是不断在教学过程中呈现的物理情境、思维和思想.而如何将物理学科逻辑思维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进学生的脑海中,并作为一种知识储备促使学生习得新知识,最终以一种最简单的方式呈现出来,就是值得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们思考的难题.简而言之,学习物理是要让学生学会用已有知识领悟新的道理.

三、初中物理的逻辑思维教学现状与策略

1.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现状

研究表明,学生在小学阶段占主要地位的是具体形象思维,而在初级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得到显著发展并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初中生对教师和教材中关于物理现象和问题的解释不能轻易满足,也不会盲目全盘接受,他们在思考中开始有意识的调整、检查和论证自己的思维过程.但是,初中生的思维能力毕竟还很不成熟,容易出现急躁、片面、偏激等问题,对用辩证的方法看问题还很不擅长.

2.初中物理逻辑思维教学现状

初中物理教材的编写在近30年来有很大的进步,教材中能处处体现逻辑思维方法的渗透,注重思考问题、解释现象的过程.但是很多老师为了应付考试、节省课堂时间,常常把原本应该留给学生思考、探究的时间缩短甚至全部“砍掉”,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的讲授或者演示.从长远角度看,学生习惯性被动接受,思考能力停滞不前,严重影响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此外,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在教材编写方面相比之前弱化了.带来的问题是,解决物理问题时,学生有时会被其他学科的知识限制.如初二学习光学知识时,三角函数还没有学过.初一数学虽然学过科学计数法的运算,但由于数学考试中要求很低,学生训练太少,以至于学习物理后,大量科学计数法乘除的计算使他们手足无措,教师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教会、训练学生计算,有时却忽视了问题本身所蕴含的物理现象、逻辑关系,得不偿失.

3.初中物理逻辑思维教学策略

(1)重视新课教学,引导给学生学会独立、有效思考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提到:“学生学业落后、成绩不及格的根源之一,就是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没有学好”.新课的学习,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由不懂到理解事实、现象、性质、特征、规律的实质而迈出的重要的第一步.懂得知识不等于领悟知识,理解原理不等于会应用知识.虽然每位学生的思考能力、领悟能力、迁移能力都不同,但独立思考是必须的,在经过了有效的独立思考后才可能有效的锻炼思维能力.有些老师觉得会浪费时间,其实恰恰相反,这些时间会加倍的补偿回来,当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思考理解了教材之后,作业花的时间就会变少,下节课老师检查、评讲的时间也会大大缩短.总之,学生在发展了思维能力的同时,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2)双手激发思维,充分发挥物理实验的智慧启迪作用民间有许多自学成才、无师自通的人,他们大都能够进行精细的、耐心的、用脑的创造性劳动.在学生的学习过程总,我们也可以借鉴日常生活中的有益经验,重视物理实验,使学生能够用双手激发他们的思维.物理实验的直观现象能够给学生带来最直接的感性认识,探究性物理实验的每一个环节的设计、细节的处理、结论的得出等,都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又能发现新的问题和现象,有些时候学生自己就能很好的完成对实验误差的分析和知识的迁移.当学生能够将知识、规律等抽象的思维与灵巧、精细的动作结合起来,就能够激发大脑某些区域活跃起来,在潜移默化中开发智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了.

参考文献

第8篇:逻辑思维能力的好处范文

    为了行文方便,本文不再列小标题,只是基本上按照“程文”的顺序就有关问题逐次进行论述。

    1.“程文”说:“逻辑学与逻辑思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逻辑学指一门思维科学,逻辑思维指一种思维活动或思维方式……逻辑思维的形成到逻辑学的诞生,是从逻辑规律和逻辑推理被人们不自觉地运用,到它们的形式被人们自觉地研究并加以系统化的飞跃。”② 我们认为,“程文”这里所论逻辑思维与逻辑学的区分是正确的。逻辑思维也就是合逻辑的思维,是人们对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运用,逻辑学是人们对逻辑思维的研究,是人们对逻辑思维中所运用的思维形式(概念、命题、推理等)及其规律的逻辑总结。

    但是,使笔者不解的是,“程文”所引《大学》中的一段话:“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③ 这段话显然应属于逻辑思维的范围,竟被“程文”称之为“逻辑关系研究”,并且是“对命题逻辑的基本关系即蕴涵与逆蕴涵也有准确的理解”④。(这样它岂不是应属于逻辑学范围了?)而“程文”所引《墨经》对有关条件命题的必要条件、充分条件的理论概括:“小故,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大故,有之必然。”本来属于逻辑学的范围(它是墨经逻辑学的一部分),竟被“程文”归属于“命题逻辑的运用”⑤!

    2.“程文”认为,文化有两个基本的构成部分:价值体系和知识体系,价值体系包括道德观念、政治思想和宗教信仰。众所周知,道德观念、政治思想和宗教信仰都属于意识形态,都是有阶级性的。知识体系中有的内容没有阶级性(如自然科学),有的也是有阶级性的,如哲学(哲学也属于意识形态)。这样看来,在阶级社会,文化的主要内容乃是属于意识形态的,是有阶级性的。马克思说过:“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⑥ 因此可以说,在阶级社会,每一时代的文化思想的主流都必然是统治阶级思想的体现,它们的作用也首先在于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但是,“程文”却认为希腊文化并非如此。“程文”说,“希腊哲学的主要取向,就是认知主义”⑦,希腊哲人满足于仅仅为了认知而生活。

    难道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让我们看看关于这一问题的权威著作是怎样说的:古希腊的社会是奴隶制社会。古希腊的哲学家同时是奴隶主。“古希腊哲学是奴隶主的世界观,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和柏拉图的理念论,作为理论两者是不同的,以至对立的。但德谟克里特和柏拉图作为奴隶主的哲学家,他们的理论却都是为奴隶制度的合理性作辩护,为巩固奴隶制度服务的。他们都认为这种制度是合乎自然的制度,奴隶按着本性,天生就是安分守己,从事沉重的体力劳动;奴隶主则按照本性,天生就是发号施令,从事政治、文化、军事活动。奴隶制是永远不可改变的,改变了奴隶制就是违反了自然,悖逆了宇宙自然和人自身的本性。”⑧

    3.“程文”所以要曲解古希腊哲学的根本性质,关键在于要论证希腊哲学的根本取向决定了希腊必然会产生逻辑学。“程文”说:“希腊哲学的认知取向,代表了希腊文化的主流,反映了希腊文化的终极关怀。”⑨ 而“希腊文化的终极关怀,对逻辑学的产生有决定性的影响。”⑩ 难道希腊逻辑学的产生真的是由于希腊哲学的所谓认知主义取向决定的吗?不,如上所说,所谓希腊哲学的认知主义取向就是虚假的,而希腊逻辑学的产生是希腊哲学、文化的认知主义取向决定的说法,则更是荒谬的。试看马玉珂主编《西方逻辑史》(高等学校哲学专业教材)对这一问题是如何论述的:由于经济的发展,在一些城邦国家里出现了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这种新兴的阶级代表进步的力量,同地主贵族奴隶主阶级进行各种政治斗争。代表不同阶层的利益的思想家、哲学家的不同观点的争论,就是这种政治斗争的反映。在古希腊,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斗争涉及政治、伦理、法律、宗教、哲学等各个方面。‘百家争鸣’,论辩之风甚盛。争鸣、论辩,不能停留在简单的说明或陈述上,需要有说服力的推理和论证,需要增强理性思维能力。于是,作为说理论证的演说术、雄辩术便应运而生。”(11) 在这些演说术和雄辩术的基础上,逻辑学也就逐渐形成了。“由此可见,逻辑学的产生同论辩、证明直接有关。”(12)

    可见,希腊逻辑学的产生不仅不是由于希腊哲学的所谓认知主义取向决定的,而恰恰是希腊意识形态领域阶级斗争发展的表现——“百家争鸣”的产物。

    “程文”为“希腊文化的终极关怀,对逻辑学的产生有决定性的影响”这一观点,提供了两条论据。其实这两条论据也同样适用于我们的观点。“程文”说:“首先,希腊文化的认知取向就使逻辑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对希腊人而言,无论是认识外在的自然,还是认识自身,都是要运用推理、进行论证的。”(13) 然而,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百家争鸣”,不是更需要运用推理、进行论证吗?“程文”说:“其次,科学总是因应社会的需要而产生的,希腊文化的终极关怀也呼唤逻辑学,因为人们的认知活动十分需要逻辑的规范,借以澄清谬误和诡辩。”(14) 然而,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百家争鸣”,不也同样需要逻辑的规范,借以澄清谬误和诡辩吗?

    4.“程文”之所以要曲解希腊文化的特点并进而曲解希腊逻辑学产生的原因,关键是为了论证中国文化的特点与希腊文化根本不同,因而决定了中国不可能产生逻辑学。

    “程文”说:“中国文化以道德与政治的两位一体作为终极关怀。”(15) 又说:“内圣外王之道,道尽了中国文化的终极关怀。”(16)“在中国文化中,表面上至高无上的价值是道德,实际上至高无上的价值是政治。”(17) 笔者认为,且不说“程文”对中国文化特点的概括是否片面化、简单化,我们只强调一点:正如上文所说,在阶级社会,一个国家的文化特别显示出道德和政治的重要地位,这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必然的。不仅中国如此,希腊也如此,只是“程文”未能正确认识希腊文化的特点而已。

    “程文”为它的观点“中国文化的特点决定了中国不能产生逻辑学”进行了一系列的论证,但这些论证都是不能成立的。现择其要者反驳如下:

    “程文”说,中国文化中由道德与政治结成的价值体系,与逻辑学的价值中立的本性是不相容的。它甚至引证牟宗三的话,说“是以知性中的成果,即逻辑、数学、科学,亦未出现。这一层领域完全成了一片荒凉地,意识所未层贯注到的地方。”(18) 又说:“儒家不反智,只是把智当作道德与政治的御用工具……但是,由于道德与政治所结成的价值体系主宰一切,独霸一切,价值中立的知识根本就没有地位可言。”(19) 笔者认为,把政治、道德放在第一位,决不意味着就不要发展非阶级性的科学——逻辑、数学、科学。因为,任何有头脑的统治者都会知道,发展逻辑、数学、科学,从而更好更快地提高整个国家的经济文化水平,改善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是维护国家政权的最根本、最好的方法;至于说中国文化价值观决定了逻辑、科学、数学从未出现,这完全与事实相背。中国在近代以前,科技一直处于世界的先进行列,这已为中外众多的科学家所肯定,岂是可以由“程文”一笔抹杀的。(20)

    说把“智”(也就是指所谓价值中立的知识性科学:逻辑学、数学、科学等)当做政治的御用工具,这也就是它的地位,又说它根本没有地位可言,这完全是自相矛盾;并且,既然是“工具”,当然就有必要强化这种工具。也就是说,即使在道德与政治的价值体系主宰一切的情况下,也必然会发展逻辑科学,又怎么会不可能产生出逻辑学呢?

    “程文”说:“先秦诸子就有不同的政治要求或善恶观念,例如,墨子主张‘兼爱’,杨朱主张‘为我’,已是互不相容,孟子更一概否定,斥之曰:‘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子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那么,逻辑应该与谁的政治要求一致,为谁的善恶观念服务呢?难道不同的阶级或派别有不同的逻辑?”(21) 笔者认为,说逻辑学要成为政治道德服务的工具,是说不管墨子、杨朱、孟子的政治道德观念如何不同或对立,他们都需要同一的逻辑学工具,而决非是说必须创造出不同的阶级或派别的不同的逻辑学。这正像不同的工匠制作不同的家具,所用的工具却完全可以是相同的一样。

    “程文”说:“当《墨子·小取》提出‘辩’要为‘审治乱’‘处利害’服务之时,也就赋予‘辩’以意识形态的属性。”(22) 笔者认为,第一,这种说法是片面性的,试看《小取》中关于“辩”的性质和作用的论述的原文:“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焉(乃)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显然,《小取》并未把“辩”的作用归结为“审治乱”和“处利害”,而是指出它具有明同异之处等等作为认识和论说等工具的作用,而作为认识和论说的工具,当然也可用于“审治乱”和“处利害”。因此,决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小取》的说法是把“辩”归结为意识形态一类的。

    第二,究竟“辩”是属于意识形态科学,还是属于工具性科学,决不能仅看《小取》有关“辩”的作用的几句论述,而是要看《小取》的全部具体内容。限于篇幅,对于《小取》的具体内容这里无法展开解释(关于《小取》的具体内容在许多中国逻辑史著作中都有详述,读者可参看),但总体上看,《小取》的内容无非如《小取》所说,是“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亦即是关于“名”(概念)“辞”(命题)“说”(推理)等思维形式的论述,也就是逻辑学的有关理论。

    “程文”说:“当墨家将为‘兼爱’和‘杀盗’两个互相冲突的政治主张进行辩护的意图强加于推理之时,就陷入‘杀盗非杀人’的诡辩,导致一系列矛盾……断送它的逻辑前途,因为一个包含矛盾的理论不可能成为逻辑学。”(23) 笔者认为,第一,说墨家的“兼爱”和“杀盗”是两个互相冲突的政治主张是不正确的。“兼爱”是要对广大的人民群众平等相爱,而“杀盗”则是要对破坏广大人民群众正常生活的坏分子进行镇压。正像我们现在要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对严重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刑事犯罪分子进行镇压一样,在当时要达到“兼爱”,也必须“杀盗”。因此,“兼爱”和“杀盗”在墨家的思想体系内是完全一致的。第二,“程文”把在一个形式化逻辑系统中包含有逻辑矛盾和一个非形式化系统中某一个局部(在一个举例中)包含有逻辑矛盾混淆了。一个形式化逻辑系统中如果既推出了定理p,又推出了定理非p(┑ p),这就是出现了逻辑矛盾。而根据数理逻辑定理(p∧┑p)b,即逻辑矛盾命题可以推出任意命题,这样的逻辑系统自然是无科学价值的。但是,《小取》中的“杀盗非杀人”,只是作为“是而不然”(前提为肯定命题但却推出否定结论)的推理形式(“盗,人也……杀盗非杀人也”)的举例来讲的,即使这个举例是不当的,也不会导致《小取》所构建的逻辑系统的全部崩溃。第三,其实《小取》中对“杀盗非杀人”的论证,并非就是诡辩,相反,倒是一个精巧的论证。我们知道,“人”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指包括一切坏人和一般人在内的“人”,狭义则仅指不包括坏人在内的一般人。“盗贼也是人”,其中的“人”乃是广义的人。“××坏极了,简直不是人”,其中的“人”乃是狭义的人。《小取》关于“杀盗非杀人”的论证正是在区分“人”的两种不同含义的语境下进行的。试看《小取》的原文:“盗,人也;多盗,非多人也;无盗,非无人也。奚以明之?恶多盗,非恶多人也。欲无盗,非欲无人也。世相与共是之。若若是,则虽盗人也,爱盗,非爱人也;不爱盗非不爱人也;杀盗非杀人也。”(24) 很清楚,“盗,人也”中的人乃指广义的人,而“多盗,非多人也”等等句中的“人”则是狭义的人,因此,说“杀盗,非杀人也”和“盗,人也”并非是逻辑矛盾。事实上,这样的论证还是很有道理的。反之,在论证时如果分不清两种“人”的含义,倒确实会造成思维混乱。如:“杀人者犯死罪,对杀人犯处死刑是杀人,因此,对杀人犯处死刑犯死罪。”这不恰恰是诡辩吗?

    5.“程文”批评撰写中国逻辑思想史的学者混淆概念,用“中国逻辑思想史”冒充“中国逻辑史”。“程文”说:“逻辑思想就是逻辑思维运用于具体的思想或学术领域而产生的结果,所以,中国古代也就有‘逻辑思想史’可言。”(25) 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才真正是概念的混乱。按这种说法,一切合逻辑的谈话、文章、科学文化论著就都属于逻辑思想,因为它们都是逻辑思维运用于具体的思想或学术领域而产生的结果。这样,中国逻辑思想史就不是像“程文”所说的是中国思想史和中国文化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是要囊括中国思想史、文化史、科技史等的全部内容。这样的逻辑思想史岂不成了《永乐大典》式的著作吗?其实,“逻辑思想”也就是有关逻辑科学的思想,或者说是论述有关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思想。在古代,逻辑学未能形成完全独立的学科,有关逻辑学的论述往往散见于哲学、语言学、论辩术等等的论著中,并且它们往往也只是有关某个(些)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某个方面的论述(并未构成一个完整的逻辑学系统),但只要是有关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论述,就都属于逻辑思想的范畴。我国的逻辑史学者,把我国自古以来有关论著中所包含的逻辑思想,加以摘引、整理、评析,按照历史的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成了“中国逻辑思想史”。这种工作可以使我们看到中国逻辑思想历史发展的概要,对我国逻辑学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岂可随意用“冒充”言之!

    6.“程文”为了论证中国古代文化不能产生逻辑学,最后甚至不惜对中国古代的逻辑思维和文化加以贬斥。如:“中国古代有逻辑思维,但无论在质或量方面都得不到充分的发展。”(26)“逻辑思维始终没有成为人们的思维方式的主流。”(27)“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一种结构失衡的文化,因为它只注重价值而忽视知识。”(28)按照“程文”的说法,我国自古以来只是一个逻辑思维能力低下的国家,不仅世界逻辑学三大发源地的称号不再存在,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恐怕也成了问题。难道真的是这样的吗?我这里不再多说,请广大读者认真思考吧!

    收稿日期:2008—07—30

    注释:

    ①②③④⑤⑦⑨⑩(13)(14)(15)(16)(17)(18)(19)(21)(22)(23)(25)(26)(27)(28) 程仲棠:《文化的终极关怀与逻辑学的命运——兼论中国文化不能产生逻辑学的根本原因》,《中国哲学史》2008年第1期。

    ⑥ 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

    ⑧ 苗力田主编《古希腊哲学》(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

第9篇:逻辑思维能力的好处范文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同时也是一门应用学科。要教学生学好物理,除了精心备课,指导学生做好实验以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性思维,并引导他们将思维扩散,从而能将知识点理解透切,做到融会贯通。为此,本文对初中物理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进行了探讨。

1 什么是逻辑性思维

逻辑性思维是指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客观世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逻辑思维既不同于以动作为支柱的动作思维,也不同于以表象为凭借的形象思维,它已摆脱了对感性材料的依赖。抽象思维一般有经验型与理论型两种类型。前者是在实践活动中的基础上,以实际经验为依据形成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比如农民、工人用经验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后者是以理论为依据,运用科学的概念、原理、定律、公式等进行判断和推理,比如科学家和理论工作者的思维多属于此类。

2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性思维

2.1逻辑性思维的特点

逻辑思维也叫抽象思维,它是以抽象的概念为基础,用判断和推理作为思维的基本形式,将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作为思维的的基本过程,从而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联系。

2.2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性思维

逻辑就是一种规律,逻辑性思维就是按照这个规律去思考问题。但不是凭空想象,所以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这方面思考的时候一定要给学生建立起一个概念,让学生能够根据这个概念采用判断、推理等形式将概念理解并加以发挥,从而得出正确的认识[1]。

举例说明:什么是力臂?什么是动力臂?什么是阻力臂?

在初中物理中,引入了这样两个概念:杠杆和力臂。由于杠杆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比较好理解一点。但是力臂是个虚拟的东西,学生不能在脑海中形成形象的认识,这就需要老师加以引导了。这时需要告诉学生力臂实际上也是建立在杠杆原理的基础之上的,可以把它当成是一种特殊的杠杆,也就是说在脑海里要把力臂当作是真正存在的杠杆,用杠杆的概念去理解力臂,这样就会觉得力臂就像是杠杆一样的形象了。弄清了力臂后,什么是动力臂?什么是阻力臂也就好理解了。这时应激发学生进行推理,从而正确的判断出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概念。经过一番思考后,学生会得出动力臂与省力杠杆类似,花费的力气少,做的功多;阻力臂与费力杠杆类似,花费的力气多,做的功少。学生的这个回答,正是老师想要的。经过学生主动领会的知识,比照本宣科的效果要好得多。

3 扩散学生的逻辑性思维

3.1什么是扩散

扩散从形象上讲就是物质由某一点向外发展和延伸。扩散是有基点的,但是方向不确定且是由点至面地向外发展和延伸。现实中扩散的现象很多,比如说癌细胞就是典型的扩散实例。除此之外还有气味、水波纹、花粉等都是扩散的代表,甚至包括炸弹爆炸后四处乱飞的弹片都能看作是一种扩散。

3.2扩散学生的逻辑性思维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引入扩散的概念,利用其特征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性思维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所掌握的知识,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2]。

在学生已有的逻辑性思维前提下,促使其将所想到的、所领会到的概念加以加工和整理,从而由一个方面想到另一个方面,或是由一个知识点辐射到与之相关的知识面的过程,称之为扩散学生的逻辑性思维。

举例说明:为什么要画动力臂和画阻力臂?

在经过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性思维将动力臂与阻力臂的概念让他们弄清楚后,下一步就是让学生学会找动力臂与阻力臂了。依据学生在脑海里形成的对动力臂与阻力臂的概念,告诉学生结合所学的力学知识,通过判断和推理,找出动力臂与阻力臂,从而判断出这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在学生学会找动力臂与阻力臂后,还要让学生将它们画出来。当然学生也会问为什么要画动力臂与阻力臂,这时候可以告诉学生一些比较形象的事例,比如说骑自行车与踩缝纫机哪个省力些呀?上楼梯与下楼梯哪个省力些呀?学生便会去思考,他们也许一时答不上来,这时老师就要进一步地说让学生画画动力臂与阻力臂试试,通过画动力臂与阻力臂,他们就会发现动力臂长于阻力臂的肯定就要省力些,反之则要费力些。由画动力臂与阻力臂展开来,学生以后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就会借班窥豹,知道该怎么处理问题了。老师还可以进一步地加以开导,让学生举出与之相关的例子来,这样一来所有与之相关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了。

4 引导学生逻辑性思维与扩散学生逻辑性思维的关系

引导与扩散的位置不能颠倒。从某种意义上说引导就是为了扩散作准备的。从逻辑性思维的概念上我们可以得知逻辑性思维是建立在一定的实有概念基础之上的,是一种考虑和解决问题的规律,而只有将学生引导到正确的途径上,学生才有可能通过推理,判断出问题的正解解决方法。如果先让学生扩散逻辑性思维,会出现两种现象,要么学生要不到点子上去,要么学生想的出格了,这样就会南辕北辙,从而朝着错误的方向越走越远。

物理中的很多现象都需要用逻辑性思维来理解,引导和扩散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对物理教学是相当有益处的。

参考文献:

[1]邓书春. 浅议初中生的几种物理思维法[J].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0, (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