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口才训练材料范文

口才训练材料精选(九篇)

口才训练材料

第1篇:口才训练材料范文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5-0039-02

斯蒂芬?克拉申是著名的语言学家与教育家,他在对第二语言进行习得研究的过程中得出了输入假说理论,包含习得―学习假说、自然流程假说、跟踪假说、输入假说及情感过滤假说,该理论强调语言输入的可理解性等特征。而我国英语听力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的难点,为了改变学生听力水平较差的窘境,部分学校逐步引进了输入假说理论。

一、克拉申输入假说及其特征

克拉申输入假说是克拉申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内容,在克拉申看来,学习资料无限接近可理解性输入的情况下,学习资料水平比学习者水平略高,此时如果学习者能够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掌握信息而非理解形式上,就会在学习者与学习资料之间产生习得效应,使学习者获得相应的知识。为了解释输入假说,克拉申提出了一个“i+1”公式,其中,i代表学习者在产生习得效应之前的学习水平,1代表知识水平略高于学习者学习水平的学习资料。

克拉申提出的输入假说是一种理想情况,因此,输入假说具有以下特征:①输入假说具备可理解性,也就是学习资料对于学习者来说是可理解的,同时具有学习的必要性;②输入假说应当具备趣味性,只有富有趣味性,才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提高学习者的主动性与积极性;③输入假说的基础并非语法知识,从语言习得的角度来说,输入假说强调可理解性,如果学习者是出于语言习得的目的,则没必要过度依赖语法教学;④输入假说的学习资料应当具有充足性,少量的练习并不足以支撑语言学习者获得新的语言知识与语言结构,只有通过大量的学习资料尽心练习才能够不断获得输入资料。

二、输入假说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 对英语听力材料的合理选择。在进行英语听力资料的选择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平均学习水平,选择适当的听力材料,以便突破枯燥、无聊的听力材料及其对学生学习兴趣的限制,同时也可以提高语言输入的可理解性,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于听力资料的理解能力,提升他们的英语听力水平。在这个过程中,要遵循以下方法:

第一,在选择听力材料时,需要从学生学习能力的角度加以考量,选择难度适中的听力材料,并确保听力材料的难度稍高于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之在听的过程中产生语言习得。要避免选择难度过高的听力材料,以防止学生由于听力材料难度过高而受到打击,产生焦虑心理。

第二,在选择英语听力材料时,应当充分考量时代性因素,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与时事热点相关、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听力材料,确保在进行听力训练时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全部放在听力材料上面。例如,现阶段的年轻人普遍十分喜欢美食,在选择英语听力材料时,就可以选择与美食相关的内容,如以江苏美食特产为主要内容的英语听力材料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听力材料的亲切感与关注度,进一步提高英语听力训练的效果。

第三,英语听力材料的选择应当保证其多样化与大量化。克拉申在输入假说中阐述,语言习得需要大量的输入材料作为支撑,因此,需要对学生进行大量的英语听力训练,而教师也需要尽可能地选择不同功能形式与不同内容的英语听力材料,如英文影视剧、TED演讲、英语脱口秀等,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英语听力材料提高学生的训练兴趣。

2. 对英语听力训练方法进行创新。在英语听力训练的过程中,多样化与富有新鲜感的听力训练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可以通?^运用不同的英语听力播放设备,以丰富英语听力训练形式,如音频、无字幕视频等,从而避免学生因长期进行单一形式的英语听力训练而产生疲劳感。另外,多种英语听力训练方式的应用也可以为学生创建更加丰富的语言环境。

笔者认为,英语听力训练方法的创新,还可以通过听力训练与口语训练、阅读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开展英语听说训练、听读训练等。在听说训练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或者鼓励学生参加英语角,由此,使学生在训练英语听力的同时,也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例如,在After-school Activities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扮演不同课后活动的参与者,要求他们用英语对自己参加的课后活动进行介绍。活动结束之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以培养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及语感等,同时也便于学生了解各种英语语调,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

除此之外,还需要注重英语听力训练的关联性。克拉申对于输入假说的阐述,强调语言学习资料与学生的既有认知保持一致,以消除学生对于英语听力训练的恐惧心理,而当英语听力训练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之后,学生的恐惧感就会大大减少。例如,在The world of our senses的英语听力训练中,要求学生为该故事撰写开头与结局,对此,教师就可以首先播放一段英语听力,再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他们自行构建听力训练目标,从而进一步提高听力训练效果。

3. 进行泛听与精听相结合的听力练习。高中英语的听力教学应当采取泛听与精听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确保学生在具备一定的英语听力水平之后,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语调、不同类型乃至不同口音的英语对话,从而进一步提高英语听力水平。其中,精听训练是常规的英语听力训练,语言规范性与标准性较强,且难度适中,对于学生的听说能力有较好的提升效果,便于学生理解,可以满足克拉申输入假说的可理解性需要。

泛听则不同,其听力材料不具备标准性与规范性,通过泛听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听力训练中更好地掌握听力材料的整体内容。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不同国家、地区、口音与性别的英语泛听材料,例如,可以播放《阿甘正传》,电影中阿甘有大量的美国南阿拉巴马口音的独白,可以运用于泛听训练当中。

第2篇:口才训练材料范文

语言输入(指可理解输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学习英语不可能输入与输出等量,只有大量的语言输入才能“厚积薄发”,产生一定量的语言输出,才能开口说英语,动笔进行写作。在四种能力中,听和说是学习语言的基础,而通过听的渠道获得语言信息及语言感受在外语学习中又是基础的基础。说,不仅是教学目的之一,也是检查听力理解程度的手段,属于听的提高阶段。然而,听力技能和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一蹴而就,需要经过系统、完整、严格的训练。其根本途径就在于引导学生多听,指导学生会听。多听,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努力创造一个真实或接近真实的语言环境,根据教学内容选取适当的听力材料,对学生进行足量的听力训练;会听,需要教师进行科学的指导,教会学生有效的方法。

读,也是语言信息输入的途径之一。“读之于写,犹听之于说”,不多听不利于说,不多读也不利于写,若想“下笔如有神”,必须“读书破万卷”。《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写的能力要在读的基础上进行培养和提高”。由此可见,在读写这两种能力中,读是基础,阅读能力的提高必须通过阅读大量的材料来实现。

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听”和“读”的基础地位,力求在听力和阅读能力先期提高的基础之上逐步培养“说”和“写”的能力。另外,听和说的训练常受着时间、地点和语言环境等诸多条件的限制,一般说来,听和说的训练应主要立足于课堂。而读和写则是具有广泛基础的语言实践活动,没有太多的条件限制。

笔者在近几年的英语教学中,遵循计划性、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灵活性的原则,做到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长计划与短安排相结合,精讲与精练相结合,训练与娱乐相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听力训练方面,我坚持每学期选取一两套好的听力训练材料,每周安排时间进行听力训练,适时组织听力测试。此外,我还针对教科书中听力材料不足的情况,根据每单元的具体内容选编、自编一些“泛听材料”,作为教材内容的补充、引申和延续。“泛听材料”分为背景材料、关联性材料、扩散性材料、过渡性材料、讨论式材料和调节式材料等几个类型。在课堂上采取引入式、插入式、过渡式、启发问答式、讨论式、总结归纳式和随意式等方式,灵活地加以使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课时有限,扩大听力材料的输入量势必影响教科书所安排的教学内容和环节。“泛听材料”本身只应是教材内容的补充、引申和延续,故不宜喧宾夺主,抛开教材,漫无边际地发挥。

另外,培养学生的听力,关键是要把听懂放在首位。语言信息的输入应遵循“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增加新的语言信息,但又不超出学生的理解水平”的原则,即:可理解输入。这样的输入才有利于学生听力的培养。所以,选编的“泛听材料”要符合学生的语言特征、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篇幅不宜过长,难度适中,能激发学生兴趣,尽量不出现生词,确实需要的生词可以通过投影、小黑板等事先给出。

在阅读训练方面,我把组织学生阅读课外读物视为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每周印发3-4篇课外阅读材料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我在选编阅读材料时注意篇幅不宜过长,难易程度适中,语言地道,知识面广,内容活泼有趣,生词量一般不超过3%。每篇阅读材料都设计编写一些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问答题等。我我还鼓励学生借一些课外读物,自己安排时间进行阅读,并与其他同学交换阅读。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丰富知识,开阔视野,验证、巩固、充实课文教学内容和所学的语言知识,自然地吸收活的语言,增加语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英文欣赏水平和文化素养,同时也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最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在阅读训练过程中,我不仅注意收集信息反馈,对训练效果进行检测分析,及时调整训练方式和难度,同时还定期进行短文或篇章的精析,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和方法的指导,力求培养学生的快速浏览能力、巧妙的猜词能力、独立的分析能力、准确的捕捉主题句的能力以及合乎逻辑的判断能力。

在口语训练方面,我除了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设计说的环节,给学生提供说的机会外,还坚持每天抄写一句格言、名言或谚语供学生诵读;每天抄写一句英语口语日常用语让学生背诵;每天一句“学句型、练翻译”;每周十句“学动词、练口语”供学生复习和练习;每周组织一次“英语角”活动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等,这些措施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进行写作训练时,我按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以单词和基本句型为突破口,平时通过听写、造句、句型转换、翻译练习等方式,抓好基本技能训练,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各种文体的写作。我坚持每周写两到三篇作文和随笔,并认真批阅,评定分数。然后及时公布范文,选取优秀习作打印并张贴出来供学生参考学习。

第3篇:口才训练材料范文

关键词: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004-01

1.引言

"听"作为一项重要的基本能力,对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关系到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但从高中生的英语听力现状来看,听力仍然是薄弱环节。如何学生的听力能力,形成有效的听力教学,成为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不可回避,且急需解决的难题。笔者结合自身英语教学经历,尝试提出解决的策略和方法。

2.高中英语听力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τ⒂锾力的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以读和写为主,对听与说重视不够,没有充分认识到英语听力的重要性。

2.2 教师教法单一。在听力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课程设计单调、机械,以单纯播放听力录音,然后让学生作答为主,缺乏师生互动,效率低下。

2.3 学生语言知识储备不足。语音、语法、词汇和语感方面的不足将会严重影响学生对所听语言材料做出正确判断,致使他们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常会碰到“卡壳”现象。

3.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策略分析

以上的这些问题一直在引发着我的深思。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对听力教学的相关研究,提出以下对策:

3.1 营造良好的听力学习环境。提高听力能力的重中之重是首先在整个社会、整个学校以及师生之中要加强对听力学习的重视,形成良好的听力学习氛围。英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和有着丰富经验的英语学习者,应该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将英语听力的重要性告诉学生,使学生在意识上能够重视听力教学,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学生而言,应该在英语教师的带领下积极主动的学习听力,当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不要轻言放弃,坚持一直练习英语听力,只有坚持才能突破听力学习的瓶颈,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确立正确的英语听力意识。

除了单纯的听力训练外,高中英语教师还可采用影视演播等形式开展听力教学。高中教材有大量的外来素材,其中名人故事及名著(如歌剧等都有大量的声像材料。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这些材料有机地揉合到课件中去,使学生多层面多角度地了解课文。用多媒体课件演播时起到的震憾效果是单纯的课文讲读无法比拟的,能全面地训练学生能力,对提升听力帮助尤其明显。

3.2 注重英语教学的策略。高中英语教师应该正确把握英语听、说、读、写之间的辩证关系。让学生在听、说的基础上开展读和写的训练,并以读、写来进一步促进听和说能力的提升。听的训练只有与说的训练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同时,教师也要注重提高自身的口语水平,尽量用英语口语授课,让学生从日常学习的点点滴滴中练出一对“好耳朵”。

语言输出,是一种较好的训练听力方式。所谓语言输出,其实就是听说相结合,听与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为了说得出,必须听的懂。只有听懂了,才能接着说。因此说能促进听,听能带动说。听力课也可说是听力口语课,在注重听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开口说,训练口语,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创造学说英语的环境和氛围。对篇章型的听力材料,在课堂上要组织学生针对材料内容展开讨论,结合自己实际发表见解,要求学生把所听内容口头复述下来。

3.3 丰富听力技巧。教师教会学生听力训练的方法和技巧。首先,在听力练习开始前,要求学生养成读题、读材料的习惯,预测听力中有可能出现的材料和内容。其次,抓住文章的关键词、信号词,帮助理解文章的含义。再次,集中注意力,学会放弃。在听力练习中,一定要集中注意力,短时间获取最丰富的材料,对听不懂的内容选择放弃,以免影响对整个文章的理解。最后,树立自信心。教师要适时鼓励学生,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听力训练,消除内心恐惧、害怕的负面情绪。

4.结语

在听力教学活动中,高中英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英语水平,并重视对学生听力策略的训练,必须改变传统的“放录音――对答案”的听力教学模式,丰富学生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预测推理和捕捉信息的能力,扩大学生词汇量,掌握短语和固定用法,巩固学生的语法知识,激发学生斗志,培养学习信心,随着学习任务的不断深化,整个学习过程就越趋向于自动化和自主化,学生的创造力和潜力越能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因而学生听力水平必将逐渐得到提高。

综上,笔者认为,听力是英语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高考英语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听力训练的重要意义,积极探索提高学生听力的有效方式,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参考文献:

第4篇:口才训练材料范文

论文摘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在中专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抓住课堂内外口语训练的机会,在复述材料、命题讲话、即席讲话、辩论练习等环节中,循序渐进地提高口语能力。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认识到,未来社会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用语言正确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然而,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由于各种原因,“听﹑说”训练长期被忽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社会需求相差甚远,一些学生的说话能力尤其是在公众场合说话的能力极其欠缺。 

传统语文教学一直把阅读和写作这类以训练书面表达能力为主要目标的部分视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其实,培养口头表达能力也应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当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毕业后就走向社会的中专生。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存在着人为地将“语”和“文”肢解开的问题,这种教学思想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近两年来,笔者以《中专语文教学大纲》为依据,结合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对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做了一些尝试。

1课前动员学生提高积极主动性

思想意识指导人的行为与实践,只有让学生首先充分认识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学生才可能有自觉锻炼自己的原动力。新生入校,第一堂语文课上,笔者试着让学生上台自我介绍。结果窘态百出,各种例子都有。以此为契机,我开始思想动员。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学生明白,现代社会,人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越来越强。要想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就要勇于“推销”自己,而口头表达是“推销”自己的重要手段。在现代社会中,没有言语交际能力的人是很难有所作为的。

2教学中口语训练实践

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多锻炼是唯一的途径,笔者在所教的各班级中充分利用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训练的内容由易到难,主要有如下几种:

(1)复述材料。学生基础不一,水平不等,平时在课堂上讲话要么声音像蚊子叫,要么干脆像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出现这些情况,大部分学生的原因是“惧”字在作怪,惧讲是口语训练一大障碍。为了解决学生无话可说的困窘,提高当众讲话的勇气与信心,刚开始训练时,我只要求学生复述一段材料。用这种方法来缓冲学生的畏惧心理。学生可讲一个故事,说一段笑话,也可复述课文内容。这种训练,一般安排在课前十分钟。如有时要求班上2~3人复述昨天晚上新闻联播中一则新闻,但相互间不能重复,所以每人至少要准备2则新闻。这样既能使学生在复述准备时有正确发音的参照,同时又锻炼了自己的文字概括能力,也不至于无话可说。

(2)命题讲话。复述到一定阶段,学生大胆了,口齿清楚了,便开始实施第二套方案——命题讲解。在这一阶段训练中,先要拟好题目,给学生充分时间去准备。命题范围为叙述事件、阐述见解、介绍事物,也可以根据课文布置预习作业。如“介绍你家乡的特产”、“你对长沙的印象是什么”等,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3)即席讲话。预先准备好几十个题目,分别写在小纸条上,让学生由抓阄来确定演讲标题。要求学生在四五分钟的时间内迅速选择材料,构思演讲内容,安排语言顺序。所拟的题目都是与学生生活贴近,材料随处可取的。如《我最欣赏的品质》《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等。再根据学生的表现作简短评议,并打出分数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的一个依据。这样“逼”得学生激发其潜力,也“逼”得学生在课外不停地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内涵。

(4)辩论练习。辩论是一种高难度的口语训练,它不仅要求辩论者完整清晰地阐述自己的思想,还要求辩论者能对对方的观点予以反驳。对于中专生来说,在短时间内想达到很高水平是非常困难的。但这种训练能十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根据课文内容给学生创造论辩机会。

3课外口语锻炼实践

由于作者所教班级较多,这一部分工作主要以指导为主。如布置学生在班上举行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辩论赛。在班上锻炼到一定时机后,再在班与班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交流。这样就能给学生更宽广的练习空间。统筹安排,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口语训练,使学生说话的勇气与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从开始时的语无伦次、神态紧张,到现在已基本上都能从容不迫地讲上几分钟,能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成绩好的学生还能较生动、有情趣地在台上展示风采。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语文课的重要任务之一。这些努力只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教无止境”,我将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使口语训练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第5篇:口才训练材料范文

[内容]

提要 强调了要重视加强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以及在训练中必须注意的几个要点。

* * *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以前我们往往只重视对学生“写”能力的培养,而常常忽视对学生“说”能力的训练。当然这种现象和高考指挥棒的导向有关系。历届高考,只考书面表达能力,不考口头表达能力,致使教师忽略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与使命感,使“语”和“文”严重脱节,学生说话能力低下。

其实,口头语言比书面语言,起着更直接、更广泛的交际作用。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们口头表达能力,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当前现代科学正向着电脑化、信息化的方面发展,而信息的输入、传递,最直接、最迅速、最方便的方式,莫过于有声语言。现代通讯、人机对话等方面。要求人们把话说得准确、简明、达意,那种含糊其词,佶屈聱牙的口语表达,又如何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呢?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训练,是必要的。

再说,目前世界上许多先进国家都非常重视对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在美国,从小学到中学,听说训练始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日本,听说能力的培养写进教学大纲,作为语文教学必须完成的任务。在西德,语文教学除了通过教科书的讲授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德语书面语和口语外,还专门编写了一些说话训练的辅助教材,如《说话教育》一书就是西德莫显茨·迪斯特威克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以说话训练为主的德语辅助教材。可见重视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在国际上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面对这些跨世纪的建设人材,既要培养他们具有真才实学,又要使他们具备出色的口才,这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使命。

怎样进行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呢?我认为应注意下列几点。

一、明确说话训练的基本要求

根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说话要说普通话,力求发言准确,吐字清晰,运用恰当的语调,注意句子停顿,控制说话速度,使口头表达的语调、语脉、语流、语速等自然合度,大方得体。因此说话训练要求通过以下四关:

(一)语音关。要求学生说普通话,声音宏亮,口齿清楚,正确地发音吐字,语气连贯,表达清楚。

(二)内容关。训练学生审清话题,明确说话中心,围绕中心进行说话;善于抓住关键性的概念,有的放矢地展开话题和准确贴切地答话;合乎逻辑地论述问题,发表见解。

(三)结构关。要求学生“说话”有头有尾,主旨鲜明,重点突出,思路清晰严密,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这样,才能言之有序,有利于阐明已见,说服对方。

(四)表情关。要求学生说话时姿态自然,大方得体,有表情地说话。并处理好语调急缓,节奏快慢,语气轻重,或激昂低沉、或委婉深沉、或风趣幽默,这些都要根据说话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二、说话训练的方法

口头表达训练的方法应不拘一格,多种多样。

(一)朗读。朗读可使口语得到严格的训练,是说话训练的较好方法之一。安排朗读指导课,讲授朗读常识,要求学生读得响亮、清楚,努力做到准确、流畅、传情。朗读内容:包括课文和课外文学作品,主要是散文、诗歌、小说。形式上可采用个别朗读、集体朗读、领读、跟读、男女对读、分小组朗读、接力朗读、分角色朗读等等。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潜移默化地把一些优美语汇句式,变为自己口语语库中的储备,丰富自己的口语表现力,也可使学生的口齿、声带得到锻炼,从中学到许多说话技巧。

(二)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与对话。这也是口语训练的基本方法。课堂教学中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口头表达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练中学,在练中提高。由机械性、意义性训练,过渡到创造性训练。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重复性提问,要求学生重复课文中现有语句表达的内容,加深记忆。第二阶段是理解性提问,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根据课文内容重新组织,用自己的话来答题。第三阶段是创造性提问,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推理,然后发表自己观点。对学生回答含糊不清的,可采用连续发问,连续回答,重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复述。这种训练方式,是把别人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复述的材料,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复述的形式有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详细复述适用于较短课文,或课文中某些段落,这种复述可对原文语句作适当变动,但不能改变课文原意,要表达出原文内容的重点和语言风格。简要复述适用于具有完整结构的课文,这种复述可让学生借助于编写提纲、概括段意、列小标题等来理线索、抓重点、略次要,运用原文中关键词语进行复述。创造性复述是增添内容的叙述,有变换人称、变换体裁、变换结构等复述。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开展思维活动,以取得运用知识、发展智力的效果。

(四)看图说话。在说话前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弄清图意,并展开想象,完整地表达。材料可选自课内或课外读物中的插图,最好选那些场面较大、人物较多、寓意较深的画面。也可结合课文,让学生将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中的主要故事情节,绘成几幅图画,学生再根据图画来复述课文。这样既训练了说话能力,又加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课前三分钟演讲。可以不定专题,不限范围,采用自由命题的形式,让学生在课余准备好内容,每堂语文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作三分钟的演讲。材料可选自各种报刊杂志、课外阅读材料、电视广播、文学作品,或将一些课文改编成讲演稿,或几个同学联合演出根据课文自己改编的小话剧,也可以是耳闻目睹的真人真事,等等。这样的演讲寓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不但使学生得到锻炼口才的机会,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能吸取许多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一举多得。

(六)口头作文。教师可选择学生特别熟悉、容易思考和组织的题材,让学生先思考几分钟,列出提纲,打好腹稿,然后当众口头作文,接着大家评议,互相启发,取长补短。这是培养学生在公共场所即席说话能力的好办法,也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七)组织各种比赛。如: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影评、书评、辨论会等。要求学生感情充沛,吐字清楚,语音、语调、语气、语速要有起伏,抑扬顿挫,表情、手势也要恰当配合,以增强说话感染力。

在进行这些训练方式的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创造良好的语境,以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

课堂教学中,灵活机动地设置最佳“语境”,创设一种学生敢于说话,乐于说话的气氛。教师要始终注意调动和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第6篇:口才训练材料范文

关键词: 英语口语 农村学生 突破口

现在的英语教学,教师既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我结合教学的实践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一、把握语音关,打好英语口语基础

把语音教学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是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关键。语音是听说能力的基础。只有语音发准读准了,才能听得更明白。语音关是听说能力的重要关口,也是初三学生中考“人机对话”能否取得高分的关键。虽然语音教学集中在初一、初二教材中,但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学得很好,音发得很准。语音的学习是通过视觉、听觉、动觉等一系列的活动进行的。教师必须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如一渗透语音教学,使学生重视并产生兴趣,从而形成一种纯正的语音。纠错时,要求学生看清口形、掌握要领、仔细听,再大声地跟读,不能盲目跟读。语音正确了,学生的听说能力自然会慢慢提高。教师应把语音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语音是基础,是英语口语教学的一道重要关口。只有语音纯正,才能实现交际应用。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语音。语音不正确,不仅影响口语,而且影响整个学习过程,更影响听、说、读、写。

二、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对待英语口语中的错误

由于中学生语言信息量有限,受到语言信息量的外界刺激机会较少,出错是难免的,而且口语表达不像书面语言那样需要时间反复推敲。我们刚开始训练时,可以适当放慢速度,必要时可以重复,以取得思考时间。而且学生往往由于紧张,对语言材料和话题感到陌生,常常会出现错误,教师鼓励学生不必因此而失去信心。口语表达只要达到交际目的就可以了,这些错误在今后的练习中会得到改正的。所以,不能因为会出现语言错误就怕开口,否则不利于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三、提高英语口语和阅读训练相结合

阅读是语言材料的输入,口语表达是语言阅读材料的输出。阅读的量和口语表达的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一定量的阅读,头脑里没有一定量的词汇、习语、句式及语言材料,就不可能说得出,说得好。而大量阅读,不但能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而且能增加语言的信息量,从而使学生有话可说,说得出,说得地道,培养学生用英语的思维习惯。事实告诉我们,让学生多读与他们的能力相适应的语言材料,是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重要因素。

当然要选好阅读材料,内容除课本上提供的要多读之外,还可选择难度相当的课外读物。选材注意语言的真实性,题材广泛,尽量采用原版作品。

四、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与听力的训练相结合

听力的训练一样是信息的输入,是培养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听力直接影响口语的表达能力。因此,在培养口语的同时,必须加强听力的训练,以吸收更多的语言信息,拓宽知识面,增强语感。

听力训练的形式灵活多样,教师用英语呈现新知识,用英语组织教学,都是行之有效的训练听力的方法。另外,除用听力教材外,教师还可运用课本中的短文、对话作为听力材料。例如教师常用的做法:先不要让学生看课文或对话,让他们听录音,并提出一两个问题,然后打开书让学生跟读,最后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以达到训练英语口语的目的。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英语口语训练

1.课堂口头值日报告。

每天上课前利用五分钟时间开展值日生报告活动。报告的内容一改往日只介绍星期、日期、天气情况和班级及出勤的做法,可外加让学生就某个话题进行介绍,如介绍自己的亲友、宠物、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自己感兴趣的事、自己的爱好等。具体做法:每天请一位同学做值日报告,之后确定第二天的报告者。这样他就有时间思考要谈论的问题。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效果很好,学生的兴趣很浓,积极性很高,口语表达能力也有显著提高。

2.开展小组辩论会。

以辩论会的形式训练口语是英语教师在接受外教培训时经常性的练习口语的活动课。这种方式可用于训练学生的口语,可安排在课外活动中进行。老师在给出辩论话题时,应同时给出一些提示词和句子。通过这种活动,展示学生的口语能力,促使学生积极地练习口语,这样学习英语的气氛就会更活跃。

3.介绍物品。

即出示一个物品,讲述和它有关的事情。物品可以是照片、珍藏的小礼物、画报等,只要你觉得有话可说,特别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东西,就可以一边介绍物品一边出示给大家看,可以讲述其来历、描述它的特征及对自己的特殊意义。例如,照片,你除了描述照片中的人是谁、外貌特征、年龄外,更重要的是讲述他(她)的性格、兴趣、爱好、为人表现等。这是练习口语有效而又有趣的方法之一。

4.创设情境,有效教学。

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是最快、也是最地道的。农村学生学英语很难找到真实的语境练习口语,但可以自己创造较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如开展英语口语角,就是一种很好的口语训练方式。开展英语口语角重在培养、鼓励一部分学生开口,让大家有主动参与意识,同时让另一部分口语表达较好的同学获得锻炼机会,使学习者之间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5.角色表演。

课本中的绝大部分对话都可让学生到黑板前表演。如果你叫他们把对话背下来,很多同学都会苦着脸,但如果你让他们准备作角色表演,则同学们会个个信心百倍,跃跃欲试。通过表演,可活跃课堂气氛,高涨学习英语情绪,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同时提高口语水平。

6.复述课文和对话

口头复述是在理解、熟悉课文、对话内容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思维加以整理,对原语言材料进行口头再现的过程。可以结合挂图。学生也可以根据文章的长短写出相应的提纲,然后参照提纲复述。这种练习口语的方式很受学生欢迎,他们觉得这是展示自己口语的较好机会。不仅如此,利用这种方式,更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语言点的掌握,具有实效性。

总之,英语口语训练的形式多种多样,无论是哪种形式,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7篇:口才训练材料范文

关键词:MIT;短期记忆;训练;翻译

翻译是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交流之中逐渐衍生出来的东西,学外语最主要的目标之一便有翻译。高校的翻译课程设置的非常简单,大多数都是认为将自己的母语同外语相互翻译便是其精髓所在,仅仅是在字面上进行翻译。其忽视了翻译的内涵,往往造成其对于语言的片面的理解。

一、MTI培养在短期记忆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一)偏离翻译教学目标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外语教学课程所追求的目标便是培养出能够流畅自如的进行翻译的人才,其能够运用所学到的语言来表达自身的想法和信息。这样的人才需要具备的首要技能便是其外语的水平能够达到其母语的水准,不仅能够了解外语的根本含义,还能够从外语的角度进行思考。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很多人对其的认识是出现了部分的偏差的,即便是对于教学的老师,其外语水平和母语水平也处在不同的级别,未能实现均衡,更不用说学生。在学生的头脑当中存在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在翻译时他们会过多的局限于固定的翻译模式和语法规则,从而忽视掉外语背后所代表的真正的含义。

(二)翻译的课堂教学法有待改善

在课堂教学当中老师所采用的方式也过于的单一,并且非常的依赖于汉语同外语之间相互翻译的固定模式。这样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会使得老师在整个过程当中充当着双重的角色,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因为,这样的话老师即使外语的代表,同时也是利用母语进行翻译的主体。并且最终还要以老师的身份来对翻译结果进行评价,所以学生很容易得到不真实甚至是错误的信息。因此,需要改善课堂的教学方法。

(三)难以培养具有广泛性的翻译能力

翻译存在的价值便是为了能够将原文翻译成另一种文字,使读者免受阅读原文的苦恼。单从翻译来看,其会基于不同的目的出现多种不同类型的翻译。也即,现实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翻译问题大多是为了实现教学目的而设置的,因此,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练习了自己的语法基础知识,但是却在另一个方面受到了更大的制约。因为,教学当中用来翻译的题材非常的局限,其他的哲学、经济、法律或者诗歌根本就不会涉及到。尽管当前的外语教材不断的增添新的内容,但是其凸显出的局限性仍然不可小觑。

二、提高MTI口译质量的短期记忆训练

(一)锻炼翻译人员的逻辑思维

在MIT的口译训练过程之中,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非常的重要。首先,要注重对于所需要的翻译的语言文字的整个逻辑进行分析,其中的关键性信息以及一般的辅信息要能够明确的予以区分。其次,在翻译的时候不仅需要能够概括出原文的意思,还要能够根据整个语言环境所凸显出来的中心思想表述出各语言间的逻辑关系,将各个信息之间的逻辑顺利排列好。因此,必须要锻炼口译人员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领会原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避免出现片面翻译的现象。

(二)引导翻译人员进行跟读练习

跟读练习能够加深人员对于口译的信息的记忆,从而能够更加准确的翻译出来。在进行跟读练习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用相同的语言来跟读已经准备好的阅读材料,提升其注意力。最好是选用母语的相关资料,跟读后要求跟读人员用母语表述资料的主要内容。其次,经过上述步骤后在用外语来跟读资料,最后用外语来概括主要意思。这样的过程将会逐渐的培养出口译者的跟读习惯,提高其短期记忆的能力。

(三)提高翻译人员的复述训练

提升口译质量同复述能力的训练密切相关,在进行复述训练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选择复述材料的时候需要选取具备较强逻辑性、条理性的资料,要求学生既能够凭借大脑进行记忆,不能够做笔记,最后凭借自己的自己对资料进行复述。其次,在人员复述过后应当由专业的人员进行评价,将复述员错误或者是有遗漏的部分提出来,加深其印象。最后,复述的训练工作应当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跟随复述人员的实际能力选取合适的材料。

(四)加强翻译人员的笔记训练

对于翻译人员来说,经过了短期记忆的训练之后,其口译的水平定然会得到提升,但是毕竟大脑所能够记忆的东西是有限的,为了确保口译水准的稳定发挥,拥有一个良好的记笔记水平是非常必须的。它能够对短期记忆的遗漏部分进行补充和提示。另外,在培养翻译人员在笔记方面的习惯和能力的时候,需要引导其发现最合适的记录方法,最主要的原则便是在进行翻译的时候不能使用太过花哨的符号,以简洁为主。

(五)有针对性开展数字及专有名词等的训练

想从根本上提升翻译的质量,加强对数字以及专有名词的训练是非常关键的要素。在对数字翻译进行练习的时候可选择将数字写在黑板上,让翻译人员凭借着视觉和听觉的方式将数字记下来,并且是采用翻译的形式表达出来。对专有名词的训练则可以采取分类记忆的模式,不同的行业或者不同的领域的词组成一个版块,这样能够培养翻译人员的语言环境的感知能力。这些能够提升翻译人员的短期记忆能力。

结束语:

翻译人才对于一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要加大对翻译人才的培养力度,创新原有的教育方法和培养手段,要加强翻译人员逻辑思维的训练,通过复述训练、笔记训练等,从根本上提升翻译质量,源源不断的为社会输入高水平的翻译人才。(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志忠.李光耀,短期记忆训练法概述[J],科学研究,2012.05

[2]冯军,论短期记忆训练法在翻译课堂教学中的适用问题[J],中国教育,2011.05

第8篇:口才训练材料范文

关键词:听力教学;教学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2-0134-01

一、听与图画、实物相结合

在学生进行听力练习时,教师提供与内容相配套的教学挂图、简笔画或者实物,这样不但可以降低听的难度,而且使教学情景化,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使用的图画,可以是与教材配套的挂图,也可以是教师根据内容画的描述性的简笔画。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图画或者实物来教生词和课文,也可以放录音教材,教师根据材料所描述的内容,在图上指出相应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在新目标七BUnit71b的听力活动中,可以用这样几个简笔画人物来描述讲要听到的短语和生词:一个高个、留直发的男士,一个矮个、留卷发的男士,一个高个、留卷发的男士,一个高个、留卷发的女士,教师指着不同的简笔画人物这样说:The man is tall and has straight hair. This man is short and has curly hair. This man is tall and has curly hair. This woman is tall and has curly hair. 在这些简笔画的帮助下,学生基本上听懂了教师所讲的内容。重复一两遍之后,教师可以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在了解大意的情况下去获取更多的信息,从而提高听的能力。

二、听和说的结合

这种既要听又要说的训练形式,要求显然比第一种形式高。这种形式的主要目的是听,但最终要求是听懂了能够说,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重视由听到说的客观规律,就要在每次进行听说训练前安排好开口说之前的听。准备充分,才能听懂材料,说的训练也才能比较顺利。只有当学生听懂了材料之后,才能产生想说的愿望,从而达到以听带说,以听促说,听说结合的最高境界。具体训练形式如下:

1.重复句子。这种形式通常用于复习课文中出现的语言点。如教师可用上课出现的语言点或生词造一个句子,让学生重复。这既训练了听力,又复习了知识,可谓一箭双雕。

2.复述句子。这种形式是对视听配合法的提高和延伸。还是以新目标七BUnit71b为例,教师在利用简笔画介绍完故事梗概之后,可以让学生试着讲,准备一两分钟后,请学生单独复述故事,以检查学生是否听懂。同时,当一位学生在复述时,其他同学得到了听的训练。

3.口头判断正误。这种学生在听了陈述或问题之后要做出判断的练习,形式比听后复述的练习提高了一步。教师就学生所学内容或所听材料加以陈述,让学生作判断(True or False).

4.回答问题。教师用英语提问,学生用英语回答。以七BUnit92a、2b为例,在听过录音之后,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完成教材中2a要求的听力任务,而是要很好地利用听力材料,向学生提问更多的信息,例如:What did Emma do last weekend? Did Ben watch TV last weekend? Who went to the beach? And what did he do there? 这种利用和拓展教材的做法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达到了很好的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效果。

三、听与写的结合

听与写的配合训练,要求学生在听音会意之后,将所听到的重要信息记录下来,这是测试听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这种听与写的同步练习,不但要求学生听懂材料,而且用书面语记录,内容用图画表示,方法可有以下几种:

1.听写单词。这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听写练习,也是当今中学英语教学普遍采用的方法。同时还有检查学生单词掌握情况的作用。

2.听写句子。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听句子的整体结构和关键词,然后再完成整个句子。

3.听写对话或短文。这是听写练习中要求比较高的训练,可先从容易的训练开始。在每次听之前提出问题,布置任务,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听,以后逐步过渡到让学生自己去捕捉材料的关键内容和主要信息。教师需要做的是提醒学生在听第一遍时,主要了解大意,并记录下一些具体“材料”,如人物、时间、地点、天气、数字等。然后写出所听内容,捕捉某些细节,最后检查。

四、听与表演的结合

第9篇:口才训练材料范文

关键词:普通高中;口语;新课程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界与各位专家在理论上都很重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然而在应试教育依旧风头不减的大背景下,口语教学在现实语文教学中并不受重视。原因自然是高考不考口语。指挥棒如此,学生、家长自然就忽视,加之许多家长对口语学习的认识不足。家长不重视,许多语文教育专家与一线教师竟然也不重视。虽然近几年的高考中也出现过一些涉及口语交际的表达题,如2010年浙江省高考卷中答谢词的写作,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语文教育某些部门或某些力量在语文能力培养上要求全面化与素质化的努力,想要用高考这根“指挥棒”来引导大家把目光转向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然而这种努力仍旧没有带来实质性的转变。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目前农村中学课堂中学生的口语现状令人担忧,以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为例,学生课堂惧开口、开口说不清、表情不自然、话不分场合,更谈不上表述和应对的创意个性化了。

面对这种状况我利用基础年级开设校本课程的机会向学校申请开设了口语表达训练课,以期对普通高中的语文口语教学做些尝试。现将我自今年开学至6月期间每周一课时的训练及相关工作汇报如下:

课程开设首先面临着教材的选择与课程设计的问题,设计一课时的训练不是难事,但要形成一个有序的课程系列就不容易了。经过对《教师口语》《口语训练》等口语教材的参考,我发现目前语言教育界对口语交际独立体系与教材、教法等系统方面的研究虽然很多,却很难找到一本符合高中生身份与实际的口语训练教材。于是我自己不揣浅陋,参看了很多《演讲与口才》杂志、主持播音等方面的培训资料以及国内很多口语交际方面的硕博论文,再结合若干年来本人的教学观察和心得,拟出了一份比较适合中学生至少是我校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教学大纲,其中既包含口语训练中常见的求职应聘、演讲、辩论、采访,也有不常见却实际需要的相互介绍、接打电话、交谈、无领导小组讨论、主持等。以这份教学大纲为基础,编撰了校本教材《中学生口语指导与训练》。

在课程设计上,首先我将围绕口语训练的所有活动分为三类:语音训练、语智训练、语境训练,三者各成板块,延续递进,又彼此牵连,相互结合,以语音为基础,语智训练为手段,指向一定的语境训练。首先,我在语音训练中进行基础的发音准确、口齿清晰等方面的训练,在语智训练中安排了连词成句、逼问快答、贯口相声、仿说评话等训练形式,要求学生表达清晰生动、敏捷智慧。其次,我还讲求训练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逐步深入,把许多大的训练活动分割为一些形式小巧活泼、利于操作的小训练。最后高中生口语训练努力紧扣现实生活,挖掘训练素材,创设训练情境。我认识到口语作为语文能力之一,服务于现实交际,其训练也当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在整个课程设计中我充分利用学校班级现有资源,如,校学生会活动、校广播站广播、学校每次文艺演出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口语表达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实用性,能够更加认真对待这门功课。通过这样的设计,这门口语表达训练课算是有了较为清晰的主干和枝丫,具有了一定的丰富性、序列性和可操作性。

如果说校本教材的编写是本次尝试的主要目的和收获的话,对学生进行的方言摸底就带来了意外的收获。通过一个学期的口语教学和针对性的发音培训,使我不仅切实有效地纠正了方言语音对于部分学生的影响,初步规范了他们的普通话表达,促使班级学生强化了说标准普通话的意识,而且使他们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课堂与社交发言的自卑心理,懂得了一些技巧,提高了口语表达的质量,应该说基本实现课程开设的目标。同时也使我挖掘并创新了一些具体可操作有序列的教学训练方式,在口语教学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课程的继续开设和完善奠定了一定的实践基础。再者通过课程我个人对于语文口语能力培养有了更深的认识。语文能力培养名为“读、说、听、写”四个部分,实际上这四种能力不可割裂,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口语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而且对于阅读与写作中理解与逻辑思维能力也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如口语训练的应对机智和逻辑规范需要大量的材料,不少学生为了准备课堂训练材料翻阅了大量书籍,有些学生每次训练前都精心准备文字材料。这些都直接促进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推动了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上能力,证明了语文素养与能力培养的综合性与相互促进性。而整个过程中学生从最初冷淡观望敷衍到最终积极参与,表现了对于本门课程的极大认同,也证明了中学生口语训练能力培养的现实需要性。

但个人的能力还是有限的。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我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会说话”的人,那我首先自己就要“会说话”。可是在教学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自己语言机智与应变能力的不足,在举例和现场演示上往往力不从心,很难在课堂上即兴做一些成功的示范来向学生展示语言的机智。一个拥有较强的表达思维能力的教师自会使他的课堂鲜活有效起来,相反则会制约学生的发展,起到反面的不良影响。而教师个人素质的局限性再加上目前可利用资料的有限性,也影响了口语训练素材情境的创设,即课程的编写。

因各种原因导致课时数量很有限,很多训练内容只能浅尝辄止,难以看到或者说验证我们期待的更好效果。口语课在现实中没有课时的保证,在功利性面前仍旧是带着镣铐的舞蹈。而本门课程因匆忙结束,最终评价只能按照平日的表现给出优、良、合格等级。如何评价口语表达训练课仍旧是一个可探究的空白。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