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幸福是一种感觉作文范文

幸福是一种感觉作文精选(九篇)

幸福是一种感觉作文

第1篇:幸福是一种感觉作文范文

[关键词]道德自觉 道德自信 幸福感 公民道德

[中图分类号]B8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539(2013)03-0117-04

道德与幸福的关系问题一直都是伦理学领域关注的焦点。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德福是一致的,幸福是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在感受物质生活更加丰裕的同时,自身的幸福感却在下降。公民幸福感的提升需要理性的建构,加强道德建设尤其是加强道德自觉自信、改变道德无力感,是提升公民幸福感的有效途径。

一、道德自觉自信之内涵

自觉在语义上来说就是察觉、觉悟、意识,也就是主体有所认识而主动去做或者说自己感觉到、自已有所察觉。在哲学层面上讲,自觉即内在自我发现、外在创新的自我解放意识。道德自觉就是主体对道德的自觉自愿的体悟与认识。它相对于道德强制,是个体对于价值应然所作的自我约束,是化外在的准则为内心的道德律,实现“自己为自己立法”。简单地说,就是对伦理道德的体认和坚守以及责任的担当。“道德自觉是指道德对于时代的伦理使命和教化责任要有一个自觉的担当和深切的认同。”

自信就是自己对自己能力的确信,相信自己能够做成某一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相对于自卑,自信是一种力量,是我们事业成功的重要保障,是给人以快乐的力量源泉。道德自信就是道德主体理性地、清醒地信仰道德文化与规范,执著地追求道德。道德自信体现为对一定道德的科学性和真理性的坚定信念,以及对该道德在实践中的生命力的坚定信心。

道德自觉与道德自信是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道德自觉是道德自信的前提和基础,没有道德的自觉就没有道德自信,只有当道德主体对于自己的道德有着自觉的体认,有了责任的担当和自觉自愿的行动,才会有真正的道德自信,才有一种正义的力量。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道德自觉不仅仅要考虑到对传统道德的自觉,还应该有对全球化的伦理道德影响力的自觉和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殊矛盾的自觉,只有这样,道德自觉才能从根本上成为道德自信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道德自信是道德自觉的根本保障,没有对自己道德文化和道德规范的自信,就不会有内心的坚守和担当,也不会产生道德自觉的内驱力。

二、道德自觉自信是提升公民幸福感的基石

道德自觉自信是道德主体对于道德规范的自觉体悟,不是被动的,更不是强制的,其本身就是幸福的,意即德福同源。亚里士多德认为德福是统一的。“幸福不是神的赠礼,而是通过德性,通过学习和培养得到的,那么,它也是最神圣的东西之一。因为德性的嘉奖和至善的目的,人所共知,乃是神圣的东西。是至福。”这就说明,德性的目的在于幸福。而德性内含于幸福之中,幸福以德性为条件,善影响着幸福的实现,德与福是一致的。具体来说,道德自觉自信对道德主体的幸福感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道德自觉自信为道德主体产生体验幸福的自信力。道德自觉自信具有主体自为性的特点,这就为道德主体自我幸福感的提升产生了自主认同性。道德主体的自为性,是主体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感悟和外在的教育而形成的一种自主的行为习惯和处世原则,是一种道德的自律,自律是道德的一种最高的原则,是道德主体的自我立法。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指出:“自律性是道德的唯一原则……道德原则必定是个定言命令,而这个命令所颁布的,不多不少恰好是自律性。”康德虽然反对将德性与幸福等同起来,认为德性与幸福属于不同的范畴,但他并不盲目排斥幸福。他认为幸福是一个完善的道德所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康德那里,伦理学不是关于我们如何谋得幸福的学说,而是关于我们应当如何配享幸福的学说,因而在康德德福统一理论的建构中,道德法则的重要性被置于优先的位置。道德法则规定了自由意志的准则和动机,是道德行为发轫的根本动因。因此,道德主体对于自己的行为要充分地认同,进而自信。

其次,道德自觉自信的自我评价性为道德主体提供了真正的幸福感。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就是指人最难的就是认识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自我评价是主体根据自己所认同和选择的价值标准对自己的需要、活动目标、活动本身、活动结果以及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义务、责任和价值做出自我评估。有了自我评价,就可以清楚地掌控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评价,时刻纠正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自我评价是实现社会道德调节与监督的关键环节,是发挥个人道德自觉性和主动性的重要保证。在当今的道德实践中,道德主体所面对的选择是多元的,道德的困境无时不在,每当这时,自我评价能够确定我们的道德信念,增长具体的道德知识,丰富多方面的道德情感,完善自我评价的心理机制,从而使道德主体——公民能够真正认识和把握公民社会的道德体系的原则和规范并将其自觉转化为自身的道德义务和行为准则,这是公民素质的重要表征,也是避免道德冷漠的主要途径。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整体的道德素质和道德环境得到提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得到改善,人们才有真正的幸福感可言。

最后,道德自觉自信的自主创新性为道德主体增强幸福感。自主创新一般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价值的过程。道德自觉自信的自主创新性是指作为道德主体不仅在对优良传统道德文化的继承上要有主动性,更要有对自身传统道德文化在新的时代、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主动更新,即与时俱进地发展、完善、更新道德文化。在这种道德文化的发展创新中,道德主体幸福感的提升是明显的。

三、幸福感的提升是通向至善的有效途径

幸福感是个体主观的体验,作为人的主观体验,因人具有超越动物本能的各种高级的社会需要,有一种支配自己生活和命运的需求和目标,因此,人的幸福感高于其他动物的幸福感。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反应与动物并不相同,不是简单的S-R过程,人对刺激的反应不是孤立的,而是伴随着一系列的评价、选择的环节。正是这一系列的评价、选择环节的存在,说明幸福感的提升对个人的德性修养是有重要推动作用的。按照德谟克利特的自然主义幸福论,对幸福的追求是人的道德活动的出发点和动力,人的道德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达到幸福。

(一)体验快乐感,张扬奉献精神

快乐与痛苦相对应,快乐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是指人们感受外部事物带给内心的愉悦、安详、平和、满足的心理状态,是人们从自己美好生活中一次又一次地得到满足时的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物质需要和感官刺激的满足是幸福感的基本需要,但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由低级到高级,在生理和安全基础上产生出的物质需要是人类最低级的需要。人的幸福不能只停留在物质需要满足的层次,还需要迈上一个更高的层次,这就是精神层面,获得精神幸福。精神幸福是指一个人获得精神财富从而使其精神需要得到满足的心理体验,只有精神幸福才是长久的、深刻的心理体验。

奉献是一种完美的德性,是一种恭敬的交付、呈献,奉献是不计报酬的给予。奉献者付出的是青春、汗水与热情,是一种无私的爱心,甚至是无价的生命。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所以不断增加,人类之所以不断前进就是因为有人的奉献。奉献者收获的是一种幸福,一种崇高的情感。是他人的尊敬与爱戴。是自己生命的延长。

(二)实现满足感,增强责任感

满足感同快乐感一样,是一种心理感受,它是一种可以令人感到愉悦、幸福、满足的强烈的积极的感受。人的满足感区别于一般动物的满足感,而且由于人的本能需求有高低之分,它所反馈的满足感也会随之不同。进一步说,作为人的满足感不仅仅是对物质层面的需求,更多的是对精神层面的需求,而这些需求的实现或者满足其实就是某种责任的体现,如对社会负责、对家庭负责和对个人负责。

一般来说责任就是去做分内应该做的事情,是我们应该主动去完成的事情,是一种担当、职责。所以我们又说责任是智力和境界的象征,这里我们讲的责任更多的是除了法律责任外的道德责任,是我们主动地选择、智慧地选择的责任,正是由于我们主动的担当,所以当我们成功后,就有一种强烈的幸福感,也就是满足感。而这种满足感又促使我们增强自身的责任感。有了责任心,生活就有了真正的含义和灵魂,我们的德性才能升华。所以说,满足是一种责任实现的满足,是一种德性的至善,提升这样的幸福感有助于增强德性修养。

(三)成就感愈多,信念愈坚定

所谓成就感,就是指一个人做完一件事情或者做一件事情时,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愉快或成功的感觉。无论什么人都是需要成就感来激励的,因为成就感是人最高级的精神性幸福的表达,是人的自我实现的表现,同样也是最难以实现的幸福。马斯洛曾在他的《动机与人格》中写道:“高级需要是一种在种系上或进化上发展较迟的产物。我们和其他一切生物共同具有食物的需要,也许与高级类人猿共有爱的需要。而自我实现的需要(至少借助创造力)是人类独有的,越是高级的需要,就越为人类所特有。高级需要是较迟的个体发育的产物。”事实上,人的成就感都是伴随着人的理解与认识产生的,是需要高级判断与选择的,是有难度的,只有信念坚定才可以完成,而且只有在这种状态下达到的成就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幸福感。所以成就感表现于信念中,越有成就感,也越说明我们有坚定的信念。

信念是情感、认知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是人生的支柱,是我们战胜困难的储备品。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会面临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所以我们更要坚定理想信念,提高修养。

四、公民幸福感提升之路径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社会的道德自觉和道德自信。同志号召共产党人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的时念;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文化自觉和文化强国提升为国家战略,更加全面地论述了道德自觉和道德自信在文化兴国中的基础性地位;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因此,培养提高各阶层的道德自觉自信、提升公民幸福感是一个非常重要并且切实可行的话题。

首先,要推进道德教育理念与路径的双重变革,变道德强制为道德自觉自信,提升公民幸福感。从功利主义的视角出发,道德及道德教育都只是一种工具,是一种为了实现统治者偏好的社会秩序而采取的治理手段。工具主义只注重功利效果即如何运用手段去实现目的,而不考虑所追求的目的是否合理,简单地说,工具主义为了目的而“不择手段”。工具主义意义上的道德教育大多是为了什么而去做,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为了奥运会我们要自觉排队;在广州亚运会期间,为了亚运会我们要搞好城市卫生}在学校教育中,为了升学率我们要刻苦学习;等等。的确,这些活动在短时间内可以产生非常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工具主义是强制性的,它的可持续性较差,而且道德准则也难以内化,所以忽略了道德的终极目的——道德本身和人性的完善——的工具主义产生的负面效应极大。

其次,加强道德教育的个体关怀,丰富德育形式,提高道德自觉自信,增强公民的幸福感。道德自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道德自由,道德自由是道德自觉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人类道德追求的最高层次。“道德自由是人们独立自主地进行道德选择和决定的能力,亦指道德修养所达到的一种高度完满的境界……真正的道德自由是基于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对反映人类进步的崇高道德的高度自觉地遵守,当人们认识到社会必然性变成个人的内在的道德需要时,当人们认识到社会利益与自己的利益不可分割时,就自觉、自愿地在没有外在强制的情况下履行某种道德义务从而获得完全的道德自由。”由此看来,道德自由是一种真正的觉醒的自由,是道德主体自觉的认识的选择。道德自由意味着个人在认识、掌握道德必然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内化体现道德必然规律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从而达到一种自由境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道德境界。道德教育不仅仅是一种规范,一种人文的精神,更是一种自由的精神,所以道德教育要注重个体关怀,丰富德育形式,达致人的自由发展,使道德主体真正认识到道德是人之为人的需要,而不是做人的底线。

第2篇:幸福是一种感觉作文范文

[关键词]教育 幸福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1-0059-01

人类的幸福来源于对生存需求满足的程度。教育在改变人的社会身份地位的同时也在增进人的社会能力,使人类得到物质财富以及增强对事物的认识方法,对生活态度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教育是如何影响着个人幸福的呢?在个人获得幸福这一问题上起到什么作用呢?首先,有必要弄清楚幸福是什么?其次,教育是什么?最后,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英国思想家约翰•格雷认为:“幸福在于接受愉快的感觉,幸福的大小是由我们的天性所能接受的感觉的强度和数量决定的。”因此,人的需求有物质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虽然前者很重要,但是后者才是人类获得幸福的最重要因素。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幸福归根到底还是人类的一种感觉。这种感觉与人对认识事物的态度、对物质的满足程度、对金钱与功名的欲望、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是按照自己的精神文化的方式生存着,人类对自己的精神需求越高,则对幸福的感觉就越激烈;同样,人类对自己幸福感的要求越高,则对精神要求就越高。

教育,什么是教育?教育是如何影响着人类幸福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传授知识,培养人的感知能力,培养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等一系列有助于增强人的整体素质的一种方式。

学生要获得美好的生活,教育是必经之路。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有自己的选择,自己能够感受到自由,还要有一种正确的心理感受。幸福作为教育的目地是要面对现实,面对生活,那么“幸福要不要标准,有没有标准”是很关键的。如何通过教育获得幸福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我个人认为,“幸福要不要标准,有没有标准”,他们是一对矛盾体,生存在彼此之间。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一个严格的数据来表明,只要达到某种程度才能获得幸福。幸福是通过人对事物的认识,对生活态度的理解,以及对自己精神方面的追求表现出来的一种愉快的感觉。

教育如何影响着人类的幸福?

一、教育在改变人的社会地位来影响着幸福

在古代,我们就有“考取功名”这一说法,人们非常重视自己的身份,因此他们不惜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考取功名。只有拥有不同的身份,才意味着他们拥有不同的社会地位,才会获得相应的物质财富,改变自己的经济状态,从而使自己的精神需求也发生改变,这样自己就感受到幸福了。这就应了古代书中所写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种粟”,这句话非常形象地描述了教育对人类幸福的影响力。

在当今,幸福感的来源主要在于人与人之间世俗功利的比较与攀比。现如今,我们所谓的幸福,其实是世俗的。攀比成了幸福感的核心、标准,常常永无止境,同时必然伴随着痛苦。因为一个人幸福的程度,不是取决于自己所获得的物质财富的绝对数量,而是取决于相对数量。比如,一个人每月的收入只有1000元,当这个人生活在农村中,那么他就是富人,他会感觉到幸福;当这个人生活在一流大都市中,就以他那点微薄的收入是难以维持生计的,那么他会感到非常的沮丧、懊恼,觉得自己在这个大都市中没有一席之地。因此他会感觉到人生的失败并且有一种不幸福的感觉伴随他一生。

二、教育对社会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培养人来实现的

我们的社会在改变,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富裕。眼前的这一切归根到底是人类通过自己的劳动所得到的。人的所作所为都是思想在控制着,然而人类的思想又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人类通过教育来改变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从而达到改变社会的目地。只有社会进步了,我们的生活质量才得以提高,我们的物质财富才越来越丰富,我们的精神财富也随着提高。这样,我们就会感觉到幸福。所以,教育是通过改造人的思想精神世界,最终达到改变客观事物的目的。

第3篇:幸福是一种感觉作文范文

1、幸福是痛快地流汗,幸福是夜深人静时的孤独,幸福是不再被噩梦惊醒,幸福是快乐时的开怀大笑、忧伤时的嚎啕大哭,幸福是感受变幻异常的春夏秋冬带给我们的惊喜,幸福是给无助的人以帮助。

2、人也只有在偶尔触摸到幸福的影子时,才会感受到幸福的存在。其实,幸福就藏在你的身边,躲在你的身后,驻足在你的不经意间。它需要你去真诚的生活,耐心的感悟,细心的品味。快去寻找幸福吧,用眼睛和心灵去发现幸福,将别人仍不出的痛苦仍掉,将别人丢掉的幸福找来。

3、幸福不是一种等待,幸福是你看得见而且能够把握的东西;幸福不是丰厚的物质,她其实只是那么一小块面包,让你不用满街乞讨就行;幸福不是别人怎样看你,而是你们怎样去享受;幸福不是架在空中的幻影,而是你今天能够拥有的真实……

4、幸福的感觉就是就是自己给自己找事做,自己给自己找快乐,记得有一句话这样说,‘常记一二,忘记八九”就是记住生活中最快乐的一两件事,忘记生活中最痛苦的八九件事。这样你才可以有自己的一种生活态度,而这种生活态度,会让你勇敢的生活下去,也会让你的生命更加的坚强和快乐。

5、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已拥有的平淡和平安,幸福是泡在痛苦中的快乐,幸福是儿时美丽的回忆,幸福是工作中的畅快淋漓,幸福是每天都不自觉地哼着小曲,幸福是激扬的文字。

6、知足者常乐,常乐者幸福融心。生活中,我们有着许多的东西不能拥有,也有着很多的现实环境无力去改变,虽然我们不能改变自己的人生,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去快乐享受生活中那些属于我们温馨温暖的一面。

7、幸福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标准,而这个标准各不相同,如果问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种答案。有点人觉得过得平平淡淡安安稳稳就是幸福。有人觉得过得轰轰烈烈才算幸福。对于盲人来说,幸福就是重见光明;对于聋子来说,幸福就是听见声音;对于饥饿的人来说,幸福就是一块面包;对于孤儿来说,幸福就是拥有一个完整的家……

8、如果说幸福的感觉人人都有,这也许是一个谬论。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人,也没有一模一样的幸福,世界上没有相同的爱,也就没有十全十美的幸福。其实在现实中,有很多的人都有着不同的痛苦和悲伤,生活的压力,生命的艰辛,对每个人都有着或多或少的悲痛,就象没有完美的爱情一样,亦没有完美的幸福。

9、幸福的味道是什么?在我看来,幸福的味道就是能给别人幸福的人自己应该是幸福的,因为这种味道只有自己才能感觉到,幸福的味道就是给别人快乐的人也应该是幸福的,而这种味道常常是乐在其中。

10、生活的本身,就是快乐的源泉,也是润育幸福的圣地。快乐,源于对生活的认识与制造,生活,本是一个储蓄幸福的万花筒,在这个色彩斑斓的万花筒中,更加离不开追寻快乐而积极奋发的人。

11、幸福是什么,谁也说不清,如果要真正感受幸福,说实在的那就是只有为他人传递幸福,为社会创造幸福,自己才能从中亲身感受幸福,品味幸福。

12、对于生活的体验,关键在于每一个人对人生所持的态度。你认为尽责任是一种快乐,你就有了责任幸福的体验;你认为知足是一种快乐,你就有了知足常乐的幸福体验;你认为平淡简朴是一种快乐,你就有了比别人多得多的幸福体验。

13、善待生命,认真感受幸福,幸福是真诚的守候。拥有幸福,你会发现,幸福竟然如此简单。

14、有人说,幸福是一杯白开水,既平淡又必须,幸福不是高贵的玫瑰,它是万花丛中的那一点嫩白色,是一朵朵纯洁的茉莉花,微风轻轻拂过,满园都会散发出醉人的香气。幸福常常是一幅烟雨图,清幽宁静,朦朦胧胧。雨滴淅淅沥沥才能显出烟雨的朦胧感——倾盆大雨就会打破这张烟雨图的宁静。所以,幸福总是在不经意间降临,你需要静静地以一颗平常心去感受。

15、真正的幸福是什么,其实幸福无处不在,幸福,它其实是一种能力,用它创造幸福,用它传递幸福,用它感知幸福,用它感受幸福。

16、如果你想要永远都有幸福的陪伴,那就一定要学会满足。俗话说:“知足常乐。”只有学会满足于现状,并从极其平凡的小事中寻找乐趣,才不会对近在眼前的幸福视而不见,而去刻意地追求那些遥不可及的理想。其实,其实幸福就是一个家,一桌菜,一句话,一首歌这么简单。

17、幸福,其实就是来源于“爱”,它真的和金钱无关,我感动于爱人对我温暖的爱;我感动于女儿对我甜蜜的依恋;我感动于朋友对我细心的照顾;我感动于父母对我不倦的叮咛……这些感动,让我感觉到了幸福!

18、幸福给予人是公平的,只是你愿不愿意去享有。幸福没有贫富贵贱之分,没有处境容颜之论,更没有附加任何苛刻条件的限制。只要拥有快乐平常的心仪的人,就会时刻拥抱快乐中的幸福,把生活变得如意美好。

19、幸福是春天郊外的踏青,幸福是外出时家人的牵挂和牵挂家人,幸福是和自己的影子谈心,幸福是朋友间的大侃特侃,幸福是没有无谓的牵挂,幸福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幸福是拥有一颗平常心,幸福是忙碌过后的清闲,幸福是色彩斑斓的花、生趣昂然的叶,幸福是灰色日子中的一抹温馨和感动。

20、在人生的旅途中,有鲜花当然也有荆棘,不要为花团锦簇滞留,更不要为荆棘遍地而却步。作为一个旅行者,任何时候都不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即使自己的旅途中没有遮风挡雨的大树,自己不是还拥有一颗不能被风雨淋湿的心吗?只要时刻拥有一颗快乐的心,活出一个真实的你自己,你就会沉浸在自觉的幸福中。

21、幸福是人们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是对生活的满足并从生活中得到无限乐趣而希望持续久远的一种愉快心情。这种心情,是一种幸福的心情,一种用心去领悟生活的感触。这种感触,是一种愉快的感受,一种用心去体验幸福的感觉。所以,幸福的内涵,就是生活中不尽的快乐。

22、幸福与快乐结伴,幸福其实很简单。我们无需刻意去攀比,去强装。面对生活,一个简单的微笑,分明就是一种幸福的温馨;面对生活,一份真诚与执着,分明就是一种幸福的温暖。

23、徘徊在幸福的感觉里,常常有一种快乐的健康的心态,因为幸福,所以简单,因为简单,所以平凡,因为平凡,所以有爱,因为有爱,所以幸福。

第4篇:幸福是一种感觉作文范文

关键词:法学;幸福观;公民意识

中图分类号:C912.6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1

不同领域的学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解释幸福,不管对幸福冠以何种意义,它都人们所共同追求的目标。随着社会发展,公共交往不断扩大,社会交往中出现了各种侵害权益的现象,成为人们提升幸福感过程中的一大阻碍。公民意识作为法治的引擎,在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作用不断凸显,研究公民意识与提升幸福感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提升人们感知幸福、维持幸福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公民意识的内涵

公民意识伴随着法律而产生,物质生产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一种意识观念。它是一种现代意识,是在现代社会生活下的人们自觉遵守普遍规范的一种信念。公民意识的核心本质是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

国家层面的主体意识。主体意识就是公民如何看待自己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并能否正确行使自己参与国家管理和公共事务管理的权利。把自己看做是国家的主人和历史的创造者,对国家和公共事务的热情来自于真正的理解,内化为自己精神的一部分。

社会层面的权利义务意识。托克维尔说:“权利观念明确的人,可以独立的表现自己的意志而不傲慢,正直的人表示服从而不奴颜婢膝。”[1]公民的权利意识,是指公民正确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并能自觉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一种意识。义务意识就是要求公民在享受自己的权利的同时不能损害其他人的利益,要自觉的了解并主动的履行自己的义务,将履行义务作为一个清楚明白的行为规范。

个人层面的理性精神。理性精神就是用理性的头脑认识自己行为的动机并正确的评价自己行为的一种意识。拥有理性精神还将培养出超越个人狭隘眼界和个人直接功利目的公共精神,促进社会的发展。

二、公民意识对幸福观培育的作用

参与公共事务,培育国家幸福观。公民意识的养成有利于公民主体观念的认知,使民众具有独立意识和地位,更好的运用法律所赋予的权利,积极参与国家公共社会事务管理,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提升作为公民的幸福感。同时,自觉的维护国家和领土完整,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也将提升个人价值,使人们把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作为提升幸福感的一种途径。

建立社会秩序,培育集体幸福观。中国人的人情社会和差序的社会结构使人们缺乏平等和奉献精神,不利于集体的团结和发展。增强公民意识,强化民众的权利义务意识有利于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气,让每个公民意识到社会是一个共同体。遵守行为规范是为了配合他人行为以完成社会的任务,使社会能顺利反馈给包括自己在内的社会各分子的生活需要,从而建立良好社会秩序,提升个人在社会中的满足感,从而在集体感悟幸福。

养成公共精神,培育个人幸福观。公民意识有利于公共精神的养成,使人们克服个人狭隘眼界,破除利己主义,追求长远利益,从而拥有对真正幸福的认知能力和辨别能力。有利于激发民众追求当更高层次幸福的动力,提升个人感悟幸福的能力,实现自我幸福的目标。

三、公民意识培育途径

首先,全面深化改革健全民主法治。公民意识产生于法学概念之中,民主法治的建设是公民意识培育的载体。全面生活改革,健全民主法治,形成良好的法制环境,有利于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导向,由强制力保证下的不自觉发展成为环境引导下自觉的公民意识,并指导自己的行为。

其次,坚持市场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公民意识属于政治上层建筑,是由市场经济这个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权利意识和主体意识的认识,激发了人们对权利平等和公平正义的追求。构建和谐社会可以为民众提供实践的场所,主动并积极的发挥公众参与热情,培养公众的公民意识。

最后,完善公民教育提高公民素质。公民意识不能靠外在的制度来推行,而是要内化为个人情感,从而外化为个人的行为,使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自觉遵守。培养文化的基础是一个过程,对不能很好接受的民众一开始是一种强制,而后内化为自己的观念,就会变成指导自己行为的一种意识。而且,如果想要通过抑制对行为有所控制,那它必须是行为中所自觉的。提高公民素质,可以使公民意识潜移默化的成为我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达到培育公民意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朱尾声,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柴素芳.幸福观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第5篇:幸福是一种感觉作文范文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幸福体验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或称情感障碍),指以心境或情感的异常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具有病因不明、长期反复发作等特征,不仅给患者的身体与精神造成严重损伤,也使其家属遭受沉重的心理社会负担。此类疾病通常被视作“幸福的盗贼”,是导致患者及其家庭系统不幸的主要根源。本文将试图以一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及其家庭系统的经历为基础,挑战“心境障碍降低患者及其家庭生活质量”这一看似必然的逻辑。

一、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本文使用的文本来自对一位26岁的女性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及其主要家庭成员的深度访谈,研究方法包含如下四个设计要点:访谈空间上采用分别访谈的形式;访谈结构上以非结构为主;访谈内容上,以受访者的痛苦经历为线索,围绕对幸福的体验与理解而展开;针对研究关系与伦理问题,我与受访家庭之间有着深厚的私人关系,这使访谈以一种熟人交流的形态得以实现。本研究的受访家庭系统包括患者本人及其男友、母亲、父亲、祖父与祖母,我选择前三位为受访对象。

二、患者及其家庭系统对幸福的建构

研究认为,幸福感的构成分为情感与认知两个部分,情感层面侧重对幸福的感知与体验,认知层面则主要指对幸福的看法与理解。下文将在罹患心境障碍疾病的背景之下,就前者进行探讨。在谈论人类体验时,最好的方式之一可能是将感觉融入叙事中加以展示。因此,我将呈现并分析若干个受访者向我讲述的故事,为探索受访家庭的幸福体验提供线索。

第一,在与自己相处时,患者及其家属对幸福的知觉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当被问道“生活中哪些事情可能会让你感到幸福”时,患者向我提供了这样一个例子:

每天早上叠被子,那个动作对我来说真的是,非常非常幸福,那个时候是刚刚状态很差的时候开始,在之前我甚至是不叠被子的,但有一阵,慢慢的,每天他(指男友)出去了,然后,我就跪在床上,叠被子,叠叠叠,然后,床拍拍,就这整个过程就是幸福感爆棚。时间也没有很久,但那段时间我就觉得,这个过程是,我一天当中最幸福最美好的一个时刻。我能感觉到,在这个动作里面,就是有一种我想活下去的意愿,带着我对活下去的一种盼望。(患者)

在这段文本中,患者详细分解了“叠被子”这一对她而言具有正面价值的日常行动,并多次使用了强调语气来突出“爆棚”等积极词汇,愉悦的面部表情贯穿了叙述的整个过程,足见这一行动不仅被定义为幸福,甚至是一种强度颇高的幸福。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并不起眼的动作,却成为患者出于对生命的渴望而迈出的重大一步。在与患者的整个访谈过程中,她用非常快乐的声线,向我列举了大量诸如此类“鸡毛蒜皮”的小事,以对“哪些事情是幸福”作出补充。我们看到,尽管患者对痛苦的知觉比常人来得更敏感,但是,要使患者体验到幸福所需要的刺激强度,恰恰也是同比缩小的。

第二,在患者本人的两性关系中,也有许多与常人不同的幸福体验。在心境障碍患者的康复过程中,两性关系往往意味着多重的高风险因素。不过,在下面这段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中,我将展示一段相对稳定的爱情可能对患者的病情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

有一次,我,我想要自杀,后来我情绪比较激动说不出来话,他(指患者男友)就递给我一张纸和笔,当时我满脑子一直盘旋着一个景象,就是,就是我站在一个非常非常高的楼上,然后这个楼在转,我要往下跳,所以我就在纸上画了一个非常渺小的人在一栋很高的楼上,结果,他看完以后就拿着笔,就画给我看,就把那栋楼,我不知道他怎么改的,改成了一个像生日蛋糕一样的东西,很多很多层,或者像结婚蛋糕吧,然后把那个小人涂成一个蜡烛,上面就插了很多蜡烛,这样子,然后他就递给我……这个对我们来说就是很幸福的事情。(患者)

在这段描述中,有两组非常鲜明的对比。一组是“非常高的楼”与“非常渺小的人”的比较,另一组是这幅“跳楼图”与插满蜡烛的多层蛋糕的反差。前者反映了患者在情绪崩溃状态下对自身命运的悲惨想象,后者则凸显了患者在目睹男友“妙手回春”的积极乐观时所体验到的震撼与惊喜。

在患者向我介绍她的两性关系时,诸如此类的故事还有两件,一件是她在经历了精神崩溃之后,与男友一起边吃冰淇淋边看电影的情形,另一件则是某次发病时,她在男友二人一同站在天台无言地吹风望海的图景。这三个故事都被患者作为解释幸福的事例而提出,但她却表示说不清这些情节因何使她感到幸福。

我们发现,在这三个故事当中,患者都处在无法与人进行言语对话的情绪失控状态。然而,从将患者的画从“跳楼”改为“蛋糕”,到每一次对患者行为失常的容纳与陪护,在这位男友的行动中,却始终传递着对患者无声的关爱与体谅。这种无声胜有声的情感表达,可能正是促使患者令人意外地将上述三件本应属于痛苦的情绪体验定义为“幸福”的主要原因。

第6篇:幸福是一种感觉作文范文

有人渴求幸福,因为这样不会让自己感到孤单;有人想要不幸,因为这样可以磨练他的意志。人生一世,幸与不幸在所难免,我不会刻意去追求什么,但我会珍惜每一瞬间的那份感悟,因为幸与不幸其实就是那瞬间的感悟。

走在林阴道上,回想自己走过的十多年人生路,我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这其中有酸甜也有苦辣,有悲欢也有离合。上天赐予了我们这些,我们也该知足,不管它是否合我们的意,只要珍惜那种感觉。有了安慰、祝福、希望、爱护、光环,觉得幸福,有了泥泞、荆棘、险境、失意、落寞,就觉得不幸,这也许只是自己一时的感觉。人生正是由这些要素交织构成的,正是因为有了成功才会有失败,有了希望才会有失意,有了幸福才会觉得不幸。其实幸与不幸本无所谓有与无,只要自己的一生并未虚度,就是幸福的。

玫瑰园中有两个小孩,女孩不小心被带刺的玫瑰扎了手,她疼得哭了起来,并慨叹自己为何这么不幸,竟然被这么漂亮的花扎破了手。同样,另一端的男孩也因为好奇玫瑰花的漂亮而被花刺扎伤了手,他用嘴吮了吮被扎出血的手指,然后蹲下身,看着玫瑰花茎上的刺,不禁笑了:原来玫瑰花是为了自己不被别人摘走才长满了刺。了解之后,男孩感到自己虽然被刺伤了,但还是幸福的。

瞧,幸与不幸在孩子的眼中就是这么简单。只是小孩子都太单纯,他们没有我们那种感悟。

生命犹在,感悟不断,理解与宽容并存。不要再一味地喟叹、一味地索取,珍惜拥有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当我在自己没有鞋穿的时候看见了没有脚的人方才感受到我所拥有的是那么值得去珍惜。

一味地哀叹只会增加不尽的忧愁,幸与不幸只是瞬间的感悟。即使现在你觉得自己很不幸,但过一段时间你也许就会感到自己是很幸福的。

幸福只是一种感觉,就看我们怎样去对待它……

【作者系陕西省丹凤中学高三(12)班学生】

第7篇:幸福是一种感觉作文范文

摘 要:要加强幸福教育,让教师拥有幸福生活并具备创造幸福的能力,让学生具有幸福的学习生活,幸福的人际关系。文章从明确幸福教育的内涵、建构教师的幸福教学、创设学生的幸福学习等方面,研究幸福教育的内涵与实施策略。

关键词:幸福教育;人文教育;学校管理;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40-012;G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9-0026-01

幸福教育与传统教育不同,传统教育是教师教授学生知识,而幸福教育则是教师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幸福,并培养学生感悟幸福、享受幸福以及创造幸福的能力。幸福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的能力,这关系到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影响学生的未来走向以及学生的健康发展。本文研究幸福教育的内涵与实施策略。

一、明确幸福教育的内涵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个体的人性得到肯定之后,产生的一种美妙的主观感觉。幸福的范围很大,人的一生遇到的所有困惑和不解,都可以归到幸福问题中来。人活着便有欲望和追求,友情、爱情、健康、钱财、名誉都是人们追求的东西,但是这些东西包含着一个本质性的因素,那便是幸福。人生活的缘由便是教育的缘由,教育是为人早日实现其活着的缘由而存在的。人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当学习离开自己的情感需求时,便产生矛盾。部分学校错把达到教育目的的方法当成教育目的,例如将分数、作业当成教育目的而盲目追求,甚至导致学生这个主体单纯地为分数服务,致使学生被压抑、控,失去享受幸福教育的机会。

学校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更是学生的精神家园。因此,学校需要重视幸福教育。幸福教育是一种主观的心理体验,也是对积极的事物追求的过程。幸福教育包含两大内容:一是教师拥有幸福生活并具备创造幸福的能力,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二是学生具有幸福的学习生活,幸福的人际关系,让幸福飘满校园。在进行幸福教育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对幸福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幸福教育利于学校的健康发展,利于教师的幸福教学,利于学生的幸福成长。

二、建教师的幸福教学

幸福教育不仅面向学生,还与教师有关,幸福教育贯穿师生双方共同的学习生活。正因为教师幸福地教学,学生才能幸福地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幸福,才能向学生传递幸福,教师的人生才能幸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获得幸福呢?首先,教师要把单调枯燥的教材丰盈起来,使教材内容更丰富,使知识点以创造性的方式呈现出来。其次,幸福教学是教师把自己的目的与学生的目的相统一,这样师生关系变得更和谐,学生更易接受新知识。再者,教师建构幸福教学,需要处理好自身个性与角色的关系,创设幸福的体验。教师的自身个性应该保持,但不能因此排斥角色自我,好的教师在角色自我的基础上展现自身个性,这样的幸福教育更受学生欢迎。幸福教育是师生共同创设的一种情感体验,它是每位学生内心深处独自品味的感觉,同时又通过学生的表情和动作传达出来。教师充满幸福地进行教学时,学生通过教师的表情体会到幸福的感觉,学生感悟到这种感觉之后,又会通过自己的表情传达给教师,师生在幸福的体验中反复强化幸福的感觉。这时,师生可以摒除杂念,忘记一切干扰,沉浸在知识的乐园。

教师也是普通人,教师幸福教学的前提是感受到幸福。为增强教师的幸福感,学校还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的基本物质生活得到满足,教师没有了物质生活方面的顾虑和担忧,才会专心致志、快乐幸福地进行教学。其次,注重丰富教师的精神生活,使教师的精神得到幸福。学校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丰富教师的精神世界。要让教师的心灵得到幸福,只有心灵幸福的教师,才拥有创造幸福的能力。

三、创设学生的幸福学习

学校应是带给学生快乐幸福的地方,如果一所学校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感觉,那么这所学校的教育肯定是失败的。幸福教育是以人的幸福情感为目的的教育,它注重为学生创设幸福的学习环境。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学校。可以在教室或学校走廊挂上与幸福教育相关的壁画,或者关于文明礼仪、感恩、宽容等主题的图画和文字,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重新设计教室布局,让学生在充满愉悦的课堂中幸福地学习。其次,改善学生的生活质量,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传统的管理方式把学生变成只知学习的工具,使得学生失去创新能力、失去感知幸福的能力。幸福教育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尊重学生,发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学校成为学生幸福的乐园。

为了促进学生幸福地学习,学校要组织和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培养学生感知幸福的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学生的自尊心比较强,教师在检查学生作业时看到错误如果画“×”,学生就会比较失落,而以“?”代替,则能减轻学生的压力,让学生感到轻松,这也是在践行幸福教学。

四、结束语

国家重视教育,对课程标准和教学方法一直着力探索和改革。学校的硬件设备越来越齐全,校园变得越来越漂亮,但如果缺少了幸福教育,这些反而成为学生和教师的负担。幸福教育既关注学生未来幸福,又关心师生当下幸福,其核心目的是为了人的和谐发展与终身幸福。当前要加强幸福教育,让教师拥有幸福生活并具备创造幸福的能力,让学生幸福学习、幸福成长,让师生共同成为教育的主人。

参考文献:

第8篇:幸福是一种感觉作文范文

由于处境、地位、素养等不同,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体验、感受也是千差万别的。对于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来说,100分就是幸福;对于困囿于沙漠的遇险者来说,一滴救命的水、两句安慰的话就是幸福;对于全部精力都投放在、沙场的博弈者来说,每一次好运、胜利就是幸福……

幸福的感觉大致相同,幸福的缘由却各不一样。看门狗的幸福在于脖子挂上了警犬的铃铛,叭儿狗的幸福在于穿着红马甲、趾高气扬牵着主人遛弯儿;贪官的幸福在于又一次躲过了人民的审判,庸官的幸福在于再一次得到了上级的挺拔。

孙悟空的幸福在于降服妖怪,猪悟能的幸福在于抱得美人;郭明义的幸福在于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的不懈坚持,张丽莉的幸福在于推开学生、血沃车轮的勇敢一瞬。

幸福往往与追求密不可分,在于目标,更在于过程。初中一年级的时候,看见有同学胸前别着金光闪闪的团徽忒羡慕,就拼命的“表现”,甚至因此去班主任那里打小报告,可还是……参加工作第二年早春的一天,介绍人告诉我:“上级团组织已批准你为正式团员了,晚上到大队部参加入团仪式。”

晚饭后,特意换了一件新衣服,还用手在左胸那里抹娑又抹娑,憧憬在团徽橘红光晕的幸福里。那个时代,入团就是所有年轻人神圣的理想与渴望。路上有人喊迎接“九大”召开,哈尔滨燃放焰火啦,就和他们一起兴致勃勃爬上了村中央的瞭望台。焰火升起来了,五彩缤纷煞是好看。幸福也像眼前的赤橙黄绿青蓝紫,此起彼伏,美轮美奂,俨然神话中的火焰山……只顾得了高兴、陶醉、沉湎,竟忘记了参加入团仪式。

有时候,幸福的感觉渺茫得遥不可及;有时候,幸福又频频敲门,联翩而至。1973年,公社组织百余名年轻教师参加县文化业务考核,我只得了43分。考题里没有毛主席语录、老三篇、以阶级斗争为纲,尽是我不知道的《巴黎圣母院》、《彷徨》,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和什么三部曲。那些日子,走路、讲课都抬不起头,羞愧仿佛都挤压进了骨骼里。

知耻而后勇,接下来我参加了县里的高师函授,苦学文化,狠钻业务,三年的寒来暑往浸透了文学的芳华。拿到大专毕业证、自觉有了一些底气,我报名参加了县语文教师板书、朗读、写作、阅读分析(限报两项)技能大赛,一举夺得了写作与阅读两个一等奖。俗话说乐极生悲,苦尽甘来。幸福与痛苦本是一对孪生的姐妹,经常相互转化。这段经历启示我:幸福只钟情于锲而不舍、拼搏向上的人。

第9篇:幸福是一种感觉作文范文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086-02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主要是指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1]。在当前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幸福指数应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推动教育发展,提高高等院校学生工作水平 [2]。因此,研究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幸福感和归属感现状,探讨影响幸福感的因素,对于提高大学生对高校的认可程度,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构建中医药院校幸福校园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共向广州中医药大学大一至大五各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79份,有效率97.9%。其中,男生490名,女生489名;大一236人,大二343人,大三199人,大四102人,大五53人,研究生46人;医学类278人,药学类482人,经济管理类94人,人文类56人,信息工程类51人,体育类18人;城镇生源473人,农村生源506人;独生子女269人,非独生子女710人。

2.研究工具

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调查问卷。根据《综合幸福感问卷》(MHQ)[3],结合中医药院校实际,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随机抽取不同年级、专业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统一收回试卷。访谈。选择不同年级、性别、生源地、专业的大学生,以座谈和个别访谈的形式进行研究,了解他们对学校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3.资料统计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和分析

1.大学生幸福感总述。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自己“比较幸福”或“十分幸福”。其中,以100分为满分,被调查者在大学自我幸福感评分达到90分以上76人(7.76%),80~90分445人(45.45%),70~80分359人(36.67%)。

2人口统计维度与幸福感。

性别与幸福感 。调查结果显示,女生的幸福感略高于男生,其中自我评分为60分以下人数明显低于男生。统计结果没有显著差异。(见表1)不同专业背景与幸福感。调查结果显示,各专业之间幸福感有显著差异(P

学生来源与幸福感。学生来源也会对幸福感产生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城镇地区学生幸福感高于农村地区学生,统计结果接近显著差异。(见表2)是否独生子女与幸福感 独生子女对幸福感的评价与非独生子女存在一定差异性[4]。调查结果显示,独生子女幸福感高于非独生子女,且独生子女自我幸福感评分90分以上占9.29%。统计结果接近显著差异。(见表2)经济收入与幸福感。家庭经济收入和可支配收入对幸福感有一定影响。绝大多数学生家庭年收入在4万元以下(720人,73.54%),可支配收入在500~1000元(601人,61.39%)。调查结果显示,经济收入与幸福感有显著差异(P

3.自我认知对幸福感的影响

有学者提出,影响幸福感的内部因素主要是指人格特质以及与自我有关的概念,包括自尊、自我效能、个人信念等内容[5]。通过对自我性格的认识和自我形象外貌评价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属内向理性型220人,外向理性型306人,内向感性型250人,外向感性型203人;对于外貌十分满意87人,比较满意355人,一般440人,比较不满意77人,很不满意20人。各指标项下对学生自我幸福感评分没有统计学意义。

4.学校环境对幸福感的影响

对大学学习的认知。大学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学生对于大学的认识将直接影响他们在校的幸福感。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绝大部分的人认为在大学应该以积累知识为主622人(63.50%),提高工作能力621人(63.40%),培养能力635人(64.80%),提高修养612人(62.50%),而取得优异成绩被排在最末位164人(16.70%)。大学生活状态。在大学的生活状态也将深深应该大学生对高校的幸福感和归属感。通过对大学生在校生活状态和与环境的相处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自己的大学丰富有趣343人(35.04%),忙碌充实和平淡无奇各325人(33.2%)。绝大多数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能够比较融洽地跟身边的人相处,仅有1%的学生表示跟他人相处很不融洽。

5.与幸福感的相关调查

幸福感是一种可以传染的积极情感,影响被调查者在校幸福感的原因也多种多样。在被调查者中,认为大家都很幸福86人(9%),幸福的人很多456人(47%),对幸福感觉一般365人(37%),认为身边幸福的人比较少或者很少72人(7%)。在与幸福感最相关的因素中,绝大多数被调查者选择了乐观开朗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只有少数人认为外貌和身材对主观幸福感有影响。当代大学生对幸福感的理解(多选题),排在首位的是家庭美满731人(74.67%),其次为事业成功528人(53.93),有知心好友522人(53.32%),拥有一种自由自在的状态498人(50.87%),学业有成399人(40.76%),拥有远大理想384人(39.22%)。

三、讨论

主观幸福感能够反映当代大学生对高校的归属感与认可程度。研究表明,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这与前人研究结果是一致的[6]。其中,以100分为满分计,有7.76%大学生感觉非常幸福,45.45%感觉很幸福,36.67%感觉一般幸福,7.05%感觉还好,只有3.06%大学生感觉不幸福。针对部分大学生在校幸福感不强的现状,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促进学校各学科全面建设,加强大学生归属感与幸福感。医学类、药学类专业相比其他专业幸福感略高,结果有显著差异。在中医药院校,医药类专业开办历史悠久,拥有更强的生源优势。因此,中医药院校建设应注重多学科共同发展,实现多学科并重,全面发展,增强大学生的荣誉感与自豪感。其次,做好大学生心理引导,培养健全的人格。研究发现,城镇地区学生幸福感略高于农村地区,独生子女略高于非独生子女,差异接近显著。新生在大学适应期的迷惘和困惑,毕业生在实习、就业多方面的压力对幸福感产生影响,应重视学生在各阶段出现的困扰,及时做好引导工作,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第三,提升中医药院校综合实力,营造幸福校园文化。调查显示,有49.34%大学生表示就业压力大,48.31%认为现实与理想差距太大,还有43.51%表示缺乏自信。中医药院校的幸福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加强大学生自身建设指导,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校园文化建设,实现个人与学校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冬霞,林小荣,林春暖.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调查分析[J].南方论刊,2007,(8):76-77.

[2]陈传举.大学生幸福指数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J].高教高职教育.2011,(84):198-199.

[3]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幸福感理论与测评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

[4]苗元江等.研究生幸福指数调查[J]研究与教育.2010,27(1).41-45

[5]许珍.浅谈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科教文汇,2011,12(上):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