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产养殖发展现状范文

水产养殖发展现状精选(九篇)

水产养殖发展现状

第1篇:水产养殖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投饵机;水产养殖;自动投饲;智能控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迅猛。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人工投饲的不足逐渐凸显出来,例如工作量大、效率低、抛撒不均匀,而且受人体力、环境、天气等因素影响大等。这些因素影响养殖对象的正常生长,增加了养殖成本[1]。因此,大力推广自动投饵机的使用是解放养殖者劳动力、节省时间、减少饲料浪费、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国内投饵机的研发始于上世纪80年代,随即被投入使用[2]。到90年代中期以后,养殖户逐渐认识到使用鱼塘投饵机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产销量才开始大幅度提高。当前国内大部分的投饵机智能化程度较低,主要是以机械化取代人工投饲。相对而言,国外在自动投饲领域发展水平较高,许多国家都有较为完善的智能化投饲系统[3-6],自动投饵机作为系统中的一个单元,受中央控制系统操控,基本实现系统化、精确化、智能化,如图1所示。

1我国投饵机发展现状

我国水产行业规模巨大,是世界上第一水产养殖大国,可对比于国外的养殖设施水平,我国的水产行业发展却相对滞后,自动化程度较低,尤其体现在投饲方面。多年来,我国对于自动投饲的研究从未止步,并取得一定的成果,成功研发了一些高端自动投饵装备,见图2。21世纪初期,我国投饵机的年产量已经达到16万台,产量仅次于增氧机。到如今,自动投饵机在我国已被广泛使用于水产养殖行业,根据其应用环境、投料形式、动力来源的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在各类自动投饵机中,以池塘投饵机的应用最为广泛。首台池塘自动投饵机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在1978年研制成功[2]。我国大部分的池塘投饵机采用抛洒投喂,根据池塘大小,其抛撒范围在10~50m2[7],每台使用的面积约0.33~1hm2[8]。池塘投饵机虽然初步做到定时定量,然而饲料抛洒不均匀,抛洒面积有限,无法做到精确投喂,不但会导致饲料浪费和水质污染还会对池塘内养殖对象的平均长速存在一定影响。对于其它养殖环境,还有网箱投饵机与室内工厂化投饵机等类型的自动投饵机。网箱投饵机又根据网箱使用状况的不同分为水面网箱投饵机与深水网箱投饵机,此类投饵机由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发明并申请专利[9]。网箱投饵机直接将饲料抛撒在25m2(长5m×宽5m)的网箱水面中央,抛撒面积约在2.8~3.2m2[10]。养殖时,网箱周边饲料会随着水流涌出造成浪费,因此网箱投饵机的投饲区域需位于网箱中央且投饲面积不能过大,安装方式可选择悬挂于网箱上方,但需考虑抗风浪能力及稳定性。室内工厂化投饵机[11]一般用于用于工厂化养鱼和温室养鱼,这种投饵机每次抛撒的饲料数量不多,但很均匀精确,一般抛撒面积在0.8~1.2m2。此类投饵机可以联网监控,实现远距离的自动化管理。其养殖成本较高,但可以实现精确投喂和鱼类生长状况的实时反馈,这类智能投饵机是目前智能控制投饲系统的缩影。除了适用于不同养殖环境的自动投饵机,还有采取不同投料方式的离心式投饵机、风送式投饵机[12]、下落式投饵机,以及采用不同动力源的电力投饵机[7]、太阳能投饵机[13]、内燃机投饵机[7]等等。以上各种类型自动投饵机均适应不同的养殖环境与养殖对象,极大提高了养殖效率,但基本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智能化程度低、精度不足、受天气环境因素影响大、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等等。当前自动投饵机种类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分为多种类别,如图3所示。对比于传统的人工投饲,自动投饵机在我国的使用已相对广泛,解决了费时、费工、劳动强度大、浪费饲料等诸多弊端,可仍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就包括安全隐患问题、抛投均匀性较差的问题以及智能化程度较低的问题[14]。图3自动投饵机分类投饵机的安全事故近年来频繁发生,主要是由于投饵机机壳带电,养殖户触电落水身亡[14]。投饵机长期处于水上作业,容易受潮发生故障,工作环境不确定,经常处于无遮盖、条件恶劣的户外工作环境。许多户外的不确定因素,如雷击、线路老化、鼠类啃食等,都会导致投饵机故障和漏电。故障的投饵机会运转异常甚至停止运转,部分养殖户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与用电知识,容易造成触电。而投饵机长期工作容易导致线路老化从而漏电,养殖户下水进行工作时也可能发生触电。投饵机造成的触电事故屡见不鲜,除了要求养殖户具备足够的安全意识和用电知识以外,还需要制造厂商进行足够的耐压测试,保证投饵机的质量与可靠性。从未来的投饵机研究趋势来看,应以提高投饵机的安全性,保障养殖人员的人身安全为前提。在2009年,我国渔业机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修订了投饵机行业标准,五家代表性投饵机制造企业被选中进行了“抛投均匀性”实验。通过汇总结果得知,机械离心式投饵机的抛投均匀性普遍较差。究其原因是抛投盘的安装角度不合理。因此,投饵机生产企业应仔细校对抛投盘起始角度,并进行“抛投均匀性”试验,选定适宜抛投角度,确保均匀性,实现饲料均匀分布[14]。目前的投饵机仅可以做到定时定量投饲,却不能理想控制投饲速度和抛撒面积。养殖对象对饲料的需求量、长速以及饲料的转化率都是根据水温、氧浓度、水流速度、光照强度和白昼长度的改变而改变,同时也受饲料品质与养殖对象的年龄、成熟度、性别、激素水平等生理因素影响[14]。传统投饲机的养殖户几乎难以精确掌握最能满足养殖对象需求的投饲水平。因此,国内诸多专家和企业正试图实现投饲系统的智能控制。这类投饲系统大多以PLC为核心,例如胡昱和郭根喜研发的基于PLC的深水网箱自动投饵系统,该系统通过继电接触器来控制各个设备的启动停止、动态定时、定点以及定量的投饲,实现精确投饲[15]。赵思琪和丁为民研发的基于模糊逻辑控制的鱼塘养殖精准投饲系统[16],该系统通过水质监测系统获取水体水质参数,再根据投饲决策模型计算出投饲量,完成精确投饲作业。此类投饵装置较为智能化,具备较高精度,但设计复杂、价格高、适应面窄,对于我国不同地域以及不同种类养殖对象无法做到绝对适配,缺少囊括不同水体水质状况与不同水产生物生长特征的投喂数据库,不能普及使用。较为简单的自动投饵设备有洪扬、陈晓龙研发的蟹、虾养殖池塘移动投饲装置[17],该装置可以实现自动行走投饲,具有投饲均匀、投饲范围广等优点。刘思、罗艳媚、俞国燕研发的轨道式自动投饲系统具有操作简便、投饲均匀、精确度高等优点,可实现上料、行走、投饲于一体的定点、定时、定量全自动化饲料投喂,且运行状态和历史数据可实时查询等功能[18]。此类投饵装置虽然实现了投喂的高精度与自动化,但在智能化程度上有所欠缺,没有线上的实时监控以及数据反馈,不利于总结最适合养殖对象的养殖投喂数据。

2国外投饵机发展现状

国外的自动投饵机广泛应用于室内工厂化养殖,如今已发展成为室内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大型自动投饲系统,其中包括多单体集中控制式自动投喂系统以及自动投饲机器人系统[3]。自动投饲系统在挪威、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皆普遍适用于室内工厂化养殖,在饲料传运、储存和投放等多个环节都保证着相当精确的数量控制[19],如图4所示。适用于陆基养殖工厂、大网箱、鱼苗孵化场的自动投饲系统被加拿大相关企业成功研发问世,此类系统针对部分养殖对象开发出不同的投饲控制软件[3],实现高精度控制与数据分析智能养殖。目前世界上深水网箱的自动投饲系统中使用最多的模式之一为美国企业研制出的专为深水网箱设计的具有高精确性、高可靠性、大容量的投喂管理系统。芬兰相关企业研发的机器人投饲系统则主要针对陆基养殖,这套系统由小型漏斗形投饲单元组成,这些投饲单元沿着养殖池上方的轨道移动在各个养殖池之间。系统通过中心计算机控制系统实现无人操作,池与池之间设置不同的投饲程序[4]。日本机械制造企业研发的自动投饲系统施行小料仓投喂模式,在各个深水网箱上方悬挂小型料仓,各料仓通过计算机和控制面板控制投料,多个料仓也可以进行集中控制,还可以通过手机来实现远程操控[5]。挪威渔业装备企业研制的自动投饲系统由管理系统直接控制风机与下料器,实时调节出料量,同时控制在线监测系统并接收在线系统的反馈数据,主要包括各传感器测量的pH、含氧量、温度等水质参数[6],其投喂系统如图5所示。国外的自动投饲系统已经摆脱了传统的单体自动饲料机,形成了高智能化的自动投饲养殖系统,适用于高标准的养殖对象,建立高指标的养殖要求,成本和技术需求较高,适用范围较小。这类投饲系统的关键在于其控制软件的优劣,而我国的大部分养殖对象的价值较低,并不适用这类高端软件的开发与使用。因此,此类高智能化养殖系统的建立,需要扩大我国优质水产品的养殖规模。

第2篇:水产养殖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 :长兴 水产养殖 对策

长兴地处长三角杭嘉湖平原,东临太湖,西倚天目,西苕溪贯穿全县,境内水面众多,在长三角2小时经济区范围内,地理位置优越,是浙江省重点淡水水产养殖区,水产养殖产业也是长兴县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本文根据平时工作所思,就长兴目前水产状况谈一些个人的拙见。

一、长兴淡水产业目前的现状

2013年长兴县水产养殖总面积14.72万亩,养殖品种包括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鳊鱼、鲫鱼等常规鱼类和黄颡鱼、翘嘴红、花鱼骨、加州鲈鱼、鳜鱼、黑鱼、黄鳝、泥鳅等特种经济鱼类,以及青虾、克氏螯虾、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中华绒螯蟹、牛蛙、甲鱼等甲壳类。全年水产品总产量4.05万吨,总产值8.9亿元,其中,特种水产产值6.4亿元,占渔业总产值71.9%,是我县七大农业特色产业之一,尤以河蟹和生态甲鱼为主导品种,养殖面积分别达1.7万亩和0.55万亩,产值分别为7200万元和10608万元。

二、主要存在问题

(一)高档水产品发展受到明显限制

目前我县特种水产养殖品种以河蟹和生态甲鱼为主推品种,品质好、价格高,但受到市场影响,自2013年下半年开始,高档生态甲鱼和大规格河蟹的消费明显减少,有些企业不得不改变养殖品种,甚至转产转业。

(二)水域环境污染压力仍然较大

虽然我县近几年已高度重视环保问题,化大力气进行环境整治,特别2013年“让长兴的水秀起来”行动和2014年“五水共治”行动,使全县水域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渔业水域遭受污染的现象仍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外荡渔业水域,如包漾河、盛家漾等,究其原因主要与化工企业偷排、农业面源污染等有关。

(三)缺少龙头企业导致产业化程度低

我县是水产大县,但叫得响的龙头企业数量不多。洪桥漾荡牌河蟹专业合作社经过几年发展,成为省级专业合作社,是我县为数不多的水产龙头企业。其他大多数的水产企业、合作社自身技术能力普遍不高,存在人员管理不到位、企业制度不完善、组织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没有水产龙头企业的后果就是导致我县水产养殖产业化程度低。

(四)园区建设示范带动作用不突出

从2008起,在中央、省市产业化财政的扶持下,长兴开始了水产园区的建设。到前为止,共启动了18个园区建设项目(包括精品园和示范区),但有些精品园不精,示范基地辐射示范不明显,与规划之初有一定距离。园区建设硬件相当好,但配套的人员和技术跟不上,使园区发挥不出起应有的功能,对周边农(渔)民示范带动作用不大。

(五)渔技推广体系队伍薄弱

长兴的渔技推广队伍由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和乡镇农办渔技员组成。目前,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有6人,但结构老龄化严重;全县乡镇农办从事水产技术推广的的水产专职干部有15名,但只有4人为水产专业背景,大部分干部身兼数职,业务杂而多,无法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切实、科学、有效的技术服务。

三、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从2000年开始,由于高档水产品消费看好,各养殖单位大量投入高档水产品养殖,更有很多原来工业企业和服务业老板投重金参加到高档水产品的养殖,养殖面积发展过快,产量超出了市场承载量。

(二)由于养殖单位偏面追求高产量,高密度放养种苗,投入大量人工配合饲料,破坏了水域的生态环境,再加上工业性污染日趋严重,严重威协到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园区建设规模不大、水平低、档次不高、抗风险能力差,没有值得叫好的大好高园区。缺乏大的农业龙头企业,渔业合作社大部分名存实亡。

(四)?渔技队伍老龄化严重,更有大部分乡没有配备专职渔技人员,网破线断,渔业养殖技术培训根不上。养殖人员都在五十岁以上,文化层次低,思想落后,技术不精。

四、对长兴水产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政策引导,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提高产业化程度

水产养殖是我县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增加财政投入;有关部门应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扶持,整合利用支农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发展,鼓励企业投入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升级生产设备;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向龙头企业提供税收和利率优惠,支持水产产业化发展。

(二)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产业竞争能力

以“漾荡”牌河蟹荣获浙江省名牌产品为契机,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一方面要化大力气提高广大养殖者的市场竞争意识,努力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增强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另一方面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围绕“发展经济”这一主题,提高服务意识和主动意识,着力培育大品牌、名品牌,着重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三)以人才培育为动力,强化园区建设

对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当中的精品园区,各级渔业主管要重新审视、核查、评估。对园区在运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和完善。园区要加大人才队伍建设:一要千方百计吸引人才。引导园区主动与科研院所挂钩,采取各种形式建立合作关系;二要千方百计培养人才。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培养一支留得住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三要重用人才。要让他们发挥专业特长,各尽其才,学以致用。最后要特别重视对农(渔)民的技术培训,培养一批农(渔)民技术骨干。

(四)加强渔业保障体系建设

现代生态渔业追求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相处,水产养殖的目标不仅仅是水产品的增加,还具有构建和修复水域生态结构、保持水质清新的功能。因此,渔业发展不仅是农业结构调整、农民致富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为使我县水产业的发展符合上述原则,必须加强渔业保障体系建设。主要有两个方面:

1.建立水产疾病防控及水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

重点是建立县级疾病防控和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其职责是负责全县水产养殖病害的预报、防治和水产品质量的检验检测,在重点水域建立鱼病测报点,负责对养殖品种进行病害监测。

2.稳定基层水产技术推广队伍,做到网不破、线不断

按浙江省人民政府有关文件建议每3000-5000亩水面应配备1名渔技人员。按此计算我县至少应有25名以上专职渔技员、4名兼职渔技员。同时要确保渔技员的专业工作时间,在个人待遇、工作经费、技能培训等方面予以充分的保障。

总之,政策是引导,科技是动力,人才是关键,质量是保障,市场是后劲。只要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我们长兴必将从水产大县,发展成为水产强县。

参考文献:

第3篇:水产养殖发展现状范文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我国信息化技术发展不断加快,信息化逐渐的被应用在各行各业中。本文介绍了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利用信息化技术获取信息的技术,分析了信息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具体应用,并阐述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水产养殖;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现状;趋势

1水产养殖信息获取技术

1.1遥感技术遥感技术的应用

主要是用来对于水产养殖区域的信息采集,实现整体上的信息收集,从位置区域与地理信息等方面进行信息的收集与归纳。通过水产养殖遥感技术能够对于水域养殖的动态发展进行实时的关注与了解,确保能够及时得到准确的信息,从而对于水产养殖进行实施的管理。当然遥感技术在应用上还是存在一定缺陷,其无法对于水产养殖时的水质状况以及具体的参数数据进行收集,遥感技术更多的是实现空间上的养殖密度与养殖面积的监控。

1.2知识收集技术

在进行信息的收集与获取时可以以很多的方式来实现,一般而言,可以通过对养殖信息的记录来创建养殖日志,实现对于养殖情况的系统化分析与了解。此外还可以查阅文献来获取需要的信息资料。这些信息在收集之后均可以整理为信息化的技术资料将其纳入信息库之中,这样方便对其进行一定的归纳与整理。

1.3网络传感技术

在进行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往往会应用传感器来及时的收集相关的参数信息,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应用较多的是水质传感器,通过水质传感器来对于水质进行及时的监控,从而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鱼类传感器,这一类传感器多是通过对鱼的形状、颜色以及纹理来实现对于鱼种的分辨与识别,从而及时的对于养殖的鱼的种类数量进行及时的收集。

2信息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2.1对于水质的监控管理

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水质是保证水产养殖的重要因素,只有确保水体的质量才能够确保鱼群的数量及质量。因此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水体的质量。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来实现对水体的实时监控与管理,在对水体进行监控时主要是对水体的温度、酸碱度、含氧量以及电导率等进行检测,在检测过程中通过信息的收集建立一个预警系统,一旦发现在养殖过程中水体指标出现异常就立刻进行示警,以便于及时处理,避免因为水质的因素影响养殖质量。

2.2疾病的预防与诊断

水产养殖不同于牲畜养殖,在养殖过程中水产养殖疾病具有复杂多变的特性,并且水产养殖的疾病传染性较强,一旦发生较难处理,容易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我国水产养殖由于很多养殖人员的不规范操作,过分的追求经济效益,一般均是过量养殖,鱼类的数量超出了养殖区域的合理容纳量,这样以来就容易导致疾病的种类更加的复杂多变,并且因为鱼类的数量过多导致了鱼群一旦爆发疾病会难以控制。而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的对于养殖区域进行管理,科学的规划养殖的数量与种类,从而最大程度上确保养殖鱼类的健康。并且一些水产养殖专家开发出来的系统能够有效的实现对于鱼群疾病的检测与诊断,例如:UML鱼病远程监测预警与诊断系统,能够有效的实现对于鱼群疾病的监测与诊断,实现疾病的预防与诊断,提高水产养殖的质量。

2.3水产养殖饲料的配置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饲料的种类以及喂养的具体时间会直接影响到鱼群的质量,因此一定要科学的调配养殖饲料。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对于养殖饲料的种类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对于饲料中所添加的营养成分对于鱼群的生长造成的影响进行一定的预测,并且预测出鱼群的生长趋势,准确的预测出饲料中所缺少的营养成分,从而来对于饲料进行合理的配置。在养殖过程中,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建立养殖模型,通过模拟养殖对养殖的具体情况进行控制判断,实现养殖效率的最大化。

3水产养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3.1信息获取的自动化

以往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在需要收集养殖的数据时往往是由人工来进行的,但是以人工来进行水产养殖的信息获取一方面是获取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人工收集工作量较大,有时候会导致信息收集时发生偏差,导致信息的不准确。另一方面由于人工收集信息速度较慢,需要较长的收集周期,而水体环境的复杂多变往往会导致信息的时效性不强。应用信息化收集技术就能够较好的实现对于数据的实时收集与整理,这样以来不仅仅能够确保信息的准确可靠,还能给确保信息的时效性。

3.2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是信息获取范围、广度、精度和质量的不断提高

传感技术和集成传感的发展,遥感和3S技术在农业领域水产养殖的应用日渐成熟,这些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与水产养殖特性的不断结合,使其对水产养殖信息获取的精度和质量不断提高。同时提升了水产养殖基础数据的水平,保证了水产养殖数据的准确性与可信度。

3.3信息处理向模型化、智能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

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计算机算法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较传统的处理方式更高效,时效性和准确性更高,能够有效解决水产养殖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因子较多的问题,并且组合模型、复合模型和三角形法等的使用使模型的构建方法更多元化。

4结语

水产养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水产养殖行业的飞速发展,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养殖的水体环境以及鱼群生长状况等一系列因素,而以往的人工控制多少都会存在一定的不足,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则能够有效的改变这一现状,通过对水体的有效控制与鱼群的状态监控能够有效地提高养殖的质量,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水产养殖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皓,李灏,任涵玮,等.刍议水产养殖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现状与趋势[J].生物技术世界,2016(01):35-35.

第4篇:水产养殖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秦皇岛市 水产养殖 生态循环

中图分类号:S9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632070

座落在渤海湾的秦皇岛市依燕山山脉而建,气候宜人,风景优美。改革开放以来,位于环渤海经济圈中心的秦皇岛市,贯彻海洋开发战略,海洋水产养殖业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是秦皇岛市也面临着海洋生态环境被污染破坏的危机。基于此,本文立足于秦皇岛市水产养殖现状,力求构建秦皇岛市水产养殖生态循环模式,以期为秦皇岛市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1 秦皇岛市水产养殖的发展现状

秦皇岛市拥有162.7km总长的海岸线和2114km2(0~20m等深线)的海域面积,海洋生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主要有鲳鱼、鲈鱼、对虾、扇贝等。现有资料显示,秦皇岛市目前有捕捞作业渔场1万km2,其中能够进行水产养殖的浅海5.33万hm2,另有0.33万hm2滩涂适合渔业发展。近年来,秦皇岛市将水产养殖的着力点放在了产业结构优化与建设和谐“海洋牧场”方面,已打造示范区近0.567万hm2,取得了突出的成效。2014年,在秦皇岛市,作为水产养殖支柱的扇贝养殖规模达38846hm2,工厂化海水养殖达到813560立方水体。全年渔业总产量达35万吨,创历史新高,尤其是水产品出口额达3.98亿美元,居河北省首位。上述数据显示,秦皇岛市的水产养殖业经过快速发展已成为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关注水产养殖热潮,更应注意其带来的负效应,那就是对海洋生态的破坏与污染,这样的案例时有发生。例如,2009年6月,秦皇岛市周边海域的海水突然呈浑浊的黄色,这一异常导致全市3.75万hm2浅海的水产养殖业受损,真实的凸显了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

从秦皇岛市海洋渔业发展过程来看,水产养殖对海洋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养殖规模扩大致使海洋不堪重负,水产养殖病害频发。如2014年,据相关部门监测,秦皇岛市水产养殖中的流行病害发病情况几乎贯穿全年,即使在气温较低的冬季也有流行病害报告,给养殖户带来很大损失;另外,环境污染带来的赤潮频发,水产养殖种质退化等问题也威胁着秦皇岛市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这说明水产养殖的生态循环模式亟需构建。

2 秦皇岛市水产养殖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污染影响

2.1 水产养殖产生的营养物对海洋生态的影响

当前世界上水产养殖的主要方式为投放饵料养殖,秦皇岛市的水产养殖也是如此。但是,饵料投喂在满足养殖动物需求的同时,也有部分饵料因多种原因未被使用而沉积在水中。这使得饵料投放后产生的无用废料成为污染海洋环境的罪魁祸首。有研究发现,在养殖鲑鱼时,只有81%左右的饲料能被鲑鱼吃掉,其余的饲料则变为废弃物留在水中;同样,在养殖对虾时,其饵料的实用率同鲑鱼养殖接近。这种情况比比皆是,造成了饵料的极大浪费。另外,养殖动物在消化饲料后排放的粪便也构成了海洋污染物之一。由此可见,水产养殖过程中的营养物,即未食用的饲料、排泄的粪便、悬浮颗粒物及其他有机物被随意排出到临近水域后,造成海水水体变质,富营养化情况突出,从而造成海水污染,而这一污染又造成了沿海水域赤潮的发生,变成了恶性循环。

2.2 水产养殖所用的药物对海洋生态的影响

在水产养殖中使用药物已成为养殖常态,正如有学者在其研究中指出的,养殖户为达到治病增产的目的,在养殖中使用的药物多达20多种。这些经常使用的药物多数为化学合成的药物,一部分在投入水中后进入养殖动物体内,另一大部分则直接遗留在水中,长此以往,对海洋水体环境带来了很大的伤害。尤其是养殖户对化学药品的过度使用,不仅杀死水产养殖中的病虫害,而且对海水中的一些有益菌也会造成伤害,导致海洋生态失衡。

药物对海洋生态的影响很多都是很难逆转的。比较常见的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往往会给海洋环境带来持续的、多方位的影响。如广东等地沿海曾出现过为治理虾的流行病而投放硫酸铜,致使硫酸铜中的铜金属元素污染长期存在的典型案例。

2.3 水产养殖造成的底泥富营养对海洋生态的影响

毫无疑问,水产养殖区底泥中的C、N、P等的含量和耗氧量是偏高的,从养殖区底泥中,经常能找到养殖动物未食用的饲料残渣以及化学药品等物质,这些污染物沉积在水产养殖区底泥中,造成微生物的异常活跃,耗氧量随之增多。正是在这种缺氧状况中,脱氮和反硫化反应突出,从而促使NH3和H2S这些毒物得以产生,并加速藻类的生长,促使养殖区水体呈现富营养化状态。这种情况在使用深海网箱进行集约化养殖的过程中最为常见。在秦皇岛市水产养殖中,底泥富营养化也比较突出。从《秦皇岛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中可见,秦皇岛市海水中被活性磷酸盐、无机氮污染的情况比较严重;秦皇岛市海洋局的监测数据显示,底泥富营养化是造成海洋污染的重要原因。

3 秦皇岛市水产养殖生态循环模式的构建路径

3.1 多元立体综合性养殖方法

考虑到秦皇岛市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可通过多元综合化养殖的方式构建水产养殖生态循环模式。具体而言,是利用某些养殖动物的生物特性,将其进行共同养殖,实现种间协调促进。这种养殖模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共同养殖的动物之间不能互相捕食;养殖的数量应严格控制比例;养殖动物之间在饲料与环境要求上互补,可循环利用。如,将对虾与鱼类、对虾与贝类进行混合养殖,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借助不同物种间存在的相互作用,进行水产养殖体系的优化,可以增加水体容量,降低其对海洋环境的破坏作用。如,通过扇贝与藻类的间养不仅可以增产增收,还能净化水体环境;又如,将扇贝与海带进行间养,二者的产量均有显著提高,病害发生率却显著降低。秦皇岛市的扇贝养殖规模大,养殖户众多,可以考虑这种方式,通过复合生态养殖模式的构建,降低环境污染的风险。

3.2 构建工厂化的海洋牧场

近年来,秦皇岛市在其海洋渔业的整体规划中已引入了“海洋牧业”这一概念,政府多方筹措,投入大量资金,通过向海洋定期投礁的方式,进行增殖放流,着手打造优质的“海洋牧场,”对本市渔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而易见。可以说,“海洋牧场”是建立水产养殖生态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向与途径。但在海洋牧场建设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养殖动物的遗传性污染与流行病高发的难题,对于这一情况,笔者建议秦皇岛市应减少散户浅海筏式养殖,可通过发展“工厂化”的海洋牧业养殖方式,采用网箱进行集约化养殖,开发养殖新设施,将工厂集约化养殖与海洋牧业完美融合,扬长避短,打造精品,从而实现对水产养殖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3.3 实行短期养殖及养殖区域互换的养殖方式

在秦皇岛市网箱养殖的相关实验中,与长期养殖相比,营养盐、硫化物等有害物因养殖时间短、沉积不多,所以短期水产养殖对养殖区域的水体污染更小。因此,实行短期养殖不失为一个解决海洋污染的新途径。同时,海洋区域具有自我修复与净化功能,为减少养殖业带来的污染,可尝试进行养殖区域经常更换的养殖方式,给养殖海域自我修复与净化的时间,从而减少污染的发生。

3.4 发展生物修复技术,改造水产养殖生态

面对水产养殖造成的海洋环境污染,选用生物技术这种污染进行水体净化与原位修复,无疑是确保秦皇岛市水产养殖生态循环模式构建的最佳途径。生物净化与修复技术的核心在于通过海洋微生物或部分水草等水生植物的成长发育与新陈代谢的过程,实现海洋生态的良性循环。例如,在水产养殖实践中,有研究者建议在水产养殖区域内通过投放光合菌等微生物来净化水质,实现有害物质的改造,帮助养殖动物生长,抑制流行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基于此,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人工微生物已成为发展生物修复技术的首选。

4 结语

从秦皇岛市水产养殖发展现状看,虽然养殖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作为经济新增长点的养殖产业也因污染环境的负效应而受人诟病。因此,打造秦皇岛市水产养殖生态循环模式势在必行。本文从多个角度对生态循环模式下的水产养殖路径进行了设想,水产品的养殖必须建立在安全质优环保的基础上才是人民群众与政府需要的产业发展方式,在这方面,秦皇岛市还需要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 杜利强,李顺才. 秦皇岛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

第5篇:水产养殖发展现状范文

一、渔业水环境现状

1.主要水质指标:

水温、水深、透明度根据调查测定,骆马湖近3年年平均水温为14.3℃。由于受人工调控和汛期洪水的共同影响,其年水位变化一般为5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枯水位,7月下旬至10月中旬高水位,10月下旬至第2年5月中旬为平水位。骆马湖水透明度年均值为o.98m,其相对透明度最高均出现在6月份,最低均出现在3月份。

pH、DO骆马湖PH值近3年平均为8.64,水体呈微碱性。由于湖面开阔,风浪较大,加上有一定数量的水生植物,其溶氧含量较为丰富,最低饱和率为91.7%,最高饱和率为131·7%。

高锰酸盐指数骆马湖水体高锰酸盐指数平均值3.35n娜L。其年度变化中9月和3月值相对较高,可能与汛期洪水量如湖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水有关。

总氮、有机氮骆马湖总氮年平均值为1.75叫几,9月及12月总氮含量较高,可能与汛期后上游洪峰影响有关,总无机氮年均值为1.42卫堪犷L,无机氮以硝酸态氮为主,占93.7%,氨态氮、亚硝酸态氮仅占5.4%和1.1%,这可能与骆马湖溶氧充足,硝化作用较为完全有关。磷、磷酸盐骆马湖总磷含量年平均值为0.以11碑好L,磷酸盐含量年均值为0.的32月理少L。

重金属及金属指标从近3年测定的情况看,年均值不超过渔业水质标准。

2.水质变化趋势

1卯6年4月、8月,江苏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南京地理研究所对骆马湖的水质、水生生物资源等进行调查。近20年来,湖区的工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口也有所增加,湖泊中水生生物的数量,种群结构以及渔业生产发展均有所变化,两次调查比较可以看出,近20年来PH变化不大,溶氧因测定季节不同以及水生植物数量增加、增氧作用增加而有所提高,磷酸盐因水生植物吸收利用等原因而降低,高锰酸盐指数和无机氮含量均有了一定程度提高。

3.富营养化评价结果

根据骆马湖草藻结合型湖泊的特点,用藻型和草型两种湖泊营养化评价标准,分别评价其营养状态,评价结果为目前骆马湖处于中营养(后期)。

二、水环境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水量的变化对渔业的影响。随着工农业需水量的增加,骆马湖渔业需水量经常得不到保障,渔业经济收人因为湖泊水位周年落差较大而下降。其他用水量的增多常常导致湖泊干枯,渔业风险很大,严重影响渔民的积极性,制约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由于湖泊水位的降低,南水北调不能及时得到补充,直接导致湖泊可养殖面积的减少,同时影响了鱼类生长发育。

水质的变化对渔业的影响。从对湖区水质监测的情况看,水体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并呈现中富营养状态。近年,局部污染已造成多起渔业损失事故。水位持续走低,水体环境恶化的可能性越大。水质状况的好坏和湖区渔业生产有正相关关系。

养殖盲目开发对渔业的影响。骆马湖自1997年进入养殖大开发阶段,特别是网围、网箱养殖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目前分别达2800hm早、7万澎多。由于在发展过程中,湖区渔民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养殖水域布局不合理,养殖方式单一,养殖塘口相互交错,阻碍水体交换和流畅,由养殖本身带来的自身污染,造成养殖渔民经济上的损失。

三、改善湖区水环境现状的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各级政府的重视。骆马湖地处宿迁市区边沿,随着这座新兴中等城市的发展,骆马湖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市区居民的饮用水质量和湖区水质的好坏息息相关,市区生态环境建设中湖区的生态状况举足轻重。作为湖区渔业的主管部门通过科学研究,把相关的信息及时向各级政府通报。尤其是保持水位稳定,减少湖区库容变化幅度等关键因素,要各级政府积极协调,高度重视,逐步解决这些影响湖区水环境质量的根本性问题。

2.立足渔业本身,改善湖区水质环境。骆马湖过水性湖泊的特点是由湖泊的功能决定的,各种功能主次的变化也在随着社会环境变化而变化。渔业功能既要适应渔业发展的本身要求,又要适应整体功能的要求,特别是城市饮用水的要求和防洪泄洪的要求。

第一,低坝高栏养殖不能影响湖泊防洪泄洪。这种养殖方式是骆马湖渔业生产特点之一,湖内塘口拦坝要低于21m,坝上用网片与湖体相隔,这样既不影响蓄洪,又能正常开展渔业养殖生产。如果拦坝过高,一旦洪水来临,即影响泄洪,又会造成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第二,规范网围、网箱养殖生产。按照“江苏省水产品生产基地管理办法”的要求,运用骆马湖“九五”国家科技攻关渔业科研成果,制定无公害渔业发展规划,全面清理整顿养殖秩序,规范养殖行为,改进养殖模式,改善养殖环境,提高养殖水产品的安全质量水平。一是网围、网箱养殖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建立网围养殖体系。要防止影响湖区通航、行洪和生态环境。建造在水位较浅,湖底平坦,风浪较小,水生生物较多的区域,不占据航道和主要行洪通道。在网围养蟹中,要按照“大水体、低密度、大规格、生态化”的要求,制定统一的技术操作规程,积极引导养殖户按标准生产。网围养殖面积予以适度控制,面积规模越大,需投人的饲料就相对较多,这对保护湖泊良好水质和生态环境不利。根据骆马湖水质状况及苏南湖泊网围养殖经验,湖区养殖应控制在2667hlll2以内为宜。二是加强养殖水域环境的管理。加强养殖水域水质监测工作,做好监测资料的搜集、分析、处理,根据水质状况,及时湖区水质信息,指导和服务于无公害生产。三是加强投人品的管理。严格实施养殖用药处方制,鱼药供给专营制和休药期制度,加强药残监控,严禁禁用药物进入湖区。建立塘口记录制度,严控外源性饲料的投喂,以湖区水草、小杂鱼、螺规等湖区自身饲料资源为主,推行生态化养殖。少投精饲料,减少渔业自身对湖泊生态环境的污染。通过2一3年时间,逐步调整网围单块面积,推广“小区式”网围养殖模式,解决养殖自身的生态环境间题。四是网围养殖必须注意养殖品种和结构,通过开展骆马湖多品种生态养殖示范,带动湖区养殖结构调整。多放养投料量少的螃蟹、青虾、甲鱼、塘艘、乌鳗、级鱼等优质品种,减少投放增加污染的品种。要以优质、低投人、低产量、效益好、对环境影响小的名优产品养殖为主,避免一味追求高投人高产出而不顾环境承受能力的现象发生。

第6篇:水产养殖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天水市;肉牛养殖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天水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全市天然草原面积163万hm2,天然草原合理载畜量为20.37万羊单位[1]。2016年完成人工种草2.226万hm2,其中种植紫花苜蓿0.793万hm2,新建了一批千亩以上集中连片种草点,草原植被覆盖度达到82.98%,草原植被有效恢复。全市年种植玉米7.33万hm2,年产玉米秸秆200万~300万t。该市相对丰富的饲草料资源,为肉牛的养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并有效促进了肉牛养殖业发展。

1天水市肉牛养殖业现状

天水市肉牛产业化发展起步较晚,90年代中后期随着黄牛冻配改良工作全面推广,肉牛育肥、屠宰加工业得以发展[1]。2016年全市牛存栏38.69万头,年出栏肉牛11.16万头,牛肉产量达到1.26万t。饲养的品种主要为黄牛、改良黄牛、秦川牛、西门塔尔牛。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逐步形成了养殖企业+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合作社)+农户散养的生产方式[2]。近几年,全市围绕“百万头肉牛养殖基地建设工程”和肉牛产业大县建设,以万头能繁母牛基地和良种紫花苜蓿基地等示范点建设为重点,着力抓规模养殖场建设、基础母牛扩繁、优良牧草种植,大力推广黄牛“三元”杂交改良技术,发展西门塔尔、夏洛莱等良种肉牛,抓好冻配改良,肉牛改良等工作,不断推进肉牛养殖业大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张家川县和清水县为重点发展区的产业布局,建立了张家川县伊味思清真牛肉产品的品牌,逐步实现肉牛产业大县的建设。

2天水市肉牛养殖业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品质优良的肉牛品种

天水市肉牛养殖业起步较晚,肉牛品种选育相对滞后,不能满足现代化肉牛养殖业的需求。肉牛品种主要为黄牛和西杂牛,在实际生产中,这些肉牛品种的单产水平和肉品质相对较差,养殖效益不高,降低了养殖户和养殖企业的积极性,影响肉牛养殖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2.2牛肉质量和档次偏低

天水市肉牛养殖水平相对较低,肉牛养殖主要以农作物秸秆或牧草为主要饲料,使得牛肉肉质较差,口感不好,无法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牛肉的需求。牛肉质量和档次低只能满足人们对中、低档牛肉的需求,影响了该市牛肉市场的竞争力。

2.3饲草料制约肉牛养殖业壮大

天水市天然草场长期为集体牧地,草场产权不明确,草场未承包到户,近年来随着草畜动物饲养量增加,超载、过度放牧现象十分突出,加上滥垦、乱挖的破坏,植被被不同程度破坏,使得草地生态系统不平衡,草地出现了退化、消减,制约了天水市肉牛养殖的发展。肉牛养殖业对秸秆的利用率低,虽然天水市农作物秸秆较为丰富,但青贮、微贮加工玉米秸秆只有30万t左右,仅占玉米秸秆产量的10%。优质牧草产量不足,全市紫花苜蓿留床面积近5.33万hm2,年种植箭筈豌豆、草高粱、燕麦草等一年生牧草约2万hm2,但草地管理粗放,杂草较多,牧草品质不高[1]。

2.4肉牛生产基础条件薄弱

天水市肉牛养殖业处于发展初期,养殖的主要模式是农户散养和小规模饲养,产业化程度较低。肉牛养殖投资较大,饲养周期较长,资金周转慢,市场风险大,而养殖户的规模小、资金短缺、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跟不上,致使天水市肉牛养殖的基础生产设施落后,生产水平低,防疫难度大。此外,一般小规模养殖户还贷能力较弱,金融机构不能满足他们的资金需求,资金的缺乏限制了其发展。

2.5能繁母牛数量较少

通过世代繁育来改良杂交肉牛的品种和种质,扩大牛群数量,母牛在繁衍、改良、扩群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然而牛是世界上繁殖最慢的家畜,加之天水市肉牛养殖技术水平不高,尤其是能繁母牛的繁殖成活率低,平均三年产两头犊牛,饲养能繁母牛效益不高,而且随着肉牛养殖产业化,养殖的直接经济效益体现在出售牛肉的质量和数量,而母牛在育肥和肉质方面大大低于公牛,养殖效益低,因此多数肉牛养殖户不愿意饲养母牛,造成能繁母牛的存栏数量严重不足,这使天水市肉牛生产牛源不足,发展疲软,不利于肉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天水市肉牛养殖业发展对策

3.1建立肉牛育肥体系,加快品种改良步伐,倡导规模养殖

根据引进良种特点,确定改良品种和改良方向,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肉牛良种繁育、杂交利用。近年来,随着国家良种补贴项目在甘肃的实施,肉牛冻精全部由政府采购,免费供应,冻配用液氮也给予补贴,大部分县区拿出资金补贴运输费、人工费,使牛冻配改良收费大幅下降,为全市统筹冻配改良工作创造了条件[1],为提高肉牛品种种质和肉质奠定了基础。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肉牛杂交繁育推广中心,以“公司十农户”模式带动农户发展专业化的肉牛育肥,达到牛肉生产工厂化、饲养标准化、产品规格化的产业水平。肉牛散养养殖成本较高,经济效益低,不利于推广先进养殖技术和疾病统一防疫,而规模养殖具有饲养技术先进、专业化程度高、肉牛均出栏活重高、养殖成本较低的特点,天水市发展壮大肉牛产业必须走规模化养殖道路。

3.2提高养殖从业人员科技水平

发展高效、规模化、产业化的肉牛养殖业,必须提高肉牛产业从业人员素质,进而增强行业生产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和产品竞争力。通过“养殖公司+养殖户”的契约模式,为养殖户提供生产资料和技术服务,免费培训养殖人员,提高养殖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养殖业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益[3]。通过广泛的畜牧科技培训,使广大养殖户全面掌握饲草加工调制技术、饲料配合技术、经济杂交技术、繁殖育肥技术、卫生防疫技术、圈舍建造技术,提高养殖户科技素质,造就一批科学带头人和示范户,为肉牛产业健康发展创造条件[1]。

3.3扩繁基础母牛,增强持续生产能力

天水市肉牛养殖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尤其能繁母牛繁殖成活率低,平均三年产两头牛犊,饲养能繁母牛效益不高,养殖户放弃饲养母牛犊,直接影响肉牛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应重点在草原面积大、饲料资源丰富的地区扶持发展一批规模繁育大户,从建场、引种、冻配改良、技术服务等全方位给予扶持,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1]。

3.4建立饲草饲料生产加工体系

饲草是发展养羊业的基础,优良的饲草是优良种质特性发挥的保证。建立饲草料生产加工体系要做好以下工作:加快青贮池的配套建设,加强对养殖户青贮技术的培训,组织开展青贮专用玉米种植,为肉牛产业提供充足、优质的饲草。加大人工种草力度,以张家川和清水地区为主,重点生产苜蓿、红豆草、饲用甜高粱等优良牧草,大力推广适合天水种植的优良苜蓿草种;天水市小麦种植面积达13.33万hm2多,麦后夏种具有较大潜力,尤其是小豌豆、黑麦草等,年鲜草可达30t/hm2左右,政府应倡导组织复种一年生牧草,扩大饲草料资源。在饲草资源丰富的地方建立草粉加工厂,以保证肉牛补饲和肥育的营养需要。

3.5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加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

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加肉牛产业的项目扶持资金,解决养殖户信贷问题,激发广大养殖户的积极性。鼓励银行推行“农行+担保公司+养殖户”“农行+合作社+养殖户”等贷款模式,提高信贷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银行信贷风险[4]。对当地产业具有影响力、技术标准高、环保水平先进的养殖场予以政策倾斜,适当奖励、补贴、政府贴息贷款等,支持这些鼠产生一定的恐惧和疼痛,有时甚至还要小鼠献出生命。实验动物福利指的是要保证小鼠在身体和心理上处于健康、康乐、舒适的状态。以满足小鼠的需要为原则,具体表现为:一是应提供足够的水和实物对小鼠进行精心照顾,使小鼠享有不受饥渴的自由。二是为小鼠提供舒适的生存环境,空间及饲养密度要适合,保证其享有生活舒适的自由。三是实时观察小鼠的安乐及健康状况,尽量避免痛苦、不适或持续的伤害,让动物享有不受痛苦和疾病威胁的自由。四是让小鼠有表现正常行为方式的机会,享有无恐惧的表达天性的自由。20世纪50年代,外国生物学家Russell和Burch率先发明了“3R”原则,即便有科学家有反对意见,但是“3R”原则已成为在动物实验科学研究工作中的职业道德准则。同时在实际操作中也是应用最为广泛,极大地推动了动物实验科学领域的研究发展,成为实施动物福利相关措施的关键。

4提高实验动物福利的具体措施

在当今社会,动物福利不只是一个名词,它是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一个标志。正因如此,影响动物福利的因素有很多,这就说明在动物实验方面需要改进的方面有很多,比如说:对工作人员要求持证上岗,对其进行专门的实验技能培训;把动物生存的环境尽量还原成自然的状态;对于动物的人性化管理等等。以此让实验动物和实验人员和谐共处,保证实验以自然的状态进行,如此,得出的实验结果更具科学性。

5实验动物福利倡议

首先,我国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利用儒家传统的道德伦理思想为大众普及动物福利的科学理念,科学、合理、人性化地利用动物实验为人类造福正是对传统文化的最高致敬。其次,借鉴西方动物福利的伦理传统,利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对动物实验进行科学的改良,使每一位动物实验工作者形成动物福利的思维习惯。再次,尽快立法,用法律来维护实验动物的福利安全。这既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科技,也是为了能够应对好国际挑战,中国应根据自身情况,吸取国外的好做法,加快对实验动物福利立法工作的开展,实现中国的科学发展与经济增长速度相适应。科学的进步离不开动物实验,巴甫洛夫所说,只有通过实验,医学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因此,在利用动物来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要尽量使像小鼠这些实验动物的伤害达到最低,让科学研究和人类文明相互协调。

6结语

第7篇:水产养殖发展现状范文

当前正值全国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的关键期。为确保实现全年农业畜牧水产养殖目标任务,按照镇党委政府统一部署,结合我镇实际,现制定镇畜牧水产养殖生产发展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是切实提高政治站位。

当前,正值全国上下全力以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关键期,切实保障畜牧水产养殖产品充足和安全供给,对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各村在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决不能放松畜牧水产养殖生产发展,决不能因疫情防控工作而忽视畜牧生产,决不能在关键时期给疫情防控大局添堵添乱。要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政治担当,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强化组织领导,拓宽监管模式,坚决把畜牧水产养殖生产发展工作抓细抓实。

二是切实做好统筹协调。

各村要抓好疫情防控与畜牧水产养殖生产,做到“两手抓、两手硬”指导精神,协调各种工作关系,维护畜牧水产养殖产品市场稳定,狠抓“菜篮子”动物及其产品生产供给,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农服中心要结合自身职能、任务,统筹考虑,科学安排,要突出畜牧水产养殖生产发展工作这个中心。

三是切实夯实技术服务。

各村要科学分析疫情防控新形势下生产供应可能出现的情况,结合畜牧水产养殖农业生产的实际,谋划好当前畜牧水产养殖生产工作。采取结合入村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转变工作作风,力求解决问题,既要了解面上的情况,又要调查了解农户实际需求,多措并举做好畜牧水产养殖生产发展的服务工作。

二、目标任务

1.生猪产业:养殖生猪26500头;

2.肉牛产业:养殖肉牛650头;

3.家禽产业:养殖家禽59万羽;

4.水产产业:养殖水产920吨;

5.乌骨鸡产业:养殖乌骨鸡38.8万羽。

(各村畜牧水产养殖目标任务详见附件)

三、组织保障

为确保畜牧水产养殖目标任务的完成,继续坚持做好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站所配合抓、上下合力共同抓的领导机制。镇政府成立工作领导组,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任组长,负责统筹全镇畜牧水产养殖生产发展;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负责牵头畜牧水产养殖生产发展工作,完成畜牧水产养殖目标任务;农服中心全体工作人员为成员,负责具体抓实畜牧水产养殖生产发展工作,同时做好全面技术指导服务,收集各村目标任务推进情况汇总上报。

第8篇:水产养殖发展现状范文

1合山市水产养殖现状及存在问题

本市现有养殖水面457hm2,其中池塘181hm2,水库265hm2,“十五”计划以来,本市的水产养殖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水产品总产量自2001年的580t提高到2005年的724,t以5%左右的幅度逐年递增。一些新的养殖模式如网箱养鱼等在本市从无到有实现零的突破,休闲渔业陆续出现成为本市水产养殖业的一个新亮点,这些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促进了本市水产养殖业的新发展。但在新形势面前,本市的水产养殖业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深思。

1?1养殖模式单一,生产经营分散没有根据客观条件选择适宜的养殖模式,零星水面多,养殖规模小,一些池塘还停留在粗放滥养状态。生产效率低,成本高,信息不灵,产品开发能力和竞争能力弱,难以适应市场多样化、优质化、专业化的需要,严重影响本市水产养殖业整体实力的提高,对于发展具有本市特色的、优质的、名特优新稀水产品有一定困难。

1?2优良苗种覆盖率低,种质退化问题突出目前,本市的水产养殖品种单一,并日趋老化,布局规划不合理,水产苗种严重缺乏,苗种大部分以外调为主,种苗质量难以保证。

1?3常规养殖多,特色养殖少,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本市的水产养殖至今仍沿袭传统的生产模式,大都以常规鱼类养殖为主,名特优养殖很少,如虾、蟹、龟等颇受消费者欢迎的名特优品种养殖缺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养殖者普遍缺乏按市场调整生产的能力,以致品种单一、品质不优,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

1?4科技服务薄弱,渔民养殖技术缺乏,科技含量低目前,全市只有专业技术人员3名,乡(镇)水产技术推广机构没有科技人员。养殖者的渔业生产技术普遍较低,缺乏现代渔业所需的高新技术知识,淡水养殖基本上处于资源型渔业状态,生产力水平低。此外,淡水养殖的增长对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增加的依赖程度在50%,而发达地区仅为20%左右,导致生产成本高,大大削弱了水产品市场的价格竞争优势。

1?5基础设施滞后目前,不少养殖水面逐渐变浅,排灌设施欠缺,机械化程度较低,基础设施严重滞后,苗种体系、病害防治体系、市场体系几乎没有建设,水产饲料和水产品加工等配套毫无发展,成为制约本市水产养殖业发展的瓶颈。

2发展本市水产养殖应采取的对策

2?1探索并推广适合本市水产养殖业的生产模式本市有水库11座,其中比较适宜网箱养鱼的只有怀集水库,但这几年来,部分水库相继出现网箱养鱼,由于面积小,水位变化大,枯水期不能正常保水,一些小型水库还出现干枯,故这几年的网箱养鱼成效不大。所以要选择合适的养殖模式,对于如南洪、独山等水库,水面不大,可选择立体养殖;对于如怀集水库的,水面稍大,有一定水流,可选择适宜的河段进行网箱养鱼。合山地处桂中,有30km左右的红水河流经本市,待桥巩电站建成使用后,本市的河段水流减缓,水深增加,水面扩大,到时可进行一定规模的网箱养殖。对于生产经营分散,养殖规模小这一点,进行相对统一的基础设施建设,品种更新、科技推广,形成规模经营、批量生产,使单位渔户以水产养殖协会的形式出现在市场上,便于养鱼户统一购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形成贸易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的竞争能力。另外,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引进一些具有技术、资金等方面优势的外地老板,给他们提供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扶持他们进行大规模养殖,逐步把小规模向大规模生产转变。

2?2整合资源配置,调整养殖结构本市水域广阔,自然条件好,但养殖品种单一,品质不优。针对这一点,优化资源配置和生产要素组合,建立符合本地客观实际的特色产业,使渔业结构调整适应市场需求。(1)优化养殖布局。从有利于综合高效利用的原则出发,确立比较优势强的主导产业,对那些可与“洋货”抗衡的实力型水产品如:建鲤、罗非鱼、斑点叉尾鱼回等,实行重点扶持、优化发展;对于那些无优势可言、竞争力弱的水产品如鳙、鲢等,应适当削减调整,以腾出资金支援发展竞争力强的优势产品,形成一村一品、一方一业的养殖特色。具体而言,池塘水面可以生态渔业、观赏渔业、名特优水产为主,建立优质、高产、高效的养殖基地,水库可以移植和增殖名贵经济鱼类,提高水库的养殖产量和效益。(2)优化养殖品种。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实施名牌战略,组创名牌产品,加快品种更新,提高良种覆盖率,并大力发展名特新稀品种养殖,不断推出大批适合市场需求的高档优质水产品,重点发展虾、鳖、泥鳅、鳜鱼、本地胡子鲶、黄鳝、青鱼、鲶鱼等深受消费者青睐的淡水名特优水产品。(3)优化养殖方式。用现代技术嫁接于传统养殖业,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集约化养殖。当前,主要推广80∶20的池塘养殖模式和小体积网箱名贵水产品养殖技术。(4)优化养殖环境。大力推广健康养殖技术,提高集约化和现代化水平,改善养殖环境,减少病害发生,加强整个养殖过程的质量管理,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5)充分利用合山电厂冷却水资源,大力发展罗非鱼常年养殖。

第9篇:水产养殖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 渔业发展 用药安全 存在问题 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S9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8-0063-01

一、渔业发展状况

近年来,中国的渔业通过高速发展和调整整顿,逐渐步入了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状态。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对渔业经济体制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渔产养殖者的积极性。随着经济的发展,渔业经济的增长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单纯追求数量增长,转变为注重质量与效益的增长,更加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了更好的发展渔业,为了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实行了严格的禁渔制度和控制捕鱼强度,并积极保护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保证渔业的健康发展,促进经济增长;远洋渔业的进一步发展,水产贸易持续增高,随着国家展开的对远洋渔业的支持,渔业的发展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加入了WTO我国的渔业也以更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渔业发展格局。

但是,随着渔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健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相当突出,水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水产生物的用药问题也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消费者的健康,渔业经营的效益;经济增长与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任然很突出,由于环境污染严重,生态资源遭到破坏,使得许多地区出现资源短缺现象,非法捕捞现象时有发生,捕捞强度不能有效控制,渔业资源破坏严重;苗种引进和病害防治体系落后,鱼药品种众多,良莠不齐,制约了渔业产品的质量与数量的增长。

二、渔业用药存在问题

保证渔业产品健康,让消费者吃上“放心鱼”,既要确保鱼苗选的好,又要在药物防治病害的同时保证产品的健康。由于大部分渔业养殖者知识水平较低,缺乏正确的科学指导,不能及时准确的了解水生生物发病的原因,导致他们在鱼药的使用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不能正确的使用因病用药,影响了渔业养殖的质量与数量,制约渔业的发展;现在市场上的鱼药商家众多,鱼药品种繁多,良莠不齐,鱼药使用又缺乏规范的管理,一些不法商家以次充好,许多鱼药的副作用极大,鱼药质量难以保证,许多个体鱼药营业者未经专业的培训,难以给养殖生产者技术指导;还有一些养殖生产者在利益的驱使下,盲目用药,安全性意识淡薄,不仅污染水体,而且会在水产品的体内残留农药,严重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三、解决措施

加强科学化的管理,引进先进的技术,培养先进的技术人才,深入进行指导,加强养殖场的监督与管理,准确诊断病因,根据养殖场的背景调查,了解发病过程、药物使用状况,对样品进行分析,准确诊断病情,合理使用药物,有科学规范的指导,使病害的到控制。

规范鱼药经营,整顿鱼药执法力度,对不合格的鱼药经营商店进行整顿,统一鱼药价格,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对买药的养殖生产者进行技术指导;消毒剂、水质改良类、杀虫类、抗菌类、预防类药物选择要选危害性小,有毒物质少的药品;对于鱼药使用单位,执法部门也要定期进行检查,监管养殖场是否正常养殖,有没有使用违禁药品,影响产品质量。

加强预防体系,规范管理程序,提高养殖生产者的专业素质,健全预防、用药体系,保证产品的质量,发挥好监督作用,确保渔业的健康、平稳发展。

政府加大支持力度,给与经济与政策上的支持,加强技术人才的培养,提高技术人才的待遇,定期进行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加强宣传,利用报纸、网络、电视等媒体渠道普及渔业养殖知识,用专业的知识去养殖水产品,保证质量,提高数量,促进水产养殖也的发展。

加强与养殖单位的联系,了解其生产状况,选择优质鱼苗,改善水质状况,推荐一些低成本、低毒、低污染的鱼药,减少鱼药副作用对产品的危害。

四、结语

为了提高水产养殖的质量与效益,促进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和谐发展,需要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改善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要想生产无公害的绿色产品,就必须规范使用鱼药,才能确保人们吃上“放心鱼”。水产养殖的用药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渔业养殖中,不同的养殖对象,用药不尽相同,要充分考虑养殖场的面积、水深、水源、养殖品种、苗种,水的温度、ph值、饲料的种类、水源、喂养方法,了解发病的过程、药物使用状况等问题,对药的选择与使用就应该充分考虑各方因素,合理选择才能确保使用的药物达到最佳效果,副作用减少到最低。监督部门也要加强执法力度,宣传执法必要性,加强群众的守法意识,用药意识,杜绝使用违禁鱼药,通过宣传使群众自觉遵守渔业用药规则,变被动管理化为主动抵制,自觉维护使用规范的鱼药,保证渔产品的质量,让人们吃上“放心鱼”。

参考文献

[1]欧阳敏,吴欣荣,胡火庚,谢世涛,谢世红,徐节华.渔药对水产品质量安全影响的评价分析[J].江西水产科技,2010,11(04):29.

[2]向阿新.水产养殖用药的特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养殖技术顾问,2011,10(07):138-139.

[3]王习达.建立健全渔药检测监控体系杜绝违禁药品的使用[J].中国动物保健,2010,22(05):98.

[4]曾淦宁叶婷.“共同管理”模式——我国海洋渔业管理的发展趋势[J].中国渔业经济,2010,19(05):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