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鼓励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范文

鼓励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鼓励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第1篇:鼓励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范文

教学实践鼓励教育问题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教育学生最好的方法是鼓励他的好行为”。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外部奖励的适当运用,不仅有助于当前的学习,而且可以促进内部动机作用的发展和习惯的养成”。实践证明,鼓励教育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能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鼓励教育应注意机会均衡,防止“两极分化”

一般情况下,学生受的鼓励多一些,进一步就会多一点;受的鼓励少一些,有可能进步小或者不进步,甚至成绩下降。那些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获得鼓励的机会多一些,而性格内向的学生获得鼓励的机会可能会少一些;那些老师比较喜欢的学生,被提问也会多一些,获得表现的机会也多,得到鼓励的机会也相对较多。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老师在开展鼓励教育时一定要注意把鼓励的机会相对均衡地分配。要克服个人好恶。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克服自己个人喜好,多留意自己平时关注比较少的学生。给性格内向、表现不积极同学更多机会,使他们也能得到全面进步。

要采取较好办法。为了把机会相对均衡地分配,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如对那些不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老师可以说:“这次我们请没有举手的同学来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等等。另外,还可以采取“开火车”方法,由前至后或者由后至前地轮流请学生回答问题,让每个同学都有表现和获得鼓励的机会。

二、鼓励教育应侧重精神鼓励,防止“价值偏颇”

鼓励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种,一般可分为物质鼓励(奖金、奖品等)、精神鼓励(称号、眼神、微笑等)。物质鼓励是调动被激励者的重要手段,在一定的范围内和一定的条件下能发挥较强的激励作用。但其不具有绝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激励作用会逐渐降低。在小学教育中,对学生的鼓励教育应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鼓励为辅,防止学生过于追求物质,避免造成对其价值标准的误导。实践也证明只有满足学生具有自励作用的高层次精神需要,才能够激发出稳定而持久的热情,可以起到物质激励所无法起到的作用。

因此,老师要经常运用激励的语言。对于那些表现优秀的孩子,“你真棒”“你真聪明”“你是未来的XX家”“你真了不起”“老师非常佩服你”“你善于思考!是我们大家的骄傲”“你比老师还厉害,将来肯定有出息”等话语,要经常送给他们。对于学习困难的孩子,也要努力地去发现他们的优点,要经常对他们竖起大拇指说:“你很有潜力,继续努力,你也会很棒的!”

老师还要善于运用无声的语言。一个期望的目光、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赞许的微笑和默认地点头,都会让他们感到莫大的鼓舞,使教育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课堂上,有的学生想举手而不敢举手,这时教师给予他鼓励的目光,目光中传递着“你能行”的无声语言,便会激起他的勇气,获得表现的机会,引导他走向更大的成功。

三、鼓励教育应注意抓住时机,防止“错失良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每个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都需要别人的鼓励;在出色完成任务后,都渴望别人给予应得的承认。”现代心理学理论也认为,人们是凭借别人对自己的反应作出自我判断的,而这种反应越及时,则产生的作用就越大。成年人这样,孩子更是如此。老师应当注意对于学生的行为及时予以肯定评价,一旦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对于自己行为受到肯定的兴奋感会大打折扣,而且所经历时间中发生的种种因素会令学生怀疑肯定评价的真实性,从而不利于达到鼓励学生的效果。

鼓励教育要“锦上添花”。孩子在出色完成任务、取得较大进步时,在心里是最希望得到老师、同学赏识的目光,尤其渴望得到老师的承认。这时候如果没有及时得到老师的表扬,就会产生失望的情绪,下一次可能就没有那么努力了。所以,老师要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向更高的目标奋进。

鼓励教育也要“雪中送炭”。孩子有了进步、取得了成绩需要褒奖,而遭遇失败时更需要鼓励。失败时孩子会有受挫、无助之感,若不加以引导,孩子可能会产生不健康的情绪甚至丧失学习兴趣。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在回答暂时不成功的时候,你最想听的话是什么?很多学生写道:“我最怕老师和同学用异样的目光看我,更怕别人来责备我,或者问我考试的分数。我最想听的话是:失败乃成功之母,爱拼才会赢!”在学生失败的时候,特别是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过多的批评和责备只会让他们觉得很没面子。老师要积极引导,鼓励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希望,激发斗志,恢复信心,重新扬起快乐学习的风帆。

鼓励教育还要及时“捕捉亮点”。鼓励教育适合所有学生,不管是品学兼优还是成绩很差、品行不良的学生,老师都要用独特的眼光去挖掘他们身上的优点,善于从平凡中找出不平凡。对他们的每一个好的表现和细微的进步,都要及时的捕捉到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平时批改作业时,哪怕是一向马虎的学生偶尔一次作业写的认真,也要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语……这样学生既能及时地体验到被赏识的喜悦,又能时刻感受到老师的鼓励和关怀,从而不断取得学习上的进步。

四、鼓励教育应注意把握尺度,防止“过犹不及”

鼓励教育要发挥最佳的教育效果一定要注意把握“度”,过多、过频、失度的鼓励不但不能发挥作用,还可能适得其反。

鼓励教育方式要恰当。对不同的对象,应采用不同的方式。对一些胆小和没有信心的学生,要多加鼓励;而对一些自尊心强,有骄傲表现的学生,则要慎用鼓励,不能过分地表扬和鼓励,那样会让这类同学飘飘然,变得骄傲自大,自以为是。而对于后进生,我们更要呵护他们,走进他们的心灵,用心去沟通,去鼓励,让他们摒弃“破罐破摔”的心理,不断取得进步。

鼓励教育内容要真实。对学生的鼓励可以适当夸张,但一定要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之上。如果鼓励虚头大而空,甚至根本无法企及,就得不到学生认同、信服,不仅在眼下不能见效,就是在长时间里也是无法实现,老师的鼓励将失去学生的信任。所以,在给学生鼓励时最好实际一些,要“跳一跳,摘到桃”,要让学生有盼头,通过一定的努力后有收获,这样的鼓励,学生才会欣然接受。

鼓励教育频率要适度。课堂上,鼓励频率要适中,不能无原则地滥用鼓励。过多、过频、过量也是违背教育规律的。试图通过频繁的鼓励来达到教学目的的愿望都是错误的,因为频繁的鼓励不仅会让学生感到烦躁、焦虑、紧张,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失量的频繁鼓励在较长时间里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抵触情绪,最终会使鼓励教育失去了原有的功能。

参考文献:

[1]黄济,劳凯声,檀传宝.小学教育学(第二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李晓东.小学生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陶勑恒.小学生心理辅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第2篇:鼓励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 鼓励 差异性 教学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理念,采用鼓励式教学,从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小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探究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现实教学中,由于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因此,小学教师在进行鼓励教育时,应当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小学高低年级数学教学中采用不同的鼓励方法。本文就小学高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采用的鼓励方式差异性进行重点比较研究。

1.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处于生理发展黄金期,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的身体发育速度快,精力旺盛,处于活泼好动的状态。但是由于年龄偏小,小学生的自制力比较差,同时缺乏耐心,很难专注于某一事物。在数学教学中,由于小学生刚刚接触数学,枯燥的数字、公式很容易让小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在这个阶段,教师在小学数学授课时,需要改变教学理念,营造一个有利于小学生爱上数学的教学氛围[1]。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情感意识逐渐加强,在低年级,小学生的情感意识比较弱,但是到了高年级,小学生的情感意识已经开始稳定。小学生的自尊意识、团队意识、荣誉意识逐渐建立,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即使是采用相同的激励教育,其方式方法都应当不同。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才能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质量。

2.小学高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鼓励差异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当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改变教学理念和思路,采用鼓励教育,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的激励学生,让小学生高效的学习数学。教师可以采用下面几个方面来进行鼓励教育,同时在采用时又具有一定的做法差异性。

2.1表扬鼓励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数学逻辑性强、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小学生刚接触数学教学,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同时,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情感意识逐渐加强,需要得到外界的肯定与表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小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的给与表扬,不断的激励他们前进。

但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应当给予区别;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应当多表扬,帮助小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只要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取得一点进步就应该表扬,这样才能让小学生充满动力,继续努力。但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应当注意表扬的频率。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也具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如果教师经常性的表扬,甚至是一件很简单的知识获取也能获得教师的表扬,容易让小学生产生自满心理,不利于小学生更加踏实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2.2榜样鼓励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认识到榜样鼓励的重要性,在同学中树立学习努力、态度端正的榜样,可以带动其他学生主动向榜样看齐,自觉转变学习态度与方法。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树立榜样的作用主要表现为:1)树立与维护良好的课堂风气;2)稳定学生的整体学习劲头;3)课堂教学效率将明显提升。但是在树立榜样时也是需要注意一些问题的,例如:榜样不需要明确指出是某人;在班级内树立整体的正确指导思想,为榜样树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尽量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3]。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应将榜样鼓励作为促进整体学习氛围改善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榜样鼓励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其根本目的是明确学生的学习思想、端正学习态度。由于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较为成熟,多数学生可以正确看待榜样的作用与影响,而在低年级学生中应用榜样鼓励时,则要注意避免学生出现盲目攀比或自卑心理,而忽略了教学的根本目标。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榜样鼓励是一把“双刃剑”,无论是对于高年级,还是低年级的学生,教师都要准确把握榜样鼓励的“尺度”。

2.3参与鼓励

在新课程标注中提出,教学活动中应突出师生的共同参与,即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模式,避免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加注重对于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在著名教育学家罗杰斯提出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中,强调“自我实现”、“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等基本思想,这与参与鼓励的基本思想是完全吻合的[4]。由于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参与鼓励,期现实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参与鼓励可以适当扩大范围,即在课内、课外的相关教学活动中均可适当应用;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则要以保证课堂秩序、保障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基础,适当应用参与鼓励。对于部分低年级学生而言,由于受到天性的影响,不善于与其他同学交流,教师则要善于进行思想疏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对于转变较为明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鼓励。这既是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一个途径。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强,教学应对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进行适当鼓励,从而带动其他学生共同参与。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高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合理应用表扬鼓励、榜样鼓励、参与鼓励,从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在明确鼓励差异性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及先进的教学思想,合力把控各项鼓励的实际应用模式。

【参考文献】

[1]徐红梅.浅论鼓励教育法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2,83:173.

[2]代成林.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探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S2:118-119.

第3篇:鼓励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舞蹈教学;鼓励教学模式;解析

“鼓励”英语为encourage;agitate;animate;arouse;inspire。汉语词典解释为:鼓动、激励、勉人向上。威利・贾姆士说:“人类天性至深的本质,就是渴求为人所重视”。在舞蹈课堂上,学生每完成一个动作或技巧都会希望得到他人尤其是教师的肯定。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表现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优点、长处以及老师的重视。通过鼓励的方式将情感沟通与专业学习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自身潜力,加强师生的沟通和理解,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舞蹈教学课堂最佳效果。

一、舞蹈教学中的鼓励教学模式

1.鼓励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并巩固学生的自信心

在舞蹈教学中,学生需要忍受体能的压力并进行无数次机械的重复,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消极情绪。教师要在学生训练过程中尤其是在学生有所进步的时侯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成功的信念。学生们在训练疲倦和不得法时,教师的肯定和鼓励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把舞蹈课上得生动、活泼、有实效。

老师针对学生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增强其学习舞蹈的勇气,让学生感到老师在关注他,学生更容易对舞蹈产生兴趣。有了兴趣作保障,学生自然会努力地练习,从而使舞蹈动作越跳越有味道,自信心与之增强。学生在舞蹈中自信的美感贯穿于举手投足之间,舞蹈水平自然会突飞猛进,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2.鼓励教学模式有助于挖掘学生的潜力

“每个孩子都是聪明伶俐的,他们都具有某些方面的特长和创造力,关键在于你如何去发现和挖掘他们的潜力,给予他们自信和肯定,使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长处,正确对待自己的短处。有计划有目标的克服困难,用自身的优势来掩盖缺点。”实践证明,当一个学生感到自己被教师尊重、欣赏、接纳时,就会全心全意地与老师配合,并会以百倍的努力回报教师,从而也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舞蹈教学中对于那些很少得到表扬的学生,教师恰如其分的鼓励与真诚的赞扬会让他充分发挥内在的潜力,将其平时不敢表现的和不善于表现的东西大胆的表现出来,有利于学生潜能的挖掘。

3.鼓励教学模式有助于师生进行情感交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对该教师所教课程学习兴趣、心理情绪、学习效率、创造性和潜能的发挥,同时也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因此,在今后教学改革中应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作为教学改革不断发展完善的关键。而适时合理的鼓励就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最便捷、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舞蹈课可以被看作是体力消耗和意志磨砺的课程,舞蹈训练过程中学生容易产生消极和被动情绪。此时,教师对学生的鼓励也可以作为一种奖励,这种奖赏表现了教师对学生由衷的肯定和赞赏。在舞蹈教学中能够变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表现和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

二、如何在舞蹈教学运用鼓励教学模式

1.语言鼓励模式学主要以语言

如何给学生以适当的鼓励是舞蹈动作教学中的一门艺术,而激励语言则是这门艺术的一种最直接的表现方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尽可能称赞学生们的共同优点,并对个别表现好的学生给予着重鼓励。比如:“同学们今天表现得都很好,学得很认真。虽然有些同学掌握的还不是很好,老师相信下次课一定会很好的。”“某某同学进步很大,某某同学多注意绷脚会做得更漂亮”等等。“性格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这些微乎其微的细节上的语言鼓励,会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点滴中成长。

2.眼神鼓励模式

教师适时机地用信任和鼓励的眼神与学生进行交流来激励他们,便会让一种鼓励的默契流淌于师生之间,既能增强师生感情,又能提示学生要专注、自信,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神的交流暗含了很多情感和思想内涵,许多不便于用言语来表达的深意都可用眼神来传递。有时候教师的一个眼神要比一句话更加有力。用眼神来表达对学生的爱,能够唤起学生的共鸣,学生才会觉得老师的表扬是对他们的认可,老师的批评是对他们的督促,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都会是他们学习和前进的动力。

3.肢体鼓励模式

与其他课程不同,舞蹈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用身体来完成舞蹈动作,教师要“言传身教”,学生首先需要通过模仿来掌握舞蹈动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模仿偏差、动作不到位、力量运用不适度等现象,尤其是舞姿和造型。此刻需要老师帮学生纠正姿态,摆舞姿。学生和老师难免会有肢体的接触,这时需要非常注意,因为肢体的接触往往能够传达老师对学生的态度。曾经有一位学生没有充分运用胸腰导致动作不标准,老师便走到学生后面使劲向下拽学生的辫子。学生会觉得“老师下手真狠,一定是不喜欢我,将怨气怨到我身上,我怎么这么倒霉”。反之,如果老师很亲切的走到学生身边,轻轻地帮学生摆好造型,那又会是什么结果呢?想必学生一定会想“老师真好,这么有耐心,这么认真的对我,我一定要努力、好好表现。”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舞蹈课前、课间或课后轻拍学生肩膀表示亲切和称赞等等,这些都有助于将鼓励和赞扬的信息传达给学生。使他们增强自信、提高兴趣、发挥积极主动性,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三、结语

在舞蹈课上, 鼓励的教学方法发挥着不可忽视的的作用。面临知识不断更新、教育和科技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作为舞蹈老师不但要不断地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学识修养,积极接受新知识、学习新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并运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内在潜能、增进师生感情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的形体气质、精神面貌、言谈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每一位从事舞蹈教学的老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鼓励”在舞蹈教学中的巨大作用,并将这一作用发挥到极致,使鼓励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从而使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第4篇:鼓励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鼓励教育 作用 要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110

鼓励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学生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是让学生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鼓励教育理念就是要求教师热爱学生,以学生为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和谐的教育氛围。其本质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其优势就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人生环境,消除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对立情绪,拉近师生之间在思想、情感上的距离,跨越师生之间由于年龄差异而产生的年代鸿沟。它是帮助学生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是让学生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中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程中,他们有个性、有思想、有感情,有各自不同的心理需求,尤其有被尊重被鼓励的需要,他们的健康发展更离不开教师的鼓励。

一、鼓励式教育的三点要求

(一)鼓励式教育首先要教学观念上的转变

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教育方式都遵从“师道尊严”,这种传统的教育^念使得学生对教师与生俱来就有一种敬畏感,而且,这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起到了严重的限制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改变自己在学生中威严的形象,要以真诚的微笑来面对小学生,以满腔的热情来感染小学生,消除小学生心中对老师的畏惧。课堂上,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来打破小学生的羞涩,让小学生自信心增强。曾经有位诗人对鼓励教育做出了最好的诠释:“如果一朵花不美,就请欣赏它的叶子;如果叶子不美,就请赞美它的枝干;如果枝干不美,就请赞叹它的根基;如果根基也不能使你产生情感的冲动,那么你总该为它是一株蓬勃的生命而讴歌。”

(二)要因人而异

新课程改革不仅要求小学语文课堂中使用激励性语言,也要求课堂教学过程中,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激励性语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教师在使用激励性语言之前,对每个学生的个性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不同的表扬方式和激烈方法,以免学生对教师的激励性语言丧失信心,甚至产生质疑,怀疑教师的同时,也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教师如何实现了解学生的个性与习惯呢,其实方法很多。教师可以通过测试、与学生谈话、与其他教师沟通、与家长交流等多种渠道和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其次,教师要根据平时收集的学生资料,以及自己对学生观察做出相应的个性评价,将此信息全部归档总结。通过学生信息归档总结,可以将学生个性的优缺点进行区分,在进行激励性语言教学时,才能做到因人而异。

(三)要发自内心

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使用激励性语言时,要充分发挥自身个人魅力,由内而外的,以独特的激励教育方式对学生使用激励性语言。面对众多学生,教师如何做到发自内心的激励性语言呢?首先,教师自身需要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其次,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讲究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也应对自身的教学素养进行进修。良好的教学素养,不仅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方得体的言行举止,也是教师独具一格教学风格、个人魅力的重要体现。并且,良好的教学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演化而成。最后,教师在进行激励性语言时,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教师不能一味追求对学生进行激励教育,而使用夸大其词的激励性语言。例如,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与成绩较差的学生,应给与不同程度的激励性语言,就算学生有微妙的小进步,教师应将其进步放大,促进学生更大的进步空间。

二、加强课堂鼓励

课堂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创新。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课堂这个有利的环境,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在鼓励中教会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求异思维,能够展开丰富想象,在探索中有所创新。

(一)以导促探,以探解疑,让学生在鼓励中完善自我

在教学上,以引导为主,促使学生探索,在鼓励中自主解决问题。如教学《奇怪的大石头》时,首先在多媒体软件中显示了一个大石头,并板书课题,鼓励学生质疑,有学生提出:“石头有多大?”另一位学生则问:“‘石头奇怪在哪里?”还有的问:“这么大的石头是哪里来的?”于是,我不失时机,对他们进行表扬:“很好!同学们都能开动脑筋,提出了这么多令老师意想不到的问题。现在,我看谁最醒目,能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自己找出相应的答案。”学生在受到老师表扬后,都情绪高涨,纷纷愿意自主解决问题。这样,教师只是作了引导,学生们的脑子里就拼发出无穷无尽的点子来,从而训练了学生求知探索、质疑问难以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以趣促思,以思求异,让学生在鼓励中升华自己

第5篇:鼓励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范文

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中要有选择地进行鼓励,就是在作文教学中根据学生作文水平,分出层次采取不同的鼓励方法。通常情况下学生作文水平大致可以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教学中应相应采取精、勤、多的鼓励方法。

我的班级有一些中等层次的学生,对他们的鼓励要勤。班级中等层次的学生占绝大多数,他们的作文虽不如好的学生,但有的时候也能写出好作文;虽然不能使人欣慰,但也不乏生花之处。中等层次学生习作中长处比较分散,人数又较多,鼓励常有不能顾及之时。对他们的鼓励要“勤”,要经常。我通过课上、课下个别交谈,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机给予鼓励。鼓励的形式多样,除了利用批语、讲评等直接形式外,采取一些间接的鼓励形式也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办一份学习报,让中等层次的学生动笔撰稿,鼓励他们积极向小学生刊物投稿等,这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太难的事,动手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极大的鼓励。

我班有几名学生对作文特别爱好,非常愿意写作,习作基本功很好,受到鼓励是情理中的事,他们就是好学生。但对好学生过多鼓励,只会降低鼓励的价值。古人说:居幽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要提高鼓励的价值,不要赞许过分,过多的誉美之辞,会使学生飘飘然,产生负面效果。

教师对好学生的鼓励重在一个“精”字,不轻易给予鼓励,一旦鼓励便要鼓励到点子上,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让其明确努力方向。

我们教师对于较差层次学生的鼓励要多。较差学生也是班内的少数。平时他们作文水平较低,对写作兴趣不大。这就更需要应用鼓励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对较差学生的鼓励,重在一个“多”字。作文批改,注意点滴进步,写得好,有进步,就要鼓励。讲评课上,既注意上等生、中等生,也要不忘记鼓励较差层次。

我们教师学过心理学,预料不到的鼓励更有价值,较差层次的学生受到的鼓励的机会少,听到对他们习作的赞扬,往往深受感动。我班有个学生,开始对作文不感兴趣,我经常鼓励她,她的作文积极性陡然而起,作文很快会有长足的进步。我在作文教学中还要注意鼓励的个性选择。鼓励能激励人,也能毁坏人,这并不是鼓励本身的错误,而是鼓励者没有认清被鼓励者的个性的失误。我们常常发现,由于水平的限制,有些教师没有认清学生个性而给学生作文过分夸大的评价,使学生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影响了作文水平的提高。

班级里有很多个性自卑型学生对自己能力估计不足,认为自己不会写,写不好,常常叹息自己的作文不如别人,这种估价注定他们经受不住歧视和批评,渴望得到重视和赞同。对这种个性的学生,在作文指导中要尽量满足他们的这种小小愿望,夸大他们的作文优点,培养他们为人的尊严感,有助于提高他们作文的自信心。习作中若出现错误不必惊诧,寓批评于表扬之中去诱导他们会受到好的效果。个性自卑型学生往往很敏感,连轻微的刺激都受不住,但他们一旦明确了老师所指出的方向,就会矢志不渝地努力下去,这类学生受到鼓励后会产生巨大的习作热情。

有些学生理性十足,凡事都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相信自己,不轻易受别人鼓励性言语的左右是个性自知型学生的特点。明智的头脑使他们既能够剖析自己,又能识别他人。随着知识阅历增加,这类学生逐年多起来。他们往往对老师的评语品头论足,注意教师评价语言的准确性而对过分夸张的不实之词不以为然对这类学生的作文评价要尽量避免夸大其辞,鼓励时采取客观分析的态度。既充分肯定其作为优点,又要指出其作文的缺陷。敢于正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是这类学生的优点,在作文指导中我们应利用这个特点为其指明努力的方向。

第6篇:鼓励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范文

【摘 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小学英语课堂中要灵活运用鼓励性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小学英语课堂;鼓励性评价;语言鼓励;体态语鼓励;鼓励质疑

《新课标》中指出: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应反映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而鼓励性评价正是体现《新课标》理念的一种评价方法。它往往就是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信任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拍肩……它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它是用来激发学生内在潜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形成学生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该转变角色和学生建立平等关系,积极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评价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实施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策略。运用鼓励性语言对学生进行学习内容、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面的评价,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

一、语言鼓励

言出于心,教师只要真心真意尊重每个学生,就会创造出各种生动的,赞赏性或鼓励性的语言。多用“please”,“thank you”,“very good”等礼貌与鼓励的用语,使学生更加亲近老师。对回答正确的或者基本正确的,请别吝啬“very good”“super”“great”“wonderful”等评价语,当学生顺利完成他们的对话表演时别忘了说声“thank you”,并且何不来个全班鼓掌呢?凡此种种就像“兴奋剂”使学生精神振奋,学习信心高涨,如同一股暖流,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温情,满足他们的成就感,使课堂气氛热烈。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为此,笔者在教学中还有如下具体的尝试:

1.对于倾听认真的学生笔者会用到“You listen to me very carefully, thank you.”同时为了让其他的学生也能认真倾听,就说Look, she/he sits straight and listens carefully. Let’s learn from her/him.这样既可以表扬认真的孩子,又能感染和熏陶其他的学生。

2.对于积极回答问题的孩子,笔者从来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会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说:“You have done a good job!” “Excellent! I’m proud of you!”“Well done!” 或“You are so clever!”等语言。同时还会让其他学生在“Super, one, two!”的引导下,为这位学生热烈鼓掌。慢慢地,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热情逐渐高涨。

3.对于那些后进生,笔者也没有忽视他们。会把一些简单的问题抛向他们,如果他们露出紧张,迷茫,困惑的表情时,笔者就对他们说“Take it easy.” “I believe you can do it.”“Try your best.” 或“Don’t be shy.”等语言。即便他们没有回答上来,也不会失落,会期待下一次机会的到来。而其他的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会不由地鼓掌以表达他们对这些学生的鼓励。

由此看来,鼓励性语言渗透着教师的爱,巧妙地运用能维护学生的自尊,树立学习的信心,敢于大胆发言,保持良好的情绪,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二、体态语鼓励

在英语教学中,恰当运用体态语言(如手势,眼神,面部表情,人际距离和自身动作等)向学生传递关爱的信息,对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调节课堂氛围,创造温馨的学习环境等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与口头语相比,体态语的词汇具有多义性和不确定性,所以常常对学生的各种行为会起到某种暗示作用。正如有的学生常犯错误,自尊心又很强,如果教师能用信任的眼光注视他,他可能很快地振作精神,如果教师用轻视的眼光看他,他就有可能沉沦颓废下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多使用一些积极的体态行为去影响学生,耐心细致地鼓励他们去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时,由于害羞、紧张或心里没有底答不上来,若教师用期待的目光看这学生,微笑着向学生提示其中一些词,或建议学生跟着一起答,学生的紧张感很快就会消除。教师应避免老是板着脸,瞪着眼动辄就训斥的做法,力争让学生通过情感交流获得更大的成功。

三、鼓励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质疑。”质疑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也是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表现。因此,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同时应保持学生质疑的欲望,让学生树立质疑的信心。作为教师应努力创造一种宽松、民主、平等融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多提问,让学生知道能够提问是一种认真学习的表现。学习是从发问开始的,没有自己的问题,就永远没有创造。

总之,在小学英语低年级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创设和实施多种鼓励机制,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学目标更好更快地达成,以便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金娣,王钢.《教育评价与测量》.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2-1

第7篇:鼓励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鼓励;评价;具体化;激励作用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评价具有激励性作用、引导性作用和反思性作用。”明确了评价的作用,教师就能根据教学情境及学生的性格特点,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评价,比如:除却口头的评价,教师的神态、动作、表情等一样会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在明确评价作用时也改变了我们为评价而评价的观念,使我们能够用公平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不断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某些“节外生枝”的“出格”行为出现在课堂上时,更需要及时正确地引导。清代教育家颜元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数子千过,不如褒子一长”。教师的鼓励性评价可以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从而精益求精、不断进取。这个时候,我们更要重视评价在教学中的激励作用,多运用鼓励性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进而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我们充分强调了鼓励性评价的激励作用,那么究竟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鼓励性评价,才能起到激励学生的重要作用呢?

教师的鼓励性评价固然可以使学生增强信心,但是过于单一和模式化的评价语言,比如:好、非常好、你说得太好了、你真棒等,并不能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因为学生更希望知道自己好在哪里,是什么地方得到了教师的肯定和赞赏。因此,教师在对学生作出鼓励性的评价时,有必要将鼓励性的语言和内容具体化,从而使学生知道自己的发言或是做法好在哪里,是什么地方得到了教师的肯定和赞赏。

我们来对比两个案例:

一是识字教学的片断。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看这些字属于哪一类?引发学生各抒己见。而教师的评价则均是“不错”“说得好极了”“你说得真好”这类模糊性的评价语言,并没有指出学生的发言内容中何处最精彩。虽然学生兴致很高,但却没有得到具体的帮助,说的人不知道自己的思路和表述何处应该保留和发扬,何处又应该修正和摒弃;听的人亦然。

二是一节小学科学课。

教师带了一盒活蚯蚓,发下去以后,蚯蚓四处乱爬,于是学生满屋子去抓。教师就趁机要求学生观察并讨论。下面就是一段精彩的对话。

生:我看见蚯蚓没有脚,可是会爬。

师:说得好。

生:那不是爬,是蠕动。

师:你说得更好、更准确。

生:我发现蚯蚓身上一环一环的。

师:你观察得很细致。

生:我尝了尝,蚯蚓有点咸。

师:我不如你,你很勇敢。

生(兴奋地):老师,我刚才拴了根线,把蚯蚓吞了下去,又拉出来,发现它还活着,这说明它的生命力很强。

师(严肃地):你真了不起,有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我们都应该向你学习。不过你也要注意,有些东西可能是有毒的,所以最好先查查资料,再尝试去做。

我们能够明显感觉到这种有针对性的、具体的鼓励性评价语言不仅具有激发学生积极性的作用,而且肯定了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使学生清楚地了解自身的优势,有助于学生树立信心,并对自身的强项智能领域产生明确的认识。

第8篇:鼓励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鼓励教学法 数学教学 应用体会

一、前言

众所周知,鼓励教学法是一种常规的教学方法,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善于使用该方法。要不断去尝试,从而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鼓励教学法,是一种体现人本精神的教学方法,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鼓励使用该教学方法。人是社会性动物,生活、工作都在群体中进行。群体间进行交流,目的在于相互了解,增加信任。

二、鼓励教学法的意义

(一)体现以人为本

鼓励教学法在实际使用中,能够体现出以人为本的重要意义。人的五个层次心理需求已经明确告知人们,每个人都渴望被认可,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赞美,渴望实现自我价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时,也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鼓励。恰当的鼓励能够让人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是推动他人不断创造奇迹之导火线。正属于青春期的学生,虽然还处于敏感叛逆阶段,但是学生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鼓励,渴望得到同学们的认可,从而达到实现自我的目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善于使用鼓励教学方法,这是符合人们心理需求特点的,也是容易被学生接受的。

(二)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正确地使用鼓励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去引导学生。我国数学教学面临着窘境,很多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数学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但是,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有着重要作用。教师想要学生对该课程充满学习兴趣,不能使用说教或者批评的方式去教学。在现实中,很多实例已经证明说教的方式不合适。相反地,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去鼓励学生,潜移默化地去引导学生,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鼓励教学法的使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以下两种方式进行教学:一是对学生进行鼓励,多肯定学生,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激情。二是当众表扬学生,从而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使用该方式进行。

(一)少批评,多肯定,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激情

学生在学习中都是朝着教师鼓励的方向迈进的,教师批评学生很难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信心,会损害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降低学生学习兴趣。数学课堂有着独特的知识体系,学习过程相对枯燥。学生一旦察觉到数学学习不好学时,会产生畏惧心理,甚至会失去学习兴趣,影响到学生学习信心。在该情况出现时,教师不要去批评学生,尽可能地对学生进步的地方进行评价,挖掘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亮点。表扬学生进步的地方,即使进步很小,但是教师借助这些闪光点对学生进行鼓励,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信心。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才会有信心去克服学习阻力,克服畏惧心理,提高学习兴趣。举个例子,笔者班级一女生,数学成绩不好,在进行数字考试中,测试成绩是班级最后一名。在课堂中,该学生听课非常认真,笔者就让该学生起来回答问题。在笔者不断鼓励下,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逐渐增强,在数学学习中异常的认真。通过两个月的努力,该女生数学考试及格了,在班级中属于中等成绩。她非常开心,喜悦地说:“原来我也可以学好数学。”这就是教学中鼓励学生的魅力所在,能够转变学生学习态度。学生最初消极的学习态度会被转变。当观念发生改变之后,学生对数学学习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人是社会性动物,生活、工作都在群体中进行。群体间进行交流,目的在于相互了解,增加信任。在学校,师生间低头不见抬头见,二者关系好坏直接关系教学进程。有的教师把自己的职责归结为教书,却忘记了自己“人类知识培养大师”的天职;有的教师按时上课,也按时下课,但从不和学生交流教材之外的内容;也有的教师把工作当作一种负担,认为工作上的麻烦都是由学生带来的。这样的种种观念、行为,让师生关系渐行渐远。

(二)多当众表扬,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心理

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当众表扬。当学生获得了肯定,他们自我心理得到满足,对数学这门课程会有别样之情。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注重使用课堂提问机会,当众表扬学生。实际做法是,根据学生数学学习基础,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回答问题。举个例子:在数学课堂中,有一些直接借助课本知识就可以回答的问题,可以让一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进行回答。而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问题,可以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回答。学生回答正确了,教师要及时进行表扬,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要耐心地去引导,去分析错误。在提问时,教师要注意语气,语气要亲切,对学生的表扬要诚恳,要发自内心的去表扬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真切的关怀。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度要控制好,应该是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提升学生学习成绩,能够帮助学生思考和回答。要让学生觉得教师不是刻意让自己回答问题,又使他们通过回答提问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使他们更进一步地爱上数学课。

结束语

鼓励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使用该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人本精神之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能够解决现实中存在的数学窘境,对于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创新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还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为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做努力,为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不断奋斗。

【参考文献】

[1]赵春艳,李华.会计学创新教育中鼓励教学法的运用――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4).

第9篇:鼓励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语文;教学;鼓励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0-0072-01

小班化教育有利于教师给予每个学生较多的注意,有更多的机会与学生交往和深入了解学生。小班给教育活动方式的多样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教师更容易进行个别辅导和因材施教。因而也为有效地实施鼓励评价法提供了空间。

在教学中培养儿童的积极情绪是非常重要的。儿童情感发展对他们的心理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并会逐渐地演变成稳定的性格特征。特别要指出的是,儿童情感的个别化即儿童情感的某种倾向性,对儿童将来个性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喜悦、愉快的情绪能明显促进儿童身体的健康成长,促进其智力发展,有利于形成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反之,恐惧、悲伤等情绪会危害其身体健康。因此,重视培养儿童良好的情感,培养儿童的积极情绪,对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使他们真正成为心地善良、热情友爱、情感高尚、个性健康的人。

“鼓励评价法”就其所体现的教育价值来说,是激发学生内在潜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形成学生持续性、发展性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鼓励评价法应用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就其时效性来划分可分为即时性鼓励、总结性鼓励和长效性鼓励等。

1 即时性鼓励

即时性鼓励是应用最多的一种鼓励评价方法,尽管不同课程和环境应用时会有所不同,重要的是要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的特点,语言要具体、生动、形象,便于学生,切忌过于笼统,以达到鼓励评价的即时效果。以语文课为例,我们的一些作法供参考:

1.1 针对学习内容的评价

比如老师在教学《在家里》一课时,引导学生读句子,给予了这样的评价语:“你‘爸爸妈妈’读得好亲热,你真是爸爸妈妈的好孩子!”、“你的声音真响亮,看,爸爸妈妈听了多开心啊!”在教学拼音时,老师随机说“大家的记忆力真强,老师小时候记拼音可比不上你们。”

1.2 针对学习习惯的评价

对于刚入校的 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因此,老师们特别注重在日常教学中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促其学习习惯的养成。例如“你看这位同学的眼睛里一直有老师,他听讲多认真啊!”、“这位同学读书的姿势真好看,谁能像他一样?”

1.3 针对学习方法的评价

《课程标准》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很好的落实了这个精神,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评价中渗透了学法的指导。如“你真是个有心人,在生活中认识了这么多生字,小朋友们都佩服你。”“你通过想象,一下子就记住了‘飞’这个字,这个办法真好!”“你用换偏旁的方法记住了这个字,这真是一个记字的好方法!”

1.4 针对情感态度的评价

如在教学拼音时,老师设计了借助拼音介绍好朋友的环节,学生纷纷夸奖自己的好朋友,老师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团结同学;小组合作组句子时,老师就“妈妈关心我”和“我关心妈妈”两句话,培养学生爱父母、爱家庭的情感。当学生克服了学习上的困难时,老师及时评价“你勇于向困难挑战,是个勇敢的孩子!”

1.5 针对合作学习的评价

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倡导合作式学习的要求,在教学中巧用评价,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如“你们小组可真棒,想的办法最多。”“这个小组,有的读,有的摆,有的贴,分工合作,很快完成了任务。”“你看这些同学都在欣赏他们共同完成的作品,他们多快乐呀!”

教师经常适时地以口头表扬形式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鼓励,有目的地调动学生用掌声表达对某种意见的支持。基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教师还应合理地利用体态评价,如学生答对了题目,教师就走到学生的面前,面带微笑地摸一摸学生的脑袋;学生的课堂练习完成后,可摸一摸自己的鼻子、耳朵或脸蛋,以示愉快;同组同学共同完成了任务就彼此握握手,以示鼓励。

2 总结性鼓励

总结性鼓励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在一个阶段内的表现予以肯定,其周期可以是一节课,一周、一月或一个学期,其形式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采用书面的。将评价结果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改变过去大班条件下只有当学生有问题或犯错误时才找家长的做法,使学生的主要生活空间都形成一种积极的激励氛围。让学生和家长都能感到老师的关心和重视。

考虑到 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以形象化为主导的特点,还可以用形象替代法进行总结性鼓励。运用红星、花朵、小动物(植物)、儿童卡通人物形象对应代表学生的某种突出作为,让学生从获得的形象中得到愉悦的感受。在教室的一面墙上,允许学生在取得某一项成绩时,沾上自己所喜欢的颜色粉,敲上一个手印,还要签上自己的姓名和日期。于是,墙上就有了许多色彩斑斓的小手印,每一个手印的背后又有着一个生动的故事,一个关于自己成长的故事。每次学生亲自做完这种工作后都会流露出得意之色,也吸引来其他同学的羡慕的眼光。

3 长效性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