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厨艺技工培训范文

厨艺技工培训精选(九篇)

厨艺技工培训

第1篇:厨艺技工培训范文

【关键词】人员 管理 效益

现代厨房管理中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如人员的管理、原料的管理、质量的管理、安全的管理等等。但说到底,在这些管理中,人员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管理学中一直研究的第一对象。特别是在餐饮业激烈竞争的今天,只有对人员管理好,才能对厨房乃至整个酒店、企业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那么,如何搞好厨房中人员的管理呢?这里本人谈一些不成熟的体会,敬请同行们批评指正。

1 厨房人员的配备

厨房人员的配备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满足生产需要的厨房所有员工人数的确定;二是指人员的分工定岗和合理安置。由于厨房人员的配备不仅直接影响到劳动力成本的大小、队伍士气的高低,而且对厨房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以及餐饮生产经营的成败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不同规模、不同档次、不同规格要求的厨房,对员工的配备也是不一样的,只有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来确定生产人员数量才是科学而可行的。

1.1 厨房的生产规模及合理布局

厨房的大小、多少、生产能力如何,对厨房人员配备起着主要作用。如规模大,餐饮服务接待能力就大,生产任务无疑也重。比如呼市的新城宾馆、内蒙古饭店等,配备的各方面生产人员就要多。相反,厨房规模小,生产服务对象有限,厨房就可少配备一些人员。厨房节奏紧凑,布局合理,生产流程顺畅,相同岗位功能合并,货物运输路程短,厨房人员就是减少。厨房多而分散,各加工生产厨房间隔或距离较远,甚至不在一座或同一楼层,配备的人员就增加。因此,厨房设备性能先进、配套合理、功能齐全,不仅可以节省人员,而且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满足生产需要。

1.2 菜单的制定及产品标准

菜单是餐饮生产、服务的任务书。菜单品种丰富、规格齐全、菜品加工工艺复杂,加工产品标准要求高,无疑要加大工作量,厨房就要配备较多的人员。如快餐厨房由于供应菜式固定,品种数量有限,而零点或宴会厨房经营品种繁多,烹制菜品的工艺复杂,质量标准要求高。所以,快餐厨房就比零点和宴会厨房的人员在配备上就少的多。

1.3 员工的技术水准及营业时间

厨房的人员大多是来自四面八方,由于地区和菜系的差异导致烹制手法和行业套路的不同,缺乏默契的配合和沟通,工作效率就低,生产的差错率就会高。因此,厨房的人员就多配一些。而人员技术全面、稳定、操作熟练度高,就可少配一些。厨房生产应对的餐厅营业时间的长短,对生产人员配备有很大的关系,如有的饭店,餐厅除一日三餐外,还要经营夜宵,并负责住客18或24小时的客房用餐,甚至还要承担外卖产品的生产加工,所以,营业时间的延长,厨房的班次就要增加,人员就要多配。

总之,通过上述分析,厨房人员数量确定的具体方法多,比如按比例确定、按工作量确定、按岗位确定等,但一般是按照就餐餐位来确定。国外是30-50餐位配备一名厨房人员,国内是15-20餐位配备一名厨房人员,也有7-8餐位就配备一名厨房人员。但也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具体掌握。也有按工作量来确定的,那按照平均每天处方所有生产任务的总时间,再考虑到员工轮休、病、事假等因素,一般确定的方法是:厨房员工数=总时间×(1+10%)÷8,因此,不论采用哪种方法,只要合理准确,才能提高效益。

2 厨房人员的录用

餐饮企业新开业,厨房人员的招聘是大量而系统的工作,已开业的餐饮企业,随着餐饮生产和销售规模的扩大,厨师流动的增加,也需要招聘、补充生产加工人员。要搞好现代厨房管理工作,必须严格把好这一关。要求应聘人员具有知识、技能、内在、外表等多方面的良好素质和职业道德,以确保其能很快胜任厨房工作,并为提高菜点质量、改进厨房管理作出积极贡献。一般招聘的方法是看求职申请(或自我推荐信)、初试、面试、体检、录用。由于招聘人员来源渠道是多方面的,但为了搞好管理工作,必须掌握好各方面的情况。

2.1 与本店管理者或在职员工有亲属、朋友关系的不用

一个名优的企业,一个良好的酒店,都需要全体员工共同建立一个完善可行的规章制度,它既是搞好工作的动力,又是完成任务的制约。那么在执行制度时人人平等,一视同仁。这样才有利于管理者做好各项工作。但往往一些员工不自觉执行,造成混乱局面。比如总经理的小姨子迟到两分钟,李大师的侄儿早退了五分钟,这虽然是件小事,但对管理者来说非常重要。如果严管,总经理可能不高兴,甚至会给“穿小鞋”,李师傅有想法,闹情绪;因为众所周知,人非草木,私心杂念较重;如不管,在全体员工中造成极坏的影响,甚至波及大家干好工作的情绪和信心;另外向岗位的分配,工作目标的制定等都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因此,这样的员工最好不用。

2.2 厨师职业道德低的人员不用

作为一个优秀的厨师,不仅具有精湛的厨艺,而且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但是,有些厨师虽然厨艺较好,但厨德较差。在工作中自以为胜,出口伤人,根本不团结员工,一心只是溜须拍马,讨好领导,总认为自己工作干的多,工资拿的少,甚至带着情绪干活,时好时坏,处处搞特殊,违反规章制度。员工看在眼里,气在心里又不敢说,管理者说了又不听,造成极坏的影响,不仅完不成规定的任务,而且造成浪费和损失,经济效益上不去;这样的员工能用吗?坚决不用。相反,只要厨德好虽然厨艺较差,而且又年轻,有好学上进的精神,我认为可以重点培养,早日成为厨艺精英。例如,各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和社会优秀青年,应该多录用。

2.3 月收入工资较高的员工不用

目前,我区的一些大宾馆、酒店,积极向外地香港、澳门等地招聘一些月收入在万元以上的厨师,来证明本店的档次和特色之高,我觉得没有必要。因为,我们国家正处于发展中国家,而我区又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餐饮业的发展必须要适应市场、适应民情,就本地而言,有多少人能吃得起燕、翅、鲍呢?因此,我觉得应积极培养有文化、能吃苦,敢创新的青年厨师,开发利用本地区的自然资源,积极打造自己的品牌产品和拳头产品,同样可以提高酒店的地位和档次,使我们民族餐饮业真正成为一个菜系,遍布全国,走向全球。另外,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我们为什么不用这一人的工资去招聘三个人呢?常言说得好:“众人加柴火焰高”,实际上三个人要比一个人发出的光和热多的多,创造的财富和贡献就更大了。这点应该不说自明。

总之,经过面试、体检等应聘的人员,都是过五关斩六将,经过再三筛选录用的,所以他们理所应当成为本店的生力军,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烹饪技术,边学边干,进一步搞好厨房的各项工作。

3 厨房员工的培训

厨房员工的培训,无论是对新员工还是老员工都非常重要。厨房管理方式,手段以及菜点制作方法技巧的研发创新,都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只有培训,才能不断扩大员工的知识面,改变其工作态度,传授新的工作技巧,紧跟和适应餐饮业飞速发展的新步伐和新需要。

3.1 培训的目标和对象

厨房培训的目标,一是了解社会餐饮市场发展的新动向和菜点创新的新方向,如何创新才能适应市场的飞速发展;二是提高在厨房实际工作的能力。既节省时间、降低成本,又提高工作生产效益。那么,选择培训的对象就尤为重要。应该从员工的最低层为基础,选择没有任何关系而在厨房第一线默默干了多年,能吃苦好学上进的员工,为重点培训对象。选择的方法要公平、公开、公正,让员工真正体会到自己在本店的重要性,是受人尊重的,是有发展前途的。通过培训后,可根据实际情况,重新或调整工作岗位,特别是把一些学习好的提拔到中层管理岗位上,增加新鲜血液,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改善和增加工资待遇和地位,使员工真正体会到培训不仅作为提高工作效率的动力,而且是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增强责任感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对周围其他员工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巨大推动力。正是人心齐,泰山移,工作起来有劲头。

3.2 培训的计划和方式

有了具体的培训目标和优秀的培训对象,就可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一般是根据本店的实际情况,去决定一个月培训一次,还是半年培训一次,具体培训的内容和时间的长短地点必须制定正确合理的计划,并公布于众,让员工心中有数,充分调动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至于培训的方式,一般分为三类,一类是在本地区进行学习培训,把本地区的一些优秀、先进的经验和技巧学到手;另一类是去外地培训,博采众家之长,学到更多的创新菜点和管理理念;第三类是请回来,在本地进行培训,让更多的员工受益,收到更大的培训效果和目的,起到培训的作用。

3.3 培训的作用和要求

在培训中,不论是新员工还是老员工,都可互相竞争,真正体现培训的作用和目的,相互促进,提高工作效率。比如新员工开始工作时,要教给他们有关工作的技巧和常识,以及本厨房的生产、劳动相关的程序和标准。对老员工来说,随着创新菜点的开发和工作程序的不断改进,适应新的工作程序和环境。特别是不少员工工作没有做好,并不是他们不想把工作做好,而是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如何去做,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等,只有通过培训才能发现这些问题,才能解决好这些问题。因此,针对新老员工的实际情况,达到培训的目的和要求,使他们明确方向,了解工作程序,越干越起劲,成绩和效益突出显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总之,培训对厨房的新老员工来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程序,按照培训的目标和优秀的培训对象,合理制定培训计划和要求,必将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和作用,虽然,培训要耽误时间和投入费用,但收到的效果要比投入的多的多,应大力提倡。

4 厨房人员的激励

激励就是管理者为了鼓励或感化他人去做的必要的事情而作出的努力。对于一个酒店,一个厨房而言,激励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如优厚的福利待遇,平等互爱的工作环境等,这些主要是体现在员工身上,让员工们亲自感觉到,这样优厚的待遇与同行业相比是否优厚,自己应该怎么做?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环境与待遇的激励

一家酒店的员工来自四面八方,文化素质不同、生活习惯各异。内部问题较多,主管人员首先应能理解员工精神和情感需要的心里,除为他们争取更合理的权益外,更依赖每位员工建立谦虚待人,相互尊重和关爱,工作心情舒畅,同事和睦相处的工作环境,在这种气氛里,员工热爱集体关心同事,有困难大家互助,有意见坦诚交流,不摆架子,多干实际工作,多接触最低层的员工,了解其心声建议,关心每位员工的生活情况或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如三千浦火锅城在员工中建立“员工之家”的组织,并成立了工会,用于组织员工的日常工作和业余生活,以及扶助和解决特殊困难,“员工之家”的经费由饭店每月拨款和员工们自由结合,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巨大作用。

优厚的待遇首先想到的就是员工的工资,就拿“三千浦火锅城”来说,员工的工资比本地区同行业高出约5-10%,而且员工可以随时解雇,工资也随时调整,员工的积极性高,酒店的效益则好。一般调整的标准是按本企业的利益结合员工技术进步和贡献,实事求是的调升或降低,而且要准时发到员工手中。二是随市场均值,同行业工资上升即调升。同时还要注意调升的时机,今年开业以来,员工的工资提升了多次,但都是酒店主动提升的,员工们拿到工资才知道。另外,酒店为员工每月支出医疗费50元,特殊者除外,还为每个员工上了双保险,并对工作满一年以上的员工结婚时发给安家费1万元等,这样一个平等互爱的工作环境和优厚的待遇使员工觉得自己是被重视和肯定的骨干,并且知道要不断努力,提高技术水平,争取更高的待遇,这样不但稳定了技术队伍,也保证了产品质量。

4.2 关爱和生活的激励

一般情况,目前大多数酒店的员工都是远离家庭而工作,因此,酒店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尽量满足员工的需求,想办法一定要搞好员工的宿舍、伙食、用水、取暖、医疗、交通等方面的工作,给员工安排一个良好的宿舍坏境,并制定出一周伙食菜谱,尽力符合各地区员工不同的口味和嗜好,每天按规定执行,同时在冬季具有良好的取暖设备,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多方面的学习和娱乐活动,使员工觉得酒店比自己的家还好。

对于员工的业余生活和节假日生活,酒店要根据具体情况安排的丰富多彩,使员工累了一天的体力放松和恢复。从思想和精神上受到欢快的感受。如从大的方面讲,每年举行一两次集体旅游、每周举办一两次丰富多彩的生活会;从小的方面来说,定时安排厨师与服务员联欢,是他们互相通气、沟通顾客对菜品的反映,不仅丰富了业余生活,而且又提高了菜点质量,同时组织给员工过生日,赠送生日礼物,开展歌舞晚会,大力提倡“工作时尽心、娱乐中尽情”,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每月举办一次业务“大奖赛”,分设一、二、三等奖,并发给珍贵的奖品,同时也是调升工资、选择培训对象的有力重要依据。

4.3 情感和奖惩的激励

实践证明,上下级之间情感融洽,环境气氛和谐,布置下去的任务雷厉风行,甚至创造性的完成。相反,不但执行走样,而且还完不成任务。这就需要管理者重视和尊重员工,从情感上给予支持和投资。比如,一次小张的父亲来店看他,正赶上小张上班工作,没时间接待,厨师长知道后,主动安排好食宿,并派专人带领上街游玩,还给买了许多没有吃过的新鲜水果和食品,小张下班知道后,抓着厨师长的手感激的说:“你比我这个儿子还要亲!”看起来虽然是生活小事,但他反映了深厚的友谊和情感,这样的情感必将转化为工作的动力,激励着周围所有的员工爱店如家,尽力的搞好本职工作。

第2篇:厨艺技工培训范文

“甄能煮”的创业史

甄文达原本有机会成为一个普通厨师,但一个厨艺节目改变了他。出生于广州的甄文达,13岁定居香港,后承袭父业,入读香港海外烹饪学校,1967年毕业后赴美国留学,1975年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获得食品加工硕士学位。大学时的甄文达已表现出商业天赋,为赚取学费,他找到一份教中式烹饪的工作,还兼售中式餐具。学成后,他先回港任职于一家食品公司,后又移居加拿大,协助同学经营中餐馆并开办中国菜烹饪班。他风趣健谈的授课引起了当地一位电视台制片人学员的注意,由此成为该台烹饪节目主厨的助手,并于1978年开始主持一档为他贴身打造的中国菜烹饪节目“YahCan cook”(甄能煮)。

节目中,甄文达不仅展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快刀功夫,还表现出了富于感染力的幽默和热情,不同于人们印象中“羞涩寡言”的中国人,“我不会死板地说‘姜一碟、葱花一碟’,而会不停拿东西给观众看,不停地说话”。他会深入市场,教主妇如何选择新鲜食材,还会穿上龙袍介绍中国御膳、扮成摔跤高手介绍蒙古火锅。他的谈笑风生,成就了节目的高收视。1982年,美国公众电视网(PBS)购买了这一节目的版权,并将其培育成一档播出30年、总长超过2000集的长寿节目,中国餐饮文化、中国菜烹饪技巧遂与MartinYan(甄文达英文名)一起在全美广为人知。上世纪90年代末,香港的亚视国际台开始以“食得是福”为名播出这一节目,珠三角观众也认识了这位另类的厨艺主持人。作为出色的中华美食文化推广者,他获得了美国约翰威尔斯大学颁发的荣誉美食博士学位。

民以食为天,在成熟市场,厨艺、园艺等生活类节目有着广阔的受众。从香港市场就可以看出饮食节目的重要性。今年5月以来,为争夺这一市场,香港无线电视(TVB)推出新一辑的“蔡澜叹名菜”,与亚视台柱黄丽梅主持的“越食越有机”对撼。根据CSM媒介研究的统计,前者收视率最高达32点,后者最高9点(一个收视点约代表62940名观众),甚至高于同期黄金时间播出的电视剧。在中国从新兴市场向成熟市场的行进中,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园艺、茶艺、厨艺、家居等生活内容的节目也日益受到欢迎,不仅中央电视台相继推出“天天饮食”、“美食美客”等栏目,凤凰卫视也端出了“美女私房菜”。趁此势头,2005年,甄文达也开始从美加而涉足国内市场,他与华南的民营电视内容供应商英扬传媒合作的一辑52集的“美食甄功夫”节目,近年已在湖北台等多家电视台播出。与此同时,节目内容被制作为一套VCD以12元的定价在全国销售。

传统的名厨收入模式

当一个厨师成为名厨,他就有了更广阔的收入途径。厨师创富的例牌菜包括出书、出碟、办学、开餐厅等。甄文达亦不例外,目前他身兼厨艺作家、烹饪导师、饮食顾问、食品代言人、连锁餐厅经营者等多重角色。2006年,他甚至参演了毕国智导演的电影《海南鸡饭》,与张艾嘉分饰男女主角。

作为个人品牌的衍生品,出书、出碟是名厨的必然之举。其内容可以是拿手的菜谱,也可以是行业内幕的揭秘,以名店厨师长身份出版畅销书《厨室机密》的安东尼・伯尔顿,即是一例。每年,甄文达都会出版一本烹饪书,迄今已达30本,包括《甄文达宴会精华》、《亚洲美华》、《中国美食人人懂》等。2008年1月,他的新一辑节目“MartinYan’s China”在PBS开播后,同名图书与DVD即于2月推出,售价分别为24.95美元和19.95美元。

在这一辑节目中,他的合作伙伴包括厨具制造商三洋(SANYO)、通用(GE)、生产扭纹宝(CIRCULON)易洁厨具的香港美亚(MEYER)以及调料生产商李锦记、加州的农产品供应商Melissa’s等。通用与李锦记都与甄文达有多年的合作,他的厨房仿佛一个展场,冰箱由通用赞助,案头则摆着林林总总的李锦记产品。在节目中,他还会深入李锦记在广东新会的豉油生产车间与养蚝场,探访它的巨型黄豆储缸,并在蚝场示范蚝油捞面及蚝仔烙的做法,令自己的主持风格更见亲和,同时也宣传了李锦记的产品。李锦记还会邀请他到大卖场、展览会现场示范,以吸引主妇买家。看重甄文达的影响力,统一集团2004年亦邀请他作为旗下方便面产品的代言人。他还担任多间食品公司与餐馆的顾问。

身为名厨,他也可以推出自己的厨具、调味品、餐具,甚至其他家庭用品品牌。中国人熟悉的方太电器,入市时即巧妙借用了香港著名饮食节目主持人方太的名气。甄文达刀功了得,以快刀闻名,他根据自己的体会,对刀具的设计进行了改良,并以“YanCan Cook”的品牌销售一套包括刀具、刀架、竹筷在内的餐具。其刀具合作伙伴最初是德国的双立人,目前则是中国的阳江十八子,“每年可以销售3000套”。

一个名气足够响亮的厨师,也可以创立自有品牌的连锁餐厅,或开办厨艺培训班,授人以渔。名厨主理,往往是许多餐厅的生意招牌。那些富于创意精神的名厨,尤其受到青睐。他们之中最成功者莫过于费兰,安德里亚(Ferran Adria),他首倡的“分子料理”,以颠覆传统的方式分解、重构各种食材,并另行搭配,从而创出鹅肝雪糕、荔枝鱼子酱、椰汁芒果蛋等匪夷所思的美食。他设于西班牙巴塞罗纳北部的米其林三星餐厅伊尔布利餐厅(EIBulli),2008年已连续第三度蝉联英国杂志《饭店》(Restaurant)评选的全球50间最佳食肆冠军。进店食客要在一年前订位,但最终每年只会有8000人有幸品尝他的分子美食。

在中国,众多大厨也沿袭了这一发展模式。他们之中,以善烹鲍鱼闻名的杨贯一为代表。通过阿一鲍鱼富临酒家集团,杨贯一在京港沪、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开设近10间“阿一鲍鱼酒家”。其弟子常胜任董事长的香港冠宇(国际)酒店公司,近年全力亦在内地发展主题餐厅“常胜鲍鱼”,目前已拥有连锁店超过10家。香港冠宇开办的“阿一鲍鱼高级研修班”,1天的学费高达3998元,常胜主讲的4天培训课程则收费6566元。另一位由厨师起家的餐饮业者麦广帆,掌舵的广东中山海港饮食娱乐管理有限公司2007年营收达到9.529亿元,居全国餐饮企业百强中的第十位,其经营方式不仅包括输出管理策划等,且同样办有餐饮业职业经理人、鲍燕翅制作等培训班。

甄文达亦不例外。1985年,他即在旧金山湾区创办了甄文达国际烹饪学院,传授中国厨艺。后来更在加州开设“甄能”餐厅(Yan Can Restaurant)及亚洲激情餐厅(Sens Asian Restaurant),

推广亚洲美食。据他介绍,其连锁餐厅最多时达12家,后因精力有限,收缩到目前的4家,但2009年准备在拉斯维加斯再开3家。不过,作为一个更富野心的名厨,甄文达的兴趣在于开创崭新的商业模式。对他而言,目前最具引力的舞台是2007年12月落户深圳世界之窗的甄文达国际厨艺中心。

以厨艺搭建的资源整合平台

包含特色餐厅、厨艺沙龙、厨艺培训等多种元素的甄文达国际厨艺中心,是甄文达涉足国内市场的第一个项目。其股东包括香港新光饮食集团创办人胡珠、台湾嘉信饮食集团等,甄文达则占股8%。

“在这里,外国人可以来学中国菜,中国厨师、餐饮企业经营者可以接受培训、咨询、认证,美食、美酒、茶艺爱好者可以尝新历险,食品、家居用品制造商可以展示商品。这是一个全方位的平台,是一个从来没有过的新生意。”整合中西饮食资源,以饮食整合各方资源,是甄文达对厨艺中心的定位。

提供厨艺课程是中心的基本功能,与国内各培训班不同的是,由于甄文达在海外拥有巨大号召力,其目标主要瞄准了对中餐有兴趣的海外人士,目前,厨艺中心提供10天、14天不等的厨师课程,费用分别为3800、4388美元。这一费用不仅包括在香港、深圳的学习,还包括到北京、西安、成都等地的游学。其合作方是甄文达的十多年伙伴香港中旅。他之前每次率领海外的美食交流团到国内访问,均由港中旅安排食宿线路。负责教授的大厨则包括日本的尹达刚和中国香港的杨贯一、台湾的何京宝、澳门的林镇国、儿等名厨,厨艺中心演示室的墙上,挂满了他们的高级教授聘书。

在甄文达看来,中国的崛起与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为中餐带来了走向海外的机遇,“日本料理已经随着日本的发展在全球扎根了,现在,俏江南、小肥羊、马兰拉面也都在海外开了连锁店”。因此他认为,“中国餐饮企业要有世界观,要把中餐推广到全世界”。在这一进程中,甄文达希望自己丰富的经验与人脉可以令厨艺中心起到中介的作用,比如,“为本土餐饮企业在海外扩张提供咨询”,而海外的餐馆可以通过厨艺中心咨询中国市场发展策略,甚至订购价廉物美的桌椅碗碟等中国造餐厨用具。

与此同时,甄文达将美食旅游概念首度引入中国。针对海外美食爱好者,厨艺中心开设了美食历险班,10天费用约为2700美元,14天约为3288美元,“马上就会有一个夏威夷的美食团过来。”与此同时,针对本地人士的品酒班、茶艺班、美食亲子活动等也都在筹划之列。厨艺中心与多间酒庄都有合作,对于后者而言,这里的品酒班无疑打通了一个向高端人士推介产品的渠道。

事实上,整个厨艺中心堪称一个展厅。入门处与餐台上摆放着辣椒的广告与产品,安利在此展示家居用品,加拿大海鲜鱼业有限公司在此示范海鲜的烹调,“酱料、薯仔等等各类食品生意都可以在这里推广示范”。

厨艺中心的一楼是设计舒适简约的餐厅,巧妙的间隔将其分为几个不同的区域,避免了客人的互相干扰,方便举办不同规模的主题晚宴;一侧的玻璃房又将四周的荔枝林引入视野,令人倍觉清新;墙上悬挂的几台电视,则循环播放着甄文达的节目与介绍。

二楼的厨房不仅足够阔绰,可以容纳4组厨师同时操作,更重要的是明亮洁净,显然不同于一般餐馆厨房的杂乱闭塞,透过两面对流的窗户不仅可以看到苍翠的荔林,更能体会徐来的轻风。这个“独一无二的中式厨房”,明确传达了甄文达“健康快乐的菜式源自健康快乐的厨房”的理念。虽然“以前厨师属于比较低级的工作”,但如今,随着厨事成为厨艺,厨师可以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厨师的地位与自信心正不断提升,甄文达亦希望推动这一进程。为此,厨艺中心正寻求与暨南大学、香港大学和旅游、劳动部门等机构合作,开展国内厨师的培训与认证等工作。

第3篇:厨艺技工培训范文

石家庄新东方烹饪学校的收费是按照学生选择的不同专业来收费的,分别有金典总厨、金领大厨、大厨精英、经典西点、西餐精英、西点精英、烹饪精英及短期特色等专业,其中两年制大厨精英专业第一年的学费是4800元、 实习材料费5100元、 住宿费800元 、工具教材服装费445元,总费用是11145元,第二年的总费用是10300元 。烹饪工艺专业第一年的学费是4200元、 实习材料费4600元、 住宿费600元、 工具教材服装费367元,总费用是 9767元,第二年总费用 9200元。一年制烹饪全能专业的学费是4900元 、实习材料费5900元 、住宿费800元 、工具教材服装费332元,总费用是11932元。

石家庄新东方烹饪学校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是由石家庄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批准的一所正规专业厨师培训学校,是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备案的国家大型专业烹饪人才定点培训基地,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承认的具备高等厨师培训资格的厨师培训学校,是和全国数千家星级宾馆、酒店合作定点委培的厨师学校。校园环境优美,学术氛围浓郁。教学使用现代化先进硬件设施,拥有宽敞明亮的理论教学厅、多功能实习厅、样品展示厅、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实习中心等场所,是热爱烹饪事业的有志人士学厨师的理想厨师学校。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厨艺技工培训范文

【关键词】高职 烹饪技能 模式 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3-0093-02

一 确立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课程标准

烹饪人才培养方案从培养目标、专业核心能力、岗位核心能力、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等方面确立“工学交融,全真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是高职高专产学合作的载体,通过与餐饮企业的深度合作,以餐饮企业具体工作过程为导向,全程实行“工学交融,全真实训”。依靠餐饮市场和众多著名的餐饮企业,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烹饪理论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过硬的人才,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化实施,将订单培养为主的教学组织方式融入“打基础、强技能、练岗位”的三个教学阶段,以实现“精工艺、懂营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烹饪专业的课程标准是规定烹饪专业各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根据烹饪课程标准与企业工作任务的要求确定岗位(群),以厨房管理、餐厅管理、原料加工管理、营养配餐管理、烹饪制作管理、冷菜工艺管理、面点小吃制作与管理等工作过程的要求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做到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并重,实施“工学交融,全真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烹饪教学的要求和餐饮企业经营的特征,在保证教学总体目标完成的条件下,灵活安排各学年教学时间,旺季突出岗位全真实训,淡季着重学习理论技能知识。工作时间和学习时间相互交融,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训齐头并进,切实践行理实一体化教学,不断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二 制订实习计划,形成学生技能

实训与实习相结合,“工学交融,全真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的技能形成分为三种形式:校内实训、教学见习、校外实习。

校内实训是充分利用烹饪实训中心来对烹饪专业的学生进行烹饪技能的训练。它的特点是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来进行实际操作,给学生打好烹饪基础。

教学见习是利用当地的各大酒店、宾馆进行学生技能见习,其特点是时间不超过两个月,通过教学见习,使学生加深理解和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熟悉和了解现代烹饪理念,了解烹调技术发展的动向,熟悉餐饮工作的工作程序。

校外实习即顶岗实习,是教学实训的延续。积极推行订单培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 明确阶段性技能形成目标,逐步提高烹饪技能

在“工学交融,全真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中,通过与各大宾馆、酒店等企业的深度合作全程实行工学交融。

第一阶段:烹饪基础技能学习阶段(1~2学期)。在校内重点完成通识类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及开设的课程,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同时,利用校内外的实训基地,进行一定量的烹饪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学期结束时统一进行检测,形成写实性的评价成绩。

第二阶段:烹饪核心技能课程学习阶段(3~4学期)。主要完成专业岗位的核心知识和能力的学习与训练,开设热菜烹调技术、面点制作技术、冷拼与食品雕刻技艺等综合实训课程,设立阶段性目标,模拟厨师长和厨师的实际工作环境,定期轮岗,并将学生所制作的菜肴制品接受校内与校外的专家检验。

第三阶段:烹饪综合技能与检验的实训阶段(5~6学期)。主要完成综合能力与拓展能力的学习和训练。根据企业岗位设计的要求,学生深入企业一线岗位进行实习,师傅以外聘教师的角色参与学生的实训指导,确保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企业的需要和发展同步。同时把毕业论文改为毕业设计,以设计一套宴席菜单为标准,进行计时操作,通过技能鉴定专家评分来检测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测试通过的学生发给相应的厨师等级证书。

四 抓好校企合作,为就业打好基础

“工学交融,全真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的重要途径就是校企合作。烹饪岗位设置课程,在充分考虑专业现有基础和办学特色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岗位群构建岗位能力模块,根据能力模块构建能力要素,以能力要素为切入点构建课程体系,重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设计是以烹饪工作过程为主线、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核心,烹饪营养知识与技能、烹饪管理理念和能力为支点的课程体系。重点围绕烹饪工艺、烹饪营养和烹饪管理三大模块进行相应的课程设置,且在餐饮企业中得到检验。

校企合作的最大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烹饪整体操作能力,使烹饪专业实训更贴近社会需求,最终实现学生的零距离上岗。面向行业的校企合作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校企合作能使我们明确行业的岗位能力体系,能让我们找到高职烹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方向,从而避免了人才培养的盲目性。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能真实地感受到烹饪行业的氛围、行规、要求,促进学生烹饪技能水平的提高。

五 培养高素质的烹饪师资队伍,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高职的生命力在于专业办学的高质量,而烹饪教师是提高办学质量的关键。建立一支烹饪技艺精通、素质过硬、相对稳定、结构合理、品德端正的教师队伍是烹饪专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通过培训提高青年教师的烹饪教学水平,实施“名师”工程,参加多种活动,通过多渠道为中青年教师创造“出线”条件,铺平成才之路,让烹饪教师带着烹饪课题进行教学,带着项目在企业中实训,形成的科研成果更有说服力。这样就能造就一支高学历、双学历、多功能、“双师”型等一专多能、博学多才、充满活力与生机的师资队伍。

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如果没有很好地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就会导致将来他们不能适应烹饪岗位,这需要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做好课题研究。烹饪教师有了科研项目,就真正做到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

高技能烹饪人才必须依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校企结合既可为教师“充电”提供方便,使教师掌握烹调方法及流行菜点,又有“大师”级的厨房师傅担任教学工作,壮大教师队伍,使烹饪专业学生的技能水平保持与现代餐饮企业同步。

参考文献

[1]华宝山、冯亚召.高职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4):141

[2]朱云龙、刘颜、马京洁.论餐饮食品安全管理[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10(4):56

[3]边振明.构建烹饪专业学业成绩评价新体系[J].甘肃成人与职业教育,2009:54

[4]李保定.基于高职烹饪教育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3):78

第5篇:厨艺技工培训范文

关键词:非遗;现代学徒制;师资队伍;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2/03C-0007-04

现代学徒制是当今职业教育中理论的热点话题。学界代表性的观点认为,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将传统学徒制度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突出学校与企业双主体的合作式的职业教育制度,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推进的一项育人模式。”[1]现代学徒制为校企合作注入了新的内涵,开辟了新的人才培养通道。《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W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明确指出:“校企共建师资队伍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师资队伍建设成为建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要素之一。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旅游与财经分院苏帮菜研习中心是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示范基地,这在职业院校中实属难得。在我国,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大多还停留在校本培训和引进师资上。如何开展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来培养师资是当前职教师资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我们依托非遗保护示范基地建设平台,开展现代学徒制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拓展了师资队伍培养路径。

一、在传承中提升教师素养与能力

从规范的职业学校教育制度取代正式学徒制教育后,我国的职业教育取得了迅速发展,但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职业教育游离于能力培养之外的弊端,从而与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初衷发生了偏离,而现代学徒制为克服这种弊端提供了理想教育模式。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院校是传授技艺的场所,教师承担授业解惑的职责。传承是职业教育的特质,也是非遗与现代学徒制共有的典型特征。

(一)传承首先是文化的传承

专家学者对学徒制研究的视点较多集中在技能学习上,认为:“学徒制在本质上是一种技能形成制度”[2],现代学徒制具有“满足企业技能传承需要的经济属性”[3]的特征。如果我们把职业教育仅仅停留在为技能而技能的狭隘层面,显然低估了技能传承的价值,削弱了职业教育的功能,也会使学校、企业、家长、学生对职业教育产生误解。德国制造长盛不衰的背后是他们的民族自信,这也是值得我们首要学习的地方。传承首先是文化的传承,考察现代学徒制的产生和发展,会发现现代学徒制本身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展。

我们依托非遗保护示范基地建设平台,积极开展苏帮菜传承保护工作,通过非遗大师传帮带,培养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与苏帮菜传人,以弘扬优秀传统饮食文化,继承尊师爱徒优良文化传统,培养新一代厨师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德高为师,大师们的言传身教,为师生树立了榜样,精湛传统技艺背后体现的是悠久历史文化底蕴,对传统文化的崇敬唤起新一代厨师对职业的热爱和技艺的追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建设。笔者认为:在传承传统文化中增强民族文化自觉自信应是当下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是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传承中的工匠精神培养

当前,企业中的学徒制较多流于形式。职业院校实习生、毕业生到饭店实习、工作,平时称呼“师傅”更像是一种尊称,很少有传统意义上的师徒关系。[4]厨师改行比比皆是,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影响技艺传承与发展。时代呼唤工匠精神,被广为推崇的“寿司之神”是工匠精神的典范。专业技术现代化与职业分工细化的发展要求职业角色发生转换,即由匠人、匠师向现代技术工人和技术专家职业角色转换。在这转换过程中,传承工匠精神显得尤为重要,非遗传承平台为培养工匠精神提供了条件。

对中餐烹调的历史稍作考察,就会发现,烹调技艺主要是靠父子传承或师徒传承。《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第二集《心传》讲述的就是这样的技艺传承故事。所谓“心传”,是精神熏陶和匠心传递。在我们聘请的诸位非遗大师兼职教师中,苏帮菜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得月楼主厨吕杰民是学校优秀毕业生,他曾在《心传》中向全国观众展示了苏帮面点的色香味。他为师生悉心传授苏帮名点制作技艺,精致的造型,四溢的香味,让师生不仅感受到了传统苏帮名点雅致的饮食文化魅力,还得到大师技不厌精的匠心熏陶。名菜名点不仅代表精湛的制作技艺,更是一种精神境界,体现的是技艺精英追求“敬业”“精业”“乐业”的精神,这正是当下国家倡导的工匠精神。

(三)传承中的创新能力培养

技艺的复杂性和创新性是当代手工艺学徒制的两个特点。[5]纵观我国名菜名点的历史,其形成和发展都是植根于传承基础之上,是传承与创新结出的硕果。在长期实践经验中创造或发明的技术手段、技术方法以及技能技巧等是以经验为前提的,而传承是获得这些宝贵经验的理想途径,现代学徒制弥补了单一学校教育的不足,也是对传统学徒制的创新发展。欧洲工业革命大力推行的现代学徒制教育大大推动了技术科学化和科学技术化的历史进程。职业院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需要构建丰富多样的实践经验“资料库”,以能够面对复杂而多变的职业教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质教学资源。我们以非遗为载体,站在历史记忆的传承和现代出发的创新交汇点上,不照搬传统,而是在传承传统经典中开拓创新。近年来,我们加强校企合作,赛教结合,专业教师在非遗大师指导下,汲取大师宝贵经验,尊传统重创新,研发大赛作品,在历届烹饪大赛中屡获大奖。我们在此基础上将其成果转化,开发了《中式冷菜》等教材,反哺专业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职业技能鉴定的创新作品得到专家一致好评。

二、师资队伍建设的“跨界”探索

对现代学徒制的深入研究,研究者开始关注职业教育的“跨界性”,认为: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独特性,决定了其人才培养,必须实施“跨界”教育。[6]这里所指的“跨界”是跨越两个职业领域。“双师型”是从理论性与实践性维度出发,突出的是专业教师理论教学与技能教学的双重能力。专业教师关注教师职称和职业资格的“双证”取得,从而能够成为“双师型”教师。国务院逐步取消了一批职业资格证书,比如,餐厅服务员和客房服务员职业资格证书,餐饮服务管理专业教师开始为“双师型”发愁。诚然,如果没有胜任企业工作的能力,这样的专业教师很难胜任现代职业教育。笔者认为,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应该培养成为“教育者”和“职业者”能力兼具的“双职型”教师。

(一)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培养

发达国家明确规定职业院校教师要拥有企业工作经历与实践经验,重视新教师职业岗位能力培训和继续教育。美国学者认为,教师的行业经验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是相互联系的,教师的实践经验越丰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就越突出。[7]因此,他们重视教师的行业实践经验与职业能力提升。现代学徒制利于学生工作过程知识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大多是隐性知识,难以通过书本获得,需要在现场教学和工作场景中通过教师或师傅的现场指导获得,教师的职业工作经验显得至关重要。当前依托普通高等院校培养职业教育教师,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职业教育教师“职业性”特征的缺失。[8]虽然,教育部门对专业新教师规定了两年企业工作锻炼的要求,但目前,对新教师在企业工作的要求还不够高,甚至有些教师培训后还是一名职业新手,与技术能手比,水平相差甚远,不利于现代学徒制教学。

学校制定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考核机制,安排他们到合作单位锻炼,每年至少完成30天的锻炼时间,烹饪专业教师在非遗大师带领下持续提升企业工作能力。学校鼓励专业带头人到餐饮老字号企业担任技术顾问,安排骨干教师到海外研修,积累实践经验,更新专业知识。引非遗专家入校,实行青年教师与老教师、企业专家分别结对的“双导师制”,探索现代学徒制青年教师成长新路径。青年教师在双导师指导下,教学和技能成长两不误。专业技能的学习起点高,有助于培养青年教师名师、名厨意识。青年教师在大师指导下,技艺得到迅速提高,他们不仅在各级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还得到大师真传,加深了对技艺内涵的理解,缩短了成长时间。青年教师通过拜大师学艺,还结识了许多业界精英,拓宽了他们在行业、企业的活动空间,获得更多实践经验,培养了自己成为“名厨”的角色意识,提高了专业教学能力。他们的成长路径为现代学徒制青年教师培养提供了范例。

(二)兼职教师的教育能力培养

兼职教师是职业院校一支不可或缺的师资队伍。目前,主管教育的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对兼职专业教师聘任规定了一些要求,但基本停留在对他们的“动手能力”上,管理也比较宽松。职业院校兼职专业教师普遍学历偏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老厨师到职校授课还需要配一名老师现场讲解,现在这种情形已经极少。传统学徒制是单一技能传授,现代学徒制是既传授技能又传授知识,要求师傅在教学和带徒中还应像教师一样有教学管理能力以及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讲解能力。发达国家对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有严格的规定。如,澳大利亚形成了企业实践、职业资格、教师资格三者兼备范式”。[9]笔者认为,对职业院校兼职专业教师聘任还需要有学历要求,且需对兼职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增强他们的教师性,适应现代学徒制教学要求。按照教育部关于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要求,探索建立教师流动编制或设立兼职教师岗位。

苏州市教育局建立职业院校企业专家聘用制度,为外聘企业专家定期发放津贴,支持他们参与院校教科研。我们完善兼职教师考核机制,在“用”中培养,使兼职教师由“职业性”向“教师性”转变。一是聘请非遗大师担任兼职教师,与专业教师结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完善授课教案。二是优秀毕业生大厨带徒,打造校外优质实习教师队伍。优秀毕业生与实习生有相同的职校学习经历,他们了解学生学习技能的一般规律,能为学徒树立“模范榜样”,做好技艺传承工作。我们建立以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实习教学计划,发]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双导师教学作用,专业老师突出专业技能教学,师傅培养学生岗位工作能力,从而使师傅成为企业“教师”,形成类似于教师与学生的新型师徒关系。

(三)教师团队建设的跨界合作

教师团队或教师共同体建设是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名师工作室作为新出现的教师专业发展团体,是教育现代化的产物,是促进教师发展、培养优秀教师的重要组织形式。职教名师工作室功能定位是名师工作室建设的重要内容,名师工作室功能主要体现在:名师出高徒、教研出成果、团队树品牌等方面。[10]如何培育职教名师工作室是职教师资队伍建设需要探索的课题。我们认为,名师工作室培育在策略上应拓展工作室的职能边界,可以跨界合作为模式,产品研发为载体,提高工作室职能,发挥名师工作室效应,致力于传承、创新与传人培养,成为名师培养的摇篮。

校企合作本质上就是跨界合作,关键是寻求校企双方共同“关切点”。我们依托非遗保护示范基地建设,把传人培养与非遗保护校企双方共同“关切点”结合在一起,也契合了现代学徒制教育。烹饪专业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和“调鼎烹饪名师工作室”与苏州市烹饪协会、苏州名厨联盟等合作,双方以非遗保护为载体,团队老中青三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开展苏帮菜研究与产品开发,完成了《苏州酱汁肉工业化生产工艺的标准化研究》《苏帮菜营养分析菜谱》《苏州四季宴》等苏帮菜制作技艺非遗保护研究课题,为苏州餐饮老字号、餐饮名店开发新品,极大增强了专业的软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在研发平台上,专业教师得到迅速成长,他们不仅在业务上有了新发展,还提升了在业内的知名度,成为技艺精湛的苏帮菜名师。工作室创新督导方式,聘请大师开展第三方督导,大师以身说法,剖析技能传授方法,讲解技能传授经验,让专业教师非常真实地了解厨艺学习的方法和过程,由重督向重导转变,对专业教师成长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名师工作室还策划成立“苏帮名厨沙龙”,汇聚苏州烹饪名厨,开展每周一次的“名厨课堂”,打造强大的兼职教师团队,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

传承是现代学徒制的典型特征,职业院校专业教师“跨界”能力培养是现代职业教育对专业教师发展的内在要求,现代学徒制突出了教师“跨界”能力要求。我们依托非遗保护示范基地建设平台,融合校企文化探索现代学徒制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了师资培养质量,为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新的实施方式与实施路径,丰富了现代学徒制的研究内涵。

参考文献:

[1]刘媛媛,匡英.中国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反思[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3(10).

[2][3]汤霓,王亚南,石伟平.我国现代学徒制实施的或然症结与路径选择[J].教育科学,2015(5).

[4]胡建国.基于师徒关系视角的现代学徒制思考――以厨师学徒制为例[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6(3).

[5]李亚平,谢良才等.当代手工艺的学徒制传承及其对职业教育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2).

[6]王忠昌.现代职业教育教师文化的本真意蕴[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

[7]张桂春.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制及经验[J].教育科学,2013(10).

[8]邹立君.论普通高等院校培养职业教育教师“职业性”的缺失[J].当代教育论坛,2011(10).

第6篇:厨艺技工培训范文

芝加哥:24小时墨西哥菜系巡游

如果要寻味美食,芝加哥应该算是一个广受大家推崇的美食之都,这里不仅有以分子烹饪法标榜时髦的新菜式,也有口味迥异的深盘比萨饼。在街头寻找美食的时候,你会有一个最深的体会,各种不同的文化在此地交汇、融合,尤其是夜市的大排档,尤其值得推荐,香味从街头飘到巷尾。

洛杉矶作为美国的第二大城市,也是最大的墨西哥移民聚居区,很多摊档保留了他们在墨西哥时的形态。比如把大巴车改装成小馆子,更多的是热气腾腾的小推车,大排档。芝加哥的热情与宽容让墨西哥人安居于此,让更多食客们不必付昂贵的旅费飞去墨西哥也能找到最地道的墨西哥知名小吃。

知名的招牌小吃店:Oaxaca,Jalisco,Sonora,Veracruz……形成了无以伦比的芝加哥风景线,我们开启的旅行是24小时不间断的美食之旅。

2 《Hunter Lewis》

手把手教你烹制:绵软可口汤

大家都关心一个问题,炖煮时间过长让甜味入味,保持绵软适度的口感,需要慢火烹饪。这真是一个考验厨艺高低的环节。Hunter Lewis在此期专栏里介绍了他的心得体会:

西红柿、洋葱是在烤比萨饼时最常用的食材,做酱料时,它们也充当了主角。在充当酱料里的主角时,西红柿,洋葱都得达到一定火候才能熟烂,不妨以一支长柄勺分别盛装两种食材,再加上1/4勺的橄榄油、1勺盐加到4片切片洋葱,和洗净的圣女果中,覆以薄纸在长柄勺上。这种方法可以令食材的水分不蒸发掉,食品科学家Hareld McGee表示:洋葱这样炮制可以保持最佳状态的糖分,甜度,不至于让它们的植物结构在烹饪时改变太多,由于长时期的煎烤会令洋葱散发出浓烈呛鼻的味道,我们更乐于在做菜时使用灵活、让食材发挥最佳状态的方法。如此一来,洋葱可以在上述加工后做成火鸡汉堡的馅料,圣女果也能做成美味可口的浓汤。

3 《Saveur》

船式餐厅:海洋古早味

这艘名为“美国之鹰”的92英尺的帆船,20世纪30年代是从罗克兰起锚的,福斯通过大规模的恢复,使得乘客的船只更舒适,又保留了它的古旧感。除了整修船体,帆和桅杆,床铺,主舱和货舱,已被改装设计用来盛装100,000吨鱼的厨房。并在甲板上设了嘉宾席和替补席,用餐的空间得以扩展,如遇到恶劣天气时,也能有地方吃饭。福斯还增加了厨房的存储空间:长凳改装成箱得以储存面粉,糖和燕麦。

从他的卧铺首次搭乘了六名乘客,船上的大厨罗宾・皮泰拉已在小厨房忙了几小时。下午四点到送人燃烧室的燃料,以点燃的铸铁炉、炉灶。烤箱是一个世纪前的款式,没有温度计。在这样的一个寒冷的早晨在乘客醒前备足热水,需要准备的咖啡和茶得一段时间。

我已经看到在这狭窄的餐厅里厨师创造的厨房奇迹,但没有任何像厨师像皮泰拉那样,一个52岁美国缅因州南部的老师,没有经过正式的烹饪培训,在工资微薄的“美国之鹰”坚守岗位。她和其他厨师为食客们提供了搭乘老式帆船的美食之旅。在从罗克兰为期四天的航行,我惊叹于皮泰拉的厨艺:从蓬松、完美的黄金frittata到美味牛肝菌和香菇focaccia到水果沙拉,辣椒火鸡,玉米面包,可谓品种丰富,口味独到。

“名厨进清华・佳肴迎百年”系列活动圆满落幕

4月6日,由中国烹饪协会与清华大学饮食服务中心联合主办,中国烹协名厨委代表中国烹协具体承办的“名厨进清华・佳肴迎百年”系列活动圆满结束。从工作组31日进驻清华,到“中华饮食文化传承”演讲,到活动启动仪式,再到6日的欢送晚宴,前后历时7天。在后面的4天里,58位大师名厨放弃清明节假期,在清华大学的8家大伙食堂研发并为师生烹制团膳菜肴,面点、小吃共128款,为7大宴会餐厅设计了7套标准宴席,并先后烹制145桌,此外还有50余款的菜肴接受零点。据了解,在这场美食盛宴中,品尝过不同菜系的中国烹饪大师们亲手烹调的各色美味佳肴的清华师生高达6万余人次。

佳肴,引起轰动

活动一启动,就在清华校园引起了极大轰动。许多学生在开餐前早早的排队,甚至有人连续四天,餐餐报到,顿顿来吃。电子系李万永同学在品尝过菜品后,更是即兴赋打油诗一首:“本是普通菜,一经大师手,极品到人间。”活动不仅在清华校内引起师生兴趣,还通过口口相传到了校外。“我是隔壁学校的,大师什么时候再来北大呀?”北京大学的周晓泉同学在尝过大师的手艺后,不无羡慕的讲。窥斑见豹,学生的热情由此可以想象。

“学生的参与度之高,热情之大,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想,真没有想到这么多师生可以排一个多小时的队伍去品尝大师名厨的菜,在清华这个讲究时间与效率的地方来说非常的不可思议,看来美食的魅力真是无人可挡啊。”清华饮食服务中心主任樊春起感慨道。最终活动的成功举办得到了上至学校高层,下至清华学子的一致肯定和赞赏。

手艺,留在清华

此次活动不仅为著名中国烹饪大师搭建和提供一个展示技艺的高水准平台,更是为清华大学餐厅食堂的厨师们提供一个学习更高厨艺的机会。正如卢永良大师所说:“把厨技留在清华,就等于我们自己留在了清华。”四天的美食享受不是目的,切实培训高校烹饪技术人才,丰富高校食堂菜肴品种,提高清华师生的饮食质量和水平,让大师的手艺留下来,让学生长长久久的享受美食才是终途。“每一个细节都毫无保留,并耐心的给我们讲解……我们一个定会将大师所传授的技艺留在清华,生根、发芽,促进清华大学饮食服务中心伙食工作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清华紫荆园经理张来财对大师们的表现给出了非常给力的评价!相信,此次活动将为清华大学建设与世界一流大学相匹配的餐饮服务体系提供极大助力。

友谊,地久天长

“名厨进清华・佳肴迎百年”系列活动已经结束,但是友谊还刚刚开始。在合作中中国烹饪协会与清华饮食服务中心中国烹协名厨委与清华饮食服务中心工作组,大师名厨与各餐厅食堂,大师名厨与清华师生建立起来的深厚友谊,将成为一条强有力的纽带,在以后的岁月中为双方的继续合作和持续交流发挥积极的作用。

中国烹饪协会中式菜肴研发中心新菜品交流会圆满成功

日前,来自全国21个省市的200余位餐饮企业的总经理、厨师长们齐聚山西太原,参加了由中国烹协名厨委直接管理和运作的中国烹饪协会中式菜肴研发中心与中心推广示范基地――山西太原江南餐饮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2011年中国烹饪协会中式菜肴研发中心新菜品交流会”。此次活动是研发中心今年的首个专场菜品交流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本次交流会,来自全国各地区的名厨,分别将自己的拿手经营旺菜,地方特色菜和创新菜进行了制作,现场共展示了近200款菜品,大家现场探讨,交流烹制菜品的心得与技巧,气氛热烈。

活动中还举办了关于“菜品创新新思路和销售技巧主题报告会”,众所周知,在日趋激烈的行业与社会发展环境中餐饮业经营的核心因素“菜品”将是最为重要的竞争筹码,餐饮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对菜品进行创新,以及在不断变幻的消费结构与趋势,市场导向与扩张中调节与寻找适合自身经营发

展的策略和技巧,这是每一个餐饮经营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报告会就这个主题邀请了来自江苏苏州的著名餐饮企业家――董定珠总经理,她结合了多年在餐饮经营和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先进而别具一格的餐饮创新营销理念,进行了精彩演讲。大家听的聚精会神,并且认真的记录下报告内容,董定珠女士以她卓越的演讲口才独特的个人魅力感染着每一位嘉宾。

本次活动使每位嘉宾不仅学到了具体实用的烹饪技艺,更在酒店管理和经营方面受益匪浅,获益良多。

蓝海授艺,名厨委四大师联袂而往

为加强与推广示范基地之间的合作向餐饮工作者提供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2011年3月12~13日,受中国烹饪协会名厨专业委员会负责管理和运作的中国烹饪协会中式菜肴研发中心邀请,中国烹协名厨委安排史正良卢永良、严惠琴,周元昌4位中国烹饪大师联袂前往东营,为研发中心推广示范基地单位――山东蓝海酒店集团进行厨艺表演,中国烹协名厨委主任高炳义同行并出席了此次厨艺表演活动。蓝海副总裁韩志远带领研发人员、东营实体店各经理,厨房负责人技术骨干等共五十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授艺现场,四位大师展示了精湛的厨艺,表演了芙蓉红酒鹅肝、波士顿龙虾煮芥菜、御品黑松露浓汤等12款创新菜品,每道菜品的用料、做法、烹饪技巧注意事项等,大师们在现场制作过程中都进行了详尽地讲解。“四位大师在烹饪时,对菜品的要求非常高,精细到每毫每两,每一样原材料都要经过仔细称量,任何加工原材料的尺寸,大小都要做到分毫不差,所有的下脚料都能够充分利用,不浪费一点原材料。跟着大师学习,不仅学到了的技能,更感受到了大师们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对烹饪事业的无限热爱,尤其是史大师,虽已年过六旬,但他的工作激情让我们这些年轻人都自叹不如。”四位大师高超的烹饪技艺,严谨的工作态度、始终高昂的工作热情征服了在场所有学员。

本次研发中心邀请中国烹饪大师亲至推广示范基地授艺,不仅为推广示范基地引进了新菜品,更为推广示范基地的厨师们直接与部级厨师亲密接触提供了机会,让他们接受了一场视觉与嗅觉盛宴的双重洗礼,提升了他们的烹饪理论和技术水平,为其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菜品储备了知识和力量从而也为山东蓝海酒店集团菜品创新和菜品研发打下长远发展的基础,为促进集团膳食菜品质量的提高创造了良好条件。

第四届全国中餐技能创新大赛高层研讨会在东营顺利召开

第7篇:厨艺技工培训范文

当餐饮走进艺术殿堂时,餐饮文化也随之拉开了一场艺术盛宴。在音色流离中,一位“餐饮艺术家”出现在眼前,气定神,刃有。他就是香港名厨容沛光先生,这位蓝带料理达人不仅拥有着实的中餐厨艺,还精通日本料理、法国餐等西餐作。驰骋餐饮界三十载,从一名普通厨师做到行政总厨,全靠自己一步一步踏实走过来。现今,作为一名餐饮界的职业经理人,他用心察看业界风云,带领员工稳步前进。

从业三十八载,练就非凡厨艺

1972年,年仅19岁的容沛光进入国际知名酒店希尔顿酒店工作,开始了自己的餐饮征程。年轻的容沛光先生,很庆幸自己能在这样一个著名的国际性机构锻炼。他珍惜机会,趁着年轻时的劲和理想,抓紧时间学习外国的先进厨艺与优秀管理模式。一方面,他把握住酒店派送厨师至国外学艺的机会,一切努力来学习外国先进厨艺,掌握其中精髓。“当时看那些外国厨师做菜就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边思考边领悟。”容沛光先生回忆说。另一方面,好学的容沛光先生看了希尔顿酒店成功的关键来自优良的管理模式,因此,在学习厨艺的同时他还积极吸收酒店管理经验,为在日後走上职业经理人的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九十年代初,李嘉诚旗下的长江集团於维多利亚港湾区着手建设海逸国际酒店集团,聘请容沛光先生担任麾下海逸酒店的行政总厨。先前在希尔顿酒店经过十数年锻炼的容沛光先生,凭其精湛的厨艺,迅速为海逸酒店笼络了大批食客。另外,深谙国际大酒店先进管理模式的他,在管理方面也做得有声有色,深得老板信任。

其实,从业三十载,容沛光先生从一名普通厨师升至行政总厨,再至走上职业经理人之道,全是凭自己的勤力与奋斗一步一步走过来,正如他笑言,自己可谓是红裤子出身。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基层经历与实践,在管理酒店时,他更能深刻体会到员工的思想与要求,从而能做到知人善任,大大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作为一代烹饪大师,容先生非常看重基本功的实,从时最爱写书法就可以看出他对基本功是如何看重。“连帖都临摹不了,就妄想达到草书的境界,最终也能落到歪斜的路上去。”他严肃地说。因此,被誉为”蓝色审判者“的容沛光先生,在出席厨艺比赛做评委时,就非常注重选手对基本功的熟习程度,总於微笑中向每个参赛的厨师传播稳根基的道理。

驰骋中西厨界

品味餐饮艺术

三十年的餐饮生涯,作为一个地道的香港人,容沛光先生可以说是见证了香港餐饮风潮的高低起伏。不管是曾经风靡一时的日本料理、鱼翅捞饭,还是到现在流行的Fushion小餐馆,他都可以像一本香港的餐饮历史百科全书般,跟你娓娓道来。

容沛光先生不仅掌握着中餐菜系的精湛厨艺,还精通各大西餐作,其中,尤以擅长法国餐技艺而驰名业界。现今,容沛光先生担任着法国蓝带美食会驻远东区副主席,在推动亚洲美食与世界接轨、交流中积极贡献着。“法国蓝带美食协会”是餐饮界的权威组织,会员都是社会知名人士和餐饮界名流,也是唯一一个能以法国国旗作为会标的协会。作为协会的亚太区主要负责人,容沛光先生可谓是自由驰骋於中西餐界,津津品味着餐饮艺术。

饮食艺术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也往往可以成为一面侧面的明镜,映射出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与整体特性。纵横中西餐饮界,容沛光先生对此可谓深有感触。他认为,在法国这样一个充满艺术色彩和浪漫气息的国度,法国人似乎具备特有的艺术天赋,他们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悉心美化,饮食也被提升为生活艺术,且源远流长。法国人经常自嘲“不是为了生存才吃,而是为了吃才生存”。他们爱吃、会吃,吃得精彩。法国菜式崇尚精美,讲究款式搭配、颜色组合,讲究饮食环境与就餐氛围,对“吃”的里里外外都追求美感和意境。法国人对菜肴的要求很高,讲求选料严格,加工精细,花样繁复,保持原味和合理营养。“在法国做厨师做得出色就如艺术家一样受人尊重,法国厨师拥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他们将烹饪当成一门艺术来对待,因此食客们也特别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以舌头来体味烹饪艺术的魅力。”容沛光先生解释道。一位法国烹调家曾说过:“发现一道新菜,要比发现一颗新星给人类造福更大。”可见饮食在法国社会中的重要地位。难怪德国大作家歌德曾发出如此感慨:“拿破仑的铁蹄征服了欧洲的君主,而法国厨子的美食征服了所有人的肠胃。”当兴起於法国的餐饮新概念Fusion风靡於世时,容沛光先生对此也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认为,Fusion是一种意境,多於一种技巧。而他对这种境界的解读是――对各色各样食材的性格本质有深切解外,还得实把握住东西方厨艺南辕北辙的煮食技巧和里面的文化络,方能在Fusion无边无际的天空里,将随手拈来的食材,作出行云流水般的创作。深谙法国餐饮精髓的容沛光先生,做起拿手法国餐时,一份行云流水般的流畅自然显露,他那股独特的从容气质让人如见一位艺术家在精雕细琢手中的艺术品,悠悠然陶醉其中,忘周边一切。

当然,容沛光先生的中国菜同样做得精妙绝伦。在中西餐饮界行走多年,他深有感悟地说:“与外国技艺相比,中国厨艺在悠久历史中发展得蔚为完善。我们中国人很懂得利用素材,即使用最普通的原料亦可做出一桌珍馐佳肴。且中国烹饪讲究火候,炒菜水平可谓世界一流。”但面对中国餐桌上出现的某些问题,特别是浪费严重的现状,容沛光先生也发出了劝告:“不要浪费食物,应尊重创作者的心血,珍惜他们的成果。”对於现今比较流行的健康饮食概念,容沛光先生从专业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见解,“经常吃太过油腻、含有过高胆固醇的食物,容易引发很多疾病。所以平时应尽量吃得较为清淡,合理搭配膳食,这才是健康的饮食概念。”

运筹帷幄之中笑看餐饮风云

作为一名餐饮界的职业经理人,容沛光先生可谓是治店有方。在多年的经历和实践中,他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

首先,在基础知识方面,注重基本功训练的容沛光先生对此要求非常严格,在行业基础知识方面对员工进行大力培训。无论是厨师还是服务员,都要求有娴熟的技能,为客人提供最满意的服务。其次,在资源规划方面,容沛光先生可谓是运筹帷幄。熟知酒店工作中每一环节的他,在工作安排分配上可谓得心应手。“做管理就要清楚定下每天的目标,做好工作流程安排,在开会时做好统筹。这样才能掌握整个酒店的运行,当发生意外事情时,才会知道怎麽处理。”容沛光先生此言可谓是经验之谈。在人员沟通管理层面,容沛光先生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放手让员工去做。他表示,做管理时,信任下属非常重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创造力,如果故意束缚,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反而带来负面效果。当然,容沛光先生的“无为而治”策略是充分尊重员工,给他们以极大的发展空间。但“无为”中巧妙蕴藏着“有为”,他会仔细观察员工的工作情况,凭藉着多年的工作经验,拥有着一双识辨人才的慧眼。在人员招聘培训方面,容沛光先生也是亲力亲为,制定了一系列完整的招聘培训方略,付诸实践,以人力保证了酒店的持续发展。

因此,在容沛光先生的精心打理下,海逸酒店发展迅速,现今已成为一个商务与休俱佳的服务场所。坐拥维多利亚港湾区风光,提供中西餐多样菜式,五星级的服务与五星级的酒店相配套,由此,酒店在顾客中留下了极佳的口碑。在负责接待国家领导人以及世界各国歌影视贵宾的任务中表现出色,得到一致的好评和称。

瞩目未来,容沛光先生目标明确:在广阔的视野背景下,继续拓宽酒店业务,进一步提高酒店的服务水平,给顾客提供更为优质可口的饭菜,让每一个入住到酒店的客人满意而归。其实,在容沛光先生看来,营造一个环境优雅、服务优良、食物优质的饮食消费场所,也是对市民的一个最好的交代。

第8篇:厨艺技工培训范文

一、在思想学习方面

该同志同志能够积极参加宾馆组织的各项活动,坚持对党的基本知识、理论的学习。学习领会*精神,以“三个代表”伟大思想武装自己,在工作生活中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尽职尽责的做好本职工作,把一个入党积极分子的模范作用体现在爱岗敬业上,把先进性体现在工作成效上,结合宾馆发展的实际,认真学习领会上级文件精神,并根据其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增强了思想政治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通过学习提高了自身政治素质,在思想上、行动上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在他的带动下,宴会班的青年厨师工作积极性强了,思想政治觉悟也有了明显提高。他们自发组织了“星期日义务劳动”,开展各种形式的义务劳动,把餐饮部一周积累下来的员工工作服和废料物质主动的进行清理和处置。并在20*年底被宾馆授予“先进班组”的光荣称号。

二、在工作方面

一个人的成长历程是漫长的,但在成长的每一阶段却又都是短暂的。踏出校门他便从师于现辽河油田特级厨师陈志义的门下,他时刻不忘“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的道理,从进入餐饮行业的第一天起,就从最基本的技艺开始练起,并对每个环节的业务技能都反复琢磨,时以继日不断积累,使自己对各项业务技能了然与胸,全面掌握了各大菜系的烹饪技法。

“虚心学习,努力工作,踏实走好成长的每一步”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在担任班长期间,他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努力钻研,克尽职守,时刻参照岗位工作标准来检查自己的工作,严格恪守一个主灶厨师的专业职责。他致力于菜肴创新,不断改进烹饪技术;对各大菜肴的烹饪、加工、制作工艺潜心研究,使菜肴的色、香、味、型、皿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他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协助餐饮部经理处理日常业务,并且虚心向老师傅请教学习,工作中能以点带面,举一反三,不断总结经验,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业务技术能力日益不断提高。

“没有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该同志的成长历程被宾馆的青年员工广为流传:20*年,他作为宾馆最年轻的青年厨师被选派参加盘锦市“国贸杯河蟹烹饪大赛”。赛前名不见经传的小字辈却出人意料的以“蟹斗睡莲花”获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并为宾馆荣获一枚银制奖章;在牛刀小试之后,20*年底该同志又凭借“兰花玉翠烧辽参”的主打菜在“首届中国北方厨艺大奖赛”中荣获特金奖。

该同志的成功再一次印证了企业在盘锦烹饪界的主导地位,载妤归来的他并没有在名誉面前沾沾自喜,则是深深的感到餐饮创新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该同志传写的《菜品开发设计思路》和《婚庆宴会双赢菜单》成为了宾馆20*年的餐饮培训必选课程,在他看来青年厨师不但要继续发扬厨师“高尚的厨德、专业技术过硬、吃苦耐劳”等优点外,还要具备“四个必须”:一是要有过硬的工作态度,二是具备学习的能力,三是必须强化菜肴创新意识,四是必须注重道德修养。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该同志不仅在业务上拔尖,而且事事处处以身作责,带头执行馆规馆纪,早来晚走,敬业奉献,耐心的作好青年厨师的“传”、“帮”、“带”,经常与其他厨师探讨如何提高菜肴质量,使企业的创新菜肴层出不穷,以不断满足消费者求新

以学为本,用为根争做终身学习的知识型职工

**同志,1999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人力资源主管兼秘书职务,大学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该同志在校学习期间品学兼优,1994年5月被**县教育局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1995/19*学年被**学校团委评为“优秀团员”;文秘写作网1997/1998学年获原**部教育司C程序考试优秀等级;1997年获**学校第六届书画大赛软笔组一等奖。参加工作以来,该同志勤奋工作,认真钻研业务,认真实践学习型组织理论,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勇于创新,出色完成了公司下达的各项任务。

一、坚持以学为本,以用为根,努力做到学以致用

“学习是永无止境的过程,只有通过学习,才能锻炼本领,增强技能,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解决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这是他坚持的学习理念,他也一直在实践着自己的理念。

**同志1995年9月至1999年7月**学校光纤通信专业毕业。此期间,他参加了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通过三年艰苦自学于2000年4月获英语专科毕业证书;2000年4月至20*年12月,继续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历尽三年艰辛于20*年12月获得英语本科毕业证书。20*年4月,该同志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并获证书。

坚实的英语和专业知识为他做好本职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1999年8月,他被分配到**公司工作。他从事的第一个岗位是从事**工作。在工作中,他虚心向师傅们请教,不断积累经验,结合扎实的英语和通信专业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很快便进入了角色。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结合工作实际,他向县公司提交了**等文章;在上级公司等内部刊物上发表了有关**方面的文章。由于工作成绩突出,2000年他被评选为“先进工作者”。

2002年10月,由于工作需要他被调入县公司机关负责人力资源、秘书等工作。这是他从事的第二个岗位。面对迥然不同的工作环境,他选择的切入点依然还是学习。在新的岗位上,坚持“精益求精”的原则,一边干,一边学。为精通人力资源管理,他于20*年9月至10月修完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规定的全部课程,并通过全国统一考试获得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职业资格证书。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他发表了有关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文章。20*年5月在**省工会系统创建学习型组织理论研讨征文活动中荣获优秀论文奖。20*年12月在刊物上发表了**文章。两年来,他的工作得到公司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可。

同时,他抓住公司创造的学习培训机会,不断充实自己。20*年4月他参加了**公司组织的消防安全培训班并获得结业证书;20*年7月参加了县直单位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并获得结业证书;20*年11月参加了**力源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组织的精英拓展训练课程并获得参训证书。

第9篇:厨艺技工培训范文

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首届全国创新菜大赛雕饰金奖

世界厨王大赛个人热菜特金奖

中国烹饪大师、高级烹饪技师、鄂菜烹饪大师

曾获中华金厨奖、世界中华厨王大赛杰出厨师奖

这期我们拜访的地点不在酒店,而是充斥学生欢声笑语的武汉市第一商业学校。没错,我们这次采访的是一名烹饪教师,但是作为堂堂中国烹饪大师的教师实在是难以让人小觑。面前这位“常老师”看起来年轻健硕,活力四射,难怪他被评为“最年轻的湖北烹饪大师”。年龄不代表一切,常福曾用一个个金牌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从烹饪界转战到教育界又有多少背后的故事,且听他慢慢诉说。

超前的经历,超前的心态

年纪轻轻就能当上中国烹饪大师,在如今的烹饪界不常见。针对我们对年龄的质疑,常福曾很无奈地摊开了双手:其实我就是什么都很“超前”罢了。他所谓的“超前”在他的人生分多种含义。

小时候的“超前”类似我们说的“早熟”。为了方便来回学校,常福曾小学时就独立生活,做菜洗衣样样在行,无需大人指导。甚至可以在家独自操办小学毕业的聚会“流水席”,想象下一个小学生独自完成30道菜的画面,相信会让众多80后、90后无地自容。那次独立完成的“流水席”受到所有同学的称赞,常福曾因此对烹饪的兴趣愈加浓厚,一发不可收拾地研究至如今。

待他正式进入烹饪行业后,他工作也喜欢“超前”,别人做一次的事情,他为了达到熟练,会在家练习很多次。勤练翻锅,苦练刀工,从1斤到5斤重的沙子在锅中颠翻自如,从1筐逐渐到几大筐的土豆丝自刀下相继而出。翻了多少次锅,切了多少盆丝,心中早已说不清了,只有掌中的老茧和指上的伤痕还依然铭记着那段激情苦练的岁月。虽然常福曾老说自己的成功都是基于很多机遇。但是他的经历以及心态很好地证明了“机遇总是给予做好准备的人”这句话。

雕刻是烹饪技术,也是艺术

在不久前落幕的第二届世界厨王争霸赛,武汉参赛队获得了团体赛冠军。常福曾就是“鄂菜军F4”之一,主要负责凉菜,其中雕刻技艺在此尽显,评委深受触动。

常福曾喜爱食品雕刻,在日常生活中也酷爱艺术,追求美,更喜欢收集工艺品、钟爱书法、篆刻技艺。他认为做雕刻品需要达到一种意境。每次去拜访知名书法家、艺术家。借鉴他们之所长,以研究其雕刻手法。通过不断地努力,将书法篆刻技艺融于食品雕刻中,创造出独有的食品艺术魅力。2005年10月他以“木桶理论”的雕刻作品在首届全国中餐技能创新大赛雕饰比赛中获得金奖。

栩栩如生的木桶难以想象是全部由南瓜雕刻而来。美景一瞬间的背后是他10小时的艰辛,10小时的雕刻技术背后却是他20年来的深厚基本功。只有难以想象的耐力才能在烹饪雕刻这条路上走的长远。这样雕刻一天甚至一个月的事情对常福曾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他很享受整个漫长的过程,因为每下一笔刀法都是在散发他的艺术气息,做厨师能做到精神上与艺术统一,这无疑为他以后转为教师埋下伏笔。

当老师,只愿烹饪技艺传承有序

也许很多人会好奇,作为年轻有为的中国烹饪大师为何中途转行,“钱途”可能大不如以前。常福曾却自认为自己是烹饪界的“中老年”了,因为20多年的烹饪经历以及一屋子的金牌足以满足他在烹饪界的目标了,不甘心现状的他必须找个新目标来挑战—在学校辅助未来的烹饪精英们。

常福曾一直有个遗憾,20多年过去了,但“厨师”的社会地位一直不温不火,甚至逃不过“厨子”这个俗称,终究到底,还是厨师们缺乏长期的理论培训,文化传承也不正规。国外厨师之所以能做得好,最重要的是他们走标准化模式。比如盐具体放多少克才能保证味道,而不是我们国内厨师常说的“盐少许”,只有标准化烹饪模式才能使中国烹饪人才愈来愈多,成长也会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