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应急通信技术范文

应急通信技术精选(九篇)

应急通信技术

第1篇:应急通信技术范文

分系统设计方案

1单兵图传设备

单兵无线图像传输模块的功能是:实现3km范围内无线视频通信。所采用的关键技术是编码正交频分复用(COFDM)技术和TDD时分双工技术。基于COFDM的单兵无线图像传输模块由两个部分组成:单兵发射机和中心接收模块。单兵发射机设备可以实现现场视频数据的单向采集和发送,以及双向语音通信;中心接收模块接收视频信号并进行解码和播放,同时支持和单兵的双向语音通信,图2是其原理框图。

2应急指挥箱

应急指挥箱系统基于3G通信及IP软交换通信技术和DSP信号处理技术,能支持1至3公里范围内无线单兵音视频传输、EVDO/WCDMA等3G音视频通讯[2-3],支持CDMA手机、GSM手机、2路电台/对讲机等语音信号接入,网络状况自检测及视频编码率自动调整,1路音视频输入,支持视频抓拍、录像、点播及3G视频会议[4]功能。设计原理框图如图3所示。

3IP互联互通设备

IP互联互通设备是基于先进的IP软交换通信技术和DSP信号处理技术研制开发的新一代智能IP互联互通调度通信系统[5]。其主要功能如下:1)具备多网交换功能,可在有线电话系统、短波通信系统、超短波常规通信系统、GSM移动电话通信系统、CDMA移动电话通信系统、卫星电话、模拟或数字集群等不同系统间进行话音通信。2)具备座席调度功能,即多个通过不同通信手段呼入时,控制台可进行调度把呼叫分配给不同的座席。3)具备超强的业务功能,支持有无线通话自动或人工转接两种方式、一号通、语音短消息自动、录音、监听、强插、强拆、跨网多方会议等功能。

技术特点

1基于TDD双工模式的多点自组网技术

指挥箱和单兵之间可以通过时分双工(TDD)的模式实现多点同时接入,也可以实现多跳中继。系统采用时分多址(TDMA)方式和时分双工(TDD[6])方式。TDMA时分多址是把时间分割成周期性的帧,每一个帧再分割成若干个时隙。单兵给指挥箱发送信号时,在满足定时和同步的条件下,指挥箱可以分别在各时隙中接收到各个单兵的信号而不混扰。同时,指挥箱发向多个单兵的信号都按顺序安排在规定的时隙中传输,各单兵只要在指定的时隙内接收,就能在合路的信号中把发给它的信号区分并接收下来。TDD双工方式的上下行链路信道都采用相同的频率,上下行信道占用不同的时隙,利用时间转换开关的转换实现上下行双向通信,通过时间转换开关的灵活设置,可以较好的支持上下行不对称业务。基于TDD[7]双工的组网形式可以根据现场情况不同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方法如图4所示,是以指挥箱为中心,实现周围多点覆盖,多个前端图像数据采集点信息同时接入指挥箱;另一种方法是如图5所示,以某一个或两个点为中继,通过多跳传输,实现远距离覆盖。

2多种语音网络互联技术

语音通信是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语音通信的核心技术-多种语音网络互联技术是项目攻克的又一难关。多种语音网络互联技术[8]的功能是实现集群、电台、对讲机、手机、固定电话、网络电话等多种语音通信网络的互连互通,本系统充分考虑不同制式的通信方式的接口定义,做到接口统一,实现较好的语音质量。其设计原理是采集对讲机、集群、手机等通信终端的模拟信号,采样后转换成数字信号,进一步打包成网络数据包,在IP层上实现各种语音网络的互连互通。和Voip网关比较,异种语音互连通信模块增加了对无线电台和GSM/CDMA的支持。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对讲机/电台的种类较多,其通话的语音大小差别较大,因此如何兼容不同功率的输入终端是研究的难点。异种语音互连通信模块的结构框图如图6所示。

第2篇:应急通信技术范文

关键词 正交频分复用技术;信道载波;频谱利用率;应急通讯

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4-0197-02

1 OFDM的基本原理

OFDM信号发送器的原理是:将用户的信号用串行的方式输入给发送器,频率为R码字/秒。这些R码会被先送入到并行变换器中,以并行的方式将串行输入的信号输出在N条线路上。随后,该OFDM码会进行快速的傅里叶逆变换,这可以将频域离散的数据转化成时域离散的数据。OFDM采用的是基于载波频率正交的FFT调制,其中各载波间是可以相互混叠的,但是因为各个载波的中心频点是没有其他的载波的频谱分量,所以OFDM能够实现各个载波间的正交。OFDM的接收机实质就是一组解调器,可以将不同的载波调制零频,而不会由于其他的载波积分的信号正交导致其影响。子载波的数量是与OFDM的高数据速率有关系的,增加子载波的数目能够提高数据的传输速率。OFDM的每个频带的调制方法可以是不相同的,这样就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因此,OFDM适用于多用户的较高的灵活度以及较高的利用率的通信系统中。

2 OFDM的数学表示

OFDM系统的峰均功率比指的是OFDM信号的最大峰值功率与其平均功率的比,即

PAPR=Ppeak/paverage=max[|Xn|]2/E[|Xn|2] (1)

其中XN表示的是经过反傅里叶变换后所得到的一个OFDM 的符号,E[]表示的是数学期望。N点M进制的输入的序列为[x0,…,xn-1],把星座映射后的传输信号数据序列分别调制在子载波上,其中子载波含有N个,在一个OFDM的符号周期内,基带的OFDM符号可以表示为:

S(t)=nei2n(n/T)t,t∈[0,T (2)

对于连续的时域信号s(t)是以T/N的速率进行的抽样,即让t=kT/N(k=0,1,…,N-1),这样就可以得到离散的时域信号s(k),即s(k)为:

=N+-i2xkω/N (4)

对所有的子载波归一化可得,

Paverage=E{P(K)}=N

PAPR=Ppeak/Paverage=N+-i2xkω/N (5)

理论上峰均功率比可达到:

PAPR=Pmax/Paverage=N2/N=N (6)

其中,从(5)可以看出,降低PAPR技术的实质就是降低R(u),也就是降低传输信号的序列。当传输信号的输入具序列的一致性比较大时,OFDM峰均功率就较高。假设当传输信号输入的二进制数据序列全为1时,那么经过映射和IFFT陶制以后,信号就会瞬间产生很大的峰均值功率,从而会导致PAPR达到理论上的最大值N。分析表明,新的算法不但能减小运算的复杂性,还能够获得比较好的峰均值比。

3 OFDM技术的优点

3.1 频带利用率高

OFDM技术允许将子载波作为重叠的正交子信道,它不只是利用传统的保护频带分离子信道的方式,来提高的频率利用的效率。在频谱利用率较高的相同的带宽下,当子载波的数目增加时,采用的是正交的函数序列作为副载波。而相邻的子载波间的频谱是相互正交重叠的,载波的间隔可以达到最小值,这就使得OFDM技术在使用相同的频带时具有更高的频谱利用率。

3.2 衰落性能强

由于应急通讯系统的低压输电线的阻抗变化的幅度比较大,信号在传输时会出现衰落的现象。解决信道衰落的方法是适应均衡,但是当系统的传输速率很高时,想要实现快速的均衡的复杂性和较高的成本是不可估量的。在一般的衰落的环境下,有效的改善OFDM系统的性能的方法不是系统均衡。因为均衡的实质是码间干扰将以多径信道的形式来得以补偿,然而OFDM系统本身就已经利用了多径信道的分集的特性,因此在衰落的环境下,OFDM系统是不做均衡的。采用OFDM调制使每个子信道的速率变动比较低,从而可以达到均衡的状态,这是可以实现的。OFDM技术可以通过子信道的打开和关闭的方式来实现信道的衰落。在工作初期时,OFDM系统将在所有的子信道上都发送数据,工作一段时间后,如果哪个频段的信号变的衰落严重时,超过了规定的信噪比门限,将会自动发送关闭该频段的子载波的信号,关闭子载波,从而避免了因衰落而引发的误码。

3.3 适合高速数据传输

OFDM技术是可以使不同的子载波,按照信道情况的不同与噪音背景的不同的调制方式,来使用调制机制。当OFDM的信道条件好的时候,可以采用效率较高的调制方式来处理;而当OFDM的信道条件差的时候,可以采用抗干扰能力较强的调制方式来处理;当OFDM采用加载算法时,可以让系统把更多的数据收集起来,集中的放在条件较好的信道上,用高速率的方式进行传送数据。因此,OFDM技术是非常适合在高速率上进行数据传输的。

3.4 抗码间干扰(ISI)能力强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除噪声干扰外,最主要的就是码间干扰了,码间干扰与噪声干扰是不同的,它是一种乘性的干扰,而噪声干扰是一种加性的干扰。只要传输的信道频带是有限的,就会造成一定的码间干扰,这说明造成码间干扰的原因其实是有很多种的。OFDM采用的是循环前缀,这对对抗码间干扰是有很强的能力的。

4 结论

OFDM系统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对抗信号波形间干扰的传输技术,OFDM系统具有其自身的优势和良好的性能,因此在很多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欧洲的DAB系统所使用的就是OFDM调制技术。实验系统一直在使用,而且明显的改善了应急通讯系统,用于DAB的成套的芯片的开发正在欧洲进行发展的一个项目,它将会让越来越多的人把精力放在应急通讯系统的OFDM技术的开发上,使OFDM技术更广泛的被人们所使用,市场前景也是非常广阔的。因此,OFDM技术将会成为第三代以后的应急通信的主流技术。

参考文献

[1]王文博,郑侃.宽带无线通信OFDM技术[M].2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2]张雪丽.应急通信新技术与系统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第3篇:应急通信技术范文

1.1监控定位

突发事故的时间和地点是不确定的,因此,应当在容易发生事故的地点安装事故监控设备。目前现有的监控方式主要是图像监控,例如重点单位监控、现场摄像、高层建筑图像监控等。这种监控方式具有可靠性高、实用性强等方面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维修费用和设备成本较高的缺陷,因而难以得到广泛的普及。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能够使用光纤或者无线高速接入互联网的方式,实现现场图像的传输,同时具备安装简单、成本低廉、设备轻巧等优点,能够较好的实现普及应用。一旦发生突发事故,可以通过有线光缆或者无线的方式,将事故现场的图像进行迅速的处理,并且向相关的应急救援中心进行反馈,为其提供第一手的真实资料,使其能够尽快制定出正确的应急救援方案,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实施。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通过物联网和其它通信技术,实现对事故地点的烟雾毒气探测、生命探测和精确定位,准确的掌握事故地点的情况,从而尽早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1.2数据管理

在现代通信技术当中,应用的较为广泛的就是4G技术,除此之外还有短波无线传输图传、微波点对点通信、卫星通信等技术,它们共同的特点都是重在大数据的处理,都具有十分快速的数据传输速度,而在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当中,要确保数据通信的稳定性,则往往需要利用多种通信技术融合运用。对4G技术进行应用,能够有效的防止应急救援工作指挥中心的数据遭到破坏或丢失,该技术具有十分良好的保密效果,因此,在目前的应急救援系统当中,对其进行多次协议控制,对数据的安全性进行保护,从而保证通信的畅通,使得应急救援工作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开展;短波无线图传适合进行短距离大数据量的通信,保证救援现场的通信质量要求;卫星通信则是指挥中心和现场指挥平台最有效的远距离通信技术手段,但由于其通信成本限制,只能够保证一定的数据传输;点对点微波数据传输是视距范围内的通信,可以作为主要数据通信技术手段的有效补充。

1.3视频通话

视频通话是通过图像和声音结合的形式进行通信,在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及时的掌握最新动态,往往需要在指挥中心、现场指挥人员、一线救援人员和被救人员之间进行多人通话。而利用高清视频通话技术,能够有很好的实现这种通话,不仅能够让所有人员直观清晰的了解事故现场的实际情况从而进行更好的指挥和救援,而且能给予被救人员信心和估计,因此在应急救援工作当中,视频通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4指挥调度

在当前的应急救援工作当中,通常包含了三个系统,分别是通信终端、车载系统和指挥中心。一旦发现突发事故,当救援车辆出发之后,现代通信技术会将车载系统和指挥中心进行连接,从而在事故现场和指挥中心之间建立联系。首先是利用通信终端近距离与车载系统取得联系,然后车载系统利用远距离通信手段和指挥中心建立双向信道,将事故现场的图像和信息资料传送给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根据接收到的图像和信息,迅速制定相应的救援方案传达给现场指挥员。这样,就能够实现有效的救援指挥和调度,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其中车载系统在整个运作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系统应该是由机动载车平台装载各种技术先进的指挥及通信电子信息系统和设备构成移动指挥通信系统。系统应具有快速响应性、可部署性、灵敏性、多功能性等特点;装载设备选择遵循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模块化、标准化、野战化的原则;通过在安全性、可靠性、电磁兼容、人机工程、可维修性、机动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证和优化设计,达到手段先进、功能超前、结构优化、机动灵活、快速反应的目标;在通信手段上支持多样化、多渠道通信,满足在各种情况下应急移动指挥通信系统间、移动指挥通信系统与现场指挥人员、指挥中心和被救人员间的互连互通,最终实现应急移动指挥通信系统使用要求和战术技术要求。

2结论

第4篇:应急通信技术范文

目前常用的无线传输方式主要有WLAN、数字微波、卫星通讯、3G、4G公众网等。卫星通讯系统每套数十万元,造价昂贵;WLAN和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属于基站局域网方式,需要建立多个中心基站进行覆盖,由于消防队辖区范围广阔,采用WLAN或微波扩频通信方式覆盖辖区需要大量建设基站,建设投资规模之大对于消防队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即使建成,高额的维护成本也将是消防难以承受的;3G(即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经过多年的普及,已为整个社会提供了几乎无处不在的无线接入服务,它们的网络几乎覆盖了我们火灾事故救援可能出现的所有现场,但其数兆的速率不足以支持流畅的高质量的视频传输;4G(即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能够快速传输数据、高质量、音频、视频和图像等,其100Mbps以上的传输速率完全足够支持火灾事故救援现场指挥部与指挥中心之间的任何多媒体信息传送。

2可行性分析

2.14G通信技术

4G通信技术即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外语缩写:4G。该技术包括TD-LTE和FDD-LTE两种制式。4G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快速传输数据、高质量、音频、视频和图像等。4G能够以100Mbps以上,峰值1Gbps的速率下载数据。很明显,在无线数据传输方面4G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2.2移动GIS技术

空间信息技术和4G技术的结合是GIS应用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别是空间信息技术的长足发展,GPS系统定位精度已经能达到厘米级。PDA智能手机、车载终端等智能移动设备的出现、4G网络与各种移动终端设备广泛结合,为GIS的移动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支撑环境,GIS正由桌面PC向移动终端发展。这种终端设备处于移动状态下使用的地理信息系统即为移动GIS。移动GIS使用我们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随时随地获得相关地理信息服务。这种GIS与4G网络的有机结合为移动用户基于位置的信息获取、信息交换、信息和信息共享提供了便捷、经济的技术途径。

2.3无线视频传输技术

最新全IP视频传输技术在摄像机内置Web服务器,直接提供以太网端口。这些摄像机生成高质量JPEG或MPEG4、H.264数据文件可通过4G网络,实时传送到指挥中心。

3安全性分析

消防应急指挥系统依托消防指挥专网,涉及到网络安全保密问题,系统安全、稳定、可靠性至关重要。运营商成熟无线专网安全认证技术APN(网络接入点名称)可以限制非法SIM卡用户登录,实现UIM卡、用户名、密码、IP地址绑定功能,有效限制非法用户登录专网,从技术上完全可以保障网络安全。

4系统设计

基于4G通信技术的消防应急指挥系统以计算机网络和4G通信技术为基础,集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视频监控、无线网络传输(4G)、计算机辅助决策、数据库管理等技术于一体,具有消防现场应急指挥、消防力量实时调度、消防车辆、人员、物资等动态管理等功能。基于GIS系统,使现场位置、环境、水源、道路、图像、视频、力量分布、物资储备等辅助决策信息有机集成,分级分层显示,为指挥员实时、直观、全方位、多层次获取决策信息提供便捷。这种基于4G技术的消防应急指挥系统是一个以统一的坐标系为基础,以基础地图数据、消防专题信息数据、属性信息数据为资源,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以GIS、GPS、实时视频传输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实时服务于调度指挥等工作的消防管理手段。

5主要功能

(1)消防力量动态管理。通过GPS、GIS系统,实时获取每一台消防车辆、消防员的实时位置,有效掌握消防力量的动态分布,为及时、就近调集力量提供依据。(2)报警定位。接处警人员通过报警人提供的信息与GIS定位信息比对,有效判断报警信息真伪,避免无效出警,节约消防资源。(3)就近调派消防力量。通过辅助决策系统圈点满足现场需要的就近消防力量、规划到达的最近最便捷路线,指导现场人员就近使用水源、物资,为有效处置火灾事故争取宝贵的时间。(4)实时掌握现场人员动态。对于进入危险场所的救援人员,可通过GIS系统实时监视其动态,为增援、救助、搜寻提供直观依据。(5)信息共享。实时将现场环境、力量分布、救援过程等视频、图像、数据信息上传至指挥专网,使用各级指挥员、领导、专家通过台式电脑、笔记本、PAD、智能手机等各种方式随时随地掌握现场情况,为现场指挥员提供远程技术支持。(6)移动指挥。通过无线接入,将接处警终端部署至移动指挥车上,使指挥车具备指挥中心的所有功能,实现随时随地移动指挥。

6优越性分析

(1)投资小,见效快。可以充分利用移动运营商现有的网络资源,部署方便快捷,无需昂贵的基站、卫星地面站等基础建设维护及传输线路、卫星信道租用等费用,实施成本低,建设周期短,可谓投资小,见效快。(2)覆盖范围广,易扩展。经三大运营商多年建设,4G网络现已基本覆盖县级以上城市,3G网络几乎覆盖了消防救援可能出现的所有现场,而灭火救援现场主要集中在县级以上城市,技术上可以采用3G、4G互为备份,优先使用4G网,4G网失效时降低视频传输质量,使用3G网,这样前端设备就可任意部署在公众3G、4G移动通信网络信息覆盖的任何地方,具有极强的机动拓展能力。(3)数据传输可靠度高。三大运营商网络的重叠覆盖,互为备份,在任何地点,都不会出现因某个运营商的服务中断而导致数据传输中断,效保证了系统信息传送的稳定、持续、可靠性。

7缺点及对策

移动运营商的基站依靠埋地光缆交换信息,依靠地方电网提供能源。如果出现地震等大型灾害事故导致大范围光缆断裂或大面积长时间的停电事故,所有3G、4G网络将可能全部中止服务,此时基于3G、4G移动通信网络的消防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将无法工作。不过按照已有的统计数据来看,能达到破坏程度的灾害事故发生的概率还是极低的。更何况消防部队大多都配备了卫星通信设备,全国消防部队可用卫星链路资源32M主要用于保障全国性的大型灭火救援事故现场通信或重大活动。

8应用价值

第5篇:应急通信技术范文

[关键词] 应急通信;石油通信专网;关键技术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6. 035

[中图分类号] F272.7;TN9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6- 0057- 02

0 引 言

目前,我国的自然灾害发生概率在不断增多,灾害的覆盖面积也在不断扩大,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导致我国人民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都遭受到严重的损失,而当前我国的国民经济正处速发展的阶段,经济生产规模在不断扩大,诸多突发性的时间发生次数和概率都明显上升,为我国的社会稳定造成十分严重过威胁,其中,石油化工就是我国诸多重要行业中,威胁性较高的行业之一,因此,将应急通信的关键技术在石油通信专网中进行充分的应用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其开展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也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1 应急通信中的主要技术

1.1 移动通信技术

当前的个人通信主要特点就是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技术中的定位技术能够将受灾人员顺利获救的可能性进行提升。部分移动形式接入技术,还可以经过与之相对应的相关设备进行有效连接,及时恢复受灾地区通信情况,这在应急通信过程中有着重要地位。

1.2 有线通信技术

在有线通信方面,主要包括电话通信、网络通信等,其中,有线形式的公众电网是我国分布面积最广,也是交换信息最频繁的网络形式,该项技术具有覆盖面积范围广、适应能力强、成本需求量低等诸多显著的特点,这种通信技术也是当前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应急通信当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技术。然而,该项技术容易遭受地理条件的影响和限制,且抗毁力相对较差,如果被毁坏,恢复十分困难[1]。

1.3 数字集群网技术

该项技术与卫星通信技术相同,数字集群网的专用技术通信容量较小。但是数字集群网的专用技术属于一种独立形式的指挥形式网络,其自身具有其他诸多应急通信技术所没有的独特优势,例如:群组指挥、响应速度等。

1.4 卫星通信技术

该技术是当前诸多应急通信技术中,应用最频繁也是最广泛的一项技术,卫星通信技术一般不会遭受紧急事件或者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除此之外,卫星通信技术也是当前通信网络技术覆盖地域面积非常广泛的一项技术,因此,能够很好地满足在应急通信的广度方面存在的需求,不过该项技术也有一定的缺陷,卫星通信技术的通信容量有一定的限制,并且花费的成本较高。

2 应急通信中的主要技术在石油通信专网中应用

2.1 建立卫星系统

卫星系统是整个应急通信技术的核心系统,同时也是基础性系统,它主要承担的就是石油通信专网当中的车载系统,便携系统和指挥中心二者之间任务的传输工作,因此,卫星的系统情况对整个系统的传输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建立卫星系统的过程中,需要将以下几方面工作做好:①由于突发性的时间具有诸多的不确定性,例如:时间上的不确定、后果的不确定等,需要卫星系统启动迅速且灵敏,与此同时,还需要该系统可以有效提供实时;②卫星系统开始对视频信号进行传输的时候,传输的带宽需要足够高,从而保证传输路线的质量和稳定性,并且带宽一定要以独享形式开展利用;③在应急的现场,一般工作人员多,且开展的工作十分复杂,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特点,因此,为了有效地保证在现场可以顺利开展处理工作,卫星系统需要有诸多现场中的诸多参数资料,开机之后就可以迅速进入到指定工作要求当中。

2.2 应急通信技术在石油通信专网中的应用

2.2.1 应急通信指挥中心

将应急通信技术在石油通信专网中进行充分的应用,从而形成应急方面的通信指挥网络中心,在正常的工作过程中,能够有效实现和诸多远端的小站开展数据传输和电话调度工作,远期时能有效利用其中的视频会议系统,在应急通信指挥中心站与诸多远端小站之间开展视频会议[2]。

2.2.2 移动卫星通信(动中通指挥车)

在应急过程中需要配置一辆相关方面的应急指挥车,可以有效地保证对于突发事件的发生进行合理指挥和调度。当出现受灾情况出现的时候,该地区的有效通信措施都先后被破坏,从而没有办法在应急工作以及救灾工作方面提供通信方面的保障,移动指挥通信站能作为通信过程中的节点,在现场进行临时指挥中心。

2.2.3 便携形式通信站

在应急过程中需要配置一整套的便携形式通信站,在应急情况下能够及时赶到现场提供有效的保障,使现场和车载卫星或者指挥中心之间可以进行双向的卫星传输。在便携形式通信站中具有诸多无线设备,方便为应急指挥中心供应相关方面需求的资料和数据信息。

2.2.4 网络IP通信组网实现多网融合

IP over MPLambdaS技术,是将MPLS应用于光网络而提出的一种新颖的组网方案,它是MPLS和波长交换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将第三层的IP 地址映射成光通道标识符(OVPI,Optical Virtual Path Identifier),网络核心节点主要是根据OVPI对封装在其净荷中的IP包执行转发操作,从而根据标签索引的方式,实现IP数据包的快速转发。

3 应急通信中的主要技术在石油通信专网中未来前景

目前,我国的石油化工行业在不断发展和壮大,在石油化工产业大力发展信息管理的今天,应急通信的关键技术卫星通信技术将不仅仅应用于石油化工产业的应急通信,还可以在石油化工产业的更加广阔的领域发挥它的作用,为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的通信保障[3]。

4 结束语

石油化工领域已经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多项工作的顺利执行以及国民经济的有效增长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应急管理体系作为石油化工行业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有机型组成部分,有效且充分地对其应用,可以根据石油天然气企业中的不同需求进行快速反应,充分发挥出有效控制以及妥善处理的作用,有效减少损失,从而为石油化工在应及时的需求提供有效的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于婷.应急通信的关键技术以及在石油通信专网中的应用[J]. 信息系统工程,2013(7):123-124.

第6篇:应急通信技术范文

关键词:应急通信;网络设计;关键技术

1 应急通信网络的特点

1.1 便捷和可移植性

应急通信网络主要是为了面对紧急情况而设置,所以在设置时就不像蜂窝移动设备和有线移动通信设备有固定的设备,应急通信设备最需要的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最有效的信息。所以应急通信一定要具有简便性和可移植性,能够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进行紧急网络的布置。在最有效的时间内实现信息的传递。

1.2 安全性

应急网络在进行信息传递时,涉及最多的是救援信息。紧急情况发生时,就需要大量的救援队伍,尤其是国家派出的军事力量救援是紧急情况发生时重要的救援力量,所以在信息的传递方面就需要一定的保密性,这样可以保证救援安全和军事信息安全。比如说在玉树地震中,由于地质情况的复杂就需要国家军队的支持,在进行信息的传送时,为了保证信息的安全,就需要对信息进行一定的加密,从而来保证救援队伍的顺利工作。

1.3 可扩展性

通信网络运行状况要想保持良好状态,就必须要有稳定的网络环境作支持,但在突发灾难的现场,由于现场情况多变,所以在网络环境方面的支持力量就不足。要想保证良好的通信环境,就需要应急网络的设备灵活多变,可以支持紧急情况不同用户的需求。这就要保证应急通信网络设计一定要具有可扩展性。

1.4 快速部署

紧急情况发生时,就需要快速的向外界传递救援信息。在基础的通信设施破坏时,就需要紧急安排应急通信设备,所以这就要求应急通信设备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这样可以保证通信设备尽快的运输到救援现场。同时应急网络更要注意的是,尽量选用商用网络,这样的网络设备不依赖专业的人员安装,仅仅需要救援队伍就可以完成网络安装工作。这样可以尽量的完成部署任务,及时的进行突发灾难现场情况信息的传送,积极的进行救援。就比如说在汶川地震中,由于地质破坏的严重,基础的通信设施就不能启用,所以这就需要通过轻便的商用网络来快速的完成通信功能。

2 应急通信网络的体系结构建设

2.1 应急通信网络的的框架

应急通信网络能够做到的是不仅仅是简单的紧急恢复通信,更能够做到的是有效的实现对紧急情况的应对,可以有效的配合救援工作的开展,同时也能够对危险敏感地带进行有效的监控。通信网络框架分为三层,分别是通信基础设施层,分布式计算层,实现信息收集和关联的中间件层。通信基础设施层是主要是利用在紧急情况突发后布置的设施和原有的通信设备来实现通信,一般常用的原有通信设备是蜂窝通信网络,保证用户通信正常。分布式计算层则是对所搜集到的信息进行负责处理,这也是应急通信网络中重要部分。中间件层则是起到上下连接的作用,中间件层可以收集到基础设施层的相关信息,而且要将信息传递到分布式计算层进行整理。这三个层次构成了应急通信网络的基本框架,这也是现在国际上通用的应急网络形式。

2.2 应急通信网络的建设

对于应急通信网络的建设,最需要的就是及时的通信方式,所以在突发灾害地区,可以允许用户进行终端访问,同时尽可能的利用现存的基础移动通信设备支持用户的使用,然后要建设应急设备,争取可以为受灾区的用户来构建一个灵活的信息设备平台。这样的设备平台也可以更好的配合突况的救援工作的有效开展。

2.3 应急通信网络的监控管理

应急通信网络主要的功能就是为了防备意外情况的发生,进行紧急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就可以很好的防备意外,并且可以做好随时意外预警。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现在应急通信网络进行敏感地区进行意外监控的有效方法。无线传感器中分布部署了许多的传感节点,这就保证了无线传感器能够进行自动化的监控,这就减少了一定的人力管理。同时可以看到的是无线传感器的监视精读高,适用的范围较广,同时能够覆盖的面积也比较大,这些特点可以让无线传感器更好的完成随时监控的工作。同时无线传感网络还能够有效的控制信息发送安全,这在保证军事救援队伍的信息安全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无线传感网络可以更好的帮助实现特殊情况下网络安全。

2.4 通信网络的协作建设

应急通信网络需要紧急进行部署,所以在运行中很可能会出现一定的问题。要想提高应急网络的实际工作能力,这就要对无线传感器的传感节点进行部署,但如果是这样就会相应的增加应急网络的建设费用。现在比较适用的方法是加强应急网络的协作建设,强化内部网络设施体系的建设,建立灵活性大的网络平台。通过网络协作建设可以有效的实现应急通信的自我修复,自我测试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强化应急网络的应对能力,收集信息和进行监控时,一旦有不良的情况发生,就可以向远程控制中心进行及时警报。

3 应急通信网络的关键技术

3.1 无线自组网技术

现在的应急通信网络的运用中最常用的是Ad Hoc网络,这样的网络技术就属于无线自组网技术。无线自组网的特点是没有网络中心,网络多进行跳跃传输和网络能够进行自我组织。这样的技术在应急通信网络中是非常重要的。Ad Hoc网络起源于20世纪七十年代,这种网络非常由于自身的特点非常能够适用于紧急情况。Ad Hoc是一种特殊性比较大的网络,它能够在不依靠基础网络设施就可以进行通信,并且在信息的保密方面做的也是特别好,由于这样的特点,Ad Hoc在出现的初期就被运用到军事现场方面。而现在,由于技术的改进和相应网络的从新设计,这种依托无线自组网技术的Ad Hoc网络被广泛的运用到紧急灾难处理现场中,并且外通信基础设备破坏强的灾区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同时和无线自组网技术相互配合使用的就是WiMAX宽带无线网络技术,这项网络技术能够尽快实现网络业务的组网,提供较大面积的信号覆盖,在进行无线传感的监控时,如果能够有WiMAX的配合,那么就能更好的实现随时监控。

3.2 卫星通信技术

卫星通信技术是现在应急通信网络中比较便利的技术,现在的卫星通信发展技术正在逐步提高,人造卫星组成的卫星群能够有效的保证通信质量和通信覆盖面积。现在可以保证的卫星通信技术是只要通信卫星分布位置正确,那么三颗人造通信卫星就可以保证全球的通信信号。这样的技术如果运用到灾区紧急救援中将会是非常有效的。卫星通信的覆盖信号面积广,并且不会受到地面情况的制约,而且不需要建设地面基础通信设备,这是非常适用于移动通信信号差的地区,如果在灾区救援工作中可以配有一定的卫星电话,在汶川地震中就是通过这样的卫星电话,迅速的将重灾区的情况发送到外界,实现了及时救援的需要。卫星通信将会有效的向外界进行通信,将灾区信息及时向指挥中心汇报,实现紧急状况的快速处理。

4 结束语

应急通信网络的建设对现在的及时灾情处理有重要的作用,完善现有的应急网络体系中的不足,强化应急通信网络的技术,建设一套安全合理的应急网络体系,这对于以后的整体通信网络发展也是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海涛,陈晖,张学平,等.基于认知无线电的应急通信网络设计与应用[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3.

[2]王海涛,张学平,陈晖.高生存性异构应急通信网络的设计与分析[J].电信科学,2013.

第7篇:应急通信技术范文

关键词:六大系统;应急通信保障;全双工数字扩音电话;VOIP

中图分类号:TD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6-0082-03

近年来,煤矿安全生产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各煤矿企业的重视,根据国务院23号文件及《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安监总煤装[2011]33号)的要求,煤矿要建立安装监测监控、井下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等六大矿山井下避险系统,其中通信联络系统作为六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煤矿安全避险及通信联络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和安全保障。

目前在遇到需要人员紧急撤离的情况下,矿区多采用电话拨号或井下手机呼叫方式通知引导现场人员撤离危险区域,但由于矿井环境恶劣、地形复杂等特点,电话安装点和持有井下手机的人员有限,不可能完全及时通知到每名井下作业人员,因而会造成人员通知不及时、不全面,贻误脱险时机,造成较大事故危害。因此建设覆盖全矿,特别是全井下的“一键式”应急通信指挥系统,紧急时刻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将撤人指令通知到所有井下工人,是目前各煤矿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之一。

1 现状分析

平煤一矿也称中原一矿,建于1957年,是我国自主建设的中原地区第一个大型矿井,一矿井下巷道布置错综复杂、作业地点分散、人员流动性强,矿上建设有程控电话系统和小灵通系统,但是当井下发生紧急事件时,程控电话系统和小灵通系统不能做到及时有效地通知到井下每名人员,因此建设井下应急通信保障系统能够尽快及时地通知到井下人员撤离危险区域,引导人员有序撤离、科学避险,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影响,减少人员、财产损失。

2 基于VOIP语音通信技术的应急通信保障系统的研究

VOIP电话/VOIP网络电话(又称IP PHONE或VOIP)是建立在IP技术上的分组化、数字化传输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语音压缩算法对语音数据进行压缩编码处理,然后把这些语音数据按IP等相关协议进行打包,经过IP网络把数据包传输到接收地,再把这些语音数据包串起来,经过解码解压处理后恢复成原来的语音信号,从而达到由IP网络传送语音的目的。VOIP电话/VOIP网络电话的核心与关键设备是VOIP电话和VOIP网络电话网关。

2.1 系统结构设计

矿用应急通信保障系统在结构上共包含核心子系统、网关子系统及通信子系统三部分,每层实现不同的系统功能和目标,系统分层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分层结构示意图

2.1.1 核心子系统,即应急通信保障系统软件平台,它基于各类业务逻辑,通过调用其他各类型数据通道,实现全系统的综合指挥调度功能。调度中心不但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同时,可为其他各类监控监测、安全保障系统提供丰富的系统联动数据接口,可依据用户自身需求,实现多种类型的定制开发。

2.1.2 网关子系统,由矿用IP语音调度交换机(IPPBX)、各类型专用转换器(KB)等设备组成,它负责各类型数字、模拟语音通道的系统接入、调度和管理功能。网关子系统工作在核心子系统与通信子系统之间,是通信通道的系统接口。

2.1.3 通信子系统,包括扩播电话系统、井下语音广播系统、调度电话系统、WiFi手机或小灵通等井下无线通信系统等,通信子系统既包括新建的各类型语音数据通道,也包括可被本系统兼容整合的煤矿现有的各类型通信系统。

2.2 系统组成

煤矿应急通信保障系统核心为综合指挥救援呼叫中心,可通过中继网关、专用转换器等通信网关设备整合扩播电话、小灵通、WiFi手机、调度电话、井下广播系统等既有资源,建设成覆盖全矿区(井上井下),统一调度,实现双向语音及数据通信的矿用应急广播通信系统,系统组成如图2所示:

图2 矿用应急通信保障系统拓扑图

2.3 系统功能设计

为满足应急通信保障的要求,系统应具有如下功能:

2.3.1 紧急广播与救援:当出现紧急情况时,应急通信保障系统平台可向全矿区及时发出紧急广播,井下系统更可通过高分贝播放预置好的广播内容,疏导人员按预定线路及时撤离危险区域,相关调度电话、小灵通及WiFi手机用户也可同时得到相关警情通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事故及危害的扩大。

2.3.2 区域扩音广播:应急通信保障平台可实现对井下一条或多条线路实现实时扩音广播(不需要井下人员接听),系统支持多种不同音频输入及麦克风输入,可方便选择由哪路音源进行输入。

2.3.3 定时广播:系统可按煤矿设置的播放时间表,通过自动播放软件,在全网、指定线路或指定区域自动播放背景音乐、安全守则、领导讲话、语音宣传等预置内容。

2.3.4 多线路打点:综合救援指挥呼叫中心可在调度台屏幕上按下某一条或多条线路的选择按钮后,通过打点按钮,使井下相应线路的所有扩音电

话中发出单频的打点声音(不需要井下人员接听)。

2.3.5 多线路通话:井下的多条线路中任意一台扩播电话按下通话按钮,均可与井上调度中心实现实时通话,同时调度软件会标志出当前处于通话状态的线路。默认状态下,系统会播放所有处于通话状态的线路语音,调度员可以手动选择收听或屏蔽某条或某几条线路的通话语音,被屏蔽线路的语音将被自动录音并可依据线路、时间等条件进行播放。

2.3.6 系统联动定制开发:系统提供丰富的应用系统接口,并支持定制开发,可与矿区内各类型监测监控、安全保障及应急通信系统实现数据交互,并依据相应业务处理逻辑,实现系统间的应急联动。例如,瓦斯监控系统的数据异常报警被传递到综合救援指挥呼叫中心,系统依据报警等级,自动调用应急语音广播通道,向危险区域警情并提供井下人员安全疏散语音引导信息。

3 系统的安装与应用

3.1 应急通信保障系统的安装

在经过现场测量和技术培训后,在2012年6月,系统在平煤一矿进行实施,整合工程于6月底完成了安装和调试投入运行。

3.2 应急通信保障系统的应用

系统平台监控界面如图3所示:

图3 系统平台监控界面

从图中可以看出,应急通信保障系统平台可以监测各网关设备、电话设备的通信状态,实现井上下的通信联络、打点、区域广播等功能;同时具有完备的事件记录、录音等功能。系统除了满足应急通信保障的使用要求外,还为皮带运输、斜巷轨道运输等日常生产提供语音联络服务,整个系统在安装调试完成后,运行稳定、可靠。

4 结语

平煤一矿应急通信保障系统采用先进、可靠的语音通信和网络传输技术,充分利用新建、整合相结合的建设方式,实现了VOIP架构下的语音通信平台的搭建,实现了紧急情况下井下的全覆盖扩音广播与井上下的通信联络,解决了煤矿程控电话、小灵通等语音通信系统布置数量和地点有限及不能扩音广播的局限,为煤矿紧急情况下的应急通信广播、人员安全避险提供了直接、有效的手段。同时结合与安全监测系统和人员定位系统的联动开发,提高了煤矿的应急通信保障和智能化管理水平,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和通信联络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参考文献

[1] 丁恩杰,苗曙光,朱微维,赵正芳.一种基于CAN总线的煤矿数字化扩音电话系统的设计[J].工矿自动化,2010,(1).

[2] 谢安.一种新型矿井广播电话系统的研究[J].信息科技,2010,(28).

[3] 孙弋.新型煤矿井下应急无线通信系统的建立[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8,(1).

第8篇:应急通信技术范文

随着人类对自然的大举进攻,大自然也开始对人类经行反攻。即便一节灾害不是由于人类的活动而产生的,也会伤害到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自然灾害,疾病,暴力,等一系列问题都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安全,怎样处理这些突发问题成为人们思考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建立了信息平台,建立了应急通信发展平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整个世界都在防御这各种灾害的发生,都在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愈来愈多的国家开始建立通信应急系统,只有建立这样一个快速敏捷的信息平台才让人觉得安全得到了保障。应急通信系统在各行各业都得到应用,大到各种灾难的救助,小到手机,都存在着应急通信技术的使用。就像古代人的烽火告急一样,只要一出现问题发出信号,通信系统就会运行起来,部门接受到信号后引起各方面重视解决问题。无论是在航空航天,还是铁路部门都会运用到这种设施。应急通信是保证救援紧急救助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在人口众多生活密集的城市,更是需要应急通信措施。

2通信应急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

2.1国际上应急通信系统的目前状况

应急通信技术的研发工作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和亚洲的日本。欧美自上世纪70年代始着手建设应急通信网络,以适应政府对于紧急事件的调控指挥,日本的中央防灾无线网等也是发展相对成熟的应急通信网络。此外,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部门、全球互联网工程任务组等国际组织亦在积极筹备应急通信技术标准规范的研究。如研究如何借助无线广播、卫星、移动定位技术等向公众传递应急信息、提供应急业务与防灾减灾服务、网络架构模式、通信服务要求、通信协议等方面。

2.2我国应急通信系统的发展状况

总体而言,我国现阶段的应急通信研究工作可概括如下:1.充分发觉并利用既有通信网络与通信基础设施的潜在效能,以其通过提升网络故障自我恢复功能来不断强化应急通信技术的可靠性;2.鉴于既有应急通信系统尚未形成统一的调度指挥体制,因此着力于跨行业、跨系统的调控平台的研发与建设,致力于专用网络、公用网络与专用网络之间的互通性,以及“天地空”的一体化发展。

2.3目前我国应急通信系统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应急通信体系建设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发展空间,但是与之相匹配的技术体系则相对落后。我国的应急通信体系存在的问题具体体现在:应急通信专业人员配备不足,难以适应防灾减灾要求;应急通信资金投入不足,通信装备技术水准较网络发展滞后;缺乏健全的应急通信法律法规,如遇紧急状况则缺乏有效的措施;自主应急通信卫星系统无可靠保障;因稳定性欠佳,导致卫星通信常出现中断现象。

3应急通信技术存在问题的的分析研究

3.1应急通信的技术手段分析

应急通信网络中会采用既有的互联网、蜂窝移动通信网络、有线固定网等公众网络,另外,卫星、服务器集群技术、短波等专用通信网,电视广播、报纸等公众传媒网、AdHoc自组织网络、传感网等现场实时监控网络也得到了利用。在应急通信中,专网主要用于紧急调度,公网主要用于公众之间的交流、公众报警、政府与公众相关通知等渠道。即应急通信网络为一种非常规的,集多种通信手段为一体的异构网络。根据事故与灾害发生的地点不同、时间不同、基础通信设施的毁坏程度不同,则应急通信网络的架构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异构网络间的互联与各类通信技术的协调等问题是目前设计应急通信网络时必须思考的问题。

3.2进一步完善应急通信的技术

目前,我国的应急通信系统还存在着一定问题,可以分为两方面,一面是内部原因,就是应急通信技术还不够纯熟,另一方面是外部原因,涉及内容较为广泛,简单来说是专业处理人员不足,资金不足,网络滞后等问题。一切问题都是由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共同作用,但是决定问题得到根本解决的还是内部原因,所以提高应急通信技术是尤为重要的。不仅是针对应急通信技术进行提高还要对通信技术经行改良,加快通信速度和准确性,通过通信技术的改良从而影响了应急通信系统,才不会因为网络滞后而产生的问题导致信息无法传送,即使系统发现问题却不能够传报,或者作出解决方案得到传输。所以应该构建完善的通信体系,一方便将求助信息和救援方案进行传递。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应急通讯系统的相关人员的培养,以解决缺少专业工作人员的问题。还应该使应急通讯系统使用的更加广泛,可以租赁给一些商业用户,或者是相关的安全部门,只有增加使用者,扩大了使用范围提高了外界用户的资金投入才能降低研制成本。只有解决了这些外部因素才能使应急通信系统不受阻碍的得到良好的发展。

4结束语

第9篇:应急通信技术范文

智能电网管理软件

值得信赖产品奖

配网自动化集中监控系统

北京豪义慧通科技有限公司坐落在北京市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是集产品研发、销售、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以融合通信系统、应急指挥系统平台、电力配网自动化为核心的产品体系,其多项软件产品拥有自主软件知识产权。公司是以大屏幕显示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智能会议室等系统集成与服务为主营业务的集成服务提供商。

公司具有强大的视频通信综合应用技术优势,不断开拓创新,整合优势资源,承接了公安部、中央警卫局、北京市公安局、山东省政府、中国联通、中国财保、国电集团、华电集团、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大型工程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实施经验。

青海省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地区,不但地广人稀,而且自然条件也相当复杂,为了响应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的坚强电网建设目标,青海省电力公司规划建设了“青海电力智能应急指挥中心系统”。

通过这一基础平台的建设,青海电力在应对重特大自然灾害、突发停电事件时,可利用计算机技术、智能分析技术、融合通信技术等新型技术手段,快速、准确、高效地定位事故现场及事故状态,实现信息的快速上报、快速流转、准确定位及多位一体的可视化应急指挥调度。

北京豪义慧通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多年来的系统集成经验,在对国网公司的应急指挥系统建设规范与要求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结合电力公司应急业务的实际需求,为青海电力公司设计建设“青海电力智能应急指挥中心系统”。

该系统的成功运行,极大地提高了青海电力公司的应急指挥处置能力,为青海电力构建多位一体的应急指挥快速决策体系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与技术保障。

三级平台三大系统

构建“坚强电网”

青海电力智能应急指挥中心系统规划由省公司、地市公司、县级公司共三级平台构成。

该系统主要由基础环境系统、应用支撑系统和指挥决策系统构成。其中应用支撑系统主要包括:大屏幕显示系统、视频会议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融合通信指挥系统、移动视频监视系统、GIS信息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

青海电力智能应急指挥中心系统的规划建设是以国家电网公司对于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规范要求为主要依据的,并坚持以技术先进、功能完备、易于扩展为主要建设原则,在满足公司现阶段应急指挥工作的同时,为整个青海电力构建“坚强电网”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平台。

系统建成后,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平稳运行后,先后在玉树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应急指挥与抢险工作中发挥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与指挥决策功能。

量身定制解决方案

为了构建快速反应、高效沟通的青海电力智能应急指挥中心系统,北京豪义慧通科技有限公司的设计采用了信息网络技术、视频会议技术、融合通信技术、多媒体无线传输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系统集成技术构建一套符合青海电力实际情况的多位一体智能化应急指挥中心系统平台。

五大功能保证安全

青海电力智能应急指挥中心系统作为整个青海省电力公司的应急指挥体系的核心,是连接国家电网公司与下属单位应急指挥系统的中枢,是联系省公司及政府部门应急指挥中心的门户,因此系统的规划与建设应满足安全生产、防灾救灾和社会稳定三方面应急需要,并具备五大基本功能。

一是应急指挥功能。应急指挥功能采用先进的通信、网络和信息技术手段,采用声、光、电、视频等方式,动态监视突发事件现场,快速掌握现场情况、事件发展、电网运行、设备运行、应急资源及分布等,统一组织应急处置;方便应急指挥,发出命令指示,接收响应反馈,从而保证应急指挥体系的完整、高效。

二是信息汇集功能。信息汇集功能能够接收来自调度自动化相关系统,变电站工业视频系统,“SG186”工程安全生产、物资管理、营销及市场交易、人力资源等业务应用系统,气象、交通、自然灾害、新闻等信息系统,省公司及有关部门、行业的应急系统,应急现场的有关信息和数据,为公司领导提供决策支持。

三是视频会商功能。视频会商功能能够与省公司及各级应急指挥场所、移动指挥车、具备传输条件的突发事件现场实时交互声音、图像和相关数据,满足召开多方视频会议需要,实现异地会商。

四是辅助决策功能。突发事件发生后,通过汇总相关预测结果,对事件的影响范围、持续时间等进行综合研判;对照有关应急预案确定的启动条件,提出预警;综合分析相关信息,预测事件下一步发展及其危害,研究提出应急处置方案或建议,从而为决策提供参考。

五是日常管理功能。应急指挥中心除满足应急需要外,还应满足重要活动保电、迎峰度夏(冬)、防汛抗台等值班需要,可以召开日常视频会议、组织应急演练、开展培训学习和进行汇报演示等。

应急指挥视频会议建成后,通过与省公司应急指挥中心的集成,能够将国网公司、省公司、地市公司以及县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呼叫组建成一个会议,将各应急指挥中心音视频信号整合到一起。

四大效益

应急指挥中心系统建设是应急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建立和健全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其产生的效益主要分为管理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科技效益四大部分。

1. 管理效益

应急指挥中心系统的建设,可使决策管理部门从整体上监测、掌控所辖区域各方面社会、经济运行的态势,为相关主管部门提供科学决策的有力依据,有效提升电网安全运行管理水平。

2. 经济效益

应急指挥中心系统的建设,可有效整合各部门的既有资源,有效减少政府和企业部门信息重复采集、节省人力成本,提高信息利用率和时效性,产生直接经济效益。

3. 社会效益

应急指挥中心系统采用了计算机辅助调度技术,装备了先进的指挥调度通信系统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可大大提高对突发、应急、特殊和灾难性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有利于创建良好的社会服务和高效顺畅的社会运行机制,提高社会的整体减灾防灾、灾后恢复能力,有利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营造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