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范文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精选(九篇)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第1篇: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范文

[关键词]开放课程 发展路径 发展问题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2-0048-02

一、开放课程发展概况

(一)从精品课程到精品开放课程

国外开放课程发端于麻省理工学院的OCW计划,我国开放课程始于2003年的精品课程建设计划。虽然我国精品课程数量巨大,但使用者寥寥,究其原因是精品课程开放程度不够。为了促使高校进一步开放课程资源,2011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计划十二五期间建成1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5000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是以高校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精品资源共享课是对原国家精品课程优选后的转型升级,并适当补充新课程,实现由服务教师向服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的转变,由网络有限开放到充分开放的转变。[1]精品开放课程实现了课程资源从共建共享到免费开放的转变。

(二)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迅速发展

近几年国外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迅速发展。在国外MOOC浪潮的影响下,国内著名高校率先加入国际MOOC阵营,2013年北大的民俗学、生物信息学等课程在edX和Coursera上线。同年 “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管理中心”开始尝试联盟内高校学生在线跨校修读学分,近3800名上海高校的学生选修首期7门共享课程,平均每门课程的修读人数在540多人,有的课程选修人数达到1137人。[2]

二、开放课程发展的基本路径

(一)政府主导发展之路:政府出资建设,用户免费使用

精品开放课程是政府资助建设经费,用户免费使用。这种建设机制能够为课程建设提供充足的启动资金,充分调动高校教师的积极性,推动我国开放课程快速发展。但与国外开放课程相比,我国政府主导的开放课程虽然免费,但对学生吸引力不大。

(二)企业运营发展之路:企业出资建设,用户有偿使用

网民对网络视频课程的追捧激发了一些企业开发网络课程运营平台,探索开放课程建设这种商业模式的激情。超星公司是国内较早探索开放课程商业化发展路径的企业之一。目前,该公司网站拥有5850位名师的7839门课程,学术视频达98593集,其中的基础课、讲座免费向公众开放,而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课程则通过收费的方式供给特定用户。[3]

与政府主导的建设路径相比,企业运营的多数课程需要用户付费才能使用,课程开放性不足,学校购买课程的数量有限,学生免费使用面较小,但企业能为学校提供课程平台和相应培训服务,为学校组织和管理学生在线学习提供技术支持和便利。

(三)学校自主发展之路:供课学校出资建设,共享学校补偿回报

为解决高校课程资源不足、高品质通识课程数量有限、学生选课机会不多的问题,部分高校自愿结成跨学校、跨区域的开放性课程联盟,让其学生有更多选择优质课程的机会。高校联盟中提供课程的学校可得到相应的补偿回报,使用课程的学校须按需付费。其试图用市场机制来保护供课方的知识产权,提高课程质量,形成长效的课程共建与共享机制。[4]为保障教学质量,高校联盟组成跨校的协同教学团队,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学习课程。[5]与企业运营课程相比较,高校课程联盟中课程供需双方不但对学生在线学习进行全流程管理,而且教师协同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提高课程的学习效果,但是课程的开放性也有限。

三、开放课程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一)课程建设的持续性

开放课程建设需要持续性投入资金来维护课程资源,支持在线教学,一旦建设资金用完,课程资源的维护和教学活动就会停止。政府采取一次性补助课程建设经费的做法,导致课程后期维护乏力,课程建设的持续性得不到保证。企业和学校自主建设的课程都实行有偿使用,这不但增加了学校的经济负担,而且一些课程开发力量薄弱的学校还担心自己变成其他高校的教学辅导室,学校出于保护自身利益而不愿使用这类开放课程,从而导致课程建设资金来源有限,课程建设的持续性也难以保证。

(二)学习者留存率

学习者的留存率是开放课程发展中值得关注的问题。目前国外Coursera、Edx等课程运营企业通过为学习者提供课程荣誉证书来提高学生的留存率。[6]国内课程运营企业和高校联盟试图争取与高等教育机构合作,通过在线教学辅导、在线考试、承认学分的方式来支持学生的学习,提高留存率。

(三)学习质量评价

目前国家精品开放课程主要通过点击率和注册学习课程的人数来反映课程资源的质量,学习者像查资料一样浏览课程资源或像看《百家讲坛》一样看教学视频,没有组织机构对学习者的学习质量进行评价。国内课程运营企业和高校课程联盟普遍推行开放课程与学分挂钩,通过在线测试来评定课程成绩,选择题、判断题等客观性试题由系统自动评分,成绩信度不高。加之当课程成绩与学分挂钩时,学生有可能通过作弊来回答在线问题。如何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就成为开放课程成绩评定中的大问题。

(四)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是精品开放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高校与主讲教师提交国家精品开放课程资源时,须与课程单位签署知识产权协议,在课程正式推出前,不得在公开网络传播使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禁止商业使用。这些规定能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部分规定也可能限制了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传播和使用。此外,国内大学教师对与网络相关的知识产权多数都比较陌生,由于担心知识产权纠纷或担心自己的知识产权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多数教师不愿公开自己的课程资源。

四、开放课程发展趋势

(一)强交互课程平台

开放课程平台需要支持大量的流媒体课程资源传输和数以万计的学习者同时在线交流学习,网络上传下载的流量非常巨大,只有高宽带、高可靠性的强交互课程平台才能满足教师创建课程资源和学习者在线学习需要。[7]首先,课程平台要满足教学管理的需要,便于学校课程公告,展示和推荐优质课程资源,以及全面、动态掌握开放课程的使用情况。其次,课程平台要满足教师课程建设和教学需要,方便教师及时更新课程资源、布置作业、在线测验、答疑讨论等。再次,平台能够支持移动学习工具,便于学生在线交互学习。

(二)微视频教学设计

近几年开放课程设计以掌握学习、交互学习理论为基础,加强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向有利于学习者高效掌握课程内容方面发展。课程设计的一个关键部分就是以知识点为单元,将一讲的教学视频分割成若干8-12分钟的微视频,期间还嵌入小测试,学习过程中视频常常会停止,学生需要回答出现的问题,以此来保持学生对课程的投入。唱词在视频和其旁边的纯文本窗口中同时出现,方便学习者回顾唱词内容。这些策略便于学习者根据自己的节奏来学习课程,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三)全流程学习管理

MOOC增加了组织教学、作业的布置、检查与评定等教学环节,课程的教学环节日益完整。课程教学团队不仅每周定时课程资源,而且还要布置作业、组织网上讨论、答疑等。学习者可以在规定时段内,自主选择时间观看视频、完成作业、参加讨论等。在学习过程中,教学团队要对学习者的作业、讨论、回答问题等进行评价,及时反馈学习效果。课程学习结束时,学习者可以参加课程考试,获取课程成绩。

(四)试行课程学习认证

MOOC正在尝试课程学习认证服务,如果一个学习者想通过课程学习来申请工作或完成学业,他可以申请课程学习证书。课程学习证书分为免费的普通证书和付费的ID验证证书。普通证书表明注册学习者完成了课程的学习任务,但不能将学习任务与他的真实身份联系起来。ID验证证书通过学习者的照片、身份证和打字样本来验证学习者的身份,从而将课程学习与学习者的真实身份联系起来。课程结束时,学习者的作业和在线测试达到一定标准,他就可获得课程ID验证证书。

[ 参 考 文 献 ]

[1] 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EB / OL].http://.

[2] 上海30所高校学子共享优质课程.联盟学校学分互认[EB / OL].http://.

[3] 杨宁,姜泓冰.网络公开课,我们来了[N].人民日报,2011-04-27.

[4] 中国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在重庆大学正式成立[EB / OL].http://.

[5] 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第一期工作培训会在上海召开[EB / OL].http://.

第2篇: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范文

1.受众的社会性。在线意味着任何人只要具备上线条件,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学习,并能够及时得到学习反馈。这与教育部前几年推出的国家精品课程有较大的差异。教育部推出的国家精品课程,尽管是具有国家水准的优质教学资源,但它毕竟具有单向性,并未充分利用在线的双向、交互网络系统,因而社会公众参与学习的人数并不多。

2.教学的网络化。精品开放课程为学习者提供一个集视频、音频、声像技术为一体的网络学习环境,使交互形式更丰富、更逼真、更直观,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有利于问题情景的创设,进而激发思维灵感,促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开放课程教学手段一改以往书籍、报刊等印刷信息以及广播、电视等电子信息的单向传递方式,具备网络信息载体的双向传递功能。另外,网络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差异还在课程的组织上。网络教学强调“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它将课堂内外师生的教与学的时间进行重新安排,课外的学习时间从过去让学生做作业“翻转”为让学生在线或线下自学,或者协作学习教师预录或预留的教学内容,并针对学习疑虑提问;课堂内的时间从过去由教师讲授知识与面对面讨论问题“翻转”为由教师布置相关自主学习内容进行教学引导,实现以问题或项目任务为导向的学习。

3.利用的重复性。开放课程提供的系列性教学资源具有保存与重复利用价值。在通常情况下,学校将校内在教学实践中已经形成的比较成熟的课程教学资源推荐用作省级、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申报,提交省级、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共享系统。如通过部级评审,各方(学校、课程负责人与上线单位)同意该课程所涉及资源放在“爱课程”网()及通过“爱课程”网推送至教育部高校校园网,向高校师生及社会学习者免费开放使用,使用期为10年。课程上网后,按照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要求,及时更新资源。

4.时空的分离性。教师与学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共生对象,但在开放课程教学中,这种师生共生体在时空上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站在讲台上对学生“口耳相传”,直接控制教学过程,而是对学生们的网上学习进行教学干预,教师在开放课程教学中仅起引导作用而不是控制作用。教与学在时空上相对分离,缺少面授的环节。教师在整个课程教学中通过指导、引导、诱导、辅导和督导来影响学生的在线学习。另外,开放课程受时空影响大,课程资源一次性生成,一次性提供,不易修改。诚然,开放课程也有它的不足之处,这是因为,开放课程依赖于网络手段,使得课程内容的组织、课程教学手段的运用比传统课程更难。由于缺乏面对面的讲授环节,教师难以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与对专业知识点的理解与把握程度;由于网络课程是按教师的思维来呈现内容的,教师如果没有充分的时间与网络教学经验去准备和设计,很难发挥网络课程的优势。针对这些特点,如何将《经济法学》课程从原有的国家精品课程转化为公开视频课程与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我们做了认真的思考与探索。在建设实践中,注意到了精品开放课程与原有的精品课程之间相关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共性的问题是继续强调“优”质教学资源的培育工作。精品课程强调的是国家水准。就课程本身而言,其“精”主要体现在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丰富而新颖的教学内容,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能够深入浅出地因材施教;就国家政策层面而言,国家鼓励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学术大家”来主持或主讲精品课程。个性的问题是强调“特”与“线”。所谓“特”,就是课程的特质所在。以《经济法学》课程为例,它是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财政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在建设实践中,经过认真的比较分析认为,将《经济法学》国家精品课程转化为公开视频课程,应强调的特质在于以课程本身的选题意义、讲授内容及效果、社会认可度为主要遴选标准,通过以“法在身边”的视角,呈现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法律热点问题,课程内容分专题呈现,以素养学习为教学目标。而将《经济法学》转化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特”质在于教学内容的体系性与易学习性,积极探索建立在线教育管理制度,在建设时就研究制定适应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的网上在线教育学籍、学习证书、学分、学位等管理办法和政策,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保障。所谓“线”就是网络,就是开放。网络是与开放联系在一起的。开放教育的开展其实给《经济法学》课程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从信息的传递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必须从系统的角度去考虑组织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和有关细安的排节,他们的工作包括建设相关资源、引导学生学习、组织学生讨论课程内容、为学员解答疑难、在线组织自学测评、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等,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水平,还应当具有比较高的课件制作能力、良好的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在线课程模式无疑将引发“学习的革命”,给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方式带来深刻变化。如果教师还以传统的讲授、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学生将用“眼睛和耳朵”投票[3]。

二、精品开放课程申报原则的把握与运用

依靠网络化运行,实行精品教学资源开放共享将成为今后高校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重点发展的方向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继续开展国家、省、校三级原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工作,达到资源共享课向公众开放的目标;二是对已上线课程持续更新、持续建设和深度开发,逐步形成系统完整、资源丰富、体验感强的数字化课程;三是积极探索建立在线教育管理制度,研究制定网上在线教育学籍、学习证书、学分、学位等管理办法和政策,更好地为精品开放课程服务。面对这样一种发展态势,法学教学如何走向网络化、精品化,实现资源共享性,这是摆在法学教学工作者面前需要思考与探讨的一个问题。就国家层面而言,精品开放课建设目前采取以政府主导、高等学校自主建设、专家和师生评价遴选、社会力量参与推广的模式,并实行整体规划、择优遴选、分批建设、同步上网的建设政策。但就每门课程而言,如何在竞报中获胜,提升获取部级、省级课程建设的资源能力,需要有谋划策略与一整套工作方案,在实施中应把握与运用以下5个原则。

1.合乎申报要求原则。目前,教育部专门制定了课程申报评价体系。评审指标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审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否决性指标、评分指标和专家评审意见三部分。否决性指标共有10项,评审对象若出现其中任一情况,即判定为不合格,不再继续评审;评分指标按总分计算:M=∑KiMj,其中Ki为评分等级系数,优、良、中、差的系数分别为1.0、0.8、0.4、0,Mj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专家评审意见为对评审对象的总体评价及进一步修改完善的建议。

2.体现优势原则。在申报开放课程时,应考虑自己的课程教学在全校、全省同类课程或专业中是否具有特色与亮点,是否能被同行所认可。把握这一原则就是把握网络教学的社会效果。这就意味着,在申报时,应充分考虑,自己所担任的课程是否是进入到国家质量工程中的建设课程,自己所在的专业是否是国家专业、特色专业,自己所教学的课程是否自编并出版了部级规划教材;自己是否是省级、部级教学名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方式是否已有教学方式介绍或论著发表出版等[4]。在《经济法学》课程申报实践中,我们发现,如何体现优势是申报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将多年来从事经济法学教学的优势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长达10多年的精品课程建设历程以及建设成效;二是建设成了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内容丰富的经济法网络课程平台;三是采取自主学习教学法。以“理论->法律细则->分析讨论”的教学模式来开展课程建设工作。整个教学环节由“讲授+学生自主学习”组成。在自主学习教学法引导下,重视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

3.注重实效原则。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资源有限,如何利用它并利用好,需要在申报活动中给予整体性的思考。首先,建设目标明确。申报活动应建立在目标导向的基础上,目标是申报活动的前进方向,在进行公开视频课程《经济生活中的法律》申报时,当时确定的预期目标是,通过相关法律知识点的介绍,使受众对经济法律法规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达到学法与懂法之目标;通过法律运作技能的讲解,使受众能自觉地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一目标定位切合了这一公开视频课程建设的实际。其次,建设指标设计合理。无论是公开视频课程还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其立项并不意味着建设成功,立项只是建设工作的开始,故在申报过程中如何有针对性地明确建设内容,并将建设指标设计得更加合理与科学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整个建设过程应力忌空泛,展现精华;力忌面面俱到,突出重点与特色;力忌雷同,张扬个性。再次,特色明显。在与国内外同类课程比较中寻求课程的特色。如《经济生活中的法律》系我校开设的一门素质教学类课程,目前尚未见有同类课程出现。这本身是一种差异化的申报策略,容易形成特色。最后,课程预期受众的定位要准确。我们将公开视频课程《经济生活中的法律》的预期受众定位为两类:一类是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们,通过本课程学习,让他们感悟,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要注意经济法律意识的养成。另一类是社会受众,他们或许是消费者,或许是经营者,或许是投资者,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他们感悟,社会经济生活时时有法律问题,法在身边,学法贵在应用。在资源共享课程预期受众的定位上,我们将其定位为,在校法学或非法学专业为取得学分进行的课程学习。

4.强化团队合作原则。无论是精品视频课程还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在建设时都强调团队合作。但两类课程对团队合作的要求有所不同。公开视频课程可以由一个主讲者完成5~8个专题主讲,也可以由若干人共同完成主题主讲,其团队合作的要求并不是十分的严格。而对于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而言,团队合作的要求就相对较高,一般需要6人以上的教学队伍,这些教学人员的职称与学历、教学科研方向、年龄与学缘结构都会影响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在教学团队中,确定课程录像的主讲教师尤为重要,需要确定1人去讲授,还是2人以上去讲授;如果确定2人以上去讲授,需要统筹规划内容的分工设计,提纲编写、PPT制作,教师仪表、课程教学风格的统一等。

5.知识产权保护原则。国家将入选的开放课程视为职务作品,将由“全国高等学校课程网”及国内主流门户网站集中展示,面向社会免费开放。鉴于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基本资源公益性的使用目的,学校、教师及资源制作方等各方不享有任何报酬和使用费。为此,在精品开放课程建设过程中,要保证课程资源的知识产权清晰,杜绝涉及知识产权纠纷或知识产权不明晰的课程资源在网上传播。就国家层面,教育部正在组织相关法律专家,研究建立我国开放课程资源的知识产权保障体系,要有效保障开放课程建设者及相关方的权益,保证开放课程建设、共享和运行的可持续性[5]。在申报与上线时,相关利益方会被要求签署相关视频资源著作权文件。作为申报者,其所提交的一系列精品课程资源从何而来,是申报者自己原创性的创作成果,还是由他人成果进行编著而成,甚至是公然抄袭与剽窃他人的教学成果,都会涉及知识产权问题。因此,应切实强化知识产权意识。如合理地引用了他人的成果,那么在课程结束的时候,最好能在PPT上做说明和谢辞。

三、精品开放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与谋划

从一般课堂教学到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再到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这不仅仅是名称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教学组织上的变化。在精品开放课程教学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教学团队多年来所形成的教学心得与经验全方位地展示出来,是需要认真设计与谋划的。

1.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内容的差异性设计非常重要。《经济生活中的法律》这门公开视频课程,笔者以“法在身边”为视角,呈现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法律热点问题,结合自己多年从教与从事法务工作的经历,将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为八讲。第一讲:借贷与担保;第二讲:企业类型识别;第三讲:消费维权;第四讲:劳动维权;第五讲:小区物业纠纷处理;第六讲:商品房预售纠纷处理;第七讲:经营法律意识养成;第八讲:市场竞争法制。《经济生活中的法律》是一门法律素质教育类课程,它以经济生活中业已存在的法律现象为出发点,通过“律”(法律)、“例”(案例)、“理”(法理)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法律话题,引导大学生与社会受众去学法、懂法与用法。整个教学内容贯穿“一条主线”,即“法在身边”,服务“两类受众”,即在校大学生与社会受众,达到“三个教学目标”,即学法、懂法与用法。考虑到公开视频课程为素质类课程,在整个教学内容安排上,注重经济法、民商法相关学科知识的融合与渗透,每一讲内容的设计主要不在于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强调对社会现象的法律分析以及运用法律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针对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我们在《经济法学》的建设实践中感悟到,申报时须立足本校经济法学10多年教学历程,呈现教学实力与经济经验。《经济法学》的教学经验就是课程讲授+自主学习,故整个教学内容的设计也是围绕这一教学体系进行。

2.课程教学方法的设计。(见图1)在设计《经济法学》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时,运用了“讲授+自主学习法”的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教学法是为加强教学互动效果所实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宁波大学于2004年,将课程教学中单纯由教师讲解发展为给出一定学时(17学时)开展包含有大型报告会、大型作业、课程设计、分组讨论、网上学习、主题研究等内容的学生自主学习型教学内容,课程成绩为平时计50%,期末考试计50%。自主学习教学法目前在所有的教学班级得以推广使用,从教学效果分析,强化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学性和教学互动性,起到了单纯讲授式教学方法所不能起到的效果。近几年来,经济法课程自主学习法得以全面推行。自主学习教学法,利用自主学习课堂,采取“理论->法律细则->分析讨论”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中的师生交流与互动性得到了加强。这种教学法非常适合网络课程教学。在国家公开视频课程,我们采取的教学方法是“专题+热点教学法”,以“律”(法律)、“例”(案例)、“理”(法理)相结合的教学特色,向社会公众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法律话题,并与社会公众一起探讨如何养成法律意识。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律”“例”“理”相结合。以“案”说法,以“理”释法,“法”“案”相间。主讲者是双型师教师(教授+律师),这为有效地组织“律”“例”“理”相结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教学能力上的保障。在教学效果把握上,注重“学”与“用”相结合。在学法的同时,培养受众对具体问题的法律分析能力以及法律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3.课程教学资源的设计。对于教学资源的设计,我们形成了以下三点认识:第一,注重创新打破常规。不同的教学资源对于不同的受众而言所受到的启发、留下的印象肯定会有所不同。因此,应当针对性地提供有关教学资源。第二,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细节也决定影响力。在本课程教学中,对相关热点问题的解读,除引用相关法律法规外,还注重对司法解释与司法审判的把握,使受众感到内容实在,贴近现实,细节性问题讲解深入,从而增加对课程学习的需求欲。第三,注重专业引领与学生互动。提供教学资源重在让受众从学习中收益,通过相关学习资源,对受众产生极大的影响力,让社会受众在教师的专业引领下,努力搭建学习、交流和展示的平台[6]。经过近1年的使用,这些教学资源总体良好。

(1)这些课程资源充分兼顾到了课前预习、课中自主学习、课后复习与测试各阶段的教学环节。课前预习类的资源主要有经济法文选;课中研习的资源主要是教学辅助视频(课程辅导视频与公开视频课程)、经济法案例评析、经济法法规库、学生自主学习作品演示;课后测试类的资源主要有试题库系统,通过每讲结束后针对性的测试,了解课程学习后实际获得的收益。

第3篇: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范文

关键词:在线开放课程;普通高校;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1016502

1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背景

2011年,教育部在多年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基础上颁发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启动了第二轮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目的在于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普及和共享,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近年来,地方性高校在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也在在线开放课程方面做出了很多积极地探索,具体表现为两种存在形式:在教育主管部门管理下的信息平台上的开放课程和各高等院校校内信息平台上的开放课程。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和各高校的相关工作人员和教师都为此做出了很多努力,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但目前受限于很多因素,在线开放课程在地方高校的应用上仍然存在很多不足。这些不足一方面是由于相关人员的水平不够高或者经验还不够丰富造成的,但更重要的则是在线开放课程作为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新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制约。以下将从三个方面来浅析在线开放课程在发展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制约。

2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经济因素制约

开放课程是信息技术在近年来飞速发展的结果,是信息技术与教育工作两者结合的结果。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首先需要的是大量IT硬件的支持,离开了计算机、网络及其相关软件,在线开放课程就无从谈起。但在高等院校内部,教育经费使用在信息设备方面的资金是相对有限的,相较于隶属于教育部和某些部委的院校雄厚的资金相比,多数地方性院校的办学经费并不充裕,这导致了多数地方性院校对于信息建设所能投入的资金比较有限,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在教育信息化方面投入的资金也不够充裕,这些都明显制约了开放课程的质量和表现形式。

开放课程一般都是在线形式表现的,一方面需要流畅的网络播放速度,一方面需要精致美观的视频效果,还需要播放过程中的功能处理手段。所有这些要求有专业的摄影设备,后期剪辑设备及其专业人员,强大的电信网络支撑和高性能的服务器和一些必要的专业软件,而且这些需求不仅在建设时候需要,更重要的是持续不断维护期内也仍然需要,这对地方普通高等院校的经费而言是个不小的压力。在进行资金使用平衡的时候,容易被置于次要甚至可以忽略的位置来考虑。

开放课程除了流畅的播放速度之外,还要求有一些辅助的教学形式,比如在线作业,在线提问,在线讨论组,在线教案、在线考试、在线批阅等功能,这些功能仅仅依靠浏览器是无法实现的,必须要求专业化的软件来实现。遗憾的是,目前为止,尚没有能够完全满足广大师生需求的此类软件被开发出来。国内已有的一些软件虽然能够基本提供上述功能,但界面非常不美观,看起来比较粗制滥造,严重影响使用者的心情,使教师和广大学生没有使用信息系统及软件的欲望,这和大型电商网站的精美程度相比远不可同日而语。究其原因,是因为一方面软件的提供方缺少意识,认为教育软件只要能满足基本功能就够了,而忘记了“教育本身也是需要美的”这一理念,另一方面是受资金制约。如果对软件进行大幅度美工处理,势必会增加很多成本,也会给后期维护和运行增加很多硬件、软件要求,从而进一步增加使用成本,这对本来就对教育信息化投入不够的地方性高校而言,将是更大的压力。

3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制度因素制约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除了在经济因素方面有制约外,在制度因素方面也有制约因素。我国的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任务,在性质上基本以公办教育为绝对主体,民营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处于比较边缘化的地位,这使得高教系统内部仍然明显存在按政府思维方式进行思维的结果,各基层工作人员和教师也都是以是否有利于申请项目,是否有利于评职称作为行为是否正确的标准,这就导致了无论是管理部门还是高等院校还是基层工作人员都没有完全将有利于学生学习放在首要位置,这直接导致了大家在进行在线课程建设的时候积极性不高、对某些环节不愿意精益求精,在缺乏经费支持时不愿意主动工作等问题的产生,这些都对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4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社会因素制约

在线开放课程在美国由斯坦福、MIT等世界名校开展以来,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有了一定影响力,但我们应该注意到,在线开放课程的背景不仅仅是广大社会群众需要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的结果,也是高等教育投入不断减少的结果。即使是在美国,近年来由于经济问题,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也在不断减少,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在线开放课程才得以逐步出现并发展。

在我国,在线开放课程是舶来品,我们在学习美国新东西的情况时,也应该看到其产生的社会背景。由于大力发展在线开放课程可以增加知识的共享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专业教师数量的依赖,当在线开放课程做得很成熟的时候,可以明显减少教育投入,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发展。但其社会因素在于如果在线课程做得非常成熟而且成功,那么众多的高校教师去做什么?这是直接涉及到高等教育未来存在的功能的根本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涉及了整个国家的方方面面,已经不再单纯是一个教育问题了。正是由于这个问题有发展成为社会问题的可能性,所以一些制度层面的设计难以进行下去。比如在学生的培养方案中是否加入了在线课程学习的培养学分?如果加入了,比例又有多高?目前的情况是,在多数地方本科院校,在线开放课程仅仅是作为一个教学项目而存在着,而不是课堂上所必须的内容。由于社会问题导致制度问题,再由于制度问题导致这些在线开放课程难以获得足够的建设经费,难以获得足够的重视程度,难以获得较高的使用率,难以获得良好的维护和再开发、扩展。

5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应对策略

在确定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策略时,需要明确理念问题是重中之重,如果没有一个对未来有准确预判的发展理念,就不会有能够切实指导实际工作的应对策略。我们的高等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高等教育,这和教育信息化丝毫不矛盾,不能够因此而认为在线开放课程等信息化表现形式会对高等教育事业产生负面影响。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来考虑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应对策略。

5.1加强对信息化社会发展趋势的认识

社会问题是最宏观的问题,是高等教育本身无法控制的问题。今天的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社会,“互联网+”等词汇不断地出现在各大媒体上,而信息化也已经深入地影响了这个社会的各个方面。作为高等教育行业,如果不能顺应潮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发展的话,将使高等教育陷入关起门来,孤芳自赏的尴尬境地。所以,作为政府主管部门,高校管理机构以及基层教师等工作人员,都应该充分理解信息化、网络化是不可逆转的社会潮流,只能主动去迎合它,而不能企图扼杀它。

当开放课程等教育信息化手段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确实会导致有老师都做什么去的疑问产生,这同样也属于理念问题。高校教师不应该是个教书匠,不能将教师们都捆在课堂上,实验室、校办企业、社会兼职、服务政府、社会都是高校教师能够发挥能量的场所,高等院校不能做关起门的象牙塔,而应该敞开大门,融入社会,成为服务社会的一部分,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应该看到,教书匠式的教师虽然在初、中等教育中仍然占主力军位置,但在未来肯定会被高等教育所淘汰,作为教师也应该意识到发展趋势的变化,主动调整适应这个新的趋势,以延长自己的职业年龄。

5.2明确开放课程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美国,大规模的在线开放课程的出现是为了应对不断持续的政府教育投入不足。在我国,同样也面临着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所以建设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有利于缓解教育经费的不足。在线课程的建设不能满足于“能用就行”,而是需要不仅能用,还要好用,爱用。这就需要对于经费的使用要本着建设精品的原则,不能大伙一起蜂拥而上,而是要建一个成一个,要建设那种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开放课程,受广大师生欢迎的开放课程。高质量的开放课程可以向社会开放创造效益,可以提高学校的名望,增加收入形式,而低质量的开放课程只能是浪费金钱,最后变成个形象工程。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后教师的工作岗位会不会消失呢?应该说,教书匠式的教师岗位确实会减少了,但“导师”角色的教师岗位不会减少,未来的教师应该是指导学生自己学习的人和组织学生学习的人,应该是教学生学习方法的人而不是教学生知识的人。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由开放课程来解决,教师不再应该是教书匠,而是企业实践人员、社会服务人员和学生的导师三个角色为一体的职业。这种新式的教师应该是互联网环境飞速发展下的未来高等教育教师需求的主流。而能够为社会提供服务、能够从事企业实践的教师,也必将给学校带来经济效益。高等院校的收益不应该局限于教学生的收入,而是更应该重视社会化服务和企业收入带来的收益。

5.3政府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宏观统筹

在进行开放课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对硬件、软件都有一定的需求,尤其是软件方面的需求更是非常苛刻。本着建设精品、宁缺毋滥的原则,政府应该对公开课程软件的建设严把关、负好责,避免大量重复低质软件开发,对选择为使用标的产品,要提高标准,不能仅满足于能用,还必须好用和美观,在使用方面,考虑人为因素,使在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享受、愉悦的过程,而不是令人感觉厌烦无味的过程。

事实上,很多企业早已瞄上了教育信息化的大蛋糕,已经在这方面做出了探索,而其中精品软件肯定为数稀少。这就要求政府和高校要把要求明确化,公开化,要鼓励企业联合开发精品应用软件,而不是单打独斗。软件开发投入和采购可以完全社会化,而不必一定都要由教育财政资金来买单,这样可以解决一部分成本压力,也可以提高社会力量的参与感,也有利于高等教育融入社会之中。

5.4从制度角度创造适合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环境

为了鼓励开放课程的使用,应该进行制度调整。从政府层面来说,应该逐步淡化职称与收入挂钩的高等教育人事政策,使得广大教职工能够专业于教育、科研和服务社会之中,而不必整天琢磨职称问题。对基层公务员的收入的提高方法同样也可以适用于高校教师的管理,使得高校教师的收入与职称有关,但关系不是特别显著,这样可以释放大量的人力资源和节约大量的社会资源,省下的资源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大的财富,而不是用于大批量制造垃圾论文和进行所谓的各种创新项目之中。

从高校角度来说,有条件的学校应该逐步增加在线课程学分在培养方案中的比例,从制度上为高等教育在线开放课程的使用打开局面,培养能够熟练进行开放课程教育的师资力量,并培养学生的使用在线学习平台的兴趣,从而实现信息化教学的目标。

第4篇: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范文

一、SPOC和MOOC特征及其影响

自新世纪以来,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的兴起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而我国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在线网络教育、国家精品课程、爱课程、清华学堂在线和网易视频公开课等“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即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相对公共基础课程而言,一直处于落后和迟滞阶段。目前关于环境科学和工程方面的国家精品课程和网易视频公开课的课程数量均很少。一般认为SPOC由福克斯教授最早使用,其面对的学生规模小,一般为几十人至几百人,且对学生设置限制性准入条件,达到要求的申请者才能被纳入SPOC课程(如众多的校内网络教学平台和各类精品课程等),不是任何学生均可浏览和进行在线学习。随着我国众多学校内部的网络教学平台、国家精品课程、爱课程、清华学堂在线、网易视频公开课等开放课件(OCW,OpenCourseWare)或开放教育资源(OER,OpenEducationalRe-sources)的不断发展,MOOC应运而生,国内外MOOC联盟及平台已形成,正在推动MOOC快速崛起。而MOOC是互联网上一种新的开放教育资源,是全球高校精品实体课程和面向社会的开放式大规模的网络课程,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包括教学视频、课程公告、课程大纲、评价方式、延伸阅读、课后作业、讨论区、结业考核等模块,实体课程所具备的要素在MOOC中均能完整呈现。具有大规模、免费开放、高端、在线开放、社会性和自组织等特点,最终课程考试合格能够获得认证证书。斯坦福校长JoneHennessy将MOOC比作教育史上的一场数字海啸。在全球范围内有数百万人注册参与了各类MOOC教育系统。目前有22个国家和地区94所大学(组织)加入了Coursera()。我国高校也积极响应MOOC浪潮。教育部高度重视MOOC,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与复旦大学加盟了Coursera,我国一些重点大学正在利用MOOC方式进行教学方法改革。MOOC给全球范围的教育带来了冲击和挑战。MOOC能帮助各国大规模学生自由获得世界范围的优质课程资源和接受在线教育;在教学与学习方式上,MOOC促进了全新的教学模式———“翻转式课堂”(FlippedClassModel)与“小型私有在线课程”(SPOC)的发展。MOOC将带来全球范围的多元化大学教育竞争格局的变化“,大学中有MOOC,MOOC中有大学”交相辉映,对全球范围的大学教育带来广泛和深远的辐射与影响。同时MOOC给高等教育带来巨大机遇,引起全球优质教育资源重组,促进全球范围开放课程资源的整合和精品共享课建设等。

二、国内高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MOOC课程必要性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课是目前国际上MOOC平台上占专业课程比例极少的课程系列,MOOC对于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影响很大。因此,我国具有环境科学和工程专业的高校均应重视和发展环境科学与工程MOOC课程建设,尤其是国内一些著名的大学(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更应走在MOOC建设的前沿。其必要性主要体现为: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水平提升,学生需求更多的学习资源与机会选择、学习方法改进与主动学习能力提升,不同层次高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水平差距的缩小,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优质教育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促进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的国际化等。

三、我国高校环境学科与工程专业MOOC建设的对策

(一)我国高校MOOC建设的基本对策

1.对于普通高校,应正确认识MOOC和应对MOOC面临的挑战:国内普通高校的硬件环境是否达到并满足要求;软件环境是否形成;正确处理MOOC与校内课程的关系、MOOC课程设计应做到学校统一设计、统一计划和统一部署;课程建设以精品课程和大学视频公开课为基础,根据各自学校的实际,有计划、分步实施MOOC,创建自己的MOOC品牌课程。

2.借助MOOC进行混合实践教学:通过线上学习与课堂教学结合,实现混合教学,充分利用MOOC资源进行翻转课堂实践教学,深化教学方法改革。

3.借鉴MOOC全面提升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要求每位教师通过学习1~2门国内外MOOC课程体验MOOC教学的理念、新方法与过程,提高教师适应MOOC环境的教学能力;同时了解最新研究领域、方法和技术,拓宽专业视野,提高自身科研能力。

4.国内外联盟:积极建立我国MOOC课程联盟,促进部分高水平大学加入国际MOOC联盟、共享国际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

(二)我国高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MOOC建设的重点对策

1.建立我国高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MOOC的特色与优势:面向环境科学与工程的知识体系,利用国内外MOOC课程优势资源打造一整套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MOOC课程及教学体系。

2.MOOC的线上和线下混合实践教学模式: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理学和工学学科。应积极探讨环境科学与工程MOOC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实践教学模式,把知识和能力的教育落到实处。

3.利用MOOC联盟或教指委的权威性,推行环境科学与工程MOOC课程评价、认证与推荐工作,保证质量规范和提高MOOC课程质量。

4.推动建立与发展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MOOC各类课程社群,利于师生通过MOOC的互动和交流。

第5篇: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范文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1]8号)等文件,在持续、健康、协调发展高等教育的同时,把提高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其中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尤其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共享优秀教学资源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一 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与指导思想

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精品开放课程的完善和升级,其重要性可见一斑。高等学校应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高度来认识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重要性,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组织规划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时,要始终坚持量大面广的基础课程优先建设,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优先建设,专业主干课程优先建设的原则,使更多的教师和学生能够从中受益。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目标是逐步实现精品开放课程逐步向精品开放课程转型。通过建设不同类型的精品开放课程,展示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方法、丰硕的教学成果,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促进高等教育优质资源普及共享,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满足学习型社会的需求。

二 加强规划管理,科学组织精品开放课程建设

1 加强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宏观规划和科学管理

有计划、有目标、分阶段、分层次地开展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从课程建设规划和目标来说,就是分步骤实施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成熟一个确定一个。从课程建设的层次来说,就是逐步从单门课程建设发展扩大到系列课程,以至于更高层面的整合性、综合性课程建设。在组织管理上实行学校宏观管理,学院监督指导,课程建设岗位负责人具体组织实施的体制。学校工作的重点是经费支持、政策保证和组织验收评审。课程建设的过程和重点在学院。

2 建立科学、有效、严格的精品开放课程评估机制

实行评估――建设――再评估――完善的全过程,将立项评估、中期评估、验收评估、验收后跟踪衔接起来。在评估中,精品开放课程建设负责人对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全面负责。对立项的精品开放课程实行跟踪评估,采取滚动竞争的方法,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确立后,每门课程每年必须向学校提交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成果年度报告,接受学校组织的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中期评估。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成果年度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改革措施、课程建设现状、资金使用情况、评价结果等。在评估中实行同行专家评估与学生评估相结合,精品开放课程的任课教师的同行评价应在良好以上,学生满意率应在90%以上。对不按学校要求进行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课程取消立项,对不符合精品开放课程条件的课程不予以认定。

3 严格组织精品开放课程的评审验收工作

高校应参考国家和省级精品开放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与学校课程建设水平相适应的校级精品开放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并且严格组织精品开放课程的评审验收工作,做到“公正”、“公开”、“公平”。评审验收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审查网上教学资源、教学效果评价和公示材料,采取听课、实地考察、查看网上教学资源、召开师生座谈会和审查申报材料等方式进行;学校组织专家按照校级精品开放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对课程进行考核,逐项打分,评定出该课程的总分数,写出评定结论,并报送学校审批,评为“校级精品开放课程”的课程颁发荣誉证书,并在校级精品开放课程的基础上,择优推荐省级、部级精品开放课程;按照相关文件精神,对评为校级精品开放课程的课程提出进一步建设的希望和要求。

三 掌握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具体内容,高标准建设精品开放课程

任何事物都是由其独有的要素构成的,课程也是如此。谈到一门课程总涉及到六方面要素。一是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应符合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二是课程的理念。它是课程的灵魂,决定着课程具体的知识安排,也决定着学校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师的教学方法等。三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它是课程的核心,不同的知识体系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同时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也会提出不同的要求。四是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教学的方法与手段等,不同的教学模式要求不同的教学资源和教师。五是课程的教学条件。包括教材、课件、网络资源、试验及实验资源,以及其他辅助教学设施等。六是师资队伍。教材和教学资源要靠教师开发。教学活动最终要靠教师实施,故教师是将各种课程要素联系起来的中枢。这六方面在精品开放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中都有明确的体现,指明了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具体工作。

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关键。要制定好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培养一支思想和业务素质过硬、学术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结构合理的教师梯队,尤其要重视学术(或课程)带头人和教学骨干的选定和培养,要特别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明确培养青年教师是老教师应尽的职责,做好传、帮、带工作。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建设主要包括课程内容设计、教学内容安排以及实践教学的设计。课程内容要符合专业教学实施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并且要与时俱进,不断地更新和改革课程内容,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整合优秀教改成果。

教学条件。教学条件建设主要包括教学实验、教学文件、教材建设和选用情况等。编写或使用精品系列教材、包含多种媒体形式的立体化教材。要通过课程建设,使教材、教学参考书、实验和实习指导书等在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取得明显效果。实验室仪器、设备等要满足教学需要,扩大使用面,提高利用率。要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鼓励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和研究性实验项目,鼓励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要适时完善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文件和教学管理制度等,并注重提高教师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包括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和考试方法的改革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情况。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要实行教考分离制度,采用试题库进行命题。在教学实践中,要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突出实效性。

课程特色。课程特色是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指标。课程特色指课程的特点和独到的特征,如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上的重大特点,这种特点应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特点应是动态的、发展的、先进的。

四 加强精品开放课程网站建设,完善网络教学资源

教学网站建设是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中极其重要的环节。精品开放课程网站是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和评价的窗口,也是精品开放课程网络化在线学习的平台;是精品开放课程示范 辐射的载体,也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媒介。精品开放课程网站具有资源丰富、交互性强、易于维护等特点,既能够为教师提供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课程教学资源,又能够在网络教学环境中向学习者提供大量的主题学习资源和协作学习交流工具,让教师和学生广泛参与,网上互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要精心设计精品开放课程网站,使其真正成为功能齐备、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的教育平台。精品开放课程网站的主要功能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为教师提供优质教学资源。精品开放课程网站能够为教师提供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本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视频、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课程教学大纲等,这些都可以通过教学网站加强教师间的交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第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网站为学生创建了一个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建立起了一个由以教为主变以学为主的教学平台。学生可以通过教学网站在线学习,也可以下载课件、作业等学习。有能力的同学可以提前学习,上课没听懂的同学可以重复学习。教师还可通过教学网站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在网站中查找资料,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网络技术的实时性和可交互性,可以为师生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在一个完整的教学网站中,一个功能完善而且能够发挥作用的交互平台是必不可少的。课程教学网站通常涉及下述几种互动方式:(1)上网访问方式。教师在网上适时精品开放课程信息、作业题、模拟试题和在线测试题等,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直接在网上完成作业或测试后,发回网站服务器,由服务器直接评判并将评判结果发回学生。(2)电子公告板(BBS)方式。学生可以把需要解答的问题张贴到电子公告板上,教师在公告板上作答,其他学生也可通过公告板看到问题的解答。(3)电子邮件方式。学生注册后,可获得教学网站提供的电子信箱地址,师生之间通过E―mail讨论问题,提交批阅作业等。

第6篇: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范文

摘 要:本文讲述互联网+时代基于互联网+教育的共享资源课程建设与改革。主要内容包括:教学模式改革、微课制作要点、在线考试和在线测试系统、答疑BBS系统、课程资源等内容。

关键字:微课;课程平台;共享资源课;答疑系统;考试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2.3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作为教育信息化的组成部分的精品资源共享课也应紧跟时代脚步,不断发展与升华。利用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本质就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整合到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各个环节:主要包括: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与手段、知识传播的途径载体等等。其中教学模式又是新的资源共享课的核心内容,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中的一套方法体系。

传统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往往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的浏览和使用情况、资源的下载和利用情况。充分融入现代化网络技术背景下的资源共享课更注重教师和学生、教师和教师、学生和学生,甚至包括社会技术人员在内的多位一体的交互式学习和探讨。这种新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新内涵不仅包括原有的内容,而且融合了在线答疑系统、在线测试系统、微课、微信等新形式、新技术。它解决了传统精品资源共享课互动性差的问题。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a) 提出了一种新的职业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新内涵;对传统教学模式、传统精品资源共享课进行了发展和补充;

b) 新内涵对教师和学生具有更高的知识要求,信息时代赋予人类“信息型认知结构”,客观上要求教师必须将课程的组织形式、讲授方法、传播载体符合信息技术的客观要求。迫使教师不断改进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客观上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知识水平;

c) 新内涵要求精品资源共享课具有更高的互动性,教师可以即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学生也可以即时通过在线答疑BBS、在线考试平台了解自己知识掌握情况和寻求学习上的帮助。这种互动是真正意义上的互动,是双向的。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内容:

教学模式改革:将微课应用于教学模式,以构建主义为主导思想,教师把优质的教学资源,特别是授课视频上传至课程平台,学生通过课程平台进行学习。学生通过平台进行在线学习,并且完成课后测试。学生根据测试结果了解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学生还可以根据学习效果选择重复学习。教师的功能是学习的组织者,疑难的解答者。学生在课堂上对学习内容进行答疑,还可以通过共享资源课答疑平台进行答疑。

这种基于微课的教学模式不仅培养学生先学的思想,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还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将重难点直接呈现出来,微课的优点还在于可以将学习视频反复多次播放,可以进行点播,回看。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学习的难度。

微课的组织:“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微课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或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适用对象分析,微课的学习者的水平决定了微课的难易程度,一般来说微课不宜太难,一个微课应该在10到20分钟之间,主要讲述一到两个知识点。教学内容分析:每一个微课的内容都是服务于宏观的课程的,因此微课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为课程服务的。教学目标:微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通过某次微课的学习应该达到怎样的学习目标。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录制了约25个微课,并将在以后继续录制约15个微课。

在线测试和在线考试系统:在线测试系统的功能在于每次微课学习之后的课后测试,基于此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W习状态。因此在线测试系统的试题库必须按照微课的知识点来组织。在线考试系统则是将微课的全部知识点试题化并保存到数据库表中,通过按照顺序、随机、均匀抽题产生试题。在线考试系统的试题要做到覆盖广、知识点比例适当、题量多、题目科学等要求。

答疑系统:答疑系统采用在线答疑平台,这是微课平台的一个子系统。主要负责搭建起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在线答疑系统具备三个优点:首先,学生不懂的问题可以即时在系统中提问。教师、社会技术人员或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各抒己见、百家争鸣;有利于营造一种学术交流的氛围;其次,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第三,通过该平台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第一手资料。

教学资源建设:传统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包含教学课件、考试题库、实验指导书、课程标准、教学改革。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和课程整合背景下的课程建设也毫无例外地包含这些内容。

精品资源共享课平台功能:

精品资源共享课平台应该具备操作简单方便、互动性强,具有上传、下载、播放等基本功能。例如: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课程组正在建设的课程平台,将具备视频课程在线播放、下载、在线答疑、在线测试等功能。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课程组成员开发的精品课程资源平台采用Linux+Apache+Mysql+PHP架构,LAMP是目前最流行的网站开发平台。

互联网+时代到来,职业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将微信、微课、微博、考试系统、答疑系统、课程资源整合到交互性极强的课程资源平台。我们相信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将会迎来质的变革。

参考文献:

[1]高文,《教学模式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9;

第7篇: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范文

关键词:C#;程序设计;精品课程

中图分类号:TP312.1-4

教育部于2003年就开始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2005年明确了精品课程的概念,所谓的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2007年4月,教育部高教司刘桔副司长指出,希望各高校对“质量工程”中的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进行认真研究和交流,加强对精品课程优质资源的推广应用,实现资源高度共享。

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为实现精品课程优质资源的共享,制作一个优秀的精品课程网站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C#程序设计》为研究对象,充分发挥课程网站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对网站的建设标准、内容需求分析、课程网站等进行设计,使《C#程序设计》精品课程网站达到课程教学资源的高度共享。

1 建设标准

精品课程网站能够实现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除了共享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外,学生学习资源的共享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目的,即学生能够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通过网站实现在线查阅课程的最新内容、下载课程的教学课件、播放课程的教学视频等需求,并能进行在线答疑。所以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建设标准,在整个网站的建设中,充分考虑到学习网上资源的主体是学生。

精品课程网站应能实现吸引学生,使学生从课堂中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课后的主动学习者,通过网站自主学习必须、必要的知识外,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本网站中的教学课件、教学案例、上机实验有助于学生掌握C#正确的编程方法和理论知识,丰富的学生作品能在学生中形成比拼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2 内容需求分析

《C#程序设计》精品课程网站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运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根据本网站主要使用者划分成学生、教师两大模块。其中学生模块主要是功能是查看网站中的内容,包括课程设置、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内容的选取及组织、教学条件、教学资源(课程标准、教学课件、教学案例、教学视频、上机实验、作业习题、学生作品等),另外设置一在线互动,学生除了能够运用在线自测模块进行自我学习情况的检查外,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在问题讨论模块中和教师进行交流,教师回复后学生也能及时看到回复;教师模块主要涉及收集与整理各类教学资源,包括本课程的电子教案、视频、课外资源,使各类数据资源不断更新,以及及时浏览问题、回复学生等。

3 精品课程网站系统设计

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应该具有良好的实用性、易维护性和安全性。为达到此要求,系统设计如下功能:(1)查看课程概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特色创新等;(2)下载课程标准、教学课件、教学案例、教学视频、上机实验、作业习题、学生优秀作品等;(3)管理员通过后台对教学课件、教学案例、授课视频、在线自测等学习资料及课程标准、常见问题等进行动态更新。

3.1 精品课程网站系统的组成

根据用户的需求,将本精品课程网站系统分成两大模块:前台浏览模块、后台管理模块。

前后台系统结构图如下图1所示:

图1 前台系统结构图

3.2 页面设计

3.2.1 首页设计

首页作为整个网站的门户其作用显而易见,首页的版面布局既要独立于其它页面,又要有连接各个子页面的链接,更要体现整个网站的统一与和谐,页面上要有文字、图片,并适当添加动画,做到动静结合,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

3.2.2 其它页面设计

其它页面的设计必须在整体上与首页风格一致,布局一般分为顶部、左边的树形嵌套结构的链接、右边的主要内容及底部4部分。其中顶部及底部都可以与首页相同;左边的树形嵌套结构要做到模块划分清晰,链接结构的内容和顶部横向的一级导航栏有所区别,避免相同内容的堆砌,条理杂乱;右边的主要内容则是该页面的重点,显示内容时同样注意要图片、文字的混排及统一。

3.2.3 色彩设计

对于教育类网站的设计,应既能体现知识性及科学性,又能体现趣味性。和传统的课堂授课相比,网站的优点在于可以通过添加色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C#精品课程网站的主色调采用了宝石蓝,给人以宁静、平和、淡雅的感觉,网页中的文字、图片、动画的色调设置也符合网站的主体风格。

图2 C#程序设计精品课程首页

4 结束语

C#程序设计精品课程网站建设是个长期的过程,从准备建设到完成,除了积极准备网站上的呈现内容外,还就网站的框架、主体风格进行合理设计,一些关键性技术通过查阅学习资料、寻求其他人员帮助最终能够实现。

运用C#程序设计精品课程网站,学生一方面能通过开放性资源进行学习,另一方面能及时地将这门课程的不足之处等信息反馈到学校相关部门,老师则能通过交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及手段,正确地回答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让学生更能全面地理解知识,从而使学生提高学习此门课程的积极性,达到建设精品课程网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祥,刘海波,刘璞.C程序设计精品课程网站开发设计[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

[2]顾保磊,吴云.高校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研究[J].软件导刊,2014.

[3]张月琴,李强.智能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7.

第8篇: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范文

【关键词】 高职 精品课程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转型升级

随着《教育部关于精品开放课程的实施意见》(教高[2011]8号)和《教育厅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教高[2012]2号)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全面进入精品课程向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转型升级与发展阶段。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精品课程《纳税会计实务》亦在此改革潮流中进行了转型升级,进一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加强课程精品资源库的建设,延伸高职教育走内涵发展道路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精品资源共享课内涵

精品课程建设在我国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重评审、轻使用、资源建设滞后、共享性较差等各种现状,精品课程资源的利用率越来越低,精品资源共享课就应时而生了。

精品资源共享课是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继承和发展。教育部指出,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旨在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着力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相比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而言,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课程受益面更广。受益对象由单一服务教师转变为同时可服务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学习者三个层面。二是课程开放度更广。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各种新媒体应用实现精品资源的充分开放,网络无限共享。三是课程目标更广泛。课程建设目标要基本覆盖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服务。四是课程建设资源更丰富。不仅对基本资源建设项目进行增加,同时还增加了拓展资源,如案例库、素材资源库、实验实训系统、试题库系统、作业系统、在线自测/考试系统、课程教学、学习和交流工具及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建设的网络课程等。五是课程建设技术要求更高。教育部专门了《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对课程建设的各项指标、数据和资源等做出了更高更具体的技术要求。总的来说,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关键旨在内容精品、资源丰富、全员共享。

二、《纳税会计实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思路

《纳税会计实务》是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是基于会计工作中税费计算与申报核心职业能力而开设的课程。其前身是《税法》,后更名为《纳税会计实务》。该课程不仅介绍了我国相关的税收法律制度,同时也融入了各税种的税费计算、纳税申报和会计处理内容,2013年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该课程内容共分为纳税工作流程认知、流转税纳税实务、所得税纳税实务、资源税纳税实务、财产行为税纳税实务五个学习项目,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其先修课程为基础会计实务、初级会计实务,后续课程为财务管理实务、专业综合实训等。

《纳税会计实务》刚被学院评为精品课程并准备进一步完善课程建设时,就遇到了按照教育部要求由精品课程向精品资源课程转型与升级的课改大环境。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是基于精品课程转型和升级的过程,需要对原有的资源进行重新地整合。课程建设需要突出精品、资源、共享的内涵。鉴于此,课程组成员积极组织对教育部关于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要求相关文件的学习,积极构建新要求下的课程设计理念。对课程服务对象进行准确定位,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优化教学内容,基于工作过程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配备合理的师资队伍、实施有效的管理机制,使课程首先成为精品;同时持续更新基本资源,丰富拓展资源,并加强信息技术的利用,使课程资源得到有效的传播与共享。

三、《纳税会计实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实践

1、优化课程设计理念,合理设置课程

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服务对象从单一服务教师扩大到可同时服务教师、学生甚至社会学习者。这种服务对象的转型不仅体现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还表现出了高校服务地方的功能,为构建学习型社会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基于此,我们及时更新课程设计理念,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校企合作,以实践中的具体任务为驱动,基于工作过程共同研究课程教学内容,合作开发课程,形成“任务序列、领域嵌入”的课程内容结构。

具体来说,在进行课程设计时,一方面根据“谁纳税、对什么纳税、纳多少税、怎么纳税”的实际工作流程,将企业会计在处理纳税业务时的工作分解为:识税(各税种构成要素)、算税(税率、公式、税额计算)、报税(申报程序、表格等)、缴纳(过程)、账务处理(会计核算)等五项主要学习性工作任务;另一方面为了处理好不同税种工作业务特殊性的学习,并确保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又将企业实际进行纳税时的工作分解为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财产行为税(房产税、车船税、契税、印花税等)等四类主要学习性工作领域,并将算税、报税、缴税、账务处理四项工作分为嵌入到上述工作领域之中,形成18个学习任务,从而构建了“任务序列、领域嵌入”的课程内容结构,并突出重点(流转税、所得税),消化难点(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既符合学习认知逻辑,又应对了实际工作过程的逻辑。

2、优化课程建设团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合理的师资队伍是课程建设及实施的关键,直接决定课程建设的成功与否。在人员结构上,我们除了吸收具有多年相关课程研究及教学经验的课程负责人外,还引进了来自企业的具有多年财务、税收工作经验的高级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负责分析岗位需求及开发课程项目;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教师,负责各种教学素材的制作以及学习平台和课程网站的建设。同时,我们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支持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进行顶岗锻炼以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此外,课程组成员应经常开展集体备课、听课和评课等教学研究活动,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提升教学业务能力。

3、建立有效管理机制,持续丰富更新资源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资源分为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基本资源要能充分反映课程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主要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课程教案或PPT、重难点指导、习题作业、政策法规、参考资料目录和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等资源。拓展资源要能够体现课程教学特点、建设优势和特色,要能应用于各教学与学习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是比较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如案例库、素材资源库、在线自测/考试系统、试题库系统、演示/虚拟/仿真实验实训系统、作业系统、学习和交流工具及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建设的网络课程等。《纳税会计实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中,全面配置和应用了基本资源,反映课程改革成果,支撑专业教学,展现课程团队风采;为兼顾不同学习者的需要,还设计了在线自主学习系统、在线仿真实训系统、在线作业系统、在线考试系统和在线交流问答系统拓展资源,帮助学习者能更好地自主学习并检验学习效果,提升整体学习效率。同时,课程组严格制定课程建设规划,建立课程每学期定期更新以及根据国家政策法规变动不定期更新管理机制,并将课程调整、资源更新、学习平台维护等形成制度文件,从而保证课程资源的时效性以及实用性。

4、加强信息技术利用,充分实现课程共享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让精品教学资源广泛而深入的共享到教与学中,服务于学习型社会,创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在线学生和社会学习者构建一个有效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十分必要。《纳税会计实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中,一方面全面建设课程资源网,提供和共享各种学习资源;另一方面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移动终端的普及,结合百度云、微信等平台设计开发适合移动媒体的学习资源,应当加强教者与学者之间的交流,增加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易用性、有效性、共享性和普适性,实现再学习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蓝洁、方绪军:对高职类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2).

[2] 刘瑞荣、李志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思考[J].教育,2014(14).

[3] 徐洲峰:精品课程转型升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研究[J].科教导刊,2014(2).

[4] 肖安东、郑路:高校进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1).

[5] 曹乃悦、刘红娟: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与有效性探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2).

[6] 林坤:校企合作共建精品资源共享课[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3(3).

[7] 王娟、孔亮:精品课程研究主题衍变及其对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13(8).

第9篇: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范文

关键词:微型计算机;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应用

2003年~2008年间,我国教育界开始应用启用教学改革工程以及高效教学质量,相关部门明确指出,精品课程属于特色优秀课程[1]。如果想要建立一个有质量的精品课程网站,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确定精品课程网站应该具备哪些功能,还需要对功能进行相应的分析,并且需要规范相应要求,此外还需要确保网站的特色、功能以及实用性。本文以C语言精品课程为研究的对象,对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旨在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网站在教学中的作用,为师生提供优秀教学资源与学习方法。

一、设计精品课程网站遵循的原则

建设精品课程网站应该以学生的需求作为设计的重点,并且需要注意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建设该网站的主要目的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此同时,网站内的教学内容需要具有实用性,能够让学生在线学习、在线交流以及课后学习。

1.1以学生为核心。建设精品网站的主要目的就是共享资源,共享的资源主要包含:教师智慧共享,例如创新、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方法;学习资源共享,例如有质量的参考资料、教学课件以及在线教学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教学的质量[2]。精品课程网站设计的理念就是让学生成为网上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以及对知识的求知欲。例如,相关工作人员可将C语言课程和本校的精品课程网站实现连接,学生能够通过校园网来进行在线沟通和交流,并且还能够使用最新的教学视频、名师教学录像以及高质量的复习资料,从而能够提升教学的质量。

1.2网站设计应与现实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相关工作人员在设计精品课程网站的格局和风格时,需要保证设计的程序和现实教学的内容紧密结合,做到以学生为核心。并且在安排网站内的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时,需要注意学生创新思维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1.3坚持实用性原则。精品课程网站包含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及时上传最新教学视频,让学生能够进行学习,此外,还需要在网站的不同栏目中上传多媒体授课视频、练习题、相关课程的题目、习题的答案、经典案例以及经典习题等有效的学习资源。网站设计者不但需要向学生介绍C语言知识体系、参考资料以及参考答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课程的特色,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对学习的效果进行总结,从而能够让学生通过精品课程网站学习到有用的知识。

1.4交互性。交互性设计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参与度及主动性的提升。在优质的精品课程网站中,精品课程可为学生提供远程教育服务,对促进不在同一处的师生交流具有积极作用。在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与实现中,应使用不同的交互方式,如留言板,这对加强师生之间、教与学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1.5教学资源应用。在建设精品课程时,收集与整理网络教学资源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资源存在有形与无形之分,可直接使用的资源,称为有形资源;包含在课程建设中的教学思想、理念及方法,则属于无形资源。在对教学资源收集与整理的过程中,应始终以满足课程教学需要、资源丰富与实用为前提。在C语言精品课程中,课程模块、素材资源以及教学支撑平台,均属于教学资源范畴。其中,教学大纲、课外资源、课程案例以及Flash视频、教务部政策与文件、教师的电子教案等,均可称为素材资源,而在线多媒体课件、在线教学视频及扩充资源等,则属于课程模块的内容[3]。

二、实现网站关键技术

2.1网站模块。在制作网站的过程中,大部分的页面均具有相似之处,例如网站的导航、LOGO、版权信息、字体大小、字体颜色等。上述内容均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每个网络页面均需要重新操作,严重影响设计网站的效率。因此需要将页面中相似的内容放进网页模板中,在设计网页时套用设计好的模板即可。

2.2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属于精品课程网站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主要是应用图文技术来向学习者传授知识。在C语言课件教学中,各个章节的教学内容都是由教师进行讨论之后确定的,其包含习题检测等方面内容,能够让学生自行进行查漏补缺。此外,在网站中需提供多个类型的编译器,告知学生安装下载的方法和步骤,为学生设计在线能够实现编译以及执行的环境,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操作。

2.3教学录像。在精品课程网站中应用教学视频,能够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教学录像属于网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远程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常在精品课程中上传的教学录像均需要拥有良好的听觉以及视觉效果,能够让学生在浏览网站时获取视觉上的喜悦,从而能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学的内容。教师教学视频以及Flas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教学的质量。为确保教学录像能够正常、流畅地播放,在进行教学录像时应该应用AVI、ASF以及RMVB等格式,在对外视频时,还需要考虑服务器,让视频能够实现实时播放、下载和播放能够同时操作,从而能够让学生自由进行课程点播,选择需求的授课内容。

2.4网站更新及维护。为确保教学的质量,精品课程网站需要定时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更新。更新的内容不但需要有理论课程,而且还需要有实践课程。在网站内的实践课程逐渐变得丰富时,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以及相应的应用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因此及时对网站内容进行更新以及维护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相应的公告栏中展示出教学的内容以及程序设计动态。一般情况下,C语言精品课程网站中会应用到较多的技术(ASP、NET、HTML等),而对于数据库的应用主要是更新网站的动态等内容,以便学生能够在线进行学习和交流。

三、提升网站利用率的方法

网站建设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与心力,若建成后未能加以利用,则会失去其价值。为了提高网站的利用率,可考虑采用以下措施。(1)积极建设交互式平台。充分利用“网上答疑”模块的作用,并注重多功能模块的开发,如在线习题库、信息公告、在线讨论聊天等,为师生搭建起交互式的在线交流学习平台。通过该类平台,学生能够即时了解到课程公告、课程作业,并能在平台上与其他同学或教师讨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课堂疑点,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点。另外,学生还可利用该类平台进行在线习题练习,检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则能通过该类平台及时公布消息、上传习题,增强学生的交流,促进学生思考。(2)建立激励机制。针对精品课程网站访问量低的问题,应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以提升学生对网站资源利用的兴趣及主动性。开发设计网络平时成绩统计功能的模块,由系统管理员为学生注册、建立个人账户,教师可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学生的在线学习时间、讨论区发言活跃度、作业提交等情况,并对其成绩打分,而该成绩直接纳入期末考成绩,在总成绩中占一定比例。或者,对综合成绩较好的学生给予学分奖励。通过这些措施,提升学生对网站资源的利用率。

四、小结

综上所述,在微型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的时代,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与应用具有较高的价值。学校应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的优势,建设起优质的精品课程网站,定期更新与维护网站资源,注重对网站功能的完善,并采取相应措施提升网站利用率,提高学生的课外学习效率,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屈建萍 冯英伟 牛立蕊 单位: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杨运强.DIV+CSS布局在精品课网站建设中的应用[J].软件工程师,2013(06):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