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精品课程建设范文

精品课程建设全文(5篇)

精品课程建设

第1篇:精品课程建设范文

1.精品课程建设促进学院内涵建设

学校的任务毋庸置疑就是培养学生,为社会发展服务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建设人才的平台,而培养人才的关键就是学校的课程教学。课程建设对于学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能够明确课程体系,整合教学资源,提供完备的教学资料和学生学习资料,还能够提供教学互动的平台,能够统一教学标准,统一考核标准,为学校的同类课程标准化教学和考核提供有力的保障。

2.树立专业发展目标

专业建设的实质就是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建立,人才培养措施的设计。专业的内容和区分实际上就是专业所包含的各类课程,如果把构成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而进行有机的整合,这对专业的建设无疑是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建设成联合精品课程后每门课程的开设都不是孤立的,课程之间相互贯通,相互呼应,知识结构和体系会更加紧凑和完整。专业的发展目标会更清晰和明确,专业的岗位定位及职业能力都会融入到课程中,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而建立该专业所涉及领域的知识结构和行动能力。

3.提高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非常庞大的工程,课程建设需要大量的素材和资源支撑,精品课程建设不是一名教师所能完成的,需要教学团队合作进行。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都是以教学为主,科研工作基本为零,教师之间也很少有机会能在同一个平台一起完成一件事情,缺乏合作和沟通。精品课程的建设正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合作,各负其责,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在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要搜集大量资料,对该课程所涉及的所有东西都要接触和熟悉,在这个过程中本身就让教师对该课程有了更深的认识,对该门课程以后的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精品课程网站也成为课程教学有力的资源平台。

二、精品课程建设的流程

精品课程的开发流程没有统一的标准也没有固定的步骤,但是不管建设什么样的精品课程,课程的建设都要以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为依据,脱离评审指标的精品课程建设是不会被大家认可的。在建设精品课程之前如果能够理清思路制定好实施步骤,会大大提高效率少走弯路。电气工程系(以下简称“我系”)在9门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都事先制动好了详细的流程图。建设精品课程之前首先成立课题组,由系主任牵头,以思维活跃、文件搜集能力强的教师和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思路清晰、熟悉课程内容的任课教师为小组成员。课题组共同制定好开发流程和具体实施的阶段时间表。以我系2012年精品课程建设为例,小组讨论制定的时间表

1.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精品课程的建设肯定要服务于教学,服务于专业,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依据和总体指导。精品课程的建设肯定要进行一定的课程改革,这样就要重新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而且要在精品课程建设之前就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山东工业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是教务处与科研处负责,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要科学谨慎,要有专家指导,要有企业调研,要根据具体情况,按照有关精神,按照基于工作岗位、工作过程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在修订过程中要体现联合申报课程的总体性,课程内容和能力培养要与精品课程建设内容相呼应,相一致。我系在精品课程建设之前分别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科学的修订。

2.制定精品课程建设框架

精品课程建设要有系统性,开始具体建设之前要对总体有一个详细的设计和规划,也就是要有一个具体的框架。我系在进行精品课程建设之前,共同讨论和制定了每门课程的总体框架,这样在建设中会更有目的和效率。设计精品课程框架的前提依据就是评审指标,课程建设的内容要把评审指标的内容完全包括进去,还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制定有特色和亮点的栏目,比如在制定岗位对接实践的课程时就加入了“顶岗实习动态管理”栏目和“岗位明星展示”栏目,在创新培养课程中加入了第二课堂的内容等。具体做法是每门课程建立相应文件夹,每个文件夹都要编号对应网站的位置,对应每一项评审指标,文件夹里面建立空的word文件,每个文件都是具体的支撑材料,在建设过程中就要完善这些文件,当所有的文件都完成时精品课程的总体结构也就完成了。

3.教学录像和说课录像的录制

2011年山东省精品课程建设明确规定,教学录像上网率要超过课程内容的50%。课程教学录像的录制可以说是精品课程建设中工作量很大的一项工作,我系为此购置了多台摄像机,平时也不断积累视频素材。课程录像的基本要求是要清晰流畅,主讲教师语言简练,思路清晰。根据课程标准详细制定录像内容和时间,最好老师与学生统一着装,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场所,比如理论教学可以在教室,上机指导可以在机房,实验教学在实验室,边讲边练可以在特定的实习实训室等。视频制作要精良,一门课程要统一片头,教学录像要体现教学内容的合理性、教学方法的先进性。我系在录制教学录像时要求所有课程按着“六步教学法”来进行,具体步骤是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在录像中每个环节要清晰体现并用文字注释。说课录像的录制要有一定的专业性,一般都是找专业的视频制作公司来录制。课程负责人的说课录像就是对课程建设的总体描述,是评审专家必看的内容之一。说课录像中主要内容要包括课程名称、学时、定位、建设背景、课程内容、课程设计、教学实施、保证教学质量的方法、网络资源建设等。视频的制作要呈现动态画面,要有解说,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切换,要有音乐背景,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增加课程趣味性和亮点。

4.精品课程网站的制作

精品课程网站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再好的内容,再丰富的资源也要用很好的方式展现出来,精品课程建设的最终产品或表现形式就是网站。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专门的教师来进行网站的设计和开发,这样可以锻炼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网站的建设要由课程负责人提出想法,包括网站的框架及要达到的效果。2012年我系申报的是5门课程的联合申报课程,所以网站的总体是由6个网页构成的——1个课程总体网站和5门课程的分网站,6个网站之间可相互切换。总的来说,就是5个课程网站总体风格一致,网站色彩有区分,相互之间有关联。

三、精品课程申报书与优化整合申报书的填写

精品课程建设申报书的填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如果把申报书里的内容填完了就说明该门精品课程70%的工作量已经完成,其余的事情就是把需要用到的内容从申报书里复制出去就可以了。申报书是课程建设的浓缩,填写注意事项如下:

第一,要注意前后呼应,保持一致;第二,内容要全面,第三,文字要精简;第四,表现形式要多样(图、表、数字等);第五,版面要规范、整洁,必要时开辟视频窗口;第六,佐证材料要充实,用原件扫描。联合申报课程每门课要填申报书,还要填整合优化情况表。整合优化情况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课程平台建设、结构重组、内容整合优化等方面情况;一部分是联合课程整合优化后的教学效果。填写整合优化表最为重要的就是要体现5门课程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要说出整合优化的意义和好处,还要给出具体的整合优化思路和具体做法,最后给出整合优化后的效果,对教学的促进和学生能力提高的证明。总之,不同的课程需要侧重的地方不一样,要体现自己的优势,规避自己的劣势,不要全是枯燥的文字叙述,要结合文字、图片、表格多种表现形式。整合优化表也是评审专家必看的内容之一,所以填写时要认真对待。

四、精品课程建设的心得与体会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需要整理大量的文件,制作大量的教学课件,教学录像和电子教案,有的甚至要出专用的教材。精品课程建设也不是短时间突击就能完成的,需要在平时的各种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积累素材,总结经验,思考方案;需要对课程改革和课程开发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可行性分析,或者要通过实践的验证,再形成清晰的思路和丰富的素材,素材主要包括大量的照片、视频和动画;还要有学校层面的大力配合,教务部门的详尽指导,学院的统筹安排。

总之精品课程建设是需要多人参与,多方配合的一项工作。教师通过参与精品课程的建设,能够更系统地了解课程建设的思路,了解课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还可以锻炼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能更深入了解职业教育的一些指导文件,也对职业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对课程改革有了全新的了解。改革的重心并非要否定知识、否定理论(当然需要根据新的原则对理论做出取舍),而是要突出实践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关键不是实践课时的多与少),用工作任务来引领理论,使理论从属于实践。

五、课程建设的展望

第2篇:精品课程建设范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精品课程;建设;意义;方法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校专业建设中的重点工作。在专业评价的大环境下,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提高专业教育质量,有助于提高专业评价,这样可以增强专业的竞争力与吸引力。对于环境艺术设计来讲,精品课程的建设,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内容。作为专业教师,要认识到背后的深层次内涵,然后思考建设精品课程的具体路径,找到合适的方法,推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进步。

1精品课程的内涵

所谓的精品课程,即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材课本、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学内容与一流教学管理的示范性课程。从精品课程的基本定义就可以了解,在教师队伍、课本教材、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管理五个方面达到一流水平,就可以达到精品课程的要求了[1]。精品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还涉及课外的一些内容。对于精品课程的建设,教育部早在2014年,就制定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就指出要提高对人才培养重要性的认识,加大教学投入,建立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2]。

2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精品课程的建设意义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专业教师应该清楚认识的事情。第一,能够提高教学效果。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对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实现优化革新,可以更加高效的向学生传递知识,从而确保学生对相关知识实现有效地掌握,让教学水平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第二,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建设精品课程,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同时,教材的开发与创新,也是对教师个人能力的锻炼。第三,提高教学活动的管控效果。在以往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教学管控的力度较为薄弱,没能对学生的学习实现有效地控制。而精品课程的建设,也需要同步优化教学管理,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得到控制[3]。

3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存在问题

3.1课程缺乏特色且内容局限

从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来讲,一般都是使用常规的教材,教学内容也是立足教材来进行构建。常规教材,并不是只有一个学校使用,不少学校可能会使用相同的教材。这样一来,就导致课程缺乏特色,不同学校都教授一样的内容。而且,教学内容仅局限于课本教材当中,没有从外部拓展引入其他内容。如此就造成了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实效性不高,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较浅,从而导致最终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4]。

3.2教学方法老套且缺少创新

针对当前的学生群体而言,他们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教学方法的感受,会直接影响自身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学方法新奇有趣,那么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会积极参与。如果教学方法枯燥无聊,那么学习参与的程度就会较低,学习积极性不足,这样对于课程知识的理解也会存在问题。所以,要想提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实现创新,打破传统老套的教学模式,构建新颖、有趣、多元的教学方法,让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开展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3.3教学管控的力度不足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还需要注重教学管理方面的工作,通过教学管理,才能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予以规范和引导,从而增强教学的效果。然而,目前不少教师并没有关注到教学管理这方面的工作。在课程教学中,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管理不足,对于学生出现的玩手机、睡觉等现象并没有予以制止。而在课外,教师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几乎处于缺失的状态,学生在课外是否进行了自主学习,课外学习效果如何,教师基本上不了解。对学生的学习管控不足,这就会给教学活动带来直接的影响,降低了教学活动的成效。

3.4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不高

除了以上存在问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问题,也是需要关注的。尤其是在精品课程建设的大环境下,教师自身的问题,会给精品课程建设带来很大影响。具体来说,目前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践能力较弱,很多教师一直从事理论教学工作,实践参与很少,因此虽然精通理论知识,但是却缺乏实践经验,这就难以对学生实践形成有效指导;二是部分教师对一些教学新技术、新方法缺乏了解,教学活动局限传统,没能将新方法、新技术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活动中,从而导致教学活动的整体水平不高。

4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精品课程的建设方法

4.1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并创新教学内容

课程教材和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直接的关系,教材内容是教学内容的核心。针对目前课程缺乏特色且教学内容局限的问题,需要立足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需求,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内容实现扩充,同时增强课程特色。第一,可以立足传统文化来构建校本课程。我国的传统文化非常丰富,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其中和艺术设计相关的元素很多。因此,可以从传统文化着手,将其中和艺术设计相关的元素提炼出来,构建校本课程,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配套构建,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这样既可以增强课程特色,又可以扩展教学内容,可谓一举两得[5]。第二,可以结合民间艺术,对本地的一些特色民间艺术资源进行挖掘,构建民间艺术课程,将其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结合起来,通过民间艺术元素,对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内容予以充实和优化。

4.2优化教学方法并提升教学趣味性

在构建特色校本教材的基础上,精品课程的建设,还需要对教学方法做出优化,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一些新方法、新技术运用起来,构建起全新的教学模式,让教学的效果可以更好。首先,可以大力发展线上教学。从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来看,线上教学是一个重点趋势。对于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也需要抓住这一要点,构建线上学习平台,拓展教学的空间。具体来说,要依托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建立线上学习平台,在其中设置预习、复习、练习、测评、交流等功能板块,让系统和微信、QQ这些手机软件对接,让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登录线上平台展开学习。其次,发展翻转课堂教学。翻转课堂,是一种以学生学习和练习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设置具体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根据学习材料展开自主学习,教师从旁给予点拨,帮助学生对专业知识吸收理解。最后,运用新媒体辅助教学。现如今,新媒体的发展非常迅速,并且取得了很多成果,如抖音、快手等短视频新媒体深得学生喜爱。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中,可以从新媒体渠道,拓展引入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3加强对教学活动的管控力度

环境艺术设计的精品课程建设,还需要注重教学管理的落实和强化。只有让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处于管理控制当中,才能保证教学效果达到理想水平。如果管控缺失,教学活动处于失控状态,可能会降低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在课内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班风建设,制定具体的课内学习制度,尤其是对玩手机、睡觉等行为要予以约束,并且和课程评价结合起来,使课堂学习行为和课程评价一体化,让学生能在课堂上认真参与学习;其次,在课外学习中,由于这个阶段属于学生的自主学习阶段,为了达到控制的效果,可以依托线上学习平台,通过线上平台,课后的复习或是练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并且在平台上提交练习成果。这样一来,教师登录线上平台,就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练习效果,然后针对学生提出指导建议,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问题,并且予以改进优化。

4.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水平

建设环境艺术设计精品课程,还需要关注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精品课程建设的整体效果。首先,需要针对教师加强实践练习,依托合作企业或是一些其他渠道,引导教师参与一线工作,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积累实践经验;其次,可以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培训,在培训中将一些先进的教学技术、教学方法传授给教师,让教师掌握这些新的教学技巧,这样才能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最后,还需要对教师加强考核评价,对于考核不达标的教师,要组织专门的学习培训,提高教学素养。

5结语

在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中,建设精品课程,是新时期的一个重要任务。作为专业教师来讲,要认识到精品课程的内涵与建设意义,抓住当前的教学问题,从特色课程构建、教学方法创新、加强教学管控这些方面着手,全面推进环境艺术设计精品课程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郭绯绯.“双一流”背景下高职环境艺术设计特色专业建设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54(07):70-71.

[2]荣明芹.环境设计专业创新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190(03):156-157.

[3]袁润娟,刘飞.理工院校中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资讯,2019,17(13):148-149.

[4]吴丹波.专业基础课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探讨[J].中华传奇,2019(09):21-22.

第3篇:精品课程建设范文

一、声乐心理学课程的内涵

声乐心理学在声乐学科课程建设中具有自身的特点,在声乐心理学精品课程建设规划时从其独特内涵着手,探索它自身的发展规律,来更好地建设声乐心理学精品课程

(一)声乐心理学有自身的特点

国外专家学者对声乐心理学的研究最早始于1932年,主要集中在对于器乐和人声知觉空间上的联系,声乐心理活动大多相对于听觉方面的。对于歌唱方面的心理研究涉及的不多。我国第一个提出声乐心理学是徐行效教授,提出建立“声乐心理学”新学科对于声乐心理学以及声乐科学体系理论的研究属于新型的交叉学科。分析心理学和声乐科学体系思想之间的关系,从符合科学发展和交叉科学发展的战略性思想中探索出声乐心理学的创新性学术价值。这些创新学术思想,在国内逐渐得到广泛认同,并对我国声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并逐渐建立起系统的、科学的声乐心理学体系。声乐心理学从人的心理因素出发,针对声乐学习者和声乐表演者的特点,以心理学学科为理论基础,结合歌唱实践,探究声乐学习者和声乐表演者的心理活动规律,掌握其活动规律,为声乐教学服务。

(二)声乐心理学精品课程要理论联系实际

声乐心理学精品课程的建设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精品课程中探讨的很多问题都是实践中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如观众审美情趣、演唱者舞台恐惧症、声乐学习者挫折心理、市场的激烈竞争对声乐学习者心理影响、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人际关系处理等,是每一个声乐专业的学生必须要面对问题,声乐心理学在这些方面都进行了细致的描述,提供了坚理论依据和有效地解决方法。声乐心理学精品课程要掌握大量的与学习歌唱相关知识和演唱案例,歌唱心理实验相关理论和数据。声乐心理学精品课程需要较强的操作能力,声乐心理学精品课程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而是要对声乐心理学的原理,形成一些实际操作步骤。如演唱动机、声乐知觉、兴趣培养、观众审美、视听需求与审美习惯对歌唱者心理变化的影响。又如在演出、比赛中怎样控制不良情绪,平时学习中怎样与老师进行交流,怎样克服学习中遇到的挫折等,教与学的不同身份和工作特点对学生心理和声乐教师心理的影响。从个性到共性、从特殊到一般、从个别到普遍、从理论到实践,设计多种学习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训练中掌握心理活动在声乐学习中的规律。

二、声乐心理学精品课程设置的创新

(一)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的创新

1.转变教学观念、提倡情感化教育大学教育是成年人的教育,成年人在精神意志和人格行为上都具有独立的性格,并且在情感上更为丰富。大学四年的学习中,既要掌握丰富的知识,还要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声乐心理学倡导情感化教育,“以情教之、用情动之”会在教育学生、激励学生时,有着意想不到的收获。声乐心理学教学应该在每一个环节中都充满了情感表达、人性解读、生活体验,增加感情化教育的分量,让学生的心灵得到生命的洗礼。声乐心理学的教学应发挥情感因素的辅助作用,要让学生得到充分地情感体验。在传授基础知识、歌唱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的情感引导,塑造优秀的品质。教学中始终充满人文情怀,是声乐心理学教学中的创新理念。

2.构建教学梯队、适应市场需求在声乐心理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中,根据市场需求,导入项目管理的理念。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精品课程教学质量体系的基础。精品课程的建设不能只靠一两个教师独立完成,而是需要一个结构合理地教师团队来完成。这个教师团队在职称结构、学科结构、年龄结构协调合作,并且形成一个专家教授领衔、组员合作的声乐心理学精品课程的教师梯队。担任声乐心理学精品课程的负责人,应该在声乐学科领域里具备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并且具有较强的组织协作能力,能带领这一教学团队完成精品课程建设目标。声乐心理学精品课程从市场需求入手,研究观众消费心理、用人单位的用人心理、人们的审美习惯等。该门精品课程必须调研市场,从市场需求出发并与市场形成良好对接,培养受社会欢迎的复合型歌唱人才。

3.拓宽教学范围在教学中强调情绪情感、演唱动机、感觉知觉、增加声乐审美心理、歌唱服务意识、观众的审美习惯、处理人际关系、声乐工作者的心理保健等方面的内容,拓展声乐心理学的教学范围。同时,加大声乐心理学应用教学力度,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并开发相关的声乐心理学精品课程实践教学,提升声乐心理学的理论高度和深度。

(二)声乐心理学精品课程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创新

1.构建网络环境下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声乐心理学精品课程的教学网络资源,把精品课程培养目标、教学大纲、电子教案、考试题库、多媒体教学课件、微课视频、演唱案例、心理测试等发在网络共享平台。便于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自主学习,加快其对精品课程内容的认识,提高教学效率。网络平台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之外随时随地和教师保持动态的信息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自主创新学习。重视信息化环境下的实践教学运用,研究如何在声乐心理学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化教学的方法和步骤。扩展学生的认知视野,帮助学生掌握在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表现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助于展现先进的教学内容,也会处理好内容繁多而课时少的矛盾。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教学过程,开发精品课程内容和实践教学是声乐心理学精品的必由之路。

2.通过演示、进行实证教学演示具有非常直观地心理效应,适当地运用演示法能使学生获得生动、直观地感知,通过视听觉刺激完成的,对理解抽象的声乐心理学理论有较大帮助。所以,在声乐心理学的教学中可采用的演示法通过真人体、人体器官模型进行实物演示,通过图片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幻灯、录音、多媒体进行电教化演示。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开拓学生的视野。声乐心理学实证教学通过一些案例分析来进行多方位的教学。在教学环节中引入与内容相关的演唱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兴趣。实证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有很大的作用,在某些技术难点的训练中,引用著名歌唱家的演唱案例论证,解释相关技术要领。教师在案例分析中的过程中要担任多重角色,给学生布置与所学内容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训练思维能力,掌握所学声乐心理学知识。通过案例分析挖掘出新颖观点。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发言,也直接地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快速思维和科学决策的能力。

3.师生角色转换、进行互动教学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对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好的沟通需要通过教师和学生互动完成。互动教学就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信息交流发生的相互依赖的一种教学方式,是使师生在知识、思想、情感等方面的相互交融中实现共同教学目标。互动教学把教师对学生单一的横向影响,变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的、交互影响。这种交互影响是一个链状循环的连续过程。要求教师营造出师生互动的非常活跃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能力。作为声乐心理学精品课程的教师应该引领学生对声乐心理学资料的查阅引导工作,以扩大学生声乐心理学专业知识面,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发现的良好的教学情境。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对声乐心理学进行多方位的探究,并且让学生参加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让他们在科研课题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的方式一定要区别于传统的考试方式,评教评学效果以实际演唱能力为主,建立能力评价体系。评价分由几部分组成,将学生的全面素质所谓培养纳入评价体系。努力探索歌唱案例分析、声乐论文写作、演出项目设计等多种考试形式,考核学生理论和实践结合运用得能力,使学生个性和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1.进行演唱案例分析演唱案例要富有典型性,最好是教师或者同学中的典型的演唱会案例。而且案例本身要从各个侧面、多种层次上动态进行。在这种多样性案例的基础上找到一些重要的结论,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个案例演唱工作实践经验的浓缩,这样可以让学生们利用最短的实际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经验,使他们能尽快适应在将来的演唱实践工作。

2.培养学生论文写作水平声乐专业的学生往往只注重歌唱技术的学习,尤其是对声乐心理学理论研究和论文撰写还很缺乏。培养学生的声乐学术论文写作,在语言逻辑、思维能力、文字表达上得到快速提高。论文的选题应该符合音乐专业培养的目标,围绕声乐心理学内容拟定。论文写作对学生自身的专业训练和能力培养都会起到较好地作用。

第4篇:精品课程建设范文

关键词:课程建设;精品课程;人才培养

2001年教育部为促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出台了4号文件《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03年精品课程作为“质量工程”建设的先导项目在各高校启动,形成国家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三级课程建设模式。“普通心理学”课程2011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在三年的建设周期中,课程团队围绕精品课程建设的六大要素,即内容建设、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内容建设、机制建设[1],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突出整体性:从人才培养整体工作出发,科学定位课程

“普通心理学”课程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后续所有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在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和专业精神方面发挥着先入为主的作用。在课程建设之初,团队成员就达成共识,即不是孤立地将“普通心理学”作为一门课程来建设,而是将课程建设紧密服务于人才培养,为整个专业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为此,团队认真厘清了三个关系,一是“普通心理学”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二是与专业建设的关系;三是与整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关系。通过对三个关系的科学梳理,确立了“普通心理学”的课程地位,即奠定整个专业学习的基础,是专业基本功和专业精神培养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课程建设全程始终突出精品课程在专业内部建设的辐射作用。

二、体现先进性:优化课程教学体系与内容,强化专业精神培养

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教学内容的改革。有学者指出,精品课程要有“一流的教学内容”,即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和时代要求,以知识整合为核心,以内涵建设为重点,始终保持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系统性、前沿性[2]。不仅如此,从教学内容的内在价值看,正如教育家杜威所言,“一门科目在某地某时应该有一个为自己的利益供欣赏的善”,“如果一个科目从来没有因其自身而被学生欣赏过,那么它就无法达到别的目的”[3],因此,“普通心理学”精品课程不仅关注教学内容对学生知识建构、能力培养的作用,还十分关注是否给学生的学习过程带来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以及对学生人生的启迪,在优化教学体系与内容方面做了大胆的革新与尝试,改革后的教学内容体现出四方面的特征:

1.兴趣性。心理学是一门严肃的科学,但很多学生在进入专业学习前,都不同程度地对其抱有不正确的神秘感和好奇心,导致刚接触“普通心理学”、面对大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时,感觉抽象、枯燥,根本没有想象的有趣。因此增强课程的趣味性、稳定专业思想、培养专业学习兴趣是“普通心理学”课程必须面对的问题。为此我们精心设计并引入“课前三分钟———奇妙的心理效应”、“任务驱动学习———解密自己最感兴趣的心理现象”、“心理学与我———分析自己的心理现象”等环节和内容,带领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心理世界,感受心理学的魅力,解答生活中的心理谜题,发现心理学的科学价值,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专业学习真正满足学生求知和自身成长的需要。

2.专业性。专业性是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定[4],是一个专业立足和生存的根本,也是人才培养最朴素的目标。专业性的培养渗透于专业课程学习全程,每一门专业课程都肩负着专业性培养的使命。“普通心理学”课程的专业性定位于两方面,一是强化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原理都要进行深度解析,区分“专业理解”和“经验理解”的不同;二是培养专业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用心理学的专业视角去认识和分析问题,用专业的语言去阐述和解释问题,帮助学生树立专业精神、培育专业气质、夯实专业基础。

3.实践性。为强化课程的实践性,将实验教学部分从理论教学中剥离出来,单独开设,由两名青年教师承担实验教学,撰写了独立的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书。实验教学大纲中专门设计了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的综合性设计实验环节,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应用知识、迁移知识的能力;同时加强课程内实践环节的建设,设计了“你来讲”、“心理问题研究”等环节,由学生从感兴趣的问题出发,结合教材、作业和资料查阅,分小组合作承担部分内容的讲授,开展力所能及的研究性探索,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又培养了综合能力。

4.延伸性。为夯实专业基础,体现“宽基础”的课程价值观,课程建设中还注意到教学内容的延伸性,即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向下延伸到实际生活中,注重专业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贯穿“心理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同时强调心理学作为一门“幸福学科”,对学生自身发展、成长的重要作用和积极价值;向上延伸是与研究生考试相结合,把近几年的考研内容引入教学,一方面深化教学内容,一方面为部分考研学生提前奠定基础;在中间层面将教学内容与后续专业课程内容建立延伸联结,凸显“普通心理学”的基础性。

三、凸显有效性:遵循教与学的规律,改革课程教学模式

教学体系与内容整合优化后,紧接着面临的问题就是教学模式的变革。以往“普通心理学”的开课时间在第一学期,因课时较大,恰逢学生刚入大学,还处于高考后的松懈状态,学习方法、习惯等均不适应,所以学习压力较大,学习效果不甚理想,最初学习的挫败对专业学习积极性的打击不容小视。课程团队以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为指导,进行了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将整合后的“普通心理学”分为两段开设。一方面分解了学生刚入学的学习和考试压力,体现了教与学循序渐进的原则;另一方面有意识地边教学边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和资源利用的指导,帮助学生改变中学时期机械的、不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科学的知识价值观和学习方法的形成。这一改革收到良好效果,学生期末考试不及格率明显下降,整体成绩普遍提高,有效保护了学生专业学习的自尊心,极大增强了学生专业学习的自信。

四、彰显科学性:积极探索课程评价体系改革,以评促学教学评价

在教与学过程中发挥着诊断、导向、激励、调控等作用,科学的教学评价能有效促进教与学的过程,帮助师生明确教学进度、反思教学过程、检验教学效果、完善教学方式。但长期以来,教学评价被机械地视为“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的价值判断”[5],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学习动机激发、教与学的反思、学习策略运用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等动态的、过程性的因素,导致教学评价只重结果不问过程,与教学过程和教学价值生成相脱离,其作用被极大地削弱。为彰显评价的功能,切实发挥评价的作用,将教学评价内在于教学过程中,发挥其对教学的动态引领作用,从2012年起“普通心理学”课程逐渐摸索并形成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相结合的科学的评价机制,并将此模式全程贯穿、渗透于课程教学中,及时反馈,效果明显。课堂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教学观,以人为本,关注“当下的教学”,将对成绩目标的关注转为对学生发展过程的关注;同时,教学评价的多元化,要求教师对教学有更多的付出和责任感,作为学生学习的陪伴者、引导者和督促者,更多思考的不是如何“完成教学任务”,而是“如何教好”,怎样不断创新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对学生而言,虽然考试的压力有所减轻,但对学习过程的投入和学习能力的要求提升了,学生不再被当做“知识的口袋”,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发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随时关注并调整自己的学习进程和课堂表现,积累学习与评价“资本”。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有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对良好学风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发挥教育性:丰富教学资源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延伸学习优质的课程资源

在课程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可以为教学提供丰富的信息,又承载着学生知识建构、意义学习和能力发展的功能,同时兼具人文教育与丰富精神世界的价值。大学校园充满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学习资源:网络、图书馆以及各种信息源,但很多学生不仅不会利用大学丰富的资源提升自己,更不具备这种资源意识。由于“普通心理学”的教学对象为大学一年级学生,问题更为突出。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任课教师十分重视课堂和课外教育资源对学生的作用,不断积累和建立优质、丰富的教学资源。目前教学资源建设涉及五个系列,包括经典心理学影片、国外心理学教材、心理学必读书籍、网易名校公开课以及“普通心理学”国家精品课程视频等,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巨大的学习、阅读空间,同时教师还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内容中渗透与关联这些资源,在学生课内学习与课外资源学习之间搭建起桥梁,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丰富专业学习内涵,提升专业学习品味,挖掘学生专业学习潜力,强化了优良学风的形成,使专业学习丰富而充实,彰显了专业的魅力和大学生活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张晶.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144.

[2]柳礼泉.论精品课程的特征[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3):83.

[3][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秉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58.

[4]孟现志.高等教育的专业性[J].教育研究,2009,(2):94.

第5篇:精品课程建设范文

关键词:室内设计专业;施工工艺;规划策略

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规划建设

施工工艺精品课程是一门囊括施工工艺与装修材料、综合性理论与实训教学紧密结合的一门课程,该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在于教育学生充分掌握和了解装修材料的基本原理,特征以及性能,并教育学生熟练掌握施工工艺流程以及相关的技术要求,此外,施工工艺精品课程还要教会学生了解消防安全知识,环保材料,工程规范以及国家的相关技术标准等,并通过校外的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训教学以及施工工地进行现场教学,提升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将教育重心落在实践应用部分,进而帮助学生获取运用理论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施工工艺精品课程的初步规划思路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职院校在进行施工工艺教学的过程中要在基础知识传授的基础上重视学生自行设计的实际施工制作,让学生充分体会施工工艺实践的全过程,包含:设计方案制定、成本核算、材料购置以及工艺流程实施,教师需针对不同的施工工艺教学内容进行现场的演示,教育学生熟练掌握相关技术标准和工艺基本原理的同时,还能够熟练运用装修材料的安全知识、环保知识、加工技术以及材料特点等。

2以动手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规划建设

施工工艺精品课程规划建设的核心始终是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进行课程建设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引导的课程规划,设立亲验式、参与式、行动式、案例分析等实训教学方法,注重教学项目诱导和项目任务引领来激发学生对于施工工艺课程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了解装饰材料及施工工艺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其作用。在施工工艺精品课程规划建设的过程中,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重视产、教、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道路,努力探寻施工工艺教学的全新发展模式,为学生创造更加自由的发展空间和时间,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施工工艺精品课程的初步规划是在校内实训车间进行样板实践制作,教学过程中每个班以组为基本单位开展。第一步:学生以校内实训车间的空间框架为模板展开界面设计,并在设计中体现出顶棚、地面以及墙面造型等方面的结构工艺,由于每个班组间教学要求的设计形式不尽相同,因此,工艺结构和材料运用也都大不一样,这样才能够全面的实现室内施工工艺设计教学的根本目标,此外,学生彼此间还能够实现相互学习的教学效果。第二步:每个班组在老师的从旁指导下最终确定自己组的设计方案,并依照方案要求列出设计项目所需的粗制成本估算、材料所需明晰,并准备购置施工材料;第三步:每个班组在教师的指导下修正自身的施工工艺方案,最终呈现出规范详尽的施工工艺流程,领取施工工具,按照教师现场实际教学和操作,学生需熟练掌握工具的规范操作。第四步:按照班组最终确定的设计方案开始空间界面的施工制作环节。第五步:呈现最终设计形式表现结果,并通过教师验收。整个教学过程需要倚赖多种形式的实训教学方式,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实训教育,结合高校和企业结合的优势充分开发学习资源,为学生创造内容丰富的实践性机会。

3以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学评价初步规划

由于施工工艺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偏重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那么传统的期末考试评价标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就显得不够全面。因此,施工工艺精品课程的教学效果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的重点方向放在学生对专业知识运用以及自主动手能力的考核上。首先,让学生每组的组员对自身在施工工艺的制作和设计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自我评价,充分表达学生的自我观念,从而找出施工工艺实践过程的缺陷,及时调整规范设计,进而促进设计的合理性。其次,每组组员间实施小组互评,教育学生合理运用自身所学的施工工艺的相关知识以及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经验在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相互评价,从而对彼此间的案例进行系统的交流,分享成功和不足的地方。最后,进行行业评价。教师和聘请的行业专家对学生此次课程实践的效果提出意见与要求,并从行业专业的角度综合评定学生小组设计的每一个施工案例。综上所述:施工工艺精品课程是室内设计专业不可或缺的一项专业必修课,也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专业课程。高职院校在进行施工工艺精品课程初步规划建设的过程中要重视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建设,强化实训教学在整个施工工艺课程中的地位,由理论指导实践,由设计引领施工,并通过实践过程查找理论设计付诸于施工后的不足,以此反补于教学设计,进而实现了“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良性循环教学模式,真正的实现施工工艺精品课程的设置意义和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明远.项目教学法在“室内设计”课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9.

[2]宫艺兵,潘娜,陈佩新.“室内装饰工程施工工艺”课程教学改革探究.教育与职业,2012(27).

友情链接